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第 19 章
耶稣受审与被钉
约 19:1-3> 耶稣受的鞭伤不是普通的鞭……
19:1-3 鞭笞可能会引致受刑者死亡。鞭笞犯人时先脱去受刑者的上衣,把他的双手反绑在柱子上,然后用带有三个钩子的鞭子抽打,鞭打的次数视乎罪的轻重而定,犹太律例规定每次最多只可鞭打四十下(参申 25:3 )。
约 19:2-5> 19:2-5 士兵不但听命鞭打耶稣,更戏弄辱骂祂,讥笑祂自称为王。
约 19:7> 犹太人要耶稣死,真正的原因是……
19:7 真相终于大白了──这些宗教领袖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并非因为祂密谋推翻罗马政府,而是他们认为祂违反了宗教律法。犹太律例中,亵渎神是极严重的罪,犯者要被判死刑。指控耶稣亵渎能叫犹太人信服,指控耶稣叛国能令罗马人信服,他们不理会彼拉多听取哪项指控,只要他肯合作杀死耶稣便行了。
约 19:10> 面对逼迫,面不改容,也许我们也要向耶稣请教,是吗?
19:10 从整个审判过程中,我们可以见到掌管一切的,不是彼拉多,也不是宗教领袖,而是耶稣。彼拉多一直犹豫不决,犹太领袖因憎恨、愤怒而不能自禁;但耶稣一直态度从容,祂认识真理,明白神的计划,知道自己受审判的真正缘由,面对强权的压力和迫害,仍毫不动摇。其实真正要受审判的是彼拉多和那些宗教领袖,而不是耶稣。你若因信仰被人质疑责难时,要牢记,即或你在控诉者面前受审,他们却要受神的审判。
约 19:11> 耶稣这样说不是指彼拉多没有罪吧……
19:11 耶稣说把祂交给彼拉多的人的罪更重,并非指彼拉多屈服于政治压力就无罪,彼拉多也要负起自己判决耶稣的责任,而该亚法和其他宗教领袖由于早已预谋杀害祂,所以罪就更重。
约 19:12-13> 遇到棘手的事就委曲求全?我一定不会的──肯定?
19:12-13 彼拉多身为罗马驻该地的巡抚,职责是维持该地安定无事。由于罗马不能调派大量军队驻守偏远的区域,所以遇有叛乱,只能立即以武力镇压,控制情况。彼拉多恐怕有人向凯撒报告自己管辖的地区有暴乱,而被革职,甚至丧命;加上犹太人这句话,就更迫使彼拉多让他们处死耶稣。当我们面对棘手的抉择时,可能委曲求全,或不顾一切坚持真理。我们知道什么是该行的善,却不去行,便是犯罪(参雅 4:17 )。
约 19:13> 19:13 铺华石是安多尼亚楼的一部分,这楼位于圣殿右院西北角的摩利亚山上。
约 19:15> 犹太人为达目的,竟假意顺服罗马政府;人都是这样的吗?
19:15 尽管犹太领袖多么憎恨罗马,但急于要铲除耶稣,所以也大喊:“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别的王!”他们为要抗拒并杀害自己的弥赛亚──他们惟一真正的王,竟然假装效忠罗马,这是多么可悲啊!他们的话定了自己的罪!
约翰福音中的真理
约 19:17> 凡被钉的都要到那个可怕的髑髅地吗?
19:17 这个叫作“髑髅地”或各各他的山可能位于耶路撒冷城外一条大道旁。很多罪犯都在这里行刑,罗马人藉此叫以色列人看见,以杀一儆百。
约 19:18> 钉十字架,人说是一项很可怕的刑罚,你知道有多可怕吗?
19:18 钉十字架是罗马人设立的刑罚,罪犯要沿着一条大道,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赴刑场,藉此警戒人民。钉十字架的方法不尽相同: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有些人则用绳绑在十字架上。受刑者的体力耗尽,身体的重量会令他们呼吸困难,最终窒息而死。整个受死过程非常缓慢,是一种极残酷恐怖的刑罚。
约 19:19> 讥讽的牌子,成了宣告的角色;在人看为可悲,在神……
19:19 这面牌子本来是讥讽耶稣的:一个君王在众目睽睽下被剥光衣服,接受处决,他的王国显然已荡然无存、永不复返。但耶稣总叫这世界的智慧变为愚拙,其实祂刚开始踏入自己的王国。祂的死亡与复活给撒但沉重的一击,永恒的权柄要在地上建立起来。在那个黑暗的下午,看过这面牌子的人虽然不明白其真义,但所写的却是绝对的真理。耶稣没有失去任何东西,祂是犹太人、外邦人、并整个宇宙的王。
约 19:20> 他们可真细心,不是吗?你知道那牌子用多少种文字来写?
19:20 这牌子用三种文字写出:希伯来文给土生的犹太人看;罗马文给罗马人看;希腊文则给外国人和从外地来的犹太人看。
约 19:23-24> 那些士兵在那儿做什么?是分些什么吗?
19:23-24 负责钉十字架的罗马士兵通常会把受刑者的衣服据为己有,这些士兵均分耶稣的衣服,但因为里衣是上下一片织成的,是衣服最值钱的部分,所以抽签决定由谁得祂的里衣(参诗 22:18 )。
抹大拉的马利亚
约 19:25-27> 耶稣要死了,祂仍关心祂的家人;我们时常赋闲,却……
19:25-27 即使在十字架上临死之际,耶稣仍关心祂的家人,叫祂所爱的门徒照顾自己的母亲马利亚。我们的家人是神赐给我们的宝贝,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看重他们、照顾他们,没有任何事工或职责可以成为疏忽家人的藉口。你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向家人表示爱意呢?
约 19:27> 从来我都很想知道,耶稣所爱的门徒究竟是……
19:27 这时马利亚的丈夫约瑟极可能已经离世,耶稣身为长子,把母亲托付给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这时仍在十字架旁伴着祂的人。传统认为他就是这部福音书的作者约翰。
约 19:29> 19:29 这醋是一种廉价的酒,是罗马士兵在等候被钉犯人死亡时喝的。
约 19:30> 耶稣说“成了”,成了什么?
19:30 以前,人只有靠重复的献祭制度来赎罪,因罪使人与神隔绝,人要用动物代替自己献祭给神,叫自己可以在神面前罪得赦免,并得洁净,因人不断犯罪,就要经常献祭。耶稣来完成了神的救赎工作( 4:34 ; 17:4 ),担当所有人的罪,替我们受刑,藉着死亡,付了我们犯罪的代价。“成了”就是说“完全偿还”,以后,人不用再靠着重复的献祭制度,单藉着耶稣所成就的救恩,相信耶稣的受死复活,就能越过犯罪死的刑罚,坦然亲近神,永远与神同在。
约 19:31> 急急审判,急急埋葬,耶稣已死,何用心急?怕祂再生不成?
19:31 把尸体弃置在户外过夜是触犯神的律法的(参申 21:23 ),在安息日,就是在星期五日落后到星期六日落前工作也是犯律法的,所以,那些宗教领袖急着在日落前要把耶稣的尸体取下并埋葬。
约 19:31-35> 耶稣也许只是昏过去,有人说,否则何会再醒,你说呢?可以举出证据吗?
19:31-35 这些罗马士兵能够凭着多次执行刑罚的丰富经验,知道受刑者是死还是活。他们检查耶稣时,确知祂已死去,就不用像对待其他受刑者那样打断祂的腿。用枪刺祂的肋旁,就是要把祂的心脏刺穿,见到血和水分开了,更进一步证实祂已经死去。有人认为耶稣并没有真正死去,只是晕过去,所以能“苏醒复活”,但我们从这些罗马士兵得到客观证据,证明耶稣确实死在十字架上(参可 15:44-45 )。
约 19:32> 我不太明白,钉十字架不是一定死吗?还要打断人家的腿?
19:32 罗马士兵为了加速受刑者死亡,会打断他们的腿。人被挂在十字架上,最后会因窒息而死,但可以用腿撑着十字架,承托着自己的身体,从而保持呼吸,推迟死亡时间;腿一旦被打断了,受刑者会即时窒息而死。
约 19:34-35> 耶稣死时,约翰定在附近,因为……
19:34-35 约翰福音细致地描绘了耶稣的受死,因为作者是耶稣受死的目击证人。
约 19:36-37> 神是信实的,连耶稣的死也证实了这点,你不知道吗?
19:36-37 耶稣死时,犹太人正在宰羊羔准备逾越节晚餐,他们不可以折断献祭羊羔任何一根骨头(参出 12:46 ;民 9:12 )。耶稣是神的羔羊,为赎世人的罪成为最完美的祭物(参林前 5:7 )。
约 19:38-39> 耶稣的死亡,当时至少改变了四个人;你可有改变?
19:38-39 耶稣之死当时令四个人改变了:一个是与耶稣一起被钉十字架的犯人,临死时请求耶稣收纳他到祂的王国里(参路 23:29-43 );另一个是罗马百夫长,他宣称耶稣真是神的儿子(参可 15:39 );再有就是约瑟和尼哥德慕这两个犹太公会的成员,本是耶稣的秘密信徒( 7:50-52 ),现在却不再隐瞒自己的信仰了。这些人在基督死了之后的改变,远较祂在生时为大,因为他们明白祂是谁,相信祂,公开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我们面对耶稣和祂的死亡时,也应有所改变──相信祂,表明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
约 19:38-42> 有人隐藏基督徒的身分,不明白是为何;可当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你仍会选择信仰吗?
19:38-42 亚利马太人约瑟和尼哥德慕暗暗地作耶稣的门徒,因为他们爱惜自己在犹太人社群中的地位。约瑟是公会的领袖,声望甚高;尼哥德慕也是公会的成员,曾于夜里探访耶稣( 3:1 ),其后更曾试图在其他宗教领袖面前为耶稣辩护( 7:50-52 )。他俩不顾名誉,甘愿冒险埋葬耶稣。你是否为隐藏的信徒?如果你仍在向朋友、同事隐瞒自己的信仰,现在就站出来,让别人认识你的信仰吧。
约 19:42> 他们赶快埋葬耶稣,只因安息日当前──
19:42 这个坟墓可能是山边的岩石凿成的山洞,足够让一个人走进去,所以约瑟和尼哥德慕把耶稣的尸体抬进去,再挪一块大石封住墓口。他们赶快安葬耶稣,是因为星期五日落后便是安息日,不能再工作。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不义的判决(十九 1 ~ 16 )
主耶稣被彼拉多鞭打,又被侮辱──把荆棘的冠冕戴在祂头上,还被掌掴。这是何等痛苦的刑罚,不但肉体受害,更是对祂尊严的摧残。但是主耶稣仍然平静地接受,因为祂准备为人的罪接受一切痛苦。
.祂干犯何罪( 4 ~ 7 ):彼拉多曾三次宣告查不出耶稣犯什么罪(参十八 38 ,十九 4 、 6 )。但是犹太人仍然要将祂钉死,他们不能以政治性的罪名来诬告耶稣,便以宗教的理由处死耶稣──“祂以自己为神的儿子”,这是真理,然而他们不能接受。
.权柄之所在( 8 ~ 11 ):当彼拉多听到有人说祂是神的儿子,他就害怕起来,不知是真是假。于是他来问耶稣:“你是哪里来的?”他的问题并不是由于宗教的热诚,这只是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不想得罪犹太人,另一方面又恐怕得罪神灵,所以耶稣拒绝回答他。这令他忿怒起来,虽然他指出自己有释放的权柄,但是主耶稣告诉他,一切权柄乃从神而来,误用权柄是一种罪。
.正式判案( 12 ~ 16 ):犹太人坚决要杀死耶稣,他们宁可称凯撒为他们的王,这是犹太人本来不愿意承认的事。在众人的压力下,彼拉多终于作出判决,要将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彼拉多看来是无辜的(其他的福音书记载他“洗手”,表明此事与他无关),但这只是他狡猾的伪装而已。他本可释放耶稣,但他惧怕犹太人,另一方面也不肯定耶稣与祂的同伴会否作出叛国之事,于是便借犹太人的手,将祂杀害。这判决全是不义的,然而神藉此来完成祂为人类所预备的救恩。
祈祷 感谢主,为我的缘故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
十字架的真理(十九 17 ~ 24 )
彼拉多作出判决后,耶稣便被带去钉十字架。
与耶稣一同被钉的还有两个犯人,一个在祂左边,一个在右边( 18 ),约翰福音并没有详细描述他们,而在路加福音则记载他们有一个讥笑耶稣,另一个悔改,并且得主的应许,与主同享乐园之福(参路二十三 39 ~ 43 )。在这两种人的态度中,我们也须作出抉择,究竟我们会作哪类人?
在耶稣被钉的十字架上,写上“犹太人的王”几个字,这些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所写成( 19 ~ 22 ),乃代表当代世界三种不同的文化。而彼拉多这样做是要罗马辖下的人民都知道耶稣的罪状,另一原因可能是对犹太人的侮辱。
希伯来代表宗教,罗马代表律法,希腊代表艺术和哲学,这一切都能在耶稣基督的身上找到。在基督里,我们知道神的形像;在祂里面,神的律法和国度得以完成;在祂里面,我们可以找到神的荣美和祂的思想。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但在十字架下,人的罪性仍显露无遗。兵丁要争夺耶稣身上的衣服( 23 ~ 24 ),这种情景,正显示了罪的实在。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在十字架上对罪人的爱,只是有人愿意领受这爱,悔改得救恩;有些人拒绝这爱,仍然生活在罪恶之中。
保罗曾说:“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一 18 )
祈祷 主啊!感谢在十架上所成就伟大的救恩。
四位妇女(十九 25 ~ 30 )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几卷福音书都不约而同地记述了有几位妇人在十字架旁,为主耶稣的死伤心难过。古代妇女地位并不受重视,然而她们的事迹被记载在圣经中,当然是她们有值得人效法之处。罗马人视被钉在十字架的死囚为危险人物,故此都会严加看管,以防备跟从他们的人会造成混乱。她们来看耶稣,可能会遇到危险,但是她们对主耶稣的爱胜过一切的恐惧。
四位妇女中,除了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没有在圣经其他地方被提及外,其余三位都曾在圣经中被描述过:
1.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她未必能完全明白儿子所作的事(参路二 50 ~ 51 ),但是她对儿子的爱是我们可以了解的。在十字架下,她显出了母亲对儿子伟大的爱。耶稣也爱她,在离开世界前,祂吩咐祂所爱的门徒照顾母亲。
2. 耶稣母亲的姊妹:解经家认为“祂母亲的姊妹”就是撒罗米(参可十五 40 ),她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参太二十七 56 )。她曾经为两个儿子争取重要的地位而遭耶稣责备,但她并没有因此含恨在心,她接受主的责备,学习了谦卑和爱的功课。
3. 抹大拉的马利亚:她曾经被七只鬼附,耶稣治好了她(参可十六 9 ;路八 2 )。她感谢主的拯救,以爱回报主耶稣。
我们已得主拯救的恩典,但我们对主的回应又怎样呢?
