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十五章
罗 15:2> 务要讨邻舍的喜悦──去讨好人家?保罗不是这个意思吧,可是这里……
15:2 保罗反对我们一心去讨人的喜悦,凡事逢迎(参加 1:10 ),但是如果为了别人的益处,我们也应该放下一些个人的利益,我们不应该以个人信念作为对肢体冷漠的藉口。
罗 15:4> 为何定要读圣经?为何要查经?为何……心中疑惑此中解,看保罗对我们所说的……
15:4 圣经知识影响我们对现在和将来的态度,我们对神过去的作为了解得越多,就越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日子。我们必须努力研读圣经,增加我们对神的信心,知道祂的旨意对我们是最好的。
罗 15:5-7> 耶稣那样爱我,要我用主的方式爱人,那我岂不要付出很多?我可以吗……
15:5-7 接受基督在我们生命每个方面的主权,表示我们要从祂的价值观和祂的角度来看事物。就好像我们接纳耶稣基督对圣经的权威、对天国的性质、对复活的看法等一样,我们也要用祂的爱去对待其他的基督徒(有合一的心)。只要我们的信心不断增长,更深入地认识耶稣,就越有能力去每天保持爱里的合一。(有关基督的态度,请参腓 2 章。)
罗 15:12> 15:12 “耶西的根”是指基督是耶西的子孙,耶西是大卫的父亲(参撒上 16:1 )。
罗 15:17> 保罗竟说出如此骄傲的话,不是吗?他竟在“夸口”,你说我会错意,这……
15:17 保罗并没有以他自己的成就夸口,却只夸耀神在他身上所做成的事。以神的工作为荣耀,不但不是罪,反而是值得景仰的。假如你不能确定自己引以为傲的是出于自私还是出于神,那就可以这样问一下自己:“我对神透过别人成就的大事是否引以为荣,就像神透过我成就的一样?”
罗 15:19> 15:19 以利哩古是当时罗马帝国的领土,在意大利跟希腊之间的亚得里亚海之上,位于现在的南斯拉夫境内(参 1 章地图)。
罗 15:20-22> 传过的地方不再去,这是保罗传福音的坚持,有人笑他傻,你不会吧…… 15:20-22 保罗很早就希望拜访罗马教会,由于一直以来他都听到罗马教会的好消息,得知该地教会发展良好,觉得不需要急于前往,于是多次拖延了行程。他觉得那些还没有听闻福音的地方更需要他前去帮助。
罗 15:23-24> 再无可传的地方,他将会到哪儿?西班牙?罗马?
15:23-24 “在这里……”是指保罗在哥林多城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罗马书很可能就是在哥林多写成的。保罗在亚该亚省的三个月行程中(参徒 20:3 ),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哥林多城里。他相信自己已经完成了神要他做的事情,因此盼望去新的地方传福音──罗马以西的西班牙。保罗最后到达罗马的时候,竟然是一个阶下囚(参徒 28 章)。但是教会的传统都说保罗曾经一度获释,他就是趁那个机会去西班牙传福音。这次旅程并没有记载在使徒行传中。
罗 15:27> 那些外邦人为何竟会如此甘心奉献?我……
15:27 这些外邦人已经接受了从耶路撒冷来的福音(属灵的好处),他们当然也希望对耶路撒冷信徒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物质的福气)。
罗 15:28> 保罗这次在想些什么?猜猜,他为何要去西班牙?
15:28 保罗计划去西班牙,因为那里是当时文明世界的最西端。同时,在西班牙也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具有影响力的领袖,如卢肯、马休尔、哈德良等,他们都是罗马人所熟悉的。可能保罗想藉着这种气氛使基督教的信仰更快速地传开。
罗 15:30> 有时候不经意地就让祷告成了向神讨东西的时刻,保罗却不然,他……
15:30 我们常常把祈祷视为得着安慰、回应和向神祈求的机会,但是保罗在这里要求信徒藉着祈祷跟他一起竭力挣扎。祈祷是信徒的一件重要兵器,当我们为别人代祷的时候,也是跟他一起抵挡撒但。你的祈祷反映出这方面的迫切没有呢?
罗马书第十五章
因基督而合一(十五 1 ~ 13 )
保罗在此引伸了上一章的讨论,他以基督作为榜样,呼吁刚强和软弱的信徒都不要彼此排斥指摘,而要在基督里合一,彼此建立德行,使众人都得益处。
.基督关切人的软弱( 1 ~ 6 ):保罗以“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一语( 3 )作为劝勉的根据,呼吁基督徒不要先求自身利益,却要为别人的利益和好处,学会让步和牺牲。刚强的更应担当软弱者的重担。这是一种造就性的行动,也是一种美德。保罗提到基督的榜样时,并没有以耶稣生平的事迹为例,而是引用诗篇的话:“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诗六十九 9 ),表明基督为世人背负辱骂和痛苦。因此,圣经能带给信徒恒久的盼望,使我们知道藉基督,必能胜过人生的艰辛和试炼。保罗在第 4 节指出旧约圣经的用处,是使人增进忍耐,提供鼓励,多读它能使我们常存盼望,对属天不能看见的事物更感确实。再者,保罗以祷告的语气鼓励信徒要和谐相处,合一同心,这样就能荣耀神和基督( 5 ~ 6 )。
.在基督里彼此接纳( 7 ~ 12 ):由于初期教会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故此彼此磨擦是难免的。犹太基督徒要为自己在宗教上的优越而争辩,而外邦基督徒则存偏见,认为犹太教的传统已经过时,失去其属灵的效用。为了解决这种冲突,保罗再三强调基督的榜样,劝他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外邦人一样。
.一句祝祷的勉语( 13 ):保罗希望教会内所有信徒都看重信仰的属灵因素,倘若我们都能以神为我们盼望、喜乐和平安的源头,我们的信心就会加强,生活就有圣灵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维持合一和谐的生活。
祈祷 求主助我与人相处时有正确的态度,建立和谐的关系。
基督徒事奉的的品格(十五 14 ~ 19 )
保罗的论述转向基督徒的实际事奉,他谈到自己怎样委身作“外邦人的使徒”。从他的言谈及一些想望中,我们看见他作出了多方面的交待,显露出他事奉神的品格,可作为我们现今的提醒与借镜:
.对人信任,尊重别人( 14 ~ 15 ):他称罗马信徒为“满有良善”和“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可见保罗对他们的信任是何等深切。换言之,他表露了真诚欣赏的心态。另一方面,他并不以无礼、独裁的态度来对待信徒;相反,他事事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礼貌地表达其请求──“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充分表现出他对人的尊重。
.履行神恩典所交托的( 16 ~ 17 ):保罗知道他蒙召是作基督的仆役,因此他尽自己的职责,履行神在恩典中托付他的工作。从他所受的任命看来,罗马信徒灵命的成长,是保罗在外邦人中服事的责任之一,因此他将他们当作祭物奉献给神。
.谦卑隐藏自己( 18 ):“他表示若要引以为荣的话,只有“在神的事上有可以引以为荣的”,其余一切关乎自己的事,他都不提及;换言之,一切有成效的事奉,全是神作成的,他只愿归荣耀与基督,却把自己深深隐藏,因认识到自己是神使用的器皿和导管。
.竭尽所能传扬主道( 19 ):保罗表明他传福音的脚踪踏遍了广大的地土──从“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即从地中海的东北岸直到马其顿省的西北部,都是他辛苦劳碌的工场。这说明他过去的年日曾竭尽所能地到处传福音,引领迷失的罪人归向基督,带领他们走新生的道路。
祈祷 主啊,我愿靠的恩典培养优美的品格,在事奉中荣耀。
事奉的规划(十五 20 ~ 33 )
保罗现在向罗马的读者表达他个人对未来事奉的规划,希望他们一面为他祷告,一面准备好事奉的心志,以致将来见面时就能同心协力,一起传扬福音。
.有异象也有远见( 20 ~ 23 ):保罗清楚表明,若是可能,他期望尽力开拓新的福音工作,不愿意在已经宣扬过基督的地方传福音;换言之,他不满足于现状,愿意为主拓展新的福音工场──指向西班牙及更远之地区传道,使更多未认识神的人能得以听闻福音。这足见他是一位胸怀世界的宣教士,对福音广传有极重的负担和异象。这种心志也是现今华人教会所当有的,除了在华人聚居的地方传福音,更要步向跨越文化的地区,向外族人传扬主荣耀大能的福音。
.建立支持系统( 24 ):要到西班牙去,必须先到罗马,所以保罗认定罗马教会是他开拓新工场关键性的地方。所以,他向他们表示,当他经过罗马时,希望与当地的信徒见面,一方面分享基督“丰盛的恩典”( 29 ),另一方面希望他们成为他的一个支持系统,与他一同分担一些西班牙的福音工作。显然,保罗访问罗马,乃是要使那里的教会成为一个宣教的中心,而现在写这封信,就是为此任务铺路。
.在义务上克尽己责( 25 ~ 29 ):保罗解释为何计划还未能成行,因为耶路撒冷当时遭遇饥荒,外邦信徒筹集了捐款,托巴拿巴和他送到耶路撒冷供给犹太信徒的需用,这是他当前应尽的义务;第 28 ~ 29 节又给我们看见他的另一表现,就是完成一件任务后才开始另一项工作。
.要求罗马教会为他代祷( 30 ~ 33 ):
① 使他可以脱离那些犹太教中反对他的死硬派;
② 使他尽快完成送捐款的关怀行动;
③ 能顺利抵达罗马,与他们相交,同得神的祝福。
祈祷 主啊,我愿成为福音的出口,作恩惠的渠道,使多人蒙福。
──《新旧约辅读》
罗马书第十五章
1-6 当学习基督不求自己喜悦
坚固的人与软弱的人都应以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为榜样,彼此接纳,
追求和睦。
3 “辱骂 ...... 身上”:引自诗 69:9 , 以基督为诗中所描写的典型
受苦义人,为着爱神及爱人的缘故,甘愿承当罪人对神的辱骂。
7-13 当学习基督接纳不同的人
基督不单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同样,信徒也要彼此接纳
,藉此荣耀神。
8 “基督 ...... 执事”:参可 10:45 。
“要证实 ...... 的话”:见加 3:8, 16 。
9 下 -12 引述多处旧约经文(见串 11-14 ),表明外邦人也来归顺神、
称颂神,而弥赛亚(“耶西的根”)就是他们仰望的对象。
15:14-33 保罗的近况和未来计划
保罗表明他奉召传福音给外邦人,如今东方的福音工作已告一段落,
只待将众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便要转往西方的西班牙(“士
班雅”)传福音,并遂多年的心愿往访罗马。
19 “以利哩古”:位于亚底亚海东岸、与马其顿接壤的罗马省分。
20 保罗一贯从事宣教的开荒工作,参林前 3:10; 林后 10:14-15 。
21 引自七十士希腊译本的赛 52:15 。
26 “马其顿和亚该亚”:参与捐资的,除了这两个省分的教会之
外,还有加拉太人和亚西亚人(见林前 16:1; 徒 20:4 注)。
思想问题(第十五章)
1.保罗在此描述基督不求自己喜悦、乐意接纳人的榜样。
试从福音书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你是否愿意学效他的样式?
