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以西结书(Ezekiel)第14章
Yǒu jǐ gè Yǐsèliè zhǎnglǎo dào wǒ zhèlǐ lái, zuò zaì wǒ miànqián. |
Yēhéhuá de huà jiù líndào wǒ shuō, |
Rénzǐ a, zhèxie rén yǐ jiāng tāmende jiǎ shén jiē dào xīnli, bǎ xiàn yú zuì de bàn jiǎo shí fàng zaì miànqián, wǒ qǐnéng sī haó beì tāmen qiú wèn ma. |
Suǒyǐ nǐ yào gàosu tāmen, zhǔ Yēhéhuá rúcǐ shuō, Yǐsèliè jiā de rén zhōng, fán jiāng tāde jiǎ shén jiē dào xīnli, bǎ xiàn yú zuì de bàn jiǎo shí fàng zaì miànqián, yòu jiù le xiānzhī lái de, wǒ Yēhéhuá zaì tā suǒ qiú de shì shang, bì àn tā zhòngduō de jiǎ shén huídá tā, |
Hǎo zaì Yǐsèliè jiā de xīn shì shang zhuō zhù tāmen, yīnwei tāmen dōu jiè zhe jiǎ shén yǔ wǒ shēngshū. |
Suǒyǐ nǐ yào gàosu Yǐsèliè jiā shuō, zhǔ Yēhéhuá rúcǐ shuō, huí tóu ba. líkāi nǐmen de ǒuxiàng, zhuǎn liǎn mò cóng nǐmen yīqiè ke zēng de shì. |
Yīnwei Yǐsèliè jiā de rén, huò zaì Yǐsèliè zhōng jìjū de waìrén, fán yǔ wǒ géjué, jiāng tāde jiǎ shén jiē dào xīnli, bǎ xiàn yú zuì de bàn jiǎo shí fàng zaì miànqián, yòu jiù le xiānzhī lái yào wèi zìjǐ de shì qiú wèn wǒde, wǒ Yēhéhuá bì qīnzì huídá tā. |
Wǒ bì xiàng nà rén biàn liǎn, shǐ tā zuò le jǐngjiè, xiào tán, líng rén jīnghaì, bìngqie wǒ yào jiāng tā cóng wǒ mín zhōng jiǎnchú. nǐmen jiù zhīdào wǒ shì Yēhéhuá. |
Xiānzhī ruò beì míhuò shuō yī jù yùyán, shì wǒ Yēhéhuá rèn nà xiānzhī shòu míhuò, wǒ ye bì xiàng tā shēnshǒu, jiāng tā cóng wǒ mín Yǐsèliè zhōng chúmie. |
Tāmen bì dāndāng zìjǐ de zuìniè. xiānzhī de zuìniè hé qiú wèn zhī rén de zuìniè dōu shì yíyàng, |
Hǎo shǐ Yǐsèliè jiā bú zaì zǒu mí líkāi wǒ, bú zaì yīn gèyàng de zuì guo diànwū zìjǐ, zhǐyào zuò wǒde zǐmín, wǒ zuò tāmende shén. zhè shì zhǔ Yēhéhuá shuō de. |
Yēhéhuá de huà líndào wǒ shuō, |
Rénzǐ a, ruò yǒu yī guó fàn zuì gānfàn wǒ, wǒ ye xiàng tā shēnshǒu zhé duàn tāmende zhàng, jiù shì duàn jué tāmende liáng, shǐ jīhuāng líndào nà dì, jiāng rén yǔ shēngchù cóng qízhōng jiǎnchú. |
Qízhōng suī yǒu Nuóyà, Dànyǐlǐ, Yuēbó zhè sān rén, tāmen zhǐ néng yīn tāmende yì jiù zìjǐ de xìngméng. zhè shì zhǔ Yēhéhuá shuō de. |
Wǒ ruò shǐ è shòu jīngguò zāo jiàn nà dì, shǐ dì huāngliáng, yǐzhì yīn zhèxie shòu, rén dōu bùdé jīngguò. |
Suī yǒu zhè sān rén zaì qízhōng, zhǔ Yēhéhuá shuō, wǒ zhǐ zhe wǒde yǒngshēng qǐshì, tāmen lián ér daì nǚ dōu bùnéng déjiù, zhǐ néng zìjǐ déjiù, nà dì réngrán huāngliáng. |
