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二章
来 2:1-3> 这救恩是这样的──有人这样这样说;又有人那样那样说,你都听见了吗?了解吗?
2:1-3 作者劝勉读者要坚守所听过的真道,免得听从了错误的教导。聆听不容易,这涉及我们的思想、身体和感觉。对于基督的话语,不单是听声,更要顺服地回应祂(参雅 1:22-25 ),我们必须坚持顺服基督。
来 2:2-3> 既确定“天使所传的话”,又说不可忽略基督的救恩,难道二者有很大的关系?
2:2-3 “天使所传的话”指作为神使者的天使带给摩西的律法(参加 3:19 )。希伯来书的中心是表明基督是到神那里的惟一途径。作者对犹太读者说明,他们的信仰是好的,但信心必须指向基督,如相信基督比天使尊贵,祂的信息比天使的信息重要。凡漠视基督能赐下救恩的人,都是不能逃罪的。
来 2:3> “听见的人”,原来为我们做了这许多……
2:3 耶稣工作时的见证人将祂的教训传给希伯来书的读者,这些读者是第二代的信徒,像我们一样,都未曾见过肉身的基督。但我们可藉着圣经所记载的见证,建立对基督的信心。耶稣也曾赞许未曾亲眼见过祂而相信祂的人(参约 20:29 )。
来 2:4> 信徒随神心志专,生命成长神所赐,如何用?还是不用?你的决定……
2:4 使徒行传记载,使徒们传福音时,有神迹和圣灵的恩赐随着他们(参徒 9:31-42 ; 14:1-20 )。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常论及属灵的恩赐(参罗 12 章;林前 12 章 -14 章;弗 4 章),指出属灵的恩赐是用来建立教会、使教会坚强和成熟的。我们在个别信徒或整体会众身上看到属灵的恩赐,便知道神确实存在。我们领受这些恩赐,就应该存感谢的心把恩赐运用在教会里。 %5
来 2:8-9> 人生忧思绕心头,独力承受苦难当──是谁?谁对我说不要怕?
2:8-9 神已将万物交给耶稣掌管,耶稣也已向我们启示祂自己。虽然我们还未看到耶稣在地上作王,但可以想像祂在天上的荣耀。当我们为今天而烦扰、为将来而忧虑的时候,要紧记耶稣真正的身分和权能:祂是万主之主,如今在天上作王,有一天也会同样在地上作王,这个真理可以每天坚定我们的心志。
来 2:9-10> 耶稣,我们的神,为受苦而来。你说你不喜欢一个要受苦的神;你不是相信了祂吗?
2:9-10 神对我们的恩慈使基督受死。耶稣来到世上,并不是要得地位或政治权力,乃是要受苦和受死,使我们得到永生。如果我们难以认同基督作仆人的态度,就要重新衡量我们相信祂的动机:我们是喜欢权力,还是顺服?是管辖还是服事?是接受还是施与?
来 2:10> 既要受苦,如何完全?苦,实在太难尝了一点──受苦有益,你说──但我怕……
2:10 耶稣怎样因受苦难得以完全?耶稣受苦使祂成为完美的领袖,完成救恩(参 5:8 ; 5:9 注释)。祂无需为拯救自己而受苦,因为祂本是神,只是以人的肉身显现世上。祂完全顺服,踏上受苦之路,显出祂为我们完全的牺牲,藉着受苦完成救赎的工作。我们受苦可以使我们成为神更敏锐的仆人。经历过痛苦的人,更能安慰受伤害的人。我们受苦时,当求问神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经验,去帮助其他信徒。
2:11-13 诗篇很多时都会指向基督和祂在世上的作为。由于神使所有信靠祂的人得着儿女的名分,因此耶稣称他们为弟兄(参诗 22 篇)。
来 2:14-15> 面对死亡,有人慷慨就义,有人怕得要命,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微笑面对;至于你,你怕吗?
2:14-15 为了败坏撒但的权能、战胜死亡(参罗 6:5-11 ),耶稣必须降世为人,成为血肉之躯才能受苦、复活,拯救那些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释放他们。我们成为属神的人之后,就不用惧怕死亡,因为知道死亡只是通往永生之门(参林前 15 章)。基督的复活战胜了死亡,使我们不用再惧怕死亡。人人都会死亡,但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进入新生命的开始。所有活在死亡恐惧中的人,应该有机会认识基督得胜所带来的盼望,你怎样跟亲友分享这方面的真理呢?
来 2:16-17> 祂是这样的爱我们,甚至用自己填平了人与神之间的鸿沟,祂是谁?你,不会忘了祂吧……
2:16-17 旧约时代,大祭司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他的工作是按着律法定期献祭,为百姓的罪向神代求。耶稣基督现在成为我们的大祭司(参 4:14 注释),以人的形体来到世上,因此,祂体察我们的软弱,施怜悯予我们,受死牺牲,一次为我们所有的过犯付上赎价,并继续为我们在神面前代求。当我们向基督完全委身时,便会从罪的辖制中释放出来。要完全信靠祂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来 2:18> 面对试探,呼求无人──祂也曾受试探?这与我有很大的关系吗?
2:18 知道基督曾经受苦和受过试诱,就知道祂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试探;知道祂了解我们的挣扎,因为祂曾作为人面对过一切的挣扎,也就能信靠祂帮助我们经过苦难和战胜引诱。当遇到试炼的时候,赶快向主祈求,好使你有能力、有耐心去应付试炼。祂明白你的需要,并且能帮助你( 4:14-16 )。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二章
伟大的救恩及其目的(二 1 ~ 9 )
.这么伟大的救恩( 1 ~ 4 )
“所以”一语乃继续上一章所强调有关基督的教训,作者认为若我们认识了有关基督的道理,就必须“郑重”其事,不可容让我们“随流失去”,因为这些由天使传出的道理是“确定的”。为什么基督拯救的道理这么重要呢?因这救恩实在伟大:
1. 它范围广大──它是全世界的(参约三 16 ;徒二 21 )。
2. 它代价甚大──基督必须流血(参彼前一 18 ~ 21 )。
3. 它效果甚大──它使罪人成为新人(参林后五 17 )。
4. 它独一无二──它是唯一的救恩(参徒四 12 )。
我们既已领受这么伟大的救恩,怎能疏忽它,或随流离开这救恩呢?因此我们应该“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二 12 )。
.这么伟大的目的( 5 ~ 9 )
为什么“随流失去”是一件严重的事呢?因为神在我们身上有一个富意义和伟大的目的:祂创造我们,就向我们负责,以祂广大的恩惠在各方面照顾我们,面对神的恩典,我们除了铭感于心之外,是无法图报的。另一方面,神更抬举我们,以我们为万物之灵,赐我们“尊贵荣耀为冠冕”,而且更赐我们“管理”这世界的职分,这正是人伟大的所在,使我们可以发展人类的文化生活。这便是神拯救我们背后的目的了。
祈祷 求主助我坚稳地立在救恩的磐石上,不随流失去,羞辱主的名。
为我们受苦难的兄长(二 10 ~ 18 )
本段经文是论及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工作。请注意希伯来书作者冠以基督的几个名号:
1. 元帅( 10 ):元帅是身先士卒的,他勇敢地冲向敌方,众士兵便跟上来。我们的主是救恩的元帅,祂成全了拯救之工,把我们“带进荣耀里”。
2. 兄长( 11 ):基督是兄长,表明祂与我们有相像之处:
① 祂与我们同有血肉之体( 14 );
② 祂受苦与我们一样( 10 )
③ 祂曾经历人要经过的死亡( 14 )。
然而祂胜过死亡,“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14 ~ 15 ),所以祂配作我们的兄长。
3. 救主( 16 ):基督来,并非为天使,而是要拯救我们这些罪奴,使我们从罪中得释放,获得自由的新生活,“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 24 )。
4. 忠信的大祭司( 17 ):这位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我们做了三件事:
① 祂藉十架解决我们的罪( 17 )。
② 祂曾受试探,所以要在我们受试探时帮助我们( 18 )。
③ 祂把死亡变成荣耀( 10 、 15 )。祂将死的权势除去,使死成为通往另一个生命之门。
祈祷 慈悲的大祭司耶稣,因作了挽回祭,使我成为新人,也成为我的兄长,感谢的大恩。 ──《新旧约辅读》
希伯来书第二章
1-4 警告:不可忽略这更大的启示
新约的启示既超越旧约,更是不容忽略。
2 “那藉 ...... 的话”:指旧约的律法。
“律法藉天使颁下”此论点并无旧约经文的直接支持,但到新约时候似乎已被犹太人普遍接纳(见串 1 )。 新约中,救恩的信息是由超越天使的主耶稣亲自传讲,并有使徒、神迹及圣灵的恩赐为证( 3-4 )。
4 “圣灵的恩赐”:于原文可指圣灵所赐的恩赐(如林前 12:11 ),或神所赐下的圣灵(如徒 5:32; 加 3:5 )。
5-9 基督在权柄上超越天使
神没有将管辖来世的权柄交给天使( 5 ), 却叫万物服从比天使低微的人( 6-8, 引自诗 8:4-8 )。但是,这心意并没有在世人身上完全实现,真正掌权并得尊贵荣耀的,只有那位成为肉身、经历死亡而进到荣耀里的基督( 9; 见林前 15:24-27; 弗 1:20-22 )。
9 “因着神的恩”:有古卷作“除了神之外”。
10-18 基督受苦完成救赎
基督虽是超越天使,却曾“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一位( 9 )。 因为基督若要拯救世人,必须降卑为人,受苦以至于死。神既与世人的苦难认同,便有充分的资格,成为他们完美的救主,使他们脱离魔鬼的权柄( 14-15 ),胜过试探( 18 )、罪得赦免( 17 ),得以成圣( 11 ),终得荣耀( 10 )。
10 “那为 ...... 所本的”:主语是神,万物皆为祂而立,也藉祂而有。
“元帅”:原指先驱者或开创者(见来 12:2 ),
亦可译作“主”(徒 3:15 )或“君王”(徒 5:31 )。
11 “那使人成圣的”:乃指基督。
“那些得以成圣的”:即 10 节的“许多的儿子”。
两者皆为神的儿子,所以可称为弟兄。
12 “我要 ...... 颂扬你” : 引自诗 22:22 , 用来预表基督受苦后向信徒宣扬救恩意义一事(诗 22 篇上文多处被福音书引用来形容基督的死,参太 27:46 注 ; 约 19:24, 28 。)
13 所引用的两处旧约经文,出自希腊文译本之赛 8:17-18 。该处经文原指先知以赛亚与余民一同忍受苦难,仰望神的复兴。希伯来书的作者以此预表基督与神的儿女认同。
16 “亚伯拉罕的后裔”:包括所有因信称义的人(加 3:7 )。
希伯来书第二章
我们不敢忽略救恩(二 1-4 )
作者申辩由轻至重。在他心目中有两种启示,一则是律法 ── ‘十诫’的启示 由天使传达而来 。违犯这律法即导致严厉和正直的惩罚。二则 由儿子耶稣基督传达而来 。后者比前者重要,而根本是无法比拟的,故此人不遵照这启示而行时,惩罚就更加可怕了。人若不敢忽略 天使传来的 启示,那么 儿子传来的 启示岂可不小心翼翼的遵守呢?
在第一节中,我们看见展示出来的图画,比翻译的字义更为生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字: 郑重 ( prosechein )和 随流失去 ( pararrein )。前者的通常解释 是专心留意 。后者就有多个意思 ── 流 过去, 溜 走,如指环在手指上 滑落 ,或一些食物不小心 掉下来 ;说话时,不小心 漏出 了一些隐情;在辩论中, 忽略 了别人某一论点;一些事实轻轻在心里 溜走 而记不起来; 透露 了一些秘密出来。”它的通常用法是指人不小心或没有想清楚去做而招致损失的。常用法是指人不小心或没有想清楚去做而招致损失的。
两个字都含有航海时用的术语意义: prosechein 指船 小心碇泊 ; Pararrein 指导航员疏忽了风向,水流或潮水而溜过应驶进的港口或避风港。所以根据这些意思重译这节更显出它的生动处:“因此,我们应该更热忱的把生命碇泊在我们学到的事物上,否则我们这个生命如同船只随波逐琉,溜过了海港,而导致沉没。”这是一幅非常生动的图画,由于导航员沉睡不醒,因而使船只飘流毁灭。
威胁我们人生的事物,通常不是因为自己的大错所引起的惨剧,而是慢慢堕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很少人真的存心背离上帝;但很多人却会日渐随波遂流而离弃祂。一时犯大过的人不多,但从不自觉的坏习惯而致堕落,到了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救,前途尽毁而又使别人难过的,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存戒心,免得进入飘流的生活而不自知。
希伯来书作者又指出两种过犯,都是触犯律法而会带来惩罚的:一是 干犯 ;二是 悖逆 。 干犯 ( parabasis )是指人踏过界线,这条界线是用知识和良知刻画出来的,越过这界线就是犯罪了。 悖逆 ( parakoe{ )的原意是指不完全的听觉,譬如聋人失去听觉一样。它还可以解作 不留心听 ,都是因为自己疏忽,误解或听漏了一些话而做成的;最后,它可以当作 不愿意去听 ,因而“ 对上帝的声音悖逆不闻了 ”。于是人对上帝的命令,警诫和邀请都存心掩耳不闻了。
希伯来书结束这段经文时指出基督徒的启示是非常独特的,这点可以分三方面来说:
(一)这启示的 根源 是独特的。它是由耶稣自己而得来,所以人不需要猜度或摸索上帝。上帝自己的声音,透过耶稣基督传到我们当中。
(二)这启示的 传授 是独特的。希伯来书的读者直接由听过耶稣亲口讲话的人所传达的信仰而信主的。既然讲道给他们听的人口本身认识那稣基督,因此‘不是用别人转述的资料’传讲基督的真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又怎能随意把它传给别人呢?我们之所以能向别人传基督,只因为我们自己真的认识祂。
(三)这启示的 效能 是独特的。这是藉 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而产生出来的。有一次,有人听了多马差密( Thomas
Chalmers )的一篇演辞而趋前向他恭维,但他回答说:“是么,但它对你有些什么作用呢?”邓尼( Denney )常爱说一句话:“基督教的至终目的是使歹人变好人;要证实基督教是否真的话,最好就是看它能否改变人的生活。”今天我们仍看见基督教在我们道德生活里,继续发生的神迹。
回复人类失去的命运(二 5-9 )
这段经文的中心意义是不容易抓住的;人若真的领略它的要义时,便获益不浅了。作者开始时,引述诗篇八篇四至六节。我们若要明白本段的正确解释,必须把握一点 ── ‘诗篇第八篇是指人而写的’,它是歌颂上帝给予 人 的荣耀,而不是指弥赛亚而说的。
人子 一词在这诗篇里也是很难明白的。我们听惯了耶稣用 人子 来称呼自己,所以很容易联想到祂。希伯来书的 人子 是单纯指人而言。在以西结书中上帝用 人子 来呼叫以西结超过八十次之多。例如:‘人子啊,你要面向那路撒冷和 …… ’(结廿一 2 )‘人子啊,你要发豫言说 …… ’(结三十 2 )。
这里所引用的诗篇的引经中有一句是用平行相 写出来的:‘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和‘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两者的意义是相同的。整首诗篇的中心都是歌颂上帝的原本旨意,万人得 应有的荣耀。而事实上诗人要发挥的主题是记载在创世记一章廿八节,上帝在创世时对人的应许:‘人要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英文圣经钦定本( A.V. )是参照希腊原文的翻译是非常正确的:‘人比天使微小一点。’但根据希伯来文的圣经,这句话是‘人比上帝( Elohim )微小一点。’后来英文圣经标准修订本( R.S.V. )是根据希伯来文抄录过来的。于是人的地位便更为提高了,人只是比神圣的上帝略为微小一些,而又有掌管世上的万物的权柄。
但希伯来书作者跟 说,现在人面对的环境已改变了。人原本是有权柄统治万物的,但他自己却失掉这个权利啊。人是受造之物,受环境所困扰,被引诱克制,让自己的软弱束缚自己。本来是自由的,如今却被捆缚 ;本来是有王者的身份,如今却沦为奴隶。正如哲斯脱顿( G. K.
