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第 12 章
耶稣与门徒同在之时
约 12:3> 你,晓得不晓得哪哒香膏有多贵重?马利亚是否太浪费了?
12:3 哪哒是一种特别贵重的香膏,由印度山区运来,马利亚所用的香膏的价值相当于一年的薪金。
约 12:4-6> 犹大所说何尝无理,目的却是用以掩饰内心的贪念;我们会否常常口是心非?
12:4-6 犹大常藉管门徒的钱中饱私囊,耶稣当然知悉他的行径( 2:24-25 ; 6:64 ),但祂显然从没有因此干涉或说什么。同样,当我们选择走上犯罪的路,神可能不会即时阻止我们,但这并不表示祂认同这些行为,我们必自食其果。
约 12:5-6> 有犯罪的念头,盖住它!掩饰它!对了,用藉口,诸多的藉口──糟糕!祂可以看透我……
12:5-6 犹大用虚伪的话来掩饰自己的动机,但耶稣早已洞悉他的内心。犹大渐渐变成一个说谎者,魔鬼正进入他的心里( 13:27 )。撒但是说谎人之父,说谎的人其实是大开心门,让撒但进入。耶稣能看透我们的心,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因为万物在主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约 12:7-8> 难道耶稣不关心穷人?你知道祂为何这样说吗?
12:7-8 耶稣并非教导我们不顾穷人来为基督做奢侈的事情,这是一个在独特情况下的特别举动──为预备安葬耶稣而膏抹祂,并公开宣称相信祂是弥赛亚。耶稣这番话对犹大来说,无疑是个宝贵的教导,可惜他却掉以轻心,不久更为了三十块钱出卖主。
约 12:10-11> 他们与拉撒路无仇无怨,为何要杀他?他们犯罪了,罪真可怕,我如何才可远离罪?
12:10-11 祭司长盲目地拒绝弥赛亚,心硬如铁,密谋杀害耶稣,更计划杀掉拉撒路,一项罪带来另一项罪,沉沦于罪中。对犹太领袖而言,他们可以指控耶稣亵渎神,因为祂曾自称与神同等,但拉撒路没有做过什么,他们仍要他死,只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见证,显出耶稣的大能。这件事警告我们要小心罪恶,罪会令人泥足深陷,惟有认罪悔改,靠圣灵的能力才可以得挽救。
约 12:13> 有那么一个节日,棕树主日,你知道它为何而设的吗?
12:13 耶稣这样地开始了祂在地上的最后一周:骑着驴驹,踏着棕树枝,在群众迎接君王式的欢呼声中进入耶路撒冷。耶稣选择了一个所有以色列人都聚集的时间,一个群众都能看见祂的地方,一个清晰的方法,去宣告祂的使命和弥赛亚的身分。棕树主日就是庆祝耶稣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
约 12:13> 你不要看他们现在在欢呼,其实他们不了解祂,你不信?
12:13 这些赞美神的人其实误解了耶稣,以为祂会成为国家的领袖,使国家恢复昔日的光辉,因此对先知的预言置若罔闻,对耶稣真正的使命视而不见。当发现耶稣不会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便转去反对祂。
约 12:16> 回顾生命点滴,我神竟是如此……我,我何配得?
12:16 耶稣复活后,门徒终于明白许多先前忽略了的预言,耶稣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有了新的意义和解释,门徒反省时,渐渐更深入了解明白祂的真理。此刻,你要停下来,想想神是如何带领你走过以往的日子。当你年纪渐大,反省回顾将会使你更清楚神是如何安排你一生的。
约 12:18> 好奇,只因好奇,叫他们随众而行往见耶稣;你的信心不会如他们般肤浅吧……
12:18 这些人听到耶稣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便来迎接祂,但他们对耶稣的景仰是短暂的,他们的信心是肤浅的。纯粹基于好奇,他们的热诚转瞬即逝,几天后就任凭祂被钉死。
约 12:20-21> 希腊人只找腓力不找其他人,你想他们有没有特别关系?
12:20-21 这几个希腊人很可能转入了犹太教,虽然腓力是犹太人,但“腓力”却是个希腊名字,可能因此他们来见他。
约 12:23-25> 麦子的生命你可知道?对神委身也要如此,你想,你可以吗?
12:23-25 麦种要埋在地里死了,才能长成麦子,结出许多子粒来,耶稣的舍身也正是这个道理。耶稣藉着死亡,为我们偿还罪债,也彰显了胜过死亡的权柄,祂的复活证明祂拥有永生。耶稣是神,所以能够把永生赐给所有相信祂的人。
约 12:25> 要我们“恨恶自己的生命”,耶稣不是要我们求死吧?
12:25 “恨恶自己生命”的意思是相对于委身基督、为主而活而言,并非表示我们渴求死亡,或者损害自己的生命;但是假若死亡可以荣耀神,我们应该愿意为祂而死。我们必须放弃专横的态度,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把以往热切追求的利益、安全感和喜好放弃,才可以全心全意地事奉神。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给基督管理,我们就会有永恒的生命和真实的喜乐。
约 12:26> 谁人要事奉耶稣?祂不是拣选了犹太人吗?是的,可是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12:26 很多人以为耶稣只是为了犹太人而来,但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也是对这几个希腊人说的。耶稣接纳每一个真诚寻求祂的人,祂的信息也是赐给每个人的,所以不要让不同的社会、文化、种族来阻挠传褔音的工作,反要把褔音传到世上每个角落。
约 12:27> 我们的难处不会大得过耶稣的吧?纵然是很大很大的,耶稣却选了当选的,你……
12:27 耶稣知道自己将要担当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并知道这样会使自己与父神隔绝,所以心里忧愁,希望脱离这个可怕的时刻。但祂知道神差遣祂来到世上,是为要替世人的罪而死。耶稣顺服了神,为荣耀祂而放弃了自己的意愿。虽然我们永不会面对这样为难的处境,但神盼望我们顺服祂,遵从祂的旨意,荣耀祂的名。
约 12:31> 撒但掌权终必败?其中奥妙人可知?
12:31 撒但是世界的王,是悖逆神的天使,它确实存在,并非象征,今天仍不断与神为敌,抵挡顺服神的人。虽然撒但有权能,但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胜利,我们可以脱离它的黑暗权势。耶稣的复活粉碎了撒但掌握的死亡之权(参西 1:13-14 )。
约 12:32-34> 有些事情发生了,却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若只顾失望,就看不见其背后的──去看!
12:32-34 根据群众对经文(参诗 89:35-36 ; 110:4 ;赛 9:7 )的了解,他们不能接受弥赛亚会死的说法。他们正挥动着棕树枝欢迎祂,认为这位胜利的弥赛亚会为他们带来一个在地上永不灭亡的国家。耶稣的话──祂必须受害,以后有一天会再来建立永恒的国度,与他们对弥赛亚的一贯观念并不相符,所以他们不能接受。你正在找寻哪一类弥赛亚或救主呢?切记不要把自己所想像的强加在耶稣身上。
约 12:35-36> 也许你不察觉,有许多人看着你,你的生命影响了人家,你可知道?
12:35-36 耶稣说,祂和门徒在一起的时间将尽,他们应趁着祂在身旁时尽量把握机会,领受真光,照亮他们当行的路。当他们在祂的光中行走,就成为“光明之子”,显明真理,指引人到神那里。我们身为基督徒,就是基督真光的“传递者”,透过我们的生命,使真光照耀在人前。你发出来的光有多亮?别人可以从你的行为中看见基督吗?
约 12:37-38> 福音信息多番被拒,我还可以做什么?
12:37-38 今天,正如昔日一样,大多数的人都不肯相信祂,故此,当你向人见证基督,结果并不像你所期望时,不必灰心!你的职责是继续作忠心的见证人,他们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任。
约 12:39-41> 其实我真不明白,是“主”叫他们心硬的?是真的吗?
12:39-41 即使证据确凿( 12:37 ),当时的人仍跟以赛亚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不肯相信,最后,神使他们心硬。神是否故意不让这些人相信祂呢?不!耶稣只是说明这些人已选择了一辈子对抗神,甚至固执到不肯尝试了解祂的信息,这些人的心变得越来越刚硬,就不能归向神了(其他有关顽梗不化、心肠刚硬的例子请参出 9:12 ;罗 1:24-28 ;帖后 2:8-12 )。
约 12:42-43> 人都喜欢实在的荣耀,受人称扬谁不想?为了神的缘故而被人唾弃,谁会这样傻?
12:42-43 有些人不肯相信,有些人相信却不肯承认,怕被别人排斥、耻笑。耶稣曾经强烈责备这些人(参太 10:32-33 )。很多犹太领袖不肯承认自己相信耶稣,恐怕被革除教籍,被赶出会堂,不单怕生计不保,更怕失去崇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别人的赞赏既无常又短暂,与其关注其他人短暂的称许,倒不如关注神会否永远接纳我们!
约 12:45>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看到了神。你也可以的,你不知道?
12:45 我们常常很想知道神是什么样子,耶稣简单直接地说,看见祂就是看见了神,祂就是神。如果你想认识神,就该仔细察看耶稣的为人和研究祂的教诲。
约 12:48> 我站在十字路口,我想问问祂,让我去享乐一下再回来好吗?现在就决定了永恒?怎选择呢?
12:48 耶稣首次降世的主要任务不是审判人,而是指给世人救赎和永生的道路。祂再来时,其中一个主要目的便是审判人怎样度过在世的生命。审判时,遵行神旨意而生活的人会获得永生(参林前 15:51-57 ;帖前 4:15-18 ;启 21:1-8 );拒绝耶稣,随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则会受到永远的刑罚(参启 20:11-15 )。现在就决定自己拣选哪条道路吧,你的决定带来永远的结局。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贵重的香膏(十二 1 ~ 11 )
为了报答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过来,马大、马利亚便设宴答谢耶稣。在这筵席中,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人物:
1. 马大( 2 ):她是一位行动型的人物,当耶稣在她家中时,她亦曾热诚招待(参路十 38 ~ 42 )。在这时候,她也如此以服事来表达对耶稣的爱。
2. 马利亚( 3 ):她一向是沉静的人。当她的姊姊忙于侍候耶稣时,她却沉静学道(参路十 38 ~ 42 )。然而今回她并不是如此,她亦以行动来表达对耶稣的爱,她用“一斤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马利亚所献上的是极贵重的礼物,但真正的爱是不会计较价值的,感到遗憾的只是不能献上更多。我们对主的奉献是否有所保留呢?,马利亚的行动充满了谦卑的态度,她毫不保留的将香膏在耶稣身上倾用,她并不只是将香膏倒在耶稣的身上,而且还用头发来擦干。这是一个正经女人所不会作的事,但真正的爱是不计较个人地位的,很多人就是只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忽略寻求主的喜悦。我们是否如此?请注意,马利亚的行动使“屋里满了香气”。约翰的意思除了字面的解释外,更有深一层的意思:一个可爱的行动可使世界充满美丽,使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 犹大( 4 ~ 6 ):他的行动与马利亚刚刚相反,认为马利亚的行动实太浪费,虽然他口中满有仁义的说话,但内心却是爱钱如命,最后还出卖了他的主。教会中可能存有不少口中说话敬虔,但实际的生命却是贪爱物质的生活享受胜于爱主的人,我们是否这样的人?
祈祷 主啊!我愿学效马大和马利亚,毫不保留地把我所有的献给和服事。
和平之 君(十二 12 ~ 22 )
逾越节举行期间,犹太人多前往耶路撒冷过节,因此城内相当挤拥。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事可能因这缘故而传遍城内( 17 ~ 18 ),当耶稣进入城内时,很多人都来要看看耶稣,但是他们对耶稣的反应则各有不同:
1. 普通的群众:他们可能只是来趁热闹而已。
2. 有人要拥戴耶稣为王( 13 ):他们高呼“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和散那”就是“拯救就在现在”的意思,他们呼喊“神藉这君王拯救我们”。犹太人一向不满意罗马政府的统治,现在这位有能力行神迹的耶稣,正成为他们的期望,祂能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
3. 无奈的法利赛人( 19 ):他们不喜欢百姓跟随耶稣,但是现在看来没有任何办法了。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祂乃是坐驴驹子的( 15 ),约翰所引用的经文乃是撒迦利亚书九 9 。祂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祂骑驴驹子,这并不是谦逊的意思。在中东,君王也会骑驴驹子的(参撒下十七 23 )。当一位君王骑马时,这表示他要争战;但是当一位君王骑驴驹子时,则表示和平的意思。耶稣基督乃 和平之 君,祂要将平安赐予世人,这一点连门徒也要在祂死而复活后才明白( 16 )。
耶稣基督不独是犹太人的君王,他也是普世的王。随后有希腊人欲见耶稣,他们正好代表了犹太世界以外的人。他们来寻找耶稣,世界的人也当如此,因为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祈祷 主啊!我愿称颂为 荣耀的 君王。
献出生命(十二 23 ~ 36 )
耶稣用以描述自己的称号“人子”,乃是引自但以理书七 13 。犹太人对这称号的解释:祂将是一个胜利者,因祂能带领国民脱离外邦的统治,所以祂是荣耀的人子。但是主耶稣对这称号作了新的阐释,并且指出人子得荣耀的时刻乃是祂按父神的旨意死,完成救赎的使命。
生命的真谛乃在于献出( 24 ~ 26 ):耶稣用了很简单的自然规律来道出生命的真谛,祂还指出,愿意付出生命来服事祂的,天上的父“必尊重他”。主耶稣就是如此听从天父的旨意,甘心献出生命,天父“必尊重祂”,这是祂荣耀之所在。
主的死是要彰显神的荣耀( 27 ~ 29 ):按肉体而言,主耶稣自然想逃避死亡,所以祂说:“我现在心里忧愁。”但是祂晓得在自己死亡之时,正是神得荣耀之时刻,所以祂又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祂甘愿接受十字架的痛苦,完成天父的旨意,自然天父也当众承认祂儿子的顺服,使祂得荣耀( 28 ~ 29 )。
祂因死亡得胜利( 30 ~ 32 ):死亡看来是一种悲剧,但是主耶稣的死,却是一种胜利。因祂的死,一方面“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另一方面,世上会有不少人被祂所吸引,归服在祂的主权下。
祂的死亡能使人成为光明之子( 33 ~ 36 ):约翰福音一开始已清楚表明祂是真光,能引领人行在光明之中而成为光明之子。耶稣基督被举起,就是要指出人罪恶的实在,也提醒人要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之中。但是主耶稣也警告世人,要把握时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人懂得把握时间去作的,因为黑夜来到,便没有人能作工了。
祈祷 主啊,我愿成为一粒被埋入泥土的麦子,帮助我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爱神?爱人?(十二 37 ~ 50 )
37 至 43 节是作者约翰对耶稣工作成效的评估:“祂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祂”( 37 )。他又引用了以赛亚书中的两段经文(参赛五十三 1 ,六 9 ~ 10 ),指出他们的不信正是先知早所预言的。最难解释的是第二段经文,这段经文似是要指出人的不信乃是神的作为。解经家通常用两种方式来解释这段经文:
① 这是以赛亚痛苦的申诉,他工作辛劳,宣讲神的信息,换来的只是人的不信。
② 这是一句讽刺的说话:“他们的不信,是神使他们如此的么?”不信显然不是神的心意。
百姓中也有相信耶稣的,可惜他们的信心软弱( 42 ),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约翰很清楚解释其原因:“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 43 )我们的信仰又如何呢?我们是否敢为主作见证呢?我们是否想得人的称赞多于神呢?