Huòzhe wǒ shǐ dāo jiàn líndào nà dì, shuō, dāo jiàn nǎ, yào jīngguò nà dì, yǐzhì wǒ jiāng rén yǔ shēngchù cóng qízhōng jiǎnchú. |
Suī yǒu zhè sān rén zaì qízhōng, zhǔ Yēhéhuá shuō, wǒ zhǐ zhe wǒde yǒngshēng qǐshì, tāmen lián ér daì nǚ dōu bùnéng déjiù, zhǐ néng zìjǐ déjiù. |
Huòzhe wǒ jiào wēnyì liú xíng nà dì, shǐ wǒ miè méng ( yuánwén zuò daì xuè ) de fèn nù qīng zaì qí shang, hǎo jiāng rén yǔ shēngchù cóng qízhōng jiǎnchú. |
Suī yǒu Nuóyà, Dànyǐlǐ, Yuēbó zaì qízhōng, zhǔ Yēhéhuá shuō, wǒ zhǐ zhe wǒde yǒngshēng qǐshì, tāmen lián ér daì nǚ dōu bùnéng jiù, zhī néng yīn tāmende yì jiù zìjǐ de xìngméng. |
Zhǔ Yēhéhuá rúcǐ shuō, wǒ jiāng zhè sì yàng dà zāi jiù shì dāo jiàn, jīhuāng, è shòu, wēnyì jiàng zaì Yēlùsǎleng, jiāng rén yǔ shēngchù cóng qízhōng jiǎnchú, qǐbù gèng zhòng ma. |
Ránér qízhōng bì yǒu shèngxia de rén, tāmen lián ér daì nǚ bì daì dào nǐmen zhèlǐ lái, nǐmen kànjian tāmen suǒ xíng suǒ wéi de, yào yīn wǒ jiàng gei Yēlùsǎleng de yīqiè zāihuò, biàn dé le ānwèi. |
Nǐmen kànjian tāmen suǒ xíng suǒ wéi de, dé le ānwèi, jiù zhīdào wǒ zaì Yēlùsǎleng zhōng suǒ xíng de bìng fēi wú gù. zhè shì zhǔ Yēhéhuá shuō de. |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第 14 章
结 14:3> “将假神接到心里”,这话说明了什么?
14:3 神谴责长老们在心里敬拜偶像,还胆敢来到真先知面前求劝勉。他们表面上敬拜神,经常上圣殿去献祭物,但他们并不真诚。我们很容易批评以色列人在最需要神的时候却拜偶像,但在我们热心而虔诚地追逐名誉、认同、财富或感官上的欢愉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心中拜偶像。我们这颗追求的心应该是向着神的。
结 14:3-5> “我早已过了盲目崇拜的年龄”,你有把握吗?
14:3-5 希伯来的作者认为,生命的重要功能分配给了不同的器官。心脏的功能被认为是在人的智力和属灵方面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倾心的某人或某物,所以我们都有拜偶像的可能。神要重新捉住百姓的心。我们决不能让自己倾心的对象取代或削弱我们对神的忠诚。
结 14:6-11> 我们的信心是自己的和真正的吗?我们是否在依赖别人的作为呢?
14:6-11 尽管犹大的百姓渴望接受假先知的消息,但也认为在国家中有几位敬畏神的人,就算有了抵消灾难的“保险”。这样在危急的时候,他们总可以向神的先知求问。但仅靠在周围有神的人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牧师,家庭或朋友同神的关系,并不能使我们脱离自己的罪恶。每一个人要为自己同神的关系负责。
结 14:14> 挪亚、但以理和约伯,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4:14 挪亚、但以理和约伯在以色列历史上都是伟人,以他们与神的关系和他们的智慧闻名(参创 6:8-9 ;但 2:47-48 ;伯 1:1 )。但以理是在公元前 605 年巴比伦第一次占领犹大时被掳的,他到巴比伦比以西结早八年。在以西结宣讲信息的时候,但以理已在巴比伦政府中身居要职。但即使这些神的伟人也不能拯救犹大百姓,因为神已经审判了他们顽梗的罪。──《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假信徒(十四 1 ~ 11 )
假先知、假师傅在每一个时代都出现,假信徒也是如此。假先知或假师傅的假,在于他们以己意度神意而宣称出于神;信徒的假,在于他们以偶像取代神而宣称自己跟随神。
假信徒也向神求问( 1 ~ 2 )。他们并非诚意要知道神的旨意,只希望神认可或认同他们内心的想望。这些“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的人(赛二十九 13 ),不配向神求问旨意或求取祝福,因为他们心中倾向罪孽。唯一需要祈求的,是神的饶恕。向神求问旨意而得不的人,或者需要在这方面反省一下吧:我是否诚心诚意的跟随神,愿意行祂的旨意?