最后,主耶稣说“成了”( 30 ),表示祂为人类所作救赎的工作已大功告成。我们是如何领受这恩典呢?
祈祷 主啊,我爱,因为先爱我。
真实的见证(十九 31 ~ 42 )
约翰写这福音书的目的,乃是要为主作见证(参二十一 24 )。在本段经文中,约翰要见证主为世人舍命的事实,并且要指出主耶稣的死,乃是要应验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他引用了两段经文:
1. “祂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36 )是引用民数记九 12 ,这节经文论及逾越节的羔羊。主耶稣,就是那逾越节的羔羊。
2. “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37 )则引自撒迦利亚书十二 10 ,这节经文乃是论及弥赛亚所带来的救恩。现在,人仰望这位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便可得丰盛的救恩。
本段经文又记截了两个见证人的见证,一位是亚利马太人约瑟,另一位是尼哥德慕,他们都是犹太人中有地位的人(参路二十三 50 ~ 51 ;约三 1 ),他们是公会的成员。在耶稣受公会的审判时,不知他们是否在场。假若他们在场的话,他们显然是没有公开地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也没有反对公会的判决( 38 )。他们若有这样的表现,很可能是惧怕犹太人的排斥,以及罗马政府以他们为耶稣的同党而遭受牵连;但当主耶稣死后,他们的表现改变了,他们再没有惧怕。尼哥德慕更公开的带百多斤没药和沉香来膏耶稣的身体( 39 ),亚利马太人约瑟竟敢向彼拉多要求领取这位死囚耶稣的尸体。主耶稣曾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十二 32 )十字架实在是福音的大能,能改变一切相信的人,不单能帮助人从罪恶的捆锁中释放出来,也能使懦弱胆怯的人改变过来,勇敢的为这十字架作见证。亚利马太人约瑟和尼哥德慕就是活的见证。
祈祷 求主帮助我突破一切的恐惧,勇敢地为作见证。──《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 第十九章 注释
1-7 彼拉多试图藉鞭打耶稣满足众人需求(参路 23:16,
22),但仍告失败。
2-3 参太27:28-30注。
5「你们看这个人」:彼拉多引众人注意耶稣可怜及可笑的模样,希望他们放过耶稣。
7 犹太领袖认为耶稣亵渎神(见串7),应该按摩西律法(利24:16)受制裁。
8-12 彼拉多终因政治因素同意处死耶稣
8-9 彼拉多对耶稣的身分既困惑又惧怕。
11「上头」:指神(参串9)。
「把我 ......
那人」:指该亚法(参约19:1)。
12 犹太领袖重申耶稣的政治野心 (参路23:1-3;
约18:33), 并暗示彼拉多对罗马皇帝(该撒提庇留)不忠。彼拉多任职犹太巡
抚来,已曾数次抵触犹太人的禁忌,被百姓禀告该撒,所以对犹太领袖这次恐吓,不得不就范。(参考附注:巡抚彼拉多任
内的过失)
13-16上 最後定案 参太 27:24-26。
13「铺华石处」:大概位於圣殿院宇西北角的安东尼堡之内。
「厄巴大」:可能是「丘地」之意。
14 「预备 ......
的日子」:应译作「逾越节(内)的预备日」,意思是逾越节周内(见太26:17注 ) 的星期五──安息日的预备
日(见31)。
「午正」:这只是约略的计时法(参可15:25注);逾越节当天正午,祭司开始宰杀逾越节羊羔(参约1:29; 林前5:7)。
「你们的王」(14-15) :
彼拉多对犹太人冷嘲热讽,藉此报复。
19:16下-2 ; 耶稣被钉十字架
17「背着 ...... 十字架」:见太27:32及注。
「出来」:各各他正如罗马政府一般的刑场,位於城镇之外;但该处离耶路撒冷的城墙不远(见20)。
18「钉在十字架上」:方法见太27:35注。
其他两个犯人的表现,见路23:39-43。
19-22 耶稣是以政治作乱之罪名被处死,另见14注。希伯来语,是当地民间语言;拉丁语为官方语言;希利尼文(即希腊文)则为
文化界的流行语。
23 死囚的衣服分属行刑士兵所有。
「这件 ......
织成的」:与大祭司的内袍一样,无缝而织成。
经上的话,语出诗22:18。
25「母亲的姊妹」:可能是西庇太儿子之母撒罗米,(比较太27:56; 可15:40)或为「革罗罢的妻子」(原文在此无
「并」字)。
26「他所 ...... 门徒」:见13:23注。
19:28-30 耶稣之死
「各样的事」:指 背负世人罪孽的事。「经上
...... 渴了」:见串23。
「醋」:指一般人饮用的酸酒。「将 ......
交付」:原文显示耶稣能支配自己的生命(10:19)。
参考:
十架七言
19:31-37 耶稣肋旁被扎
31 按照犹太律法,犯人尸首如彻夜悬挂,便会使地污辱(参申21:22-23),况且翌日安息日是该年除酵节的头一天为大节
日(见串26),所以死囚的身体更不宜留在十字架上。犯人双腿被打断後,便会加速死亡。
34「枪」:即矛。
「血和水」的流出表明耶稣肉身死亡的真实性,或象徵耶稣之死所带给人的新生命(参约3:5; 4:10; 6:53; 7:38; 约一5:6)。
35 这目击证人大概就是作者使徒约翰。
36「他的 ...... 折断」 :
引自出12:46,表明耶稣是逾越节的代罪羊羔。 又是神所眷顾的标准义人(诗34:20)。
37「他门 ...... 的人」:语出亚12:10。
19:38-42 耶稣被埋葬
亚利马太的约瑟,见太 27:57注。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耶稣与彼拉多(Ⅰ)(十八 28- 十九 16 )
本段经文是新约圣经对耶稣受审最戏剧性的描述。假使把它割成若干小段,会影向到整个事件,因此,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整体,一次把它读完。然而我们拟分成好几次来研读这一段记载。本事件所穿插的人物都铿然有声,所以,最好的研读方式应该是分别研究剧中的人物,而不是逐段研读。
我们先看 犹太人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是罗马政府的属民。罗马当局给予他们相当多的自治权,不过他们还没有处死刑的权力。所谓刀剑的权力( ius gladii )仍操在罗马人手中,根据他勒目记载:“在圣殿倒毁之前四十年,以色列人既已丧失操生杀之审判权。”犹太史家约瑟夫说,柯波尼( Coponius )受封为罗马政府出任巴勒斯坦的第一任省长时,他是“经该撒授予操生杀大权”的省长。约瑟夫也提到有个祭司亚拿纳( Ananus )决定处死一些敌对他的人。有些比较谨慎的犹太人就反对他的决定,指出他无权这样做。结果他不但不能遂其心愿,由于他存心想处死别人的想法,使他连祭司的职位都弄丢了(见约瑟夫着犹太人古代习俗,廿卷九章一节。)再拿司提反事件来说,犹太人做出了法律所不许可的事,事实上他们没有权置人于死地。基于此,他们才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想假手于他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如果犹太人有权执行死刑的话,方式是拿石头把人打死。律法上记载:“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全会众总要用石头打死他”(利廿四 16 ),在这个情况下,见证人可以先拿石头打那有罪的人,如经上所记:“见证人要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将他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申十七 7 )。本章卅二节说“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他曾经说:“我若从地上 被举起来 ,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 32 )。耶稣所说的话如果应验,那么他要 被钉死 在十字架上,而不是用 石头打死 。即使不提罗马政府不许犹太人置人于死的规定,耶稣也要经由罗马的法令处死,因为他必须从地上 被举起来 。
犹太人自始至终利用彼拉多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自己不能杀害耶稣,所以他们决定假借罗马人的手来杀死他。
耶稣与彼拉多(Ⅱ)(十八 28- 十九 16 )(续)
关于犹太人还不止前面所述。
(一)他们开头只是嫉恨耶稣,后来的仇恨变本加厉,像狼一样吼 :“钉他在十字架上!钉他在十字架上!”他们已失去理性,失去怜悯,甚至 也失去了人性,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像憎恨那样歪曲人的判断力。人一旦憎恨起来,无论思想见解都失去正直,即连听人说话也无不曲解。憎恨是一件可怕的事,它使人失去了理智。
(二)犹太人的憎恨使他们本末倒置。他们原是如此谨慎遵守仪礼保持洁净,而不敢踏入彼拉多的官厅。然而却想尽一切的办法去钉死上帝的儿子。犹太人守逾越节,必须在仪礼上绝对保持清洁,如果走进彼拉多的官厅,从两方面来说,他们会沾染不洁。第一,文士的律法规定:“外邦人的住处是不洁的”;第二,逾越节也是无酵饼的节期,迎接这个节期的部分仪礼,就是寻找酵母,把家中凡是含酵的东西完全除去,因为酵象征罪恶。走进彼拉多的官厅就是走到一个可以找到酵的地方,因此会使人在逾越节期间沾染不洁。不过即使犹太人到外邦人的家,会因为他们家中含有酵母而感染不洁,但不洁只是持续到晚上,到时他们沐浴行洁净的仪礼又洁净了。
我们看看犹太人所做的。他们为了守逾越节,而拘泥于各项细节;同时却处心积虑设法让上帝的儿子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情形是人最容易犯的。许多基督徒注意一些琐碎的事,却违犯了上帝所规定怜悯、宽恕、每天服事人的诫命。许多教会也是在服饰、设备、仪文、仪礼上下功夫,注意每一个细节;却无暇发挥仁爱和团契的精神。世上最可悲的事之一即在于本末倒置,未能知所先后。
(三)犹太人毫不犹豫地歪曲他们对耶稣所控诉的罪状。他们原先商议的罪状是指控耶稣亵渎(太廿六 65 )。后来知道彼拉多可能不会受理这类案件。会以“政府不干涉宗教事务纠纷”为由驳回“这个案件,请他们善自解决。因此,犹太人不得不为耶稣冠上“政治反叛”的罪状。他们指控耶稣自立为王,其实他们知道这项罪名并非事实。憎恨之可怕即在于使人歪曲真理,指黑为白。
(四)犹太人不惜唾弃一切原则,以达到处死耶稣的目的。他们甚至公开地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真是话出惊人。先知撒母耳说:“其实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你们的王”(撒上十二 12 ),难道他们如此健忘吗?基甸受膏立治理以色列人时,他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士八 23 )。罗马人刚统治巴勒斯坦之初,作一次户口调查以确定属民该纳的税金。此举引起流血事件,因为犹太人坚持主张惟独上帝是他们的王,他们只情愿向上帝纳税。现在犹太人竟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这岂非是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而今人鹚异不已!甚至连彼拉多听了,也发呆半晌说不出话来。犹太人宁愿为了处死耶稣而抛弃一切原则。
这真是可怕的一幕,犹太人的憎恨驱使他们成为一 疯狂、愤怒、发出尖锐叫声的暴众。由于憎恨,使他们忘了一切的怜悯,本末观念、正义、与一切原则,甚至连上帝也不要了。历史上从末见过这样极其愚蠢而又疯狂的憎恨场面。
耶稣与彼拉多(Ⅲ)(十八 28- 十九 16 )(续)
让我们看第二个角色── 彼拉多 。从他审理案件的经过,显示他的行为是令人猜不透的。事实很清楚,彼拉多明知犹太人的控诉都不是事实,知道耶稣是无辜的,他原不想判他死罪──结果还是判了。第一,他拒绝受理这宗案件,第二,他根据逾越节可以释放一名罪犯的理由,想释放耶稣;所以把耶稣 了一顿,就想这样了事,最后他要求众接受这个判决。然而他并没有下决心告诉犹太人他不愿卷入他们的阴谋。除非我们了解彼拉多的历史,否则很难了解他这个人。他的历史可以部分由约瑟夫的着作,部分由斐罗( Philo )的着作认识。
要了解彼拉多在此剧中扮演的角色,必须溯源到很早以前的一段历史。起初罗马总督在犹太省担任什么职务呢?
