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第 13 章
期望
约 13-17 章 > 十三到十七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你找找看……
13-17 章 这几章记载耶稣受难前的晚上与门徒的谈话,这些话只是跟门徒说的,为要装备他们迎接改变他们一生的事情及祂的受死与复活。
约 13:1> 我罪太多太重了,耶稣我何敢见你面──难道你忘了祂说祂爱你到底吗?
13:1 耶稣知道自己将被门徒中的一个出卖,另一个门徒又会不认自己,所有门徒都会有一段时间离弃自己,但祂仍然爱他们到底。正如耶稣了解门徒一样,神全然认识我们( 2:24-25 ; 6:64 ),知道我们所犯过的罪,但仍然爱我们,你怎样回应这奇妙的爱呢?(有关加略人犹大的资料,请参可 14 章的人物介绍。)
约 13:1-17> 谁舍尊降卑?谁如仆人服事人?我却未曾动分力,我……
13:1-17 耶稣是仆人的典范,祂以身作则爱门徒。客人到访,家仆要替客人洗脚,耶稣就像最卑微的仆人,用毛巾束腰,替门徒洗脚。道成肉身的神都甘愿服事人,那么我们这群跟随者,更应该成为仆人,愿意做任何事去荣耀神。你是否愿意以耶稣为榜样去服事人呢?今天谁是你服事的对象?听道并行道的人可得神特别的赐福( 13:17 )。
约 13:6-7> 众人领袖替人洗脚,也许你会诧异这个领袖的“无用”,若祂说你也要如此行,你会……
13:6-7 假设你是彼得,看见耶稣像奴仆一样替别人洗脚,并且正要走近你身旁,你会感到难以接受吗?彼得仍然未明白耶稣的教导:作领袖的必须成为仆人。应用这段经文,服事比自己低下的人并不容易,你怎样对待比你低微的人──小孩或下属呢?
约 13:12-17> “你们当彼此洗脚”,洗了脚就可以吧,祂是如此说的──你不同意?你且说来听听……
13:12-17 耶稣替门徒洗脚,不只是要他们和睦相处,更长远的目的是要待自己离世后,祂的福音可以广传。门徒将要进入世界,事奉神,彼此服事,并服事那些领受福音信息的人。
约 13:22> 犹大原来也颇得人信任──何以见得?你看……
13:22 犹大并不是一个明显的叛徒,毕竟他曾得到其他门徒的信任,管理钱财( 12:6 ; 13:29 )。
约翰
约 13:26> 13:26 筵席上,主人往往这样款待客人。
约 13:27> 也许撒但以为耶稣一死便一了百了,其实……
13:27 耶稣被出卖,撒但当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犹大也难逃罪责。耶稣只预言自己的死,没有提到自己的王国,因此犹大的梦想破灭,或许他想迫使耶稣运用权力证明自己是救主;又或许他不明白耶稣的使命,不再相信祂是神所拣选的。撒但满以为耶稣一旦死去,祂的使命便告终结,神的计划也告落空,它和犹大一样,不知道耶稣的死是神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约 13:27-38> 犹大和彼得同样犯错,结果却不一样,他们的分别在哪儿?你是彼得?你是犹大?
13:27-38 约翰把这几个时刻形容得详尽细腻。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全然知悉将要发生的事,知道犹大要出卖祂,彼得会不认祂,却没有改变现实,也没有因此不再爱他们。同样,耶稣全然知道你的软弱,但祂仍然无条件地爱你,而且每当你认罪,祂都会宽恕你。犹大不明白这个道理,结果以悲剧收场;彼得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纵使他软弱,但仍紧紧信靠那位爱他的主,终于得胜。
约 13:34> 以基督的爱爱人,不如你先告诉我基督的爱是……
13:34 彼此相爱并非一条新诫命(参利 19:18 ),但要以基督的爱去爱人却是创新的观念。现在我们要以耶稣舍己的爱去爱人,不仅叫未信的人认识基督,同时也使信徒坚强,叫他们在这个与神为敌的世代中团结起来。
约 13:34-35> 人说从基督徒的相处,就可以看到神;也许我要检讨一下,为何人在我身上看不到……
13:34-35 耶稣说,如果我们效法祂的爱,就能显示出我们是祂的门徒。别人是看到你教会内有争执、嫉妒、分党结派呢,还是从你们彼此相爱中,看出你们是耶稣的门徒呢?
约 13:35> 爱是__(填下意见);爱会是__(写下一些感受);爱就是__(可填下你的行动。你没有?)……
13:35 爱不仅是温馨的感受,也是附诸行动的态度。我们怎样可以像基督爱我们一样去爱别人呢?即使会带来麻烦也愿伸出援手,受到伤害仍肯施予;为别人的好处而诚心作出努力,忍受别人的伤害而毫无怨言,也不反抗。这种爱很难做到,但当你这样做了,别人就知道你心中有神的能力。(有关爱的教导,请参林前 13 章。)
约 13:37-38> 也许你会笑彼得骄傲,也许你会佩服他的“委身”,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又如何?
13:37-38 彼得骄傲地告诉耶稣,愿意为祂而死,但耶稣指出他当晚会因为怕死而不认祂( 18:25-27 )。我们兴高辨烈时,很容易就夸下海口,其实神早就知道我们对祂委身的程度。不要自夸!应当随着信心和对圣经认识的增长,逐步地对神委身。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服事的行动(十三 1 ~ 17 )
昔日巴勒斯坦的街道多是尘土飞扬,所以当一个人从街上回到家中时,必须先洗脚,主人接待客人也是如此,这种礼节多由奴仆来担任。但在此时,耶稣却替祂的学生洗脚。主耶稣的行动富有多重意义:
1. 表达祂对门徒的爱( 1 ~ 3 ):耶稣知道自己快要离开他们,归到父神那里去,但是仍要门徒知道祂爱他们,并且“爱他们到底”。耶稣对世人的爱实在是毫无保留。
2. 与祂建立关系( 4 ~ 11 ):洗脚是进入一间房屋前之礼仪,耶稣这行动有象征性的意义──藉洗脚便能进入祂的家里。今日教会也以洗礼作为一象征性的行动,表示信徒加入教会的意思。彼得并不明白这意思,耶稣也指出他在后来才会明白,当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他便连忙要求耶稣洗他的全身。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一个象征性的行动已足够了。
3. 谦卑的榜样( 12 ~ 17 ):在这筵席还未进行以先,我们得悉门徒中曾争论谁为大(参路二十二 24 )。可能由于这缘故,没有人愿意替他人洗脚,耶稣的行动就是要教导他们,学习谦卑的功课。作为他们的“夫子”、“主”,也愿意成为众人的仆人,他们也应谦卑地服事他人。世界上的人多喜欢成为别人的主人,接受他人的服事,但是在教会中就不应如此。主耶稣曾指出,在世界中有人要作君王治理他人,但教会不应如此,祂说:“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 43 ~ 45 )
祈祷 主啊!我愿效法谦卑服事人的榜样。
出卖耶稣(十三 18 ~ 30 )
主耶稣引用了诗篇四十一 9 道出祂心内的难过:“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18 )同台怡吃饭的人,当然是朋友。现在祂的朋友,也是祂的学生,竟然出卖祂,这是何等痛心的事。然而,主耶稣并没有责备这位出卖祂的学生。祂知道事情必须成就( 19 )。到时,人便会知道祂所预告的事是实在的。
主虽然知道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要卖祂( 26 ),但是祂并没有告诉其他的人。否则,其他的门徒绝不会容让犹大离开他们聚集的地方( 28 ~ 30 )。
主给予犹大最后的机会( 26 ~ 27 )。耶稣蘸了一点饼,递给犹大,这是一种表示友谊的行动。圣经记载了大卫以仁慈待扫罗的孙儿米非波设,邀请他共席,这是友好的表示(参撒下九 6 ~ 13 )。耶稣向犹大这样行,为要向他显出慈爱与怜悯,盼望他能悔改,可惜撒但已进入犹大的心,他决意出卖耶稣。人的硬心,连主耶稣所发出的怜悯与慈爱也拒绝;但是神也可以藉罪恶的人,完成祂的工作。犹大虽然出卖了耶稣,但是衪藉此完成了救赎的使命。
主耶稣不独向出卖祂的人显示爱与怜悯,对于那些相信祂,并且接受祂差遣,见证祂救赎福音的门徒,主给予他们尊贵的身分,他们成为祂的代表,“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20 )这是何等荣耀的职事,圣经说:“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十 15 )
祈祷 主啊!我愿忠心爱,不令伤心难过,并且作所喜悦的事。
最重要的时刻到了(十三 31 ~ 38 )
当犹大离开后,主耶稣就知道“那时候”快来到了。这是一个荣耀的时刻( 31 ~ 32 )……
人子得荣耀:主耶稣曾说过祂牺牲生命的时刻,正是祂得荣耀的时刻(参十二 23 ~ 29 )。
父神因人子得荣耀:人若能听从父母,他父母便得他人的尊重。主耶稣听从父神的旨意,父神因此得了荣耀。此外,由于耶稣的牺牲,人晓得父神对世人的爱。
父神要荣耀人子: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但父神叫祂从死里复活过来,使祂升高,又赐祂万名之上的名,世界一切都要向祂屈膝,使祂成为宇宙的主宰(参腓二 9 ~ 11 )。
在离开门徒前,主耶稣赐他们一个命令──彼此相爱( 34 ~ 35 ):
1. 耶稣对世人的爱成为我们彼此相爱的榜样,耶稣对世人的爱是无私、牺牲的爱。约翰后来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三 16 )
2. 信徒能彼此相爱,是活泼的见证。爱是基督教的特征,信徒彼此相爱,就能彰显这特征,人便知道我们是主所爱的门徒。
主耶稣要离开门徒,往一处他们暂时不能去的地方( 36 )。彼得夸口要跟随主,但是主耶稣告诉他:“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38 )人不应自夸,正如保罗说:“但夸口的,当指主夸口。因为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林后十 17 ~ 18 )
祈祷 主啊!让我能学习爱的功课。──《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 第十三章 注释
13:1-17:26 耶稣与门徒话别
1-17 洗脚的表记
1 「到底」:也可译为「到最完全的地步」。
2
「晚饭」:即符类福音所载的逾越节晚餐,参约18:28注。
4-5
耶稣在此采取了奴仆的服饰与举动(见撒上25:41)。
根据路22:24-27;
门徒於晚餐中彼此争大,而耶稣强调自己在门
徒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10 「凡洗 ......
乾净了」:犹太人赴宴时,先在家洗澡,抵步後只
须洗掉脚上的灰尘,便全然乾净了。
「你们 ......
不都是乾净的」:在此「乾净」明显有属灵的意思
,指罪过得洁净(参约15:3)。如此,耶稣替门徒洗脚不单为
了教训他们谦卑相待(14-17),
也象徵 最终卑微的死所带
给人的赦罪功效(参1上, 3, 8)。
16 「差人」:即被差遣的人。
18-30 预告犹大卖主
18 「经上的话」:指诗41:9。
「同我吃饭」:表示关系密切;
「用脚踢我」:将卖耶稣者比喻为野性不羁的马,恶意伤害主
人。
23 耶稣所爱的门徒(见串25及简介):指使徒约翰。
「侧身 ......
怀里」:犹太人饮宴时,侧身向左半卧,面向着桌
,脚往後伸。此处显示使徒约翰在耶稣右边,头贴近 胸前。
24
「点头」:也可译为「做手势」、「用动作表示」(参新译本
)。
26 「蘸 ......
饼」:见附加资料及补论:「犹太人逾越节晚餐的程
序」。
27
蘸饼递给客人,是友好及尊敬的表示。犹大接受耶稣递给他的
「饼」,却丝亳不为所动,从此他便完全受制於撒但。
29 「过节」:大概指接连逾越节、为期七日的除酵节。
参约18:28注。
13:31-16:33 耶稣的临别赠言
前半部( 13:31-14:31)包括门徒与耶稣的对话,後半部为耶稣连篇的
教训。
31-38 预告离别与赐下命令
31 「如今 ......
荣耀」:犹大一出去进行叛主卖友的勾当,耶稣受
难与得荣耀的时刻便告开始,参12:23注。
32
「因自己」:也可译为「在自己身上」(见新译本)。
34-35 旧约已有「要爱人如己」的命令 (利19:18) ,
耶稣的命令之
所以「新」,是因为牵涉爱的新范围(信徒之间)、新动机与
新程度(像耶稣对门徒的舍己之爱)。这爱要成为信徒独特的
标志。
36-38
耶稣一提到离别,便引起彼得的疑问和誓死效忠的声明,以及耶稣对
他的预言。
36 「我所去 ......
