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五章
彼前 5:1> 长老,这名字听说过,不知道负责什么的?
5:1 长老是教会中的一种职分,负责监督、保护、管教、提醒和引导信徒。长老简单来说是指长者,希腊人和犹太人都非常尊重有智慧的长者,同样,教会也持守这带领的模式,由长老肩负重要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也被视为信徒的榜样。
彼前 5:1-2> 彼得对长老所说的,可真是他自己的经历呢……
5:1-2 彼得是耶稣十二位门徒之一,也是亲眼看见基督在山上变像的三位门徒之一(参可 9:1-13 ;彼后 1:16-18 )。他常是使徒的发言人,亲眼看见主的死和复活,五旬节时向会众传道,并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支柱。但当他写信给长老时,也自称为长老,并没有自视高人一等。他请求长老“牧养神的群羊”,这正是主耶稣曾经吩咐他去做的(参约 21:15-17 )。彼得和其他长老按着神的吩咐去照顾神忠心的子民。他与长老们的身分上的认同为基督徒领袖树立了榜样,权柄是建基于服事,而非能力上(参可 10:42-45 )。
彼前 5:2-5> 务要牧养群羊,这不太难吧──但为什么彼得要求这许多特质?我怕我自己没有……
5:2-5 彼得描述教会属灵领袖的几方面品性:( 1 )知道自己所牧养的是神的群羊,并不是属于自己的;( 2 )他们的领导是出于甘心乐意的服事,并非出于责任;( 3 )只求付出,不望回报;( 4 )以榜样来作领导,而不是靠自己的权势。我们或多或少也会领导别人,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上当领导均必须具有这些品性。
彼前 5:4> 谁是牧长?
5:4 耶稣基督是牧长。这儿提到祂再来,那时祂将要审判所有的人。
彼前 5:5> 有代沟嘛,年轻的、年长的总是不太容易相处──不是吗?
5:5 彼得的劝勉对年轻和年长的信徒都同样有益。年长的人往往倚老卖老,不肯尝试了解青年人;青年人则不肯聆听长者的话。彼得劝勉年轻和年长的要彼此谦卑、互相服事。年轻人要顺从长辈的带领,年长的也要做顺从主的榜样。要尊敬比你年长的,聆听比你年幼的,并且谦卑地学习。
彼前 5:6> 我做好事,受到肯定是应该的吧──要谦卑?我……
5:6 我们经常会为自己的地位和名誉担忧,期望自己所做的事都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但彼得提醒我们,神的称许胜过人的赞美。神会按着祂的时间赐福给我们,所以无论现在环境怎样,只要谦卑顺服神,到了适当的时候──或在今世或在来世──祂必提升你。
彼前 5:7> 重担压肩,忧虑缠心头,举步难行,卸给神?我明明在祷告里这样说过的,只是……
5:7 倘若你自己背着忧虑、压力和挣扎,就显明你并未完全信靠神。我们需要用谦卑的心,承认神关怀顾念我们的需要,并且让其他肢体帮助你。有时,我们的挣扎源于自己的罪,而神不会照顾愚昧的人,但只要我们悔改归向祂,祂必定会承担我们一切的重担。让我们主动地将一切忧虑卸给神,不要向环境屈服,乃要顺服神,因祂掌管一切。
彼前 5:8-9> 寻找可吞吃的人?要想想法子,避免被吞吃……
5:8-9 狮子最喜欢攻击那些患病、幼弱或迷途的动物,专拣那些独个儿或不警觉的无辜者。彼得警告我们,遇患难或受逼迫时要提防撒但。当我们感到孤单、软弱、无助、跟别人隔离时,我们都会只看见自己的困境,而失去对周围危险的警觉,这时最容易受撒但攻击。所以在患难时,要去寻找其他信徒的支持,定睛仰望基督,努力抵挡魔鬼,这样,“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 4:7 )
彼前 5:10> 苦难后面,还仍是苦难嘛,我就是这样认为!你说你看到的不一样?那会是……
5:10 在患难中,我们经常会觉得苦难仿佛永不会停止。彼得提醒信徒,要有远见,若与永恒相比,这些苦难只不过是暂时的。彼得的读者,有些能在苦难中坚强起来,有些则因为死亡而脱离了苦难。无论如何,所有跟随主的人,都肯定可以与基督一同享受永生,在那里再也没有痛苦忧伤(参启 21:4 )。
彼前 5:12> 西拉是忠心的弟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他的什么吗?
5:12 西拉是蒙选派,将耶路撒冷会议之决议带到安提阿教会的代表之一(参徒 15:22 )。他曾经参与保罗第二次布道旅行(参徒 15:40-18:11 )。保罗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两封信,他均为写信人之一(参帖前 1:1 ;帖后 1:1 )。他和提摩太一同牧养哥林多教会(参林后 1:19 )。
彼前 5:13> 5:13 信徒普遍都明白巴比伦是指罗马。正如以色列人曾被巴比伦俘掳,基督徒也被流放到外地。
彼前 5:13> 这个马可,就是──是的,是你所熟悉的那位……
5:13 马可又称约翰马可,是读者们所熟悉的,因为他曾四处旅行布道(参徒 12:25-13:13 ; 15:36-41 ),也是教会领袖之一(参西 4:10 ;门 24 )。耶稣被捉拿时,马可很可能与其他门徒在一起(参可 14:51-52 )。传统认为马可福音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彼得。
彼前 5:14> 为信仰受苦,彼得预备好了,且遵行了,我看到他的勇气,我的嘛……
5:14 彼得写这封信时,刚好是暴君尼禄皇帝开始迫害整个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之时。彼得曾经因为惧怕自己的性命不保,三次不认主(参约 18:15-27 );但这时,他已经在那邪恶的世代中坚定站稳,并鼓励那些为信仰而面对逼迫的信徒。他实践了自己所写的话,为信仰而殉道。跟随基督的人要忍受逼迫,因为这个世界仍是由基督最大的仇敌所掌管。但正如那小部分初期信徒在逼迫中站稳那样,我们也要甘心以彼得表现出的忍耐和勇气,为信仰忍受逼迫。──
《灵修版圣经注释》
彼得前书第五章
长幼有序(五 1 ~ 6 )
长老是教会中年资或灵性较长的弟兄,他们在教会中辅助及领导圣工的发展,牧养及照顾信徒的成长( 2 )。彼得在此以自己为例,劝勉那些在教会内当领导的人:
先受苦,后荣耀:长老不是教会内德高望重的人的一项荣誉,而是一项差事,交付给那些肯为基督受苦和作见证的人。因为长老不是虚衔,而是实职──牧养群羊( 2 )。只有肯为主受苦的人,才能共享将来的荣耀( 1 )。
牧养教会的事工,不是按自己的本领、心意、才干,而是按神的旨意( 2 )。因比长老在事奉之先必须明白神的旨意,一个不能明白或清楚神旨意的人,在牧养的事情上是白费功夫的。
在教会内之牧养要出于乐意,而不是贪财。乐意因为甘心而来,不论代价均努力而为。好像慈母在家中之辛劳是出于爱的乐意,不同计算工价之用人。若不乐意就一定有所计较,计较的结果是以财利来衡量,那便是事奉玛门,而非事奉主。
榜样之建立,与因辖制而生的作用截然不同( 3 )。榜样是叫人羡慕,人人都愿学效;辖制则是勉强别人遵从。基督有的是榜样,因为祂甘心乐意道成肉身,经过苦难,带来永生。所以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
有榜样的长者,我们年幼的要顺服他们( 5 )。因为他们顺服主,我们也当顺服他们。彼此顺服显示了彼此接纳。在末世的教会中,能成为属灵领袖的不多,而能顺服年长的青年人更难找,但在这里有很明确的提示:神阻挡骄傲的人。许多人表面是对人骄傲,其实是对神傲慢;至于凡事谦卑的人( 6 ),总是蒙恩的。
祈祷 主啊!求使我顺服和那些顺服的人,也求使我能成为别人的榜样。
化戾气为祥和(五 7 ~ 14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世人的写照。其实人活在尘世中,会把许多问题内化成心灵上的种种阴影,而这些阴影也会形成忧虑,这些忧虑便如包袱一样加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7 )。彼得经历过这些,深知神是顾念我们的,所以他提醒信徒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我们所信的神顾念我们,比慈母照顾婴孩更加仔细。
然而我们除了要相信神的顾念,也要留意我们当尽的本分,谨守警醒( 8 )。谨守是自我约束,魔鬼是要我们放纵私欲,但我们有了新生命,便要约束自己,因为私欲一旦放纵了,罪便由此而生:此外我们要警惕提防魔鬼的攻击,它寻找吞吃的人是那些不能自制又不警醒的人。
苦难的际遇是暂时的( 10 ),因为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祂准许,也藉此坚固及赐力量给那些倚靠祂的人。原来神召我们,不是要我们受苦难,而是要我们在祂的荣耀中有分,那荣耀是永远的。
所有的权柄、能力都是神的,而且是永永远远属祂的( 11 ),这是我们遇见苦难的时候,所必须提醒自己的真理。若我们能相信,也必能应和说:“阿们。”
彼得写此信,不但是见证神的恩典,而且是鼓励众教会,要他们在主的恩典上站立得住( 12 )。信徒常常祈求神的恩典,但在恩典当中,却往往放纵私欲,以致在恩典中堕落;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主的恩中站稳。我们都是被拣选的,我们彼此的关心、问安,都是分内的事( 13 ),那不是客套,而是真挚的关怀,是肢体生活的必然成分,是爱的流露,是生命的沟通。
在主内的生活是有真正的平安,在世上纵有苦难,但在主内,主应许我们有平安。
祈祷 赐人平静安稳的主,求使我常拥有的平安。 ──《新旧约辅读》
彼得前书第五章
5:1-11 教会内长幼之责与抵受苦难之法
1-4 劝勉长老
有关长老一职参提前 3:1 注。
2 “在你们 ...... 群羊”:作为牧者的长老并非羊群(会众)的主人,他们只是在牧长( 4 )耶稣的手下受托看管神的羊。
4 “冠冕”:见林前 9:25 。
5-11 劝勉一般信徒
──
当谦卑、彼此顺服,于苦难中当倚靠神抵挡魔鬼。
5 “以谦卑束腰”:很可能取材自耶稣为门徒洗脚一事。(见约 13:2-17 )
“神阻挡 ...... 谦卑的人”:引自七十士译本的箴 3:34 。
9-10 “用坚固 ...... 抵挡他”:即在苦难中不受魔鬼引诱以致放弃信仰。信徒面对苦难可从两方面得着安慰:
1.有其他主内弟兄陪伴自己受苦;
2.神的儿女经过短暂的苦难后,会蒙神赐恩、得享永远的荣耀。
5:12-14 结语
12 “我略 ...... 转交你们”:较贴切的译法是:“我藉着我认为忠心的兄弟西拉简单地给你们写了这封信”(参新译本)。
13 “巴比伦”:旧约先知笔下的巴比伦是骄傲、败坏、抗拒神的城市(赛 13 章 ; 耶 50-51 ), 而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及基督徒则逐渐将罗马视为当代的巴比伦
(参启 14:8, 17-18 章)。 根据教会传统, 彼得和他的属灵儿子 (参提前 1:2 ) 约翰马可曾于罗马传道。
思想问题
1.彼得前书多次论及基督徒的受苦和试炼。
试综合全书在这方面的教训、例如列出受苦的必然性和意义、基督的榜样、信徒应有的准备和安慰等。
2.试从本书找出圣父、圣子、圣灵在救恩上各自扮演的角色。
有那方面是你的新发现?
你有否为这救恩感谢神?
3.本书对教会内信徒相互的关系和生活有何指示?(参 1:22; 3:8; 4:7-11; 5:1-5 )
由此看来,是否在教会中有职衔的人才须(或才算)有事奉?
若你是教会的领袖, 5:1-4 是否你的写照?
