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第 8 章
撒上 8:1-3> 教子不易,撒母耳不成功,我们不少人也失败,但……
8:1-3 撒母耳年纪老了,立儿子作士师代替他,但他们和以利的儿子不相伯仲( 2:12 ),一样地贪污受贿。我们不知道撒母耳的儿子为什么堕落,只知道以利儿子的败坏以利也有责任( 2:29-34 )。
我们不知道撒母耳是否教子无方,无论如何,他的儿子已大,可以自行其事了。我们不必为成年儿女的罪自责;但另一方面,作父母的也有独特的责任──在儿女未成年时塑造他们的品格,这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儿女长大成人后不信从神的话,你要知道,你已不再能约束他们了,别因为发生了一些由不得你的事而自怨自艾。不过如果你的儿女仍然年幼,你的言行教导必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撒上 8:4-9> 神给人选择的自由,但后果……我的教训是……
8:4-9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撒母耳的两个儿子不适于领导他们;( 2 )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在一起相处时,不断发生问题,因为各支派均有自己的首领和地业。他们盼望有君王能将十二个支派统一起来,组成一支军队;( 3 )百姓想跟列国看齐。这正是神所不愿见的事。立王之后,人就容易忘记神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以色列人要求立王并不是错,神在申命记之中就曾经提到这种可能性(参申 17:14-20 )。但是人民实际上是不要神作他们的王和领袖。他们要建立法律、军队,并选立一位王来代替神。他们想藉着人的力量管理全族,而实际上只有神的大能,才能使他们在充满敌意的迦南地兴旺。
撒上 8:5-6> 今日社会以人为本,神是否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为何?
8:5-6 百姓坚持要立王,以为有了新政体,就会使国家完善。但是由于基本问题乃是人不顺服神,所以其他的问题在这新政府之下仍会照样发生。他们所需要的乃是同心信靠神,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体。
假使以色列人顺服神领导的话,他们的国势必会非常兴旺,超过所求所想的(参申 28:1 )。如果我们求神引领我们的家庭或个人的生活,却继续按照世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行,顺服神就变得有名无实。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在生活中的各方面信靠祂。
撒上 8:19-20> 随潮流,从人意,神的心意被置何方?为何人要一意孤行?
8:19-20 撒母耳向人民仔细解释,立王必有诸般不良后果,但他们不肯听。在你要作重要抉择的时候,要仔细衡量正反两面,也要想到你的抉择会带来的各种影响。当你心急如焚地想做某事,就不容易看出隐忧,不过你不要小看这些问题,除非你已有详尽的考虑,否则日后必然为你带来极大的困扰。
撒上 8:19-20>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错在哪?我们从中得的教训是什么?
8:19-20 以色列人被称为圣洁的族类,与万民有别,也是在万国中单单属于神的民族(参利 20:26 )。他们要求立王的动机,却像列国一样,这与神最先的计划完全背道而驰。求立王并不是错,错在立王的动机和原因。
我们常常让别人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你有否因为想与他人看齐,而作了错误的抉择?你要小心,不要让朋友或是你所崇拜的“英雄们”的价值观,牵着你的鼻子走,使你偏离神的正道。神的子民若想与不信神的人一样,必遭遇属灵的灾祸。──《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排斥神(八 1 ~ 9 )
.父亲的忧虑( 1 ~ 3 ):许多旧约中的领袖们,由基甸至大卫,都像撒母耳一般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的儿子们都不顺从父亲的教导。撒母耳的儿子比以利的也好不了多少。在人的观点来看,这也许因为他们的父亲都太忙碌,因此无暇管教他们;有时他们对儿子的要求也过分苛刻(包括今日的传道人),因而激发起他们反叛的心。但从中可见一个真理,就是“虔信”是不能从祖先传给我们的,我们的得救也不能由家人传下;而是出于神的恩典,使我们藉信才得救。
.不智的提议( 4 ~ 9 ):士师与帝王有两个重大的分别──
1. 每一个士师都是由神所任命的,而帝王则由父传予子。
2. 在古代,“帝王”是一个属神的统治者,也是圣职的一种。这里的长老所犯的乃是常见的错误──“效法列国”,当信徒感到失败和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不应向外间的世界寻求,而应注目在属神的团契当中。
默想 以色列人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不满一个领袖而已,谁知他们却是在排斥神( 7 ),我们可能常埋怨弟兄姊妹,特别是作领导的,岂不知事实上是在埋怨神呢!
