旧约 - 撒母耳记上(1 Samuel)第7章
基列耶琳人来把约柜抬到山上,放在亚比拿达的家里,又委任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看守约柜。” |
约柜在那里停留了二十年;在这段期间,以色列人非常忧伤,因为他们认为主离弃了他们。 |
撒母耳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全心归向主,除掉你们那些外族的神祗和亚斯她录神像,立志服从主,那麽,他就必定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了。” |
於是,他们就捣毁了巴力和亚斯她录神像,专一地敬拜主。 |
撒母耳又告诉他们说:“你们全体到米斯巴来,我会为你们向主祈求的。” |
他们就在那里聚集,非常隆重地从井里打水,然后浇奠在主面前,又整天都不进食,用以表示他们为罪忧伤。撒母耳就这样在米斯巴作了以色列的士师。 |
非利士的领袖知道了以色列人在米斯巴聚集的消息,就率领军队来攻打他们。以色列人听见非利士人大军杀到,就非常害怕。 |
撒母耳拿了一只还在哺乳的羊来献给主作为全牲的燔祭,并且哀求他帮助以色列,主果然垂听了他的祈求。 |
撒母耳正在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已经步步逼进;但是主从天上用大雷声来对付他们,非利士人就立刻纷乱起来,以色列人就乘势打败了他们。 |
以色列人从米斯巴追赶他们,直到伯甲,沿途不断大施杀戮。 |
后来,撒母耳拿了一块石头放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替它取名以便以谢,就是“援助之石”的意思,因为他说:“主一直都在帮助我们。” |
非利士人就这样被以色列人制服;此后,他们再也没有来侵犯以色列人了。撒母耳有生之年,主都跟非利士人作对。 |
在以革伦和迦特之间,原来被非利士人夺去的城市,现在都全部归还给以色列人了,这样以色列人得以在那段日子里与亚摩利人和平共处。 |
他每年都巡回各地,审判以色列人的案件。先到伯利恒,再到吉甲,然后到米斯巴。这叁个城市和四周的人都把案件带到他面前。 |
最后,他才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他也在那里审判案件;他还在那里为主筑了一座祭坛。 |
撒母耳记上第七章
第 7 章
神约柜的搬运
撒上 7:1> 约柜被搬移到──
7:1 以色列人将约柜从靠近争战的地方运到基列耶琳,为了安全起见,分派以利亚撒看守。他们为什么不将约柜运回示罗的会幕呢?因为祭司行恶所致( 2:12-17 ),他们在以前的战役中被非利士人打败,这城也可能已被毁灭( 4:1-18 ;参耶 26:2-6 ),不过,会幕和其中的器物一定受到保护,因为以后的经文记载,当扫罗作王的时候,会幕立在挪伯城( 21:1-6 ),当大卫与所罗门作王的时候,却立在基遍(参代上 16:39 ; 21:29-30 ;代下 1 )。但是旧约的历史书从此再未提到示罗。撒母耳的新住处是拉玛( 7:15-17 ; 8:4 ),也是他的出生之地(这事亦可以证明示罗已被毁灭)。
撒上 7:2-3> 事隔二十年以色列人才归向神,我跟神建立融洽关系需时多久?
7:2-3 以色列全族沉浸在哀愁中已二十年。约柜好像无用的木匣子,被束之高阁,似乎耶和华已撇弃了祂的子民。撒母耳现在已长大成人,他唤起人民,说如果他们真正为罪忧愁,就应当付诸行动。我们很容易发牢骚,把自己的苦楚向神倾吐,却不肯照祂所规定的去行动、去改变,甚至也不理会祂已经给我们的劝告。你是否觉得神好像已经撇弃了你?请你检讨一下,看是不是祂曾经吩咐你的事,你仍未遵行,所以不能从祂得到新的引导。
撒上 7:3> 什么偶像阻止我忠心事奉神?
7:3 撒母耳劝以色列人除去他们中间的外邦神。现代的无形偶像比木头石头的假神更难察觉,却是一样的危险。凡在我们生命之中占首位、控制我们的事物,都成为我们的偶像。金钱、成就、物质、财产、名誉,或任何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代替神的,都会成为偶像。惟有耶和华配受我们的敬拜事奉,我们不可以容许别的事物与祂争竞。如果我们心里有“外邦神”,就应当求神帮助,把它们赶离宝座,使真神在我们心中居首位。
撒上 7:4> 迦南人怎样看巴力和亚斯她录?