随而来的经文信息是在约翰福音常常看到的( 44 ~ 50 ):
① 耶稣基督乃是父神的代表( 44 ~ 45 )。
② 祂是真光,信的人不在黑暗中行( 46 )。
③ 祂来不是为了审判世人,但是祂所宣讲的道,自然成为了人的审判( 47 ~ 48 )。
④ 祂所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可使人得永生( 49 ~ 50 )。
虽然圣经有六十六卷之多,内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教训,却都是要阐明神对世人的爱,指导人得永生的途径(参五 39 )。究竟我们会否拒绝这些道理呢?我们会否厌烦这些道理呢?
祈祷 求主帮助我作出明智的抉择,选择事奉的生活。──《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 第十二章 注释
12:1-11 伯大尼的余波
本段经文显然与太 26:6-13;
可14:3-9记载同一件事,而有别於路7:36-50。
(参考:有罪女人以香膏抹主)
2
「有人」:根据马太及马可,筵席是在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举
行。
3 「哪哒香膏」:见可14:3注。
5 「三十两银子」:相等於工人一年的工价。
6 「钱囊」:指小钱箱。
犹大掌管耶稣和门徒的财政(见13:29)。
7 「为我 ......
存留的」:马利亚为表示她对耶稣的感激和挚爱,
将她保存的香油倾倒在耶稣的头上(太、可)和脚上(约),
但这举动无形中好像为耶稣的殓葬作了预先安排。
12:12-19 耶稣凯旋进耶路撒冷
12 「许多 ......
的人」:见可14:1-2注。
13
「棕树枝」:常用於节日(见利23:40),象徵胜利。
「和散那」:见太21:9注。
「以色列王」:是群众采用诗118:26时附加的称呼。
(参可11:9-10注)
14
「得了驴驹」:经过情形,见符类福音记载(串13)。
15 经文出处与含意,见太21:5注。
16 「得了荣耀」:见下文23注。
12:20-36上 希利尼人到来的意义
20
这些希利尼人(即希腊人),显然是尊崇犹太教、敬畏神的外
邦人(参徒10:22)。
23
在耶稣看来,希利尼人到来寻找真理,表明 的工作已到巅峰
, 为世人死,藉钉十字架得荣耀的时候已经来到(见31-32)。
24-26
阐述「舍弃生命」与「获得荣耀」的密切关系,分别应用於自
然界(24)与作门徒(25-26)两方面。
「爱惜 ......
到永生」:见路9:24注。
27-28上  ;
耶稣的人性此时感受到十字架(死亡)的威胁,不期然焦虑
忧愁,盼望能安然渡过这难关。但 知道钉十字架正是 到
世上来的最终目的,所以最後只求神的荣耀藉 自己的死得
以彰显出来(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 ,见太26:36-44等
)。
28下-3 ; 神的声音虽是清晰,但人仍须具有属灵的悟性才能听闻。
31-33
当耶稣被高挂在十字架时,魔鬼(即「世界的王」,见串35;
太4:1注)便告溃败,不信的人因拒绝耶稣而自取灭亡(见
3:16-21注),但普天下都会有人受 吸引而归信 。
34 「律法」:见10:34注。
「人子是谁」:指有何身分。
35-36
耶稣没有解答听众的疑问,只再次自比为光,并邀人及早相信
,成为内心光明的人。
12:36下-4 ; 犹太人的不信
38 引自赛53:1。
於先知的时代,百姓拒绝相信神的话(「所得的」)与神大能
的作为,而於耶稣身上,先知的感叹最终亦应验了。
40 於赛6:10,
神吩咐先知使百姓心蒙脂油、眼睛昏迷,但终能使
人心硬眼瞎的当然是神自己:无论什麽时代,当人顽梗地不断
拒绝神的信息时,神的惩罚就是任凭他们(罗1:24, 26, 28)更
加心硬和眼瞎(见太13:11-15注)。
41 「看见他的荣耀」 :
以赛亚在异象中(赛6:1)看见圣子的荣
耀,而这荣耀是彰显於圣子被人拒绝与逼害这方面。
12:44-50 耶稣最後的公开信息
这也可能是耶稣语录的撮要,表明 的身分(被差者、光),并 话
语的源头和权柄。
50
耶稣遵照父神命令所做的工作、所说的话,就是人藉以得永生
的途径。
思想问题(第十二章)
1 1-8节耶稣受膏这事对今日的信徒有何属灵的含义?
2 为何当时的百姓热烈迎接耶稣进入耶城?
耶稣的话给百姓什麽打击,甚至导致他们反对 呢?
参 32-34节。
3 耶稣刚声明自己得荣耀的时候已到( 23),接着即说出麦子种在
地里的比喻,这有什麽属灵的含义?
此比喻的含义如何应用於信徒的生命中?
信徒在此有什麽应许?
4 耶稣给服事 的人什麽指示和应许?参 26节。
5 「光明之子」( 36)是指谁?此名称有什麽意思?
6 有些犹太领袖相信耶稣,但因形势不利而不敢公开立场( 42)。
这种贪爱别人荣耀( 43)的表现,於今日信徒的生活中,是否常
见?
你有犯这毛病吗?
7 那方面显示耶稣的话带有权柄?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高度的爱(Ⅰ)(十二 1-8 )
有些学者认为约翰福音的部分经文次序颠倒。另有人怀疑这一章的次序也有问题。像摩法特就指出,本章的排列次序,应依序为十九至廿九节;一至十八节;卅节,卅一节至四十二节。为了便于研读,我们仍然按照圣经(编按:作者指 A.V. 反 R.S.V. 版本)的排法,不过读者若接上述的排法研读就更清楚了。
耶稣快要接近人生旅程的尾声。他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是最高勇气的表现,因为当局已把他当作罪犯看待(见约十一 57 )。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人太多,因此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城里找到过夜的地方,而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域外的一个小镇,是朝拜者寄宿的好去处。
耶稣到了伯大尼,有人为他准备饭食。这大概是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家,因为马大若不是在自己家接待耶稣,还会在谁家呢?马利亚一时大发爱心。她有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约翰福音和马可福音都用同一个形容词 pistikos (可十四 3 )。奇怪得很,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个字的意思。大约有四种可能。此字可能与 Pistos 这个形容词有关,意思是 信实的、可靠的 ,也可以解作 纯正的 。此字可能与动词 pinein 有关,意思是 喝 ,因此可作 液体 解。此字也可能是商品的名字,可以直译 pistic nard 。此字也可能与一个意谓 pistachio nut 的字有关,是从一种特殊的植物提炼出来的香料。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极贵重的香膏。马利亚用它来抹耶稣的脚。犹大很不高兴马利亚这样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耶稣说若要赒济穷人,任何时候都能做,然而若不趁现在膏抹他,将来是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犹大这才无话可说。
这里有几位人物的描写。
(一)马大忙 准备饭食招待客人,她是一个讲求实际的女人;惟一能够表现她对耶稣的爱,就是藉双手的侍奉。马大永远是尽其所能的待人。许多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受到家里某一个人的关心、照顾的激励和安慰。在饭食上服事耶稣,就和在公众的讲台上或在众人面前所表现的生活见证上服事耶稣是一样的。
(二)再让我们看马利亚。马利亚爱耶稣是绝无问题的。我们从她的行动上看出三件与爱有关的事。
( 1 )我们看见她的爱是极珍贵的。马利亚拿出她最珍贵的东西,用在耶稣的身上。我们爱一个人,如果还计算所付上的代价的话,根本算不得是爱。真正的爱是尽其所有的都给对方,还因为未能给得更多而感到遗憾。短篇小说之王奥亨利( O. Henry )在贤士的礼物( The Gift of the Magi )这篇感人的小说里,提到一对美国夫妇黛拉和金姆( Della and Jim ),虽然贫苦却彼此相爱。他们都有一样特殊的宝贝。黛拉的秀发是她的荣耀,如果让它散披在肩上,等于是一件长袍。金坶有一个金表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宝物,就在圣诞节的前夕,黛拉手上只有一元八角七分,根本买不到礼物送给丈夫,所以她出去把一头秀发卖了廿元。为金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那天晚上金姆回来发现黛拉的秀发剪短了,使他大为惊愕。他并不是不喜欢她或爱她的程度减低了;事实上她剪了头发使她比先前更显得俏丽。最后,他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她;那是一只龟甲制成的昂贵梳子,边上还镶 宝石,金姆卖掉了金表为妻子的秀发买了这样的礼物。他们各把最珍贵的东西全都给了对方。真正的爱就应该是这样。
( 2 )我们看到爱所表现出来的谦卑。用膏抹一个人的头发是一个尊荣的记号。诗人说:“你用油膏了我的头”(诗廿三 5 )。然而马利亚不敢抬头望耶稣的头;她只抹了耶稣的脚。马利亚一心想给耶稣一项尊荣;不过她始终觉得自己不配这样做。
( 3 )我们看到爱使人完全忘掉了自己。马利亚用头发来擦耶稣的脚。巴勒斯坦的良家妇女都不愿意松散 头发就出现在大众面前。女子自结婚之日开始,就必须把头发系起来,以后不得再松散头发在大庭广众出现。松散头发是风尘女郎的记号。然而马利亚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两个人真诚相爱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可能手挽手在拥挤的街道上漫步而不顾别人怎样想。许多人故意表现基督教给人看,他们很注意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他们。然而马利亚深受耶稣,她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想法。
本段经文还提到爱的另一面意义。约翰福音说:“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我们知道约翰所说的话往往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里面的。许多教父和学者已经在这段记载看见这两个意思。他们把这句话解作全体教会都充满了马利亚的善行的甜美回忆。一件可爱的行为成为全世界的财富、平添了人生的美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高度的爱(Ⅱ)(十二 1-8 )(续)
(三)至于犹大,也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 1 )我们看到耶稣对犹大的信任。早在约翰福音六章七十至七十一节,约翰告诉我们耶稣明知门徒中间有一个人会出卖他。耶稣让犹大当门徒的司库,希望藉此来感化他,让他生出荣誉感。耶稣好像对他说:“犹大,这里有一件差事给你做。这也证明我需要你,愿意用你。”虽然犹大使耶稣失望,不过却暗示我们,对于一个步入歧途的人,我们应该信任他,而不是投以怀疑的眼光;我们应该尽量往最好的方面看他,而不是往最坏的方面看他。
( 2 )我们看到了一个试探的原则。如果犹大没有理财的才干,耶稣决不会叫他当司库。魏斯科( Westcott )在其释义里说:“一个人的专长在那里,试探也在那里。”假使一个人长于理财,他的试探就是把金钱当作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假使一个人经常居于崇高的地位,那么他的试探就是争取声望。一个人的恩赐在那里 ,他的试探也在那里。犹大有理财的恩赐,结果他变得很爱钱,先是偷钱,接又为了钱出卖师友。钦定版圣经说,他 带 钱囊。动词是 bastazein ,这个字不但是指 带 ,也有 窃取 的意思。正如英文的 lift ,也有 偷窃 的意思,如专偷商品的人( a shop-lifter )。犹大不但带 钱囊,他也常取其中所存的。他的恩赐竟成为了他的试探。
( 3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想法如何被人曲解。犹大看到马利亚做了一件最崇高的行为,可是他却 她浪费。他是一个不光明的人,所以想法也不光明。人心里怎么想,就产生什么样的观点。他所想的也是根据所眼的角度。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便很少发现他所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如果我们讨厌一个人,即使他做出最好的行为也会遭我们误解。一个曲解的心,看任何事都是曲解的。如果我们对某些人变得很挑剔,最好先停下来检讨一下自己,不要尽是批评别人。
末了,还有一项重要的人生真理。有些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有些事若不把握机会,将来就不可能再做。有时我们想做一件慷慨大力的善事,却想留待明天才做;后来因行善的动机消失,就不再去行善了。人生确实很难说,有时我们想向人说些感谢、赞美或爱心的话,但没有立刻说,后来便一直没有机会说。
我们若发现太迟了,某件事永远无法说无法做的时候,实在是一个悲剧。汤姆士.卡莱尔虽然很爱贞.卡莱尔;然而他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使她的一生都不觉得幸福。后来她突然死了。佛乐得( J. A. Froude )提到卡莱尔在丧妻之后的感受时说:“他检视她留下的文件、随笔、和日记,往事历历如绘浮现跟前。他每忆起亡妻生前在其不稳定的脾气下受苦时,长夜漫漫使他无法成眠。然而太迟了,由于懊悔他开始自责,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事,现在陷于无助的忏悔之中……‘啊!’他再三地说,‘假使我能够再见到她一面,那怕只是五分钟,我也要让她知道我始终爱她。这是她永远不知道的,她永远不知道我爱她。’”我们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都有它的时机,机会一过,就永远无法补救了。
犹大不怀好意地抱怨说,香膏那么值钱,可以变卖来赒济穷人。但圣经上说:“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申十五 11 )。赒济穷人是任何时候都能做的事。然而要向耶稣表现真诚的爱,必须在他被钉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之前表示。让我们记住,凡事必须立刻就做,因为许多时候机会永不回头,那时会因为坐失机会叫我们深深懊悔。
除灭证据的计划(十二 9-11 )
犹太领袖觉得无法再容忍。撒都该人更是坐立不安,祭司们都属于这一派人,他们受到双重的威胁。
第一,自政治观点而论,他们受到威胁。前面说过撒都该人是富裕的贵族阶层,他们通敌卖国,与罗马政府合作无间。他们主要的目的是维护本身的财富和生活享受。只要他们能维持统治的地位,就极乐意和罗马政府合作。罗马帝国给予它的臣属国家相当宽大的自由。一般而论,在罗马总督监督之下,容许地方自治。不过若稍有暴动事件发生,罗马则会施加铁腕镇压,而负责维持良好秩序和安定的官员则立即受到免职处分。撒都该人认为耶稣可能是一个反动分子,他已经深获民心,或许企图发动暴乱事件。气氛十分紧张,撒都该人计划除灭耶稣免得贻患无穷,殃及他们安定的地位和权柄。
第二,自神学观点而论,撒都该人也难以忍受。撒都该人不像法利赛人,他们不相信死人复活的事。如今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使他们感到头痛。除非采取适当行动,否则他们的权力基础、影响、和教训都站不住脚。
因此他们计划把拉撒路这个证据先行除灭 。伍德( H. G. Wood )说,在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公开提出造化论时,有两位老妇人说:“我们绝不相信人是猴子变的,如果真是如此,也得设法隐瞒!”一个人若为了维护本身的地位,设法除灭威胁到他的证据,换句话说,就是明知说谎却用不诚实的手段来支持自己。
撒都该人决定压抑真理,以巩固本身的地位。对许多人而言,追求本身的利益乃是生命中最强有力的行为动机。许多能够生产更廉价产品的新发现,却未见生产较低廉的产品,原因是这样对其他产品构成威胁,他们的专利权因此就被人收购。可见自私自利的心理能左右政策和行为。
为了维护本身的地位和影响力,祭司们和撒都该人计划除灭真理的证据。人若为了怕真理影响个人的声望和利益而出此下策,也未免太可悲了。
迎接王者(Ⅰ)(十二 12-19 )
逾越节,五旬节,及住棚节为犹太人的三大节期,犹太男子必须上耶路撒冷过节,因此圣城往往挤满了来自各方的人。不论犹太人住在那里,他们总盼望有机会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迄至今日,在国外居住的犹太人在逾越节这天总会说:“今年在这里过;明年则要在耶路撒冷过节。”
每年到这时节,耶路撒冷和附近的村庄都很拥挤。据某次统计,逾越节宰杀的羊,多达廿五万六千只。若按至少十个人分食一只计算,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人口,大约为二百七十万人。这个数字或有夸张之嫌,但至少我们知道在那里过节的人是何其多了。
消息传开了,说那曾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耶稣,现在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我们看见两队人马,其中一批是伴随耶稣自伯大尼来耶路撒冷的;另一批人则是从耶路撒冷汹涌而来寻找耶稣的。这两批人后面必然还跟 大批人,形成了两个海潮般的人。耶稣是骑驴驹的,众迎接他就像是一位征服者。犹太当局的使者看见如此热烈的欢迎场面,一时束手无措,因为在耶稣背后还跟一大堆人,无从下手。这件事非常重要,让我 们仔细看看它所含的意义。
(一) 众当中有人是来看热闹的,这点没有疑问。因为传闻耶稣这个人曾使死人复活,因此许多人出来看这位耸人听闻的人物。而耸人听闻的事总是能够 一时 吸引许多人的好奇,但这种情况不会历久不衰。结果那一天抱 好奇的眼光来看耶稣的人,在一个礼拜之后,喊要钉死耶稣。
(二) 众当中有些人把耶稣当作征服者看待。事实上,这是整个热情迎接场面的主要气氛。他们喊:“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上希伯来话 和散那 的意思就是“现在拯救!”因此, 众的呼喊就像是说:“上帝拯救吾王!”