大希律在主前四年去世。他原是巴勒斯坦全境的王。尽管他有许多缺点,不过大体说来他还是一个好王,他和罗马人十分友善。在他的遗嘱中他把国土划分为三,分给三个儿子。安提帕( Antipas )接管加利利和比利亚;腓力接管巴丹尼亚( Batanea ),奥兰尼( Auranitis )和东北方人烟稀少的特拉可尼;当时才十八岁的亚基老则接管以土买,犹太,和撒玛利亚。罗马政府也同意作这样的划分。
安提帕和腓力治理得很平顺;而且基老的勒索与暴政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要求罗马政府将他免职,另外任命新的总督。犹太人很可能希望并入叔利亚省;这个愿望一旦实现,由于该省疆土辽阔,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所有的罗马省分都分成两级。一级是需要罗马政府派兵防守的,由皇帝直接管辖;另一级是不须政府派兵防守,是较平安的省分,由议会直接管辖。
巴勒斯坦显然是一个问题较多的地区,需要罗马政府派兵驻守,因此直属皇帝管辖。较大的省分由总督或副总督治理,像叙利亚省属之。较小的省分由省长治理,他掌握省内的军权与司法权。每年至少到各地巡行一次,受理案件或听人请愿。他虽然责成收税,但无权增加税赋。他的薪俸由省库支付,不得私下向人收受赠礼或贿赂;如果他有越权的表现,省民得直接向罗马皇帝告发。
亚古士督( augustus )在主后六年管辖巴勒斯坦;彼拉多于主后廿六年接任,在位到主后卅五年。巴勒斯坦是一个问题丛生的省分,需要一位贤明、稳健、有力的统治者来治理。我们不清楚彼拉多以前的历史,但至少可以推测他是一个贤能的行政首长,否则他不会被任命去治理巴勒斯坦。从地图可以看出,维持这个省分的秩序至为必要,因为它是埃及与叙利亚之间的桥梁。
然而就总督的工作来说,他是失败的。因为彼拉多轻视犹太人,也缺乏同情心。他在位期间发生三件重大而不太名誉的事件。
头一个事件发生在他首次访问耶路撒冷之际。耶路撒冷并非省都,省都是该撒利亚。但总督时常巡视耶路撒冷,而且住在城市西边希律的旧宫。每次到耶路撒冷,他都有分遣部队跟 。部队都擎军旗,军旗上方有在位皇帝的小型金属半身雕像。皇帝被当作神只 ,犹太人认为军旗上那个小型半身雕像是一种雕刻的偶像。
所有以前的总督,为表示尊重犹太人宗教上的顾忌,在进耶路撒冷城之前总是先把雕像卸下。彼拉多却不肯这样做。犹太人提出这样的要求竟遭他拒绝。彼拉多是硬汉作风,不理会犹太人的迷信。他同该撒利亚时,犹太人尾随 他,跟踪了他五天。这些人是谦卑的,但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却不肯妥协。最后他令他们在斗技场见他。他派武装部队把犹太人围起来,警告他们若还固执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受当场被杀的后果。犹太人伸出他们的脖子视死如归。其实彼拉多那里能如此集体杀戮没有防能力的百姓?结果彼拉 多败下阵来,被迫同意嗣后把军旗上的雕像卸下。这是彼拉多和犹太人接触的开头,也是一个很糟的开头。
第二个事件是由于耶路撒冷的供水问题引起。彼拉多决定建造新的水道,但经费从何而来?他知道圣殿的府库甚为充裕,于是向圣殿打主意。当然,谅他也不敢盗用犹太人献祭或圣殿仪礼之用的钱;他很可能盗用各耳板( Corban )项下的钱。水道是刻不容缓的工程,有其特殊的价值,是重要的贡献。若有便捷的水道系统,亦有助于圣殿不断宰杀祭物的供水与清洗。但犹太人痛恶彼拉多此举,众怒难犯,犹太人因此在街头起了暴动。彼拉多令部队穿 便服,密藏武 器,混在人 中,一声令下,他们攻击暴众,许多犹太人遭受棍击或被刺死。彼拉多的声望越来越差──可能有人曾向皇帝检举他。
第三件事对彼拉多而言,更没面子。我们说过,他到耶路撒冷都住在希律的旧宫。他做了几面盾牌;上面刻有皇帝提庇留( Tiberius )的名字。这些都是谢恩的盾牌,用以纪念皇帝和对皇帝表敬意。皇帝既然被尊为神明;因此犹太人就认为圣城来了一个外邦的神明,而大感不满;许多大人物和彼拉多的密友都劝他把那些盾牌除去,均遭他拒绝。犹太人向皇帝提庇留告发,他才下令彼拉多废除那些盾牌。
我们很容易料到彼拉多的下伤。这最后一个事件发生在耶稣被钉之后,即主后卅五年。撒玛利亚发生暴动。虽然并不严重,但彼拉多用残暴的手法镇压,并且量刑过重。撒玛利亚人一向是罗马政府的忠诚属民,因此叙利亚总督插手其间。提庇留于是把彼拉多调回罗马。彼拉多在旅途中时,提庇留突告去世;所以,彼拉多并没有受到审判;惟自那时起他就从政治舞台消失了。
现在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彼拉多为什么会这样做。犹太人唆使他把耶稣钉死。他们说:“你若释放耶稣,就不是该撒的忠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出:“你的纪录并不太好,曾经有人告发过你,如果你不照我们的意思做,我们会再度向皇帝告发,那时你的官就保不住了。”那天在耶路撒冷,彼拉多的往事历历如绘,呈现跟前。他受人唆使处死耶稣,因为他以往的纪录不容他公然反抗犹太人而保住官位。但我们不得不为彼拉多婉惜,他心里是想做对的事,然而却没有勇气公然反对犹太人。他把耶稣钉死只是为了保住他的官职。
耶稣与彼拉多(Ⅳ)(十八 28- 十九 16 )(续)
我们谈过了彼拉多的历史,现在让我们看看他在审理耶稣这案件时的行为。他原无意定耶稣的罪,因为知道他是无辜的;然而彼拉多本身的往事使他身不由己。
(一)彼拉多先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他对犹太人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 你们的律法审问他罢。”他想避免和耶稣接触的责任。然而这种责任别人不能代替我们肩负,没有人能代替我们面对面和耶稣接触;我们必须自己面对耶稣。
(二)彼拉多想找理由不让自己卷入这个案子。他藉 逾越节可以释放一个罪犯的理由,想释放耶稣;他试图避免直接面对耶稣。但别人如何能够代替我们卷入与耶稣的关系呢?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作决定,接纳耶稣或是拒绝他,无人能免除自己决定的责任。
(三)彼拉多继续寻找妥协的办法。他下令责打耶稣,彼拉多认为把耶稣责打一番就够了,至少可以让犹太人消一口气。他觉得定耶稣十字架的罪,不如判他受一番责打来得妥当。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无人能与耶稣妥协;没有人能服事两个主人。我们若不是服事他,就是反对他了。
(四)彼拉多继续寻找出路,希望诉诸情感,来免除定耶稣死罪。彼拉多将耶稣鞭打后,带他出来见犹太人。问他们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么?”他想诉诸众人的情感怜悯耶稣。然而没有人能要求别人代替自己作决定;彼拉多必须自己作决定。面对耶稣基督,没有人逃得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决定。
最后,彼拉多承认失败。他遂把耶稣交给暴众去钉十字架,因他没有勇气做正确的决定,做对的事。
不过我们还可以从侧面看出彼拉多的性格。
(一)我们看出彼拉多蔑视犹太人的态度是根深蒂固的。他问耶稣是王吗?耶稣反问他,是他自己说的呢,还是听人家说的呢?彼拉多立刻说:“我岂是犹太人呢?我怎么晓得犹太人的芝麻小事。”他显得太骄傲而不愿多管他所认为的犹太人的争论与迷信。这种傲慢的态度怎能使他成为好的地方官呢?一个官员不愿意多了解人民,多了解民众的思想,又怎能够治理民众呢?
(二)彼拉多有一股迷信的好奇心。他想知道耶稣是那里来的──不只是指耶稣在何处出生的。他听说耶稣自称上帝的儿子,心里未免有些害怕。彼拉多惟恐耶稣所说的话是实在的,但他是出于迷信,而非真正出于宗教的敬虔。彼拉多一方面由于犹太人的缘故不敢善待耶稣;另一方面也怕得罪耶稣,深怕上帝真在他的里面。
(三)彼拉多的心里的确有一些想望。耶稣说他是为真理作见证时,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提出这个质问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彼拉多可能是以讽刺的口吻来问。培根( Bacon )论到彼拉多不朽的一句话是:“彼拉多诘问耶稣真理是什么,却不等待耶稣回答他。”事实上,彼拉多问这个问题不是出于讽刺,这个问题也绝不是一个满不在乎的人所提得出来的。这个问题就像是他甲胄里的裂罅;彼拉多很想知道真理是什么,可是他太累了。
从世界的标准而言,彼拉多是成功的,他几乎当了罗马最高的文官。他是罗马一个省分的总督,不过他若有所矢。面对这个朴实、轰动、令人憎恨的加利利人,彼拉多自觉真理对他仍然是个奥秘──可惜他白白放弃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他可能是表现一种嘲弄的态度,但只是一种绝望的嘲弄。
耶稣曾经进入彼拉多的生命,可是他忽然觉得自己从生命中迷失了。那天他原可以找到所失去的生命,却没有勇气不顾以往的事,公然反对犹太人,和耶稣站在一边,获致一个荣耀的未来。
耶稣与彼拉多(Ⅴ)(十八 28- 十九 16 )(续)
我们谈过了控告耶稣的 众,也谈过 了彼拉多,现在让我们来看剧中的主角──耶稣。约翰以特殊的笔触来描绘他。
(一)没有人不注意到耶稣的威严。耶稣丝毫没有受审的意味。一个人面对耶稣时,受审的乃是那人,而不是耶稣。彼拉多可能以傲慢的态度蔑视犹太人的事,但他没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耶稣。我们不禁感觉到事实上是耶稣在控制整个局面,而彼拉多却陷在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情况中挣扎。耶稣的威严,在他站在众人面前受审之际,越发光芒四射。
(二)耶稣直接对我们提到他的国度,但他说,他的国度不属于这地上。耶路撒冷的气氛常常是富爆炸性的,而逾越节本身就像是易燃的炸药,罗马人很清楚这点,在逾越节期间特地加派重兵驻守耶路撒冷。但彼拉多手下的兵力,未曾超过三千人。有些驻守省都该撒利亚,有些则驻守撒玛利亚;实际在耶路撒冷的兵力只有数百人。耶稣如果要揭竿起义,是很容易克服守军的。他明白地说他就是王,可是他的国度不是靠武力,而是建立在人心里。他没有否认他的目标是征服,不过它是一种爱心的征服。
(三)耶稣告诉我们他到世上来的目的,乃是为真理作见证。他来是为了告诉我们有关上帝的真理,关于人和生命的真理。正如爱默生( Emerson )所说:
片面真理的神离去时,
真理的神就来了。
猜测、摸索、片面真理的时代已过;耶稣来把真理带给了我们。这就是我们必须在接纳或拒绝耶稣两者之中择其一的主要理由。真理是没有折衷办法的。基督就是真理,人必须自己决定接纳他或拒绝他。
(四)我们看见耶稣在肉体上所表现的勇气。彼拉多打了他。一个人被打时是绑在一根柱子上,背部完全暴露在外,结实的皮鞭饰 许多小铅球和锐利的骨片,打完之后背部必然是伤痕累累。很少人经得起这种极刑,不可能打完之后还清醒,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多数人在打过之后都成为神智昏迷的疯人。耶稣却经得起如此残酷的鞭打。打完后彼拉多带他出来见众,对他们说:“你们看这 个人”。约翰这句话的双重含义之一,是指彼拉多目的在唤起犹太人的同情,说:“你们看这个可怜、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人!看他多么凄惨啊!难道说你们还忍心把他钉死吗?处死他不是多余的吗?”我们似乎可以听见彼拉多说话时声调的改变,他开始以惊异的眼光来看耶稣。他不再用轻蔑、哀求、同情的语调,而改用钦佩得无法压抑的语调。彼拉多说的是 ho
anthro{pos ,在希腊文原是指一个人;然而过不久希腊的思想家把这一词,限制在专指一个 属天的人 ,一个理想的人,或人的典范。不论我们怎样看,怎样谈论耶稣,他的英勇表现乃是举世无匹的。他真是一个不凡的人。
耶稣与彼拉多(Ⅵ)(十八 28- 十九 16 )(续)
(五)我们又一次从审判耶稣的案件,看见上帝超然的控制权。彼拉多警告耶稣说,“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么?”耶稣指出权柄若不是出于上帝所赐,彼拉多根本就没有这个权柄。自始至终,耶稣钉十字架并不是受到环境制服,而无力反抗;他不是受到死亡紧紧盯住。他最后的日子乃是朝 十字架这个目标迈进的得胜旅途。
(六)耶稣保持沉默也是可怕的情景。他不愿意回答彼拉多的问题。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他也保持沉默。他在大祭司面前沉默不语(太廿六 63 ;可十四 61 )。他在希律王面前沉默(路廿三 9 )。犹太当局在彼拉多面前控告他时,他还是不说话(太廿七 14 ;可十五 5 )。我们也有同样的经验,有时和别人谈话,发现观念上没有共同基础谈不拢来,就无意再谈下去。仿若我们所说的是另一种言语。人若说另一种知识或灵语,就会叫人听不懂。一旦耶稣对某个人沉默,确实是可怕的时刻。一个人若由于骄傲,自以为是而固步自封,关闭自己,耶稣对他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改变不了他。
(七)末了,在审理耶稣的案件,出现这个奇怪,戏剧性的高潮,是约翰一贯惯用的伏笔。
他这一幕只提到彼拉多把耶稣带出来就结束,圣经说彼拉多在厄巴大( Pdvement of Gabbatha )坐堂,意思是坐在由大理石凑成的细格子座位──即审判席。也叫 be{ma ,是法官坐在那里判决的地方。动词“ 坐 ”原是 kathizein ,它可能是不及物动词(自己坐下),也可能是及物动词(使人就坐)。由此推断彼拉多极可能让耶稣穿上极华丽的紫色袍,头上戴 荆棘冠冕,刺得满头鲜血,然后带他出来,请他坐在审判席上,用手向众人此划一下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么?”次经彼得福音( Gospal of Peter )说他们让耶稣坐在审判席上,然后对他说:“以色列的王,公正的审判吧!”殉道者犹斯丁( Justin Martyr )也说:“他们让耶稣坐上审判席,对他说:‘替我们审判吧!’”。很可能彼拉多把耶稣扮成法官来讽笑他。然而这个戏剧性的嘲弄是双关的;事实上,耶稣就是审判者,有一天那些嘲弄耶稣为审判者的,果然会发现他真是审判官──而忆起以往的一幕。
因此在这戏剧性的审案过程,我们看见耶稣不变的威严,大无畏的勇气,平静地接受十字架。人们以最卑鄙的态度来羞辱他,他却表现出未曾有过的威严。
耶稣与彼拉多(Ⅶ)(十八 28- 十九 16 )(续)
我们谈过了这桩审理耶稣案件之主要人物──敌意的犹太人,往事不堪回首的彼拉多,庄严无比和平静的耶稣。但在稍远的地方,我们看见另一些人。