4.信徒作为神的子民,是要宣扬那召他们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 2:9 )。本书在这方面有什么教训?(参 1:17; 2:12; 3:1-2, 15-16;
4:16 )
彼得前书第五章
教会的长老(五 1-4 )
圣经中很少篇章如此清楚地讨论长老职分在早期教会中的重要性,彼得特别写这段文字给长老们,他虽身为使徒行列中的领导人物,却毫不犹疑地称自己是‘同作长老的’。以下,我们要讨论这在教会中最古老及最重要的长老职分的历史背景。
(一)犹太背景:长老的设立可追溯于当以色列人飘流旷野,往应许之地进发的过程中;当摩西感到独自管理以色列人的重任,使他心力交瘁时,他便设立七十位长老来帮助他,上帝的灵也降临在他们身上(民十一 16-30 )。自此之后,长老使成为犹太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长老是先知们的挚友(王下六 32 );是君王的谋士(王上二十 8 ;廿一 11 );与王族中人共同管理国事(拉十 8 )。每一城乡都设有长老;他们坐在城门口施行判断(申廿五 7 )。长老也管理会堂的事务;他们虽不司讲道之责,却负有使会堂的管理制度正常发展的责任;不单如此,长老也负有惩治会友的责任。公会中大部分的成员都是长老,这公会是犹太人的最高法院;他们经常与大祭司,首领们,文士及法利赛人等相提并论(太十六 21 ;廿一 23 ;廿六 3 , 57 ;廿七 1 , 3 ;路七 3 ;徒四 5 ;六 12 ;廿四 1 。)在启示录所记载的异象中,在天上有廿四位长老环绕宝座四周。长老与犹太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论在民事与宗教事务上,都是如此。
(二)希腊背景:特别在埃及的社区里,长老是当然的领袖,也兼管公共事务,正如今天的市议员一般。据记载,当地某一妇女因受袭击而向长老投诉。当一省长莅临参观时,有专司‘耕务的长老们’,负责收集谷物以作礼品。在公布告示,租赁牧地,征集税款等事上,长老们都直接参与。在小亚西亚地方,议会的成员被称为长老,即或是异教世界中的宗教社区也有‘长老祭司’,或‘高级祭司’专司管教之责。在索诺培( Socnopaeus )的神庙中,有一高级祭司在审理一祭司的案件,因该祭司被控蓄长发,及身穿毛织衣物──这都是被认为太女人气,太奢侈的表现,是所有祭司皆应避免的恶习。
由此可见,在基督教远未采纳长老制度之先,长老在犹太及希腊世界中,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且受人尊敬的角色。
基督教的长老职分(五 1-4 )(续)
基督教会也以长老为其最基本之职分。
保罗通常在他传福音的地方,及他所建立的教会中按立长老。在他第一次的旅行布道所建立的每一个教会中,他都接立了长老(徒十四 23 )。提多被留在革哩底,为要在各城中接立长老(多一 5 )。长老有管理教会财务的责任,保罗与巴拿巴将耶路撒冷赈饥的金钱,交给长老们(徒十一 30 )。长老也是管理教会行政的人员。在耶路撒冷所召开的教会会议,长老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这会议中,教会决定向外邦人大开门户;在这会议中,长老与使徒被认为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徒十五 2 ;十六 4 )。当保罗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他向长老们报告其所经历的困难,他们也给他意见,提议他所应采的行动(徒廿一 18-25 )。新约中诸多令人感动流泪的篇章,以保罗向以弗所的长老告别的话,是最感人心坎的经典之作。保罗称他们为上帝羊的监督,信仰的维护者(徒二十 28-29 )。从雅各书中我们知道长老可以藉抹油及祈祷,使病者痊愈(雅五 14 )。从教牧书信中,我们更知道领袖及教师在那时已经是受薪的职分了(提前五 17 ;加倍的敬奉应被译为 加倍的报酬 。)
当一个人领受长老职分的时刻,是多么光荣啊!因为他进入了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职分,这职分的历史可以说是与犹太教及基督教一同成长,具有四千余年辉煌的历史;再者,长老所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因为他被接立为上帝羊的牧者,信仰的维护者。
长老职分的荣辱(五 1-4 )(续)
彼得在本段经文中列出了作长老应该避免的危险,及该职分所带来的权利;其次,彼得所说的不单鼓励作长老的,而且对在教会内外事奉的基督徒,也产生极大的鼓励。
长老不应勉强地接纳此职分,而是出于甘心乐意的事奉。这并不是说他攫取此职分,或漫不经心,毫不思考便接纳此职分。其实,每一个基督徒要担当教会任何职分时,都应谦虚自省,因为自己是不配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基督徒接纳某项职分,或晋身事奉行列,皆有一点被促使的意味。正如保罗所说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责任已经托付我了。’(林前九 16 )他又说:‘上帝的爱激励我。’(林后五 14 )假如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些基督徒却是在被别人勉强的情况下而接纳某项职分,他使整日勉强地执行其职务,这种情形在今日的教会中,层出不穷。彼得并不是说一个基督徒应该不惜一切而获得教会某职分,相反的,一个基督徒应处处热衷于提供事奉,但同时却深深地自觉不配。
长老也不应该因贪财而接纳此职分,而是甘心乐意的来事奉。 贪财 这词语是由一希腊文的助动词 aischrokerde{s 翻译而来。这字的名词是 aischrokerdeia ,这正是希腊人所嫌恶的品行。狄奥菲斯都( Theophrastus )是一位伟大的希腊人像素描大师,他曾以 aischrokerdeia 为题画一人像。 卑鄙吝啬 ──或可如此翻译──是利己的低下情操。吝啬的人从不以羊肴奉客,而私底下,自己却饱天下之美食。他狂饮美酒;假如没有赠券的话,他也不上戏院。他在乘车买票时,总以忘记带腰包为藉口而要向朋友借钱买票。他总以欺诈的秤来作买卖。晚餐时吃剩的萝卜也要数点,以防下人偷吃。朋友结婚或喜庆,他总离家走避,好省下送礼物的钱。
吝啬是人所憎的品性;很明显的,在早期教会里面,有些人却抨击传道人或宣教师,因贪财而事奉。保罗再三表白,他并没有贪任何人的财物,总以双手劳力赚钱,以供自己生活之需而不用负累他人(徒二十 33 ;帖前二 9 ,林前九 12 ;林后十二 14 )。早期教会中受薪职分的报酬一定很微薄,故此新约的圣经再三警告他们不得贪婪;再者,由这警告可知早期教会中也确实有人贪婪无度(提前三 3 , 8 ;多一 7 , 11 )。彼得所强调的──到现时还是正确的──在教会中事奉的任何人,绝不能利用其职权而牟利。
长老也不应该好像霸王一样,相反的,应该以身作则,作羊的好牧者。人类的天性皆好追求名誉、权力,金钱则次之。有些人硬是喜爱权力,即或是很有限的权力,他也拼命追求。密尔顿( Milton )诗中的魔鬼即有如此的思想,他认为在地狱作王,总比在天上作仆役来得更好。莎士比亚曾说及一骄傲万分、但拥有细微而短暂权力的人,他能在天上玩弄瞒天过海的欺诈技俩,以使天使们哭泣为快。牧者最大的特色,乃是对羊那份无私的牺牲的爱。任何人若以获取权力为重而拼命得一教会职分,这人是本末倒置。耶稣曾对祂的门徒如此说:‘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的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十 42-44 )
长老职分的理想(五 1-4 )(续)
本段经文中被译为所 托付你们 的译文带有很宝贵的信息,这译文在希腊文中是很特别的,希腊文的写法是 to{n kle{ron ,这字所有格的众数却是 kle{ros ,而这字的涵义甚广,也颇吸引人的兴趣。
(一)这字有 骰子或签 的意思:在马太福音廿七章卅五节便出现这字,在十字架下,兵丁拈阄( Kle{roi )分耶稣的外袍
(二)这字也有因 拈阄 或抽签而得的职位,在使徒行传一章廿六节,便有如此的作法,使徒们拈阄决定谁可以填补犹大所遗下的空缺。
(三)或可以指预先安排好要赐给圣徒的 基业 (西一 12 )。
(四)在古典希腊文中,这字是指大众所拥有之分,或所拥有之房地产而言。这些公有的东西,是政府划定给予大众公民的,通常以抽签形式定那些地可作如此用途。
即算以这有限的意思来说,长老职分或教会中任何一项圣务,都是上帝所特定、所 分派 的,绝不是人的本领而 赚得 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我们所配得的,完全是出于上帝的恩典。
尤有进者, kle{ros 有托付给人的东西的意思。在申命记九章廿九节提及以色列人是上帝的产业( kle{ros );这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意思,特别拣选的受托者。以色列人是上帝的 kle{ros ,会众是长老的之 kle{ros 。以色列人被托给上帝;同样的,教会中的责任也是如此被托给长老。这也就是说:长老应以上帝对教会的心来对待其会众。
我们再提出另一项真理,在第二节的希腊文中,有一句话,在英文钦定译本,及标准修定译本中并没有被译出来,和合本的译文如下:‘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上帝的羊,按上帝的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按上帝的旨意’的希腊文是 kata theon ,而这希腊词语也可被译为‘好像上帝一样。’以色列是属于上帝的;教会中的会友是上帝所托付我们的;我们对羊的态度,应该好像上帝对我们的一般。
这真是一项崇高的理想啊!千万别忘记,这也是一项无比的控诉!我们有责任向众信徒显明上帝的忍耐、宽恕、永不止息的爱,及祂永远无限的关怀及扶持。上帝将责任交了给我们,我们则应全力以赴,好像上帝待我们一般,忠心地完成任务。这就是教会事奉的最高理想。
回想耶稣(五 1-4 )(续)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是很令人欣赏的。他起初以‘同作长老’的同工身份发言,他并没有自以为了不起,反而与他们一同分享经验。但他有一独到之处;他脑海中充满了以往跟随耶稣的美丽回忆,而这回忆也洋溢于所写的经文之中。就算他在讲话的时候,这美好的回忆也荡漾于他的思潮中。
(一)他形容自己是基督受苦的见证:骤眼看来,这句话似乎有点疑问,因为根据记载,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捉拿之后,‘当下,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太廿六 56 )。但是,假如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话,我们发觉彼得比任何人更清楚了解耶稣的受苦。他跟耶稣进了大祭司家的院子里,在这个场合中,因为他的软弱,他曾三次不认耶稣。审判告一段落,耶稣被拉走;就在这个时刻,新约中最悲惨的语句便被记下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他就出去痛哭。’(路廿二 61 , 62 )在四目交投之下,彼得看见一位领袖的伤痛,在祂最需要支持鼓励的时刻,祂的门徒却都逃生他去。彼得确实见证了基督受苦,特别是当人离弃祂的时候,这也就是彼得勉励信徒们忠心至死的原因。
他称自己是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这句话有回顾与前瞻两重意义。彼得在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已经尝了荣耀的甜美。三个在睡梦中的门徒被惊醒:‘……既清醒,就看见耶稣的荣耀。’(路九 32 )彼得已经看过上帝的荣耀;同时,他晓得他要看见将来的荣耀,因为耶稣曾应许祂的门徒,当人子降临,在荣耀宝座上的时候,他们会与祂同享荣耀(太十九 28 )。彼得未曾忘怀他过去的经验及将来的应许。
毫无疑问的,当彼得谈及牧养上帝的羊的时候,他不期然地想起耶稣交付给他喂养小羊的重任(约廿一 15-17 )。爱的酬报乃是立他为牧者;彼得对此终身难忘。
当彼得说耶稣是牧长的时候,他脑海中一定思潮起伏。耶稣曾比喻自己是一位牧人,冒生命的危险来挽救一只迷途的羔羊(太十八 12-14 ;路十五 4-7 );祂也差遣门徒出外工作,拯救以色列家的迷羊(太十 6 )。祂看见众人如无牧的羊而生怜悯之心(太九 36 ;可六 34 )。再者,耶稣以自己是一位为羊舍命的好牧人(约十 1-18 )。耶稣为牧者是一幅极美的画像,而彼得能成为上帝羊的牧者,那是多么有福气啊!更美的,凡身为基督的仆人的,都可享此权利。
谦卑的外袍(五 5 )
彼得现在讨论舍己是基督徒的不二表记。他以旧约一节经文作为其论点的根据:‘祂讥诮那好讥诮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箴三 34 )
在这里,彼得又想起往日与耶稣同处的情形,他劝勉信徒们应穿上谦卑的衣服:彼得所用‘穿戴’一词的希腊字非常特别; egkombousthai 是由 kombos 引申而来,该字是指凡是打了结的东西。与此相关地的是 egkombo{ma ,是指凡打结而穿在身上的衣物。通常这衣物有保护的作用;如护袖等。也可用这作奴隶的围裙。约翰曾记录在最后晚餐的时候,耶稣拿了毛巾,束了腰,给门徒洗脚(约十三 4-5 )。耶稣以谦卑束腰;祂的门徒也应效法。
egkombousthai 也可用以描述另外一种袍,即穿上长及脚跟的长袍,这是达官贵人的表征。
若要了解这段经文,我们必须将上述两项表征联合起来。耶稣曾穿上奴仆的围裙,甘心从事最谦卑的工作,就是替门徒洗脚,故此,我们也应穿上谦卑的围裙以服事基督及社会大众;但那谦卑的衣物也是使我们得荣耀尊贵的衣物,因为凡甘心作众人仆役的,必成为天国里最大的。
基督徒生活的原则(Ⅰ)(五 6-11 )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列出基督徒生活不可少的原则。
(一)要谦卑在上帝面前:基督徒必须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这是旧约中很常用的术语;特别是用在上帝将其子民从埃及地拯救出来的情形之中。摩西说:‘因为耶和华曾用大能的手将你从埃及领出来。’(出十三 9 )‘主耶和华阿,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人看。’(申三 24 )上帝用大能的手,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申九 29 )。这话的意思乃是表示上帝的手在掌管其子民的前途,如果他们顺服,忠心地领受祂的引领,上帝必定领他们到自由之地。约瑟在经历各种生命的苦况之后,能够向那以往欲置他于死地的哥哥们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创五十 20 )基督徒绝不应抗拒生命中的任何经历,因为上帝的手在安排一切;对我们的生命,祂有美好的安排。