然而神是否对假信徒的祈求置诸不理?不是的。祂会向他们作出回应:“我──耶和华必亲自回答他。我必向那人变脸,使他作了警戒、笑谈,令人惊骇,并且我要将他从我民中剪除。”( 7 ~ 8 )这回应是可怕的,我们或会诧异于神的无情,然而在这可怕的回应之前,神不断向他们发出恳切的呼唤:“主耶和华如此说:回头吧!离开你们的偶像,转脸莫从你们一切可憎的事。”( 6 )神的刑罚,是在一切忍耐之后。况且一个曾经属于主的人,是一个已经尝过天恩滋味的人;如果他们明知天恩好而退出天恩范围,再度和神敌对,他们之受报应,实是罪有应得。彼得后书说得好:“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二 20 ~ 21 )
思想 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是基督徒每天的课题。我此刻是否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
神公义的完善(十四 12 ~ 23 )
在这段经文里,先知以西结宣布神公义的审判必然临到。犹大已像一颗腐烂不堪的苹果,无药可救。为了履行圣约的誓言,显示神的公义,神的审判非临到不可(参申八 18 ~ 20 )。以西结用了一个譬喻,表明这审判的必然性。这譬喻是说,即使古代三位着名的义人挪亚、但以理、约伯再世,也不能改变耶路撒冷受审判的命运;而且连这三位义人的儿女,也不能因他们而免除审判。这里使我们看到两点道理:
1. 公义不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公义不是一件货品,可以讨价还价地交易而获得,公义是神赐给个人而由个人持守的。这一点和我们从基督里得到的救恩正相同。正因为是个人的,所以更见珍贵。正因为是不可转移的,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获取救恩(参太十一 12 )。然而,虽然公义不可以转移,不义的人虽然不可以因义人的义而得救,他们却可以因义人的义而受影响,因而行义,并思想得救的问题。这一点,古今无异;我们今日传福音,目的正为此。我们若要以福音影响别人,把生命之道活出来,是多么重要呀!
2. 以色列人相信,由于大卫的缘故,犹大国永不灭亡。换言之,他们可因大卫而得救。以西结在本经文中的宣告对他们无异是当头棒喝。不错,以色列人曾经是神的选民,他们和神有永恒的约。然而这约必须双方共守才有效。以色列拜偶像而毁了约,就是放弃了选民的身分。他们之受审判,乃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对我们是一项严重的警告:我们因基督而得以成为神的子民,倘后来不持守永生之道,再度与神为敌,受审判乃必然的事(参彼后二 20 )。
思想 神在基督里使我这本为不义的成为义,我该如何珍惜这救恩,并把这救恩介绍给别人? ──《新旧约辅读》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 第十四章 注释
1-11 崇拜假神的求问者
不仅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假先知,即使在被掳之地也有人附从巴比伦
的偶像。这些长老一面心里信服假神,一面却又向先知以西结求问上
帝的话,先知得到的话是:上帝要亲自以刑罚来答覆他们。
1 参8:1注。
3 「接到心里」:指主动的行为。
「陷於罪的绊脚石」,指所拜的偶像(参7:19; 44:12)。
「我岂能 ......
