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一章
罗 1:1> 罗马书对当地信徒来说是一卷很重要的书,有多重要?
1:1 保罗写这封信给罗马教会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位教会领袖(包括雅各、彼得及保罗)到过罗马。罗马教会里的信徒可能是一些曾经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参徒 2:10 ),或是在其他地方听到福音而信主的人,这些人回到罗马就建立了教会(例如百基拉和亚居拉。参 16:3-5 ;徒 18:2 )。保罗写这封信时正在哥林多(即第三次布道旅程的最后阶段,在返回耶路撒冷之前。参 15:25 ;徒 20:3 ),他在信中鼓励信徒,并且表达他是何等地渴望探访他们。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向犹太及外邦信徒有系统地介绍基督教的信仰,可以说是罗马信徒所接触到的第一卷新约圣经。
罗 1:1> 保罗信主后被神大大使用,他做过什么,你可告诉我吗?
1:1 保罗以前曾经逼迫基督徒,但是他信主后被神大大地使用,把福音传到各地去(参徒 9 章人物介绍)。他最后也抵达罗马宣教,甚至可能曾经向凯撒传福音,虽然那时候他已经是身披锁链的囚徒(参徒 28 章)。
罗 1:1> 弃公民身分,取基督仆人之名;能像他真好,可人就是有时舍不得点点“名”啊……
1:1 保罗是一个罗马公民,却谦卑地称呼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被差遣者),实在是不可想像的。他宁愿完全信赖和顺服他所爱的主,甘心成为一个仆人而不计较身分地位。如果我们也愿意事奉和顺服耶稣基督,也可以成为有用和有能力的仆人,为祂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罗 1:2> 1:2 旧约中有不少关于耶稣基督的预言(参创 12:3 ;诗 16:10 ; 40:6-10 ; 118:22 ;赛 11:1-16 ;亚 9:9-11 ; 12:10 ;玛 4:1-6 )。
罗 1:3-4> 只讲耶稣是神不就够了吗?旧约不是已说了耶稣是大卫的子孙,何用再提?
1:3-4 保罗宣称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应许的弥赛亚和复活的主,也称耶稣为大卫的后裔,目的是要强调耶稣真实地应验了旧约圣经有关弥赛亚要由大卫后裔而生的预言。保罗这个宣告指出他的教训是跟圣经及其他使徒的教导完全一致的。
罗 1:3-5> 一开头就说了这么多,难道这是罗马书的中心不成?
1:3-5 保罗总结了耶稣基督的福音:( 1 )祂成为人,有人的样式;( 2 )祂是王族的后裔;( 3 )祂死了又复活了,是神的儿子;( 4 )祂开启了神恩典之门,让我们可以完全领受祂的恩惠。罗马书便是环绕着这些主题来讨论的。
罗 1:5-6> 现代人讲究权利与义务,照保罗所言,我们的“权利”与“义务”是……
1:5-6 基督徒享受恩惠,也要担负责任。保罗跟其他使徒获得了赦罪的恩典,这本是他们不配得的;因此,他们有责任要和人分享神赦罪的信息,我们接受基督作主,得到祂的宽恕,我们的新生命也就开始了。保罗的新生命更包含了从神而来的呼召,向世界宣讲见证神的福音。神未必呼召你去海外宣教,但祂必然呼召你和每一个信徒去为基督作见证,叫人看见耶稣基督在你身上的作为以及祂所赐的新生命。
罗 1:6-7> 人间最伟大原是爱,如何可以经历这分爱,这神的爱?
1:6-7 保罗指出,成为基督徒就是被基督邀请,( 1 )成为神家里的一分子;( 2 ) " 奉召为圣徒 " 。成为基督徒是何等奇妙的事,当我们重生进入神的家时,我们便经历了最大的爱,承受了最大的恩典。因为神众多的恩惠激励了我们,我们必须更努力追求圣洁来荣耀祂。
罗 1:6-12> 人都说爱人,可是说完了呢?我实在不晓得何谓爱……
1:6-12 保罗表达了自己对罗马信徒的关怀、感谢和代祷,从而显出神对他们的爱。假如我们要影响别人的生命,首先必须爱他们、相信他们。保罗渴望教导罗马的弟兄姊妹,因为他爱他们。应当为你的弟兄姊妹感谢神,并且要让他们知道你是怎样深切地关怀他们。
罗 1:7> 罗马是一个“宗教兴旺”的地方,但你知道基督徒在其中为何要特别小心?
1:7 当时罗马帝国统治着大部分欧洲、北非和近东一带的地区,首都是罗马。新约时期的罗马城正处于它的黄金时期,是个富有和充满艺术气氛的城市,也是文化中心,但是它的道德却是败坏的。罗马人非常崇拜偶像,就连罗马皇帝也成了供奉的偶像。基督徒却跟罗马人完全不同,他们只信一位真神,并且遵照祂最高的道德标准来生活。
罗 1:8> 感谢神也要靠着耶稣?保罗这样说有什么用意吗?
1:8 保罗说:“我靠着耶稣基督感谢神”,目的在强调基督是神与人之间独一无二的中保。神藉着基督赐恩给我们并且赦免我们的罪,我们也要藉着基督向神献上感恩的心(参提前 2:5 )。
罗 1:8> 罗马基督徒受人谈论却不会受人责难;人家又如何看你的宗教群体?
1:8 罗马的基督徒身处帝国的中心,所以备受注目。他们的声誉良好,对神有坚定的信心,以至于天下的人都知道。当别人谈论到你的教会或者你的宗派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评论是不是正确?什么是让公众了解你信仰的最佳途径?
福音传到罗马
罗 1:9-10> 神应允人祷告的方式是很特别的吗?我多番祷告,但祂……
1:9-10 你恒切地为某项自己关心的事祈祷之后,不要为神应允祷告的方式而感到惊讶。保罗祈求能亲自前往罗马教导当地的信徒,但当他到达罗马时,竟然成为囚徒(参徒 28:16 )。保罗为能够平安到达罗马而祈祷,最后他果然安全到达,却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被捕入狱、受犹太人逼迫、遇海险、被蛇咬……神应允祷告的方式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你诚恳祈求神必定会应允你,虽然有时候时间和方式不一定如你所愿。
罗 1:11-12> 互相劝勉,彼此关爱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你看保罗……
1:11-12 保罗祈求能探访他们,以属灵的恩赐鼓励他们,藉着他们的信心自己也能受到鼓励。作为神的工人,他能帮助信徒明白关于耶稣基督福音的意义,而信徒亦应对他付出关心和安慰。这样,基督徒在一起便都有所付出和有所得着。我们共同的信仰使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目标,这是我们彼此勉励的基础。
罗 1:13> 这一次他要去哪儿呢?去的地方好像很多啊……
1:13 保罗在第三次宣教行程中曾经到过叙利亚、加拉太、马其顿、亚西亚和亚该亚等地。这些地方的教会主要是由外邦人组成的。
罗 1:14> 如果我说,你也欠了保罗所欠的债,你惊讶吗?乐意去偿还吗?
1:14 保罗欠什么债?自从他在大马士革的路上遇见基督之后(参徒 9:1-30 ),他整个生命都投入在传扬救恩福音的使命上。他所欠的是基督救主的债,这债必须向整个人类来偿还。偿还的方式是向全人类宣告基督的救赎,包括犹太人跟外邦人,超越了文化、社会、种族和经济的界限。我们同样也欠了基督的债,因为祂也同样替我们付了罪债;虽然我们无法向主偿还这债项,但是却可以向别人见证基督对我们的爱,表明我们感恩的心。
信
罗 1:16> 我不会以福音为耻。可是有时候你为何不敢传福音?这……
1:16 保罗不以传基督的福音为耻,因为他知道这救恩的信息有改变生命的能力,是给每一个人的。如果你还做不到“不以传福音为耻”,就当深思福音的涵义。只要你仰望神,并且专注祂在世上的作为,不看自己的不足,你也会做到“不以传福音为耻”。
罗 1:16> “为什么福音要先给犹太人?为何他们是蒙拣选的?”──我一直都很想问,但又不敢问……
1:16 为什么福音要先传给犹太人呢?因为神拣选了亚伯拉罕,并且应许赐福给他的后裔(参创 12:1-3 )。神拣选他们,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值得拣选的地方(参申 7:7-8 ; 9:4-6 ),只因为祂的应许;祂愿意赐福给他们,以及预备他们来迎接弥赛亚的降临。神拣选他们,更不是要他们享受特权,而是要世人知道祂救赎的计划。
长久以来,犹太人通过遵行律法、守节期和各种道德守则来认识神,但是他们常常忘记神的应许和要求,因而被神惩罚。虽然如此,他们仍拥有那个敬奉独一真神的宝贵传统。众多民族之中,犹太人最适合来预备迎接弥赛亚的降临,也是最能明白祂的使命和信息的民族,他们中间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人(参路 2:25 , 36-38 );耶稣的众使徒和保罗就都是忠诚的犹太人,又是在基督里最能明白神恩典的人。
罗 1:17> 因信就得以称义?我等罪人竟可享有如此福分?
1:17 福音向我们显明神救赎的计划,同时又使我们得到永生,祂是何等的慈爱和公义。信靠耶稣,我们跟神恢复和好的关系,并且只藉着信耶稣,我们得以称义。
罗 1:18> 神不是慈爱的吗?竟会发怒?我真怕祂也会向我发怒呀……
1:18 为什么神向犯罪之民显示忿怒呢?因为他们将神的真理变为虚谎( 1:25 ),掩盖神向世人启示的真理,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神的本性是完全的,祂不能容忍罪恶,祂不会对那些故意叛逆的人视若无睹。祂要除去罪恶、拯救罪人──只要人不再顽固地歪曲和拒绝真理。但是,神的忿怒向那些继续坚持罪恶生活的人发出,所以,我们不要为追求虚妄而放弃神,也不要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隐瞒真理。
罗 1:18-3:20> 我敬虔,我行善,挺容易就可以做好,不用靠谁……是吗?
1:18-3:20 保罗认为凭自己的努力没有人能达到神看为善的标准,无论是罗马人、犹太人或一般人。世上一切的人都因他们的罪而受神的责罚。
罗 1:18-20> 神你说你是慈爱的,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何要将人送进地狱?
1:18-20 在这几节经文里,保罗要解答一个重要的信仰难题:慈爱的神为什么会将人类送往地狱?尤其是那些未曾听闻福音的人。保罗指出,其实神从创造中已经向全人类启示了祂自己;每个人都有这种内在意识可以去明白神的要求,但是却不愿意照这样去做。换句话说,人们都知道神的道德标准有多高,只是人类故意埋没神的真理、偏行己路;因此,他们没有可逃避受罚的藉口。既然晓得真理,就必定要承受漠视真理所带来的后果。人是不是可以找到不信神的藉口?圣经肯定地回答:“不可以。”神已经在祂的创造中显示了自己,因此每个人都只能接纳祂,或是拒绝祂。所以不要再愚昧了,当审判的日子来临时,神必定会根据你的抉择审判你,没有任何藉口可言。所以,请你今天就诚心地接纳祂吧!
罗 1:18-20> 人都可以从大自然中认识神,那我们就不用传道人了……
1:18-20 有些人会疑惑,既然人可以藉着大自然(创造)来认识神,为什么还需要传道人呢?因为( 1 )人虽然知道神的存在,但是他们的罪性阻碍着这个真理,使他们拒绝与神建立关系。这就需要传道人敏锐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引领他们过新的生活。( 2 )人虽然相信神,但是不肯向祂委身,也需要传道人以爱心和关怀来劝导他们。( 3 )传道人要警告不信者,拒绝神必定自食恶果。( 4 )教会也需要传道人帮助执行大使命(参太 28:19-20 )。( 5 )最重要的是,虽然人可以藉大自然的启示认识神,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知道耶稣的事,并且藉着祂跟神建立个人的关系。
知道神存在并不足够,还需要认识神是爱,了解祂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 5:8 ),也要知道神怎么样赦免了我们的罪( 10:14-15 )。
罗 1:20> 风雨电谁造?花草树谁造?在大自然中你可看到祂?是祂,祂是怎样的?
1:20 大自然所彰显的是怎样的神?大自然向我们显示的是一位掌管一切的、有能力、有智慧、心思缜密的神;也是一位有秩序和喜爱完美的神。这是所谓的“一般的启示”。藉着“特殊的启示”(圣经和主耶稣来到世间),我们知道神的慈爱和饶恕,以及永生的应许。神已经满有恩惠地赐给我们这两方面的启示,使我们可以完全相信祂。
罗 1:21-23> 你心中也有些偶像,我不是骗你的;你问我偶像不是有形的吗?这……
1:21-23 智慧的人怎么会转去拜偶像呢?原来当人拒绝他们所认识的神的时候,偶像便出现了。他们本末倒置地漠视神是创造者和生命的维系者,竟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和邪欲,便创造出各样的神明来。这些神明可以是木头偶像,也可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如金钱、权力、享受等。因为这些都可能会代替神的位置,叫人膜拜。在你生命中,哪些事情比神更优先?哪些是你梦寐以求,让你愿意牺牲一切来得到的呢?你是在敬拜神还是崇拜自己所造的偶像呢?
罗 1:24-32> 人都说信了就要遵守很多规则,何以有自由?不信就好了──我被搅糊涂了……
1:24-32 这些人拒绝神,神就任凭他们。大体来说,神不禁止我们做出背逆祂旨意的决定。祂让我们离开祂而独立,但是祂知道我们将会因那些叛逆的选择而成为奴隶──失去了不犯罪的自由。你是否认为没有神的生活更自由?你可要小心:因为被罪奴役才是最可怕的。
罗 1:26-27> 我做事我行我素,不用向人交待,不伤害人就成了,他们为何说我不对?
1:26-27 自然的性关系,是神理想的创造计划,可惜罪恶扭曲了神所赐予的这个自然本性。罪不单是否定神,也否定被造的方式。如果有人认为不伤害他人的性行为皆可以被接纳,这实在是自欺欺人。因为逆性的性行为必然会伤害到个人、家庭,以至整个社会。当人不敬拜神却崇拜受造物时,就常会扭曲和破坏事物的本来价值,这实在是遗憾啊!
罗 1:32> 奇怪,竟有人明知是错还去干,我就不会──呀,我……
1:32 这些人怎么知道神要判定他们的罪呢?人既然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便拥有基本的道德本性和良知。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认识这一点。心理学家指出,除极少数个性失常的人是没有良知的,绝大多数人都本能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犯错,当然他们不一定介意。有些人愿意提早结束生命来换取一时的欢娱,说什么:“虽然不对,但是我需要这样做。”“我知道这样做危险,但是值得一试!”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顾神的律法、社会的道德标准、常识、以至自己的良知,只是为了享受那短暂的欢娱。但是他们心灵的深处非常清楚,罪的代价就是死亡( 6:23 )。
罗马书第一章
献身传福音的使徒(一 1 ~ 7 )
保罗在此的问候比其他书信多,原因是保罗写这书信之时,仍未有机会到罗马城会见当地教会的信徒(参一 13 ,十五 22 ~ 24 ),为了这缘故,他须要详尽地举荐自己及问候他们,使罗马信徒能接受他所讲的伟大福音真理。
.保罗的自我介绍( 1 )
1. 耶稣基督的“仆人”,原意是奴仆。当时约有六百万的奴隶,这些奴隶完全失去自主权,隶属于主人,听从主人的吩咐。保罗借用此语,表明自己完全隶属于耶稣基督,顺服祂的差使和任命,甘心服事。他以此为荣:我们对委身事奉神感到光荣吗?
2. “奉召为使徒”,原意是被有权柄者所委任的使者。他领受了使徒的权柄去传福音,而且有权建立和监督教会。
3. 特派的福音使者,原意是被分别出来传福音的人。他原是一位严格遵守律法的犹太热心分子,后来被神呼召,分别出来,传播一个充满自由新生的福音喜讯。这福音喜讯是带 改变人心的大效能的。
.保罗信息的重点( 2 ~ 6 )
1. 历史的耶稣:耶稣承接 大卫皇族的身分,指明福音是贯通了旧约与新约的救赎应许。
2. 神圣的儿子:“按圣善的灵”有“按神性”之意,表示耶稣具有永恒神性的身分。祂的复活确证了这一点,因此祂实在是“主”。
3. 普世的福音:保罗作为使徒,最大的任务是要在外邦中传扬这福音,以致全世界的人都能信主。
.保罗的读者( 7 ):他为神所爱的罗马信徒祈求恩惠平安临到他们。
祷告 主啊,我乐意将主权交上,终生忠诚地传扬福音。
由衷的关顾(一 8 ~ 17 )
保罗申述他写这书信的理由时,充分反映了这位使徒的感情:
.为他们感谢神( 8 ):保罗为罗马信徒的崇高信心而感谢神。这里的赞扬极其慷慨,他说全世界都知道罗马信徒的信心。言下之意,他们有这样的信心,也是由于神的作为。一个基督徒表现出来的信心,是与他信靠神的心成正比的。
.为他们祷告神( 9 ~ 10 ):保罗清楚表示他不住地按照神的旨意为罗马信徒祈求。这委实揭露了这位使徒广大的心胸,他常为教会的事工挂心,同时又期望在短期内能探望他们。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祷告是用事奉神的态度来进行的,表示他对神的真诚和忠心,并以仰慕和顺服的态度来祷告。这正是我们今天祷告的应有态度啊!
.他深爱他们( 11 ~ 2 ):“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那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试想,保罗与他们从未见过面,他们的关系是“遥距式的”;然而保罗却期望尽快见他们,可见他对他们的爱是何等的深啊!另一方面,保罗表示与他们见面,也能从他们身上得 鼓励,这充分反映了保罗伟大之处,他的谦虚值得我们效法!
.他定意探访他们( 13 ~ 15 ):他是主的仆人,受命要把福音传给万民,包括文化程度高的人和野蛮无文化的人。因此他定意访问罗马,要在西方之地还他福音的债。
.他渴望的原因( 16 ~ 17 ):他深知福音有爆炸的能力,能拯救一切的人,使人因信称义,脱离罪的权势。保罗表明这义是始于信而终于信。换言之,人得称为义是以信心为开端,又以信心为巅峰,是以信心入门,又继续走信心的道路。
祈祷 恩主,我愿信而顺服,不断经历福音的大能。
人类的罪使神忿怒(一 18 ~ 32 )
保罗已提到福音与因信称义的主题,但为何神要赐下使人称义的福音呢?这完全是由于人走错了路,堕入犯罪的深渊中。为此,保罗指出整个人类的道德状况已经破产,神不得不忿怒地执行审判。除非神愿意怜悯及赦宥,否则人类没有得救之可能。
.“神的忿怒”( 18 ):这是神公义本性的显露,是对付邪恶的一种反应和态度。审判便是神对不道德的事情的一种必然判断,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一个机会( 19 ~ 20 ):神虽然严厉,但人原是可以藉自然界的启示来认识祂,归向祂。可惜人没有抓紧这个机会,反而对这个真理置诸不理,“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 25 ),因此神的忿怒就临到人了!
.人的败坏( 21 ~ 32 ):人既然拒绝神,结果便是“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于是便表现出种种的愚妄和虚谎:
1. 理智上的败坏( 22 ~ \cs16 23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这是他们自欺的表现。他们自以为知道许多,实际上是愚昧不堪的。人拜那些没有生命的偶像,将神降低为受造之物,是最愚昧的行为。
2. 感情上的败坏( 24 ~ 25 )──思想的败坏导致人的情感不受约束,结果人们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在性上败坏自己,进行各种不自然的性行为,如同性恋、乱伦、杂交等。这亦是今日普遍的社会现象,二十世纪正面临 家庭制度的崩溃和性的解放!
3. 道德上的败坏( 26 ~ 32 )──思想感情的败坏,导致道德沦亡,正常的人伦关系受破坏,各样不合理和邪恶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祈祷 求神可怜这个可悲的世代,藉教会所传的福音拯救罪人!