如愿以偿(八 10 ~ 22 )
神并不是把祂的子民当作拉线木偶来看待,而是待他们如成长了的人,把事实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和承担。
.事实( 10 ~ 18 ):当我们读到“王”字的时候,不应该以现代君主立宪国家的帝王来了解,因为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是古代的帝王,正像撒母耳所描述的一样( 11 ~ 17 ),他们通常是一些 暴 君。因此撒母耳清楚的警告他们若要受自己所选立的帝王统治,那末他们若因而遇到任何困难也不能向神祈求,因为神是不会应充这样的祷告( 18 )。你曾否因自己作主而遭到失败,后来又以祈祷来作为逃避的方法呢?
.空想( 19 ~ 22 ):当人感到恐惧的时候,便会放弃合理的想法而产生一些有违常理的空想,在他们历史中的记载,邻国虽有帝王统治,但却不甚成功;可是他们却仍坚持需要一位君王,这念头已蒙蔽了他们的决断力。
默想 你曾否让自己的意念阻挡你面对事实呢?如果你能多吸取经验,多学习圣经的真理与及别人属灵的经验时,相信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新旧约辅读》
撒母耳记上 第八章 注释
8:1-15:35 扫罗为王
扫罗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第一位选立的君王,在位四十年。他的政绩记载在撒母耳记上的,除了初期在先知撒母耳的匡扶下征服邻敌的军事
成就外,其他的则未见提及。扫罗为人残暴、生性多疑,加上一再触犯摩西的律法,至终为神所弃,他的失败复成为後人的监戒(参
徒 13:22)。
1-22 以色列人求立王
扫罗的王位并非自己谋取,而是顺应以色列人的要求而产生的。
1-5 要求立王的原因
1 撒母耳年事已高;
2 他的两个儿子缺乏领导能力而且贪污枉法;
3 百姓羡慕邻国的君主政体;
4 他们厌弃神的领导( 7)。
6-9 神对要求立王一事的答覆
6-8 神不喜悦但不拒绝百姓的要求。其实远在摩西时代,神已立下王者的规范(参申17:14-20),为什麽这时候又表示不快呢?
这个问题可以由两方面去解释:
1 神并不反对百姓要求立王; 早已为他们设计了君主政体(参创17:6; 49:10)。 神只是警告他们人立的君主政
体会引起的恶果(见下文8:10-18)。
2 神不喜悦的是他们效法外邦的政制,没有按照摩西的律法来组织政府。
9 神吩咐撒母耳警告以色列人。
10-18 撒母耳的警告
人立君主政权可能引致的恶果:苛捐杂税、服苦徭役、强徵入伍,财产充公及剥夺自由。这些警告不久在所罗门统治的时候就开始应验了
(参王上 4:21-28; 5:13-18; 12:1-15)。
19-22 百姓坚持立王
神容许百姓立「像列国一样」的王,让他们经历痛苦以後,才觉悟现在的选择是错误的。
20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要求一个王(八 1-5 )
可能在别是巴( 1 节以下)──一个边境城市,在那里所发生的事对以色列不算十分重要──但却是反叛撒母耳领导的藉口。各支派长老组成以色列的政治基础,所以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或者不理会。他们要求立一位君王。
在君主制度尚属罕见和许多人以为这是不切时宜的世界里,要对这种政体有客观的认识绝非容易。但对以色列当时的世界,王权是很普遍的事──正如长老们所意识到的。在距离他们不远的西南方,那里已有一个强盛及着名的帝国埃及:对以色列人而言甚至更熟悉迦南诸小国,她们的城邦分布在巴勒斯坦内。在大占领使它们成为以色列一部分之前,耶路撒冷可能是其中一个王国(撒下五章)。君主政体这种制度,主要的优点乃稳定和集权化。稳定来自君王成为社会的领袖,他成为核心及民族的思想。尤其是王位继承的原则,君王年老及逝世时仍然保证这种延续;中央集权化带来效率、力量,以及共同解决困难的好处。