(一)有一些兵丁。耶稣被交在他们手里鞭打时,他们乐得有恶作剧的机会,以残酷的手法对待他。他是一个王吗?那么该穿一件王袍,戴一顶王冠。于是他们让他穿上一件旧的紫色袍,用荆棘为他编了一顶冠冕。然后就用手掌打他。他们玩 古代的人经常在玩的游戏。斐罗在其着作关于福拉卡( On Flaccus )也提到在亚历山大( Alexandria )暴众所作类似的事:“有个名叫卡拉巴斯( Carabas )的疯汉,其疯癫的程度并不严重,属于较轻微的一种,但疯癫是假扮不来的。他日夜在街上赤身露体,既不怕日晒,也不怕霜寒,成为小孩子们的玩物。他们把他带到体育馆,让他坐在极高之处,使人人都看得见他,并把树皮弄平编成一个带子让他戴在头上,把地毯当作外套色在他的身上。又在路上捡来一枝芦苇当作权杖,让他拿在手上。如此把他打扮成一个王的样子,有各种象征王的标帜。年轻人执杖站在两边当作步兵、枪骑兵,又有些人进前来向他打招呼,有些人向他提出要求,有些人为公众事务向他陈情。接 四周的人大声怪叫,高喊马林( Marin ),即叙利亚王的名字。”这些罗马兵对待耶稣是痛切的,猥亵的 众仿若是把他当作一个白痴看待。
然而在这个案件当中,罗马兵受到最少的批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他们很可能是从该撒利亚派来的,根本不晓得这事的来龙去脉。他们把耶稣当作一个偶然的罪犯。
这又是约翰惯用的伏笔的例子,因为它含有双重的意义。士兵把耶稣打扮 成为 君王来讽笑他,而事实上,他乃是惟一的王。在这嘲弄的后面,正蕴藏 永恒的真理。
耶稣与彼拉多(Ⅷ)(十八 28- 十九 16 )(续)
(二)最后让我们来谈巴拉巴这个插曲,约翰对他的描述 实不多。逾越节可以释放一个犯人的事,我们也只能从福音书上知道 这么一点。根据圣经对巴拉巴的记载,可以断言他是一个有名的犯人,是一个土匪,他涉嫌在巿内参加反动的组织,也杀过人(太廿七 15-26 ;可十五 6-15 ;路廿三 17-25 ;徒三 14 )。
巴拉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它或许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推测这个名字由 Bar Abba 组合而成,是“父亲的儿子”之意;其二是推测这个名字由 Bar Rabban 组合而成,是“拉比之子”的意思。巴拉巴是拉比的儿子,出身高尚的家庭而堕落,这并非是不可能的。虽然他当了土匪,不过一般人仍把他当作义侠罗宾汉( Robin Hood )那样的英雄人物看待。当然,巴拉巴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他不是小偷或夜贼之流。他是一个 Le{ste{s ,亦即大土匪。或许他就是在耶利哥路上潜伏的土匪,是耶稣所说比喻里蹂躏路上行人的坏蛋;他也可能是奋锐党的一份子,矢志肃清巴勒斯坦的罗马人,即使一生得从事谋害、抢劫、暗杀、犯罪都愿意干。巴拉巴不是一个轻微的罪犯。他所干的勾当都是轰轰烈烈的,然而在他的暴行中似乎含有一种魅力,使得一般人把他当作英雄人物,虽然从法律的角度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败类。
关于巴拉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巴拉巴是他姓名中的第二个名字,他应该有第一个名字,像彼得又称作西门巴约拿( Simon Bar-Jonah ),也就是“约拿之子”的意思。有些古代希腊抄本圣经,和部分叙利亚与亚美尼亚新约圣经版本称巴拉巴为耶稣。这未始是不可能的,因为 耶稣 是当时一个很平常的名字,也就是 约书亚 的希腊写法。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 众的选择就更富戏剧性了,因为他们会喊说:“我们要巴拉巴耶稣,而不是拿撒勒人耶稣”。
那 暴众的选择是永恒的选择,因为巴拉巴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坏人,是一个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耶稣是一个有爱心又温柔的人,他的国是建立在人心里。历史的悲剧乃是历世历代的人都选择了巴拉巴的道路, 而弃绝了耶稣的道路。
巴拉巴后来的结局如何,没有人晓得。但约翰奥生汉( John Oxenham )在他的着作之一拉巴作假想的描述。巴拉巴起初只想到获释重享自由的问题;慢慢的他想到为他死而使他存活的那一位。他对耶稣感到入迷,便尾随其后去看耶稣的结局。他看见耶稣背负十字架,心中就捻起一个念头:“这个十字架原该是我背的,而不是他的,他救了我!”他看见耶稣挂在各各他山上,心中就想起:“挂在那里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他,因他救了我!”这个说法也许对,也许不对。但我们确知巴拉巴的确是耶稣以宝血救赎的罪人之一。
走向十字架的路(Ⅰ)(十九 17-22 )
没有一隀死是比钉十字架更惨无人道的。连罗马人一想到十字架也会胆战心惊。西塞禄( Cicero )说,十字架是“最残酷最可怕的死刑”。塔西特斯说,十字架是“可鄙的极刑”。十字架的刑罚原是波斯人的创举。波斯人认为土地是神圣的,他们避免为非作歹之人的尸体玷污上地,才想出十字架的极刑这个办法。当一个人钉死在十字架,就任由他挂在那里,让兀鹰和专吃腐肉的乌鸦来处理善后。迦太基人从波斯人输入十字架的刑罚;罗马人又从迦太基人输入这个苦刑。
罗马本土并不采纳十字架的极刑,它只用在属地的省分,对象也只限于奴隶。罗马人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件。西塞禄说:“捆绑一名罗马人是一件罪行,击打罗马人是更坏的罪行,杀死一个罗马人就几乎与弑父母同罪;至于将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我就无法比喻了。那是无法无天的举动,是凶恶得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而耶稣所受的,正是古代世界最残忍,奴隶和罪犯所受的极刑。
钉十字架的程序都是一样。案件审理结案之后,法官就说了 Ibis ad crucem 这句致命的话,意思是说“你被判钉十字架!”而且立刻执行。被判罪的人由四名罗马兵押 ,十字架由自己背负,走向刑场。被钉之前,往往还要 先行鞭打,鞭打之残酷我们前面已经提过了。罪犯背负十字架在路上走时,还不时挨罗马兵的鞭打与刺棒驱迫,使他振作精神走向行刑之地。在他启行之前,一名官员把罪状的牌子竖起,带 罪犯游行市镇的大街小巷。这个作法有双重意义。其中的一项理由是警告作用,让大家注意不要作出陷入这个可怕刑罚的罪。另一项理由则是出于怜悯的动机。罪犯尾随罪状牌之后,到处游行,任何人若愿提出对罪犯有利的证词,可以站出来,游行立刻中止,当场重新审案。
耶路撒冷的十字架刑场设于 髑髅地 ,希伯来话叫 各各他 (髑髅地的拉丁名字叫 calvary )。位于城墙之外,因为律法禁止在城内钉十字架,但确实地点不详。
何以它称为髑髅地,如此一个奇怪而难听的名字呢?可能有好几个理由。有传说指出这是亚当的尸骨埋葬之地。有的说法指出由于这个地方被许多钉十字架的罪犯尸骨所玷污;但此说不足采信。罗马法规定犯人被钉之后,任由他挂在木架上,直到他因饿因渴和露宿于野外,慢慢毙命,这种痛苦可能要延续好几天;犹太律法规定犯人的尸体必须在日落之时收埋。罗马法没有收埋的规定,而任由兀鹰、乌鸦和野狗啃噬;犹太律法却不容这样,因为犹太地不容尸骨暴露在外。髑髅地这个名字可能是由于地形像一具髑髅而得名。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可怕的地名,而可怕的事就在那儿执行。
所以耶稣走出来,伤痕累累,血迹斑斑,身上尽是皮鞭鞭挞的条线,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向各各他走去。
走向十字架的路(Ⅱ)(十九 17-22 )(续)
本段经文还有两件事值得注意。耶稣的十字架上所写的罪状是兼用希伯来文、拉丁文和希腊文。这是古代世界三大语言,同时也代表三个国家。在上帝的安排之下,每一个国家都有值得别国学习的地方;这三个国家对于世界与世界历史都有特殊的贡献。希腊人教导世界形式和思想的美;罗马人教导世界法律和优良政体;希伯来人教导世界对真神上帝的认识与敬拜。耶稣就是这些事情的最高境界。我们在他身上看见上帝超然的美和最高思想。在他身上也看见了上帝的律法和上帝的国。在他身上看见了上帝的形像。世界所寻求所努力争取的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因此可以说世界的三大语言,都必须称他为王。
无疑地,彼拉多在耶稣的十字架上写了这些字是想激怒犹太人。因为他们才表示过“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完全不接受耶稣作他们的王。彼拉多为了嘲弄他们,才在十字架上写了这个罪状。犹太人的祭司长提出异议,希望删掉这句话,或加以修改,但遭彼拉多拒绝,他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彼拉多表现出他拗强的个性,分毫不肯让步。在不久之前,相同的这个人表现得优柔寡断,不晓得该钉耶稣好呢或者释放他;后来他终于抵不住众人的意思,受到犹太人的唆使。他坚持罪状牌子上的字时,态度是如此强硬;对钉死耶稣的事,态度却显得那么软弱。
人生的不幸之一,即在于我们对无关紧要的事,固执不肯让步,却对极端重要的事显得十分软弱,不知如何取舍。如果彼拉多不肯屈从犹太人的要求,不被唆使钉死耶稣,他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最坚强的人之一。可惜他在重大的事上屈服、让步;在不重要的事上态度强硬,使他的名成为历史上一个羞耻的名字。彼拉多采取强硬的立场太迟了,而且竟在不用固执的事上,表现铁腕精神。
十字架下的赌徒(十九 23-24 )
我们已经看见四名兵丁把犯人押至刑场。这几个兵丁的意外收获就是犯人的衣物。每一个犹太人的衣物有五件──鞋子、头巾、腰带、里衣和外衣。五件衣物四个兵丁来分,他们掷骰子来决定谁得那一件,结果还剩下里衣。这件里衣,原是没有缝儿,上下一片织成的。若把它切成四片,这件里衣就没有用了,所以他们又掷骰子来决定谁是幸运的得主。在这生动的一幕里有许多事值得注意。
(一)史都勒甘乃迪( Studdert Kennedy )根据这经文写了一首诗。兵丁都是赌徒;就某一种意义说,耶稣也是“赌者”。他把一切当作“赌注”,为了忠心于上帝而全摆上了;他在十字架上把一切当作“赌注”摆上了。这就是他劝世人顺服上帝最后与最大的行动。
他们在那里坐下,看他钉在架上;
兵丁果然应验经上的话,
掷骰子看谁得他的里衣。
他把自己献作祭物,
死在十字架上,为除去
上帝所造世界里的罪恶。
我的救主啊,他也是赌者,
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世界的救赎,
过去的痛苦尽消。
夕阳西下之前,
以深红的冠冕加在那一天之上,
因他知道他已得胜。
每一个基督徒也可以说是一个“赌者”,因为必须为基督的名冒险。
(二)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光景比这更漠视基督的。耶稣受尽了痛苦在十字架上垂死;兵丁竟在十字架下掷骰子,不把耶稣的受钉当一同事。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基督站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伸开他那双钉子刺穿的手,人们熙熙攘攘,除了一个年轻的护士之外,没有人注意他。画底下有一行字问:“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么?”(哀一 12 )。可悲的还不是世人对基督的敌意;可悲的乃是世人对上帝的爱所表现出漠然的态度,根本就不把它当作一回事。
(三)这一景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传说马利亚亲手织了这件没有缝儿的里衣,送给她的儿子,当作他出去传道时的最后礼物。如果此说属实──事实很有可能,因为犹太人的母亲常常这样做──那么兵丁以掷骰子决定谁得这件马利亚给耶稣的礼物之事,就加倍令人痛切了。
(四)还有一点隐意:耶稣的里衣乃是一件没有缝儿,上下一片织成的。这种里衣正是大祭司所穿用的。我们记得祭司的职务是沟通上帝与人。在拉丁文里,祭司叫 pontifex ,就是 筑桥人 之意,祭司乃是在上帝与世人之间筑起一座桥梁。但没有人做过像耶稣所做的。他是完全的大祭司,藉 他,人来到上帝面前。我们知道约翰的话往往有双重的意思:一个是表面的意思;一个是内在更深的意思。因此 ,约翰告诉我们那是一件没有缝儿的里衣时,他不只是告诉我们耶稣是穿那一种样子的衣服;他乃是要我们知道耶稣是完全的祭司,为所有的人开了一条完全的道路通到上帝面前。
(五)末了,我们注意到约翰发现这件事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诗人曾说:“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廿二 18 )。
儿子的爱心(十九 25-27 )
耶稣的终局并非绝对的孤单。有四个爱他的妇人站在十字架旁。有些解经家说当日妇女的地位不重要,没有人注意到耶稣的女性门徒,所以她们敢出现在那里,她们靠近耶稣的十字架根本就不是冒险的事。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毫无价值。我们可以断言,任何人若与罗马政府认为应该钉十字架的危险分子接近,都是冒险的事。任何人若对被正统者视为异端的人表示爱意都是冒险的。这几个妇人站在十字架旁,非因她们的身分不重要,不会引起人的注意;她们来是因为完全的爱驱除了惧怕。
这四个妇女聚在一起也很奇怪。我们对革罗罢( Clopas )的妻子马利亚一无所悉;另外的三位是我们认识的。
(一)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她可能不了解何以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她对耶稣的爱不变,她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世上的母亲多半会如此。自法律的观点说,耶稣是一个罪犯;但在马利亚眼中,耶稣永远是她的儿子。吉佰龄有一首诗这样说:
假使我被钉在最高的山上,
母亲,哦,我的母亲!
我确知她的爱未曾离开我,
母亲,哦,我的母亲!
假使我被投进最深的海,
母亲,哦,我的母亲!
我深知她的泪会为我而流,
母亲,哦,我的母亲!
假使我的灵魂和身体堕入地狱,
我知道她的祷告会保守我完全,
母亲,哦,我的母亲!