──《新旧约辅读》
罗马书第一章
1:1-7 卷首问安
2-6 是保罗所传福音的大纲,概括了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及
祂为人子、神子、主、弥赛亚等身分。
3 “基督”、“大卫后裔”:见太 1:1 注。
4 也可翻为:“根据耶稣复活后赐下圣灵这点看来,他已被确立
为大能神子”。
7 “圣徒”:指一切相信耶稣、藉着祂的血被神分别为圣的人(
林前 1:1; 来 10:10-14; 13:12; 彼前 1:2 )。
1:8-15 保罗一贯的心意
保罗自述如何渴望到罗马,与当地居民分享神的思典,惜因某些阻隔
而一直未能成行。
14 “希利尼人”:即希腊人。
“化外人”:指一切未受希腊文化薰陶的人。
1:16-17 主题:因信称义
详论见 3:21-22 。
“本于信,以至于信”:语气加重,表明神的义完全是因着信
加给人的。
“义人 ...... 得生”:语出哈 2:4 。
保罗似乎把这节经文解释为:“因信称义的人,必定得生”(
新译本附注、现代译本,参本书大纲)。
本书中信心与称义的紧密关系,见 4:11, 13; 5:1; 9:30; 10:6 。
1:18-3:20 因信称义的背景:
人的罪与神的忿怒
18-32 外邦人的罪
18 可与 17 节对照:原本神的忿怒是显明在不虔不义的人身上,而
如今神的义是显明在福音上。
19-20 神藉祂所创造的万物,在人心中表明祂自己的永能和神性,然
而人却在罪孽中压制了有关神的真理,既不敬畏神,也不感谢
祂。
21-32 由于人拒绝了真神,便招致神的报应:
1.宗教上的堕落( 21 下 -23, 25 )──人的思想变为虚妄昏
暗,以致愚昧地敬拜事各种偶像。
2.道德上的堕落( 24, 26-32 )──人“明知”、“故犯”
(不虔、得罪神),于是神就任凭他们,让他们行事污
秽、玷辱自己 ( 24 ), 放纵情欲、身受报应( 26-27 )
,专行不义、被神判以死罪( 28-32 )。
所谓神“任凭”人,并非指神授权给人去犯罪,乃是说神任凭
人自由选择不义,不加阻止(参罗 9:18 注)。
思想问题(第一章)
1.中世纪着名神学家马丁路德称罗马书为“新约最重要的书卷”、
“最纯全的福音”。
文学家歌德则认为罗马书是“基督徒信仰的大教堂”。
你认为罗马书之所以纯全、伟大,原因何在?
2.第 1 节中保罗说自己是“耶稣的仆人”。
这包含了两个意思:
a.他认定耶稣基督是主,自己仅是奴隶;表明他之成为信徒、
使徒完全是出于神的怜悯与恩典。
b.旧约里“神的仆人”是对先知最尊贵的称呼。
保罗采用这称号,表明他看重神的职事,认为这是尊贵无比的。
今日,你是否认定耶稣为主?你对事奉神抱怎样的态度?
3.保罗在这里( 1-15 )充分显出他传扬福音的热忱。
他不单只传递信息,他本就是信息,又是见证信息的人。
你传讲福音时,有否以你的生命作为传递媒介?
4. 19-20 节里神透过什么方式把自己显明出来呢?
这启示是否足够呢?
5.根据罗 1:21 ,外邦人所犯的罪主要是在那方面?
亚当的第一件罪又是什么?
二者有否相同之处?
这对于人性的倾向有何启示?
6.不把别人之物归还,可视为偷盗; 21 节所描绘的人实在偷盗了神
的荣耀。
今日,你又如何呢?
7. 27 节所指何事?
在今日世人鼓吹同性恋的时候,你的立场是否与保罗一样,绝不
妥协呢?
8.试把加 5:22 圣灵所结的果子和这里罪所结的恶果作一比较。
相比之下,保罗在此处强调些什么呢?
──《罗马书串珠注释》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一章
呼召,福音及事工(一 1-7 )
保罗写罗马书。他是写给一个他不认识,他未曾在他们中间住过的教会。他是写给在全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中最伟大城市中的一个教会。因这样,保罗非常小心谨慎地选择他的思想和语句。
保罗把他自己的委任状作为开始。
(一)他称自己是基督的仆人( doulos 奴仆)。这奴仆的一个名称有两种思想的背景。(甲)保罗对耶稣最喜欢的称呼是 主 ( kurios )。希腊文主的一个字表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或一件物,有绝对的所有权。这是最确定而绝对的,他是主人或持有人。和主( kurios )字相对的字就是 奴仆 ( doulos )。保罗想他自己是耶稣基督──他的主人,他的主──的奴仆。耶稣爱他,为他舍己。因此保罗确信他不再属于自己,完全属于耶稣。一方面这奴仆表明爱的完全责任。(乙)不过奴仆有另外一方面的意义。在旧约里,是属于上帝伟大人物常用的字。摩西是主的仆人,奴仆, doulos 。(书一 2 )。约书亚自己也是上帝的奴仆 doulos 。(书廿四 29 )。先知们有别于其他的人,最值得骄傲的名称是上帝仆人,奴仆。(摩三 7 ;耶七 25 )。保罗称自己为耶稣的奴仆,正表明他承继先知。他们的伟大与荣耀就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奴仆。保罗也是这样。这 耶稣基督的仆人 的语词说明伟大爱心的责任,同时也是伟大职分的荣耀。
(二)保罗称他自己‘奉召为使徒’。在旧约里,伟大的人物都是那些听见并答应上帝呼召的。亚伯拉罕听见上帝的呼召(创十二 1-3 )。摩西答应上帝的呼召(出三 10 )。耶利米和以赛亚是先知,因为似乎好像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被逼要听,并且回答上帝的呼召(耶一 4-5 ;赛六 8-9 )。保罗漎未想追求名誉;他只是想忠于托付他的工作。耶稣对他手下的人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十五 16 )。保罗从没有想到他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他只是想上帝要他成为怎样的人。
(三)保罗说他自己‘特派传上帝的福音。’保罗在他的一生中,觉得是双重的从众人中分别出来,担负特派的工作。在保罗的生平中,分别出来( aphorozein )的一个字用过二次。(甲)他 被上帝 分别出来。他想在他出生以前,上帝已经把他分别出来派他特别的工作(加一 15 )。上帝为每个人有一种计划。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意念的表现。没有一个人生是毫无目的的。上帝差遣他到世界中担负一定的工作。(乙)他 被人 分别出来。这是同徒十三章二节所用的是同一的字。那时圣灵告诉安提阿教会的领袖,将保罗和巴拿巴分别出来,被派接受在外邦人中工作的使命。保罗自觉要为上帝和上帝的教会工作。
(四)保罗被分别开来令人注意到他接受了两件事。在第五节里,他告诉我们这二件事是什么。
(甲)他受了 恩惠 。恩惠常指绝对不付代价,绝对不劳而获与不配接受的礼物。在保罗尚未为基督徒时,他曾想藉严守律法,获得人眼前的荣耀,上帝面前的功劳。结果失败,不能得到内心的平安。现在他觉悟了,重要的并不是他能作什么,重要的是上帝已经为我们做了的事。他这样说:‘律法规定了人必须要做的;福音说明上帝的作为。’保罗现在明白了得救并不依靠人的力量,乃是依靠上帝的爱所成全的。一切都是恩典,是分外的,不用付代价的。
(乙)他接受了 工作 。他分别出来作外邦人的使徒。保罗知道他自己被拣选,并不为特殊的尊荣,而是为特别的责任。他知上帝把他分别出来,并不为荣耀,乃是为工作。很可能说的是双关话。保罗以前原为法利赛人(腓三 5 )。法利赛人的意思也是分别出来的人。他们之所以称为法利赛人乃是因为他们有意和普通的人分别出来。他们甚至不让他们长袍的边缘擦及普通的人。他们一想到上帝将祂的恩赐也赐给外邦人,他们一定会觉得震惊。在他们看来,外邦人是‘用于地狱烈火的燃料。’保罗以前也是这样的想。他和一切普通人 分别 出来,他与他们之间没有别的,只是轻视,看不起他们。现在他知道,他被 分别 出来,乃是要奉献他的一生,把爱的信息传给每一个民族的每一个人。基督教常常把我们分别出来。并不是为权利,自己的荣耀,骄傲,而是为服务,谦卑,及爱众人。
保罗除陈明他的受委任以外,在这段经文中,他又发表他所传坤福音的纲要。这福音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 3 , 4 节)。尤其注意的是这福音的两件事。
(甲)这是 道成肉身 的福音。他所讲的耶稣实实在在是人。有一位早期的教会的伟大思想家讲到耶稣的时候,归纳起来说:‘祂成为我们一样,乃为使我们像祂一样。’保罗所传的并不是半神半人──一半是上帝,一半是人。他所传的,实实在在和祂要拯救的人一样。
(乙)这是一个 复活 的福音。如果耶稣只是度过一生良善可爱的生活,并且如英雄般的受难。如果这是祂一生的总结,祂只能跻于伟大英雄的行列,祂只是许多英雄人物中的一位。祂之独特,与众不同乃是为复活的一件事保证。其他的人已经死了,已成过去,只供后人凭吊。耶稣继续的活,常与我们同在,仍有大能大力。
伟大的好意(一 8-15 )
几乎一千九百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仍能觉到保罗至情的流露,对他从未见过的教会的爱在他心里颤动。这里是保罗写这封信的问题所在,他从末到过罗马;他从未参与建立罗马教会的工作。他必须要解除他们对于他的怀疑。他必须使他们觉得他并非是侵入他们的范围,并非要干涉他无置喙权利之事。在他未做任何事情之前,他必须把生疏猜疑的阻碍打破,和他们相好。
(一)保罗,智慧爱心,双管齐下,以称誉的话,作为开始。他告诉他们,他感谢上帝,因为他们的信德传遍天下。有的人的舌头时常赞美人;有的人的舌头常时常批评人。有的人的眼睛常注视人家的错误;有的人的眼睛常注意人家的长处德性。有人说哈代( Thomas
Hardy )到田野去,他往往不见野花,只见角边的粪堆。不过,事实总是这样,称誉较批评更能造就人。能造就人的人总是坚持看到人的最好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希腊文化达到最高时更加美丽。格洛弗( T. R.
Glover )有一次曾说,希腊文化建造在‘对于一般普通人,有盲目的信心’。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中有一个着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汉琪.唐纳( Donald
Hankey )。他写有这个武装的学生( The
Student in Arms )一书。他看人的最好处,也看他们的最坏处。他有一次写信给家里说:‘如果在这次战争中,我还活,我要写一本书,书名为活的善良,分析在一般普通人里面天生的善良与尊贵,并且尝试说明怎样在教会里表显及完成。’他又写了一篇伟大的论文,名为这可爱的队长( The
Beloved Captain )。他描写这可爱的队长怎样拣选那些冥顽不灵的,他自己教导他们。‘他望他们,他们望他,大家戮力同心,尽他们最大的努力。’
人不可能开始做拯救人的工作,除非他先信任人。一个只配到地狱里去的罪人,在他灵魂里有一个瞌睡未醒的英雄。往往一句赞美的话会唤醒他;批评斥责只能躯使他愤恚失望。爱丹( Aidan )是在萨克森人( Saxons )中工作的使徒。在主后六三○年,萨克森王差人到爱奥那( Iona ),请求差派一个宣教师去传讲福音。一个宣教师派去了。他回来讲到‘英人(即萨克森人)的顽固末开化的气质’。他说:‘英人没有规矩。他们的行为好像野蛮人一样。’他报告说,这种工作是没有希望的。于是爱丹说:‘我想,弟兄,你对于这班无知的听众批评得太严厉了。你应当温柔地引领他们,先给他们奶吃,然后才给他们肉吃。’因此爱丹即被派往诺森伯里亚。原先被那一位宣教师严厉的批评所逐退的人,因了爱丹的温柔引领,归向基督。
(二)虽然保罗不认识在罗马的人,他却常常为他们祷告。这是基督徒的权利和责任,带领我们的亲人并其他的基督徒到施恩的宝座前。在尼撒的圣贵钩利( Gregory
of Nyssa )的一篇讲章──‘主祷文’中,有一段富于诗意,有关祷告的话:
‘祷告的功效是与上帝合一。如果有人与上帝同在,他就和仇敌分开。藉祷告,我们能保守我们的贞洁,控制我们的怒气,除去我们的虚荣。它使我们忘记创痛,克服嫉妒,战胜不义,改正罪过。藉祷告,我们获得身体康泰,家庭快乐,社会安宁。……祷告是童贞的保证,结婚中忠诚的誓约。它掩护旅途客,保护睡眠者,对虔诚守夜者给与勇气。……当你疲倦的时候,它要使你精神清爽;当你忧愁的时候,它要安慰你。祷告乃是喜乐之人的愉快;受苦之人的安慰。……祷告乃是与上帝亲密,默想不可见的事。……祷告是现在之事的喜乐,未来之事的确据。’
(三)保罗很是谦卑,一方面时常准备把自己的给人,另一方面时常准备从别人那里接受。他开始说他愿意往罗马,他可以把恩赐分给他们,使他们在信心上坚立。接,他改变了。他愿意往罗马去,他与罗马教会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各人可从对方身上互相找到在信心上宝贵的东西。在教师中有两种。有的教师,他们的态度是高高在上,他们对学生讲的,学生必须接受。另一种的教师,他们在实际上说:‘来罢,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保罗是早期教会产生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不过当他想到要向他渴望传道的一般人时,他想自己不只是给他们,也从他们那里接受。教导要谦卑;学习也要谦卑。
(四)第十四节,在希腊文里,含有双关的意义,很难翻译出来。在和合译本里:‘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我都欠他们的债。’保罗这样写,他想到二件事。他欠他们的债是因为他接受一切的恩惠善意;他欠他们的债是因为他向他们有传福音的责任。这一句含有丰富意义的句子,它的意思是‘因为从他们我接受的一切,又因为向他们我有传福音给他们的本分,我对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应担负的责任。’
这似乎有些奇怪,保罗写信给罗马而讲的是希腊人(即希利尼人)。因为在那个时候,希腊人这一个称呼已经完全失去了种族的意义。这并不指希腊原籍的人。亚历山大帝征服天下,已将希腊的语言,希腊的思想,传遍各处。一个希腊人和他的出生及种族毫无关系。他是一个知道希腊的思想和文化的人。一个化外人好似南蛮鴃舌之人一样,语言难听,不能与美的柔顺的希腊语相较。一个希腊人就是有那一种思想,精神,文化的人。有一个希腊人讲到他自己的百姓说:‘ 化外人 或会偶一发现真理,只有希腊人才能领会’
保罗的意思是说,他的信息,他的友谊,他的债务,他的义务,是遍及聪明人和愚拙人,有文化的和没有文化的,有学问和没有学问的人。他对全世界有一个信息。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把这消息传到罗马。
值得骄傲的喜讯(一 16-17 )
我们读到这两节圣经时,序曲已经终了。保罗福音的号角吹响了。许多伟大的古典音乐的协奏曲以轰轰烈烈之声开始,然后才奏出他们将要铺张发展的主题。其理由是,开始这些乐章是在一所广大屋子里,私人的集会中演奏。当钢琴演奏家开始坐在琴边的时候,仍然有谈话的嘈杂声。他弹奏这些轰烈的声音,为要吸引人家的注意。当大家安静下来的时候,主题出现了。当保罗写到这两节的时候,他已与受信的人建立了关系。他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现在导论已经结束,主题即将说出。
这里只有两节圣经,不过它们实在是保罗福音的精华。我们必须多用些时间讨论它们。
保罗开始说,他以福音为荣。传福音是他的权利。当我们想到这段经文的背景,我们会觉得惊奇。保罗被囚于腓立比,被逐于帖撒罗尼迦,秘密偷出庇哩亚,在雅典受人讥诮。他在哥林多传道,他的讯息,在希腊人为愚拙,在犹太人为绊脚石。保罗却宣告说,他以福音为荣。在福音里一定有些东西使保罗得胜一切对付他的人。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看见保罗三个伟大的警语。它们真是他思想信仰的三根基要的柱子。
(一) 得救 ( So{te{ria )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得救是人们追求的一件事。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希腊推理的哲学盛行。在那时的四、五百年以前,人们用他们的时间讨论的问题──世界是从那一种基本的原素造成?哲学是 推理 的哲学,它是 自然 的哲学。当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人生渐渐地,渐渐地崩溃。旧的标志都毁灭了。暴君,征略者,危险围绕人们。退化柔弱时常萦扰他们,哲学改变了它的重点。它不再是推理,乃成为实用的。它不再是 自然 哲学,乃成为 道德 哲学。其唯一目的是建造‘一堵围墙,以抵御世界的混乱前进。’
伊比克德( Epictetus )称他的讲学室为‘灵魂疾病的医院’。伊壁鸠鲁( Epicurus )称他的教训为‘得救的良药’。与保罗同时的辛尼加说,众人皆向往得救( ad
salutem )。我们所需要的,他说,‘一只手伸下来把我们举起。’他说人们不可抗拒地意识到‘他们的软弱和不足’。他说他自己就是一个无可忍受的人( homo
non tolerabilis )。他带一种失望的口气说,人爱他们的罪恶,同时也憎恨它们。在这样一个绝望的世界里,伊比克德说,人追求的并不是‘该撒所宣告的,而是上帝所宣告’的平安。
在历史上很少有像这样的时候,人们普遍地在寻找得救。这正是基督教要来给人的那种得救,那种力量,和那种躲避。
让我们看这基督教的得救,这基督教的 so{te{ria 是什么。
(甲) 从身体的疾病中得救 (太九 21 ;路八 36 )。这并不是完全世俗的事。其目的是拯救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
(乙) 从危险中得救 (太八 25 ;十四 30 )。得救并不叫人脱离艰难危险;它乃是叫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之中,给他内心的平安。正如勃洛克.罗勃特( Rupeot
Bwoke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他写的诗安全( Safety )中说:
‘安全乃是我的行动,
秘密地武装起来抵抗一切死亡的威胁;
虽然一切安全似乎俱已失去,
仍然可以安全;
虽然人们在战场上丧生,
仍然可以安全;
如果这些可怜的肢体失去,
那却是最安全的了。’
白郎宁( Browuing )在他写的巴拉赛尔士( Paracelsus )中说:
‘如果我伛偻俯首。
在可怕无边黑暗的云海中,
那不过是暂时而已;
我按掀靠近我胸旁的
上帝的灯;
迟早这美丽的光彩
要穿透黑暗:
有一天我要脱颖而出。’
基督教的得救,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叫人获得安全。
(丙) 从人生的传染中得救 。这是从这弯曲邪恶的世代中获得拯救(徒二 40 )。有这基督教文化的人就有一种神圣的预防剂,不受世界邪恶的传染。
(丁) 从失丧中得救 (太十八 11 ;路十九 10 )。耶稣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不得救的人行走在引入死亡的错误道路上。得救的人是被放在正路上。
(戊) 从罪中得救 (太一 21 )。一个人像一个在主人手下的奴隶,他没有方法逃走。他像一个病人,能够诊断自己的病状,知道自己的错误,可是没有方法医治。基督教的救恩使他从罪的暴君手里,获得解放。
(己) 从上帝的忿怒中得救 (罗五 9 )。我们要在研究下一段经文时,详细讨论这一句话的意思。在这里只要稍微提说一下已足。在这一个世界上,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道德律;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审判。如果没有耶稣基督带来的救恩,人只能接受定罪。
(庚)这一种 得救是带有末世性的 。那就是说这种得救是在超越时间里才能完成。它的整个完全的意义及福份要在耶稣基督最后胜利之中达到完成(罗十三 11 ;林前五 5 ;提后四 18 ;彼前一 5 )。
基督教信仰来到这绝望的世界里给与拯救。这是一种安全,保守人在时间里及永恒中都有安全。
(二) 信 的概念。信在保罗的思想里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字。
(甲)这字最简单的意义是 忠心信实 。当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时,他想知道他们的信。那就是说他想知道他们的忠心是否经得起考验。在帖后一章四节里,信心与忍耐结合在一起。信是不变的忠心信实。它们是耶稣基督精兵的标记。
(乙)信的意思是 相信 ──相信有些事是真实的。在林前十五章十七节,保罗告诉哥林多人,如果耶稣没有从死里复活,他们的信便是徒然。他们一切所信的都破坏无余了。信是承认基督教的信息是真实的。
(丙)信有的时候的意思是 基督教 ,正如我们说这信仰──即意味基督教。在林后十三章五节里,保罗告诉反对他的人检讨自己有信心没有。这就是说,他们是否仍在基督教里。
(丁)信,有的时候在实际上,就等于那 不能毁灭的希望 。保罗写说:‘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信心,不是凭眼见。’(林后五 7 )。
(戊)不过最合于保罗的特点,信的意思是 完全的接受和绝对的信靠 。这意思是说:‘把你的生命孤注一掷,信有上帝。’这意思是绝对的确定的信耶稣所说的是确实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就是在永恒中,亦愿以生命保证这种确信。史蒂芬逊( Stevenson )说:‘我相信上帝。就是当我醒来时,发现我在地狱里,我还是相信祂。’
信以 接受 开始。至少一个人愿意听真理的讯息。接是头脑的认可。一个人首先听,然后点头同意那是真的。不过头脑的认可,不一定会采取行动。有许多人知道得很清楚那是对的,却没有依照他所知的,在行动上有什么改变。因此最后的阶段是必须的,头脑的认可变成 完全的归顺 。在全备的信里,一个人聆听基督教的讯息,承认那是真实的,就把自己整个投顺于那听见的讯息。
(三) 称义 的概念。在新约里没有其他的字比称义,公义,义更难了解。我们在这封书信里,有好多机会碰到它们。在这里我们只能把保罗思想的过程写下它的纲要。
保罗所用的动词‘称义’,其希腊字为 dikaioun 。其第一人称,少数,现在式,直说法──我称义,是 dikaioo{ 。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这里所用的称义,与一般意义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我们称自己为义,我们要说明理由,以证明我们说的是对的。如果有人称我们为义,他要说明理由,以证明我们的行为是这样的。不过一切希腊的动词,其结尾是 oo? ,并不是意味要证明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有好处或是帮助一个人或一件事做得好。它们的意义常常是 对待 一个人 算 他 为 好。如果上帝称罪人为义,这意思并不是说祂找到理由证明这罪人是对的──决非如此。甚至,在这里,它的意义也不是祂要帮助罪人做好人。这实在的意义是 上帝对待罪人好似他从来不是罪人 一样。上帝并不把罪人作为要消灭的罪犯待他;相反的祂待他作为祂所爱的儿女。这是称义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上帝不算我们为祂的仇敌,祂把我们当做祂的朋友;上帝不以罪人对待我们,祂对待我们像待好人一般。它的意思是上帝看我们不是应当受罚的破坏律法的人,祂看我们只是值得爱的儿女。这是福音的实在真谛。
因信称义乃是与上帝进入一种新的关系──一种挚爱,信赖,友善的关系,并非一种间隔,敌意,恐惧的关系。我们不再往一位发出可怕严厉刑罚的上帝那里去。我们乃是往一位发出赦免及拯救爱的上帝那里去。‘称义( dikaiosune{ )’是上帝与人建立良好关系。‘义’( dikaios )人就是有这种良好关系的人──一这里有一个至要点──他有这种良好的关系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些什么,乃是因为上帝为他所做的。他有这种良好关系并不是因为他竭尽心力遵行律法,乃是因为他在无条件的信中,投身于上帝令人惊奇的怜悯慈爱里面。
在圣经里我读到这样一句含义丰富的话──‘义人必因信得生’,现在我们知道了保罗这句话的意思:这人与上帝有良好的关系,并不是因为他手所做的工作,乃是因为他毫无条件地相信上帝爱的成就,他实在知道在时间里及永恒生活中实在是什么样。在保罗看来,耶稣的整个工作乃是要使人能进入这与上帝新的宝贵的关系。恐惧飞逸去了,爱心降临。人原认为敌人的上帝,却成了朋友。
上帝的忿怒(一 18-23 )
在前面的一段经文中,保罗想到人藉信,完全顺服依靠,与上帝发生良好的关系。与此相反的,保罗讲到人因有意的对上帝视若无睹,不敬拜上帝,只敬拜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偶像,惹上帝的怒气。
我们现在到了一个困难且须严加思考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们遇到上帝忿怒的观念。当然的,这是一个可惊可怕的字句。这字句的意义是什么?保罗在这样说的时候,他心里怎样想法!