7:4 迦南人相信巴力是假神之首伊勒的儿子,是最重要的神。他们把巴力当作司雷雨的神,管理农业与植物。亚斯她录则是管理战争与爱的女神。(她在巴比伦与希腊人中间皆有别的名字。)她代表多产。迦南人相信,如果与巴力及亚斯她录有性关系的话(与这些偶像庙宇中的庙妓,娈童交合),就会使大地像魔幻般恢复活力,得以丰收。
7: 5 米 斯巴对以色列人特别重要,他们曾在那里聚集,发动对便雅悯支派的攻击(参士 20:1 );撒母耳在那里被立为首领( 7:6 );以色列人的第一任君王扫罗亦在那里被掣签掣出,领到人民面前( 10:17 及以下各节)。
撒上 7: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是做什么?
7: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是承认自己的罪、离弃偶像、决志单单顺服神的表示。
撒上 7:6> 撒母耳能成为伟大的士师是因为……
7:6 自从以色列人进占应许之地,士师兴起以来,撒母耳是最后一位士师。关于士师的名单,请看士师记二章的图表。士师是政治兼宗教领袖,但其实神才是他们的真正领袖,士师不过是神的发言人,向人民发言,治理全地行公义。有些士师倚靠自己的判断多过倚靠神,而撒母耳忠心顺服,将自己奉献给祂,所以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士师之一。(关于撒母耳作士师的资料,请参 4:18 的注释。)
撒上 7:12> 立石以纪念神的大能;回忆以记念我主对我的恩典──
7:12 以色列人曾受非利士人侵扰,但是神拯救他们,百姓就立石纪念祂大能的帮助与拯救,作为回应。我们遭遇艰难时,也可以回忆过去重大的转捩点,好帮助我们渡过眼前的困局。纪念碑等物,能帮助我们忆起神过去的胜利,使我们现在得着信心与力量。
撒上 7:14> 这些亚摩利人是──
7:14 在约书亚时代,亚摩利人散布在约旦河东西两岸的山地,部族强大,聚众占领着约旦河以东及死海对面之地。但是按照这一节的上下文来看,亚摩利人泛指迦南地所有非以色列居民。──《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第七章 注释
7:1-17 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
1-6 以色列人知罪悔改
约柜放在基列耶琳境内亚比拿达的家中,共有二十年之久,期间以色列人饱受非利士人的压制。此时撒母耳继承以利作以色列人的先知(
3:20)及士师,遍地游行,呼吁国人悔改,归向耶和华,除掉一切外 邦的神和偶像。果然,在米斯巴召开的一次宗教集会,透过禁食祷告
、献祭认罪等,带来了民族属灵的大复兴,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上的新生。
4 「巴力」:乃迦南地的主要神祗,相传是掌管风雨、控制田地出产和使妇女怀孕的生殖神。
「亚斯她录」:乃巴力的妻子、掌管战争的神。
5 「米斯巴」原意为「守望塔」,是便雅悯支派的城邑(书18:26),为当时宗教政治中心(参士20:1),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约
八公里(五英里)。
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共有三种解释:
1以此表明生命的短暂,死亡因人犯罪而速速临近(参撒下14:14);
2是记念神眷顾的仪式,因昔日列祖在旷野时缺水曾蒙耶和华神奇妙的供应(参出17:6;民20:11);
3是一种宗教仪式,象徵悔改及赎罪(参撒下23:16)。
7-12 以色列人大败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得悉以色列民集会於米斯巴,於是上来攻以色列人,企图先发制人,但耶和华施行拯救,大发雷声,使非利士人胆跳心惊,结果
大败在以色列人手下;以色列人更乘胜追击,夺回大片失地。