跟我去」:耶稣藉钉十字架进到天上的荣耀;目
前彼得不会跟着去,但日後(见约21:18-19) 他也会同样经过
苦难进到荣耀里。
38 「鸡叫」:见路22:34注。
思想问题(第十三章)
1 耶稣为门徒洗脚与 快要面对的死有什麽关连?
2 耶稣为门徒洗脚一事对今日信徒的相交有何提示?
3 为何耶稣透露门徒中有人要卖 ?
这对当时的门徒和卖主的犹大有什麽意思?
4 34-35节的这条新命令是在耶稣受死前颁下的,这有何意义?
对今日的信徒仍有效吗?
为什麽?
5 本章那地方给你深刻的感受?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忠诚服事(Ⅰ)(十三 1-17 )
我们要从好几方面来研究本段经文,但首先我们要从整体来看这一件事。
在福音书所记载的事迹当中,很少像本段经文这样把耶稣的性格显明出来,表现出他那完全的爱。我们见到耶稣所做的,正好和我们想像中他的性格、他的举止相符。
(一)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他知道受苦的时刻到了;同时知道得荣耀的时刻也近了。这种意识很可能使他的心里充满了骄傲。然而即使知道权力和荣耀都属于他,还是谦卑地为门徒洗脚。在原可能极骄傲的时刻,他卸有最谦卑的表现。爱永远是像这样。比方说,某人患病,那爱他的人极乐意为他代劳作一切事,因为爱原就是这样。有些人自认他们很尊贵,不能做卑微的工作;自认高贵得不能作低贱的事。耶稣决不是如此。他知道他是万有之主,然而他还为门徒洗脚。
(二)耶稣知道自己是从上帝出来的,又要归到上帝那里去。他的心里可能对人类和这世上的事,抱 轻视的态度。也许想到他已完成了这世上的工作,现在正要归到上帝那里去。就在这个越接近上帝的时候,耶稣越发表现出他服事人的深度和极限。在筵席上为宾客洗脚,这是仆人的工作。拉比的门徒习惯上都要为拉比代劳,为他们做许多个人的事,可是拉比却不曾梦想别人来替他洗脚。耶稣的奇妙就在于他越接近上帝时,与人分离得越远,却比以往更亲近世人。
我们可以确定,只有与上帝更亲近的人,才表现出他更接近人。格洛弗( T. R. Glover )提到有些聪明的知识分子说:“他们以为很敬虔,其实他们不过是吹毛求疵的。”有关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 St. Francis of Assisi )的传奇说,他是个贵族,在年轻时非常富裕;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最好的;然而他讨厌安逸的生活,心灵里总览得没有平安。有一天他独自骑马,行经城外时看到一个麻疯病患者,全身都已溃烂,看起来真是可怕。若按圣法兰西斯惯有的吹毛求疵的个性,面对这个丑恶的可怜人,他会怕得畏缩不前。然而在他心里有一股力量推动他;便自马背上跳下来伸开双臂拥抱那个麻疯病人;经他一抱,那个病人竟露出了耶稣的像貌。因此我们知道,凡越接近苦难中的人,就越接近上帝。
(三)耶稣也知道这一点。他深知被人出卖的时刻到了。按理说他知道别人会这样待他,心里一定会痛苦、怨恨;可是他却表现出更大的爱心。令我们惊奇的是,人越伤害耶稣,耶稣却更爱他们。人恨恶不对的事,受人伤害或侮辱时感到痛苦,这原是很自然的反应;然而耶稣却不是这样,面对最大的伤害和最深的背叛,他反而以最谦卑,最有爱心的态度来对待人。
忠诚服事(Ⅱ)(十三 1-17 )(续)
这一件事的背景约翰完全没有提到。如果我们参阅路加福音对最后晚餐的记载,就会注意到一句很可悲的话:“门徒起了争论,他们中间那一个可算为大”(路廿二 24 )。十字架已摆在前面,门徒还在为地位和声望起争执。
也许正是门徒争大的言论,促使耶稣为他们洗脚。巴勒斯坦的路并没有铺上柏油,因此是很脏的。在干旱的日子,路上的灰麈有数寸之厚,遇上下雨天则又泥泞不堪。当时的人都是穿 一种由一个鞋底和几根带子系的便鞋。这种鞋子既不能防灰麈,也不能防泥巴。因此每一户人家,都会在门口摆大水缸;仆人随时为来访的宾客洗脚、擦脚。在耶稣这个小团体里头,并没有谁是仆人。因此仆人的工作就得由大家轮流担任。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一起吃最后的晚餐时,开始为身分地位起了争执,没有人愿 意担任为人洗脚的工作;结果耶稣以既生动又富戏剧性的行动为门徒洗脚,作这没有人愿意作的事。
耶稣作了别人不愿意作的事。然后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么?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知道学生不 能大于 老师,仆人也不能大于主人。我既然这样作了,你们也当照样去作,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知道彼此应该怎样行。”
这使我们想起,教会里往往因为某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地位,就产生问题。甚至常常有教会中居领导地位的人,由于没有得到他们的职务所应得的地位,而有被人冒犯的感觉。耶稣的这个教训指出,世上伟大的标准只有一个,亦即是做服事工作的伟大。世上有许多人,在他们应该跪在同胞手足面前时,竟高高在上。在人生的每一层面,由于人竞争崇高的地位,不愿意屈居次要地位的心理,而使得好好的工作计划无法推动。一名球员在一场球赛中被漏掉,就拒绝再参加任何球赛。一位胸怀大志的政客未被托付以他自认应该担任的职位,就不肯接受较次的职位。一个圣歌队队员没有获得独唱的机会,就不肯再参加圣歌队。在任何社会我们都能看到,某人受到无心的轻蔑,不是大发雷霆,就是事后好几天都郁郁不乐。我们若只想到本身的尊严、声望、和权利、就让我们看看人子,腰间系 毛巾跪替门徒洗脚的这一幕吧。
耶稣有君王的身分,却很谦卑;他在世人当中既是仆人也是君王。汉琪( Donald Hankey )在亲爱的陆军上尉( The
Beloved Captain )一书,有一段描写这位陆军上尉怎样在旅次行军之后,照顾他的弟兄。“我们都知道他是我们的长官──在各方面都比我们强,是他同僚中的一位‘绅士’,我倒觉得奇怪为什么他那么谦卑却不失去尊严。如果谦卑这个字适用于他的话,我敢说他是一个谦卑的人。他关心我们身上的任何事。比方说,我们若开拔作旅次行军,起初脚都会发酸起水泡,可是你会觉得他把别人的脚当作是自己的。在每次行军过后,他都照例检查大家的脚。虽然这是例行公事,但他可很认真,绝不当作一项例行公事。他走进寝室,如果发现谁的脚发酸,就跪在地上,像医生一样的细心检查那人的脚。然后指示随行的士官赶紧施药救治。如果发现水泡,他就亲自用消过毒的针代为刺破,免得细菌进入人体。他这样做并不是虚情假意;不是故意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只是觉得我们的脚极其重要,而我们都不大会照顾自己,因此他认为最好是亲自检查我们的脚。在我们看来,他这样作真像是宗教的行为,因为他怀 基 督的精神,我们也更爱他,更敬重他。”令人惊奇的是,像耶稣那样蹲在门徒面前的人──结果竟被人尊为君王,而人们对他的怀念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基本的洗(十三 1-17 )(续)
我们已经知道约翰福音的记载都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面的;另一个是里面的。无疑地,本段记载也有第二个含义。在表面上,我们看见这是一个教人谦卑的功课。然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这是一段十分难解的经文。起初彼得不容耶稣洗他的脚。耶稣告诉他除非他接受洗脚,否则他就与主无分了。后来彼得要求不但是脚,连头和手也要洗。耶稣回答:“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这是一句难明的句子,同时也含有弦外之音。
耶稣的洗,无疑是与洗礼有关。“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耶稣的意思是指:一般人在参加筵席之前,总是先洗好澡,所以他们来到主人的家,就不用再洗澡;最多只要把脚洗一洗就行了。所以,洗脚乃是到人家家里作客,在登堂入室之前的礼节。也可称为 入室的洗礼 。耶稣像是对彼得说:“你要求我替你洗澡,洗澡是你自己能做的,不用我代劳,你现在所需要的乃是那象征你进入信仰之家的洗。”这又说明了另一件事。彼得起初不肯让主洗他的脚。耶稣说,如果这样的话,他就与主无分了。耶稣像是对他说:“彼得,你是不是骄傲而不让我为你洗脚!你若是骄傲的话,就会失去一切福分。”
不论是古今的教会,洗礼仍然是入教的一个方式;洗礼也可以称为入会的洗礼。然而这不是说,没受过洗礼的人就不能得救;而是说一个人若能接受洗礼,他却骄傲得不肯从这个门进来,那么骄傲就把他关在信仰的家庭之外。
现在的情形不同了。初代教会只有成年男女接受洗礼,因为他们直接从异教进入基督教。今天有许多的教会也容许孩童受洗。但在这一段经文,耶稣把这基本的洗当作进入教会的表象,并告诉我们说,一个人不可骄傲得不肯受洗。
不忠之耻与忠贞之荣(十三 18-20 )
本段经文强调三件事。
(一)本段经文对犹大不忠的残酷行径,可谓描述得十分生动,以致东方人读这一段记载莫不对他恨之入骨。耶稣曾引述诗篇的一句经文:“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依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诗四十一 9 )。东方人认为跟一个人一道吃饭是一种友谊的象征,也是忠贞的表现。撒母耳记下九章七及十三节记载,米非波设是扫罗的孙子,大 原可除灭他,结果反倒常常和他同席吃饭,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列王纪上十八章十九节说,事奉巴力的先知和事奉亚舍拉的先知,都是耶洗别所供养的。一个人誓言效忠某人并在某人那 里吃饭,结果竟叛逆他,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诗人认为背叛朋友乃是最令人伤心的事。“原来不是仇敌辱 我,若是仇敌,还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不料是你,你原与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我们素常彼此谈论,以为甘甜,我们与众在上帝的殿中同行”(诗五十五 12-14 )。
朋友变节背叛乃是世上最可耻,最残酷的事。耶稣说:“他用脚踢我”,心实在是令人心碎的一句话,本来用以形容“残酷的暴行”。经文中并没有愤怒的意思,只是忧愁而已;耶稣对犹大的最后规劝,只是表现他内心的伤痛。
(二)本段经文也强调这幕悲剧是在上帝的旨意之中,所以耶稣完全的,没有质问原由的接受上帝的安排。正如圣经所记载,救世的工作会使上帝心碎。耶稣知道上帝的救世计划,他知道所必须付上的代价,也诚心愿意付上。他不希望门徒误解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捉,而无法逃逸。他不是被动的受到杀害;而是主动的从容就义。虽然目前门徒看不出,也不明白;但他希望有一天他们回顾起来,就记得主所说的话,也了解这话的意思。
(三)本段经文强调不忠的耻辱,同时也强调忠贞的荣耀。有一天,这一 门徒要把耶稣的信息传给世人。他们若这样做,就等于作了上帝的代表 。一位大使或外交官员在外面,并不是代表自己或只具个人的资格。他乃是代表国家,带 国家的尊贵与荣耀。他乃是代表国家说话;尊重他,就是尊重他所代表的国家;欢迎他,就是欢迎那位差派他的统治者。忠诚的基督徒的荣耀和使命就是在世上代表耶稣基督。代表基督说话;代表基督行动。在我们手中享有永恒的尊荣。
爱的最后规劝(Ⅰ)(十三 21-30 )
我们若稍微想像这一幕的情景,许多戏剧性的因素就会浮现出来。
犹大背叛的表现是最糟的、也是最丑的。他可以赢得最佳演员和十足的伪善者的街头。我们敢断言;如果别的门徒知道犹大所作的事,绝不会让他活 离开屋子。犹大老是表现他爱耶稣,向他忠贞,来欺骗其他门徒的耳目,然而却瞒不过耶稣。他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恶棍;也是一个滑头的伪善者。从这里我们获得一项警告:我们表面的行为纵然骗得了人;却瞒不过基督的眼睛。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们若充分地了解这件事的始末,便会发现耶稣曾三番四次地规劝犹大。第一,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席次经过特别的安排。犹太人不是坐 吃饭;而是半卧。桌子是一张坚硬低矮的石桌,旁边摆一些长椅。形状呈U字形,主人就坐在正中央。他们斜卧时倾向左方,由左肘支撑身子,让右手可以自由拿取食物。依这种安 排来看,一个人的头部会靠 坐在他左边的人的怀里。耶稣大概是坐在主人席,亦即是正中央的席位。耶稣所爱的门徒必然是坐在他的 右边 ;因此他以左肘撑住身子时,他的头就挨近耶稣的怀里。