众向耶稣欢呼 所用的词句是很光辉的。他们引述诗篇一一八篇廿五至廿六节。这首诗常会使人联想到许多别的诗句。这是诗篇一一三至一一八篇同类诗当中的最后一篇,这一组诗篇通常称为 Hallel 。这个字的意思就是 赞美上帝 !因此这些诗篇均属赞美诗。是每一个犹太男孩子最初必须背诵的部分经文;在圣殿每逢有赞美和感恩的活动都会吟唱这些诗章。此外,它也是逾越节仪式的主要部分。这首诗篇特别与住棚节的仪式有密切关系。在那节期,敬拜者带 一束由棕叶、桃金娘、和柳条捆成的植物叫作 lulabs 的,每天带到圣殿。节期中他们每天绕 燔祭的大祭坛游行──前六天 每天绕行一次,第七天绕行七次──游行时他们就吟唱这篇诗,特别是这两节。其实,这首诗是犹太人自巴比伦释放回国重获敬拜自由,在尼希米领导下重建耶路撒冷和墙垣后为第一次欢度住棚节特别写作的(尼八 14-18 )。一般人都知道──这首诗是在很特殊的场合吟唱的。
再说,这首诗亦即是征服者的诗篇。举例来说,马加比夺回由叙利亚统治了一百多年的亚克拉( Acra )凯旋归来时,耶路撒冷的 众就是吟唱此诗欢迎他。无疑的,众向耶稣吟唱此诗时,他们是把他当作上帝所膏立的弥赛亚,解救者,和将要来的那一位。他们把他当作征服者。对他们来说, 号角一向,耶稣率领犹太人推翻罗马政权和征服世界,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他们会获胜的。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 众的欢呼声不断地传入他的耳朵──他一定很伤心,因为他不愿作众人所期望他担任的角色。
迎接王者(Ⅱ)(十二 12-19 )(续)
(三)在此情况下,耶稣不可能对 众说话。欢呼的声音太大,即使他说话,众也听不见。所以,他做一件众人都看得见的事:他骑上一匹驴驹。这个举动含有两个意思。第一,公开宣布他就是弥赛亚。这是先知撒迦利亚所说的话的具体行动(亚九 9 )。约翰没有很精确的引述圣经上的话,他是凭记忆说的。撒迦利亚说:“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的骑 驴,就是骑驴的驹子。”所以,耶稣骑驴即是宣布他就是弥赛亚。
第二,耶稣宣布他是一位特殊的弥赛亚。我们慎勿误会他的形象。西方人认为驴子是卑劣的低等动物;但东方人却把它视为一种高贵动物。士师睚珥有三十个儿子骑 三十匹驴驹(士十 4 )。亚希多弗也骑 一匹驴(撒下十七 23 )。尊贵的王子,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骑驴去见大 (撒下十九 26 )。君王若骑 马是准备战争;如果在平时,他只是骑驴。耶稣骑驴是象征 他并非是一位众人想像中的战士,他乃是 和平之 君。当然,那时没有人看出这一点,连那些应该更了解耶稣的门徒,也不了解。 众的心里充满歇斯底里的想法,现在弥赛亚来了。他们是以自己想像中的形象看他;而不是期待上帝所差遣的弥赛亚。耶稣很戏剧性地表现出他的身分,可惜没有人了解他的意思。
(四)在这热烈场面的背后,有犹太当局派出的人。他们在这种场面之下,不敢下手捉拿耶稣,因为他吸引太多人的注意。他们毕竟感叹地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的,世人都跟随他去了!”连犹太当局的人都说这样的话,实在可看出约翰写作的技巧。没有一位新约圣经的作者能够以沉默的态度表现出这样辉煌的成就。因为上帝爱 世人 ,所以耶稣才进入世界;现在却连他的仇敌都无心地说世人都跟随他去了。在紧接的经文里,约翰告诉我们连希利尼人也来求见耶稣。这些希利尼人是外邦世界寻求耶稣的第一批代表,他们就要来见耶稣了。因此,这些犹太当局的人所说的实在是他们的真心话。
我们读这段经文,不能忽略一件最浅显的事。在世界历史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像耶稣荣显进入耶路撒冷那样热列的场面。我们知道耶稣被加上罪犯的罪名,因为当局正想办法除灭他。凡是谨慎的人都会劝耶稣回头到加利利主躲避风险,或躲到旷野去。如果他硬要上耶路撒冷,就应该暗暗地去,不要让人发现;然而耶稣以如此荣耀的场面进城,使每一个人都注意到他。这是无比英勇的行动,也是无比的爱的行动。耶稣在走完其人生的旅程之前作这最后一次爱的呼召。
有心追求的希腊人(十二 20-22 )
其他福音书未曾提到这段经过,但是约翰福音把这段事安插在这里,确是十分妥当。约翰福音是为希腊人(编按:中文和合本为希利尼人)写的,约翰要把基督教的真理传给他们,所以,希腊人来求见耶稣的事件在本福音书里自然举足轻重了。
在逾越节时耶路撒冷街头出现希腊人并不奇怪。他们不一定是初信者。希腊人由于有旅行癖和求知欲,因此到处游历。古时有一个人说:“你们雅典人阿,自己不愿安静,也不让别人安静。”另一个人说:“你们希腊人好像孩子,心灵永远那么年轻。”在此事发生的五百多年前,希罗多德( Hero dotus ,按:史学之父)说自己周游世界收取新知,那时尼罗河北方的一个埃及大纪念像上,就有许多希腊游客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今天的希腊人也还是这样。当然,希腊人旅行的部分理由是为了贸易和经商;然而希腊人是古代世界第一个为旅行而旅行的民族。所以即使在耶路撒冷发现纯粹前来观光的希腊人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希腊人不只是酷爱旅行,他们也是真理的寻求者。我们知道,希腊人为了寻求真理,研究所有的哲理、宗教、也师事各行专家。希腊人始终是怀 一颗求知的心。
何以这些希腊人来求见耶稣!对他发生兴趣吗?伯尔拿( J. H. Bernard )作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解释。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一周,曾经洁净圣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但这些作买卖的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有他们的权势。这圣殿的最外层,外邦人可以进出,只是不得超越外邦人院的界限。假使这些希腊人曾到过耶路撒冷,他们一定参观过圣殿,到过外邦人院。也许他们还目击耶稣把一切作买卖的人赶出圣殿的一幕;也许他们希望多知道一些,为什么耶稣有权做这种事。
无论如何,这一段经文相当重要,因为它暗示福音已经开始向外传递。
希腊人为什么先找腓力?没有人能确知真正的理由。不过腓力是一个希腊名字,所以希腊人以为一个取了希腊名字的人可能会同情他们。然而腓力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事,他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才带他们去见耶稣。
安得烈知道耶稣不会讨厌任何人。他知道耶稣不会拒绝那真心追求真理的人。
奇妙的反论(Ⅰ)(十二 23-26 )
新约圣经没有一处像这段经文所说,让第一次听见的人感到震惊。它的开始是人人能懂的浅显道理,但结束的部分,却是非常深奥,难以揣摩。
耶稣开始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们知道耶稣所做的事为他带来麻烦,现在麻烦终于来了。然而耶稣对于这个麻烦的看法,异于一般的人。他说到 人子 的时候,也不是一般人所想到的意思。为了明白这段经文的真理,我们先得了解犹太人对“人子”的看法。人子一词取材自但以理七章十三节。
在但以理七章一至八节,作者描绘当时世界列强都走偏了,无论是亚述,巴比伦,玛代,和波斯都很残酷野蛮,都是虐待狂,因此,只好用野兽──狮子,有鹰的翅膀;口齿内衔 三 根肋骨的熊;四个头的豹,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极其强壮,有大铁牙,头有十角的怪兽──来表现。这些都是残暴、野蛮的强权;然而作者在异象中看见,将有一个新的国度出现,这个国家是温和的,人道的,公义的,因此这个新国家不能用野兽来象征。而是用一个人来代表。这段经文就是预言,野蛮的时代行将过去,仁慈公义的时代即将开始。
犹太人梦寐以求的黄金时代,生活是甜美的,将由他们统治世界。可是黄金时代如何来临呢?慢慢地他们晓悟自己的国家太小,力量太单薄;除非上帝介入,单凭人的方法和力量,黄金时代永远不会来临。上帝差遣勇士把黄金时代带来。所以,他们又想起但以理的记载,岂有比称这位勇士为 人子 更适当的吗? 人子 一词一度曾是指称一个人的象征。在新、旧约之间的年代,有许多书专门谈论黄金时代和这个时代如何到来。犹太人在挫折和困苦之中,在受压迫作奴隶之际,始终没有放弃有那么一天的梦想。其中一本特别有影响力的书,即以诺书( the Book of Enoch )。该书再三提到人子。以诺书中的 人子 是由上帝所控制的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有一天上帝会差遣他带 属天的能力而来,没有一个人或任何国家能抵挡得了他,他将击打各国,为犹太人建立一个世界帝国。
犹太人认为,“ 人子 ”乃是上帝差遣所向无敌的征服者。所以耶稣说:“ 人子 得荣耀的时候到了。”听了这话的人会惊喜得不得了。他们误以为那永恒的号角立刻会吹响了,天上的能力即将向世界进军,最后的胜利就要到来。不过耶稣所说的 荣耀 不是他们所想像的。他们以为世上万国将臣服在征服者脚下,其实,耶稣所说的 荣耀 是指他的 十字架 。他们以为人子是率领上帝的军队来征服世上的强权;可是耶稣却是指他在十字架上的得胜。
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使听的人感到异常兴奋;然而他接下来所说的,却使人感到迷惑,觉得不可信。因为他不打算藉 武力征服,乃要藉牺牲和死亡。 除非我们把价值观念倒转也来,以十字架的异象代替武力的征服,否则便不可能了解耶稣,也不会了解犹太人对耶稣所抱的态度。当然,犹太人不了解耶稣所说的;更遗憾的是他们根本不想去了解。
奇妙的反论(Ⅱ)(十二 22-26 )(续)
耶稣所说的奇妙的反论是什么呢?他提到三件事,这三样都是真理的核心,也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中心。
(一)他说必须先经历死亡,始能得到生命。一粒麦子若是收藏在安全的地方,是没有用的,永不可能结实。假使把它丢在冰冷的地里,埋在土里死了,才能结出子粒。教会之所以成长是由于受到殉道者的流血浇灌。无怪乎有话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籽。”
我们了解到由于许多人甘心舍命,世界上才会成就许多杰出的事。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若捐弃自己的野心和理想,把它们埋葬了,上帝就更能使用我们。科斯摩.兰格( Cosmo Lang )当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曾有一度他怀抱 属世的雄才大略。但是受到一位敬虔的朋友影响,放弃属世的理想进入圣公会。在加得斯登( Cuddesdon )念神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礼拜堂祷告,听到一个声音很清楚地告诉他:“我要用你!”自那时起,他把旧人埋葬了,才成了上帝重用的工人。
先经历死亡,才能获得生命。一个人若忠心至死的话,那么他便能获得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治死个人的理想和野心,始能成为上帝的仆人。
(二)耶稣说只有使用生命的人,才能保守生命。人爱惜自己的生命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自私;一是为求安全。耶稣不止一次两次,他时常强调“爱惜”自己生命的人,结局是丧失生命。凡是“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有一位出名的传道人伊凡斯( Christmas Evans ),他总是把握任何机会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他的朋友劝他不要如此辛劳,他总是回答:“宁可用坏,也不锈坏。”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知道仇敌壮大而自己的生命有限,便祷告上帝:“我只能再维持一年,求你尽可能使用我。”耶稣也是三番四次地告诉我们这项原则(参阅可八 35 ;太十六 25 ;路九 24 ;太十 9 ;路十七 33 )。
世界上倘使没有人乐意置自己个人的安危,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地位于不顾,那么世界的损失将多么惨重啊!对世界有卓越贡献的人,就是那些献身于上帝,献身于他人,不顾惜自己的人。如果我们专拣便宜的事情做,避免麻烦,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注意自己就像忧郁症患者注意他的健康那样,无疑的,我们可以在世上 存在 得更久些──但并未曾 活在 世上。
(三)耶稣说只有甘心服事人的,才是伟大的人物。凡被世界用爱心追念的人,乃是那些热心服事人的。英国有一位伯威克夫人( Mrs. Berwick )曾在利物浦救世军里十分活跃地工作。退休后她移居伦敦。后来战争爆发,时常有空袭警报。别人忙 躲警报,伯威克夫人却不理这一套,因此别人好生奇怪,觉得她所住的破房子大概是特别安全吧。她在利物浦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年,现在已经老了,不过她觉得还能够为别人尽一点力。因此她设置了一个简易的急救箱,然后在窗口贴一张告示:“需要急救者,请敲这里。”这实在是基督徒对待别人所应该有的态度。
有一回,老师问一个小学生: 我的 和 我的东西 这两个字究竟属什么词类。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属于 侵略性 的代名词。”他回答得多妙啊!诚然,在今日我们一谈到服务,就含有财物上的损失的意思。所以,大多数人做事只是想获得酬赏。不错,抱功利主义的态度做事,会越得越多,可是这种人不会得到别人的爱,而爱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耶稣向犹太人启示新的人生观。他们以为征服,获得权力,抓住统治权,才是荣耀。耶稣却把十字架当作荣耀。他教导众人,先经历死,才能获得生命;凡恨恶生命的,才能保守生命;只有甘心服事人的,才是真正的伟人。我们仔细一想,耶稣所启示的道理,乃是常识的真理。
从紧张到确信(Ⅰ)(十二 27-34 )
约翰在本段经文告诉我们耶稣的紧张和他的胜利,他也告诉我们,什么因素使耶稣的紧张变为他的胜利。
(一)约翰没有提到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所受的苦。然而他在这里告诉我们,耶稣的人性鼓励他逃避十字架。没有人愿意在卅三岁就死,也没有人希望死在十字架上。不过耶稣若不用付上代价,过得舒舒服服的,那么他能顺服上帝,倒也没有什么可夸的。真正的勇气不是一点也不惧怕。真正的勇气是心里极端害怕,却仍然做那应该做的事。这正是耶稣所表现的勇气。班杰尔( Bengel )说:“耶稣的心境是交织 顺服上帝旨意的热心和对死亡的恐惧。”十字架是上帝指定耶稣行走的道路,耶稣虽然恐惧,但仍然接受了。
(二)本段经文不是以紧张作为结束,而是以胜利和确信作为结束。耶稣确信如果他继续往前走,他必能永远毁灭罪恶的权势。如果他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确信能对这世界的统治者撒但作致命的打击。他只要作这最后的挣扎,就能彻底摧毁罪恶的权势。再说,他确信如果一旦钉上十字架,被高举起来必能吸引万人来归向他。耶稣希望征服世界,也想征服人心,然而他知道只有走上十字架,才能征服人心。他以紧张开始,却以胜利结束。
(三)在紧张和胜利之间存在 什么呢?什么因素使紧张变为胜利呢?乃是上帝的声音!在上帝的声音背后,有一些深远的意义。
犹太人相信有一段时期,上帝直接向人说话。上帝曾经直接向童子撒母耳说话(王上三 1-14 )以利亚怕耶洗别报复,在逃亡的时候,上帝曾直接跟他说话(王上十九 1-18 )。提幔人以利法也说他曾直接听见上帝的声音(伯四 16 )。但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不相信上帝直接跟他们说话。那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上帝现在离开他们太远了;那一度曾向先知说话的声音现在已经沉默了。如今他们只相信 Bath qol ,这个希伯来字意思就是 声音的产物 。这往往是指引述圣经上的话,而非上帝直接的声音;也只能说是回声,一种遥远而微弱的声音;不是直接而有力的声音。
可是耶稣所听到的,并不是回声;而是上帝直接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真理。藉 耶稣,人所听到的不是上帝发自遥远的微弱声音,不是来自天上微弱的回声,乃是上帝直接的声音。
我们注意到耶稣在其一生当中的重要时刻,都听到上帝的声音。他在受洗之后开始 手去做上帝所托付他的工作时,曾听到上帝的声音(可一 11 )。他在变貌的山上,最后决定走向耶路撒冷十字架的道路时,也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可九 7 )。现在上帝加强他的血肉之躯,预备走上十字架时,又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上帝对耶稣这样行,他也会对我们每一个人这样行。上帝若差派我们行走一条道路时,他不会不给我们指示或方向。他托付我们一项任务时,不会让我们凭 自己薄弱的力量去做。上帝不是沉默的,在我们遭遇太多困难的时候,若留心听,上帝总会对我们说话,使我们满有能力去应付一切的难题。所以,问题不在于上帝不说话,乃在于我们不留心听。
从紧张到确信(Ⅱ)(十二 27-34 )(续)
耶稣说,他一旦被举起,就会吸引万人来归向他。有人认为这是指他升天说的,以为他一旦带 复活的大能,就会吸引万人来归向他 。可是这种解释并不正确。耶稣说他一旦被举起,乃是指十字架而言。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一般人不解的是,人子怎么会跟十字架连在一起?人子岂不是所向无敌的天军统帅吗?他的国度不是永世无尽吗?他的统治不是永不穷尽吗?“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但七 14 )。论到黄金时代的王位,圣经不是说:“我的仆人大 ,必作他们的王,直到永远”吗?(结卅七 25 )。以赛亚不是说新世界的统治者“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吗?(赛九 7 )。诗人对这永无穷尽的国度,吟颂:“我要建立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要建立你的宝座,直到万代”(诗八十九 4 )。犹太人一听到人子,就联想到永恒的国度。现在听到耶稣称为人子,但他却说他将在十字架上被举起,难道说他的国度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结束了吗?