(二)在上帝里面的安宁:基督徒应该将一切忧虑卸给上帝,诗人也说:‘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诗五十五 22 )。‘不要为明天忧虑。’(太六 25-34 )我们能如此行,因为我们深信上帝必定照顾。正如保罗曾说,上帝连独生子也赐给我们了,祂还保留什么不赐给我们呢?(参罗八 32 )。我们既然深信上帝顾念我们,那么,生命不再是矛盾、挫折,而是不断的磨炼。我们可以用此心志,面对生命中任何挑战,因为知道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八 28 )。
(三)谨守儆醒:将一切忧虑卸给上帝并不使我们有袖手旁观的权利,克伦威尔( Cromwell )对其部下的勉语乃是:‘相信上帝,及保持弹药干爽。’彼得深深礼会儆醒的不易为,因为他想起客西马尼园的一幕,他与其同伴应该与主一同儆醒,但他们却睡了(太廿六 38-46 )。基督徒应谨守儆醒,同时,应充满信心,为基督而活。
(四)抵挡魔鬼:魔鬼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一定想起他本身的经历,魔鬼如何胜过他,及他曾三次不认主的天大罪过。基督徒的信仰必须如铜墙铁壁,魔鬼猛烈的攻击皆徒劳无功。魔鬼有如一欺凌弱小的恶棍,若靠耶稣基督的力量,勇敢地抵抗,魔鬼使会落荒而逃。
基督徒生活的原则(Ⅱ)(五 6-11 )(续)
(五)经历苦难:彼得表示,一个基督徒在经历苦难之后,上帝便会刚强、复苏他的心灵。彼得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有很生动的背景,告诉我们上帝藉苦难所要成就的。
(甲)经历苦难之后,上帝要成全我们:‘成全’一词的希腊字 kartarizein 是很难翻译的,这字通常用以表示接驳断了的东西,马可福音一章十九节中补网便是用这个字。有弥补缺口,修补的意思。因此,若以谦卑,及信爱之心接纳苦难,便有修补人格弱点之功,收使人成功伟大之效。传说艾尔加爵士( Sir Edward
Elgar )某次聆听某年轻的女歌者独唱他的一首作品。这女子的歌喉美妙,音色纯正,技巧纯熟,但她演唱完毕之后,艾氏便说:‘若经历伤心事,她会唱得更出色。’巴利( Barrie )谈及他母亲失去了她最心爱的儿子时,曾如此说:‘这就是为什么我母亲拥有慈祥的眼神,及其他失去儿女的母亲们来到她那里的原因。’丧子之痛使她受了磨炼,是其他事物无法办到的。上帝使苦难临到人,为要使人的生命充满更美的乐章。
(乙)经历苦难之后,上帝要坚固我们:‘坚固’的希腊字是 ste{rixein ,意思是使之如花岗岩一般坚硬。身体的苦痛,心灵的煎熬会产生下述两个后果的其中一项:苦难若不是使他倒地不起,便是使他有更坚强的性格,这训练是没有办法从他处获得的。如果他不断以信靠基督的心志面对一切苦难,他便如经火炼过的钢铁一般精纯、坚强。
(丙)经历苦难之后,上帝要赐力量给我们:希腊字 sthenoun 有‘加添力量’的意思。这与刚才所讨论的有一共通点。一个没有挑战,没有自律的生命,必定是一个淡薄无味的生命。一个人对信仰的态度,只有看他是否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而定。信仰要透过痛苦,煎熬及无数的挫折才可达到理想的境地。轻风可以吹灭一盏微弱的灯火;但却可使旺火变成烈焰。信心的成长也是如此。
(丁)经历苦难之后,上帝会 坚稳 我们:希腊字 themelioun 有打好根基的意思。苦难与煎熬使我们扎根于信心 稳固的根基上 ,到那个景况时,我们才晓得什么是牢靠与肤浅。只有在试炼中,我们才会体悟人生的真谛。
这理想的境界,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在实际情况下,苦难使人饱尝苦涩、挫折;也许会破坏他原拥有的信心。假如以信靠上帝的心而接纳一切,深信父上帝绝不会使祂的儿女受无端的苦痛,那样,透过苦难,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使徒的亲信(五 12 )
彼得见证谓他所写的都是上帝的恩典,而且更劝勉其信徒虽身陷诸般苦难中,仍要在这恩典上站立稳固。
彼得说他 藉西拉 而写这封信,希腊文的句子是 dia Silouanou ,意思是西拉是代他写信的人。 Silvanus 是 Silas (西拉的全名,这与保罗书信中及使徒行传中所提的西拉很肯定的是同一个人)。假如将有关西拉的资料加以搜集、整理,我们会发觉他是早期教会中的重要人物。
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使徒们作了一突破性的决定,即教会的门也应向外邦人打开;于是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便被选出来,被差传往安提阿的教会报告此项决定;他们被称为‘在弟兄中作首领的’(徒十五 22-27 )。西拉并不单是带信的,更是一位宣讲满有能力的先知(徒十五 32 )。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因马可半途离开保罗和巴拿巴,由旁非利亚回家去了(徒十三 13 );故此,在计划第二次布道的时候,保罗坚决不带马可同行。于是巴拿巴与马可,保罗和西拉两队分道扬镳(徒十五 37-40 )。自此之后,西拉一直是保罗的左右手,他与保罗一同在腓立比被捕下狱(徒十六 19 , 25 , 29 )。地他保罗在哥林多汇合,一同在该地宣扬福音(徒十八 5 ;林后一 19 )。因为他与保罗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之故,因此,在写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时,西拉的名字与保罗、提摩太同被列为发信人之一(帖前一 1 ,帖后一 1 )。很明显的,西拉是早期教会中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
在序言中我们曾说西拉不单是一位文书,只代彼得写这封信,及传递这信给教会。研究彼得前书的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其希腊文用字优美,本书中的希腊文带有浓厚的古典希腊文的气息,这似乎是身为加利利渔夫的彼得无法可达的境界。西拉不单是早期教会中的出色人物,更是一个罗马公民(徒十六 37 ),可能比彼得受过更好的教育。在写本书的过程中,西拉功不可没,在中国的宣教士,假如要向信徒宣扬信息的时候,他首先尽力,以本身所知的中文,书写信息,完成之后,再请一位中国信徒加以修改、剩写;或者,西教士将大意告诉其中国籍文书,由他全权负责拟稿,然后由西教士覆核批准。这很可能是彼得的做法:他要不然就是将原稿交给西拉,请他修正其中的希腊文,就是将自己的意思告诉西拉,让他拟稿,然后自己亲手执笔加上最后的问安。
西拉是早期教会不可缺少的人才,他甘心屈居次位,默默无言地在幕后苦干,只为了要完成上帝的工作。虽然保罗名气大,而他却寂寂无名,但他却以能为保罗的副手而自足。虽然在全信中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提到他的名字,他却甘心作彼得的代笔人。这一切,都表示西拉可无愧地称为彼得和保罗的亲信。教会极需要好像西拉这样的人才,许多人虽然不能成为好像彼得和保罗一般的伟大,但却能担当帮助彼得和保罗大工的无名英雄。
问安(五 13 )
这似乎是一节很简单的经文,但却已包含人难以解释的问题。
(一)这问安到底是谁发的呢?钦定本译文是:‘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但‘教会’一词在希腊文中却付之阙如。希腊文的直译是‘在巴比伦与你同蒙拣选的’,但这句话的主词却是阴性字。这有下列两个可能的答案。
(甲)钦定本的译文可能是正确的:摩法特的译文采用此解释而译为:‘你在巴比伦的姊妹教会。’这译法的根据是教会被称为基督的新妇;而本段经文也可能有这个意思。总之,大多数人仍接纳这是指教会而言的说法。
(乙)有一点不能忘记的事,在这一节圣经里的希腊文,‘教会’一词却付之阙如,而阴性主词很可能是指一位人尽皆知的基督徒女士而言。假如这说法能成立的话, 那么这 女士并非他人,正是彼得的贤内助。我们晓得彼得 和他的 太太一同周游各处,宣扬福音(林前九 5 )。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Stromateis 七章、十一章、六十三章)曾记述她在彼得跟前殉道而死,在行刑前,彼得鼓励她说:‘将主谨记于心。’她的确是早期教会中的闻人。
我们不愿意对这问题下教义式的答案,上述两项说法都有理由,实难取舍。
(二)本书信在何地写成呢?问安是从 巴比伦 发出的,故有下列三个可能:
(甲)在埃及,离开罗不远的地方有一巴比伦城,这城是由亚述来的巴比伦人所建,为了要记念家乡的巴比伦城。在写这信的时候,该城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军营;无论如何,彼得的名字不可能与埃及拉上什么关系。这一个说法可以暂置一旁。
(乙)在东方有一巴比伦城,犹太人曾一度被掳于此:许多犹太人便以此为家,定居该处,同时,也发展该城为犹太学术中心。阐释犹太律法的巨着,即巴比伦的他勒目( Babylonian
Talmud )也在该处成书。巴比伦的犹太人地位显着的事实,可由约瑟夫写犹太古史,要特为他们出一特别版而可见一斑。在该城中有庞大的犹太殖民区,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而身为专向犹太人传福音的使徒彼得,到该城宣扬福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彼得的名字从来未曾和巴比伦连在一起,也没有任何文件支持他曾到该城工作的记载。加尔文及伊拉斯穆皆以本文中的巴比伦城即是此古代名城,但却显示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
(丙)基督徒及犹太人称罗马为巴比伦:在启示录中,巴比伦被描述为一大淫妇,喝醉了圣徒与殉道者的血(启十七,十八)。古代称为无神、及奢侈淫逸的巴比伦,再次出现于罗马,而彼得与罗马有不可分的关系;故他很可能在罗马写这一封信。
(三)彼得所称为他儿子的马可到底是谁呢?他又向谁问安呢?假如上文那女子是彼得的太太,很自然的,马可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但这马可更可能是写马可福音的作者。传统总将彼得与马可连在一起,他将其经历告诉马可,而后者则将之记诸于福音书中。第二世纪末叶的帕皮亚( Papias ),是早期传统的搜集者,他曾如此描述马可的福音:‘马可是彼得的传译,他正确地,却不是按先后次序;将基督的生平言行按其所能记忆的纪录下来。因为他没有亲自听过及跟随耶稣;他在后期曾跟彼得,正如我所说的,彼得为了要使其教训实用化,并没有把耶稣所说的话按先后次序,作有系统的解说。故此,马可凭记忆写出来的资料也不算不正确,因为他的主旨并不在于略去或谬解他所听见的一切。’按照帕皮亚的意见,马可的福音纯粹就是彼得讲道的资料而已。同样地,爱任纽也说,当彼得和保罗在罗马逝世之后:‘马可身为彼得的门徒及传译,将彼得所传讲的,记录成书而流传后世。’这些传说都很一致地表示这位传福音的马可,的确是彼得属灵的儿子,这问安也非常可能有他一份。
让我们将上面的讨论作一总结‘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很可能是指教会,或者是彼得那殉道而死的贤内助。巴比伦或许是古代东方的名城,或指罪恶满盈的罗马城。马可可能是彼得肉身的儿子,若这假设能成立的话,我们对他的一切毫无所知;但马可更可能是马可福音的作者,彼得属灵的儿子。
和平共处(五 14 )
以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是本段经文中最能引发兴趣的讨论。多个世纪以来,这习尚已成为基督徒团契和崇拜不可少的部分;其兴衰的历史也颇有兴趣。
对犹太人来说,身为门徒的, 应吻其 老师的面颊,及将双手搭在其肩头上,以示尊敬。这正是犹大向耶稣所行的(可十四 44 )。亲嘴是欢迎及尊敬的表示,我们可以想像耶稣是多么珍贵此一举动。因为祂曾因人不给祂亲嘴问安而难过(路七 45 )。保罗书信在结束时,大都劝信徒应以圣洁的吻彼此问安(罗十六 16 ;林前十六 20 ;林后十三 12 ,帖前五 26 )。
到早期教会的时代,亲嘴已经成为教会崇拜中一个主要部分。特土良曾问道:‘假如祷告与圣洁的吻分开的话,祷告那能完美?假如在献祭后离开时没有平安,他所献的祭又有何作用呢?’( Dex
Oratione 十八章)。在这一段文字中,亲嘴又被称为‘平安’。守圣餐时也不能少了这一项,奥古斯丁说,当信徒说话以先,‘他们必藉外表的亲嘴,表达内在的平安。’( De Amicitia 六章)。通常,在慕道者离开以后,只有会友在场,祷告以后,在圣餐的饼与杯还未领受之先,他们便互相亲嘴。殉道士游斯丁也说:‘当祷告完毕以后,我们便互相亲嘴问安。然后才将饼与杯交给领会的主席。’(一 65 )祷告以后才互相亲嘴:‘因为平安的果子,真挚的爱,不被虚假及欺诈所玷污。’这乃是‘我们心灵溶汇贯通,忘怀旧恶’的不二表征(耶路撒冷的区利罗, Cyril of
Jerusalem, Catechetical Lectures 25.5.3 )。亲嘴是不念旧恶的表记,也表示凡领受圣餐的人都在主里回合而为一了。
这原是一很可爱的习尚,但慢慢却被人误用了。这可由许多教父曾对此行径严加警告而可见一斑。雅典那哥拉( Athenagoras )强调亲嘴的习尚必须小心执行,因为‘在亲嘴时,若有任何丝毫不洁的思想渗入,我们便会被拒于永生之外。’( Legatio
Christianis 32 )俄利根则强调亲嘴必须以‘圣洁、纯真、真挚’为原则,千万别像犹大亲嘴卖主那般卑下。亚历山太的革利免曾严峻地指控亲嘴的卑下作用,他的说法显然带有神秘性,因为透过亲嘴,‘某些人使教会之名不胫而走,致使谣言处处,恶讯屡屡。’( Paedagogus 3:11 )特士良也谈及某些未信的丈夫,不太愿意其妻子在教会中被基督徒亲嘴问安( Ad Uxorem 2:4 )。
由于种种的难题,这个颇有意义的习尚在西方的教会中渐渐失落,到第四世纪时,使徒宪典规定亲嘴只局限于同性之间的基督徒──教牧人员应亲主教,男与男,女与女的亲嘴问安。这种亲嘴问安的形式一直流行于西方的教会中,直到十三世纪时才停止。其间,教会也采用一些代用品,比方在某些地方,他们制造一些木或金属的小片,在上面刻了基督被钉十架的图案,首先由教士亲吻,然后传给会众,而个别会众亲吻之后,再传给他旁边的会友。如此一直传下去,直到每一个会友都吻了这图案。这举动是代表他们对基督的爱,及他们之间的互爱。在东方的教会,这习尚依然流行;希腊东正教仍然如此行,而阿美尼亚的教会则以屈身鞠躬取代之。
早期教会中亲嘴也有其不同的用场,在洗礼的时候,领洗的人首先由施洗者,然后由全会众所亲吻,作为欢迎他加入上帝的大家庭的表征。新接立的主教接受一个‘主内的亲吻’。婚姻也以一亲吻而宣布生效,这全是由异教风俗所采用过来的作法。临终的信徒首先亲吻十字架,然后在场的都亲吻那即将离世的。逝者在埋葬前,必被人亲吻。
这亲嘴问安的习俗对我们来说似乎格格不入,但这习俗超源于教会以家庭及团契为重的时期,在那个时候,基督徒互相了解,彼此相爱。很可惜的,现代的教会信徒人数众多,多数的会友互不相识,也不愿意去了解对方,怎能谈到亲嘴问安呢?亲嘴只是一形式上的动作。当教会不再重团契和爱心渐失时,难怪亲嘴问安的习尚会被淘汰。
彼得说:‘平安归于你们在基督里的人。’他将他的信徒交托在上帝的平安之中,世界上的困苦绝无法加害他们。──《每日研经丛书》
彼得前书第五章
第五段 对受苦教会的勉励( 5:1-11 )
一.劝勉作长老的( 5:1-4 )
1.长老之职责( 5:1 )
