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三章
太 3:1-2> 内心的黑暗面,叫我感到很痛苦,我该……
3:1-2 过了差不多三十年,施洗约翰来到旷野传讲悔改的信息。悔改是指我们必须有一个彻底的转变──从自我中心而来的罪,例如说谎、欺骗、偷窃、仇恨、责骂和奸淫等等,转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按着神的指示去生活。转向神的第一步是认罪,只有神可以除掉人的罪,祂并没有期望我们自己先有洁净的生命,再去祂那里。有关施洗约翰的资料,请参约翰福音 1 章的人物介绍。
太 3:2> “愿你的国降临”──何时可以实现?
3:2 当神成为人进入人类的历史中,天国就开始了。今天耶稣基督已经在信徒心里掌王权,直等到世界的罪恶受审判、被除尽,天国才完全实现。基督第一次以受苦仆人的身分来到这个世界,祂将来要以君王的身分再来,管理全世界。
太 3:3> 许多人未闻神福音,谁可以为他们预备点什么?
3:3 施洗约翰为耶稣预备道路,也要有人为未曾认识耶稣的人预备迎接耶稣的路(参赛 40:3 ),我们可以向他们解释赦罪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向他们展示基督的教导,告诉他们基督如何使生命充满意义,并除去他们对基督的错误观念。在你所认识的人当中,可能有些人已准备认识基督,你可以怎样为他们准备这条路呢?
太 3:4> 那些宗教领袖只关心属世的称赞,你可以有所不同,做到“入世而不属世”吗?
3:4 当时许多宗教领袖都是又贪婪又自私的,只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称赞。约翰与他们截然不同,只注重神的称赞。他将自己从当时的邪恶和虚伪中分别出来,远离其他人居住,为了表明他的信息是崭新的。约翰不单传讲关于神的律法,更把所讲的实践出来。你是否言行一致,说得出做得到呢?
太 3:4-6> 你看约翰吸引了好多人,也许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吸引人……你说呢?
3:4-6 很多人来听施洗约翰的道,有些也许是出于好奇,因为他的衣着特出,食物古怪,不过听了约翰有力的信息,他们就认罪悔改了。若有人对你的基督徒生活和价值观感兴趣,你就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向他们分享基督如何使你与别不同。
太 3:5> 约翰有什么魅力,竟吸引了那么多人?今天你有被耶稣吸引吗?
3:5 约翰为什么吸引这么多人呢?对当时的人来说,他是四百年以来第一位真先知。他公开批评希律王和宗教领袖,这样做不但显示他的勇敢,更深深地吸引平民百姓;但约翰对他们亦有严厉的话:他们同样是罪人,必须悔改。约翰的信息真实而有力,看来正是人们所期待的那位像以利亚的先知(参玛 4:5 ;路 1:17 )。
太 3:6> 今天我们仍然受洗礼,想必它定有重大的意义,那是……
3:6 当你清洗手上的污秽,污渍会立刻消失,但“悔改”是内心的洁净,不能立刻看得见,因此约翰藉着洗礼是作为一个可见的象征行动。犹太人通常藉着洗礼去表示归信者加入犹太教,所以约翰的听众应该非常熟悉这个礼仪。这里,洗礼是作为一个悔改和赦免的记号,悔改的意思是“转回”,表明行为上的转变──由罪转向神。你悔改了没有?别人能够从你身上看见悔改带来的转变吗?改变了的生命,必须连带有新的行为,别人才能看见你真实的悔改!
太 3:6> 以色列与神是在这里立约的,那应许你有分吗?
3:6 约旦河约 113 公里长,主流在加利利海和死海之间,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三十二公里处。这条河是以色列东边的边界,民族历史中的大事多在这里发生。以色列人进入应许地前,在约旦河畔重新与神立约(参书 1-2 章);这时,施洗约翰也在这里呼召人悔改受洗归向神。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
太 3:7>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都严守诫命,为何还被约翰责骂?
3:7 犹太宗教领袖分为几派,最大的两派是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法利赛人来自不同的阶层,他们把自己从一切非犹太事物中分别出来,严守圣经中的律法和一切口头传统。撒都该人是世袭的祭司与贵族,只相信五经(创、出、利、民、申)是神的话语。这两派彼此敌视,却一同反对耶稣。施洗约翰抨击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和伪善,撒都该人的利用宗教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太 3:8> 人们都说悔改以后会有很大的改变,想想你决志以后的改变(或是没有改变?!)。
3:8 施洗约翰呼召百姓不要只注重言语和礼仪,还要改变自己的行为。神不单看我们的说话和表面的宗教行为,还观察我们的生活与自己所说的话是否一致,我们是否按照行为来判断所说的话。你是否言行一致呢?
