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来 12:1> 这许多的见证人──你会想起谁?人家可会想起你?
12:1 “这许多的见证人”包括了这章所载的人物,他们的信心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不是孤单地挣扎,也不是第一个在生活问题中挣扎的人。有些人已经跑完了他们的路程,并且取得胜利,他们的见证激励我们向前奔跑,同样得胜。我们所继承的“遗产”是这样的好,真叫人得鼓舞!
来 12:1-4> 为主奔跑,只是人世的事何其多,教人烦扰──快看看圣经所言?里面说的是──
12:1-4 基督徒的生活是艰难的,需要放弃一切危害我们与神关系的事物,忍耐地奔跑,并藉着圣灵的能力对抗罪恶。要成功地过这种生活,我们必须仰望耶稣。若我们的目光偏离主,只看到自己或四周的环境,便会失足跌倒。我们应当为主奔跑,而不是为自己,所以必须时常仰望祂。
来 12:3> 重担压肩,愁苦绕心,孤单对影自相怜?黑暗背后,好像有点光……
12:3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便只看眼前,但我们并不孤单,仍能得到很多支持。很多人所经历的情况,远比我们更困难,他们都成功地经过了。受苦是训练基督徒成长的途径,使我们能更忍耐,最终尝到胜利的甜美。
来 12:4> 人受逼迫苦难当,我想放弃可以不可以?
12:4 这些读者正遭受迫害,但未到要牺牲性命的地步。由于他们仍然活着,作者督促他们继续往前奔跑,正如基督没有放弃一样,他们也不应放弃。
来 12:5-11> 被责骂,被管束,谁喜欢?就算是神──啊,这……
12:5-11 哪一位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呢?是任凭孩子做可能伤害自己的事的父亲,还是那位纠正、训练,甚至惩罚孩子,帮助他们分辨对错的父亲呢?被神纠正和管教是不好受的,但祂的管教正反映出祂深爱着我们。当神纠正你时,应视之为神爱你的凭证,并且求问祂要教导你什么。
来 12:11> 为何你要这样管我?这样不准、那样不可以──对神的管教,你的态度不会这样吧……
12:11 我们可以怎样回应神的管教?( 1 )无可奈何地接纳;( 2 )充满自怜地接纳,并认为自己不应受这样的管教;( 3 )愤怒、生神的气;( 4 )感激地接纳,就像对慈父一样的回应。你认为应该怎样选择呢?你又怎样选择呢?
来 12:12-13> 神你的要求可真高,我怎能胜任?
12:12-13 神不但管教儿女,更是要求极高的教练,祂将我们推往能力的极限,并要我们过有纪律的生活。虽然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不能得胜,但跟从基督,从祂那儿取得力量,便可以继续前行,更可以用不断增长的力量来帮助身边在挣扎中的软弱的人。
来 12:12-13> 我的手已垂,还要抬?我的脚已酸,还要走?其实,我又能做多少?──你有话说──
12:12-13 “所以”一词提示我们,接着所说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心思意念不应只想着自己,其他人会跟着我们的样子做,我们自称为主而活,便有责任为别人树立好榜样。你的言行是让别人更易信主、跟随基督、在基督里成熟,还是令效法你的人感到无所适从和迷失?
来 12:14> 明明是不太喜欢他,还要与他和睦,我……
12:14 读者对预备人敬拜的洁净礼仪应该非常熟识,也知道要进入圣殿,人必须“圣洁”或“洁净”。罪恶常常拦阻我们到神那里去,所以,我们要见神,便必须除去生活中的罪(参诗 24:3-4 )。圣洁与和睦有关连,先与神有正确的关系,我们才能与其他的信徒建立良好的关系。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喜欢所有的信徒,但要效法基督就必须追求与众人和睦。
来 12:15> 怨恨?我不会这样严重的,顶多是……哎,我……
12:15 正如一粒小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样,我们心里所出现的苦毒,可以影响最深交的基督徒友谊。当我们让“失望”转化成“不满”,又或将过去的伤痛积压在心上时,就会生出苦毒的根来,引致嫉妒、纷争和邪恶。但是,若圣灵充满了我们的生命,就能治愈带来苦毒的伤口,我们便不会再有怨恨了。
来 12:16-17> 懊悔,有时候真的于事无补,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12:16-17 以扫的故事说明了错误和罪恶有时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参创 25:29-34 ; 27:36 ),即使悔改和宽恕也不一定能除去罪的恶果。你所作的决定是基于现在的欲望,或是你长远的需要?应当先衡量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才作出决定和行动。
来 12:18-24> 在西奈与锡安面见神,前后之别在哪儿?
12:18-24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神会面时是何等的惊恐,在锡安山与神见面时却是何等的喜乐,这真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耶稣所带来的改变,是何等的大!基督降世之前,神看似遥不可及,叫人恐惧;但基督降世后,神藉基督欢迎我们到祂面前来,不要轻忽神的邀请啊!
来 12:22> 天上的耶路撒冷,好像遥不可及……
12:22 作为基督徒,我们现在已是“天上的耶路撒冷”的一分子了,基督掌管我们的生命,圣灵常与我们同在,我们也可以与信徒甜蜜地分享、相交。(有关全备和最终的赏赐和天家的情况,请参启 21 章。)
来 12:27-29> 世界终会被毁,我们今天的指望……
12:27-29 这个世界最后会被彻底毁灭,只有神的国永远长存。跟随基督的人在神国里都有分,不必怕摇撼、震动,或火烧。若我们对将来缺乏信心,这数节经文可以帮助我们重建信心,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将来都是建立在永不摧毁的稳固根基上。不要将信心放在那些会摧毁的事物上,应当将生命建立在基督和祂那永不动摇的国度里(参太 7:24-29 )。
来 12:29> 烈火,我们的神原是这样的,还有……
12:29 蜡蠋的小火焰跟森林大火中那咆哮般的火舌实在无法比拟,我们甚至无法靠近火场,纵然有最先进的灭火设备,火势也常非人力所能控制。同样,神也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不能认为通过祈祷可以强迫祂做什么事。然而,祂是充满怜悯的神,祂把我们从罪和死亡中拯救出来。所有无价值和充满罪恶的东西都会被神震怒之火焚烧干净,只有美好的、奉献给神的和公义能够存留。 ──《灵修版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人生竞赛须知(十二 1 ~ 17 )
第十一章是回顾,而第十二章乃是展望将来。第十一章所论的信心的成就与坚忍又于本章出现,前者见于第 1 ~ 2 节,后者记在第 3 ~ 11 节。
.人生的前途危险与鼓励( 1 ~ 2 )
我们要使面前漫长的人生道路达到神拟定的目标。作者将人生比作“路程”,原文是指赛跑场的跑道,其上有见证参赛者的观众,他们坐在观众棚上观看赛跑。同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上,“有许多如同云彩般的见证人围我们”,这些见证人便是第十一章的信心英雄,他们已跑过了人生的道路,给我们证明了信心的路程是行得通的。但人生旅程亦有两种障碍,其一是重量的缠累;一切负累物都必须先放下,才跑得轻松快速。另一障碍是习惯性的犯罪,所以罪必须时时对付,仰望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才能在圣洁的路上跑得合神心意。
.管教的必须性,方式与结果( 3 ~ 17 )
管教的必须性与合理性是每一个正常的家庭所承认的;照样,神对我们这些儿女,也必然在我们犯错时施行管教,祂要我们从错误中学习,使灵性得莫大的益处。在管教时,那最能使我们忍受的力量,乃是耶稣曾受苦至死的事实( 3 )。要知道,我们要跑的并非短途,而是一个长途的赛跑,没有忍耐就永不能成功!人生道路有我们当尽的本分:就是“追求和睦和圣洁”,过积极向善的生活( 14 ~ 17 )。
祈祷 求主助我坚忍,跑完人生的旅程,得的奖赏。
旧约威严与新约慈怜的对比(十二 18 ~ 29 )
本段可算是本书最后的一个警告,这警告乃牵涉到“固执的危险”。一个母亲时常对一个固执的孩子这样说:“我要告诉你多少次你才不这样做?”同样,神也是在这些经文里对我们说话:
.从西奈山而出那可怕的声音( 18 ~ 21 ),代表了旧约的特性是威严的。
1. 神的性质:“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角声与说话的声音”,象征了神的威严、圣洁,公义和忿怒。
2. 神的声音:神震动的声音令人不愿再听见。
3. 神的异象:摩西在异象中看见神的威严可畏后,便产生“恐惧战兢”的情绪。
.从锡安山而出那温柔慈爱的声音( 22 ~ 24 ),代表了新约的特性是温柔慈怜的。
1. 属天的性质:是“天上的”、属灵的、凭信心而有的。
2. 神的声音:是一个慈爱的声音。
3. 亲密的团契:在天上的圣城里,有天使和比我们先到那里的信徒,我们在那里可与他们有亲密的团契和交通,何等美好愉快啊!
.更重的责任与本分( 25 ~ 29 )
神的声音是最后的,其震动是空前绝后的。我们如今要时常到祂面前倾听祂的声音,并要殷勤事奉和敬拜祂。
祈祷 求主保守我,并使我顺服听从的吩咐。 ──《新旧约辅读》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1-13 当仰望基督、忍受管教
1-3
虽然神的应许在耶稣身上已经实现,信徒仍须凭信心忍耐到底。
1 “见证人”;指 11 章所提到的信心榜样。他们已跑完信心的路程,证明了神是信实的。
“重担”:原文作“拖累”。
“路程”:原指竞赛或奋斗。
2 “仰望”;即“注视”。
“创始成终”:表明耶稣是信心的先驱者及成全者,因祂凭信心忍受苦难,跑完十字架的路,成全了救恩(来 2:10; 5:8-9 )。
3 “思想”:原文有“比较”之意。
4-13 说明受苦是儿子该受的管教
4 本书的读者虽曾忍受苦难,却不像古人(见来 11:37 )或基督(见腓 2:8 ),蒙受杀身之祸。
5-8
神管教信徒,是因祂眷爱他们,待他们如父亲待儿子一般。
5-6 引自希腊文译本的箴 3:11-12 (“鞭打”取代了希伯来文原文之“正如父亲”)。
“收纳”:即承认为儿子之意。
7 上 可作“你们忍受下去,以此为管教罢!神这样做正是把你们当作儿子看待”。
9-11
顺从管教对信徒其实有益,因能有圣洁和公义的果效。
9 “万灵的父”:是指我们灵性的父亲(即天父);与“生身(即肉身)的父”作一对比。
12-13
勉励信徒在这管教下坚强起来。
12 “发酸的腿”:原文作“瘫痪的膝盖”。
13 意思是:要为自己的缘故修平前面的路程,使软弱者(包括其他人在内)能顺利走完,不致走歪。
14-29 警告:不可拒绝神
14-17
勤勉信徒要追求和睦圣洁,并谨慎自守。
15 “谨慎”:原文作“监督”。
“失了”:即“赶不上”或“亏缺”(参来 4:1 )。
“毒根”:原文作“苦根”。
16 原文并无“贪恋”二字。
“世俗”:指失去对属灵事物的正确价值观,如以扫一样,因轻看神给列祖的应许,便放弃了承受应许的权利。(见创 25:33-34 )
17 “心意回转”:原文是指以扫而言,这句的含意是:后来以扫虽然哀求父亲为他祝福,但他先前的弃权,已没有反悔的余地。
18-24
以西乃山与锡安山相比。作者的意思是:前者虽是地上可见可模的山,但当神在此颁布律法时,尚且使以色列人和摩西畏惧,何况那属天上的锡安山,岂不更可畏吗?
22 “锡安山”:于旧约可作耶路撒冷──天上有根基的城。(见来 11:10 )
23 “诸长子”:泛指属神的人(参“名录在天上”,见串 37 )。
“会”:原文与“教会”同字。
“所共聚的总会”:很可能应属 22 节末尾,指天使聚集在一起。
24 亚伯的血只求伸冤,但耶稣的血却使罪得赦,叫人与神和好。
25-29
进一步指出,在这“地上的”山所颁布的命令,尚且不容拒绝,何况是从天上来的呢?再者,摩西之时,神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将来天地都要废去,只剩下那长存的国度,要留给信徒,所以信徒当存感恩的心向神献上祂所喜悦的敬拜。
26 “再一次 ...... 动天”:引自该 2:6, 21 。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赛跑和终点(十二 1-2 )
这是新约中最伟大和最感动人的两节经文:作者对基督徒生活作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总括描述。
(一)基督徒的生活必须有一个 目的 ── 终点。他不是漫无目的的在途中徘徊;他是一个赶路的旅客。他不是一个游客,朝出晚归都是同一个地方;他是一个朝圣者,永不停止的向前走。他的终点就是要完全与基督相似,一分也不能减少,基督徒的生活是朝 一个方向走,在日暮的时候,自己最好能够反躬自问:‘我今天又进步了多少!’
(二)基督徒的生活是有 灵感 作我们的鼓励。我们的思想充满 见证人,如同那看不见的云彩;这些见证人是有双重意义的:一是他们曾见证对基督的忠诚:二是他们见证我们自己的忍耐。基督徒好像一个赛跑运动员,四周有观众围 ,当他竭力向前跑的时候,观众定睛望 他,而这些观众以前曾赢得了胜利的。
朗基罗( Longinus )在他的伟大着作“在精华的境界”( On the Sublime )当中提及文学着作成功的秘诀:‘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的灵境申虚构若干问题。你要假设;荷马( Homer )若要说这句话时,他会怎样写呢?柏拉图和狄摩西尼( Demosthenes )怎样把这些句子提升到精华的境界呢?修西狄第( Thucydides )若要写这段历史时他会怎样下笔呢?当这些人物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思潮中,我们的文思也随之而明朗通达,同样能够提升到那完全的境界和标准了。更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向自己提示:若果荷马站在旁边里,我写的句子他是否会听得入耳呢?或者狄摩西尼听了会有什么反应呢?简要的说,无非是在自己的思想里,构成一个最高法院或者一个剧场,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他们面前,让这些伟大的文豪批判你的写作。’
一个舞台演员若果知道有一位着名的演员也在观众席时,自然加倍落力演出的;一个运动员若果知道有些奥林匹克选手在看台时,自然亦会加倍努力竞赛。基督徒的生活主要质素也是这样,我们有一 充满信心的先贤圣哲,英雄人物曾经活 、受苦和殉难,现在也在看台上望 我们,那么我们又岂敢怠慢而不奋勇努力呢!
(三)基督徒的生活是有一层障碍的,我们虽然一方面有光荣的历史鼓舞我们,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罪却成了自己的阻碍。从来没有人装备一辆满载木材的货运卡车,去爬额菲尔士 的,人要走远路就必须携少量的行李,人的生活是不时抛弃用不 的东西的。但是我们常常由于自己的习惯,嗜好,和放纵,而致行程受阻。因此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放下一切的顾虑,犹如运动员除开外套,才行到起点处;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基督的帮助,然后可以做得到。
(四)基督徒的生活有一个办事的 方法 ,这就是 存心忍耐 ( hupomone{ ),它不是指耐性坐 等候事物的结果来临,而是用耐心去控制和处理一切事物。它不是一个天真的想法,加插双翼,飞越一切的困难和困境。它是坚决,不急躁,并不受阻滞,不会转移路线的向前稳步迈进。路途的故障和使人失望的事,不会把我们的盼望挪开。基督徒存心忍耐必能直达目的地。
(五)基督徒的生活有一个好 榜样 。它就是耶稣自己了。耶稣有一个目标放在面前,所以祂能忍受万事;祂以十架的方法赢取胜利。希伯来书作者突然领悟到一句话,他说耶稣 轻看羞辱 。耶稣有一个非常敏锐的官感,从来没有人像祂如此的。十架本来是一个可耻的刑具用来施行在罪大恶极的犯人身上的。在当时的社会里,被认为人类的渣滓才会用此极刑去对付他们,但耶稣毅然接受这种刑罚。圣腓力( St. Philip of Neri )敦促我们要‘轻看这个世界,轻看自己和轻看使我们受人轻看的事物。’,果真耶稣能如是忍受十架的痛苦,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呢!
(六)基督徒的生活永存 一个 现在 ,这个现在就是藉 与耶稣同在而得的。耶稣不单止是旅程的终点,并且是我们同行的友伴。基督徒的生活是奇妙的。我们在众圣徒围绕观望之下,向前努力推进;四周的事物不能拦阻我们。我们能够望 前头的目标,和那永恒的同伴并肩同行,我们知道祂自己曾走过这条路而且曾到达了终点;我们又深信当我们到达终点的时候,祂也在那里欢迎我们。
比较的标准(十二 3-4 )
希伯来书在这两节经文中用了两个很生动的字; 灰心 和 疲倦 。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 )曾用这两个字描写一个运动员越过胜利的终点时,随身倒在地上的情形。所以希伯来书作者想要说的就是‘不要太早放弃,在未越过胜利的终点前,不要倒下来。’
作者又提出两个论点来督促读者。
(一)他说当时基督教和迫害的斗争还未到流血的地步。这句说话影射到马加比的领袖呼吁士兵们拼命作战到底。摩法特解释‘抵挡到流血的地步’这句话:‘作者不是埋怨读者,而是激发他们 羞耻 的心灵。’当他们想及先贤的英勇事迹为他们而建立了信心,他们亦应该坚定自己,不要在途中怠慢下来,或者在争战中畏缩不前。
(二)作者呼吁读者们要把自己的受苦情况和耶稣作一比较。耶稣摒弃天上的尊荣;进入人类隘窄的生活当中;祂面对人的仇恨;最后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希伯来书作者 实的命令他们:‘你怎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和祂所饱受的辛酸痛苦作一比较?神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你的缘故,然你又曾为他做过些什么?’
这两节经文强调了基督徒信仰的重要代价:殉道者付出的性命和上帝儿子的性命。我们不要轻视废弃一件宝贵的东西。这样传袭下来的珍品,人不应把它污损。从这两节经文所得的总结,基督徒两次接受一项命令:‘要尽量表现自己,才能和那先贤圣哲和上帝曾为你所作的牺牲相称。’
上帝的管教(十二 5-11 )
希伯来书作者再讲出另一个原因,为什么人要乐意接受临到自己身上的苦难。他曾解释过,伟大的圣贤以往曾经抵受过这些苦难:还有此起耶稣基督所受的苦难,人的苦难算不得什么。现在作者继续说,他们必须忍受一切的苦难,因为它是从上帝而来的管教,而且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乎管教和纪律。
父亲必须经常管教儿子。父亲若任由儿子胡作妄为,让他信手取得一切的东西时,这位父亲就谈不上爱他的儿子了;这样的看管态度如同对待一个私生子,全没有爱心和责任感可言。我们让地上的父亲管教,只是一段时期,待那成长的日子来到,而这种管教至少总含有专断的成分。我们的身体是由地上的父亲所给予的,那给予我们不朽的灵魂的父上帝,祂的智慧无穷尽,也会要求我们凡事做到最好的,我们岂不更应该顺服,让祂管教吗?
色诺芬( Xenophon )写过一遍 Cyropaedia 题材相当刁巧的文章,辩论人能逗人发笑或引人啼哭,在世界上那一样对人比较有益呢。爱尼提达斯( Aglaitidas )说:‘我认为引人哭比逗人笑的事对人有益。我并不是说废话,只要你从正确的观点去看,就会相信我的话了。最低限度,父亲的管教,使儿子流出多少眼泪,然后能学会自我控制。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才可以把好的学问教训学生。法律也是要使人哭泣,然后在人的身上建立正义。但是你能否举出逗人笑的同样例子可以锻炼人的身心去担任重责或掌管国政的呢!’爱尼提达斯深信能行严厉纲纪的人才有资格去领导个国泰民安的社会。
首次听到这段经文的人都会有双重的感受,因为富时是一个 父权 ( patria potestas )。罗马人的父亲对自己的家人包括儿孙在内,有法定的绝对管治权。从儿子出世的一天开始这权力即生效了。他有权认养或遗弃这个婴孩;他可以用绳捆缚或鞭打他;他可以转售儿子给别人作奴隶;他甚至可以私自向他施行死刑。虽然照 习惯,当他想对家中任何一人施行重罚时,通常会开一个全体成年人出席的会议然后做出决定,但他亦可以不必这样做的。所以,后来的罗马的公众意见,认为父亲不应私自向儿子执行死刑,但这些行刑例子一直到奥古士督时,仍旧存 的。罗马史家撒路斯特( Sallust )描写嘉特莲( Catiline )叛变罗马的阴谋,当时有一位罗马国会议员,他的一个儿子( Aulus Fulvius )跟嘉特莲串谋这项叛变计划,结果这个儿子被人逮捕,带回父亲处受审,结果父亲判决执行死刑。关于罗马人的父权,还有另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身为儿子的罗马人,无论他担当任何要职,做法官或朝廷大臣也好,他的行动完全直接在生父的掌握之中,直至他父亲离开世界为止。若果我们明白了当时盛行的‘父权代表一切’时,及观希伯来书作者所引述的话,我们便容易知道他的主要信息了。
作者坚持读者必须接受人生一切的苦难都是上帝用来管教我们的方法;这些事情最终对我们只有帮助和好处而无损害的。作者为证实这点,他再引述箴言三章十一和十二节,让读者细心思想。当然,人对上帝的管教各有不同的观点。
(一)他可以用 屈从 的态度去接受上帝的管教。这就是斯多亚派的哲学( Stoics )所主张的。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上帝的旨意;因此人除了接受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人若另找途径的话,就好比把头撞向宇宙的围墙。这种思想是可以使人接受上帝的崇高智慧;但这只不过是消极的去接受父的权威而不是父的爱。他不是自愿的,而是因为自己是战败者才肯接受这样的管教条件。
(二)他可以 不顾一切的 去接受, 让这管教迅速的成为过去 。从前有一个着名的罗马人曾说过:‘我不让任何事物干扰我的生活。’人若如此接纳管教,他就是采取挣扎和敌视的态度,而并不是存 感激的心呢!
