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四章
太 4:1> 为何要遇到试探?我很怕呀……
4:1 魔鬼又称为撒但,曾在伊甸园试探夏娃,现在又在旷野试探耶稣。撒但是堕落了的天使,它真实存在,并非只是个象征而已,现在仍然经常攻击跟随神的人。撒但常常试探人,叫我们按它的方式,而不按神的方式生活。耶稣受试探时,显明自己真是神的儿子,有能力胜过魔鬼和它的试探。一个人没有不顺服的机会,就没法显出他的顺服是真实的。神让以色列民进到旷野,为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谦卑(参申 8:2 ),神要看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顺服。我们同样也要接受考验,既然我们知道考验将会来到,就必须警醒、预备。惟有在压力下,你才显出真正的信心!
试探
太 4:1-10> 独处时,它悄悄来到;烦恼时,它袭人心头,面对试探,我可以怎样做?
4:1-10 撒但的试探集中在三个关键的地方:( 1 )肉体的欲望;( 2 )财富和权力;( 3 )骄傲(参约壹 2:15-16 )。耶稣与我们一样身受各样的试探,只是祂从没有犯罪(参来 4:15 ),因此,祂能够体恤我们。我们面对试探时,要向祂请求帮助。
太 4:1-11> 假如耶稣没有胜过试探……
4:1-11 耶稣被魔鬼试探,表明祂是人,并藉此再确定祂在神计划中的事工,也成为我们被试探时学习的榜样。
太 4:1-11> 试探来到,实在难耐,人也变得软弱,这是罪吗?
4:1-11 耶稣面对试探却没有屈服,祂从不犯罪!纵然被试探后,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污秽,但要记住试探本身不是罪,惟有我们不顺从神、在试探中屈服才是犯罪。
太 4:1-11> 在最软弱的境况中,耶稣受试探;有时候试探来到,出奇不意……
4:1-11 耶稣并不在圣殿或受洗时被试探,乃是在旷野里被试探,因为那时祂感到疲乏、孤单和饥饿,是祂最容易被击倒的时刻。撒但常常在我们最软弱而身心受压力的时候,就是我们感到疲乏、孤寂、面对重大抉择、前途不明朗的时候来试探我们,它也会在我们自以为刚强的时候来试探我们(参路 4:3-13 注释),我们应当随时做好准备抵挡撒但的攻击。
太 4:3-4> 饥饿的耶稣,难道不需要食物?祂真棒,我也要学祂……
4:3-4 禁食四十天后,耶稣已经感到饥饿和软弱,但祂没有运用自己的大能,去满足肉身对食物的自然需要。饥饿时进食是合理的,但耶稣为了完全地体验人性,宁愿放弃使用那无限、自主的能力,没有把石头变成食物。同样,我们也可能被试探用不正确的方法或在不适当的时间去满足完全正常的欲望。例如偷取食物,或在婚前放纵情欲,就是用神不悦纳的方式来满足肉身上的需要。许多需要都是正常和合理的,但必须循着正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去满足这些需要。
太 4:3-4> 熟读圣经不就可以抵挡撒但的试探了吗?
4:3-4 耶稣能够抵挡撒但的所有试探,因为祂熟识圣经,并且遵行其中的教导。神的话是一把利剑(参弗 6:17 ),可用来面对属灵的争战。熟识圣经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帮助我们抵挡撒但的攻击,同时更需要遵行其中的教导。事实上,撒但也熟识圣经,不过它没有遵守而已。故熟识并遵行圣经的教导可帮助我们跟从神的旨意,抵挡撒但。
太 4:5> 站在殿顶?哪个殿?
4:5 圣殿是犹太民族的宗教中心,人们都期望弥赛亚在这里降临(参玛 3:1 )。希律王为了讨好犹太人,重修圣殿,使圣殿成为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物。这个“顶”很可能是指从山坡伸出来的角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耶路撒冷和远眺数里以外的地方。
太 4:5-7> 想想自己的祷告,是否总想求神为你实现点什么,好使我们更坚定呢,其实……
4:5-7 耶稣回应撒但的试探,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参申 6:16 ),神不是魔术师,按照要求而作出表演。你可能会要求神为你做一些特别的事,证明祂的存在和祂对你的爱。有人求耶稣行神迹使人可以相信祂,耶稣却告诉他,那些人不相信圣经所写的,纵使有人从死里复活去警告他们,也一样不会相信(参路 16:31 )!祂希望我们是凭信心,而不是凭“奇迹”去生活。不要企图去操纵神、要求神迹。
太 4:6> 我已经熟读了圣经,为何仍不甚明白神的心意?
4:6 撒但利用圣经尝试说服耶稣去犯罪!有些人向你提出一些既吸引又具说服力的理由,鼓励你尝试去做某些你知道是错的事情,他们甚至引用圣经某些经文来支持其论点。你要小心谨慎地读圣经,深入研究经文的上下文,这样才会明白神所定的生活原则,知道祂对你生命的期望。只要你真正明白整本圣经的教导,就能分辨出来什么是将圣经断章取义、按着个人的喜好歪曲经文意思,所作出的错谬解释。
太 4:8-9> 若果你有机会拥有你想得的一切,代价只是不承认神而已,你会……
4:8-9 魔鬼是否有能力把世界送给耶稣呢?难道世界不是由创造的神所掌管着的吗?魔鬼可能只是讹称自己拥有这些权柄,或者它所指的“世界”是由于人的罪性,它可以暂时管辖和任意统治的全地。魔鬼企图影响耶稣,使祂把目光集中于世上的权势上,忘记神的计划。
太 4:8-10> 世上的东西,可触可看,好像都比神来得吸引──你也是这样想?
4:8-10 只要耶稣肯向魔鬼下拜,魔鬼就会把全世界送给祂。今天魔鬼也尝试藉着物质和权势来引诱我们,要把这世界送给我们,我们可以学效耶稣的方法去抵挡试探。你是否发觉自己正渴求世上的东西?引用耶稣的话,对魔鬼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太 4:11> 神真爱耶稣,时时还有天使在旁呢……
4:11 天使是神的差役,传递神的信息,这些灵体也在耶稣在地上的生活中出现:( 1 )向马利亚宣告祂的出生;( 2 )向约瑟确定祂出生的事实;( 3 )给祂起名;( 4 )向牧羊人宣告祂的出生;( 5 )送祂举家到埃及,保护祂;( 6 )在客西马尼园加添祂的力量。(参 1:20 注释)
耶稣开始祂的事工
太 4:12-13> 耶稣要离开本乡?一定有什么原因所致……
4:12-13 耶稣离开祂的家乡拿撒勒,到以北大约三十二公里的迦百农去。祂开始工作,迦百农便成为祂在加利利省的基地。祂移居这里可能因为( 1 )避免拿撒勒人的强烈反对;( 2 )迦百农是一个繁盛的城市,祂可以更快向更多人传讲天国的信息;( 3 )可以运用额外的资源来支持祂的工作。耶稣的迁移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弥赛亚将要照耀加利利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地,这正是迦百农的所在地(参赛 9:1-2 )。
太 4:14-16> 马太多番引用旧约,不是太重复了吗?
4:14-16 马太藉着引用以赛亚书把耶稣的工作与旧约连上,这样对熟识这些经文的犹太读者很有帮助。而且,这更显明了神历世历代与人同工,其目的贯彻始终。
太 4:17> 这儿的“天国”何所指?
4:17 这里所说的“天国”跟马可福音、路加福音里“神的国”的意思相同。马太为了犹太人而采用“天国”,他们敬畏尊重神,不敢直呼祂的名字。天国近了,已经在我们的心里了。(有关天国的资料,请参 3:2 的注释。)
太 4:17> 悔改不就是认错,很简单嘛,还有什么?
4:17 耶稣用了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就是施洗约翰所说的“悔改”,来开始祂的工作;今天耶稣仍然发出同样的信息。跟随耶稣的意思是放弃自我中心和自我掌管的生活,将我们的生命转向基督,让祂掌管。
太 4:18> 加利利海,就是湖吧……
4:18 加利利海其实是一个大湖,耶稣的时代,在这个湖沿岸大约有三十个以渔为业的城镇,迦百农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太 4:18-20> 甘心为主放弃所有,好像不太可能,但看历代以来的人……
4:18-20 耶稣叫彼得和安得烈放弃他们的捕鱼事业,成为“得人渔夫”,帮助别人寻找神。耶稣将他们从有丰富收益的行业中呼召出来,在属灵工程中做更有果效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得人灵魂的工作,跟从基督的榜样和教训,与人分享福音,就可以像渔夫用网把鱼拉到船上一样,使身边的人归向基督。
太 4:19-20> 彼得他们可不是糊里糊涂跟随耶稣,什么,你是?!
4:19-20 彼得和安得烈早已认识耶稣,耶稣曾在这地区传道,曾跟他们说话(参约 1:35-42 )。耶稣呼召他们时,他们认识祂是什么人,也愿意跟随祂。他们不是糊里糊涂地跟从祂,他们完全明白跟随祂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太 4:21-22> 门徒立刻回应了耶稣的呼召;耶稣也在呼召你,对于你所当做的工,你做了多少?
4:21-22 雅各和他的兄弟约翰、彼得和安得烈是耶稣第一批呼召与祂一同工作的门徒,耶稣的呼召使他们立刻起来,放弃了自己的职业。他们并没有找藉口,说现在不是适当的时间,而是立刻离开自己的岗位来跟随耶稣。耶稣呼召我们跟随祂,我们也要像这些门徒一样,立刻行动。
太 4:23> 你看耶稣挺辛苦啊,走遍了加利利,你晓得祂做了什么?
4:23 教导、传道和医治是耶稣主要的工作。“教导”表示耶稣重视人对真理的理解;“传道”表示祂重视人的委身;而“医治”则表示祂关注人的健康。祂医治的神迹证实祂所教导和传讲的信息是真实的,也显明祂真是从神而来的。
太 4:23> 犹太会堂人真多,职责却不明;可晓得我们教会内充满的是一些什么人?
4:23 耶稣很快就开展了祂有力的讲道工作,常到各会堂去讲道。在大部分的城市中,每十多个家庭就有一个会堂。安息日,会堂是宗教聚会的地方;平时,会堂则作为学校。会堂的领袖,与其说是传道人,不如说是行政人员更合适,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安排和邀请拉比(教师)来教导和讲道,邀请过境的拉比讲道也是一个惯例。
太 4:23-24> 对于神的福音我的理解是──
4:23-24 耶稣将福音传给每一个愿意听的人,这福音就是:天国已经来临了,神与我们同在并且关心我们,祂能够医治我们,不单是肉体的疾病,也包括属灵的疾病。没有一样罪恶或问题是太大或太小,以至于祂不去处理的。耶稣所说的话就是福音,为我们带来自由、盼望、内心平安和与神同在的永生。
太 4:25> 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竟有那么多人跟随那个没有佳形美容的耶稣……
4:25 低加坡里位于加利利海东岸,是外邦十城联盟的一分子,这十个城为了有更活跃的商贸活动和共同抵御外敌而组成联盟。耶稣的话一出口,就吸引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从远方来听祂讲道。 ──《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四章
耶稣受试探(四 1 ~ 11 )
.圣灵的工作( 1 )
圣灵在耶稣受洗时降临在祂身上,引领祂往旷野去接受魔鬼的试探,作为祂在传道实习期的部分工作。
.石头变食物( 2 ~ 4 )
这试探的目的,是要引诱耶稣不理父神的旨意,单运用自己作为神儿子的无限力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耶稣引用申命记八 3 作答,表明自己只会遵照天父的意旨行事,而绝不会凭私意作决定。
.从殿顶跳下( 5 ~ 7 )
这试探目的在引诱耶稣,要用行动来迫使父神为他行使神迹,以满足一己的超越感。这次魔鬼还引用了诗篇九十一 11 ~ 12 的话,但只是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因为经文的原意,是指神会在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眷顾和保守,而非谈及故意置身于危险中以试探神是否看顾。耶稣引用申命记六 16 来作答,表示祂决不犯上昔日以色列人在旷野屡次试探神的罪。
.伏拜魔鬼( 8 ~ 11 )
这试探是要耶稣依循魔鬼所定的条件和方法,去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耶稣再次引用申命记的话(参申六 13 ),表明自己敬拜和事奉的唯一对象是父神,这项声明清楚显示耶稣是甘愿顺服父神的旨意,奔走十字架的道路。
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得以下的提醒和安慰:
1. 时刻警醒:魔鬼会时常伺机乘虚而入,引诱人犯罪离开神,所以我们必须靠主的能力,时刻警醒生活。
2. 勤读圣经:熟读、正确理解和遵行神的话,是胜过试探的秘诀。
3. 安心靠主:主既曾亲受试探,所以必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既已胜过试探,所以也有足够的能力帮助我们得胜。
祈祷 得胜的主,求时刻保守我,帮助我胜过魔鬼的试探。
加利利工作(四 12 ~ 25 )
.开始传道( 12 ~ 17 )
当耶稣听见施洗约翰因责备希律安提帕迎娶同父异母兄弟腓力的妻子而被囚禁的消息后,他便走到靠近加利利海西北岸的迦百农去,在那一带地方开始传道。福音书的作者认为这里是合适的传福音基地,因为先知以赛亚早已预言,那些在约旦河以外地方的外邦人,也得以承受弥赛亚的祝福。
.呼召门徒( 18 ~ 22 )
耶稣呼召的首批门徒,他们大都在以前已经认识耶稣,而这次主耶稣要呼召他们作出更彻底的奉献,他们要作得人的渔夫,就是将人带进神的国度里。这项使命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当神的呼召临到时,任何人或事物都不应成为我们回应这呼召的拦阻。昔日那位呼召门徒献身于传道工作的主,今日仍在寻找愿意撇下一切来跟随祂、服事祂的人。
.周游加利利( 23 ~ 25 )
这阶段是耶稣公开传道和医病的时期。“会堂”是各地的犹太人在安息日用作崇拜,平常用作教育和处理公众事务的地方。耶稣以此为根据地,宣扬天国的好消息,就是神要按照祂的应许来到人间。同时,祂深切体恤人肉身的软弱,医好了所有到祂面前求助的人。耶稣治病和赶鬼,标志弥赛亚时代已经开始,也使天国的能力得以大大彰显。
耶稣的内心所惦念的,往往是别人的需要;他的眼目所关注的,常常是别人的处境。我们却爱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对周围的人身心灵的需要视若无睹,对他们的呼救声置若罔闻。你愿意求主帮助,以冲破自我的障碍吗?