相对来说,直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历史似乎不大团结,各支派各行其事,结果带来软弱;至于领导权方面,从来没有真正的延续。‘士师们’的出现只是偶然,并且不可豫计──无论如何,从长老的观点看来是如此。在许多方面看来,君主政体很合理;但是这种要求完全没有考虑上帝在内。士师记教训我们,以色列的软弱,主要是敬拜偶像,故此被上帝惩罚。以色列的力量乃是上帝给祂百姓的礼物,长老们盼望逃避这些历史教训,想使用政治方法作简单的代替,结果历史证实他们是错误的。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发现一些神奇的政体方程式,可以解决每一个社会或政治的问题;但一个民族最重要是尊敬和顺从上帝,得到内在的稳定和宁静,使我们可以用勇气和同情,面对普遍性和永恒的问题,并且带来相当程度的成功。
这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较细小的人中。不同的教会和宗派,发展她的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却无一是完全的,因为人类本身是这样不完全。但当一间教会认识上帝是真正的统治者,其会众便会更昌盛。
君主政权的内容(八 6-22 )
长老们要求设立一个王;至少这是比较健康的开始,好过士师记第九章的例子,一位军事冒险家尝试为自己夺权,并且 成为 君王一段时期,极大地造成百姓互相攻击。长老们很满意撒母耳去寻找合适的人选,使他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我们发现撒母耳在上帝的指引下,答应他们的愿望。然而,这里强调以色列人透过他们的长老,不单弃绝撒母耳,也是弃绝上帝自己。这章圣经的争论点似乎是:上帝准许他们求的王,是有惩罚他们的意义──配合罪过的惩罚!王权统治事实上是有利有弊的,在这章圣经里让读者看见君主政体的两种对比的观点。
(一)长老们较 关注 君主政体的 功能 ──一个王可以领导军事组织、统筹和提高效率( 20 节)。他们以为王会为他们在每次战争中赢得胜利,这种想法实在很幼稚,但无疑他们确需要一队常备及固定的军事人员。事实上以色列人的数目远远超过非利士人,如果提供足够的武器、训练和管理给他们,他们必定可以打败这个主要敌人──不再需要呼求上帝特别的帮助。为了达到期望的目标,长老们愿意接受因王权可能带来的坏处。他们以为开始只是放弃一些他们的政治权力和影响力,但却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二)相反地,撒母耳却关注政体的内在 本质 ──一个王会 给予 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认也会 取去 一些。 取去 乃十一至十八节的钥字,这是因王权而带来的。事实上要求军队会带来征兵和纳税,除了这些不能避免的代价外,君王喜爱奢华宴乐,故此最坏的后果是百姓要被强逼作苦工,正如十七节中的奴隶。这种制度后来成为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国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记叙述的君主政体,对像所罗门王,会使人觉得圣经作者有所夸大:但在另一方面,有足够证据显示这种叙述,正珋合撒母耳时代在以色列境外的君主及国王的情况。无论如何,这章圣经清楚看见以色列人选择君主政体制度乃是他们的自由意志,如果君王证实是利弊参半的祝福,以色列永远不能埋怨上帝将它赐给她。虽然她作出这种罪恶的抉择,然而上帝仍然显出祂的恩典,赐给以色列一位伟大的王(大),和最终的弥赛亚的理想:参撒母耳记下七章一至十七节的注释──拿单的豫言 。
长老们的要求其中在圣经作者的眼中看来最坏的地方,乃是他们盼望像列国一样( 20 节)。古时的以色列,当然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都是人,对那些与别人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种自然抗拒。上帝也不是盼望祂的百姓完全与人不同;祂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有血有肉。但对祂的百姓祂会赐下特别的恩典和较高的标准,当他们没有较好的理由而像其他人一样拒绝这一切恩典时,这是个悲剧。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可能是回应撒母耳时代的长老们,祂说:‘你们要先追求上帝主权的实现,遵行祂的旨意,祂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们。’(太六 33 ,现代中文译本 Good News Bible )──《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上注释 六.要求及选得一个王(八~九)