(三)而他可能用 自怜 的态度去接受管教,而最后 自己也倒下来 。他们一旦遇到困境,即认为天下间只有他一个人才会有这种痛苦,他们很容易在自卑的情况下,意志慢慢消沉而没落。
(四)他可以接受管教作为一种 惩罚 ,但在自己心底里仍然是 抗拒 这种管教的。罗马人当时认为一切的国难和个人的悲剧都是上帝的报复行动。卢根( Lucan )曾经写过:‘罗马城会充满欢乐,而它的人民也会蒙受祝福;只要诸神不要施行报复,改变他们的态度,多些关心人们的事就可以了。’塔西图亦有一个说法,他认为国家的灾难已足以证明天上诸神的兴趣只在乎惩罚,而不理人问的安危。至今仍然有人相信上帝是赏善罚恶的。当自己遇到任何不测的事,或者自己所爱的人遇到不幸时,他们自然会问:‘我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招致这报应呢?’他们的语气都表露出这是上帝不公平的惩罚,而永远不会觉悟反省说:‘上帝到底藉 这件事的经验,教训我要做些什么呢?’
(五)最后的一种态度,就是接受这管教是 出于一位慈爱的父 。 教父耶柔米说了一旬似非而是的隽语:‘上帝最大的愤怒就是当我们犯罪时,祂仍对我们毫不动怒。’他的意思就是说上帝最大的惩罚,就是认为我们不可教而孤立我们。基督徒必须知道‘上帝的手永远不会使祂的儿女们流不必要的眼泪’,上帝会利用每一件事物教他变成更聪明更完善。白朗宁 ( Robert Browning )在拉比以斯拉( Rabbi ben Ezra )中写过:
‘欢迎每次带来严峻的抗拒,
它会把平滑的泥土翻松,
每条螫子把你刺痛,叫你不能坐立,只有向前走吧!
那刀割的痛苦,不也是带来欢乐吗!
努力吧,放开那紧张的心情;
学习吧,不要理会那苦楚;
鼓起勇气吧,不要埋怨那阵剧痛!
面前不是充满矛盾的事,
当它向你讥讽时,你会得到安慰 ──
当你似乎失败时,成功的生命继之而来,
我的一生要充满 热望。
挪开我的旧态,安抚我吧,
除去我的愚顽,不要随 那天平跌下去。’
我们若果记 上帝的一切管教都是出于爱和建立美好的人生,我们就无须触景自怜,或作无谓的反抗和埋怨了。
责任,目的和危险(十二 12-17 )
希伯来书作者写到这里,就想和读者讨论基督徒每天生命的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他知道在顺境的时候,人好像如鹰展翼高飞;当对 有兴趣的工作会努力不解,亳晕无倦容;但有时连每天日常例行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作者在这里特别指出基督徒每天要面对挣扎的事情,是什么一回事。
(一)在开始的时候提醒他们的应有 责任 ,在每一个教会团体和每一个基督徒圈子里,都会有一些软弱的份子,他们很容易做错事,或在争战中放弃下来。对这些没有主意的软弱同道,刚强的信徒就应当从旁鼓励、扶持和帮助,使他们重新得力。‘下垂的手’这句话曾经用来形容昔日以色列民在旷野途申,存心放弃原来的热望,要折返埃反,重温饱食丰衣的生活。
在所罗门之歌( The Odes of solomon )六章十四节中,有一句描写上帝真实的仆人和做牧师工作的说话:
‘他们使干涸的口唇减轻了痛苦而镇静下来,
那些懦弱沮丧的,要把他们扶持而站立起来 ……
那些手臂垂下的,要使他们伸直,高高举起。”
人生最大的安慰时刻,就是当别人在失望和失去气力的时候,能够勉励和帮助他们。帮助别人就是替他们修直道路。所以一个基督徒应有双重职责 ── 对上帝和对人。在西面见证辞( The Testimony of Simeon 五章二至三节)记载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训示,指导义人应有的好行为:‘你在主面前要有一个善良的心;在人面前要修直自己的道路;这样你在上帝和人的面前都得蒙悦纳了。’
人对上帝必须有一个清洁的心,对人必须正直和公平,所以基督徒的职责是时刻以身作则走正义的路,移去别人的绊脚石,帮助脚步软弱的人,使他们也走得轻省容易。这样他便能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用事奉和好榜样帮助别人。
(二)希伯来书作者接 提及基督徒每日面对的目的是什么。
(甲)他的目的是 平安 ,平安这个字在希伯来的思想中不是抽象和消极的;它是有实质和积极性的。它不单止解作脱离烦恼而得的自由;它包含两个重要的质素:
第一, 平安 是引导人达到至善的一切力量。而希伯来人所体验的至善境界是在顺服上帝中找到的,箴言书有一句话:“我儿,千方不要忘记我的法则:你要存心守我的诫命;在你的一生一世当中,必有平安随 你。”所以基督徒必须持 一个目的,就是完全顺服上帝,然后在生活中获得最高的喜乐,达到至善至完美的境界 ── 平安 。第二, 平安 是指人与人应有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正常的关系中,人的嫉恨全消,唯有存 建立别人的善意。所以希伯来书说:‘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是真正的合而为一,也是从活在基督里而得来的。’
所以信徒寻求的平安,就是顺服上帝的旨意。提高人的道德生活在最高水平之上,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正确的良好关系。
还有一点,这“平安”不是唾手可得,而是要奋 追求得来的。它不是偶尔在面前发生的事,而是经过努力耕耘,用灵性的血汗换取得来。正如吉 林( Rudyard Kipling )所写的:
‘我们的英国好像一个花圃。但这花圃不是哼唱 :“多么的美丽”,或闲坐在树荫底下而自然走出来的;除了我们之外,还有许多善心人士每天不停地工作 ,手持破烂的刀剪不歇息的在碎石路上剪除莠草,而建成这个美丽的花圃啊!’
上帝的礼物是赐与的,不是白白的抛掉;而是要赢得的。惟有依照上帝所定下的崇高条件,就是要顺服祂才可以接受这些礼物。
(乙)他的目的是 圣洁 ( hagiasmos )。这个字的“名词”和“形容词”( Hagios )都是同源的,也都是翻译为 圣洁 ,它的原本意思是 分别 和 隔离 。所以,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但他若果是圣洁的话,他必须存 一种与这个世界有‘分别’和‘隔离’的心态。他的标准和行为不是依附 这个世界。他的目标不是要得人的赞赏,而是要稳立在上帝的面前。韦斯葛( Westcott )有一个很贴切的解释:圣洁就是“迎见上帝之前的准备工夫。’基督徒生活的规范,就是要牢记 生活的最大目的是进到上帝面前。
(三)希伯来书作者接 又指出足以危害基督徒生活的各种 危险事物 。
(甲) 失掉上帝思宠的危险 。希伯来书作者的警告是:‘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上帝的恩。’早期的希腊释经学者狄奥非拉特( Theophylact ),用一队旅行的人来比喻这句话,他们时刻点查人数,看看有没有人失落:“有没有人遗留下来!有没有人走得太慢追不上大队!’在弥迦书四章六节也有很显明的描写:‘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摩法特把这句译为:‘我必招集那落伍的人。’人在旅途中,很容易落伍而跟不上大队。他们在后徘徊,游荡,而不是大步向前走,因而失落了上帝的恩。生活中的机会是不容我们坐失的。上帝的恩典给予我们的机会,是有一定的旨意的。人若自己涣散,不去思索,不专心,便会耽延路程,而失去恩典带来的好机会。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觉。
(乙) 生出毒根和结苦果的危险 (参英文圣经标准修订本)。这句话是取自申命记廿九章十八节,它用来描写自己去拜偶像,并且教唆别人也去拜,于是毒害整个团体生活。希伯来书作者很严厉的警告那些引导人败坏的份子。有些人常常觉得基督徒的标准太严苛,太拘泥于形式,也有些人质问为甚责任,目的和危险么他们不可以同时接受世俗人的生活和行为标准。初期教会的情况是非常独特的,当时的基督教犹如一个小岛,四周受 邪教徒所围绕;信徒的上一代完全是拜邪神的。所以他们是很容易离道而恢复昔日的旧习惯和标准。作者这句话是警告读者们不要受世俗的习染所影响,这些习染有时是故意的,但有时则在不知不觉中,散播在基督徒的社会里。
(丙) 跌进不道徒的圈套和回复非圣洁的生活的危险 。‘非圣洁’( Bebe{los )这个字有一个很显明的背景,它是指‘污秽的地方’,和‘祝佑为圣之地’刚好相反。在古代的宗教习惯中,只有曾接受过人教仪式的人才可以参加各项宗教活动。 Bebde?los 就是指未曾受过入教仪式和对宗教完全不感兴趣的人。他们和虔诚信神的人也是互相对立的。像安提奥古这类人,企图扫除所有的真正宗教,犹太教中背道离经的人,或放弃了上帝的人,也可以用这个字来称呼他们的。魏斯科对这个字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解释:‘它形容人的心只认识地上的俗物,从不知神圣为何物。从不景仰那看不见的事物。’所以非圣洁的生活,就是不留意上帝,也不感兴趣。他的思想,人生目的和娱乐,完全以地上的事物为依归。基督徒因此面对这种危险,须常存戒心,免致他的思想领域只限于这个世界。人若沉迷不悟仍贪恋地上的事物时,便很容易失去他的贞洁和尊贵了。
希伯来书作者在这段经文的总结前,再引述关于以扫的一个例子。他把以扫两个故事并合讲出来 ── (创廿五 82-34 ;廿七 1-39 ),首先当以扫从田野间回来,在极其饥饿之际,为要得到雅各所煮的食物,而卖掉自己长子的名分。另一段是描写雅各如何巧妙地假装以扫,在年老盲了双眼的以撒面前,骗取了长子以扫应得的祝福。当以扫回来求父亲祝福时,知道雅各已骗取了自己应得的祝福时,于是放声大哭(创廿七 38 )。
其实在这个故事的后面还有许多细节的。在希伯来的传说中和犹太人拉比引申义解释里面,以扫常被指为一个贪欲的人。他的整个人生都以身体的嗜欲作原则的。在传说中,描并他们两个孖生兄弟在母腹时已经互相妥协,当时雅各对以扫说:‘在我们的面前有两个世界,眼前的一个,人只管吃喝快乐、生儿育女,但在将来的一个,这些事情却不会存在了。倘你喜欢的话,你可以拣选目前的一个,我则宁愿拣将来的一个。’以扫本身不相信那个将来的世界,于是拣了现在这一个世界了。从这一天开始,雅各在母腹中已取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将来必受父亲以撒的祝福无疑了。传说又指出从那时开始,以扫已犯了五项罪 ── ‘一是拜邪神;二是流无辜人的血;三是追求已许配别人的女子;四是否认有来世;五是鄙视长子名分。’
希伯来的思想认为以扫是个唯欲主义的人,他的观点纯粹集中在世俗的粗野欲乐,所以无怪乎他肯出卖自己的长子名分;人若如此容易抛弃自己应得的产业,自然是轻看永恒的一切事物了。
希伯来书作者继续说,以扫‘找不到地方去悔改’(参英文圣经钦定本),希腊文 悔改 ( metanoia )一字是解作改换心思意念的。它就是说,到了此时此地,以扫亦很难回心转意了。这并不是说,上帝不会饶恕他,而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当人选择了某些事情之后,结果就是不能回复本来的面目,而上帝自己也不能把它们的后果扭转过来的。举一显浅的例子来看,当一个少年人,存心破坏责任,目的和危险自己的贞洁,或一个少女失去了贞操,他们的身体既玷污了,就再不可能回复旧时的情况。上帝是可以饶恕人的,但祂不会把那时针向后拨的。
我们必须谨记在生命当中,有些事物必然有它的决定性,也是不容任何人去窜改的。若我们像以扫拣选了眼前这个世界的欲望作为人生的目的,而不理会永恒的快乐时,上帝虽然会饶恕我们一时的无知,但我们干出来的事情和产生出来的后果,决不能回复我们原来的面目。人既作出了选择,就要依附这个选择的后果而行了。
旧的可怖和新的荣耀(十二 18-24 )
这段经文是把旧的和新的作一比较,旧的是西乃山上赐律法给以色列民,而新的就是耶稣作中保而带来的新约。作者一直到廿一节之前都是回应律法在西乃山赐给子民的整个景像。申命记四章十一节描写当上帝首次把律法赐给人时,训示他们:‘你们近前来,站在山下,山上有火焰冲天,并有昏黑,密云,幽暗。耶和华从火焰中向你们说话。’出埃及记十九章十二,十三节描写那不可接近,使人见而生畏的圣山:‘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冶死他。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申命记五章廿三,廿七节叙述众子民害怕听到上帝的声音,于是叫摩西去领上帝的信息,然后带回来。‘若再听见我们的主上帝的声音,就必死亡。’申命记九章十九节描写摩西也害怕上帝的烈怒。本来这段是指摩西知道他们拜金牛犊而发出的烈怒,但希伯来书作者则把它牵连到上帝赐律法的事情上。所以一直到了第廿一节为止,字里行间完全反映出回忆西乃山的经历和背景,作者引述这些故事的目的是想强调当时那种可怖的情境。
作者描写上帝在西乃山授律法的经过,刻画了三件事 : (甲) 上帝的威严 ,人只见祂的威严力量,而看不见祂有任何的爱。(乙) 上帝完全不可触摸 ,人不单止不可通往上帝的地方;尝试这样做的,亦会必死无疑。(丙) 上帝的恐怖 ,上帝的名使人闻之而丧胆;人不敢望祂,也不敢听祂的声音。
但到了廿二节,一切的情形都改观了。这节的上半段复述在旧约时,人所想像中的上帝是孤立庄严的,完全与人隔离的,使人闻名而丧胆的。但对基督徒说,当新约的日子来临,人与上帝就建立一个新的关系了。
作者列举出有新的荣耀正等待 基督徒,它们包括:
(一)有新的耶路撒冷等待 他,到那时这个世界上没有永久性的事物,恐惧、隐秘和分隔,都完全消失,基督徒便会得 新的生命。
(二)有千万的天使讴歌颂赞等待 他,这个 快乐的聚会 ── pano{guris ,希腊人通常用这字来描写全体国民大会,赞扬和尊崇诸神的。对希腊人来说,这日子是普天同庆的大节日。对基督徒来说,天上的欢乐,因众天使齐集歌颂而加添那喜庆的气氛的。
(三)有上帝的选民等候 他,希伯来书作者用两个字来描写他们。第一个的字面解释是“诸长子” ── 他们的地位是承继父业和荣耀的。第二是‘名录在天上的人’ ── 昔日皇帝把忠贞的子民记录在一个名册上,昭示他们的功绩。那些等候 基督徒的,就是上帝认为他们是尽忠的子民,已赐予尊荣的人。
(四)那审判众人的上帝等候 他。希伯来书作者没有忘记每一个基督徒在最后的一刻都要受上帝的查问。在那里有荣耀,但上帝的威严和可畏亦同时存在。新约始终没有用感情化可怕的观感去描写上帝。
(五)有已经达到终点的义人的灵魂等候 他。他们曾在那看不见的云彩的背后围绕 他。到现在就与他们一同排列在那同受尊荣的名册上面了。
(六)最后希伯来书作者说,这是耶稣自己立的新约。祂替我们与上帝建立新的关系,祂就是完全的祭司和完全的牺牲;祂可以让我们到那不能触摸的上帝的面前去;祂是以自己的血,付出这样大的代价而成就出来的救赎。作者在结束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出奇的比较,就是把亚伯所流的血和耶稣所流的血互相比较。当亚伯被杀时,他的血流在地上,称为报复的血(创四 10 ),但当耶稣被钉时,祂的血开了一条复和的路,祂的牺牲能够引导人与上帝从新结成朋友。
昔日人在律法之下是惶恐终日的;那时人与上帝之间,保持一道不可沟通的鸿沟,和战栗的恐惧。但当耶稣降临生活在我们当中,并且为我们而死,结果那曾和我们相隔甚远的上帝,可以靠近我们,而那条通往上帝的路已经打开了。
更大的义务(十二 25-29 )
作者在这段经文的开始时,再作一个比较,以警告读者。摩西世把上帝的话带到地上来,他的职责就是一个传达信息的人( chre{matizein -transmitter );他代表上帝说话;人若破坏这些口传的诫命,必逃不了惩罚。另一方面,耶稣本身直接说话( lalein )。祂不是传达上帝信息,而是上帝直接向人讲出自己的话来。所以若果人不听耶稣的话,那么责备就更大了,这就是作者提出的比较了。人若疏忽摩西带来那不完全的律法便招致谴责,那么疏忽那完全的福音信息时,责备就不可想像。因为福音是上帝完全的启示,人听道之后,必须负加倍的责任,他若忽略,必受更重的责罚。
希伯来书继续引进第二个思想。当律法授与摩西时,地是震动的,‘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 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出十九 18 )‘大地啊,你因见主的面,便要震动。’(诗一一四 7 )。‘那时地见上帝的面而震动,天也落雨。’(诗六十八 8 )‘你的雷声在旋风中,电光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诗七十七 18 )
关于地的震动,希伯来书作者再找出另一个例证。记载在哈该书二章六节中;‘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作者认为在那日子,地要废去,新的时代便来临。在那日,被震动的东西将被毁灭;只有不能被震动的东西才遗存下来 ── 这当然是指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永远保持不受震动。
一切的事物将成为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将会连根拔起;我们所经验的生活也随即终止;唯有一件肯定永远长存的事 ── 就是基督徒与上帝的关系了。
果真如是,我们就有一个更大的义务了。我们必须虔诚的敬拜上帝,战战兢兢的去事奉祂;我们不要让任何事物把上帝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动摇,因为到了那天,世界一切的事物都扫荡一室,只有这个永存的关系才是我们救赎的凭据。所以希伯来书作者结束这段之前,引述申命记四章廿四节:‘上帝乃是烈火’好像雷轰一般严厉的警告读者。摩西当时训示人民不要破坏与上帝订下的约,回复从前敬拜偶像的习惯,因为上帝是个嫉忌的上帝,他们只许拜上帝,否则上帝如烈火吞噬他们。希伯来书作者说:‘你们面前有一项选择。若保持对上帝真诚,到了那日,虽或宇宙在动摇中消逝,但你们和祂的关系可以安稳无恙。倘你们阳奉阴违的话,那本来可以救赎你们的上帝,必用烈火消灭你们。’这是一个恐怖的想法:但里面却存 一个千古不易的真理,人若对上帝真诚,他会获得一切;但人对上帝虚假,他便失去一切。所以无论处于现在或永恒,人除了对上帝真诚之外,什么事也无关宏旨了。 ── 《每日研经丛书》
第三篇 耶稣的地位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祂创造诸世界;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那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祂。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又说:主阿!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么?”(来一 1-14 )
“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来三 3-6 )
“再者,耶稣为祭司,并不是不起誓立的。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因为那立祂的对祂说: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永远为祭司。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七 20-25 )
祷告:我们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给我们又有机会来到你面前,我们感谢你!在你那里有永生之道,除了你我们还有谁?今天早晨再一次打开我们的心向着你,求你对我们说话,求你向我们显现;但愿你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为大,因为惟有你是至大至尊的。我们把这段时间恭敬的交到你的手里,求你加上祝福!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我想到了今天,大家都已知道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惟独见耶稣”。但是我们盼望,这不但是一个主题,更是每一个人的经历,和每一个人的见证。
神注重我们所是的,过于我们所作的
第一天早晨,我们说到“耶稣的身分”。在神面前身分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所以祂给我们看见耶稣的身分是什么。我们的主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祂有独生子的荣耀;我们的主耶稣也来到地上作了人,祂称为人子并且有人子的荣耀。这是我们主耶稣的身分。如果认识祂的身分,看见祂是神的儿子,我们就要起来敬拜祂;如果知道祂是人子,我们就要起来感谢祂。我们所以不会敬拜,也不会感谢,乃是因为不认识祂的身分;如果真知道了祂的身分,真是从灵里深处看见祂是谁,我们就不能不俯伏下来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这是祂的身分。
第二天早晨,我们说到“主耶稣的职分”。从身分产生职分,人的所是引出所作的。在世界里,往往是注意人的工作,胜过人的所是,不论这个人是怎样的,只要能作一些工作出来就好,工作与人似乎没有关系。整个世界都是如此,但在神面前绝对不是这样;在神面前所有的职分,都是从其身分引出来的。神注意的是这个人,过于他所作的事。我们必须看清楚这原则,否则就会注重工作过于注重人,就会以为只要为神作了工,而这个人在神面前的光景如何不必关心。但是在神的眼中,事奉乃是根据这个人。你在神面前是怎样的人,你才能在神的工作上作怎样的工作。
我们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人子,所以祂的职分是使徒和大祭司。祂所以能作神的使徒,因为祂是神,祂是从神那里来的。祂所以能作使徒,因为祂来到地上作了人,所以祂能把神完全代表出来,并完成了救赎的工作,率领我们进到荣耀里去,是祂的身分给祂这个职分。祂今天是我们的大祭司,因为祂是神的儿子;我们有神的儿子作我们的大祭司,祂是永远活着的,所以祂能拯救我们到底。我们的大祭司曾在地上作过人,祂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只是祂没有犯罪;祂在地上的时候因所受的苦难,而学了顺服;更因完全,所以祂成了那些凡倚靠祂的人永远得救的根源。因为祂有这样尊贵的身分,所以祂能作人所不能作的事;所以我们说:“身分带进职分”。
天国的地位来自人的所是和所作的
今天早晨我们要看第三件事:“耶稣的地位”。世上的人总认为地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得着地位,他就有了身分、也有了职分,所以人在世界上都是争夺地位。不但世人如此,甚至在教会中也是如此,你看当初主的门徒就是这样。
这十二个门徒可以说是从许多门徒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与主在一起很长久的时间,一同住、一同吃、一同行走、一同工作,他们始终与主在一起。但是我们看见,没有一个例外,在这几年跟从主的时间里,他们一直有一个追求,就是什么人是最大的,谁能居更高的地位,彼此之间常常争这件事。为什么争地位呢?因为他们认为有了地位就有了身分,有了地位才能作事,地位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常常为此而争。
当主耶稣最后一次去耶路撒冷,快要进城时,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在过去那些日子中,一直与其他的门徒争谁是最大的,谁有更高地位,但是没有结果),看见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主耶稣就要进耶路撒冷,他们既盼望坐在祂的左右边,那这个机会不能错过,但是凭他们自己力量争不过其他门徒,于是把母亲请出来。每一个作母亲的,都盼望儿女得着地位。同时他们的母亲是主耶稣肉身上的姑妈,姑妈的话会有一点力量。
所以在那紧张的情况之下,西庇太的太太就来了,她带着两个儿子到主耶稣面前,对主说:主阿!我有一个要求,请你务必答应我!她起先没有讲出要求什么,也许不大好意思,但是我们的主从来不签空头支票,所以问说:你要什么呢?她只好说啦,她说:主阿!在你的国度里,让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太二十 21 ;可十 35-37 )。
他们要包办左右,难怪其他十个人就生气了,因为他们都占了下风。但是我们的主怎样的回答她呢?主说:“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么,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么?”当然在那个时候,雅各、约翰根本没有想这个杯、这个洗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地位,只要有地位什么都可以;所以他们说:“我们能,我们能!我们能喝你的杯,我们能受你的洗!”主说:“不错!你们要喝我的杯,你们要受我的洗,但是坐在我的右边和左边,不是我所能给的,是我天父所给的。”
在门徒的感觉里,他们以为有了地位就有了一切,有了身分就有了职分;如果没有地位,那就没有身分,也没有职分。但是主的话给我们看见,地位是从那里来的?不错,有人要坐在祂的右边、有人要坐在祂的左边。这样位置的赐给,所根据的是什么呢?乃是根据你所喝的杯,和你所受的洗。
简单的说:这个杯就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所喝的那个杯,那就是祂遵行神的旨意;这个洗就是主耶稣钉十字架所受的死。主耶稣藉此告诉我们:如果你遵行神的旨意,如果你顺服一直到十字架,你就能有这样的地位。身分和职分不是从地位产生的,地位乃是从所是的,以及所作的而得着的。
信徒难处之一:要先有地位,才肯尽功用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要一个地位?世上的人固然这样,神的儿女们岂不也十分看重地位?觉得在教会里有地位,那我就有了身分,才能作一些事;如果没有地位就什么责任也没有。所以我们常常看见在教会里,要弟兄姊妹起来事奉,就给他一个地位、给他一个头衔,让他得着鼓励而起来事奉;如果没有给他地位,他就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以为没有身分,怎能作这件事呢?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地位是从身分和职分出来的。不要在教会中争地位,只要在神面前作一个作事的人、只要在神面前尽功用,天父要把地位赐给你。所以我们在讲到主耶稣的地位以前,先把这件事稍微的提一下。
信徒难处之二:心中少有主的地位
在神的儿女中,有一个很大的难处,就是没有看见耶稣的地位,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太看轻主的地位了。在我们心目中,主耶稣没有多大的地位,反而许许多多主以外的,在我们心里更有地位。然而,我们从神的话里可以看见,主耶稣在神心目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也可以说在神的心中只有主耶稣的地位。也许你问说:那么我的地位在那里呢?神的心中有没有我的地位呢?