祈祷 求主让我看见失丧人的可怜光景,教我向他们宣扬的爱。 ──《新旧约辅读》
马太福音 第4章 注释
4:1-11 耶稣受试探
1 「魔鬼」:又称「恶者」,指灵界恶魔的首领。他被称为「那
试探人的」(3), 因为自人类始祖以来,他便不断引诱人犯
罪背叛神(见创3:1-5; 约一3:7-8; 启20:2)。目前他控制着这罪
恶的世代(见9; 路4:6)故亦称世界之王(见约12:31, 串35)。
又因他敌挡神与神的百姓 , 所以被称为「撒但」(10, 即敌挡
者, 见伯2:1-6; 亚3:1)
3、6 「你若是」:原文有「你既是」的含义。
5 「圣城」:即耶路撒冷,见串7及路4:9。
6 撒但的话,见路4:10-11注。
3-10 魔鬼引诱耶稣不理神的旨意,单运用自己「神子」的身分(见
3:17注), 或借助魔鬼的能力,去满足自己的肚腹 (3)、 超
越感(6),与权力欲(9)。另外,魔鬼的试探也可能关乎耶
稣的使命,怂恿 先顾及百姓的肉身需要,继而施行奇迹招徕
徒众,最终运用手段称王称霸。
有关耶稣的答覆及得胜,见路4:4-13注。
11 天使的伺候,大概指供给食物(参王上19:5)与力量。
(路22:43)
4:12-17在迦百农开始传道
12 施洗约翰下监的原由,见串13。
13 「迦百农」:位於加利利海西北岸,当时是蓬勃的市镇及交通
要塞。
「西布伦」、「拿弗他利」:以色列二支派的名字。
(见创49:13, 21)
「边界上」:应译作「境内」。
14-16 引自赛9:1-2。
15 「沿海的路」,大概指从大马色(今称大马士革)经加利利海
到地中海的路。
「外邦 ...... 地」:加利利历来常受外邦人的入侵与同化。
16 以往多受痛苦的地区 (见王下15:29), 如今却是弥赛亚开始
传道之处。
17 「天国」:即神的国(见可1:15注)。马太依照犹太人避讳的
习惯以「天」代替「神」。
4:18-22 呼召四门徒(见可1:17注)
18 彼得一名的来源与意思,见太16:18注; 约1:42。
19 「得人如得鱼」:就是将人带进神的国度(参太13:47-50)。
4:23-25 周游加利利
23 「会堂」:见可1:21注。
「福音」:见可1:1, 14-15注。耶稣的治病与赶鬼,表示弥赛亚
的纪元已开始(太11:2-5; 路4:18-21)。
24 「叙利亚」:罗马帝国省分,权力范围可包括巴勒斯坦在内。
25 「低加波利」:意思是「十城」,位於加利利海与约但河之东
北部。
「约但河外」:通常指约但河东面。
马太福音第四章
受试探的时候
马太慢慢的揭开耶稣的故事。他用耶稣如何降生到世上来的叙述做为开始,接用暗示的手法指出,耶稣对世界尽责任以先,必须对祂的家庭尽责任;祂必须在小事上忠心,然后上帝才交给祂救世的责任。
马太接下去说明在施洗约翰出现的时候,耶稣如何知道自己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工作的时刻已经来到。马太又告许我们耶稣如何在迫切寻求上帝子民的事上证明自己的身份。祂也知道自己实在就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一位,祂得胜的道路必须经过十字架。
一个有异象有远见的人,他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异象变成现实;他必须设法将他的梦想实现。这就是耶稣当时候的情形。祂要引导人归向上帝,这件工作应该怎么办才行?要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祂的目的?祂是用大能征服的手段,还是以忍耐牺牲和爱心的方法呢?这就是耶稣在试探中所面临的──工作已交在祂的手中,祂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上帝所托付于祂的使命呢?
基督受的试探(四 1-11 )
在我们开始研究耶稣受试探的时候,我们必须小心的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试探’这个词的意义,希腊原文是 perazein ,在英文‘试探’一词总是包含有不良的意义。它常是指引人作坏事,找机会引诱人犯罪,设法劝服人走错路。但 periazein 有一个相当不同的意义。它侧重于试验方面的意义,而不是我们所谓引诱的意思。
旧约伟大的故事之一,就是亚伯拉罕在千钧一发中避免了献上儿子做为活祭的故事。故事的开始是这样写的:‘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创廿二 1 )。这样的‘试验’两个字很清楚的不能解为找机会引诱人作恶的意思。以为上帝有意驱使人作坏事的这种念头,确是不可思议的;以为上帝是促使人成为罪犯的经手人,也是不堪想像的。但当我们了解:‘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的意思,问题就变得十分清楚了。试验亚伯拉罕忠心的时刻已经来到了,好像金属在未作任何用途以前,必接受所能承担的压力、耐力试验。上帝使用人以符合祂的旨意之先,人也必须受试验。犹太人有一句话说:‘这圣者,祂的名是有福的。除非一个人受过鉴察和试验了,祂才会把他升到尊严的地位;在熬炼中站立得住的人,祂将使他高升。’
这里有一个伟大崇高的真理,我们所论到的试探,并不带有促使我们犯罪的意思,却能使我们胜过罪恶。它并不是叫我们作坏人,而是叫我们作好人;不是叫我们软弱,乃是使我们经过严厉的试炼以后,更刚强、更善良、更圣洁。试探并不是人的刑罚,而是要成为人的荣耀。这是上帝使用试验作为工具的理由。所以我们对耶稣受试探的事实和经验,必须有另一种看法;它们其实其并不是试探,而是考验。
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注意,进行这试验的地点是在 旷野 。该地是在巴勒斯坦的中枢,耸立于中央平原的耶路撒冷与死海之间的一片荒野。旧约称它为旷野地(耶示门 Jeshimmon )即荒废之意,这个名称真是再合适也没有了。它伸展的范围长达 三十五英里 ,宽 十五英里 。
曾在该地旅行的史密斯( George Adam Smith )爵士曾作如此描写:‘它是一片黄沙、碎石、灰石,及卵石散布的地方;又是一片歪杻的地层,山脊向西方延伸,仿佛被扭曲过的样子;山丘好像是一堆堆的沙土,石灰石表面起泡状而且剥落;岩石赤裸而且参差不齐,当脚步或马蹄踏上去的时候,地里发出空洞的声音。旷野中发热与闪光,如同一座炽热的锅炉。这片野地继续向前伸延直达死海,地面突作 一千二百英尺 的直线倾斜,形成一道由石灰石、燧石、与石灰泥所组成的死海的绝壁。’
耶稣在那样的旷野里,会比在巴勒斯坦任何的地方更感到孤单。祂来到旷野,为要一人独处。工作已临到祂的身上;上帝已对祂说话,祂必须考虑自己如何去完成上帝所托付给祂的工作;祂必须要在开始工作以前,把一切事情弄清楚,所以祂一定要单独的留在旷野。
多少时候,我们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们从不肯孤单独处,有些事必须一个人单独应付;有些时候别人的劝告对我们毫无益处。到了某种时候,人必须停止活动,开始思想。我们犯了许多错误,可能因为我们不让自己单独的与上帝在一起。
神圣的故事(四 1-11 )(续)
在我们还没有仔细研究试探的故事以前,首先必须注意到几件事:
(一)三本福音书的作者,似乎都很注重试探是紧接在耶稣受洗之后的。马可记载的是:‘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可一 12 )。
这是生活中伟大的真理:在每个伟大时机的后面,紧接心理上的倒退──这种倒退的反应中,正隐含危险的成份。以利亚的遭遇正是如此,他勇敢地在迦密山,独自面对而且击败了巴力的先知(王上十八 17-40 )。那是以利亚最勇敢、最伟大的时刻。但是屠杀巴力先知的壮举,触怒了邪恶的耶洗别,她因而声言威胁以利亚的生命。‘以亚亚见这光景,就来逃命,到了犹太的别是巴。’(王上十九 3 )这位敢于站立在任何人面前的勇者,竟然恐惧地奔跑逃命,这就是心理上倒退的时刻了。
往往在某些伟大的时刻或经验之后,随即有心理上的倒退,似乎这已成为生命的律。当我们抵抗力达到最高之后,随即就往下降,直到最低的程度。试探者小心地、熟练地、巧妙地选择时间攻击耶稣;但耶稣胜过了它,我们在生命达到最巅的时刻要特别小心,因为那正是我们可能陷落在最深重危险的时刻。
(二)我们不要以为耶稣所经历的是一件外面的经验。这是祂在内心、意志与精神上的挣扎,事实证明那个地方,并没有一座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高山。这是一种内在的挣扎。
试探者我们心灵中最深处的意念与愿望,进到我们的里面。他攻击的是我们的心思意念。这些攻击是如此的真实,使我们几乎看到魔鬼的存在。你今天还能在德国的瓦特堡( Castle of
the Wartburg )路德的房间里看到墙上的墨水渍,就是当魔鬼引诱路德的时候,他将墨水瓶扔向它,所留下的污渍。魔鬼想要用它的力量,攻破我们的防御,就是从我们里面攻击我们,它在我们最里面的思想与愿望中,寻找它的盟友和武器。
(三)我们决不要以为耶稣只要一次胜过试探者,以后就再也不受它的搅扰。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当彼得企图观阻祂走十字架的道路时,祂必须用祂在旷野对试探者所说的同一句话,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太十六 23 )试深者又在说话了。在一日的末了,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在磨炼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路廿二 28 )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试探者想要使祂偏离十字架(路廿二 42-44 ),这是有史以来空前的一场战斗。
‘永远的儆醒,是自由的代价。’在基督徒的战争中,没有休息的时刻。有时候,人们感到苦恼,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达到那胜过试探的境地,达到使试探的力量不复发生效力的地方,但那不可能的。耶稣从未达到这样的境地,从开始到未了,祂必须打祂自己的仗,因魔鬼的试探一直是存在的;这也就是祂为什么能够在我们战争的时候,帮助我们的原因了。
(四)这故事中有一个特点──试探只能临到那特别有能力,并自知具有这种力量的人。散德( Sanday )描述试探是:‘如何使用超然能力的问题。’临到耶稣的试探,也就是那自知能行奇事者所面临的试探。
我们要时时切记,试探是 藉我们的恩赐 临到我们的身上。一个拥有美貌恩赐的人,将会受到以美色获取一切的试探。在说话上有恩赐的人,将会使用他能言善辩的能力,为他的行为找藉口。一个活泼敏感的幻想者,所经验的试探之苦,是钝拙者永不能体会的。拥有大智大慧的人,会受引诱单为自己,不为别人;使用他的恩赐,作人类的主人,而不是为人类服务。这是试探冷酷的事实: 我们在何处最刚强,就必须在何处永远地谨慎、儆醒 。
(五)凡念到这段故事的人,决不会忘记一件事──唯一的资源就是耶稣自己。祂单独在旷野地方,在面对挣扎的时候,没有别的人在祂旁边。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因为耶稣后来告诉祂的门徒,耶稣把祂自己灵性的自传告诉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时常以一种无比特殊的虔敬来学效这个过程,因为耶稣在其中敞开地启示了祂最隐秘的心与灵。祂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人类。这是最神圣的故事,因为故事中祂自己曾受过试探,而且明显地告诉我们,祂能够帮助受试探的人。祂向我们揭示内在的挣扎,为要帮助我们在挣扎中得胜。
试探者的攻击(四 1-11 )(续)
试探从三方面来攻击耶稣,而且每一方面都不可避免。
(一)变石为饼的试探。沙漠中杂乱地散布石灰岩的小圆石,看来真像小饼,它们居然成为耶稣受试探的对象。这是一个双重性的试探;它 试探耶稣使用祂的能力以满足祂自己 。而这原是耶稣一向不肯作的事。自私地使用上帝给予我们的权力,是我们常遇见的试探。
上帝曾给予每个人一件恩赐,人都能够在以下的两个问句中,提出一个来问问自己:‘这恩赐能够使我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我能够用这恩赐,替别人作什么?’这一类的试探,能够在最简单的事物中出现。例如,一个人有美好悦耳的声音,他可能藉此‘发财’:要是不付钱,他决不肯使用这个恩赐。他有理由藉他的恩赐来赚钱,却找不到理由要在赚钱以外的其他方面使用他的恩赐。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这样的试探──自私地使用上帝所给予的恩赐。
这试探还有另外的一面:耶稣自知祂是上帝差遣到世上来的弥赛亚,在旷野中,祂面临的抉择是用什么方法赢得人归向上帝。祂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上帝托付于祂的使命?如何将异象变为实际,把梦想变为事实呢?