2.保罗立了志向,要在基督的名未被称颂之地传福音( 20 )。
他的宣教动力从何而来?
3.有一次慕迪听道,讲员说:“若有人全心全意、又毫无保留的献
给圣灵,他必大大使用!”慕迪对自己说:“为何我不能像他说
的这个人呢?”结果慕迪成了神所所重用的布道家。
今日,你是否愿意完全让神使用?
4.你在教会,曾否为肢体物质上的缺乏而奉献金钱?
曾否为宣教士的旅费乐意奉献?
你奉献的心态是出于责任,还是出于谢恩?
5.保罗一方面自称为外邦人的使徒( 16 ),又立志在未闻福音处传
福音( 20 ),并且打算路经罗马后到西班牙去宣教,但另一方面
他说:“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题”( 18 )。
他的雄心大志与谦卑信靠主是并存的。
今日你是否侧重某方面,还是有适度的平衡?
6.保罗要求罗马信徒为他祈祷( 30 )。
你有否留意教会每周的代祷事项,并且付诸实践?
──《罗马书串珠注释》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十五章
团契的标志(十五 1-6 )
保罗还是讲到基督徒团契里的人的相互的责任,特别是刚强的对软弱的弟兄的责任。这段经文对于这团契的特质标志,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缩写。
(一)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 相互体恤 的标志。他们的思想,常常不是为自己,乃是为各人。不过这种体恤必不可以退化成为马虎随便,专讲情面,道德的松弛。这是经常为别人的好处,建立他的信心。这并不是因为怠惰,可避免麻烦,采取容忍。这种容忍乃是由于深知如果用爱的气氛四面围绕 他,比用连珠炮式的批评攻击他,更易于感化他,接受更完美的信仰。
(二)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所 研读圣经 的标志。从研读圣经中,基督徒获得 鼓励 。从这一观点,圣经提供给我们两件东西。( 1 )圣经给我们上帝对待一个国家的纪录,这一记录指示给我们知道,宁可与上帝和好而受苦,不愿为避免困难而与人同流合污。以色列民的历史指示给我们,在历史的事件中,总结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圣经给我们知道,上帝的道路,往往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不过至终这是在时间内及在永恒里使人生有价值的每一件事的惟一道路。( 2 )这给我们上帝至大至贵的应许。传说怀德( Alexander
Whyte )有一种习惯,在探访其会友的家庭,将离开的时候,常念一节经文,并且说:‘把它放在你的舌下,吮吸它好似糖果。’这些应许乃是上帝永不收回的应许。这样,圣经能给那些阅读的人,在忧伤时候的安慰,在挣扎时候的鼓励。
(三)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 忍耐 的标志。忍耐乃是人生内心的态度。这字的希腊文 hupomone{ 。这字超越了消极的忍耐;这是一种足以应付人生,达到胜利的力量;这力量不只是能接受事实,并且因为能接受它们,把它们改变为人生的光荣。
(四)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 希望 的标志。基督徒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基督徒的希望并不是一种贱价的希望。这不是一种幼稚的希望 ── 其所以乐观是因为没有看见困难及面对人生的经验。有的人会想希望只是年轻人幻想的特权;可是伟大的艺术家并不这样想法。魏特斯( Watts,
George Frederic l817-1904 )所绘的名画‘希望’:图中人乃是一个饱经风箱,受尽挫折的人,她手中的竖琴只剩下一根琴弦。基督徒的希望乃是他已见到一切,承受一切,但是仍不失望,因为他相信上帝。这希望并不是出于人的精神,人的良善,人的成就;这希望是由于上帝的能力。
(五)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 和谐 的标志。无论教会的装饰怎样堂皇,无论它的崇拜音乐怎样的美妙,无论它的捐款怎样的慷慨,如果失去了和谐,它就失去了基督徒团契的第一件要素。那并不是说,在教会里没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是说,在教会里没有争执辩论;而乃是说,在基督徒团契里的人已经得到了解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他们确实知道,基督把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远较由于他们间的差异可能产生的分裂力量为大。
(六)基督徒的团契应当有 赞美 的标志。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去试验一个人:他主要的语调是喃喃怨语,还是快乐的谢恩。伊比克德说,‘我是一个微小,年老,跛足的人,除了赞美上帝以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基督徒应享人生之乐,因这喜乐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他把这秘诀存在心里,因为他确知上帝使万物互相效力,叫人得益。
(七)最重要的是基督徒的团契是以耶稣基督为模范,为灵感的泉源,也为工作的动力。他不求自己的益处。保罗所引用的经文是采用诗六十九篇九节。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重点,保罗在这里所用‘担当’不坚固人的软弱,与基督‘担当’十字架是同一的字( bastazein )。荣耀的主所拣选的,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是服务众人。他为一切追求跟随他的人立下了一个必须接受的榜样。
包括众人的教会(十五 7-13 )
保罗作出最后一次要求,在教会内所有的众人应当结合成为一体;信心软弱的人,和信心刚强的人,应当成为一个联合的身体;犹太人和外邦人属于同一团契。其间或许有很多不同,不过只有一位基督,合一的联系就是齐心效忠于祂。基督的工作是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毫无轩轾。祂生而为犹太人,受犹太律法的支配。这是因为一切伟大的应许是给犹太族的先祖,使之成为事实,救恩也必先临到犹太人。不过基督之来临不只为犹太人,也是为外邦人。
为 要证明这并不是他独立新创的异端,他引用旧约里的四段经文;因为他采取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文圣经,所以有些地方和我们现用的圣经,有些不同。这四段经文是诗十八篇五十节;申卅二章四十三节;诗一一七篇一节;赛十一章十节。保罗在这些经文中,都发现古代预言接受外邦人的事。他深深的相信,正如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拯救众人,教会也应欢迎众人,不论他们之间有怎么大的不同。基督是包括众人的救主,因此教会也必须为包括众人的教会。
保罗又唱出基督徒信仰的歌曲,一个一个的传达基督徒信仰伟大的字眼。
(一) 希望 。在人生的经验中,很容易令人对自己失望。在世界的事件中,也很容易令人对世界失望。有人讲起有一个教会,有一次开临时紧急会议。开会时,主席先祷告。他称呼上帝说:‘全能永恒的上帝,你的恩典在万事上,都足够为我们所用。’祷告完了,会议开始。主席开口说:‘各位,教会的情况,完全没有希望了。我们不能做什么。’难道是他的开会祷告只是没有意义的空话,还是会议开始时的几句话是说错了。
在好久以前,已经有人说了:世上从未有过没有希望的情境;所谓没有希望,只是人自己生出来的感觉。有人说,在上次世界大战最黑暗日子,就在法国投降之后,英国举行内阁会议。邱吉尔以最率直的色彩,述说当时的情况。英国孤立了。在他讲完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有的脸上表示失望,有的要放弃挣扎。邱吉尔看到这一般沮丧的人。他说,‘各位,我觉得很够激起奋斗。’
在基督徒的希望里,有些东西非阴影所能消灭 ── 那就是永活的上帝的信念。只要有耶稣基督的恩典,就不会有失望的人;只要有上帝的力量,就不会有失望的情况。
(二) 喜乐 。喜乐( joy )和快感( pleasure )有极大的区别。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称快感乃不可轻减的罪恶。安提色尼( Anthisthenes )说了一句希奇的话,他‘宁可发狂,而不愿得到快感’。他们的理由是‘快感只是两端痛苦之间短暂间歇’。你切望求得某件东西,这是痛苦;当你得到的时候,切望得到满足,暂时没有痛苦,你有一种快感;不久,快感就过去了;你又切望另一件东西,痛苦又来了。所谓快感,的确是如此。不过基督徒的喜乐,并不依赖身外之物;其渊源是在乎我们意识到永活的主与我们同在,任何东西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三) 平安 。古代的哲学追求他们所称的 ataraxia ,无忧无虑平静的生活。他们所要的平静是:无论怎样巨大的打击,或是微细的针刺,都能无动于中。今天几乎可以说平静的生活是很难复得了。其理由有二。
( 1 ) 内心紧张 。人活在惶惑的人生中,因为各股力量把他分裂。如果一个人里面有内战,并有分裂的人格,很明显的,他不能有内心平静这样的一会事。惟一逃出这罗网的方法是放弃自己,把自己交与基督。当基督统治的时候,一切紧张,就都化作乌有。
( 2 ) 为外面的事忧虑 。许多人为人生的机遇变幻困扰。威尔斯说起,有一次他在一只轮船上,行驶在纽约港口中。那时雾大,在隐约之中,突然朦胧现出另外一只轮船,两船溜滑而过,两船距离不到几码。他此刻面对人生中死亡的大危险。一个人那时很难镇定,不去忧虑,因为人的本性中,往往猜想发生不幸的事情,庸人自扰。其惟一除去忧虑的方法,是完全相信,不论有什么遭遇,上帝的手永远不会使他儿女有莫须有的恐惧。有许多遭遇的事,我们不能明白。不过如果我们确信上帝的大爱,即使许多的事,使我们思想挣扎,内心创伤,也不能夺主内心的平静。
(四) 力量 。这是人最重要的需要。问题并不在乎我们不知道当行的事;乃在乎怎样把它实行出来。其难处是怎样应付并克服面对的事,怎样把威尔斯所称‘我们心愿隐藏的美事’成为事实。依靠我们自己,永远不能成功。只有当基督力量的波浪,汹涌在我们软弱之中,我们才能控制我们的人生,使它达到它应达到的地步。依靠自己,我们不能做什么;在乎上帝,万事都能。
显示保罗其人的话(十五 14-21 )
很少有像这样的经文显示保罗的品格。保罗这封信,将近尾声。他希望在不久将访问罗马之前,作出准备。在这里,我们至少能看到他得人的秘诀。
(一)保罗显明他自己是一个 机智的人 。保罗在这里没有斥责的话。他没有使罗马的弟兄难堪,或是像老师向小学生发怒时所说的话。他告诉他们,他只是提醒他们所熟知的事,并且确信他们能互相服事和事奉上帝。保罗所注意的不是他们的过去,乃是他们未来的可能。他很清楚的看到错误,并且很忠实的对付它们。不过老是盘旋在他思想中的不是过去的可怜的罪人,乃是将成的可爱人物。
传说有一次米开兰基罗( Michelangelo )开始雕刻一块庞大不成形的大理石。他说,他的目的是要把被囚禁在这石块里的天使解放出来。保罗正是如此。他不要击倒一个人;他不要批评他使他受苦;他真诚的,严厉的说话,只是为了要他达到他现在尚未达到而有可能达到的地步。
(二)保罗唯一可以夸口之处是他是 基督的仆役 。保罗所用的字( leitourgos )是一个重要的字。在古代希腊有某些国家的责任,称为 liturgics ( leitourgiai ),有的是强迫性的,有的是志愿性的,加在爱国志士的身上。有五种往往为爱国公民志愿参加的。
( 1 ) chore{gir ,加入并支持歌诵团。在艾斯区罗( Aesehylus ),苏富克里士( Sophocles ),欧里披蒂( Euripides )演出他们不朽的名剧,每一个剧本都需要一个念诵的团体。在大的节期,如酒神节,要演出十八个新的戏剧。爱他们自己城市的人自愿的出钱出力,召聚、教导、装备这些歌诵团。
( 2 ) gumnasiarchia , 比赛 。雅典人分为十族;他们都是擅长的运动员。在有的节期庆典中,有火炬接力赛,从各族中挑选队伍,互相比赛。我们今天还是有说,‘传递火炬’。火炬接力赛的得胜者,有很高的荣誉。有大众精神的人,出钱,选择,支持,训练代表本族的队伍。
( 3 ) hestiasis , 聚餐共欢 。有时各族间共聚一起,聚餐同乐。有些慷慨的人负责召聚并支付费用。
( 4 ) archetheo{ria , 使者 。有时雅典城差遣使者前往另一城市,或差遣使者前往希腊旧都 ── 特尔斐( Delphia )或多多那( Dodona )征询神谕。在这种场合,每一件所做的事,必须保持自己城市的尊荣;常有爱国的人,自动的支付一切费用。
( 5 ) trie{rarchia ,三层桨座战舰。雅典人在古代的世界中,有强大的海军实力。最爱国的事件之一是一个人自动的愿意维持一艘三层桨座战舰或一艘战舰一年的费用。
这是 leitourgos 这个字的背景。以后人的爱国心消沉,这些事成为强迫的,而非自愿的了。以后此字又用于任何种的服务事奉;又转而为在庙里敬拜神明。不过这字总有毫不吝啬的服役之意。正如古时有人把其财富放在祭台上为其所爱的雅典服役,作为其唯一的荣耀,保罗也将其一切所有放在祭台上为基督服役,以做主仆人为荣。
(三)保罗,在一切工作的计划中,视自己为 在基督手中的工具 。他并不说他做了些什么;他只说基督藉 他做了些什么。他对任何事,从不说,‘我做的。’他常说,‘基督用我做的。’传说慕迪( D. L.