1 “长老” 原系旧约的名称(出 3:16;17:5; 利 4:15; 士 8:14,16; 撒上 16:4; 拉 10:14 )。犹太人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的领袖即是百姓官长。教会中长老的名称,很可能是承袭犹太教而来的,但启示录中亦提及天上的长老,即天使中的长老(启 4:4 及启 5:5,14;7:11-13;11:16;14:3;19:4 )。这样说来, “长老” 一名可说是起源于天上的使者了。
古代教会中,除使徒外,没有比长老更大的职任,但使徒是由神呼召,长老则系弟兄中灵性较长进的人,由使徒按神的引导予以选立,使他们管理教会(徒 14:23 )。使徒的工作是开荒布道设立教会,见证基督复活等;长老则是负责牧养教会的,其工作等于今日的牧师或教师。使徒是超地方性的,即不是专属于某一地方之教会的(徒 4:23; 多 1:5 );而长老则是地方性的,即只限于某一教会的。在本教会作长老的,到了别处就不一定是那个地方的长老;但使徒则属 “全教会” 的职分,无论到那里都是神的使徒。
“长老” 在圣经里有时又称为监督,如徒 20:28-35 ,注意其中徒 20:27 称 “长老” ,而在徒 20:28 则称 “监督” (参多 1:5,7; 提前 3:1-7;5:17; 亦同样将监督与长老混为一谈),可见这两种名称实际上是一种职分。所以在初期教会中,长老就是教会在灵性或行政上的领袖。执事则系办理事务方面的,其职权在长老之下(徒 6:1-6; 提前 3:8-12 )。但现今一般教会中的 “监督” 是高过长老的,约等于一个地区或某一组织中的最高领袖。这种监督与圣经中的监督是不同意义的。
亦有根据提前 3:1-7 的记载,而主张教会中不设长老的,因为没有人能符合那里所记载的要求,且无使徒可按立长老;是则教会中似乎亦不能设执事之职,因为执事亦由使徒按立,且按徒 6:3; 提前 3:8-13 的记载,能完全符合圣经要求之执事亦不易得。
在此彼得用三种自称,都有宝贵教训:
A.“我这作长老的”
这不是骄傲的自称,乃是谦卑的自称。因按彼得在教会中的地位来说,他不但是十二使徒之一,且在十二使徒中居领导地位;但他在此以长老自称,并不以为不值,或贬低身分,可见彼得心中没有职位高低的拣选。并且在他灵性造诣更高深的时候,反倒喜欢担任那种任劳任怨的牧养工作。可见一个信徒灵性愈高深必然愈谦卑,而这种谦卑清楚地表现于对工作地位没有阶级观念。
他这种自称,能使受书人中作长老的人感到,这位身为十二使徒领袖之一,又曾按立过许多长老的彼得,到了这么年高德望的时候,仍和他们同样是作长老的,这是他们的荣耀和安慰。
彼得这种自称,亦显示他以下的教训,是站在与其他作长老者相同的地位上发言的,他并非站在一个上司的地位,对于下属的工作困难亳无经历与体验,只凭地位的权力而高谈阔论。
B.“作基督受苦的见证”
这句话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彼得以其本身的经历来证明基督为人受苦,按彼得曾亲身跟随主有三年多,亲自看见主如何在山上改变形像(太 17:2 ),如何被本乡的人丢弃(可 6:3-4 ),如何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可 14:32-42 ),如何被卖(可 14:43-50 ),如何受审受辱(可 14:53-65 ),如何被钉与安葬(可 15:6-47 ),并如何复活向门徒显现(可 16 章);这些见证都是彼得所亲自经历过的,可见他的见证是十分确切而有把握的。
这句话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凭着他为基督受苦,而为祂作见证。彼得不但亲自看见基督为人受苦(参 3:18 ),更是很乐意地为见证基督而受苦(徒 4:1-3;4:21-22;5:17-32,40-42;12:1-19 )。这样忠心为主受苦而作见证,就是他作长老尽职的态度。
注意, “作基督受苦的见证” 连接在 “我这作长老” 之后,这后句是为前句的最好注脚。作长老并非作大官,乃是作一个使人知道基督如何为人受苦,并甘愿为基督受苦的人。
C.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
这 “荣耀” 当然是指基督再来时所带来的荣耀( 1:7,13 ),这句话暗示基督将来要显现的荣耀,有我们在现今所无法领略得到的奇妙。所以使徒称它为 “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 。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与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是相关联的(提后 2:11-13; 太 19:28; 路 22:30; 约一 3:2 )。注意,彼得在这里不是盼望将来与主同享荣耀,乃是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论及他自己乃是一个与主 “同享 …… 荣耀” 的人,正如他是一个长老,一个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一样。他在今世如何是一个为主受苦的长老,在天上他也如何是一个与主同享荣耀的人。
主在世时,曾经论及祂自己的受苦和将来所要显现之荣耀(参可 8:31-38;9:1-8 ),彼得都曾亲自听见,并在山上荣光中见过。所以在这里,他很有把握地论及信徒为主受苦与将来的荣耀。
2.长老工作的原则( 5:2-3 )
在此彼得劝勉并指导那些与他同作长老的人如何牧养神的群羊。他自己曾受到复活主的勉励,要他牧养主的群羊(约 21:15-19 )。这里给我们看见彼得已照主的话牧养祂的群羊,又劝勉他的同工如何牧养主的羊。
2 “牧养” 是含有保护、看顾、养育、引导的意思在内。牧人应负责为羊群找有水草的地方,并保护他们不受野兽的侵袭,引领他们行平安的路。在此给我们看见作长老几个重要的原则:
A.应站在一个受委托的地位上
“在你们中间神的 …… ” ,表示这些羊群并非 “你们的” ,乃是神放在你们中间的,是神所委托的。一个牧者应站在管家的地位上牧养。
B.要照神的旨意照管
“照管” episkopeo (参 W. E. Vine 《新约字解》 )有监视、慎守之意,在来 12 :15 译作 “谨慎” ,就是很小心看顾的意思。牧者对于主的群羊应当留心照管,看看他们有无懈怠、患病、走迷、受伤,而随时给予援助、督促、责备。英文 R.V. “照管” 译作 oversight (照顾、监视)。
“按着神旨意” ,亦即照神真理的原则、圣灵的指教而引导他们。不是随人的私意,顺从人的愿望,乃是向神负责,按神的愿望而牧养他们。
C.要出于甘心
“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即不是消极方面由于人的催促,和出于属人的意念或碍于情面,而不得不担起牧养的责任;乃是积极地甘愿顺从主的呼召,而牧养主的羊。这不是说凡是人所分派的事工都不作,乃是说不要等人的分派,为着不敢得罪人的缘故而作,乃是为主的缘故而乐意去作。
圣经劝勉信徒存乐意的心奉献(林后 9:7 ),在此则告诉我们,在一切神的圣工上,都应当甘心乐意地去作。
“不是出于勉强” ,亦即不是出于人意的勉强。保罗曾说他传福音是 “不得已” (林前 9:16 ),但他的 “不得已” 并非人的勉强,乃是神爱的激励,圣灵的催逼使他不能不接受神的要求。
D.要有纯正动机
“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 , “贪财” 指不应得的钱财却贪图获得。原文该字是由 “可耻” 与 “获得” 二字合成。本句显示当时的长老是专职牧养教会的人,且是接受教会供给的(提前 5:17 ),所以说 “不是因为贪财”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推广为,不要为着薪金的多寡而接受教会圣工的职责。
圣经对于教会工作者如何接受供给,并未限定任何方式。因为圣经所注重的,不是方式,乃是内心与动机。有人反对教会传道人领受固定薪金。但是否领受固定薪金,绝不足以表示他们是否专心仰赖神。领受薪金的人也可能不仰赖人,只仰赖神;不领受薪金的人也可能不仰赖神,只看富人脸色,重富轻贫,处处乘机表示自己的穷困 …… 。所以最重要的是忠心事主,不计较待遇,也不藉任何形式获取人前的荣耀和尊敬。
3 E.要作群羊的榜样
“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 “辖制” 有凭权力或武力压服人,使人受自己统治管制的意思。新旧库圣经译本作 “威吓” 。长老对群羊应以榜样为感召,而不是藉权力威吓。圣经对于教会负责者如何尽职的教训,都是要他们像一个服事人的人,用谦卑的态度服事主所交托他们的 “羊群” ,绝不可用专横傲慢的手段。
对于用 \cs14 “榜样” 来领导 “群羊” ,彼得曾亲自接受主的教训(约 13:4-5 )。榜样的意思是自己先实行,然后使其他的人也跟自己的样子行。但榜样不是包办,不是代替了别人的本分,不是自己劳碌作工,而让信徒坐下不动;乃是自己事奉神,又使信徒照样事奉神。注意,这榜样亦包括钱财的奉献。神不是只要传道人事奉祂,信徒则只出钱;神也不是叫信徒出钱,传道人一毛不拔。虽然传道人可以靠福音养生,从信徒方面得着供给,但他们自己也当奉献金钱,且在这方面也要作信徒的榜样。
3.长老的赏赐( 5:4 )
4 牧长指主耶稣(彼前 2:25 ),一切牧养教会的人都是在祂手下工作的,他们必能得那 “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 。注意, “永不衰残” 原文 amarantionos ,是一种不会凋谢的花名。使徒用这个字,是要表示长老所要得的荣耀冠冕,是永远常新,其荣耀不会日渐减少的。
古希腊人除皇帝戴冠冕外,还有运动场竞技的优胜者亦可戴树叶编织的冠冕(参林前 9:25; 提后 2:5 )。犹太人则在结婚时,新婚夫妇头上也戴冠冕以表示喜乐(赛 61:1; 歌 3:11 )。圣经中提及忠心信徒所能得的冠冕,除本处外尚有:
A.不朽坏的冠冕(林前 9:25 )。
B.生命的冠冕(雅 1:12; 启 2:10 )。
C.公义的冠冕(提后 4:8 )。
二.对一般信徒的勉励( 5:5-11 )
1.劝勉年幼的应顺服年长的( 5:5 上)
5 上 有人以为这 “年幼的” 是指教会中职位较低的人,但这还不如照字面的意思解释更加自然,即指教会中年龄幼小或灵性较幼稚的人,他们应当顺服 “年长的” 。 “年长的” 原文与上文的 “长老” 同字,所以有解经者认为这年长的是指第 1 节的 “长老” ;且上文主要的意思是劝勉作长老的人应如何按神的意旨尽职,在此则劝勉信徒应当如何顺服,乃极自然的讲解。另有人则认为这里的 “年长的” 虽与上文的 “长老” 同字,但此字虽在上文是指作长老的人,在本节却未必指有长老之职的人,而更可能是指普通年长的人;因为本节之 “年幼的” 是与 “年长的” 相对的讲法,既然 “年幼的” 应解为年龄或灵性比较幼小的人,则 “年长的” 当然应指一般年龄或灵性较长进的人了。无论如何,这两种解释均无大碍;因为事实上作长老的亦必然是在年龄或灵性上比较长大的。
“顺服年长的” ,这是今日教会青年所需要的信息。不但为遵从圣经的真理应当这样,就是以今世的一般团体来说,也都需要每一个团体的成员,服从一般规律和他们的领袖,否则就无法推动他们的工作。但教会信徒对于教会领袖的顺服,远不如世俗团体成员对其领袖的顺服。这显然是因为信徒对于团体的服从与个人的自由,以及跟从神与跟从人等类的真理,常发生混淆与误解的结果。
2.劝勉众人都要以谦卑束腰( 5:5 下 -6 )
5 下 不但年幼的对年长的应顺服,就是 “众人” ,不论年幼的对年长的,或年长的对年幼的,或年龄、学识、恩赐、职位相当的,都要用谦卑束腰,彼此顺服;亦即用一种像仆人等候主人吩咐的态度,接受弟兄的劝告或指正。一个真正谦卑的人,不但能顺服比他年长或职位资格较老之人的劝戒,也能顺服那些比他年龄、识位、资格、灵性不如之人正确的劝戒。
“彼此顺服” ,一方面表示信徒彼此之间,都需要互相用真理提醒,又互相为着服从真理而彼此顺服。另一方面亦暗示那些年长的人,不能单凭他们的年长,便要求年幼的一味顺服他们,而不顾真理的准则。反之,他们自己有错失时,也当同样接受人的劝告。这是真正要实行真理的人所应有的态度。
“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 ,阻挡原文 antitassetai ,意即将自己放在反对神的地位上,正如交战的双方列阵相对之意。所以,骄傲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与神对阵的地位上,这样当然被神阻挡了;反之,我们若要承受神的恩典,就要谦卑,谦卑就等于给神机会,让祂可以多多赐恩给我们,并把我们升高。
6 “你们要自卑 …… ” ,自卑的原文 tapeinothe{te ,在路 3:5 译作 “削平” (但是,其余各次如:太 18:4;23:12; 路 14:11;18:14; 林后 11:7;12:21; 腓 2:8;4:12; 雅 4:10 都译自卑),使神的旨意可以在我们身上通行无阻。
在此所讲的自卑,大概与当时信徒所受的苦难有关系,使徒可能是劝勉他们在苦难中忍受卑微的地位,因主耶稣也曾自取卑微以致于死,而被神升为至高(腓 2:5-11 )。这样地自卑,能使我们在苦难中顺从神的安排,甘于承认自己的卑微,本是应当受羞辱与苦难的,这就等于把自己放在神大能的手下,使祂可以按照祂的时候把我们升高。
彼得在此提醒信徒应留意神的手。一切临到我们的苦难,不要只看人的手,而应看见是神的手段,要藉着一切临到我们的苦难,训练我们成为祂合用的器皿。
按圣经记载神的手有多处:
A.创造的手(来 1:10 )。
B.施恩的手(拉 7:9 )。
C.保守的手(约 10:29 )。
D.罚罪的手(徒 13:11; 诗 32:4 )。
E.高举的手(徒 2:33 )。
F.战争的手(出 3:2;7:5 )。
G.大能的手(出 6:1; 代下 6:32 )。
所以我们自卑而服在神的手下,实在比凭自己的力量与人争竞更为安全而上算。
“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 ,这是一个宝贵的应许,说明神不会永远让我们卑微。祂必会叫我们升高;但不是照我们自己的时候和意愿,神要隐藏我们在祂的手下,直到祂自己的时候。惟有祂知道在什么时候把我们升高,才是最安全、最适合而不至使我们自高自大的。若我们不服在神的手下而自己升高,其结果必然很快跌倒,不能成为神 “耐用” 的器皿,而只合一时的使用。旧约的大卫王虽早已受膏为以色列王,却不肯自己去推翻扫罗,仍然忍耐地等候神的时候到了,才登基作王,这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教训。
3.要将一切忧虑卸给神( 5:7 )
7 忧虑是信徒灵性的一大阻碍,又会引致信徒陷入钱财的迷惑之中(太 13:22 )。主耶稣曾劝勉门徒不要为世上的衣食忧虑(太 6:25-34 ),乃应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就都要加给我们了(太 6:33 )。
忧虑不但是不信的表现,且有轻视神的能力,疑惑神的信实之含意,表示我们不敢信神的看顾,恐怕祂有疏忽之处。所以 “忧虑” 也是一种罪。
“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 ,与保罗的教训 “应当一无挂虑” (腓 4:6 )意思相同。本节的 “一切” 与腓 4:6 的 “一无 …… ” ,都表示神对我们的挂虑无不担当,我们的难处无一不可交给神。
“卸” 表示我们要将忧虑如卸货一般卸给神。我们每日人生的经历中,会有许多的事使我们忧虑。不论是经济的负担、家庭的生活、工作的责任、友谊的轇轕 ── 都会像货物一样,积聚在我们 “人生的船” 上,我们必须把它卸给神 ── 一个永不下沉的码头 ── 便可以从祂那里得享安息。