劝说人来跟从祂的妥善办法,就是给他们饼,给他们物质的东西。历史岂不是证明了它是合理的?上帝不是在旷野中赐吗哪给祂的百姓吗?上帝岂不曾说:‘我将从天上为你们降下饼来?’将来黄金时代的远象,岂不是就包括了这个梦吗?以赛亚不也说:‘他们不饥一渴’(赛四十九 10 )吗?弥赛亚的筵席,岂不是设在新旧约之间梦想的天国里吗?假使耶稣想给人类饼,祂很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啊。
但给予食物会造成双重的错误:第一,它会有贿赂人来跟从祂,使人为了有所得而跟从祂;事实上耶稣所能给予的报酬,只是一个十字架。祂呼召人过‘施与’而非‘接受’的生活。用物质来贿赂人正否定了祂所说的话,至终要完全摧毁了祂的工作。
第二,它不是治病,而是移去病征。人们的确在饥饿中,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为什么饥饿?是否因为他们自己的愚蠢、怠惰、和粗心?是不是因为人自私地占得太多,而别人拥有太少?真正解决饥饿的方法,是除去饥饿的原因──这原因深藏在人的心灵中。心灵的饥渴,绝不是物质所能满足。
所以耶稣引用上帝在旷野教导祂子民的话,作为给试探者的答覆:‘人活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 3 )。完全倚靠上帝,是心灵获得真实满足的唯一的道路。
(二)试探者于是从另一个角度发出它的攻击。 在异象中带耶稣到殿顶上 。下面的两个解释可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圣殿是建造在锡安山上:山顶已削成一个平原,在这平原上耸立圣殿。所罗门廊与皇廊交会于一个角,从此角直下到汲沦谷,是一个 四百五十五英尺 高的崖壁。为什么耶稣不从殿顶上跳下山谷呢?这样跳下去,而不受伤会使人更钦佩,进而愿跟从祂?
另外在圣殿的屋顶上有一处是每日祭司站立的位置,祭司手中拿号筒,站在那里等候希伯仑山头的晨光初现,那时他将吹号报告,晨祭的时间已经来到。为何耶稣不站在那里,跳到圣殿的院内,使人惊奇而且跟从祂呢?玛拉基岂不是说:‘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么?’(玛三 1 )圣经上不是记载着‘祂要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你,免得你遭遇灾难吗?’(诗九十一 11-12 )
这正是相继出现的假弥赛亚所用的方法。丢大( Theudas )领百姓出来,答应说他可以把约但河分裂为二。着名的埃及骗子(徒廿一 38 ),夸说他可以使耶路撒冷城倒塌。据说行邪术的西门,也曾答应在空中飞行,可是在尝试中就跌死了。这些骗子专以人做不到的轰动事件来欺哄人。耶稣能够作任何祂想作的事情,可是祂为什么不这样作呢?
有两个很好的理由可以说明耶稣为何不采取这种行动:第一,凡是用轰动的事件来吸引人的方式,是没有其么前途的。理由简单,为保持他的权力,他必须表演更多的轰动事件。新奇总要过去,今年的奇事到了明年就平凡无奇了。福音若建立在藉‘新奇’以广招的方法上,就注定要失败。其次,这并不是使用上帝能力的方式。耶稣说:‘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申六 16 )祂的意思是这样的:故意试探上帝的同在是没有好处的;把自己放在受威胁的环境之下,不顾前后的横冲直撞,而盼望上帝来拯救你也是毫无益处的。
上帝盼望人为显示对祂的忠实而冒险,不是为炫耀自己的名声而冒险。依赖神迹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只凭眼见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只靠求证,而且在错误的地方求证,是毫无意义的。上帝拯救的能力不是可以随意玩弄或试验的;惟有在每日安静信靠的生活中,才能得。
耶稣不肯行奇事,因为祂知道这是一条失败的路。直到今天,这个真理依旧没有改变,因为渴求神迹并不是信靠上帝,而是一种不信靠上帝的表现。
(三)因此试探者又想用第三个方来攻击耶稣。耶稣来拯救的就是世界,而今在祂的脑海中浮现出世界的景象。试探的声音说道:‘俯伏拜我,我就把世上的万国赐给你。’上帝自己岂不是曾对祂所拣选的说:‘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二 8 )。
那试探者所说的实际上是这种意思:‘妥协吧!照我的条件来谈谈看,不要把你的条件放得太高,只要稍微向罪恶和有问题的事物张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你的百姓就会成地来跟从你。’这是引诱耶稣与世界妥协,而不是要祂毫不妥协的向世界提出上帝的要求。这也是以退为进的试探,本想改变世界,反倒逐渐贪爱了世界。
耶稣的回答是:‘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申六 13 )耶稣很清楚的知道,与罪恶妥协就无法击败罪恶。祂立下了基督教信仰中不妥协的根基,基督教不能屈身去迎合世界;必须把世界提高到基督教的标准,差一点也不行。
耶稣就是这样下决定的,祂决不贿赂跟从祂的人,也决不采用轰动的方式;在祂所传的信息与所要求的信仰中,祂决不容许有妥协的余地。这样的选择是无可避免的向十字架;但十字架也必然是向最后的得胜。
上帝之子往前行(四 12-17 )
不久,灾祸临到约翰,他被希律王囚禁在马开如斯堡( Castle of Machaerus )的地牢内;他的罪名是在公众面前,揭发希律王诱奸他兄弟之妻,并在废弃发妻之后娶嫂为妻的恶行。责备 东方的 君王原来就是一件永不得安宁的事。约翰的勇敢,使他先受到囚禁,然后被处死。我们将详细提及记载在马太福音十四章三至十二节的这一故事。
对于耶稣,时间已经来到,祂必须进行祂的工作。
我们来看看,祂首先作些什么?祂离开了拿撒勒城以后,居住迦百农。这次的迁移带有结束性的象征。耶稣在这次离开祂的家庭以后,不再回去居住;仿佛祂在未开始走前面的道路之前,已经把后面的门关闭了。新与旧之间划分得十分清楚,旧的一章已经结束,新的一章刚刚开始。生命中常有这种决定性的时刻,像外科手术那样清楚的切割,要比在两者之间徘徊犹疑好多了。
让我们注意耶稣的动向,祂到加利利去。当耶稣往加利利去开始祂的工作与使命时,祂知道祂所要做的是什么工作。加利利在巴勒斯坦最北的地区,自北方的利他尼河( Litany
River ),延伸到南方的以斯德伦( Esdraelon )平原。向西它未达地中海岸,因为沿岸一带为腓尼基人所占有。北方它以叙利亚为界,东方是加利利海。加利利的面积并不大,南北长五十五哩,东西宽二十五哩。
加利利的地方虽小,人口的密度却很高,它是巴勒斯坦最肥沃的区域,出产丰富自不在话下。有人说在加利利栽培大批橄榄树,比在犹太养育一个孩子还要容易。约瑟夫曾任该省总督。他说:‘土壤肥沃,畜牧业繁盛,各种树木易于生长,多产的程度,使不愿意耕种者,亦能赖以生存。耕耘遍地,没有弃置的荒地,每一块土地均能有丰富的出产。’因此加利利的面积虽小,却拥有大量的人口。约瑟夫告诉我们,该地有两百零四个小庄,每村至少有一万五千人。所以耶稣在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地区开始祂的工作,使传福音的使命能够顺利的完成。
加利利不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区域,当地的人民亦属于某种类型。巴勒斯坦各地,惟有加利利最为开朗,愿意接受新观念。约瑟夫论到加利利人说,‘他们喜欢革新,因为本性爱好改变,并喜欢暴动。’‘他们随时准备跟从一位新的领袖发动叛变。’个性十分急燥,爱争吵,但也最具有武士精神。约瑟夫说:‘加利利人决不会缺乏勇气’,‘胆怯绝不是加利利人的特征。’‘他们爱慕荣誉胜于得金钱。’因此加利利人的天性。是吸收福音最肥沃的土壤。
以下的几件事实与这种开明态度有关:
(一)加利利的名称来自希伯来字 Galil ,是一个圆圈的意思。这地区的全名是 外邦人之加利利 。帕勒母( Plummer )认为它是异族的加利利的意思。这名词是根据加利利四周都是外邦人的事实而来。加利利的西部与腓尼基为邻,北部与东部有叙利亚,南部是撒玛利亚人的地区。加利利实际上是巴勒斯坦不可避免地必然会与非犹太教的影响与观念接触的部分。因此加利利对于新的观念必然非开朗不可,这是其他的巴勒斯坦地区所没有的现象。
(二)当时世界的大路都经过加利利,这一点在论到拿撒勒城时已曾提及。海路自大马色经加利利直达埃及与非洲,东方之路经加利利远达至边界。当时的交通路线都经过加利利。犹太却是远在南方的一隅孤立而且与世隔绝的角落。有人说:‘犹太是无处可去的一条死路,加利利却是通往各处的一条活路。’犹太可以筑上篱笆,把所有异族的影响与观念摈弃在外;加利利无法做到,非让新的事物涌进不可。
(三)加利利在地理上的位置,影响了它的历史。它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侵略和征服,异族的入侵如潮水泛滥一般,有时把它卷走。
以色列初进迦南地,此地是分配给亚设、拿弗他利、西布伦支派住的(书九章),但他们始终未能将迦南人全部驱逐,因此加利利的人种一开始就是混杂的。自北方与东方而来的异族侵略不止一次,亚述国在主前第八世纪完全占领了加利利,大部分的居民被掳,不少异乡人移居在这里。因此,大量异族的血统无可避免的渗入加利利。
从主前八世纪到主前二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加利利都落在异邦人的手中。当犹太人在尼希米的率领之下,从被掳之地归回本土的时候,许多加利利人来到南方,居住在耶路撒冷。主前一六四年,马加比西门( Simon
Maccabaeus )把加利利北方的叙利亚人赶回他们的本土去;在他回国的时候,他把加利利的余民带到耶路撒冷去。
最令人惊异的是在主前一零四年,亚利多布( Aristobulus )为犹太国征服了加利利,并强迫所有的加利利人行割礼,使他们不论是否自愿,都变成了犹太人。历史已迫使加利利开放,拉受新的血统、新的观念与新的影响。
加利利人的天性,加上历史上的背景,使加利利成为全巴勒斯坦首先看到这位新的教师,听到祂的信息的地区。耶稣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祂的工作,首次传扬祂的信息。
上帝的传令官(四 12-17 )(续)
这段经文中还有几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
耶稣前往迦百农城去。该地正式的名称是加弗农( Capharnaum ),迦百农的名称直到主后第五世纪方才出现。虽然加弗农是个更准确的名称,但如今迦百农的名字已经根深柢固的留在我们内心的记忆中,再加以改正就变成不智之举了。
关于迦百农的位置,也曾引起许多争辩。人们所提到的有两处地方:最普遍、最可能的位置是指帖尔胡姆( Tell Hum ),位于加利利海极北端的西边;另一可能性较小的地点是刚民耶( Khan Minyeh ),位于帖尔胡姆西南方两英里半之处。但如今这两个地点,除了往日迦百农的废墟以外,已一无所存。
马太惯于在旧约中找出一些资料来当作耶稣生平的预言。他在以赛亚书九章一至二节找到这个预言。其实这又是马太按照他自己的手法,勉强引用预言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段预言应回溯到伯克( Pekah )朝代,当时巴勒斯坦北部,包括加利利在内,均为亚述军队所侵占,预言所指的是这些被征服的地区将蒙拯救;马太从中找到耶稣带来光明的预言。
最后,马太用一个简明的句子,总结耶稣所传的信息。圣经钦定译本说耶稣开始‘传道’;这‘传道’两字从此就流传于世,可惜的是这个名词在人们的脑海中,常与一些令人厌烦的人相连在一起。‘传道’在希腊原文为 Ke{russein 是指传令官为君王宣告信息。 Ke{ruy 是传令官的希腊字,传令官就是直接传达达君王信息的人。
这个名词告诉我们某些耶稣传道的特征,这也应当是一切传道的特征。
(一)传令官的声音是 肯定的 ,他对于所传的信息毫无疑惑。他所传的信息并非是可能,或许、大概;而是确定的、毫无辩论余地的信息。歌德( Goethe )说:‘请你把确定的告诉我;我自己的疑惑多呢!’传道就是确定的宣告,人不能使别人确信他自己仍在怀疑的事。
(二)传令官的声音是 有权威的 ,他是君王的发言人,制定王的律法,宣告王的律法,王的命令与王的决定。有人论到一位伟大的传道人说:‘他不含糊、猜疑,他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照上所述,传道就是应用预言性的权威,向当前的时代发出宣告。
(三)传令官的信息,来自 超乎他自己 的本源,是由王而来,传道人所说的也是从超乎他自己的本源而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上帝的声音藉一个人转达给百姓。耶稣就用上帝的声音对人说话。
耶稣的信息包含有影响新环境的命令,祂说:‘悔改!离弃你自己的道路,归向上帝。你的眼目不要注视地下,却要仰望上天。转回你方向,不再与上帝背道而行;而是开始面向上帝前行。’祂的命令是如此的迫切,如此的重要,因为上帝的治理即将开始。永恒已进入时间;上帝已藉耶稣基督进入了世界。人应当选择正确的路线与正确的方向,因为这是最崇高,最重要的定。
基督呼召渔人(四 18-22 )
加利利的中心环绕加利利海,从南到北长 十三英里 ,从东到西宽 八英里 。由于加利利海是如此之小,以致见过世面的外邦人路加,从未称之为海,总是称它为湖。形状呈椭圆形,顶端较底部宽阔。约但山谷是地壳表面上的一道大裂痕,加利利海就在这裂缝里,海面在海拔之下六八○英尺。由于地壳的斜度,造成温暖的气候,并使周围的地区,土壤肥沃、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之一。汤普生( W. M.