Chesterton )所说:‘一切事物的真或假都不重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人现在已经失去了他之所以为人了。’
接 ,希伯来书作者把耶稣基督引到现场。祂因为受苦和牺牲,而能进入荣耀之中,这一切都为人而做出来的,祂的目的是叫人回复本来应得的地位。藉 祂的死,人的烦恼,束缚和软弱都完全解除,重获他应有的统治权柄。藉 祂的死,人能重新回复本来的面目了。
本段经文有三个基本意思:(一)上帝造人,人的地位只比上帝微小一些,而且有掌管万有的权柄。(二)人因犯罪而败坏,于是失去掌管的权柄。(三)在败坏的情景中,耶稣基督进到我们当中,藉 祂的生活,牺牲和得荣耀,人可以回复原有的地位。
反过来说,希伯来书作者显示出三个要点:(一)作者让我们知道 人的理想应该是 ── 与上帝为亲属,并统治万有。(二)作者让我们知道 人现在的实际情况 ── 是苦闷而不是统治,败坏而不是荣耀。(三)作者让我们知道 唯有藉 耶稣基督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改变为理想的境界 。希伯来书作者清楚地体验出唯独基督一人,藉 受苦和得 的荣耀能够帮助人重新获得失去的命运。否则,人就永远失落沉沦了。
不可缺少的苦难(二 10-18 )
希伯来书作者在本段引用了耶稣的一个伟大名称 ── 荣耀的元帅 ( arche{gos ),这个名称曾出现在徒三章十五节;五章卅一节;来十二章十二节,也是用来称呼耶稣的。它的简单定义是 首领 或 主事人 。希腊人的太阳神( Zeus )可以叫做众神的首领( head ),一个将军就是军队中的首领( head )。它也可以解作 创立人 ( founder )或 发起人 ( originator ),例如建立一个城市,创立一个家庭或创立一套哲学理论。它也可以解作 根源 ( Source )或 本原 ( Origin )。一个好长官,可以说他是能赐和平的 根源 ( arche{gos )。一个贪官,可以说他是致乱的根源。
在这些不同的字义中,它有一个基本相同的意念: 首领 先发起一件事而其他的人可以投身进去参与发展或辅助。例如他创立了一个家庭,后来子孙继之而繁衍;他创立一个城市,别人进来居住和共同发展;他创立一套哲学学派,后人跟随他所发现的而进入真理与平安;他是赐福的根源,所以别人喜欢来就他。这里还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当一艘船髑了礁石而搁浅,船中有一个人,把绳的一端系于船身,然后 绳子游向岸边,当他抵岸后,船中的人则跟随 那条绳游向岸边逃生。那头一个带绳游到岸边的人就是帮助别人获得生命安全的首领( arche{gos )了。希伯来书作者的意思就是说,耶稣是我们救赎的元帅( arche{gos ),因祂是开路先锋,引导我们到上帝的面前。
然则耶稣怎能担当这个任命呢?英文圣经的写法是‘上帝叫祂因苦难得以 完全 ’。 得以完全 的动词是 teleioun ,是从形容词 完全的 ( teleios )转变过来的。完全的,在新约希腊文中是有它的特别意义的。它不是抽象的,玄学上的或哲学上的完全。通常多用在一件实物上,如一只完全无瑕疵适合作献祭的动物;一个完全成熟的作家,脱离幼稚的阶段;一个完全成长的人或一只完全长成的动物;一个基督徒受洗,完全加入教会而不再在教会边缘外徘徊。故此在新约中用这字的时候无论对事或对人来说,都是描写‘人能照 期望的目标,完满的达成使命’。它的动词 ── ‘得以完全’并不十分配合原意。它解作:‘完满的完成预先所计划的计划’比较容易明白。希伯来书作者所想说的就是:‘耶稣藉 所受的苦难,把托付给他作我们救赎的首领的任务完成了。’
那么,祂为何必需受苦呢?
(一)藉 受苦,祂可以和人类 认同 ( identified ),生活在一起。作者引述三段旧约经文,认为这是应验以前的预言 ── 诗廿二篇廿二节;赛八章十七节;赛八章十八节。倘若耶稣生活在这个世界而没有受苦的话,那么和人类就有分别了。既有分别,就不能拯救人类。泰勒( Jeremy
Taylor )说:‘上帝想拯救人的话,祂必须用人的方法去做。’上帝与人认同的观念可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希腊人的“诸神思想”就迥然不同了。丁尼生在忘忧草( Lotos
Eaters )中对希腊人的神曾这样描写过:
‘诸神躺卧在琼浆玉液之旁,飞掷电电作乐;
白云朵朵从山谷处慢慢飘升;
围绕金璧殿宇,是一个闪闪生光的蓬莱仙境;
懒眼望下尘凡废墟之处,心里溢露那奥秘的微笑,
毫不理人间的苦难,饥荒,瘟疫和地震,
人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兵荒马乱,城邑变火海;船只慢慢沉下去;
人的手仍然合十默祷。’
希腊的神学观是 超然 的,而神对人是漠不关心的;基督教的神学观是上帝与人 认同 的。所以耶稣基督藉 受苦来与人认同。
(二)藉 与人认同,耶稣基督能够 怜悯 人,祂和人 感受 同一的事物。人若非亲历其境,否则不会明白别人的苦恼和患难。试想一个没有神经系统的人,怎能明白施行神经酷刑的惨痛?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怎能了解别人的疲弱或疾病的痛苦?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怎能领会别人学习的困难?一个从来没有苦恼的人,怎能领略别人伤心时的痛苦?一个从未尝过爱人滋味的人怎能明白别人堕入爱情时的快乐心情或寂寞伤心时的境况?人必须经历过别人同样的感受,然后可以表达出真正的同情心。这就是耶稣必须抵受苦难的原因了。
(三)因为耶稣能够同情别人,所以祂能 帮助 人。祂曾遭受过我们的烦恼;祂曾应付过我们所受的试琛。结果祂知道我们的需要而能够给我们帮助。 ── 《每日研经丛书》
第二篇 属天的呼召
“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来十三 22 )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祂发怒,试探祂的时候一样;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来三 1-14 )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来四 1 )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四 11 )
希伯来书这卷书,乃是一本劝勉、勉励的书。作书的人在书的末了说:“我略略写这信给你们。”我们以为希伯来书很长,但是写书的人说他不过略略的为一点。他说:“盼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劝勉”这个字在原文的意思,是叫一个人来到旁边叫他注意一些事情,一面要警告他、一面要鼓励他,这是写希伯来书的目的。在希伯来书里面你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字,中文圣经把这些字翻成各种各样的翻译,在原文里是同样的字,有的时候译作“你们应当”、“你们只管”、“你们务必”,有的时候译作“免得”、“恐怕”。“应当”就是鼓励的话;“免得”、“恐怕”就是警告的话。
天召
在整卷希伯来书里,有五次“劝勉的话”,现在我们交通第二次劝勉的话,这第二次劝勉的话就是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知道希伯来书的写法是非常有秩序的,每一次有劝勉的话,总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这就需要劝勉、需要警告、需要鼓励。在这第二次劝勉的话里,就有这个重要的事情。他说:“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神给我们一个天召,我们蒙恩得救了,这班蒙恩得救的人乃是接受一个呼召,这个呼召圣经称它为天召,这个天召并不只指着我们信主了可以不下地狱了,这算不得一个天召,当然这也包括在这里面的。这个天召乃是个很高的呼召。什么叫作“天召”呢?天召的意思就是一个天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一个人在地上今年可以摸摸这个事,明年可以摸摸那件事,我们的职业一生里面可以换好多次,但是这都不是天职。我们基督徒有一个天职,这个天职也就是我们的天召,也是我们从信主之后在地上一生的事业,我们天天被它所占有,天天以它为念的,也是把我们整个人投身在这上面的。
弟兄姊妹!我们这班人都是蒙天召的人,都有这个天职在我们身上,这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不论我们今天在地上作什么事情,有的姊妹在家里作主妇、有的弟兄在工厂里作工,或者你在公司里面作事、或者年轻人在学校里念书、或者年纪大的人在外面有其他的职业。就着我们信主的人来说:这一些都是我们的副业。
我们信了主之后,我们就有一个真正的职业—那个真正的职业就是答应这个呼召。主呼召我们,我们就把我们自己的一生放在这个呼召的上面,这是我们昼夜应当思想的事,是要我们全副力量都摆上去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方针,也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信主的人并不是在地上漂漂荡荡,好像漫无目的,每一个属主的人在我们身上都有个呼召,在我们里面都有个托付,是我们全人都要摆上去的。
被召作神的家
那么希伯来书第二个劝告里说的天召是什么“天召”呢?这个天召有三方面:在第六节:“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我们天召的第一部分,就是我们“被召作神的家”。我们的神从永世经过时间一直去到永世,祂有一个盼望,盼望在人的中间能得着自己的家。虽然祂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但是天地不是祂的家。我们读以赛亚书时,天是祂的座位,地是祂的脚凳,天地乃是祂的办公厅,并不是祂的家。神一直要寻找一个家,祂要住在人中间。古时候祂将以色列人从埃及救出来,把他们带到西乃山,祂将祂的心意告诉这班蒙救赎的人,祂说你们要为我造一个会幕,好让我能住在你们中间。
亲爱的弟兄姊妹!以色列是神属地的子民,我们乃是神属天的子民,所以神并不是要我们建造一个会幕,一个物质的殿,今天祂要直接住在我们中间,我们就是祂的会幕,就是祂的圣殿,也就是祂的家。所以今天我们蒙召的人,应当把我们自己献上来作神的家。我们当然知道,如果神要把我们这班人来作祂的家,祂需要在我们身上作很多很深的工作,需要十字架在我们身上作工。我们都像一块一块活石一样,这一块一块石头虽然是活石,但是在这石头上面带着许多杂质棱角,不能算为宝石。所以祂必须在我们里面作变化的工作,把我们这些活石变为活的宝石,并且把我们这些不整齐的石头都能配搭起来,叫我们成为祂自己能居住的家。
所以祂有许多的工作在我们身上要作,需要在我们里面作变化的工作,需要在外面琢磨我们,有时用斧头劈我们、有时用磨子磨我们、有时用东西来擦我们,叫我们这些人都能配合起来成为祂自己的家。因此,第六节说:“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圣经里用“若”这个字,就是表明有时候是可能,有时候不一定是可能的。就着我们的呼召来说:我们被召来作神的家,神的家不是一个人,神的家是所有神的儿女把它配合起来的。但就实际经历来说:我们必须要把当初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这才是祂的家。在圣经里是有客观的真理和主观的经历,客观的真理是神在基督耶稣里为我们作成的;那一个是已成了永远不改变的事实。然而主观的经历是今天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工作,能不能作成是一个问题。
如果今天你不让祂作,如果你拒绝祂的工作,如果你不与祂合作,祂就没办法在你身上来完成这个工作。所以圣经上用“若”这个字的时候,都是指着主观经历说的。怎样能把客观的真理变成主观的经历呢?怎样能把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功的一切,来变成我们身上的实际情形呢?这里说:“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什么是“我们可夸的盼望”呢?我们可夸的盼望就是作神的家。什么是“我们的胆量”呢?就是我们敢把自己放在圣灵的手里,让十字架在我们身上作更深的工作。如果我们把这个可夸的盼望和胆量能坚持到底,那我们就是神的家了。
与基督作同伴
这个天召的第二方面,是在第十四节里:“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中文圣经译作“有分”,这个字是“同伴”的意思,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不但蒙呼召来作神的家,让神能安息在我们里面,在我们中间能得着敬拜、得着事奉、得着心满意足。并且神召我们来“作基督的同伴”。神说:“那人独居不好,”就为祂预备一个配偶来配祂。神说:基督只有一个人,神要为着基督预备许多同伴。与基督作同伴,就要在性质上与基督有分,否则怎么作祂同伴呢?我们总要以祂的性情为性情、以祂的兴趣为兴趣、以祂的关心为关心,这样我们才能作基督的同伴。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想一想:像我们这样的人竟能与基督作同伴,这是想不到的事。如果今天有个大人物在这里,他选你作他的陪伴,那你就觉得非常荣幸。但我们想一想,神的儿子基督耶稣,祂是何等尊贵、何等荣耀。而我们这班人是谁呢?我们本来是罪人中的罪魁,竟然蒙了怜悯,我们以为像我们这样的人在祂门口作门房就可以了,只要祂肯收留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神说我把你们这班人救来是作我儿子的同伴,我要你们与我儿子日夜同在,我要你们被模成我儿子的形像。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个呼召是何等的荣耀,我们觉得我们是实在的不配,但神的恩典是何等的丰厚。在这里也用了“若”这个字,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便在基督里有分了。换句话说:当我们刚刚信主时,我们里面很有信心,我们的心向着主非常单纯,可以说:在我们里面除了主之外,没有其他的人、事、物。可惜当时间慢慢过去,我们对于主那起初的爱就失落了,当初确实的信心也软弱了,我们感觉说像我们这样的人能被模成神儿子的形像吗?像我们这样的人能配作基督的同伴吗?