从历史的教训,我们知道耶稣是对的。他把希望固守在那有吸引力的十字架;他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的爱在他死后很久仍旧存在。
吉龄( Kipling )曾说:
我们远方的舰队瓦解了;
在沙丘和岬角的火海里沉没;
看,我们往日的盛况,
都如尼尼微和推罗一般衰微。
尼尼微和推罗现在只不过成为历史上的名字,可是基督却一直活在今天人心当中。
英国诗人雪莱( shelley )所写的奥迹曼地亚( Ozymandlas )是最杰出的英文十四行诗之一,这样说道:
我遇到一个来自古国的客旅,
他说:一双巨大而无躯干的石腿,
伫立在沙漠中。近前一看,
一张憔悴的面孔,一半还埋在沙里,
眉毛、起皱的唇、和冷酷命令的嘲讽,
显示出雕刻家深刻地把握到这尊雕像的感情,
使毫无生命力的东西栩栩如生。
手欺骗他们,心灵却得满足;
雕像下有这些字句:
“我叫奥迹曼地亚,万王之王,
你们不管是神也好,是人也好,请看我的作为!”
在遗迹身旁,空无一物,庞大的残骸周围,
尽是一片空旷
寂寥平坦的沙漠无垠地向远方伸展。
奥迹曼地亚是万王之王,可是他除了在沙漠中留下了一个破碎的纪念像,并他的名字偶尔出现在十四行诗之外,也是寂然消失于时间的巨轮之下。
富司迪( H. E. Fosdick )在其书中引述一首诗:
我见到一骑兵征服者,
他们嘴唇冷酷,面色灰白;
骑在马上的成吉思汗,
谋算劫掠那战火中的城池;
亚历山大,似一尊神只,
寻求统一世界:
戴桂冠的凯撒;
徒像一个来自匈奴族的野人;
拿破仑,自命为明星或先锋
毫不顾忌的伸臂长啸,
梦寐以求独霸世界帝国…
然而转瞬之间他们全都消失了,
如同玻璃里的影子,
征服历代的却是
手无寸铁骑驴而来的基督。
靠武力建设的帝国毕竟会消灭,所遗留下的痕迹,也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淡忘。然而基督那建立在十字架的国度,却是不断地扩展。
在萧伯纳的戏剧里,我们看到贞德知道她被民族领袖出卖,生命危在旦夕,她就对他们说:“我要转向一般民众,让他们眼光所流露出来的爱,来代替你们的仇恨。你们都高兴看到我活活被烧死的下场;如果我被火烧死,就会永远进到人民的心里。”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耶稣,最为贴切。耶稣藉 十字架的死,永远进到人的心里。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是供学者写书的人物;但是十字架上爱的君王,他的 宝座永远设置在人的心里。牺牲的爱乃是建立王国最稳固的基础。
光明之子(十二 35-36 )
本段经文含有应许,也含有忠告,皆属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一)光明的应许。凡与耶稣同行的人,就不至于行走在黑暗中。我们知道,每一种光迟早都会受到黑暗阴影的笼罩。比如说有一种是惧怕的阴影。有时候我们担心前面的道路。有时我们看见人生的机会和改变对别人所带来的影向,就坐起畏惧的心。也有一种是怀疑和不安的阴影。有时我们前面的道路模糊不清,迫使我们在暗中摸索,得不到确切的把握。也有一种是忧虑的阴影,终有一天太阳会在正午下山,让黑暗笼罩大地。然而与耶稣同行的人,不用惧怕,不用怀疑,他的喜乐是没有人能够夺走的。
(二)另一方面则是忠告。我们必须及时决定把人生和一切事信托耶稣,接纳他作我们的主宰,向导,和救主。人生之中所有的事都必须及时行动,否则便没有机会做。有些工作必须趁我们体力足够的时候做。有些学问必须趁我们脑筋还灵活,记忆力还不太坏时及时研究。有些话和有些事必须把握机会,否则机会一过,就不可能说或不可能做了。我们与耶稣的关系正是如此。耶稣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提醒犹太人趁他尚未钉十字架之前信他。这是永恒的真理。据统计显示,十七岁以前信主的人数急速增加,过了那个年岁之后,就急速下降。一个人的思想定型后,要改变他是极其困难的。最大的福气是藉 基督赏赐给人的;从某一个角度说,信耶稣永远不会太迟;不过那是指一个人还有机会而言,若是连最后的机会都丧失了,那就太迟了。
肓目的不信(十二 37-41 )
本段经文困扰 许多人。约翰自以赛亚书引述两段经文。第一段录自以赛亚五十三章一至二节。先知在这里问:所传与我们的有谁信呢?耶和华所显露的大能有谁承认呢?但第二段经文则使人难以理解。原出处是以赛亚六章九至十节:“上帝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 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新约圣经多处引用这节经文。比如在太十三 14-15 ;可四 12 ;路八 10 ;罗十一 8 ;林后三 14 ;徒廿八 27 等处。令人不解的,似乎是说人的不信乃是上帝的作为;上帝豫定某些人不能也不肯信。这一节经文应当如何解释呢?我们不相信耶稣所启示的上帝会使他的子女不能信他。有两点必须加以说明。
(一)读这节经文时,我们的心必须回到以赛亚的时代,和他有相同的意念来思想,因为他传达上帝的信息,把上帝的话传达开来。然而人却不肯听,迫使他说:“尽管我说得口干舌燥,也和没有说一样;我传达上帝的旨意,原想帮助人民,却没想到反而害了他们。他们听了和没听一样,仍旧昏睡,不顺服,不信。或许你会以为是上帝让他们如此固执的。”以赛亚怀 绝望的心情说这些话。指的是他的话未能改变人心,反倒使人离开上帝更远。我们若照字面的意思来了解他,就完全误会了。
(二)不过还有一个意思。上帝存在于 任何事的背后 ,这乃是犹太人的基本信仰。他们相信 没有一件事 能在上帝的旨意之外发生。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他们有理由相信,假使有人不信先知所传达的上帝的话,这个人的不信自然也是上帝的旨意。用我们今天的观念来说,我们不能说“不信上帝”这种态度也是上帝的旨意;不过我们 可以 说,以上帝的智慧和权能,上帝 甚至 能够藉 不信的人来成就他的目的。保罗的想法就是如此。他认为上帝藉犹太人的不信,使外邦人悔罪归主。
我们必须了解这段经文的意思,不是说上帝豫定好有一部分的人是不信的,乃是说即使有人不信,上帝仍能藉 他的不信来成就他永恒的目的。这些犹太人不信主耶稣;这不是上帝的错,错要怪他们自己;不过他们即使不信,在上帝的计划里,他们还是有他们特殊的地位。“若是上帝赐福,不幸的事也能对人有 益。”上帝是伟大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甚至连罪在内,是在上帝大能之外的。
懦夫的信仰(十二 42-43 )
耶稣没有说所有的人都是不信的;连犹太当局里也有人在心里相信他。他们恐怕被赶出会堂的缘故,才不敢公开承认他们的信仰。这些人想做一件两面讨好的事是办不到的。他们想当秘密的门徒,然而“秘密的门徒”却是一个矛盾的名词:“因为若是秘密就不容一个人当主的门徒;而门徒也不容只是秘密的作。”
他们恐怕一旦公开地作了耶稣的门徒,会遭致极大的损失。人往往有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念,这是很奇怪的。由于他们还有一些私心,因此往往不敢抱冒险犯难的精神去做伟大的事。贞德在了解到自己是孤独的、被遗弃的情况时,她说:“是的,我在世上是孤独的,我永远是孤独的。法国人民正在流血的生死关头,我父亲却对我兄弟说,我若是再不关心他的羊 ,就把我溺死;可是我们若只顾羊的安全,法国是会灭亡的。”这个法国农人关心自己羊的安全甚于国家的安危。犹太统治者有一点像这个样子。他们明知耶稣是对的;知道统治者同僚想除灭耶稣和他为上帝所做的一切;然而他们不敢冒险公开承认他。因为他们若这样做,就绝了他们的财路,地位和声望。同时也会被赶出会堂和社会。这个代价太高,因为他们信 心不够大,不敢起来为真理说话,宁可过一种自欺的信仰生活。
约翰用一句很生动的话来形容他们:他们宁愿和人站在一边,也不愿意和上帝站在一边。无疑的,他们自认这样做是很聪明、很谨慎的;然而他们忽略的是:人的意见只不过是影向我们活在地上短暂的几十年生活,上帝的审判却是影向到永恒。真正的智慧和真实的谨慎,乃是得到上帝的赞许而不是得到人的恭维;在永恒的事上做对了,总比活在世上的时间内被认为对更好。
不可逃避的审判(十二 44-50 )
根据约翰福音,这是耶稣的最后公开教训。在此之后,他只教导门徒,接 他就要站在彼拉多面前受 审。所以,这是耶稣最后一次公开教导大众。
耶稣说,人藉 他和上帝相遇。信他的,就是信上帝;看见他的,就是看见上帝。上帝藉耶稣和人相遇,人也和上帝相遇。此种相遇产生两种结果,各有不同的审判。
(一)耶稣重新提到约翰福音再三强调的:他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上帝差遣耶稣到人间来,不是为了生气,乃是为了爱;不过耶稣既然来了,就牵涉到审判。这话怎么说呢?一个人对耶稣的态度,显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就因此审判了自己。假使他觉得耶稣对他很有吸引力,即使在生活上不懂得照所当行的去做,但他已感觉到上帝对他的心产生抗力,因此就很平安。自另一方面说,假使他觉得耶稣一点也不可爱,看见他,心里也毫不受感动或改变,那就是说他不为上帝所动,因此就审判了自己。这是约翰福音经常强调的道理:由于爱,耶稣到世上来,但他来却牵涉到审判。正如我们前面说过,我们若以完全的、无私的爱,对待一个人,而他却不领情,那么我们的爱,对他来说就成为了审判。耶稣是上帝的试金石,一个人对耶稣抱什么样的态度,就怎样审判了自己。
(二)耶稣说他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那听见的人。这是人生的真理之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是不会被定罪的。假使他知道什么是对,却反而去做那错的,那么罪就更重了。所以,我们所听到的每一件智慧的事,每一个能够认识真理的机会,后来都要成为审判我们的见证人。
十八世纪一位老牧师为信徒撰写教理问答,在最后一道问题问:一个人若忽视基督教的信息,会有什么结果?答案是:会被定罪,“凡读过这书的人,罪会更重。”我们已经知道却不去做的事,后来要成为审判我们的见证人。 ──《每日研经丛书》
第十二章 生命的释放与繁殖
壹 正常教会生活的小小缩影
一 服事主──马大
“ 马大伺候 ” ( 约十二 2) 。
马大是非常殷勤的姊妹,她伺候的事多 ( 路十 40) ,是教会生活中重要恩赐之一。我们的主来到地上的时候,祂说:“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 ( 太二十 28) 。祂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榜样。这样的一位主是我们的生命 ( 西三 4) ,所以我们应当活出这样的美德;在教会生活中,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 罗十二 11) 。当然这样的殷勤,不是靠我们肉体的奋发,而是必须先和主有亲密的交通,享受圣灵的供应,然后才能随灵而行。
二 死而复活的见证──拉撒路
“ 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 ( 约十二 2) 。
“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 ( 约十二 11) 。
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吩咐门徒们作祂的见证人 ( 徒一 8) 。因此门徒们就作见证说:“ 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 ( 徒二 32 ,三 15) 。
教会的传福音和聚会生活,都是以活出基督,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彼前二 9) ,作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见证人。
三 爱神──马利亚
“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 ” ( 约十二 3~8) 。
“ 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 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 ( 路十 39~42) 。
我们在马利亚身上可以看见两个特点,一个是马利亚渴慕主,渴慕听祂的话。正常的基督徒,应该像马利亚一样,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信徒因此渐长,以致得着魂的救恩 ( 彼前二 2) 。渴慕主的话,遵守祂的话,住在主的爱里 ( 约十五 10) ,是那上好的福分,是不可缺少,也是不能夺去的。
玛利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她住在主的爱里,被主的爱浸透,活出爱的生活,凡事为着主,更把自己所有的,都甘心乐意的献给主。据 马可福音 十四章 3 节的记载,她打破玉瓶 ( 代表倒空整个人 ) ,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表明她爱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主。
四 总结
一个正常的基督徒身上,该有马大的殷勤,拉撒路活的见证,和马利亚那样受基督的爱激励 ( 林后五 14) ,因着爱主把自己和一切献给主,为替我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 林后五 15 ;加二 20) 的表现。若是整个教会都是这样,那么教会的彰显,就是生命之道的表明 ( 腓二 15~16) ,成为‘大哉,敬虔的奥秘,就是神在肉身的显现’ ( 提前三 16) ,叫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 ( 弗一 12) 。
贰 对主不同的估价
一 一件美事
“ 耶稣说,由她罢,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 ( 约十二 7~8) 。
“ 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 ” ( 可十四 6~9 ;太二十六 10~13) 。
马利亚以“ 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 ( 腓三 8) ,她愿意撇下所有的跟随主 ( 参照太四 20~22 ,十九 27 ;路十八 28) 。
那值三 十两 银子的香膏,对她而言,太值得为主而献上。她是趁着现在,有机会就爱主的人。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所以主称赞她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为祂安葬花费一切。她在主身上所作的,是一件美事,是永远蒙主纪念的。
二 枉费
“ 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 十两 银子赒济穷人呢 ” ( 约十二 4~5) 。
“ 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 ” ( 可十四 4 ;太二十六 8) 。
很多人对主有不同的估价,所以对一件事就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卖主的犹大,他因为贪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 约壹二 15) 。他是典型的事奉玛门者 ( 参照太六 24) 。他对主的估价是不如三 十两 银子,所以就用三十块钱出卖了主 ( 太二十六 14~15) 。后来这三十块钱就成了他吊死的血价 ( 太二十七 3~7) ,真是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参 不信的恶心
“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为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 ( 约十二 10~11) 。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见证,是何等大的神迹;但是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的福音光照着他们 ( 林后四 4) 。他们虽然懂律法,但是因为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所以有一个像拉撒路这样,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 路十六 31) 。
肆 应验经上的话