求问吗」:拜假神的人不可同时又求问耶和华,
也不会答覆他们的询问。
5
「好在以色列家的心事上捉住他们」:应作「好夺回以色列家
的心」(参11)。
7
「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在被掳之地并没有这种「寄居的
外人」;神在此使用律法书中的词句(见利17:8, 10, 13),为
了显示这里所说的是故有的条例,不容轻忽。人若干犯这条例
,所受的刑罚也和旧有的规定一样:「我要将他从我民中剪除
(8, 参利17:10;
20:3, 6)」。
8 「警戒」:作其他人的监戒。
「笑谈」:即「笑柄」。
9
「任那先知受迷惑」:原作「迷惑那先知」。
(参王上22:23; 耶3:10)
神任先知受迷惑,以致引诱百姓随假神,目的是要试验百姓是
否尽心尽性爱神(参申13:3)。
10
受迷惑的先知也要担当自己的罪,因他们自己的良心早已败坏
了;否则他们应能看出求问者假意,并给予正确的答覆。
11
本节更明显的指出整段经文是与不遵守约之要求有关。
12-23 耶路撒冷无可避免的灾难
这段经文显示公义的神不容怠慢,即使有像挪亚、但以理、约伯这样
的义人(参创 6:9;
伯1:1)为百姓代求,也无法挽救耶路撒冷脱离神忿
怒的审判。当日百姓可能援引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 (创 18:22-33)
一事,作为义人救回恶人的先例,但这里要强调,以色列的罪过实在
太大,神的审判无可避免。况且昔日挪亚也只能救回自己的家人,而
约伯更不能叫自己的儿女得免遭害(伯 1:18-19)。
13-19 描写在神的公义下的四种审判
1 饥荒( 13);
2 恶兽的威胁( 15, 参王下17:25-26);
3 刀剑( 17);
4 瘟疫( 19)。
13
「有一个」:或作「有一地」,指任何地方。
「干犯我」:指向神悖逆不忠。
14
「但以理」:传统认为这里是指与以西结同时的以色列掳民,
即但以理书的主角。但根掳考古的发现,主前十四世纪的拉斯
珊拉泥版中、也有一个族长名叫但以理,他是一个义人、哲士
,曾为孤儿寡妇伸冤。这一位更有可能是此处的「但以理」,
因挪亚、约伯皆为上古时代的贤人,而且此处的「但以理」原
文拼法与但以理书的「但以理」并不同。
19
「使我灭命的忿怒」:即「使我那叫人流血灭亡的烈怒」。
21
上述四种审判的任何一种已足够剪除地上一切生命,但在耶京
神却把四祸一并降下,充分显示审判的严厉。
22
神却不至叫他们全民覆灭,仍给他们留下少数的生还者。
23
「得了安慰」:这里指在苦困惑中得到新的体验。
本节可有两种解释:
1 当被掳的人看见耶京劫後的余生者,听见他们悲惨的遭
遇,便会庆幸自己早先被掳;
2 「所行所为」指百姓的恶行,他们能「连儿带女」获救
,并非因为自己的义,乃是要使被掳的人明白,神所赐
下的刑罚原是合理的(见23)。
思想问题(第 14章)
1 一个平日品行甚差、对自己的信仰毫不着紧的基督徒、若在某件
事上坚持某种做法,声称这是他从神领受的旨意,你可以怎样回
答他?
从本章看来,一个活在神旨意中的基督徒应是怎样的人?
2 以色列人罪大恶极,要受刑罚,纵使有三位义人代求,也无济於
事,这对你有何警惕?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长老的偶像(十四 1-11 )
以西结在此处所叙述的,是他先知生活的一种情景。有一部分人来访问他,正如在被掳期间,他们经常所行的一样。他们访问他,因为他是先知,先知的工作之一,乃是将百姓的祷告和求问带给上帝,寻求祂的回应。访问以西结的人都是 长老 ,或是被掳之人的首领和代表,他们带来一个特殊的问题,要向上帝陈明。问题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关乎耶路撒冷的前途。假如此处所描述的偶然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他们的问题,可能与他们的领导地位有关。他们要经常应付百姓的问题:在这片外国的土地上,过被掳的生活,还要继续多久呢?