母亲永恒的爱,我们可从十字架旁的马利亚身上看见。
(二)另一位是耶稣母亲的姐妹。约翰没有指出她的名字,但我们参考其他福音书的记载,知道她就是撒罗米(可十五 40 ;太廿七 56 ),也就是雅各和约翰的母亲。她最奇怪的事是曾受耶稣肯定而断然的拒绝。有一回她要耶稣在他的国来临时,让她两个儿子坐在显要的位子(太廿 20 ),耶稣告诉她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他曾责备她,但撒罗米还是来到十字架跟前。这显示出她有接受责备的雅量,而她对耶稣的爱并未因此减少;这也显示出耶稣即使责备一个人,然而他让人感觉到在他的责备中散发 爱的光辉。撒罗米的表现教导我们如何表现爱心,和如何接纳别人的责备。
(三)最后一位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我们只知道耶稣从她身上赶出了七个鬼(可十六 9 ,路八 2 )。她永远忘不了耶稣在她身上所成就的。耶稣的爱心救了她,她对耶稣的爱是永不改变的。在她的心里或许写下这句格言:“我永远忘不了他为我所做的。”
不过在本段经文中还包括了福音书中最动人的一件事,耶稣看见他的母亲,不禁想起了她日后的生活。他不能把母亲交托给他的弟弟照料,因为他弟弟们都还不信他(约七 5 )。耶稣把母亲交托给约翰,因为他具有双重的资格:由于他是耶稣的表弟,撒罗米的儿子;同时他又是耶稣所爱的门徒。所以,耶稣把母亲交托给约翰奉养,同时把约翰交给马利亚,以便在他离开之后,他们能彼此获得安慰。
耶稣在十字架上受苦,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但承担起救世的责任,同时他也想到在他离开之后马利亚的孤单。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是马利亚的长子,即使在他经历最深的痛苦之际,仍然没有忘记他在家中的责任。他在世的日子告终,甚至在十字架上,他还是想到别人的忧苦多于自己。
胜利的终局(十九 28-30 )
在本段经文当中,约翰让我们面对耶稣的两件事。
(一)他让我们面对耶稣人性的受苦。耶稣在十字架上,经历到口渴的痛苦。约翰在主后一百年左右写这本福音书时,宗教界兴起了一派学说,称为灵智派( gnosticism )。其主要教义之一就是认为心灵是全然的善,物质是全然的恶;因此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之一是说,上帝纯粹是灵的存在,绝对不可能有人的身体,因为身体乃是物质,而物质是恶的。他们主张耶稣没有实质的身体。他们说,耶稣的身体不过是一种幻影。此方说耶稣走路时,在地上不留痕迹,因为他完全是一个灵,他的身体只是一个幻影罢了。
他们还主张上帝是绝对不会受苦的,所以耶稣不可能真正受苦,他在十字架上的经历丝毫没有痛苦的感受。灵智派的人士提出这样的论调,还以为这是尊重上帝和荣耀耶稣的表现;殊不知他们是诋毁耶稣。因为他若是要拯救人,他必须先成为一个人。他必须先成为我们的样式,然后始可能让我们成为他的样式。这就是约翰福音强调耶稣感觉到渴了的原因;他告诉我们耶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千真万确地经历了十字架的痛苦。约翰在这里强调耶稣真实的人性与他真正的受苦。
(二)约翰也同样让我们面对耶稣的得胜。如果对照其他的福音书,我们会发现一件最光辉的事。其余三本福音书都没有记载耶稣说:“成了。”另三本福音只是说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太廿七 50 ;可十五 37 ;路廿三 46 )。而约翰却没有记载耶稣大声喊吽,他只是说耶稣最后的话是“成了!”因此我们知道耶稣大声喊叫和他说成了是同一件事。“成了”在希腊文只是一个字── tetelestai ──说明耶稣断气时是喊出得胜的欢呼。他不是疲惫失败地说“成了!”而是欢欣地大叫“成了!”因为他知道他得胜了。表面看来他在十字架上是失败的,不过他清楚地知道已经得胜了。
本段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看得更为清楚。约翰说,耶稣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约翰所用的“低下头”是躺下来睡在枕头上的意思。对耶稣而言,争战业已结束,他已经得胜。即使在十字架上他欣喜的尝到了得胜的果子,完成了他被托付的使命,可以安心躺下来休息,既满足又安宁。
本段还得注意两点。约翰提到耶稣叫“我渴了”,应验了旧约圣经的话,他是想起了诗篇六十九篇廿一节:“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
另一件事也是约翰的伏笔。他说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耶稣的口。牛膝草大概不可能胜任这项工作,因为它只是一根草梗,像坚勒的草,至多只有两尺长。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别字,因为牛膝草和兵丁的 长矛 在字形上很相像。我们相信约翰是写 牛膝草 ,但他的意思也实在是指牛膝草。我们回顾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第一次过逾越节的情形,那天晚上有耶和华的使者巡行击杀埃及人的长子。以色列人便宰了逾越节的羔羊,拿一把牛膝草,蘸盆里的血,打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天使看见血在门框上,就必 越过 那门(出十二 22 )。逾越节羔羊的血救了上帝的子民;而耶稣的血却救了全人类脱离了罪。因此约翰提到 牛膝草 ,使犹太人很自然地回想到,逾越节羔羊拯救的血;这正是约翰的用意,指出耶稣乃是上帝所设立逾越节的伟大羔羊,他的死拯救了全人类脱离罪。
水与血(十九 31-37 )
有一件事,犹太人比罗马人有慈心。罗马人照他们的习俗执行钉十字架的极刑,任凭死囚挂在十字架上。在日正当中的炎热和夜里的寒气之下,他可能挂在那里好几天,受尽干渴的煎熬,也任凭蚊虫苍蝇在背上鞭打过的绽裂处爬行的折磨。常有人在十字架上因痛苦狂叫而死。罗马人并不收埋这些死犯的尸首,只把他们取下,任由兀鹰、乌鸦、野狗叼食。
犹太的律法不同,它这样记载:“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沾染了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诅的”(申廿一 22-23 )。犹太拉比律法米示拿规定:“任何人若让死犯留在木头上过夜,都违背了明确的命令。”犹太公会还特别指定两处地点作为收埋那些死囚之用;而不要把他们葬在列祖的坟地里。就本案说,尸首不挂在木头上过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第二天就是安息日,而且又是逾越节前的安息日。
当时对垂死的犯人采取一项严酷的措施,即是用木槌打断他们的腿,使他们早一点死,那和耶稣一起被钉的犯人都被打断了腿。所幸耶稣免去此劫,因为他已经死了。约翰了解到这正是应验了旧约的另一个记载: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拆断(民九 12 )。约翰再一次的体会到,耶稣就是把他的子民从死里救赎出来的逾越节羊羔。
最后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件。兵丁发现耶稣已死,就不再打断他的腿。但其中有一个─为了证实耶稣已死的事实─用枪刺他的肋旁,于是流出了水和血来。约翰特别看重这点,他知道这是应验了撒迦利亚书十二章十节的预言:“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于是他出去传讲这个亲眼目击的见证,说明事情实际发生的经过,而且以个人担保所说全属实情。
首先,我们要问耶稣死的经过究竟如何!我们无法肯定,但他很可能是死于心碎。当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尸体是不会流血的。这只是耶稣的特殊经验,无论是身体和感情,他都受创极深,以致心灵破碎。耶稣死时,心脏的血和围绕 心脏的心囊液体都混合在一起,兵丁的枪刺穿心囊时,混合的液体和血就流出来。耶稣死于心碎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这却是毫不夸张的事实。
即使是如此,为什么约翰这样强调这点呢?他的两点理由如下:
(一)对他,这是一个最后的,且是不争的事实,证明耶稣是一个有真实躯体的人。对那些灵智派者主张耶稣乃是一个幻影和灵,或其他不具真实的躯体等谬论提出了反证,同时也证明了耶稣的骨正如我们的骨,血肉也如同我们的血肉。
(二)对约翰来说,这非但证明了耶稣的人性,也象征 教会的大圣礼。其中的洗礼主要是靠水;而圣餐(主餐)则是靠耶稣的宝血。洗礼是藉耶稣基督所表现出上帝洗净的恩典的记号;而圣餐的酒则代表耶稣的宝血除去了人的罪。所以约翰认为耶稣肋旁所流的水和血是象征教会的洗礼和圣餐这两大圣礼。正像涂来德( Toplady )在其所谱的圣诗所言:(编按:见普天颂赞一七八首)
万古磐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
愿因主流水和血,洗我一生诸罪孽,
使我免于主怒责,使我污秽成清洁。
致送耶稣的最后礼物(十九 38-42 )
耶稣死了,善后工作必须赶快做,因为安息日就要开始了,安息日是不许作工的。耶稣的朋友都很贫苦,无力为他安葬;这时却有两个人来了。
一个是亚利马太的约瑟。他始终是耶稣的门徒;他是犹太公会的议员,是个大人物,为了怕别人知道,他总是不敢公开他门徒的身分。另一个则是尼哥底母。按犹太的习俗,尸体必须裹在加香料的细麻布里。尼哥底母带来了足够一个君王埋葬之用的香料。约瑟则为耶稣提供了一个坟墓;尼哥底心另外也献上葬礼所需的细麻布。
这既是一件悲剧,然同时亦有其荣耀的一面。
(一)先说悲剧。尼哥底母和约瑟都是犹太公会的议员,且都是耶稣的秘密门徒。在犹太公曾设计罪状控诉耶稣的会议中,他们两人若非缺席不在场,便是自始至终静坐一旁,不敢表示意见。如果在众人斥责耶稣的咆哮声中,有人出来支持耶稣,对耶稣来说,会是多大的不同啊。在阴冷恶毒的 像之中,看到一张忠诚的面孔,对耶稣来说,又会是多大的不同啊。可惜尼哥底母和约瑟竟然都屈服在恶势力之下。
我们往往等到一个人死了,才表现出对他的爱心。在耶稣生前对他忠诚,比在他死后提供一座新坟墓,或送他一套君王穿用的寿衣来得更有价值。在耶稣生前送他一朵鲜花,比在他死后把全世界的花环都送给他,来得更可贵;在他生前对他说一句爱心的赞词和感谢的话,比在他死后享有全世界的颂赞要有价值得多了。
(二)再说荣耀的一面。耶稣的死为约瑟和尼哥底母所做的,就是即使在他生前也无法办到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刚死,约瑟就忘了他的害怕,公然向罗马政府要求领回尸体。耶稣在十字架上刚死,尼哥底母就带 万人瞩目的贡物来。原先的懦弱、犹豫、畏缩都不见 了。那些在耶稣生前感到害怕的人。在耶稣一死,就做出吸引万人的行动来。耶稣死后还不到一小时,他自己的预言就应验了:“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 32 )。尼哥底母在犹太公会不敢仗义执言或者他缺席不在场,可能使耶稣忧伤;但他确知,他在十字架上死后,他们会忘记恐惧,使耶稣感到欣慰,十字架的权能业已展开,并吸引万人来归向他。十字架的权能甚至把一个懦夫变成英雄人物;把一个取舍不定的人,变成一个为了耶稣的缘故义无反顾的人。 ──《每日研经丛书》
第十九章 释放生命,成功救恩
壹 应验经上的话
主耶稣来到这世上,是要应验经上所记载的话 ( 来十 7 ;诗四十 7~8) 。祂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 约一 29) 。逾越节的羔羊是一个豫表和影儿,惟有祂是真体 ( 西二 16~17) ;正月十四日是耶和华的逾越节 ( 民二十八 16 ;代下三十五 1) ,所以祂必须死于逾越节那一天。不但如此,基督被剪除的那一年,必须应验但以理所说的,第六十九个七的那一年 ( 但九 25~26 ;请参照拙作《但以理书要义》第九章 ) ,而祂死的那一年正好是所豫定的年;藉着世人不公义的审判,促成了豫言得应验。感谢主“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 ( 罗五 6) 。
逾越节的羔羊,要无残缺 ( 出十二 5 ;利二十二 18~20 ;民二十八 19 ;申十七 1) 。彼拉多说:“ 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 ” ( 约十九 4 , 6) 。祂是圣洁无有瑕疵的羔羊。因查不出,就冠上了“ 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 ( 约十九 19) ,作为祂的罪名。
祂也是铜蛇,为要解决人类肉体中的罪性 ( 蛇性 ) ,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 ( 罗八 3)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百姓因发怨言,受了惩罚,被火蛇 ( 表征罪 ) 咬死了许多人,耶和华对摩西说,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铜蛇,就活了 ( 民二十一 6~9) 。铜蛇是表征,基督是真体。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 林后五 21)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 约三 14~15) 。耶稣不是死于疾病,不是被石头打死,也不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死,而是如同铜蛇,被挂在木架上,死在十字架上,应验了,祂是神所豫备的铜蛇。
同时还有两个强盗和祂一同钉十字架,应验了 “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 赛五十三 12 ;参照路二十三 33 , 34) 的豫言。
罗马兵丁也照经上所豫言的,一一应验在祂们身上,例如:“ 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 ( 约十九 23~24 ;诗二十二 18) ;“ 又保全祂一身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 ” ( 诗三十四 20 ;约十九 32~33) ;“ 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 ” ( 亚十二 10 ;约十九 34) ;“ 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 ” ( 诗六十九 21 ;约十九 29 ;参照太二十七 34 , 48) 等等。
祂的门徒中有一个财主,把祂葬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应验了“ 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 ( 赛五十三 9 ;参照太二十七 57~60 ;约十九 41) 。
贰 启示生命的关系
四福音书中,只有 约翰福音 记载说:“ 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 ( 约十九 26~27)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把祂肉身的母亲交托给祂的门徒照顾,其实这里含有生命关系的属灵启示。在过去,主和门徒之间的关系,是主人和仆人,以及夫子和学生的关系。但是经过祂的死而复活,升天的过程之后,主和门徒们的关系,将要进入崭新的生命关系,就是兄弟的关系 ( 来二 11) 。
耶稣和祂的母亲马利亚的母子关系,只是祂在地上作“人子”的短暂关系,是人性关系。但是从神性生命,永生这一面而言,是兄弟的关系;祂是长兄,其余的门徒包括马利亚在内,都是神的众子 ( 约壹三 1) ,都是祂的弟兄 ( 来二 11) 。门徒们因着神圣生命的繁殖,都要成为主的弟兄,所以他们的身体尚未得赎,尚未成为荣耀的身体,灵性的身体之前,因着“人子”和马利亚的人性关系,门徒就成了马利亚的儿子,照顾马利亚,如同照顾母亲。但是启示的重点,不在于母亲,乃在于门徒将要成为耶稣的弟兄,因为他们都是父藉着耶稣这一粒麦子,所结的许多子粒。是父神藉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所生的众子 ( 参照彼前一 3) 。
参 成了
“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 ” ( 约十九 30) 。世上的人,无论他们过去是多么伟大,曾经建立了多少丰功伟业,当死期来临的时候,他们的一生,所作的事,都要随他而去,都是虚空,如捉影如捕风,都要消失,都完了。
惟独耶稣,祂的死是包罗万有的死,释放生命的死,成功神永远旨意的死,不是完了,而是成功了。祂不但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更是藉死,释放被捆紧在“人子”外壳里的神性生命,为神的旨意,为千千万万愿意相信祂得永生的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
肆 血和水流出来
“ 有一个兵拿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 ( 约十九 34) 。
血和水从耶稣的肋旁流出来,说出祂的死是为着赎罪和释放生命的两面。
在 创世记 第二章里,神用豫表、图画的方式,表征基督和祂的教会 ( 创二 18~25) 。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 ( 基督 ) 的豫像 ( 罗五 14) 。所以从亚当的肋旁所取的肋骨造成的女人——夏娃——所豫表的就是教会。亚当与夏娃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 ( 弗五 32) 。不过在 创世记 第二章里,没有说到血的事,因为那时人还没有堕落犯罪,所以就没有“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 ( 来九 22) 的问题。
可是人类堕落之后,赎罪就成了先决条件。祂在十字架所流的血,是作万人的赎价 ( 提前二 6) ,是附带的任务。水的流出,释放了生命,产生教会才是首要的任务,是父神在基督耶稣里所定的喜悦之旨意。水的流出,是释放那一粒麦子里的生命,好叫祂能结出千千万万的信徒 ( 约十二 24) 。末后的亚当 ( 基督 ) 经过生命流出的过程,成为赐生命的灵 ( 林前十五 45) 。 ── 黄共明 《 约翰福音要义 》
约翰福音 19:1
将 耶 稣 鞭 打 了: 关 于 罗 马 兵 丁 鞭 打 人 的 细 节 描 述, 参 太 27:26 注。
19:4
我 查 不 出 他 有 什 么 罪
来: 参 路 23:14 注。
19:11
若 不 是 从 上 头 赐 给 你
的: 耶 稣
说 所 有 属 世 的 权 势 只 有 因 神 的 许 可 方 能 存 在 ( 比 较 但 4:34~35 ;罗 13:1) 。 彼 拉 多 的 罪 在 于 他 因 政 治 利 益 而 向
公 众 妥 协。 以 色 列 人 的 罪 更 大 —— 他 们 拒 绝 他 们 的 弥 赛 亚。
19:14
午 正: 约 翰 写 道, 审 问 耶 稣 约 在 “ 午 正 ” 结
束, 可 是 马 可 说 耶 稣 在 “ 已 初 的 时 候 ” 被 钉 十 字 架 ( 可 15:25) 。
如 果 我 们 认 识 到 马 可 用 的 是 巴 勒 斯 坦 计 时 法, 而 约 翰 用 的 是 罗 马 计 时 法, 这 个 明 显 的 矛 盾 就 可
迎 刃 而 解。 罗 马 的 一 天 从 午 夜 算 起, 巴 勒 斯 坦 的 一 天 是 从 日 出 算 起。
19:16
将 耶 稣 交 给 他 们 去 钉
十 字 架: 参 路 23:25 注。
19:17
耶 稣 背 着 自 己 的 十 字
架: 参 太 27:31 注。
19:18
钉 他 在 十 字 架 上: 关 于 钉 十 字 架 的 注 释 参 太 27:35 注。
19:26
母 亲, 看 你 的 儿 子: 耶 稣 在 临 死 的 极 度 痛 苦 中, 仍 关 心 着 他 的 母 亲。 他 要 “ 他 所 爱 的 门
徒 ” ( 可 能 是 约 翰 ) 照 顾 她。 帮 助 有
需 要 的 家 庭 成 员 是 我 们 一 生 的 责 任。 这 里 所 强 调 的 是 子 女 供 养 父 母 的 责 任。
19:29
醋: “ 醋 ” 用 希 腊 语 说 是 oxos, 一 种 酸 葡 萄 酒 或 醋。 英 语 单 词 “ 醋 ” 来 自 法 语 vin ( 葡 萄
酒 ) 和 aigre ( 酸 ) ,
意 即 酸 酒。 醋 或 酸 酒 是 酒 精 借 助 醋 酸 发 酵 而 成 的。 耶 稣 尝 醋 正 好 应 验 了 诗 69:21 中 的 预 言 “ 我 渴 了, 他 们 拿 醋 给 我 喝。 ”
19:30
成 了: 耶 稣 为 拯 救 失 丧 的 人 类 所 受 的 苦 难 结 束 了, 成 就 了 他 的 救 赎 大 工。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担 当 了 刑 罚, 为
所 有 人 开 辟 了 通 向 救 恩 的 道 路 ( 参 太 27:50 注; 路 23:46 注 ) 。
19:41
新 坟 墓: 这 坟 墓 是 从 坚 硬 的 磐 石 里 开 凿 出 来 的 ( 可 15:46) , 它 的 大 小可 能 足 以 让 人 走 进 去, 但 是 入 口 很 低 (20:11) 。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七.彼拉多的判词:无罪但要受刑(一九 1 ~ 16 )
一九 1 彼拉多 鞭打一个无罪的人,极不公允。但也许他希望这样会令犹太人满意,不会要求处死耶稣。鞭打是罗马式的刑罚,犯人要受鞭或棒打。鞭上有骨或金属碎片,打在人的身上,会伤痕累累。
一九 2 , 3 兵丁 嘲弄耶稣自称是王。他们还有皇冠给祂呢!但这是个 荆棘 的 冠冕 ,戴在主的眉额上,定有锥心刺骨之痛。荆棘代表诅咒,是罪所带给人类的。我们看见主耶稣背负我们的罪,我们的诅咒,好使我们能够佩戴荣耀的冠冕。 紫 色的 袍 也是讽刺。 紫 是王族之色,叫我们想起主耶稣如何承受我们的罪,好使我们能穿戴神公义的袍子。
永生神的儿子受祂所造的人这样 掌 掴,是多么沉重、发人深省的事!受造之物的口舌现在竟谩骂祂!
