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撒母耳记上(1 Samuel)第31章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杀仆倒的。 |
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 |
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
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 |
住平原那边并约旦河西的以色列人,见以色列军兵逃跑,扫罗和他儿子都死了,也就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 |
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
就割下他的首级,剥了他的军装,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报信与他们庙里的偶像和众民; |
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亚斯她录庙里,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 |
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 |
撒母耳记上第卅一章
第 31 章
撒上 31:3-4> 一国之君何竟伏刀自尽?
31:3-4 非利士人一向以虐待俘虏臭名昭彰。扫罗不会不知道参孙受他们凌辱的情形(参士 16:18-31 ),所以不愿意被捉去受肢解与凌辱之苦。当替他拿兵器的人不肯杀他的时候,他就自杀了。
撒上 31:3-4> 扫罗徒有英雄外表,却无英雄气概和胸怀;神的勇士应具备──
31:3-4 扫罗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财主又大有权力,但是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皆不足成为我们的模范。在人看来他高大威武,可是在神眼中却是渺小不堪。他样子虽英俊,但罪使他灵魂丑陋;他身体虽强壮,但缺少对神的信心使他内心软弱。他尽管富有,在灵命上却一贫如洗;他能对许多人发号施令,却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与效忠。他只是外貌上中看,内心却已经败坏了。与神亲密,有坚强的性格,远胜过金玉其外的仪表。
撒上 31:3-4> 顺命与违命的抉择,关系到义与罪,我如何决定呢?
31:3-4 替扫罗拿兵器的人在道德上遇到左右为难的问题──他应否遵命而行。照理说他应当顺服君王,但他也知道不可杀人,所以决定不杀扫罗。
顺从你不认同的命令与顺从你明知是错的命令,是两回事。顺从错误命令,永远是错误的,也不合道德;不管是谁发布这命令,违背他会产生什么后果,都要小心谨慎。当你处在道德上进退两难之时,依据什么来作抉择呢?你要鼓起勇气,遵照神的律法而行。
撒上 31:4> 假如此刻要告别人生,我会──从头再活过又如何?
31:4 扫罗以面对自己人生的方式面对死亡。他对一切的事都由自己作主,全没想到神,也不求祂引导。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就别空想日后更容易改变。我们与神的关系是在人生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在接近死亡之际,我们对神的回应最能显出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人。你想怎样面对死亡?现在就积极面对人生吧。
撒上 31:10> 扫罗死后就可免去非利士的羞辱吗?
31:10 非利士人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的庙里,是将战胜扫罗的荣耀归于异教的女神。亚斯她录是司丰收(使地土肥沃)与多产(以滥交使人多生儿女)的女神。伯珊是俯瞰约旦河谷的一个城,在基利波山以东,建在山坡上。
撒上 31:13> 对比扫罗和撒母耳的一生,你看到了哪些不同?
31:13 我们可以比较以色列人最后一位士师与他们第一位君王的差异。君王扫罗是前后不一致、不顺从神、一意孤行的人,他心中没有神。士师撒母耳则以始终如一地顺从神与渴慕神旨意着称,他对神有真正的渴慕。
神呼召撒母耳的时候,他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 3:9 )。但是当神藉着撒母耳呼召扫罗的时候,扫罗却说:“你为何对我说这样的话呢?”( 9:21 )。扫罗的一生完全是为自己而活;撒母耳的一生则全然奉献归于神。
撒上 31:13> 以色列人以为有了君王就能国泰民安,其实──
31:13 扫罗的死也是一种信念的幻灭──以色列人不能再相信,像列国一样拥有一个王,就能解决诸般苦难。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政体,乃在于犯罪的君王。扫罗想以表面的敬虔来讨神的喜悦,但是真正的属灵乃是一心一意地顺服神。