“ 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 ( 约十二 15 ;亚九 9) 。
有关基督在地上的行径,在旧约的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所以祂来到世上的目的,就是照神的旨意行,就是要应验经卷上所豫言的每一件事 ( 来十 7) 。虽然在本章里我们看到应验了短暂的荣耀,但那真正的荣耀,是必须经过十字架的途径,就是经死而复活,升天的过程才能达到。
“ 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 ( 约十二 16) ,“这个荣耀是经过死而复活,生命得着释放,得着繁增说的 ” ( 参照约七 39 ,十三 31~32 ,十六 14 ,十七 1 , 5 , 10 ;腓二 8~11 ;来二 7~9) 。
伍 死而复活是为着释放生命并繁殖生命
“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 ( 约十二 24) 。
主耶稣的“道成肉身”,“成为人子”所要成就的最主要的部分,不是“羔羊”所表征的赎罪,也不是“铜蛇”所表征的“代死与同钉死”而是“麦子”所表征的“释放生命与繁殖生命”。赎罪与解决旧造是因人的堕落而附加的。但是为着释放生命、繁殖生命,即使人类没有堕落,没有罪的问题,“神的儿子”为了释放生命,成为赐人生命之灵,祂还是必须成为“人子”,经过死而复活的过程才得以完成。这是神圣奥秘,超乎人所能测度的智慧结晶。
当父怀里的独生子,经过道成肉身,来到地上,成为奥秘的“人子”时,祂虽然藉着祂的神性,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但始终无法释放生命,进到人里面作生命。所以祂说: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被捆紧呢 ( 路十二 50) 。虽然圣灵在“人子”里面,是耶稣的神圣本质,但是还没有经过十字架,尚未得荣耀之前,那时还没有能成为赐生命的圣灵 ( 约七 39) 。当祂走完这个过程之后“人子”——末后的亚当——就成了赐人生命之灵 ( 林前十五 45) ,能向门徒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 ( 约二十 22) 。这就是“从灵生”,“重生”的开始 ( 约三 3~8) 。
今天那一粒麦子已经死了,已经复活了,已经结出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子粒来。我们这许多人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 林前十二 13 ;参照罗十二 3) 。
陆 审判世界的王
“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 ( 约十二 31) 。
从撒但和那些被撒但蒙蔽心眼的宗教家来看,耶稣被钉十字架一事,是祂受了这世界的审判,是他们得胜了;耶稣被钉死了,祂彻底失败了。那知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反而帮助祂成功了神的旨意。耶稣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 来二 14) ;因为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 罗六 6) ,叫魔鬼伤了头 ( 创三 15) ,受了致命伤,不再能藉肉体的邪情私欲辖制人,都同钉在十字架上了 ( 加五 24) 。这世界的王就这样受了审判,从信徒的身上被赶出去了。
柒 世上的光
“ 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 ( 约十二 46) 。
“ 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 ” ( 约十二 35~36) 。
一 光明之子
耶稣是世上的光,是生命之光。祂要藉着释放生命,繁殖生命,把信从祂的人,救他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他们迁到神爱子的国里 ( 西一 13) 。信祂的人重生时所得的生命,是永生,是圣灵,也是基督;祂是生命,是信者的生命 ( 西三 4) ;这生命是人的光 ( 约一 4) 。信徒若随从这生命之光的引导,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 ( 约壹一 7) ,就会成为光明之子 ( 约十二 36 ;帖前五 5 ;弗五 8) 。
二 住在黑暗里
不信主的人,就是不信从光的人,会住在黑暗里,而且主离开世上之后,这个世界是属于那些不信的人的时候,因为黑暗掌权了 ( 路二十二 53) ,所以黑暗会临到不信的人,叫他们在黑暗里行走,不知道往何处去 ( 约十二 35) 。
捌 永生
“ 我也知道祂的命令就是永生 ” ( 约十二 50) 。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 ( 约壹二 25) 。而永生不是神以外的任何生命。永生是在神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 ( 约壹五 20) 。神把祂的儿子当作礼物,赐给凡信祂儿子的人。神盼望我们信祂的儿子,享受基督作生命 ( 西三 4) 。祂迫切到一个地步,甚至命令我们得永生。这是神的厚爱;所以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 来二 3) 。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的身上 ( 约三 36) 。我们千万不要辜负神的厚爱。 ── 黄共明 《 约翰福音要义 》
约翰福音 12:3
马 利 亚 … … 抹 耶 稣 的 脚: 这 种 香 膏 极 其 昂 贵, 所 以 马 利 亚 膏 抹 耶 稣 的 举 动 是 一 种 伟 大 的 爱 的 奉 献。 她 知 道 她 向 耶 稣 奉 献
的 机 会 马 上 就 要 失 去, 所 以 她 没 有 错 过 这 个 机 会。 她 对 主 的 信 心 是 神 愿 所 有 信 徒 都 效 法 的 最 佳
榜 样。 因 此, 耶 稣 说 无 论 福 音 传 到 哪 里, 都 要 述 说 她 爱 主 的 佳 举 ( 参
太 26:13 注 ) 。
12:12
耶 稣 将 到 耶 路 撒 冷: 参 可 11:9 注; 路 19:28 注。
12:23
人 子 得 荣 耀 的 时 候 到
了: 耶 稣
称 他 的 死 为 荣 耀 而 不 是 悲 剧。 他 告 诉 门 徒, 只 有 经 历 患 难 和 死 亡, 才 能 满 结 果 子 (24 节 ) 。
12:25
在 这 世 上 恨 恶 自 己 生
命: 恨 恶
自 己 的 生 命 是 指 视 天 上 之 福 远 超 过 今 生 之 利 的 态 度。 那 些 跟 随 基 督 的 人 不 看 重 地 上 的 快 乐、 哲
学、 成 功、 价 值 观、 目 标 或 方 式。 这 些 人 将 得 到 永 生, 因 为 他 们 轻 看 这 个 世 界, 所 以 为 着 主 的 缘 故,
他 们 决 不 会 患 得 患 失, 反 而 会 舍 弃 一 切 ( 太 16:24~25 ;可 8:34~35) 。
12:26
若 有 人 服 侍 我: 信 耶 稣 意 味 着 坚 定 不 移 地 跟 从 他, 遵 行 他 的 教 训, 并 与 他 同 行。 跟 从 耶 稣 包 括 舍 己 和 背 起 自 己 的
十 字 架 ( 参 可 8:34, 关 于 背 起 自 己
十 字 架 的 注 释 ) 。
12:31
这 世 界 的 王 要 被 赶 出
去: 通 过
十 字 架 和 基 督 的 复 活, 撒 但 和 他 所 代 表 的 一 切 都 开 始 溃 败, 当 他 被 扔 进 硫 磺 的 火 湖 里 时, 他 就 最
终 败 亡 了 ( 启 20:10) 。 然 而 在 现 阶
段, 撒 但 仍 以 统 治 者 或 “ 世 界 的 王 ” 的 姿 态 活 跃 在 这 个 世 上 (14:30 ; 16:11 ;林
后 4:4 ; 比 较 弗 2:2) 。 撒 但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有 能 力 和 权 柄, 并 用 世 上 的 事 来 反 对 基 督 和 教 会。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 与
世 俗 为 友 就 是 与 神 为 敌 ” 的 缘 故 ( 雅 4:4 ; 参 约 一 2:15~16) 。
12:32
吸 引 万 人 来 归 我: 神 的 恩 典 不 是 谁 专 有 的, 也不 是 只 给 某 些 人, 而 不 给 其 他 人。 但 是 有 些 人 因 为 喜 爱 犯 罪, 就 以 自 己
的 抉 择 和 行 为 废 弃 了 神 的 恩 典 ( 参 太 23:37) 。
12:39
他 们 所 以 不 能 信: 这 些 人 不 能 信 是 因 他 们 对 耶 稣 的 态 度 令 神 使 他 们 的 心 刚 硬。 人 若 拒 绝 听 道、 悔 改 和 相 信, 他 们 的
心 就 会 变 得 越 来 越 硬。 使 徒 保 罗 说, 以 色 列 的 民 因 他 们 的 不 信 被 从 神 的 橄 榄 树 上 折 下 来 ( 罗 11:20 ;比 较 诗 95:8 ;来 3:8) 。 但 神 不 会 任 凭 一 个 国 家 中 的 每 个 人 都 永 远 硬 着 心。 任 何 信 的 人 都 将 得 到 永 生 (44~50 节 ) 。 实 际 上 五 旬 节 后 在 以 色 列 许 多 人 信 了 耶 稣 ( 徒 2:41) 。
12:43
爱 人 的 荣 耀: 许 多 人 因 为 喜 欢 其 他 人 的 赞 扬, 放 弃 了 他 们 的 信 念, 且 背 着 良 心 做 事。 他 们 愿 意 随 大 流 ( 比 较 但 11:32,34) , 追 求 权 贵 或 大 众 的 支 持。 我 们 以 什
么 胜 过 对 人 的 恐 惧 和 对 人 夸 赞 的 爱 慕 呢? 就 是 以 我 们 的 信 心 ( 约
一 5:4) —— 把 神、 基 督、 天 国、 地 狱、 审 判 和 永 生 看 为 事 实 的 信 心 ( 罗 1:20 ; 弗 3:16~19 ; 来 11 章 ) 。 立 志 跟 从 基 督 却 爱 人 的 荣 耀 过 于 神 的 荣 耀, 是 明
显 的 假 冒 为 善。
12:50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柒.神儿子给属自己的人传道(一二~一七)
一.耶稣在伯大尼受膏(一二 1 ~ 8 )
一二 1 伯大尼 的家是耶稣爱到的地方。那里,祂有亲密的朋友 拉撒路 、马利亚和马大。耶稣在那时 到伯大尼 ,人人都以为很危险、因祂身处耶路撒冷附近,那里已有大队人整装待发,要对付祂。
一二 2 虽然有很多人要对付耶稣,仍有少数人真心真意的待祂。 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大伺候 。圣经并没有透露拉撒路在死后复活前的所见所闻。也许是神禁止他泄漏半点消息。
一二 3 福音书中曾数次记载主耶稣受妇人膏抹,当中并没有两次是完全相同的。不过,这里记载的一般都认为与马可福音十四章 3 至 9 节的相同。马利亚对基督忠诚奉献的心,叫她用一斤 极贵的真哪哒香膏 ,抹祂的 脚 。马利亚的行动,显出她心中并没有任何东西比基督更宝贵,不舍得献给祂的。基督比我们所有所是的更有价值。
每次我们读到马利亚的事,都见她是在耶稣的脚前。这里她用自己的 头发去擦 耶稣的 脚 。一个女人的头发就是她的荣耀,马利亚将自己的荣耀放在耶稣的脚前。这事之后,马利亚定会散发香膏的芬芳。当基督受我们敬拜时,敬拜的人也能从中带走芬芳的香气。没有一处比耶稣得到应得尊荣的地方更芬芳四射的。
一二 4 , 5 在这至为神圣的时刻,有属肉体的进来打扰。 那将要卖 主 的 人不愿见到这么贵重的香膏作此用途。
犹大 认为耶稣配不上那 三十两银子 。他认为这香膏应变 卖 了、 赒济穷人 。但他只是假装好心。他不紧穷人,也不紧主。他将要出卖主,不是为了 三十两 银子 ,而只是十分之一,他为三十块钱出卖主。赖尔说道:
任何人跟从基督,作祂的门徒三年,看见一切祂所行的神迹,听祂的教导,得到基督多重的恩惠,被视为祂的使徒,但心里最终是败坏不堪。骤眼看来,这都是难以置信、不可能发生的事。但犹大的行为却证明了一切都是可能的,也许人类堕落的程度无人完全清楚 39 。
一二 6 约翰很快便有补充的话。犹大说这话 不是 因为他真的 挂念穷人 ,而是 因 为 他是个贼 ,是贪婪的家伙。犹大 带 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一二 7 主即是说:“不要阻她。 他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这香膏的 40 。现在她用香膏大方地膏我,是因为她爱我、敬拜我的缘故,要容她这样行。”
一二 8 世上无时无刻都有 穷人 ,要他人帮助、施恩惠。但主在地的工作瞬即完结,马利亚 不常 有此机会用香膏膏祂。我们也要儆醒、属灵的机会瞬间即逝,千万不要延误我们能为主作的工。
二.杀害拉撒路的阴谋(一二 9 ~ 11 )
一二 9 耶稣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消息传得很快,祂不能再掩藏行踪, 许多犹太人 来到伯大尼要见祂,一些 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
一二 10 , 11 本节再次钩出人心里疯狂的怨恨, 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有人认为他从死里复活,犯了大罪,但这不是他能控制的,可是他们也想要把他杀害。
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信了耶稣 。现在,拉撒路也成为犹太教的敌人,一定要铲除他。那些引领人归主的,常成为逼害的目标,有好些甚至献出了性命。
一些评论家认为,由于祭司长是撒都该人,他们不信复活之事、所以想将拉撒路杀害,把证据毁灭。
三.胜利地进耶路撒冷(一二 12 ~ 19 )
一二 12 , 13 现在是 耶稣 胜利地进入 耶路撒冷 的时候,是祂被钉十字架前的星期日。
我们不大清楚这些群众是如何看耶稣的。他们是否真的知道祂就是神的儿子,以色列的弥赛亚?还是只是认为祂是个王,将要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欺压?又或者只是兴之所致,被其他人感染了?当中肯定有的是真信徒,但大部分人对主似乎不真心。
棕树枝 象征哀伤过后的安息和平静(启七 9 )。“ 和撒那 ”解作“我们恳求你,现在就救我们吧!”将这些图画堆砌在一起,那些人似认为耶稣就是神所差来的,要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魔掌,赐安息、和平,以解他们多年来受异族欺压的哀伤。
一二 14 , 15 驴驹 是当时常用的交通工具,耶稣骑驴驹进城,应验了经上的预言。
这里引用了撒迦利亚书九章 9 节。先知预言 王 来到以色列,会 骑 驴驹 。锡安的女子喻示犹太人, 钖安 山是耶路撒冷城内一座山丘。
一二 16 门徒起先不明白 正发生在跟前的事,就是撒迦利亚书上所预言的,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城,是以色列当然的君王。但在主 得了荣耀 回到天上,在父的右边之后,门徒才恍然大悟,明白这些事都应验了经上的预言。
一二 17 , 18 看耶稣进耶路撒冷的 众人 当中,有的曾看见祂 呼唤拉撒路……从死复活 。他们告诉身旁的人,这骑在驴驹上的就是当日叫拉撒路复活的那位。这件 神迹 ,引人注目, 众人 得知之后,便蜂拥出来迎接耶稣。可惜他们没有真正相信祂,他们来见主,只因为好奇。
一二 19 群众愈来愈多,各人也越发注意耶稣。 法利赛人 站在一旁,束手无策。他们无论做什么或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在这情况下,他们也把事实胡乱地夸大了,以为整个 世 界的 人 都 随从 耶稣 去了 。他们不知群众对主的爱戴,实是朝三暮四,善变而不长久的。真正敬拜耶稣、知祂是神儿子的人实在很少。
四.希利尼人求见耶稣(一二 20 ~ 26 )
一二 20 那些要来见耶稣的 希利尼人 ,乃是信奉了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 上来过节礼拜 ,放弃了他们祖先原有的宗教习俗。他们在这时候来见主耶稣,显出当犹太人拒绝主时,外邦人却愿意听福音,且有很多人相信祂。
一二 21 圣经并没有说明为何 他们来见……腓力 。也许是因为他的希利尼名字,和他是 加利利伯赛大 人的关系,使他吸引到归了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的要求实在可贵:“ 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怀这般真心诚意的人,没有一个会空手而回。