弟兄姊妺!你的地位在祂的地位里面,如果不是在主的地位里面,你在神面前毫无地位;在神的心目中,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太十七 5 )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西一 19 )祂在凡事上居首位。以弗所书第一章第九节又告诉我们说:“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教会轻看主的地位必定混乱
什么是“教会”?教会乃是耶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所以你要看见,在神的心目里、在神的旨意里,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占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但是,在我们的心里,究竟主耶稣占有多大的地位?这是我们很大的问题。你看在哥林多的教会,为什么他们之中有分裂呢?有的说:我是属保罗的、有的说我是属亚波罗的、有的说我是属矶法的,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心目里保罗的地位比主耶稣的地位还要大,亚波罗的地位比主耶稣的地位更大,矶法的地位比主耶稣的地位更大,所以保罗说:我保罗为你们死了么?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吗?基督是分开的吗(林前一 10-13 )?
为什么在哥林多的信徒中间有这样的分裂呢?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主耶稣的地位,保罗也好、亚波罗也好、矶法也好,保罗说:“都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都是属于主的,主是属于神的。”为什么在哥林多的教会中,有犯罪的事,连世界上都少见的,而事情发生以后,好像教会还认为自己非常的宽大,他们能包容这样的罪恶(林前五章)。
因为他们没有看见主的地位,为什么在哥林多的教会里面,弟兄告弟兄,并且告到外邦人面前(林前六章),因为他们没有看见主耶稣的地位。为什么他们中间,有了属灵的恩赐却为着夸耀他们自己(林前十二章),因为他们没有看见主耶稣的地位。
我们再看歌罗西的教会,也是一样。歌罗西的教会没有看见耶稣的地位,所以他们认为耶稣是不够的,在耶稣以外另外有一些所谓的哲学,所谓的奥秘都有地位。在希伯来的信徒中也有同样的难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主耶稣的地位不够,所以他们要回到犹太教里去,好像犹太教里有东西能满足他们。
在神心目中,主耶稣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亲爱的弟兄姊妺!今天在你的心里面,主耶稣究竟有多少的地拉?如果在你里面祂有神所定规的地位,你就要看见除祂以外,一切都失去地位。这是我们必须在神面前看见的。在希伯来书里常用“更”这个字,“更”是一个比较的字眼;通常说这个比那个更好,这个比那个更高。但是圣经用这个字的时候,并不作比较的意思,而是说:那是无可比拟的。但是在人的观念里好像不比较一下,就不认识祂是那无比的。其实主耶稣是无比的,但是为着我们的软弱,神只好把我们的主与其他的人事物来比一下,好像这样比较一下,我们里面有一点感觉了;但是虽然是比较了,其实神是告诉我们说,祂的儿子是无比的。
我们都记得主登山变化的故事。在变化山上当祂的荣耀显出来时,马上就有两个人出现了,一个摩西、一个以利亚。摩西是律法的代表,以利亚是先知的代表,可以说整个的旧约人物都来了。他们在主的荣耀里谈话,谈什么呢?他们谈到主出世的事。主在三十年前临到这个世界,道成了肉身住在人的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现在我们的主快要出世了,祂要从这个世界出去,回到父那里,所以摩西、以利亚和祂一同谈这件事,看究竟要怎样的出世法?但是当主与他们在那里交谈的时候,因为荣耀太大,以致这三个门徒都睡着了。我常常觉得纳闷!如果我在那样的荣耀里,怎能睡觉呢?即使我有失眠症极度困乏也不会睡觉,但是事实这三个门徒睡着了。
阿!我知道了,那个荣耀太大,是人的肉体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在如此荣耀里反而睡着了。等到谈话快要结束时,忽然他们醒过来,彼得一看那光景太好了,他也不知道应当讲什么好,但又怕不讲这个景色就要过去,所以就冒失的讲几句话。主阿!我们在这里真好!不要下去了,我们就永远住在这里;让我们搭三座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以利亚,我们三个人就露天了,只希望能在这里就可以。
但是,他话还没有说完(彼得是一个藏不住话的人),神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因为主耶稣在神的心目中是独一无二的,祂也要在我们的心目中让主成为我们的一切。这个是神永远的旨意;所以虽然用“更”这个字,其实祂是藉着比较带进那无比的来。
主耶稣的地位
一、比众先知都更完全
我们现在稍微来看几个“更”字。第一,在希伯来书第一章第一至二节中说:“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在这里我们看见主耶稣是儿子,祂比众先知更完全。先知在神的经营里占很重要的地位,神藉着众先知把祂的旨意告诉我们。所以圣经这样说:先知的豫言不是凭着他们自己随便讲的,乃是那一班圣洁的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语来;所以说,先知在圣经里占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先知所能被神用来晓谕的,乃是多次多方的。换句话说:神要用许多的先知,因为一个先知不足以把神表达出来,需要有许多的先知才能把神的旨意晓谕我们;同时祂还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祂的旨意启示我们。所以你要看见,神藉着先知晓谕我们的是片片段段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是不完整的。
但是到了末世的时候,神就把祂的儿子差遣来;当祂的儿子来为神说话的时候,也可以说神在祂儿子里面开始对人说话,所以约翰福音记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一 18 )因为主耶稣是儿子,祂与父原是一,祂说话,就是父说话,并且祂就是神的话。所以我们看见,这是神的儿子,祂比众先知更完全。
实在说来,所有的先知都是指着祂来说豫言的;先知不是指着自己说:你看我是多伟大呀!不是!先知都是指着主耶稣而说豫言。你记得:主耶稣复活以后,对下以马忤斯的门徒解说:从摩西的书,先知的话,和诗篇的话,凡是指着祂说的,都为他们讲解明白了(路二十四 44-46 )。
所以要看见,祂是众先知所晓谕的那一位主。谁是假先知呢?假先知不是晓谕基督,而是晓谕他自己;凭这点就可知道是一个假先知了。先知乃是把人引到基督那里去的。你知道在先知中没有一个比施洗约翰更大的,但是施洗约翰怎么说呢?他说:我是替主开路的,我不过是旷野里的一个声音;我就要过去,那位在我以后来的比我更大,我是来为祂作见证的,我替祂解鞋带都不配;祂必兴盛,我必衰微。这才是真正的先知。
所以我们里面看见,主耶稣比先知更完全,祂比先知更大。但是,我们有一个难处,当时在希伯来信徒中也有这个难处,就是看重先知过于看重神的儿子,拣选先知过于拣选神的儿子。就像哥林多的信徒一样,他们拣选保罗过于拣选主,似乎保罗比主还要大,保罗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比主还要高。今天在基督教里面,我们看到同样的情形,都是因为没有看见主耶稣的地位。我们如果能看见主的地位,就必知道众先知、众使徒都是指着祂说豫言的。让众先知都过去,让神的儿子永远长存。
弟兄姊妹!先知在你心目中有多少的地位呢?如果你真认识先知的豫言,便知道先知的豫言先知的灵,都是为耶稣作见证的。如果不能让主耶稣在我们里面更大,反而因着他们的豫言叫主耶稣在我们里面更小,这是假先知,如果是真的先知,他越讲越使基督在我们的心中为大,而他的地位越更衰微。主比先知更大更完全;祂所说的话,是最终的话,我们不能在祂的话上有所加添。
二、所得着的名比天使更尊贵
第二,主耶稣所得着的名比天使更尊贵。犹太人很看重天使,我们也许不大能容纳这种感觉,但是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天使的地位很重要。摩西传律法的时候,根据加拉太书第三章告诉我们:乃是藉着天使的手而传授的,可见天使在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就着创造来说:天使的地位比人高一等;不但因为他们比人先被造(他们在前个世界就被造了),并且他们是灵,所以他们不像我们受肉身的限制;他们的智慧比人更高,他们的能力比人更大。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比天使更尊贵。有那一个天使神对他说:“我今日生你”、“你是我的儿子”、“我是你的父”?
当神的长子来到地上的时候,经上说:众天使都敬拜祂。天使是服役的灵,他们是神的仆人,所以当儿子来到的时候,所有的天使都要敬拜祂。祂的国度是无穷尽的,祂的宝座是到永远的;天地都要过去,但是祂永远长存。我们的主耶稣比天使更尊贵。
宇宙中第一个背叛的,就是神所造的一个天使长。他不守本位,想抢夺主的地位;它说:“我要高升与神同等。”谁是与神同等的呢?只有神的儿子是与神同等的,并且不是强夺的。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天使长,它骄傲、它要篡夺神所量给它的地位。神给它身分、给它职分、给它一定的地位,但是它不满足于这个地位,而要一个更高的地位,就是与神同等的地位,便与神的儿子相争。
结果呢?从天上被摔下来,它就把自己变作一个魔鬼、一个撒但。神儿子的地位是远超过众天使的;但是,就在我们今天,仍然有人看重天使过于看重主耶稣。就如摩门教,在他们的教堂顶上立着一尊像,是一个天使长;这个天使长就是把摩门经给他们的。所以你看见,就是在所谓的基督教里面,也有一班是看重天使过于看重主的,因为撒但也能装着光明的天使来迷惑人;虽然我们说:我们并不是摩门教的人哪!
但是弟兄姊妺!许多的时候,我们追求那些神秘的事情,认为那些神秘玄渺的事情定更尊贵的,岂不知那些乃是圣经所说“撒但的奥秘”。它似乎能使我们知道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东西,结果却把人领入迷途;所以让天使起来服事蒙恩得救的人罢!我们的心目中,只要看见主耶稣的地位。
你说:我永远不会拜天使。请不要太有把握!你读启示录,看那位使徒约翰,当他看见天使把神的奥秘显现出来,到了第十九章,有天使喊说:“新妇预备好了,羔羊的婚筵来到了!”约翰听到这样的话,他伏下来就拜这个天使;那天使对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神。”或许你说:约翰糊涂一次就够了,但是到第二十二章,他又糊涂了一次。
当神藉着天使把新耶路撒冷的荣耀显给他看,且看见神把一切都更新了,约翰情不自禁又跪下来拜这个天使,天使说:“千万不可!我与你和你的弟兄众先知,并那些守这书上言语的人,同是作仆人;你要敬拜神!”亲爱的弟兄姊妺,你不要因为有天使来传好消息,纵然这消息是准确的,你要记得:他不过是一个仆人;他传这个信息乃是要我们敬拜神。
到了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要拜天使,因为撒但是一个天使;只有那些不打它印记的人蒙神保守。所以我们必须看见主比天使更尊贵,以防我们敬拜天使,我们只能敬拜这一位主耶稣。
三、比摩西更配多得荣耀
第三,到了第三章,给我们看见主耶稣比摩西更配多得荣耀。摩西在犹太人的眼中是最大的荣幸;你记得:当时犹太人对耶稣说:我们是摩西门徒、我们是跟摩西的、我们是跟他学的。不错,摩西是神所兴起的一个伟大的领袖,他在神的家里尽忠,但是他不过是一个仆人;而主耶稣是儿子,祂是建造那房屋的,并且祂是房子的主人,是治理神的家的。
那么谁是更大的?摩西是预表,他不过是预表将要来的事,而基督是那将要来的那一位。摩西作见证说:将来在你们弟兄中间,要兴起一个先知来,你们要听祂的话;如果不听祂,必要灭亡(申十八 15 、 18-19 ;徒三 22-23 )。这就是指着主耶稣作见证的。但是很可惜,在那个时候有一些人看重摩西过于看重主;他们虽然信了主,却还要回到摩西去,还要回到律法之下。
今天我们怎样呢?感谢神!在历世历代兴起了许多属灵的领袖来,但是,他们不过是仆人。保罗说:“我栽种,亚波罗浇灌,叫他生长的乃是神。保罗算不得什么,亚波罗算不得什么,惟有主是一切的一切。”但是人里面都有一个拜领袖的欲,总是喜欢说我们是跟某某人的!
弟兄姊妺!要记得:他们不过是仆人!巴不得他们能在神的家里尽忠,但是建造神教会的是主耶稣自己。主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在这磐石上,阴府的权势不能胜过她。”我们的主耶稣是儿子,祂管理神的家。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是神的家!如果我们把当初所承认的和所盼望的坚持到底,就是祂的家了。所以,主耶稣的地位比摩西更大。今天主的地位在你的心目中,是不是比任何领袖更大?你眼睛是看领袖呢,还是看主耶稣呢?你是跟主耶稣呢,还是跟一个领袖?感谢赞美神!主耶稣是儿子,祂比摩西更配得着尊荣。
四、祂大祭司的职分比亚伦更完全
第四,这里还告诉我们说:主耶稣是大祭司;祂祭司的职分比亚伦的职分更大,比亚伦的职事更完全。亚伦的等次,乃是根据属肉体的条例。亚伦祭司的等次是人被神所设立,这等次里面的人都是软弱的,他一面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来献祭,并且他会死去,另外的人要起来接续他,所以这个祭司的职分永远不完全,不能把人真正带到神面前。他们所献的祭物,尤其在赎罪的大日,大祭司带着血来到至圣所,进入幔子里,把血弹在约柜上面,替百姓赎罪。
但圣经告诉我们:这个赎罪是不完全的,所以他们每年要再赎一次,因为牛羊的血不能洗净人的罪,在神的面前只能遮盖人的罪,而我们的主耶稣是根据麦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这个等次比亚伦的等次更高,祂是长远作祭司。祂一次为我们的罪献上祂自己,就成了永远赎罪的根源。因着祂一次把自己献上,叫我们这班人得着永远的成圣。
主耶稣祭司的职分远超过亚伦,祂的地位是更高的,可惜当时有一班信主的犹太人,他们要回到犹太教去,好像主耶稣大祭司的地位不够,而需要亚伦的后裔来作他们的大祭司。他们靠着圣灵入门,又凭着肉体来成全。
所以今天我们必须认识,有主作我们的大祭司就够了,我们不需要有居间的阶级、不需要有人站在我们与神之间;只需靠着主耶稣进到神面前,祂要拯救我们一直到永远。你是不是还在盼望有人像亚伦的祭司一样来帮助你亲近神呢?用不着!主耶稣是你的大祭司,祂在你的心目中应当占唯一的地拉。
五、所立的约是更美的约
主耶稣用祂的血所立的约是更美的约。旧约是律法,人必须去作;但是因着人的软弱作不来,所以都被定罪了。而新约是恩典,都是神作,祂都作好了,我们只要相信、只要接受,就是我们的。祂要洗净我们的罪,不再记念我们的过犯。不必有人教导我们说:你该认识主;教导的认识都是外面的。
新约怎么说呢?人最小的到最大的,都能从里面认识主,因为有恩膏住在里面,祂在凡事上都教导你。不仅如此,神的律法是写在你的心里;圣灵就是神的律,不是千千万万条,也不是十条诫命,只有一条。生命之灵的律在我们里面,给我们力量,能胜过罪和死的律。这是更美的约。
六、祂建造更美的家乡
还有更美的家乡。我们有一个家乡是神亲自建造的,我们都要回家去。什么人不想回家呢?我们的家是新耶路撒冷;是神为我们预备,主在那里建造的。
愿祂在我们心目中占所有的地位
亲爱的弟兄姊妺!我们的主岂不是更美的?祂在我们里面应当占所有的地位。巴不得祂在神的心目中占多少地位,在我们这小小的心中也占同样的地位!