耶稣所爱的门徒,并没有指明是谁。有人推测是拉撒路,因为耶稣爱拉撒路(约十一 36 )。有人推测是年轻富裕的官,因为耶稣爱他(可十 21 );据说他后来抛弃一切所有的来跟随耶稣。有人推测是一位特别受到耶稣钟爱的年轻门徒,不过他的名气不大,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更有人推测主所爱的这个门徒是无血无肉的,只是一个假想的理想门徒。然而,多数人都猜测主所爱的门徒就是约翰自己;我们也十分同意这个见解。
引起我们兴趣的是:犹大到底坐在那里?因为耶稣假如能够和他私下交谈,而不叫其余的人听见,按理说,只有一个位置是可能的,那就是紧挨 耶稣 左侧 的席位。所以,约翰的头挨近耶稣的怀里;耶稣的头则挨近犹大的怀里。由此我们了解到, 主人在侧的席位最为尊贵,是专留给主人最亲密的朋友生的 。在吃饭之前耶稣可能对犹大说:“犹大,今晚你坐到我旁边来;我有话要对你说。”耶稣请犹大坐到他旁边,这是一种规劝。
还有一点要在这里交代的:主人时常会从菜肴中拣一块上好的,为客人布菜,这也是友谊的象征。波阿斯为了表示关怀路得,邀请她过来并把饼蘸在醋里,然后给他(得二 14 )。劳伦斯( T. E. Lawrence )说,他曾在阿拉伯人帐蓬内接受款宴,阿拉伯酋长常常把羊肉的脂油取下,当众递给他,以示尊敬(对西方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困窘的情况,因为不管合不合口味都得吃下去,才不会辜负主人的一番盛情)。耶稣为犹大布菜,这也是爱心的象征。我们发现尽管耶稣这样做,也没有引起其余门徒的注意,足见这是耶稣习以为常的一个动作,因此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犹大大概常常受到耶稣特别的宠爱。
这实在是一个悲剧。尽管耶稣再三的规劝,犹大被蒙蔽的心始终不为所动。上帝要拯救 我们 ,免得我们的心麻木,以致不为他的爱所动。
爱的最后规劝(Ⅱ)(十三 21-30 )(续)
这出悲剧终于继续发展下去。耶稣再三地对犹大表现慈爱,想叫他回心转意放弃原来的计划。
现在忽然来到一个重要的时刻,耶稣承认他所表现的爱失败了,于是他说:“犹大,你所作的快作罢。”因为实在没有再拖延的必要。为什么要让无效的奉劝增加紧张气氛呢?犹大若执迷不悟要这样作,那就干脆快作罢。
门徒仍旧不明白耶稣所说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以为耶稣是差他去买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去赒济穷人。习惯上,逾越节是一个有无相通的节期,凡有的人要帮助那没有的,是一个赒济穷人的节期。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教会取出圣餐时所捐出的奉献来赒济穷人。其余的门徒以为耶稣差管钱袋的犹大拿些去赒济穷人,好让他们欢度逾越节。
犹大一领受了饼,魔鬼就入了他的心。爱心的规劝竟然化为仇恨的动力,这实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只有魔鬼才会出此下策,把一件极美的事经过扭曲终而变成促使人下地狱的媒介物。魔鬼把爱变为情欲;把圣洁变为骄傲;把惩戒变为虐待;把爱心变为自满。在生活上,我们必须小心,免得魔鬼把美好的事物变成遂其目的之手段。
犹大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约翰很喜欢一字两用。白天的反面是夜间;不过还有另一种夜间,就是指人离开耶稣基督去走自己的道路。一个人若不听良善的呼唤,而听从邪恶的特使,就是一种夜间的光景。一旦仇恨的心把爱的烛光熄灭时,夜间就到了。一个人若离开耶稣就是进入夜间了。
假如我们顺服基督,就是行走在光明中;若离开主,我们就进到黑暗里。在我们面前有光明之路,也有黑暗之路。上帝赐给我们智慧去作正确的抉择,因为在黑暗中,人会全然迷失。
四重的荣耀(十三 31-32 )
本段提到四重的荣耀。
(一)耶稣的荣耀已至;他的荣耀乃是十字架。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存疑也已经澄清了。犹大终于出去采取行动,十字架的来临已成定局。每一个人也都必须经历人生的经纬,无法逃避。生命中最大的荣耀就是牺牲所带来的荣耀。任何战役,最高的荣耀并不属于生还者,而属于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宾勇( Laurence Binyon )说:
我们会年迈残弱,烈士则永不会衰老;
岁月既不能使他们困顿疲惫,也不能定他们的罪,
红日西沉时或在清晨里
我们都会怀念到他们。
在医疗界,受人怀念的不是那些发了横财的医生,而是那些献身发明新药物的人。历史史实也证明,那牺牲最大的人,获得最大的荣耀。
(二)藉 耶 稣,上帝得到荣耀。由于耶稣的顺服,上帝得到极大的荣耀。一个人对领袖表示爱慕、敬佩和信任,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顺服。即使必须受苦,仍然顺服到底。子女尊敬父母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顺服。耶稣极其顺服上帝,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就给上帝至高无上的崇敬与荣耀。
(三)藉 耶稣,上帝荣耀了祂自己。若说道成肉身和十字架的牺牲是上帝最大的荣耀,似乎有点奇怪。然而世上没有比被人爱更荣耀的事。如果上帝高高在上,显得极威仪、沈,不为任何忧愁或痛苦所动,那么人会敬畏祂,钦佩祂;却不会去爱祂。牺牲的定律不仅是地上的定律;也是天地的定律。 上帝至高的荣耀正显明在基督道成肉身和十字架的牺牲之上。
(四)事情还有另外的一面,就是上帝荣耀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的瞬间,就是耶稣的荣耀;然而接 还有更大的荣耀──复活、升天、基督得胜的再临。在十字架上,耶稣建立起他的荣耀;慢慢的到有一天,全世界都会看见他的荣耀。耶稣先受屈辱,然后显明他的荣耀;他先在十字架上牺牲,然后登基;那顶荆棘的冠冕会变成荣耀的冠冕。这是十字架的战役,万王之王要在荣耀的得胜中让全世界都看见他。
临别的命令(十三 33-35 )
耶稣留下临别的命令给门徒。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他们想多听他的声音,就要趁现在注意听。耶稣要步上一个旅程,是没有人能陪伴他的;他要走一条孤独的道路。在临别之前,他命令门徒要彼此相爱,像耶稣爱他们那样。这命令对我们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上有什么教训?耶稣怎样爱他的门徒呢?
(一)他对门徒的爱是 无私的爱 。即使在人间最高尚的爱中,仍旧会怀有几分私心。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之中,考虑到自己应该得些什么。我们想到自己的幸福,和万一爱被剥夺时所受到的苦。我们往往考虑到:这爱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在我们付出爱心的背后,可能是追求 自己的幸福 。可是耶稣未曾想到自己。他惟一的愿望就是尽其所有的把自己给予凡他所爱的人。
(二)他对门徒的爱是 牺牲的爱 。耶稣的爱是没有限制的,我们要求耶稣的爱,他永远不会觉得太多。如果爱是意指十字架的道路,他已预备好付上这个代价。有时我们误解以为爱就是带给我们幸福。当然,爱的结果会带给我们幸福,然而我们也许得先经历痛苦和十字架的过程。
(三)他对门徒的爱是 体谅的爱 。他彻底地了解每一个门徒。除非我们和人同住,否则就无法真正了解别人。如果我们偶尔遇见一些人,顶多只能见到他们最好的一面。只有在我们和他们同住,才会发现他们的忧愁,暴躁和别的弱点。耶稣和门徒每天生活在一起,约有三年,他非常了解每一个门徒──然而他仍旧爱他们。有时我们说爱是盲目的。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因为盲目的爱,其结果必然空洞,而不实际。真正的爱是睁开眼睛的。真正的爱不是去爱想像中所爱的对象,而是爱实际上的他。耶稣的心胸非常宽广,他能爱我们实际上的样子。
(四)他对门徒的爱是 饶恕的爱 。门徒的领袖彼得将会否认他。其余的门徒在耶稣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都逃窜了。耶稣在世的时候,门徒并未真正了解他。他们都是一 盲目的、麻木的、学习力迟钝的,不够了解的门徒。到末后,他们都成为懦夫,然而耶稣并不责怪他们;没有一个人 的失败和过错是耶稣不能饶恕的。任何一种爱,若没有学会饶恕的话,结果便会由枯萎而至消失。我们都是软弱的人,若是受到最钟爱的人的打击,心里的创伤将无法言喻。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所有持久的爱必须建立在饶恕的基础上,因为不肯饶恕的爱毕竟是会枯萎的。
踌躇的忠诚(十三 36-38 )
彼得和犹大之差异在那里?犹大出卖耶稣,然而彼得曾在耶稣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发誓咒 ,否认耶稣;结果犹大被认为最可耻的人之一,彼得却还被认为有说不出的可爱之处。差异是:犹大蓄意出卖耶稣,是出于预谋,一点人性也没有。他的叛逆是经过缜密筹划的,甚至到了 最后,他仍旧拒绝耶稣痛苦的规劝,真是铁石心肠。彼得否认耶稣的情形不同,他不是故意这样做;他是一时软弱做出这样糊涂的事。在片刻之间,他变得如此软弱,不过他的心思却还是明辨是非的。
一个人若是毫无人性故意犯罪,和一个人一时软弱无意中犯罪,两者的差异很大。一个人明知他所做的事不对仍旧去做,和一个人一时糊涂、软弱、激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不对,两者之间的罪有极大的差异。上帝拯救我们不故意去伤害他自己或伤害那爱我们的人。
彼得与耶稣之间的关系是很可爱的。
(一)耶稣知道彼得一切的弱点。他知道彼得的冲动;知道他性情不稳定;他知道彼得心直口快,所说的话常常没有经过大脑,想到那就说到那。他很了解彼得忠诚的能力和他所作的决定之软弱。耶稣了解彼得非常彻底。
(二)耶稣彻底了解彼得的爱心。不论彼得有什么表现,耶稣知道彼得爱他,如果我们只了解一个人伤害我们,对我们失信,或叫我们失望,其实这样做并不是那人真正的本意。他的本意是爱我们的,而不是想伤害我们。重要的是他的爱,而不是他的失败。耶稣很了解彼得。我们若能像耶稣那样谅解一个人一时的软弱所做出的糊涂事,而宽恕他,就能免去许多伤痛。
(三)耶稣不但了解彼得的过去,也了解他的未来。他知道彼得一时不能跟随他;不过他也知道将来有一天,彼得也会像他那样走上殉道的路。耶稣的伟大处在于他能从一个懦弱的人身上看出他潜在的英雄本色;他不但知道我们今天的样子,他更知道他能把我们改善变成什么样子。他有爱心知道我们的潜在力,他也有能力使我们达到那个目标。 ──《每日研经丛书》
第十三章 爱到底的主
壹 不可爱的门徒
逾越节晚餐之前的背景乃是,在他们动身上耶路撒冷之前,主耶稣先指示门徒说,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 太十六 21 ,十七 22~23 ,二十 18~19) 。按常理来说,门徒们的关心,应该是集中在他们亲爱的主即将受难,受苦的事上。不该集中在“谁为大”的问题上。
只因出发之前,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祂一件事。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的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这个要求使那些听见这话的其他十个门徒,心中不平,因而恼怒他们弟兄 ( 太二十 20~24 ;可十 35~41) 。所以他们整个注意力就从即将要受难受死的主身上,转移到他们的利害关系上,主的左右若是被雅各,约翰二兄弟占去了,那么其余的人,只好靠边站了。谁也不甘心,自认是不重要的小人物。所以他们一路上争论谁为大。
那时候的中东既没有柏油路,也没有环境卫生的措施。路是满了垃圾灰尘,人脚上所穿的是简陋的、只有底、上空的拖鞋,容易沾染污秽,几乎是和赤脚差不多。
他们到了客店时,一定满脚是灰尘,既肮脏又臭气难闻。所以当时的客店都有豫备了装满水的石缸。通常在就餐桌之前,旅客都会先洗脚,弄干净之后,才会就席。但是他们因心中不平,谁也不愿意去作替人洗脚的事。若是作了等于承认别人比你大,而你是最小的。
连他们的主,就是他们素来所承认“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的夫子,正坐在他们面前,却没有一个人伺候祂,洗祂的脚。
你看,他们实在是不可爱,甚至达到可弃绝的地步。
贰 爱到底的主
“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 ( 约十三 1) 。