进入祂的安息
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看见自己越看越不像、看见我们的软弱、看见我们的败坏,我们感觉说恐怕这是妄想。如果我们把起初确实的信心失落了,那我们就是自暴自弃,就不能作基督的同伴。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不论我们多软弱、多失败。我们感谢赞美主!我们本来就是软弱的,如果你今天为着你的软弱叹息,表明说:你对自己还是有盼望。你不要在肉体里夸口说我软弱,夸口说我犯罪,这一点都没有可夸的地方,乃是在圣灵的光照底下,你以你软弱为夸口。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十二章所说的,他说:“我以我的软弱来夸口。”为什么呢?因为他认识了他自己,他知道在他里面没有能力,本来他是求主给他能力,但是主说:不!我给你恩典,所以他就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来完成在他身上。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看我们的主耶稣,我们是不行,但是祂行,我们是不能,但是祂永远能,我们这样相信祂,是祂在我们身上要作工。虽然多次我们得罪祂、虽然我们多次拒绝祂,但是我们愿意祂继续不断的不放过我们,让祂的工作在我们身上得以完成,这样我们就能作基督的同伴。
这个天召的第三方面,乃是第四章第一节,神呼召我们进入祂的安息,我们的神用了六天的工夫造了天地,到了第七天祂安息了,所以祂呼召我们要进入祂的安息。主在马太福音第十一章二十八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感谢赞美主!我们本来都是劳苦担重担的人,我们来到主耶稣面前,祂就将安息赐给我们,我们本来身上背负极重的罪担,我们来到主的面前,这个重担就卸落了,里面满了安息,这是每个信主的人所经历的。但是这里的安息不是指着那个安息说的,这个乃是更深的安息,就是主在那里继续告诉我们说:“你们要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样你们魂里就得着安息,因为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信了主之后,灵里的深处有安息,但是许多时候魂里没有安息,这里有许多的原因,有的时候是好的、有的时候是坏的,什么是好的原因呢?我们已经属于主了,就觉得说我们要像模像样作一个基督徒,我们在地上的一举一动都要像基督的样式。所以就自己努力学基督的样式,基督是谦卑的,我们也要学谦卑。但是很可惜,我们都是骄傲的人,所以当我们在那里学谦卑的时候,我们能把我们的背谦一点,但是我们的心谦不来,我们学谦卑变成了驼背,里面还是骄傲,因此我们常常为这些事情失去了安息。我们的主是温柔的,但是我们就温柔不来,我们越想温柔里面越是不行,许多基督徒在魂里面没有安息,这是好的方面。
那么坏的方面呢?我们魂里面没有安息,是因为世界上的人、事、物充满了我们的魂,我们关心这件事,又担心那件事,天天挂虑,吃什么、穿什么,不知道明天怎样?里面满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叫我们失去安息,这当然是不正常的。但是无论怎样,你看见一件事,我们里面没有安息,很紧张,所以常说作基督徒作了三十年之后,恐怕神经就衰弱了,因为努力奋斗了三十年,是精疲力尽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呼召说:“你们要进入我的安息。”神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安息。什么叫作“安息”呢?圣经告诉我们说:“安息就是歇了自己的工,好像神歇了祂的工一样。神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到第七天因为工作作成了,祂就安息了。”但是人犯罪堕落了,神的安息就没有了,我们记得: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连安息日也在那里工作,人说:安息日不可作工。主耶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因为神的安息被人破坏。”
感谢赞美主!我们的主来到十字架上面,当祂钉在十字架上时候,最后的一句话说“成了!”神救赎的工作成了,我们的主就坐在父神的右边,因为工作成了。弟兄姊妹!神在那里说:“你们来进到我的安息里头来,你们进到基督所完成的工作里面,不是你们自己的挣扎和奋斗,乃是我的儿子为你们完成了一切。你们只要相信我的儿子,倚靠我的儿子,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不是你们在那里作基督徒,乃是我儿子的生命在你们里面活出基督来。”弟兄姊妹!神呼召我们进到祂的安息里面去,我们务要竭力进入那安息。
这是天召的三方面:神呼召我们来作祂的家,祂要住在我们中间,因此我们应当接受十字架的琢磨,好叫我们能彼此联络作肢体。我们也需要十字架的工作在里面,叫我们有变化,能模成祂儿子的形像,这样我们就可以作祂的同伴。我们既然有蒙进入安息的应许,我们应当竭力进到那个安息。这就是我们所听见的道,我们要用信心来调和,基督已经完成一切了,现在我们只要信靠接受就是了。
认识耶稣
亲爱的弟兄姊妹!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呼召摆在我们面前,是不是我们需要听一点劝勉的话呢?第三章一节:“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作书的人鼓励我们要思想,可惜我们在地上很忙,忙到一个地步,我们没有时间来思想,所以今天人非常的肤浅,他不能慎思明辨,他不肯反覆思想。所以圣经劝告我们这班蒙天召的人,我们应当思想。什么叫“思想”?思想就是集中你的心思来注意,反覆地来思想他。思想什么呢?不是思想地上的事,乃是思想主耶稣,你要一直观看主耶稣,一直思念祂、一直注视祂。
在希伯来书第十二章有一句话:“我们要望断于耶稣。”什么都不要看,我们就是要看主耶稣,我们要怎样看祂呢?看祂是我们的使者,“使者”这个字实在就是“使徒”,我们要看我们的主是我们的使徒,因为祂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是通到幔子里去的,叫我们能坦然无惧来到神面前,所以我们要思想祂。祂已经为我们开了这条路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去呢?今天不是我们无路可走阿!也不是我们自己要开这条路出来。祂已经作我们的使者、作我们的先锋,祂已经进到幔内,活在神的面前。我们思想耶稣是我们的使徒,祂带领我们进到神面前去,我们越思想祂为我们所作成的,我们里面越有胆量,我们越乐意来到神面前,要与我们的神亲近。
祂是大祭司
祂不只是我们的使徒,我们要思想祂也是我们的大祭司。在古时候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血和香,进到幔子后面,在赐恩宝座面前替百姓赎罪。但是感谢赞美主!我们的大祭司主耶稣,祂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祂是长久活着,在神的右边作我们的大祭司,祂天天为我们祷告,祂能拯救我们到底。
弟兄姊妹!许多时候虽然我们感觉软弱,许多的试探我们没有力量胜过,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有位大祭司耶稣,祂在那里替你祷告。你觉得你的祷告很软弱,但是不要忘记你的大祭司在天上,祂加上祂的祷告,神必垂听祂的祷告,神必定将随时的恩典赐给你,叫你能得胜有余。你越思想主耶稣,你里面越有力量和胆量,盼望越坚定,信心越坚固,因为一切都是祂为你作的,祂不但能作,祂也肯作,因为祂是爱我们的。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应当思想主耶稣。
彼此相劝
第二,我们不单要思想主耶稣,第十三节:“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每一天我们能活在这个地上,乃是神给我们一个好的机会。我心里常常觉得,我也感谢神!我说:神阿!你叫我今天还活在地上,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因为还活着的时候,神还有机会可以把祂的工作完成在我身上。所以我盼望弟兄姊妹,我们能看见每天都是一个好的机会,不是好的机会发财,乃是好的机会让圣灵在你身上完成祂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宝贵的,因此我们要趁着还有今天。我们不知这样的日子还有多少?我们看到世界的光景,地上的日子不会长久了,所以我们总要趁着还有今天,要天天彼此相劝。在这个弯曲悖逆的时代里,一个人是站不住的,我们需要天天彼此相劝,不论你多刚强、不论你多属灵,你需要你的弟兄姊妹,需要彼此来相劝。
如果你看见在我身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应当用爱心来向我说诚实话,你不要在背后批评我、论断我,不要定我的罪。如果你是刚强的,你应当用温柔的心来挽回一个跌倒的人。一个刚强的人,不要自以为不需要弟兄姊妹,因为骄傲在跌倒之先,我们需要彼此相劝。你要劝我,我也要劝你,我们要学习接受劝勉,不要骄傲说我不需要别人来劝我。
许多时候,我们常说自己不好,但是当人说你不好时,你就不高兴,其实他说的话与你说的话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你不高兴呢?那就是骄傲。我们总要趁着还有今天,要天天彼此相劝,这就是弟兄相爱。许多的时候,我们真是大家彼此很客气,当然应当客气,我们不要太粗鲁。但是我们客气到一个地步,我们也不论你属灵的情形了,你如果在神面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让你受罪去,我也不管。弟兄姊妹!这就缺少爱心,我们要彼此相劝,免得有人存着恶心,有人被罪迷惑心就刚硬了。
敬畏的心
第三,第四章第一节:“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我们不太喜欢这两个字,“畏惧”是怕,我们说:我们在基督里不应当怕,约翰一书告诉我们说:“爱既完全,就没有惧怕了。”这是对的。但是这里讲的畏惧,乃是敬畏的意思。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人太不敬畏神了,我们太随便。不错,我们与我们的神非常亲近,但是你不要亲近到一个地步,态度放肆,毫不敬重。
在现今时代的年青人对年长的没有一点敬重的心,在美国儿女对父母都叫他们的名字,好像是大众化了,没有一点敬畏的心。甚至人对于神也是这样,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我们不能这样,我们应当有畏惧的心。如果你真是爱神的话,你里面就对祂有一个敬畏的心。敬畏不是怕刑罚,惧怕是怕刑罚,事情作得不好,要被罚。敬畏是你因为爱神,你十分爱祂,就怕你作错了事情叫祂不喜悦,这个怕乃是敬畏。我们爱我们的神,我们怕作错了事叫神伤心,这一种的畏惧是应当有的,换一句话说:在真正的爱里,总有这个畏惧的心。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这就不是真爱。所以我们要畏惧,不要自夸自大,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连保罗也说:“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得着了,我乃是竭力的追求,要得着基督耶稣从天上来召我得着的奖赏。”这个就是“畏惧”的意思。
竭力进入那安息
第四,第四章第十一节:“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或者有人说这个不是矛盾了吗?安息就是安息。什么是“竭力”呢?竭力就没有安息了,是不是呢?但是这是很奇妙的,它说我们要竭力进入那安息,意思说你没有进入安息之前你要竭力的。那么是怎样竭力的呢?是不是我们在那里挣扎呢?不是,这里的竭力意思是底下所说的话:“神的道是活泼的,好像两刃的利剑一样,它能刺到我们心里面,剖开我们的魂与灵,把我们心思意念都显明出来。”是指着这个说的。什么意思呢?我们要进到神的安息里面,我们应当怎样作呢?我们应当将自己献上摆在祭坛上面,但是你千万自己不能动刀,如果自己动刀,那你弄得粉粉碎碎,这个祭物就拼不起来了。旧约的献祭要把它剖开了,然后再拼起来,如果你切开了拼不起来,那就不行了,不能献祭了。
所以当时的祭司都是很有训练的,他们拿着尖利的刀在剖刺的时候,把祭物切了好多块,但是都是整整齐齐的,所以切好后可以再拼起来,一只羊还是一只羊,然后再被火焚烧。弟兄姊妹!我们的难处在那里呢?我们的难处就是不知道这是肉体还是圣灵;这是出于灵还是出于魂,是出于神还是出于己,所以就拿刀自己砍了,这个出于魂的砍掉它,这是自己的去掉它,我们把自己切的四分五裂,都是粉粉碎碎的,就拼不起来了,这个竭力是错的。什么是竭力呢?竭力是你躺在祭坛上不要下来,这个就是竭力,等到圣灵用话来切你的时候,你不要从祭坛上滚下来,你愿意让它剖开。
弟兄姊妹!只有圣灵才会动刀!许多弟兄姊妹喜欢动刀,不但切自己,也要切别人,常常用神的话打人,你不会用神的话就不配用神的话打人。圣灵乃是祭司,当然我们的基督是大祭司,圣灵在地上是基督的代表,祂要把神的话在我们里面显明。当我们躺在祭坛上的时候,圣灵就用神的话扎到我们心里面,把我们的魂与灵分开,把我们的心思意念都显明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说:主耶稣阿!你要怎么作都可以,我也不逃避,我也不拒绝,让你在我的身上作这个工作,这个就是竭力进人安息,结果就进到神的安息里面去。
信心
这些都是勉励的话,你如果不受勉励,就需要一点警告。第三章十二节:“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我们在神面前是心的问题,因为神不看外貌,神注意我们的内心。人都是看外貌,因此有假装、有假冒为善,但是神是看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心是不是单纯向着祂。圣经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你的心若是向着神,就能看见神,自然我们里面就有了信心。
要知道信心从那里来的?信心不是从看人来的,越看人越没信心,信心也不是看自己来的,越看自己越没信心,信心也不是看环境来的,越看环境越没信心,那么信心是从那里来的?信心是看见主来的。如果我们的心是向着神的,看见我们的神里面就满有信心,相信祂要把我们配搭起来成为神的家。祂要把我们模成祂儿子的形像,叫我们能作基督的同伴。圣灵要在我们身上作工,剖开我们的灵与魂,叫我们进入安息里面,这样就有了信心。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离开了神,好像以色列百姓,他们在旷野四十年之久,观看神的作为,心里迷糊,被罪迷惑了,一直都不肯相信,因此他们倒毙在旷野里面。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小心,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神是在这里,神与你同在,祂应许祂要工作,但是如果你有不信的恶心,那就把神弃绝了。
肉心
第二,第十三节:“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本来我们的心是石心,以西结书第三十六章说:当我们信主之后,神把我们的石心换上肉心,石心是没感觉的,肉心是有感觉的,我们信主之后,我们里面的心是有感觉的,我们的心向着罪恶是有感觉的,向着圣灵是有感觉的,不必别人告诉我们,我们的心会告诉我们,因为是一个肉心。
但是弟兄姊妹!这个肉心也会变硬的,如果你今天犯一点点的罪,讲一句不应当讲的话,圣灵在里面就摸你的心,叫你良心觉得过不去。但是你不肯认罪,不但不肯认,还硬着你的颈项,还要讲下去。这样你的心就硬一点,明天再硬一点,后天再硬一点,好像你不在犯罪,其实是小罪你不在意,你不肯对付,你心里有感觉时你不理它,到了有一天,你这个心像石头一样,就变刚硬了,结果就倒在旷野了。弟兄姊妹!人如果丢弃了他的良心,就像一条船破了,它要沉在海里面,所以我们要谨慎。
进入祂安息的应许
第三,第四章第一节:“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意思说:你赶不上去了,以色列百姓在旷野里徘徊,他们倒毙在旷野,什么原因?他们没有用信心与所听见的话调和起来。弟兄姊妹!你们今日如果听见祂所说的话,就不可硬着你的心,如果今天主对你说话,就应当听,用相信的心与你所听见的道调和起来,这样你就能进到迦南里面去。巴不得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最后第十一节:“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弟兄姊妹!我们应当学我们的主,千万不要学那些不信从主的人。摩西差遣十二个探子去探迦南地,回来的时候他们说:“这地实在是像神所讲的,是流奶与蜜之地。”但是十个探子没有信心,他说:“我们不能进去,因为那里的人高大,看我们像蚱蜢一样,就把我们吞吃了,我们不能进去。”但是约书亚和迦勒,他们有信心,他们说:“不!神应许我们,这些人要作我们的食物,让我们进去。”可惜以色列人不信从神的话,结果都跌倒了,只有约书亚和迦勒两个,他们因着信的缘故进入迦南。
亲爱的弟兄姊妹!常常听见人说:我跌倒了,因为我看了某某人,他跌倒我也跌倒,如果你这样跌倒,将来你在主面前,主不会原谅你。千万不要学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我们要学那些在神面前有信心的人、有美好的灵的人,像约书亚和迦勒一样,我们要进入到基督里面。我们的迦南就是基督,祂是丰富的,那个说不出来的丰富充满在教会中,因为教会乃是基督的身体,是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感谢赞美主!主给我们的恩典实在浩大,但是我们记得一件事,权利大责任也大,神给我们那么大的权利,给我们这样大的呼召,我们责任也很大,我们应当勉励前进,绝不可以回头跌倒。愿神恩待我们。 ── 江守道《 希伯来书劝勉的话 》
希伯来书第二章
四.第一个插入的警告 ── 忽略救恩不能逃罪( 2:1-4 )
1.劝戒 ── 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 2:1 )