祷告:我们的主!我们实在敬拜你,因为在父神的心中你是独一的,除你以外,没有什么可以与你相比的;一切都在你里面。我们的神阿!我们承认神在我们里面,除了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分占了我们心中的地位。
哦!忌邪的神阿!求你在我们里面发动你的忌邪,除去在你儿子以外的一切;巴不得你的儿子在万有上居首位,在教会中居首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居首位,好叫你的国度快快降临。愿你的荣耀充满全地!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 江守道《惟独见耶稣》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二.盼望的忍耐( 12:1-13 )
本章虽然没有明显地提及 “盼望” ,但所讲论的信息,却是指向一个美好的盼望。由于我们前面有这样美好的盼望,所以我们就当存忍耐的心,奔走那有盼望的路程,忍受有盼望的管教,等候那盼望中的国度。在此分二层讨论:
1.奔那有盼望的路程( 12:1-4 )
第 1 节的第一句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 …… 就当 …… ” ,显示这下文的教训,是从上章引伸出来的。上章既已讲了许多信心伟人的见证,他们虽然经过各种不同的试炼与苦难,但他们各人都在不同的境遇中,留下美好的见证,保持他们的信心,行完他们应行的路程。既然这许多在不同时代中的信心伟人,都能在不同的境遇中,表现出他们信心的功效,得了神为他们所作的见证;这样,他们这许多人共同的经验,就足够向我们证明神的信实,告诉我们,在我们应跑的路程中,无论遭遇什么阻拦危难,也必同样能以得胜,得着神的扶助。所以我们再不可灰心疲倦,而应努力前进。
有许多事固然是要我们亲身经历以后,才知道其可信,但也有许多时候,凭着多数人共同经验的结果,比我们个人的经验更可靠可信。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 …… ” 这种语气,表示着者以为,由于这许多不同时代环境中的人共同经验的结果,对于神的应许之信实可靠,和我们盼望之确实,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现在所剩下的问题,只是我们这方面,当如何奔走这有盼望的路程罢了。在此论我们当如何奔走有盼望的路程有七点:
A.放下各样的重担( 12:1 上)
1 上 在此所提的 “重担” 与 “十字架” (太 10:38;16:24; 约 10:18; 约 18:11 )和 “刺” (林后 12:8 )的意义不同。 “十字架” ,指人为主的缘故虽明知却自愿忍受的痛苦。一个人要否行走十架之路,冒着前面必然会临到自己身上的痛苦或损失,是在乎自己的拣选,完全是主动和甘心忍受的;正如主上十架是完全出于甘愿,祂有充足的理由和能力可以躲避这个痛苦,但祂却为行神的旨意自愿忍受。又如许多忠心神仆为着勇敢指责罪恶,辩护真理而受苦(彼前 4:14 ),他们若闭口不言亦无不可,但他们却要照神要他们说的勇敢直说,不躲避苦难和人的误会。
“刺” 是指神所加给人的一种痛苦或困难;神为着人的益处,不管人是否愿意接受,而放在人身上的(林后 12:7 ),目的是使人得造就不敢自高;保罗三次求 “刺” 离开他,但未蒙应允。
“重担” 乃是一种拖累,成为信徒行天程的负担,好像一种重量加在身上,使你不能快走。它可能是一种痛苦,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属世责任,无论是人、是家庭、是职业、是东西(当然更是包括罪恶),当它成为我们灵程上一个累赘的包袱时,就是我们应放下的重担。但放下重担的意思是着重在除去它们对我们灵性上的阻力,而未必是要放弃应尽的责任和本分,如照顾亲属,奉养父母 …… 等。
每一个行远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是希望带的行李愈少越好,这样我们行走天路也当放下各种重担。一九四四年我从西康步行入四川,身上穿一件羊皮短大衣,由于路途远,起初还不觉得什么,后来越行越重,使我觉得十分累赘沉重,以致我屡次想把它丢掉。可见我们灵性上若有一个小小 “重担” 没有放下,起初也许不会觉得它的阻力,但越走就会越觉它的沉重,所以无论我们灵性上的什么重担都应及早放下。
B.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12:1 下)
1 下 什么是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最简明的解释就是,凡是最容易缠累你跑灵程的一切,就是这里所说应 “脱去” 的 “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这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也可说是上句 “当放下各样的重担” 另一方面的意思。
有许多事也许原本不是一种罪,但当它成为我们灵性上的缠累,分去我们的力量和注意力,使我们不能全心全力行走属灵的路程时,就是当脱去的罪。这原则与林前 5:12 的原则相同: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这说明信徒当留心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 “合法” 的事或习惯,当它会 “辖制” 我们的时候,就变成缠累我们的罪,如看小说、下棋、讲笑话、吃零食、读报纸 …… ,虽不是罪,却不能让它成 “瘾” 而辖制你,缠累你。这些罪好像未绑好的鞋带一样,暂时不觉得大妨碍,却随时有可能使你在行路时跌倒。
从前有一个女生参加赛跑,当她除去平常摩登衣服穿上运动衣时,留下一样没有除下,就是她爱人送给她的一条金颈链,她以为这不会妨碍赛跑,岂知在赛跑时那条金颈链上下左右摆动,使她分散注意力,结果那次的赛跑完全失败。
照样如果我们留下一些容易缠累人的罪,它会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在灵性的路上成为一个落伍者。
C.存心忍耐( 12:1 下)
1 下 这句话表示上面所说 “当放下各样的重担” 和 “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都应当是一种天天要实行的事,不是偶然一次或暂时的 “放下”“脱去” 而已。因为我们所参加的是一种长途赛跑,不是一步登天,必须保持一个恒常的速度前进。每一个长途赛跑的优胜者必能告诉我们,他们取胜的方法是保持一个 “持久” 的速度,信徒在灵性方面各种的长进上,也应当这样。
每一个赛跑者,最使人为他喝辨的不是最初的一段路程,乃是最后的一段路程,信徒的忍耐也当忍耐到 “成功” (雅 1:2 ),否则就不算忍耐。
中国人的 “忍耐” 二字很有意思, “忍” 字是 “刃” 放 “心” 上面, “耐” 字是 “而” 与 “寸” 字合成的,两个字连起来是刀放在心上寸而又寸。 “忍耐” 的功课常要使我们伤心流泪,但这是对付旧我最有益的武器。当我们的心,因主的缘故像被刀刺一样时,不可忘记这正是主在我们身上所行的一种属灵 “割礼” ,割去那些属死亡与旧造的,使我们活得更像基督。
D.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12:1 下)
1 下 神摆在每一个得救者前头的不是一张安乐椅,或一张弹簧床,乃是一条长远的 “路程” ;(所以现在不是我们休息睡觉的时候,乃是向前奔跑的时候。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羔羊时,预表信徒领受基督生命),虽在夜间(出 12:8 ),神却不是要他们吃后先休息,乃是要他们准备走路;照样现在每一个信徒得救重生以后,神就要我们向前奔跑。
这路程是 “摆在我们前头的” ,这意思就是一条现成的已经开通好了的路程,是藉基督的血所筑成直通天府的 “十字架路” ,此外再无旁路。注意 “前头” 二字,基督徒应跑的天路永远是 “摆在前头的” ,世界的路永远是跟在我们后面的路,无论我们在这路上走了多远,世界的路总是只离我们一步 ── 就在 “后面” ,什么时候我们转身向后,就离开了十字架的路。
“摆在前头” 也表示这条路是给我们美好盼望的路,是吸引我们向前走的。
“奔” 那摆在前头的路程,这 “奔” 字指出信徒行走灵程所应有的速度,是 “奔” ,不只是 “行” 。基督徒走天路应当像一个骑脚踏车的人一样,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前进,否则就会倾跌,信徒在灵程上不但退后是危险,不长进也就是一种极大的危险。
我们走天路不是饭后散步或游公园,可以随随便便、闲闲散散地走走,乃是像经过一条有各种野兽和盗匪的旅途一样,必须尽速行过。
E.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12:2 )
2 “仰望耶稣” ,这是使我们能放下重担,脱去缠累,存心忍耐奔走前面路程的力量。这句话指出我们如何能摆脱各种今世缠绕,轻快地走灵程,不是凭自己的努力克制,乃因主耶稣的吸引。
这 “仰望” 是包括信靠、依赖、等候、盼望的态度,并表明要以 “耶稣” 为奔跑的目标和终点。
每一个赛跑的人必须专心望着目标快跑,不能左右观看。在赛跑的时候无暇顾及人们鼓掌或吹嘘,也不能低头看自己的步法,这样分心,徒然使自己跑得更慢,乃应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腓 3:13,14 )。
学习骑脚踏车的人有一个要诀,就是眼睛应望向前面快踏,就不会倾跌,反之,若看着车头,踏得慢,更易倾跌;信徒跑天路也是这样。
在此也解释了我们所仰望的耶稣是怎样的耶稣:
1. 是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创始成终” 表明有一种绝对的权威和能力成全我们的信心。我们这不信硬心的人如何会得救归向神、信靠主?是因祂所创始的信心,这样我们就当仰望信赖祂必成终。
2. 是“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的耶稣
在此说明基督在世能轻看羞辱的原因,是因祂不只见眼前的羞辱,乃看见将来的喜乐和荣耀。这样,我们如何能胜过今世的羞辱和各种试炼?当然也要像主一样,藉盼望将来的喜乐而胜过。所以我们应当仰望这位耶稣,祂必知道如何教我奔走这路。
“轻看” 二字表明是由于比较轻重而产生的一种观念。基督徒长进的原则,不是单凭消极方面的克苦已心来胜过罪恶,乃是藉圣灵的启示,使我们实在看见将来喜乐的盼望,而自然愿意 “轻看” 今世的一切痛苦和罪恶。
3. 是忍受十字架苦难的耶稣
十字架的苦难,是十字架道路中各种痛苦的最高峰,也是十字架救恩大功成败的最后关头。基督既忍受了 “十字架的苦难” ,则表明祂已忍受完十架道路中的一切苦难,并取得完全的胜利。这样我们既是跟从基督行走十架道路的人,当然应当仰望祂的怜恤和恩典,作我们走这道路的目标。
4. 是已坐在神宝座右边的耶稣
表明基督已经得胜魔鬼,并且被神高举(来 2:15; 腓 2:6-11 ),进入天上的真圣所,作我们天上的大祭司,又是代祷最有效的中保。所以我们应当仰望这样有权威有荣耀又能体恤我们的耶稣,作走路的盼望,今日与祂同跑的人将来也要与祂同坐(参启 3:21,22 )。
F.要思想耶稣( 12:3 )
3 行走远路的人难免会因路途的艰难遥远而疲倦灰心,行走属灵的路程更是这样。身体疲倦是藉休息而恢复力量,属灵的疲倦则是藉着 “思想” 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耶稣,而重新得力。那与父原本同等同荣的耶稣,尚且忍受罪人的顶撞,何况我们?如果我们在属灵路程中常常思想这位耶稣,就不致于灰心疲倦了。现在有一种新方法恢复运动员的疲劳,就是让他们吸氧气;思想耶稣就像吸氧气一样使我们立即恢复属灵的疲劳。
行路容易疲倦的人多半是平时太少走动,身体瘦弱,或太肥胖的人;在灵性路上常易疲倦的人也必是因为闲懒不长进,不活动,灵命瘦弱和自我高大的人。他们很容易受伤,或因别人跌倒灰心,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他的旧生命太 “肥胖” ,这都是因为没有 “思想” 那忍受罪人顶撞的耶稣的缘故。
G.要决心抵挡罪恶( 12:4 )
4 这是一句带责备的话,要激励当时已疲倦的信徒,说明他们所以会疲倦灰心的原因,是他们对付罪恶所愿付的代价还不够高,所以才会因苦难而畏缩不前,灰心丧志。反之,他们对付罪恶若有抵挡至流血的地步的决心,便能不受拦阻努力奔走前面路程。
所以这句话是反面告诉我们走灵程应有的一种条件,就是对抵抗罪恶要有愿付高代价的决心,并显明信徒生活在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抵挡罪恶。主在世时曾有类似的教训,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 ” (太 5:29-30 )。这些教训都启示我们一个得胜的秘诀,就是要我们在争战之前先下一个拚死的决心,一个人如果不怕死还怕什么?所以如果我们在十架的道路上不怕流血,当然就能勇敢前进了。
“牺牲” 是走十架道路者应具备的条件。许多优秀运动员要牺牲一切妨碍身体的享受,特别是在运动场中时,决不能穿着他所爱的衣服,一切所作都必须配合他能争取胜利的目标而作,甚至好些明星,歌星,为保持其美容与歌喉而舍弃许多有害其职业的享受。这样,信徒更应当为能得将来奖赏而牺牲一切有碍奔走灵程的事物, “流血” 就是这种牺牲的最高表现。
“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 ,这句话也是提醒那些希伯来信徒,不可稍微因为已往有为主受苦的经历而自傲,因为他们还未到为主流血的地步;他们虽然曾为主有所牺牲,但并未牺牲到最高程度。也不可因他们当前所受的苦而怨叹灰心,因神所应许他们忍受的,还不是最大的痛苦,较之上章所提及的那些信心伟人,那些 “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 …… ” ( 11:37 )的人,仍觉远为逊色哩!
2.忍受有盼望的管教( 12:5-13 )
在这几节中,着者再以忍受管教的事劝勉希伯来信徒,不可因所受的苦难灰心丧志,因为他们遭遇的一切事,无非是神的管教,使他们得着属灵的益处,引进更美的指望而已。
“管教” 原文 elegxomenos 含有督责、折服、责备,而使之知罪等意。 “试炼” 与 “惩治” 虽与 “管教” 相似,却有些分别。试炼是出于神的慈爱,完全为使人得益处,不是为刑罚错失;惩治是出于神的公义,是因人的错失而有的痛苦; “管教” 则包括试炼与惩治两方面的含意,有时是为处罚人的错失而使人知道回转,有时为试炼人的心性而得造就。在这几节中的 “管教” 包括这两方面的意义( 12:5,6,11 )。大概当时的希伯来信徒中,有些人所受的痛苦固然是出于神的试炼,但也有些人之所以受逼害,并非单纯为走十字架道路的缘故,也才杂了自己的错失在里面,所以着者用 “管教” 的事劝勉他们,而不是只和他们讲论忍受试炼的真理。在此论应当忍受管教之理由分七点:
A.应忍受管教,因是圣经的教训( 12:5 )
5 本节引自箴 3:11,12 ;提醒信徒不可忘记圣经中关于忍受管教的教训,圣经对于信徒日后所会遇见的艰难早已预先留下教训,使他们在受管教中知道应保持什么态度;但最要紧的乃是信徒在遇见艰难时不可忘记圣经的话,才能从圣经的话中得到力量和安慰。这里着者特别指出那些希伯来信徒所以会因所受的困难而灰心疲倦的原因,是由于 “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 。信徒最不会忘记的是别人称赞的话,最容易忘记的则是圣经劝告的话,但圣经的劝告都是我们最不应当忘记的,因为圣经的劝告不但不会有错误或偏见,而且完全出于神圣洁的爱心,完全为信徒的益处,如同父母劝告儿女一样。
忘记圣经中有关忍受管教的教训之结果,会使我们在受管教时完全得不到属灵的益处,白白地受了许多苦,不能帮助自己也不能帮助人。
“我儿” ,原文 “儿” 是 uie 是已经长大的儿子,不是小孩。
“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祂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 。这两句话针对两种信徒。
1. 第一种信徒完全忽略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是出于 “主的管教” ,他们把一切的艰难处境完全看作从人而来,只知埋怨人,归罪于人,而不能安静地忍受管教,不会想是否是主藉着人对自己的管教。
2. 第二种人,虽然承认所受的困苦是出于主的管教,但他们也轻忽了主的管教,不明白主的管教对他们的灵性有什么价值,在受管教时不自己省察自己,从所受的管教中得着益处,反而埋怨主对待自己不公义,而在信心的道路上灰心退后。这两种信徒都是因为忘记了圣经劝告我们的恩言的缘故。
B.应忍受管教,因主所爱的,祂必管教( 12:6 )
1 本章解释上节所论,不可轻看主的管教的理由。因为爱使人对所爱的人有所期望,爱得越深,爱的期望也越大;主要管教我们,因祂对我们有极深的爱,而我们的灵性情形往往总是离开祂所期望的标准太远,甚至有时竟背道而驰,这样,主就要管教我们了! “管教” 乃是主要使我们达到祂所期望的程度所用的方法,绝不是祂对我们的恶意,所以切不可因受主的管教而疑惑主的慈爱,或以为主没有眷顾祂的儿女,其实这正是主对待我们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的证据。
C.应忍受管教,因所受的是“神的管教”( 12:7 )
7 应忍受管教的另一个理由,因我们所受的乃是神的管教,是作我们天父的神的管教, “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 照样,焉有天父的儿子不受天父的管教呢?我们受父亲的管教,虽或当时有反抗,但事后总是承认父亲这样地管教我们,是出于他的爱心;这样,我们岂可因为受了天父的管教,而疑惑天父的慈爱呢?父亲若不溺爱儿女就必管教他,天父既是必然不会溺爱我们的,当然就要管教我们了。
这两节圣经告诉我们,神决不愿意祂的儿女犯罪而不悔改,必要藉 “管教” 使他们回转,甚至神也不愿意祂的儿女停步不前进,必要用管教使他们长进。神对我们各人,都有一定的期望,祂不会任让我们停留在自己以为满意的地步上,乃是要我们进到祂所期望我们达到的地步上。
D.应忍受管教,因管教乃是众子所共受的( 12:8 )
8 神并没有偏待祂的儿女,好像只管教祂儿女中的少数人,而不管教所有的儿女;虽然他们并非都是同时受管教,但都必在他们应受管教时受到当受的管教,因为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我们既然与神其余的众子一样受了神的管教,就证明神待我们确是像待儿子,不像是待外人了。神虽然可以任凭罪人在今世随已意犯罪,又自作自受地受到罪恶的痛苦报应,但神决不会待祂的儿女像待外人那样,任凭他们犯罪而不加管束的。
许多人在受管教时,似乎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才受神这样的管教,这样的磨难,这节圣经提醒这样的人,不要以为只有他自己受苦,许多其他神的儿女也同样地遭遇过磨难。
“私子” 指不合法或不正当的情形下所生的儿子。私生子既不能在家中有合法的地位,当然也就不能像儿子那样地受到同等的教育。在此是引用 “私子” 比喻,说明信徒不但不可视神的管教为苦事,且应视为一种合法的权利,是一切外人和一切挂名的教友所不能享受的。但这比喻除了解明这一点以外,绝无含有神的家中也有 “私子” 的意思。
E.应忍受管教,因神的管教是要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份( 12:9-10 )
9-10 上文第 7 节已经有类似的话,在此则更明白地以神管教我们的高尚目的,与生身之父之随己意管教我们为比较,说明我们应当顺服神管教的理由。生身之父的管教,虽然许多时候也是出于好意,但未必能使我们得益,纵然得着益处,也只是属今世的益处;因为生身的父本身也不完全,他们的管教有时也会出于错误,或出于泄愤,或应当管教的没有管教,或管教得不得法等等的弊病;虽然这样,我们仍然敬重生身之父的管教,承认他们有这样权利对待儿女。那么,万灵之父的管教,既不含任何差错、偏执或过份,每次管教,都是照着一定的宗旨,要我们在灵性上得着益处,在祂的圣洁上有份,这样我们岂不更应当敬重顺服接受祂的管教,信赖祂的善意么?