一二 22 也许腓力不大确定主是否愿意见这些希利尼人。基督曾叫门徒不要把福音传给外邦人,所以 腓力 先告诉 安得烈 ,然后一同 告诉耶稣 。
一二 23 希利尼人为何想要见耶稣?若我们明白字里行间的含意,可推断出希利尼人是很欣赏耶稣的智慧,想要推崇耶稣为他们的哲学家。他们知道耶稣与犹太领袖有冲突,为要拯救祂的性命,也许想请祂跟他们回希利尼。他们的观点是叫耶稣“保住性命”,但 耶稣 告诉他们这套哲学与收割的定律毫不吻合。祂献出自己的生命,因而 得荣耀 ;这不是苟且偷生、安享逸乐所能得的。
一二 24 种子若不先 落在地里死了 ,就不会结出谷粒。这里主耶稣将自己当作 一粒麦子 ,祂若不死,就仍旧是 一粒 \cs8 。在天上享荣耀的就只有祂,并没有得救的罪人来分享祂的尊荣。但若祂死了,就会有一条得救的道路,让万人得救。
我们也是一样。正如拉格兰德所说:
若我们拒绝不成为麦子,落在地上死去;不愿牺牲前途,以名誉、财产、健康作为押注;在我们被召时,为基督的缘故,放弃家园,脱离一切亲属的关系,我们就只有一个人。但若我们希望为结果子,就要跟从我们可称颂的主,成为一粒麦子死去,那么,我们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41 。
一二 25 很多人认为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就是食物、衣、享乐。他们为此而活,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这样他们却不晓得心灵比肉体更为重要。人若不理会心灵的需要,就只会丧失生命。相反,有些人以万事为损,独以基督为重,为了服事祂,放弃所有人眼中看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人却能 保守 他们的 生命到永生 \cs8 。恨恶自己的生命,意思就是爱基督多于人自己一切的私欲利益。
一二 26 人要服事基督,就得 跟从 祂。耶稣要祂的仆人服从祂的教训,学习祂的德性。他们当效法基督的死。主应许他们,祂常常与他们同在,保护每一位仆人,不但今生,而且直到永远。现在的服事,在将来会得神的称许。人在今世所受的任何凌辱和侮辱,比起将来在天上父神当众嘉许的荣耀,实在微不足道。
五.耶稣面对将临的死亡(一二 27 ~ 36 )
一二 27 主不断想到那即将发生在祂身上的事,想到十字架,当祂要背负人的罪,承受神为罪所发的震怒的时候。当祂想到祂“心碎的时候”(费廉思新约译本, JBP ), 心里 就 忧愁 起来。这时祂该怎样祷告神呢?应否求 父救 祂 脱离这时候 呢?不能,因祂 原 为这时候来到世界,要上到十字架。祂生下来原是为了死亡。
一二 28 主耶稣并没有求要脱离十字架的使命,祂只希望父的 名 能得荣耀。祂关心神能得到荣耀,轻看自己的安全享乐。神在此时从天上说话,祂已经 荣耀 了祂的名, 还要再荣耀 。耶稣传道的生涯中,已荣耀了神的名。救主三十年在拿撒勒默默度过的光阴,三年传道工作中所行所说的神迹隽语,都大大荣耀了父的名,但神将会因基督的受死、埋葬、复活与升天,受到更大的荣耀。
一二 29 站在旁边的人有的以为神的声音只是打雷作响。这些人尝试用大自然解释一切属灵的事物。有些人不愿相信神迹也会用一些自然定律,淡化一切神迹奇事。有些知道不是打雷的,却认不出是神的声音。他们虽知道这是超自然的声音,但只误以为是 天使 所发出的。只有圣灵帮助的人才能听出,明白神的声音。有些人听过无数次福音,但福音对他们却一文不值;除非圣灵藉此对他们说话,否则他们总是听不进。
一二 30 主耶稣向旁听的人解释, 这声音不是 对祂说,让祂听的,乃是为周围站立聆听的人而发出的。
一二 31 主说:“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 ”因为这世界将要把生命荣耀的主钉死在十字架上,罪已经定了。因恶毒地拒绝基督,世界将要受到刑罚。主耶稣的意思就是如此。有罪的人类将要被定罪。 这世界的王 就是撒但。他在加略山彻彻底底地给打败了。他以为他成功地铲除了主耶稣,但反而让主为人类提供一条救恩的路,同时将撒但及其所有部属击败。虽然魔鬼还未得到当得的刑罚,但他却注定要灭亡。他虽然仍在世界通行他的恶事,但终有一天,他会被 赶出去 ,掉进火湖里。
一二 32 本节的上半部指到基督将要在十字架上受死。祂被钉在木的十字架上, 从地上被举起来 。主说祂若如此死在十字架上,将会 吸引万人来 到祂那里。这句话有几个解释。一些人以为基督吸引万人,不是使他们得救恩,就是要他们受审判。有些人以为传福音时若高举基督,那福音的信息便满有大能,能吸引人的灵魂归向主。但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将使各种各样的人归向祂。这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不同民族、部落、语言的人。
一二 33 主耶稣说祂将要被举起,是指祂将要 怎样死 说的。祂将要被钉在十字架上。这又是主全知的证据。祂知自己不会死在床上,也不会意外死亡。祂死,是要被钉在十字架上。
一二 34 众人不明白耶稣所说,要 被举起来 有何意思。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虽然知道耶稣自认是弥赛亚,但从旧约中又知道弥赛亚会永远活(赛九 7 ;诗一一○ 4 ;但七 14 ;弥四 7 )。请留意,他们引述耶稣的话,说:“ 人子必须被举起来。 ”但耶稣用的字眼却是“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当然耶稣也多次称呼自己是人子,又或祂先前确实说过人子被举起来,所以众人不难将二者连在一起。
一二 35 当众人问耶稣谁是人子,祂再次称呼自己是世界的 光 。祂提醒各人, 光 和他们同在的时候不多。他们该来就光,行在光中,否则 黑暗 将会很快 临到 他们,他们就不知往那里去,并在无知中绊倒了。
主将自己比作太阳和所发出的光芒。朝早日出,午正高照,日夕西沉。我们有太阳的时候有限,当趁白天,好好把握。因为当黑幕降临,我们便得不到真帮助。属灵的生活也是如此。相信主耶稣的行在光中,拒绝祂在 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这样的人缺乏神的指引,一生中屡屡跌倒。
一二 36 主耶稣再三促请在旁听的人,当趁有机会,便赶快相 信 祂,这样,他们便能成 为光明之子 ,一生有确定的方向,直到永远。耶稣说完这话,就 离开 群众,隐藏了一会。
六.很多犹太人不信主(一二 37 ~ 43 )
一二 37 约翰在这里顿笔,表达他的惊讶,为何主耶稣 行了 这许 多 伟大的 神迹 ,犹太人 还是不信他 ?如前所述,他们不信,不是因为证据不足。主已提出铁一般的证据,表明祂是神,但这些人总不愿相信。他们想要一个王,统治他们,但他们却不愿悔改。
一二 38 犹太人的不信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 1 节的预言:“ 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很多!”圣经中膀臂代表力量、能力。 主的膀臂 就是神的大能,只向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 显露 ,因为不是很多人接受有关弥赛亚的话,神的大能也只向少数人显露。
一二 39 主耶稣将自己显露给以色列民看,但他们拒绝祂。虽然耶稣已三番四次的回来,邀请他们接受救恩,但他们口里却常挂“不”。人愈抗拒福音,就愈难相信。当他们闭上眼不见光,神就使他们更难见光。神使他们的心眼瞎了,作不到理性的判断;因为他们拒绝神的儿子,所以祂这样惩罚他们。
一二 40 本节引自以赛亚书六章 9 至 10 节。神 叫 以色列人 瞎了眼,硬了心 。神起先没有这样做的,是这民先闭起他们双眼,硬了自己的心。因为以色列民冥顽不灵,蓄意拒绝弥赛亚,他们就自挖双眼,不能明白,不能相信,得不到医治。
一二 41 以赛亚书第六章记载先知见到神的 荣耀 。约翰解释以赛亚 看见 的荣耀,是基督的 荣耀 ;他所说的话,是 指 基督的。本节串连起其他的证据,证明耶稣基督就是神。
一二 42 犹太人中有 好些官长 相信了耶稣就是弥赛亚,但却不敢承认,与人分享信念,因为他们恐怕会被逐出会堂。我们可能以为这些人是真心相信主耶稣,但事实却很令人怀疑。若他们真心相信,或迟或早,终会承认。人真的接纳基督为救主,就会不理后果,毫不犹豫地让人知道。
一二 43 这些人很明显就是看重同伴给他的 荣耀 、称赞,多于看重 神的荣耀 。他们寻求人的喜悦,多于神,一个这样的人是否基督真正的门徒?在五章 44 节,自会找到答案。
七.不信的危机(一二 44 ~ 50 )
一二 44 本节可意译为:“ 信我的 ,不只是 信 我,也信 那差我来的 父。”主再次教训人,祂和父神是完全合一的。人不能只相信父,而不信子。相信基督就是相信父神。人若相信父,就要同样的尊崇祂的儿子。
一二 45 没有人能看见父神,祂是灵,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但主耶稣来到世界,叫人知道神是何样的,不是祂的相貌,而是祂的品格。主向我们显露了神的性情。所以,看见基督的,就是看见父神了。
一二 46 主很喜爱用 光 来作譬喻。祂再次称自己为 光,到世上来 ,叫凡相信祂的人, 不住在黑暗里 。人离开了基督,就只有在无边的黑暗里打滚。他们对生命、死亡、永远,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但用信心来见基督的人不需再摸索真理,因他们已在基督里得真理。
一二 47 基督第一次到世上来的目的,并 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祂并没有审判那些不听祂道,不相信祂的人。这并不是说将来祂不定这些不信人的罪,但祂第一次降世的目的并不是审判。
一二 48 主论到将来那些拒绝祂 道 的人将要在神面前受审判。那时,单是主耶稣所说的道已足够定他们的罪。
一二 49 主耶稣所讲论的道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从别人的教训中学回来。祂是神顺命的仆人和儿子,只会说父叫祂说的话。在末日这会成为定人罪的罪证。耶稣所说的话就是神的道,人却拒绝听祂。父已告诉祂,祂要 说什么、讲什么 。二者有其微妙的分别。“ 我说什么 ”,指道理的内容、信息;“ 讲什么 ”指耶稣教人神的真理时所用的措词。
一二 50 耶稣知道父要祂赐信祂的人 永生。故此 ,基督所讲的话正是照父对祂所说的。
这里是约翰福音中的一个分段。在此之前,主将自己显露给以色列。书中记载祂所行的七个神迹奇事,每个都刻划出罪人相信基督之后的体验和感觉。这些神迹就是:
(一)在加利利迦拿的婚筵中将水变为酒(二 1 ~ 12 )。这神迹描述基督的大能,将未尝真正快乐的罪人改变过来。
(二)治好大臣的儿子(四 46 ~ 54 )。这里将罪人描划为卧病、需要属灵健康的人。
(三)治好毕士大池边的残疾人(第五章)。这位可怜的罪人没半分气力,无助,一点也帮不到自己。耶稣治好他的虚弱。
(四)喂饱五千人(第六章)。这里罪人没有食物,饥饿无力,需要能赐他们力量的东西。主赐心灵的粮给他们,使他们不再渴求。
(五)平静加利利海(六 16 ~ 21 )。这里罪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主拯救人于风雨交加中。
(六)治好生来瞎眼的人(第九章)。这人代表人心灵的盲目,直到基督大能的帮助,才能看见。人本身并不见到自己所犯的罪过,也不曾目睹救主的美好,直到圣灵的光照启示,才恍然大悟。
(七)叫死去的拉撒路复活(第十一章)。这里提醒我们,人是死在过犯和罪孽中,需要从上而来的生命。
这些神迹都是要证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ii 马利亚在伯大尼膏抹耶稣的脚(十二1-8) 当拉撒路去世后耶稣见到马利亚时,若是因为她与前来“慰问”她的人同样没信心地痛哭流涕,耶稣就生气地“心里悲叹”(十一33),十二章1-8节则显示,她以一个奢华的奉献举动挽回她的名声:以昂贵的香膏抹耶稣的脚。
1-2. 先介绍膏抹的场景: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耶稣与许多人一样,动身前往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十一55),途中经过伯大尼,现在被形容为,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这提醒我们,因为发生在那里的神迹,已使拉撒路的名字和伯大尼声名大噪。果然不出所料,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此处没说明宴席在哪家举行,一个自然的推论是指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家,可是若想与马太和马可福音的记载相配合,这晚宴应当设在长大麻疯的西门家,也是在伯大尼(太二十六6-13;可十四3-9),拉撒路和耶稣都应当是西门的席上贵宾,马大或许被请来帮忙。原文描写说客人都“斜躺在桌旁”,应当是以左手胳膊撑着头,脸朝向马蹄形的矮桌,脚则远离桌子。
3. 宾客必须如此坐席,接下来的事情才能发生,、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达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仆人们从马蹄形矮桌的内侧上菜和奉上饮料,可是马利亚是从外侧来,才能将她的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她以“一斤极贵的真哪达香膏”抹祂的脚,NIV版在此节的翻译不够严谨。此处的“一斤”是指重量不是体积,原文是litra,指罗马的重量,相当于11.5盎司或326克重,如此分量的香膏是非常大的数量。哪达是从名为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尼泊尔香树提炼出来,它非常昂贵的原因不仅是因从遥远之地进口而来,更是因为从植物中提炼出来,要用极多的树才能提炼出一点点香油,它到底有多贵?十二章5节会告诉我们。以如此分量的昂贵香膏抹耶稣的脚,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奉献举动。
马利亚以头发擦耶稣的脚也表现出伟大的奉献。当时妇女的头发被视为她的荣耀(林前十一15;参:彼前三3),圣经每次提到马利亚膏抹耶稣时,都是用她的头发擦耶稣的脚(十一2,十二3)。耶稣在路加福音七44将法利赛人西门对祂缺乏爱心的接待与一位有罪妇女的爱拿来相比照:“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91。无论此事另外还蕴涵何种意义,用头发擦耶稣的脚展现马利亚对祂的深沉奉献。
马利亚这奉献举动带来的一个效果是,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香膏具有多大的香气,是由它的香气能扩散到多大地方而量出。这可从犹太教解经书(Midrash)在解释传道书七1时看出:“好的香油的香气从卧室一直弥漫到餐厅,而好名声则从世界的一角落传到另一角落”。马利亚所用的香膏使整栋房屋充满香气。
4-6. 并非所有人都对马利亚的奉献举动刮目相看,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若按照功利主义的作风,表面上看来,犹大反对得很有道理。这香膏值很多钱——“三十两银子”(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一钱银子,三十两银子差不多是一年的工资),只要以现今的薪水屈指算算,就会知道到底值多少钱了,如此多的钱肯定能替穷人做许多好事。然而作者立即加上解释,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犹大不赞成马利亚如此做,不是因为失去了替穷人做更多事的机会,而是他失去了从公款贪污的机会。他身为这一小群门徒的司库(十三29),常从公款中饱中私囊。
7-8. 然而耶稣不是采取功利主义的作风,祂对着犹大开口护卫马利亚,由她吧!这话耶稣是对犹大一人说的(“由她吧”这命令的主词是第二人称单数),责备完后,祂将马利亚的动机解释出来,他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安葬”(entaphiasmos)的真正意思是“准备埋葬之用”,耶稣是说马利亚当初买这昂贵的香膏,是为了在埋葬祂的尸体之前膏抹用的,可是她现在趁祂仍在世时,用它来表示对祂的奉献。在对观福音书相关的经节里(太二十六12/可十四8),耶稣对门徒说,这妇人用香膏抹祂是为预备安葬祂所用,祂视此事为象征性的膏抹祂的尸体。
耶稣所说的这句话直译的话应当是,“由她吧,让她将它为我安葬之日保存吧”。耶稣若是说让她保存这香膏留到祂安葬之日用,就说不通,可是若是指让她保存它(她这行为)在她记忆中,直到祂安葬的日子,就说得通。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当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人约瑟在安葬耶稣前用香膏抹祂尸体时(十九38-42),她就知道她的奉献行动已作在他们之前,同时也预表他们的行动。