“ 就爱他们到底 ”说出,主那长阔高深的爱,永不改变的爱,远超过了门徒们,虽然他们落到了丑恶底点的光景。主那爱到底的爱,完全遮盖了不可爱的门徒们之缺点,绰绰有余,丝毫不受他们的影响。
一 耶稣知道
“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 ( 约十三 3) 。
一个人所以会灰心、软弱、失败,迷失了方向,是因为不知道神将要为我们成就的,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因此就无法忍受这至暂至轻的苦楚;常发怨言,常软弱,常失败。
但是耶稣知道;祂知道祂所作的是什么,所以祂不气馁,不灰心。我们该知道,耶稣虽然是“神的儿子”,但祂也是“人子”。照着祂的神性来说,祂是神的儿子,是太初的神;当然祂是无所不能,也是无所不知。可是按着祂的人性来说,既有血肉之体,就有人性的软弱,会受试探 ( 来二 14 ,四 15) ,会忧愁、忧伤、难过 ( 太二十六 37~38) ,甚至也会惊恐起来 ( 可十四 33) 。祂若非看见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无法轻看羞辱,忍受苦难 ( 来十二 2) 。所以这里所说的知道,是在祂的人性里知道父神在祂身上的旨意,祂将要成功的救恩,知道万有,特别是知道谁是父所赐给祂的人 ( 约十七 6) ,这些人是永远属于祂的。祂知道祂是从神出来,把神性带给人,又要归到神那里去,把祂所拣选的人带到神性里,带到荣耀里,叫他们与神合而为一 ( 约十七 23 ,参照十四 20) 。耶稣知道,所以爱他们到底;因为知道,所以替他们洗脚。
二 虚己
“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 ( 约十三 4) 。
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成为人子,本来就是虚己。祂为此离天庭,撇弃宝座和荣冕。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 ( 腓二 6~7) 。现在为着祂的门徒们争夺谁为大,更是虚己,祂离席,放下了主人的地位;脱了衣服,脱弃了自己的体面、尊严、身分;用手巾束腰,以谦卑约束了自己。
三 用水洗门徒的脚 ( 约十三 5~12)
1 、水所表征的属灵意义
经上用水表征神的话 ( 约十五 3 ;弗五 26 ;来十 22) ,或是表征圣灵 ( 约七 38~39 ;林前六 11) ,或是生命 ( 约十九 39 ;多三 5 ;启二十二 1) 。
2 、对付罪的洗
约翰福音 第十三章的“洗”,不是对付罪的“洗”,赎罪是只有主自己能赎,其他的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分于神的救赎,因此不能用“彼此洗脚”来解决罪的问题。我们所犯的罪行,需要认罪,取用主宝血的遮盖,才能蒙主赦免 ( 太二十六 28 ;弗一 7 ;启一 5 ;约壹一 7 ;启七 14) ,洗净一切的不义。我们的良心是因着宝血的洗净 ( 来九 14) ,才得以活过来,恢复正常的功用。至于那住在我们肉体中的罪性,是因信和主同钉十字架,叫我们的旧人死了,才从罪的辖制得着释放 ( 罗六 6) 。这一切全都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一次永远成功的救赎果效。
3 、除去污秽的洗
约翰福音 所说的用水洗,所着重的是对付魂生命,除去污秽的洗;无论是洗脚的洗 ( 约十三 5) ,或是洗过澡的洗 ( 约十三 10) ,修理干净的洗 ( 约十五 2~3) ,都是生命的洗。生命的洗是开始于重生的洗 ( 多三 5) ,洗过澡的洗 ( 约十三 10) ,然后不断的活在生命的交通中蒙洗涤 ( 约十七 17 ;弗五 26) ,才得以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 弗一 4 ,五 27) 。洗脚的洗也是属于生命交通中,不断洗涤污秽之洗。门徒们因着长期跟从主,也因着听祂所讲的话已经干净了 ( 约十五 3) 。但是在主离开他们之后,他们还需要继续留在这世上好一段时间。虽然他们不属于世界 ( 约十五 19) ,是客旅 ( 来十一 9 , 13) ,但却在世上 ( 约十七 11) ,生活行走在这寄居之地。脚乃是行走时和大地接触的部分。它表征当信徒还生活在这寄居的世上时,难免沾染这世上的污秽,所以需要在生命中时时洗涤,保持干净。主要信徒们藉着真理成圣;而神的话就是真理 ( 约十七 17) ,圣灵就是真理 ( 约壹五 7) ,主就是真理 ( 约十四 6) ,祂是我们的生命 ( 西三 4) ,我们要在生命的水中蒙洗涤,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参 榜样 ( 约十三 12~17)
“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 ( 约十七 15) 。
当门徒们争论谁为大的时候,主耶稣曾再三的告诫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 太二十 26~28 ;可十 43~45) 。但是那些被雅各和约翰两兄弟冒犯,而恼怒的门徒们,根本听听不进这些话。
一、污秽的来源
撒但原是天使长之一。他因心中高傲,想要高举自己与至上者同等 ( 参照赛十四 12~14 ;结二十八 12~17) ,因着堕落被摔在地上 ( 启十二 3~4) ,成为魔鬼,成为这世界的王 ( 约十四 30 ,十六 11) 。它把骄傲、自高自大的毒素种在堕落的人类中,以此污秽人。逾越节晚餐之前,门徒们受了最大的污染,以致彼此争论谁为大。他们忘记了尊主为大。
二 、以谦卑的生命水,洗去自高自大的污秽
主本是门徒们的主,他们的夫子 ( 约十三 13~14) ,祂却自己卑微,甘愿作他们的用人,作他们的仆人;祂站在最小的地位上,以谦卑作生命水,洗去门徒们“愿为大”的污秽。祂是以生命吞灭死亡,以谦卑胜过自高自大。
三、榜样的真理
主替门徒洗脚乃是无声之言,也是榜样的真理。祂这个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征服了门徒的心 ( 卖主的犹大除外 ) ,祂用大能大力,洗净了他们的污秽。
四、要门徒也要作榜样
主不只作了门徒的榜样,更把那作榜样的生命,赐给了所有因信接受祂作生命的信徒们。我们因信祂而活,让祂在我们身上显大,我们就能活出主那超乎万人之上的美德。这就是主所说: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们若是这样去行,去操练敬虔,教会中就会有更多的作榜样者出现。彼得是一个好榜样,他不但自己作群羊的好榜样,也劝与他同作长老的,也作群羊的榜样 ( 彼前五 1~4) 。毫无疑问,保罗也是一个好榜样 ( 参照徒二十 35) 。他能对腓立比的信徒们说:“ 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会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 ” ( 腓四 9) 。他也劝提摩太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 提前四 12) 。在教会中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 ( 林前四 15) 。说教容易,身教难。什么时候好榜样多,什么时候就有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肆 主给教会的命令
一、彼此洗脚 ( 约十三 14)
不错,“当彼此洗脚”是主的吩咐;凡是主所吩咐的,不管有没有“命令”这样的字眼,就都是祂的命令,我们都要遵守。但是这是很容易被误解的话。所以“洗脚”就成了宗教仪式之一。犹太教如何把饮食规条、节期、月朔、安息日、割礼,变成为宗教仪式,罗马天主教也把它们变成另一套宗教仪式。教皇、大主教、神父们如何端起一盆水,施行洗脚仪式,基督教的牧师,长老们也不甘落后,依样画葫芦,照作不误。若是有必要,我并不反对用实际的水替人洗脚。特别是对那些生病的、行动不便的老弱残障,作这样的服事,也是很甜美的。但是千万不要已宗教仪式,取代了属灵的实际。
在主再来之前,也就是我们这必朽坏的身体尚未得赎,尚未改变成为不朽坏、荣耀的身体,尚未经历完全的救恩之前,我们这些还留在这世上的信徒们,实际是生活、接触在撒但作王的这个世界上。因有接触,所以容易沾染到这世界的污秽。因此我们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 ( 林后七 1) 。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 ( 提后二 21) 。但是我们都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是说,已经完全了,有时难免有疏忽;一不小心,沾染了污秽,未能及时发觉。但是旁边的弟兄姊妹若是看见了,就当用爱心说诚实话 ( 弗四 15 ;参照 25) ,只要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 弗四 29) 。我们若是这样彼此教导,彼此劝戒 ( 西三 16) ,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 ( 帖前五 14) ,这就是彼此洗脚了。彼此洗脚并不是彼此论断,也不是彼此定罪,乃是彼此相爱 ( 约十三 34 ;约壹三 11 , 23 ,四 12) ,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 来十 24) ,蒙光照 ( 弗五 14) ,蒙洗净 ( 弗五 26) ,蒙圣灵更新 ( 多三 5) ,在光明中彼此相交 ( 约壹一 7) 。惟有如此行,才有正常的教会生活和彰显。
二 彼此相爱
“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 ( 约十三 34~35) 。
主在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之前,已先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 ( 参照 31~32) 。在 约翰福音 里,我们多次的看见,我们的主要得着荣耀,好叫祂能够荣耀神 ( 约七 39 ;八 50 , 54 ;十二 28 ;十三 31~32 ;十四 13 ;十五 8 ;十七 1 , 4~5) 。我们若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个荣耀是指着祂要经过死而复活,升天等的过程,成为赐生命的灵,产生教会说的。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 弗五 25) 。祂的道成肉身,受苦,舍命流血,都是为要得着教会,可以献给自己;又洗净她,使她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 ( 弗五 27) 。为这个荣耀,祂爱那些世间属自己的人,爱他们到底。替他们洗脚,吩咐他们要彼此洗脚,要彼此相爱。教会从本质来看,她乃是从基督那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之后所结出的许多子粒之总合。基督如何是爱的主 ( 约十三 1 , 34) ,爱的神 ( 约壹四 8 , 16) ,照样,教会有这一位爱的主是他们的生命 ( 西三 4) ;因为有爱的生命,主才命令他们要彼此相爱。另一面,教会的见证及教会的彰显,乃是从爱的生命之交通而有的。所以信徒们的生活,不是个别的,而是团体的。所有的信徒是神家里的人,也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 ( 弗一 23) 。千千万万的信徒,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 ( 参照罗十二;林前十二 ) 。所以在教会生活中,什么都是彼此的。在经上一再地强调,彼此亲热,彼此推让,彼此相顾,彼此联络,互相宽容,彼此相助,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彼此劝勉,彼此洗脚等等,不胜枚举;而彼此相爱,就是这些彼此的总结。教会的见证与彰显,若是不够刚强,不够正常,问题不是出于生命的本身,而是信徒缺少生命正常的交通。主是智慧的神,祂针对门徒们互相“争论谁为大”的病症,对症下了最有效、最正确的药,那就是彼此洗脚,彼此相爱。我深信,我们若是爱主,就会遵守祂的命令,活在彼此洗脚,彼此相爱的实际里。在主爱中蒙生命的洗涤,保持交通,叫世人因此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叫神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