太 3:9-10> 基督徒也有样式的,应是与人有所不同……
3:9-10 属神的子民应当表现出好行为,正如果树结出果子一样。当时,许多人只在名义上称为神的子民,所以神不会使用他们;如果我们只在名义上是基督徒,同样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别人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看到我们的信仰,我们可能根本不是属神的人。
太 3:10> 信仰只是一件很个人的事,何用与人分享?
3:10 神的信息从旧约开始一直没有改变──不结好果子的生命将要受审判。神要我们积极地顺服祂。约翰将那些只说信神却没有为神而活的人,比拟作“不结好果子的树”,将要被砍下。要为神结出果子,我们一定要顺从祂的教导,抵挡试探,积极服事和帮助别人,与人分享我们的信仰。你如何为神结果子呢?
太 3:11> 假如审判现在就来到,你可以坦然面对神吗?
3:11 人们接受约翰的洗礼,代表他们求神赦免他们的罪,又愿意按着神的心意生活。不过,洗礼只是一个外在的标记,真正悔改的标记是内心态度的改变,在生活上流露出来。
约翰说耶稣要用圣灵与火施洗,这是预指五旬节的事(参徒 2 章)。耶稣差遣圣灵以火舌的形像降临,赐予信徒能力和权柄去传福音;另外也标志着圣灵将神的审判临到那些拒绝悔改的人。每个人都有接受洗礼的一天──不是现在受圣灵的洗,就是以后受烈火的审判。
太 3:12> 糠秕和麦子的分别在哪儿?你是麦子?你是糠秕?
3:12 麦子是有价值的谷物,糠秕是麦子的外壳,没有什么用途,因此要烧掉,麦子则收起来。“簸箕”是长柄的叉,把麦子在空中扬起来,藉着风力使麦子和糠秕分开。“簸箕”常用来比喻神的审判,不肯悔改的人将要受神的审判和被弃绝;那些悔改又相信的人,就蒙神拯救,受神重用。
太 3:13-15> 罪人才要受洗,但耶稣也受洗,是为了……
3:13-15 约翰刚解释完耶稣的洗礼比自己的洗礼更大,忽然耶稣来到他那里要约翰为祂施洗!约翰觉得自己不配,他反而期望耶稣为他施洗。为什么耶稣要接受洗礼?耶稣绝对没有罪,所以不是因为悔罪,而是“尽诸般的义”,意思是成就神的使命,耶稣认为洗礼可以促成神的工作。耶稣受洗,因为:( 1 )祂为整个国家的罪而痛悔,正如尼希米、以斯拉、摩西和但以理一样;( 2 )对约翰的工作表示支持;( 3 )为自己公开的事奉做起步点;( 4 )与平民百姓认同,却不与只会说不去做的法利赛人认同。耶稣是一个完人,并不需要为罪而受洗,祂受洗只为顺从神。
太 3:15> 为了别人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实在太傻了……
3:15 假设你是约翰,你的工作进行得很好,别人也都注意你,但你知道你工作的目的是预备人接受耶稣(参约 1:35-37 ),耶稣来了,你的正直受到考验,你是否愿意让你的门徒转向跟随祂?约翰通过了这个考验,公开为耶稣施洗,以后还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 3:30 )我们能否像约翰这样,只为把别人引到耶稣那里,把自我和个人利益放在一旁?我们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声望、地位,而使别人得到益处呢?
太 3:16-17> 神不是只有一位吗?那,“三位一体”又是……
3:16-17 三位一体的教义是指神本为一,但有三个位格。这段经文中,神的三个位格同时出现:圣父说话,圣子受洗,圣灵降在耶稣身上。三位一体实在是一个难于理解的奥秘(参 28:19 ;约 15:26 ;林前 12:4-13 ;林后 13:14 ;弗 2:18 ;帖前 1:2-5 ;彼前 1:2 )。 ──《灵修版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三章
先锋约翰(三 1 ~ 10 )
.宣扬悔改( 1 ~ 6 )
施洗约翰还未出来传道之前,犹太人已有四百年的时间,听不见神藉先知对他们说话。因此,当约翰以先知的姿态站起来时,在犹太百姓的心中,产生了深切的回响。约翰的衣很像古时先知的服饰,尤其是与以利亚先知的相似;他吃的是旷野游牧民族的食物,他讲道时带说服的能力,他直接指斥人的罪恶。福音书的作者指出,约翰的出现正应验了以赛亚先知的预言。古代帝王出巡时,百姓要预先为他修直铺平道路;以赛亚以此比喻神彰显荣耀之前、人应有的准备工夫。施洗约翰呼召百姓离开罪恶,回头归向神,就是为弥赛亚的工作铺路,应验了先知的话。约翰的信息是要人立刻悔改,而愿意回转的人,都要以具体的行动(接受洗礼)来表明内心的悔意,预备自己迎接神国的到来。