在旧约里,我们常遇到 上帝的忿怒 。在旧约的前面一部份,上帝的忿怒特别与立约的百姓有关。以色列百姓与上帝有特殊的关系。上帝拣选他们,与自己建立特殊的关系。只要他们保守上帝的律法,就能保持这种关系。保守上帝的律为保持此种关系的条件(出廿四 3-8 )。这含有二种意义。
(甲)这意思是说,在一国之内,任何破坏律法的地方,会引起上帝的忿怒,触犯律法破坏那关系──上帝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约。民十六章讲到可拉,大坍,亚比兰的叛逆,最后,摩西吩咐亚伦特别为百姓赎罪,‘因为有忿怒从耶和华那里出来。’(民十六 46 )。当以危列民敬拜巴力的时候,‘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民廿五 3 )因为以色列民与上帝有这种特别的关系,任何破坏上帝的律法,会惹起上帝的忿怒。
(乙)进一步说,因为以色列民站在与上帝的特殊独特的关系上,任何其他国家压迫以色列民,不按道理,苛待他们,触发上帝的忿怒。巴比伦人虐待以色列民,变为荒凉,‘因为耶和华的忿怒,必无人居住。’(耶五十 13 )。
在先知书里,也有上帝忿怒的观念,不过重点改变了。从先知时代以后,犹太人的宗教思想为两个时代的观念所支配。这一个时代完全的败坏,另一个黄金时代完全的良善。一个是现在的时代,另一个是将来的时代。这两个时代中间,为主的日子所划分。这是一个可怕报应审判的日子。那时世界要粉碎,罪人要灭亡,上帝的国未来以前,宇宙要改变。那时主的忿怒要采取可怕的行动。‘耶和华的日子临到,必有残忍、忿恨、烈怒,使这地荒凉。’(赛十三 9 )。‘因万军之耶和华的烈怒,地都烧遍。’(赛九 19 )。以西结(七 19 )也讲到‘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上帝要把祂的恼怒,祂的烈怒倾倒在列国身上。(番三 8 )。
不过先知们并不有意说上帝的忿怒要延宕直到那可怕审判的日子。他们看见上帝的忿怒继续不断地在行动之中。当以色列民远离上帝,当以色列民反叛不忠,上帝的忿怒向它发作,使它倾圯、受灾、被掳、失败。
对先知们看来,上帝的忿怒继续的在行进中,不过到了主的日子,达到可怕,毁灭的最高。
有一个现代的学者这么说。因为上帝是上帝,因为上帝的品格是圣洁的,祂不能与罪妥协,上帝忿怒是对于罪所起的‘毁灭的反应’。
那是很难为我们所把握并接受的。在事实上,我们把它与旧约时代的那种宗教连在一起,新约却不是这样。就是路德也有这种难处。他讲上帝的爱为“上帝自己的作为”;他称上帝的忿怒为‘上帝奇异的作为’。在基督徒的思想里,这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
现在让我们看保罗对于这一个概念有怎样的了解。陶德( C. H.
Dodd )对于这件事写下了很聪明精深的话。保罗常常讲到忿怒的观念。希奇的是虽然保罗讲说上帝的忿怒, 但从未说过上帝发怒 。保罗讲到上帝的爱,他也说上帝爱人。他说到上帝的恩典,他也说上帝赏赐恩典。他说到上帝的信实,他也说上帝对祂的百姓是信实的。不过,最希奇的,保罗虽然说到上帝的忿怒,然而他从来没有说过上帝发怒。一定的,在这里有所不同。上帝的爱与上帝的忿怒有些不同。
更进一步,保罗讲到上帝的忿怒只有三次。在这里保罗如此说,在弗五章六节及西三章六节也此说。这二处地方,他都是对悖逆之子而言的。不过保罗常常讲到忿怒而不说上帝的忿怒。他讲到它似乎不属于任何人的,在英文里常用正楷表明── The
Wrath ──似乎在世界里有一种不属任何人的力量在工作。在罗三章五节,保罗说:‘上帝降怒在人身上’。在罗五章九节,他讲到从忿怒中被救。罗十二章十九节,他劝告人不要报仇,让作恶的人,遭受忿怒。在罗十三章五节中,他讲到忿怒为使人顺服的有力的动机。在罗四章十五节中,他说律法是惹动忿怒的。在帖前一章十节,他说耶稣拯救我们脱离将来的忿怒。在此,有很希奇的事。保罗讲到忿怒,而耶稣就从这忿怒中拯救人。
让我们再回到先知。先知们请到上帝的忿怒,往往他们的讯息是等于说‘如果你不顺服上帝,上帝的忿怒使你不免遭遇毁坏与灾祸。’在事实上,以西结用另外一种生动的方法说:‘犯罪的他必死亡。’(结十八 4 )。如果我们要用现代的语言,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用语。我们要说:‘在这世界上,有一种道德的秩序。一个人破坏了道德律,他迟早会遭遇痛苦。’这正如伟大的历史家傅乐德( J. A.
Froude )的话:‘一个功课,只有一个功课,历史反覆清楚的说明,世界是建造在道德的基础上的。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希伯来先知们整个的讯息是在这世界里,有道德的秩序。结论是很清楚的── 道德的秩序乃是上帝的忿怒在工作 。上帝造这世界乃是这样:我们破坏祂的律法,必自食其果。如果我们一任这铁面无私的道德秩序处置,我们只有死亡与毁灭。实在的,世界是这样造的──如果只照道德秩序而行,犯罪的人必然死亡。人正在进退维谷之时,上帝的爱来了。藉采取不可思议白白恩典的行动,上帝的爱把人在罪的结局中提拔出来,并且拯救他从他应得的忿怒中拯救出来。
保罗继续坚持说,人不可以把不知道上帝,作为推卸责任的藉口。他们从上帝的世界就能看见上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往往可以从他手所作的工,知道些有关他的事。旧约的作者们知道的。约伯记卅八至四十一章就是根据这一观念。保罗知道的。保罗在路司得向外邦人讲道就是从世界开始(徒十四 17 )。早期教父特土良( Tertullian )对于从祂的世界认识上帝的信念说得很多。‘并不是从摩西的笔下人开始有创造主的认识。……千千万万大多数的人,虽然从来没有听见摩西的名字──不要说摩西的经典──却知道摩西的上帝。’他说:‘自然界是老师;人是学生。’‘篱边一枝单独的花,我想──我不说草地上的一朵花;你喜欢的任何海中的一双贝介──我不说从江海里取来的珍珠;一根原野飞禽的羽毛──不要说什么孔雀──它们会否对你们说祂是一位不足取的创造主?’‘如果我给你一朵玫瑰花,你决不会轻蔑那创造主。’
在这世界里,我们能见上帝。这是保罗的论证──这是完全合理的──如果我们注视这个世界, 痛苦随罪而来 。破坏农业的法则──产物欠收。破坏建筑的法则──房屋坍倒。破坏健康的法则身体衰弱。保罗说:‘注视这个世界!看它怎样造成的!从你所知道的世界就知道上帝是怎样的了。’罪人是无可推诿的。
保罗更进一步说。罪人做了些什么呢? 他不仰望上帝,却只看自己 。他卷入推敲空论的漩涡,而自以为聪明,其实他却老是一个蠢汉。为什么他是一个蠢汉?因为他把 自己的 观念, 自己的 意见, 自己的 思考作为标准及生活的法则,而不依照 上帝的旨意 。罪人的愚蠢在于把‘人为万物之主’。他把自己的意见作为标准而把上帝的法则置在一旁,因为他只顾自己,却不仰望上帝。他住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以上帝的中心的宇宙里。他行路的时候,只看自己,不看上帝,正如一般不看前面而走路的人,必然跌倒。
这结果是 敬拜偶像 。人的偶像及动物的样式替代了上帝的荣耀。敬拜偶像的罪根就是 自私 。一个人自制一个偶像。他向它献祭,向它祷告。为什么? 他这样做可以把自己的计划,理想,目的推行出来 。他整个崇拜是为自己,并不为上帝。
在此整段的经文里,我们面对了这一事实,就是造成罪的原素是把自己替代了上帝的地位。罪是人敬拜自己,不敬拜上帝。
上帝任凭人(一 24-25 )
这翻译为 情欲 ( epithumia )的一字为这段经文的锁钥。亚里斯多德说情欲是追求欢乐。斯多亚派认为 不顾一切理性 ,追求欢乐。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 )称之为不合理的企图及追求满足自己的东西。情欲是热切欲得禁止的欢乐。就是那情欲使人干那些不顾名节,不知廉耻的事。这是一种疯狂的动作。如果这种欲望没有消灭他的尊严,持重,端庄,他决不会做这些事。这是那种全心贯注世界上的东西──欢乐,而完全忘了世界的创造主的人的记号。这是那种完全沉浸在世界里面,不再注意上帝的人生。
说上帝 任凭 人是一件可怕的事。不过这里有二个理由。
(一)上帝给人自由的意志。上帝尊重那自由的意志。经过最后的分析,就是上帝也不能妨碍那自由的意志。在弗四章十九节,保罗请到一般任凭放纵私欲的人。他们把整个的意志,投诚在这上面。何西阿(何四 17 )有一句悲惨的话:‘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罢。’在人的面前,有一种随意的选择。这是一定的。没有选择就没有善,没有选择也不能有爱。强迫的善不是真善;强迫的爱也非真爱。如果人们有意选择拒绝上帝,祂除了差遣祂的儿子到世界上来,也不能作什么。
当保罗请到上帝 任凭 人在污秽不洁之中,这 任凭 二字并不含有忿怒的意思。其主要语气也不是斥责与审判。它乃是一种思念的,忧愁的悯惜,犹如一个爱他的人竭尽所能而不能再做什么一样。这确实描绘这父亲的感觉,当他看见他的儿子离开他的家,往远方去。当一个人看见像这样的事,在他的心里,很少会有怒气,却充满了忧虑。
(二)‘任凭’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那就是审判。在人生中,有一件冷酷的事,就是罪产生罪。一个犯罪愈多的人,他更易于犯罪。一个人开始犯罪的时候,知道他所做的是什么,总是带一些心惊胆战。到以后便行之泰然,毫不介意。这并不是上帝责罚那人;这乃是他自己责罚自己。他不断地使他自己为罪的奴仆。犹太人知道这件事。他们有好些精辟的话有关这一个观念。‘每一次完成责任,以另一次作为酬报;每一次犯罪,以另一次作为刑罚。’‘无论谁尽力保守自己纯洁,如此而行,接受能力;无论谁行为不洁,犯罪的门,为他广开。’‘凡为自己建筑围墙者,受围墙保护;凡丢弃自己者,必遭丢弃。’
最可怕的事就是罪乃是产生罪的力量,这是自由意志所担负的可怕责任。要用自由可消灭自由,一个人成为罪的奴仆,自我放弃,行在谬误的道路上。罪常会说谎,因为一个罪人想,他的罪会使他快乐;结果,无论对己对人,对今世对来世,都是生命灭亡。
一个可耻的时代(一 26-27 )
当我们读罗一章廿六至卅二节时,似乎会想这段经文几乎可能是由一个患有歇斯底里亚症的道德主义者过份夸张当时的情况,用修辞学的言过其实的色彩去描绘这时的境况。它描写一种几乎史无前例的道德腐化的情况。不过保罗所讲的,没有一处非当时希腊罗马作者们所说的。
(一)这一个时代,各样的事,好似是,失去了控制。威吉斻( Virgil )写:‘是非不分;战争遍地;错误百出;不知廉耻;农夫出走,土地荒芜;钩镰弄直而成刀剑。东方幼发拉底斯( Euphrates )一带战云顿起,西方德意志亦然;不只于此,接邻城市,破坏盟约,剑拔弩张,战神举世怒吼;即使在竞技场中,战车撞开闸门,冲入马道,鴐车者拼命拉住马缰,不发生什么作用,只能由马左右他,战车失去了控制。’
这是一个暴乱横冲直撞的世界。当塔西图( Tacitus )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他写:‘我现在进入这一时期的历史,灾祸连绵,战云迷漫,暴动纷起,就在平安之时,迫害残忍倏起。……这一切都是一种憎恨恐怖的狂迷;奴隶被收买出卖主人,食客被收买出卖他们的庇护主。没有仇敌的人,为友所买。’绥屯纽( Suetonius ),在写提庇留统治时说:‘没有一日无死刑。’这是一个全然恐怖的时代。史家李维( Livy )说:‘罗马既无法担负其邪恶,也无法医治它们。’诗人普洛帕细阿( Propertius )写:‘我看罗马,夸耀的罗马,毁灭──为它自己隆盛的牺牲者。’。这是一个道德自杀的时代。讽刺大家,犹文那里( Juvenal )写:‘地上所有的只是那些坏蛋懦夫。因此上帝,不论祂是谁,轻视讥笑他们,憎恨他们。’
对有思想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失去控制的时代。一个人在幕后能听到诸神的嘲笑。辛尼加说,这一个时代乃是‘失去自主的人,受到内心骚动的打击’。
(二)这是一个史无前例,奢侈的时代。在罗马的公共浴室里,冷热水从银制的龙头里流出。加力古拉( Caligula )王甚至把金屑铺洒竞技场地以替代木屑。犹文那里悲痛地说:‘比战争更加残忍无情的奢侈弥漫罗马。……自罗马成为富庶以后,罪恶情欲,样样都有。’‘金钱,背德无行的保姆……使人柔弱的财富,以丑恶的奢侈,耗尽这时代的精力。’辛尼加请到‘金钱,损坏各物之声誉,’时说:‘我们不问事物的本身价值,我们只问要多少钱。’这一个时代太厌倦一般普通的事,因此渴求新鲜刺激。路克惹丢( Lucretius )请到‘那是从这种欢乐泉源流出来的苦味。’犯罪成为消除无聊的唯一的方法,直至如塔西图所云,‘丑恶愈扩大,欢乐愈狂热。’
(三)这是一个世无前例,不道德的时代。在罗马国开始的五百二十年间,从来未曾有过一次离婚。第一次的记录是在主前二三四年。那时勒嘉( Spurius
Carvilius Ruga )和他的妻子离婚。现在,如辛尼加所云,‘妇女结婚为的是要离婚,离婚为的是要结婚。’罗马名门高贵的主妇并不用当时执政官的年号,她们用她们丈夫的名字规定她们的年号。犹文那里不能相信他可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可以找到一个清白贞洁的主妇。亚历山太的革利免请到那标准的罗马会妇女如‘腰束罪孽金带的司美与爱的女神’。犹文那里写:‘伊勃立那( Iberina )有了一个丈夫就满足吗?立刻你发现要说服她只有一个丈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引用一桩一个妇女在五年内有八个丈夫的事。他用一件几乎不可信的事。革老丢的妻子,王后本身,阿基皮拿( Agripkina )在晚上,常常离开王宫,全然为了不能满足的肉欲,在妓院中服务。‘他们在鄙陋的事上显出勇敢的精神。’保罗所说外邦世界的事,没有一件未曾为外邦的道德家所已经说过的。罪恶并不停留在粗浅原始性的罪恶。社会从上到下充满了难以理解的反常的罪恶。罗马最初的十五个君王之中,有十四个是有同性恋的。
保罗却多少拘谨的,没有过分夸张这幅图画──就在那里保罗渴望宣讲福音,就在那里保罗不以基督的福音为耻。世界需要那施行拯救的力量,保罗知道除了基督以外,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获得这力量。
离开上帝的生活(一 28-32 )
很少其他的经文,像这一段经文一样,清楚表明一个不以上帝为上帝的人的遭遇。这并不是上帝对人的审判,而是一个人在他一切计划谋算中,没有上帝的地位,对自己的审判。当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把上帝逐出,他就会变成某一种的人。这里的一段经文是对于这一种人最可怖的描绘之一。让我们看一下没有上帝的人生可怕的事的项目。
这些人行的是那些不合理的事,也可以说不适宜之事。斯多亚派有一种说法。他们称为 ta
kathe{konta 。这字的意义是适宜的事。有些东西是人格的基要的,本来的,本能的,固有的部份;有些东西却不是这样。正如莎士比亚在马克白( Macbeth )中有言。
‘我敢作一切成为人的事;
谁敢作出超乎此范围者即为非人之事。’
一个逐出上帝的人不但失去他的神圣;他也失去了他的人格。
接是一系列的可怕的事。让我们一件件的来说。
不义 ( adikia )。 Adikia 是 dikaiosune{ 之对。后一字的意义为‘义’。希腊人称‘义’为把上帝及人应得的交给他们。不义的人抢夺了人和上帝的东西。他在万样事物的中心,为自己建筑了一座祭台,他敬拜自己,把上帝与人排挤一旁。
邪恶 ( pone{ri a )。在希腊文里,这字的意义,超过普通的所谓坏。那种普通的所谓坏人,在大体上,只是损害他自己,并不是一种牵涉到别人的坏。即使有时损害他人──在事实上,一切坏,必会损害及人的──这种损害也不是出于有意的。这只是无意的凶恶,并不是凶神恶相的凶恶。希腊人称 pone{ria 意的损害人家。这是主动的,有意的,要破坏损害。当希腊人称一个妇女为坏女人时,他们所指的,乃是她有意的利用无辜者的天真,勾引他们。在希腊文里撒但最普通的称呼之一为 ho
pone{ros ──那恶者。他有意攻击,其目的是去毁灭人的善良。 pone{ros 所述说的人,不只是坏,并且要使每一个人像他一样的坏。他要把人拉下来,使他们像他一样。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坏。
贪婪 ( pleonexia )。这一个希腊字是由二字组成,其意义为‘获得更多’。希腊人他们自己称 pleonexia 为‘受控诉的酷爱所有’。这是一种含有侵略性的罪恶。一般评述为专顾自己利益,完全忽视人家的权利,甚至也不考虑到大众的心理。其主要的中心是 贪欲 。基督徒作者,提阿多热( Theodoret )形容它为不知足的心理,掠夺其不应得的东西,这可以遍及人生的各方面。从物质方面来说,不顾廉耻诚实,专以获取金钱货财为事。从伦理方面来说,野心勃勃,踏在别人身上,以获取不应得的地位。从道德方面来说,纵情声色,不受羁绊,追求不应有之欢乐。 pleonexia 是不知道律法的欲念。
恶毒 ( kakia )。 kakia 是指坏的最普通的希腊字。这字形容一个人缺乏使他好的每一种质素。譬如一个 kakos
krite{s ,他是一个审判官,完全缺乏一个良好法官必需有的律法知识,道德意识,及正直的品格。提阿多热称之谓‘灵性的每况愈下’。他用的,在希腊文为 rope{ ,其意义为‘天平秤的一边倾向愈下’。一个 kakos 的人,其人生每况愈下,好像在天平里一样。 Kalia 被认为重要的恶毒,包括一切的罪恶。它是一切其他罪的先驱。它乃是堕落,一切罪由它而生,一切罪由它而繁盛。
嫉妒 ( phthonos )。有好的和坏的两方面。有的嫉妒,使他看见自己软弱不足,因之努力追求模仿好的榜样,以求达到和他一样。有的主要的是抱怨怀恨。他看到一个好的人,并不因他的好受到感动,却因为他是好人,而生妒恨。这是人类情感中之最乖枉弯曲者。
凶杀 ( phonos )。我们必须常常记得耶稣把这字的范围扩大得很多。耶稣坚持不只凶行必须除掉,就是忿怒憎恨的心也必须除去。耶稣坚持只是把忿怒及残忍的行动,从人生中除去,是不足够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即使是忿怒和杀人的意念也须从心中除去,才算满意。我们很可能在我们一生中,从未打过人,但是有谁能说在他一生中未曾发生过要打人的意念?正如阿奎那( Aquinas )在很久以前说过:‘人看行为,上帝却看内心。’
争兢 ( eris )。这意义乃是指由嫉妒,野心,喜好名誉,地位,高职,站在众人之上,产生的搏夺战。这是从包藏嫉妒的心而来的。如果一个人清除了一切嫉妒,他也会清除一切产生搏夺争竞的东西。这是上帝所赐的恩赐,使他能够看见人家成功,为他高兴快乐,好像自己成功一样。
诡诈 ( dolos )。我们从这字的动词 doloun ,获得最完备的意义。 Doloun 有二个特别的意义。这字用于使宝贵的金属品质恶劣以及使酒内搀杂其他东西。 Dolos 是诡诈。这字描写一个邪恶弯曲,心肠不正的人,他不能行正直的事。他卑躬折节,施用卑劣方法,以达到他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某种秘密的动机,此外他不会做什么好事。它描绘策划阴谋者的阴险奸诈。这类人在每一个团体,每一个社会,都有的。
毒恨 ( kakoe{theia )。 Kakoe{theia 直接的字义是恶性。最广义的说是恶毒。亚里斯多德以比较狭义的来说明这字。他说,这是‘常以最坏的看别人的精神’。皮里纽( Pling )称之谓‘恶毒的解释’。泰勒( Jeremy
Taylor )说:‘这是人类本性的卑鄙处,总是把握不当处,以最坏的意思去解释。’这或许很可能是一切罪中最普遍的一种。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有二种可能的解释的时候,人的本性会拣选不好的一面。这是很可怕的,想到许多人的名誉为茶余饭后的杂谈所中伤。人们把一件完全无辜的行动,用恶毒错误的话,去解释它。当我们受到引诱,要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记得上帝是听见的,祂要记得我们所讲的每一个字。