一九 4 彼拉多 然后 出来 ,向那群暴徒宣布,他将要带耶稣出来见他们,但祂是无罪的。彼拉多的话已定了自己的罪。他虽然查不出基督有什么罪,但却不放祂走。
一九 5 耶稣出来,戴 莉棘冠冕, 穿 紫袍 。彼拉多称祂为“ 这个人 ”,真不知他是在嘲讽祂、同情祂,还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一九 6 祭司长 察觉到彼拉多开始动摇,于是厉声喊,要钉耶稣十字架。谋害耶稣的元凶就是这群宗教分子。在后来的岁月,也常有宗教领袖狠狠的逼害真正的信徒。 彼拉多 似乎讨厌他们,和他们对耶稣无理的憎恨。他说话也是这个意思:“若你们真的这样想,何不带走祂, 把他钉十字架? 我所知道的,是祂没有罪。”彼拉多心知犹太人不能这样做,因为只有罗马人才可在当时执行死刑。
一九 7 犹太人发觉他们不能指控耶稣颠覆该撒政府,于是以宗教的理由指控祂。基督自称与神同等,是 神的儿子 。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亵渎,该处死祂。
一九 8 , 9 彼拉多 为耶稣可能是神的儿子,顿感苦恼。他本已为整件事坐立不安,现在他 越发害怕 起来。
彼拉多将耶稣带 进衙门 ,问祂是 从哪里来 的。在整件事中,彼拉多是个悲剧的人物。他虽然亲口承认耶稣没有罪,但却没有胆量放祂走,因他害怕犹太人。 耶稣 为何 不回答 他呢?也许祂知道彼拉多不愿照祂的指引去做。彼拉多浑噩浪费了他的机会,他犯了罪。人不照已得的启示去行,就不会得到更多的亮光。
一九 10 彼拉多 试图要胁主,叫祂回答,他恃自己是罗马人的官,操放祂、或是 钉 祂 十字架 的 权柄 。
一九 11 主耶稣有出众的定力,祂比彼拉多更冷静。祂徐徐答道,彼拉多所拥有的 权柄 ,不过是神所 赐给 他的。所有掌权的政府都是神所命定的;所有权柄,不论是公民的、灵里的,都是出于神。
“ 把我交给你的那人 ”可能是指:( 1 )大祭司该亚法;( 2 )卖主的犹大;( 3 )犹太的百姓。三者都是犹太人,应该深明大义。在他们手上的圣经,预言弥赛亚来临;在祂出现时,应该认出祂才是。但他们竟拒绝了祂,并喊要害祂的命。这节教导我们,罪是有分轻重的。彼拉多有罪,但该亚法、犹大及那些恶毒的犹太人,罪就更大了。
一九 12 彼拉多 立意要 释放 耶稣时,犹太人就用他们最有力的论据:“ 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朋友。 ”(该撒就是罗马皇帝的称号)他们说话时,仿佛很关心该撒似的。他们心底却恨他,希望除掉他,脱离他的控制。但这里,他们却装作像要扞该撒的帝国似的,免受这自称为王的耶稣威胁云云!他们这般虚伪,后来终自食其果。在主后七十年,罗马人陷耶路撒冷,彻底破坏整座城,对百姓施行杀戮。
一九 13 彼拉多 不能让犹太人称他不忠于该撒,于是无奈地附和这群暴徒。他 带耶稣出来,到名叫“铺华石处” 的地方。这里常用作办理审讯的事。
一九 14 事实上,逾越节的筵席已在上一天晚上用过。那日是 预备逾越节的日子 ,预备的是节后的筵席。 约有午正 (大概是清晨六时),但福音书中记录时间的方法不统一,不能作准。“ 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彼拉多说这话,肯定想要激动犹太人。无疑他责怪犹太人设计要他定耶稣的罪。
一九 15 犹太人坚持要钉耶稣上十字架。彼拉多讥笑他们,问:“你们是要我 把你们 自己 的王钉十字架么? ”。然后,犹太人卑躬屈膝的回答:“ 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这民族不忠不义!竟放弃神,认一败坏的、异 国的 君主为王。
一九 16 彼拉多愿讨好犹太人,于是将耶稣交给兵丁,把祂 钉十字架 。他爱人的称赞,多于神的称赞。
八.耶稣被钉十字架(一九 17 ~ 24 )
一九 17 这里译作 十字架 的,可能是用一块木头制成的刑具(刑柱),也可能是两块交错的木板。但无论如何,它的大小该是一个正常人能负担的。耶稣背 自己的十字架 走了一段路。然后,根据其他福音书的记载,由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的代劳。 髑髅地 的来由该是以下二者之一:( 1 )此地地势酷似一髑髅,大概是一座两旁有洞的小山。今天以色列“戈登的髑髅地”就是这样。( 2 )这地因为是处决犯人的地方,也许随处可找髑髅、骨头,但因为摩西有埋葬的律法,这说法该不大可能。
一九 18 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双手双脚都入了钉。然后由他人将十字架举起,插进地上的洞里。世上唯一的完全人,祂的子民竟然这样待祂!你若不曾以祂为救主,但读过这简单的数节,知道祂如何为你死,会否就立下决心以祂为救主呢?同时有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 一边一个 ,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 12 节的预言:“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一九 19 通常在钉十字架的人头上都有一个名号,显示所犯之罪。彼拉多下令放在十字架中间,耶稣头上的名号为 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一九 20 奥莱山特侃侃谈道:
希伯来文是族长和先知神圣的语言。希腊文是音乐和奇妙的语言,使灵魂有意识,肉体能明白哲学的语文。而拉丁文原本就是世上最强民族的语言。三种语文,三个民族,三种思想──启示、艺术、文学;进步、战争、法理。那里有人类这三种意念,那里人就能用语文宣布事情;那里有人心犯罪,有口能言,有眼能看,那里十字架就都有话要说 54 。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 地方与城相近 。 基督受死之处在城以外,正确地点无人确知。
一九 21 祭司长 不大喜欢这名号。他们想要改成是耶稣自称的,并不是事实(但确是)。
一九 22 彼拉多 不想改。他已对犹太人感到不耐烦,不会再作让步。但他这坚决的心该早些有才是!
一九 23 这样的刑罚,通常 兵丁 获准摊分死者的财物。这里,兵丁分了基督的 衣服 ,总数有五件,他们各自取一件后,余下一件 里衣 ,是 没有缝儿 的,若将它剪开,就一文不值了。
一九 24 他们就 拈阄 了主的里衣,由一不知名的兵丁取得。他们毫不知道,他们这样一做,就应验了千多年前一个着名的预言(诗二二 18 )!这些应验了的预言,重新提醒我们,圣经是神所默示的道,耶稣基督就是那应许的弥赛亚。
九.耶稣将母亲交给约翰照顾(一九 25 ~ 27 )
一九 25 很多研读圣经的人认为这节提到了四个女人如下:( 1 )耶稣的 母亲 马利亚;( 2 )马利亚的 姊妹 撒罗米;( 3 ) 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 ;( 4 ) 抹大拉的马利亚 。
一九 26 , 27 虽然有无比的痛苦,主对别人仍有体贴的关怀。耶稣看见祂 母亲 和 门徒 约翰,就将母亲介绍给约翰,托付约翰从此视她为母。耶稣称呼母亲为 妇人 ,并不是对她不敬。耶稣不称马利亚为母亲,对那些想要尊崇马利亚的人,是否有什么要学习的呢?耶稣指示约翰要待马利亚如自己的 母亲 ,照顾她。约翰从了,并接了马利亚到 自己家里 。
十.基督完成了工作(一九 28 ~ 30 )
一九 28 第 27 至 28 节之间,相隔三小时的黑暗,从正午到下午三时。这段时期之内,神离弃了基督。祂背负我们的罪,受罪的刑罚。祂说:“ 我渴了! ”这是真正的口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口渴很难熬。但我们要记,比口渴更大的,是耶稣心灵的渴望,祂要世人灵魂得救。
一九 29 兵丁就给祂 醋 喝。他们大概是将 海绒 绑在 牛膝草 杆子的末端,按在祂的嘴唇上。( 牛膝草 是一种植物,过逾越节时要用──出一二 22 。)这醋不是那用苦胆调和的酒,那酒在先前已给主尝过了(太二七 34 )。主不喝,因这醋有止痛作用。祂得要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承受我们的罪。
一九 30 “ 成了! ”父所交给祂的工作,祂已完成!祂已倾出自己的灵魂,作为赎罪的祭牲!这是拯救赎罪的工作!不错,那时主还未死去,但祂的受死、埋葬、升天已成定局,如同已完成了一样。所以主耶稣能向世人宣布,罪人如何能得救。感谢神,耶稣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完成了工作!