.指摘罪恶( 7 ~ 10 )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犹太人的两大宗教党派。前者严守宗教规条,但往往沽名钓誉、言行不一;后者乃崇尚机会主义者,常为求自保而不惜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约翰把他们比作毒蛇的子孙,同时向他们郑重指出:口头上的悔改、神选民的身分和祖宗的遗荫,都不能救人脱离神的审判;惟有从悔改的心引发出来的表现,才可以蒙神悦纳。
原来神要求我们的“悔改”,是包括“后悔”和“改过”两个步骤的,缺一不可。有时我们虽然会为自己的罪过后悔,也向神祈求赦免,却没有彻底离开那些过犯的决心和行动,这并不是真正的悔改。
祈祷 求主赐我力量离开缠累我的罪,叫我完全归向。
耶稣受洗(三 11 ~ 17 )
.圣灵与火的洗礼( 11 ~ 12 )
作为弥赛亚的先锋,约翰向犹太百姓介绍弥赛亚的身分和工作。“提鞋”原是奴仆的本分,约翰借用此俗语来表示自己不配做弥赛亚的仆人。约翰用水给百姓施洗,表明悔改与罪得赦免;祂却用圣灵与火施洗──前者是一个应许,指圣灵的浇灌,带给人新生与能力,后者乃一项警告,象征审判或圣灵炼净的功能,把邪恶的渣滓除掉。“簸箕”是木制的扬榖去糠的工具,当打榖工人把簸箕里的谷子往空中一扬,重的麦子会落下,轻的糠会被风吹去。麦子会被收进仓库,而糠却被留下当作烧火的燃料。弥赛亚的审判工作,主要亲是把不同的人分别出来。
.尽诸般的义( 13 ~ 17 )
约翰拒绝给耶稣施洗的行动是很自然的,因为他觉得耶稣并没有什么罪恶需要忏悔;然而,耶稣却坚持要接受他的洗礼,因为祂要时刻全心遵行父神的心意。耶稣的受洗,一方面表示祂承认约翰的工作和信息是从神来的;另一方面表明祂愿意屈尊与罪人认同,承担世人所犯的罪过。
耶稣受洗后,圣灵降临在祂身上,天上也传来父神的声音。圣灵的降临与天父的见证,都表明耶稣就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神的灵要住在祂身上:祂要以仆人的身分,藉受苦和牺牲,完成拯救世人的伟大使命。
人的生命能否发挥最大的效能,全视乎他是否愿意将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时刻委身遵行神的旨意。一个只顾保留自己、不肯学习付代价、不愿走谦卑顺服道路的信徒,他的生命力必然是暗淡和薄弱的,也难以成为影响他人的美好见证。
祈祷 求主助我学习的样式,一生遵行父神的旨意。 ──《新旧约辅读》
马太福音 第3章 注释
3:1-12 施洗约翰传道
1 「那时」:见路3:1-2。
「犹太的旷野」:位於死海的西面。
2 「天国」:即神的国,见太4:17注。
这里的意思是:神最终介入历史,在地上施展 王权的时候快
到了,所以百姓现在必须脱离罪恶,回头归向 。
3 引赛40:3。见路3:4-6注。
4 约翰的衣着特别,食物简单(见可1:6注)。
6 约翰洗礼的独特与意义,见可1:4注。
7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犹太人的两大宗教党派。
见太23:2注; 路20:37注。
「将来的忿怒」:指神於世界末日审判世人时,施与恶人的惩
罚(见串6)。
8-10 能叫人逃脱神审判(10, 12) 的,不是口头上的悔改,或是祖
宗的遗荫及神选民的身分(9及串8),而是从悔改的心所产生
出来的行为表现(果子)。
11下-12 论及耶稣的身分与工作,见路3:15-17注。
「提鞋」:也可译作「脱鞋」。
3:13-17 耶稣受洗
14 约翰觉察到耶稣的超越身分(但他这时对耶稣的认识并不完全
;参太11:2-3; 约1:31-33)自觉不配替对方施洗。
15 「你 ...... 许我」:暗示耶稣同意约翰对 的看法。
「尽诸般的义」:耶稣本身虽无罪(约8:46; 彼前2:22)无需获
赦免 , 但 为了与罪人认同及救赎他们 (来2:14, 17)并为了
表明约翰所传信息的真实,所以顺服神对一般人的要求而受约
翰的洗。
16 表示耶稣得着圣灵的膏抹,从此大有能力和智慧去传道、行神
迹(见路4:1, 18-21)。
17 天上的声音,即神的话。
「这是 ...... 喜悦的」: 取材自诗2:7; 赛42:1, 暗示耶稣就是预
言里的弥赛亚君王,以及神拣选的义仆。
另外,「爱子」也可能指独生子(参创22:2; 约1:18),暗示了
耶稣的神性。
马太福音第三章
施洗约翰的出现(三 1-6 )
约翰的出现好像上帝的声音突然间响了起来。那时犹太人悲哀地以为不再有先知的声音了。他们说,已有四百年没有先知了。在这漫长的年日中,预言的声音也停止了。他们说:‘没有音,也没有回音。’但在约翰那里,先知的声音又响亮起来了。约翰与他信息的特征是什么呢?