八1~5 撒母耳年纪老迈了,便想立他两个儿子继承他士师之职。奈何他们是败坏之徒,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母耳象以利般,没有教悔儿子归入正途,故此他一家同样被厌弃了。以色列的长老拒绝撒母耳的儿子约珥和亚比亚作士师;他们希望象别国一样得一位君王统治他们。百姓坚持要立王,以为有了新政体,就会使国家完善。但是由于基本问题乃是人不顺服神,所以其他的问题在这新政府之下仍会照样发生。
八6~18 神的旨意当然是他亲自作以色列的王。他的百姓要圣洁,不象地上别国的民族。但是以色列人不想与别的民族有所不同,反而想融入这个世界。百姓想跟列国看齐。这正是神所不愿见的事。立王之后,人就容易忘记神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撒母耳为这个要求感到哀伤,然而耶和华吩咐他照他们的要求去行。说到底,他们不是厌弃先知,而是耶和华。求立王并不是错,错在立王的动机和原因。事实上人民不要神作他们的王和领袖。他们要建立法律、军队,并选立一位王来代替神。他们想藉着人的力量管理全族,而实际上只有神的大能,才能使他们在充满敌意的迦南地兴旺。虽然神确曾颁布君权统治的律法条文(申一七14~20),可是在他完美的旨意下,理当由他亲自作以色列的王(八7;一二12),申命记的律法是用来约束日后必出现的恶行。
撒母耳应允他们的愿望时,严正地警戒他们要求王的行为。简略地说,那王将征收苛税而自富,迫使青年男女服兵役和掌杂务。他们势成奴隶。一个王会给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认也会取去一些。事实上要求军队会带来征兵和纳税,除了这些不能避免的代价外,君王喜爱奢华宴乐,故此最坏的后果是百姓要被强逼作苦工,正如十七节中的奴隶。这种制度后来成为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国分裂的主要原因。
撒母耳记上 8:1
1~3 他 儿 子: 撒
母 耳 立 他 儿 子 为 以 色 列 南 部 的 士 师, 但 是 他 们 并 没 有 学 习 他 们 父 亲 的 好 榜 样 (3 节 ) 。 不 过 这 是 他 们 自 己 的 选 择, 圣 经 也 并 没 有 像 责 备
以 利 那 样 责 备 撒 母 耳。 显 然, 撒 母 耳 没 有 允 许 他 们 做 祭 司。 他 们 的 行 为 说 明, 敬 虔 父 母 的 孩 子 仍
需 自 己 做 出 选 择。
8:5
立 一 个 王: 君 王 是 神 与 亚 伯 拉 罕 立 约 时 神 应 许 的 一 部 分 ( 创 17:6) 。 在 雅 各 给 他 儿 子 们 的 祝 福 中, 他 指 定 君 王 要 从 犹 大 支 派 而 出 ( 创 49:10) 。 摩 西 早 就 预 言 了 有 一 天 以 色 列 会 不 再 满 足
于 神 的 直 接 统 治 ( 申 17:14~15 ; 28:36) ;这
个 预 言 借 着 以 色 列 人 要 求 立 一 个 人 为 王 而 在 这 里 应 验 了。 在 神 看 来, 这 个 请 求 即 是 以 色 列 人 厌
弃 神 自 己 做 他 们 的 王 (7 节 ) , 同 时
也 表 明 了 他 们 渴 求 放 弃 做 神 的 特 选 子 民 所 担 负 的 使 命。
1. 百 姓 要 求 立 一 个 人 做 王, 使 他 们 可 以 “ 像 列 国 一 样: 有 王 治 理 我 们, 统 领 我 们, 为 我 们 争 战 ” (20 节 ) 。 他 们 错 误 地 相 信 导 致 他 们 遭 受 苦 难 及 失 败 的 原 因 是
统 治 不 力, 但 实 际 上 却 是 因 他 们 的 罪。 结 果, 他 们 效 法 周 围 异 教 社 会, 而 不 信 靠 神。