1 “所以” 连接上文,表明下面所以应当郑重所听见的道,是因为上文的缘故。上文第 1 章中既已讲及基督比诸先知和天使更美,祂的名、身分、地位、王权、永能、年数、荣耀,既都远超天使, “所以” 我们就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就是祂所 “晓谕” 给我们的真理。这 “所以” 不但说出受书人应受这种警告的理由,也说出写信的神仆如此劝戒他们的原因;不但听众应当因新约的基督既是神的儿子,远超过天使,就越发郑重祂所晓谕的救恩真道,传道人也应当因此更加郑重劝戒提醒信徒,如何重视这更重要的真理。
“越发” 原文与 6:17 之 “格外” 同一字。 “越发郑重” 即不但要郑重,而且不能按照对普通重要事件的程度来郑重,乃要特别多注意地郑重。旧约经天使的手所传的律法,尚且是当郑重的,则我们对于新约基督所成功的救赎,更要 “越发” 地郑重了。
“所听见的道理” 与 1:2 对照,就是指神儿子的晓谕。虽然现在我们所听的道,不是神的儿子亲口对我们所讲,但也是神的儿子所经晓谕,而由神的仆人再传给我们的。
“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这 “随流失去” 照上句的意思,应当是指我们所听的道随流失去。凡是不用心听道的人,或听了以后没有重视所听之道的人,他所听的就都必随流失去。正如主所讲撒种的比喻中,那些种子落在路旁的人(太 13:19 ),他所听的道很快就被魔鬼夺去一样。我们所处的世代好像一道罪恶的潮流,不断冲刷我们,使我们渐渐失去敬虔的心,被罪恶冲没。如果我们不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我们所听的道,就要随流失去。
亦有解经者以为这 “随流失去” 的意思,不是指所听的道失去,乃是指 “我们” 这个人要随流失去。换言之,我们不郑重所听见的道就要灭亡。如此解释,就要与下文第 3 节上半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救恩,怎样逃罪呢” 互相参照来解释。这样,所谓郑重的意思,就是第 3 节的忽略的反面,也就是不可忽略,应当接受而信靠;如果不接受,不信靠,那就是忽略不郑重,其结果就是灭亡,不能逃罪。但本文以为这句话以上一种解释比较稳妥,且接近原意。
2.警告 ── 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2:2-3 上)
2 那藉天使所传的话,是指旧约律法的话。按旧约许多干犯律法的人,都受了该受的报应;如:
有一个咒诅并亵渎圣名的人,结果被治死(利 4:10-16 );用凡火烧香的拿答、亚比户,被烧死在神前(利 10:1-2 );背叛摩西的大坍、亚比兰等人,被活活的吞下阴间去(参民 16:25-35 );贪财的先知巴兰,被刀杀死(民 31:8,16-17 );不信的以色列人,倒毙旷野(民 14:32,35 ) …… 等。
这样,若干犯天使所传的律法,尚且要受该受的报应,何况我们忽略基督的救恩,岂能不受刑罚?所以轻视神儿子的罪,比轻视神仆役的罪更大;忽略救恩的罪,比干犯律法的罪更大。
“干犯” 指不当作而作, “悖逆” 指当行而不行,两者都是违背神的命令。
3 上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 这句问话,警惕我们三样事:
基督为我们所成功的救恩是大的
A.祂为成功这救恩已经付了极大的代价
三位一体的神子为我们降卑为人,又被钉在十字架上,这是无法形容的大牺牲,正如一个人变成一条狗,又被人宰杀一样。这样的牺牲证明祂对我们的爱是大的。
B.祂救恩的功效是大的
能使任何最大的罪人都能完全得救,并救到成为神的儿女,作光明之子,有份于祂永远的国度与荣耀(参来 7:25; 约 1:12; 帖前 5:5-8; 西 1:12-14 )。
C.祂所成功的救恩,施行的范围是大的
祂曾说过: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参太 11:28 )。又说: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 3:16 )。全世界的罪人,并不分贫富贵贱,都是祂所愿意拯救的(提前 2:4 )。
忽略这救恩的罪是大的
写书的人似乎无法找到适当的字眼,可以形容这救恩怎样大法,所以就只好说: “这么大的救恩” ,如果这救恩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则忽略这救恩的罪,也是无法想像之大了。所以罪人最大的罪,就是轻忽主为救罪人所成就的救恩而不接受,这样地拒绝救恩,藐视神的大爱和主受死的功劳,在神看来,我们一生所犯的罪加起来还不如这样的罪那么大。所以现今罪人如灭亡,不只是因为他的罪,更是因为他不信福音。
注意: “忽略” 不是什么反对、逼害、或其他粗暴的举动;只不过是轻忽、不在意而已。但我们对主的救恩,虽然只不过忽略,也不能逃罪。
忽略救恩的人,他们的痛苦是大的
“ …… 怎能逃罪呢?” 忽略救恩的人,必被他自己的罪追上。他必要自己担负一切罪恶应受的刑罚,无法躲避神的审判,而整日在神的震怒下战兢生活(约 3:36 ),等候死亡(弗 2:1-12 ),不得平安(赛 57:21 )。
3.见证 ── 这大救恩的三重见证( 2:3 下 -4 )
在此有三方面的见证,证明这救恩之真确与重大:
3 下 A.“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指主在世所讲的教训。主在世所讲的一切教训,无非是说明祂自己就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要照神的旨意完成神的救法,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例如:
主多次告诉人,信祂的人有永生(约 3:15-16;5:24 )。又告诉人,祂就是神的儿子,是从天上来的(约 3:13;5:17-18,32 ),是生命的粮(约 6:48 ),是世界的光(约 8:12 ),必须受苦,被杀,过三天复活(可 8:31;9:31;10:33-34 ),为多人的罪而流血(太 26:28 ) …… 等。
这些福音既然是主亲自来传讲,又亲自成就的,由此可见神如何郑重这莫大的救恩,正如一位总统亲自到民间传讲他的命令;这样,人岂能忽视不遵从接受,或疑惑不信吗?
B.“后来是听见的人证实了”
这听见的人无疑是指那些曾经亲自听见主的教训的人,特别是十二个使徒,和那些在主复活以后,曾经看见祂复活显现的人。 “证实” 不但指讲论方面,用言语证实,也是包括经历上的证实。按行传的记载,门徒曾多次 “证实” 主的复活,以及见证主就是神所打发来的基督(徒 2:22,36;3:11-16;4:10,12,33; 徒 5:29-32;7:52;8:34-37;9:20-22;10:38,42;13:26-41;17:2-3,18 及徒 22:3-21 )。因为他们都已在自己的经历上证实,主是他们的救主,是复活的基督。他们如何从罪恶中被救拔出来,成为神圣洁的器皿,勇敢刚强的神仆,都是铁一般的事实,可以证明这救恩的奇妙功效。
4 C.“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有解经者以为 “神迹” 是指纯然直接由神而行的事,如天使救出彼得(徒 5:19;12:2-11 )。腓利被主提去(徒 8:39 )等类的事; “奇事” 则指门徒藉着神的能力所行的事,如使徒奉主的名医病,或使死人复活等(徒 3:7;9:40 ); “异能” 则指门徒本身发出的异能,如彼得的影子(徒 5:15 ),保罗的手巾(参徒 19:12 ),也能使人的病好了。这样分法不很自然,因为事实上,许多 “神迹” 并不是直接由神行的,乃是神藉着使徒行的,但圣经未以那些事为 “奇事” ,反之,也称它们为 “神迹” (参徒 4:16;5:12 ),而且行传中的 “奇事神迹” 常常连用(徒 2:43;4:30;6:8 )。在此又称异能为 “百般的” 异能,则可见所谓 “异能” 并不限于专指使徒们在不自觉的情形下发出的能力,如影儿,手巾之类。所以更自然的解释就是神迹、奇事、异能,都是指着超然的能力所行的事,并且都是出于神。不论他们是否经过人而显出来,总之都是因神的能力而行的,不过 “神迹” 是比较注重神方面的能力的说法, “奇事” 是比较注重事情本身的超然性的说法,而 “异能” 则是比较注重能力方面的超凡而说,实际上所指的都是同一类事。
“圣灵的恩赐” 即圣灵所给各人的恩赐,如林前 12:28-31 所说的各种恩赐等。圣灵随己意将各种恩赐分给人,使他们可以为福音作见证。这些恩赐并不就是人自己原有的才干,虽然人可以把自己的才干献在主手由主使用,也是恩赐的一种;但圣灵的恩赐,却是圣灵为见证福音的缘故所赐给人的,是在人原有的才干以外,或在人原有的才干之上另加给人的。
五.基督是人子比天使更美( 2:5-18 )
基督是神子,固然比天使更美,但祂虽成为人子,仍比天使更美,因为:
1.将来的世界,神原没有交给天使管理( 2:5-8 上)
5 在此所说 “将来的世界” ,就是指天国降临后,基督作王的世界。神所造的世界原是交给人管理(创 1:26-28 ),只因人犯罪失去了这个权柄。虽然现在魔鬼(恶天使)成为这世界的王(约 12:31;14:30; 弗 2:2 ),但将来这世界仍将交给曾经成为人子的耶稣(启 11:15; 腓 2:9-11 )。那些在祂里面的人,也要一同掌管那 “将来的世界” (弗 1:11-14;3:6; 启 5:9-10;22:5 )。
6-8 上 这两节引自诗 8:4-6 ;以继续讲述上文的意思。诗人警叹神的大爱,特别眷顾微小的人。虽然人在能力和受造的资格方面比天使微小一点,但神却赐他荣耀尊贵,又将万物派他管理。在这里诗人所说的 “人” 一方面,固然指人类的第一个人 ── 亚当,和他的子孙,但更是指着亚当所预表的那位降世为人的基督。第一个人亚当如何承受了管理万有的权柄,而又失落在魔鬼手中,那第一个人所预表的人 ── 基督,也要如何从魔鬼的手中夺回这世界的权柄,而承受管辖将来的世界。
2.基督成为人子,暂时比天使小一点,是要为人人尝死味( 2:8 下 -9 上)
8 下 在此所说: “还不见万物都服祂” ,并不是说基督现在无法使万物服祂,或还没有使万物归服自己的能力;乃是说如今万物尚未毫无反抗的自愿归服祂。例如:现今仍有好些人反抗神,神若要用权柄制服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但这种归服并不是自愿、无反抗的归服。这种情形在 “如今” 是暂时性的,正如基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也是暂时的一样。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 ,小字作 “暂时比天使小” ,原文 “成为” 是过去式,就是曾经暂时成为比天使小的意思。这无疑就是基督道成肉身为人子的经历。这意思是说基督曾经在肉身暂时比天使小,但不是说祂现今仍比天使小。何以基督在肉身时就比天使小?祂不是仍然显出祂的神权、常行各样神迹、明说自己与父原为一么(约 10:30 )?但这是指着祂带上人的肉身而说的,祂虽然具有神性,在肉身方面却和人完全一样,是会疲乏饥饿的,所以说比天使小一点。
9 这两句算补充说明基督虽然曾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人,但这种经历并不稍微减低祂为神子的荣耀与尊贵,反倒更显出祂的工作远非天使所能比,祂所作的远较天使为尊荣。
“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荣耀尊贵为冠冕” 。这 “因为 …… 就” 说出祂得了荣耀尊贵为冠冕,是因为祂 “受死的苦” 。所以这里所说的荣耀尊贵,乃是指祂死而复活以后之荣耀尊贵。虽然基督在受死以前已经多次显出神的荣耀,但祂在受死之后,更显出祂的荣耀,证明祂是得胜的基督,配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基督(启 17:14;19:16 )。
“叫祂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这里的 “叫” 的原文 opo{s ,是 “致使” 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衔接本节的第一句,说出基督所以要暂时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原因,是要使祂能 “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照理似乎应把这句话放在上一句之前:神使祂成为人子,是叫祂为人人尝了死味,然后祂因受死的苦而得荣耀尊贵,才是自然的次序;但圣经如此记,是要特别强调基督为人子而受死的尊荣,所以先记基督成为人子受死而得荣耀,后记祂成为人子的原因 ── 为人的罪受死。
3.基督成为人子,使祂可作我们完全的元帅( 2:10 )
10 本节在未讲及基督为人子,为人人尝死味的果效之前,特先称基督是 “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圣经显然有意提醒我们不可忘记万物原本是属于基督,是祂所创造,又是本乎祂才存在的(徒 17:26; 罗 11:36 ),但祂却舍弃一切属天的荣耀和权柄成为人子,又拒绝从魔鬼而来的万国荣华(太 4:8-10 ),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使祂既有了为人子的经历,又是神所立为承受万有的(来 1:2; 约 3:35;13:3 )。祂是 “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这句话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一切都应归给祂所有,一切都要倚靠祂而存在。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 ,这 “许多儿子” 无疑是指那些因祂成为人子,为人人尝了死味,而作了神的儿子的信徒们。这句话说出基督一人为人人尝了死味的结果,如何使许多在罪恶中作奴仆的人,因祂受死的功劳,得成为神家的儿女,并从黑暗中出来,被领进荣耀里(彼前 2:9 )。
“使救他们的元帅” ,这里没有说救他们的救主,而称主为救他们的元帅,显然在这句话中,包含两重的意义:一方面告诉我们基督是救我们的救主;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祂为着救我们,曾经过猛烈的争战,并且祂救我们的目的,不独使我们得成为神的儿子,且要我们成为向祂忠贞顺服,拥戴祂为元帅的精兵。
“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祂在未受苦难之前还不完全,乃是说祂虽在未受苦难之前已经是完全的,但祂成为人子受苦难之后,更显得祂是我们完全的元帅。因为祂既已经历了我们所必须经过的争战,走过我们将会走的道路,当然祂就更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更知道如何引领指导我们跟从祂了。
所以基督成为人子的结果,虽曾暂时比天使小,却合乎神美妙的旨意;这样的经历,是任何天使所没有的。
4.基督成为人子,使祂可以称我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2:11-13 )
11 本节第一句 “那使人成圣的” 指耶稣基督,第二句 “那些得以成圣的” 指信徒, “都是出于一” 即都是出于一位神,也就是都有神的生命的意思。由于那使人成圣的基督,曾经成为人子,为人人尝了死味,结果就使我们这些得以成圣的人,得着与祂自己一样的生命 ── 神的生命。 “所以祂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因为祂不但自己降卑,成为带着肉身的人,也把我们升高成为神的儿女。
12-13 这两节圣经是从旧约诗 22:22; 赛 \cs312:2;8:17-18 引出来的。
诗 22:22 的话,是预言基督要将父的名传与祂的弟兄。
赛 12:2;8:17-18 的话,是预言基督要和神的儿女一样,过信靠神的生活。引证这些旧约经文的目的,在乎证明上面所说基督如何成为人子,生活在人中间,又使我们同有神的生命,成为神的儿女,是合乎旧约预言的。
5.基督成为人子,使祂可以藉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 2:14-15 )
这两节解明基督要成为人子的原因:
14 A.祂必须成为人子,才能与人一样同有血肉之体。
祂要有和我们相同的身体,才能把神的爱向我们说明。但祂既 “亲自” 成为血肉之体,亲身担当我们的罪,就把神的爱显得完全。
B.祂要有血肉之体才能为人受死。
祂若没有血肉之体,根本不能替我们死,并且因未经历血肉之体的一切软弱,人就可能疑惑祂体恤的心不够完备。
C.祂要藉着血肉之体为人受死,才能藉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
死为一种权势,是从罪而来(罗 5:12 )。人一犯了罪,就被神判为当死的(罗 1:32;6:23 ),凡在罪的权势下,就是在死的权势下(林前 15:55-56 )。死权是根据罪权,而罪却是根据神的律法(罗 7:11 )。魔鬼被称为掌死权的,因为所有犯罪的都在魔鬼的权下,都是背叛了神,作罪和死的奴仆(约一 3:8;5:19; 罗 6:20; 来 2:15 )。所以所有的罪人都在魔鬼的死权掌握之下。耶稣基督藉着死,败坏了掌死权的魔鬼。因为基督既为我们的罪死了,受了我们应受的刑罚,满足了神律法的要求,又从死里复活,胜过死亡,使一切在祂里面的人也都要复活(林前 15:22 ),这样,罪和死就不能再在我们身上掌权了。
15 D.祂要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才能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基督既藉着死,满足了神律法的要求,使 “罪” 不能再藉律法掌权;又赐人复活的生命,使魔鬼的 “死权” 失效,消除了罪和死的权势。这样,那些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可以因信靠基督而得着释放,不再作 “死” 的奴仆了。
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是因为死的权势作崇而有的,如疾病、贫穷、饥饿、损伤 …… 无非都是催逼人走向死亡之路,人为着怕死而求生存,就增加许多痛苦,作了死的奴仆。但基督得胜了死亡的结果,使我们不再怕死,因那永远的死既不能摸着我们,则肉身的死对我们,只不过是息了今生的劳苦,进入永远的安息而已。
6.基督成为人子,是要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2:16 )
16 这一节告诉我们基督成为人子的另一个理由。
因为祂不是救拔属灵界的天使,乃是要救拔属血肉的人。人虽然比天使微小一点,但神并没有为天使预备救恩,只为人预备救恩。在此所说: “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一方面固然是指以色列人,但更是指那些因信而成为亚伯拉罕属灵之后裔的人(罗 4:211,12,16;2:28-29 )。
神何以没有为天使预备救恩?