(一)无论在何处发现罪恶,他就大胆的予以指责。希律王在不合法的婚姻上犯了罪,约翰就责备他。犹太正统的宗教领袖撒都该人、法利赛人,以及当日的教会人士,拘守仪节与形式主义,约翰就毫不犹疑的道破他们的实情。一般的百姓们,过不知道有上帝存在的生活,约翰就警就警告他们。
无论国家,教会和众之中,约翰只要见到罪恶,就会大胆的提出指责。他好像点燃在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又像从上帝那里吹遍犹太全国的一阵大风。有人论到一位着名的新闻工作者说:‘他的确很伟大,可是他还没有将他的工作尽他所能地发挥到顶点,这也许是因为他为人不容易受到冲激。’在基督教的信息中,警告与责备是不能免的。丢革尼( Diogenes )说:‘真理好像刺痛眼睛的光,它不迁就任何人,当你抵挡真理时,它不会让你觉得好过。’
有的时候,教会可能过于小心,不敢得罪人。其实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坦白真言,不应总是彬彬有礼。
(二)他迫切地召唤人归向公义。约翰的信息不仅是消极的责备,而且是积极的建立上帝的道德标准。他不仅斥责他们已作的错事,他还呼召他们作应作的事;不但定他们败坏的罪,也向他们以后的为人挑战。他就像那召唤人们往高尚目标前行的声音。他不仅斥责罪恶,也在人前建立良善。
教会过去可能对不可作的事讲得太多,但在坚立基督徒理想的高尚目标方面,却讲得太少了。
(三)约翰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他来自旷野。他经历了上帝为他安排的那些孤单的预备年日之后,才进入人去。马喀伦( Alexamder
Maclaren )说:‘约翰好像是一位已经完全长成,披戴全副武装,跳进了比武场的战士。’他的言论丝毫没有带什么私见,而只是传讲从上帝那里来的信息;因此他必先有与上帝同处的经验,才能训诲人。
一位要像先知那样说话的传道人和教师,必须是从上帝那儿来到人的面前。
(四)约翰的工作目标不是指向自己。他不仅是照亮邪恶的光、斥责罪恶的声音,他也是指向上帝的指路牌。他所要人见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预备人心去迎接将要来临的那一位。
犹太人相信以利亚会在弥赛亚来到以前回到地上来,且要作再来君王的报信人。‘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四 5 )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也就是以利亚穿的描述(王下一 8 )。
马太把他跟以赛亚书的预言连在一起(赛四十 3 )。古时候,东方的道路崎岖难行,有一句东方的谚语说:‘人生有三种痛苦──生病、禁食与旅行。’旅行者准备出发时,总会得到这样的劝告:‘偿清一切债务,准备好家人的需要,赠送离别的礼物,交还一切受托的东西,预备好路上所需的金钱和耐心,最后向所有人的道别。’普育的道路都是足迹踏成的,路面没有铺筑。因为巴勒斯坦的土质坚硬,能够受得住驴、骡、牛、车辆等的践踏。走这样的道路就是一种冒险,实在说来,最好是避免不走。
当时也有几条人工铺筑的路,例如约瑟夫告诉我们,所罗门用黑色的玄武石铺筑了一条人行路,便利到耶路撒冷来的进香客,同时‘夸示他的富足与治国有方’。所有人工修筑的路, 都由 君王发动修筑,而且是专为君王使用的。它们称为‘帝王之路’。路面的修整也只在国王需要出外旅行的时候才进行。国王尚未到达一地区之先,便传令该地百姓修整王要走的路,方便国王出游。
约翰为王修直道路。这位具有先知声音的传道人与教师,所指向的不是自己,乃是上帝,他的目的不是要人注意他的聪明,而是彰显上帝的荣耀。一个真实的传道人在他的信息里毫无自己的痕迹。
虽然这么多年都没有先知的声音,人们还认得约翰是一位先知,因为他是照亮邪恶的一盏 明灯 、是呼召人趋向公义的 声音 ,是指示人归向上帝的指 路标 ;也因为他有一种从上帝而来,进入人的那种无法解释的 权威 。
约翰的信息──威吓(三 7-12 )
约翰的信息中,有威吓也有应许。这段经文,充满了生动的写照。
约翰把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称作毒蛇的种类,问他们是谁告诉他们可以逃避那将要来到的忿怒。约翰所列述的两幅图画中,可能有一幅是这样的:
约翰熟悉旷野的情形。那里有些地方遍满了稀疏、矮小、枯干了的野草和缺乏水份的有刺的荆棘。一有火灾发生,草地和丛林附近立刻成为一片火海,就像是干柴遇见烈火,一旦燃烧是无法阻遏的。毒蛇和蝎子,以及躲避在草丛中的动物在烈火之前匆忙逃命。它们被火焰所追逼,不得不奔跑逃命。
但可能那里又是另一幅图画。有些像小老鼠、田鼠、兔子、鸟雀等类的小动物,常在稻田里筑巢安居。当收割者来到的时候,他们将窝巢与隐藏之处被驱逐,因为稻田经过收割以后变为光秃无法藏身,只有赶紧奔跑逃命。
约翰所想到的就是这些情景。假使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真正的前来受洗,他们就像那些小小的动物在旷野的火或收割者的镰刀来到之前死里逃生。
他警告他们说,以亚伯拉罕是他们祖先的托词,对他们毫无用处。这种说法在正统派的犹太人看来,简直是不足置信,他们认为亚伯拉罕的信德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善良与蒙上帝喜悦的事上,实在是功德无量,不但足够他自己,还可以给他的后裔使用。犹太人深信,一个犹太人就因为他是犹太人,就可以有优越感,不因为他自己有什么功德。他们说:‘所有的以色列人,在来世都有一份。’他们论到‘祖先功德的传递’,说亚伯拉罕坐在革很拿( Gehenna )门口,要将一切可能遭受地狱恐怖的以色列人召回来。他们说船只能够在海洋中平安的航行,是由于亚伯拉罕的功德;两水降在地上,也是由于亚伯拉罕的功德。摩西到天上接受律法,是因亚伯拉罕的功德;大的闻名于世,也是亚伯拉罕的功德。他的功德对邪恶者亦绰绰有余,因此‘假使你的儿女是死尸,既无血管,又无骨头,亚伯拉罕的功德也能够使之发生效用。’
约翰所斥责的就是这种精神,犹太人丁能把其中的意义伸展得太远。但我们需要时时自我警惕,决不能生活在过去灵性的资源上。一个败坏的时代,不能因为以往的英勇历史而自称得救;一个不好的儿子,亦不能因父亲的功德能以成圣。
然后,约翰再回到那幅收成的图画。在季节的末了,莆萄园和无花果树的看守人,会来查看他的葡萄树与无花果檥,那些一无所用,不结果实的树,都要连根拔除,因它们只是白占地土。虚度光阴常会招致灾祸。对上帝、对人都是无用的人,是在极严重的危险之中,他们也是在审判之下。
约翰的信息──应许(三 7-12 )(续)
约翰在威吓之后,便进到应许──其中仍包含有威吓的成份。我们已经说过,约翰所指的是超乎他自己,是那将要来到的一位。正当他声名四播,并发挥他最大影响力的时候,他却说,他为那将要来到的,连提鞋都不配;而提鞋是属于奴隶的工作。约翰整个的态度是忘我,而非自大。他认为他唯一的重要功用,就是作一个指向将要来的那一位的指路牌。
他说那将要来到的,要用圣灵与火给他们施洗。
犹太人整个的历史都在盼望圣灵的来临,以西结曾听见上帝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我必将我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律例,谨守我的典章。’(结卅六 26-27 )‘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结卅七 14 )‘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己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结卅九 29 )‘因为我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的后裔,将我的福浇灌你的子孙。’(赛四十四 3 )‘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珥二 28 )。
到底上帝灵的工作与恩赐是什么呢?当我们要回答这问题时,我们必须记得用希伯来人的想法来回答。约翰是一个犹太人,他说话的对象也是犹太人;他所根据来思想与说话的不是基督教的圣灵论,而是犹太人的神灵论。