“卸给神” 并非不负责,乃是让神作主,交给神负责,倚赖神为背负我们重担的主(太 11:28-3; 诗 68:19; 来 13:5 )。
“卸” 原文 epirpsantes ,与太 27:5 之 “丢” ,路 19:35 “搭” ,徒 27:19 “抛” 同字。
“因为祂顾念你们” ,这话解明我们应当将一切忧虑卸给神的理由,祂既是顾念我们的,则对于我们所 “卸” 给祂的一切难处,必不会轻忽不顾。反之,我们若不将一切忧虑卸给祂,乃是表示我们对祂的 “顾念” 有所怀疑。
4.要谨守儆醒抵挡魔鬼( 5:8-9 )
8-9 上节论将忧虑卸给神,本节则劝告信徒要谨守儆醒,可见 “忧虑” 与 “谨守儆醒” 有关系,因忧虑会使信徒挂心今世的事,而在灵性上打盹、不儆醒。忧虑使我们的眼睛多看到属世方面;谨守儆醒则使我们的眼睛多仰望神那方面。我们必须先将一切忧虑卸给神,才能在患难中也可以谨守儆醒。 “谨守” 表示对仇敌的防范十分周密; “儆醒” 表示对仇敌的诡计应付得很迅速敏捷。彼得自己曾有不儆醒的经历(太 26:36-40 ),所以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特别留意劝告信徒谨守儆醒,显见他对主在客西马尼园的教训,有很深刻的印象(太 26:41 )。
为什么要谨守儆醒? “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 “吼叫的狮子” ,就是饥饿的狮子,是凶猛而可怕的; “遍地游行” ,就是多方寻找机会的意思。上文 3 节彼得已将信徒比作 “群羊” ,在此彼得则以魔鬼比作饿狮,尽一切机会,要吞吃信徒。这比喻显示信徒乃是生活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 ── 有吼叫狮子游行的环境 ── 而信徒本身又像 “羊” 那么软弱,这样,当然应当谨守儆醒,以防备魔鬼的计谋了。
“可吞吃的人” ,暗示并非一切人都是魔鬼所能吞吃的,那些软弱而打盹的人,才是它所能吞吃的。所以我们战胜这凶猛仇敌的方法,就是作一个刚强的人。正如第九节所说的: “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 ,这坚固的信心也就是刚强的信心。我们不能希望魔鬼可怜我们的软弱,我们只能显出 “坚固的信心” ,使它不能 “吞吃” 我们。信徒在神面前应如羊羔那么驯服,但在魔鬼面前,绝不可像羊羔一般顺服。这 “坚固的信心” 也能使我们有一种坚定的态度,来拒绝魔鬼的试探。我们切不可在试探之前存着观望和犹豫不决的心意,乃应用坚定不肯妥协的态度来抵挡它。这 “坚固的信心” ,像一双有力的翅膀使我们可以飞翔空中,与神更接近,而远离狮子吞吃的危险。
本节与第 6 节都是我们胜过魔鬼的方法。第 6 节的自卑使我们沉在神恩典的海洋之中,让神大能的手荫庇我们;本节的信心则使我们飞到神属天的领域之内。这两个地方都是魔鬼所不能加害的。
“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 ,本句显示当时信徒正在经历苦难,这些苦难亦是魔鬼试探的一种,要使他们在苦难之中跌倒。彼得提醒那些信徒,他们的受苦并不孤单,并非只有他们才遭受这样的苦难,神并非偏待他们,或撇弃他们,以致他们如此受苦;事实上一切和他们同样有信心的弟兄,也难都同样遭受苦难。这句话也指出了他们所走的路并没有错误,他们和许多其他忠心的圣徒是同一踪迹的。
5.信赖赐恩的神( 5:10-11 )
10 在此彼得先提及我们所信的神是怎样的神,乃是 “赐诸般恩典的神” 。 4:10 彼得曾说到神有百般的恩赐,是为我们服事祂而赐下的;在此诸般的恩典则是为应付我们生活上的各种需要或患难而赐下的。诸般的恩典足以应付诸般的患难,使我们能在不同的试探中得胜(林前 10:13 )。
“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 ,可见神召我们的最终目的,绝非要我们为祂牺牲什么,乃是为叫我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帖前 2:12; 帖后 2:14 )。既然这样,祂就必赐下诸般的恩典,使我们不致因所遭受的苦难失败,反倒因所受的患难而得享祂的荣耀。并且祂选召我们的恩典,足以作为我们必得享祂荣耀的保证。
“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 …… ” , “等” 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字,表示信徒先经试炼而享荣耀,乃是一种必然的先后次序。在我们未享祂荣耀之前,神必须有所等待,必须先完成祂造就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在患难和各种试炼中,经历祂所赐的力量,得着祂的 “坚固” 和 “亲自成全” ,然后与祂同享荣耀。所以这 “暂受苦难” ,乃是我们进入荣耀之前必经的锻炼和学习,使我们的灵命得以强壮长大,合乎神的要求。神不是免去我们的苦难,而是在苦难中,赐我们力量,使我们能胜过苦难。所以我们切不可因苦难的来临,便以为神不是真要赐福给我们;反之,苦难倒是使我们能十分真切地经验神诸般恩典的机会。
神的恩典既是 “诸般” 的,若我们的人生只有平安没有痛苦,怎能领略神在苦难中的恩典呢?所以神许可我们落在诸般的境况中,无非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美满而已!
注意本章 10 节,并不是彼得对信徒的祝祷或盼望而已,乃是一种肯定的话,表示这些是神必然会成全在信徒身上的,而不只是彼得希望会成全在信徒身上的。
“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 ,这里特别称颂神的权能;神既是有权能的神,管理一切临到我们的事,我们就不可因暂时受的苦难而丧胆。因为那掌握我们生死祸福,为我们判断曲直的,并不是人,乃是有权能的神。
问题讨论
“长老” 的职位与使徒有什么分别?
长老与监督有什么分别?
按 5:1 彼得自己作长老的态度怎样?
按 5:1-4 长老工作的五项原则是葚么?
5:5 之 “年幼的” 与 “年长的” 应怎样解释?
按 5:8-9 说明要怎样抵挡魔鬼?
第六段 结语( 5:12-14 )
12 “我略略的写了这信” ,本句表示彼得认为他所写的信,并未将他所要讲的话完全讲完,只不过略略写了而已!
“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 ,这 “西拉” 应当就是使徒保罗的助手西拉。他原是耶路撒冷教会弟兄的领袖(参徒 15:22,27,32,40 ),曾在小亚细亚一带布道,后又与保罗在腓立比一同坐监(徒 16:19,24 ),与提摩太同为保罗得力的助手。但这时何以与彼得同在一处,未详。
西拉 Silvanus 原文与西拉 Silas 虽不同字,但按林后 1:19 的西拉也是 Silvanus 而不是 Silas ,然而比较徒 16:25;17:14;18:5 ,可知林后 1:19 的西拉 Silvanus 实在就是 Silas ,是保罗跟提摩太的同工。
彼得虽然只用一句话来介绍西拉,但这简单的介绍更可证明西拉的最大长处是 “忠心” ,因为在简单介绍中,彼得必然是把西拉最特出的地方加以介绍。他既被保罗所信任,又为彼得所称许,显见他确是一个忠诚可信的爱主弟兄。
“劝勉你们 …… ” ,可见西拉不但负责为彼得带信,亦负责劝勉受书人,在彼得书信未能尽录之外,再对信徒加以讲解训勉。按使徒行传 15 章,西拉曾与犹大、保罗同带耶路撒冷教会公函,劝慰外邦教会。
“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 ,在患难中最容易疑惑神恩典的真实可靠,西拉负责向信徒证明神恩典的真实。
“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 ,在患难中得胜的秘诀,就是继续在神的恩典中站稳,继续仰赖神的救恩,在生活的困难上经历祂的拯救。
13 许多解经家都认为这巴比伦是当时罗马京城的暗语。因根据初期教会的遗传,彼得曾在罗马居住,但不论圣经的记载,或经外的传说,都从未说到彼得曾在巴比伦居住。
“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 ,这马可大概就是写马可福音的那位马可。他是彼得 “福音的儿子” ,正如西拉、提摩太与保罗的关系那样。彼得被希律囚禁,被天使救出来以后曾先到马可家(徒 12:12 )。按西 4:10 ,这马可又是巴拿巴的表弟,保罗与巴拿巴曾因他的缘故发生争论(徒 15:37-39 );但后来他又在罗马与保罗同工,且为保罗所称许(西 4:10-11; 门 24; 提后 4:11 )。按教会遗传,马可在彼得晚年时,常随左右,为彼得忠心助手。
14 “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 ,亲嘴问安是当时信徒问安的习惯方式,有浓厚的旧约背景(参创 27:26-27;29:11,13;31:55 及创 33:4;45:15;48:1;50:1; 出 4:27;18:7; 得 1:9,14; 撒上 10:1 和撒下 15:5-6 )。犹大卖主时也用亲嘴的记号(太 26:48-49 ),因为这是当时人见面问安的礼貌。圣经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人的礼貌或习惯,而是要我们应在这些普通的礼仪上,使它成为有真实价值和意义的事,而不是成为只属外表而毫无内容的习惯。
“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彼得在他结语祝福时,特别注明平安是归给 “凡在基督里的人” ,这是否表示彼得不愿为那不在基督里的人祝福?不是,这乃是因为神所赐的平安和福气,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得着;他们若不在基督里,纵使彼得为他们祝福,亦属徒然。
问题讨论
彼得怎样介绍西拉?有什么教训?这西拉是谁?
“我儿子马可” 是谁?
“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 ,全句最重要的重点是什么?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彼得前书第五章
三.劝勉和问候(五 1 ~ 14 )
五 1 彼得前书的最后一章,内容主要是劝勉和问候。首先是给 长老 的话。彼得形容自己是 同作长老的 ,是 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 ,以表示他是根据所拥有的权柄作出这告诫。 同作长老的 ──这与自称为“至高教皇”之举,相距何止万里! 作……见证 ──彼得目睹好牧人为羊群舍命,这种爱的回忆驱使他以助牧的身分,忠心地看顾羊群。 同享 者──不久荣耀会来临,基督要显现,我们要与衪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 4 )。在此之前,彼得仍要致力完成救主的托付:“你喂养我的小羊!……你喂养我的羊!”(约二一 15 ~ 17 )。
五 2 长老是具有基督徒成熟品格的人,圣灵给他们恩赐,使他们可以在属灵方面领导会众。新约圣经的原则,就是设立众位长老──不是按立一位长老带领一间或一组教会,而是在一个群体中有两个或多个长老(腓一 1 )。有关作长老的资格,请参考提摩太前书三章 1 至 7 节及提多书一章 6 至 9 节。在初期教会时期,新约圣经写成之前,长老是由使徒或他们的代表所指派的;而一家新建立起来的教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清楚证明谁有资格,方可指派长老。今天,基督徒应承认和听从那些合资格并执行长老职责的人。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群羊 是属 神 的,但长老蒙神赐予作助牧的职责。 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 31 照顾群羊的工作,不能透过投票选举或委任来勉强人执行。圣灵赐下负担与能力,长老须以甘心乐意来回应。因此,提摩太前书三章 1 节说:“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圣工。”神将条件赐给人,但人必须以乐意的心来配合。
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 。作长老的动机,决不可以为了敛财。这并不表示长老不可以接受地方教会的供应;提摩太前书五章 17 和 18 节显示有“全职长老”存在。这里的意思是,真正从事基督使命的人,决不可唯利是图。
五 3 彼得作的第三句劝勉是这样的: 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长老应 作群羊的榜样 ,而不是做独裁者。他们应走在群羊之前作领导,而不是在后面驱赶。他们不可将群羊看成是属于自己的来对待。这正好针对专制独裁的领导!
大家只要能遵从第 2 和 3 节中的三个指示,基督教圈子中很多错谬就可以避免了。第一个指示可以除去一切的“勉强”,第二个可以杜绝“图利”的心态,第三个可以从教会剔除“官僚主义”。
五 4 长老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心力。他要同情、辅导、责备、驳斥、教导、管教和警告。有时候,这些工作不会换来欣赏和感谢。然而,神却应许,忠心的长老会得到特别的奖赏。 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 ,他 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 。坦白说,我们对圣经所应许的各种冠冕所知不多──包括喜乐的冠冕(帖前二 19 )、公义的冠冕(提后四 8 )、生命的冠冕(雅一 12 ;启二 10 )以及荣耀的冠冕。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冠冕是不是实物,可以拿来放在救主脚前;还是指当基督作王时,我们获颁赐的权柄(路一九 17 ~ 19 );又或是指会存至永远的基督徒美德。然而,我们知道这些冠冕绝对足以弥补在世上经历的所有流泪、试验和苦难。
五 5 凡 年幼的 ,不论是在年龄方面或属灵程度方面,都应该顺服 年长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监督在神的事上累积了多年经验,所以具有智慧。他们对神的话有深入及从经验而得的认识。神也已将照顾衪羊群的责任交托了他们。
所有的信徒都应 以谦卑束腰 ;这是一种崇高的美德。莫法特说:“穿上谦卑的围裙。”这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因为围裙正是仆人的标记。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宣教士曾这样说:“如果要我选择两句在属灵长进方面必需的话,我会选:‘我不认识’和‘对不起’。这两句话,显示了深厚的谦卑品性。”试想像全会众都有这种谦卑的心;他们都看别人比自己强;他们都比别人更愿意做卑微的工作。这样的教会,不应该只是想像之中的理想,而应该是实存的。
纵是找不到谦卑的理由,以下这一点应足以叫我们谦卑下来: 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彼得所引用的,是希腊文版本的箴言三章 34 节)。试想像一下──全能的神阻挡我们的傲气,决意要加以打击;相反,全能的神面对破碎忧伤的心灵,则无力抵挡!