Thomson )描述说:‘从四周高山的任何角度看加利利海,总是一幅极美妙的景色:碧水平滑如镜,镶嵌在起伏的山和丘峦之中;水流蜿蜒起伏;上达黑门岭,形成一幅以蓝色为背景的美丽图画。’
在约瑟夫的时代,加利利海沿岸较繁荣的村落起码有九个。一九三○年,摩顿( H. V. Morton )看到了唯一存留的提比哩亚,面积只比普通的村庄略大一些。在耶稣的时代,加利利海拥满了许多渔船。参加某探险队的约瑟夫,曾经毫无困难的召聚了两百四十艘以上的渔船,从他利克亚( Tarichaea )出航。但现今该地的渔人稀少,而且今昔相隔甚远。
捕鱼的方法有三种,有一种是用鱼竿垂钓,有两种是用网捕鱼。
鱼网呈圆形,直径可能达 九英尺 。渔人以纯熟的技巧,从岸上或湖边浅水之处,将网撒向水中。网的四周装有增加重量的铅球,使之沉入水里捕鱼类;然后将这类似钟形帐幕的渔网拖向海滩,鱼儿被笼罩在网里,终至被捕。这就是彼得、安得烈、雅各与约翰,在耶稣看见他们的时候,手里所拿的鱼网。它的名字叫做 amphibletron 。
拖网是用在一只船上,或者最好是两只船上,在网的四角系上绳子,撒入水中,其中的两角加重量,使渔网仿佛竖立在水中,划动船只的时候,鱼网随在船身后边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圆锥形体;鱼儿被网进这个圆锥形的鱼网中,拖上船来。撒网比喻中所提到的,就是这种网,希腊文称之为 sagene 。
耶稣在湖边行走,一面走一面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我们不要以为他们彼此间仅属初次见面。当约翰叙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他们之中最少有几位已作了施洗约翰的门徒(约一 35 )。他们曾与耶稣交谈,并聆听过祂的高论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这个时候临到他们的挑战,乃是要他们撇弃一切跟随祂。
希腊人时常讲述谢挪芬( Xenophon )如何与苏格拉底初次相遇的故事。苏格拉底在一条狭窄的小径上,用手中的木杖拦住他的去路。苏格拉底首先问他,可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买这样,买那样;又问他可知那些东西在什么地方做成。谢挪芬答覆了他的问题,然后苏格拉底问他说:‘你可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制造良善和有美德的人?’年轻的谢挪芬说:‘不知道。’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就跟我来学吧!’
耶稣也同样的呼召这些渔人来跟祂。注意他们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并不是伟大的学者,或有什么声望。或有什么财富,或社会背景;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没有什么资历,随便什么人都会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前途。
耶稣所拣选的,就是这些平凡的人。有一次有一位极平凡的人名叫哀斯区斯( Aeschines )来见苏格拉底。哀斯区斯说:‘我是一个身无长物的穷人,但我把自己给你。’苏格拉底说:‘你难道没有看见,你所给我的,就是最宝贵的吗?’耶稣所需要的,是愿意把自己献给祂的平凡人;祂可以藉这样的人,作祂所要作的任何事情。
这些人都是渔夫,许多学者已经列述了许多成为良好渔夫的条件,也是成为得人渔夫的要件:
(一)他必须 忍耐 。他一定要在渔儿上钓以前忍耐的等候,如果他的性情暴躁,动作迅速,就决不能作一个渔夫。好渔夫必须忍耐。在传道或教导的工作上,我们很少看到迅速的果效,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等候。
(二)他必须具有 \cs9 不屈不挠 ,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一定要学习永不灰心,随时愿作‘再做一次’的尝试。好的传道人与教师在工作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决不灰心丧志,他必须时刻准备‘再做一次’的尝试。
(三)他必须要 有勇气 。有一位年老的希腊人,在求上帝保佑的祷告中说:‘我的船是如此之小,海洋又是如此之大。’他必定是准备冒险,并且不畏惧海洋中的狂涛与暴风。好的传道人与教师必须意识到向人们传述真理的时候,常有危险临到。传述真理的人常要将他的名誉、生命置之度外。
(四)他必须时刻 留意最恰当的时机 \cs8 。聪明的渔夫知道什么时候捕不到鱼;他知道在什么时候撒网,也知道在什么时候收网。好的传道人与教师懂得选择他的时机。有时人们欢迎真理,有时人们怨恨真理;有时真理能够感动他们,有时候真理却使他们更刚硬,更反对真理。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静默。
(五)他必须为鱼 寻找适当的鱼饵 。一种鱼饵适合一种鱼,另一种鱼饵适合另一种鱼。保罗说,只要有机会得人,他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知道,用同样的方式无法接近所有的人,他甚至知道并承认自身的有限;他也可能发现他自己在某些范围可以工作,另外的某些范围不能工作。
(六)聪明的渔夫 必须时时隐藏自己 。如果他的存在受到了注意,即使是他自己的影子,鱼儿就决不肯上钓。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随时要介绍给别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耶稣基督。他的目的是要使人的眼光,专注在超乎他以上的那一位,却不是他自己。
君王的方法(四 23-25 )
耶稣选择加利利来开始祂的工作,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加利利如何准备就绪,要接受祂所撒下的种子。在加利利境内,耶稣选择会堂开始祂的工作。
在犹太人的生命中,会堂乃是最重要的机构。会堂与圣殿有一点区别:只有一所圣殿,就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但在任何犹太最小的殖民地,都有一所会堂。圣殿只为奉献与献祭而存在,并没有传道或教导的工作。会堂本身就是一个教导机构,它可以被定义为:‘当日普通的宗教大学’。如果一个人要传播什么宗教方面的教训或观念,以会堂作为开始的地点,那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会堂的崇拜方式,给予新的教师有机会发表他的高见。会堂的崇拜可以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有祷告。第二部分是诵读律法书与先知书,会众也参加诵读的职责。第三部分就是演讲。演讲的职责并不专限于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专职主讲的事。会堂的主持人安排节目,任何有声望的客人,都可能被请来讲;任何一位有信息可传的人,可以自动的出来,只要管会堂的或主持人认为他是一位适合于演讲的人,他就可以讲。因此,起初,会堂的门户和讲坛,向耶稣是开放的。祂以会堂开始,因为在那里祂可以找到当日最虔敬的宗教人仕,而且有机会对他们说话。演讲以后还有一段时间,作为谈话、发问与讨论之用。要把新的教训传递给人们,会堂真是一个理想的所在。
可是耶稣不但传道,祂也医治病人,祂奇妙作为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自然就成结队来听祂的信息,来见祂,并获得祂的怜悯。
他们有从叙利亚来的。叙利亚是一个大省份,而巴勒斯坦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省份以大马色城为中心向北部和东北方伸展。从优西比乌( Eusebius )(教会历史一章十三节)流传下来的一个极美丽的传说,追述到这段时期。故事中讲到伊得撒( Edessa )王亚布加耳( Abgar )生病了。据说他写了一封信给耶稣说:‘治理伊得撒的亚布加耳向耶路撒冷国最尊贵的救主,致敬问候!我曾听闻你的名声和医道,治病既不用药,也不用草。据说你使瞎子看见,使瘸子行走,洁净大麻疯,赶走邪魔和污鬼;你医治了久治不愈的绝症,你又使人从死里复活。如今我听到有关于你的一切,我的结论是以下两者之中必有一件是正确的:你或是由天而降的上帝,所以你可以作这些事或者藉你所行的,表明你是上帝的儿子。因此我写信给你,请你医治这使我痛苦的病症。我听说犹太人说闲话反对你,又用恶谋算计你。此地我有一座极小却极其佳美的城市,足够容纳你与我……’
据说耶稣回信给他说:‘凡未曾看见我就相信的人是有福的,因为有关于我的记载说,那些看见我的,倒不相信我;没有看见,却相信我的,要得拯救。你要求我到你那里去,只是我必须在此完成我蒙差遣的使命,而且在使命完成之后被提去,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可是我被提以后,我要差遣我门徒中的一位,来医你的病,并赐生命给你和你的臣民。’这传说接下来说,后来达太到伊得撒去,治好了亚布君耳。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表明人们相信即使在遥远的叙利亚,也曾听闻耶稣,并渴望得祂的帮助和只有祂能给予的医治。
他们从加利利来,和有关耶稣的事传向南方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因此也有人从那些地方前来,这是十分自然的。有人从约但河那边,就是比哩累亚来,从北部的珀拉( Pella )延伸到南部的亚拉伯彼特拉之间地区,也有人从低加波利到耶稣这里来。低加波利是十座独立希腊城市的联邦,除了西古提波利以外,所有的城市都在离约但河较远的地方。
这一连串的地名,表示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犹太人,连外邦人也到耶稣这里来,因为只有祂能够把他们所要的赐给他们。地极的人正聚拢在祂面前。
耶稣的活动(四 23-25 )(续)
这段经文极其重要,因为在其中给我们简略的描述了耶稣生活中三方面重要的活动:
(一)祂来 宣扬福音 ,或者照钦定译本所说的,祂来 传道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传道是确信的宣布。因此耶稣来灭除人们的无知;祂来告诉他们,有关于上帝的真理;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单靠他们自己,决不会有所发现。祂向人显示上帝的真像,叫人不必再去猜疑和摸索。
(二)祂来到会堂里 教训人 。教训和传道之间有什么区别?传道是不妥协的确信的宣布,教训乃是说明其中的意义与重畏性。因此耶稣来消除人们的误会。有时候人们认识真理但却把它误解了。祂认识真理,并把错误的结论除去;耶稣来把宗教的真义告诉人。
(三)祂来 医治 一切凡需要医治的人;也就是说 耶稣来除去人类的痛苦 。耶稣工作的重要,是祂不单以口头传授真理为满足,祂来把真理变成实际的行动。伟大的宣教士弗罗仁斯.亚雄( Florence
Allshorn )说:‘一个理想若非来自你指尖的行动,就决不是属于你的。’一个理想若不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就不是属于你的理想。耶稣在帮助人,医治人的行动中,实行祂自己的教训。
耶稣来 传道 使祂可以根除一切的无知;祂来 教训 为要除去一切的误会;祂来 医治 ,使祂可以灭除一切的痛苦。我们也要宣扬我们的确信,并要随时作准备阐明我们的信仰,更必须把理想变成实际的行动。──《每日研经丛书》
第4章 三·耶稣被撒但试探(四1~11)
四1 很奇怪,耶稣竟会被圣灵引去受试探。为何圣灵要带领祂面对难处?其实耶稣必须受试探,以显示祂品格端正,有资格作神要祂在世上作的工。首先的人亚当曾在伊甸园面对争战,可是这场争战证实他未符合作王管治的资格。末后的亚当与魔鬼正面交锋,却能得胜,毫无损伤。
希腊文“试探”一词有两种意思:(1)测验或证实(约六6;林后一三5;来一一17);(2)把人导向邪恶的力量。圣灵要试验或验证基督的实力,而魔鬼则寻求方法引诱祂作恶事。
主受的试探带有深邃的奥秘。人们不禁会问:“祂可不可以犯罪?”假如说:“不可以。”那么,人们又会问:“假如祂不能犯罪,祂所受的试探又怎算得上是真正的试探?”若说,“可以。”那就更不明白为何从神而来的耶稣可以犯罪。
首先,我们要谨记,耶稣基督是神,而神是不可以犯罪的。祂的确也是人。可是若说祂以人的身分去犯罪,不是以神的身分去犯罪,就更没有圣经根据。新约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写出基督是无罪的。保罗说基督是“不知罪的”(林后五21);彼得说基督“没有犯罪”(彼前二22);约翰说:“在他并没有罪”(约壹三5)。
耶稣像我们一样会受外来的试探,撒但走向祂,建议祂违抗神的心意。但祂与我们不同的是,祂内里不能受到试探──祂根本没有罪的私欲,对罪毫无感情。而且,祂里面没有任何东西会使祂顺从魔鬼的引诱(约一四30)。
虽然耶稣不能犯罪,但祂受的试探却十分真实。祂可以面对罪的引诱,但在道德上祂不可能顺从。祂只能作从父所看见的事(约五19),但祂不可能看见祂的父犯罪。祂从不按自己的意思去行事(约五30),父也永不会给祂权柄,屈服在试探之下。
试探的目的并不是要看看耶稣是否会犯罪,而是为要证明祂在艰巨的景况下,也只遵从神的话。
如果耶稣能以人的身分犯罪,我们便会担心祂在天上作人的时候会否也犯罪。祂会犯罪吗?当然不会。
四2,3 耶稣禁食四十昼夜后便饿了(圣经中四十这个数字常用作指试验或试探)。那试探人的利用人类天生的食欲来试探耶稣,这一着足以胜过许多人。他建议耶稣用特殊的能力把沙漠的石头变为食物。“你若是神的儿子”这个引言不是指撒但对耶稣的身分有怀疑。其实,这里的意思是,“因为你是神的儿子”。魔鬼暗指父神在耶稣受洗时对祂说的话,“这是我的爱子。”魔鬼采用希腊文的句式2,使这番话看起来彷佛是对的。然后,他叫耶稣运用权力,使自己不受饥饿之苦。
用属神的权力来满足天生的食欲,这样向撒但响应等于直接叛逆神。撒但这个建议的背后意念,正好与创世记三章6节前呼后应(“好作食物”)。约翰把这种试探归为“肉体的情欲”(约壹二16)之列。相对来说,我们今天的试探便是企图满足天生的欲望,拣一条舒舒服服的路,而非寻求神的国和义。魔鬼说:“你不是要生活的吗?”