每一个在基督里蒙召成圣的信徒,虽然因倚赖基督永远赎罪的功效,得以成圣,但仍会犯罪跌倒,生活不圣洁,所以神要常用苦难的方法,使他们能从各种罪恶中醒悟过来,重新悔改,接受主血的洗净,在神的圣洁上有份。
F.应忍受管教,因能结出平安的果子来( 12:11 )
11 这里使我们看见,胜过苦难的方法,就是不可只看 “当时” 的痛苦,只顾眼前看得见的今世,乃应用信心的眼睛仰望苦难之后所能得着的福气,顾念那看不见的 ── 有永远价值的事(参林后 4:17,18 ),就不致因受苦灰心了。注意这里的 “当时 …… 后来” 明显地告诉我们,受管教之当时和以后的不同,神的管教虽然当时使人感觉痛苦,后来却使那些经过管教的人结出更美的属灵果子来。这节圣经给我们三点教训:
1. 神的管教,虽然使我们当时愁苦,但这种苦难不会白受,必能得着更大的利益。
2. 神所允许我们受的痛苦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神不会让我们完全享乐或受苦),当苦难的日子过去以后,快乐的日子必会跟着来到。
3. 神使我们受苦的目的,是叫我们的灵命结出更多的果子来,生活更加圣洁像神,如果我们顺服神的旨意,神就能达到这种目的。我们若留心比较我们自己每次受苦的前后,就必会发现,我们在每次受苦之后,又比以前老练了许多,长进了许多。但反之,若我们不顺服神的管教,在每次受苦时都发怨言,为自己抱不平,或是灰心退后,则每次受苦的结,果必煞完全得不到益处,反而使信心大受损害。所以这节圣经给我们指出忍受神管教的最大理由,就是因为神的管教会带给我们美好的盼望,能够使我们的灵性情形进到更完美地步的缘故。
“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中文浅文文理译本作 “平康之果,即善义所结者也” ,意义略异。这 “义” 原文是公义或善义的意思。人在不平安的苦难中,受到人不公平良善的待遇时,就会格外感觉到 “义” 的可贵,并觉悟自己已往之不义行事的错误;所以神的管教使受过管教的人结出公义良善的果子来,用善义待人,则不独自己心中有平安,也能与别人平安相处,使别人平安。所以说: “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 ,这平安的果子,也就是善义所结的果子。
G.结论( 12:12-13 )
12-13 这两节圣经是本分段的结论,由于上文的各种理由,所以不应灰心丧气。虽然苦难的道路常常使我们的手下垂,腿发酸,但我们既有美好盼望摆在前面,就应当效法古时那许多有信心的人一样,藉着信心坚持所承认的盼望,使我们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重新得着能力,作应作的事,走应走的路。
“也要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 ,这意思就是在灵性上走正直的道路,不要走弯曲起伏如波浪的道路,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腿更加发酸,更觉得疲倦灰心。许多人在受苦时不走正直的路,而凭自己的意思走歪路,结果痛苦更甚。
“使瘸子不至歪脚,反得痊愈” , “歪脚” 小字作 “差路” ,更为适合。瘸子走路原比常人困难,若瘸子走差了路,要回头再走就必更易疲倦灰心,不想前进。如果我们没有走正直的道路,除去我们灵性道路上各种崎岖不不的阻拦,其结果不但使自己的脚发酸,停止前进,且使那些在灵性上原本是 “瘸子” 的人,因我们所留下的弯曲脚踪而走差路,更加疲倦丧志,无力前进。但如果我们修直自己灵性的道路,留下正直的脚踪,使那些灵性上的瘸子的人不致走差路,这样他们在正直灵性道路上可以练习前进,就使他们的瘸腿 “反得痊愈” 了。
三.第五个插入的警告 ── “不可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 12:14-29 )
着者在说了上文的劝勉之后,就再加入这个警告,目的要加强上文所劝告的话的重要性,进一步也说明信徒应当存着盼望和忍耐的心,忍受苦难奔走前面路程的理由。一方面因为信徒若不向前进步,追求圣洁,就恐怕他们当中会有人失了神的恩,又有毒根生出扰乱众人;另一方面因为信徒既在新约之下,有更美的盼望,等候那更美的国度,就应当忍受这至暂至轻的苦楚,再接再厉,向前奔走了。
1.要追求和睦圣洁( 12:14-17 )
14 许多属灵的经历是要追求才能得着,在此给我们看见,与人和睦也是必须追求才能得着的,不是听其自然就会和睦;听其自然就必给魔鬼机会引起误会和分争。 “追求” 原文为 dio{kete 有追寻、追逼、追逐的意思,正如猎人追逐他的猎物那样地追逐。我们也应当有这种态度追求和睦,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和荣耀,爱好和睦,决心务要追求到为止。
“众人” ,这众人的范围大概也包括教外的人,连那些使他们受苦的人在内。在受苦中的信徒更须要追求与 “众人” 和睦,因为这样更能显出信徒的爱心、宽容,和善良的德行,使神得荣耀;又能减少外人对信徒的误会,而多得人的同情,同时也使弟兄姊妹之间更加同心,互相体谅勉励,胜过苦难。
“并要追求圣洁” ,个人的生活圣洁,与对众人的和睦相处也有很大的关系。个人不追求圣洁,就难以与众人和睦,因为个人的任何罪行,都多少少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两句话使我们看见两方面的真理:
A.所谓要追求与众人和睦的意思,并不是在庇护或容纳罪恶的情形下,来保持与众人和睦,乃是在圣洁的原则下竭力寻求与众人和睦。
B.追求圣洁并非不顾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反之,有圣洁生活的人,他和别人的关系是良好的,不是有隔膜的,否则就是不圣洁,而且也不和睦。
所以信徒应追求的,不只是对别人的和睦,与个人的圣洁,且应当追求教会性的(团体性的)圣洁与和睦。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这句话并非说信徒要凭自己在生活行事达到圣洁才能得救的意思,否则古今中外的信徒中少有人能以得救;因为 “圣洁” 并非不犯大罪只犯小罪,也不是比别人少犯罪就算圣洁,圣洁乃是像神那样的无罪。圣经中论圣洁的意义,乃是毫无假疪玷污的才算圣洁(弗 1:4;5:27; 西 1:22;7:26 )。信徒能以得救,乃因信赖基督赎罪的功效( 9:10,14; 林前 1:2 ),以基督的圣洁为圣洁的缘故(林前 1:30 )。
所以这里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神的意思乃是:虽然信徒因在基督里成圣而得救,非靠自己,但究竟仍然是圣洁了才能 “见主” ,可见圣洁乃是神对信徒的要求,是神所喜悦的。所以信徒纵然不靠自己的行为圣洁以得救,但仍当追求圣洁的生活。信徒在信主以后,即当远离罪恶,不再犯罪,即使偶然犯罪,也应当立即悔改,求主的赦免,以保持 “圣洁” 的生活。
15 “失了” 原文 ustero{n 是缺乏、迟到、赶不及、算作次等的意思。这个字新约中用了十六次,其中太 19:20; 可 10:21; 路 22:35 译作 “缺少” ;路 15:14 译作 “穷苦” ;约 2:3 译作 “用尽” ;罗 3:23 译作 “亏缺” ;林前 :7 译作 “不及” ;林前 8:8 译作 “损 ”;林前 12:24 译作 “缺欠” ;林后 11:5;12:11 译作 “以下” ;林后 11:9; 腓 4:12 译作 “缺乏” ;本书的 4:1 译作 “赶不上” ,又 11:37 译作 “穷乏” ,只有这里译作 “失了” 。而以上的十二次,中文的译法虽有许多种,但意义都相近,惟有这里译作 “失” ,意思与以上的完全不同,所以这里的 “失” 译作 “及不上” 更为适宜。在新旧库译本,这句话是译作 “恐怕有人达不到神的恩” 较接近原意。
“恐怕有毒根生出来 …… ” , “毒” 原文 pikrias 即苦味、苦性,在徒 8:23 译作 “苦胆” ,罗 3:14 译作 “苦毒” ,弗 4:31 译作 “恶毒” ,小字作阴毒,在新约中只用过这几次。 “根” , riza 是本、源、缘因的意思。
注意这 “毒根” 不是指信徒个人心中的一种恶毒因素,乃是指团体中的恶毒因素,因下文接着说: “ …… 扰乱你们 …… 叫众人沾染污秽” ,可见确是指团体中的一种 “毒” 。这毒根可能是指一种异端或错误的道理,或一种犯罪的人,能影响其余信徒的。按照上下文,这 “毒根” 更好的解释就是指上句那些达不到神恩的人,他们知道许多道理,却把属灵真理的教训视作平常,没有敬虔的心,甚或淫乱,贪恋世俗,他们的行事与言论似是是而非,使许多其余的信徒受影响而沾染污秽;总之,这 “毒根” 与林前 5:6 的 “面酵” 有相同的性质和作用,都是能使全教会陷于不圣洁的罪中的。不过着者在这里并未肯定地说,他们当中已经有了 “毒根” 生出,但着者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谨慎 ── 不为自己和全教会谨慎,不追寻和睦同心,不在圣洁的路上向前追求,不挺起下垂的手发酸的腿,其结果必使教会失去见证的能力,以致那些在教会中原本是有名无实的信徒,更加放胆犯罪,给魔鬼扰乱教会的机会。
16-17 “恐怕” ,这是这几节中第三次提到 “恐怕” ,信徒个人在灵性上放松、停顿、不振作的结果,就会影响全教会在灵性上也放松、停顿,继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罪恶和错误的事都会发生在教会中了。所以着者在警告的话中,为那些疲倦灰心的信徒有那么多的 “恐怕” ,因为信徒什么时候一停止追求,他的灵性情形,就已经到了值得忧虑的地步了!
在这里特别引以扫为例,栈警告贪恋世俗之人的危险,以扫因一点食物而将他的长子名份出卖,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出以扫对于神的应许、祝福,和将来的产业没有信心而轻视,对于世俗的事却贪恋不舍。按创 25 章说他善于打猎,常在田野,他会贪食一点经豆汤而出卖长子名份的原因,实不是偶然的,因他未贪吃经豆汤之前,已经先有贪恋世俗的心了;他已经是常在田野追逐猎物的人,然后才至于因一点食物出卖长子名份的地步。这以扫很适合代表现今教会中那些挂名的教友,以扫并非已经得着父亲的祝福煞后失去,不过他原本有必可得着父亲祝福的机会,却在未得着之前失去;现今那些在教会中的挂名信徒也是这样,他们本来有必可得着神恩的机会,却因贪爱世界至终没有得着神的恩。
以扫贪恋世俗的结果,是每一个贪爱世俗之人的鉴戒,他并非不想得属灵的祝福,他乃是想先得了 “红豆汤” ,先爱了世俗,以后再得属灵的祝福罢了;但结果他却得了 “红豆汤” ,无法再得着与长子名份相连的福份!许多人想眼前先爱世界,属灵的福气以后再说,这样的人,必走上以扫的痛苦道路,后悔无及。
2.西乃山与锡安山( 12:18-24 )
这里着者先以我们 “不是来到” 与 “乃是来到” 的地方作比较,说明在新约下的人所蒙的恩典,所有的盼望,都比旧约更美。然后警告希伯来信徒,新约的恩典虽然更美,但若他们重回犹太教弃绝新约的福音,则他们的罪也更无可逃避。他们既是得了那不能震动的国,就更当存敬畏的心事奉神。
A.我们“不是来到的” ── 西乃山( 12:18-21 )
18-21 西乃山是代表律法,使徒保罗也曾在加 4:21-26 以西乃山和耶路撒冷代表律法的约和恩典的约。这几节先论西乃山之威严可怕,后论锡安山的美好,以比较律法下之人与恩典之下信徒的不同。
“你们原不是来到西乃山” 与下文 22 节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 对照。在此论到信徒所 “不是来到” 的山乃是:
1. 能摸的山
意即可以凭感觉和眼见的。旧约律法下的人,行事是凭感觉和眼见,神在旧约所用以教导以色列人的许多方法,也是属于凭眼见和感觉的,如云柱火柱的引导,各种祭礼,乌陵土明 …… 等等。但新约信徒行事乃是凭信心,不是凭眼见(林后 5:7 ),主耶稣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说: “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约 4:21-23 )。
2. 有火焰的山
按出 19:18 的记载,当摩西带领着百姓要领受律法的时候, “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上的烟气上腾,如烧罊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 。这火焰表明神圣洁公义的威严,不是人所能担当得起的。
3. 有密云黑暗的山
当神降临在西乃山时,全山被密云所遮盖(出 19:16 ),以致成为 “黑暗” 的山,表明律法使罪人无法与神无阻隔地交通,也不认识神的慈爱和光明,律法只使人看神的公义、圣洁与威严的方面。佰信徒不是来到这黑暗密云的山与神相会,我们乃是凭耶稣基督的血在光明中与神相交(约一 1:7 )。
4. 有暴风的山
火焰、密云与黑暗,都不过使以色列人不敢接近,存着戒惧的心前来,但 “暴风” 则使以色列人难以站立得稳。本书的 1:7 曾引用诗 104:4 的话说: “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这暴风可代表神执行审判的能力,使一切在律法下的罪人,都不能在神前站立得住(诗 130:3 )。
5. 有角声的山
“有 …… 角声与说话的声音;那些听见这声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们说话;因为他们当不起所命他们的话” 。以色列人在未听见神的声音之前,都想能亲自听神说话的声音,但听了以后,就要求摩西说: “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 (出 20:18,19 )。现今信徒不是来到有雷轰、闪电、角声的山,也不是充满惧怕发颤地用肉身的耳朵来听神的声音,乃是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听圣灵在自己心灵中的声音(约一 2:27; 帖前 5:19 )。
6. 不能靠近的山
在神未降临西乃山之前,以色列人已经先有三天的时间洁净自,己神又一再吩咐摩西要在山下划定界限,叮嘱以色列人切不可靠近山边, “凡靠近这山的,即便走兽,也要用石头打死” ,这告诉我们罪人无法在神圣洁公义的律法下与神有坦然无惧的交通。
7. 极其可怕的山
“所看见的极其可,怕甚至摩西说,我甚是恐惧战兢” 。这就是以色列人来到神律法下的情形,显见罪人在神威严的律法下时,乃是充满危险,濒临死亡地生活着。但信徒不是来到这样的山,在新约的恩典下,信徒是十分安详无惧地来到神面前的,主耶稣对门徒说: “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 …… 我乃称你们为朋友 …… ” (约 15:15 ),又说: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 (约 15:4 )。本书的着者告诉希伯来信徒说: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来 4:15-16 )。所以在新约下的信徒能很自由地与神有亲密的交通。
B.我们“乃是来到的” ── 锡安山( 12:22-24 )
22-24 上面已经说到我们所 “不是来到” 的西乃山是怎样,现在就开始论我们所来到的是什么地方:
1. 来到锡安山
锡安山是耶路撒冷西南边的山,大卫曾攻取锡安山的保障,住在保障内,又称这保障为大卫城(撒下 5:6-9 ),所以锡安山又称大卫山。 “锡安” 意即光耀的、愉快的,锡安山与西乃山相对,西乃山代表律法, “生子为奴” (加 4:24-25 ),锡安山代表恩典,我们是来到恩典下,有自由与愉快,所领受的是儿子的灵,不再是奴仆(加 4:5-7 )。
2. 来到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
原文在 “锡安山” 与 “永生神的城邑, …… ” 之间 kai 即 “和”或“并” ,从 22-24 原文共提到五次 kai (并),这五个 \cs14 “并” 表示下文所说的几种名称,都是形容我们所来到的地方;所以这 “永生神的城邑 …… ” 和下文所讲的几处,不是形容锡安山的,乃是形容我们所来到的地方是怎样的地方,我们所 “来到的” 是锡安山,又是永生神的城邑以及下文所提的。
这 “永生神的城邑” ,下句解明就是指天上的耶路撒冷,亦即启示录 21 章里所论的新耶路撒冷。
3. 来到千万天使的集会
按 22 节末句 “有千万的天使” 应与 23 节第二句 “所共聚之总会” 相连。 “所共聚之总会” 原文 pano{gurei 即 “集会” ,或 “大节期” 之意,全新约只本书用了一次。这里所谓 “总会” 不是总会分会的总会,乃是指一种普遍的大集会之意。
希伯来人很尊重天使,所以着者特别提及我们将来也要到天使所到的地方。主耶稣也曾说过,当复活的时候,信徒要像天上的使者那样,也不娶也不嫁(太 22:30 );这些天使虽无份于神的救恩,却有份为蒙恩的人服役(来 2:16;1:14 ),暗中保护帮助信徒(参考:但 8:15-19;9:21-23;10:10-12; 诗 34:7; 太 1:20; 太 \cs32:13,19;18:10; 路 1:30; 徒 5:19;8:26;12:7-10 …… ),并且为蒙恩的人欢喜(路 15:10 ),又迎接信徒归回天家(路 16:22 )。
4. 来到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
“诸长子” 原文无 “子” 字,只是 “诸首生的” 。 “会” 原文 ekkle{sia 按杨氏经文汇编,新约中共用过 115 次,其中 112 次都是译作 “教会” ,中文新旧库译本,这句话译作 “也来到那些名录在天上众长子的召会” 。在此教会被称为 “诸首生的召会” ,因教会之元首基督是 “首生的” (西 1:15 ),教会是 “首生的” 基督之身体(弗 1:23 ),信徒在神所造的万物中是初熟的果子(雅 1:18 )。
我们所来到的乃是一切有信心的人所共同来到的地方,一切名字已经被录在天上的,一切同受一个圣灵,同蒙一样 “天召” ,同有一个指望,同奉一名受洗,同事一位真神的(弗 4:4-5 ),也必同享天上的荣耀,都是同属于天上的大家庭。
5. 来到审判众人之神面前
神是审判众人的神,包括犹太人或外邦人,一切地上的人。我们原都是要站在神审判台前被定罪的罪人,但现在却能坦然无惧地来到审判众人之神面前,乃是因基督的救赎,使我们在祂里面不再定罪的缘故(约 3:18;5:24; 罗 8:1 )。既是这样,我们就不可忘记这莫大的恩典,原是审判我们的神,已经成为我们的天父,就当勇敢前进,持定前面的盼望,不灰心退后了。
6. 来到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所到的地方
“被成全” 也是 “被完全” 的意思,原文与 10:14 之 “完全” 同根。这里 “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就是指得救称义的义人之灵魂,这些义人已经在天上,已经完全,他们的灵魂已经与主同在,等候荣耀的身体复活;而现今有信心的人,也要到他们所到的地方,有他们所有的盼望和福乐。
7. 来到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祂更美之血前
我们能否 “来到” 以上的各种属天境界,都是根据我们已否来到 “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 之前,这 “新约”“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 三样都是使我们能在恩典下蒙恩的要素:
“新约”
最大的特点是凭耶稣基督的血立的,与要靠自己行律法之旧约不同。完全圣洁的义者耶稣基督,祂流血的功绩,可以保证一切在新约下的信徒必然可以得着神在新约下所应许的福气。因为所有在新约下的人,都承受了基督的义(林前 1:30; 腓 3:9 ),可以有权利享用新约的恩典。
“中保耶稣”
耶稣基督作我们的中保,不是凭祂是神儿子的优越地位,乃是凭祂曾为我们流血的事实;所以祂作我们的中保,并非使神像常人那样,顺情谊而赦免我们的罪,乃是使神可以按公义赦免我们的罪,神并非没有罚我们的罪,是罚在基督身上而已。所有的人都是只肯为好人作保,惟有耶稣基督是专为罪人作保,并且为人一切的罪受了刑罚,所以祂有最充足的资格,可以保证每一个信靠祂的人,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
“以及所洒的血”
耶稣的血不像牛羊的血只洒在人的身上,或属物质的帐幕内,乃是洒在人的心中,使人的心得完全洁净;另一方面虽然基督赎罪的血,是祂立新约和作中保的根据,但每一个人,必须接受祂的血洒在自己的心中,才能发生功效。
“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因亚伯的血是控告该隐之罪的血,是宣告定罪的血;但基督的血所说的,乃是宣告赦罪的血。亚伯的血只是殉道者的血,不能为别人赎罪,也不能作为人与神立约的根据;但耶稣基督的血乃是为多人流出来的血,是能担当人的刑罚,救人免死,使人可以承受新约的福份,又能担保我们可以得着神喜悦的血。
3.不可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 12:25-29 )
25 “要谨慎” 在 15 节中已经提及一次,在本书的第二个警告中,也曾这样提醒信徒( 3:12 )。这 “要谨慎” 与 2:1 “越发郑重” 的意思相似。既然神在新约下不再像在旧约时,是 “在地上” 藉着摩西警戒以色列人,乃是 “从天上” 藉祂儿子警告我们;这样,我们 “要谨慎” ,因为那些弃绝从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在这里 “那向你们说话的” 和 “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 ,都是指着那位藉着祂儿子和圣灵向我们说话的神(参来 1:1 )。
本节的话与 2:2-4 的话极相似: “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 …… ” 。所以我们也像那些希伯来信徒一样,虽然不是亲自听见主在肉身中所讲的话,但这救恩既已由主亲自传开,现在又亲自藉住在祂仆人心中的圣灵向人传讲,我们若听见所传讲警戒我们的话而不接受,也就是弃绝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了。
26 “当时” 指神降临西乃传授律法之时。 “祂的声音震动了地” ,就是震动了西乃山,按出 19:18 说 “遍山大大的震动” 。 “再一次 …… 还要震动天” ,指主再临时的情形。主自己曾这样预言 “ …… 天势都要震动,那时 ……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太 24:29,30; 可 13:25,26; 路 21:25-27 )。但注意在这句话之前有 “但如今他应允说 …… ” ,表示下句 “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乃是祂的一个应许。虽然祂再来的威荣比降临西乃传律法的情形更大,但对于信徒却完全不是可怕的降临,乃是信徒所盼望等候的降临,是实现祂对信徒所应许的而已。但对那些弃绝并违背祂福音的人,就应当知道,既然祂再次降临时不但震动地还要震动天,则他们必更无法逃避祂的审判,而必被定罪了!
27 “被震动的” 就是指这世界的国,与下文 “不能震动的国” 成对比。 “就是受造之物” ,不是指一切受造之物,仅指上句属 “被震动的” 受造之物。 “都要挪去” 就是都要更改废去的意思(按 “挪去” 原文 metathesin ,新约中只有本书用过三次,其余两次在 7:12 译作 “更改” ;在 11:5 译作 “接去” )。 “那不被震动的” ,指基督的国和属基督之国的人,信徒是从世界的国迁到 “爱子的国” 的人(西 1:13 ),这句话指出世界的国要被 “挪去” 的理由,因为基督的国要取代这世界的国直到永远(见启 11:15 )。
28 “不能震动” 原文 asaleutos 即 “一个不能移动的” ,新约仅本处及徒 27:41 用过,与上节所用的 “震动” 不同字。基督的国乃是永远坚固,不能动摇的,这世界的国无论如何坚固,至终仍必受不起神的审判而灭没,但基督的国乃是圣洁的,所以也是永不能动摇的。
“就当感恩” ,我们既然得着了不能震动的国,就不可因任何属这世界之国的事而摇动,或因任何今世的苦难而怨叹,乃当 “感恩” 。我们不是要等到这世界的事或环境对我们都有利时才感恩,我们只因 “得了不能震动的国” 这一件事,就足以使我们在任何情形中都当感恩了。 “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这就是我们 “感恩” 的方法,感恩不是只表现于口中称颂神,也要表现于整个事奉神的敬虔生活和心灵上。
29 这意思就是说 “神是轻慢不得的” 。没有人敢在烈火之前,存轻忽玩耍的态度,恐怕偶然不谨慎,就会被烈火所伤;所以我们切勿因为神无限的慈爱与宽容,而轻忽神的公义与威严,对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话,存漠视的态度,反倒应当更加追求圣洁和睦,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另一方面 “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这句话也是给受苦信徒的安慰,和对弃绝基督逼害信徒之人严厉的警告,因为神必定会照因为神必定会照一切暗中的隐情,对犯罪作恶的人,给予无情的判断和刑罚。
问题讨论
试述 “十字架” , “刺” 和 “重担” 之分别。
列出 12:1-4 奔跑天路的七个要点。
我们所当仰望的耶稣是怎样的耶稣?
管教与试炼及惩罚有什么分别?简述应受管教之理由。
圣洁与和睦生活有何关系?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神” 怎么解释?
“毒根” 是指人心中的罪根吗?应当怎样解释?