(一)‘灵’这个字,原文是 ruach ,而 ruach 与希腊字 Pneuma 一样,不但是‘灵’,而且是‘气’的意思。 气就是生命 ,所以灵的应许就是生命的应许。上帝的灵将上帝的生命吹到人的里面。当上帝的灵进入人的里面,那疲乏、暗淡、困倦、失败的生命便成为过去了。新生命的波涛涌进了我们的生命。
(二)这个 ruach 字,不仅是‘气’,而且有‘风’的意思。这种风是暴风,就是以利亚所听到的烈风。 风就是能力的意思 。暴风卷走船只,拔起树根,风有无可抵御的能力。‘上帝的灵’就是‘能力的灵’。当上帝的灵进到一个人里面,他的软弱已为上帝的能力所覆蔽;他能做以往不能做的,面对不敢面对的,忍受那不能忍受的。挫折除去,胜利来临。
(三)上帝的灵与‘创造的工作’联在一起。因为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使混沌成为宇宙,混乱成为次序,从虚无的雾气中,创造出一个世界来。上帝的灵能够再造我们,当上帝的灵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人性中的不规律就成为上帝的规律。我们这千头万绪、纷乱、无法控制的生命,因接受灵的塑造而进入上帝的和谐里。
(四)犹太人指出了灵的特别功用。 灵将真理带给人 。将上帝的真理启示给人的就的灵。在任何思想的规范内,每一个发现都是灵的恩赐,灵进入人的头脑,将人的猜想,转变为神圣的确信;将人的愚昧变为神圣的知识。
(五) 灵使人在看见上帝真理的时候,认识它 。当灵进入我们心内,我们的眼睛就睁开了。祂除去了我们的瞎眼、偏见,除去了我们心智暗的自我意志。灵使人能够看见。
约翰所看见的,就是那将要来到的那一位,要把这些灵的赐带给我们。
约翰的信息──应许与威吓(三 7-12 )(续)
在约翰的信息内,有包含‘应许’与‘威吓’的双重意思的字和图画。
约翰说那将要来到的那一位,要用 火 来施洗。用火施洗的观念,包括有三种意思:
(一) 光照的意思 。照在黑夜的火光,可以照亮最黑暗的角落。灯塔的光引导船只驶入港口,带领旅行者抵达目的地。在火里不仅有毁灭,也有光明的引导。耶稣是灯塔,光照人们进入真理,并引领人归回上帝的家。
(二) 温暖的意思 。一位伟大又仁慈的人,常被描写成在寒冷的室内燃火的人。当耶稣进入一个人的生命时,祂点燃人的内心,使他对神对人都有爱的流露。基督教永远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宗教。
(三) 洁净的意思 。在这一方面,洁净也含有毁坏的意思,因为洁净的火焰烧去虚假,存留真实。火能够锻炼、增强与清洁金属。当基督进入人心的时候,邪恶的渣滓就被洗除。有的时候需要经过痛苦的经验,但假使一个人在各种境遇中相信上帝使万事亘相效力,那么人生的各种经验,将使他显露出清洁与纯洁的品格,终于达到清心的地步,能够见到上帝。
所以这个‘火’,包含有耶稣基督进入人心所作的光照,温暖与洁净的工夫。
但另外一幅图画,也能表明这应许与威吓的双重意思,就是打谷场的写照。簸箕是木制的扬谷去糠的工具,它将谷子从打谷场的地面提起,往空中一扬。重的谷子落下,轻的糠被风吹去。谷子收进仓库,糠留下当作烧火的燃料。
基督的来临必然包含分辨的工作。人不是接受祂,就是拒绝祂。当他们面对基督时,他们就是面对一个不可逃避的选择:不是赞成,就是反对:这个选择的确决定了命运,凡拒绝耶稣基督的人,就被分别出来。
基认教认为人无法逃避对永恒的选择。本仁约翰( John Bunyan )在白德福特的绿野,突然听见一个声音,唤起他全部的注意,并使他关汪永恒:‘你愿放下罪恶进入天堂,还是带罪恶下到地狱呢?’总而言之,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这个选择。
约翰的信息──要求(Ⅰ)(三 7-12 )(续)
约翰所传的信息中,总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悔改’(太三 2 )。这也是耶稣自己基本的要求,因为祂当日这样说:‘你们当悔改,信福音。’(何一 15 )我们一定很想了解什么叫做悔改?这位君王与祂报信人的基本要求具有什么意义?
耶稣与约翰所用的‘悔改’两字,并没有加以解释,这一点是得注意的。他们使用的时候,已经确信他们的听众一定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
让我们来看看犹太人在悔改方面有些什么教训?