因为善天使既没有犯罪,当然也不需要救恩;恶天使(魔鬼)和它的使者犯罪,全然是出于自己故意背叛神,弃绝神的恩典而犯罪,成为不会悔改的,是神已经定了刑,等待受罚的(参约 8:44; 约一 3:8; 雅 2:19; 太 25:41; 犹 6; 启 12:12;20:7-10 ),所以也没有需要为他们预备救恩。
7.基督成为人子,使祂可以作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2:17-18 )
这两节论基督成为人子的原因,因为要作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慈悲指祂对人方面的爱心,忠信注重祂对神方面的尽忠。总之,无论对神,对人,祂都能完全胜任。在此有五点事实,证明祂是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A.祂的降卑与舍己( 2:17 )
17 “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 。注意这 “该” 与祂弟兄相同的意思,似乎说祂在凡事上与祂弟兄相同是应该的;其实,祂没有任何理由应该和祂弟兄相同,祂是绝对超过人的神子,但祂为要成就神的救恩,作我们慈悲忠信的祭司,舍弃了祂原来的荣耀,降卑为人子,在凡事上与人相同,并且看这种降卑是应该的。凡是真正愿意舍己和降卑自己的人,都看自己的舍弃和降卑是应该的。反之,如果我们还念念不忘地想到自己原来的荣耀和地位,想到自己现今的遭遇本不该如此,是因自己肯牺牲的缘故才致于如此,那我们就还未到真正的舍弃和谦卑的地步。基督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因祂曾经绝对降卑和舍己。我们如果要成为神合用的仆人,也不能例外。
B.祂全心以神的事为念( 2:17 )
17 “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 …… ” ,祂所以愿意如此舍弃与降卑的原因,是 “为要” 在神的事上有所成就,能以完成神所要祂完成的使命。祂曾说: “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 所以祂的行事全心为着父的荣耀,祂不但有极大的牺牲,而且是存着完全为神的心而牺牲的。
C.祂曾为百姓的罪作了挽回祭( 2:17 )
17 “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祭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百姓献祭。旧约的祭司,都是用牛羊献祭赎罪;这些牛羊的血,并不能真正除罪,不过是 “将来美事的影儿” (来 10:1-4 )。但基督乃是把自己圣洁的身体献上,为我们作了永远有功效的挽回祭(罗 3:24-25 ),使神因人的罪所发的怒气止息,除去了神和人中间的阻隔,使人与神和好(罗 5:1 )。所以惟有祂配作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在神面前常常为我们代求,使神因祂受死的功劳,可以赦免我们的罪,又悦纳我们的祷告。
D.祂曾被试探而受苦( 2:18 上)
18 上 “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 …… ” 。第四件事实,证明基督是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就是祂不但与我们一样有血肉之体,也和我们一样受过各样的试探,不过祂没有犯罪。祂既然和我们一样受过试探,就必能十分清楚知道我们在受试探时所需要的帮助,又能充分了解我们的软弱,也完全洞悉魔鬼试探人所用的各种诡计和方法。
这里说 “被试探而受苦” ,可见这里所说的试探是指魔鬼的攻击,或魔鬼利用人对主加以各种逼害和凌辱等。因为主既没有被试探而犯过罪,当然祂所受的苦不是因犯罪而受的苦,乃是从 “试探” 直接而来的苦。信徒有时因受试探失败而受苦,有时却因胜过试探而受苦,那是魔鬼直接用苦难试探我们。但无论什么样的苦,祂都深切了解我们的遭遇,并要在我们被试探而受苦时,与我们同在(提后 4:17 ),为我们开路(林前 10:13 ),随时搭救我们(彼后 2:7 )。
E.祂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2:18 下)
18 下 “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祂不但和我们一样受过试探,且胜过各种试探,又能搭救那些被试探的人。这 “能搭救” 的意思,不但指祂的能力方面,足够胜过仇敌,也指祂的智慧以及其他各方面有能以取胜的条件。无论魔鬼用什么诡计方法,陷害神的儿女,祂在任何情形下都能搭救他们。
问题讨论
“随流失去” 所失去的是指什么?
藉天使所传的话是什么? “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试从旧约中举例。
解释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 的意思。
2:3-4 有那三重的见证,证明救恩之真确?
解释 2:6-8 之 “人” 。
“还不见万物都服祂” 是什么意思?
基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对祂是神子的尊荣有无影响?何故?
2:10 何以不称主为救主,而称祂为元帅?
“ …… 合宜” 是否表示祂未受苦前不合宜?
基督称我们为弟兄怎会不以为耻?
2:12-13 引证诗篇 22:22;12:2;8:17-18 有何作用?
按 2:14-15 解明基督要成为人子之故?
神为什么不救拔天使?
试按 2:17-18 举五点事实证明基督是慈悲忠信之大祭司。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希伯来书第二章
二 1 作者刚阐明了基督既身为神的儿子,所以远超过天使。在说明基督作为人子的超越之前,他稍停下来,先提出本书中一个严肃的警告。这是警告人不要随流 失去 ,离开褔音的道理。
由于那位赐下褔音者的伟大,并所赐的褔音极为宝贵,因此,听见褔音的人应越发郑重这道理。有一个经常存在的危机,就是失去对基督的位格的认识,退到只有象征意义的宗教去。这已是到了离经背道的地步,是不能赦免的罪。
二 2 上文已提过,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天使的工作占异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主要的例子,大概就是在神颁布律法时,出现了盈千累万的天使(申三三 2 ;诗六八 17 )。诚然,律法是 藉 天使所传的 。这是确凿的事实。 凡 触犯律法的,都按律法受惩罚。这一切是无可置疑的。
二 3 不过,现在讨论的重点已经从较低微的转移至更重要的。既然触犯律法的要受罚,那么 忽略 这救恩的将会有何等样的结局呢?律法告诉人应做什么;福音则告诉人神做了什么。律法令人对罪有认识;褔音则令人对 救恩 有认识。
忽略这么大的救恩 ,比触犯律法更严重。神透过天使,将律法传给摩西,然后再传给百姓。然而,福音却是主耶稣直接口授的。不但如此,这褔音是由使徒和其他 听见 救主说话的人给初期信徒 证实 的。
二 4 神 亲自 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 ,证明这信息是真实的。 神迹 就是主和使徒所行的神迹,为要表明一些属灵的真理。例如,生命的粮的讲论(约六 25 ~ 59 ),就是根据喂饱五千人的神迹发展出来的(约六 1 ~ 14 )。 奇事 是用来刺激旁观者,使他们感到惊异的;主使拉撒路复活就是一例(约一一 1 ~ 44 )。 异能 是超自然力量的彰显,打破大自然的定律。 圣灵的恩赐 即神赐给人的特别的能力,使他们完全超越自己的能力去说话或行动。
这些神迹的作用都是要证明褔音的道理是真实的;这对犹太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据传统看来,如果没有神迹伴随,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诚然有一些证据显示,当新约圣经的文稿面世,神便不再需要用神迹来证实道理的真实性。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下结论,肯定圣灵不会在其后的世代里再次施行这些奇迹。
神又按自己的旨意 这一句话显示,行神迹的能力是圣灵凭衪旨意赐下的。这些都是神所赐的礼物。人不能要求得到这些恩赐,或在祷告中祈求赐予,因为神从没有应许将这些能力赐给所有人。
二 5 从第一章我们得知基督以神儿子的身分超越众天使。本节要显示,衪以人子的身分超越众天使。若要了解以下的论点,我们必须谨记,对犹太人来说,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是难以置信的事,而衪的卑微则是一种羞辱。在犹太人眼中,耶稣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衪的等次比天使低微。以下的经节就是要说明,纵使只是普通人,耶稣仍比天使尊贵。
首先,作者指出神并没有把将来可居住的 世界 交给 天使 管辖。这里所说 将来的世界 ,是指先知经常提到的、平安昌盛的黄金世代。我们称之为千禧年。
二 6 作者在这里引用诗篇八篇 4 至 6 节,显示神已将最终统管全地的权柄赐给了人,而不是赐给天使。在某种意义上,人算不得什么,但 神竟顾念他 。在某种意义上,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神竟眷顾他。
二 7 在受造物中,人确是 比天使微小一点 。就知识、活动性和能力方面来说,人确是比较有限的。再者,人必须面对死亡。然而,在神的旨意中,人注定要得 荣耀尊贵为冠冕 。他在身体和头脑方面的限制大部分会消除,并且他会在地上得尊荣。
二 8 在将来的那日,一切事物都要服在人的权柄下;包括天使众军、一切的走兽、飞鸟、游鱼、天上的众星──事实上,被造宇宙的每一部分都要 服在 他的控制下。
这其实是神对人原本的目的,例如,衪曾吩咐人要“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 28 )。
可是,为什么我们所目睹的,却并不是 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 呢?答案是因为人犯了罪,以致失去了管治权。因亚当犯罪,一切被造之物都受咒诅。温驯的动物变得凶猛。地开始长出荆棘和蒺藜。人对大自然的控制也受到挑战和限制。
二 9 不过,当人子回来作全地的王,人的管治权便会恢复。耶稣要以人的身分,恢复亚当所失落的一切,并要得更多。因此,虽然如今我们并不见万物服在人的手下,但我们却看 见耶稣 ,在衪那里蕴藏人类恢复统治大地的契机。
衪 比天使小一点 ,但这只是暂时的,就是当祂在地上作工的三十三个年头。衪从天上降下,来到伯利恒,再到客西马尼,到厄巴大,到各各他,最后到坟墓里去,一步一步地降卑受羞辱。然而,衪现在却 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 。衪因受苦和受死而被升高;十字架为衪带来了冠冕。
神在这些事上的用意,是要基督 为人人尝了死味 。救主代表我们又代替我们受死;换句话说,衪以人的身分受死,衪又为人而死。衪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身躯承受了神对罪的一切审判与惩罚,好使凡相信衪的人,不再需要承受这审判。
二 10 神要透过救主的受辱受死,来恢复人对万物的统治,这是完全符合神公义的品格的。罪扰乱了神的秩序。在拨乱反正之前,必须先以公义的手法来处理罪。基督必须受苦、流血、舍身,以去除罪恶,这是与神圣洁的品格一致的。
经文将这位睿智的策划者形容作 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首先,衪是整个创造的目标和目的;一切万物都是为了衪的荣耀与喜悦而被创造的。然而,衪也是整个创造的本源和创始者;没有一事一物是在衪以外被造的。
衪的主要目的,就是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不配,而衪竟然顾念我们时,不禁会吃惊;然而,这正是因为神是满有恩典的,衪呼召我们进入衪永远的荣耀里。
神付上了怎样的代价来使我们得荣耀呢?那位 救 我们的 元帅 ,要透过 受苦难得以完全 。从品格道德来说,主耶稣向来都是完美无瑕的。因此,衪不用在道德上发展成为完全。然而,衪要在作为人类救主方面成为 完全 。为要能将我们永远地买赎过来,衪要承受我们犯罪所该受的一切惩罚。我们不能单因衪的生命是无瑕疵的就可以得救;衪的代死是绝对需要的。
神找到一个与衪相配的途径来拯救我们。衪差派祂的独生子来代替我们受死。
二 11 以下三节经文强调耶稣完全的人性。衪既然要恢复亚当所失落的管治权,就必须证明祂是个真真实实的人。
首先,经文说明了这事实: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 。换句话说,他们都拥有人性。或如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 RSV )的译法作“……同有一个源头”,即从人性来说,他们都有同一位父神。
基督是那位 使人成圣的 ,是衪将人从世界分别出来归神的。所有由衪分别出来的人都是有褔的!