问题的内容,并不见得重要,因为上帝给那些长老的回应,都是论到他们属灵的方面,不是他们当时的求问。毫无疑问,正同以西结所料想的,上帝察觉那些长老固然是来寻求上帝的话,他们的问题,只是一种正统信仰的虚饰而已。那些长老都有他们自己的偶像,当然是在暗中保留,而且崇拜。他们的罪是违反了第一条诫命,可是他们仍然毫不犹豫的两方下注:除了他们暗室的假神以外,他们也要寻求上帝的引导。所以上帝对于以西结的回应显示,这等人的求问,根本不值得回答。可是无论如何,祂终于作了回答,并且直接的对他们说话。但在此处,正如旧约圣经其他的地方一样,上帝的回答并没有针对那大声提出的问题,乃是更深一层的探究那些求问者的需要和他们的罪恶。
上帝对于那些长老所讲的话,非常严肃,带律法中作大声宣判的音调。呼召他们悔改,脱离拜偶像的罪,但信息的重点乃是审判。假如一个人转离上帝,去寻求偶像的帮助,上帝必定转脸不顾那个人。当一个人转变了方向去拜偶像时,就是罪恶;当上帝转脸不顾时,便有死亡。然而,上帝宣告审判的严肃,绝对不能隐瞒最后的目标──救恩。审判不只是罪恶行为所得的报应,而且,审判的用意,乃是使人离开邪恶,恢复真实的信心,并且认识上帝。
正如以西结在服事工作上所常遭遇的情形一样,这位先知的话语,好像X光分析人的健康状况一样。
(一)那些长老的盲目无知完全暴露。他们过被掳的生活,假如他们了解任何先知所传的信息,他们一定明白,被掳是人犯罪所造成的一种后果。一点也不错,在以色列国内,拜偶像是一种罪恶,一旦达于极点,即招致上帝的审判。他们在这个地方,虽是过被掳的生活,却仍然任意妄为,沉溺在往日的罪恶中。他们好像是一个因杀人而入狱的犯人一样,然后他们在监狱里面,又杀死一个一同坐监的囚犯──并且希奇他为什么不能从牢室中得释放!在这么一个明喻中,所表达的盲目无知,可以使我们提高警觉,这种盲目无知是何等的普遍和熟悉。那些长老(也许是意识模糊)要有各种安全感;他们相信上帝,所以他们认为,若对于当地的诸神作一种补充的崇拜,可能大有益处;以为有一部分假神也可以提供帮助。事实显示,他们是全然的瞎眼,他们来到以西结所住的地方,寻求上帝的帮助,并没有丝毫的不安,他们认为上帝不知道他们崇拜偶像。
然而那些长老所犯的罪,正是一个普通人的盲目无知的典型例子。我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的偶像,但是──若有缺乏──我们便不迟疑地主寻求上帝的帮助,内心无忧无虑,不知道这种行为有强烈的矛盾。这种道德和灵性上的盲目,具有某种程度的讽刺,随时间的消逝,将培育出一种傲慢的信念,以为上帝也是一样的盲目,只看见我们叫祂看见的。对于那些长老来说,上帝的话语非常清楚,上帝决不是盲目的,祂的话语将人类道德上的盲目、和假冒为善的硬壳完全袪除。
(二)忽略祷告暴露无遗。那些长老有一个问题;作为向上帝陈明的一个祷告,请求上帝回答。他们的行为将我们带回宗教生活中最古老的一个问题:上帝回答祷告吗?圣经中的回答非常清楚‘是’;但是对于这种请求的回答,不可能适合那些长老提出的问题,这等灵性腐败的人物,根本没有权利请求回答。上帝临到以西结的话,说得非常清楚( 3 节)。上帝有时也作回答,但不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只回答他们应该问,和需要知道的问题。对于那些长老来说,这种回答,说得温和一点是令人非常不舒服;实际的情形是:他们要寻求一点安慰,所听到的却等于是一个死亡的宣判。上帝虽以事实回答,却仍有慈爱存留,只要他们肯听,并了解祂的回应,并且转离他们的恶行,他们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回应。因为那些被掳之人的各种恶行,都是起源于人的罪,上帝对于那些长老祷告所作的回答,诊断得非常清楚,他们的腐败还没有除去。