伍 卖主的犹大──放弃救恩的人
“ 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 ( 约十三 2) 。
“ 我知道我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 ( 约十三 18) 。
“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 ” ( 约十三 21~27) 。
有人说,卖主的犹大是神为要成功祂的计划,所豫定和利用的人。他是一个豫定该下火湖的人。但是我个人并不如此认同。以撒但为例,神本来所创造的,都是光明的天使,并没有创造魔鬼。魔鬼原是神所造的一个完美,尊高的天使长。是他自己高傲,败坏了自己,顶撞神,自甘堕落,才变作一个邪恶的魔鬼 ( 参照赛十四;结二十八 ) 。照样地,神也没有豫定犹大要出卖主。是他贪爱玛门,过于爱主,才会被魔鬼趁机败坏他的心。主曾经点明,十二个门徒中间有一个已是被魔鬼收买了,他后来要出卖祂 ( 约六 70~71) 。这样的点明,是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但他始终贪爱玛门。他对主的估价还不如三 十两 银子 ( 约十二 4~6) 。所以逾越节晚餐以前,他就已经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要如何把耶稣交给他们,并约定出卖主的银子 ( 路二十二 3~6)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当然也知道犹大将要出卖祂的事。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在这个爱到底的爱里面,主仍然给犹大有悔改的机会,所以祂也洗了他的脚。犹大本来该受这样爱到底的爱感动,拾回他的良心才对。他若尚有残留的一点良心,就会痛哭流涕的悔改。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不只没有说,不可洗我的脚,更是麻木地接受了主的服事。后来主又给他一次最后悔改的机会,他却硬了心,面不改色的接了蘸醋的饼吃了。是他自己把他的良心完全卖给撒但,放弃了最后一次悔改的机会。人若丧尽了良心,即使一再听到能洗涤他的生命的话 ( 约十五 3) ,洗涤他污秽的生命水,仍然无法改变这样的人。
陆 三次不认主
彼得虽然蒙了生命水的洗涤,也受了主的服事,洗去污秽,但在主完成了救赎的工作,赐给他生命之灵作生命之前,他虽愿意为主舍命 ( 约十三 37) ,但因缺少能力,有所不能行的,所以他失败了。后来他软弱到一个地步,三次不认主。
很多人因此责怪彼得,其实他所表现的软弱是代表所有门徒的软弱。他的失败是在众门徒失败之后才发生的。当“ 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 ” ( 可十四 50) 之后,彼得还远远的跟着耶稣 ( 可十四 54) 。可是漫长寒冷的黑夜把彼得天然的勇气和心愿都耗尽了。彼得无法再逞下去了,他才变得软弱。但是这样的彼得,在接受圣灵作生命及能力之后,所表现的是何等刚强有力的新人。所以主告诉他,“ 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 ( 路二十二 32) 。可见主悦纳了彼得的存心。 ── 黄共明 《 约翰福音要义 》
约翰福音 13:5
洗 门 徒 的 脚: 为 门 徒 洗 脚 这 一 寓 意 深 远 的 举 动 发 生 在 耶 稣 在 地 上 的 最 后 一 晚。 耶 稣 这 样 做 有 以 下 的 目 的:
1. 向 门 徒 证 明 他 是 多 么
爱 他 们。
2. 预 示 他 在 十 字 架 上 的
牺 牲。
3. 教 导 门 徒 应 当 彼 此 谦
卑 服 事。 想 做 头 的 愿 望 一 直 困 扰 着 门 徒 ( 太 18:1~4 ; 20:20~27 ;可 9:33~37 ;路 9:46~48) 。 基 督 想 让 他 们 看 到, 渴 望 为 头、 渴 望 凌 驾 于 别 的 基 督 徒 之 上 的 想 法 与 他 们 主
的 心 意 是 何 等 地 格 格 不 入 ( 参 路 22:24~30 注;约 13:12~17 ;彼 前 5:5) 。
13:8
我 若 不 洗 你: 这 是 指 借 着 十 字 架 洗 去 罪 的 属 灵 的 洗。 若 不 靠 着 这 个 洗, 无 人 能 属 基 督 ( 约
一 1:7) 。
13:14
彼 此 洗 脚: 早 期 教 会 效 法 耶 稣 的 榜 样, 并 且 照 字 义 遵 守 了 以 仁 爱 谦 卑 彼 此 洗 脚 的 告 诫。 例 如 在 提 摩 太 前 书 5:10 , 保 罗 指 出 寡 妇 如 果 达 不 到 一 定 的 标 准, 教 会 就 不 应 照 顾 她 们; 这 些 标 准 之 一 就 是 “ 洗 圣 徒 的 脚 ” 。
13:22
猜 不 透 所 说 的 是 谁: 请 注 意, 门 徒 从 未 认 识 到 犹 大 的 表 里 不 一。 他 把 他 的 虚 伪 掩 盖 得 天 衣 无 缝。 即 使 在 今 天, 教 会 里
也 可 能 有 外 表 为 义, 内 心 却 对 基 督 无 真 正 信 心 和 忠 心 的 人 ( 参 “ 假 师 傅 ” 一 文 ) 。
13:26
一 点 饼: 耶 稣 把 这 点 饼 给 犹 大 可 能 是 最 后 一 次 要 求 犹 大 离 弃 他 的 罪。 然 而 犹 大 拒 绝 回 心 转 意, 撒 但 便 控
制 了 他 (27 节; 参 路 22:3 注 ) 。
13:34
彼 此 相 爱: 这 个 命 令 让 基 督 徒 以 更 大 的 爱 和 特 别 的 方 式 去 爱 所 有 真 正 的 基 督 徒, 不 管 他 们 是 否 是 自 己 教 会
的 成 员 或 是 否 追 随 自 己 所 信 奉 的 神 学 观 念。
1. 通 过 察 验 一 个 人 是 否
热 爱、 顺 服 耶 稣 基 督, 是 否 对 神 圣 洁 的 道 忠 心 (5:24 ; 8:31 ; 10:27 ;太 7:21 ;加 1:9 注 ) , 我 们 应
该 分 辨 出 真 基 督 徒 和 假 基 督 徒。
2. 任 何 抵 挡 当 今 世 界 流
行 思 潮 , 对 耶 稣 基 督 持 有 活 泼 信 心、 对 神 所 默 示 的 纯 正 的 道 能 够 真 正 明 白 并 忠 心 遵 守 的 人, 都
是 我 在 基 督 里 的 兄 弟、 姊 妹, 都 配 得 到 我 特 别 的 爱 和 支 持。
3. 爱 所 有 真 正 的 基 督
徒, 包 括 不 属 于 我 们 教 会 的 信 徒, 并 不 意 味 着 我 们 必 须 妥 协 或 协 调 我 们 圣 经 信 仰 或 教 义 特 别 的
不 同 之 处, 也 不 是 说 我 们 必 须 追 求 组 织 上 的 联 合。
4. 基 督 徒 决 不 能 在 神 的
圣 洁 方 面 妥 协。 我 们 对 神 的 爱 和 对 他 所 显 明 的 旨 意 的 爱 应 该 驾 驭 和 主 导 我 们 对 人 的 爱。 爱 神 必
须 放 在 首 位 ( 参 下 一 条 注 释;太 22:37, 39 注 ) 。
13:35
就 认 出 你 们 是 我 的 门
徒 了: 爱 ( 希 腊 文 agape) 必 须 是 基 督 徒 特 有 的 标 志 ( 约 一 3:23 ; 4:7~21) 。 这
种 爱 本 质 上 是 指 自 我 奉 献、 自 我 牺 牲 的 爱, 只 求 别 人 的 益 处 ( 约 一 4:9~10) , 因 此 在 基 督 里 的 弟 兄 姐 妹 应 当 为 着 他 人 的 最 大 利 益 而 舍 己, 使 彼 此 相 爱 成 为
信 徒 关 系 的 标 志。 基 督 徒 必 须 在 患 难 中 互 相 帮 助, 顾 念 彼 此 的 感 情 和 名 誉, 舍 己 为 他 人 谋 福 利 ( 比 较 林 前 13 章;加 6:2 ;帖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八.耶稣替门徒洗脚(一三 1 ~ 11 )
第十三章是楼房讲话的开始。耶稣不再是行走在敌对的犹太人中间。祂和门徒退到耶路撒冷的一所楼房内,在祂要去受审受死以先,与他们作最后的相聚。约翰福音第十三至十七章,是整本新约中最为人喜爱的一部分。
一三 1 在被钉十架的前夕,主 耶稣知道 时候已 到 ,祂将要受死、复活、升天。祂 爱世间属自己的人 ,就是真正信祂的人, 就爱他们到底 ;不但到祂在世传道工作之终,也 爱他们 直到永远。祂的爱无可限量,正如祂将显给我们看的一样。
一三 2 约翰并没有指明这是哪一顿 晚饭 ,是逾越节主的晚餐呢?还是普通的晚餐?魔鬼将 卖耶稣的意思 种在 犹大 的 心里 ,时机已经成熟。犹大先前已谋算如何对付耶稣,现在他收到信号,要开始他们的奸计了。
一三 3 本节强调是谁作这奴仆的工作;祂不只是拉比或是一位老师,祂是 耶稣 自己。祂知道自己的神性,清楚明白神已托付给祂的工作。祂是 从神出来的 ,已准备好回 到神那里去 。
一三 4 正因耶稣知道祂自己是谁,和祂的任务、命终;祂更要纾尊降卑,洗门徒的脚。主 离席站起来,脱了 祂长长的外 衣 ,拿起 手巾 作围裙束腰,甘愿作奴仆。我们可能认为在马可福音──将主描划成完美仆人的福音书才找到这事迹。但正因为这事记载在约翰福音──耶稣为神儿子的福音书中,更令人注目。
这个象征性行动提醒我们,主如何离开天上的华美之家,来到世上作仆人,侍候那些祂手所创造的人。
一三 5 在东方的诸国,人们爱穿草鞋,所以需要时常 洗脚 。通常,主人家为表殷懃,会安排仆人洗客人的脚。这里,这位属神的主人降为奴仆,作卑微的工作。“耶稣跪在卖祂的人面前,这是何等的景象,何等的功课!”
一三 6 彼得 眼见耶稣要 洗 他的 脚 ,大为震惊。他非常不愿意让主耶稣这么伟大的人物,屈就服事他这个不配的人。“看见神作仆人做的事,令我们感汗颜。”
一三 7 耶稣 告诉彼得祂现在做的事,隐含属灵的意思,洗脚是属灵洗涤的象征。彼得知道主要做的事,就是为他洗脚,但他却 不知道 当中的属灵意思。后来他将会 明白 ,主会向他说清楚。经过不认主,再回到主面前,他自会感受到, 明白 这意思。
一三 8 彼得 显示出人性的偏激。他誓言主 永不可洗 他的 脚 ,永不可是永永远远的不能够。主回答彼得说,除了祂替他洗脚外,再没有方法能叫彼得与祂有分。洗脚的意思就是如此。基督徒在世上行走,少不免沾到污秽。他们会听见粗言秽语,见到不洁的东西,与不敬虔的人工作等,都会弄脏信徒,所以需要时常清洁。
神的道如同水可以洁净我们。当我们研读圣经,听真理的道,互相讨论神的话,就发觉圣经能去净罪恶对我们的影响。但反过来说,我们愈是不顾圣经,就有愈多污秽的念头停在我们的心思里,影响我们的生命,我们却仍是懵然不知。耶稣说:“ 你就与我无分了。 ”祂不是说若祂不为彼得洗脚,彼得就不能得救。祂的真正意思是人要与主维持良好的相交关系,只有恒常读经,洗涤自己。
一三 9 , 10 彼得 由一极端跳到另一极端。一刻前,他还对主说“永不”,一刻后,他竟说要洗遍全身。
人从公众地方沐浴回来,脚上很容易再次弄脏。虽然不必再次洗澡,但也得要清理脚上的污垢。“ 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 ”洗澡和用盆洗脚,两者是不同的。洗澡代表人在得救恩时所得到的洁净,基督的血洗去了罪的刑罚,这只有一次。而用盆洗脚代表洗去罪的污染,是用神的道常常洗涤的。属灵的洗澡只有一次,但洗脚就有多次了。“ 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 ”门徒都受了重生的洗,除了犹大一个,他从没有得救。
一三 11 主耶稣通晓万事, 知道 犹大会 卖他 ,所以指出当中有一人是不干净,没有受过救赎的洗。
九.耶稣教导门徒跟随祂的榜样(一三 12 ~ 20 )
一三 12 基督似乎 洗 完了所有门徒的 脚 ,然后便穿 上 外 衣,坐下 ,开始解释祂做的事的属灵意思。祂首先问门徒一个问题,而救主所问的问题一向都很值得思考,是祂教导门徒的一个好方法。
一三 13 , 14 门徒认耶稣为 夫子 、为 主 。他们做的不错。但耶稣给了门徒榜样,说明国度中权利最大的,就是仆人。
若为 夫子 为 主 的耶稣也 洗 门徒的 脚 ,门徒又怎能推辞,不 彼此洗脚 呢?主是否真的认为他们该用水去彼此洗脚 42 ?祂是否在制订教会的礼仪呢?当然不是,这句的意思是属灵的。祂在告诉门徒要学习主的道,常保持相交,好像保持清洁一样。若有人见他的弟兄冷淡、世俗起来,他定要凭爱心用圣经的话劝诫他。
一三 15 , 16 主给他们 作了榜样 ,教导他们该怎样在灵里彼此服事。
若因为个人的自私、私怨,而使我们不俯身服侍弟兄,我们就该提醒自己我们 不能大 于我们的 主人 。祂谦卑自己为那些不配、不感恩的人洗脚,当中还有个是要出卖祂的。若你知道有人要骗你的钱,你会谦虚地服侍他吗?那些被 差 的(门徒),不应以为他们的身分尊贵,不屑做那 差他 来 的 (主耶稣)也曾做过的事。
一三 17 虽然人都 知道 要谦卑、要无私、要彼此服事,但也大可以不去行 这 些真理。这道理的价值和福气只有去行出来的人才能体会!