2. 虽 然 这 不 是 神 所 选 定 为 他 们 立 王 的 时 间, 并
且 他 们 的 动 机 也 是 错 误 的, 神 还 是 满 足 了 他 们 的 要 求。 后 来, 尽 管 以 色 列 的 君 主 政 体 (12:14~15, 19~25) 有 着 很 大 的 缺 陷, 但 他 仍 然 决 意 引 导 他 的 选 民, 并 没 有 抛 弃 他 们,
这 表 明 了 神 对 人 的 软 弱 所 表 现 出 的 爱 与 宽 容。
8:7
他 们 …… 厌 弃
我: 在 此 之 前 以 色 列 一 直 是 神 权
统 治, 即 神 自 己 做 王 治 理 以 色 列。 他 通 过 直 接 的 引 导、 特 别 的 启 示 和 写 下 的 话 语,以 及 通 过 他 所 拣
选 膏 立 的 领 袖 来 进 行 治 理。 当 以 色 列 要 求 有 一 个 君 主 政 体 的 政 治 后, 她 的 王 乃 是 世 袭 继 任, 而 不
是 由 神 直 接 拣 选。 这 就 导 致 了 邪 恶 败 坏 之 王 的 统 治, 从 而 削 弱 了 神 对 他 子 民 的 主 权。 在 历 史 的 尽
头, 神 要 借 着 耶 稣 基 督 重 新 恢 复 他 对 百 姓 的 直 接 统 治, 并 且 “ 他
的 国 也 没 有 穷 尽 ” ( 路 1:33 ;比 较 提
前 1:17 ;启 20:4~6 ; 21:1~8) 。
8:22
为 他 们 立 王: 尽 管 此 时 为 以 色 列 人 立 王 不 是 神 的 意 旨, 然 而 他 还 是 这 样 做 了。 这 一 事 例 表 明 人 类 历 史 进 程 虽
是 神 所 允 许 的, 却 非 出 于 他 完 全 的 心 意 ( 参 提 前 2:4 注 ; 参 “ 神 的 旨 意 ” 一 文 ) 。 神 允 许 立 王 和 成 立 君 主 政 体, 尽 管 这 将 产 生 许
多 问 题 和 灾 难 (10~18 节 ) :
1. 这 表 明 人 需 要 的 是 神 那 完 美 的 国 度, 并 因 此
预 表 了 耶 稣 基 督 将 做 万 王 之 王 ( 太 2:2 ; 21:5 ;提
前 1:17 ; 6:15 ;启 19:16) 。
2. 由 此 教 育 他 的 子 民, 只 要 罪 存 在, 地 上 任 何
类 型 的 政 权 都 不 能 解 决 他 们 的 问 题, 也 不 能 保 证 和 平 与 安 全。 只 有 在 新 天 新 地 里 才 会 有 公 义 的
撒母耳记上
注释
八 1 至十五 15 撒母耳和扫罗
这部分详尽地描述了扫罗成为以色列王的经过。一个王朝的开始,意味着以色列人的组织和管治方法有一个重大的改变。这样一个主要的发展,值得在第八至十二章作全面的讨论。第一位君王是扫罗,他自然在故事中担当一个主要的角色。但圣经作者从不会让我们忘记撒母耳;事实上,从圣经作者的观点看,撒母耳仍是以色列人的真正领袖;即使在他把军事和政治事务交给了新王后,他仍是真正的领袖。在这部分的最后一章──十五章──撒母耳仍有神授予他的权柄去否定扫罗的王权。
八 1 至十二 25 扫罗作王
研究这几章圣经时,我们应留意 3 种观点和角度:近代历史学家、圣经作者、小说作者。
对近代的史家来说,以色列中兴起一个王朝是无可避免的。非利士人是有很好的军备和组织的民族。以色列人的优势是人数较多,但他们却像一盘散沙。各个以色列的支派大都是独立的,他们并没有一支常备的军队。因此他们的选择是最清楚不过的:除非他们找到联合各支派的方法,并建立一支军队,否则以色列这个民族便会灭亡。在古时,君主制度是达到此目的的唯一可行结构。因此,从历史学家的角度看,众长老迫切的要求(八 5 )是挺自然的。我们不可忘记,第七章所记载以色列人的胜利,并没有改变非利士人的势力和帝制。因此对历史学家来说,众长老的行为并未使人感到意外。
圣经作者的观点则颇不同。从他的角度看,以色列已有一位君王:正如八章 7 节告诉我们,他并非别人,就是耶和华自己。人类的君王会软弱或不胜任,但神亲自作王,又怎会不能带领子民进入平安和丰盛?神在昔日已多次证明祂可以赐祂子民胜利,而借着撒母耳,神已给他们提供所需的领袖。以色列人虽曾经受挫败,如在第四章一样,但这等挫败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过失,因为他们没有忠于耶和华他们的王。因此,从圣经和神学的角度看,众长老要求立一个人作王,是有罪的,是拒绝神作他们的王,欲在没有神的引导下赢取胜利。