在犹太人看来,悔改是所有宗教信仰,以及与上帝建立关系的核心。沐尔( G. F. Moore )写道:‘悔改是上帝赦免人及人再次得蒙恩宠的唯一不变的条件,真实的悔改一定得蒙赦罪和恩宠。’他又写道:‘上帝完全地无条件地赦免忏悔者的罪,是犹太教信仰中基本的教义。’拉比们说:‘悔改是伟大的,因为它给世界带来了医治;悔改是伟大的,因为它通达荣耀的宝座。’蒙特福尔( C. G. Montefiore )写道:‘悔改是上帝与世人之间伟大的调停保证。’
律法是两千年以前所创立的,但拉比们教导人说,悔改在律法以先就已创立,律法以前所创立的共有六样,即悔改、乐园、地狱、上帝荣耀的宝座、天上的圣殿、与弥赛亚的名字。他们说:‘一个人射箭,可以射到几富而浪之远( Furlongs 译者注:一富而浪是一哩的八份之一),但悔改竟能达到上帝的宝座。’
还有一些着名拉比的文集内,许多地方都把悔改放在藐要的地位:‘谁能像上帝那样,作罪人的师长,使他们悔改呢?’他们问智慧人说:‘罪人的刑罚是什么?’智慧人回答:‘祸患追赶罪人’(箴十三 21 )。他们问先知,先知回答说:‘犯罪的他必死亡’(结十八 4 )。他们问律法,律法回答:‘让他献上潘祭’(利一 4 )。他们问上帝,上帝回答:‘让他悔改,得蒙救赎。我儿!我对你有什么要求呢?寻求我得以存活。’因此在犹太人看来,回到上帝那里去的道路,就是悔改的道路。
犹太人通常用作悔改的这个字,很有趣味。 teshubah 这个字是一个名词,它的动词 shub , 是转向 的意思。悔改是转离邪恶,归向上帝。摩尔写道:‘在犹太教中,悔改最基本明晰的意义,永远是人对上帝态度的转变,是众人或个人在生活行为上的一种宗教与道德的革新。’蒙特福尔说‘拉比们认为海改的本质是心志改变,结果造成生活与行为的改变。’迈摩尼得斯( Maimonides )为中世纪着名的犹太籍学者,曾对悔改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何谓悔改?悔改是罪人弃绝他的罪,铲除犯罪的意念,坚心决定不再重犯同样的过错,如经上所记:‘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赛五十五 7 )’
摩尔很风趣但忠实地指出韦斯敏士特信条( Westminster Confession )对悔改所定的定义,其中,除了那用括弧括起来的一个短句以外,全部可以被犹太教所接受。信条这样写道:‘悔改得生是福音的恩赐。罪人领悟到上帝(在基督里)对忏悔的怜悯,便为罪恶忧伤,恨恶罪恶,离弃罪恶,而归向上帝,定意努力在祂的诫命中与同行。’圣经中一次又一次的提到 转离罪恶 ,与 转向上帝 。以西结书记载:‘主耶和华说,我指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结卅三 11 )。耶利米道:‘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因为你是耶和华我的上帝。’(耶卅一 18 )。何西阿写道:‘以色列啊;你要归向耶和华你的上帝……当归向耶和华,用言语祷告祂……。’(何十四 1-2 )
根据这些记载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犹太教的悔改,含有导德上的要求。它是以行动上的改变,从邪恶转向上帝。当约翰要求他的听众结出悔改的果子来的时候,他完全是站在他的同胞的传统上说话。一则美丽的犹太教祷文这样写:‘父啊!使我们回转到你的律法面前;主啊!吸引我们亲近你,作你的圣工,带领我们在你面前彻底的悔改。啊!主啊!乐意悔改的人是有福的。’但这个悔改,必须在真实的生活改变中表明出来。
一位拉比评论约拿书三章十节,写道:‘我的兄弟啊,上帝并不是看到尼尼微城的人彼上麻布和禁食,乃是看到他们离弃恶道的行为。’拉比说:‘切勿自欺,当你犯罪时,只带祭物,却不悔改,又假使一个人说:“我任意犯罪然后悔改,悔改后再去犯罪。”他是不准悔改的。’不得赦免的罪人共有五种,其中包括:‘以为藉悔改就能得赦免而故意去犯罪的人,以及常常悔改又再犯罪的人。’他们说:‘假使一个人手中持有不洁之物,虽用尽海洋的水亦难洗清;倘若他将不洁之物抛弃,一点水就能洗净了。’犹太的教师论到‘悔改的九种标准’,也就是真实悔改的九个必要条件。他们在以赛亚书一章十六节的命令中找到:‘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罪行;要止住行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辩屈。’西拉赫( Sirach )的儿子,在便西拉智训( Ecclesiasticus )五章四至七节写:‘不要说,“我犯罪未曾遭报。”因为耶和华是恒久忍耐的,不要因为靠罪可赦免,就胆敢罪上加罪。也不要说,“祂的怜悯浩大,祂必饶恕我许多的罪孽。”因为怜悯与忿怒都在乎主,祂的忿怒必临到背逆的人身上;悔改归向主,不可迟延,不可日推一日……。’又写道:‘摸到尸首而后洗浴,若是洗了再摸,那未他洗浴又有什么益处呢?人为罪禁食,若再去犯同样的罪,也是如此。他的祷告有谁肯听?他自卑又有什么益处呢?’(便西拉智训卅四章廿五至廿六节)。
犹太人认为真实的悔改不仅是情感上的忧伤,而且是在生活上真实的改变;基督徒也有同样的观点。犹太人对上帝的怜悯不敢予以利用;基督徒也是如此。犹太人相信真实的悔改,一定会结出果子来,显明悔改的真实;基督徒也是这样相信。
但犹太人对悔改还有其他的看法,我们必须继续加以研究。
约翰的信息──要求(Ⅱ)(三 7-12 )(续)