针对犹大的功利主义态度,耶稣回应说,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此时耶稣不只是对犹大说话,而是对所有门徒说(此处的“你们”是复数),他们不需要为马利亚的奢华奉献责备她,还有许多机会周济穷人。奉献的举止和帮助穷人的事并非不能共存,祂也提醒他们能向祂表达奉献之心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他们不能像当时那样永远“有”祂在身旁。
iii 谋杀拉撒路的阴谋(十二9-11)
9. 许多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犹太人”,纷纷问道耶稣会不会也来过节(十一55-56),不需太久祂到了伯大尼的消息就传了来: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天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仅想要见耶稣,也想见见拉撒路,与许多人一样,他们也被轰动的新闻吸引。
10-11. 拉撒路复活的事情,对犹太民众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情势使耶稣的对头陷入更困难的境地: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大祭司们(多数是撒都该人)会受到最大的损失,在犹大省的行政工作上,他们与罗马人合作,而耶稣的人气直线上升,对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造成威胁。在犹太公会中大祭司们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而早先这公会已决议要除掉耶稣,现在拉撒路也加剧那威胁,为了避免满盘皆输,就要连他一并除掉。
iv 耶稣风光地进入耶路撒冷(十二12-19)
耶稣风光进入耶路撒冷,是耶稣当年圣工中四卷福音书都记载的少数事迹之一(太二十一1-11/可十一1-11/路十九28-40/约十二12-19),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因为祂照着旧约的预言,以一戏剧性的动作,将自己以君王的身分显现给耶路撒冷看。
12-13. 作者开始他的记述,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这事发生在伯大尼膏抹后的第二天,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朝圣者听说耶稣快来了。每年逾越节时,耶路撒冷的人口就暴增。一世纪的犹太作家约瑟夫说,有一回在逾越节时作了人口统计,总共有两百七十万人之多,就耶路撒冷在一世纪时的人口数量而言,这数目真让人不可思议92。大量犹太人每年在逾越节时当然会涌进耶路撒冷,并且毫无疑问地,耶稣日益高涨的名气使得他们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在住棚节和修殿节时,朝圣者都会用棕树枝作为敬拜的一部分(参七2与十22-39注释),棕树枝也是胜利和王权的象征。当群众拿着棕树枝来迎接耶稣时,就表示他们视祂为君王。耶稣在祂圣工初期曾经回避那些要立祂为王的群众(六15),可是祂现在却接受他们的表态和它所代表的意义。
除了拿棕树枝之外,群众还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原文是“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赞美以色列王”)。这欢呼是出于诗篇一百一十八25-26,“和散那”的原来意义是“现在拯救”,可是在一世纪时或许已失去原意,像现代一样只是表示颂赞的呼声。“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话在原出处是指前来圣殿朝圣的人: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耶和华是神;
他光照了我们。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
牵到坛角那里。(诗一一八26-27)
这些经节中的“你们”是复数,且是描绘已在圣殿中之人为新来到圣殿朝圣之人称颂神。因此群众若是以此法欢迎耶稣,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可是在耶稣的情形不仅代表此意,因为他们手拿着棕树枝欢迎祂(是胜利和王权的象征),并且喊道,赞美以色列王(原文)。NIV版圣经将原文做了一点修改,原文若直译应当是“就是以色列王”。不像前几次民众要立祂为王时耶稣都逃脱掉(参六15),可是这次却欣然接受朝圣者的欢呼。
14-15. 在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祂不需在朝圣的最后几哩路时坐着驴驹进去——祂已习惯长途跋涉,且是体力充沛之人,而且一般的朝圣者都是步行进入圣城。耶稣的这行动代表一句话,作者引用旧约的经文来表明这行动的意义:
如经上所记的说:
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
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这段经文引自撒迦利亚书九9,在那里将耶和华神描绘成骑着战马的救主,但也是骑着驴驹的和平之君93。其实在接下来的撒迦利亚书九10,说道祂会将战车和战马从以法莲和耶路撒冷除去,向万国宣告和平。为了应验这个预言,耶稣刻意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表示祂是犹太人的王,不是大众所期盼的作战的弥赛亚,而是将和平带给全人类的君王。
16. 作者说,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在这件事和其他一些事上,耶稣的门徒都是在祂受死和复活之后才领悟它们的意义(二22,十三7、12、28),耶稣应许说,当圣灵来临之后,会帮助他们明白这些事(十四26,十六12-15)。
17-18. 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陪同耶稣一起进入耶路撒冷的人中,有些人亲眼见到拉撒路在伯大尼复活的事,他们就向其他的朝圣者作见证,结果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于是出去迎接耶稣的人越发增多。作者说拉撒路复活的事是个“神迹”,这是神迹福音书所记录耶稣当年在世时所行最后也是最大的神迹(一19-十二50)。
19. 耶稣直线上升的人气使得祂的对头十分惊恐: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徒劳无益的事”应当指他们下令让凡知道耶稣行踪的人,来向他们举报,好去逮捕祂(十一57)。然而局势发展得太快,耶稣现在已公然在公共场合露面。法利赛人虽然知道祂在何处,可是不能去捉拿祂,因为民众对祂景仰备至——法利赛人自己都彼此说,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v 希腊朝圣者寻找耶稣(十二20-26)
20. 许多不同族裔的人被犹太教的一神论和高尚道德吸引,所以许多人也来耶路撒冷过朝圣者的节期(参:徒二5-11 )。因此当作者说,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一点也不令人奇怪。这些希利尼人(希腊人)是来做“礼拜”的,表示他们不是外邦异教徒,而是入犹太教的人或敬畏耶和华神的人。希利尼人的来访更强调了法利赛人所说的:“世人都随从他去了”(19节)。
21-22. 希利尼人应当也听说过耶稣将拉撒路起死回生的事,于是像许多犹太人一样,他们也想见见耶稣,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加利利的伯赛大94住了不少非犹太人,与外邦人地区毗邻而居。希利尼人来找腓力,也许因为他有个希腊名字(可是腓力本人是犹太人)且是伯赛大人,认为他会比较开通接纳他们。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腓力先去找安得烈讨论这事也具有一些意义,因为安得烈是十二门徒中另一个有着希腊名字的人。他们两人一起去将希利尼人的要求告诉耶稣。我们只能猜测腓力为何需要得到安得烈的精神支持,或许这反映出他们不确定耶稣会愿意与外邦人打交道(太十5-6,十五22-24)。
23-24. 圣经没告诉我们耶稣到底有没有见希利尼人,可是听到他们想见祂,就证明那是个极重要的时刻。祂回答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这句话是九个有关耶稣的“时候/时辰”经节(二4,七30,八20,十二23、27〔2x〕,十三1,十六32,十七1)中的第四个,它是第四卷福音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头三节经文都说耶稣的时辰尚未来到,这第四个经节则是第一个说到祂的时辰已到。引发这转变的是希利尼人的来到。耶稣接下来说的话虽富高度比喻性,可是表示了祂得荣耀的时刻是指何意: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它主要是指耶稣的受死。当一粒麦子种在地里,“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且会成长茁壮。同样道理,当耶稣受死之后,祂引发的效应是许多人因相信祂就得到永生,有个属灵大丰收。希利尼人想见祂,促发耶稣想到当祂受死后,会发生极大的收成(不仅在犹太人当中,也在万民万族中)。每件事情都是朝着这时刻发展,而那就是耶稣受死的时刻,继之而起的是祂的复活与升天。那时人子就得到荣耀。
25. 耶稣的舍下性命给门徒立了一个榜样: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就会尽量保存自己的生命和世上的一切,但却会失去永生。在对观福音的相关经节中,耶稣提到生活在这世上的一些重要层面,包括爱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儿女,甚至生命本身,可是在跟随主耶稣的事上,这些都不能居门徒心中的首位(太十37-39;路十四25-27,十七33)。
26. 耶稣将前几节所暗示的事在此节明说出来——祂的生命是所有服事祂的人的典范: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亦即祂如何放下自己,他们为祂的缘故也要同样地放下自己。这种生活方式会得到两个应许:(1)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凡效法耶稣在这世界放下自己的人,都会在祂将来的荣耀里占一席之地(十四2-3,十七24);(2)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耶稣的门徒在今世也许会像祂一样,遭到“世人”的唾弃,可是在世界末日时,他们会从最要紧的那一位得到尊重,并且惟有祂才能给人荣耀。当撒母耳(应当是一位神人)将神对扫罗家(应当是以利家)的审判宣告出来时,他奉耶和华神的名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二30)。耶稣应许说,凡服事祂的人都会得到神的尊重。
vi 耶稣面对即将来临的十字架(十二27-36)
约翰福音没有记载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这段也许可作为与它相对称的另一半,它显示耶稣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刻,且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走下去荣耀父神。像在客西马尼园一样,耶稣的心在此也是痛苦不堪,恳求父神救祂脱离死亡的时刻,可是仍然下定决心要不计一切代价地实行父亲的旨意。对耶稣的祷告这次从天上也有一个回应:在客西马尼园,天使被差来扶持祂;这次却有声音从天上来说,神已垂听了要荣耀祂的祷告,并且将来还要再垂听这祷告。作者在这段已透露耶稣将以何法受死,并且祂的受死将带来多大的益处。
27-28a. 希利尼人的来到,促使耶稣以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的事说到祂的受死(24节),而这必然也引起一些预感,能从接下来的话中表达出来,我现在心里忧愁。在其他两处经节耶稣也被描绘为心中忧愁:当拉撒路去世后,祂看到马利亚与“犹太人”一样没信心地痛哭流涕(十一33、38),和当祂想到犹大要出卖祂时(十三21)。马太也描述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时怀有同样的情绪:“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太二十六38)。在这忧愁的情绪中,耶稣问道,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这是约翰福音第五次提到耶稣的“时候/时辰”,也是第二个说到祂的时辰已到的经节,显然这“时候/时辰”是指祂受死的“时候/时辰”。身为有血有肉的真人,耶稣自然想从这恐怖的时刻逃脱,祂为此事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三次(太二十六39、42、44),可是祂更渴望做另一件事,那事导致祂回答自己的问句: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对耶稣而言,荣耀父亲的名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荣耀父亲的名即荣耀父亲,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那个人。耶稣受死的时刻能荣耀神,是因在那时刻神的恩典最清晰地显露出来。神的荣耀就是祂的性格,当祂的性格被显露出来时,祂就得到荣耀(参:出三十四5-8)。
28b-30. 耶稣的祷告立时得到回应: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那是父神的声音,宣告说祂已从耶稣的圣工中荣耀祂的名(透过耶稣的言谈与工作;参七18,十一4、40,十七4),并且还会透过祂的受死来荣耀祂。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从天上来的声音肯定隆隆作响,因为有些站在旁边的人认为那是雷声,可是另一些人认为是极大的说话声,还说“有天使对他说话”。这两种看法都不正确。群众虽不了解那声音说了什么,可是此事的发生表示神回应了耶稣的祷告。耶稣对群众说的惟一评论是,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祂不需要任何东西证明祂的祷告得到垂听,因为祂与父神的关系保证了此事。一如耶稣在使拉撒路复活前所做的祷告,是为旁观者的益处而做(十一41-42),现在这从天上来的声音也是为了群众的益处,不是为耶稣而有,是要向他们显明神垂听耶稣的祷告。
31. 耶稣继续对群众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NIV版的编者自行加上了‘the time for’,在原文并没有,可是它们能将意思表达得较清楚。这世界是“现在”受审判,因为耶稣受死的时刻已来到(27-28节)。“世界”在第四卷福音书常表示仇视耶稣的犹太领袖们,当他们将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并且成功地得到钉祂十字架的判决后,就觉得已确保祂受了审判。好笑的是,正是因为他们拒绝耶稣且让祂钉十字架,就确定了他们自己要受神的审判。
耶稣受死的“时辰”不仅是指这世界受审判,祂还继续说,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三次提到“这世界的王”的第一次(31节,十四30,十六11),在别处则称它为“魔鬼”(八44,十三2)、“撒但”(十三27)和“那恶者”(十七15)。它之所以被称为“这世界的王”,是因自从人类的始祖堕落入罪中后,全人类都落在它的魔掌中,正如约翰一书五19所说:“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可是透过耶稣的死,这世界之王的势力已被摧毁,它已被革职,回到人类犯罪之前的情况。希伯来书的作者如此表达:“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4-15)。这世界的王之所以能掌控人类,是因它能在神面前控告他们,且要求一定要审判他们的罪(伯一9-11,二3-5)。它在启示录十二章10节被称为“控告者”(katēgōr)。耶稣透过祂的死解决了人类罪的问题,因而除去控告的理由,依此法,这世界的王的势力已被摧毁,它也被赶了出去。