Moody )人生的转变,是在他参加一次聚会,听见一个传道人说:‘只要一个人把自己完全交托给圣灵,不留下一些,圣灵将要怎样的用他!’慕迪对自己说:‘我为什么不就是那人呢?’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上帝怎样用他。当一个人停止思想他能做些什么,开始思想上帝能够怎样用他,伟大的事开始在他身上发现。
(四)保罗的志向是做一个 开荒工作者 。李文斯顿( Livingston )在伦敦会,志愿做一位宣教师。他们问他愿往那里去。他说,‘不论什么地方 ── 只要是最前方。’当他到了非洲,他被远远望见千余村落的炊烟吸引住了。这是保罗的唯一志向,把上帝的好消息,带给从未听见的人。他引用赛五十二章十五节说明他的目的。
‘你们是永活上帝的军队,
祂神圣的大军,
那里从末有过圣徒的足迹,
这正是你们进军的地方。’
当今的及未来的计划(十五 22-29 )
在这里,我们看见保罗告诉我们,他目前的及未来的计划。
(一)他的未来计划是要到士班雅(西班牙)去。他要到那里去,有二个理由。第一,士班雅是欧洲极西部份,也可以说是当时文化的极限。这一事实唤起保罗的心,前往那里传道。他希望有把福音传到最远处的特性。
(二)此时,士班雅出现许多的天才。在帝国中,有许多最伟大的人物是士班雅人。芦根,叙事的诗人;马细阿尔,讽刺短诗的大师;奎恩提连,当时辩才纵横演讲术最伟大的老师,都是士班雅人。最重要的人物是辛尼加,他是一位伟大的斯多亚派的哲学家,初为尼 罗王的 老师,后为他的总理;他也是士班雅人。保罗或许对自己说,如果基督能传入士班雅,伟大重要的事情或会发生。
(三)保罗目前的计划是往耶路撒冷去。这是在保罗心里最珍重的计划。他安排年轻的教会,为耶路撒冷教会的穷人捐款。无疑的,这项捐款是必需的。在像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巿,受雇用的工作,
有许多是和圣殿及其需要有关。当时的祭司和圣殿当权的人都是撒都该人,他们是耶稣的对头。所以这必然是常有的事,有许多人在耶路撒冷成为基督徒以后,即失去了他们的职业,生活艰苦。年轻的教会所给与的帮助是万分需要的。不过至少还有三个大理由,保罗之所以渴望把捐款带往耶路撒冷。
( 1 )对保罗自己说来,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当付的债。当大家同意保罗当作外邦人的使徒时,教会的领柚们,给他一个训谕 ── 他要记念穷人。保罗说,‘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二 10 )。他不是会忘记所欠的债的人,现在付债的时候到了 ── 至少付一部份的债。
( 2 )没有更好的办法比更具体的表明教会的合一。这是教导年轻教会知道他们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属于普及全世界,伟大的教会的一份子。给人帮助的价值是使我们记得我们不只是本地教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属于全世界的教会。
( 3 )没有更好的方法,使基督教采取实际的行动。基督徒讲慷慨解襄,很是容易;现在有机会把基督徒的言语,变成基督徒的行动。
这样,保罗取道往耶路撒冷去,同时他计划往士班雅去。据我们所知,他往士斑雅,没有去成,因为他在耶路撒冷,面对困难,造成长久监禁,直到他死。这是一位伟大的开荒布道的一个计划,终久没有实现。
眼见危险(十五 30-33 )
我们已到上段经文的结束。依照我们所知,保罗往士班雅的计划没有实现。我们确实知道他们到了耶路撒冷,被捕,被囚牢中四年,二年在该撒利亚,二年在罗马。在这里又见到伟大的品德。
(一)当保罗往耶路撒冷去时,他知道他所做的是什么,他注意到前面的危险。正如他的主坚决的面向耶路撒冷前进(路九 51 ),保罗也是这样。最大的勇气是知道危险在前面等 我们,我们还是前行。这是耶稣所表现的勇气,这是保罗所表现的勇气:这是一切跟随基督的人所应表现的勇气。
(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保罗请求罗马的教会为他祷告。这是在进行中的一件重要的事,知道我们是包裹在爱我们的人的祷告温暖之中。无论我们和爱我们的人距离有多么远,我们和他们都能在上帝赐恩宝座前相遇。
(三)保罗留给他们祝福的话。无疑的,这是唯一他所能给的东西。即使我们别无所有,我们仍能在上帝面前祈祷,纪念我们的朋友及所爱的人。
(四)保罗祈求赐平安的上帝赐福给罗马的教会。这位赐平安的上帝与保罗同在前往耶路撒冷,面对各种威胁。一个在内心里有上帝平安的人能亳不恐惧面对人生一切危险。 ── 《每日研经丛书》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十五章
四.互相担代效法基督( 15:1-13 )
本段主要信息在劝勉信徒该彼此接纳,并且 “互相担代” 别人的软弱。从上文 14 章的论题看来,在罗马教会中,似乎有犹太的基督徒,与外邦的基督徒,为着食物与守日的问题有了隔阂,不能彼此接纳;所以使徒保罗在解明食物问题所应持守的态度之后,就劝勉他们要互相接纳,不分彼此。
1.基督的榜样( 15:1-3 )
1 所谓 “我们坚固的人” ,就是那些在真理和信心方面比较稳固的人。保罗用 “我们” 二字把自己和那些人同列。表示他是与上章中那些 “信百物都可吃” 的人是同一看法的(罗 14:2,14 )。但使徒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或更有信心,就轻看那些 “软弱” 的人,反倒有责任去担代他们的软弱。 “担代” 的意思就是担负、扶持,并存体谅他们的态度,帮助他们胜过软弱的意思。圣经的原则是要那些刚强、属灵、坚固的人去扶助软弱的人(加 6:1 )。
“不求自己的喜悦” 在这里是特指那些坚固的人,不要只顾着照自己的见解行自己所喜欢的,应当顾全那些在真理的亮光上还赶不上的人的良心,这话显然是继续上文所讲论的食物问题而说的。
2 “邻舍” 通常就是指别人。但在这里也指上节那些 “软弱” 的人。我们总要按别人所能领受的程度,使他们得益处,被 “建立” 。
3 这话引自诗 69:9 。我们是犯了罪的人,是该受辱骂的;但耶稣基督却担代了我们的辱骂。那本该落在我们身上的辱骂,却落在祂的身上。基督既然这样不求自己的喜悦,只求我们的益处,扶助我们的软弱;这样,我们也当效法祂的榜样,担代别人的软弱了。倘若有弟兄姊妹,因为缺乏真理的知识,或灵性上幼稚,以致在某些事上显得无知或令人可笑, “我们坚固的人” 不当把他们当作话题取笑,应该开导他们,帮助他们离开幼稚的地步。
2.圣经的教训( 15:4 )
4 从前所写的圣经,当然是指旧约圣经,这旧约的圣经是为 “我们” 写的,好叫我们因圣经的话生出忍耐、安慰和盼望,就能忍受我们所遭遇的各种患难。既然我们明白旧约圣经的各种应许,全都是要说明那要来的基督,和祂所要赐给我们的各种恩典,以致我们得了安慰,有了盼望;那么,我们就该照自己所已经明白的真道去引导、勉励那些 “软弱” 的人,叫他们不留在礼仪、规条、形式的地步上,乃要进到追求实际敬虔生活的地步,在信心和盼望上坚固。
圣经所给我们的教训、安慰和盼望,并非为我们个人的夸耀,乃是为叫我们可以担代别人的软弱。
3.使徒的愿望( 15:5-7 )
这里使徒保罗表示他自己对信徒的愿望有四:
A.愿神叫他们同心( 15:5 )
5 注意使徒特别称神为 “赐忍耐安慰的神” 。
他们自己既蒙神赐忍耐安慰,就该互相忍耐、安慰,彼此包容,同心事主了!