背后说人的,谗毁的 ( Psithuriste{s, katalalos )。这两个希腊字是指一般有好诽谤舌头的人。可是这两个字是有不同的含义。 Katalalos 谗毁是在大众面前公开鼓吹。他公开述说人家的坏处,讲说他的故事; psithuriste{r 背后说人是交头接耳细声说恶毒的话。他要把人拉到屋隅,细声讲说毁坏别人人格的故事。两样都是不好,不过背后细声说人的更坏。对于公开毁谤的,一个人至少可以提出抗议,为自己辩护;对于一个喜欢在暗中毁坏名誉的人,他却无能为力。
怨恨上帝的 ( theostugeis )。这是指憎恨上帝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反抗上帝。他不要上帝。如果真有上帝的话,对于他非常的不利。上帝要妨碍他要得到的欢乐。上帝是一条锁炼,捆绑住他,使他不能做他所喜欢的事。如果可能的话,他很高兴的除去上帝,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上帝的世界正是他所要的世界,在那里他所有的,是放纵而不是自由。
侮慢人的 ( hubriste{s )。 Hubris ,对希腊人说来,在诸神手中,最易惹毁灭之罪。这字有二件主要思想的线索。(一)这是指这人非常骄傲,把上帝也不放在眼里。这一种在未尝失败滋味前的无礼的骄傲。他忘了他是受造的。他也不信命运。这种人非常相信他的财富,他的权力,他自己的能力,认为只要他一个人已经够了。(二)这是指那一种胡乱,狂虐,凶残,侮慢的人。亚里斯多德称他是一种损伤,伤害,令人愁苦的人。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仇恨,也不是为可以得到好处;他这样做,只是在人遭遇伤害中,他可以获得喜乐。有些人会从看见人听了凶残的话产生的畏缩感到快乐。有些人会从使人遭遇心灵的及肉体的痛苦感到特别的愉快。这是 hubris 。这是损害人只是为要在损害人中寻找欢乐的人的虐待狂。
狂傲的 ( hupere{phanos )。这字在圣经中发现过三次,都是指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说的。(雅四 6 ;彼前五 5 ;箴三 34 )。狄奥非拉特( Theophrastus )称之谓‘众罪的最高’。狄奥非拉特是一位希腊的作家。他写了一系列着名的人物素描。他给 hupere{phania 下一个定义:‘除了自己以外,他贱视每一个人’。狄奥非拉特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那些可作狂傲标记的事。一个狂傲的人当人家邀请他接受某种职位时,拒绝接受,因为他自己的事业太忙了,不能分身。在街上走路,除了他喜欢叫应的人以外,高视阔步,从不理人。他邀请客人吃饭,自己不去,差他手下人去陪客。他整个人生为轻蔑人的气氛所笼罩。他以使别人觉得微小为乐。
自夸的 ( alazo{n )。 Alazo{n 一字,在希腊文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这字的原意是一个周游四方的人。以后成为一个常用的字,专指游方郎中夸耀他们医治的本领,以及叫卖商人夸耀他们货物的品质,其实却是赝劣的货品。希腊文 alazoneia 的定义是假以为有,其实没有的装腔作势。色诺芬( Xenophon )说,这名词属于一般夸张他们的财富及勇气的人,他们答应人家做他们能力所不及的事,为的是要得到利益或有所获得。狄奥非拉特研究这一种人的品格,称为矫饰客,势利鬼。这种人夸大只存在于他幻想中的事业,高谈其实无其事的,与权贵交往,炫耀其从末掏过自己腰包的慷慨解囊协助他人。他说到他住的地方,实在太小,他必须购买较大的房屋。自夸的人只是要令人觉得他的伟大。世界仍是充斥像这样的人。
捏造恶事的 ( epheurete{s kako{n )。这是指一般不满足于普通平常的罪的人。他们追求新鲜奇奥的罪,因为他们对旧的已生厌倦,寻找在新罪中的新刺激。
违背父母的 ( goneusin apeitheis )。犹太人和罗马人一样,把顺服父母放在道德的很高位置。十条诫命中有一条是当孝敬父母。在罗马的早期,父权 patria
Potestas 是绝对的。一家人生死之权都操在他手内。把这罪包括在这段经文中的真正理由是一旦家族的关系松弛的时候,接必然是整个道德的退化。
无知的 ( asunetos )。这字是指一个愚蠢的人,他不会从经验中学习到功课。他愚蠢到不能令人相信。他不会利用上帝赐给他的心智头脑。
背约的 ( asunthetos )。这字对罗马的听众,特别有力。在罗马极盛时代,罗马的诚实是一件可钦佩的事。一句话可以与契约一样有效。这是罗马和希腊的极大不同点。希腊人是天生的小偷。希腊人常说如果交一块钱──约合二百四十英镑──交给一个长官管理,即使有十个事务员会计师监视他,他也有法盗用其中的一份。罗马人却不这样。无论是一个在衙门里的官吏,或是一个出征的将领,只要他一句话,即使是千万块钱,也不会短少分文。保罗用这一个字,不只要罗马人记得基督教的伦理,并且也要他们回忆在他们极盛时代他们自己的信用标准。
无亲情的 ( astorgos )。 storge{ 是一个特别的希腊字,用以表明家庭中的爱。很实在的,在那时代,家庭中的爱,将近消灭。儿童的生命,从未有像那个时代这样的不安全。儿童被视为一种乖运。一个小孩生后,他就拿去,放在他父亲的足前,如果这父亲抱起小孩,这就表明他认作他的子女。如果他离开,不睬他,这就表明不要他,把他抛在外面。在当时罗马市场,每晚不会少过三十或是四十个弃婴。每一晚真的有小孩被人摔掉。甚至大伟人如辛尼加者,也会这样写说:‘我们杀死一只疯狗;我们屠杀一只凶恶的牛;我们把刀插入病牛,怕他们传染全;儿童之生而瘦弱残缺者,我们淹毙他们。’人类亲情的连系已经破坏无余了。
不怜悯人的 ( anelee{mo{n )。没有其他时候人的生命这样的不值钱。主人可以拷打或杀死他的奴仆,因为奴仆不过是一种货品。律法给主人无限的权力辖制他。有说起在一个富有的家里,一个奴仆拿进一盘水晶杯。他一失足,打破了一只杯子。就在那地,就在那时,主人把他抛入在庭院中心的鱼池,让凶残的鳗鱼把他肢体支解,吃他身上的肉。这是一个在残忍中赢得快乐的时代,因为这是角斗竞技的大时代,人们在看人与人的残杀中,获得喜乐。这是一个怜悯已经丧失了的时代。
最后,保罗对于这些把上帝从他们的人生中排出的人,所说的最后一件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即使他是一个罪人,他也知道他所做的,即使他原谅自己,他知道别人做的时候,要受谴责。不过在那些日子,人已经到达了这种程度,他自己犯罪,认可别人犯罪,并且鼓励他们这样做。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有一次说:‘没有一个国家,失去了上帝,能够生存的。’保罗在这里给我们一幅可怕的图画──有意把上帝排斥的人所有的遭遇。到了时候,罗马灭亡了。灾祸与堕落携手而来,结果灭亡。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一章
第一段 引言( 1:1-17 )
参考
一.自称与祝祷( 1:1-7 )
二.保罗的祷告( 1:8-13 )
三.保罗与福音( 1:14-17 )
一.自称与祝祷( 1:1-7 )
参考
1.自称( 1:1 )
2.保罗所传的福音( 1:2-6 )
3.受书人( 1:7 )
4.祝祷( 1:7 )
1.自称( 1:1 )
本节保罗提到他自己的职份有三:
A.耶稣基督的仆人( 1:1 )
B.奉召为使徒( 1:1 )
C.特派传神的福音( 1:1 )
A.耶稣基督的仆人( 1:1 )
1 “仆人” 原文 doulos 是奴仆的意思,但按圣经的用法,这字并非只用在传道人身上,也用于一般信徒对主之关系方面,就算提到普通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时,也用这个字。兹略举数例:
“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太 20:27 )。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约 18:18 )。
“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 (徒 4:29-30 )。
“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么?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 。(罗 6:16 )
“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神的众仆人哪,凡敬畏祂的,无论大小,都要赞美我们的神” (启 19:5 )。
“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祂的仆人都要事奉祂” (启 22:3 )。
以上各节经文的仆人原文都是奴仆,与本句之奴仆相同。
奴仆与仆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但为主作工,不单受雇于主人,而且他和他一切所有的也都是属于主人的。他不是站在与主人不相关的地位上事奉主人,乃是站在属于主人的地位上事奉主人。
“奴仆” 一词既广泛地用于一般信徒与主之间的关系,可见这只是一句普通的自荐语,说出保罗与一切信徒相同,都当像奴仆听从主人那样地顺服听从他们的主。
B.奉召为使徒( 1:1 )
1 “奉召” 含有被委派之意。他作使徒的职份,是根据神的召命,奉神差遣,作神的代表。
从保罗奉召作使徒的经历看来(即徒 13:1-3 ),他是先在教会中与其他几位教师、先知、一同事奉,然后才奉召为使徒的。他从蒙召(徒 9 章)到奉差遣实际上开始作使徒的工作,相隔了大约十四年。(详参拙作 《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林前 1:1 注解 )。本句与上句连起来看,可见保罗先作了耶稣基督的奴仆,然后才奉召作使徒。基督徒必先作一个忠心谦卑事奉主的人,主才会把祂更重要的职责交付给他。
C.特派传神的福音( 1:1 )
本句特别介绍保罗工作的使命。 “特派” 有被特别分别出来的意思。
这不是说别的使徒不传福音,而是说保罗是特别受神的托付,把福音的真义加以阐解辩明。读保罗书信,不得不承认,他比较其他使徒把福音的原理讲解得更为透澈,所得的启示更多;所以他的自荐和他在工作中表现的特长是相合的。
2.保罗所传的福音( 1:2-6 )
1 节末句保罗荐为 “特派传神福音的” ,所以紧接在 2 节首句的 “这福音……” 表示 2 节以下是解释这福音特派使所传之福音的内容是什么。
在新约书信中少有像本书这样,在作者的自称中对他所负担的使命,作了这么详细的解释。从 2-6 节这几节的解释看来,保罗在上文自荐中所提的三种职份,其重点是在第三种,就是自荐为福音之特派使徒这一点。本书内容既是要辩解福音之真谛,保罗如此自荐是十分有意义的。可使读者更重视其讲解之福音原理,是具有独特之权威,是神藉祂的福音特派使徒所阐释的。就如国与国之间,虽常委派外交大使,互相驻在有邦交的国家中,但有时遇有非常之需要,一国的元首,可能差遣一位特派的专使,以完成某种特殊任务。保罗在此似乎就是要强调其使命之特殊性:他不只是使徒,且是特派传神福音的使徒。他对于如何讲解福音,如何把福音传到外邦,负有特殊之使命;所以在新约中他又有 “外邦使徒” 之称(参罗 11:13; 加 2:2-9; 徒 9:15;26:17-18 )。
A.福音的根据( 1:2 )
2 这福音的根据就是神的应许。所称 “在圣经上” 当然是指旧约圣经;保罗在此证明他所传的福音绝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也不是由他开始的新道理。
“福音” 早在旧约时代,神已藉众先知 “在圣经上” 应许了。他所讲解的,不过把旧约已经应许而又在新约应验了的 “福音 ”,再加以详细阐释罢了。
然则旧约圣经有什么地方提到福音?或说旧约有什么地方提到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再来……?让我们略引几处经文:
1. 关乎基督的降生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赛 9:6 )。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弥 5:2 )。
比较:
“……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 2:10-11 )。
2. 关乎基督在世之工作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祂,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祂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祂的声音。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 (太 12:15-21 )
3. 关乎基督的受
死 “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民 21:9 )。
比较: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约 3:14; 参诗 22 篇 ; 赛 53 章)。
4. 关乎基督的复活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诗 16:10 )。
比较:
“就豫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徒 2:31 )。
“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诗 2:7 )。
比较:
“神已经向我们这作儿女的应验,叫耶稣复活了,正如诗篇 2 篇上记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徒 13:33 )。
5. 关乎基督升天
“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诗 110:1 )。
比较:
“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徒 2:34-35; 参来 1:13;8:1 )。
6. 关乎基督的再临
“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 (亚 12:10 )。
比较:
“看哪,祂驾云降临;众日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 (启 1:7; 参犹 14-15 )。
7. 关于福音之临及万国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创 12:3; 参创 22:18 )。
比较:
“并且圣经既然豫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 (加 3:8 )。
总之,保罗在本书所要辩证的,不过证明神在旧约圣经所应许的确已应验罢了(参书 21:45, 林后 1:19 )。
B.福音的内容( 1:3-4 )
3-4 1. 基督的本身
“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 基督本身就是福音。基督是福音的主题,也是福音的内容。
2. 基督降生
“按肉体说” ,本句说明基督之道成肉身是上节的 “这福音” 的内容。
“是从大卫后裔生的” ,这是强调主耶稣的降生是按神所应许的── “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 (徒 2:30 )。
3. 基督复活
“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圣灵是圣而善的,故称为圣善的灵。基督是藉着圣灵的能力而复活,又因祂复活所显之大能,证明祂是神的儿子,总之, 3,4 节合起来可证明基督是神而人,人而神的救主。
4. 基督作王
“是从大卫后裔生的” ,这句话含有继承大卫之宝座作王的意思。按太 1:1 “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 ,原文 “后裔” 与 “子孙” 都是 “儿子” 。虽然犹太人常用儿子来统称子孙,但这 “儿子” 正好可以表示耶稣基督才是所罗门预表的王。按:神曾应许大卫要坚立他的宝座直到永远;但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并没有保持大卫的宝座直到永远,这应许实际上是要在耶稣基督身上应验。祂要第二次降临,设立祂的国度,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参但 2:44; 亚 14:9 )。
所以, “从大卫后裔生的” 表示基督的再来与作王,也是福音内容的一部份。
C.福音的功效( 1:5-6 )
5-6 这两节可见福音功效如何临到人,并如何扩展成为万人的祝福,可分四步:
1. 使罪魁蒙恩
“我们从祂受了恩惠” ──这句话说明福音的初步功效。基督成功了救赎的恩功,使罪人可从祂领受神的恩惠,甚至保罗这样反对基督的罪人,也可以蒙恩,且成为祂的仆人。 “祂” ,是你我蒙受因心惠的关键;而蒙受神的恩惠,是我们可以事奉神的基础。
2. 使蒙恩者承受荣耀之托付
“并使徒的职分” ,福音不但使人在神前蒙恩,也使蒙恩的人在神面前接受神圣的委托。 “福音” 不只是权利,也是责任。 “使徒的职分” 是荣耀的责任。这荣耀的责任并不像得救的恩典那样临到一切人,只临到少数蒙特别拣选的人。这些人不但领受了神拯救之恩,也在所领受的恩典中格外长进,比别人更完全的奉献,为基督的名更肯撇下一切,保罗就是在这些领受使徒职分的人中得了一分。
3. 使万国的人信服真道
“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 。”福音不但把少数不堪的罪人提高到高贵的地位上,领受神荣耀的责任;并且他们领受这样荣耀的责任,并非只为他们个人的荣耀,令人羡慕,而是为着叫万国的人,可以因他们得着福音的好处和神的祝福。
“万国的人”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但他们都有一项共同的需要,就是: “信服真道” ,那就是使徒的责任;怎能使万国的人信服真道?最重要的秘诀是靠圣灵的大能。
4. 有自动传播之功效
“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罗马教会之设立,证明福音的功效,无远弗届;也证明使徒们如何尽职,确已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 “信服真道” ;但福音是怎样传到罗马呢?在保罗未到罗马之先,罗马教会已设立了。可见福音有其自动传播之生命能力。凡真正领略福音的好处的,必自动分给别人。
(在五旬节时有罗马之客旅亦蒙恩得救,这些人可能是罗马教会之创始者。无论如何,他们能把福音带到罗马,是神设立使徒职任的间接效果,参本书概论 。)但不论在罗马或在别处的信徒,他们都是像保罗一样 “从祂受了恩惠” ,作 “属耶稣基的人 ”。
3.受书人( 1:7 )
7 这第 7 节所提的 “奉召” 与第 1 节的不同。第 1 节的奉召是惷奉召作传道,是神从信徒之中选召出事奉祂的人,第 7 节的奉召是指奉召作圣徒,是神从世人中选召出来的。教会就是一切奉召作圣徒之人的集合;所以教会是一群从世界中被分别出来的人。在此保罗称受书人做 “为神所爱” 的人,和 “作圣徒” 的人。
怎见得神爱他们呢?神召他们作圣徒,又藉使徒写信劝勉他们。他们当怎样作圣徒呢?当爱神并听从使徒的劝告。
4.祝祷( 1:7 )
7 神的恩惠是我们得平安的根据,不领受神的恩惠,绝不能得着真正的平安。按我们在神前的败坏,只配受刑罚与灾祸。
神的恩惠与平安,如何能归与我们呢?藉着信靠耶稣基督和祂救赎的功劳,就可以归与我们了。
问题讨论
使徒保罗如何自称?奴仆与仆人有什么分别?保罗是使徒吗? “使徒” 与 “奴仆” 这两个自称有分别吗?保罗从蒙召到被称为使徒相隔多久?为什么说他是 “特派传神的福音” ?