四4 耶稣引神的话来回答试探。我们的主给予我们典范,教导我们不一定要着重生活,但一定要遵从神!食物并非生命最重要的东西;相反,遵从神的一切话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父神没叫耶稣把石头变为食物,所以祂不会按自己心意行,听从撒但的话,无论祂何等饥饿。
四5,6 第二个试探发生在耶路撒冷的殿顶上。魔鬼向耶稣挑战,叫祂从殿顶跳下去,以显示祂有特殊的身分,是神圣洁的儿子。再一次,撒但用若作开场白,又藉诗篇九十一篇11至12节提出神应允要保护弥赛亚来试探耶稣,只要祂不疑惑便行。
这个试探是要叫耶稣作出紧张刺激的特技表演,显示祂是弥赛亚。其实耶稣大可以不必受苦便得荣耀;祂大可以避免上十字架而仍然登上王位。然而这一切绝非神的心意。约翰把这试探形容为“今生的骄傲”(约壹二16)。这试探正与伊甸园中发生的事情──“那棵树……能使人有智慧”(创三6)──相似,同样是为攫取个人成就而轻蔑神的旨意。这就如渴望获得宗教上的显赫地位,而忘记学习与主一同受苦无异。我们为自己追求许多大事,当难题真正临到,便只会却步。当我们忽略神的心意,而为自己沾沾自喜,我们就是试探神了。
四7 耶稣再次用经文抵抗试探:“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参看申六16)神应许保护弥赛亚,但是要在遵行神心意的原则下。为要得到应许而作叛逆的事,等于试探神。耶稣要显示自己是弥赛亚,必要先上十字架。必须先有牺牲的祭,然后才有荣耀的冠冕。耶稣会等待神所预定的时间,成就神的心意。
四8,9 在第三个试探中,魔鬼又带耶稣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祂看。他把一切都交给耶稣,以换取耶稣俯伏拜他。这试探虽然是涉及敬拜这在灵里的操练,但是要引诱我们的主藉着拜撒但而握有世上一切权柄,报酬是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这试探属于“眼目的情欲”(约壹二16)。
从一方面看,现在世上的万国的确是属魔鬼的。他被称为是“这世界的神”(林后四4),约翰也告诉我们,“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当耶稣再来,作万王之王时(启一九16),“世上的国”都要成为主和主基督的国(启一一15)。耶稣不会违反属神的时间表,祂当然不会拜撒但!
试探对我们有两重意义;第一,叫我们用属灵特质换取今世必要过去的虚荣;第二,使我们敬拜事奉受造物,而非创造主。
四10 耶稣第三次抵抗试探。祂引用旧约:“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敬拜和事奉都只单单为神。敬拜撒但就是以他为神。
马太记录的试探与路加福音四章1至13节所记录的次序有所不同。有人认为马太排列试探的次序与以色列在旷野经历的试探次序很相似(出一六;一七;三二)。耶稣面对试探的反应与以色列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四11 耶稣抵抗撒但的试探后,魔鬼就离了耶稣。试探如浪潮汹涌而来,而不是平静地到来。“因为仇敌好像急流的河水冲来,是耶和华之气所驱逐的。”(赛五九19)这句经文对于受试探的圣徒来说,是何等大的激励!
我们从圣经知道有天使来伺候他,但对于这种超自然的辅助,圣经则没有解释。这可能是指到天使提供物质的需要,即耶稣先前拒绝撒但所提议的。
耶稣经历试探,让我们知道魔鬼能够攻击那些受圣灵管理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能力胜过那些用神话语抵抗他的人。
四·耶稣开始祂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四12~17)
耶稣向犹太人传道差不多一年了,但马太并没有把这一年发生的事记下来。这一年的事情可从约翰福音第一至四章中知道,正好是在马太福音四章11节与四章12节中间发生的。马太讲述完耶稣的试探,便立刻转到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
四12 耶稣听见施洗约翰下了监,便知道这是祂被拒绝的先兆。那些百姓既然拒绝王的先驱者,他们也会为了一切的原因而拒绝王。可是,耶稣并非因为恐惧而北上加利利去。事实上,祂正是朝向希律帝国的中心──希律便是把约翰判入狱的王。祂朝向外邦人的加利利,要表明犹太人拒绝祂的后果,就是福音带到外邦人中间。
四13 耶稣留在拿撒勒,直至百姓因祂宣讲外邦人的救恩而要杀祂(参看路四16~30)。然后,祂从加利利海进到迦百农,这里本来是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部族居住的。这时开始,迦百农成为祂的工作总部。
四14~16 耶稣到了加利利,成就了以赛亚书九章1至2节的记载。那些住在加利利冷漠迷信的外邦人,看见了大光──基督,即世界的光。
四17 从此以后,耶稣就传起约翰所传的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是进一步呼吁人们要在道德上更新,准备祂的国降临。天国近了意味着王已在世上。
五·耶稣呼召四个渔夫(四18~22)
四18,19 其实,这是耶稣第二次呼召彼得和安得烈。在约翰福音一章35至42节,耶稣呼召他们接受救恩。这次,祂呼召他们去事奉。前一次在犹太,这次在加利利。彼得和安得烈都是打鱼的,但耶稣要呼召他们作得人的渔夫。他们的责任是跟从基督,而基督的责任就是要叫他们成为成功的渔夫。他们跟从基督,不单是肉身的接近,更加需要心灵的接近。这包括了学效基督的性情,目的是要成为见证人去传道。他们变成何等样的人,比他们说甚么、作甚么大事更重要。我们好像彼得和安得烈,要抵挡试探,不让口才、个性或聪明代替真正的属灵品格。门徒跟从耶稣,学晓鱼儿在甚么地方出没,晓得怎样用适当的鱼饵,怎样忍受困难和不便,怎样学习有耐性和谨慎。
四20 彼得和安得烈听见呼召,便立刻作出反应。他们凭着真正的信心,舍了网;因着真心的委身和爱便跟从了耶稣。
四21,22 接着,呼召临到雅各和约翰。他们也立即成了门徒。他们不但放弃了自己的生计,也离开了他们的父亲,把耶稣放在一切地上的亲属关系之上。
这些渔夫对基督的呼召作了响应,成为世上福音事工的重要人物。他们若不舍下鱼网,恐怕我们还不能知道他们的事迹。认基督为生命之主,就能使世界完全与别不同了。
六·耶稣治好许多人(四23~25)
主耶稣有三方面的传道事工:祂在各会堂里教导神的话;祂传天国的福音;祂医治有疾病的人。医病的神迹,是要印证祂的位格和职事(来二3,4)。第五至第七章是祂教训传道的例子,而第八至第九章则描述祂所行的神迹。
四23 第23节是新约中首次提到福音的经文。这词解作“救恩的好消息”。历史上任何的时代,都只有一个福音,这福音是救恩的唯一方法。
附篇──福音
福音是基于神的恩典(弗二8),即神白白赐永生给不配的罪人。
福音的基础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林前一五1~4)。我们的救主成就了属神的公义,让神可以称相信福音的罪人为义。虽然耶稣基督是在旧约信徒以后才成就救恩,但他们却因着耶稣基督的作为才得救。也许他们对弥赛亚认识不深,但神却为他们成就救恩──祂让基督成就的大工归在他们的帐上。从这方面看,他们是凭“记帐”而得救的。至于我们,也是藉基督所作成的工而得救,只不过我们相信的时候,基督已成就了救恩。
只要单凭信心,便可得着这福音(弗二8)。旧约的人因相信神告诉他们的一切话而得救。在今天的世代,人们因相信神见证说祂的儿子是唯一的救恩方法而得救(约壹五11,12)。福音最终的目的是天堂。我们盼望天上的永生(林后五6~10),就好像旧约圣徒一样(来一一10,14~16)。
福音只得一个,但福音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圣经对于神国的福音与神恩典的福音有不同程度的强调。关于神国的福音,有这样的叙述,“你们要悔改并接受弥赛亚,那么,当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的时候,你们便可进入祂的国。”关于恩典的福音,有这样的说话,“你们要悔改并接受基督,你们在将来便能被提与祂相会,并且永远与祂同在。”基本上,两种说法都是指同一个福音──藉神的恩典因信得救恩,可是二者却显出神对福音的施行有不同的心意和目的。
耶稣传天国的福音时,祂宣称祂是以犹太人的王的身分而来,并解释了进天国的条件。从祂所行的神迹来看,可见天国是完全的3。
四24,25 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以色列北部和东北部)。一切害病的、被鬼附的和残疾的都得到耶稣的医治。从加利利、低加波利(巴勒斯坦东北部十个外邦城市的统称)、耶路撒冷、犹太和约但河东部的人挤拥到耶稣那里。正如华菲德所写,“那地方的疾病和死亡必定差不多消失了一段时间。”,怪不得群众听见加利利的情况,都大为惊讶了。
马太福音注释 4:1
1~11 耶 稣 …… 受 …… 试
探: 撒 但 试 探 耶 稣 的 目 的 是 要 引 诱 他 偏 离 完 全 顺 服 神 旨 意 的 道 路。 在 每 一 次 试 探 中, 耶 稣 都 将 自 己
交 托 在 神 话 语 的 权 柄 之 下, 没 有 顺 从 撒 但 的 意 愿 (4,7,10 节 ) 。
我 们 从 基 督 所 受 的 试 探 当 中 能 学 到 些 什 么?
1. 撒
但 是 我 们 最 大 的 仇 敌。 做 为 基 督 徒, 我 们 应 该 意 识 到 自 己 一 直 置 身 于 一 场 针 对 那 不 能 看 见 却 真
实 存 在 的 邪 恶 势 力 的 属 灵 争 战 中 ( 参 弗 6:12 注 ) 。
2. 如
果 没 有 圣 灵 及 神 话 语 的 合 理 运 用, 基 督 徒 就 不 可 能 胜 过 罪 和 试 探。 下 面 是 关 于 如 何 运 用 神 的 话
语 胜 过 试 探 的 一 些 建 议: (1) 首 先 要 认 识 到 神 的 话 语 能 使 你 有 能
力 抵 挡 撒 但 的 一 切 诱 惑 ( 约 15:3,7) ; (2) 牢 记 神 的 话 语 ( 参 雅 1:21 注 ) ; (3) 日 夜 思 想 所 记 忆
的 经 节 ( 参 申 6:6 ;诗 1:2 ; 119:47~48 注 ) ;
(4) 受 到 试 探 时, 对 自 己 和 神 说 出 这 些 经 节 (4,7,10 节 ) ; (5) 识 别 并 顺 服 圣 灵 催 促 我 们 遵 循 神 话 语 的 感 动 ( 罗 8:12~14 ;加 5:18) ; (6) 在 迫 切 的 祷 告 中 实 行 这 些 步 骤 ( 弗 6:18) 。
面
对 试 探 时 需 要 牢 记 的 一 些 经 文: 一 般 情 况 下 ( 罗 6,8 章 ) ; 特 殊 情 况 下: 邪 淫 ( 罗 13:14) ; 虚 谎 ( 约 8:44 ;西 3:9) ; 闲 话 ( 雅 4:11 ;太 12 : 36) ; 违 背 父 母 ( 来 13:17 ; 罗 1 : 30 ;提 后 3 : 2) ; 灰 心 ( 加 6:9) ; 害 怕 未 来 ( 提 后 1:7) ;
私 欲 ( 太 5:28 ;提 后 2:22) ;仇 恨 ( 太 6:15) ; 忽
视 神 的 话 ( 太 4:4) ; 为 钱 财 忧 虑 ( 太 6:24~34 ; 腓 4:6) 。
4:2
禁 食 四 十 昼 夜: “ 禁 食 四
十 昼 夜 ” 以 后, 耶 稣 感 到 “ 饿 了 ” , 撒 但 就 利 用 食 物 试 探 他。 在 这 里, 耶 稣 的 禁 食 似 乎 只 是 禁 戒 食 物, 而 不 是 水 ( 参 路 4:2) 。 禁 水 40 天 需