由于小说作者和神学家是同一人,所以第三个角度基本上跟第二个角度并无分别。然而,我们不可忘圣经作者那文艺手法,和他对故事的铺排,使其神学观点更清晰和有效地传递。对历史家来说,我们可见长老要求立王的事并不足为奇。然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读了小说作者在第七章所描写撒母耳的功绩后,这事便显得极度令人震惊。对小说作者来说,非利士人的强势是较为不重要的,因而暂时可以不理;真正的势力在神手中,而不在非利士人手中。严重的问题并不在于以色列人的军力薄弱,而是他们缺乏信心。
当然,我们也可从其它角度去看这事,尤其是这些事件中各个主角──众长老、撒母耳和扫罗──的角度。扫罗所站的位置必是特别难受的。若立王就表示抗逆神,一个作王的人又怎能期望被神接纳呢?但故事说,神拣选了扫罗作王!在某种意义上,这几章圣经似乎显出了一种妥协。在神学方面虽然坚持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王,但也完全承认一个人类的中保是需要的,这个人可给予可见的引导,但他会从耶和华领受命令。撒母耳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位中保和领袖。因此,纵使众长老的要求是有罪的,但神也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只要那个王是由祂来拣选的。神首先拣选了扫罗,然后拣选大卫,并藉他们去击败以色列人的仇敌── 非利士人。纵然如此,长远来说,立王始终只会为以色列人带来痛苦。立王的终极问题是,权力不单是给予一个人,而是在他死后,要传给他的后裔。
学者广泛地相信这几章经文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数据来源抽取出来的。我们观察到,第八和十二章普遍对君主制抱强烈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在中间的 3 章圣经里,却很正面地看扫罗为人。第十一章从某角度看,是一个独特的故事。这些不同部分可能同样是历史性的,但学者常提出问题和争论点。例如,扫罗曾在 3 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被立为王(十 1 ,十 17-25 ,十一 14-15 )──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下,那绝对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完全有可能看整体故事发展是合理的,并看不同部分为表达对立王的不同看法,而不是一些互相冲突的记载。但对于整个复杂的论题,我们应参考较详尽的注释书。
八 1-9 立王的要求
以色列的长老,以色列各家和各支派的本地代表,有真正令他们忧虑的原因。他们眼看撒母耳年纪渐老,又没有明显的继任者去继续与非利士人作战。历史是不断重复的。以利两个儿子的罪,在以色列中带来了一个重大的改变;现在撒母耳两个儿子的罪,成为了更大之改变的第一步。在这两个情况下,所犯的罪都是人所皆知的,而众人都有权去抗议。一个重要的分别是,撒母耳的儿子并非在他直接的监督下,因为别是巴远在南方,因此,神和人都不能因撒母耳两子的恶行而控诉他。在这一切中,出现戏剧性的讽刺。在以利和撒母耳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清楚看到,伟大和善良的人都可以有邪恶而不中用的儿子;然而,众长老却因而要求立王。在定义上,王是一个统治者,他的儿子在他死后会自动继任为王!这样,圣经作者表明了,众长老的论点是不诚实的。直至第 20 节,他们才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无疑众长老的要求表示了对撒母耳的厌弃,他自然感到「不喜悦」,纵然他们把拣选王的权交在他手中。神在第 7 节的话没有否定撒母耳是被「厌弃」,但强调被厌弃的不只他一人。众长老拒绝撒母耳,背后的实情是他们拒绝神的主权,因为是祂一个一个地差遣有能力的领袖,包括撒母耳,来到以色列人中。正如第 8 节的提醒,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并不是一件新事,但长老的要求更踏进了一步,就是厌弃神为祂的子民作政治上的安排。