B.愿他们效法基督耶稣( 15:5 )
4 基督耶稣并没有因祂自己的刚强而轻看我们的软弱,倒是 “担代” 我们的软弱,为我们受羞辱、受辱骂;使徒保罗愿信徒们也要这样的效法基督。
C.愿他们一心一口荣耀父神( 15:6 )
5 本句暗示当时信徒之间,不是一心一口地荣耀神,他们只不过为着食物的问题,就发生歧见,不能同心。使徒提醒信徒,叫神的名得荣耀,这比为属外表的那些枝节问题争论,更为重要。
D.愿他们彼此接纳( 15:7 )
7 信徒不同心,就是不能叫神得荣耀;所以使徒愿他们彼此接纳,好 “使荣耀归与神” 。这 “彼此接纳” 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一些信仰方面无碍的小节,一些次要的见解不同,而互相拒绝,视同外人;乃当彼此包容,接受那些和自己见解不同的人。
(注意,这不是说,教会要把各种异端都接纳在里面,使徒所指的,是关乎食物与守日那一类宗教仪式方面的问题。)
“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 ,基督怎样接纳我们?祂是要我们都照着犹太人的生活习惯而吃喝才接纳我们?还是都变成外邦人的样式才接纳我们?注意 14:3 : “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接纳他了” 。无论他们吃肉或不吃肉,基督都因他存感谢和敬畏的心而收纳他们(参 14:6-7 )。基督是根据我们是否为主而活而收纳我们。这样,我们也当像基督那样,看重他们那颗敬虔的心而收纳我们的弟兄。
4.同一的救主 ── 基督是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主( 15:8-12 )
这几节的主要意思是要引证旧约的话,证明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既然这样,则犹太与外邦的信徒,实在不该有任何分别了。换句话说,信徒不要因种族或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分别彼此。
8 受割礼的人指犹太人。
基督是为真理而作犹太人的 “执事” , “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 ,也就是要把福音的真理向犹太人说明,祂的来临正是旧约时代,神应许列祖的话的应验,例如:
A.太 16:16-20 :祂向门徒表明祂就是基督。
B.可 10:45 :祂说出祂来的目的,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C.路 4:16-21 :祂在拿撒勒的会堂,证明祂就是以赛亚所预言的那一位。
D.约 3:13-15 :祂说祂将会照旧约铜蛇所预表的被举起来,使凡信祂的都得永生(参约 12:21 )。
E.约 8:56-58 :祂向犹太人证明祂就是亚伯拉罕所仰望的基督。
F.约 17:3 :祂宣告祂就是神所差来的基督,认识祂就有永生。
G.约 18:37 :祂向彼拉多说,祂来世间特为真理作见证。
9-12 “并叫外邦人 …… ” ,表示基督不只是为真理作犹太人的执事,向犹太人证明神所应许他们列祖的话已应验在祂身上,也是为真理来到世间(约 18:37 ),作普世人的救主,叫普世人因祂的怜悯(恩典)归向神;所以祂不只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
基督到世上来,也要向外邦人施怜悯,这件事是旧约先知们早已有的启示。在这里使徒分别引旧约的经文为证:第 9 节下,引自撒下 22:50 。第 10 节,引自申 32:43 。第 11 节,引自诗 117:1 。第 12 节,引自赛 11:1,10 。
这四处经文简括了旧约的五经、历史、诗歌、先知书,也就是全旧约。旧约圣经早已预言外邦人将会仰望神,称颂神;所以,犹太人该彻底改变那种以为神的救恩只为犹太人的观念。甚至在信主之后,还对外邦信徒存有隔阂,以致彼此在教会的事奉上不能同心,实在是不该有的态度。
5.祝祷的话( 15:13 )
13 这些祝祷的话,仿佛是上文讲论的小结,也可以说本书的主要信息已告一段落。以下所说,似乎是附带说的话。在这祝祷词中,使徒特别注重盼望。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祂要因信徒的信心,将各种喜乐平安充满信徒的心,而使他们大有盼望。
本书从 15:13 的祝祷语后,看来就要结束了。下面的话可能是保罗在写完本书之后,再加以补充的。本书若干重要的教义方面的信息,都有它不容分割的连续性。不论是称义、成圣、选民、信徒各方面的生活法则等问题;好些经文必须连续的读下去,才能领悟其中的真意。但在 15:13 之后,使徒所讲论的事不像上文那么紧凑,也没有什么贯串的题目。我们不妨假定保罗是一气呵成地把 1:1-15:13 的信息写完,而在此之后,由于主要信息已经发挥完毕,所以写得比较轻松,而停顿的时间也较多。所以好些话似乎说完了又再加上去。但若以为 15:13 之后的话原是保罗不打算写的,甚至以为是后人加上去的,这种推测就太武断了。倘若本书果真是在 15:13 就结束,则与保罗所写绝大多数的书信,在结束之前向教会问安,或替同工向教会问安的习惯完全相背;所以在罗 15:13 之后的话,虽然不像上文写得那么紧凑;但若因此而妄作推断,未免太过鲁莽了。
此外,从 15:13-16 章之中,许多言词是与上文保罗所讲过或其他保罗书信中用过,以及保罗一向之观念相合的。如:
A. 15:15-16 论到保罗作外邦使徒,与 11:13; 加 2:9 的意思相合。
B. 15:18 保罗说他除了基督藉他作的以外,什么都不敢提,与罗 3:27 及林前 1:31;2:2-3;3:5-7 …… 等处的观念相同。
C. 15:22 保罗说他多次被拦阻,不得到罗马,与 1:13 的话相合。
D. 15:26-27 论外邦信徒既然从犹太信徒得着属灵的好处,就算用财物帮助他们,也是合理的,与保罗在林前 9:11 及门 18-19 之观念相合。
E. 15:30-31 请求信徒为他祈求,使他可以脱离犹太人的陷害;这和保罗在外邦传道,屡次遭受犹太人逼害之事实相合(徒 13:45;14:2,19;17:5;18:5-6,12-17;21:27-31 )。
F. 16:3 提到百基拉与亚居拉跟保罗同工时,把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排在丈夫亚居拉之前,一反普通习惯,也与徒 18:18,26; 提后 4:19 记载的次序相合。
G. 16:3-16 在问安语中,保罗屡次称所问安的人为 “所亲爱的” ,又喜欢提到他们是为主 “劳苦” ,是与保罗一同坐监的,这种口吻和林前 16:10; 弗 6:21; 西 4:7,10,13-14; 腓 2:22;4:3 等处的口吻相合。
H. 16:19 保罗愿罗马信徒 “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 ,与林前 14:20 的意思相近。
I. 16:25-26 论福音是隐藏之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这种讲法在新约的书信中,是保罗独用的讲法(弗 1:9;3:3-6,9;6:19; 西 1:26-27;2:2;4:3 )。
J.本书 16 章的问安,与保罗写书信的习惯相合。
由此可见,对本书 15:13 以后之记载是否出自保罗本人的怀疑,诚属多余。
问题讨论
信心坚固的人当怎样担代软弱的人? 5-7 节中使徒对罗马信徒有什么愿望? 8-12 节保罗怎样证明基督正是神所应许给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救主?为什么本书有不止一次类似结语的祝祷?有人怀疑 15:13 以后的记载是别人编入罗马书的,你能证明这种怀疑是多余的吗?把罗 15:13-16:27 跟 15:13 之前,和保罗别的书信比较看看。
五.保罗心志的表白( 15:14-33 )
1.开荒布道的心志( 15:14-21 )
A.对罗马信徒的信心( 15:14-15 )
14-15 使徒保罗未到过罗马,罗马教会不是他所设立的。这样罗马教会的信徒跟保罗的关系,当然不如保罗自己所设立的教会那么深厚了;但保罗为什么能放胆地写信教导劝戒他们?这两节解释了他所以能如此放胆写信给他们的原因有二:
1. 因罗马信徒灵性已有相当基础
a. 他们是“满有良善”
指他们心地的驯良,不会对保罗存着坏心眼,像哥林多教会那样。他们已经能够领略在基督里原是一体的真理,而接受保罗的劝告。
b. “充足了诸般的知识”
他们在真理方面,保罗看为已经有相当程度,通达明理,有能力领会保罗所讲的。
c. “也能彼此劝戒”
他们彼此之间已能接受别人的忠告,已有彼此劝戒的生活;这样,对使徒的劝戒,当然更乐于接受了。他们在信仰生活上既然有这样的根基,保罗就放胆写信给他们了。
2. 因保罗是受托为外邦人作使徒的
另一个原因使保罗可以放胆写信给罗马教会的,是因为保罗本身从主所领受之职份,是作外邦人的使徒。
保罗说他写信给罗马信徒,要提醒他们,是由于神所给他的恩典,这 “恩典” 就是主立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加 2:7-9 )。而罗马信徒既是外邦的教会,保罗按他从神所领受的职份来说,也有责任教导罗马信徒。
B.作外邦使徒的见证( 15:16-19 )
16 保罗在此以旧约祭司的职份,像征他自己做了新约福音使者的职份。
所谓 “福音的祭司” ,显然是借用旧约祭司的名称,来说明他属灵工作的性质。(新约教会并没有真正的祭司职份,只有属灵职事之祭司。)旧约的祭司怎样在坛上献上祭物,保罗也类似那些祭司那样,把他在外邦中传福音所引领归主的人,当作 “祭物” 献上给神。他所传的福音,使外邦人因信领受圣灵而成为 “圣洁可蒙悦纳的” 。
17 所谓 “神的事” 就是上文所说,传福音使外邦人得救的事。为什么保罗说他是 “有可夸的” 呢?注意:保罗是说 “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 ,下文就继续解明他有可夸的原因。
18 保罗所夸的,实在就是基督;因他所作的是基督藉着他作的。他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基督才是真正作工的那一位。在这里提到主藉他作的事,有三方面:
1. 在保罗方面: 藉着他的言语作为(指工作),引领外邦人顺服主归信主。
2. 在神方面: “用神迹奇事的能力” 印证保罗所作的工作。