(三)先知的职分含有一种冒险。在上帝所宣告的内容里,有一种令人惊惶的特色,不只对求问的人,先知自己也是一样,冒上帝审判的危险。对于以西结来说,很容易设法避免那种不愉快和不舒服,对于那些长老提出的问题,只要给他们一种保证和安慰的回应就可以了。他可以宽恕他们拜偶像的罪行,指出他们将来的盼望(虚假的)和美好的时光。但是先知的职分需要负责,只有正直的人,才可以诚实的求问,任何求问之人所得到的,也都是真实话。以西结即将走进一个紧张的阶段;如果他在他的事工上失责的话,就要和那些接受审判信息的人列在一起。
然而,上帝的每一位仆人,都可能真正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在我们里面,有一种误用同情心的感觉,使我们偏爱去说一些安慰的话,不愿去宣告真实的信息。可是隐藏事实的结果,最后并不是同情;只有真正的事实,才可以显明令人畏惧的罪恶本质。但当诊断清楚时,就可以寻求一种治疗的方法。用一种安慰人的陈腔滥调来掩盖事实,容许内部的疾病溃烂,直等到最后,带来死亡。
挪亚、但以理与约伯(十四 12-23 )
对于当前研读以西结这卷书的人来说,信息中主要的难解之处,在于不知书中每一部分的历史和环境。在这几节经文里面,上帝所宣告的,似乎相当清楚;但信息的目的,必然是叫人了解,在被掳之人所住的地方,发生一些重大的事故。我们必须想像,有一些邪说的观点,正在那些被掳之人中间散布,并且广受欢迎;这等观点可能是来自那些假先知,他们是以西结批评(十三 1-16 )的目标。上帝向以西结所说的晓谕,是为破坏一种特殊的虚假而设计的,那就是,耶路撒冷城必在最后的灾祸中得到宽容,因为剩下的那些义人一定可以存留。这种观点不只是假的,而且危险;因为这种观点引起虚假的盼望,同时对于他们所遭遇真正严重的事情,使百姓的道德感变为迟钝。
上帝用简单的话语,说明一个原则,然后用一个四重的例子,予以详细说明,一再重复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乃是这样:一个国家若继续不断的犯罪,那么,即使有世界上三个最正直的人作她的国民,她也不能脱离审判。这个四重的说明,一点也不能改变这个原则,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审判的特质(饥荒、荒凉、刀剑和瘟疫),把问题解释得非常清楚,没有人可以逃避。此处所说的那地,一般的说法,可以指任何地方(的确,暗示是指以色列之外的一个国家);上帝公义的原则,乃延伸至全人类。
原则的普遍性,是以三个模范的正直人作为例证;他们都不是以色列人。挪亚是圣经洪水故事中的知名人物,在古时其他的文献中也为人所知;他在巴比伦的洪水故事中,称为犹提奈比亭( Utnapishitim ),是脱离审判的义人。但以理不是指圣经中那个英雄,乃是指腓尼基和叙利亚文学中所说的那个英雄人物。从叙利亚海岸名叫乌格里特( Ugarit ),在一本古代(约为主前十三世纪)的文献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个正直的但奈理( Danel ),他的遭遇非常悲惨。从约伯记那卷书的开头读到结尾,我们知道,书中所说的约伯,并不是一个以色列人,他是一个完全正直之人的代表。所有这些人,都是义人的榜样,普遍为人所知。然而即使这三位正直的英雄,住在一个持续犯罪的国家里面,百姓也无法避免审判的攻击。他们自己必能脱离审判;但是他们的义,决不能当作救赎的方式,来拯救他们的国家。
以西结宣告说,耶路撒冷(此处代表犹大国)的情形,必定是如此,也许真有一部分正直的人物,要余留在耶路撒冷,但是他们无法扭转这个可怕审判的潮流,就是这个国家罪恶所投下的。然而当时以西结所宣告的审判,带一种讽刺,在即将来临耶路撒冷陷落的惊惶中,可能确有存活的人,但他们并不是像外邦人约伯、但以理和挪亚一样正直的人。当那些被掳的人看见存活之人的时候,他们必得安慰( 2 节)。耶路撒冷已经遭受审判;他们不是从火中被救出来的诚实人,他们乃是那些容易燃烧死木头的样本。
到了这种程度,这位先知在此,是向一个国家讲论道德;一个国家若继续顽固地犯罪作恶,她就没有办法生存。最后,即使向国内存活的义人求助,他们也不能停止一个国家毁灭的趋势。一时之间,那些义人好像一些儿童一样,用手指去堵塞堤防的漏洞,不顾自己死活的去抑制毁灭的洪水,最后,那些漏洞比手指更多,洪水终于外泻,冲坏她的道路,这就是耶路撒冷将来的命运。