试以 “以扫” 为例解释 “有人失了神的恩” ,这 “人” 是代表信徒么?以扫给我们什么鉴戒?
西乃山代表什么?试按本处描述西乃山情形,指出信徒何以不能藉律法的约与神亲近?
解释下列名词之意义:
1. 锡安山。
2. 诸长子之会。
3. “所共聚之总会” 。
4. “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
基督的血如何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解释:
1.12:26 之 “当时” 指什么时候?
2. 还要震动 “天” 是什么意思?
3.12:27 “被震动的” 与 “不被震动的” 各何所指?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三.劝勉信徒要在基督里有盼望(一二)
一二 1 须谨记希伯来书是写给正面对逼迫的信徒的。他们既因基督的缘故放弃犹太教,便因此遭受强烈的反对。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因为神不喜悦,他们才会如此坎坷。他们可能会失望、放弃。最可悲的,是他们可能会回到种种的宗教仪式上去。
他们不应以为他们的苦难是前所未有的。第十一章提到的众多见证人,由于对主忠心,结果陷于重大的苦难中,而他们也忍受了。雎然他们的条件并不像我们有利,但仍百折不挠地忍耐下去。我们这些已享受更美信仰的人,岂不更应坚忍下去么?
他们就像 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 围 我们 。这并不是说,他们像观众一样察看世上发生的事。他们却是以信心和忍耐的生命向我们作见证,并给我们留下了极高标准的榜样。
本节经文常引发以下的疑问:“在天上的圣徒能察看我们在地上的生活,或知道地上发生什么事吗?”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当有罪人得救时,他们是知道的:“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路一五 7 )
基督徒的一生是一场赛跑,需要纪律与忍耐。我们必须除去一切妨碍我们的东西。重担本身未必是有害的,但却会阻碍我们长进;这些重担可以是拥有的财物、家庭关系、舒适安逸、耽于现状等。奥林匹克运动会没有规定在比赛时不准携带食物和饮品,不过赛跑者若携带了这些东西,他就必定不能取胜了。
我们也应当 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这可以指任何一种罪,但最明显的,是不信的罪。我们必须完全相信神的应许,并绝对相信信心的生命必定得胜。
我们决不可以为这场赛跑只是轻而易举的短途赛,不应以为基督徒人生中,一切都是美好乐观的。我们必须作好准备,坚忍地悉力以赴,跨过种种的试验和引诱。
一二 2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我们必须专心一致,定睛在赛跑的先驱者耶稣身上。布鲁斯说:
有一位明显地是与众不同的……衪是第一个完完全全体现凭信心而活的人……,衪毫无惧色地忍受了十字架无比的苦楚,无视所带来的耻辱;凭信心,清晰地看见将来的喜乐和荣耀,把当时所受的痛苦和羞辱置诸脑后 28 。
衪是 我们信心 的 创始 者和先驱者,因为衪是我们唯一完美的榜样,让我们知道信心的生命是怎样的。
衪是 我们信心 的 成终 者。衪不但开步跑,还胜利地完成赛事。衪的赛道由天堂起至伯利恒,然后引往客西马尼和各各他山,最后从坟墓中出来,返回天上去。衪并没有半点动摇或反悔。衪把目光集中在将来的荣耀,到了时候,所有得赎的人都要聚集在衪身边,与衪永远在一起。这个期望使衪能无视 羞辱 ,忍受苦难与死亡;现在,衪 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
一二 3 作者笔锋一转,从赛跑转为谈论与罪的对抗。我们勇敢的首领,就是主耶稣,从没有人跟衪一样, 忍受罪人这样顶撞 。每当我们快要 疲倦灰心 时,便应回想衪所经历的一切。相比之下,我们所经历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一二 4 我们参与了一场无休止的 与罪恶 的 相争 。然而,我们 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 ,即尚未至死。祂衪却已到了这地步!
一二 5 这里开始阐述基督徒对受苦的观念。为什么信徒会遇上逼迫、考验、试炼、疾病、疼痛、忧伤、患难呢?是不是因为神发怒不悦而引致的呢?又或者只是意外呢?我们应如何反应呢?
以下几节经文指出,这一切事情都是神教化衪儿女的步骤。虽然这一切并非来自神,但都经衪批准,且由衪支配,最终能荣耀衪,使我们得益,并使其他人得祝褔。
基督徒遭遇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患难看来是坏事,却是令人蒙褔的途径;连失望也是衪命定要我们经历的。神利用人生中的种种逆境,来模造我们,使我们有基督的样式。
作者鼓励希伯来的信徒回想箴言三章 11 至 12 节,神在书中称呼他们为 儿子 。衪在这两节经文中提醒他们,不可轻看衪的管教,或在受衪责备时便灰心。如果他们反抗或放弃,便会失去这些管教要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没有学晓衪的功课。
一二 6 我们读到“责备”或“管教”时,多半会想起鞭打责罚。可是,这里所指的,却是训练或教养孩童;包括指导、管教、纠正、警告。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培养出基督徒的美德和除去恶行。在这段经文中,管教并不是因做错事要受惩罚,而是神透过患难而给予的训练。
箴言清楚说明,神给予管教,正好证明衪的慈爱;没有 儿子 可以逃避衪的管教。
一二 7 如果我们顺服 神 的 管教 ,就是让衪透过执行纪律来模造我们,使我们有衪的样式。如果我们打算回避衪的管教,结果衪可能要用更长的时间来训练我们,给予更多的教导,即运用更难的方法。在神的学校里,有不同的级别,而我们只有在学了功课后才可以晋级。
因此,当试验来到时,我们应明白神是给我们 儿子 般的看待。在任何正常的父子关系中,父亲一定会锻练他的 儿子 ,因为父亲爱儿子,希望他得到最好的。神既是这样爱我们,定不会让我们随便发展。
一二 8 在属灵的事情上,没有经验过神管教的人,都是 私子 ,不是真正的儿子。园丁不会修剪杂草,却会修剪葡萄树。在自然界如此,在属灵的事情上也没有例外。
一二 9 我们多半人都经历过 生身的父 的管教。我们不会以为他们因为憎恨我们才管教我们。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们的好处,因此我们 敬重 作 父 亲的。
故此,我们岂不 更当 敬重 万灵的父 给我们的锻练!神是一切属灵或有灵的存有物的 父 \cs8 (或源头)。人是一个住在肉身内的灵。当我们臣服于神之下,我们就能够真正地享受生命。
一二 10 生身父母的管教并不完全。他们的管教只是暂时的,只在我们孩提和青少年时期管教我们。倘若他们的管教当时并不见效的话,日后也就不能作些什么了。而且,他们是 随己意管教我们 ,凭一己来衡量对与错;而有时他们可能是不对的。
然而,神的管教却永远是完全的。衪的爱无限,衪的智慧无误。衪的管教从来都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永远都是为我们想的。衪的目的是要 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 。没有人可以在神的学校以外训练出敬虔来。朱伟慈解释说:
神施行管教的目的,并不是要惩罚,而是要造就。衪管教我们,好叫我们能“在他的圣洁上有分”。“使我们在……上有分”一句是有指向的,是指纯净荣美的生命。衪所燃点的火,并不是毫无保留,吞噬一切,连宝贵的东西也毁掉的烈火。那是炼净的火,炼金者安坐一旁,沈地、满有耐性地、温柔地从疏忽大意中提炼出圣洁,从软弱中提炼出坚定来。神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要造就,只是有时候在施恩时,会用上令人不那么快意的方法。衪的目的,是要使我们能结出圣灵的果子。衪既爱我们,就不断为我们寻求美好的事物 29 。
一二 11 凡管教在施行时都是痛苦的;但 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故此,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见证,就像韦达恒以下的见证:
像所有人一样,我们都希望经历光明顺畅,享受健康、快乐和成功。然而,我落在恐惧与失败中时,对神、生命和自己的认识,远较我在平坦康庄中所认识的为多。原来,在幽暗中隐含宝贝。感谢神,幽暗总会消散。但在幽暗中所学习领会的,却能持之恒久。方尼伦主教说:“你以为会将神和你分开的艰难经历,只要你谦卑地忍受承担,便能发现原来那是使你与神合一的媒介。那使我们透不过气。自尊受损的事,比起那使我们兴奋鼓舞的事,对我们有更大裨益。 30 ”
还有司布真的见证:
我在安舒自在的日子,并在快乐的时候所经历的恩典,其数恐怕只微不足道。然而,我在忧伤、痛苦和悲叹中所得的一切益处,却不胜枚举。我所有的一切祝褔,哪一样不是从腹背受敌、水深火热的情况中经练得来的呢?患难,是我家最宝贵的设备 31 。
一二 12 信徒不应在人生的逆境中屈服下来。他们在信心上跌倒,会对其他人产生不良的影响。应把下垂的手振作起来,以服侍永活的基督;也应把 发酸的腿 挺起来,好作恒切祷告。
一二 13 我们也应把蹒跚的 脚 ,引往学习作基督门徒的直路上去。威廉斯说:
绝对跟随主的人,为较弱的弟兄开辟了信心的坦途;但那些没有绝对跟随的人,却令他人的道路变得崎岖,并使人变成属灵的跛子 32 。
凌耳作了很好的描述:
一个长途跋涉、饱尝风霜的远行人,气虚力竭,没精打采地呆站。他两肩下沉,双臂下垂,一双腿发软擅抖;他快要放弃,倒在地上了。天路客也会到此地步,这正是作者心目中的图像。
但在此时,有一个满有信心的人近前来,带友善的微笑和坚定的语调说,“振作起来,挺直腰板,稳住四肢,鼓起勇气。你已经走了这么远,不要前功尽废。路途的终点,是荣美的家乡。远眺之处,正是通往这家乡的直路;努力迈进吧;求那位伟大的医生,医治你的软弱……你的先驱者曾走过这条窄路,现已在天上的宫殿中;你的前辈已通过了;还有其他的同路人;你并不孤单;所以坚持下去就是了!你也会到达目的地,并赢得奖赏的。”
懂得用这话扶助疲乏人的人是有褔的(赛五○ 4 )。接受劝勉的人是有褔的(来一三 22 )。信心纯一不杂,坚定不移,在受神严厉管教时不会被绊倒的人,他是更有褔的 33 。
一二 14 基督徒每时刻都要追求 与众人 和睦。当逼迫之风极盛,有人叛离信仰,志气消沈时,这劝勉益形重要。因为在这些时候,信徒很容易因沮丧与恐惧,而向最接近和最亲密的人发泄情绪。
我们应 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这里所指的 圣洁 是什么意思呢?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应想起新约圣经提到信徒的圣洁,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信徒在信主时,在 身分上 就成为圣洁的;他从这个世界分别出来归神(林前一 2 ;六 11 )。由于与基督的联合,他便永远成圣。马丁路德说,“我的圣洁存在天上”,正是这个意思。每当提到我们在神面前的身分时,基督就成了我们的圣洁。
此外,就是 实质上 的成圣(帖前四 3 ;五 23 )。这是我们应该每天致力达到的。我们应与任何形式的邪恶分开。这种圣洁应是渐进的,即是说,我们应不断成长,愈来愈像主耶稣。
最后,就是 完全的 成圣。信徒往天家主的时候便得完全的成圣。那时候,他可以永远摆脱罪恶。他的旧人会被除去,他的现状与身分得完全的吻合。
那么,我们应 追求 那一种圣洁呢?明显地,我们应追求实质上的成圣。我们毋须追求身分上的成圣,因为我们重生时,已自动成圣了。我们也不会追求完全的成圣,因为我们见主面时自会到达这地步。然而,要达到实质上的或渐进的成圣,我们必须顺服且合作。信徒要不断追求这方面的圣洁,就证明我们此生并不能完全达到在实际上完全成圣的地步。(有关对成圣各个不同方面更详细的描写,请参考二章 11 节的注释。)
邬斯特说:
这劝勉是给那些脱离了圣殿敬拜礼仪,经历重生的犹太人的;他们持守圣徒的生活,坚执新信仰,使那些同样脱离了圣殿敬拜礼仪、接触到新约的真理。但尚未重生得救的犹太人,得鼓励相信接受弥赛亚作他们的大祭司,而不会重返利未制度下那些没有意义的礼仪条文去。作者警告这些真正经历重生的犹太人,指出软弱的基督徒生命,会驱使未重生得救的犹太人远离真道 34 。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没有实质上的成圣,我们就真的不能见主吗?是的,在某程度上确是如此;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是凭过圣洁的生活,来换取得见神的权利。这经节的意思,是内里的新生命,必须有实质上的 圣洁 为佐证。信徒若不是愈来愈圣洁的话,他就是未得救的了。当圣灵进入一个人的生命,这个人就会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显出有圣灵的内住。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接受了基督的人,内里就有生命泉水在涌流。
一二 15 跟的两节经文似乎提醒我们要避免四样明显的罪。不过,从上文下理看来,这是针对离道反教的警告,所说的四样罪都与此有关。
首先,离道反教就是失了 神的恩 。这人的外表言谈都像个基督徒,他也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但他从来没有重生得救。他虽然已十分接近救主,却从来没有接受衪;他与救主的距离既是这样的接近,却又是这样的遥远。
离道反教是因有 毒根生出来 。这人与主的关系破裂了,并否定基督的信仰。他的叛离会传染开去。其他人因他的怨懑、疑惑、否定而受 沾染 。
一二 16 离道反教与放纵私欲有密切关系。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也会在道德上犯严重的罪。他拒绝认罪,反而归咎主,并因此而叛离。彼得后书二章 10 , 14 , 18 节和犹大书 8 , 16 , 18 节将离道反教和性罪行相提并论。
最后,离道反教就是漠视信仰,以扫是一例。他不珍惜长子名分,情愿用这名分来交换一时的口腹之欲。
一二 17 后来以扫后悔失去了长子双分的产业,但却已经后悔莫及了。他的父亲不能反悔所作的祝褔。
离道反教者的情况也一样。他毫不重视属灵的价值。他为了逃避辱骂、苦难或殉道,不惜否定基督。这样的人,是不能使他重新悔改的。他可能会后悔,却不会敬虔地悔改。
一二 18 那些打算重新守律法的人,应回想神颁布律法时的情境何等可怕,并应从中吸取属灵教训。颁布律法的地点是确实的、可触摸的西乃山;当时整座 山 有 火焰 ,并被幽暗笼罩,所有的东西都模糊不清,朦胧昏暗,而且周围还刮暴风。
一二 19 除了这些大自然的混乱景象外,还有可怕的超自然现象。那里有 角声 ,并有说话的 声音 ,使人感到不寒而栗,听到的人都求不要再向他们说话了。
一二 20 神下了谕旨:“ 靠近这山的,即便是走兽,也要用石头打死 。” 35 这谕旨使百姓完全丧失了勇气。他们明白,如果连无知无意的走兽也要被处死,那么,对于明白这个警告的人来说,更是必死无疑了。
一二 21 整个场面 极其可怕 ,令人生畏,连 摩西 也感到 \cs9 恐惧战兢 。这一切把律法的性质和作用清楚地表明出来,又把神公义的要求和对罪的忿怒启示出来。律法的功用,不是要使人认识救恩,而是要使人认识罪。律法说明,由于罪的缘故,人神之间有一道鸿沟。律法的任务是定罪,带来幽暗沮丧。
一二 22 信徒却不是来到令人生畏的西乃山,而是来就近恩典:
焚烧的山与神秘的帷帐既已消失,
我们心中的惧怕与罪疚也挥去;
现在天良有平安永不减退,
全赖坐在高天宝座上的羔羊。
~戴雅各
如今,每一个用神的宝血买赎回来的儿女都可以说:
对律法与神的可畏,
不再存在我里面;
我救主的顺服和血,
遮盖了我一切的罪愆。
~杜普莱迪
“原则上我们已达到的地步,与将来要完全实现并存到永远的情况没有分别。将来在今天已得到实现,我们今天已拥有明天。我们在地上如同在天上”(选录)。
我们不是来到地上可摸的山。我们享有的权利,是能进入在天上的圣所里去。我们凭信心,透过认罪、赞美、祷告,来到神跟前。我们可以随时进入至圣所,而不只是一年一次,并且知道我们常蒙悦纳。神不再说:“你要站在远处。”衪说,“可以放胆近前来。”
律法有的是西乃山,信心有的却是 锡安山 。这属天的山象征恩典的所有祝褔──藉基督耶稣的救赎工作归给我们的一切祝褔。
律法有在地上的耶路撒冷,但信心却有在 天上 的京城。 永生神的城邑 是在天上的,是有根有基的城,神是这城的设计者兼建造者。
我们进到神面前时,就是来到庄严的大会中。首先,那里有千万 的天使 \cs8 。他们虽然没有犯罪,却不能与我们一起歌颂,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救恩所带来的喜乐”。
一二 23 然后我们来参加 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 。他们是教会的一分子,是基督的身体和新妇;他们都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后离世的信徒,现正享受主的同在。有一天,他们的身体要从坟墓里复活,得看荣耀的模样,并与自己的灵合一。这正是他们所期待的一天。
我们凭信心看见 审判众人的神 。衪不再藏在幽暗后;在信心的眼中,衪的荣耀是超越的。
旧约的圣徒也在那里,因为那里有 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他们因信得称为义,并且纯全无瑕,因为基督所成就的功,也归到他们的帐上。他们都在等候那一天,坟墓要交出自古以来受其管辖的人,那时他们都要得荣耀的身体。
一二 24 新约的中保耶稣 也在那里。耶稣这位 新约的中保 ,与旧约的中保摩西有所不同。摩西作为中间人,只是从神那里接受律法,然后颁布给以色列民。他是中间人,是百姓的代表,他向神献祭使约生效。
基督是 新约的中保 ,意义深远得多。主耶稣必须先受死,神才可以按公义制定这新约。衪用自己的血使这约得以成立,并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 6 )
衪舍己命使属衪的人得以承受新约的各样褔气。衪以自己的永生,保证属衪的人必得享这些褔气。衪现今在神的右边工作,确保属衪的人可以在仇视他们的世界里,得享这些褔气。这一切都是衪作为中保的工作。
主耶稣身负各各他的伤痕,现今被提升到神的右边,为王为救主了。
我们常仰圣在高天之上,
为自己子民被杀的羔羊;
衪的一切荣耀圣徒快将分尝,
要为主一同统治万疆。
~戴雅各
最后,那里有中保耶稣 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基督升天后,把衪在十字架流血所成就的一切呈献给神。这里不是说衪确实将血带到天上去,而是指这血所成就的功绩已在圣所中得到承认。戴雅各再一次用诗句来表达真理:
衪的宝血洒在那里,
在宝座上又在四周,
衪的伤痕在天上宣告,
救恩工作已经成就。
圣经将衪的宝 血 ,与 亚伯 的血作比较。不管我们将后者理解为亚伯所献祭牲的血,还是亚伯遭该隐杀害时所流的血,基督的血都比亚伯所说的更美。亚伯之祭牲的血说:“暂时蒙遮盖”;基督的血则说:“永远得赦免”。亚伯自己的血高呼:“伸冤报仇”;基督的血宣称:“怜悯、饶恕、和好”。
一二 25 第十二章结尾的几节经文,将神在西乃山的启示,与衪在基督里并藉基督所揭开的启示作一个比较。基督信仰有无与伦比的褔气和荣耀,不容掉以轻心。神还在说话,向世人发出邀请,情真义切; 弃绝 衪的,都要灭亡。
任何人不听从神透过律法说的话,都会受到应得的惩罚。人蒙受的益处愈大,责任也就愈大。神在基督里将最完善圆满的启示表明出来。神现今透过褔音 从天上说话 ,弃绝衪的话的人比触犯律法的人,承担更大的责任,要 逃 罪是不可能的事。
一二 26 在西乃山,神发声使地震动。但将来当衪说话时,衪的声音更要使天震动。先知哈该实际上已预言这事:“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该二 6 )
这一次震动的发生时间,是由圣徒被提直至基督的国结束。在基督降临作王之前,天地间的自然界要发生大灾祸。星宿会被挪移离开轨道,引发滔天巨变。然后,在基督千禧年国度结束之时,大地、星际宇宙及大气宇宙,都要在高温中销毁(彼后三 10 ~ 12 )。
一二 27 神说“ 再一次 ”的时候,衪预定这天地最终会完全被挪去。人以为眼可见、手可摸和可把弄的才是真实的,看不见的都不真实;但事情的发生把这样的神话打破。当神完成这筛选、震动的步骤后,只有那些真实的才可以 常存 。
一二 28 将焦点放在可见的、实质的犹太教仪式的人,他们正在拿一些会被震破的东西。真信徒却 得了不能震动的国 。单这一事已足以令我们对神产生热切的崇敬景仰。我们应该 用虔诚、敬畏的心 ,不断地赞美衪。
一二 29 对于一切弃绝神的话的人, 神乃是烈火 。甚至是属衪的人,衪的圣洁和公义既是那样的高超,他们就应该对衪存最崇高的敬意和尊崇。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C 管教与其益处(十二 1 ~ 29 )
作者接着劝勉受书人要以基督为榜样,这一点也直截了当的导入有关管教的论述。作者说这在基督徒生活中极其重要,并且强烈地要求受书人,要极力避免道德行为的不一致,他举出以扫的例子来佐证。最后,又一次强调新约的好处超越了旧约。
i. 管教的必要(十二 1 ~ 11 )
1. 虽然这一章的前两节经文是前一章的延续,却是更直接地举出新旧次序的不同。以前的英雄人物现在只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基督徒才是竞技场上的斗士。中心点已经移转到现在,但是历史人物所留下的典范和价值已经并入整幅图画里面了。