3. 在圣灵方面: 圣灵在那些外邦人心中作工,使保罗所见证的言语、神所行的神迹发生效果,叫人受感动。
19 “以利哩古” 就是现今的南斯拉夫( Yogoslavia )。提后 4:10 保罗曾差遣提多到挞马太去,挞马太( Dalmati )就是南斯拉夫的西南部,靠近爱琴海( Adriatic
Sea )。
C.如何立志作开荒工作( 15:20-21 )
20 “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 ,就是不在已经有人建立了教会的地方传福音。
保罗立志要到从来没有人传过福音的地方去传。注意:
1. 使徒保罗并不否认教会建立之后,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他乃是按自己所受的托付来说。主在他心中所运行感动的,是要他立志作开荒工作。事实上保罗也常在建立了教会之后,再回去坚固那些新建立的教会(参徒 14:21-22;15:36;16:1-4;18:23 )。又常打发他的助手去访问、安慰、造就他所建立的教会(林前 4:17; 弗 6:21-22; 腓 2:19-25; 西 4:7; 帖前 3:2; 提前 1:3; 提后 4:10-12; 多 1:5 )。
2. 本节重点其实是在 “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不占取别人现成的工作效果,而不是绝对不在有教会的地方传福音,因罗马就是已经有教会的地方。保罗在 1:12-15 已明说了他想在罗马得些果子,情愿尽力将福音传给他们。后来保罗以囚犯身分到了罗马,果然尽力传福音(徒 28:23-29; 腓 1:12-13 )但注意他不是另立自己的教会。(而是把成果归给在本地的教会。)
20 本节引自赛 52:15 ,以说明他这样立志向未传过福音的地方去传福音,是合乎神要使福音广传的旨意的。本书多次引用旧约的圣经,表明使徒是依据圣经的精义,确立他的言论、工作、和人生观的。
2.想到罗马的心愿( 15:22-29 )
A.过去的想望( 15:22-24 )
22-24 1:13 保罗已经提到他曾 “屡次定意” 要到罗马,却受拦阻而不能够成行。这里保罗又表示他 “这好几年” 切心想到士班雅去。士班雅就是西班牙,是欧洲的最西部。他想再向西行的主要原因,是亚细亚和东欧已再没有可传的地方了。但保罗似乎始终没有到过士班雅。因他第一次到罗马是以囚犯身份去的。从罗马狱中释放以后,并没有往西走,而是返回东方,探望亚细亚及马其顿等地的教会,后来再被捕,下在罗马监狱中直到为主殉道。
“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 ── 从地图上查看,可知要往士班雅(即今西班牙 Spain ),必经罗马。按保罗自己的心愿是想到士班雅时路经罗马,就可以跟信徒相见而 “彼此交往” ,但神并没有成就他这心愿。最后却以囚犯身份到罗马去。
无论如何,从这几节经文,可见保罗对于传福音的工作,有不停推进的心志。他不断地想到没有福音的地方去传。虽然他所传过的地方已经很多,所建立的教会也已经很多了;但他并没有因过去的成就满足。他的确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要把福音传到地极。
注意 24 节的后半 “先与你们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的话。似乎保罗与罗马信徒有相当深厚的情谊,言词之间表露一种很亲切的关系,极想与他们相见,还喜欢他们送行。其实保罗还没有到过罗马,可能其中有些信徒,还是未见过面的。由此可见,保罗对于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有很真切的属灵 “骨肉之亲” 的观念。他把在基督里为肢体的关系,很真实地表现在生活上。
从保罗在书信中不难看出,他实在把众教会的事都看作自己的事;众教会的信徒,都是他的羊群,既爱他们,也关切他们。所以保罗无愧为众教会的神仆,他并不是要求别人尊他为众教会的监督;但他却实际上为众教会的灵性情形作守望者和监护者。
B.现在的行程( 15:25-29 )
25-26 这两节讲到保罗带捐款上耶路撒冷的事(参林前 16:1-4 及林后 8-9 章)。保罗曾劝勉马其顿教会,包括哥林多教会,为耶路撒冷穷乏的信徒捐输,济助他们。他写本书时,谅必已到了哥林多,而且已收齐了他们的捐项,准备带到耶路撒冷去。可见保罗不但热心传福音,也并不忽略信徒彼此之间的爱心相助。他在加 2:10 曾说到有关记念穷人的善事,原本就是他乐意行的。不过这里却给我们看见,他所注重的是 “圣徒中的穷人” 。他在加 6:10 也同样显明信徒行善的先后;应该以 “圣徒一家的人” 为先、为重。
27 本节所谓 “属灵的好处” 大概是指福音真理及有关的好处,因福音是从犹太人传出的(约 4:22 )。所以保罗的意思是:外邦信徒既从耶路撒冷的圣徒得着福音的好处,却没有为耶路撒冷圣徒作过什么,似乎是欠了他们的债。现今耶路撒冷信徒在物质上有缺乏,他们捐献一些钱财供给信徒的需要,固然是出于他们的爱心,实在也是他们当尽的本分。使徒把外邦信徒乐意的奉献说成是 “债” ,表示这虽然是他们的好处,却不算得什么功劳,因他们从别方面也领受别人的好处。现在他们帮助别人也是应该的。
注意耶路撒冷圣徒是在受大逼迫的情形下, “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 , “家业被人抢去” (来 10:32-34 ),因而散到各处,这样才把福音传开的。所以他们曾为福音的见证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产业,而把属灵的好处分给外邦人。既然这样,外邦信徒实在有本分供应他们当中的穷人。
得着属灵的好处,而用物质方面的供给作为还报,以表示感谢神和感谢人,这原则保罗也曾应用于信徒对待主的仆人身上(林前 9:11; 加 6:6 )。
28-29 “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 ,就是把办完这捐献供给信徒有关的各项账目交代妥当,又让所有捐款落到当得的人手中的意思。
保罗盼望那时可以到士班雅去,经过罗马探望信徒。从使徒行传所记可知,保罗上耶路撒冷后,不久就被捕,而辗转以囚犯身份到了罗马,却不是照他自己所计划的那样到罗马。可是他虽然以囚犯的身份到罗马;却还是 “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 而去。
3.请求代祷( 15:30-33 )
A.如何请求( 15:30 )
30 本节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神 ”。不少人要别人竭力为他祷告,但他自己并不祷告。保罗要求信徒竭力为他代祷,因他自己也竭力祷告。他所以请别人祷告,并不是因自己在祷告上懒惰,乃因他相信众圣徒的祷告更有能力。
B.为什么事请求( 15:30-32 )
30-32 1. 为脱离“犹太不顺从的人”代祷
保罗要求信徒为他代祷,叫他脱离不顺从之犹太人的手,暗示他有一种预感,知道他上耶路撒冷将会受到不信之犹太人的逼迫(参徒 20:23-24 )。
2. 为他所办的捐献之事代祷
“可蒙圣徒悦纳” 意指其所办的事办得妥当。注意保罗在此不是说可蒙神悦纳,而是令众人感到满意,看出他的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3. 为他可按神旨意到罗马去代祷
当保罗如此请求信徒为他代祷时,绝不会想到会变成囚犯的身份而到罗马,但他仍是按神的旨意到了罗马。
这三项请求代祷的事,可以说都蒙神垂听了。他在耶路撒冷虽被犹太人捉拿,几乎被杀(徒 21:30-31 );但终被罗马的千夫长救出,然后辗转到罗马去。
C.祝祷的话( 15:33 )
33 有人因保罗在这里已经说了祝祷的话,因而推想本书到此为止, 16 章的话可能不是保罗写的,这种臆测没有可靠的理由。因保罗可能写到这里原想结束;但稍后又再觉得有应该说的话而再说下去,这么长的一封书信,我们不应该以为保罗必然是完全没停顿的写完,何况保罗写信常在游行布道的旅途中,这样他所写的信,在告一段落之后加上祝祷的话,准备结束,后来又再受感加些话上去,是毫不希奇的事(参 15:13 注解 )。
问题讨论
保罗还未到过罗马,为什么他能那么放胆地写信教训罗马信徒,仿佛是颇亲热的朋友?新约教会有 “福音的祭司” 吗? 16 节的话可作为教会可以有类似祭司制度的根据吗?保罗为什么立志要作开荒布道?他这样作有什么根据?他是否轻忽牧养栽培的工作?保罗到过士班雅吗?他在传道的工作上所表现的心志有什么地方可作我们的榜样?信徒奉献的钱,只可用于本教会吗?为什么保罗说外邦信徒为耶路撒冷信徒的乐捐是还 “债” ?保罗凭什么理由请求信徒代祷?他所请求代祷的事有几项?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罗马书第十五章
一五 1 本章首十三节继续讨论上一章的主题,就是如何处理一些道德上无关宏旨的事情。从犹太教改信基督的信徒,和从外邦异教归信基督的信徒,彼此之间关系紧张起来。于是,保罗请求这些犹太和外邦基督徒,彼此要建立和谐的关系。
那些 坚固的人 (即那些对在道德上无关宏旨的事物感到完全自由的人)应 不求 自己的 喜悦 ,不可自私地坚持自己的权利。相反,他们应以恩慈和体谅来对待 软弱 的弟兄,完全接纳他们过分的避忌。
一五 2 这里的原则是不可为讨自己喜悦而活。我们生活是要叫 邻舍喜悦 ,使邻舍得益处,建立他。这是基督徒的态度。
一五 3 基督 给我们立下榜样。衪活是求衪的父喜悦,不是自己。衪说: “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诗六九 9 )意思是衪对神的荣耀专心致志,而别人对神的侮辱就变成对衪个人的侮辱了。
一五 4 保罗引用诗篇,令我们想起旧约圣经都是 为教训我们写的 。虽然这些经文不是针对我们而写的,却为我们预备了极宝贵的教训。当遇上问题、争战、苦难和麻烦时,圣经教导我们要忍耐,而忍耐的心生出 安慰 。故此,我们不至被风浪淹没,却因主的看顾引领,我们的 盼望 得以坚固。
一五 5 这方面的考虑使保罗产生一个希望,就是赐忍耐和安慰的神,令坚固的和软弱的,外邦和犹太基督徒,能够因效法基督耶稣的教训和榜样,彼此和谐地相处。
一五 6 结果是所有圣徒联合,一起敬拜神,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这是何等的景象!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一口 敬拜主!