五 6 信徒不但对人要有谦卑,对 神 也应一样。在彼得的时代,圣徒面对的苦难有如火炼的试验。虽然这些试验不是神赐下的,却是衪所允许的。彼得指出,面对试验最好的方法,是谦卑地从主的手中接受过来。 到了时候 ,衪会坚固衪的子民,并叫他们 升高 。
五 7 信徒的特权,就是能够将他们的 一切 忧虑卸给主,深信 他顾念 。再一次,彼得引用了希腊文版本的旧约圣经(诗五五 22 )。
巴斯德指出,这里提到两种顾念:
有关于忧虑的顾念,就是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也有关于爱顾的观念,就是说:“因为他顾念你们”。相对于我们自己的忧虑,是救主永不褪减的爱顾 32 。
忧虑是不必要的;衪既愿意并能够替我们肩负重担,我们就毋须将担子扛在自己的肩头上。忧虑是毫无作用的;忧虑不能解决问题。忧虑是罪。有一位传道者这样说:“忧虑是罪,因为忧虑否定神的智慧;忧虑是认为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忧虑否定神的爱;认为神不理会。忧虑也否定神的能力;认为神没有足够能力将我从所忧虑的事情中解救出来。”这段说话值得深思!
五 8 虽然我们不用忧虑,却 务要谨守、做醒;因为 我们的 仇敌 强而有力,就是 魔鬼 。要 谨守 ,就是要抱认真的态度,实际地面对人生,智慧地针对撒但的种种策略。潘德科说的好:
一个人如果对世界的本质或特性毫不察觉,对我们的仇敌魔鬼的动机和攻击又掉以轻心,就会漫不经心,或轻率随便地生活。但那些以耶稣基督的眼光来理解生命的人,他们对生命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态度,一个截然不同的眼光,其特点就是谨守持重 33 。
我们必须经常保持儆醒,随时准备好去面对恶者的一切攻击。这里将 仇敌 形容为 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魔鬼 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有时他是一条蛇,引诱人做出败德的行为。有时会假装成光明的天使,企图在属灵的事上欺骗人。在这里他是 吼叫的狮子 ,全力透过逼迫来恫吓神的子民。
五 9 我们不可被他的怒气慑服。相反,要透过祷告和神的话来 抵挡他 。我们自己并没有力量与他对抗,但只要我们在 信心 上 坚固 、倚靠主,就必定能 抵挡他 。
撒但其中一种伎俩,就是令我们以为所身受的苦难是别人所没有的,以致我们感到沮丧受挫折。当我们身处火炼的患难时,往往会以为自己是天下间最悲惨的人,这样就失去了勇气和斗志。彼得提醒我们, 在世上的 基督徒 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 。
五 l0 能看见神是在事情的背后工作,藉以达成衪奇妙的旨意,这就是在逼迫中真正的胜利。不管我们经历什么试验,第一件应谨记的事,就是衪是 赐诸般恩典的神 。神这个宝贵的名提醒我们,衪不是按照我们所应得的对待我们,而是以衪的慈爱待我们。无论我们所经历的试验是如何艰难,也可常存感谢的心,因为我们并不是身处地狱──一个我们本来要去的地方。
第二个莫大的安慰,就是衪 曾……召 我们, 得享他永远的荣耀 。这使我们的眼光超越现今所受的痛苦,看在将来我们要永远与救主在一起,并要像衪。请细想这一点!我们竟从渣滓堆中被拣选出来,并蒙召 得享他永远的荣耀 !
第三方面的安慰,是这苦难只是暂受的;当与永远的荣耀相比时,今世的苦难不过一瞬间的事。
最后的鼓励,就是神用困难来教导我们,模造我们有基督的品格。衪训练我们,好使我们将来能够和衪一同作王。经文列出训练的四个范畴:
成全 ──试验使信徒强健起来,孕育出所需的特质,使他在灵命上成熟。
坚固 ──苦难使基督徒更趋稳定,有美好的言行,并能够抵受压力。这正是主耶稣对彼得说话时所用的字眼:“……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二 32 )
赐力量 ──撒但企图透过逼迫来恫吓信徒,令他们软弱消沈,然而却带来相反的效果。逼迫反而使信徒更有力量忍耐下去。
建立 (圣经新译本)──在原文中,这动词与“根基”一词有关。神要每一位信徒,都能够将根基稳固地建立在祂儿子和衪的话语上。
雷西说:
基督徒生命历程中无可避免的苦难,往往会为培养信徒的品格带来美好的果效。苦难使信心更精炼,品格更完美,并且能坚固、赐力,及建立神的子民 34 。
五 11 神既用奇妙的作为,支配逼迫与苦难,以成就神的荣耀,叫我们得益处,难怪彼得在这里倾泻出心中对神的颂赞: 愿权能 (新英王钦定本作“ 荣耀、权能 ”) 归给他,立到永永远远。阿们 。只有这样的一位配得荣耀,只有这样的一位配掌握权能!
五 12 西拉 是 忠心的兄弟 ,他把彼得口述的这封信笔录下来,很可能他也是送信人。彼得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要坚固分散在各地的信徒,使他们确信所持守的基督信仰是真实的──或用他自己的话: 是神的真恩 。或许在逼迫炽烈的时候,信徒会怀疑自己相信基督是否一个正确的选择。彼得宣称,他们做对了。他们已寻得神的真道,应在其上站立得住。
五 13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 (译者按:原文是抽象名词,英文是代名词“她”) 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 。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 到底是指谁或有什么含意,不能绝对确定。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解释:( 1 )是指“弟兄”(二 17 ;五 9 )。但在希腊文中,这个抽象名词是阴性的。( 2 )是指彼得的妻子。( 3 )是指当地一个有名的归人。此外, 巴比伦 也不能肯定是指什么。可能的解释包括:( 1 )在幼发拉底河边的名城,有不少犹太人在那里居住;( 2 )尼罗河上同名的军事据点(但这不大可能);( 3 )罗马。一般认为,启示录提到的巴比伦大城是指罗马(启一七 1 ~ 9 ;一八 1O , 21 )。
第三个问题是提到 马可 。这里是指彼得肉身的 儿子 ,还是指 马可 福音的作者约翰马可呢?相信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真是这位马可,我们便要查看彼得是因为曾领他归主而称他为儿子,还是 儿子 一词是用来形容一个长者与较年幼的信徒在属灵上的亲密关系。彼得所用的 儿子 35 一词,与保罗用来形容自己与提摩太和提多之间的亲密属灵关系的字词并不相同。这也与从古时流传下来的说法吻合:马可生动的福音记载,是根据彼得亲眼的见证写成的。
五 14 这位长老用告诫和祝褔作结束。告诫就是: 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 。弟兄之间要用 爱心 相待,是教会的常规;当然,表达爱心的方式可以因文化及时代的不同而有异。
祝褔是: 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圣徒正因基督的名而蒙受患难,还有风浪的冲击。这话起了平定心灵的作用。耶稣用宝血买赎回来的群羊,在动荡的世代里为衪受苦的时候,耶稣轻声对他们说: 平安 。
平安,完全的平安;
纵使死亡笼罩我们和我们的至亲,
耶稣却将死亡和阴间的权势征服。
~伯格史达
评注
1 (一 2 )还有其他形式的成圣在日后实现。当一个人重生时,他在地位上已经成圣,因他是“在基督里”的(来一○ 10, 14 )。在他的基督徒生命历程中,他有经验上的成圣,即不断效法基督(彼前一 15 )。到天堂时,他便得完全的成圣,因为他永不会再犯罪(西一 22 )。有关成圣的补论,请参考希伯来书二章 11 节的附篇。
2 (一 8 )大部分的希腊文抄本不作“见过( idontes )”,而作“认识( eidotes )”。但是两种说法都不改句子的意思,即:他们本人并没有在地上跟耶稣相识。
3 (一 8 )林克安( W. Lincoln ), Lectures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Epistles
of Peter ,页 21 。
4 (一 12 )同上;页 \cs15 23 。
5 (一 13 )朱伟慈( J. H. Jowett ), The
Redeemed Family of God ,页 34 。
6 (一 17 )林克安( Lincoln ), Lectures ,页 30 。
7 (一 20 )同上;页 33 。
8 (一 21 )伍斯敦( W. T. P. Wolston ), Simon
Peter : His Life and Letters ,页 270 。
9 (一 22 )批判性文本( NU )及中文和合本没有“藉圣灵”一句。
10 (一 23 )格连特( F. W. Grant ), l Peter 的注脚, The Numerical Bible ,希伯来书至启示录,页 149 。
11 (一 23 ) NU 文本没有“常存”一词。
12 (二 2 )亚历山太抄本(新英王钦定本注脚所引的 NU 文本)作“渐长至得救”。不过,这译文对于得救的确据会产生疑问。
13 (二 6 )圣经时代希腊文 litnon (石), akro- (顶上或尖顶), goniaion (角落的);因此是房角石或顶石。
14 (二 7 ) NU 文本不作“不顺从的人”,而作“不信的人”;不过,不信褔音的人被称为不顺从褔音的人,所以两者的意思相近。
15 (二 12 )按字面直译是高尚的或可爱的(希腊文即 kalos ,可与英文 calligraphy ,即“端正秀丽的字体”作比较)。
16 (二 12 )欧德曼( Charles R. Erdman ), The General
Epistles ,页 66 。
17 (二 12 )朱伟慈( Jowett ), Redeemed Family ,页 88, 89 。
18 (二 13 )赖恩融( Leslie T. Lyall ), Red Sky at
Night ,页 81 。
19 (二 16 )迈耳( F. B. Meyer ), Tried by Fire ,页 91 。
20 (二 25 )希腊文是 episkopos, 即“监督”。
21 (三 2 )穆勒在一分期刊 The Word 中的文章, Richard
Burson 编 , 日期不详,页 33 ~ 35 。
22 (三 4 )迈耳( Meyer ), Tried ,页 117 。
23 (三 7 )贝格( Charles Bigg ),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and St. Jude ( ICC ),页 155 。
24 (三 8 )“谦卑”在 NU 文本作“谦卑” tapeinophrone ,而不是“谦恭有礼” Philophrone 。两种美德都与上下文配合;至于那一个是原文,则取决于对新约原文审定的观点。本文在这里采纳英王钦定本( KJV )的传统,即后者。
25 (三 15 ) NU 文本作“主基督”而不是“主神”。换言之,新约的基督即旧约的万军之耶和华。
26 (四 6 )伯恩斯( Albert Barnes ), Notes on
the New Testament:James, Peter, John and Jude ,页 191 。
27 (四 14 ) NU 文本并没有第 14 节的最后一句。因为“常在你们身上”与“荣耀”在希腊文的结尾字母是一样的( -etai ),所以很容易因一时之误而漏掉。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因有“类似结 尾”而造成的遗漏。
28 (四 16 )迈耳( F. B. Meyer ), Tried by Fire ,页 27 。
29 (四 16 )摩根( G. C. Morgan ), Searchlights
from the Word ,页 366 。
30 (四 18 )迈耳( Meyer ), Tried ,页 180, 181 。
31 (五 2 ) NU 文本不作“出于甘心”,而作“按神心意”。然而, KJV 及 NKJV 版本圣经一贯采纳的译法( TR 及主要文本( M )也一样),与出于勉强相对,较能与上下文配合。
32 (五 7 )巴斯德( J. Sidlow Baxter ), Awake, My
Heart ,页 294 。 KJV 版本圣经在这里巧妙的字眼运用,并不是出于希腊文;在原文,两个 'cares' 是不同的用字(译者按:中文圣经分别作“忧虑”和“顾念”)。这种双关译法来自第一本英文新约圣经( 1526 年),就是由杰出的翻译者、宗教法庭下的殉道者 William Tyndale ( 1484-1536 )的作品。他的译文是:“你们要将一切所顾念的 事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33 (五 8 )潘德科( J. D. Pentecost ), Your
Adversary the Devil ,页 94 。
34 (五 10 )雷西( Harry Lacey ), God and the Nations ,页 92 。
35 (五 13 )一般所用的希腊文字眼是 huios ,保罗所用的是 teknon ,字面意思是“生下来的”或小孩。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F 作教会的好长老与好肢体(五1-7) 1.你们作长老的务要牧养神的群羊(五1-4)
1. 我这作长老……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这话初读似乎与上文无关。但原文中有一连接词“所以”(oun),表示这节是接续上文的合理转折。有可能彼得想到审判要从神的家(殿)起首(四17),所以教会的人应当保持清洁的良心,以及与神的亲密关系。这种洁净的生活要从教会的长老开始。以西结书九6可能是本节的出处。前面提过,彼得借用了这段旧约经文的字句:“于是他们从殿前(七十士译本作“殿中”)的长老杀起”。彼得将这段经文转换成“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因此第四章末了与第五章起头的关联是这样的:因为炼净人信心的审判要从神的家开始,特别是要从神家中的领袖开始,所以我……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
彼得为了避免因宣布审判的预言而变得骄傲,他立刻强调他自己与众长老是同一级的人:与我同作长老的人。这话使众长老知道彼得也把自己当作最先受神审判的人。他虽是使徒,也不能幸免。他的读者就更不能自高自大,自以为圣洁而妄想免去神的审判。更进一步说,他为要鼓励众长老作群羊的“榜样”(3节),便首先指出自己是如何愿意作众长老的榜样。
使徒彼得不但谦卑地说,他自己“与众长老同作长老”,他更把自己当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他若说自己是“主复活的见证”,他只能叫人相信他信息的真确(徒二32,三15;参,彼前一22)。他甚至可以自称是“主登山变像的见证”,他也只能证实他使徒的身分(参,彼后一16-18)。但他竟说自己是“基督受苦的见证”,这便直接让人想到彼得生平最痛苦的一段故事。这事彼得自己不会忘记,其他亲眼看见基督被钉十架的人也不会忘记。我们都知道彼得是怎样地“见证”:在耶稣被捉拿时,他胆怯了,他三次不认基督(太二十六69-75)
彼得为什么提这些呢?或许他要指出基督甚至可以原谅最严重的罪。(保罗也用他自己的生平作例子,指出靠恩得救的真理,参,提前一16。)因此他鼓励众长老要甘心情愿地谦卑下来,为罪后悔,不要带着伪善的骄傲,固执地不肯认错。