9 「吃奶的羊羔」:可能指七天大的羊羔(参出22:30;
利22:27)。
「全牲的燔祭」:表示完全奉献给神,没有留下一点给任何人,代表百姓向神完全降服倚靠。。
11 「伯甲」:即「牧场之家」,地点不详,可能为非利士境内某地。
12 「以便以谢」:意为「帮助的石头」,本来是沙仑平原上的地名(4:1), 撒母耳今作所立之石的名字,显然是表示先前以
便以谢一役失败的羞辱已经洗脱。
13-17 撒母耳作士师
从这次战役之後,至扫罗作王的日子,非利士人不敢再犯境了,神又使他们与亚摩利人和好相处,得享太平。
16-17 撒母耳成为一位「巡回士师」,在各地审判及治理以色列人,在君主政体兴起之前,一人肩负起司法、宗教及军事的重任。
「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及「拉玛」:均位於便雅悯及以法莲支派的境内,是撒母耳活动的主要地区。
这记录反映两件事:
1在征服迦南後一段时期内,以色列人主要聚居於中央山脉的高地;
撒母耳记上注释 七1~6 以色列人将约柜从靠近争战的地方运到基列耶琳,为了安全起见,分派以利亚撒看守。基列耶琳人把约柜安置在亚比拿达的家中,在这里过了二十年。跟着撒母耳促请百姓也归顺耶和华。好让神从非利士人的压迫中,把他们拯救出来。以色列的众民除掉偶像,撒母耳聚集他们到米斯巴。他们在那里禁食并在耶和华面前忏悔。他们把水浇在地上。以象征他们的悔罪。
现代的无形偶像比木头石头的假神更难察觉,却是一样的危险。凡在我们生命之中占首位、控制我们的事物,都成为我们的偶像。金钱、成就、物质、财产、名誉,或任何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代替神的,都会成为偶像。惟有耶和华配受我们的敬拜事奉,我们不可以容许别的事物与他争竞。如果我们心里有“外邦神”,就应当求神帮助,把它们赶离宝座,使真神在我们心中居首位。
七7~14 非利士人听到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便惧怕他们起来反抗,于是率先攻击以色列人。希伯来人未准备作战,十分惊恐。在他们要求撒母耳为他们代求后,撒母耳献上全牲的燔祭(看来利未人才可以这样献祭——代上二三26~31),并祷告。结果神大发雷声,奇妙地击退敌人,以色列在那日取得胜利。为感谢神,撒母耳立了一座石碑。名叫“以便以谢”(意思为帮助之石)。第13节只是指到短暂的胜利,这从本段末节和九章16节清楚看见。这时候,以色列收回部分失地,与邻国和好共处一段日子。
七15~17 此后,撒母耳成为巡行的士师,穿梭以色列各城,以主的律法判定公正。他住在拉玛他父家中,并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圣经没有解释他为何不回到主的坛(这时在挪伯),也没解释为何他容许约柜留在亚比拿这家中。可见当时是不讲规律的世代,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本非神原先的计划,但都容许。
撒母耳记上 7:3
你 们 若 一 心 归 顺 耶 和 华 …… 他
必 救 你 们: 撒 母 耳 强 调 了 这 样
一 条 圣 经 原 则: 如 果 神 子 民 想 得 到 神 的 保 护 和 拯 救, 他 们 就 必 须 首 先 全 心 归 向 神, 弃 绝 一 切 形 式
的 偶 像 崇 拜 和 妥 协 ( 比 较 罗 12:1~2) 。
所 有 真 诚 地 渴 望 讨 神 喜 悦 的 人 都 会 得 到 他 的 眷 顾、 赐 福 和 拯 救 ( 比
较 出 23:22 ;申 20:1~4 ;书 1:5~9)
7:8
愿 你 不 住 地 …… 呼
求 耶 和 华: 在 我 们 一 生 中, 战 胜
灵 界 敌 人 的 方 法 在 于 不 住 地 向 神 祷 告。 祷 告 把 神 带 进 我 们 生 活 的 每 一 个 方 面: 我 们 的 工 作, 计
划, 家 庭, 问 题 及 成 就 ( 参 路 18:1,7 注 ) 。 缺 乏 祷 告 就 会 对 撒 但 敞 开 大 门, 从 而 导 致 我 们 的 失