罗马书总共四次提到 口 ,组成一个“圆满得救者”的传记大纲。开始时,他的口满了咒骂苦毒(三 14 )。其后他的口被塞住了,并在审判者面前被定罪(三 19 )。然后,他口里承认耶稣是主(一○ 9 )。最后,他的 口 主动地赞美、敬拜主(一五 6 )。
一五 7 这里冒出另一个原则。虽然大家就次要的事可能有分歧,但却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这里说明在地方教会中互相接纳的真正基础。我们互相接纳,并不是基于宗派的联系、灵命的成熟程度或社会地位。我们接纳那些蒙基督接纳的人,使荣耀归与神。
一五 8 在以下的六节经文,保罗提醒读者,耶稣基督传道的对象包括了犹太人和外邦人。这暗示我们的胸襟必须扩阔至足以接纳两者。诚然,基督到世上来,服侍受割礼的犹太人。神多次应许差弥赛亚到以色列人当中。基督的降临证实这些应许是真的。
一五 9 然而,基督也赐恩典给外邦人。神定意使万民得听福音,凡信主的人都因神的大怜悯而荣耀神。这事不应令犹太信徒感到诧异,因为他们的圣经已多次预言了。例如在诗篇十八篇 49 节,大预告弥赛亚会在外邦的信徒中,歌颂赞美神。
一五 10 申命记三十二章 43 节描绘外邦人在救恩的福乐中, 与主的百姓 以色列人一同欢乐。
一五 11 诗篇一百一十七篇 1 节描述以色列在弥赛亚的千年国度里,呼唤 外邦人赞美主 。
一五 12 最后, 以赛亚 加上他的见证,指出外邦人也将归入弥赛亚的统治下(赛一一 1 , 10 )。重点是 外邦人 分享弥赛亚的恩佑和福音。
主耶稣是 耶西的根 ,意思指衪是耶西的创造者,而不是指衪源自耶西(虽然这是真的)。耶稣在启示录二十二章 16 节形容自己是大的根,也是大的后裔。从衪的神性看,衪是大的创造者;从衪的人性看,衪是大的后裔。
一五 13 因此,保罗用优美的祝福结束这段经文。他祈求那藉恩典使人有美好 盼望 的 神 ,因众圣徒对衪的信,使他们满有 诸般的喜乐、平安 。或许他在这里是特别想到外邦信徒,但祷告却广及所有人。实际上,那些 藉神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的人,不会有时间为无关宏旨的事争论。基督徒的共同盼望,是基督徒生活中强而有力的合一力量。
七.保罗的计划(一五 14 ~ 33 )
一五 14 在本章的余下部分,保罗道出他写信给罗马信徒的原因,并对探望他们的热切期望。
虽然他从未见过罗马当地的基督徒,却 深信 他们会接受他的劝戒。他有这样的信心,因为他听闻他们的 良善 。此外,他肯定他们对基督教训的 知识 ,使他们有条件彼此 劝戒 。
一五 15 虽然保罗对他们在灵命长进上有信心,只是未曾与他们见面;他却毫不犹豫地提醒他们所拥有的福气与责任。他在文字上率直,发自 神所给 他 的恩典 ,即神指派他作使徒的 恩典 。
一五 16 他蒙神指派, 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 的祭司。在他眼中,他作 神福音 的 仆役 ,扮演祭司的角色,将得救的 外邦人 作为 可蒙悦纳 的祭献给神,因为他们藉重生, 因圣灵 而分别为圣归神。摩根欣喜地说:
这节经文对我们在传福音和牧养的一切努力,带来何等璀璨的光辉!藉传福音而蒙拯救的每一个灵魂,不但被领进安全蒙福之境,更是献给神的祭物,能使衪满意。这正是衪所寻找的祭。凡经谨慎并耐性地指导认识基督的人,就都有衪的样式;父神因这人而喜悦。故此我们竭力而为,不但要使人得拯救,更要使神心满意足。这是强大的原动力 58 。
一五 17 如果保罗夸口的话,他并不以自己夸口,而是 在基督耶稣里 有可夸的。他也不以自己的成就夸口,只以神喜悦透过他成就的事夸口。基督谦卑的仆人,不会自以为是地夸口,却清楚知道神使用他来完成衪的旨意。他明了自己算不得什么,他所有的没有一样不是领受的,若不是藉圣灵的能力,他就不能够为基督作什么;这一点认识,化解了一切骄傲的诱惑。
一五 18 保罗 不敢 擅自 提 及 基督 藉别人作的工。他只提到主如何用他来得 外邦人 ,使他们顺从主;就是主藉他所说所作的一切,即他宣讲的信息和他所行的神迹。
一五 19 主用神迹和各种彰显圣灵能力的现象,来印证保罗的信息。神迹带出属灵的教训,使人感到希奇并受吸引。结果就是他 到处传了……福音 ,先在 耶路撒冷 ,循回转到 以利哩古 (马其顿北部,亚得里亚海岸)。 从耶路撒冷……到以利哩古 ,说明他传道工作的地理范围,而不是时间的先后次序。
一五 20 保罗取道这条路,因为 他立了志向,要在福音未到的地方 传福音 。他的对象主要是外邦人,是从未听闻 基督 的。故此,他不在别人的根基上建造。保罗拓展新事奉工场的方式,并不是一个规范,主的其他仆人毋须依样画葫芦。举例说,神呼召一些仆人,在新教会建立以后,才到那里做教导的工作。
一五 21 在外邦人中间进行这基础工作,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五二 15 ),凡从未得知福音的外邦人将要看见,而从未 听过 福音的将要 明白 ,他们都以真诚的信心回应了。
一五 22 , 23 由于保罗定意要在人们未听过福音的地方工作,故此没有机会到罗马去。 但如今 他在本章 19 节提到的地区建立了基础,其他人可以在上面继续建造。因此,保罗有机会实现他长久以来的 想望 ,就是到罗马去。
一五 24 他的计划是 往士班雅 (即西班牙) 去 的途中,在罗马稍作停留。他稍停罗马,不能得偿所愿,充分地享受相交生活。不过,能与他们 彼此交往 的愿望,总算稍得满足。他知道,他们会供应他所需的一切,让他能完成西班牙的行程。
一五 25 但 在目前,他要 往耶路撒冷去 ,将从外邦教会收集的款项,带去供给犹太那里有需要的 圣徒 。这次收集捐款的事,哥林多前书十六章 1 节和哥林多后书八至九章都提到。
一五 26 , 27 在 马其顿和亚该亚 的信徒,乐意地捐出金钱,使基督徒中的 穷人 得以解困。捐献的人完全出于自愿,他们这样做是合宜的。毕竟,由于犹太信徒将福音带给他们,使他们在属灵上有所得益。因此,期望犹太弟兄与他们分享 养身之物 也不为过。
一五 28 , 29 当保罗 办完了这事 ,按承诺将捐款带去后,就会在 往士班雅去 的旅途上路过罗马。他有充足的信心,知道当他到罗马时,会带同 基督丰盛的恩典 。每当他藉圣灵的能力宣讲神的话时,这恩典便倾倒出来。
一五 30 保罗在结束这段经文时,热切地请他们为他 祈求 。他作出这样的请求,是因为他们彼此已经与 主耶稣基督 联合,并有从圣 灵 而来的 \cs9 爱 。他请他们竭力, 为 他 祈求神 。诚如蓝斯基所说:“这里呼吁代祷者要热切地祈求,正如在竞技场上的参赛者全情投入地比赛一样。 59 ”
一五 31 保罗具体地提出四方面要求代祷。第一,保罗请他们代祷,使他能 脱离在犹太 的宗教狂热分子。他们激烈地反对福音,正如保罗以往一样。
第二,他请罗马的信徒代祷,祈求犹太 圣徒 会欣然地接受这笔赈济的捐项。当时犹太人仍有强烈的宗教偏见,针对外邦的信徒和将福音传到外邦人那里。此外,接受救济的人,总会感到被冒犯。许多时候,受恩者往往要比施恩者更为胸襟广阔才可!
一五 32 第三个请求,是主会令这次罗马之行成为喜乐之旅。 顺神的旨意 一句,显示保罗渴望在凡事上蒙主带领。
最后,他祈求这次旅程可以使他在是非多端和疲劳倦厌的事工中 得安息 。
一五 33 保罗在结束本章时,祈求 神 这 赐平安 的源头能成为他们的福分之源。在本章中,主被称为赐忍耐安慰的神( 5 节)、使人有盼望的神( 13 节)和这里 赐平安的神 。衪是一切美善的事的源头,是可怜的罪人今世和永恒福祉的源头。阿们。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十五章
C 基督的榜样(十五 1 ~ 6 )
保罗列举基督的榜样,作为他论基督徒自由与相爱的结语,谁比基督更不受禁忌的限制呢?然而谁又像祂那样谨慎地承担别人的软弱?良心清洁的人,在采取行动之时,何等容易对别人的评论毫不在乎,说:“我自己喜欢就好。”他们所做的固然没有错,但这却不是基督的作法。祂的作法是先考虑别人,斟酌他们所关怀的,并在各方面尽量帮助他们。甚至“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果祂求自己的喜悦,在某些方面祂的生活与工作很可能会与祂所曾做的不同。基督并没有要求自己的权利;祂总是将别人的益处放住自己之前(参腓二 5 ~ 8 )。但是,也许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祂总是将神的旨意摆在第一位;这种看法源自他引用的诗篇六十九 9 。
这段引言之后的话,含括了整个新约到处可见的一项原则:凡引用或提及旧约之处,都是应用此项原则,旧约圣经谆谆教诲的恒忍功课,以及其中对信心的鼓励,对基督徒持守盼望产生很大的激励。保罗也指出,它对助长弟兄的合一,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他祷告说,愿那教导祂子民恒久忍耐,又藉圣经鼓励他们的神,赐他们同心同意的心,使祂因他们合一的见证而得荣耀。
1.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 。参加拉太书六 1 ~ 2 :“若有人偶然被犯过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2. 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 。 NEB 作:“要考虑那些事对他有益,可以建立所共有的生命”。参十四 19 ,及腓立比书二 3 ~ \cs16 4 。
3. “ 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引自诗篇六十九 9 下。约翰福音二 17 曾引用 9 节上半,指耶稣洁净圣殿的事 227 。前文曾指出,教会早期便将诗篇六十九篇解作基督的受苦,以及报应会追上逼迫祂的人。这里所引的话(正如此篇诗大部份的话)是向神说的,由此可见,耶稣对神的忠心令祂遭受辱骂与侮蔑;而如果祂选择一条容易的路,就可以避免这一切。
4.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 。哥林多前书十 6 、 11 陈明同样的原则,可参照。圣经(当然,这里是指旧约)对神的信实有充份的证明;因基督应验了经上的话,在这亮光中读圣经,更能有所体会;因此这里豉励读圣经的人,将盼望放在主身上,并耐心等候祂。
5. 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 。见十二 16 的注释 。
6. 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如果他们能和谐相处,藉他们合一的敬拜与见证,神便能得荣耀。在罗马帝国的中心若能有这种合一的见证,对福音传扬的裨益将无与伦比。
227 参 C.