一个成圣的人或一件成圣的物件,并不是用来作一般用途的,而是分别出来,单单为神所拥有、使用和享受。成圣的相反,就是玷污渎圣。
圣经中共有四种成圣:归主前的成圣、地位上的成圣、生活上的成圣、完全的成圣。上述各种成圣,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 23 节的附篇中已详细地说明了,请读者细心参阅。
读者应注意希伯来书中提到成圣的其他经文,并判断所提到的是哪一种成圣。
正是因为衪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以致当祂称呼跟随衪的人为 弟兄 时, 也不以为耻 。永活的宇宙统治者,难道真的会成为人,且与衪所造的人认同至如此地步,称呼他们为弟兄吗?
二 12 上述问题的答案记载在诗篇二十二篇 22 节,我们听见衪说:“ 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 ”这节经文又描述衪与衪的子民一同敬拜, 在会中我要颂扬你 。在将受死的痛苦时刻,衪展望将来的那一天,到时衪要带领一大群蒙救赎的子民,一同 颂扬 父神。
二 13 作者在这里再从犹太圣经中引用两节经文,以证明基督的人性。在以赛亚书八章 17 节(七十士译本),衪谈到自己倚赖神。人性本有的一个最主要特质,就是绝对地信靠耶和华。以赛亚书八章 18 节引述主的话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这里的含意,是他们同属一个家庭,同有一位父亲。
二 14 对于那些认为人子降卑是可耻的人,作者要他们思想主受难所带来的四个重要褔气。
第一,败坏了撒但魔鬼。这是怎样发生的呢?特别之处是神将衪的儿女交托给基督,由衪使他们成圣,将他们救赎、释放。这些儿女既有人的本质,主耶稣便成了血肉之体。衪将自己神性的光辉放下,并将衪神本体的荣耀以“泥土的外袍”覆盖。
然而,衪的作为并没有在伯利恒降生后就停止下来。“衪这样爱我,甚至为我直往各各他山去。”
藉 死,衪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败坏的意思,是使之失去优势,不是不再存在;是指失去效力或不能有所成。撒但仍很活跃地在世上违抗神的旨意,然而十字架给了他一个致命伤。他时日无多了,他是注定失败的。他是一个已被击败了的敌人。
撒但 掌死 权是什么意思呢?主要的意思可能是:撒但有权要求罪人死。起初,是撒但将罪引进世界。神是圣洁的,于是宣判一切犯罪的都要死。魔鬼作为对抗者,可以要求实施刑罚。
在异教之地,他的能力透过中介者彰显出来。就如巫医能向人施以巫咒,使人无故死去。
圣经从没有表示,魔鬼可以毋须得神的批准便置人于死地(伯二 6 ),因此他不能决定信徒何时寿终。有时,他会获准藉恶人之手将信徒杀死。然而,耶稣提醒祂的门徒,不要怕那只能杀身体的,却要畏惧那能将灵魂与身体灭在地狱里的神(太一○ 28 )。
在旧约圣经中,以诺和以利亚没有经过死亡便被接上天去了。那是因为他们既相信神,便被看为与基督在日后的受死同证了。
基督再来,信徒被提时,所有尚在世上的信徒都毋须经历死亡而被接上天去。他们也可以免于死亡,因为基督的死已满足了神对他们的圣洁要求。复活的基督,现今拿“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 18 )。就是说,衪已经完完全全地控制这一切。
二 15 基督降卑受苦所带来的第二个褔气,就是从惧 怕 中得释放。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前,人因怕死而一生受牢笼。虽然旧约圣经偶尔会提到死后的生命,但死亡给人一般的印象,是不可知的、可怖的、阴暗的。过去模糊不清的,现今却清楚了,因基督藉福音,已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一 10 )。
二 16 第三个大褔气,就是替世人赎罪。主来到这世上, 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救拔 的原文是 epilambano ,即‘“抓住”的意思,(因此英王钦定本将这句译成,“他并没有披上天使(的本质);而是披上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个动词用在别处,有猛力抓住的意思,但在这里却不是,意思是帮助与救拔。
亚伯拉罕的后裔 ,可以是指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即犹太人;或是指他属灵的后裔,即历代的信徒。这里的重点,是说明对象是人,不是天使。
二 17 故此, 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 。衪具有真正的、完全的人性。衪会受到人性所有的欲望、思想、感觉、情绪、感情所影响──但却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外,衪并没有罪。衪拥有的是理想的人性;我们的人性却已被外来的东西──罪所入侵。
衪既有完美的人性,所以衪有资格 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衪对人是 慈悲 的,对神是 忠信 的。作为 大祭司 ,衪的主要工作就是 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使神满足)。为达至这目的,衪所做的事是其他大祭司所无法做也不能做到的──衪将自己献作无罪的祭物。衪甘愿代我们受死。
二 18 第四个褔气,就是使 被试探 的人得帮助。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 被试探 的人 。衪能够帮助他们,是因为衪也曾亲身经历过。
有关衪在这方面的资格,必须再次补充。主耶稣所面对的 试探 是外来的,从来不是来自内心的。衪在旷野所面对的试探,显示 试探 是外来的。撒但到衪面来,并用外在的刺激来引诱衪。然而,救主不会被内在的私欲情感牵动,而受试探去犯罪,因为在衪内里并没有罪,也不会对罪有反应。衪因 被试探而受苦 。我们因要拒绝试探而感到痛苦,衪则因面对试探而痛苦。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二章
ii. 劝勉──为免随流失去(二 1 ~ 4 )
1 ~ 2. 作者虽然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提出明确的劝勉还稍嫌过早,然而他会在文中加入一些简短的劝勉性的旁白。此处有个转介的词( 所以 , dia touto ),很耐人寻味。作者无意在一、 二两 章之间分段。然而,两者之间的连接并不是立即而明显的。两者之间真正的连接似乎是救恩,在这劝勉中这救恩成了严格的考验( 3 节)。而且,天使在确立信息的威信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另一个环节。 那藉天使所传的话 \cs8 使我们想起保罗在加拉太书上所说的律法(加三 19 )是“藉天使……设立”的。这两个例子让我们知道,天使扮演神的代理人,为要使人类知道神的信息太重要,不能忽略,因为这些信息不是从人而来的。说明律法的威信 66 ,是要证明不法者一定会受到惩罚。 报应 这个字(希腊文是 misthapodosia )对希伯来人而言是很特别的词。十章 35 节,十一章 26 节都是指“赏赐”。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要唤起因为忽略神的话,而遭受到严重后果的良知。他毫不怀疑的相信,人受到的报应是绝对 公正的 。
第 1 节很强烈地向受信人提出挑战,要他们留心,因为所听见的道是如此重要,受信人 当越发的郑重 ,这句话是指对所听见的道要小心谨慎地奉行 67 。本书信中有许多警告,这个劝勉紧紧跟随在严肃的警告之后乃意料中事。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作者无意作纯理论的剖析,整卷书信的宗旨乃是要强调他的论点的实际意义。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会面对空泛没有实际意义的福音。他所担心的,不是受信人不顾后果的拒绝救恩的实质意义,而是不自主的退后,像河流中的浮木流去。因此他使用这样的字句 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
3. 此处引发了一个关键性的关题,也提供了一个线索,使我们明了作者的宗旨。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很显然有部分受信人忽略了这么严重的危险性,否则这挑战性的话语不会这么早就提出来。但是什么叫忽略救恩呢?这只能由反面来定义。基于某些原因,救恩的伟大受到影响。的确,很可能在作者的思想中已经意识到,受信人在基督教的福音中,完全退却了;如果是如此,救恩的伟大只能徒增其悲剧。在此所用的修辞式的问句是本书信一大特色,答案是预设好了的∶不能 逃罪 。 逃罪 的观念与救恩放在一起,表明了救恩与得释放的关系,这样的观念在新约圣经他处亦可找到。本章第 14 、 15 节再度提到从魔鬼的权势中释放出来的概念。和新约圣经其他书卷一样,希伯来书的概念是∶非基督徒的生命是继续受捆绑的生命。
作者与他的同侪如何认识救恩的详情,是有关作者经历的宝贵资料。信息的创始人就是圣子,这里称祂为 主 ,这是新约圣经中对耶稣基督一个重要的称呼,和旧约圣经中神的名( Kyrios )相一致。在此,毫无疑问的,耶稣自己首先说明他自己使命的意义。祂的信息因为是个别而直接的,当然是超越了天使所传达的。但是作者显然不是直接从主领受此信息,因此,他当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也不是耶稣基督在地上工作时,曾经追随过祂的人。他所听到的信息显然是别人传给他的。因此会有 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 的经文。对这节经文最自然的了解是,这些人毫无疑问是指着使徒说的,虽然也不排除其他见证人的可能性。有不少的学者因此下结论,反对保罗是作者的说法;在基本上,保罗认为他所传的福音不是从人领受的。有人因此主张这节经文是说明第一代教会的基督徒已经过去,而作者和他的同工们也是因为上一代的薪火相传,了解福音的内容。
4. 这样的信息是神 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 所证实的。对观福音里有许多“奇事”和“异能”的实例,都是耶稣在地上工作时所行的,约翰福音则独特地描述超自然的事为“神迹”( signs ,直译为“记号”)。对福音书中神迹的意义,这三个词句的描述饶富深意。我们必须知道,这些超自然的事物,对于见证主的信息有很明确的价值。并不是要用神迹来验证福音的基本事实,如耶稣基督高超的性格。有些护教学专家以这许多的神迹作为耶稣神性的根基,这样的看法并不是很正确。耶稣就算不行神迹,仍然具有神性,事实上,当有人要求祂行神迹时,却被祂拒绝了。任何形式的“神迹”( miracles )要成为“记号”( signs )之前,人必须先相信祂。然而,约翰在他的福音书里说得很清楚,神迹( signs )自有其确证的价值,就是使耶稣基督得荣耀。有很多人想要删除信息中的所有神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信息的本身就是神与人之间超自然的沟通。初期教会时代,当早期见证人传福音信息时,神迹奇事继续发生。如果挪去使徒行传里的神迹,初期教会历史一定会变得很贫瘠。如果这些神迹只是些神话传说,那么希伯来书作者以此为神的见证就大错特错了。 作见证 这个动词( Synepimartyrountos )一定是指神亲自向我们证实的意思。的确,如果受信人有人声称未曾听见或看见神迹,作者的论据就不会诉诸于神迹 68 。他认为这是受信人应有的一般知识。
“ 圣灵的恩赐 ”与神迹奇事是截然不同的类别,却彼此有密切的关联。作者明白,第一代为主作见证的基督徒并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创造力来传扬福音。这里的恩赐并不是新约圣经里常用的字 charismata ,而是指更一般性的分赐( merismoi )。此处尤其强调的是赏赐者。使徒行传里也谈到圣灵的分赐,尤其是保罗所写的哥林多前书,显出这是早期基督教会的特点。圣灵的分赐是神对传扬福音的称许。他有两方面的暗示∶多样性( 分配 )与主权( 合神心意 )。作者很看重圣灵的工作,在此第一次提到圣灵之后,在很多重要的论述中也提到圣灵(参三 7 ,六 4 ,九 8 ,十 15 、 29 )。初期教会时代强调圣灵的恩赐,排除了所有人类自以为义的骄傲,因为圣灵并不以人的才干为赏赐标准,而是祂随己意分给各人(参:林前十二 11 ,亦有类似的见解)。
66 Bruce, Comm ., pp. 28 ~ 29 说明本书信中,在与救恩的关系上,并非以律法与恩典成对比。他称这是基督拯救工作的预先计划图。
67 Westcott, Comm ., p.36 强调此处所使用的副词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多余。在意识上是“竭尽心力的郑重”,而不是“更加注意”。前者很显然是指更强烈、更实际的划分基督的献上自己与受信人已知之事物的区别。
68 详 Bruce, Comm ., pp. 30f .