以西结虽是讲论国家的命运,他的话语却是以那些被掳的人为目标。他们继续保持那个绝望中的盼望,以为耶路撒冷不像其他的国家一样。存这种想法,他们还保持一线希望,以为将来仍有前途;他们不仅设法逃避现实,同时也为他们的处境,找到一个理由。正如一个酗酒的人一样,由于受酒的束缚,一切倚靠他的未来:为了盼望前途更好些,他继续去喝酒。所以和以西结一同被掳的那些朋友,坚持这种妄想,不愿放弃虚假的美梦,面对他们当时实际的处境。
这位先知向巴比伦境内那些被掳的、与应许之地已经隔绝的人说话。然而他所传的信息,越过许多世纪而延伸至目前,对那些寻求与被掳之人相同希望的听众传讲。这是一个可以消灭一切妄想,并使各样事情顺利进行的信息;这也是一个尚未应用于我们的原则。这个信息基本的前提是,了解不愉快的事实,强于藉愉快的妄想所得的安慰。当一般人明白这个真理的时候,那就是说,罪恶总是引人走向毁灭之途,别人的义行也不能转移这种趋势,那时,他们终于诚实的寻求救恩。但是新约圣经带领我们向前更进一步,对于但以理、挪亚和约伯等英雄人物,增加一种新的认识。他们凭自己的义──不能拯救一个国家,然而基督福音的中心,乃是一个人,就是耶稣,藉祂的义,可以拯救全世界的人。这与以西结所传的信息,有两点不同。为转移世人的命运,耶稣亲自接受审判,祂并没有像古时的英雄人物所行的那样;逃避审判。最后,耶稣在改变前途的成就上,要求人类首先要脱离以西结时代之人所有的妄想,以为不管他们做或不做,都没有什么关系,最终所有的事情都必好起来。──《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书 14:3
假 神 接 到 心 里: 以
色 列 的 长 老 (1 节 ) 已 经 从 心 里 犯
了 拜 偶 像 的 罪 —— 他 们 不 再 忠 于 神 和 他 的 话 语。 他 们 公 然 践 踏 神 的
旨 意, 羡 慕 不 义 的 生 活。 所 以, 神 拒 绝 垂 听 他 们 的 祷 告, 也 不 再 引 导 他 们。 如 今 亦 然, 人 若 心 中 充
满 了 贪 行 世 俗 罪 恶 的 私 欲, 即 使 寻 求 神 旨 意 的 引 导 也 终 将 一 无 所 获 ( 参 “ 拜 偶 像 的 实 质 ” 一 文 ) 。
14:7
与 我 隔 绝: 如
果 信 徒 在 离 弃 神 而 寻 求 罪 恶 败 坏 生 活 的 同 时 仍 然 不 断 寻 求 神 的 安 慰、 保 障 和 引 导, 他 就 是 在 与
神 为 敌 (8 节 ) 。 神 必 将 严 厉 地 审 判
和 刑 罚 这 样 的 人。 这 些 人 必 须 转 离 他 们 的 罪 恶 之 道, 否 则 就 要 从 信 徒 相 交 的 团 契 关 系 被 赶 逐 出
去 ( 参 林 前 5:5 注; 11:27 注 ) 。
14:9
9~10 先 知 …… 将
他 …… 除 灭: 神
将 除 灭 任 何 容 忍、 支 持 或 鼓 励 以 色 列 人 拜 偶 像 的 假 先 知。 同 样, 教 会 中 的 牧 师 如 果 姑 息 或 容 忍 道
德 败 坏 的 信 徒, 不 愿 将 他 们 赶 出 教 会, 判 明 他 们 的 恶 行 ( 参 上 一 条
注 释 ) , 就 要 承 担 假 冒 为 善 的 罪 责。
14:14
挪 亚、 但 以 理、 约 伯: 神 对 耶 路 撒 冷 即 将 施 行 的 审 判 如 此 确 凿 无 疑, 以 致 这 三 个 属 神 的 义 人 ( 创 6:9 ;伯 1:1, 8 ; 2:3 ;但 6:4~5, 22) 也 无 法 借 着 他 们 的 代 祷 拯 救 任 何 人。
14:16
连 儿 带 女 都 不 能 得 救: 犹
大 国 的 道 德 风 气 已 经 如 此 罪 恶 败 坏, 以 致 挪 亚、 但 以 理 和 约 伯 这 样 的 义 人 所 献 上 的 代 祷 都 不 足
以 拯 救 他 们 自 己 的 儿 女。 信 徒 应 当 非 常 谨 慎 地 关 注 自 己 儿 女 所 处 的 社 会 和 教 育 环 境。 整 个 外 在