彼得也要与众长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彼得的罪已藉基督完全得赦,所以他才能享受将来的荣耀。藉基督完全得赦免的恩典是开放给每个人的。有人以为彼得是指他在变像山上看到耶稣的荣光,那时有神荣耀的云彩遮盖陪伴耶稣的门徒(太十七1-8;并参,彼后一16-18)。彼得若有此意,他可能会另外说:“并见证从前显现给我们的荣耀。”但他在自称是基督受苦的见证人之后,只提到同享荣耀,并说这荣耀是后来所要显现的,表示他心中只想到基督再来时要赐给信徒的荣耀(此主题在一7,四13,五4、10屡次出现)。彼得是教会里的“长老”,他曾犯罪,后来悔改,罪得赦免,与主复和,并与主基督同享荣耀。他有资格“劝诫”其他长老,叫他们同样为罪悔改,与神和好,以避免受到神的管教与火炼。
另一方面,提到基督的受苦或许也提醒众长老一件事。因为基督情愿为他们受苦,所以他们也当为教会群羊忍受苦难(参,三18之注释,其中讨论该节在经文中所起作用)。由于彼得在前面自称是长老兼见证人兼同享荣耀者,经文重点似乎在强调彼得自身的经验,而非基督的榜样。
2. 彼得劝勉众长老,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原文中的动词为牧养(poimainō,作牧人,作牧师),但名词群羊(poimnion)也出自同一字根。所以我们也可把这段话译成“作神群羊的牧者”。彼得所用的字与耶稣在约翰福音二十一16用的字一样:“你牧养(poimainō)我的羊”。在你们中间与原文意义相合,但RSV译成“归你们管的”(that is your charge)。
接着RSV的边注加了一句话“施行监督权”。中文圣经也加一句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这两种译文都根据某些古抄本,其中加了一个动词episkopeō,意义是“作监督”。这话加在经文中也是合宜的。(NIV也在正文中加了“作监督”,serving as overseers。在许多古抄本中,有三本主要抄本遗漏了这段话。这三本都来自同一地理区域,但其他带着这句话的抄本则来自不同地区,其中有几本年代也很古老。)在第1到第2节中间,彼得连续用了“长老”,“牧养”(牧人)和“照管”(监督)等词,表示它们的意义在新约时代是相通的。
彼得接着教训长老们在教会当如何行。他列举了三样长老们特别容易犯的罪,以及三种应付之法。
加尔文对本节作了一番透彻的讨论。他的结语是:
彼得在对长老们的训诫中,特别指出他们在行使职责时易犯的三种恶习,就是怠惰、贪心和抓权。152
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意思是不为应付职责而工作,或是“因没人做所以我必须做”,而是因为长老自愿做这有价值的工作(羡慕善工,参,提前三1)。RSV的边注在此有一段话:照神的要求。〔as God would have you照字面意思是“根据神(的意思)”,即“按着神的旨意”。中文圣经则把这句放在“照管他们”之前〕。这句在许多古抄本中都有,所以应该放在经文中(NIV及NASB都包括了这句)。如果有人并不真心想做长老,他就不该勉强自己去做。神要的是我们甘心乐意的服事。如果事情没人做,祂会另有安排。长老们服事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乐意的原文意思较偏向乐于工作白守情绪。相对的,前文中的“甘心”则注重在毫无勉强的自由选择,即愿意工作的自由意志。
我们或许会问,如果服事不是因为贪财,那么人是否永不得为赚钱而在教会服事?或者人不得为赚“可耻”之财而服事?(就是带着贪婪或自私的动机,或用诈欺或不公平的手段。)第二种想法较可取。一方面是因为彼得讲不得“贪财”而非不得正当地“赚钱”,另一方面圣经其他地方也讲明至少有些长老靠服事赚钱是对的。(这些长老的服事就是他们全时间的工作,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来源,参,提前五17-18)。所以长老有这种赚正当钱财的动机并不为过,并且也是他们服事的一部分推动力。但我们若仔细推敲经文,彼得并非说“不是因为贪财,乃是要诚实赚钱”,而是指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动机:“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贪财与自私常潜伏在人心里,所以长老们服事时要格外提防这类私心。
3. 也不是辖制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前两种服事的动机是内在的。现在所讲的是外在的表现。但就是外在的表现也反映出内心的态度。一个抓权的长老就会“辖制”群羊,喜欢常常用权威压制人,并不断求更多的权力,一旦得着就紧紧抓住这权力,并常在人前炫耀。相对的,一个不求自己地位名利,只求造就他人的长老(如:腓二3-4、5-8、20-21和太二十三11的例子),会努力使他自己成为别人的“好榜样”,以供人学习。
辖制(katakyrieuō)意思是“高压控制,制服人”,引伸义是“苛刻或过度地使用权柄”(注意它在太二十25,十42;徒十九16;以及LXX的创一28,九1的用法。另外它也代表军事上的征服,如:民二十一24,三十二22、29;诗一一○2,等等)。这字似乎总有凭体力、武力,或政权来制服人的意味。彼得在此不准长老随便地或傲慢地或自私地或过分地设定各种控制人的规条。他暗示长老不可靠恫吓来治理教会,也不可靠人情关系要胁,更不可炫耀权力。甚至在教会里用“政治权力”管理群羊也是严格禁止的。长老只能尽量藉自己的榜样去感化人。虽然如此,第5节却提到,众人要“顺服”长老,暗示长老在教会中有实质的权柄,他们引导教会的方向,所以教会当顺从他们的领导。(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及腓利门书曾运用他自己使徒的权柄教训人,这是很好的例子。)
虽然我们可能早已明知神自己是我们效法的榜样(弗五1),并且耶稣的生平是神所喜悦的完美生活样式(彼前二21;约壹二6等等),我们却不得不惊讶于初代基督徒是如何常常盼望他们的领袖作一般人的榜样。他们不需要十全十美,却要作群羊的榜样。使徒保罗也一再要求别人效法他自己(林前四16,十一l;腓三17,四9;帖后三7-9),又告诫提摩太和提多(提前四12;多二7-8)要活出基督徒的样式给人效法(参,来六12,十三7)。
所以在教会作领袖的需要知道,活出可让人效法的生活样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主要的职责所在。这等责任十分具挑战性。更进一步说,挑选教会领袖的人也当明白,教会领袖的资格并非学术上的成就或高明的行政或理财技术(好像大学雇教授或商场找经理),而是能以身作则的品德。长老不该因处在给人效法的地位而自鸣得意,反而要不断保持谦卑,时常警惕自己仍要抵挡存留在心中那可恨的罪恶,并专心仰望神,追求圣洁的生活。事实上,长老若因自己在属灵上有长进而沾沾自喜就大错特错。只有那些效法保罗高呼:“这事谁能当得起呢?”的人,才有可能立下最好的榜样。连彼得自己都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5b节)。
所托付你们的,这话有人以为是指每位长老都有一些人交给他去照顾,但这种说法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话可以代表“你在神面前负责的那一部分”。
4. 彼得应许长老们将来要得属天的赏赐,而不是得地上的赏赐: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在这儿,彼得把长老们都当作牧者,所以基督很自然的就是众牧者的牧长。(此名称在新约中只在此处出现,但类似的称呼则出现于彼前二25;来十三20;太二十六31;约十11-16)牧长显现的时候,意思是“当祂出现的时候”或“祂被人看见的时候”,指基督再临的时刻。那时辰(不是人死的时刻,参,一7的注释),就是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的时刻。
冠冕(stephanos)代表胜利者所戴的荣冠,或体育竞赛优胜者头上的“桂冠”,或罗马将军赏给打仗最勇敢的士兵一顶金冠(参,Josephus, War 7.14),或君王头戴的皇冠(撒下十二30,LXX的王下十二30;并参,启六2,十四14)。每种情况都代表特殊尊荣,不是每人都能得到的,而是只给值得众人特别尊崇的某些人,通常是那些有特别功绩的人。这正是本节的精神。彼得说,有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特别为“众长老”存留,他们要在来世得到这奖赏,因为他们在今生凭公义执行长老的职责。更进一步说,荣耀的引申义是外表可见的尊荣。最后一点,启示录中的“二十四长老”头上也戴“金冠冕”(启四4),他们后来并把冠冕放在神的宝座前(启四10)。他们虽不是彼得所说众教会的长老,但他们的“冠冕”也代表尊荣的标志,只有少数人可以戴,而非所有人都能戴。
圣经中尚有其他章节讲到某种“冠冕”,将来要赏赐给所有信徒(提后四8;雅一12;启二10,三11)。然而在这些章节中,“冠冕”似乎被用来笼统地比喻属天的生活。提摩太后书四8讲到“公义的冠冕”,是主不但要赐给保罗,也要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即所有信徒)。这冠冕可能代表“把公义像冠冕一样加在信徒身上”。同样地,雅各书一12和启示录二10并三11提到生命的冠冕。它也可能是“把属天的永生像冠冕一样赏赐给达到生命赛跑终点的信徒”。哥林多前书九25则暗示所有信徒当努力争取“不能坏”的冠冕,但在经文中它也可被看作属天的赏赐。这赏赐不是给所有信徒,而是给那些一生忠心顺服神的人,因他们配得特殊的奖励(参,林前九24,并注意在林前三12-15提到奖赏程度不一)。
本节因此似乎指教会的长老应当以神所喜悦的方式服事,不求今世的尊荣或财富,却要求基督再来时赐下的特别奖赏,就是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参,一7的注释)。这本来是今天教会的长老所应努力的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
2.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五5a)
5a. 彼得在本节开头加了照样(中译从缺),为要把重点转到另一群人身上,但主题没有改变。他在三7也用了这种转折法(参,三7注释以及三1有关homoios{的讨论)。这两处的“照样”不是“照同样方式行事”,乃是“继续同一主题”之意(在三7讲婚姻关系,在本节讲教会同工与其他人的关系)。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教训教会里的人要顺服长老治理教会的权柄。)顺服代表原则上自愿支持长老的领导方向(参,三1有关hypotassō的注释),除非长老带领人犯罪(见二13的注释)。
在新约里年长的(presbyteroi)可代表“老人”或“占长老职份的人”。正确的意义必须从上下文中推敲。所以有人以为年长的应指教会中“一般老年人”(NIV就如此译:年纪较长之人,those who are older),因为彼得前面直接讲“你们年幼的”,而不是讲“你们都要顺服长老”。“年幼的”与“年长的”放在一起,代表年龄的差别而非教会职份的不同。
然而下面几点使我们偏向把年长的解释成在教会作长老的,而不是一般老年人。(1)第5节以“照样”开头,表示彼得有意继续讨论第1到4节的主题,就好像三7开头的“照样”也是继续讨论三1-6的主题一样。由于第1到4节的主题是以“长老”为中心,所以第5a节可以当作教导其他人如何与长老相处。如果这节讲的是年幼的如何与年长的相处,那主题就完全变了。(2)除非经文明确指出“年长的”代表其他人,不然读者们按正常直觉自然会把“年长的”当作第1到4节所提到的“长老”。(3)hypotassō一字是“服从”之意,代表顺从权威的管理,而非尊重或恭敬(参,三1之注释)。在教会里,老年人通常没有治理的权威,但作“长老”的人则能监督信徒。
即使“年长的”代表长老,我们仍然会问,为什么彼得叫你们年幼的要顺服长老,而不是“全教会”要顺服长老。这或许是因为年轻人最需要被提醒要顺服教会权威。(“年幼的”包括一切青年男女。原文虽用阳性复数名词,但它代表一群有男有女的人。)只提“年幼的”也不表示其他人就可自由违背长老管制。相反的,如果那些最容易独立思考,甚至时而反叛教会领袖的年轻人都必须顺服年长的(长老),则其他人自然也必须顺服长老的领导。坡旅甲书信(Epistle of olycarp)5.3节肯定这观念。坡氏用了同样的字:“年幼的”(neōteroi)和“顺服”(hypotassō)。他命令“年幼的”要“顺服长老与执事,如同顺服神与基督”。他显然是指教会负责人说的。(请注意他提到长老与执事,另外他在五2与六1分别对执事与长老有指示。)
3.你们众人也要彼此顺服(五5b)
5b. 第5节下半应该是另一节,且是另一段落的开头: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得的主题已从长老与教会其他人的关系转移到教会里的人际关系(五5b-7)。(我们所用的分节法最早是由出版家Stephanus在一五五一年建立的153,在彼得时代没有这样分节。把圣经分段更是晚近的事,因为每一位近代译者都有不同的分段法,所以不同的译本有不同分段法。)
彼得用“衣服”作比喻,以束腰比喻各人在主里谦卑,彼此顺服。这是基督徒相处应有的态度。无人能免除这种态度。彼得说众人,是指教会的长执、平信徒、年轻人、老年人、初信者,和老基督徒。谦卑是指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的态度,就是以别人的愿望、需要,和主张为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其次。腓立比书二3-4对此词tapeinophrosynē)有很好的定义:“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NASB译成“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more important than)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二5-8所描述的基督就是一个伟大的榜样。)
为什么要以谦卑束腰呢?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这是从箴言三34引出的。(另外雅各书四6也用了这话。)神为何如此行事?显然骄傲的人只相信他们自己(那些倨傲骄矜之人以为他们自己比别人更伟大,更重要),而谦卑的人却信靠神,神也喜悦人信靠祂。此外,骄傲的人为自己寻求荣耀,但谦卑的人却归荣耀给神。荣耀本该归神,不该归我们(林前四7;还有林前一26-31;启四11)。恩本是神赐下的,也是我们不配得的。神的恩不但救我们免于永远受刑罚,也叫我们能过基督徒生活。这整句引自箴言的经文很适用于基督的日常生活。其中动词用现在式,表示“神继续不断阻挡骄傲的人,但也一直赐恩给谦卑的人。”
a.在神前要自卑(五6)
6. 彼得接着从对别人谦卑讲到在神前谦卑。他说: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所以”把第5节的旧约经文与本节的经文相连。如果神一直都在阻挡骄傲的人,则在神前谦卑实为智慧之举。这其中包括降服于神的智慧之下,并把我们一切的挂虑交给祂。这样做或许会招致个人生活上的不便。但从长远来看,信徒在神前谦卑对他们自己只有好处,因为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
至于“升高”是在怎样的时候,采取何种方式,经文中没有说。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了解经文。“在神认为最合适的时机,或在今生或在来生,祂会把你从谦卑的地位抬举到尊贵的地位,这一切都照着祂看为最美好的方式实行。”“升高”可以代表属灵福气的加增,或与祂更深刻的灵交,或被赋与更多的责任,或得更多的赏赐与尊荣。这些奖励都会被别人看到。
b.将一切忧虑卸给神才得谦卑(五7)