iii. 耶稣的降卑与得荣(二 5 ~ 9 )
5. 作者紧跟着提醒受信人,无论天使的身分多么高贵,但是将来的世界终究不是要交给他们掌管的。此处再次强调圣子的优越性,正如下面引自诗篇八 4 ~ 6 的经文所显示的,主要的思想关键是神的 交给 ,就是以祂为肇始者。这句话的主词并没有出现在希腊原文里,但是我们从句首的“因为”( gar ,中文未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是承接第 4 节说的,是以神为主词。“ 将来的世界 ”这个词仍有争议。希腊文的表达方式( he{ oikoumene{ he{ mellousa )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譬如 (1) 死后的世界, (2) 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新世界,也就是神的国度,是将来要应验的“来世”,或 (3) 现今世代的结束。这三个不同的解释或许都是对的,但以第二个例子最符合上下文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译作“世界”的字并不是 kosmos (指世界的体系)而是有人居住的世界( oikoumene{ )。作者的兴趣是人,而非指抽象的经验。他视救恩为群体经历的事实(参第 10 节的“许多儿子”)。
6. 此处引用诗篇第八篇的格式是令人称奇的∶ 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 ,或许是告诉我们作者不记得经文出处,或许告诉我们作者认为经文出自何处并不重要。反对后者说法的人认为,引介这段经文的格式,在引用其他旧约经文时从来没有用过;但支持这种论点的人却认为斐罗有时也使用类似这样模糊的方法( de Ebrietate 61 )。然而,引自圣经的话这个重要事实是明显的,不管原作者或原经文出处如何。毫无疑问的,作者认为圣经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权威。
然而,诗篇第八篇的引用颇耐人寻味,因为一般都不认为诗篇第八篇是弥赛亚诗。从“人子”这个称号,可以知道原意是指人,但不是一般的状况,而是人的理想状况。人受造原来是要来管理全地,但是因为人的堕落,失丧了管理的权柄。所以,这诗篇的信息,只有在理想的人(耶稣基督)身上,才能得到完全的应验,只有祂拥有管理全地的权柄。作者看见这篇诗应验的方式,是犹太人前所未见的。同一篇诗也曾由耶稣(太二十一 16 )和保罗(林前十五 27 )引用过 69 。这两节经文都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
人是什么? (吕振中译本)这问题形成整个引句的基础,当我们把它摆在原来的上下文时,就更引人注目。诗人从荣耀的创造次序探讨人的景况。两者的对照如此鲜明,映照出人的实情位分∶他是创造主所格外关切的,但是比起神在宇宙中的荣耀,却又黯然失色。在作者心目中, 人子 是位理想的人,这是对耶稣基督可敬的引介,因为祂曾多次使用这个名号来指祂自己,除此以外,就只有司提反曾经使用过这样的名号来称呼耶稣(徒七 56 )。作者证明耶稣是人子的名份,并引领我们继续往下探讨这观念的发展。其实作者并不是想要如此称呼耶稣,他只是发现诗篇中如此称呼耶稣是很贴切的。值得注意的是,当他必须使用一个名字来介绍这位圣子时,在二章 9 节选择了“耶稣”这个名字。
7. 叫他暂时比天使小 (和合本小字),这句话在诗篇中本是要标明人的尊贵地位。它指出,人的超越有别于其他一切受造的族类(除了天使以外)。人类之所以尊贵,并不是依据进化论理念中人类的发展,诗人看见人类的尊贵身分是直接由于神的主动。人类有个进化过程的说法并不见于圣经。希伯来书的作者和诗人一样,所关切的是人的现今地位。人类获得荣耀尊贵为冠冕与奉派管理万物是个还未实现的理想。事实上,只有一个人已经成就了这个工作,那就是耶稣基督。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 9 ~ 11 节说,耶稣确实已经得到这个荣耀冠冕,从哥林多前书十五 27 、 28 来看,万物都已经服了祂。作者清楚看见,人类并未拥有管理万物的权柄,所以他把以下要探讨的中心置放在耶稣身上。
8. 没有剩下一样不服祂的 ,这句话只能适用在人子身上,因为只有祂是诗篇第八篇的完满应验。希伯来书的引言里已经说明了祂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一 2 ~ 3 ),万物都服了祂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一层面上,耶稣超越了天使。但在祂的道成肉身,看不出这一点,因此这里说 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祂 。万物都要归服祂,是未来要实现的,但是作者全然相信未来要完全实现。有人认为归服是指归服“人”,而不是归服“基督”,但是惟有藉着耶稣基督才能使万物归服在人的管理之下,因此两者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差异的 70 。
9. 如今到了以名字介绍耶稣的时候,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选用了祂为人的名字,作者在第一部分强调耶稣被高举的观念之后,指出耶稣密切地与人认同。在本书信中,看见与未见很奇特的混合在一起。作者深信有些事物是他未见的(如二 8 ,十一 1 、 2 )。他提出一个现今信仰的坚定基础,那是现在可见的,因此 惟独见……耶稣 这句话是很重要的。而且为了要使那些看见的人信心不致产生动摇,他连结了起先乍看之下是相反的两种思想∶ 受死的苦 与 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 。本书信第一次明确出现了耶稣受苦的观念,但是在一章 3 节论及罪得洁净,已经隐然暗示。受苦是贯穿本书信一个非常突出的观念。的确,受苦与得荣耀两件事情的结合,是作者为了使人了解基督教信仰所呈现的最佳说明。死亡的痛苦是所有人类最大的难题,但对神子而言却是一个特别的问题,除非我们加以解释。受苦这件事说明了受苦者的地位低于天使,因此这样的说明适用在耶稣身上∶ 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 (“小一点”如和合本小字所示,也可以解释为“暂时”)。这一段的说明恰巧补充了上一段说明的不足。耶稣获得荣耀尊贵的地位,是受苦的直接结果。这两种理念的结合,与我们一般的自然理念截然不同,却是新约圣经的中心。不但耶稣基督自己因为受苦得着荣耀,祂的跟随者亦然(参:罗六 8 及下;提后二 11 ~ 12 )。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形成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使我们知道,赏赐荣耀的神,也就是容许受苦的神。
耶稣为人代死得荣耀的结果是 叫祂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既然尝死味和受死的苦是同义,这句话对解经家而言是一个谜,继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因着读法的不同而益形复杂,用 cho{ris (在神之外)代替了 chariti (因着神的恩),会产生各种解释 71 。采取“恩典”为较佳的读法,就强调了尝死味的结果──“为人人”。我们必须切记,耶稣为人类舍生,不但为全体而死,也为每一个人而死。虽然希腊文也可以解作“为每一件事”,但是这节经文的主要思想很显然是指个人的,因此“为人人尝死味”更符合原作者的意思。
如果把另一个读法列入考虑,这句话就显得很奇怪,因为这样一来是指“在神以外”尝死味。这样的说法很可能意味着耶稣死的时候脱离了祂的神性(涅斯多留派抱持这种观点),或者认为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叫神的离弃时,神真的弃祂不顾(太二十七 46 ),或认为只有神不必接受耶稣之死的结果(参:林前十五 27 )。即使说这一个读法有更好的证据支持,但是从圣经上下文来看,没有比“因着神的恩典”来得协调;后者说明了耶稣尝死味时,神已经为祂作了万全的准备。
69 此处很可能是指基督为末后的亚当。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里面说到,耶稣基督是末后亚当,罗马书第五章也有所暗示。有人认为腓立比书第二章亦是。另详 C. K. Barrett, From first Adam to last ( London, 1962 )以及 R. Scroggs, The Last Adam ( Oxford, 1966 )对亚当这个主题有一般性探讨,却没有提及希伯来书这段经文。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 27 所引用的诗篇,明显看出诗篇第八篇有助于阐释这个看法。
70 如 Westcott 说∶“在‘人子’(耶稣)里面,人类确定要获得掌管万物的主权。”
71 He*ring , p.17 ,主张此处是指“在神以外”,虽然这种看法不被许多抄本所认同,因为如此一来就更难以解释了。但是,另一种说法却获得较多的支持而必须成立。因为有人认为恩典是受死的手段,因而产生不同读法的问题。 R. V. G. Tasker, NTS 1 ( 1954 ~ 5 ) , p.184 ,主张这种读法是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五 27 作的修正。另参 J. C. O'Neill, 'Hebrews II. 9', JTS 17 ( 1966 ) , pp.79 ~ 82 ,他认为“在神以外”是空间上的“远离神”。
iv. 祂为人类所成就的工作(二 10 ~ 18 )
10. 以上所探讨的,和接下去的经文有着直接的关联,那就是 本是合宜的 。乍看之下,耶稣的死本是合宜的,这种说法并不是很显而易见的。的确,在努力解释耶稣的受苦受难为何是“合宜”的原因时,常常会引发神学的问题。我们必须切记,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受苦的弥赛亚是令他们嫌恶的,基督徒认为这是合宜的事时,必须由此背景了解。进而从人类的角度、人类的需要来看,不管神用什么方法,神的恩典赐给人,这是非常合宜的。或许会有人下断语,认为断定何为合宜的看法太过主观,但这却不是神的观点,凡是神所做的事,没有不值得,或不合宜的。不管十字架的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的,这种方式最能彰显神的属性,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知道那是合宜的。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 这句话可以是指父神说的,也可以是指耶稣说的。但是作者说明,创造的照管者使耶稣──祂是元帅( arche{gos )──得以完全,正确的解释是指神说的。罗马书十一 36 也是以同样的解释应用在神身上。耶稣的地位被高举(如第一章所说)的概念,为祂的受苦加增了重要意义(如这儿所说),荣耀惟有藉着受苦才能得着,似乎整个创造的次序都被指定在这个原则上。而且,更重要的是,神的创造工作从物质世界延伸到灵界事物和个人领域( 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 ) 72 。在这种观点之下表示荣耀的倍增。不但神儿子得到荣耀的冠冕,被祂所拯救的人也能分享祂的荣耀。这样的说明具有启发性,因为耶稣受苦的目的是担代人类的罪。耶稣的受苦在替代别人的罪这件事上达到最高潮。
耶稣是 救他们的元帅 (英译作“先锋”)这样的观念是另一个具有暗示意味的措辞,因为这个词是指走在前面领路的人。它的暗示是,如果没有耶稣开拓道路,就不会有拯救。在这个意义上,先锋这个词的意义远超过作跟随祂的人的榜样。祂的使命是预备救恩的基础,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 arche{gos (元帅)这个字在十二章 2 节又出现一次,就像这里一样,这字在该处与完全的观念连结(中文圣经解释为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显然这个观念在作者心目中是相当重要的。使徒行传三 15 和五 31 也出现过,两处经文都是指耶稣说的。后者说明神高举耶稣,使祂拥有元帅的地位。所以元帅是个尊贵的头衔。而且有重大意义的是,使徒行传五 31 这字和“救主”相连,与此一观念的结合非常的近似。完全的观念在本书信中尤为突出,但是当它应用在基督身上和运用在信徒身上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基督已经完全了。有些解经家认为,耶稣以往并不完全,是因圣父的带领,圣子才得以完全 73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蕴含着“完全”有不同等级的意味,若引用到耶稣基督身上就会产生困难。“因苦难得以完全”,应该如此解释,当耶稣成为完全救恩的先锋之前,或成为完全的大祭司之前,必须经过苦难 74 。祂不必为自己得拯救而受苦,但是为了使人蒙拯救,祂必须受苦。作者和新约圣经其他作者的观点一致,基督的受苦和人类的蒙拯救是紧密连结,不能分开的两件事,作者认为不必再作学理的解释。
11. 希伯来书里,还有另一个反覆出现的主题,就是“成圣”,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参九 13 ,十 10 、 14 、 29 ,十三 12 )。我们对这个词的意义必须要有很准确的认识。“成圣”的一般用法是成为圣洁,但这不能用在耶稣基督身上。这意义也不是这个字原文的意思,旧约圣经里使用这个字的情况都是指利未记的献祭制度,以及百姓根据这个制度献祭而言。因此成圣的意义是指为着特定的目的而分别出来,这样的意义当然更适用在耶稣基督身上。 使人成圣的 在此处是指救恩的元帅,祂先使自己分别为圣(参:约十七 19 )。当祂使人成圣,祂是带领他们经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祂为了救恩而把他们分别出来。此处要我们注意的焦点不在于成圣的举动,而是指那位使人成圣者,以及那些已经成圣的人共同的 根源 ,就是神自己。如此一来,耶稣的工作之完成、实效,都在乎神。而且,祂差遣祂的儿子完成受苦的工作也是源于祂──因为神爱世上人,祂渴望为人类预备有效的救恩。
那使人成圣者和那些得以成圣者,两者的密切关系,可以从──那使人成圣者必 不以 那些得以成圣者 为耻 ──这个事实进一步说明。的确,那些得以成圣的人被称为“ 弟兄 ”,这与罗马书八 29 (并参:约二十 17 )的观念相一致。更深一层的说,基督徒要和基督一同作后嗣(罗八 17 )。我们或许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提不以为耻这件事。希伯来书十一 16 也用到这个词,说到因着信心死去的族长们,神并不以为耻。相反地,我们或许注意到耶稣曾经对门徒说,把人子当作可耻的,人子也要当他们是可耻的(可八 38 )。认同耶稣的人要和祂同享荣耀,祂非但不以他们为可耻,并且会高兴地待他们如弟兄。信徒和不信的人会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可见蒙羞与荣耀是互不两立的。
12. 接着引用三处经文,都是要表现出基督与祂的百姓间的密切关系。第一处引自诗篇第二十二篇,初期教会的基督徒都认为这是一篇弥赛亚诗。最有力的用法是耶稣在十字架上亲自引用了这篇诗开头的话。耶稣大声喊叫说神为何离弃祂,完全适合义人代替不义的人而死所发的内心哀叹。但这里引用诗篇二十二 22 ,却是说明耶稣的得胜。尽管前面说到耶稣的受苦,诗人在此处很有把握地说, 我要 将的名传与我的弟兄,这很显然是指耶稣说的。祂与祂的弟兄们认同,就像祂曾为他们受过苦难一样。当作者把这篇诗引用到耶稣基督身上时,初期教会基督徒一定会认为这是再恰当不过的。这一篇诗是以被离弃的哀歌为起首,最后却以赞美为结束,作者在此提出这样一篇诗篇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他在终极荣耀的光中审视苦难, 在会中 这个字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此处所引用的七十士译本圣经使用 ekkle{sia (教会)这词来描述这个弟兄团体。
13. 第二处引用经文可能出自以赛亚书八 17 或撒母耳记下二十二 3 ,但无论引用那一处,都加上强调的字眼“我”( ego{ )。很显然当应用在基督身上时,所要强调的与原文上下文有不同的意思。其实,这句话是出自弥赛亚自己的口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宣告∶“我”,甚至我弥赛亚 要倚赖祂 。在这个层面,弥赛亚把自己放在与祂的弟兄同等的地位,作为第 14 节“同有血肉之体”之说明的预备。这种凡事倚赖神的态度,耶稣在地上工作时充分地表现出来,尤其在约翰福音中俯拾皆是∶祂的动机与思想的每一层面,都是以神的旨意为依归。
很显然作者第二次引用经文,还是想起以赛亚书,因为他接着引用同一卷书的另一处经文(赛八 18 )。在第三句话∶ 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 ,这句经文的目的起初并不很明显,因为这句话原文的意思是指先知自己的儿女而言。以赛亚在服事神这件事上,看见自己与他的儿女有关。因此他认为儿女是神所赐的“记号”( signs )。先知对于儿女是神所赐的记号这个观点的认同,与作者对于基督与祂子民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看法很类似,很自然的引领我们进入下一个重要的段落里。