环 境 都 有 可 能 变 得 异 常 邪 恶 和 败 坏, 以 致 我 们 的 公 义 生 活 和 热 切 祷 告 都 无 法 使 我 们 的 儿 女 接 受
以西结书
注释
十四 1-11 指斥偶像崇拜
以西结既身为先知,被掳的以色列人自然要向他求问从神而来的信息。先知的地位颇高,连以色列的长者也来向他求问神的谕旨(参二十 1-3 )。
在这次事件中,神告诉以西结那些长老是心怀二意的。他们敬拜耶和华,又敬拜别神。以西结传递的信息十分直接:他们需要悔改,转离偶像。任何人试图敬拜偶像,又去求问神的先知,必然受罚。若有先知回答他们的求问,也必受罚(参二十 1-44 所载相同的主题)。
经文没有指出这些长老不信以色列的神。他们的问题是同时敬拜别神。人不可同时服侍两位主人(太六 24 )。仆人只可以有一位主人。在今天的多元主义背景下,人都以为应多有选择,不妨接受多神。但当我们对信仰有所体悟时,便发觉这是不能与其它宗教并存的。例如:若基督是通向神的真正道路(约十四 6-7 ),我们不会去注视其它道路。
神告诉以西结有关长老的事:「这些人敬拜偶像,我怎能让他们求问呢?」( 2-3 节)。神透过以西结要向他们宣告:「你们要悔改,离开偶像。若有以色列人,或住在以色列之中的外邦人,一方面敬拜偶像,然后又藉先知向我求问,我将这样直接的响应他说:你将要作为众人的鉴戒,从众民中被剪除。这样,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4-8 节)。若有先知向这些人发预言,是我任那先知受迷惑的,他也必从以色列中被剪除。他和那些求问他的人同样有罪。这样,以色列人不再偏离正路。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 9-11 节)。」
附注
第 7 节「外人」:这禁令也加诸非以色列人身上。第 9 节「迷惑」:若先知的行为与他的呼召相配,他将会听见神的声音(正如以西结一样),告诉他不要回答这样的求问。若先知的行为不检,神会任由他受迷惑,发出预言,以致他会尝受恶果。
十四 12-23 以色列的刑罚不会因少数义人而扭转
以西结的宣讲中,有几次是涉及罪和责任的问题(三 16-21 ,十八 1-32 ,三十三 1-20 )。本段宣讲的重点是一个群体不能倚靠他们中间的少数义人,妄想可脱离他们罪的刑罚。一个腐败的社会不能因他们中间的几位圣人,妄想可逃避责任。同样,虽有敬虔的祖先,也不能挽回一个败坏家族的恶行(十四 16 、 18 、 20 )。以西结警告耶路撒冷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她的报应将临,尽管部分人将获救。
这宣讲预言将有「四种可怕的刑罚」蹂躝全地,即:饥荒( 13-14 节)、野兽( 15-16 节)、刀剑( 17-18 节)和瘟疫( 19-20 节)。这些灾难是彼此相关的。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将带来饥荒、疾病和肉食动物。不少人争论,究竟现代的灾难与神的刑罚有没有直接的关系?以西结的信息指出:某些自然灾难是神的惩罚。要注意以西结的任务不是要威吓,而是警告,好使人转离他们的恶行。
耶和华对以西结说:「若我因一国的不忠,用饥荒惩罚她,她国中可免刑罚的义人只能自己幸免( 13 、 14 节)。若野兽来蹂躏遍地,或战争要摧毁全国,或瘟疫传遍全地,国中的义人仅可自免。即使他们的儿女也不能因他们得救( 15-20 节)。这将会是耶路撒冷的遭遇,尽管部分的人将可获救( 21-22 节)。」
附注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14:22-23 从那些在耶京沦陷后,死里逃生而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仍然行恶这件事,可以见到神降给耶路撒冷的刑罚是公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