福音不是在新约才起头的吗(可 1:1 ),为什么又说是神从前藉先知所应许的?旧约先知们有什么预言论及基督的福音?请尽可能把那些应许列出来与新约经文对照。
根据第 3,4 节列明福音之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第 5,6 节默想福音如何发生功效。第 7 节的 “奉召” 与第 1 节的 “奉召” 有什么分别?
二.保罗的祷告( 1:8-13 )
参考
1.祷告中的感谢( 1:8 )
2.祷告的忠心( 1:9 )
3.祷告的愿望( 1:10-13 )
1.祷告中的感谢( 1:8 )
8 为什么保罗要靠着耶稣基督为罗马信徒感谢神?一方面这是保罗的习惯,他常靠着主作这样或那样,另一方面是因为罗马教会不是保罗所设立的。按普通人之常情来说,罗马教会既非保罗所设立,则罗马教会若有什么长处,与保罗也没有什么相干,但靠着耶稣基督,凭着基督里的关系,保罗就能把罗马教会看作也是他工作的一部份,所以他为他们的信德传遍天下而感谢神。注意 5,6 节── “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份,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这两节经文暗示保罗虽未到罗马设立教会,但罗马教会也在保罗工作范围之中。他虽然不是直接设立了罗马教会,但他既是奉召在万国中传福音的,而且是神所选立作外邦人之使徒的(罗 11:13 ),所以罗马教会也在他属灵之职事的范围内。
使徒保罗似乎把自己看作是众教会的仆人。众教会的信徒之长进都会成为他的快乐,众教会信徒灵性上之需要或遭遇试探,保罗也看作是自己当然的责任,就如他写了这么长的一卷罗马书,把福音的重要教义向罗马信徒详加阐释,便是一项具体的证明。
2.祷告的忠心( 1:9 )
9 保罗怎样忠心为罗马信徒祷告?在神面前 “不住的提到” 他们。这 “不住” 当然不是每日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祷告的意思,而是经常地代祷,从未间断忘记的意思。但注意保罗所经常代祷之教会,乃是他未曾到过的教会。虽然其中有些信徒是他所认识的人(参 16 章),但保罗既没有到过罗马,对罗马教会,按理不会有休么印象。对我们来说,为一处没有什么认识的教会经常代祷是很困难的;但在保罗却没什么困难。我们会觉得困难,因为我们的爱心范围很窄,只能爱我们亲近的人,所以也只能关切我们认识的人,但保罗却有 “爱众人的心” (彼后 1:7 ),关切他所未到过的教会,所以他能不住的为他们祷告。
注意他这样不住地为他们祷告,是神可以为他作见证的。保罗加上这句话,为要表示他和那些喜欢凭人所无法断定真伪的事工,而为自己吹嘘的人绝不相同。他乃是用心灵事奉神的。这位神可以见证他是否经常为罗马信徒代祷?他并非随便提笔写一些讨人喜欢的好话,他乃是叙述已往许多日子中,曾在神面前为罗马信徒所已做的事。总之,他的行事,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 23:1;24:16 ),他事奉神不是按仪文外表,乃是按心灵诚实。
3.祷告的愿望( 1:10-13 )
参考
A.愿到罗马( 1:10 )
B.切切的想见罗马信徒( 1:11 )
C.“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 1:11 )
D.想与罗马信徒有交通( 1:12 )
E.要在他们中间得些果子( 1:13 上)
F.解明他还没有到罗马的理由( 1:13 下)
A.愿到罗马( 1:10 )
10 保罗有意到罗马去,没有去之前先经过许多祷告,要照神的旨意、时候和方法而去,这愿望从使徒行传末章可以看出。后来神成就了他的愿望,但他是以囚犯的身份到罗马。从保罗到罗马的事上,对我们寻求主引导可得着很好的榜样,可能我们渴望要去的地,方是神要我们在那里受苦的地方。(后来保罗第二次到罗马,也被下在监狱中)。这样,神并未速速成就保罗的愿望,等于说神不想那么快就让保罗受苦。
B.切切的想见罗马信徒( 1:11 )
11 全节经文表现保罗对罗马信徒之爱心。上文已提到这些人多半不是保罗所深识的,甚至是未见过面的,但保罗竟会切切想见他们,又想念他们,因为保罗体会神的心肠来看待一切信徒。不论是自己带领信主,或别人带领归主,都一视同仁,看作神家的儿女,是主的羊群,是他所应当关切照顾的。
C.“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 1:11 )
11 保罗有使徒的权,可以藉着按手使信徒得着属灵的恩赐(提前 4:14 ),但保罗没明说他要分给他们的是什么恩赐,按下句 “使你们可以坚固” 看来,大概是关乎讲解福音真道方面的。按保罗为提摩太按手所分给他的恩赐,大概也是这方面的(参 《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提前 1:18 及 4:14 )。
“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 这句话也可能指保罗要讲解的真道,就是本书之信息。保罗最特出的恩赐是讲解福音要道。
D.想与罗马信徒有交通( 1:12 )
12 所谓 “可以同得安慰” 就是指保罗在他们中间和他们彼此交通,谈论彼此信心蒙恩的经历,知道所信的真道是确实无误,而互相激励,同得安慰。
E.要在他们中间得些果子( 1:13 上)
13 上 保罗虽然在许多外邦城邑设立了教会,得了不少果子,但他并未因此满足,也想在罗马得些果子。保罗像一个雄心万丈的买卖人,要在各处投资。注意,这时罗马既已有教会,何必要保罗去结果子?可见当时教会与传道人之间,大家不分彼此,没有宗派界限,和工作上的 “地盘” 观念。保罗所想到的只是:虽然别人在罗马作了救灵魂的工作,结了些果子,但我保罗还是应当尽我的本分,有我当结的果子。他绝不是想到要在罗马争取一些跟从自己的人,建立自己的教区。罗马教会领袖方面也没有想到说,我们已建立起工作了,如果这位大有恩赐的保罗来了,会不会占夺了我们的工作?信徒爱戴了保罗之后是否会使我们受亏损?他们只想到有神重用的工人来了,大家都可以在灵性上得帮助,教会便更长进。他们彼此间没有芥蒂,可以放心说所要说的话。
“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 这话也表现保罗的信心,深信若到罗马,必能得到果子,像过去神用他在其余外邦人中工作那样。
F.解明他还没有到罗马的理由( 1:13 下)
13 下 这里未指明是因什么阻隔。但本节可使我们知道保罗在寻求神旨时,对环境上的因素亦在考虑之列,他并非完全不理会环境上的拦阻。上半节说: “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 ,可见保罗要到罗马,并非内心没有负担的问题,他内心早有这负担了,只是一次又一次,他都因为环境上的拦阻不能成行。这证明保罗在内心有了感动之后,还要看环境的安排以为印证,他不是单凭内心感动为绝对根据,也不是固执自己的意见,无论如何要达到目的为止。
因为,内心的感动和负担,虽然可以作为神引导的凭据;但外面环境的配合,常能更准确地把神所安排给我们开始行走的时间告诉我们。
问题讨论
保罗为什么要靠着基督而为罗马信徒感谢?他既未到过罗马怎能那样 “不住的” 为他们祷告?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他这样为他们代祷是神 “可以见证” 的?他和罗马教会有否深厚的感情?怎会 “切切的想见” 他们?
从 11-13 节之间可找出保罗想到罗马的理由有几项?保罗既然很想到罗马,为什么又顾虑到若干 “拦阻” ?在保罗寻求神的引导的事上我们可得着什么教训?
三.保罗与福音( 1:14-17 )
这几节可见保罗传福音的几种态度和认识,可作我们的榜样:
1.自以为欠债( 1:14 )
2.愿意尽力而传( 1:15 )
3.不以福音为耻( 1:16-17 )
4.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 1:16 )
5.福音只救相信的人( 1:16 )
6.福音是为一切人预备的( 1:16 )
7.福音显明神的义( 1:17 )
1.自以为欠债( 1:14 )
14 保罗对福音的第一种态度,是自以为欠债。为什么保罗会屡次定意要到罗马?因为他自己原是罗马国藉的人,却未到过罗马的京都去传福音,所以他便自觉是欠债。
“债” 是一种负累,每一个欠债者心中常有一种负担,债未清偿内心绝无平安。我们若有像保罗这种态度,认识到传福音乃是我们当还的债,就不会把为主传福音看作有什么功劳,而看作是当然应该还的债罢了!
2.愿意尽力而传( 1:15 )
15 为什么我们常觉无力传福音?因我们常擅自定一个很高的标准,认为没有达到标准的,不能传福音。结果,自认还差得太远,就自暴自弃,连最少的力量也未尽过。其实神所要求于每一个传福音的人的,只是要他尽力而已!神并没有定出一个很高的资格,要每个信徒适合那个资格才可以为祂传福音;若然,则福音的使命必定不是每一个信徒所能负担的。祂只要求信徒各人 “尽力” ,这样,每一个肯为主尽力的人,都能在传福音的工作上被主使用。诚然保罗在传福音工作上大有能力,但他所以能成为主所重用的福音使者之主要原因,还不是他大有能力,乃是因为他 “情愿尽……力” 。
那个把银子包在手帕里的仆人,所以会受责备,不是因为他的银子少(只有一锭),乃是因为他根本不肯尽力去做买卖。他擅自推想主人的要求很高,自己无法做得来,结果便完全不做。
3.不以福音为耻( 1:16-17 )
16-17 当时的人把信福音看作是羞耻的,因拿撒勒人耶稣就是被人轻视的人。按罗马人来说就更是羞耻了。因为犹太人是被罗马人征服的,而耶稣却是一个犹太人。罗马人若信耶稣就更被人轻视;所以保罗当日传福音,被人轻看的情形,和在保守的中国社会传福音,被人看作吃洋教,作洋奴才,其受轻视的情形是相似的(虽然受轻视的原因不同)。
但保罗并未以福音为耻,而我们在许多外邦人跟前,却自以为耻;所以保罗能把福音传开,我们却不能。
4.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 1:16 )
16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注意保罗在这不是说,神要使传福音的人有大能,而是说 “福音” 本身就是神的大能;所以传福音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是福音本身有能力、能救人,这样才会有胆量去传福音。否则,没有人可以传福音了,因为自以为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胆量传;自以为有能力的人却骄傲自大不能传,结果福音都传不出去!
5.福音只救相信的人( 1:16 )
16 “要救一切相信的。” 福音虽然是神的大能,又是基督已经完成的救赎工作;但它并不是当然地拯救全世界的人,而只拯救一切信的人。有人以为: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全世界人死了,赎罪了,所以全世界人都不是罪人了,我们不应当指别人为罪人,传福音并非要人悔罪改过,这样会损害人的自尊心,只要告诉他已经得蒙赦罪了。其实耶稣已经代死,全世界的人都是得救的,他只不过是还不知道得救而已……。这种讲法虽然似乎是信耶稣的救赎,其实就是叫人不必信耶稣,这不是福音,这是祸音。因圣经明明让我们看见福音虽是神的大能,却不能救不信的人,只能救相信的人,正如医生只能救肯受医药治疗的人,无法拯救拒绝治疗的人一样。
6.福音是为一切人预备的( 1:16 )
16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福音的发展与施行,虽有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就是外邦人的代表)之分别,但福音不是只为犹太人,乃是为一切人预备的,这是神的本意。
“神既兴起祂的仆人,就先差祂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徒 3:26 )。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徒 13:46 )。
注意这些经文的 “先……” 表示福音施行之次序有先后之别,但绝非轻重之分。许多人以为福音原本为犹太人预备,因犹太人拒绝,所以才临到外邦人,是则外邦人似乎只是侥幸得救的。其实这只是犹太人自己的想法。按神的本意,早在亚伯拉罕的时候,就已经启示给人── “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 (加 3:8 )。先知以赛亚早已预言: “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 (赛 45:22 )。基督降生天使报告喜讯时,也是说他的喜信是 “关乎万民的” 。可见福音是为万民预备,这早在神的计划中,不过按施行与宣传的次序来说是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而已。
7.福音显明神的义( 1:17 )
17 神的义怎样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句话的意思不大明显,他的意思约有两方面,即:
A.福音可以表明神是公义的:福音如何能把神的公义表明出来?因它证明了神是必定刑罚罪恶的,所以要在祂儿子身上刑罚了我们的罪;同时这福音也说明了神既已刑罚了我们的罪,就使一切信祂的人,不必受刑罚,否则神就不义了,所以福音把神的义显明出来。
B.神的义可以藉福音显明给人,使人可以得着神的义。按保罗所说,神的义有两种:
1. 是神判断人为义之义──因信基督而被称义。
2. 是神本身之义分授予人,如下文 3:22 节所说: “……神的义,因信……加给一切相信的人。” (这两种义与律法的义绝不相同。)我们怎能被神判断为义?只能因信福音,神便因耶稣基督的救赎判断我们为义(罗 3:24 )。我们怎样分受神本身的义?也是因信福音。神因我们的信把祂的义成为我们的(参林前 1:30; 腓 3:9 )。
所以说: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 “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意即这义是以信心为开端,又以信心为巅峰的;是凭信心入门,又以信心为道路;是藉信心开始,又藉信心继续,始终都是藉着信。
保罗又引证旧约哈巴谷的话说: “义人必因信得生” (哈 2:4 ),以解释 “本于信,以致于信” 的意思。说明称义之信,是一种生命的信心,所以它是继续生长的。
但本句更是说明福音的一项重要原理,就是因信称义的原理。下文保罗继续讲解因信称义的道理,为什么因信称义的道理是我们的福音呢?因为全世界的人,都落在罪中,不能自救,唯有藉着信靠神的救法才可以称义。当先知哈巴谷宣告这句话 “惟义人因信得生” 的时候,当时的世代正是充满各种不义强暴的世代,甚至被神用来惩罚恶人的迦勒底人,本身也不过是恶人,于是先知得着这启示: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 (哈 2:4 )。在这里,使徒引用哈巴谷的话,然后渐次证明 “世人都犯了罪” ,惟有因信可以称义,与先知宣告这句话的本意,完全相合。且证明义人因信而活之理,自古已然,此理先临到犹太人,后临到外邦人,不论古今,不分种族,都是因信称义。
问题讨论
在这几节中留心保罗传福音存什么态度和信念?尽量默想一个必须清还债务者的心情,并比较我们传福音的心情。保罗情愿尽力传福音对我们有什么教训?保罗时代和我们这时代都有人以福音为耻,为什么保罗能把福音传开而我们不能? “福音……是神的大能” 和传福音者有大能,其中有什么分别?福音是为救所有人的,是否所有人都当然得救? “先是犹太人,后是……” 这 “先” 与 “后” 是轻重的分别吗?照你自己的领会,尽量用你所能表达的话语解释 “本于信以致于信” 的意思。
第二段 罪恶( 1:18-3:20 )
参考
一.外邦人的罪( 1:18-32 )
二.神的审判( 2:1-16 )
三.犹太人的罪( 2:17-29 )
四.普世人的罪( 3:1-20 )
一.外邦人的罪( 1:18-32 )
参考
1.不虔不义( 1:18 )
2.否认真神( 1:19-20 )
3.敬拜假神( 1:21-23 )
4.偶像与污秽( 1:24-25 )
5.逆性的情欲( 1:26-27 )
6.各等罪恶( 1:28-32 )
1.不虔不义( 1:18 )
18 不虔不义是外邦人的第一项罪,其实也是犹太人的罪,因为犹太人的虔诚常是虚伪的。 “不虔” 偏重于指人对神之态度不敬不尊, “不义” 偏重于指人对待别人之不法不公;但不论不虔或不义的人都是阻挡真理的。世人虽有各等分别,但在神前,只有阻挡真理与顺从真理之别。上文论到神的义归给信的人,本节却指明神之忿怒,而是愿意向人显出祂的恩慈;但人拒绝福音,爱行不义的结果,只好面对神的忿怒了。
“不虔不义” ,也就是不信而不义的意思;因上文已说明神的义要归给信的人,圣经常以信徒为 “敬虔” 的人,如彼后 2:6-9 以罗得为敬虔的人,所多玛人则为不虔不义的人;因为人对神的最大不虔就是不信,而每个信徒最少对神和神所差来的救主有信心,因而都有了最起码的敬虔。
2.否认真神( 1:19-20 )
19-20 外邦人的第二项罪是否认神的存在,不但 “不虔不义” ,而且不信神的存在。这种否认神存在的罪是无可推诿的,因为:
A.人的心灵有认识神的本能( 1:19 )
B.万物的受造证明神的存在( 1:20 )
A.人的心灵有认识神的本能( 1:19 )
19 使徒明说世人不信有神是无可原谅的;因为人原有认识神的本能,人所以会说不知道有没有神,乃因他们故意否认神所已经给他们显明的事;而神没有显明的他们却故意去追寻探究。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 这句话暗示有某些神的事情,并非人所能完全知道的,因神并没有显明;可是人不从他们所能知道的事中去认识神,却要在他们所不能知道的事上寻求凭据,当然是无法认识神了。
这样,人所能知道的那些神的事情,神在什么地方显明出来呢?圣经的回答是: “原显明在人心里。” 这句话含有人心里原有知道神的本能的意思。任何高等动物不会有宗教思想,惟独人类,就算最落后未开化的人,也有宗教思想,有寻求神的天性。
B.万物的受造证明神的存在( 1:20 )
20 “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万物的存在,就是神存在的凭据,正如我们看见了房子,就知道有建筑师的存在。我们若细心思想宇宙之奇妙,万物构造之精巧,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人体上每一个器官……,便不能不承认有一位造物之主的存在,人不理会这些事实,不信的罪是无可推诿的。
3.敬拜假神( 1:21-23 )
参考
A.没有把应得的荣耀归给神( 1:21 )
B.将荣耀归偶像( 1:23 )
A.没有把应得的荣耀归给神( 1:21 )
21 拜偶像的第一样罪是未将荣耀归给神。
罪的意思不只是道德的败坏,而且是信仰上的错误。就如一个人违犯国家律法固然是罪,但若根本否认国家的元首和政府的权力,不把他当作元首,这当然比一般犯法的罪更大了。
B.将荣耀归偶像( 1:23 )
23 拜偶像的第二样罪是将荣耀归给假神。
就如人民否认其合法政府的权力,反而承认别的非法的政治权力,当然是有罪了。人会将荣耀归给偶像,是因为:
1.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其实偶像的产生,就是人类思念变为虚妄与无知的结果,既不肯放弃罪恶,又想得着福佑,于是为自己制造出可以安慰自已,听凭自己主使的偶像来。所以偶像实为虚妄意念之产物。
2. “自以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人会将荣耀归给偶像的另一个原因是自以为聪明。以为神既然是看不见的,便凭自己的构想,造出一些看得见的偶像,代表那看不见的神,可以更容易敬拜神;结果,反而把那非受造且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成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本节可见我们不当为神制造任何用来代表祂的偶像。
4.偶像与污秽( 1:24-25 )
24 24,26,28 节共三次提及 “任凭” ,任凭原文 paradidomi 是交付或放弃的意思。在太 26:15 译 “交给” ,太 26:45 译作 “卖在” ,林前 5:5 译作 “交给” (保罗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第一个 “任凭” 是任凭他们拜偶像纵欲。为什么神竟任凭外邦人敬拜受造之物,放纵情欲呢?注意上文 21 节: “他们虽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 可见神的任凭是在人拒绝神之后,人既拒绝真理在先,甚至否认神之存在在先,……所以神只能任凭他们行自己的道路。
神虽然是全能的主,却不剥夺人的自由意志而强迫人来敬拜祂。祂任凭人去敬奉那些受造之物,是在人拒绝承认祂的存在,偏行己路之后;所以那些偏行己路的人,当然要为自己的罪负责了。其实,神并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可能使罪人悔改的希望,因祂早已给人有公正的良心,使每一个犯罪的人,先受良心的指控,又在人犯罪之后,使他受到罪恶因果的自然报应和各种痛苦,藉着祂的仆人赐下祂的话语,劝告人,警戒人,以及圣灵的感动……,但人既一再地拒绝祂,不理会祂一切善意的作为,神岂能勉强人归信祂呢?如果神在人拒绝了祂之后,不任凭人选择自己的道路,则人便没有自由意志可言了,所以神只好任凭人行罪恶的道路,从罪恶的痛苦中再受警戒了。
请将 24,25 节的话对照: “……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 可知这两节所指的情欲污秽,是与敬拜偶像有关的,古时人拜偶像常同时行奸淫和污秽的事。
“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这两句话把上面外邦人不敬拜真神反敬拜假神,将神的荣耀当作必朽坏的受造物之无知,更加显明出来。
保罗对这位神的认识与那些外邦人有显明的不同。他清楚地看见了人的无知与虚妄,除了使自己亏损之外,并不能破坏神的救赎计划,神使祂的恩典归给信的人,又使恶人自行显露他们的恶行与愚昧,神是可称颂的主。
5.逆性的情欲( 1:26-27 )
26-27 这是第二个 “任凭” ,任凭罪人放纵情欲。
但为什么这里只提及一种男女方面逆性的污秽,且与 24,25 节似乎相类似?因为放纵情欲的罪,是各种罪恶的代表,不论社会或个人,凭其纵情淫欲的程度,可以测知其他罪恶的深度。淫乱的罪可作为时代罪恶的代表。
这两节经文所指责的显然是变态的同性恋,按各个人而论,固然有其促成此种变态心理之因素(不外与罪有关之因素),但按整个社会而论,这乃是人类放纵情欲到了极点才有的变态。所谓欲壑难填,在旧的方法不能满足肉欲之后,便寻求格外新奇刺激的方法,这是罪恶演变的当然结果。
6.各等罪恶( 1:28-32 )
28-32 “故意不认识神” ,这是众罪之源。
“故意” 指明了人本有认识神的良知,却不加以运用。有神所创造之万物可以证明神之存在,却不算它为凭据(参 1:19-21 ),故意在足够使他知道神之存在的条件以外,另行定立一些不可能得着的证据,作为有神之凭据,其实就是故意不信。
“存邪僻的心” , “邪僻” 原文 adokimos 是由 a 即 “无” 与 dokimos 即 “可收纳” 二字合成,意即 “可丢弃的” ,如金属品经工程师检验之后,认为不合用而丢弃之。这字在林前 9:27 译作 “弃绝” ,林后 13:6 作 “可弃绝” ,在提后 3:8; 多 1:16; 来 6:8 译作 “可废弃的” 。
按英文 N.A.S. 本把 “邪僻的心” 译作 a depraved
mind ,就是败坏了的心思的意思。
“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所有罪恶的事都是不合理的事,在亚当犯罪之后,该隐杀亚伯,就充份表现出罪人这种不合理的行事。
由 28-31 节一共提到廿四种罪,在此不一一细说,但须注意的是:并非说只有这廿四样罪才是罪,未在这里提及的就不是罪,因保罗不是有意列出一张罪的 “清单” ,他只不过随便举例而已。圣经除本处之外,还有可 7:21; 加 5:19-21; 提后 3:1-6 等处,也列举多种罪恶的名称。
32 可见他们并非不知道所行是罪。他们早知道行这样事的人 “是当死的” ;但他们不但自己这样行,还喜欢别人也去行。因为所有犯罪的人,都有相同的心理,一旦自己犯了罪,就会喜欢别人和他一起犯罪,这才不至把自己比别人坏。为着使别人和他们一起犯罪,就要为罪恶辩解,提出各种哲学论据,把罪说成不是罪。
尤其这几节所提那些比较普通的罪,例如: “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 但圣经对这些事作了一项最简单的答覆,就是: “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 注意 28 节说: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与 32 节首句 “……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 证明 28-32 节之间的事都是罪,所以这几节经文对于什么是罪之争论给我们一个具体的说明。
问题讨论
不虔与不义有什么分别? 19,20 节中保罗怎么证明那些否认神的人的罪,无可推诿?拜偶像的罪的主要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说拜偶像的人 “思念变为虚妄” ? 24-28 节之间有几次提及 “任凭” ?神为什么 “任凭” 人犯罪?这样,人是否无须为罪负责?所谓逆性的情欲指什么罪?从 28-32 节共提及几项罪?这里没有提及的是不是罪?犯罪的人有什么自然的心理倾向?