14. 作者的思想转入耶稣的道成肉身与祂在地上的使命。耶稣必须道成肉身,因为祂的儿女都是同有 血肉之体 的,此一措词有些出乎意料。虽然如此,这种观念是够清楚的。值得注意的是,如合和本所谓,希腊原文里“血肉之体”的字序也是 血与肉 (英译为“肉与血”)。有人认为血是表示基督的流血;由于必须流血,祂必须先有肉身,也就是说,祂必须道成肉身才能成为赎罪者。耶稣基督为了救赎人类,必须拥有人类的本性。此处把这个奥秘呈现在我们面前。 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是对耶稣的完美人性做了一个总结。以这个说明来和第一章所说,“圣子耶稣的神性”相对照,就更加深奥了。祂胜过天使的超越性和祂与人类相等互相对比。没有人能够将祂的神人二性作令人满意的解说,因为人类并没有足够的脑筋来作适当的剖析。人间的类比总是很有限的。作者并无意引发神学的推论,他所关切的乃是耶稣与祂子民的认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来解释耶稣的血肉之体所用的动词( meteschen )与说明基督子民所拥有血肉之体所用的动词( kekoino{ne{ken )是不同的。虽然意思并没有重要的差别,但时态的变化从完成式转换到不定过去式,说明基督具备人性是在时间里的某一特定动作,祂成了以前未曾有过的样式(那就是人的形像)。
此处又一次提到 死 。这里说 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 。这里很清楚的剖析基督的死所成就的大能果效,将之与一般人类的死亡作比较。根据圣经的解释,死是罪的结果,创世记里就提出这样的教训。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参:罗五 12 )也是如此说。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新约圣经教训的基石。死亡是一种毒钩,保罗认为毒钩的由来是罪,但是因为基督的死里复活,死亡失去了它的“毒钩”(林前十五 55 )。希伯来书上说到“怕死”一点也不希奇。所以,基督用死作为摧毁死亡的狠毒的方法,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基督的死和其他所有人的死,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基督的完全无罪。基督必须死的原因,是众人的罪。很难想像的是,初代教会的门徒评估死亡,解释基督为什么要死时,思想的完全转换是怎么样的情形 75 。
魔鬼 掌死权 的观念,是与新约圣经其他经文论及它的权势相一致的。死亡是人类最卑鄙的敌人。而且人世间许多苦痛也是出自同样缘由(例如:路十三 16 说到一个驼背的女人,被撒但捆绑)。魔鬼施行的能力也不是绝对的,只能适用在尚未得救恩的人,而显而易见的是,耶稣的死不但使人得释放,而且败坏了魔鬼的权势。魔鬼仍然猖狂,人类仍然惧怕死亡,两者的潜伏性超越了实在性。然而,只因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次而永远地向我们证明魔鬼再也不能掌管死亡。对耶稣的得胜另一处解释,请详参歌罗西书二 15 。在这一卷书信中,得救不仅止于脱离罪,而是完全从魔鬼的捆绑下被释放出来。
15. 耶稣基督的死还要 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受辖制的观念在新约圣经常见,但是这里用的是 douleia ,这个字在新约他处只出现在罗马书八 15 、 21 ,以及加拉太书四 24 ,五 1 ,但都不是指死亡的辖制 76 。一般人都不会承认自己受到某种辖制,就如犹太人与耶稣争论时所做的一样(约八 33 ),那导致犹太人恼羞成怒。这也是为什么人对死亡的问题避开不谈的原因之一,只有诚实的人承认他们受制于死亡的恐惧,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事实。所有的人类都知道自己终必会死,但是不见得人人都承认自己是罪人。尤有甚者,死亡是不看情面的,是最公平的。任何的权势,只要除去它可怖的一面,对任何人而言,都会成为一种恩泽。基督徒的死亡观使人得到完全的释放。只有那些不肯接受得救之恩赐的人,仍然脱离不了死亡的辖制。
16. 作者的思想又回到天使的主题,他立刻发现,他方才说的对天使没什么相关,他想起了以赛亚书四十一 8 ~ 9 “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所拣选的仆人。换句话说,从某一种辖制进入另一种辖制,但这转换是很独特的,因为服事魔鬼的人不能具有 亚伯拉罕后裔 所拥有的地位。天使与救赎无关,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这卷书信的受书人是希伯来人,因此作者是以“亚伯拉罕的后裔”为焦点。然而,我们不该忘记,保罗写信给在以外邦人为主的罗马教会时,曾提到“亚伯拉罕是我们肉体的祖先”(罗四 1 ,英译)。主耶稣也曾经对犹太人说,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那些行亚伯拉罕所行之事的人(约八 39 )。从属灵的意义来看,凡是具有亚伯拉罕那样信心的人都可以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这是我们对这节圣经应有的了解(参:罗四 11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角度来看,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明亚伯拉罕是耶稣肉身的祖先(参:太一章;路三章相关家谱)。
17. 也许是诗篇二十二 22 的信息,也就是第 12 节那里已经引用过的,令作者再强调耶稣基督 该与祂的弟兄相同 。在本质上,这是第 14 节的重复说明,却在这里加上一个很重要的字眼 凡事 ,使人注意到耶稣那完完全全的人性。这样的重复说明使作者引进本书卷的主题 大祭司 ,虽然要在第五章才开始详作推论。作者在此处插入了他以后所要说明的主题,略提大祭司的特性与工作,而在本书稍后才作详述。
关于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的特性,作者以 慈悲、忠信 两个词来叙述祂。慈悲这个词,在整卷希伯来书里,只在此处出现。其实,除了此处之外,这词在整本新约中只出现在“八福”篇中,和合本译为“怜恤”。经文说怜恤人的得着了蒙怜恤的应许。然而神时常向人类施慈悲(较常用的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也可以说这是神向人类所表现的态度中,最显着的部分。虽然,依据亚伦祭司等次所兴起的大祭司,并不需要具备这样的品格,然而依据希伯来书五 2 ,所期待的大祭司是他能够体谅那些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忠信的概念在新约圣经中,具有非常的意义,希伯来书里另外用过四次(三 2 、 5 ~ 6 的尽忠,十 23 的信实,十一 11 的可信),只有一次是指神的信实。如果耶稣的工作必须忍受痛苦,祂当然必须绝对忠心。作者毫无疑问的认为耶稣是可以完全倚靠的,他将这样的理念发扬光大,并且在下一章里作一叙述。
我们这位大祭司的忠信特别与神的事( tapros ton Theon )有关,也就是说,祭司的工作是对神负责的,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这里所使用的动词( hilaskomai )之后通常都不列出其挽回的对象,所以这里是一种很惊人的用法,意思是“为罪作了挽回祭”。虽然从七十士译本圣经里还可以找出几个例子,但在新约圣经里,这一个动词惟一的另一个出处是在路加福音十八 13 。路加福音里用在税吏向神求怜悯的祷告。这个字用在有关罪的主题上时,其功用是为罪人和“那一位恨恶罪者”提供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挽回祭是 为百姓的罪 ( sins ),而不是指抽象的“罪”( sin )(以典型的献祭用语表现的观点言之,非常适用于大祭司职任的主题)。这里用复数,表示其预备是极其个人性的,很多学者反对希腊文 hilaskomai ,是“挽回祭”的意思,因为这好像有安抚一位被触怒的神明的意味。但是这种观念不合新约圣经的用法,因为在新约中,是神自己为人类预备了挽回祭(罗三 25 ),以显明祂对人类深厚的爱(罗五 8 )。
同一字源的名词也出现在希伯来书九 5 ;罗马书三 25 ;约翰壹书二 2 ,四 10 。这些例子中,挽回祭的目的都是重新恢复神与人之间因人先前的罪而破坏了的关系 77 。
18. 作者虽然从“耶稣基督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继续说明,他却以另一个思想结束本章。人都会遇见试探的问题,但是当我们思想到基督也受试探时,祂所受试探的范围如何呢?作者坚信,基督之所以能够搭救被试探的人,是因为祂曾经历过试探。为了了解这经文 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 ,我们必须先知道,试探与受苦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认为,耶稣所受的苦难是因为人性的软弱,包括因为肉体的伤害所产生的疼痛、害怕、悲伤 78 。但是,耶稣的苦难主要是与祂弥赛亚的职任有关,这并不止于祂肉身的苦痛。祂的受苦是很特别的,而祂的受试探亦然。就耶稣基督与祂的子民之间的交会点,并不在于他们受苦的形式和性质有多相近,而是在于两者都有忍受探试的经历,四章 15 节对此一观点提出很清晰的说明。解释这一节经文时,我们将会探讨基督受试探的神学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思想是∶“基督能搭救”被试探的人,因为本书信的开头部分最主要的负担,是要证明基督是最配得代表祂的儿女们来到神面前的一位主。
72 然而,这里引发一个问题,“领”这个字的时态( agagonta ,是希腊文法不定过去分词)。这种时态用法似乎是用以强调现在,表示同时发生的行为。
73 参 He*ring , Comm ., p. 18 。
74 本书信中的“完全”观,参 A. Wikgren, 'Patterns of Perfection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NTS 6 ( 1959 ~ 60 ) , pp. 159ff. ,并参 P. J. du Plessis, TELEIOS: The Idea of Perfec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 Kampen, 1959 ),以及 C. Spicq, Comm . 1, pp.64ff. ,他把希伯来书和斐罗作品中关于 teleios 这词的用法作详细的对比。
75 就如 F. F. Bruce, Comm ., p. 49 所指的。
76 E. Ka/semann , Das wandernde Gottesvolk ( Go/ttingen , 1939 ) , pp. 99 ~ 100 ,宣称这受到诺斯底主义的影响,因为他认为诺斯底的赎罪神话主张人有希望脱离对死亡的惧怕,但是诺斯底派认为人是受物质的禁锢,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
77 关于这整个概念,详 L. Morris,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of the Cross ( London, 1955 ) , pp.125ff.; J. Herrmann and F. Bu/schel , TDNT 3, pp.300ff. 另参 C. H. Dodd,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 London, 1932 ) , pp .54f . ,他强烈喜爱赎罪的意义,而反对挽回祭的说法。
78 参 Montefiore, Comm ., p.68.
──《丁道尔圣经注释》
|
|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第二章
2:1-2
上文讲过了基督比先知、天使更美,祂的名、地位、荣耀等都远超天使。这样一痊基督和祂的救恩的福音(“所听见的道理”)实在对我们太重要,无论怎样都不可忽略,必须遵守。假如让这福音真理轻易失去,离开神子所给的更美启示,那责罚是大的;就如从前干犯神藉天使所传律法的人一样(看申33:2;参利10:1-2;24:10-16;民14:32-35;16:25-35)。天天命使传的话,干犯者尚且有罪,何况是更大的基督亲自的晓谕。
2:3
作者郑重向有随流失去真道危险的读者及时提出警告。福音真理由神子亲自宣布,伟大过旧约的律法不知凡几,连这样大的救恩都不理会,悲惨的结局岂能逃避!切也更直接。然后又有听见过这福音的使徒和他人加以证实(参彼后1:16;约壹1:1)。
从本节可以看出,本书作者没有直接听过耶稣或者与耶稣同行的人传讲。这也是本书作者不是保罗或任一使徒的确证,否则他不会说自己只是间接从他人听到福音。有的解经家根据本节推测:第一代的基督信徒此时均已去世。一书作者及同工是从已逝世的第一代明白福音的。
2:4
神用神迹、奇事、异能等超自然的行动来证实这福音信息。四本福音书有许多耶稣行神迹奇事的记载,但是基督之为神不靠这些事来建立,祂即令不行神迹,一样是神;神迹奇事只是从旁来证实。教会创立初期,这些事仍旧继续。要是神迹奇事不是本书读者当时耳闻目击的事实,作者不会提出当作“见证”。
“圣灵在恩赐”不同于人已有的才干,此处原文为merismoi,是圣灵随己意特别赐给人,为神同意他们传扬福音的证明。保罗在《林前》12章提到这恩赐,也是初期教会的一个特色。
2:5-6 本节至8节引用《诗篇》8:4-6的话,继续说明比天使更美,祂虽然成为人子,仍旧超越过天使。
“将来的世界”可以指1,来生;2,基督降生带来的世界新秩序,也就是祂所开始的神的国;3,世界的末了。以(2)说最切合,但可能三种意思都有。不过,“世界”的原文为oikoumenē,指的是世界的居民,可见作者所关心的是人。
天使虽有地位,但神没有把将来的世界交给他们管辖。在神创造的世界秩序中,人本来管理神造物之权(创1:26-28),诗人目睹如此奇妙万物居然叫人管理,不禁发为赞叹;但人犯罪失去了这荣耀的地位。神子耶稣降生世上万为“人子”,乃理想的人的模范。《诗篇》所说的“世人”(原文为“人子”)的那种尊荣地位,到耶稣基督身上才圆满应验;耶稣和保罗都曾引用此经文(太21:16;林前15;27)。
6节只说“有人在某证明”,原文无“经上”二字。作者所看重的是神的话,那才是权威,至于由何说人,在何处说,反成次要;何况这是当日大家都熟悉的经文。
2:7-8
“比天使微小一点”、“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说明神造人时给人的无从尊严和超越其他造物的崇高地位;人比天使小一点也是暂时性的。诗人眼中的人是如此完美,为神直接所造,赋予管理世界的责任;绝非如今天进化论者所说,人乃自低级生物演变而来。但人犯罪之后,神的旨意没有实现,人变成怕死的奴仆(15节)。
2:9
基督成为人身,暂时比天使小一点,为了恢复人管理世界的原有地位。祂完美无缺的生命为人受死、钉十架、战胜死亡,现在坐在神的右边;使祂救赎的人终有一天能象诗人所说在将来的世界里统里万物。
2:10
基督在救赎工作中,一人降卑,叫所有得赎的人成为神的儿女(“许多的儿子”,参约1:12-13)。“元帅”的原文archēgos有“带头领路”的意思。基督若没有忍受苦难开路,人也就没有拯救。这开路的荣耀地位乃神所给,祂是那“创始…的”(12:2)“生命的主”(徒3:15)和“君王”(徒5:31)。这是同一字在新约中的三种译法,说明这位经历苦难和争战而得胜的元帅,能领我们进入生命中和荣耀里。在灵性和道德上都完美无瑕的基督,成为人身之后,必须经历人间最深沉的苦痛,才能完全,为陷在罪中不完全的人类付出代价,使我们这罪的奴仆,成为神国的儿女。
2:11
“那使人成圣的”基督,曾经成为人子,为人类尝了死味,信祂的人因此得以恢复原有的圣洁,得到基督复活的生命,升高成为神的儿女;使基督可“称他们为弟兄”。信徒与基督联合为一,分享祂的荣耀。
主耶稣曾说,把祂的道当作可耻的人,祂再来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8:38);可是信徒以主的道为荣,所以基督不但不以他们为耻,反乐意当作们为弟兄。
2:12-13
这里一共引了三处旧约经文,分别见《诗篇》22:22、《以赛亚书》12:2和8:18,所根据的是《七十士译本》,都是说明基督和信徒的密切关系。信徒有基督的生命得成为神的儿女,是符合旧约预言的。神将这些儿女赐给基督,成为祂的弟兄。
2:14
魔鬼掌握死权,但这权柄不绝对的,只能用以引诱有罪性的人去犯罪。因为根据神的律法,犯罪的结果就是死(罗7:11)。只要人犯罪便成为罪和死的奴仆,走向灭亡(参罗5;12;6:23)。基督本无罪,死便不能管辖祂,祂虽成为人(“成了血肉之体”),却能从死里复活,使死亡失去了它的毒钩(林前15:55)。祂用自己的死,满足了神的律法对众人的要求;又用祂的复活,永远毁灭了死亡。人信靠祂不只可脱离罪的管辖,也完全不受魔鬼的辖制。
2:15
魔鬼今天依旧在活动。大部分的人害怕死亡,但因为骄傲,不肯承认这怕死的心是做了罪的奴仆的结果。这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无论用何法求一存,只会增加生的痛苦。唯有基督的救赎,才让我们得到祂战胜了死亡的永远生命,完全脱离对死的恐惧。
2:16
《以赛亚书》41:8-9说,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拣选的仆人。表面上看,基督的拯救不过让人从罪的管辖下转到神的管辖下,可是其间有极大的分解。服侍魔鬼的没有亚伯拉罕的后裔的地位。一切象亚伯拉罕一样相信神的人,才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约8:39;罗412)。基督要救的是这些信祂的人,所以祂要成为人身。祂不用成为天使,因为天使毋须救赎。
2:17
作者从12节已引的《诗篇》的话,重述基督为了拯救世人成为人身,“与他的弟兄相同”(14节)。“凡事”指出基督完全的人性;基督要完全成为人方能代表人进到神面前。作者从这一点出发,提出本书“基督为更美大祭司”的主题,举出大祭司的品格和职分是:“慈悲忠信”、“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卡片神怒,使人与神和好。(关于基督为大祭的事,到第5章才有详细的讨论。参看《利未记》6:20-22;17:11各注)。
“慈悲忠信”所以重要,国为祭司是百姓的代表,站在百姓的地位才能体恤百姓。“慈悲”是对人的体恤,“忠信”是对神的的尽忠。
2:18
试探为人生所难免。基督能搭救被试探的人,因为祂自己有受试探的体验。祂为拯救世人而受的苦,和祂因此而受的试探都非常之大。祂经历二者,得到空前胜利,因此能成为人类的代表,作人中保,为人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