我们注意到作者自己也与竞技场上的斗士相认同,作者很显然的是在描述基督徒普遍的处境。当他说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时,是推想所有基督徒都察觉到这些观众在场。这里所使用的见证人这个词( martyrs ),并不是一般所指的“观众”,但这里的意象却预设这样的意思 152 。但是作者所选用的字,提醒我们观众的特性。他们与那些漠不关心,只想寻开心的人全然不同。
那些从看台上观看的见证人是有资格激励人的一群──他们可以作见证∶是神的信实在支持着他们。他们是这群竞技者的啦啦队。我们或许会讶异作者何以选择 云彩 这个比喻。他也许是要传递一大群人的观念,我们或许也可以从 围着 这个动词( perikeimenon )获得暗示,使我们想起人们被云彩包围着的光景。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这观念对竞技场的比喻或许有点不适宜,除非这个观点如屈梭多模( Chrysostom, BC )所举的例子;云可以保护竞技者免受炙热,但这样的类比似乎扯得太远。因为“云彩”般的见证人,在古代是指“一群人”的优美惯用语,不该用太牵强的隐喻来说明 153 。
作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在竞技场上的竞赛者,在比赛开始前必须要有的预备。他的比喻取自希腊运动员奋斗不懈的赛前训练。增加负荷的不能保留;除了最基本的以外都要摒除。作者用属灵的解释 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来说明可能累赘我们的事物,毫无疑问的, 重担 ( onkon ,这个字新约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这个词也是为了比喻说明任何会妨碍基督徒悔改接受新信仰的事物。作者并没有说明缠累人的是什么罪,因此这个字可以广泛应用于任何事。 缠累 这个字( euperistaton ),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它的意思并不确定。莫尔顿( Moulton ) 154 列出四种可能; (1) 很容易避免的, (2) 景仰的, (3) 很容易围困的,或是纠缠不清的, (4) 危险的(具有很容易使人忧虑的意味)。 RSV 采取比较接近 (3) 的译法。不管它的正确意思是什么,作者总是认为罪是属灵竞赛中的主要障碍。不要认为它是指任何特殊的罪──纠缠不清的罪。宁可将它看为罪的本身,罪就是障碍。
存心忍耐、奔那…… 的劝勉,摆脱不必要的重担的积极面。在希腊文里正是强调这种积极的作法;它是一种必须尽力的举动。一个运动员,若非痛下决心,不要指望得胜。这个词意味着坚忍,即使遭遇困难,仍然竭力直到终点。在希腊原文圣经里,这个字已经在十章 36 节用过,本章 3 节再次强调这个观念,并且用以说明整个顺服管教的概念。而且, 路程 ( ago{na ,吕译作“赛程”。这个字带有“争战”的意味,保罗用过数次。腓立比书一 30 指的是他所受的苦难,歌罗西书二 1 指的是他为歌罗西人尽心竭力,帖撒罗尼迦前书二 2 ,是指他在传福音时所面对的反对,在提摩太前书六 12 和后书四 7 则是指为信仰的争战。因此我们看见,这里所说的路程,是指忍耐所受到的严格考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竞技者不能选择自己的路程,因为那是神自己把它 摆在我们前头的 ,比赛节目的进行由祂来决定。
2. 另一个不寻常的动词是 仰望 ( aphoro{ntes eis ) 耶稣 ,它暗示着坚定不顾他处,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耶稣身上。也就是指一心不可两用的意思。不管任何的竞赛,必须全神贯注在终点线上,而作者就是要把这样的观念,转注到以耶稣为焦点。的确,伦理的教训由此成为教义的宣述。这里所选的是 耶稣 这个名字,并非没有原因的,这是要强调祂的人性(如第二章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劝勉受书人,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这位最完美的人身上。
以下的描述 创始 ( arche{gon )与 成终 ( teleio{te{n ),是饶富意义的词。这两个词总括了耶稣的工作,关系到我们信仰的全部范围。 arche{gos 这个字有“创立者”的意思( MM ),如中文的“创始”者,也有“领袖”的意味(详二 10 的注释)。也许有人认为,耶稣并不是信心的创始者,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祂处在第十一章所列举信心英雄的时代之后,但作者却认为,耶稣是旧约时代圣徒蒙神光照的缘由。“成终”这个词,新约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七十士译本也没用过这个字。这里的思想与本书信所出现的其他同源动词的经文一样( teleioo{ ,用过九次)。耶稣的工作,是以 信心 ( te{s pisteo{s )为目标,这样的说明,很显然是要对基督教的立场作一个总结。在希腊原文里,并没有“我们”这个词,但在和合本圣经里,被加上去,显然是个很合理的诠释。
这节经文将 喜乐 与苦难连在一起,正是回响新约圣经一再出现的主题。的确,在耶稣上十字架的前夕,说到祂的喜乐,而且祂希望门徒和祂同享这喜乐(约十五 11 ,十七 13 )。后来门徒回想耶稣所受的苦难,很可能想起这个值得注意的事实。作者在这里并不认为必须对喜乐这个主题扩充说明,但是他附带指出这喜乐是 那摆在前面的 ,是超越任何事物的,这极为重要。摆在我们前面的路程和摆在耶稣前面的喜乐,是有相互关系的。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得救的过程都掌握在神手中。
十字架 是苦难的中心。忍耐的观念已经在第 1 节介绍过了,但是这里还有一个至高的典范,并且用一个附加子句, 轻看羞辱 来增强语气。轻看羞辱不是指忽视受羞辱,而是指因着看见喜乐,不计一切羞辱的态度。
耶稣 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回应了一章 3 节和八章 1 节的理念。耶稣所受的苦难正是祂走向宝座道路的一部分。新约圣经常把十字架与耶稣受高举相提并论,十字架本身并不是结束,否则它就是个悲剧,不是一大胜利。
3. 这节经文一开头的劝勉用了一个字,新约圣经只出现在这里(七十士译本没有用过);你们要 思想(祂) ( analogisasthe )。在蒲草文献中,这个字带着数学上“核算”的意思( MM ),很显然暗示着仔细评估的意味。作者劝勉受书人默想自己所遭遇的苦难时,要细心的斟酌基督的忍耐。如果仍然带着“核算”的意味,则必须考虑基督所忍受之敌对的每一面,直到完全掌握整幅图画为止。这节经文和第 2 节一样,都是劝勉受书人放下自己,定睛在基督身上。
作者喜欢用完成时态来叙述基督所成就的工作,就如此处他使用 忍受 ( hypomemene{kota )这个动词。祂所作的,具有持久的意义。 顶撞 ( antilogia )这个词的本身,只有敌对的原意,就基督的仇敌而言,他们对基督的敌对与日俱增,最终以十字架的羞辱将他们的态度表现到极致。
全心仰望耶稣基督的目的是为了 免得疲倦灰心 。很显然作者明白受书人会有灰心的倾向,这种倾向并非一时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期,信心渐渐的瓦解。修正这种倾向的方法就是,更深注目基督教信仰的荣耀目标──耶稣自己。
4. 基督徒是 与罪恶相争 的。这不排除内心的不断争战,但重点在于那些敌视基督教信仰的人。犯了这种罪的,在此比拟为罪本身。虽然与罪的相争已经白热化(动词是用 antago{nizo{ ),但抵挡的程度 还没有到流血的地步 。这里的希腊原文( mechris haimatos )并不很具体,可以解释为殉道,也可以隐喻地解释为“极度”的意味。但是前者似乎比较可取,因为这里的说明是与第 3 节相对,该处基督忍受顶撞“已经到了流血的地步”。也许作者的思想仍然受到第 1 节竞技场的比喻所影响。
5. 这里又提出另一个修辞学的疑问, 你们又忘了? 作者似乎很害怕受书人遗忘了圣经的教训,亦即他引用的箴言三 11 ~ 12 ,所以引述之后,就其主旨作了充分的探讨。说到圣经的 劝勉 ( parakle{sis ),作者想要诠释的是,圣经也能鼓励人,因为这个字兼具这两方面的意思。圣经被位格化了,好像它可以直接对受信者说话。箴言上“我儿”这个词,可以自动地应用在将要阅读本书信的基督徒 劝你们如同劝儿子 身上。圣经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性是,它的应用不受时空的限制。
我们常常需要聆听,不要轻看管教的劝勉,因为人类天生厌弃管教,今日比古代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管教很容易被 轻看 ( oligo{rei ,藐视或等闲视之)。尤其是 主的管教 更容易轻忽。对许多人而言,这是种矛盾的看法,因为他们对神的性情的了解相当的贫乏。这一整章圣经就是致力于这种观念的修正。因为人在本质上不认为管教是需要的,在受 责备 时必然会 灰心 。他们看不到长远的恩福,和神对他们的关怀。
6. 管教和爱之间的关联不容易了解,却是认识神与祂子民之间交往的基础。因着爱而发出的责罚不是定罪,而是恒常有益的。真正的父子关系尤其如此。旧约圣经显明了神长阔高深的爱,这样的爱从不迟疑于矫正人的观念。凡 所收纳的儿子 这句话说明了管教对发展良好的关系多么重要。的确,管教变成了儿子名分的同义词,下一节经文就要说明。
7. 作者从旧约圣经中撷取 管教 这个字,就是为了应用在受信者身上。他更用了 忍受 这个动词( hypomeno{ ),而且已经在第 3 节将这个字应用在基督身上。神期望祂的众儿女都以那位最卓绝的( par excellence )独生子为榜样,同样坚定不移的接受,也只有完全了解神管教背后动机的人,才能明白并且接受管教。这里有个原则,那就是说,关系决定管教的目的。一个疏于管教 儿子 的 父亲 不配被称为父亲,一个老是逃避管教的儿子,正失去了儿子的名分。这是个原则,却不被现代各个思想学派所认同,因为放任主义的影响很大。父母的权威遭受这般侵蚀,再也很少扮演管教的角色了。接受管教也不再是儿子名分的一部分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无法真正了解神的管教,一点也不令人惊讶。本书信的第一代读者比较不难辨别此一关键。
8. 作者在这一节圣经里,更强有力地强调这一点,并且强调凡是真正的儿子都必须服从管教,事实上( ipso facto )若不受管教,就不能被称为是真儿子,而真是 私子 了。私子与真儿子相比,没有比这更明显的对比了。父亲不会给私生子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地位,也不必煞费心思的去管教他。所以,缺乏管教,正反映这个人的身分。真正的儿子要担负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受管教才能预备好承担这些责任。
9. 作者在这个关键上,举出属天的管教和属地的管教两者的比较。他指出另一个关键(用 再者 eita 这个字来接衔),来说明属地的父亲管教孩子时,会受到敬重。这是个重要关键。当父亲执行他的权威,用正确的方法导引、训练他的孩子,孩子会更加的敬重他。他们蔑视“优柔寡断、从不责难他们”的父母。毫无疑问的,一个人想要恢复权威,必须从家庭生活做起,这是一个秘诀。父母的权威的确是社会权威的缩影,父母的权威受剥夺,社会也一定蒙受其害。作者以类比法来描述一个更高的属灵原则。
作者提出 万灵的父 这样的称号,就是为了要与人类类比相较。如此不寻常的称号,新约圣经只在这里用过一次,它比“在天上的父”更能表达出与属地之父的对比,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神属灵的特性,使我们看见这特性如何影响我们对管教的看法。我们属地的存在怎样是藉生身的父亲而有的,属灵的存在也照样是藉我们属灵的父(神)而有的。祂是我们属灵生命的父。将管教提升到属灵的层面,就成了我们真实生命的重要特色。只有当我们接受神在属灵含义上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才能 得生 。本书信用一个修辞疑问句来表达这个思想,并且推想问题的答案是自明的。的确,整本圣经见证着神管教的作为。这是个典型的由浅而深的论证。
10. 作者又作了另一对比,说明生身的父亲与神不同的管教方法。前者的管教是短暂的(和合本只作 暂 ,吕译∶在短暂的日子里),动机也是较次等的( 随己意 )。无论属地的父用多崇高的原则来管教,也并非绝对无误的,他们受制于自己的好恶,有时方法是不智的,甚至有损儿子的最佳利益。相反的,神对我们有完全的认识,而且祂所作的是 要我们得益处 ,因为祂知道我们需要何种管教。祂的管教从不超越我们所能受的,也不疏忽我们的需要,祂要使祂的众子像祂自己一样。祂有一特别的目标,就是为了 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 。生身之父的行动在本质上是短暂的,而天父所关切的是我们永远的福乐。在祂的圣洁上有分,正与短暂的利益相反。无独有偶的, 圣洁 ( hagiote{s )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别处,只在哥林多后书一 12 出现,保罗用这词来说明他自己和他同伴们的行为。
11. 每一个人都同意管教的痛苦特性。这是不言而喻的。至少,管教的 当时 的确是如此。一个人在受管的当时,很难体认管教的实质目的。管教和 快乐 似乎是绝对背道而驰的。但 后来 才会渐入佳境,了解它的实质目的。这样的管教似乎仍然被认为是痛苦的,但却因着所带来的果效而稍有缓和。这个比喻是从园艺学的领域而来,在园艺学中一个共同的原则是∶修剪会使一棵树结果子更多。作者用 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来解释这个隐喻。义和平安的结合是极其自然的,因为没有义就没有真正的平安。平安是从义产生出来的。一个人和神保持正常关系,心里就有平安。罗马书五 1 也说到因信称义的人会有平安。毫无疑问的,这里所使用的 义 ( dikaiosyne{ )字,必须以第 10 节之“圣洁”的亮光来解释。这里的所有格可以解释为“由义所组成的”,因此把义看成是一个果子;或是将所有格解释为“属于”义的,如此一来,果子就是从义而来的。后者似乎比较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 义 这个字置放在句子的最尾端,是为了强调它。
那经练过的人 ,是指那些顺服管教的人。因为这里所使用的动词( gymnazo{ ),常被用来说明运动员的训练,它很可能是本章一开始有关竞技场隐喻的弦外之音。但是,说到训练和园艺学的关系并不脱节,因为修剪作物可以解释为“训练”的过程。而作者却把这个意象带入更个人化的领域里,因为他在这段圣经里所要阐述的,正是个人的管教。
152 参 T. W. Manson 的专文, 'Martyrs
and Martyrdom', BJRL 39 ( 1956 ~ 57 ) , pp.463ff ,在旧约时代见证人与殉道者的关联。
153 参 Bruce, Comm ., p.346.
154 J. H. Moulton,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2, p.282.
ii. 避免道德行为的不一致(十二 12 ~ 17 )
12. 作者在前面对有关管教的主题作一般性陈述后,对受信者发出直接的劝勉。开头的 所以 ( dio )这个词说明这个劝勉与以上的探讨是不可分离的。这段经文隐含旧约语句,第一部分出自以赛亚书三十五 3 ,第二部分( 13 节)出自七十士译本的箴言四 26 。很可能这段经文继续论述运动员角色 155 ,所用的字很生动的带来鼓舞的力量。 下垂的手 和 发酸的腿 都是描述意志低落的用法,说明一群人因体力消耗罄尽,动作迟缓无力。 RSV 译本与和合译本的译法好像直接向受书人发出这个劝勉∶ 举起 (吕译)自己的手臂, 伸直 (吕译)自己的膝盖,但是希腊文圣经可解释为劝勉他人,要坚固他们的弟兄。尽管后者的解释较为可能,但一个人若不努力复兴自己,就没有希望去复兴其他人。
13. 把道路修直 了这句话引出了不同的理念。发酸的腿不可能走崎岖不平的道路。修直和第 11 节所说的义有关。因为自然形成的道路大多是弯曲的,为了避免行路的困难,必须经过某些努力和特别的预备来修直道路(参:赛四十 3 ~ 8 的意象)。必须毅然除去大石头和障碍物。修直的道路是瘸子的祝福,自然法则如此,属灵的层面更是。这似乎是说,每一位受书人都必须接受他们目前受的管教而有的益处,因此要振作,确使自己有进步。那些处在软弱状况的人,所注意的是痊愈,不是脱了臼( ektrepe{ )。此处描绘 瘸子 因为走不必要的崎岖路,而使得无力的腿 歪脚 ;生动地道出轻忽属灵或德行上的软弱,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目标是得医治,而不是受伤。
14. 现在作者对把“道路修直”的意义作了几点提示。第一,基督徒必须极力追求 与众人和睦 。这和罗马书十二 18 的教导一致。但是这并不是不计任何代价的和睦,因为它与追求圣洁紧密连在一起。追求与众人和睦可能仅局限于正事的范围内。事实上,许多时候当我们为正义挺身,会导致强烈的反对,和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损伤。显然这里的意思是要我们尽一切努力,在可能的情况下维护和睦。 追求 ( dio{kete )这个字,是很强烈的字眼,表示对某事物的渴慕追求之意。追求和睦的观点是回应诗篇三十四 14 ,这节诗篇也将追求和睦与刻意远离邪恶连在一起。
追求的第二个目标是 圣洁 ,这是第 10 节的延续,而且是带着修饰句──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说明了为什么要作如此重要的属灵追求。这实际上更进一步说明神希望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的原因,教我们最后能和祂一样。惟有憎恶罪恶的人才能达到完全洁净。我们可以从属灵意义将“见”神解释为与神交通,但它的本身有更深远的意义,也就是比现时更完美的景象(参:约壹三 2 ,指向基督的再来)。使用未来时态( opsetai )的目的,就是教人期盼那尚未成就的。
15. 被译为 谨慎 这个词( episkopeo{ ),在蒲草文献中常被用来作为书信结束前的最后问候语( MM )。它的字面意义是“执行监督”,而且常常被用来说明官方的资格。就如五章 12 节所暗示的,有一部分受书人已经具备执行这种功能的资格。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在属灵方面的极大重要性∶要谨慎 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 。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用的是现在时态的动词( hystero{n ,强调“继续失去”)。 神的恩 在这里是指;神在祂的恩典里面为人类预备的一切恩福。基督徒有许多的失败,就是没有运用这些恩福。这里引用一个特别的例子──就是 有毒根生出来 ,带来麻烦。这句话是从申命记二十九 17 ~ 18 引用出来的,但是这里是用在一般性的意义上,指招收苦毒恶果的任何人或事,犹如植物的根会影响果实的收成。毒根的发芽很具象的刻画出苦毒的发展与倍增。作者把毒根和污秽并论, 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 ,是因为不管苦毒在那里,它的影响力就必然扩大。苦毒的确是会带来腐败和污损。这个词( miantho{sin 沾染污秽 )在提多书一 15 用来描写不信的人,他们连心地和天良,也都被污秽了。
16. 作者说到苦毒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更界定为 淫乱 ( pornos )和 贪恋世俗 ( bebe{los )。 如以扫的 这个词可以指以上两者,或单指后者而言。旧约圣经并没有证据说到以扫犯淫乱(参:创二十五 33 ~ 34 ),不过以扫确实可称为贪恋世俗的人。出卖 长子的名分 违反了宗教传承,但不能解释为淫乱。但是,根据斐罗的注释,显然认为以扫是个邪恶的人(例如∶ Legum Allegoriae 32 ),也是多人对他的看法。以扫不被列在第十一章信心英雄榜之中,在此又不光彩的被提上一笔。他太愚昧, 因一点食物 放弃了自己长子的名分,他是典型的把肉体或物质利益放在属灵恩福之上的人。“贪恋世俗”这个词( bebe{los )在教牧书信中亦被用过(参提前一 9 ,四 7 ,六 20 ;提后二 16 ),那里说到不敬虔是假教师的特色。
17. 作者相信受书人对以扫的故事应该耳熟能详( 这是你们知道的 )。那些熟读旧约圣经的人都熟悉,以扫既浪掷他长子的名分,已经无法挽回。 福 这个字是指创世记二十七章所记载,以撒受瞒骗,把他族长的祝福给了雅各,当他发现错误时,知道为时已晚。令作者无法忘怀的是以扫的 号哭 全然无用。 得不着门路……心意回转 (译注∶原文无“父亲”),可直解为“他找不到心意回转的余地( topos ),意即他已经没有机会改变现况。这里说他没有悔改的机会,但在新约圣经里的原则却是,一个人若在灵里渴慕,无论何时都有属灵悔改的可能。在这意义上福音可以说是建立在呼召人悔改的基础上。我们或许讶异,是什么因素使本书作者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以扫的悲剧故事,一定是因为,所有不知道支取“神恩典”的人当中,以扫的例子最为显着。这是个很严肃的主题,下一段经文还有更进一步的探讨。
155 参 Bruce, Comm ., p.363.