要 他 神 性 的 能 力。 做 为 人 类 代 表 的 基 督 必 须 面 临 试 探 ( 比 较 来 2:17 ; 4:15) , 而 他 抵 挡 试 探 所 采 取 的 方 法 并 不 比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信 徒 所 能 运 用 的 方 法 更 特 别 ( 参 出 34:28 注;王 上 19:8 注; 太 6:16, 有
关 禁 食 的 注 释 ) 。 对 于 这 节 经 文 合 乎 情 理 的 推 测 是 ,耶 稣 在 40 天 禁 食 中 都 一 直 专 心 以 祷 告 和 默 想 神 的 话 来 装 备 自 己, 以 成 就 父 神 所 托 付 给 他 的 工
作。
4:6
经 上 记 着 说: 撒 但 利 用 神 的 话 引 诱 基 督 犯 罪。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世 俗 的 人 们 会 时 常 谬 用 圣 经 里 的 话 劝 诱 信 徒 做
一 些 他 们 本 知 道 错 误 或 愚 拙 的 事。 如 果 不 是 从 上 文 下 理 或 连 贯 比 较 的 方 法 看 待 神 的 话 语, 有 的
经 文 就 会 有 纵 容 罪 恶 之 嫌 ( 例 如 林 前 6:12) 。 信 徒 必 须 全 面 透 彻 地 理 解 神 的 话, 警 惕 那 些 歪 曲 经 文 以 满 足 个 人 罪 恶 私 欲 的
人。 使 徒 彼 得 曾 警 告 说, 歪 曲 强 解 经 文 就 是 自 取 沉 沦 ( 彼 后 3:16) 。
4:8
世 上 的 万 国: 参 路 4:5 注。
4:10
撒 但: 撒 但 ( 希 伯 来 文 意 为 “ 控 告 者 ” 或 “ 抵 挡 者 ”) 原 是 受 造 全 然 美 好 的 天 使 长, 在 神 宝 座 前 供 职, 然 而 在 创 世 以 先, 他 曾 悖 逆 神, 从 而
变 成 神 和 人 的 最 大 仇 敌 ( 结 28:12~15) 。
1. 当
撒 但 悖 逆 神 时, 曾 率 领 大 批 比 他 低 级 的 天 使 一 同 堕 落 ( 启 12:4) , 以 后 这 些 天 使 很 可 能 就 沦 为 鬼 魔 或 邪 灵 ( 参 “ 胜 过 撒 但 和 鬼 魔 的 能 力 ” 一 文 ) 。
撒 但 和 众 多 的 堕 落 天 使 被 赶 逐 到 空 中 和 地 上, 在 神 容 许 的 范 围 内 行 使 其 统 治 权 力。
2. 撒
但 又 被 称 为 “ 古 蛇 ” , 是 导 致 人 类
堕 落 的 根 源 ( 创 3:1~6 ;参 约 一 5:19 注 ) 。
3. 撒
但 的 国 (12:26) 是 一 个 在 空 中 执 政 掌 权 ( 弗 2:2) 且 组 织 系 统 严 密 的 邪 恶 王 国, 所 有 堕 落 的 天 使 (25:41 ;启 12:7) 和 尚 未 重 生 的 人 (8~9 节;约 12:31 ;弗 2:2) 以 及 世 界 ( 路 4:5~6 ;林 后 4:4 ;参 约 一 5:19 注 ) 都 伏 在 它 的 权 势 之 下。 但 是, 撒 但 不 是 无 所 不 在、 无 所
不 能、 无 所 不 知 的, 所 以 他 的 绝 大 多 数 活 动 都 必 须 委 派 鬼 魔 去 完 成 (8:28 ;启 16:13~14 ;参 伯 1:12 注 ) 。
4. 耶
稣 来 到 世 上 的 目 的 是 除 灭 撒 但 的 工 作 ( 约 一 3:8) , 建 立 神 的 国, 并 将 我 们 从 撒 但 的 权 势 下 释 放 出 来 (12:28 ;路 4:18 ; 13:16 ;徒 26:18) 。
基 督 借 着 受 死 和 复 活, 首 先 击 败 撒 但 并 成 了 神 最 终 胜 过 撒 但 的 确 据 ( 来 2:14) 。
5. 在
末 日, 撒 但 将 被 关 闭 在 无 底 坑 中 一 千 年 ( 启 20:1~3) 。
等 它 暂 时 被 释 放 出 来 以 后, 将 向 神 发 起 最 后 的 反 攻, 结 果 却 是 撒 但 被 彻 底 击 败, 被 扔 进 硫 磺 火 湖
里 ( 启 20:7~10) 。
6. 撒
但 现 今 仍 在 与 神 及 神 子 民 争 战 ( 伯 1,2 章; 弗 6:11~18) , 企 图 使 他 们 离 弃 对 基 督 的 忠 诚 ( 林 后 11:3) 并 陷 入 现 今 世 界 体 系 的 罪 恶 捆 绑 中 ( 比 较 林 后 11:3 ;提 前 5:15 ;约
一 5:16) 。 信 徒 必 须 为 脱 离 撒 但 而 恒 切 祷 告 (6:13) , 警 惕 他 的 一 切 试 探 和 计 谋 ( 弗 6:11) , 并 且 要 借 着 属 灵 争 战 击 败 他, 末 了 还 能 靠 信 心 站 立 得 住 ( 弗 6:10~18 ; 彼 前 5:8~9) 。
4:19
得 人 如 得 鱼 一 样: 无 论 是 牧 师、 传 福 音 的 人、 宣 教 士、 文 字 工 作 者、 教 师、 执 事 还 是 一 般 的 信 徒, 若 不 竭 力 带 领 他 人
归 主, 就 没 有 成 就 主 的 工 作 ( 参 28:19 ;路 5:10 ;约 15:16 ;徒 1:8 ;林
前 9:19) 。
4:23
天 国 …… 医
治: 福 音 书 常 将 神 的 国 与 医 病、 行 神 迹 和 赶 鬼 联 系 在 一 起 (4:23~24 ; 9:35 ; 10:7~8 ; 12:28 ;路 9:1~2 ;比 较 徒 8:6~7,12) 。 由 此 可 见, 天 国 不 仅 有 属 灵 的
祝 福, 还 有 肉 体 的 祝 福 ( 参 “ 神 的 医
马太福音第四章
三.耶稣被撒但试探(四 1 ~ 11 )
四 1 很奇怪,耶稣竟会 被圣灵引 去受试探。为何圣灵要带领祂面对难处?其实耶稣必须受试探,以显示祂品格端正,有资格作神要祂在世上作的工。首先的人亚当曾在伊甸园面对争战,可是这场争战证实他未符合作王管治的资格。末后的亚当与魔鬼正面交锋,却能得胜,毫无损伤。
希腊文“试探”一词有两种意思:( 1 )测验或证实(约六 6 ;林后一三 5 ;来一一 17 );( 2 )把人导向邪恶的力量。圣灵要试验或验证基督的实力,而魔鬼则寻求方法引诱祂作恶事。
主受的试探带有深邃的奥秘。人们不禁会问:“祂可不可以犯罪?”假如说:“不可以。”那么,人们又会问:“假如祂不能犯罪,祂所受的试探又怎算得上是真正的试探?”若说,“可以。”那就更不明白为何从神而来的耶稣可以犯罪。
首先,我们要谨记,耶稣基督是神,而神是不可以犯罪的。祂的确也是人。可是若说祂以人的身分去犯罪,不是以神的身分去犯罪,就更没有圣经根据。新约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写出基督是无罪的。保罗说基督是“不知罪的”(林后五 21 );彼得说基督“没有犯罪”(彼前二 22 );约翰说:“在他并没有罪”(约壹三 5 )。
耶稣像我们一样会受外来的试探,撒但走向祂,建议祂违抗神的心意。但祂与我们不同的是,祂内里不能受到试探──祂根本没有罪的私欲,对罪毫无感情。而且,祂里面没有任何东西会使祂顺从魔鬼的引诱(约一四 30 )。
虽然耶稣不能犯罪,但祂受的试探却十分真实。祂可以面对罪的引诱,但在道德上祂不可能顺从。祂只能作从父所看见的事(约五 19 ),但祂不可能看见祂的父犯罪。祂从不按自己的意思去行事(约五 30 ),父也永不会给祂权柄,屈服在试探之下。
试探的目的并不是要看看耶稣是否会犯罪,而是为要证明祂在艰巨的景况下,也只遵从神的话。
如果耶稣能以人的身分犯罪,我们便会担心祂在天上作人的时候会否也犯罪。祂会犯罪吗?当然不会。
四 2 , 3 耶稣禁食 四十昼夜 后便 饿了 (圣经中 四十 这个数字常用作指试验或试探)。 那试探人的 利用人类天生的食欲来试探耶稣,这一足以胜过许多人。他建议耶稣用特殊的能力把沙漠的 石头 变为 食物 。“ 你若是神的儿子 ”这个引言不是指撒但对耶稣的身分有怀疑。其实,这里的意思是,“因为你是神的儿子”。魔鬼暗指父神在耶稣受洗时对祂说的话,“这是我的爱子。”魔鬼采用希腊文的句式 2 ,使这番话看起来仿佛是对的。然后,他叫耶稣运用权力,使自己不受饥饿之苦。
用属神的权力来满足天生的食欲,这样向撒但回应等于直接叛逆神。撒但这个建议的背后意念,正好与创世记三章 6 节前呼后应(“好作食物”)。约翰把这种试探归为“肉体的情欲”(约壹二 16 )之列。相对来说,我们今天的试探便是企图满足天生的欲望,拣一条舒舒服服的路,而非寻求神的国和义。魔鬼说:“你不是要生活的吗?”
四 4 耶稣引神的话来 回答 试探。我们的主给予我们典范,教导我们不一定要重生活,但一定要遵从神! 食物 并非生命最重要的东西;相反,遵从 神 的一切 话 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父神没叫耶稣把石头变为食物,所以祂不会按自己心意行,听从撒但的话,无论祂何等饥饿。
四 5 , 6 第二个试探发生在耶路撒冷的 殿顶 上。 魔鬼 向耶稣挑战,叫祂从殿顶 跳下去 ,以显示祂有特殊的身分,是神圣洁的儿子。再一次,撒但用 若 作开场白,又藉诗篇九十一篇 11 至 12 节提出神应允要保护弥赛亚来试探耶稣,只要祂不疑惑便行。
这个试探是要叫耶稣作出紧张刺激的特技表演,显示祂是弥赛亚。其实耶稣大可以不必受苦便得荣耀;祂大可以避免上十字架而仍然登上王位。然而这一切绝非神的心意。约翰把这试探形容为“今生的骄傲”(约壹二 16 )。这试探正与伊甸园中发生的事情──“那棵树……能使人有智慧”(创三 6 )──相似,同样是为攫取个人成就而轻蔑神的旨意。这就如渴望获得宗教上的显赫地位,而忘记学习与主一同受苦无异。我们为自己追求许多大事,当难题真正临到,便只会却步。当我们忽略神的心意,而为自己沾沾自喜,我们就是试探神了。
四 7 耶稣 再次用经文抵抗试探:“ 经上又记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参看申六 16 )神应许保护弥赛亚,但是要在遵行神心意的原则下。为要得到应许而作叛逆的事,等于试探神。耶稣要显示自己是弥赛亚,必要先上十字架。必须先有牺牲的祭,然后才有荣耀的冠冕。耶稣会等待神所预定的时间,成就神的心意。
四 8 , 9 在第三个试探中, 魔鬼又带 耶稣 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祂看。 他把一切都交给耶稣,以换取耶稣俯伏 拜 他。这试探虽然是涉及敬 拜 这在灵里的操练,但是要引诱我们的主藉拜撒但而握有世上一切权柄,报酬是 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 。这试探属于“眼目的情欲”(约壹二 16 )。
从一方面看,现在世上的万国的确是属魔鬼的。他被称为是“这世界的神”(林后四 4 ),约翰也告诉我们,“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 19 )。当耶稣再来,作万王之王时(启一九 16 ),“世上的国”都要成为主和主基督的国(启一一 15 )。耶稣不会违反属神的时间表,祂当然不会拜撒但!
试探对我们有两重意义;第一,叫我们用属灵特质换取今世必要过去的虚荣;第二,使我们敬拜事奉受造物,而非创造主。
四 10 耶稣第三次抵抗试探。祂引用旧约:“ 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敬拜和事奉都只单单为神。敬拜撒但就是以他为神。
马太记录的试探与路加福音四章 1 至 13 节所记录的次序有所不同。有人认为马太排列试探的次序与以色列在旷野经历的试探次序很相似(出一六;一七;三二)。耶稣面对试探的反应与以色列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四 11 耶稣抵抗撒但的试探后, 魔鬼 就 离了耶稣 。试探如浪潮汹涌而来,而不是平静地到来。“因为仇敌好像急流的河水冲来,是耶和华之气所驱逐的。”(赛五九 19 )这句经文对于受试探的圣徒来说,是何等大的激励!