一三 18 主耶稣所教导有关服事的话, 不 适用于犹大。他不是耶稣将要差派到世界各地传扬福音的人。耶稣知道经上记有关祂被出卖的话必要 应验 ,如诗篇四十一篇 29 节所记载的。犹大与主同共餐三年,也要 用脚 踢主、出卖主。在诗篇第四十一篇中,主还形容那出卖祂的是祂“知己的朋友”。
一三 19 主事先告诉门徒祂将被出卖,是好让 事情成就 之后,门徒知道主真是神。“ 叫你们……可以信我是 ”这句中 基督 一词在句末处是可以略去的。新约里的耶稣就是旧约里的耶和华。预言应验了,大大证明基督的神性,也证明圣经是神默示的。
一三 20 我们的主知道祂被出卖的事可能使其他门徒跌倒,产生怀疑。所以祂鼓励门徒,他们将要被差遣去完成属神的使命。他们与主紧密地同证,人接待他们,就是接待主了,正如那些接待基督的,就是接待父一样。他们会因为与子神并父神的紧密关系而感到安慰。
十.耶稣预言自己将被出卖(一三 21 ~ 30 )
一三 21 , 22 耶稣心里非常 忧愁 ,因知道有门徒将要出卖祂。耶稣似要给那将出卖祂的人一个最后机会,好放弃他那恶毒的计划。耶稣没有当面揭露他,祂只说出祂知道十二门徒当中有 一个人 要出 卖 祂。但纵使这样,也不能改变犹大的心意。
其他门徒并不怀疑犹大,他们诧异当中有人竟然要做出这样的事,也猜不透这到底是谁。
一三 23 当时的人用饭时不是绕桌子坐,而是靠在长椅上。 耶稣所爱的 那门徒就是约翰,本书的作者。他不提自己的名字,但毫不犹豫的道出他在救主心里,占宠爱有加的位置。主爱所有的门徒,但约翰却和祂有特别亲密的关系。
一三 24 , 25 彼得 于是对他 点头 示意,却没有说出口。也许他点头,要叫约翰找出卖主的人是谁。
约翰 靠 耶稣的胸膛 ,低声问耶稣这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也许耶稣低声回答了他。
一三 26 耶稣回答说 ,祂会 蘸一点 酒或肉汁在 饼 上,递 给 那卖祂的人。有人指出东方人宴客,主人家会递饼给席上尊贵的上宾。主将 犹大 看为上宾,是想要尽最后的努力劝他悔改,用恩典和爱去感动他。另有人提出在逾越节的晚餐中,常会这样递饼。若是真的话,犹大是在逾越节的晚餐上离席,那时主还未设立圣餐。
一三 27 魔鬼已将卖主的意念放进犹大的心,这时, 撒但 已 入了他的心 。起初,撒但只是向他提这个意见,但犹大接过来、喜悦这个提议,后更照去行。如今撒但已完全控制了他,而主知道那卖祂的人心已刚硬、主意已决,于是叫他尽快行事,但耶稣不是鼓励他行恶,而是接受这个可悲的事实。
一三 28 , 29 本节告诉我们先前耶稣和约翰有关递饼的对答,没有一个门徒听到。他们仍不知道犹大将要卖主。
有人 以为耶稣只是叫犹太快去 买 一些 过节所应用的东西 ,另有人认为主是叫管钱囊的犹大去赒济 穷人 。
一三 30 犹大受了那点饼 ,以为是主的特别心意,然后离了主和其他门徒。圣经还记上:“ 那时候是夜间了。”那时 不只 是 黑 夜 的时分,更 是 犹大心灵的黑 夜 。这晚以后,他远在哀伤痛悔的黑夜中。人背离救主,就只有活在黑暗里了。
十一.赐下新命令(一三 31 ~ 35 )
一三 31 犹大一走,耶稣对门徒说话也亲切得多,自由得多。事情已缓和下来,主说:“ 如今人子得了荣耀。 ”主对门徒论述祂将要完成的救赎工作。祂的死虽似是失败,但却为失丧的罪人成全得救的途径。祂死后将要复活、升天,祂将在这一切中得大大的荣耀。 神 在救主的工作上 也得了荣耀 。耶稣完成这工作,不但能向世人宣告祂是圣洁的神,不容半点罪;祂更是满有爱的神,不愿见罪人死。这阐明祂如何是公义的神,同时也能叫罪人称义。在加略山上,神的神性完全毫无保留的展露出来。
一三 32 神既然在人子身上得了荣耀 43 ,也要在自己身上荣耀人子(圣经新译本)。神会确保祂所爱的儿子得到所当得的尊荣,而 且要快快的荣耀他 ,毫不迟疑。父神叫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使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成全这里的预言,神不会犹豫,直到国度来临;祂 快快的荣耀 祂,要立刻荣耀祂的儿子。
一三 33 主耶稣第一次称祂的门徒为 小子们 。祂在犹大走后才用这个亲昵的称呼。祂只能与他们 同在不多 的时间。不久,祂便要死在十字架上。他们将要 找 祂,却不能跟祂。耶稣要回到天上。主对他们说那番话,与 对犹太人 说的一模一样,但意思不同。对门徒来说,主的离去只是暂时的,祂将会再回来找他们(第十四章)。但对 犹太人 ,主离开他们就是最后的判断。因犹太人的不信,他们不能跟耶稣回到天上去。
一三 34 耶稣不在之时,门徒要守这条 爱 的 命令 。这不是一条什么新的命令,十诫也教导人去爱神和爱怜舍。但这 命令 有其独特之处,这里说 新 ,因为圣灵会赐信徒力量去遵守。 新 在于胜过旧。旧的命令说要爱怜舍, 新 的要爱敌人。
现在爱别人的命令得到新颖简洁的诠 释,由新动力和责任推动、新的例子来说明,更有新的方法去遵行。
在本节中,我们见到命令是新的,因为要求更高层次的爱:“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
一三 35 基督徒的标志不是一个挂在脖子或衣领上的十字架,也不是某种特别的衣饰。若是如此,任何人也能称自己为主的门徒。但真正的标志就是他对其他基督徒的 爱 。这爱要神的力量成全,只有圣灵内住的人才有这样的力量。
十二.耶稣预言彼得不认祂(一三 36 ~ 38 )
一三 36 西门彼得 不明白耶稣是说自己的死,他以为主是说什么世上的旅程,不明白他为何不能跟上去。主向彼得解释说,他日后要 跟 祂,就是他死的时候,但不是在此时。
一三 37 彼得 怀奉献的热忱,表白甘愿为主而死。他自以为能凭自己的力量去为主殉道。日后,他虽然真的为主牺牲,但只是因为神赐给他独有的力量和勇气。
一三 38 耶稣 制止他那有勇无谋的行径,祂告知彼得一些连彼得自己也不知道的事。在鸡啼以先,彼得会 三次 不认主。祂提醒彼得的软弱和懦怯,他根本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去追随主数小时。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Ⅲ 耶稣回到父神那里去(十三1-二十31) 十三章开启本福音书的第二主要部分,即耶稣回到父神那里去/荣耀之书(十三1-二十31),它以最后晚餐掀开序幕(十三1-30)。
A 最后晚餐(十三1-30)
在最后晚餐时,耶稣教导门徒,为祂的离开作些心理准备,或许至少在最后晚餐时已开始作这教导。祂在逾越节前六天来到伯大尼(位于耶路撒冷东方约二哩处)(十二1),马利亚在那里“为祂安葬之日”膏抹祂(十二2-8),次日祂去到耶路撒冷,群众沿途手拿棕树枝高声向祂欢呼“和散那”(十二12-15)。后来在祂被出卖和钉十字架的前夕,在逾越节宴席上坐在首席位上,那就是祂与门徒共进的最后晚餐。
i 耶稣洗门徒的脚(十三1-11)
1. 最后晚餐开始时,耶稣洗门徒的脚。本福音书的作者先将洗脚的场景安排好,逾越节以前,当时是在吃逾越节晚宴时洗的脚(2节)。为了强调这时刻的重要性,他加上一句说,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耶稣的时候/时辰是本福音书的显着主题,早先作者说事情没发生是“因为祂的时候还没到”(二4,七30,八20),从十二章23节和后来的经节我们晓得“时候已到”(十二27,十三1,十六32,十七1)。那时刻是指耶稣透过祂的受死、复活和升天之后,离开人间回到父神那里去的事。当耶稣为门徒洗脚时,心中完全明白这些事。
当耶稣替门徒洗脚时,心中不只想到这些事: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耶稣的爱不仅从洗脚这奴仆的工作上表现出来,也从这举动所象征的意义上表明出来:祂在十字架上屈辱的死,会让属灵的洁净成为可能(当故事发展下去时,此点会越发显明)。作者描述耶稣的门徒为“属祂自己的人”,这是取自耶稣所说,听祂声音的羊是“祂自己的羊”(十3、4)。他们虽然并不“属于这世界”(十七11、14),可是此处描写门徒仍在“世间”活着。
作者说耶稣爱他们就爱“到底”,可以有两种解释法:(1)是副词,意味无以复加,或如NIV版所说,“祂将祂的爱全部向他们显示”;(2)暂时地,意指到祂生命的末了,亦即耶稣对门徒的爱地老天荒,会持续到祂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此处或许特意模棱两可,因为耶稣确实显出祂完全的爱,且爱到祂咽下最后一口气。
2-3. 作者再多描绘一下当时耶稣作这恩慈举动的情景,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耶稣早就知道谁会出卖祂(六70-71 ),当祂晓得撒但已掌握犹大的心时,不久之后就会派他去做他已计划好的事(27节)。耶稣心中完全了解这些事,祂就替门徒洗脚,包括即将出卖老师的那位。然而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明白: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耶稣是因知道父神已将掌管万有的权力交在祂手中,并且祂是从神而来,现在要回到父那里去,才洗门徒的脚。知道这些事,并没拦阻祂不放下身段做奴仆的工作。耶稣清楚知道自己是谁,但仍洗了门徒的脚。
4-5. 现在作者描写洗脚的事: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耶稣的举动是史无前例的,妻子也许替丈夫洗脚,儿女或许替父母洗脚,学生也可能替老师洗脚,但这些都是出于极度的尊敬。通常洗脚是仆人的事,不是正在享用饭食者的工作,更不会是坐在首席的人的职责。根据犹太人稍后的传统,连犹太仆人也不做洗脚的事,而是交给异族仆人去做。或许那天耶稣与门徒吃逾越节宴席时,没有仆人在场。当门徒们觉察到没有仆人做这工作,自己也不愿为别人做这低下的工作时,也许有一阵子尴尬。当他们察觉耶稣准备亲自做这低贱的服事时,他们的惊愕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仍然没人移动身子,他们只是坐在那里,当耶稣洗完一位门徒的脚,擦干,又替另一位洗且擦干时,屋里肯定是鸦雀无声。当祂来到彼得面前时,沉默就被打破了。
6-7. 彼得说出了所有门徒心中所想的: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在这问句中,彼得强调耶稣的举止与祂的身分不合:“你洗我的脚吗?”耶稣不仅坐在宴席的首位,还是他们的老师!学生本当服事老师,不是倒过来。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只知道耶稣所做此事的表面意思,不明白耶稣替他们洗脚这谦卑举动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耶稣告诉他,当时他虽不明白,可是后来(直译则是“事后”)会明白。
8. 彼得仅仅想到耶稣这举止不合体统,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一如其他门徒,彼得不愿替别的门徒做这低贱的事,可是若让耶稣做洗脚之事,简直不可思议。其实他是在命令老师不可洗他的脚。可是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耶稣这话若只与洗脚有关,就解释不通了。实际上,彼得拒绝接受此事,是值得褒奖的,至少他晓得弟子不应当让师傅洗他的脚。因此,耶稣的这回答应当从深一层来解释。耶稣谦卑自己替门徒洗脚,是象征祂谦卑自己,愿接受死在十字架上的羞辱,使人类的罪孽得以洗净。在这点上,彼得与其余门徒必须接受耶稣替他们做的事,否则,他们就与祂无份。“与耶稣有份”直译是“与耶稣共享事物”,若不是直译,则指与耶稣有团契。耶稣在此是说,除非彼得愿意接受祂在十架为他做的事,否则他与祂没有关系。
9. 彼得虽然还不明白耶稣所做之事的象征意义,可是他晓得耶稣所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这话的意思。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急欲与耶稣有份,就对耶稣说:“若一定要洗了才与你有份,那么全身都洗了好了!”彼得以为耶稣是将梳洗这事作为能与祂有关系的条件,可是他搞错了,重要的是洗脚这事所象征的意义。
10-11. 耶稣对彼得热忱但无知的回应回答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此话有两种解释法:(1)耶稣从当时的习俗所得的一个教训,主人会为来参加宴席的客人,提供洗脚的礼节,这是因为在离家前,客人已洗过澡,在赴宴途中,黄土路使他们脚上蒙了灰沙,因此在用餐前先洗个脚,提提神清爽一下;(2)这意指庆祝逾越节前,犹太人在耶路撒冷所受的圣浴(十一55)。在此情况下,耶稣是对彼得说,他不用像洗脚一样洗头洗手。彼得已接受圣浴仪式,只需洗脚就可。这两种比喻都暗示,彼得因接受耶稣的话已得洁净(参十五3),并且因着祂即将替他在十字架所做的事,就不再需要别的洁净。
有人曾将十三章8节(“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和十三章10节(“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解释为基督徒需要接受洗礼,和受洗后犯罪的问题。人们将这两件事联想在一起,是可理解的,可是当初耶稣对彼得说这话时,并没有这意思,也没什么迹象显示,作者希望读者在此有此见解。