7.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原文中本节并非新句起头,反而与第6节有重要关联。英文译本多半忽略了这种关联(如,RSV和NIV),而把第7节当作另一个句子。彼得接续第6节的命令(“要自卑……”),用一分词片语讲出实行的方法。在神前适当的自卑是把“一切的忧虑都交给祂,因为祂仍顾念我们。”
彼得明白,如果人要看别人比自己强又比自己重要,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人会自然而然地忧虑:“那谁来关心我呢?”答案是,神祂自己会顾到我们的需要。我们照顾自己远不如祂照顾我们好(祂的手是“大能”的,6节)。祂也很愿意这么做,因祂一直都顾念祂的儿女。所以把一切的忧虑都交给祂乃是谦卑之道,使人从忧虑的捆绑中得释放,并能真实的去关切别人的需要。
卸代表把某物丢给别人或放下(路十九35)。这段经文的背景可以溯自七十士译本的诗篇五十五22,其中用了同一字“卸”:“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祂必抚养你,祂永不叫义人动摇”。此外,第7节的“忧虑”与诗篇的“重担”原文为同一字。它代表“操心、担忧、人所焦虑或愁烦的事”。(注意路二十一34和林后十一28用同一字。)
G 在属灵的争战上作坚固的信徒(五8-11)
1.提防魔鬼的攻击(五8)
8. 本节开始了一个新段落,警诫信徒要保持灵里儆醒。彼得劝读者们“务要谨守、儆醒”。这就好像劝一个走在险路上的人要提高警觉,小心谨慎一般。(见一13有关谨慎自守的注释,此外在四7,彼得也同样劝读者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儆醒原文为rēgoreō,也是在灵里警惕之意,但重点可能较偏于一人注意力的集中。(对罪,对邪魔的攻击都要“提高警觉”。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也劝门徒要“一同儆醒”,参,太二十六38、40-41;外加:徒二十31;西四2;启三2、3和十六15,以上经节都用了同一字。)“儆醒”的相反就是属灵的昏沉。这样的信徒与不信的人对事务的看法没有两样,并且极少从神的角度去看事务。
儆醒的最大理由就是防备受仇敌魔鬼攻击: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段经文中蕴含了很恰当的比喻。一头到处巡行的狮子常常在猎物进行例常活动时,猛不提防的凶狠攻击,毫不留情。吞吃意思是“吞下、猛咽”。(约拿书一17讲到“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其中用的也是同一字。)
魔鬼(diabolos)指有位格的属灵活物。它主动背叛神,并率领其他像它一样的邪灵与神作对(太四1-11,十三39,二十五41;启十二9等等。希腊文是从希伯来文撒但翻译过去的,在七十士译本出现十八次。)但如果diabolos不是指某位活物或魔鬼,则它代表一般性的“毁谤者、诬告者”。(如:提前三11;提后三3和多二3都提到不做“谗言者”,diabolos。另外七十士译本的以斯帖记八1:“‘仇敌’哈曼”也用这字。)彼得把撒但当作狡猾邪恶的活物,它有能力也喜好攻击(并伤害)基督徒。
在新约圣经里提到受邪魔影响的后果不外乎下列几项:诡异或暴力而不合理的邪恶行径,特别是针对福音或基督徒而发的。这些表征使谨守儆醒的基督徒立刻察觉其中有魔鬼或邪灵的作为(可一24,五2-5,九18;徒十六16-18;启二10)。另外恶言中伤、说谎(约八44;约壹四1-3),益发猛烈的自我伤害(可五5,九20);顽固的宣讲假教义(约壹四1-6);突发性且莫名其妙的情绪不稳(如:恐惧、仇恨、抑郁、焦虑、暴怒等),这些都违背神的旨意,且叫人失去理性(正是以弗所书六16提到的“恶者一切的火箭”)。基督徒在灵里对这等行径感受到的深切不安,简单说,就是“辨识”邪灵的洞察力(参,林前十二10)。
然而我们也要小心,有许多邪恶的事不是直接来自撒但或邪灵,却是从我们内心残留的罪性或我们周围不信者的恶习而来。我们若对邪灵的活动过分好奇,也会造成伤害——我们“在恶事上要作婴孩”(林前十四20)。
2.用坚固的信心抵挡魔鬼(五9)
9. 彼得说,基督徒不要怕这等表面很吓人的仇敌,却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这节经文很鼓励人,因为它讲到基督徒抵挡魔鬼攻击必然得胜。忽略魔鬼的存在是错误的,但在魔鬼面前胆怯退缩也不对。我们要抵挡他!坚固的信心代表相信神必插手叫基督徒得胜。雅各也同样叫基督徒抵挡魔鬼。他并保证若魔鬼不能得逞,“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四7)。本节与雅各书的经文都讲到抵挡,代表一种主动且有决心的抵抗,常必须经过正面的争战。(提后三8用这字形容埃及术士抵档摩西,另参,徒十三8;罗十三2;加二11以及提后四15。)
基督徒当怎样抵挡魔鬼?彼得没有明说,但在以弗所书六10-18当中,保罗列举属灵争战的全副军装,正是对本节很好的解释。用实际的话来说,基督徒生活中所有属灵活动都能用来抵挡恶魔的侵扰——包括祷告、读经、赞美、信徒互相鼓励、口头上斥责仇敌魔鬼(路十17-20;徒十六18),以及重视圣洁生活(注意以弗所书六14所提“公义”)等等。总而言之,就是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弗六11)。
所以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魔鬼),象征基督徒一定能击败魔鬼。基督徒必须抵抗魔鬼的搅扰,相信仇敌必然会逃跑,神国必要扩展。并且经过属灵的争战,他们就必然在信心与生活的圣洁上有长进,而神也会把撒但原本恶毒的计谋变成有益于基督徒的祝福。
彼得并附加一句话: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或作“受过、体会过”这等苦难)。他藉着其他基督徒的例子,来鼓励读者,告诉他们世界各处的基督徒都会受到相同的试探,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的苦难是不寻常的。
3.等你们暂受苦难后,神必叫你们重新得力(五10-11)
10. 本节的转折语最好用“但是”,而不是RSV所译“和”(And)。(中译无此转折语。)彼得惯常用连接词de来代表与前文完全不同的对比154。(这种用法在彼得前书出现二十八次。)本节主旨是说,受苦与伴随受苦而来的魔鬼攻击——有时魔鬼攻击是受苦原因——或许很难受,但这些只是短暂的。的确,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这话特意不提时间的长短,因神成全的工作或在今生成就或在来世成就——那赐诸般恩典的神……必要亲自成全你们。换句话说,神要“叫他们完全准备好能接受各样恩典,并叫他们重新得着因受苦而失却的各样本领或才能”。祂要坚固他们,恢复他们受苦前的地位、权利与责任。祂又要赐力量给他们,因而他们的软弱变为刚强,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变为胜利。还有,祂更要建立(坚立、巩固)他们的正当地位。从前他们虽不公平的失去地位,但神终将重建他们。总之,神要使他们得回一切从前失去的,还要叫他们保有这些直到永生。
除了这些令人安慰的应许以外,彼得更提醒读者,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这话更是一粒定心丸。神的应许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的。在神的国度里,神的各样圣洁特质都奇妙地蕴藏在祂永远的荣耀里——祂的光明与荣耀使我们产生极端的敬畏。然而神并不希望我们对祂因此“敬而远之”,反而呼召我们进入祂自己的荣耀中——没错,祂正是要我们在基督里(也就是与基督联合)分享这荣耀155。我们在今世可以预享这荣耀之一部分,但在来世就要完全得着。神的应许就是祂要赐下丰盛的恩典,尽够我们用来克服一切今生受苦所带来的痛苦(林后十二9)。
11. 本节是一句简短的结束赞美词,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它称颂神的权能,并盼望神统管世界的时代早日来到,因为这世界到处都是邪恶的势力,看不到神的公义。
Ⅳ 结语(五12-14)
彼得在末了加了一段结语。他在第12节提到要西拉转信,并继续劝勉读者要保持信心。第13和14节则转达其他教会与弟兄的问候,并祝福受信的教会。
A 我托忠心的西拉转交此信(五12a)
12a. 西拉也与保罗的传道事工有密切关联(在林后一19;帖前一1;及帖后一1都提到他)。路加在使徒行传也提到他(从使徒行传十五22到十八5总共提到十二次之多)。事实上,在使徒行传十五22讲到他曾把使徒的信从耶路撒冷带给安提阿教会。西拉是希腊名字西瓦努(Silvanus)的简称。(A.T. Robertson, Grammar, pp.172-173,曾列举一长串希腊文名字,每个名字都有其简称。)
我略略的写了这信,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有些注释者认为西拉是送信者,也有其他人把西拉当作“录信者”(amanuensis,书记),以为他把彼得的话作成笔录。(参,罗十六22;保罗用德丢代笔写罗马书,但他在其他书信则惯常加上一段尾语“亲笔”或“亲手”,表示是他自己写的,见林前十六21;加六11;西四18;帖后三17;门19)。按照“导论”中列举的证据,西拉较有可能是“带信者”而非“录信者”。(NIV译为靠西拉的帮忙……我略略的写了这信,With the help of Silvanus, ......I have written to you briefly.这显然把西拉当作书记。)
一方面,“托……西拉”表示彼得把信交给西拉送给各教会(参,导论C)。另一方面,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也暗示彼得相信西拉能忠实地完成任务,所以派他送信。这种在信中称赞送信者的例子屡见不鲜,也甚为恰当。(类似的例子有林前十六10-11;弗六21-22;西四7-9;多三12-13。)但在信中称赞录信者的明显例子就很稀少。彼得也没有理由要这么写。(虽然在罗马书十六22中,德丢自己是提名道姓,但没有其他任何一卷新约书信的作者称赞代笔的书记。)
当然,我们也可假定,西拉既奉派作送信者,他也有可能受彼得指示,作书记写成这封信,甚至(或许)把信的体裁加以修饰整理。然而本节专讲西拉为送信者(参导论中的讨论),并未提到他也是录信者。另外,也没有其他历史证据证明他是彼得的书记。所以我们最恰当的结论是,书信中没有明确证据足以证明西拉也参与了写书之工作。
B 务要在神的真恩上站立得住(五12b)
12b. 我略略的写了这信,这话类似希伯来书十三22的声明。我们若温习希伯来书与彼得前书的内容,就不禁要惊讶于这些作者竟能用短短的信笺道出极丰富的信息。许多近代的读者由此看出彼得前书乃是神与人合写的。(英文版的注释者花了许多月的时间仔细研究彼得前书的内容,最后也有相同的感觉。)
彼得说,他一直都在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他的信,总括而言,就是生活的教训(劝勉)和真理的教导(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这恩最佳的解释,就是信中所有有关基督徒生活方式的教训。基督徒生活的全部都是神赐下恩典的结果。神日日赐下祝福、力量、帮助、赦罪的恩和与祂相交的特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却都不是我们配得的。每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细节都是神的恩典。基督徒既已不断靠这恩典过活,也已靠神的能力不断顺服,他们就不能退后或倒下,反而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直到死为止。
C 罗马的教会与马可都问候你们(五13)
13. 巴比伦不可能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古城。巴比伦在旧约时代虽很出名,但到主后第一世纪,它已变成一个既小又藉藉无名的地方(参,导论Ⅱ)。没有证据显示彼得曾造访该地(马可也没去过),该地也没有基督教会。然而新约圣经以外的文献包含充分的证据,证明彼得写此书信时正在罗马(参,导论Ⅱ,另参,启十六19,十七5,十八2)。彼得并非藉故掩饰他的居住地。他只是藉此传达教会为神的新子民,为真以色列的形像(参,二10注释)。彼得在一1就称教会为“分散在各地寄居的”,也影射教会暂受巴比伦代表的黑暗势力逼迫。在旧约时代,巴比伦是世界权势的集中地,也是神子民仇敌的大本营。在新约圣经写成的时代,罗马城是当时罗马帝国的政治枢纽,罗马人的生活与福音倡导的生活完全相反。然而彼得那时就住在罗马城。
彼得并不孤单。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必然指罗马教会这是因彼得的读者一定会把这影射的名字当成罗马教会,因为罗马教会在当时最为人熟知。整个罗马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代表马可当时和彼得在一起。这也间接指出第二福音书的作者可能是马可。儿子并非指肉身的儿子,而是属灵的“儿子”,也是一同服事基督的密切同工与助手(参,提前一2;提后一2)。
D 彼此问安(五14a)
14a. 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这话题似某些保罗书信中结尾的劝勉(罗十六16;林前十六20;林后十三12;帖前五26)。这类的亲嘴不含任何恋情,因为保罗总是称呼它为“圣洁的亲嘴”。我们虽然可以把亲嘴只当作第一世纪文化中的一种风俗,但我们也可进一步认出亲嘴对改良人际关系产生的好处,也是以肉体接触来表达同在基督里的友谊与交情的方式。两人若刚刚互相拥抱亲嘴,就不容易立刻翻脸成仇,反而容易互相接纳,因为亲嘴使人感到在主里的温暖,觉得受欢迎。若把这段译为“你们要彼此握手问安”就显得太冷淡,太正式——或许译成“圣洁的拥抱”会较接近彼得的原意。这类的动作也当出自在基督里的爱心。
E 平安归与凡在基督里的人(五14b)
14b. 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这正是信徒需要的。烦恼的心需要平安,而这平安只有在神赐他们脱离苦难,得着安息的恩典后才有(参,一2b有关“平安”的注释)。在基督里代表与基督联合,并得着救恩一切的好处。所有真实的信徒一旦变成基督徒后就得到这地位,他们要保有这地位到永生。
|
|
彼得前书
彼得前书第五章
5:1 “长老”是管理教会的人(多1:5注)。
5:4 “牧长”指基督。主再来时要赏赐那些作群羊牧者的人。
5:5
谦卑为信徒应积极培养的美德(3:8)。真正认识自己在神眼中毫无可夸,才能真正谦卑(参路18:9-14)。下半节引自《箴言》3:34。彼得写此信时,一定记起主耶稣为他洗脚时所说的话:“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他饱历忧患之后,已能劝勉教会牧者学习谦卑功课。
5:7 本节引自《七十士译本》中《诗篇》55:22。神顾念人的苦难,我们可以完全信赖祂(参太6:25-34)。
5:9 “众弟兄”指同信主道的人。
5:12 西拉是保罗早期传道时的同工(徒15:40-41),此时和彼得一起工作,许多人认为他是彼得这封信的代笔人(参书前〈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
本节说出写此信的主旨是要证明神的恩典是真实的。
5:13 “巴比伦”在这里隐指罗马。巴比伦为主前七世纪的近东古国,势力强盛但道德腐败。
马可也是保罗早期布道同工(徒13:5注),年轻时曾在传道岗位上退缩,后来却获得保罗和彼得两位使徒的称许。彼得在此称他为“儿子”,可见属灵关系亲密(提前1: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