H. Dodd, '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 ' ( 1952 ) ,
p.58 。
Ⅷ 基督与外邦人(十五 7 ~ 13 )
保罗说:“因此,你们要效法基督的榜样。祂毫无歧视地接纳我们,我们也应该互不歧视,彼此接纳。”
他继续说:“我的意思是,基督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首先,直接向犹太人,为要应验神向他们列祖的应许;然后,也向外邦人,使他们能因神未立约就享怜悯而大为喜乐。”但是,如果向犹太人传福音,是应验了对列祖的应许,向外邦人传福音,使他们归信,也是旧约的预言。保罗列举了一连串旧约的 见证 ,其内容都是外邦人颂赞以色列的神,并将他们的盼望投注于以色列的弥赛亚身上。
神带领相信祂之外邦人的方法与程度──接纳他们,与有信心的犹太人同列为神的子民──可能是一项奥秘,向以前的世代隐藏,直到藉保罗的事奉成为一件事实(弗三 2 ~ 6 ;西一 25 ~ 27 );但是保罗清楚看见,外邦人将因福音得荣耀,是旧约时代就已有的预言(参加三 8 )。换言之,他认为自己的事奉,是神实现祂向外邦人之应许的途径。
保罗愿他的读者都能享有丰盛的喜乐与平安、信心与盼望,以这段祷告作为本书信论基督徒生活部份的结语。
7. 你们要彼此接纳 。接纳其他基督徒要在心中,也在家中。若领受保罗的劝勉,而效法基督的榜样,这样的接纳将是毫无保留的;因祂子民彼此以爱心与慈怜相待,神就将得荣耀。保罗心目中特别关心的,可能是犹太信徒能与外邦信徒毫无保留的彼此相交;当然,他的关心不会只局限在这个范围。
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 。这里的“你们”( hymas ),有另一种读法作“我们”,许多经文都有此例;参 NEB 。“既然基督对他们两方都不轻视,他们就应该保持合一,不彼此轻视” 228 (加尔文对本节的注释)。
8. 基督……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 。亦即,“犹太人的执事”( NEB )。耶稣亲自作证说,祂在世上的工作“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太十五 24 )。译为“执事”的名词是 diakonos ;参耶稣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 diakonethenai ),“是要服事人( diakonesai )(可十 45 ),及“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diakonon ,路廿一 27) 。
要证实神的信实 。(按英文) NEB 作:“要实现祂对列祖的应许”──即在基督身上实现的应许。
9. 叫外邦人,因祂的怜悯荣耀神 。基督向“受割礼人”的直接事奉,由作“柱石”的使徒(加二 9 )承继;而祂赐给外邦人的祝福,则主要由保罗执行。
“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 ”引自诗篇十八 49 (撒下廿二 50 ),大卫在将非以色列人纳入他的王国之后,算他们也属于以色列之神的产业。基督徒对这观念的应用,参雅各在耶路撒冷大会中(徒十五 16 ~ 17 ),引用阿摩斯书九 11 ~ 12 (七十士译本)。
10. 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 。“引自摩西之歌(申三十二 43 )。(参前面曾同样引用这首歌:十 19 ,十一 11 ,十二 19 。)
11. “ 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 ”引自诗篇一一七 1 ,那里呼召全世界来称颂以色列的神,因为祂有慈爱和诚实。
12. “ 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衪。 ”引自以赛亚书十一 10 ,“耶西的本”所发的“一条”(赛十一 1 ),即他们所期待出于大卫家的弥赛亚,“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祂”。约拿单的亚兰文旧约将最后一句译为:“列王都必顺服祂”(参创四九 10 末)。耶稣为大卫后裔,参一 3 的注释 。保罗在律法、先知与诗篇中,都找到向外邦人工作的 见证 。
13.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 。“使人有盼望的神”,这称呼可能是因上一句所引以赛亚书十一 10 的末尾,提到“盼望”一词。参十四 17 ,和平与喜乐是神国度中的福份。因为“使人有盼望的神”将自己作为祂儿女的盼望,所以他们现在便可以享受这些祝福。
使你们藉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这里再次提到,是圣灵使得信徒能在今生经历来生将有的福份。他们的盼望最壮丽的目标,就是神的荣耀(五 2 )。
228 亦即,既不轻视犹太人,也不轻视外邦人。
尾声(十五 14 ~十六 27 )
A 自述职志(十五 14 ~ 33 )
保罗向罗马的基督徒表明,他信中所写的教导,并非基于他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彼此教导;他清楚知道他们在道德与知识上的程度,因此他所写的,不过是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已经知道的事,而不是教导基督教的基本要道。况且,虽然他并不是罗马教会的创立人,但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他乃是以这身份写信给他们。他将这使徒的职份视为祭司的事奉,而他的外邦信徒便是他献给神可蒙悦纳的祭物。
到目前为止,保罗执行这使徒职份已经超过二十年,虽然工作尚未完成,但回顾这些年,他对基督藉他所作的工作,没有理由感到不满意。他从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到处都传了福音:在加拉太、亚西亚、马其顿、亚该亚,沿大路的主要城市,都已有信主的团体,可以见证保罗使徒的工作。他的目标是,将福音遍传至所有未传到之处;既然他在东方的工作已经完成,他就转向西方,计划传福音到西班牙。往西班牙途中,他有机会一偿夙愿,往罗马一行,并且他期待去探望这首都中的基督徒,因与他们相交而重新得力 229 。
然而,他必须先到耶路撒冷一趟。过去两年多来,他在外邦教会所推动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捐款,现在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交付受款人了。保罗想陪教会所差派的人前去,赠送这份礼物。他回到圣城,等于有机会向那差派他的主作一个报告,说明他到目前为止所尽到的职责。
待他在爱琴海一带的工作如此“盖上印”之后,他才会开始西班牙的旅程,并且顺道访问罗马。他已经告诉罗马人,他渴望在该城中传福音,因在那儿的使徒工作,结一些果子;现在他提到,他相信去拜访他们之时,必能藉讲道带去丰盛的祝福。目前,他则要求他们代祷。他清楚明白,在耶路撒冷极可能会遇到麻烦。他非常需要他们代祷,使他能“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 31 节),使徒行传廿一 27 起的记载,表明了这一点。他也许甚至担心,耶路撒冷教会能否接纳他和他的外邦同伴,以及他们会如何接受这份礼物(如果他们愿意接受的话);无论如何,他要求罗马人祷告,使这份礼物可蒙悦纳。
使徒行传的记载(廿一 17 ~ 25 )表明──因为是其中的“我们”段落,所以这一点更加明确──保罗和外邦信徒的代表去拜访雅各与其他长老时,的确受到了欢迎。但是那一段也同样表明,雅各与其他长老对教会中一般信徒的反应感到担心──因有上千人都为律法大发热心,而他们曾听见报导,说保罗在犹太人分散的各地如何教导,如何行事。由于他们急要安抚这些激进份子,他们建议保罗采取一项行动,结果却造成他的被捕与入狱,以致他最后到罗马的情形,与他写这封信时所预期的大不相同。 230
14. 能彼此劝戒 。他们显然已经这么做了。不像希伯来书的收信人,要别人讲:“你们……本该作师傅”了,实际上他们却还需要再一次领受福音初阶的教导(来五 12 )。
15.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 。“稍微放胆”(英文作“十分大胆”),是因为罗马教会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他向他们说话,不像他写(或说)给哥林多教会时,感到那么自由。
神所给我的恩典 。参一 5 ,十二 3 。
16. 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可蒙悦纳 。这几句话充满敬拜的意味。保罗是一名服侍者( leitourgos ) 231 ;他宣扬福音是一种“祭司的事奉”( hierourgeo{ );他的外邦信徒是他献给神的祭物。
因圣灵成为圣洁 。当时显然有人认为,保罗的外邦信徒是“不洁净”的,因为他们没有受割礼。对这类苛责,保罗答覆说,他的信徒是“洁净”的,因为圣灵已经来住在他们里面,使他们成为圣洁了(参 19 节,“圣灵的能力”)。他在另一封信中说:“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肉体的”(腓三 3 )。犹太派的人以肉体夸口(即,以身为犹太人所承袭的特权夸口),却不如外邦人圣洁,因他们学会只在基督里夸口(参罗八 8 )。同样,彼得也在耶路撒冷大会中提醒同为犹太信徒的人说,外邦人听见福音之时,神如何赐给他们“圣灵……正如给我们一样;又藉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徒十五 8 ~ 9 )。
18. 使外邦人顺服 。使他们顺服基督(参一 5 ),以应验旧约的预言,列国都将归顺大卫之子(参创四十九 10 ,见以上 12 节的注释 )。
19. 从耶路撒冷 。保罗作基督教传道人,是始于大马色与亚拉伯的拿巴坦( Nabataean )。他更广的事奉,即向外邦人作使徒,则起始于叙利亚的安提阿(徒十三 1 ~十四 28 ,加二 11 )。那么,他在这里为何以耶路撒冷作为他事奉的起点?我们可以想像,也许他心目中所想的是某些事件,诸如使徒行传廿二 17 ~ 21 所描述的异象 232 ,或(可能性较小)他在加拉太书二 1 ~ 10 所提,与耶路撒冷领袖的会面;但更可能的是,他乃是以耶路撒冷作为整个基督徒运动的起点与首府(参路廿四 47 ;徒一 4 , 8 ),如此,就实现了以赛亚书二 3 下与弥迦书四 2 下的异象。
直转到以利哩古 。即亚得里亚海东岸的省份。以利哩古在使徒行传或保罗到目前所写的书信中,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保罗在以弗所的工作结束后,到最后一次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之中,即使徒行传二十 1 ~ 6 一笔带过的时期,可能约有两年左右。这段时期,保罗似乎沿伊格那田大道( Egnatian Way ),从东到西横越马其顿,又转向北边,进入以利哩古。在说拉丁语的地区(当时的以利哩古正是如此)待一段时间,对他往西班牙工作的计划,应该是很好的预备。
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 。 NEB 作;“我已经完成了传基督福音的工作。”他所做的,是在犹大与以利哩古之间,每一个省份(并非每一个人)都传了福音,因此,在那一带的外邦世界中,他已经尽上使徒的职责了。
20. 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他的作法记载于哥林多前书三 10 :“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诚然,他不一定会欣赏那“别人”的工作,不论那人是谁;而他也不愿意从其他立根基的人,招来对他自己的不满。这里没有直接论及罗马教会,或其创始人。
21. “ 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 ”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二 15 (七十士译本)。希伯来圣经(译作“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是指当列 国及其 君王看见,他们从前所藐视的受苦的仆人,竟被高举,感到极其惊讶。希腊文圣经则正好适用于保罗对自己开荒布道原则的说明。这封信中已有充份证据显示,以赛亚书四十至六十六章被视为福音的 见证 (见一 1 ,十 15 诠译 )。
22. 我因多次被拦阻 。参一 13 。
23. 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可以到你们那里 。保罗认为罗马教会在扩展福音方面可以有所参与,分享(并且至终承继)他使徒的事奉;这并不是他最近才开始有的想法。见十 18 ,一 1 的诠译 。
24. 然后蒙你们送行 。保罗没有说得太白,但他希望罗马教会能成为他往西班牙进发的基地。