罗马书第一章
注释
壹.教义方面,神的福音(一~八)
一.福音的简介(一 1 ~ 15 )
一 1 保罗 介绍自己是被买来的(从 耶稣基督的仆人 的称呼可见),蒙呼召的(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 奉召为使徒 ,作救主的特使),及 特派 的(分别出来以便向外邦人 传神的福音 [ 参看徒九 15 ;一三 2] )。我们也是由基督的宝血买赎,蒙召为衪拯救的大能作见证,并奉派无论往哪里去都要宣扬福音。
一 2 保罗为免犹太读者以为这福音是崭新的,与他们的属灵传统毫无关系,便说明旧约的 众先知 早已明确地宣告了(申一八 15 ;赛七 14 ;哈二 4 ),并用象征和预表(例如挪亚方舟、铜蛇和献祭制度) 应许 这福音的来临。
一 3 这福音是关于神的 儿子我主耶稣基督 的, 按肉体说 (即从衪人性的角度看来),衪 是从大 后裔生的。 按肉体说 这句,表示我们的主不单是人。这些字眼特别指到衪的人性。如果基督只不过是一个人,就毋须突出衪这方面的本质,因为根本就不会有其他方面。但正如下一节所说的,衪不单是人。
一 4 这里描述主耶稣是 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圣灵就是这里所说 圣善的灵 ;在耶稣受浸并在衪所有神迹的事工里,将衪显明出来。救主藉圣灵 1 大能所作的各样奇妙神迹,见证衪就是神的儿子。当我们读到…… 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时,自然会想起耶稣的复活。然而,按字义说,这里可读成“因使死人复活”;因此,使徒保罗在这里所想到的,可能也包括基督曾使死人复活,如睚鲁的女儿、拿因寡妇的儿子及拉撒路。不过,毫无疑问,这里说的主要是主自己的复活。
当我们说,耶稣是 神的儿子 时,表示衪是那位与众子不同、独特的儿子。神有很多儿子。所有信徒都是衪的儿子(加四 5 ~ 7 )。甚至是天使,也被形容为神的众子(伯一 6 ;二 1 )。但耶稣是神的儿子,却有独特的含义。当我们的主说神是衪的父时,犹太人正确地意识到,祂正在宣称自己乃是与神同等的(约五 18 )。
一 5 保罗是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受了恩惠 (是他不配的,却把他拯救过来的恩宠)及 使徒的职分 。当保罗说 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 时,差不多可以肯定他所说的我们,是作者用的复数第一人称,即单指他自己。他将 使徒的职分 与 万国 或外邦人连起来,显然是指到他自己而并非其他的使徒。保罗奉派去呼吁各族各民顺从真理,即顺从福音的信息,就是悔改并相信主耶稣基督(徒二○ 21 )。向全世界宣扬这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衪名的缘故,讨衪喜悦并荣耀衪。
一 6 在对福音有回应的人里, 其中 有被保罗称呼为 \cs9 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强调神主动地拯救他们。
一 7 这封信是写给 在罗马 的 众 信徒,而不是(跟其他书信一样)写给单一家教会的。信的最后一章指示,在罗马有几个信徒的聚会,保罗问候他们众人。
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 对所有蒙了基督宝血买赎的人来说,这两个可爱的名字都是真实的。蒙恩的人,都为神特别所爱,也蒙召从世上分别出来归神。这正是圣徒一名的意思。
保罗问安的特色,是并合 恩惠 与 平安。恩惠 ( charis )是希腊的特色,而 平安 ( shalom )则是犹太人传统的祝福语。这并合尤为适当,因为保罗的信息说到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现今在基督里成了一个新人。
这里所说的 恩惠 ,并不是拯救的恩(保罗的读者都已得救),而是装备、促使基督徒能过信徒生活及事奉的 恩惠。平安 大概不是指与神和好(圣徒已经与神和好,因为他们已因信得称为义了),而是指当圣徒在这纷乱的社会生活时,在他们心中作主的神的 平安。恩惠 和 平安 来自 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 ,强烈地暗示父与子的平等。如果耶稣只是一个人,那么将衪看成与父神一样赐下 恩惠 和 平安 ,就是荒谬的了。就好像是说:“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国父归与你们。”
一 8 只要有机会,保罗都在书信的起首,给读者值得称赞的事表示欣赏。(这是我们应来学习的好榜样!)这里他 靠耶稣基督 我们的中保感谢 神 ,因为罗马那里的基督徒的 信德 已传 遍了天下 。他们的基督徒见证,在整个罗马帝国广为传述。对当时活在地中海一带地区的人来说,这已是遍了天下。
一 9 由于在罗马的基督徒把光照在别人面前,保罗就不得不在祷告中 不住的 提到他们。他请 神 来为他不住的 祷告 作 见证 ,因为除了神以外,没有其他人知道实情。但 神 知道,就是保罗 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 所事奉的神。保罗是用心灵事奉的。这事奉不是宗教上的苦差,无休止地进行各种仪式,死记背念各种祷文诵辞。这事奉却是浸淫在热切的、充满信心的祷告里。这是甘心情愿、全情投入、永不言休的事奉,由全心全意爱主耶稣的心灵所激发出来。这是一股澎湃的热情,要宣扬关于神儿子的好信息。
一 10 保罗除了为罗马的圣徒感谢神之外,还祈求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能前往探访他们。他的心愿是他的旅程能够照 神的旨意 而行。
一 11 保罗心里所想望的,就是要在属灵上帮助众圣徒,使他们在信心上进一步得到 坚固 。保罗并不是要信徒得到所谓的“第二次祝福”,也不打算透过按手将部分属灵恩赐传给信徒(纵然他在提后一 6 提到他曾这样帮助过提摩太)。这是要透过教导神的话语,帮助他们在 属灵 上成长。
一 12 他继续说明,他和他们可以 同得 祝福。他会因他们的 信心 而 得安慰 ,他们也会因他得安慰。在一切彼此启教化的相交上,两方面都得到充实。“铁磨铁就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二七 17 )可见保罗的谦卑恭敬,他不认为自己毋须其他圣徒的帮助。
一 13 他曾 屡次定意 要到罗马去, 只是 遇到 阻隔 ,原因可能是其他地方有更迫切的需要,或者是因为圣灵直接的拦阻,又或者是因为撒但的敌挡。他希望在罗马的外邦人 中间得些果子,如同 在 其余的外邦人中 一样。这里他所指的,是福音的果子;从下面两节可以知道。在 11 和 12 节,他希望罗马的基督徒在信心上得到建立。这里他则希望在罗马帝国的首都能够看到有归信基督的灵魂。
一 14 任何人得基督,就能满足在世上最深切的需要。他得医治罪恶顽疾的灵药,逃避那地狱可怕永刑的路,并永远与神在一起共享快乐的保证。正因这样,他就肩负了严肃的责任,将这好消息与不同文化的人分享。这包括 化外人 ,也不分才智学识,包括 聪明人,愚拙人 。保罗对这责任有强烈的感动。他说:“ 我都欠他们的债。 ”
一 15 为偿还这债,他准备好要藉神赐给他的一切力量, 将福音也传给……在罗马 的人。从本节可见,他的对象肯定不是在罗马的信徒,因为他们都已回应了这福音。不过,他已准备好将福音传给这大都会里未信主的外邦人。
二.福音的界定(一 16 , 17 )
一 16 虽然神的福音在犹太人是绊脚石、在希腊人是愚拙的,但是保罗将这信息传给老练世故的罗马人,也 不以……为耻 ,因为他知道这福音 本是神的大能,要救…… 。换句话说,福音说明神如何运用衪的大能,拯救凡相信衪儿子的人。这大能对犹太人和希腊人同样有效。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这次序,在历史上已在使徒行传时代实现了。诚然我们欠了神的选民犹太人的债,但我们毋须在引领他们归主后才向外邦人传福音。如今,神用同样的原则来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给所有人同样的信息和机会。
一 17 这里出现的 义 字,是全卷书信的第一次,要先在这里解释其意思。新约圣经里,这字有多个不同的用法,我们只研究其中三方面。
第一,这字是用来形容神的特性,即衪所作的都是正确、公正、合宜的,与衪其他属性相符。当我们说神是公义的时候,意思是衪没有错误、欺骗,或不公的。
第二,神的义可以指衪使不虔的罪人称义的方法。衪这样做仍然是公义的,因为耶稣这位无罪的代罪者,已满足了神一切公义的要求。
最后,神的义指神所赐的完全地位,是给一切相信衪儿子的人(林后五 21 )。神透过基督的纯全完美来看这些本身并无义可言的人,将他们当作义人看待。神的义归到他们的帐上。
哪一个才是本节的意思呢?虽然三者皆有可能,但神的义似乎特别指衪使罪人因信得称为义。
福音将神的义彰显出来。首先,福音告诉我们,神的义要求罪得惩治,这惩罚就是永死。不过,我们继而听见神的爱却满足了衪公义的要求。衪差派衪的儿子作代罪者,为罪人受死,圆满地偿还了罪债。如今,由于神公义的要求已完全得满足,衪就可以合乎义地拯救一切信靠基督工作的人。
神的义已 显明出来 ,乃是 本于信,以至于信。本于信,以至于信 的意思可以是:
( 1 )本于神的信实,以至于我们的信心;
( 2 )本于某程度的信心,以至于另一程度的信心;或
( 3 )由始至终本信心。最后一个解释较为可取。神不会按人的行为将义归与某人;要凭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神的义的人也无法得。只有因信,神的义才展现出来。这与哈巴谷书二章 4 节“ 义人必因信得生 ”神的宣告完全吻合。这句话可理解为:“因信称义的人必得生。”
罗马书的首 17 节经文里,保罗介绍了他要讨论的主题,并扼要地提到一些重点。他继续来处理第三个主要的问题:“人为什么需要福音?”简单地说,答案就是人若没有福音,就会失丧。然而,这就带来四个有关的问题:
( 1 )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不信者是否失丧?(一 18 ~ 32 );
( 2 )自以为义的道德主义者,不管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他们是否失丧?(二 1 ~ 16 );
( 3 )神古时在地上的选民犹太人,他们是否失丧?(二 17 ~三 8 );
( 4 )是否所有人都失丧?(三 9 ~ 20 )
三.全人类对福音的需要(一 18 ~三 20 )
一 18 “人为什么需要福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就是人得不福音,就会失丧,而 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 恶人的身上, 就是那些 以不义的态度和不义的生活 阻挡真理的人 。然而,神如何 显明 衪的忿怒呢?经文给了一个答案。神任凭人行各种污秽的事(一 24 ),放纵可耻的情欲(一 26 ),并存邪僻的心(一 28 )。不过神曾不止一次介入人类的历史,表示衪对人类的罪恶感到极其憎厌。例如大洪水(创七),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创一九),惩罚可拉、大坍和亚比兰(民一六 32 )。
一 19 “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不信者是否失丧?”保罗表示他们是失丧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缺少认识,而是 因为 他们虽得到光照,却拒绝接受!那些透过大自然彰显的 神的 事情,人 所能知道的 ,已经向 他们 显明了。神并没有不理世人,也没有不向他们启示自己。
一 20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已将衪两样 眼不能见 的特性彰显出来,使人人可知: 神的永能和神性 (或属神的本质)。保罗在这里的用词,意思是属神的本质或神的本体。这是指神的特性而不是衪的本体,是衪荣耀的属性而不是衪固有的神性。衪的神性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的论点是确切的:既有受造物,就必定有创造者。必须有设计者,才有设计品。只要抬头看看太阳、月亮、众星宿,任何人都可以晓得是有神存在的。
“不信的人会怎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人们无可推诿。神已经透过大自然向他们揭示自己,但他们对这启示并没有反应。因此,人被定罪,不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一个从没有听闻过的救主,而是因为他们虽然可以知道神的事,却没有生发信心。
一 21 藉神的作为, 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 ,也没有因衪所作的一切感谢衪。相反,他们却致力追求 虚妄 的哲学和其他神袛的传说,结果就失去清楚认识和思辨的能力。“拒绝接受光照,就不能得光照。”那些不愿意看见的人,就失去看见的能力。
一 22 当人们因自以为妙的知识而愈来愈自负时,就深陷于无知和愚拙之境。拒绝认识神的人,通常都有两种特性,就是有令人无法容忍的自负,同时又是极其无知。
一 23 所谓的“原始人”并不是从低等生物进化而成的,却是有高等道德水平的种类。人既拒绝承认这位真实、无限, 不能朽坏之神 ,便因敬拜偶像而堕落在愚蠢和腐化之中。整段经文正指出进化论是虚妄不实的。
人的本能具有宗教倾向。人必须有敬拜的对象。当他拒绝敬拜永活的真神时,就以木石为材料,按人和飞禽、走兽、昆虫,即爬虫动物的样式,制造自己的神。请留意这里愈来愈卑下的趋势── 人、飞禽、走兽、昆虫 。另一点不可忘记的,就是人会与自己敬拜的对象愈来愈相似。他对神的观念愈卑下,他的道德就愈腐败。如果人以爬虫动物作自己的神,就难怪他会为所欲为了。还有一点不可忘记的,就是敬拜者通常会认为自己比敬拜的对象低下。人接神的形象和样式受造,现在却自认为比爬虫更低下!