把神描述为以色列的王,在圣经中很常见,最早可见于出埃及记十五章 18 节。我们很容易会以此为一个比喻、一种拟人法。以色列人大概也倾向这样看,因而看不见当中的意义和蕴含的意思。神若真的是王,祂就要为以色列人作出一切政治上的决策,要制定律法和制度,决定争战或求和,并作别国的王所作的一切事情。(当然,神需要使者去传达祂的决定和命令,而尤其是先知,就负责执行这职务。)除非以色列王完全听从耶和华的决定,否则他就必然在某程度上取代了神。因此,众长老的要求就相等于叛逆、不忠。
八 10-22 撒母耳的忠告被拒绝
在决定设立君主制度之前,以色列人必须考虑这对他们来说是甚么一回事:因此撒母耳在此冷酷地说出君主制度的一些副作用。众长老的目光是狭窄的;他们寻求的只是一个实际的军事领袖( 20 节)。撒母耳描述君主制的实际情况时,特别指出君主对人民的劳役和征召参军、抽重税及暴政。以色列人若选择立王,像他们所提出的,他们最终只会为有限的军事利益而付上沉重的代价。他们以为君王会给他们安全、稳妥和成功;撒母耳警告他们,君王会收取多于付出(注意 11-17 节中,常出现「取」这个动词)。
学者常指出,第 11-17 节的内容很切合所罗门在位时的情况,可证明这记述比撒母耳时期晚很多。反对这观点的则说,我们有许多证据证明远在所罗门时代之前,君王的滥用权力已是人所共知的,我们不能解释为何撒母耳不能作出这种感慨的呼喊。两种论点都有其可取之处。可能撒母耳确曾攻击整个君主制度的观念,但同样可能的是,圣经作者把撒母耳的言论扩充了,为叫后来的读者明白,所罗门怎样证明了撒母耳之论点的真确性。
以色列人当时若选择要一个君主制度,他们最终会失望──他们不能再回头。但对于撒母耳的警告,他们充耳不闻( 19 节)。我们不要以为众长老的决定使神没有选择,祂只是选择让以色列人在这事上凭己意而行( 21 节)。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8:1 撒母耳此时年逾60,距米斯巴的胜利已有20年。他立儿子作士师协助他工作,二人都在以色列最南部的别是巴侍奉(2节)。(犹太史家约瑟夫说,一子在别是巴,另一子则在伯特利)。
8:3 律法严禁收受贿赂,民间诉讼应依法审理(申16:19)。撒母耳二子的行径与乃父有若天壤(3:19;7:15),实非承接士师职位的理想人选,给了以民长老要求立王的机会。
8:5 摩西律法中容许以色列人立王,只要君王能遵行神的命令(申17:14-15及注)。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错误,是所反对的并非老迈的撒母耳,或他贪财不法的儿子,而是反对神,要“象列国一样”,不接受神的管治,设立一个由自己来管理自己的政权(7节)。
神答应了以色列人的要求,但做法与列国不一样。神仍是最高的管治者(徒17:26),所立的王照祂的旨意拣选(9:17;何13:11),王的所行所为须向神负责(13:13-14)。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原则没有变,王只是神所委派,须遵守律法,听先知说的话(12:12-15)。看书前〈参考资料〉“历史背景”。
以色列国的神权政体是在西奈山建立(出19:1-6)。神应许藉以色列民赐福万国(出19:5-6)。祂在以民中设立“中保”,代祂发言、治理人民。这些中保都是神所拣选,直接向神负责。有的象摩西和约书亚,是出色的政治领袖;也有忠心耿耿带领百姓抗敌的士师,当然也有君王。在以色列的历史中,神自始至终是他们最高的管治者(参代上29:25)。
8:11 以色列人没有立王的经验,但四周的国家都有王,百姓生活的情况当为大家所目睹。另一方面,若继续由士师治理,也有它的优点。以色列人的长老不全是支持设王的,但立王派占了优势。本节至18节为不应立王的理由。撒母耳所预言的事到所罗门王时代全都实现,甚至有过无不及。只有大卫王能一方面尽受膏者忠于神的责任,一方面能建立一个政军上都强大的国家。他的后继者无一人曾达此境界,因此大卫成为神的受膏君王主基督的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