25. 供给圣徒 。耶路撒冷教会的成员格外是“圣徒”(参 31 节,林前十六 1 ;林后八 4 ;九 1 、 12 )但是保罗的信徒以及其他外邦基督徒现在与他们“同国”(弗二 19 ),因此他也常称他们为“圣徒”,神圣洁的子民(见一 7 注释 ),这个说法十分正确。“供给”一词所译的字,是动词 diakoneo{ “服事”的现在分词(参十二 7 ;十五 8 ;十六 1 )。
对这项“供给”进一步的细节,见于哥林多前书十六 1 ~ 4 ,及哥林多后书八 1 ~九 15 。保罗对罗马基督徒更自由地谈及这事,是因为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在其中。捐钱的都是保罗亲自建立的教会,很显然这是他极其看重的一件事。
正如他对罗马人所说,这件事的意义之一,是让外邦基督徒深刻体认他们对耶路撒冷所欠的债。福音乃是从耶路撒冷开始传播的,起初传到邻近犹大的各省(如叙利亚,其首都叙利亚是在奥隆德河边),然后到更远的地区(如保罗过去十年所传到的地方)。外邦教会若受邀在物质上捐助全基督教会的母会,只不过是他们一点点的回馈而已。
另一方面,保罗视之为巩固耶路撒冷与外邦教会相交的方法,这两者之间本应有美好的团契。他知道,耶路撒冷有不少严谨的弟兄,对他向外邦人的工作深深质疑。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有责任改变他的信徒,不再随从他的教导,而遵照耶路撒冷信徒的信仰与生活模式。虽然情况还没有严重到极端的地步,但是耶路撒冷与外邦宣教之间若有裂痕,对基督的工作便没有益处。这种裂痕唯有藉慷慨表露弟兄之爱,才有可能弥补。
为耶路撒冷收集捐款,表示保罗的看法没有任何改变。十年之前,他与巴拿巴曾作过类似的事,为叙利亚安提阿的基督徒带一笔捐款到耶路撒冷教会,救助饥荒之需(徒十一 30 ;十二 25 )。耶路撒冷领袖祝福保罗和巴拿巴在外邦的福音工作,清楚他们是为此蒙召的,同时他们也嘱咐这两位,要继续记念“穷人”(参以下 26 节的注释)──保罗提到这件事时,说:“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二 10 )。
但是对送礼物给耶路撒冷教会的“穷人”这事,双方是否看法相同呢?对保罗而言,这是表露弟兄之爱的行动,象征外邦信徒对神使他们得救的恩典感激的回报。然而,耶路撒冷的领袖可能认为这是一种贡献,是子会对母会应尽的责任(或许与犹太人每年所纳约值四分之一英的贡银性质类似,这是全世界犹太人的义务,以维持耶路撒冷圣殿的修护与事奉。)
在保罗的的眼中,这不仅代表他的外邦信徒承认他们欠耶路撒冷属灵的债,不仅旨在巩固团契相交与弟兄之爱,更可说是他在爱琴海一带工作的高潮,代表一种敬拜与奉献,然后他才再向西方的新工场进发。这可算是“外邦人之祭”外面、可见的记号,是他到目前为止所尽祭司职份的巅峰。外邦信徒带礼物来到耶路撒冷,象征了到目前为止,保罗的使徒职份没有落空──这象征不仅是向耶路撒冷,更是呈献在神面前。或许保罗计划要在圣殿,就是主曾向他显现,差他“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徒廿二 21 )的地点,献上敬拜,表达他对过去的感恩,并将未来奉献给神。
26. 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 。保罗提到这两个省份,也许因为过去几个月他与那里的教会接触频繁。根据哥林多前书十六 1 ,他在加拉太教会也曾推动类似的捐款,而推基古和特罗非摩伴随他到耶路撒冷(徒廿 24 ;参廿一 29 ),表示以弗所教会与亚西亚省辖下的其他城市,也都有份于这项事奉。
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 。耶路撒冷信徒显然自称为“穷人”(参加二 10 ,这里是用同一个字, pto{choi );这个称呼的希伯来文是 ~ebyo{ni^m ,后期的犹太基督徒仍然沿用,人称他们为以比安奈特人( Ebionites )。贺尔 233 假定,事实上保罗的捐款是为耶路撒冷整个教会,但是他不好意思说明,使用这种说法为托辞。这个假设并无必要。保罗屡次提到“为圣徒的捐款”等类的话,表明他对这个理由毫不引以为耻。
27. 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 。捐款是外邦教会主动要采取的行动(保罗只是在他们的热情冷却时,再度提醒他们而已);然而这也是承认他们的债──是道德上的债,不是法律上的债。
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 。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不仅是爱心的行动,更是一种贡奉,是母会理当从外邦基督徒得 234 ,这可能足以代表耶路撒冷教会的态度,却不是保罗的态度。他坚持这是一种出于恩典的行动,并不是捐款的教会正式的义务(参林后八 6 ~ 9 )。或许,他也存盼望,希望这个神在外邦中施恩的物质象征,能激起他在十一 14 所提到有益的“愤恨” 235 。这里的动词“供给”是 leithourgeo{ (参 16 节的名词 leitourgos ,及其说明;并参林后九 12 ,那里称捐款为一种 leitourgia ,“服事”)。
28. 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 。直译为“向他们印证了这个果子”。保罗用了正式的商业用语;参 NEB :“在我本人的印证下交付了这笔款项。”然而,这里所提的可能不是保罗自己的印证,而是圣灵的印证;这是他在外邦人当中工作的总成绩。
29. 基督丰盛的恩典 。这个恩典(英文为“祝福”, eulogia ,在林后九 5 用来形容外邦人的捐款)将由保罗向罗马基督徒分享,并由他们再传给其他人(参一 11 ~ 15 )。
30. 藉圣灵的爱 。亦即,由圣灵所得,藉圣灵维系的爱(参五 5 )。
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 。 NEB 作:在这争战中与我联盟”。也许他所求于他们的,不仅是同心为他在耶路撒冷将遇到的微妙情况代祷,且是参与他更广的事奉。
33. 愿赐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门 。“赐平安的神”之称呼,在十六 20 又重新出现(参腓四 9 ;帖前五 23 ;及来十三 20 ;林后十三 11 :“仁爱和平的神”)。这封信可能有一种较早的版本,以这个祝福作结语,详见导论:“ c. 早期罗马书的校订本 ”。
229 见 H.
Knox, 'Romans 15:14 ~ 33
and Paul's Conception of his Apostolic Mission', JBL 83 ( 1964 ) ,
pp.1-11 。
230 参 F. F. Bruce, 'The Romans Debate-Continued', BJRL 64 ( 1981 ~ 82 ) ,
pp. 354-359 。
231 参十三 6 。在新约中,这个字总是指宗教仪式,有时指祭司的仪式,如来八 2 形容基督为“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 leitourgos )”。也参照 17 节“神的事”( ta pros ton theon )与来二 17 ,该处同样的片语是指基督的大祭司职份。
232 参 O. Betz, 'Die Vision des Paulus im Temple von Jerusalem', in Verborum Veritas ,
ed. O. Bo/cher and K.
Haacker ( l970 ) , pp.113-123 。
233 Gesammatle
Aufsa/tze , ii ( 1928 ) ,
pp.58-62 。
234 K. Holl, Gesammelte
Aufsa/tze , ii, pp.44-67 。
235 参 J. Munck, Paul and the Salvation of Mankind , p.303 。
|
|
罗马书
罗马书第十五章
15:1
“我们坚固的人”:保罗把自己也列在信心刚强的基督徒当中。“担代”就是用爱去接受和忍耐,正如基督担当罪人的软弱一样(赛53:4;太8:17)。前面一章从消极一方面劝人不要绊跌软弱的弟兄,本章则积极要求信徒担代弟兄的软弱。保罗劝勉信徒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悦,坚持己意,不理他人的难处。
15:2 “邻舍”指相近的人。我们不可只为自己而活,凡事应求众人的益处(林前10:33)。
15:4 “圣经”指旧约圣经。我们因圣经的教训得以学效基督忍耐与受苦的榜样,坚守对基督的盼望。他指出这是圣经写作的目的。
15:7 基督徒可以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更应该在爱心中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才是效法基督。
15:8
“受割礼人”指犹太人。“执事”是服侍人的人。主基督曾向犹太人传道,祂的福音当初也是给犹太人的(太15:24)。“列祖”指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神曾与他们的先祖立约。基督来是为了实现这些立约的应许,也如9-12节引用的经文所说,让外邦人因神的怜悯归荣耀给祂。
15:9-13 这几节清楚表达出了本书的主题和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是要把福音继续向外邦人传扬(参17节)。
15:12 “耶西的根”,弥赛亚在肉身来说是大卫的后裔,而大卫的父亲是耶西,所以弥赛亚又称为“耶西的根”。
15:14
本节至章末是本书的结尾,讲的是与保罗有关的事。他讲述自己写此信的原因、去罗马的行程,并在22-23节列出了行程表。30-33节提醒读者,此行凶险,需要他们的代祷。
15:15
保罗不是罗马教会的创立人,也未到过罗马,而今却写信教导罗马的信徒;所以他说自己这样写是“稍微放胆”,而这也是因着神所给他的恩典,作了外邦人(罗马人也是外邦人)的使徒(加1:16)。
15:16
“祭司”的职任是献祭,祭物以牛羊为主。保罗称自己为“福音的祭司”,而所献的是信主的外邦人。这也就是说,他以向外邦人传福音为职志。他在《腓比立书》2:17也用献祭来比喻传道工作,不过讲得更为热切,因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浇奠”在其上,愿意以身殉职。
在犹太人看来把外邦人献给神是不洁净的,但有了圣灵洁净的工作,就可以“成为圣洁”。
15:17
保罗在本节至21节讲基督和圣灵怎样用他的侍奉,藉着他的语言与作为,在外邦人中传道的成就。他所夸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基督与圣灵在他身上所完成的工作。
15:18 “使外邦人信服”是他罗马之行的期望,也是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参1:5)。
15:19
“以利哩古”是欧洲马其顿以北的一个省份,位于今天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境内。《使徒行传》没有提过保罗曾到这里,也许保罗只到过边界。以利哩古在北,耶路撒冷在南,这是保罗传道所到过的北、南两端两个最远的地方。
15:20 保罗“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要使神国事工不滞留在一个地区,让福音可以广传,直到地极。
15:23-24 “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信了主,而是地中海东岸一带都已有人在那里传福音。根据15:20的原则,保罗需要开辟新土。
“士班雅”就是今天的西班牙,这是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人所知道在西方最远的地方。士班雅以西是大西洋,大海茫茫无际,不见陆地。
保罗写《罗马书》时,正要完成第三次布道旅程;当时他在希腊的哥林多,要回耶路撒冷去。他盼望回去之后,可以开始第四次的布道旅程,目的地就是士班雅。此行必须借道罗马,于是他希望得到罗马信徒的支持,来完成任务(28节)。
15:25-26
保罗去耶路撒冷,身边带着一笔款项,是从外邦教会中征集,赠予耶路撒冷贫穷信徒的。捐赠者为马其顿和亚该亚的教会。马其顿教会的热心捐输为人称道(参《林后》8-9章)。
15:28 “善果”指捐给耶路撒冷圣徒的善款。“士班雅”见15:23-24注。
15:30-32
保罗当时正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知道自己会在犹太地遭遇患难。沿途的教会都勉强挽留他,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只是他视死如归,不肯听从(徒20:22-24;21:1-14等)。结果,他在耶京被捕,辗转解赴罗马,间接完成了往罗马的心愿;不过,是身上带着锁链去的(徒2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