当人敬拜偶像时,他其实是在敬拜鬼魔。保罗清楚地说明,外邦人用来祭偶像的物品,并不是献给神,而是献给鬼魔的(林前一○ 20 )。
一 24 这里三次说 神任凭 人。衪 任凭他们……行污秽的事 (一 24 ),放纵情欲(一 26 ),和存邪僻的心(一 28 )。换句话说,神向整个人发怒。
由于人心里存种种邪僻的情欲,神就离弃他们,任凭他们与异性有各种污秽的关系──淫乱、通奸、猥亵、嫖妓、卖淫等。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性狂欢,他们在其中 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
一 25 神离弃他们,是因为他们先弃绝了神的 真实,变为 偶像的 虚谎 。偶像是假冒的神,是虚谎的。拜偶像的人敬拜 受造之物 的形象,因而羞辱了 造物的主 ,衪 乃是 永远配受荣耀尊贵而不是被侮辱的一位。
一 26 因这缘故, 神任凭 他们与同性别的人进行邪淫的活动。 女人 变成女同性恋者,有不正常的性活动,而且不觉羞耻。
一 27 男人 也变成男同性恋者,完全扭曲了天生的特性。他们弃绝神所命定的婚姻关系, 欲火攻心,贪恋 别的 男人 ,与他们进行同性恋活动。然而,他们这样犯罪,导致在身体和灵魂上都付上代价。疾病、罪疚和个性的扭曲,像蝎子的毒勾一样螫他们。因此,人们都不可妄想犯这罪而没有任何后果。
今天有人将同性恋说成是疾病,也有人认为这是合法的另类生活方式,试图加以开释。基督徒应当谨慎,不可听任世人的道德判断,反而应当顺从圣经的指引。在旧约圣经中,犯这罪的人是要受死的(利一八 29 ;二○ 13 );而新约圣经在这里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人是该死的(罗一 32 )。圣经表明,同性恋是十分严重的罪;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居民疯狂地热衷此道,结果神便将这两个城毁灭了(创一九 4 ~ 25 )。
福音给同性恋者得饶恕和赦免的机会,正如凡悔改和相信主耶稣基督的罪人一样。基督徒如果陷在这十恶不赦的罪里,只要愿意承认并离弃这罪,就可以得赦免和挽回。凡愿意顺从神的道的人,都可以从同性恋中完全释放出来。在很多例子中,给予持续的辅导协助是很重要的。
不错,有部分人士的同性恋倾向似乎是天生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人堕落的天性,可以产生各种的罪行和反常行为。易于倾向某种恶行不算是罪,但不加以拒绝并行出来就是罪了。圣灵所赐的能力,足以令信徒抵挡试探,并永远得胜(林前一○ 13 )。部分哥林多信徒的实例可以证明,同性恋者并非不能摆脱这种生活方式的(林前六 9 ~ 11 )。
一 28 由于人故意拒绝认识神,不以衪为创造者、托住万有者、拯救者,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 ,去行其他各样的恶行。本节给我们看透为什么进化论对一般人来说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原因不在知识辨证,而是人有意的选择。人们不愿意 认识神 。他们接受进化论,不是因为有强而有力的证据,所以不得不接受;而是因为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些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是可以完全将神剔除的。他们知道,如果有神的话,就要在道德上向神负责。
一 29 这里所列出的,是人在远离神之后出现的其他各种罪恶。要留意的,是人充满了这些罪,而不是偶然误犯了。这些罪恶并不是人应有的,但人却习以为常了:不义(不公平);性不道德 2 (淫乱、通奸及各种不正当的性活动); 邪恶 (恶行); 贪婪 (贪心,贪得无厌); 恶毒 (要伤害他人;歹毒的恨意); 满心是嫉妒 (妒忌他人);满心是 凶杀 (预谋的、非法的杀害他人,可能是在怒气之下干的,或是与别的罪行相关的);满心是 争竞 (争斗、吵架、不和);满心是 诡诈 (欺骗作假、背信弃义、阴谋作诈);满心是 毒恨 (怀怨忿、愤恨、敌意、苦毒)。
一 30 谗毁的 (暗中毁谤、说长道短); 背后说人的 (公开毁谤,中伤他人的); 怨恨神的 (或作神所憎恶的); 侮慢人的 (恶毒的、侮辱人的); 狂傲的 (自负傲慢的); 自夸的 (自我吹嘘炫耀的); 捏造恶事的 (搬弄是非的,恶意生事的); 违背父母的 (反叛父母的权威的);
一 31 无知的 (没有道德和属灵的分辨力,没有良知的); 背约的 (为求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违背诺言、条约、协议和合同); 无亲情的 (行事完全罔顾天赋的血统关系和所有的责任); 不饶恕人的 (拒绝和解的,毫不宽容的); 不怜悯人的 (残忍的、怀恨在心的、毫无同情心的)。
一 32 那些放纵性欲(一 24 ),和有反常性行为的(一 26 , 27 ),并那些犯上述各种罪恶的(一 29 ~ 31 ),他们心里有数,知道不但这些行为是错的,而且他们这样行是 当死的 。他们晓得,纵使他们用尽方法使这些罪变成合理或合法的,神那里已有了裁决。但这却不足以阻止他们,不再沉迷在种种的不敬虔中。事实上,他们还与别人一同鼓吹这些罪,与罪中的伙伴情同手足。
附篇──福音未到的外邦世界
神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不信者是否都失丧呢?”不信者被定罪,因为他们没有按照神透过创造所展现的亮光作出反应。相反,他们敬拜偶像,结果就陷在堕落和虚妄之中。
然而,假设有一个不信者的确按神所赐的亮光回应神。假设他将一切偶像烧掉,并寻求真神。这又如何呢?
在这问题上,福音派的信徒有两种见解。
有人相信,如果在外邦世界的人会按神透过创造所展现的亮光作出反应,神就会赐他福音的亮光。哥尼流就是例子。他寻求神。他的祷告和赒济工作,已在神面前蒙记念。结果,神差彼得告诉他怎样才可以得救(徒一一 14 )。
另有人相信,一个人如果按神透过创造的启示,相信这位真实存活的神,却在得听福音之前逝世,神会根据基督在各各他山成就的工作拯救他。虽然这人对基督的工作一无所知,但由于他根据所得的亮光而相信神,神就将这工作的果效归到他的帐上。持这种见解的人指出,这就是神在基督受死赎罪之前拯救人的方法,也是衪在现今拯救傻子、弱智人士和夭折婴孩的方法。
第一种见解有哥尼流的例子作证。至于第二种见解,在基督受死和复活后的时代(我们现今的时代),就没有圣经根据支持,也减弱努力传福音的迫切性了。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一章
诠释
前言(一 1 ~ 15 )
A 问安(一 1 ~ 7 )
古时的信件以一句简短的问安语起头:“某某写信给某某, 向 君请安。”这种问安架构成了大部分新约书信的规格,只是略有扩张变化,并赋予基督徒的意义。
这封信的卷首问安也不例外:“保罗……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的人,愿恩惠平安”。但是,写信人的名称,收信人的名称,甚至问候语,每一部分都扩充了。
1.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 。译为“仆人”的希腊文,是 doulos ,意为“奴隶”。保罗完全听命于他的主人。他奉召成为使徒,基督的特使;他宣称,这是直接藉“耶稣基督与……父神”(加一 1 )而来的呼召;在大马色的路上,神将祂的儿子启示给他,并且托付给他到外邦传福音的使命。
特派传神的福音 。意即,在他悔改之前,神就已拣选他作福音工作;参阅加拉太书一 15 ,他在那里说,为这项使命,他在母腹里就被神分别出来。保罗的背景复杂而丰富(犹太、罗马、希腊三者兼备),加上他所受的训练,都是出于神的命定,为要他担任这份使徒的工作。复活的主曾指保罗说:“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面前宣扬我的名”(徒九 15 )。“神的福音”,祂的 euangelion (希腊文),是祂儿子从死里复活的大喜信息,只要相信祂,便可以得特赦与自由。新约中 euangelion 的用法,旧约背景为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四十至六十六章(特别是赛四十 9 ,五十二 7 ,六十 6 ,六十一 1 ),该处用这个名词及其同源动词 euangelizomai ,宣告锡安即将被掳之地得释放。新约作者以这个宣告作福音宣扬的预表,因基督的死与复活,人类已经从属灵的隔离与捆绑中得释放(参诠译:“ 3. 向全地宣扬(十 14 ~ 21 ) ”)。
2. 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 。这句告白下文一再强调,参一 17 ,三 21 ,四 3 , 6 ~ 25 ,十 5 ~ 20 ,十五 9 ~ 12 、 21 。
3. 论到衪儿子 。这句话表达出“神的福音”的主旨,也引进了一段扼要的信仰告白( 3 、 4 节),虽然罗马信徒和保罗一样,都熟知这个告白,但保罗很可能将整句重新写过,以强调某些重点。
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 。在早期基督徒的教导和信仰告白中,耶稣是大卫后裔这一项,显然是个要点。耶稣本人对这点以乎并不倚重,但若有人称祂为“大卫的儿子”,如瞎子巴底买(可十 47 ~ 48 ),祂也不拒绝。对于文土对诗篇一一○ 1 的解释,祂曾提出质疑(可十二 35 ~ 37 ),但这并不意味祂否定大卫后裔之说。
“按肉体说”一词(意即,“按血统说”),九 5 再度用来形容基督。
4. 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译为“显明”的字( horizo{ ),使徒行传十 42 ,十七 31 用来指基督被立为审判的主。保罗并不是说,基督因复活“变成”神的儿子,而是说,祂在地上工作时,是“神的儿子以软弱与谦卑的姿态出现”,在复活之后,则是“神的儿子以大能出现”(见 A.
Nygren 之注释)。同理,彼得在五旬节宣讲基督的复活,被神高举之后,呼吁“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神已经立钉十字架的耶稣“为主为基督了”(徒二 36 )。“以大能”一词( en
dynamei )在马可福音九 1 亦曾使用,提到神的国将“大有能力”临到(与耶稣在地上工作只能有限度地彰显神国成对比),可能是指耶稣的受死与得荣耀带来的后果。
按圣善的灵说 。“按肉体”和“按圣灵”显然是对比。但保罗提到这个对比的后半时,加了一个所有格“圣的”( of
holiness ,原文无“善”字),将意义更加阐明。“圣的灵”( Spirit
of Holiness )是希伯来文“圣灵”( Holy
Spirit )的讲法;保罗在此直接用希腊文写出这个希伯来片语。但他在这里所作“肉体”与“圣灵”的对比,“显然……不是指主的两种属性,而是指祂降卑与高升的 两种状况 ” 96 。世上的耶稣和天上的基督,是同一位神的儿子;祂大卫后裔的身份,“按肉体说”是件荣耀的事,但却属于祂降卑的阶段;祂受高举之后,开启了圣灵的世代,其荣耀远超过祂在世上的身份,并且将之合并、升华了。圣灵的浇灌与工作证实耶稣业已登上宝座,显为“大能的神的儿子” 97 。
因从死里复活 。这句话直译则为“由于众死者的复活”;“众死者”的复数,是文法家所谓“大众化的复数”的一个例子。使徒行传廿六 23 也用同样的话形容基督的复活。所以这里是指基督本人的复活,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以为)指祂使拉撒路等人复活──更不是指马太福音廿七 52 ~ 53 的情景。但这个形容基督复活的说法,暗示了祂子民未来的复活;祂的复活是“众死者复活”的初熟之果,正如八 11 所说明的(那里说,凡有“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内住的人,因着那灵,而有复活的保证)。(参林前十五 20 ~ 23 、 44 ~ 49 )。
5. 恩惠(恩典)并使徒的职分 。这可能是一种重名法,意思是“使徒职份的恩典(或恩赐)”;十二 6 提到“按我们各人所得的恩典,恩赐各有不同”(译注:按 RSV 直译);十五 15 ~ 16 说,神赐给保罗的“恩典”就是“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
叫人……信服真道 。即由于相信基督而心生顺服。此处的“信”不是指福音,或信仰的教义,乃是指相信。(参十五 18 ,十六 26 。)
在万国之中 。这句话标示出,保罗的特殊召命是作外邦人的使徒(参十一 13 )。希腊文的名词 ethne{ (正如其希伯来文同义词 go{yi^m ),常译为“万国”、“外邦”等。
6. 其中也有你们 。这句话的意思,可能不但指罗马教会是在外邦世界中,也指其会友现在多半是外邦人。
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神的呼召,参看八 28 、 30 。
7.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人 。因为他们是神所疼爱的子民,所以他们要圣洁像神一样(利十九 2 等;彼前一 15 ~ 16 )。神已经将他们分别出来,归祂自己;他们因神的召命而成圣徒。从新约中各处的暗示可看出,“圣徒”是犹太信徒的一种称呼(可能是一种自称,参十五 25 ,弗二 19 ),他们认为自己是“至高者的圣民(徒)”,将要从神得国度与审判的权柄(但七 18 、 2 、 27 )。保罗定义将同样的称呼加在外邦信徒身上,使他们与犹太的弟兄同属一体。
“在罗马”一词,请参导论:“Ⅳ 罗马书经文 ”的说明。
愿恩惠平安 。希腊人的问安语是 Chaire ,直译为“喜乐!”犹太人的问安语是 Sha{lo{m 98 ,“平安!”有时扩大为“怜悯与平安”(参伪经 2 Baruch
78 : 2 )。保罗采取了扩大的形式,但是不用“怜悯”,而用他一向钟爱的字“恩惠(典)”(希腊文 charis )。神的 恩惠 是祂白白的爱及怜悯,都是人所不配得的,乃是透过基督所赐;神的 平安 ,是人在祂的恩典中所享受的福份。
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 。这种将基督与神相连的说法,不断自然出现,见证出保罗与早期的信徒对基督的看法,以及对他的敬拜。
96 G . Smeaton,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Spirit ( 1882 ) , p.72 。
97 见 M. Hengle, The Son of God , E. T. ( 1976 )。
98 可与亚拉伯文 saIaam 相较,其意思相同。
A 保罗的福音(一 16 ~十一 36 )
Ⅰ 福音的主题:彰显神的义(一 16 ~ 17 )
保罗接说:“请相信我,我毫无理由对自己所传的福音感到羞愧。这正是神大有能力的方法,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为何如此呢?因为这个福音将神的义之途径彰显出来了──就是因信称义的途径,如今摆在所有人的面前,要他们凭信心来接受。先知所说的义:‘义人必因信得生’,就是指这个义。”
若要明白保罗为何说,福音彰显了神的义,就必须先了解旧约与义的观念相关的一些事实,因为这是保罗的思想与用语的主要背景。
“希伯来人是非的观念是法庭观念;换句话说,他们想到是与非,就连想到法官的裁决。对希伯来人而言,义比较不是一种道德品质,而是在律法上是否站得住。‘义’( saddi^q )的意思就是‘在对的一方’,‘恶’( rasha~ )的意思就是‘在错的一方’。出埃及记九 27 ,法老说:‘这一次我犯了罪了,耶和华在对的一方(和合本‘是公义的’),我和我的百姓在错的一方(和合本‘是邪恶的’)。耶和华永远是对的,因为祂不但是至高的神,也是始终如一的神。祂是义的根基……耶和华永不变更的旨意是以色列的律法 99 。”
神自己是公义的,而凡与神和律法的关系“在对的一方” 100 的人,就是义人。因此,福音所启示的神的义,有两种层面。福音首先告诉我们,虽然世人都犯了罪,与神的关系却可以成为“对的”;其次则说明,神称罪人为义的这件事,如何荣耀了神自己的义。保罗没有立刻处理第二点,但却对第一点稍予申述,说明神使人与祂建立对的关系,是基于信心的原则,他举出旧约的权威来支持这个说法:哈巴谷书二 4 下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书二 4 下可以说是这卷书信所依据的“经文”;概括而言,整本书信便是对先知这段话的诠释。
16. 我不以福音为耻 。这是以否定表达肯定的修辞法。保罗的意思是,他以福音为荣,并以能够宣扬福音为至高的荣誉。参巴瑞特( C. K.
Barrett ) New
Testament Essays ( 1972 ) 116 ~ 143 页。
17.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昆兰( Qumran )文献中,对“神的义”的这两种层面── (a) 祂自己的义, (b) 祂使罪人因信称义的义──似乎相当企盼。
“因祂的义,我的罪得以涂抹……若我因肉体犯罪而跌倒,惟有神永远坚立的义能使我称义……因祂的怜悯,祂使我来到祂面前;因祂的慈爱,祂带出我的义。因祂真实的义,祂称我为义;因祂丰富的善良,祂救赎我的过犯。因祂的义,祂洁净我,脱离必死之人的不洁,和世人之子的罪孽,使我能称颂神的义,赞美至高者的荣耀 101 。”
因信以至于信 。“这义是基于信心,又向信心而说”(见 NEB 小字;这个译法比 NEB 本文更好:“这是从信心开始,又以信心结束的途径”)。穆雷( J.
Murray )认为,保罗在此处,以及三 22 (“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的重复说法,目的是“强调,神的义不仅 藉信 拯救我们,也拯救 每一个 相信的人” 102 。
“ 义人必因信得生 ” 103 。哈巴谷书二 4 下的这段话,保罗在加拉太书三 11 已经用过,证明人称义不是靠律法。希伯来书十 38 又出现这段话,加上其部分上下文,勉励那封书信的读者努力向前,不可失志。哈巴谷书二 4 译为“信”的希伯来文 ~#mu^na^ ,(七十士译本为 pistis ),意思是“坚定”,或“忠贞”;在哈巴谷书中,这种坚定或忠贞,是基于对神与祂的话有绝对的信心;保罗对这个字的了解,便是这种绝对的信心。
哈巴谷曾向神大声呼求,因为他的同胞饱受蹂躏,不住呻吟叹息(约于公元前第七世纪),神向他保证,恶人必不会永远夸胜,公义终将伸张,“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二 14 )。这个异象的实现,可能会延后,但是必定会应验。在这同时,义人应当坚持到底,因对神应许的信心,向祂全然效忠。
昆兰集团的哈巴谷书注释,将这段经文解作是指“所有遵行律法的犹太人,因他们的努力,以及对公义教师的忠贞,神会救他们脱离审判” 104 。在犹太法典中,这段经文与阿摩司书五 4 同时被引用:“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生)”,作为所有律法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的例子。拉比以撒( Nachman
ben Isaac )问道:“或许‘寻求’(摩五 4 )是指‘寻求所有摩西五经’?”拉比训莱( Shimlai )回答:“不是的。在他之后的哈巴谷将它浓缩成一句话,正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保罗采用哈巴谷的话,从其中看出福音的基本真理; 他所赋予的意义为:“凡因信成为义人(称义)的,便有生命”这段哈巴谷经文的用词,含意很广,因此保罗可以如此应用。这样应用,完全没有曲解先知的用意,反而表明他的信息永远有功效。
保罗和许多犹太人一样,认为“生命”(特别是永生)和“救恩”其实是同义字。若保罗的自称:“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腓三 5 )意思是(这种解释很有可能),他是由说亚兰文的父母所生说亚兰文的孩子,那么他说自己母语的时候,很可能以 hayye 105 一字同时指“生命”及“救恩”。因此,“凡因信成为义人(称义)的,便有生命”,就是说,“凡因信成为义人(称义)的,便能得救”。对保罗而言,生命,就是救恩,从称义开始,但是却不停留在那里(参五 9 ~ 10 ),还包括成圣(罗马书六~八章的题目),最后的结局则是荣耀(五 2 ,八 30 )。“救恩”的含义既如此广博,实宜成为“开启保罗神学”的秘钥 106 。
99 W. R. Smith, The Prophets of Israel ( 1882 ) , pp .71f 。因此,以赛亚责备那些腐败的审判官,说他们“因受贿赂,就称恶人为义,将义人的义夺去”(赛五 23 ),他所指的是法律的裁决;而不是说义人的本质被改为不义。但神的话可以自我应验:当祂宣布某人成为义,那人 就成了 义人。见 G. Quell and G. Schrenk, TDNT II,
pp.174-225 ( s. v. dike, dikaios , etc. )
100 或者,用现代的话说:( "in the clear" ──参照神在旧约中坚持说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by no means clear the guilty )”(出三十四 7 ,也看罗四 5 的说明 )。 H. K. Moulton 在讨论一份为 Papua
New Guinea 所译的 Neo-Melanesian ( pidgin' )新约圣经时,说:“ 我们敬佩这一类神来之笔的翻译, 如将‘因信称义’译为 " God e spik em olrite " ”
( The Bible in the
World , Jan.-Feb.1963,
p.10, Sept. 1967, p.15 。)
101 取自 'Hymn of the Initiants' ;亦参 G. Vermes 的翻译,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glish ( 1962 ), pp.89-94 。
102 The Epistle to Romans , I. p.32, with Excursus, 'From Faith to Faith', pp.363-374 。
103 希伯来圣经:“义人必因(忠)信得生”;七十士译本:“……因我的信实得生”(或“因相信我”)有一些七十士译本的抄本,在“义人”之前加上代名词“我的” ,因此来十 38 作:“我的义人必因信得生。”
104 Cf.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
p.237.