我们从圣经知道 有天使来伺候他 ,但对于这种超自然的辅助,圣经则没有解释。这可能是指到天使提供物质的需要,即耶稣先前拒绝撒但所提议的。
耶稣经历试探,让我们知道魔鬼能够攻击那些受圣灵管理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能力胜过那些用神话语抵抗他的人。
四.耶稣开始祂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四 12 ~ 17 )
耶稣向犹太人传道差不多一年了,但马太并没有把这一年发生的事记下来。这一年的事情可从约翰福音第一至四章中知道,正好是在马太福音四章 11 节与四章 12 节中间发生的。马太讲述完耶稣的试探,便立刻转到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
四 12 耶稣听见 施洗 约翰下了监 ,便知道这是祂被拒绝的先兆。那些百姓既然拒绝王的先驱者,他们也会为了一切的原因而拒绝王。可是,耶稣并非因为恐惧而北上 加利利去 。事实上,祂正是朝向希律帝国的中心──希律便是把约翰判入狱的王。祂朝向外邦人的加利利,要表明犹太人拒绝祂的后果,就是福音带到外邦人中间。
四 13 耶稣留在 拿撒勒 ,直至百姓因祂宣讲外邦人的救恩而要杀祂(参看路四 16 ~ 30 )。然后,祂从加利利海进到 迦百农 ,这里本来是 西布伦和拿弗他利 的部族居住的。这时开始,迦百农成为祂的工作总部。
四 14 ~ 16 耶稣到了加利利,成就了 以赛亚 书九章 1 至 2 节的记载。那些住在 加利利 冷漠迷信的 外邦人 ,看见了 大光 ──基督,即世界的 光 。
四 17 从 此以后, 耶稣 就传起约翰所传的道来, 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这是进一步呼吁人们要在道德上更新,准备祂的国降临。天国近了意味王已在世上。
五.耶稣呼召四个渔夫(四 18 ~ 22 )
四 18 , 19 其实,这是耶稣第二次呼召 彼得 和 安得烈 。在约翰福音一章 35 至 42 节,耶稣呼召他们接受救恩。这次,祂呼召他们去事奉。前一次在犹太,这次在加利利。彼得和安得烈都 是打鱼的 ,但耶稣要呼召他们作 得人 的渔夫。他们的责任是 跟从 基督,而基督的责任就是要 叫 他们成为成功的渔夫。他们跟从基督,不单是肉身的接近,更加需要心灵的接近。这包括了学效基督的性情,目的是要成为见证人去传道。他们变成何等样的人,比他们说什么、作什么大事更重要。我们好像彼得和安得烈,要抵挡试探,不让口才、个性或聪明代替真正的属灵品格。门徒跟从耶稣,学晓鱼儿在什么地方出没,晓得怎样用适当的鱼饵,怎样忍受困难和不便,怎样学习有耐性和谨慎。
四 20 彼得和安得烈听见呼召,便 立刻 作出反应。他们凭真正的信心, 舍了网 ;因真心的委身和爱便 跟从了 耶稣。
四 21 , 22 接,呼召临到 雅各 和 约翰 。他们也立即成了门徒。他们不但放弃了自己的生计,也离开了 他们的父亲 ,把耶稣放在一切地上的亲属关系之上。
这些渔夫对基督的呼召作了回应,成为世上福音事工的重要人物。他们若不舍下鱼网,恐怕我们还不能知道他们的事迹。认基督为生命之主,就能使世界完全与别不同了。
六.耶稣治好许多人(四 23 ~ 25 )
主耶稣有三方面的传道事工:祂 在各会堂里 教导神的话;祂传 天国的福音 ;祂医治有疾病的人。医病的神迹,是要印证祂的位格和职事(来二 3 , 4 )。第五至第七章是祂教训传道的例子,而第八至第九章则描述祂所行的神迹。
四 23 第 23 节是新约中首次提到 福音 的经文。这词解作“救恩的好消息”。历史上任何的时代,都只有一个福音,这福音是救恩的唯一方法。
附篇──福音
福音是基于神的恩典(弗二 8 ),即神白白赐永生给不配的罪人。
福音的基础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林前一五 1 ~ 4 )。我们的救主成就了属神的公义,让神可以称相信福音的罪人为义。虽然耶稣基督是在旧约信徒以后才成就救恩,但他们却因耶稣基督的作为才得救。也许他们对弥赛亚认识不深,但神却为他们成就救恩──祂让基督成就的大工归在他们的帐上。从这方面看,他们是凭“记帐”而得救的。至于我们,也是藉基督所作成的工而得救,只不过我们相信的时候,基督已成就了救恩。
只要单凭信心,便可得这福音(弗二 8 )。旧约的人因相信神告诉他们的一切话而得救。在今天的世代,人们因相信神见证说祂的儿子是唯一的救恩方法而得救(约壹五 11 , 12 )。福音最终的目的是天堂。我们盼望天上的永生(林后五 6 ~ 10 ),就好像旧约圣徒一样(来一一 10 , 14 ~ 16 )。
福音只得一个,但福音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圣经对于神国的福音与神恩典的福音有不同程度的强调。关于神国的福音,有这样的叙述,“你们要悔改并接受弥赛亚,那么,当神的国在地上建立的时候,你们便可进入祂的国。”关于恩典的福音,有这样的说话,“你们要悔改并接受基督,你们在将来便能被提与祂相会,并且永远与祂同在。”基本上,两种说法都是指同一个福音──藉神的恩典因信得救恩,可是二者却显出神对福音的施行有不同的心意和目的。
耶稣传天国的福音时,祂宣称祂是以犹太人的王的身分而来,并解释了进天国的条件。从祂所行的神迹来看,可见天国是完全的 3 。
四 24 , 25 他的名声 传遍了 叙利亚 (以色列北部和东北部)。 一切害病的、被鬼附的 和残疾的都得到耶稣的医治。从 加利利、低加波利 (巴勒斯坦东北部十个外邦城市的统称)、 耶路撒冷、犹太 和 约但河 东部的人挤拥到耶稣那里。正如华菲德所写,“那地方的疾病和死亡必定差不多消失了一段时间。”,怪不得群众听见加利利的情况,都大为惊讶了!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四章
iii. 试探(四 1 ~ 11 )
如果把这段情节看作是耶稣受诱惑,那便是大错特错了。首先,动词 peirazo{ ( 1 、 3 节)在马太福音里总是试探的意思(该词在新约全书里出现了三十六次,只在哥林多前书七 5 和雅各书一 13 ~ 14 两 处清楚地指引诱做错事);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该词的根本意思,还可参看约翰福音六 6 和哥林多后书十三 5 。撒但的企图,毫无疑问是要怂恿耶稣去做错事,但是主权掌握在神的手里(见 1 节注释);整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考验作为神的儿子的耶稣对其弥赛亚使命的反应。其次,马太并不认为(路四 13 的“暂时”更加否定)这一段是耶稣跟撒但的各种挑衅斗争的总括(参,来四 15 )。这是一次特别的检验,是对耶稣和神所展示出来的关系的检验。格哈森( B. Gerhardsson )的专着《对神子的试探》( The Testing of God's Son )一语道破了这段故事的真谛。
这段故事(跟耶稣受洗时的经历一样)的来源只能来自耶稣本人。马太和路加对它的记述仅在几个枝节处有出入,还有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试探的顺序不同。对顺序不同的解释及评论颇多,有的从文学角度,有的从神学角度,不过都免不了是推测性的。大多数人认为马太的顺序最可能就是最初的版本,他把重点放在“神的儿子”上( 3 、 6 节),而后撒但便“摘下了假面具”( Schweizer ),道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显然,顺序并不十分重要。
这段故事的重心,也和马太引言中各个部分一样,落笔在旧约。耶稣的经历和摩西(见二 8 注释 )、以利亚(见二 11 注释 )的经历均有不言而喻的相似之处;诗篇九十一 6 里被撒但引用,其精神在第 11 节里又有所反映,因为谦卑地祈求神的保护是这段故事的基本主题。不过,最主要的联系还是在申命记第六章至第八章,耶稣回答撒但时,三次引用的全是申命记的话( 4 节=申八 3 ; 7 节=申六 16 ; 10 节=申六 13 )。申命记第六至八章描述的是神给在旷野的以色列人一系列的教训,像人管教儿子一样(申八 5 )地试验他们(申八 2 )。那时,以色列人正面临争战应许地的使命,可是他们没有听从神的吩咐;而现在,神真正的儿子,在即将开始其使命之时,在旷野面临同样的试探,祂战胜了。耶稣便是真以色列的概念,在马太福音二 15 里已得到肯定,在这里则表现得尤为充分 99 。
1. 当时 是马太喜爱使用的一个连接词,虽然有时不能表示一个肯定的年代上或逻辑上的先后联系,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重要次序的标志:从耶稣受洗时祂身分和使命的明确,到检验祂对此事的反映。马太强调,耶稣是 被圣灵引到旷野 (参三 16 ),急切地要去受试探的(参三 13 ,“要受洗”)。 魔鬼 是代言人,它在马太福音里真像一个强有力的劲敌,可是它的权力由于耶稣代表天国的开启(十二 24 ~ 29 ,十三 19 、 39 ,十六 23 ;见 Kingsbury, pp.149 ~ 152 )而大大受到威胁。这里,神有意要考验自己的儿子,魔鬼的敌对态度正是为神的这一目的所用。试探在 旷野 进行,足以使人联想到以色列人的经历(申八 2 ) 100 。
2. 耶稣禁食 四十昼夜 ,使人联想到西乃山上的摩西(出三十四 28 ;申九 9 、 18 )和往西乃山去的以利亚(王上十九 8 ),第 8 节所提的高山恐怕更能加深这一联想。可是因为整个这段述与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历之间的联系太明显了,使人不能不马上联想到以色列人挨饿的四十年(申八 2 ~ 3 )。至于耶稣的禁食是完全不饮不食呢,还是靠在旷野找到的一点食物维持生命呢,这点没有说,不过备受饥饿是毫无疑问的。神的儿子也不是不知饥饱冷暖的。
3 ~ 4. 但是,照魔鬼的意思,神的儿子无须忍饥挨饿。( 若是 并不一定表示怀疑,而是为了重提三 17 所揭示的新概念,并检验其真实的含义。)耶稣有能力行神迹来满足肉体的需要,祂后来所行的神迹便可证明:请看十四 15 ~ 21 ,十五 32 ~ 38 。所以,不做并不是不能做,而是因为祂认识到,祂的忍饥挨饿是神给祂安排,让祂经受的,为的是给祂申命记八 3 的教训。祂,为要传讲神的道,必须经常忍受贫乏困苦;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只能毁掉祂神圣的使命。祂是神的儿子,必须学会把无条件的顺从父神的旨意放在首位,这点正是以色列人未曾学会的。魔鬼并没有要求耶稣在人面前表现出一个“俭朴的弥赛亚”,而祂也没有作这样的回答,这两节的着重点完完全全在耶稣本人和神的关系上。
5 ~ 7. 在这几节和第 8 节里,说到 魔鬼带祂 ,是真的还是一种想像,不清楚。一座能一览世上万国的高山( 8 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属于想像的可能性最大(参,结八 1 ~ 3 ,十一 24 ;以西结身在巴比伦,却被异象带到了耶路撒冷圣殿)。 圣殿的顶 (直译“小翅”)应是指圣殿建筑中向外延伸的部分;圣殿的主建筑,高度约为一百八十尺。魔鬼的建议(和耶稣的回答)也并不是让耶稣在众目睽睽之下,作惊人的一跃,以马上取得“弥赛亚”成功的果效。述的重点依旧是在耶稣和神的关系上。作为神的儿子,耶稣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得到神在诗篇第九十一篇,特别是第 11 ~ 12 节里所应许,要赐给所有信祂的人肉身上的保护。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叫神施展出能力来呢(何况还可就此消除对祂与神的关系的重重疑惑)?但是,这样做,就成了 试探 神(见前面引言页,对该动词的解释),就像以色列人在玛撒旷野所行的(申六 16 )一样,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出十七 2 ~ 7 )。神的儿子和神的关系,只能是信,这种关系无需试探。“充满信心的祷告”和“试探神”仅一步之差,其间的分界线是如此的不明显,以致许多基督徒也感到茫然;他们应该认识到,魔鬼的建议是它故意制造的危机局面,和在顺服地事奉神的情况下表现对神的信赖,完全是两码事。
8 ~ 10. 从高山上俯视所见之景物,使人联想到摩西在尼波山上俯瞰应许地的情形(申三十四 1 ~ 4 )。在此可以感受到魔鬼统辖全世界的权柄,在路加福音四 6 里说得更为明确,在约翰福音十二 31 里也有所提及(参,林后四 4 ;约壹五 19 )。耶稣来,就是为要争夺这统辖之权,而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向魔鬼妥协以避免这场争战,虽不是一个十分诡诈难明的试探,但却是检验耶稣对天父忠诚与否的一场严峻的考验,甚至不容选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易走之路。(归根结蒂,耶稣的使命 就是 来得到统治世界的权柄:但七 14 ;参马太二十八 18 。)以色列人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过这种诱惑,为了政治利益的缘故,他们抛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忠心。在临进入应许地之前,诱惑更以严峻的形式等待着他们(申六 10 ~ 15 ;耶稣在第 10 节的回答正是引用了申命记六 13 )。可是,神真正的儿子不能出卖自己的忠诚,祂严厉地斥退了魔鬼,这是祂第一次叫出魔鬼的真名 撒但 ,撒但是“敌人”的意思,指抵挡神及神的救世旨意,这就是撒但的真正目的。
11. 耶稣曾拒绝呼求诗篇九十一 11 里所说的天使的帮助,祂认为不应该那样做( 6 ~ 7 节),但现在这个帮助却十分恰当地赐给了祂。天使的伺候特别指的是提供食物,又令人自然地联想到以利亚的经历(王上十九 5 ~ 8 )。饥饿阶段的课程学完了,学得很好,神的使者们来结束了这次的禁食,而这是耶稣自己所不做的( 3 ~ 4 节)。
99 请继续看拙着 JOT , pp.50 ~ 53 和 J. A. T. Robinson, Twelve New Testament Studies ( 1962 ) , pp.53 ~ \cs15 60.