一些圣经学者认为主 低下 头可能是指祂仰头向后。温尼认为:“这不是死后绝望的垂头,而是主动的仰头休息。”
主 将灵魂交付神 ,表明祂的死是自愿的。祂定了牺牲的时分,主完全控制祂的心思、能力,祂交出祂的 灵魂 ,是人所不能的。
十一.救主肋旁被扎(一九 31 ~ 37 )
一九 31 我们再次见到这群 犹太人 的宗教分子如何用心,完成这冷血的谋杀。他们“吞下骆驼时,还挑出内里的虫”呢。他们认为让 尸首当安息日 (星期六)仍 留在十字架上 不大妥当。城中将有宗教喜庆筵席。所以,他们向彼拉多提出,要求 打断 他们三人的 腿 ,让他们快点死去。
一九 32 圣经没有记载兵丁如何打断犯人的腿。但他们一定要打断腿的多处,因为单单一个伤处不会导致人丧命。
一九 33 兵丁办这些事经验老到。他们知道 耶稣……已经死了 。祂不可能只是晕倒或昏迷,所以,他们 就不打断他的腿 。
一九 34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为何 一个兵丁会拿枪扎他的肋旁 。也许在最后的时刻,人心的丑恶都败露了。“这是战后落败一方所遭遇的惨况,显出人心中久存对神和基督的仇恨。” 血和水 的重要性,尚未有一致定论。有人以为这代表主耶稣因心碎而死──但我们先前已读过祂受死是自愿的。另外有人认为这说明洗礼和圣餐,但此说未免太牵强。 血 代表罪给洗净, 水 代表藉神的道洁净罪的污染,以下的诗句正好说出意思:
愿所流血与水,
从被扎肋旁涌流下;
救我脱离罪双重枷锁,
医治我脱离罪的权势。
~杜普莱迪
一九 35 本节的事实是指主的腿没有给打断,兵丁刺穿祂的肋旁;或是整个钉十字架的景象。 看见这事 的那人就是写下此记录的约翰。
一九 36 本节回应第 33 节所记载的事,是应验出埃及记十二章 46 节说:“羔羊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这里说的羔羊是逾越节的羔羊。神下命不可折断羊的骨头。基督是真正逾越节的羔羊,确确实实的成就了这预表。
一九 37 本节回应第 34 节。虽然兵丁不知,但他的行为却出奇地应验了圣 经上 另一句话(亚一二 10 )。“人走罪恶之途,但神却依其法而行。”撒迦利亚预言将有一天,相信的犹太人会见主再临大地。“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
十二.主安葬在约瑟的墓里(一九 38 ~ 42 )
一九 38 本节开始记载安葬耶稣的始末。直到这时候, 亚利马太人约瑟 仍是个不公开的信徒。他害 怕犹太人 ,不敢公开承认相信基督。但现在他敢站出来,领 耶稣的身体 ,好好安葬。他这样做,便招被逐出会堂、逼害、毒打之险。但引以为憾的就是他在耶稣在世、还向群众传道时,不表态支持这位被人唾弃之主。
一九 39 , 40 约翰福音的读者对 尼哥底母 这人相信不会陌生。他先前曾在 夜里去见耶稣 (第三章),也曾在犹太教公会中力陈应该公平聆讯耶稣(约七 50 , 51 )。这时,他联同约瑟,带了 一百斤没药和沉香 前来。这些香料大概也是粉状的,用来敷在耶稣身体上,然后才 用细麻布 将尸首 裹好 。
一九 41 这段中差不多每个细节都应验经上的预言。以赛亚曾预言人本想将弥赛亚与恶人同埋,但祂死时却与财主同葬(赛五三 9 )。 园子 里的一座 新坟墓 当然是有钱人家拥有的。马太福音记载,这所坟是亚利马太人约瑟的。
一九 42 耶稣 的尸首放在坟墓里。犹太人急于要清理那些尸体,因为在日夕时分,筵席就要开始。这也是因为神已决意叫耶稣的尸体被埋在地里三日三夜。按犹太人的历法计算只要是当天的一部分,也作一天计算。所以主在坟墓里留了不足三整天,但仍然应验祂在马太福音十二章 40 节的预言。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十九1-3. 这些经节组成审判剧的第四幕: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稣。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鞭打的目的是要羞辱那人,罗马有三种鞭打法:fustes(轻轻鞭打以兹警告),flagella和verbera(重重鞭打之外,还要再加上刑罚,例:钉十字架)。很难确定作者在此所说的是哪种鞭打,也许彼拉多命令轻打(fustes)作为警诫,希望能渲泄“犹太人”的忿怒,然后可放了耶稣。路加认为这是彼拉多的本意,至少在审判的某一阶段是如此,他记载彼拉多对“犹太人”说,他会处罚耶稣,然后放了祂(路二十三16、22)。可是马太福音二十七26和马可福音十五15都说,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稣后,把祂交给兵丁去钉十字架,这显示耶稣也许受到狠狠的鞭鞑(verbera),然后被钉十字架。 彼拉多曾嘲弄“犹太人”说,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十八39),罗马兵丁就藉题发挥一下,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他们就用手掌打他。他们用这些方式羞辱耶稣,且耻笑祂说有个王国。打人耳光是另一种羞辱人的方法。
4-7. 这些经节组成审判剧的第五幕:彼拉多与“犹太人”。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彼拉多将耶稣带出来见群众,且公开宣告说,他找不到他们告祂的罪证。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耶稣仍身着兵丁在抽了祂一顿且讥笑之后给祂戴上的荆棘冠冕和紫袍,肯定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的模样。当祂站在群众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拉丁文是Eccehomo!)”彼拉多或者想,当民众看到耶稣已受到鞭打和羞辱,气就会消,他也就可放了祂。谁知事与愿违!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显然万分无奈,可是又不愿被祭司长和他们的官员牵着鼻子走,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彼拉多再次公开宣告耶稣无罪,讥刺“犹太人”说,让他们自己去钉祂十字架吧,明知他们无法那么做(参十八31)。此刻,犹太人想要照着罗马巡抚所使用的法律,定罪耶稣的企图失败了,于是,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神的儿子。”此话显然与耶稣在该亚法面前受审时被定的罪名相呼应(本福音书未将详情描述出来,但言下之意确有此事),耶稣在那里被指控犯了亵渎罪(可十四61-64)。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耶稣自称神的儿子,就相当于自称为神,这可是亵渎大罪,理当用石头砸死(参十33注释)。彼拉多虽没义务遵行犹太律法,可是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这事,使他必须重新考量他的立场。
8-11. 这些经节组成审判剧的第六幕:彼拉多与耶稣。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又进衙门。作者在此暗示,彼拉多是以一个害怕的心理处理耶稣的案子,听到祂自称神的儿子后,就“越发害怕”,心中估量着是否哪方神圣藉耶稣降临世间,而他刚刚才抽了祂一顿(参:徒十四11)。彼拉多将耶稣带回衙门,对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一世纪时,一个人的身分与荣誉与他的出生地(和家世)有密切关联。例如使徒保罗说他自己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徒二十一39)。因此,彼拉多为了想认识耶稣多一点,就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心想祂自称神的儿子,会不会是从天上来的呢?第四卷福音书的读者已知道耶稣的确是从天上而来(见:三13、31,六33、38、41-42、50-51)。可是令彼拉多大惑不解的是,耶稣却不回答。通常不回答有关个人出身的挑战问题,就表示默认这羞辱。可是这不能用在耶稣身上,因为在与彼拉多的交谈中,祂一直是发号施令者。也许因为耶稣在向彼拉多作了见证后,只被他甩在一旁(十八33-38),然后交给人毒打一顿(1节),因此祂拒绝再迁就他。彼拉多将耶稣的沉默解释为对他权柄的挑战,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彼拉多提醒耶稣说,他被任命为犹大巡抚,就操着犹太人的生杀大权。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彼拉多相信他的权柄来自罗马皇帝,就人而言,这是正确的。可是耶稣告诉彼拉多,所有的权柄都“是从上头赐”的,是从神而来,祂照着自己的意思兴起人作王或皇帝,也将他们废掉(参:但二20-21,四25、32)。因此,彼拉多没权力动耶稣一根毫毛,除非神允许他如此做。耶稣晓得彼拉多是做神要他做的事(虽然他并不是以公正和勇敢的心做此事),就对他说,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是该亚法将耶稣交给彼拉多的(十八28-30),因此该亚法应当比彼拉多受到更大的谴责。没错,当耶稣被交给彼拉多时,他没有公正、有胆量地审判耶稣,可是该亚法却是陷害无辜者,并且穷追不舍的罪魁。
12. 这节经节组成审判剧的第七幕:彼拉多与“犹太人”。听到耶稣认为“犹太人”的罪比他大,从此(原文是“从此”或“因此”,指耶稣说谁的罪较大的事),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这是彼拉多第二次想释放耶稣(参十八38b-40),可是再度遭到“犹太人”的激烈反对。他们大声喊叫说,他若放掉耶稣,就不是“该撒的朋友”。这头衔可反映出彼拉多与该撒提庇留(amicus Caesaris)在政治上有恩人受惠人的关系。彼拉多能当上犹大巡抚,也许是提庇留给他的恩典,因此他应当永远为他恩人的荣誉着想,任何想对他的帝位图谋不轨的事,都当立即处理。“犹太人”将一位他们认为是自称为王的人带到彼拉多面前,并且提醒彼拉多说,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彼拉多若不对犹太高阶层人士所相信对皇帝是个威胁的人采取行动,纸是包不住火的,生性猜忌多疑的提庇留肯定会起疑心,到时彼拉多就会吃不完兜着走了。
13-16a. 这些经节组成审判剧的第八幕也是最后一幕:彼拉多将耶稣带出来,交给兵丁去钉十字架。当“犹太人”告诉彼拉多,他若释放耶稣,就不是“该撒的朋友”时,是打出了他们的王牌,言下之意也许隐藏着一个威胁:你若放掉祂,我们一定会向该撒告密。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坐堂(bēma),表示他即将对此案发出判决。审判座位设在衙门外的一块石砖地上(lithostrotōs),亚兰文称为“厄巴大”。作者并没说,“厄巴大”是从lithostrotōs翻译而来,只是说那块石砖地亚兰文称为“厄巴大”。许多人对“厄巴大”的意思提出不同的建议(例:“高起之处”),可是我们不能确定它的意思。
作者注意到当彼拉多将耶稣带出衙门,坐着发出判决时,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那个预备日不是预备逾越节,而是预备逾越节期间的安息日(参:太二十七62;可十五42;路二十三54),那是个特殊的安息日,因为刚好落在逾越节那周的当中。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彼拉多想要羞辱“犹太人”,就第二次说到耶稣是他们的王(参十八39)。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耶稣当众受到极大的羞辱,因为当祂自己的同胞与彼拉多以挑战和反驳做唇枪舌战时,公然被他们唾弃。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他再次向“犹太人”展示,耶稣是他们的王(参十八39,十九14),可是祭司长忝不知耻地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在旧约圣经中,耶和华神是以色列人的真王:
耶和华我们的神啊,在你以外曾有别的主管辖我们,
但我们专要倚靠你,提你的名。(赛二十六13)
犹太人在伟大的赞美诗(Hallel:背诵诗篇一一三-一一八篇)最后,用一个祷告作结尾,“从永远到永远你是神,除你以外我们没有王、救赎主或民族救星,没有解放者、拯救者和供应者,在每次患难和痛苦中,没有人怜恤我们。除你以外,我们没有王”。当神照着以色列人的要求给他们国王时,这些王被视为是靠着耶和华神的名使用王权(参:代上二十九23)。因此当大祭司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是曲解犹太信仰,并且不认他们的真弥赛亚耶稣。一点都没错,“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一11)。
面对祭司长们强硬的态度,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彼拉多并不是将耶稣交给祭司长去钉十字架,而是让罗马兵丁去做(23-24节)。可是从某方面来说,他是将耶稣交给祭司长,因为他屈服在他们的压力之下,将耶稣钉十字架,正如路加福音二十三24所说:“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vii 耶稣被钉十字架(十九16b-22)
16b-18. 当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后,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四名罗马士兵被派去执行十字架的刑罚(23节)。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被定罪的犯人需自己背着十字架上刑场。耶稣至少将十字架背到了城门口,根据对观福音的记载,古利奈人西门刚好来到耶路撒冷城,就被迫替祂背最后一程(太二十七32/可十五21/路二十三26)。这就引起一种传说,耶稣因所受的鞭伤失血过多,软弱到无法承担十字架的重量。执行刑罚的队伍浩浩荡荡走向“髑髅地”(希腊文叫kranion,相对的亚兰文是gulgolt?,即各各他)。各各他现今位于圣墓教堂中,哥登(Gordon)所说的靠近汽车总站的各各他118,虽然外貌比现今在圣墓教堂里的那地看起来比较像一世纪钉十字架之处,可是位置不对119。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由于作者主要将镜头集中在耶稣身上,所以没对其他两个犯人提到什么。对观福音则形容他们是强盗和犯人(太二十七38/可十五27/路二十三32),他们被钉十字架是罪有应得(路二十三39-41)。
19-20. 为了表示他与祭司长处于敌对的立场,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彼拉多觉得他是在祭司长暗示要向该撒告发他的威胁下,才被迫将一位他认为没犯死罪的无辜者定罪。现在看来,他将一块告示牌钉在被冤枉之人的十字架上,主要是想激怒祭司长。有两个因素可确定他们肯定会被激怒。第一,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耶稣就在耶路撒冷城门外被钉十字架,有许多路人来往经过,并且可看到告示牌(虽然在圣墓教堂里的髑髅地,现在位于耶路撒冷城墙之内,但在一世纪时的耶路撒冷城墙之外)。第二,并且是用希伯来(原文是亚兰文)、罗马(原文是拉丁文)、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于是可以让所有人都看得懂——包括犹大地的犹太人、罗马人、外地来的犹太侨胞和敬畏神的外邦人,以及改信犹太教的人。
21-22. 彼拉多以写出耶稣是“犹太人的王”这方法来激怒祭司长,他们的反应一刻也不迟延。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祭司长早已拒绝承认耶稣是他们的王,宣称:“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15节),可是彼拉多却宣告这位被钉十字架的人,是他们的王。他在祭司长暗示要向该撒告发他的威胁下,被迫让步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参十九13-16a注释),现在已没心情听他们抗议。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他已下定决心,得罪就得罪吧!