105 在鈙利亚新约中,这个词用于两个片语:“这生命的道”(徙五 20 )及“这救世的道”(徒十三 26 )。
106 A . M. Hunter, Interpreting Paul's Gospel ( 1954 ) , p.9 ;见导论:“Ⅴ 罗马书与保罗的福音 ”。
Ⅱ 罪与报应:世人需要的剖析(一 18 ~三 20 )
A 异教世界(一 18 ~ 32 )
保罗在进一步阐明福音如何彰显神的义之前,先说明为何人亟需知道与神和好的途径。按照目前的状况看来,人类与神的关系“在错的一方”,神的忿怒已经临到他们。生命中有一道德律,即人必定会尝到任意妄为的苦果;除非神的恩典挽回这种趋势,情况必然愈来愈坏。“神任凭他们”这句判语重复出现了三次( 24 、 26 、 28 节)。
保罗旨在说明,全人类都已道德破产,在神的审判台前无法得有利的宣判,因此极其需要祂的怜悯和赦免。
他首先提出的生活面,是当时流行的异教状况,其道德的腐败,为当日道德家一致认同。他所描绘的,足以令任何有真心的人感到恶心,但我们从当时异教文献中所得的画面,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问道,世上为何会有这类令人发指的状况?这些可耻的逆性行为,以及彼此为仇、互相毁灭的斗争,究竟来自何处?他说,其根本原因乃是对神的认识错误。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并不是无辜的;人原可以对真神有正确的认识,但他们却把心门紧闭。他们本可因默想受造万物,而称颂造物主的荣耀,但他们却把应当归给神的荣耀,归给受造之物。拜偶像是犯罪作恶的根源。智慧书( the book
of Wisdom )的作者早就说过:
“制造偶像的念头是淫乱的起点,作出偶像是生命的败坏”(智慧书十四 12 )。
保罗说,人虽看不见造物主,却可从宇宙万物认识祂的本性。这个论点可与他在使徒行传的讲章相比较,如在路司得(徒十四 15 ~ 17 ),及雅典(徒十七 22 ~ 31 )的讲章;后者尤然。雅典的讲章和保罗在这里的论证重点不同,但是并不冲突;在那里保罗是要争取异教听众,而此处则是对信徒说话。雅典的讲章说,神创造世界,为人的益处预先定准季节与适宜居住的疆界,是要叫他们“寻求神”(徒十七 27 )。纵使他们承认祂是“未识之神”,自认对祂一无所知,却也不能算为可轻易赦免的小罪;不过,神因怜悯,不计较基督来临之前这段“蒙昧无知”的时期。
这里加倍强调,人对神的无知是有罪的,因为人是明知故犯。神的知识就在他们眼前,他们却“故意不认识神”( 28 节),英文直译为“认为承认神不恰当”)。他们垂手可得真理,但却存恶意反身离去,情愿抱持“虚谎”。因此,“神就任凭他们”沦入自己所选的结局中。神的“忿怒”就在此显明出来──宇宙既有道德,就必有因果报应律。
保罗既然肯定,这世界是由一位有公义、有怜悯的神所创造、管理,对他而言,因果报应便不可能是一种自然律,而是神的忿怒。若有人认为,用“忿怒”来形容神并不恰当,那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对这个辞的体认,常常与自私或有罪的强烈情绪牵扯不清。对神却非如此:祂的“岔怒”,是祂的圣洁对邪恶与叛逆的反应。保罗必定同意以赛亚的看法,他形容神施行忿怒好像作“奇异的事”(赛廿八 21 ,英文直译为“奇特的行为”),心不情愿,缓缓预备。实在来说,保罗将这里神忿怒的彰显作为背景,衬托出祂以怜悯所行的“正当的事”;这事与祂的性情完全一致,所以祂喜不自胜,要快快将它多施与给不配的悔改者。
神的报应在人类生活中的确是可怕的原则。即使这幅图画用意是作永恒怜悯的背景,却也是幅真实而令人战栗的背景,足以让人认真思考。
18. 神的忿怒……显明 。不是显明在福音中(福音是显明“神的义”,带来救恩),而是在人类的经验中:“历史是对世界的审判”( J. C. F.
Schiller )。由现世生活中神忿怒的原则,可以预期世界末了必会有“将来的忿怒”(帖前一 10 )。“神发怒的观念是拟人化的说法,与神是爱的思想大同小异。但神的忿怒常遭人误解,理由是因人发怒是一种错事。然而,我们岂不是也说,有一种忿怒是‘义怒’吗 107 ?”这几节所暴露异教徒拜偶像与淫荡的恶行,与犹太护教书表达的方式相同,参上述的智慧书(特别其十二~十四章),以及亚里斯提阿斯书( Epistle
of Aristeas )第二世纪的基督徙护教者也再度提及(如, Epistle
to Diognetus 的作者, Aristides , Tatian , Athenagoras ,和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所提及的 Preaching of Peter, Stromateis 6.5 , 39.1 ~ 43.3) 。
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他们因着恶行遏制了真理”( NEB )。“真理”在 25 节准确定义为“神的真实(理)”。
20. ( 衪的本性 ) 眼不能见 。直译为“祂的看不见的事”,特别指祂的 永能和神性 。形容词 ai/dios (新约除此处之外,只见于犹太书 6 )可以译为“永远长存”( everlasting ),以别于较常用的 aio{nios ,“永恒”( eternal ,参罗二 7 等)。新约 theiotes (“神性”)一字,只出现过这一次。若受造物可以表明神的神性,祂完备的神性,或神的本质( theotes )则居住在基督里(西二 9 )。
是明明可知的 。直译为“了解觉察”( nooumena
kathoratai ),前一个动词专指智力而言,后一个动词是指眼所见的。“这两个动词……说明,人能够藉默想神的工作,领悟到祂的本性,不至于错将受造物当作造物主,能够避免偶像崇拜的观念。” 108
22. 反成了愚拙 。这句话正如旧约智慧文学一样,以愚昧为道德的卤钝,而非智力的不足。
23.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 。参诗篇一○六 20 :“将他们荣耀的主,换为吃草之牛的像”(指金牛的敬拜)。此处的意思更广泛。除了人以外,将受造物分为,三类: 飞禽、走兽 (直译为“四足兽”)、和 昆虫 (英译:“爬虫”)(参创一 20 ~ 25 );又用三种名词:荣耀、形像(偶像)、样式(参创一 26 );这种写法显示“保罗特意采用圣经亚当堕落故事的词汇,来描述人的恶行。” 109
24 、 26 、 28. 神任凭他们 。参使徒行传七 42 ,因以色列人执意敬拜偶像,“神……任凭他们事奉天上的日月星辰”。对这个报应的原则,鲁益师( C. S.
Lewis )有一段犀利而现代化的说法,在“痛苦的问题”( The
Problem of Pain, 1940, pp.115f )一书中,他说:“失落的人曾要求可怕的自由,他们将永远享有,且因此成为自己的奴隶。”
25. 虚谎 。原文有定冠词,指与神的真理(真实)相反的基本大谎;参帖撒罗尼迦后书二 10 ~ 12 。
27. 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 RSV 作:“他们的错误所当受的惩罚”) NEB 译得甚好:“这种变态恰当的工价”。用现代英文的“错误”( error )来翻译这段经文中的 plane{ 太弱了;参犹 11 ,“巴兰的错谬”( plane{ )是指巴力毗珥的偶像敬拜与淫乱,以色列人中了他的计谋,犯下此罪(民廿五 1 ~ 9 ;卅一 16 )。
28. 存邪僻的心 。( RSV 作“卑鄙的心”), NEB (作“他们自己败坏的( adokimos ,直译为‘假冒的’)理性”。
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译为“不合理”的片语( ta
me{ kathe{konta )是斯多亚( Stoic )哲学的术语, kathe{konta 是指“合宜”的行为。以弗所书五 4 用类似的说法,提到“不相宜”的事( ha
ok ane{ken )。
29. 装满了各样不义 。 29 ~ 31 节所列的恶行;从当日的希腊文学中可以充份证实。参哥林多前书六 9 ~ 10 ,加拉太书五 19 ~ 21 ,歌罗西书三 5 。
30. 侮慢人的 。希腊文为 hybriste{s ,即对无力报复的人趾高气扬,恣意羞辱。
107 E. Brunner, The Mediator ( 1934 ) , p.478 。
108 B. Ga/rtner , The Areopagus Speech and Natural Revelation ( 1955 ) , p.137 。
109 M . D. Hooker, 'Adam in Romans 1', NTS 6 ( 1959 ~ 60 ) , p.301 。
|
|
罗马书
罗马书第一章
1:1 保罗带着热切的盼望写这封信。他渴望访问欧洲,经罗马去到西班牙,把福音的种子撒到别的福音使者没有到过的地方(15:22-32)。
他一开头先介绍自己,指出他的属灵职分,称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这种开头,与保罗其他书信不同,没有私人的问候语,严格照当时正式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正正式式、礼礼貌貌地介绍给收信的人。这正说明罗马教会中认得他的人很少。这也给了他一个说明自己使徒身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把福音信息扼要说明,给读信的人明白这福音信息是何等的完美(16-17节)。
“耶稣基督的仆人”的称呼也见于其他使徒写的书信,例如《雅各书》、《犹大书》和《彼得后书》。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用了这称呼。此词虽有“为基督所买赎的奴仆”之意(参林前6:19-20),但在此处只指出他是自愿矢志服侍他的主人耶稣基督的人。圣经旧约有时称摩西、大卫和阿摩司以及众先知为“神的仆人”(书1:2;诗89:3;耶7:25;但9:6;摩3:7等),但保罗以主的“仆人”自称也无意将自己侪身先知之列。他只是朴朴实实地介绍自己。
“使徒”有广狭两种意义,在广义上可以指所有受差遣传福音的人(例如16:7;有时称为使者,林后8:23);此处乃指为神所召、特蒙神恩拣选而有的职分,与十二使徒同列,故属较狭范围的意义。保罗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外邦人,故又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加2:8;罗15:16)。“特派”有“分别出来”的意思。保罗“从母腹里”就已“分别出来”,去在外邦人中传扬神的福音(加1:15);他也是教会选召出来作这工的人(徒13:2)。
“神的福音”或“基督的福音”在保罗书信中出现多达60余次。
1:2
“众先知”指旧约时代一切曾预告主基督将到世间来的先知(参路24:44)。“圣经”指旧约圣经。“应许”就是神在基督降生前藉着众先知所宣布且已记录在旧约中答应给人的救赎。这应许现在已实现在天国的福音中,救赎主已降临人间(参太4:23;可1:14;徒13:32;26:6等)。
1:3-4
主耶稣基督是我们信仰的对象,祂是神人二性,藉童贞女降生在大卫家族中,成为血肉之人,但祂本为神的儿子。祂的死而复活,证明了祂生命的永存,具有神的权能(参腓2:6-11)。
1:5
保罗得成为使徒与他人不同。他本不配,却靠着神特别的恩惠,藉着基督选召了他。保罗的责任也与他人不同,他要去向外邦人传扬,叫他们信服真道,信靠基督而顺服在祂的名下。外邦人得救不是靠信服律法,而是靠信服已复活的基督。“在万国之中”指在外邦人中,也是保罗特别使徒职分侍奉的范围。罗马教会主要是由外邦人组成(13节)。
1:6 神的呼召不只限使徒(参1节),也包括一切信祂的人,罗马教会中的信徒都在内,同属神子耶稣基督,同作圣徒(7节)。
1:7
罗马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在今意大利西部。罗马教会中也有少数犹太人(参9-11章)。福音在什么时候传到罗马,圣经上没有记载;但在圣灵降临的五旬节那天,聚集在耶路撒冷听福音的人中也有来自罗马的犹太人(徒2:10)。这批最早信主的人很可能就是最早在罗马传扬福音的使者。
保罗称基督徒为“圣徒”,“圣”的希腊原文为hagios,原指“分别出来”,分别为圣侍奉神(利19:2)。新约中“圣徒”(hagioi)是基督徒的专称(8:27;12:13;15:25;林前6:1;弗1:15等),因为他们是从万人中拣选出来,蒙基督宝血洗净,成为圣洁;又藉着圣灵的光照与带领,在生活上也能日益圣洁(参约17:17,19;来12:14等)。
本节下半节为保罗书信中习用的问候语。恩惠与平安都是神所赐,神与人间的隔阂与冤仇,因着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已经废掉,人可与神和好,享受祂的恩惠与平安(弗2:13-16)。
1:8
保罗的书信的一个特色,是他在信首总为受信的人献上祷告,为他们特具的某些美德感谢神,藉此引入他书信的主题。本节提到的是罗马教会中信徒的信心。不过他们的信仰受“因行为称义”的观念影响很大,所以他不能不很快便进入他要说的本书的主题(17节)。“传遍了天下”指凡有福音传到的地方。
1:9-10
“侍奉”(latreuō)通常指祭司等在圣殿或会堂中的供职。保罗用来侍奉神的是他的“心灵”,侍奉的范围是传扬基督的福音。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关切,可从他不间断地为他们祷告见出。祷告的是否恒切可以衡量我们对教会事工关怀的程度。
罗马教会可能已知道保罗的访问计划,可是一直未见实行(13节)。保罗知道耶路撒冷之行艰险四伏,能否去罗马仍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他用了“或者”、“终能”这些字眼来说明自己的愿望。但是他把去留都交托在神手中,不单凭一己的意愿,也不单看环境的顺逆。保罗为这个“恳求”付出的代价可不少。他曾受审、被捕,受监禁二年(徒24:27),又经历舟破船沉、身处孤岛等危险,最后才抵达罗马。
1:11
保罗千辛万苦去罗马,是为了要与那里的信徒分享福音的恩典,使他们的信心得到神的坚固。罗马为当时福音已传到的最远的地方。他希望以罗马为向更远的地方传福音的一个前哨站,他的目的地是当时的“地极”西班牙(士班雅)。参15:23-24;徒1:8。
1:12
信心的得到坚固,心灵的得到安慰,要靠大家持守所信的道。不只罗马信徒可从保罗得益,保罗也可从他们那里得到鼓励和安慰。保罗的文采与谦逊都从这句话透达出来。
1:13
“果子”指新归信基督的人,也意含已信者灵性上的增长。保罗希望在罗马也象他在其他外邦人的世界中一样,能领人归主,造就信徒。本节可以看出罗马教会的信徒中外邦人占大多数。
1:14
“希利尼人”今译希腊人,指罗马帝国内讲希腊话或实行希腊生活方式的外邦人,属有文化的阶层。“化外人”指希腊文化达不到的“夷狄之地”的人。保罗说,这些人都是他传道的对象,他欠了他们福音的债。他有责任把福音传给全人类,不分种族与肤色,超越阶级与文化。
1:16-17
这两节勾划出了全书的主题“因信称义”的轮廓。对追求智慧的希利尼人来说,这福音是“愚拙”(林前1:23),要在罗马帝国中传被人视为愚拙的福音却不以为耻,的确需要勇气。“神的大能”在新约中特别指诸如复活等超自然的权能。福音因此是神超自然的大能,藉着主基督显露在人中间。“救”(sotēria)字本指神当年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从巴比伦的被掳与流亡中拯救出来(出14:13;赛45:17),后来用以指以色列因为救赎主的来临而得到的最后救赎;现在通指人类从撒但与罪恶和死亡的权势中得到的永远的拯救。
神的拯救大能有效作用的先决条件是人的信心。凭信心人人可以得到这拯救。
“先是…后是”指出时间上的次序。犹太人是神从人类大家庭中选出,当作传达祂“启示”的途径,和向普世施行救恩的起点;这种先后次序并不表示神偏爱哪一个民族,轻看另一些民族;而是福音的传播必须有一个开始点,藉着一民族传给全人类。福音既然先传给犹太人,神的审判也先从犹太人开始(2:9-11),这就是神的公义。人因信而得到神大能的拯救的机会是向全人类开放的。
“义”字在圣经中含有道德上的完全、正直、无可指摘等意思。此处特别指人与神之间正确的关系。敬畏神的人因为与神建立起了合乎正道的关系,所以得享神的恩佑与祝福,得臻至善的境界(参诗24:5;箴8:18)。
义是神的本性,人靠着对基督的信心,得享神的义,脱去罪而成为义。这不是靠人的善行,而是完完全全靠信心,也就是“本于信以致于信”的意思。
“义人必因信得生”原见《哈巴谷书》2:4。原义为“义人必因他对耶和华的忠心得以存活”,也就是说向耶和华忠心的以色列人可以逃脱就要到来的政治灾难(如被掳等)。新约曾多次引用此经文(加3:11;来10:38)。保罗在此处引用,是要人明白,对复活主的信靠与顺服才是永远生命的源头。
1:18
本节紧跟着17节,说明神的忿怒为神的义的彰显。神不轻易发怒,也不是专横无理。人如果破坏与神立的约或者不遵守神的旨意偏行己路,神的忿怒才临到(例如利10:1-2)。神赏善罚恶的公义的审判,早已显明在历史的过程中(24-32节),到主再来的那日还要施行(2:5;帖前1:10;启6:16-17;19:15)。人不虔不义,不敬拜神,阻挡神藉万物已明明彰显了的真理(20节),反去拜泥塑木雕的偶像,把淫欲、权力当作神来膜拜,破坏神的诫命,打开众罪之源。这种种不义招来了神的忿怒。
1:19
福音一方面显明神救赎的恩典,一方面宣告世人的罪恶,以及神对不肯悔改、不肯领受恩典的人所要施行的审判。本节到3:20进一步阐释17节所提出的神的义。他指出世人都犯了罪,除了悔改认罪,得到神的赦宥,别无他途可以脱离罪恶,得到救赎。他把外邦人和犹太人的罪扼要说明(1:18-32;2:1-3:8);不问有无听到福音,藉着神所造的万物,人应该可以认识神,把荣耀归给祂;不能有何藉口(20节)。
1:20 人肉眼看不见的神,可从祂所创造的天地万物中清楚见到;不是靠人的推理的能力,而是神已将祂显明在人的心里。
1:21
人以虚妄的争论、偶像或别的事物来代替神固然是罪。神赐人空气、食物、阳光、雨露、五谷,…不分好人、歹人,不分敬虔和不义的,都给他们享用;领受了这些恩典而不知感谢也是罪(太5:45;徒14:17)。保罗所生活的时代,有一批哲学家,终日谈论争辩(参徒17:18)。本节所说的“他们的思念”或指此。本节下半节可意译为“他们沉溺在虚空的争辩中,愚昧的心一片昏暗,什么也看不见”。自以为聪明却是愚不可及(22节)。
1:23
心眼昏暗,为罪所蔽的人,不去敬拜侍奉荣耀的真神,反模仿神所造之物,作成偶像,当作神来膜拜;“将他们荣耀的主,换为吃草之牛的像”(诗106:20),道德沦丧,人性日趋堕落。
1:24
“任凭”一词在本章出现了三次(24,26,28)。“任凭”就是听由罪恶得行其道,不予挽回,让人自食恶果。“情欲”和“污秽的事”指淫行,特别指后面提到的同性恋。
1:25 “虚谎”有“假神”、“偶像”的意思(参耶13:25),他们把真神放弃,敬拜偶像;不要神藉万物所显明在人心里的真理,反去追求虚妄与虚假的偶像世界。
“可称颂的直到永远”是犹太人颂主词的简化形式。保罗用此称颂的话赞美造物的主。“阿们”在希伯来文原文有“是的”、“真的”、“诚心所愿”等意思(参申27:15-26;王上1:36)。此处是肯定这句话的真实可信。
1:26
保罗在26-27节中,用十分含蓄的文笔,把希腊、罗马社会中同性恋可怕的情况作了描述。“可羞耻的情欲”指伤风败德的淫行。“女人”不一定指自己的妻室。“在自己身上”有“在自己的身体内”的意思。依旧约律法,男同性恋者须予治死(利20:13)。保罗特别说明这也是神对人的一种惩罚(参1:24注),要信徒引为鉴戒。
1:28
有其内必形诸外。这些不信的人存心不正,行事也就乖僻、放荡。29-31所列举的各种罪恶也见于本书他处和其他书信中(13:13;林前5:10-11;6:9-10;林后12:20-21;加5:19-21;弗4:31;西3:5,8;提后3:2-5)。30节提到“捏造恶事”,也就是制造罪恶。现代科技越发达,人用以制造的罪恶也越猖獗。
1:32 人犯这些恶行,并不是由于不知道神对犯罪者有严厉的处分,而是明知故犯,并且鼓励别人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