耶稣接着说,你们是干净的。耶稣所指的干净是罪得赦免,只有当罪得赦免后,人才能与耶稣有团契,也才有资格来到神面前。在此点上门徒已洁净,因为他们已接受耶稣的话。接受耶稣所说的话就能使人得洁净,因为它是惟一能让人从耶稣的受死中得益的管道。稍后耶稣会对门徒说:“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十五3)。耶稣虽然对祂的门徒说:“你们是干净的”,可是并非所有的门徒都是干净的。因此祂接着说,然而不都是干净的。作者解释为何会如此,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当时加略人犹大也在场,耶稣洗了他的脚,他也吃了逾越节宴席,可是不久之后,他会起身离席去将耶稣出卖给要除掉祂的犹太首领。
ii 门徒上了一课(十三12-17)
12-15. 耶稣为门徒洗脚的举动蕴涵了一个象征性的信息,即人类需接受透过耶稣在十字架上谦卑自己的举动而得到的洁净。可是耶稣还有别的事要教导门徒,是比较实际的事。作者接着说,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虽然彼得企图拦阻耶稣洗他的脚,可是最终还是洗了。就我们所知,它是在很尴尬的沉默中进行。然后耶稣穿上外衣,坐回主位,开始教导门徒另一门功课: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显然这是个自问自答的问话,因为无人回话。耶稣接着说,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当初彼得因为尊敬耶稣是他的老师和主人,而不愿让祂替他洗脚。耶稣说门徒尊重祂是他们的老师和主人是对的,祂所做的卑微工作并没改变这关系。祂采取仆人的角色,也没改变祂是他们老师的事实,祂只是另一类的老师。祂谦卑自己替他们洗脚,并没改变祂是他们主人的事实,只是祂不是他们心目中所想的那种主人。
“夫子”(didaskalos)或“拉比”(相当于老师)这头衔,在第四卷福音书中常用来称呼耶稣。施洗约翰的弟子(一38)和尼哥底母(三2)称耶稣为“拉比”,法利赛人和文士称耶稣为“夫子”(八4),马大称祂为“夫子”(十一28),抹大拉的马利亚称祂为“拉比”(二十16)。耶稣的门徒称祂为他们的老师(13、14),表示他们至少认为祂与以色列其他的教师享有同等地位。
耶稣在第四卷福音书中也多次被称为“主”(kyrios),有时kyrios正确地被翻译为“先生”,是对不认识或还没认出身分之人的尊称,例如撒玛利亚妇人(四11、15、19)、大臣(四49)、毕士大池旁的瘸子(五7)、群众(六34)、犯奸淫的妇人(八11)、生来瞎眼的人(九36)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二十15)都如此称呼耶稣。在别处经节,使用这字的人不仅将它当作一种尊称时,kyrios就正确地被翻译为“主”,例如作者自己(六23,十一2,二十20,二十一12)、彼得(6、9、36、37节,二十一15、16、17、21)、生来瞎眼的人(九38)、马利亚和/或马大(十一3、21、27、32、34、39)、门徒们(十一12,二十25)、所爱的门徒(25节,二十一7、20)、多马(十四5,二十28)、腓力(十四8)、不是加略人的犹大(十四22)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二十2、13、18)。当耶稣说门徒称祂为他们的“主”是对的时,是指他们开始觉悟到祂不仅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而已,他们也该服从祂。本着这点祂继续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这功课相当简单,身为他们的主和老师的耶稣,尚且不认为替人洗脚是贬低祂的身分,那他们彼此洗脚也没有贬低他们的身分了。当有必要时,耶稣门徒中“最大的”,就要准备好谦卑自己服事他们当中“最小的”。当今的文化与主耶稣和祂门徒所处的时代不同,已不用替人洗脚,可是仍有很多机会让人以其他方式谦卑地服事别人。为了将此功课说得更透彻,耶稣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95。
16-17. 耶稣再对门徒说下面的话以强调这教训,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这格言所用的“主人”和“仆人”,不需多加解释,可是所说的“差人”(apostolos)和“差他的人”就需要解说。希腊文apostolos这字是从希伯来文?āl?ah?(使者)这字翻译而来。根据拉比的教导,“被差遣的人就如同差他的人一样”(拉比律法,Berakot5:5),意思是,应当照对待差他之人一样对待被差来之人。差人(apostoloi /??l?h?m)虽然极尊贵,但永不会超过差他来之人。
当耶稣事先警惕门徒他们将遭遇迫害时,也用了同样的格言:“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十五20;参:太十24-25)。祂也用这话向门徒保证,身为学生的他们虽不能大过老师,可是当他们受完训练时,就能指望会像他们的老师一样(路六40)。然而在这段经文中,格言所强调的是,在效法耶稣的榜样上,门徒不当踌躇不前。身为祂的仆人与使者,他们绝不比他们的主人和差派他们的耶稣大,因此他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不屑于做祂为他们所做的、服事别人的卑微事情。
耶稣用这句话,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结束此教导。在服事别人的事上,与基督徒所有的生活层面一样,知道该如何做是一回事,行出来又是另一回事。福气不是由知道而来,而是由行出来而来。耶稣在“登山宝训”结尾时,也用了一个类似的比喻。祂说到两个建筑匠,一个将房子盖在沙土上,另一个则盖在磐石上。盖在沙土上的房子倒塌下来,就象征那些只听耶稣讲道、但不行出来的人的命运,盖在磐石上稳固的房子,则象征那些照着耶稣的话去做的人所经历的福气(太七24-27;路六47-49)。
iii 耶稣预知将发生何事(十三18-20)
18. 耶稣以“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结束这教诲,显示福气只是为那些顺服祂的门徒存留。可惜的是,并非所有门徒都顺从祂,于是祂加上一句,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祂知道他们当中有一人,加略人犹大,会出卖祂(参六70-71,十二4,十三2、21-27),且认为那是应验圣经所说的话: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96这引言出自诗篇四十一9,诗篇作者求神怜悯他的疾病,因为他的敌人对他的可怜遭遇幸灾乐祸,就连他所信任且同桌吃饭的挚友也背叛他。在中东文化里,接受别人款待且亲密到一同进餐的人,若背叛他的主人,会特别遭到别人的责难。当主耶稣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与诗篇作者深有同感,因为十二门徒中与祂亲近的一位,即将背叛且出卖祂。此事虽令耶稣伤心失望,却非始料未及:这原是“要应验经上的话”。
19. 耶稣将祂即将被出卖的事告诉门徒,并非要他们分担祂的忧伤。虽然这是可理解的事,但祂主要的目的是表示对他们的关心: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当他们听到这预告后,祂希望当事情真正发生时,他们的信心不至动摇。这预告虽没能阻止他们陷入绝望,可是最终他们没有失去信心。耶稣门徒的心情可从路加福音二十四19-21反映出来。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当耶稣问他们关于耶稣的事时,他们回答道:“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显然他们对耶稣是基督的信心已动摇。后来耶稣打开门徒的心,明白旧约圣经所写关于祂所有的事,至终他们的信心得以恢复(路二十四45-47)。
20. 这节经文,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与前面的经文到底有何关联很难确定。在对观福音书中,耶稣在某些情况中用了类似的话,却为不同的目的(太十40,十八5;可九37;路九48)。可是第四卷福音书的作者要我们看见,耶稣在这节使用这话和前几节经节到底有何关联呢?这关联或许是,当耶稣从死里复活,且门徒相信祂是基督后,会觉悟到发生在祂身上的一切事,都是为应验旧约的话,然后会负起耶稣差遣他们去世上传福音的使命。当人们接受他们和他们的见证时,也就相当于接受耶稣。凡以此法接受耶稣的人,也就是接受差祂来世上的那位,即父神。
iv 耶稣预言加略人犹大将出卖祂(十三21-30)
21. 作者再回头提到耶稣在前一段所说的事,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这是耶稣第三次“忧愁”,第一次是拉撒路去世后,祂看到马利亚和其他没信心的人一样痛哭流涕时(十一33、38),第二次是当祂知道钉十字架的时刻即将来临,想逃避不上十字架时(十二27),耶稣第三次“心里忧愁”,是因面对要被自己的一个门徒出卖时。祂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这宣告(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amēn amēn legō hymin〕这公式作开头),显示被出卖的事虽然令耶稣极度伤心,可却没让祂傻眼,祂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先预告了。
22-25. 耶稣的宣告立即带来一阵骚动: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他们清楚明白祂说的是什么,叫他们惊恐的是,祂指他们当中的哪一个?然后作者告诉我们,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当人们围着马蹄型桌子斜躺着用餐时(参十二2注解),头是用左手膀臂撑着,坐在右侧的人与左侧之人的胸膛靠得很近。这节包含了四个“耶稣所爱的门徒”经文中的第一个(23节,十九26,二十一7,二十一20),本书也是他写的见证(二十一20-24)。虽然许多人不能确定他就是使徒约翰,然而最公正的办法是阅读这些证据(参[导论 VI 作者]一题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于是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耶稣所爱的门徒很容易利用他坐得靠近耶稣的有利位置,轻声问这问题。
26-27. 耶稣的回答记在下面: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NIV版将这经节中的希腊字psōmion翻译为“一块面包”其实这字本身只是指“一块”或“一点”,并没说明是一块什么东西,必须加上artou(“面包”),才能让这语意不清的话成为“一块面包”。因此并不清楚耶稣给了犹大一块面包还是别的东西,一个可能性是一点苦菜,是在逾越节的宴席上用来蘸酱吃的东西。此处若真指面包,耶稣的举动就更强调了祂先前所说的话:“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18节)。无论哪种解释,耶稣将一点东西拿给犹大,都是对所爱门徒所发问题的无声回答。从十三章18节引用的旧约经文来看,耶稣这举动不仅无声回答了所爱门徒的问话,也是祂向犹大所表达的最后慈爱。很难叫人领会在所爱门徒接到这信息后,为何不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出卖的事。或许是因为耶稣本身并没阻止他,反而叫犹大动手去做(27节)。
作者已三次提名道姓地说加略人犹大要背叛耶稣(六71,十二4,十三2),现在他说,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犹大接受了那东西,但没接受耶稣所给的爱,然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作者在本章前几节说到“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2节),现在撒但已进入他心中,清楚显明犹大不是单独一人行事。耶稣在六章70节说背叛祂的人是魔鬼(“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么?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在八章44节又对想要杀祂的“犹太人”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同样道理,当犹大背叛主耶稣时,他执行了魔鬼的意愿。
早期基督徒作者似乎认为魔鬼并不知道耶稣的受死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约翰一书三8写道:“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希伯来书二14-15也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耶稣〕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魔鬼若晓得基督的死会毁掉它的能力,或许就不会“催促”犹大去背叛耶稣,也不会“进入”他的心将背叛之事确实行出。耶稣知道犹大心中发生了何事,并且他已定意要出卖祂,就告诉他下手去做那邪恶的事吧:你所做的快做吧。