32-33. 耶稣的死还会带来另一个非常正面的效应: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作者接着解释说,从地上被举起来是什么意思: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即祂将被钉在一个十字架上被高挂起来(参三14)。耶稣说当此事发生后,祂会“吸引万人来归我”,“吸引”(elkyō)这字在约翰福音总共出现五次(六44,十二32,十八10,二十一6、11),在新约圣经其他地方只出现一次(徒十六19)。在十八章10节,二十一章6和11节都是按字面解释,是指抽出一把剑或拉回鱼网。可是在六章44节和十二章32节则是比喻法,说人们被吸引到耶稣这里来,亦即被吸引来信耶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结果,是吸引“万人”来信祂,这并非意味着所有人都会信祂,因为事实显明并非如此,而是指所有族群的人都会信祂,希利尼人来找祂就是一个例子(20-22节)。十章16节也表达类似的意思,耶稣在那里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34. 不久前才以君王之礼迎接耶稣的群众(12-13节),现在听说祂将被“举起”,有如坠入五里雾中,于是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旧约圣经中没有任何一节一字不差地说“基督是永存的”,有一节说弥赛亚的祭司角色存到永远(诗一一○4),另外有几节说到祂的王位/统治存到永远(诗八十九3-4、20-37;赛九7)。伪经中提到弥赛亚的统治是永远的(例:1Enoch 49:1-2;62:14;Sibylline Oracles 3:49-50)。本于这些信念,群众问道,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在32节耶稣并没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而是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无论如何,群众认为耶稣在教导中暗示祂是基督,并且“基督”和“人子”这两头衔是指神所指派的同一位人物,因而问道耶稣怎么能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点他们可说对了。对他们而言,人子/弥赛亚/基督要受苦且受死这概念真是一派胡言。他们问道,这人子是谁呢?亦即你所说的是哪种人子啊?——当然不是指我们在寻找的那种人子。同样的不信也出现在犹太人特里弗对基督教卫道士游斯丁所说的话中:“根据圣经,人子是充满尊贵荣耀且建立永远国度之人(但七13-14),可是你们所说的基督,既没尊贵或荣耀,竟还遭到神律法中最可怕的咒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Dialogue with Trypho xxxii. l)。
35-36. 耶稣没回答他们的问题,反而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耶稣是世界的光(八12),他们“还有不多的时候”能靠近这光,不久之后,祂就会被出卖、被处死刑且被钉死,就群众而言,那时这光就会离去。不错,耶稣会从死里复活,可是复活之后祂只会向祂的门徒显现(十四22-24)。所以耶稣对群众说,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当耶稣的肉身不再在世上时,黑暗就会“临到”不信主的世界,到时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由于无法接近祂的光,他们就会像在黑暗里走路的人一样颠踬摸索。因此耶稣鼓励群众,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就算祂所说的话与他们认为弥赛亚应当如何的概念相冲突,祂仍呼召他们信从祂,而不是向祂所说的话挑战。他们若接受祂所带来的光,就会成为光明之子,永远不再会在黑暗中行走,而有生命之光(八12)。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耶稣的行动暗示群众并没接受祂的话(作者在下一节就证实此事)。耶稣将自己从群众中隐藏起来,就把他们能有光活在他们当中的时间缩减得更短了。
vii 作者解释群众的不信(十二37-43)
37-38. 当作者提到耶稣在耶路撒冷所做的活动时说,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耶稣在耶路撒冷行了无数的神迹(二23,三2,七31,九16,十一47,十二18、37),可是没起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坚持不信。“他们”是指群众和犹太领袖,或许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他们蔑视亲眼所见的神迹而拒绝耶稣。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
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作者一字不差地引用希腊七十士译本中以赛亚书五十三1的话,为的是要表示以赛亚的经历与耶稣十分类似。以赛亚将神交给他的话传讲出来,可是极少人相信他,正如耶稣行了许多神迹,但人们仍然不愿相信。
39-40. 作者不仅发现耶稣的经历与以赛亚相似,他也从以赛亚的预言中发现人们不信的原因: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
主叫他们瞎了眼,
硬了心,
免得他们眼睛看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约翰福音此处所引用的以赛亚书六10,与希腊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原文圣经相对应的经节有相当大的出入。作者主要是根据希伯来原文,解释人们拒绝神信息的原因,是神弄瞎了他们的属灵眼睛,使他们的心刚硬。要紧的是,这事实须用另一个事实加以执中两用,即人们因瞎眼和刚硬的心,外加别的原因,而自行选择拒绝神的信息(参十一47-50)。
41. 关于这预言,作者说,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这是指以赛亚在圣殿中看见神,且受差遣将神的信息传给以色列人的典故(赛六1-13)。作者暗示说,以赛亚在圣殿里看到的其实是“耶稣的荣耀”,即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的荣耀。在新约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品中,也暗示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出现在旧约时代。保罗说旧约时代在旷野流出水的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游斯丁也说,当摩西“在阿拉伯替他岳父牧放羊群时,我们的基督从燃烧的荆棘中与他说话”(I ApoloKy lxii.3-4;参:Dialogue with Trypho 128)。
42-43. 为了避免读者误会所有的犹太领袖都敌视耶稣,作者就说,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其中一个例子是尼哥底母,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和“犹太人的官”(三1-15,七45-52,十九38-42)。当描述完许多犹太领袖信耶稣的正面结果后,很可惜的是,作者还需对此事加以解说: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信耶稣的这些人之所以怕法利赛人,与“犹太人”决议将任何信耶稣是基督的人赶出会堂有关(九22)。法利赛人常在采取反对耶稣和祂门徒的行动上与大祭司有关联(七32、45,十一47、57,十八3),有些别的经节与此处一样,显示在这些行动中法利赛人扮演带头的角色(七47-48,八3、13,九13、15、16、40,十二19、42)。
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三次中的第二次,将信耶稣是基督与有可能被逐出犹太会堂的威胁连在一起(九22,十二42,十六2)。在一个社会中,个人的身分若全系于他在家庭和社区的地位,那么被赶出会堂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说这些信耶稣的领袖们心中的惧怕绝非无中生有。然而耶稣指望祂的跟随者公开承认祂,若拒绝如此作,就表示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耶稣在五章44节问“犹太人”:“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想得到同辈的称赞,意味着他们不能公开承认耶稣,这就会失去神对他们的赞赏。他人的意见对个人的幸福的确有重大关系,可是当需要在别人看好我们与神看好我们之间作一抉择时,耶稣门徒的抉择应当是显然的。
viii 耶稣对“犹太人”说最后一番话(十二44-50)
这是神迹福音书(一19-十二50)中的最后一段,作者在此段记录耶稣当年在世的圣工,接下来是荣耀之书(十三-二十章),主题是耶稣回到父神那里去。这最后一段包括耶稣在公开服事时,对“犹太人”所说的最后一番话。
44-45. 作者以耶稣大声说开始介绍耶稣最后这些话,作者总共使用“大声说”(krazō)这动词四次,都与作公开的宣告有关(一15,七28、37,十二44)。耶稣是对所有能听到祂声音之人说话,但也是特别针对那些信祂但不敢公开承认的人说的(42节)。耶稣宣告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耶稣再三强调祂是照着差祂来的父亲的旨意说话做事(七16,十37-38,十四10-11、24)。这提醒所有人记得,相信祂就是相信神,可是对那些自称相信神却拒绝耶稣的人,这却是个挑战,因为不接受耶稣也就是不接受神。耶稣接着再将此宣告强化,祂说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耶稣不仅以祂的言语和行动彰显神,并且以祂本身彰显神,看到祂就是看到神。后来腓力要求看到父神,耶稣就对他说:“腓力……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十四9)。
46. 耶稣继续说,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耶稣对祂的听众最后再提供一次相信祂就能逃出“黑暗”的机会。新约圣经常引用光明与黑暗的比喻,但其中蕴涵着不同的意义,此处的光是指将父神启示出来,是由耶稣带入世界的,黑暗则代表对神的无知,人们在其中痛苦呻吟,且使自己沦为那恶者的猎物(约壹五19)。
47. 当耶稣对犹太人说最后一番话时,也提醒他们祂不是来审判他们的,甚至包括那些不遵守祂教导之人: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耶稣在此重复祂已说过几次的话(三17,八15)。虽然祂在此说祂不是来审判世界的,可是在本卷福音书别处却暗示,耶稣的确会审判人(五22、30)。这显然的矛盾该如何解释呢?只要耶稣在这世上一天,祂就不审判人,因为祂来世上的目的是为拯救人,不是定人的罪。可是在世界末日时,祂会使用祂的审判权(见增注:审判)。
48-50. 耶稣接着说,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耶稣提到“末日”好几次,大多指当祂使信祂之人复活的日子(六39、40、44、54)可是这次祂是指一个审判的日子。祂警告那些拒绝接受祂话语的人,在末日时,祂所说的这些话,就会成为定他们罪的证据。然后耶稣解释祂的话为何具有如此的决定力: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耶稣所说的是父神要祂讲的话,所以拒绝耶稣的话就是拒绝神的话,没有人能拒绝神的话而不受惩罚。可悲的是,人们所拒绝的神的话,恰是能使人获得永生的话。因此耶稣下结论说,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耶稣是照着父神所吩咐的话说,将永生提供给接受祂话语的人,这就更强调,为了现今和永生的缘故,人们接受祂的话是何等至关紧要的事。
约翰福音简介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12:3
马大在筵席上服侍耶稣,拉撒路陪耶稣同坐。这时,马利亚献香膏表示内心的感谢。其他三卷福音书都记载有这件事,只有约翰写出这女人就是马利亚。她这极其花费的举动为耶稣所接纳,因为是为祂的安葬而作(7节)。《路加》七章记有另一个“有罪的女人”献香膏,和这件事不相干。
12:5 一斤香膏值三十两银子,约等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12:6
耶稣和门徒共同生活,支持耶稣传道工作的奉献收入(参路8:3),很可能由犹大管理,所以“带着钱囊”。从耶稣的话可以看出犹大生性贪婪,这弱点导致他后来卖主。
12:7 马利亚留开这贵重的香膏不用,是为了耶稣安葬之日。这日子已近了,这香膏正用在耶稣身上。
12:14
耶稣骑着进耶路撒冷的是一只小驴。群众如此盛大欢迎的耶稣,为什么骑的却是一只驴驹,在这里得到了解释。这节经文的下半见旧约《撒迦利亚书》9:9(上半最接近的经文见《西番雅书》3:16,可作亚9:9的好注释),描写神如果在人中间作王,是一种恩典,应该大大欢喜。
群众向耶稣欢呼,是把祂当作民族的救星,想用行动来拥祂为王(参太21:6-9);但耶稣来不是要作世上的王(18:36)。祂骑的不是战马,而是谦卑、驯良的驴驹,因为祂是和平的君。
12:20
希利尼人泛指当日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一切人,包括《使徒行传》所说的外邦人,但不包括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腓力是希腊名字,他可能会说希腊话,所以希利尼人找他引见耶稣。
这些“外邦人”要求见耶稣,说明福音的影响力已日渐扩大,人类对基督救恩的需要日益迫切。祂为世人的罪受死的日子已临近(23节),全人类将因此得到救赎的机会。
12:23 “得荣耀的时候”指耶稣彰显祂荣耀的时候,也就是祂的受死与复活,是祂一生久候的重要时刻(2:4;7:6,8;8:20)。参2:4注。
12:24
能牺牲自己生命的,必能得到生命;一粒种子落在地里若不死去,不能长出生命来。在神国里的人,必须放下自己,明白生命乃神所有,不属自己,才能得到与神相连的充实的真生命。
12:27
耶稣内心的痛苦与忧伤,本节表露无遗;但祂没有在受死的苦痛前退缩,反而勇敢地顺服在神的旨意下,让自己在十字架上被举起来,完成祂救赎人类的使命。27-28所记耶稣说的话,叫我们想起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可14:36)。
12:31
对拒绝基督的人来说,基督替他们受死牺牲的十字架,成了他们罪的证据,也可说是一种审判;但主基督在这审判(十字架上的牺牲)中承担了信徒的罪,信徒因此不再被定罪(5:24;罗5:9;8:1;林后5:21;加3:13)。
“世界的王”指撒但。撒但在审判的日子,失去控制人的权力(来2:14),将被赶了出去。
12:34
“律法”指旧约。旧约中没有一句直接这样说的经文,可能是根据《诗篇》89:4-5,36;110:4;《以赛亚书》9:7;《以西结书》37:25;《但以理书》7:13-14等预言所作的综合解释。众人的问题是:“我们只知道弥赛亚是永存的,你却说祂要被钉,你所说的这位神子弥赛亚到底是谁呢?”
12:35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只说了这个比喻,要他们相信祂。这个比喻是说夕阳西沉中的一个赶路客,必须趁黑夜来临前完毕旅程,免得迷失。耶稣是那光,应趁祂还在世人当中,快快信从祂,因为距离祂上十字架只有“不多的时候”了。
12:38 这句话出自《以赛亚书》53:1,根据的是《七十士译本》,在《罗马书》10:16又再加引用。40节的经文则引自《以赛亚书》6:10。
12:50 神的命令藉着耶稣的话语传达到世人中,凡信祂说的话的就有永生。耶稣所说的话都是照着神的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