败。 面 对 众 人 的 请 求 (9 节 ) , 撒 母
撒母耳记上
注释
七 2-17 撒母耳的成就
约柜飘流的故事在第 2 节结束了。许多年以后,当大卫在位时,约柜由亚比拿达的家移往耶路撒冷去了(参撒下六章)。经文中的「二十年」似乎并不是指约柜留在基列耶琳的日子,而是以色列全家灵性低沉的日子。约柜出现在非利士人的地上,虽曾为他们带来许多麻烦,但我们不可忘记,在第四章的战役中,非利士人曾重重地击败以色列人。非利士人仍是得胜的征服者,可以在便雅悯地区、以法莲南部,和任何地方,使以色列人听他们的话而行。第 7 节表明了这情况──非利士人的进侵和以色列人的恐惧。
第 3 节第一次给我们解释了以色列人衰弱的原因:他们多人敬拜偶像。那些外邦的神包括迦南神巴力和迦南女神亚斯他录( 4 节)。正如常在士师记出现的情况一样,以色列人不忠于耶和华,已招致神的惩罚。又正如在士师记一样,以色列人真心的悔改可把恶势扭转。神的方法常是借着外邦的入侵,惩罚有罪的以色列人,并透过「士师」的带领,拯救悔改的以色列人。第七章描述了完全相同的次序:犯罪、悔改、拯救。神拣选去拯救以色列人的当然是撒母耳,他在这段经文中,适切地称为「士师」( 6 节,译按:和合本译作动词「审判」)。
在第一至三章,撒母耳起初是一名祭司学徒,然后是一位先知。现在到了七章 6 节,我们发现他有了新任务,就是作以色列的「士师」或政治领袖,「审判」众人。作者刻意使用这词,表示他是神拣选去拯救以色列的人。实际上,迄今他的政治角色为何,仍是很不明显,因为非利士人正控制着他们。无论如何,所有以色列人却是听从他(四 1 ),因此,凭他一人的号召,已可在便雅悯境内的米斯巴聚集以色列众人(示罗已被非利士人摧毁,大概已成废墟)。这次聚集是为了宗教的原因,但这样大的群众看来像一队军队──他们确实变成了一队军队( 10-11 节)。因此难怪非利士人视之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而攻击他们。当然以色列人的群众并不是一队受过训练的军队,若没有神的帮助,他们可能已被非利士人屠杀了。古代的人相信雷和电是神发怒的表征,因而非利士人的「惊乱」是不难理解的。
以色列人为纪念这次胜利而立的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字面意思是「帮助的石头」。以色列人在另一处称为以便以谢的地方曾被击败(参四 1 ),它位于此地以北数哩,而撒母耳似乎刻意再用这名字,去记下以色列人第一次打败非利士人。事实上,这可能只是小小的胜利,但却足以使非利士人不敢进侵以色列人的境内好一段时间,而这也是非利士人势力下降的开始,那全赖「耶和华的手」的干预( 13 节)。以色列人在这段时期内的成功,有赖扫罗王的军事领导(十四 47 ),因撒母耳从未从军,但此处则称这时期为撒母耳的「平生」。可是,第七章并没有提及扫罗,原因有几个。第一是因为七章 13 至 17 节只是撒母耳事迹的概述。第二,扫罗仍未进入故事中,此时若提及他的名字,便会失去随后数章的效果。第三,第七章中有一个隐藏的信息,正期待着第八章的事件发生。在第八章,以色列的众长老要求立一个王,这样就是要把撒母耳降级,并且把政治的领导地位从他取去。因此,第七章是声称,即使没有扫罗的军事技巧,撒母耳仍完全有能力带领以色列人争胜。神是真正的得胜者,祂早已呼召撒母耳去为祂传话,并给予以色列人引导。从人的角度看来,扫罗一旦作王,撒母耳便成为他的从属。然而,从神的角度看,就好像王是隶属于这位神人一样。
最后一段又指出了撒母耳的另一个身分──「士师」,即法官。而扫罗作王后,撒母耳仍保持这个身分。他工作的中心在拉玛──他的家乡(参一 19 ),而其它列出的城,也在这个地区之内。这样,此处几节经文便是指出撒母耳服侍以色列人的范围。此外,也为其后各章的事件奠下了地理上的基础;这些事件在拉玛(八 4 )、米斯巴(十 17 )和吉甲发生(十一 14 );也有简单地提及伯特利(十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