英雄式的属灵生活是基于日积月累地顺服神,好像砌砖似的一块一块地砌成。每一个顺服行动本身虽属微小,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行动就会升高,建成坚强性格的巨墙──成为抵挡试探的长城。我们也应当天天努力,表里如一地顺服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卅一章
扫罗的结局(三十一 1 ~ 13 )
扫罗最后给非利士人擒获了,这就是扫罗一生悲惨的收场。请思想下列各点:
.扫罗的愚昧不但使自己受苦,而且更连累他人:约拿单和他的两个兄弟都死在扫罗的身旁。本来大卫是知道怎样去应付那些非利士人,并且可以拯救扫罗和他国民的,可是他却把大卫驱逐到国外去。扫罗的兵士们和拿兵器的人终于与他一起受苦而死( 6 )。
牢记 其实,犯罪并不只影响个人的生活,当我们与神对敌的时候,别人也会因我们这些罪行而受影响。
.基列.雅比的居民也记得扫罗在许多年前曾经拯救过他们(十一 1 ~ 11 )。虽然他们现在不能救扫罗免于被杀,可是他们历尽艰辛,冒险搜索才能寻到扫罗和他儿子们的尸体,再将他们火化了,这样扫罗的尸首才不致被展览示众( 12 )。他们本来是可以置之不理的,但是他们却以仁爱之心来行善。
默想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 7 )。──《新旧约辅读》
撒母耳记上 第卅一章 注释
1-13 扫罗的悲惨收场
扫罗与众儿子战败阵亡, 应验了 28:19的预言 :
扫罗的军队不敌非利 士军,逃跑之际,扫罗的三个儿子杀,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并为了避
免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终自刎而死。非利士人将他们数人的尸身示众,但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於扫罗,便冒险将尸身偷去,以礼安葬。
4 拿兵器的人不敢刺杀神的受膏者,扫罗惟有自刎。
7 扫罗一死,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要弃城而逃,可见扫罗在军事上与政治上的贡献:他在世时为以色列人争战,阻止非利士人
深入内陆控制以色列。
9 根据代上10:10的记载,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
10「伯珊」:位於耶斯列平原与约但平原的交界。
12「用火烧了」:这不是以色列殓葬的习俗,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做法。不过,尸骨显然没有烧毁(参13之「骸骨」)。
思想问题(第 31章)
1 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扫罗与三个儿子都死去,应验了 28章的 预言。
你对圣经中的预言有什麽认识?
预言的应验对你的信仰有产生什麽积极的作用吗?
2 基列雅比人因扫罗曾救过他们,便知恩图报,冒险偷走扫罗和他
儿子的尸首安葬,并为他们禁食。
若你是他们一分子,你会如此做吗?
3 扫罗一表人才( 9:2),
一生曾立下不少功勋(见7注及11:1-11) ,然而却被神废弃了,不得善终。
撒母耳记上第卅一章
基利波的战役(卅一 1-13 )
大在国家极南部的军事胜利,与在极北部基利波的战事形成强烈的对比,在那里扫罗及他的军队遭遇压倒性的失败,扫罗及他的三个儿子,包括约拿单在内,都一同阵亡。对于这件事,我们知道的内容不多,我们不知道那一方先发动这场战役,也不知他们采用什么策略;扫罗的跟随者在撤退时,盼望基利波山的山坡,能够阻止敌人的进袭,但最后完全失望了。扫罗的战败及阵亡,这个事实是早已决定了,故此在叙述者的眼中,这场战役便不值得多提了。扫罗最后被降卑下来,但却不招致羞辱。在最后虽然他自杀,却显示尊贵和勇气,作者对他也没有作出最后的谴责。正如大多次承认,扫罗也曾是上帝所拣选以色列的王,这是重要的地位。虽然他的尸体公开被侮辱,但不会被非利士钉得太久,因一以色列百姓的勇敢行动。这些人来自约但河东的基列雅比,扫罗作王的初期曾拯救这城市(参十一章);这城镇现在表明,他们多年不忘感恩图报。扫罗对挪伯城的凶暴行动(廿二章),及他对大不饶恕的仇恨,使我们忘记许多以色列人曾受过扫罗的恩惠,他曾击败几个较小的仇敌,也使非利士人陷于困境有一代之久。
要对扫罗和他的统治,作出均衡的评估是不容易的,部分原因是圣经关注撒母耳及大的关系,对扫罗的作王和为人及其他方面,却很少提及。大极尊重他是一个战士(参撒下一 17-27 ),基列雅比人冒生命危险去取回他的尸体。另一方面,他最后的失败,对以色列人有很严重的影响;部分的影响在第七节指出来。无疑他创立统治架构,并一队保护他的常备军,但他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严重的损失,生还者分散归家去。整体上看,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的胜利,将以色列推回到王朝前的情形。这里对以色列有一个教训:王朝本身不能拯救以色列,重要的是以色列须要有公义的王。读者现时知道这就是大;但我们一定要记得,当时很少以色列人意识到这个事实;的确,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它。