100 有关弥赛亚初露头角以旷野为背景这点,请看克尔克( J. A. Kirk )载于 EQ 44 ( 1972 )上的文章, pp.17 ~ 21 。克尔克的文章认为,试探更多是针对耶稣的弥赛亚使命,而不是针对他神子的地位。
iv. 退到加利利(四 12 ~ 16 )
马太在这一部分和他在二 13 ~ 23 一样,对耶稣的行程和旧约经文的验证给予特别的注意。这段正好填补了耶稣在约但河谷和旷野的经历(三 13 ~四 11 ),与在加利利公开传道,这两段生活之间的空白。约翰福音记载说,耶稣开始其早期活动时(在犹太和加利利),施洗约翰尚为活跃(约一 35 ~四 42 ;请注意三 24 );如果说约翰是注意将这段活动按年代顺序记载的话,则似乎应与马太福音四 11 以后的记载相吻合。四 12 的“隐退”正与约翰福音四 3 相符。
12. 约翰的下监(详见十四 3 以下 )不只是耶稣作“战术性退却” 到加利利去 的近因,而且是祂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为理解 退却 一词,请参二 12 、 14 、 22 ,十二 15 ,十四 13 ,十五 21 ,处处都与官方的敌意有关)。耶稣的迁徙还不只是在地点上作了挪动,祂传道的方式也改变了。祂从在约但河畔给人施洗(约三 22 以下,四 1 ~ 2 )改为巡回讲道和医治病人( 23 ~ 25 节),不再与约翰的活动相关。
13. 其他福音书里也提到了 迦百农 ,把它作为耶稣传道的一处所在,只有马太明确地指出,耶稣住在那里,以那里为家(参,九 1 ,十七 24 ~ 25 ;但如看八 20 ,便会觉得,那里只是耶稣及其门徒巡回传道,经常回去暂住一下的一个“基地”而已)。马太之所以这样说,可能因为他本人与该城关系密切(见九 9 ,只有当使徒马太与马太福音书的作者同为一人时;见导论Ⅲ C “作者” ),也可能更有其神学的用意,他强调这座小城曾受到特殊的恩宠,但至终没有信神(十一 23 ~ 24 )。迦百农是一座繁忙的湖边城巿,来听耶稣教训的人比拿撒勒的要多,而且耶稣在拿撒勒受祂家乡人的排斥,也是祂 离开拿撒勒 的一个原因,路加福音四 16 ~ 30 有所记载。
14 ~ 16. 第 13 节所提供的地理情况为以赛亚书九 1 ~ 2 (希伯来文圣经为八 23 ~九 1 )的引文布置了背景。马太在翻译的时候,做了一些删节,所以第 15 节好似孤立地提出一连串地名,与后面的句子也没有语法上的联系。以赛亚书里的“沿海的路,约但河外”指的便是加利利,不过是从亚述侵略者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是河西之地。当时用 外邦人的加利利 来称它,比以赛亚时期这样称它更为确切,因为人口的不断流动曾一度使那里的主要人口成了外邦人,后来哈斯摩尼王朝的统治者们正式通过了一项审慎的犹太化政策,人民才混杂而居。这样的一个地区会是犹太弥赛亚彰显之地吗?这需要证明(参二 23 )。马太正是从以赛亚的预言中找到了这一证明,因为以赛亚说亚述人的攻打带来的荒凉过去之后,将有新的曙光出现在加利利。以赛亚本身在此思考的问题远远超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如以赛亚书七 14 (见一 23 的注释 )一般,从往后的几节来看,便知那曙光指的就是以赛亚书九 6 ~ 7 里所说的那位神子的降生。加利利从政治上说,是个不走运的倒霉地方,在犹太教首领们的眼中又不足挂齿;可是事实上,它却注定要在显示耶和华的救世计划中起关键的作用。(参看有 关 博士的章节和提到妇女的一 3 、 5 ~ 6 ,便可看出马太的兴趣所在,他十分关注“局外人”在神的救世计划中所处的位置;还可参看二 23 的注释 )。
Ⅱ 在加利利内外的公开传道(四 17 ~十六 20 )
这最长的一段讲的是,马太所述耶稣公开传道的主要阶段;始自耶稣第一次以讲道者的姿态出现,止于祂的门徒认识到祂的特殊地位及祂不寻常的使命。整个这段期间,耶稣都在加利利及其邻近地区活动;到犹太传道是这以后的事,那是祂行使使命的高潮时期。这段期间有多长,没有说,所记述的材料也未按年代顺序清楚排列,而是按题目组织起来的。我们下面细分小节,就是为了突出各个主题(见大纲的Ⅱ )。有些主题一目了然,如教训门徒(五~七章的“登山宝训”),行神迹(八、 九两 章)、门徒的使命(十章)和比喻集锦(十三章)等。其余的部分( E 、 G 段落),虽不宜于归入任何上述专题,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也不难发现。这些联系较为松散的小节集中表现不同集团对耶稣所持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是门徒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宗教领袖们敌对言论的甚嚣尘上,形成两条对立的线索贯串始终。马太清楚的知道,坚持每个重点彼此间都有逻辑的联系是不切实际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前后一贯的整体架构,所以他从不随意处理自己的材料。这样,马太便从多方面刻画了耶稣公开传道的形象,这为与当权者冲突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A 公开传道的序幕(四 17 ~ 25 )
i. 耶稣讲道一览(四 17 )
从那时候 表示一个新的开始,耶稣活动的新阶段(请看导论Ⅴ “马太福音的结构”第 (iii) 点 ,原书 58 页对本节在福音书结构中重要性的说明),新开始的传道工作的核心就是宣布一个信息,这信息与施洗约翰所传讲的一致(三 2 ),以后又为耶稣的门徒们多次重复(十 7 )。耶稣呼召人们对祂所讲的 天国 即将来到的新形势作出决定性的回应(见三 2 注释 中对 悔改 的解释,并看导论Ⅳ B “基督论”第 (iii) 点 ,原书 42 ~ 43 页)。
ii. 对四徒之召唤(四 18 ~ 22 )
耶稣在加利利传道之前加进这段简短的述不仅是文学上的需要,因为要给耶稣在第五至七章中教训人准备好基本听众(见五 1 ~ 2 注释 ),还因为门徒是耶稣传道许多方面的基本组成部分(记述于下面各章中)。对马太的召唤是唯一单独描述的(九 9 ),而这四个门徒是特意作为一个典型的小组提出来的,其中三名还形成了“核心”,与耶稣分享一些没有外界参加的特殊经历(十七 1 ,二十六 37 ;可五 37 ,十三 3 )。对这类小事,马太一如既往,只是重点式地给些有关的细节,而路加福音五 1 ~ 11 则作了较为详尽的专门述 101 。
18. 加利利海 (参十五 29 ),在马太福音的其他地方只称“那海”,还是路加称之为“湖”更为确切,因它的面积只不过是 13 哩 x 7 哩(即 21 公里 x 11 公里 )而已。那里的捕鱼业极为昌盛, 捕鱼人 也不贫苦(西庇太家还有雇工,见可一 20 )。 西门 和 安得烈 是伯赛大人(约一 44 ),可是已在迦百农定居(八 5 、 14 )。西门是个犹太名字,而安得烈却是希腊名字(跟也是伯赛大的腓力一样,见约一 44 ,参,约十二 20 ~ 22 ),正反映了加利利地区的混杂文化。西门的另一名字 彼得 也是希腊名字,不过反映的是原亚兰文的 Ke^p{a{~ 矶法 ,即磐石之意(约一 42 ;林前九 5 ;加二 9 等);这名字是耶稣给他起的(可三 16 ;约一 42 )。
19. 来跟从我 (直译应为“在我后面行”)马上使人联想到,一名拉比(见 Davies, pp.422 ~ 423 )有一批信徒追随身旁,聆听他的训诫;不过,那可是他们自己选择先生,而不是先生召唤他们。一名好的先生总应有一批这样的“追随者”。耶稣召唤祂的门徒,可不仅是来聆听和学习,还要积极的行动,作一名 得人的渔夫 。耶利米书十六 \cs16 16 曾提到把人打上来,不过那是把他们打上来受审判(参,摩四 2 ),耶稣的“渔夫”却是要拯救人,使他们免受审判。
20. 在本节和第 22 节里,渔人们作出了迅速的反应,这显示耶稣召唤的力量。这本不是他们第一次看见耶稣(约一 35 ~ 42 ;参,路五 3 ),可却是耶稣第一次要求他们离家跟随祂巡回传道。他们虽不必卖掉家产或与家人断绝关系(参八 14 ;约二十一 3 ),但是这样做,就等于彻底打破他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参十九 27 ~ 29 )。
21 ~ 22. 雅各和约翰 是彼得和安得烈的伙伴(路五 10 ),约翰很可能在约但河边见过耶稣(约一 35 ~ 40 有两名未提名字的门徒)。马太在述里加了 立刻 一词,还分别提出 舍了船,别了父亲 \cs8 (参,可一 20 ),更强调了他们舍弃一切的程度和决心。
101 为此请看 L. Morris, Tyndale Commentary on Luke ( 1974, p.123 ,中译本:《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路加福音》 137 页,校园),他认为路加对此事是做为一件单独的事件记述的。
iii. 公开传道的概述(四 23 ~ 25 )
简要的概述是马太福音的一个特点。参看九 35 (与四 23 几乎完全一致),八 16 ,十二 15 ,十四 35 ~ 36 ,十五 30 ~ 31 ,十九 1 ~ 2 。本段概述稍长,把以后各章所记述的事情都概括进来,为耶稣的活动制定了一个总的模式。概述又一次表现出马太对耶稣活动的地理范围的注意 102 ,特别是耶稣实际所到之处( 23 节)、耶稣名声所及之处( 24 节)和看耶稣的人们来自的区域( 25 节)。
23. 根据马太的记载,这时期耶稣本人的活动局限在加利利(仅有的几处例外见于八 28 ,十五 21 ,十六 13 )。本节里提到 会堂 和(犹太) 人 ,说明耶稣讲道的对象是民族杂居的加利利当中的犹太居民(参,十 5 ~ 6 ,十五 24 )。耶稣医治了两个外邦人,强调说明事情有例外(见八 5 ~ 13 ,十五 21 ~ 28 注释)。耶稣的传道工作可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在会堂里教训人 (即讲圣经,如路四 16 以下所说), 传讲天国的福音 (即作公开的宣布,如太四 17 所说)和 医治病人 ,即把天国的权力真正行使于地上(参十二 28 )。约翰也讲的是同样的信息,区别在于约翰认为是未来的事,在耶稣的传道工作中已不再是未来,神的国已成为现实。 福音 就是“好的信息”,马太在本节和九 35 ,二十四 14 (参二十六 13 )都用 天国的福音 来概括耶稣及其门徒所传的信息,表示在耶稣身上体现着天国的降临(参, Kingsbury,
pp.128 ff. )。
24. 耶稣身在加利利,但是祂的名声已 传遍了利亚 (按照旧约的理解,可能是指以色列以北和东北的邻近地区,并不是指以后罗马人所置大得多的利亚省)。特别记载于各福音书中的多种多样的医治,充分证明本节所列举的各种病痛的确存在。赶 鬼 一般不算在医病范围之内(见八 16 注释 ),在这里与医病放在一起,说明它也是天国降临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之一。
25. 跟从耶稣的人,不仅来自祂本人活动的加利利地区,而且还来自南方的 犹太 ,东方的 低加波利 (一个有大批外邦人的城邦联盟)和 比利亚 ( 约但河外 ,现在是照犹太人对此名称的一般理解,与四 15 不同)。这几个地区加在一起,正是旧约中的基列,所以说,整个这片古老的“圣地”(撒玛利亚除外,马太只提过撒玛利亚一次,而且是否定它;见十 5 注释 )都起来响应弥赛亚的来临。
102 参看二 13 ~ 23 ,四 12 ~ 16 ,并请看发表于 NTS 27 ( 1980/1 ) pp.237 ~ 240 上之拙作。──《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四章
4:1 “试探”是一种考验。铁经过火的锻炼可成为钢,人经历试探的考验才知信心是否站立得住。
圣经上记有不少魔鬼对人的试探,最具教育性的有三。一次是生活在乐园里的亚当与夏娃,面临他们是否配做世界主人的考验。二人不信神的话,屈服在私欲前,为后世人类带来了罪的羞辱。美丽大地变色,人从此失去自由,变成罪的奴仆(创3章)。一次是从埃及奴役被带到旷野的以色列民,面对是否有资格作迦南美地新主人的考验。神在那里用四十年的时间苦炼这一大群仍贪恋埃及肉锅的人,看看他们能否真正学到完全倚靠神、遵守祂诫命的功课(申8:1-3)。那一代的以色列人在试验中失败了。《希伯来书》的作者评述这件事时说,因为他们不信,没有进入神要他们进入的真正平安中(来3:16-19)。这个民族的历史一页页为罪所污染,成为无限慨叹的悲剧。
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要负起拯救全人类脱离罪的奴役的巨任。祂担当得起吗?神要耶稣受这个考验(“被圣灵引到旷野”),而且是在肉体极其软弱的情况下进行的(“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这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在整个过程中,耶稣对神的信心屹立如山,丝毫未为罪的引诱所惑,胜利地击退撒但,成为一切信靠祂的人得胜罪恶的盼望和力量(来2:16-18)。
4:3
耶稣经过长期禁食(40天)后,身体极需要食物(2节)。魔鬼要祂行使权柄,叫石头变为食物,以满足个人的需要。本为神而成为人身的耶稣,心里无丝毫私欲和利己等等打算;他告诉“那试探人的”魔鬼,人生存不单靠食物,还要靠神属灵粮食的供应,才能活得真象人(申8:3)。这正是神当日希望以色列人在旷野忍饥挨饿中能学到的功课—倚靠神的信心。
4:5
物质引诱不了耶稣,魔鬼利用虚荣来试探祂。要是能在神的居所(圣殿)的最高处跳下去,一点也不受伤,这样一个神迹奇事一定可以向世人证明祂是神的儿子,许许多多的人会来拥护祂。耶稣当然有这力量,可是祂既是神子,何需靠行神迹来证明?所以祂说,站在你面前的就是神,不可试探祂。这节经文见《申命记》6:16,是摩西劝诫以色列人,不可再象在玛撒那样,居然要神显奇迹来证明祂真是神(出17章)。
4:8
魔鬼再用世上的权力来试探耶稣,说只要肯向它下拜,与之妥协,一切都赐给祂。耶稣用同样的武器,也就是神的话来击退试探者。那曾引诱以色列人离开神去拜偶像的撒但,终于在耶稣的斥责声中走了。神的话是无坚不摧的两刃的剑(弗6:17;来4:12),耶稣当日用圣经的话击退鬼王撒但,今天信徒也可用这剑战胜万般的试探和引诱。
4:11
耶稣在内心、话语和行为上,都证明祂完美无缺,毫不沾染罪,也不犯罪;又忠于神的交托,信心如山。唯有这样一位耶稣才可以用祂无罪的生命来救赎有罪的人,救我们脱离试探(来2:18;4:15)。
4:12
施洗约翰下监,耶稣的传道工作展开。传道的地方是加利利,传道的内容是天国近了,要人悔改(17节)。祂呼召门徒(18-22节),传道教导,治病赶鬼(23-25节)。
4:13 迦百农为加利利海西北岸的大城。耶稣现在就住在这里(可2:1)。
4:17
“近了”在原文只表达一种急迫性,没有“立刻出现”的意思。有关天国的奥秘,向全世界传福音,教会被建立等等神的计划,当时仍是隐藏的,没有向人透露(太13:11,17;弗3:3-12)。
4:18
彼得和安得烈早已跟从了耶稣,但仍捕鱼为生(约1:35-42);现在耶稣呼召他们参加传道工作。二人是伯赛大人(约1:44),可能住在迦百农(参可1:29;路4:38)。看《使徒行传》〈参考资料〉有关十二使徒的说明。
4:23 会堂是以色列人被掳去巴比伦后开始有的,是他们在异国聚集、崇拜和讲道的地方。后来回国重建圣殿,会堂制度继续,有宗教教师在那里讲道。
4:25 低加波利一译“十城区”,或“十邑”。位于加利利海以南和约旦河以东,有不少希腊人建的城邑。外邦人集居,庙宇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