28-29. 显然耶稣对所爱门徒说谁要出卖祂的话,只有所爱的门徒听见,可是祂叫犹大去做他即将做的事这话,所有门徒都听到了。作者加上一句说,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作者解释说他们认为耶稣是叫犹大去做什么,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作者写道“犹大带着钱囊”,本福音书稍前一点(十二2-8)说到,当马利亚以昂贵的香膏抹耶稣的脚时,加略人犹大责怪她“浪费”可以拿去周济穷人的钱财。可是作者在那里解释道:“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十二6)。犹大是这群门徒中的司库,在他硬下心出卖耶稣之前,早已犯下中饱私囊的罪。门徒看到犹大离开房间,因为没听到耶稣对所爱的门徒说,犹大是出卖祂的人,就以为耶稣差他以司库的身分,去买一点过节需用之物,或者去周济穷人。
有些人争辩道,鉴于门徒认为犹大被差去买逾越节所需的东西,就证明耶稣与门徒共进的最后晚餐,不是逾越节晚餐,门徒认为犹大是去为明天晚上的逾越节晚餐购置用品。然而这说法讲不通,因为果真如此的话,明天还有时间去买,不用如此紧急。门徒认为犹大出去买东西,或许不是为逾越节宴席,而是为当天午夜开始的无酵节所用。拉比律法允许只要不用现款,人们可以在逾越节晚上购买食物,可以挂账,等过完节后再付账(?abbat23:1)。
门徒认为耶稣差犹大出去的另一原因,是去周济穷人。犹太人在逾越节有周济穷人的习俗。十二章6节的言下之意是说耶稣和门徒常周济穷人,当犹大反对马利亚奢华的奉献举动时,就说可将她用的香膏卖掉周济穷人。
30. 耶稣给了犹大一块东西,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若那其中蕴涵着耶稣对他怀有的最后一点慈爱,也被拒绝了。犹大心意已定,立即起身离席,去出卖耶稣。作者加上一句含义深刻的话,那时候是夜间了。“夜间”这字显然包含它自然的意思(当时确实是晚上),但也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犹大离开耶稣,进入属灵黑暗,去出卖祂)。这可从约翰福音中,其他“夜间”这字所蕴涵的负面意义得到支持,有两次说到尼哥底母在“夜间”来见耶稣(三2,十九39),夜幕让尼哥底母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来见耶稣,可是那也可象征在见到耶稣之前,他活在属灵的黑暗中。第三次“夜间”(九4)是耶稣说祂必须趁着白日做神的工作,因为黑夜来临时就没人能工作,此节的夜晚含有属灵的负面意义。第四处“夜间”(十一10)是耶稣说,人若没有祂带来的“光”就走在“夜间”,他们必跌倒,因为看不见前面的路,此处的夜间也象征属灵黑暗。第五处“夜间”(二十一3)也带有象征性意义,作者说到,当耶稣在海边向门徒显现且给他们一些指示前,门徒的捕渔之行一无斩获(“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B 临别赠言前半段(十三31-十四31)
当十三章30节记录完犹大离开房间后,耶稣开始对其余的门徒为即将发生的事件作心理准备:祂的被出卖、被抓、被审和钉十字架,然后接着的复活和升天。经过这些事之后,耶稣就会回到父神那里去。从十三章31节-十六章33节这一长段经文,可说是临别赠言,是耶稣帮助门徒对以后祂不在他们身边时所作的心理准备97。临别赠言的前半段是十三章31节-十四章31节,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i 耶稣将得荣耀和爱的命令(十三31-35)
31. 犹大的离去表示是该对某些事作些解释的时候了: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耶稣称自己为“人子”,是取自但以理书七13-14中荣耀人子的典故,这位人子得到“权柄、荣耀和至高无上的能力”并且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在第四卷福音书中,人子的得荣耀除了有至高无上的能力外,还必须涉及受苦和受难——耶稣必须经过十字架才进入荣耀(见增注:人子)。这是为何犹大的离去、出卖耶稣,会引出“如今人子得了荣耀”这句话。然而耶稣的受死不仅是祂进入荣耀的管道,在受死这事上,耶稣也得了荣耀。因为当祂为罪恶的人类舍下性命时,祂恩慈的神性就最清楚地展现出来。可是事情并不止于此,因为耶稣说,当人子得荣耀时,父神也在祂里面得了荣耀。在耶稣为人类牺牲自我的爱中,彰显了神的荣耀,因为父神爱世人,以致愿舍下独一无二的圣子,使一切信靠祂的人,都得永生(三16),从父神愿赐下祂儿子的事上,显出神自己那舍己之爱所表现的荣耀。
32. 由于耶稣在祂的受死中荣耀了神,祂就加上一句说,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他。因为耶稣用自己的死荣耀了父神,祂就知道神必定会毫不迟疑地荣耀祂,这是指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二8-11也说到同样的事:
既有人的样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
又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
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
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使荣耀归与父神。
33. 耶稣再对门徒提到祂即将离去的事,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时间不多了,犹大已去出卖耶稣,局势发展得很快,没多久就会达到高峰,即祂的被捕、钉十字架、复活和升天。然后耶稣又加上一句,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早先耶稣曾对“犹太人”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七33-34;参八21),他们不能随着耶稣去到父神的面前,是因他们不相信祂。耶稣对门徒所说的信息与此类似,可是有一个重要区别。门徒此时此刻虽不能跟随耶稣去,可是以后能去(36节),但拒绝接受耶稣的“犹太人”,不能去,他们都会死在自己的罪中(八21、24)。
34. 耶稣对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这是耶稣两次(十三34,十五12)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的第一次,可是只在这次说道这是一条“新”命令。旧约命令以色列人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利十九18),可是耶稣对门徒说,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它将爱的标准提高了许多,他们不再以爱自己的标准去爱邻舍,而是以耶稣爱他们的爱作为准绳。第四卷福音书三次提到耶稣对门徒的爱(1,十五9、13),这爱导致祂为他们舍命。现在祂说他们需以同样的方式彼此相爱(参:约壹三16)。耶稣说这爱的命令是“新”的,是因它要求一种新的爱,像祂一样的爱。
35. 耶稣再加上一个解释,强调门徒彼此相爱的重要性,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这不是他们相爱的理由,而是相爱的结果。当门徒彼此相爱时,别人就可认出他们是耶稣的门徒。认识有关耶稣的真理是非常要紧的事,可是信徒彼此相爱也同样要紧。这不是情感上的爱,而是真正的舍己之爱,将别的基督徒的需要放在自己之上。信徒之间若没有爱,就会抹煞他们向世界所作的见证,显示他们是伪君子。
ii 预言彼得不认主(十三36-38)
肃穆的音符已在十三章奏出:犹大离去出卖耶稣(21-30节),以及关于人子“得荣耀”不可思议的话语(31-33节),现在作者又加上另一桩,记录耶稣预言彼得会不认他的老师(36-38节)。
36. 耶稣之所以会预言彼得不认祂,是因为彼得问一个耶稣先前已说过的事(33b节):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耶稣没回答彼得所问祂要去“哪里”的事,反而告诉他,他现在不能跟去,以后才会去。彼得跟随耶稣去到父神面前的时间尚未来到,并且耶稣必须经过不寒而栗的受苦和受难才能去到父神面前,这是彼得当时还无法承担的事,可是他后来能做到(二十一18-19)。
37. 彼得回应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彼得以为耶稣是说,当他面对未来时,没有足够的诚心跟随祂。可是彼得认为自己已准备好愿为耶稣肝脑涂地(参:太二十六35;可十四31;路二十二33),事实清楚显明,他不明白那是指什么。他绝对会用干戈奋力护卫老师,在客西马尼园,他的确挥舞着刀剑,砍向大祭司的仆人(十八10-11)。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地跟随耶稣,却不是他当时能担当的。
38. 耶稣知道彼得当时还无法行出他所夸下的海口,就回答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这话让彼得听起来十分刺耳,可是更糟的还在后头呢!“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当犹大去出卖耶稣时,已是夜晚时分,现在耶稣又对彼得说,今夜未结束之前(“鸡叫以先”),他会三次不认耶稣(这三次记录在十八17、25、26-27)98。
约翰福音简介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13:1
本章描写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最后的晚餐”,以耶稣替门徒洗脚的记载开始(1-11节),然后谈论老师(夫子)和学生(门徒)的师徒关系(12-20节)。耶稣接上透露门徒中有一人要背叛祂(21-30节)。祂给了一条新命令,要大家彼此相爱(31-35节);同时预言彼得要三次不认主(36-38节)。
为到达家门的客人洗脚是中东一带的风俗。耶稣替门徒洗脚有两个特色,一是门徒坐定后才洗(4节),一是耶稣亲自洗。洗脚的事应由仆人或门徒来替老师做,但耶稣要门徒明白,在神的国度里大家应该彼此服侍,服膺祂谦逊、爱人的教训(14节)。祂是在教门徒一个重要的功课。
耶稣爱世间一切属祂的人,不只是眼前的门徒;祂而且爱我们到底。
13:3 耶稣就要完成祂在世上传道的工作,现在要执行神交给祂的救赎世人的重责。这本来就是祂来世上的目的。
13:6
彼得有信心,但到此刻仍未明白耶稣受难的意义;甚至误会以为多洗便可以与耶稣多有份(9节)。耶稣耐心的教训使他后来成了又忠心又勇敢的门徒(徒2-5章)。
13:10
本节的上半节可以有两种解释,但都指一件事:1,“洗澡”(louesthai)与“把脚一洗”中的“洗”(niptein),在希腊原文属同义字,全句因此可译为:“凡洗过的人不用再洗,全身都是干净的。”2,根据当时生活习惯,凡赴宴的人若先在家里洗过澡,到达时只要洗脚,在礼貌上可算全身干净。这句话可译为:“洗过澡的人全身都干净了,只需要洗脚。”
耶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给门徒洗脚一次便够了,因为耶稣上十架能一次除尽人一切的罪(来10:1-12)。祂有复活的权柄说:你们“干净了”。
下半节“不都是干净的”指的是犹大。犹大虽也由耶稣替他洗了脚,但他的心已为魔鬼所污(2节),他不干净,已与耶稣的救赎无份。
13:18
耶稣既知道万人的心,为什么还要拣选犹大做门徒呢?耶稣明白指出祂没有做错,祂知道所拣选的每一个人。但旧约早已指出会有一个卖主的人,这件事是要应验经上的话(见《诗篇》41:9)。而耶稣虽知道犹大背叛的心向,却切望他能回头。祂在晚餐上蘸一片小饼给犹大(26节),这是犹太风俗中主人对客人友好的表示,仍希望犹大能明白祂的大爱,幡然悔悟。比较《马可》14:20注。耶稣在19节再次说明祂预知全局,掌握未来。
13:23-25 犹太人的宴会也仿希腊人,大家环桌席地侧身而坐。最看重的客人坐在主人右首,他要和主人说话,必须仰过头来贴近主人的胸膛,才能靠近说话。
13:26
参13:18注。主人蘸饼给客人是特别友好的表示,也是耶稣作的最后努力,劝犹大回头。这是犹大一生的重要决定时刻。主耶稣今天也在叩每个人的心门,要我们接纳祂(启3:20)。
犹大选择了撒但的道路,耶稣叫他快快走,不可以同席共享祂爱里的交通(28节)。
13:29 “钱囊”:参12:6注。
13:30 撒但,这世上黑暗的力量,既已控制了犹大,他只有离开光和欢乐,走进黑暗中。
13:31
犹大走了,耶稣受难的时刻更接近了,死与复活的景象已展现在祂眼前。耶稣就快得荣耀,神的荣耀藉着钉十字架的耶稣而彰显,神子耶稣也因此得享天父的荣耀。
13:34
耶稣的牺牲改变了世界。在新的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应有新的规范,这就是“彼此相爱”。人与人应彼此相爱,就象主耶稣爱我们一样。这是新时代的命令与守则。从信徒的彼此相爱,世人可以看出他们是主的门徒。
13:36 彼得现在还不能随主去受死,但到主复活以后,他也会为主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