在某方面,扫罗最大的遣产,乃是他显示一个好的君王应有什么成就;他将可能性和目标放在以色列百姓的面前,但最后他却失败了。他的失败,不是缺少军事或政治的才干,也不是因为以色列人的软弱,而是他拒绝顺从上帝的旨意。无论一个人怎样有才干和勇气,除非他知道及承认历史之主,否则历史会证明他的失败。这个原则可应用在任何人身上,正如应用在重要的人身上一样。──《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上注释 肆·扫罗之死(三一)
三一1~6 大卫争战得胜,扫罗就败落。以色列人撤退,王的三个儿子被杀。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他躺在基利波山上濒死,求拿他兵器的人刺死他,免得非利士人活捉他,凌辱他。但那人惧怕不敢刺王,于是扫罗就取去自己的生命,倒在刀上。事后不久,拿兵器的人效他而行。
对于这件事,我们知道的内容不多。扫罗的战败及阵亡,这个事实是早已决定了,故此在叙述者的眼中,这场战役便不值得多提了。在最后虽然他自杀,却显示尊贵和勇气,因此作者对他也没有作出最后的谴责。
三一7~13 这时以色列人已尽失志气,在入侵敌军前退守。当非利士人来剥那死者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三个儿子在仆倒的人中间,就割了扫罗的首级,打发人报信到他们的四境。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被送到伯珊,钉在城墙上。虽然他的尸体公开被侮辱,但不会被非利士钉得太久。当基列雅比人听见这事,就走了十哩路去取回他们的尸身。骸骨得到安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这些人没有忘记扫罗初作王打第一场大仗时,如何救他们脱离亚们人(十一章)。火葬不是以色列人中常见的做法。也许这次的做法是因为尸身已经残破。此外,这也防止非利士人进一步践辱尸身。
神对扫罗的审判到此完结。扫罗曾多次想通过非利士人杀害大卫。但他自己却终于倒在他们面前。大卫得到神所指任的王位,扫罗得着他行为的公正报应。这是依照耶和华的公正,是大卫常把自己交托的。
要对扫罗和他的统治,作出均衡的评估是不容易的,部分原因是圣经关注撒母耳及大卫关系,对扫罗的作王和为人及其他方面,却很少提及。大卫尊重他是一个战士(撒下一17~27),基列雅比人冒生命危险去取回他的尸体。另一方面,他最后的失败,对以色列人有很严重的影响;部分的影响在第七节指出来。无疑他创立统治架构,并一队保护他的常备军,但他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严重的损失,生还者分散归家去。整体上看,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的胜利,将以色列推回到王朝前的情形。这里对以色列有一个教训:王朝本身不能拯救以色列,重要的是以色列须要有公义的王。读者现时知道这就是大卫,但我们一定要记得,当时很少以色列人意识到这个事实;的确,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它。
在某方面,扫罗最大的遗产,乃是他显示一个好的君王应有什么成就;他将可能性和目标放在以色列百姓的面前,但最后他却失败了。他的失败,不是缺少军事或政治的才干,也不是因为以色列人的软弱,而是他拒绝顺从上帝的旨意。无论一个人怎样有才干和勇气,除非他知道及承认历史之主,否则历史会证明他的失败。这个原则可应用在任何人身上,正如应用在重要的人身上一样。
撒母耳记上 31:1
撒母耳记上
注释
三十一 1-13 基利波之役
这战役因基利波山而得名。战役在平原开始,但战败的以色列人被追赶至山上,衪们有许多人死在那里,包括扫罗和乔纳单。本章没有说出死伤人数,但显然是非利士人的一次重大胜利,使他们占领了好几个以色列人的城邑( 7 节)。扫罗的统治就此在灾难中结束了──对扫罗本身和对以色列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似乎非利士人的神得胜了;但撒母耳记下继续述说大卫怎样彻底打败非利士人。
本章最后一段给扫罗作王的故事写下了很合适的结尾。他以王的身分所作的第一件事是拯救基列雅比城(十一章);基列雅比的居民现在则救出了扫罗的尸身,并把他的骸骨庄严地安葬了。他们何以把尸首焚烧是一个谜,因为火葬似乎并不是以色列人的惯例。无论为了甚么,这个行动目的都是尊重死者的。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
31:1 基利波山为耶斯列平原上的高山,海拔517公尺。扫罗军败北,应验了撒母耳的预言(28:19)。
31:4 “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扫罗伏刀自刎而亡。比较《撒下》1:9-10所记亚玛力人谎言欺骗大卫。
31:7 “平原”指战场所在的耶斯列平原。
31:10 亚斯他录为迦南人所拜女神,是巴力的配偶。伯珊是耶斯列平原和约旦河谷之间的城邑。非利士人如何处理扫罗的遗体,参《代上》10:8-12。非利士人把扫罗的军装放在庙里,志谢他们的神赐予胜利。
31:11-13 基列雅比在约旦河东。雅比人在扫罗登位之初曾受其恩,解亚扪人之围(11:1-11),现冒生命危险抢救扫罗和他诸子的遗体,予以火化,殓葬其骸骨。古代人的观念,人须安葬,让灵魂安息。但以色列人极少火化遗体,也许害怕非利士人再骚扰扫罗尸体始出此举。大卫后来将这些骸骨归葬在便雅悯扫罗的祖坟里(撒下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