iii. 新约的益处(十二 18 ~ 29 )
18. 18 ~ 24 节这段圣经把颁布律法令人敬畏的景象,和新约的威严作了一番比较。作者再次认为受书人相当了解旧约背景。 那能摸的山 这句话使人想起颁布律法时的景象(出十九 12 ~ 22 ,二十 18 ~ 21 )。事实上,以色列民(甚至他们的牲畜)都不得靠近这圣山(参 20 节)。整件事情是在强调立约的威严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里的描述都是物界的, 火焰、黑暗、暴风、角声 。也就是说,律法的颁布也是用触觉、视觉和听觉来领会。作者回忆当时的动人景象,并没有提到西乃山,不过事件的慑人情景就已不言自明了。申命记第四、 五两 章,出埃及记第十九、 二十两 章说明得很详尽。
19. 出埃及记第十九章记载,颁布律法时,人愈体会到神的临在,同时敬畏的心也就加增,角 声 也随之愈见高昂。 角声 ( e{cho{ )是启示文学中熟悉的意象(参:太二十四 31 ;帖前四 16 与约翰所写启示录中的七号)。它是为了传递不可疏忽的权威命令。 说话的声音 ( pho{ne{ rhe{mato{n )也同样令人慑服。根据出埃及记十九 19 记载,神在雷声中回答摩西。这似乎是要使人对整个与神相交的重要性留下最不可磨灭的印象。若非透过摩西,神不直接向百姓说话,但即使神与摩西的交谈是可以理解的,却也是令人惊心动魄。神的启示令人难以忘怀,他显然也愿意为人作预备。由此看 不要再向他们说话 的要求,颇令人注目。这当然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就是对神的敬畏,这也是最令百姓忧心的,下一节对此有说明。
20. 作者特别挑出最令以色列民印象深刻的,就是只有摩西可以面对面与神说话。这很清楚地提醒以色列民的不配,因为他们和他们的牲畜都不得靠近山(参:出十九 12 ~ 13 )。 因为他们当不起所命他们的话 ,说明了当时的荣耀景象令他们魂飞魄散,连摩西也战兢不已,这真是一点也不出乎意料之外。综观律法时代,神与祂百姓的交往的特性乃是隔离,就像至圣所所示的。这里不住强调神的可畏,就是为了要说明在福音之下,人可以如此坦然地来到神面前,这在 22 ~ 24 节的信息中有说明。
21. 不但是百姓,连摩西自己也很害怕。摩西所受到的特别震撼用 所见的 这个字表现出来( to phantazomenon ),这个字用意广泛,包括摩西所领受到,百姓眼不能见的从神而来的特别启示。即使以色列百姓距离山脚下远远的站立,也都被慑服,而摩西自己,当他走近领取法版的地点,可畏的自然界现象近在眼前,令摩西战兢,也就不足为奇了。旧约圣经里并没有特别记载,当颁布律法之际,摩西说道 我甚是恐惧战兢 这样的话,但是我们不难想像,在那个景况之下摩西所受的震撼。最接近这节经文的记载是申命记九 19 ,那里说到摩西回忆当时的惊恐。而且,摩西在何烈山上看到荆棘火焰,也表现惊悸的态度(出三 6 ),司提反在使徒行传七 32 也提及此事。作者对旧有次序的论述,以摩西的恐惧猝然中止,他的兴趣是以新次序为中心点。
22. 用 天上的耶路撒冷 来和律法的颁布相对应,很令人惊讶,但作者似乎为了强调基督徒之属灵进路的优越性。惊怕和与神隔绝都已成为过去。以下经文以诗的风格充分解释了基督徒的地位。希腊原文里,一直到第 24 节的最后一个字( 亚伯 )都没有用过冠词,使得这段话显得非常精简,事实上,这些子句的顺序几乎像仪文的结构 156 。
这里并没有提到摩西会见神那座山的名称,而基督徒会见神那座山却很清楚的指名是 锡安山 ,这强调了后者远比前者优越。为了避免造成误解,更在 天上的耶路撒冷 外加上 永生神的城邑 来描述。举行 欢乐盛会 (吕译;和合本作“共聚”)这句话,更明白指出不再有畏惧之情。不可能有比此更强烈的对比了。神和祂百姓的居所这幅更宁静的图画就像暴风雨后的宁静一样。天上的耶路撒冷似乎预示启示录二十一章(亦参三 12 )所叙述之新耶路撒冷,也就是神的子民最完美的居所。把 山 和 城邑 相提并论,有其用意。在古代,这两者的结合并非很陌生,尤其在希腊文化之下的当时世代,城巿中心或人民集会广场)大都位居由临近的山(希腊卫城所在之处)。作者认为两者都蕴含着属灵的意义。锡安山预表对神真实的敬拜,耶路撒冷预表基督徒的团契。
千万的天使 显明神的四围有许多仆役。这幅画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神不再是不可亲近或令人畏惧的神。祂居住在一群敬拜祂的人中间。这里提及天使与本书第一、 二两 章所探讨,天使与基督的关系有特别的关联。这些天使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来服事的。 共聚的总会 ( pane{gyris ,吕译“欢乐盛会”)应该是仅限于天使(如 RSV 的译法),或是包括天使与信徒的总和,略有争议。前者较为可取,而且可能是要抵销天使是审判使者的观念(如启示文学的叙述)。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将 天使 当作一个独立词,将欢乐的盛会与“总会”连在一起。然而似乎最好是把两个团体划分清楚。
23. 总会 这个字( ekkle{sia )在他处都译为“教会”,而这里一定有比这更普遍的含义。本书别处惟一用到这字的是二章 12 节,那里引用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指“集会”(思高)或“会众”(现中)。第一,这个群体的成员被称为 诸长子 ( pro{totokoi )。这里特别标明教会时代,和一户人家只有一个长子(参 16 节以扫的例子)的族长时代之明显不同。在基督教会里,每一位属神的儿女都在同一个立足点,这样的群体非但是极其独特,而且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应该注意,对保罗而言,只有一位长子( pro{totokos ),那就是基督(西一 15 )。如果诸长子( pro{totokoi )是指在基督里重生的人,与这节经文的观点就有某些关系 157 。他们的名字 录在天上 ,说明他们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正式接纳的成员。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这个观点,也可以在路加福音十 20 ,启示录二十一 27 找到。
这节经文第二部分的焦点转向审判的主题,并且是从已经死去的人,和仍然活着的人的观点着手探讨。 审判 的权柄是属乎 众人的神 ,这特别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祂的审判与祂所启示的属性相一致,换句话说,祂无所不知,所以祂的审判是普世的。值得注意的是,神在这里不只被视为一位定罪的审判者,也是察验辨明人心的审判者。
灵魂 (吕译“灵”)这个字给我们一些提示,因为作者已经在本章 9 节描述神是万灵的父。而且也叙述了天使是“服役的灵”(一 7 ,引自诗一○四 4 )。很显然这个字是用来指属灵界的族类而言的。然而,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这是一群被称为 被成全之义人 ,与天使有别。“义人”这个词,只说明了他们被成全的结果,并没有说明他们被成全的根基。他们之所以成为 义人 ,是因为基督为他们所成就的。“ 成全 ”这个字的意思是“完成了的”;神为祂的子民所定的旨意现在已经应验了。有人提议说“被成全之义人”是指基督教会建立之前的圣徒(十一 40 )而言 158 。但这节经文里并没有这个提示,也不需要如此解释。另一种提议是,这里的名录是指旧约时代被拣选的人,而“被成全之义人”则是指为主殉道的基督徒(参启六 9 )。但是,耶稣说祂的跟从者名字“记录在天上”(路十 20 ),所以这节经文似乎包括所有的信徒 159 。那位使祂的百姓完全的,已经在第 2 节确认为耶稣(译注∶本节“成全”与第 2 节“成终”在原文为同一个字)。
24. 焦点再次转变了,现在集中在 中保耶稣 身上,因为只有藉着祂,成全的过程才有可能。作者在此提纲挈领的总括这个主题。他已经在第八章和九章 15 节诠释了基督中保的职任,并且把新旧两约的中保作了比较。只有在此处,新约的 新 ( neas )是指“新近”的意思,而不是“性质”( kaine{ )的新,一如八章 8 、 13 节(七十士译本)与九章 15 节的用法。
所洒的血 ,总结了耶稣献祭的行动,使我们回忆到洒血是旧约的凭据(参九 19 )。它立刻确立了基督献祭的超越性。这血有一个声音,它所传递的,与西乃山所发出的声音截然不同,血所传递的信息比血本身更深远,因为它宣告了亲近神的新道路。 RSV 描述这个声音所说的比亚伯的血 更有恩典 ( RSV ),但是这里所使用的字( kreitton )正是本书信的主题,一如和合本所译,即“更美的”。十一章 4 节已经提过亚伯的祭物,那里说到亚伯因着信仍旧说话。或许值得一提的是,希腊原文的意思并不是 亚伯的血 ,只是单单地说“比亚伯”( para ton Abel )。然而,更自然的假设是这里所比较的,是亚伯的“血”,和耶稣的血。
25. 这时作者把探讨主题导向结论,以神令人敬畏的属性( 29 节)为结束。给受书人一句直截了当的警告── 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 ──显明作者所想的仍然是以色列人的态度(参:出二十 19 )。这里译为 弃绝 ( paraite{se{sthe )的这个动词,在第 19 节则被译为“求不要”,因此,它所指的必然是颁布律法的背景。这节经文里说话的是神自己,耐人寻味的是,这和前一节“血所说的”恰成平行。
在地上 的警戒,和 那从天上 的警戒,两者之间有个直接的对比,虽然地点不同,警戒却是一样。两者的不同是,领受从天上来的警戒之人担负更大的责任。以色列民不能 逃罪 。作者在本书二章 3 节已经介绍过,现在又回到逃罪这个观念。受书人缺乏信心所导致的结果,无异于以色列民的下场。从天上来的警戒与整个基督教启示真理脉络相通,它是以基督的中保工作为中心。这又是由浅入深,由小入大的有力论证的佳例;对历史例证的适切性有莫大的启发。
26. 作者从回忆律法颁布时,所附随的可见景象来思想旧约的不稳固与新约的永恒。地受震动是个隐喻,西乃山的大地震令人印象深刻,使人回想起神的威严与地的不稳固(参:出十九 18 )。因此,地震成为启示文学思想一个熟悉的特性,这也不足为奇了(参:太二十四 29 )。
但如今 ( nyn de )这个词把我们的思想从西乃山时代转入基督教纪元。所提及的应许引自哈该书二 6 。先知向前瞻望一个时代的来临,那时,伴随着神的启示而来的,将是另一个剧变。 再一次 ( eti hapax )是个引介的词,七十士译本圣经也有这些字眼,意义深远,因它蕴含着即将来临的末后启示,就像第 27 节的说明。即将发生的扰乱包括了天与地同受震动( 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更加深了终结的意味。
27.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作者解释圣经方法的一个实例。他很显然的深思熟虑过经文所用的实际字词,并且毫不犹豫的从 再一次 这个词的推论立下了明确的结论。 指明 ( de{loi )这个字出现在彼得前书一 11 ,指圣灵对弥赛亚必须先受苦难所作的解释。因为圣灵的光照,我们才能很清楚的明白圣经。作者在这里只作推理,不作明确的说明。他用 受造之物 这个字眼来叙述地和天,就是为了使人注意到物质世界是多么的短暂。
作者从哈该书的应许所得到的结论是 被震动的……都要挪去 ,就是为了确立不被震动的,而被震动的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很显然不被震动的是永存的,因为任何可能改变的事物皆为不稳固的。我们不确定作者心目中意所何指,因为他并没有详加说明这些不被震动的是什么状况。他所关切的是,证明基督徒已被导进绝对稳固的地位,不是摩西律法时代所能成就的。这和第一章,主永不改变的论述遥相呼应。圣经时常以物质改变的比喻来解释属灵真理,尤其是本书信,认为可见的事物和它们可变化的性质是更深远的属灵实体的影儿。现存世界不稳固的观点和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柏拉图式观点截然有别。
28 ~ 29. 不管震动这个词的精确意义是什么,它是以 国 为焦点,这国要成为稳定性的具体说明( 不能震动的 ),与作者前面所叙述之短暂性成为显着的对比。这里并没有像福音书上明确说是神的国或天国,只说到一个国,很明显的是指一个属灵的国度,并且就是主耶稣所启示的那一个国度。保罗书信中常提到神的国,请参罗十四 7 ;林前四 20 ,六 9 ,十五 24 、 50 ;加五 21 ;西一 13 ,四 11 ;帖前二 12 ;帖后一,五章;提后四 1 。
作者告诉受书人正在得着这个国。根据这个有力的说明,他对受书人提出两个劝勉; 就当感恩 160 和 事奉 (英译“敬拜”) 神 。事实上这两者互为表里,因为向神感恩是真正敬拜的要素。前一个劝勉可以解释为“让我们有恩典”,也就是把恩典据为己有,但这样的解释并不很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鉴于地上的一切都会改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感谢神,因为祂让我们紧紧掌握了不改变的事物。这事实更要引导我们事奉祂。
关于敬拜神,在这节经文中有某些值得注意的特质。首先,必须 照神所喜悦的 。尽管完全讨神喜悦的敬拜神并非不可能,但也不易达到,但作者相信应该把这样的理想放在受书人面前。而且,敬拜神必须带着 虔诚……的心 ,也就是在态度上要尊主为大。与虔诚相连的,就是 敬畏 ( deous )这个词,特别适合神乃是 烈火 这个观念。这观点是回应申命记四 24 。西乃山事件的特别描述,启发了神是大而可畏者的观点。即使是在基督里的信徒,也必须受提醒,认知神是公义的神,祂的属性永不改变。尽管本书信以比较缓和的语气作为结束(参十三 20 ),我们仍然不可忽视神的可畏,而且应当反覆的教诲,引发对神敬畏的心。
156 P. Carrington, The Primitive Christian Calendar ( Cambridge, 1952 ) , p.56, n.5 ,提议这句令人想起提斯利月里的 "Shofaroth" ,也就是吹角日。他主张整封希伯来书信可能是赎罪日宣读的“经卷”( megillah )。
157 参 He*ring , Comm ., p.117, n.15.
158 参 Bruce, Comm ., p.378.
159 参 He*ring , Comm ., p.117.
160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让我们有恩典”,不过这种解法有困难,一般都认为 echo{men 应解释为“让我们感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经文作 echomen (直述语气),可以减少困难,但这个读法颇令人怀疑是文士的笔误。假设语气一定是原来的读法。
──《丁道尔圣经注释》
|
|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12:1 向古代信心英雄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向基督学习,接受神的管教。作者用运动员作比喻(2,12节),劝勉信徒望定目标基督,壮胆挺身,奔跑人生的长路。
本节用古罗马圆形剧场为背景,前章所说的古时信心伟人现在围坐在看台上,不是来观赏场中的比赛,而是“见证人”(原文有“殉道者”的意思),向今天的基督信徒见证神必保守帮助相信祂应许的人,供应足够的力量,奔走信心的道路;见证人之众多如云般围绕。
信徒比赛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应象竞走的运动员一样,除了十分必需的东西,一切都得放下,包括妨碍我们归信福音直道的“重担”和容易被缠累、阴碍我们奔走灵程的罪。有了“放下”和“脱去”,不要有积极的跑的决心。这是一场耐力的考验,阻力很大,需要坚持到底的毅力。神已定妥善目标和路程,大家机会平等。
12:2
竞跑人要得到胜利必须望住目标,心无旁骛,这目标就是耶稣,祂是最完美的榜样。基督耶稣是始也是终,在我人信心道路的起点,祂给我们鼓励和盼望;在终点,祂迎接我们。这条信心之路祂亲自走过,并且胜利完成;祂沿途带领并保守我们的脚步。祂自己曾望住可以为世人完成救赎大功的喜乐奔跑(太13:44)。人的羞辱和十字轲的痛苦都不放在祂眼里。祂所得到的荣耀也将成为我们的赏赐(启3:21-22)。
12:3
“要思想”的原文有“计算”的意思。信徒奔走信心的道路,想到要遭遇的艰苦时,应小心计算一下基督耶稣一生所受到的罪人的反对。这反对有言语上“顶撞”(原文antilogia)的本义和行动上的敌对,以致把祂钉死十架上。基督耶稣成功地克服这一切,应该成为我们疲倦灰心时的极大鼓舞。在这意义上,祂不只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见证人”。
12:4-6
基督徒和外面的罪恶奋斗,逼迫的力量虽大,甚至家业被抢(10:34),但还未到象那些信心英雄须以身殉道的地步。作者要信徒别忘了圣经上的话(见《箴言》3:11-12),虽写于古时,却也为今人而说。圣经万古常新,其教训不因时间而失色。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受苦和遭遇逼迫都是神对祂子女的一种训练,可以在灵命上长进。遇到“管教”,不可灰心,因为神爱的人祂才管教。
12:7-8 从管教可以看出关系的亲疏。神的儿女才受神的管教,信徒若逃避这管教也失去儿女的地位;所以应以苦难和逼迫为乐。
12:9-10
作者将功赎罪地上和天上的管教作比较。地上的父母如果管教得合宜,自会受到子女的敬重。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父母若疏忽管教,社会必蒙蒙其害。信徒属灵的生命也当受“万灵的父”(神)管教,是灵命长大所不可少的。天父的管教不同地上的父母的管教,不是暂时的,也不是随己意的。神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在需要时才施予管教,训练我们成为祂一样圣洁的儿女。
12:11
训练人成为好的赛跑健儿,也象修剪果树。树木经过修剪才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子来。平安须自义中求。人与神的关系正常,内心自然有平安。受到神的管教,能做神圣洁的儿女,就能有平安的果实。
12:12 作者继续用运动员的比喻,来勉励信徒。手下垂和腿发酸都是精神不振、身体疲倦的结果。要得到胜利须竭力把手和脚挺起来。自己先振作,人有余力鼓励他人。
12:13
人生的道路多险阻,我们天然的倾向是绕道或趑趄不前。这里教导我们,痛下功夫把弯曲的道路修平修直,不只自己好走路,也方便不良于行的人。作者用这比喻劝勉信徒接受管教,不要灰心,继续前行,就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宽豁之境。
12:14 修直路的属娄的意义在这里得到说明,就是“追求与众和睦”(参罗12:18)和“追求圣洁”。神要求我们圣洁,才可以和祂有交通(“能见主”)。
12:15
“神的恩”就是神的恩典和这恩典给人的一切好处。信徒失败的地方是这恩典却不去得到它。“失”字原文有“不去得到”的意思。本节2:1-4和6:4-8便是好例证。这里提到失去神恩的一个结果,是生出毒根(参申29:17-20)。树木的根苦,结的棍子也苦。人心苦有毒根,这根会生长繁殖,结出仇恨、骄傲、竞争等恶果,让整个团体、教会发生问题,受到污染。
12:16-17
这毒根的恶果还有“淫乱”和“贪恋世俗”。“淫乱”非指男女肉体关系,而是指对神的心不专一。以扫二罪俱犯,既出让神所赐的长子的福气,又贪恋口腹的享受(创25:33;参雅4:1)。以扫“号哭切求”,不过要得回失去的名分,并未悔罪,反恶心顿生,要杀弟弟雅各(创27:41)。他被弃于长子福分之外,呆见“失去神恩”会得到什么结果。我们若遇逼迫,牺牲正道以图苟安,情形也相若。
12:18-22
“那能摸的山”指西奈山,是神颁律法给以色列人的地方(看出19-20章)。颁赐时场面严肃,令人生畏(看出19-20章)。这里用西奈山比喻律法带给人人的恐惧,与锡安山所代表的恩典福音恰成对照(22节)锡安山是基督徒见神的地方,称之为“天上的耶路撒冷”(参启21章)。这“千万的天使”是“服役的灵”,在那里服侍神。
12:23
“会”即“教会”,“诸长子”就是新约的众圣徒。“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可解作旧约众圣徒,例如亚伯、挪亚、亚伯拉罕,他们因信得称为义,他们的灵魂在等候复活。他们已藉基督的死而“成全为义人”。
不过,也有人把“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解为在旧约下被拣选的人。“被成全之义人”为新约中殉道的信徒。可是主基督说跌价祂的都是有“名记录在天上”的(路10:20)。本节当包括一切相信得救的人在内。
本节可意译:“这里有整个教会,在里面的都是头生的,是天上的子民。审判人的神也在那里,还有已达到完全的义人的灵”。
12:24
“新约的中保”:看8:6注。亚伯的血自地里发出声音,哀求神为他伸冤(创4:10);耶稣在十架所流的血发出的声音是神慈爱赦罪的呼声,要人与神和好,恢复人与神的和谐关系(9:12;西1:20)。
12:25
“那向你们说话的”指神。在地上和在天的“警戒”,地方虽不同,声音则一。但接到天上的警戒的,因为启示大,担负的责任也大。人若违背,更难逃罪(2:30)。
12:26-27
当日神在西奈山颁布律法时,祂的声音震动了地(出19:18)。末日主来时,还要“震动天”。这预言见《哈该书》2:6,所据为《七十士译本》。主来时天地都要震动,是要把受造物挪去,在那永远的国里,没有能被震动的造物,一切永远常存。因此基督信徒的地位和摩西律法下的人不同,是绝对的稳妥坚固。
12:28-29
“不能震动的国”是基督徒属灵的国度。原文有“不能摇动”的意思。应照耶稣当日所说的天国或神的国来解它(看太3:2注)。其意义也可参《罗马书》14:17;《林前》4:20;6:9;《加拉太书》5;21;《提后》4;1。
信徒既要承受这个国,便应1,感恩:永不变动的既已得到,自当心存感谢,不可为今世的苦难而怨尤;2,侍奉神:是神所喜悦的虔诚侍奉;3,要敬畏:基督徒虽处恩典时代,慈爱的神仍是公义的,祂是烈火(申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