viii 士兵瓜分耶稣的衣裳(十九23-24)
23-24. 根据古时的习俗,刽子手可将被处死刑囚犯的衣物拿来作为犒赏。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里衣。显然耶稣的外衣被沿着接缝处撕成四份,可是他们没将内衣(chitōn——是贴身穿的长内衣)撕开,因为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120。兵丁看到这内衣没有接缝,就彼此说道,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士兵完全是以实用的态度处理此事,可是作者却相信,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这句话的出处是诗篇二十二18(耶稣被父神遗弃时的呼喊也出自此篇;参: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作者将它引用在此,为的是说明耶稣的受苦受难,完全是照着神的旨意而行,这是他在本福音书一直强调的事(二19-22,十三18,十九24、28、36、37)。兵丁果然做了这事。耶稣的衣服被士兵们瓜分的事,意味着祂一丝不挂地钉在十字架上,这更加剧了祂在钉十字架时,所受的极大羞辱。
ix 耶稣为母亲安排生活(十九25-27)
25. 四本福音书都提到有妇女站在耶稣的十字架旁(25-27节;参:太二十七55-56;可十五40-41;路二十三49),可是只有第四卷福音书提到耶稣的母亲,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NIV版和中文圣经在“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这片语中自行加上“妻子”这字,原文只是“革罗罢的马利亚”,可指革罗罢的妻子或女儿。这个妇女名单可作三种解释,分别指两位、三位或四位妇人:(1)两位妇女,即耶稣的母亲(革罗罢的女儿)和她的姊妹(抹大拉的马利亚)——不太可能,因为通常姊妹不会同名(马利亚);(2)三位妇女,即耶稣的母亲、祂母亲的姊妹(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也不太可能,因为通常姊妹不会同名;最有可能的是(3)四位妇女,由两对组成,一对没说出名字(耶稣的母亲和她的姊妹),另一对则说出姓名(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只在新约圣经此处出现一次,抹大拉的马利亚则在所有福音书中占着醒目的地位,不仅站在耶稣的十字架旁,在复活的故事中也同样显眼(二十1、18;参:太二十八1;可十六1、9;路二十四10),被描述为耶稣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之人(可十六9;路八2)。
26-27. 接下来的情节真是扣人心弦。耶稣虽身受钉十字架的锥心刺骨之痛,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耶稣的母亲只出现在本卷福音书中两次:二章1-11节的迦拿婚宴,和此处十九章25-27节在十字架旁。她在迦拿时表现出对耶稣的模范信心,吩咐仆人要完全照着耶稣的话去做。此处我们看见耶稣在祂穷困潦倒时,仍作个模范儿子,将母亲交托给祂最爱的门徒,照顾她以后的生活。从此以后,祂的母亲就视这位门徒为儿子,这位门徒也将祂的母亲奉为自己的母亲,接下耶稣在世时为人子的责任。耶稣为何将母亲交给所爱的门徒,而不是祂自己的弟弟呢?或许因为当时他们对祂还没有像母亲一样的信心(七2-5),并且当祂被钉十字架时,弟弟们并不在场。耶稣所爱的门徒以行动证明他是一位模范门徒: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里去了。教会传统的说法是,所爱的门徒是使徒约翰,后来他去以弗所定居,而按照传统的说法,马利亚和约翰的坟墓都在以弗所。
有些人认为耶稣对所爱门徒所说的:“看你的母亲”这话,是将马利亚高举成所有门徒的母亲,可是这显然超出作者写书的本意,且忽略了作者最后所说的话的重要性:“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里去了”,这表示耶稣的母亲受到这位门徒的照顾,而不是倒过来的情形。
x 耶稣断气(十九28-30)
28. 耶稣交代好母亲的生活,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现在当耶稣挂在十字架上时,知道祂已完成父神交代祂到世间来的任务(参四34,五36,十七4)。
作者认为耶稣说:“我渴了”,是应验旧约圣经所预表的事。它的出处也许是诗篇二十二15,那位受苦者说道:“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作者早先在描写罗马士兵瓜分耶稣的衣服时,已引用了这篇诗篇(23-24节)。作者让读者注意到,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所发生的一些事,是应验旧约圣经的记载,这再次显示,一切都是按照神的计划进行。
29-30. 作者描绘当时对耶稣口渴这事的回应: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这事的出处也许是诗篇六十九21:“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醋是士兵喝的劣酒,也许还掺了水在内。最可能的是一位士兵把这醋酒给耶稣喝,这是异乎常情的仁慈举动,暗示他或许就是后来说耶稣是神的儿子的那位士兵(可十五39)。沾了醋的海绵是用牛膝草(hyssōpō)送到耶稣嘴边的。罗马人所用的十字架不太高,牛膝草虽很软,但不需太长就可达成这任务。只有第四卷福音书指出是牛膝草,其他福音书只说是萎子(kalamos)121。此处也许暗指古时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前夕,为了让死亡天使“逾越”过自家门口,不遭杀长子之祸,必须用牛膝草沾了羊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因而将主耶稣的受死与逾越节羔羊的死连在一起。
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刻,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祂喝(太二十七34/可十五23,它可帮助减轻一点钉十字架的痛苦),但被祂回绝了。可是现在祂却接受送给祂喝的醋,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早先当耶稣知道祂的任务已完成时,祂说:“我渴了”(28节),现在祂说:“成了”。若想了解这些话语的意义,就需记得马太和马可福音记录到,耶稣是在发出被遗弃的呼喊声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49;可十五33-37)之后,才喝醋的。这显示祂独自一人背负人类罪恶所带来的悲惨后果。在第四卷福音书中,当祂说:“成了”,不仅是指透过祂的话语和神迹所显出的启示性的圣工,并且也指伟大的救赎大工。之后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耶稣在十章18节坚持说到,没人能夺去祂的生命,祂是自愿舍去的,现在祂就如此做了——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祂完成了来人间的任务,为世人的生命捐躯(六51),像好牧人一般,为祂的羊群舍命(十11、14),成为那位一人死使全国得救的人(十一50),祂是落在土里死了的种子,然后结出许多子粒来(十二24),并且表现出世上最可贵的爱——为祂的朋友舍命(十五13)。
xi 耶稣肋旁被刺(十九31-37)
31. 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所发生的事是可理喻的,但深具讽刺意味。作者先解释说,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如前所述,那个预备日不是预备过逾越节的日子,而是夹在逾越节那周当中的安息日(参:太二十七62;可十五42;路二十三54),是个特殊的安息日,因为刚好是在庆祝逾越节七天中的一天。作者继续说到,犹太人说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根据申命记二十一22-23,让被行刑犯人的尸体留在树上过夜,会污染大地。由于日落时安息日就会来临,“犹太人”就要求将耶稣和与祂一起钉十字架的犯人尸体,在日落前从十架上取下。把十字架犯人的脚打断,将使他们无法用腿支撑身体,单靠双臂无法承担自己的体重太久,犯人就会因缺氧而毙命,如此可加速他们的死亡。深具讽刺的是,“犹太人”理当尽量不让大地被污染,可是在那同时,他们却想方设法逼死一位无辜者,他们的真弥赛亚,因而污染他们自己。
32-34. 彼拉多发出命令,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耶稣已经断气(30节),因此当兵丁预备来打断耶稣的腿时,发现祂已死了,所以没打断祂的腿,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医学报导对这现象做了两种解释,一种是刺刀穿过耶稣的心脏,这流出来的液体是由心囊的血浆(像水一样)和心脏里的血液组成。另一种解释是,当一个人的胸腔受到严重伤害时,会从胸腔和肺部流出血,这液体可分为血清和红色液体,当胸腔被刺伤时,就会流出这两种液体122。
35. 无论我们对流出血和水这事在医学上的解释有何看法,这现象本身可是被认为十分重要: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我们在此节看到的,或是一位目击证人的真实见证,或是编者对此事见证人的真实见证所写的批注。他作见证的目的,像这整本福音书一样(二十31),为要激励读者产生信心。流出来的血和水似乎被视为耶稣确实断气的证据,因为不久之后,此事就会遭到质疑(参:约壹五6-8)123。
有些人认为从耶稣肋旁流出的血和水,是指圣餐(血)和洗礼(水)这两个圣礼。我们很容易了解后代基督徒为何会作此联想,可是作者提到血和水,较可能的是要强调耶稣确实已死,因为当时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36-37. 当作者回想耶稣的腿没被打断,可是肋旁却被刺伤所具的意义时,他说,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第一节圣经的出处是诗篇三十四20,也许是指逾越节羔羊的典故,羔羊的骨头一根也不断(出十二46;民九12)。第二节圣经则取自撒迦利亚书十二10,是说到以色列人在复兴之前遭遇伤痛的那段。作者或许想到末世时,世上万族都会仰望被刺的那位并且哀伤(启一7)。对作者而言,耶稣所受的苦难旧约圣经全都先预表过了,表示这些都是按照神的计划而行,不只是一件不公道的审判而已。
xii 耶稣被安葬(十九38-42)
38. 根据罗马习俗,被钉十字架犯人的尸体是不被埋葬的,要丢在野外被野兽吞吃。犹太拉比律法则显示,犹太习俗应将犯人的尸体葬在犹太公会提供的公墓里(Sanhedrin 6:5)。可是耶稣的尸体没落到这两种下场。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的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别处描写亚利马太人约瑟是个“财主”(太二十七57),“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神国的”(可十五43),只有第四卷福音书说他是耶稣的秘密门徒,是许多首领中信耶稣但因怕被赶出会堂而不敢公开承认的信徒之一(十二42),可是这事立即会改观。当他去向彼拉多要求取走耶稣的尸体,且给予厚葬时,这事肯定会传到公会其他议员的耳中,他也就会背起耶稣门徒的罪名。我们不清楚彼拉多为何会答应他的要求,或许因为约瑟是公会中出名的议员,也或许因为彼拉多仍然觉得耶稣不应当以犯人的名义被处死,因此祂的尸体应当得到较犯人好些的待遇。
39. 只有第四卷福音书提到约瑟在此事上得到别人的协助: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尼哥底母也是公会的一员(三1,十二42),秘密跟随耶稣,最初,他在夜晚来见耶稣(三1-15),后来勇敢地在公会前为耶稣辩护(七50-51)。现在他与约瑟一同将自己门徒的身分公诸于世,且同心协力地确保耶稣得到尊荣的葬礼。随着第四卷福音书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这位深具影响力的以色列教师尼哥底母,从慕道友渐渐变成怯怯地支持耶稣,最后坚定地公开承认他信耶稣。他可作为信徒的另一表率,第四卷福音书的作者希望他的读者也成为同样的人。
尼哥底母带来大量的“没药和沉香”,在旧约圣经中,没药用来做香膏(诗四十五8;歌三6,四6、14,五1、5、13),是研制会幕的膏油时所用的一种成分(出三十23),这字在新约圣经中另外只出现过一次,是东方博士带来献给婴儿耶稣的礼物之一(太二11)。圣经虽然没说没药是埋葬时所用的香膏,可是圣经之外的文献却有此说法(例:Herodotus,History ii.86)。沉香只在新约圣经中此处出现一次,在旧约圣经中像没药一样,用做香膏(诗四十五8;箴七17;歌四14),可是没说它用在葬礼上。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是个很大的数量,足够皇家葬礼所用。
40-42. 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约瑟和尼哥底母一边用细麻布包裹耶稣的身体,一边用香膏抹祂。作者为了使非犹太籍读者了解起见,就解释说,他们这是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做。然后又加上一句说,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像所用的大量香膏一样,提到“新坟墓”是为了强调他们对耶稣尸体的尊重。这一切都为要洗刷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所受的羞辱。
使用这坟墓的原因也是为了实用的缘故,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必须急忙将耶稣埋在坟墓里,因为当天傍晚安息日就要开始了,所以用了一个附近的坟墓。马太福音二十七60解释道,耶稣被埋的坟墓,是约瑟自己的新坟墓。
约翰福音简介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19:7
犹太人所说的律法,是对犯亵渎罪的人(利24:16),可以用石头打死他。犹太人提出这个罪名来反对彼拉多释放耶稣,不是要改变控罪,而是要加深原有的告祂僭称为犹太人的王的罪名。耶稣在18:37承认祂是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王,祂的王位是神的儿子。
19:8
依罗马法制,一个人未证实有罪,不能当作罪犯。彼拉多原想释放耶稣,以为把祂惩戒一番,便可满足犹太人(19:1-6)。但见到犹太人群情汹涌,不杀死耶稣决不罢休,这不象平常的控案,一定另有内情,因此恐惧起来。彼拉多为了讨好犹太人,巩固他总督的地位,终于将耶稣钉十字架。
19:9
“你是哪里来的?”这句话不是问耶稣从哪个地方来,而是问祂的来头,等于问:“你到底是谁?”耶稣为神子是贯串《约翰福音》的主题,这一类的问题在耶稣一生中不时有人提出,先见于迦拿的婚筵(2:9),再见于雅各井旁的撒玛利亚妇人(4:11);然后见于门徒,见于群众(6:5),见于犹太人的领袖(7:27;9:29)。现在轮到罗马总督彼拉多来问。
19:10
地上执政者的权力乃神所赐(参罗13:1-5)。彼拉多见耶稣不回答,于是运用他的权力,懵然不知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地上一切权力的源头。耶稣的回答(11节)是反过来审问自以为有权审问耶稣的彼拉多。
19:11
“把我交给你的那人”是谁呢?有的解释说是指大祭司该亚法(18:30,35),他是犹太人的领袖,应负起捕拿耶稣的责任(18:14,28)。有的说是指出卖耶稣的犹大。但从整个对话来看,耶稣所指的是所有的犹太人领袖,包括该亚法、犹大在内。
19:13 “铺华石处”在圣殿西北角一处铺有石头的地方。
19:14
彼拉多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毫无揶揄的意思,且可以说是真正的相信,因为耶稣所说的话和所作的事,叫他无法否定耶稣不是王。犹太人虽然不信耶稣就是基督,但祂的言行的确接近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可是犹太人的领袖在暴怒中说了一句最可笑的话:“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犹太人都知道,只有神才是他们的王(士8:23;撒上8:7),凡是有良知的,都不会说该撒是他们的王。在耶稣因“亵渎神”的罪名被控的最后时刻,犹太人的领袖不只否定了耶稣,也否定了神,自己犯上了最大的亵渎罪。
“午正”原文作“第六点钟”,按犹太人计时方法指中午十二时,按罗马人算法指上午六时,这里当作上午六时解。
四本福音书中,《约翰》使用的是罗马人的计时方法,由子夜开始至正午为十二小时,再自正午开始至子夜,又为十二小时,和今天的方法相同。《马太》、《马可》、《路加》三书则采用犹太人的计时方法,由日出的时候(早上六时)开始计时,早上七时为“第一点钟”。四本福音书记载耶稣钉十字架的时间略有出入,可能就是因为作者计时方法不同。基督在早上九时钉十字架,原文是“第三点钟”(可15:25)。遍地黑暗的时间是正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原文是“第六点钟”至“第九点钟”(太27:45-46;可15:33-34;路23:44)。19:14这里原文的“第六点钟”,不应解作照犹太人计时方法的正午十二时,而应该照罗马人计法,解作早上六时。《马太》27:1-2说耶稣解送到彼拉多那里时,是在“早晨”,和此处对《约翰》计时方法的推算吻合。《行传》的计时方法仍照犹太人的习惯。
19:17 约翰所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过程,是一幅庄严肃穆的图画。耶稣自始至终表现祂神子的威严,临危不乱,掌握全局。
研究罗马人当年所用的刑具十字架,知道是用粗大的木头钉成,直柱插入地中,横梁越肩而放,双手钉在梁的两头,钉的位置在手腕上端两骨的中间。新近在耶城附近发现的第一世纪被钉的人的尸骸,可以清楚见到钉子的位置。
耶稣去钉十字架时,是自己背着的;后来才由古利奈人西门替祂背负(太27:32)。
各各他的意思是“髑髅”,是座小山,可能那地方的外形很象人头骨。
19:19 参看《马可》15:26的注解。
19:25
站在十字架旁边的有四个妇女:1,耶稣的母亲(其他三卷福音书没有提到她);2,耶稣母亲的姐妹,有的说她就是撒罗米(可15:40),亦即西庇太的妻子(太27:56);3,革罗罢(路24:18)的妻子,即使徒雅各(小雅各)的母亲;4,抹大拉的马利亚(参路1:27注)。
19:30 “成了”是十字架痛苦时刻的结束,也是救赎大功完成的胜利呼声。耶稣说时一定是仰首望天,说完才把头低下。
19:36
耶稣的骨头未遭折断,祂虽死去,却带着完整无损的身体复活。这让我们想起预表基督救赎的逾越节的羔羊,规定要全羊烤,骨头不可折断(出12:8-9,46;民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