在犹太人的悔改观中,道德的要求永远是一个可怕的记号,但是其中另有一些使人很安慰的信息。
悔改是永远最可利用的,他们说:‘悔改好像是一片大海,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其中沐浴。’甚至在祷告之门关闭的时候,悔改之门依然永不关闭。悔改之门,是一扇永不关闭的门。
悔改是信仰的基本要素。有一则故事论到亚伯拉罕与上帝的一次辩论。亚伯拉罕对上帝说:‘你不能同时抓住绳的两端。你若保持严格的公义,世界无法忍受;你若要保存世界,严格的公义就无法保持。’倘无上帝的怜悯与悔改之门,世界将不能继续存在;如果除了上帝的公义,没有其他的门路,便是世界与万物的末日、所以悔改是如此的重要,它竟能使上帝取消祂的命令‘在上帝面前的悔改者是蒙爱的人,因为上帝竟为了他取消了祂自己所说的话语。’罪人被毁灭的威胁,因接受罪人为罪的悔改而撤消了。
悔改与生命一样长久,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悔改的机会。‘上帝在天军的翅翼下,伸出手来,把悔改者从公义的掌握中,拯救出来。’西门本犹哈( Simeon ben
Yohai )拉比说:‘假使人一生完全公义,最后反叛,他就前功尽弃,因为经上说:“义人的义,在犯罪之日不能救他。”(结卅三 12 )人若一生犯罪,最后悔改,上帝仍要接纳他,因为经上说:“至于罪人的恶,在他转离恶行之日,也不能使他倾倒。”(结卅三 12 )。’他们说:‘许多人要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才得进来世;另有些人只要一小时就达成任务了。’诗人用以下的诗句,论及人在临死前获得上帝的怜悯:
从鞍座跌下而未到地上之前,
我寻求怜悯,终于寻见了。
这就是上帝的怜悯,祂甚至愿意接纳秘密的悔改者。以利亚撒拉比说:‘人当众人面前侮辱了他的朋友,以后想要和解,按世上的方式,那另一个人就会说:“你既在众人面前侮辱我,现在又单独的在你我之间求解决,去把你侮辱我时的众人找来,我才与你和好。”’但上帝却不是如此。人可能在市场中讽刺亵渎上帝,而上帝说:‘就在你我之间悔改吧!我愿意接纳你。’对于那些极感羞愧,而只敢把自的羞愧告诉上帝的人,上帝的怜悯仍是敞开的。
在上帝那里没有忘记的事,因为祂是上帝,但祂的怜悯是如此奇妙,说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祂不但赦免,祂甚至忘记悔改者的罪。‘上帝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弥七 18 )‘你收转了所发的忿怒,和你猛烈的怒气。’(诗八十五 3 )
最奇妙的是上帝走了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路,来与悔改者相会:‘竭尽所能的在回转的路上奔跑,我将跑尽其余的路程来迎接你。’拉比在最崇高的领悟中,发现上帝是一位在爱中奔向浪子的父亲。
虽然有这一切的怜悯,但在真实的悔改中,尽可能做到补偿亏负仍是必要的。拉比说:‘伤害必须修补,以求得宽恕与赦免。真实悔改的人,就是在同一情境,有再犯同样罪恶的可能时,不肯去犯罪的人。拉比一次又一次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并使之真确。
在拉比的经文中有一段奇妙的记载:‘凡善待天,也善待人的,是一位良好的 zadik ( zadik 即义人);凡善待天,却恶待人的,是一位不好的 zadik ;凡恶待天,也恶待人的是一个败坏的罪人;凡恶待天,却善待人的,并不是一个败坏的罪人。’
由于补偿亏负的必要,凡教导人犯罪的,乃是罪人中的罪魁,因为他无法补偿,也不知道罪恶的影响力是多么深广长远。
真实的悔改,不仅必须做到补偿亏负,而且还要认罪。圣经中曾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这样的要求:‘无论男女,若犯了常犯的罪……他要承认所犯的罪。’(民五 6-7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廿八 13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诗卅二 5 )‘凡说自己无辜,不肯承认所犯罪恶的人,已经定罪了。’(耶二 35 )迈摩尼得斯( Maimonides )为认罪者定下了一条公式:‘上帝啊!我犯了罪,我行了恶,我在你面前,犯了这样的罪,又犯了那样的罪,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羞愧,我再也不犯罪了。’真实的悔改,必须要谦卑地承认我们的罪。
没有一种情形是不能悔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机会悔改的。拉比们说:‘不要让人说:“因为我已经犯了罪,再也没有补救的可能了。’倒要让他信靠上帝,悔改过错,上帝会接纳他。’一件似乎不可能改正的史例,就是玛拿西的情形,他敬拜巴力,将外邦的神带进耶路撒冷,甚至在欣嫩子谷将孩童献给摩洛。后来他被掳到亚述,他被链子锁住放在荆棘上面。在痛苦中,他向上帝祈求,上帝垂听了他的祈求,使他归回耶路撒冷。‘玛拿西这才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上帝。(代下卅三 13 )有时候人需要上帝的威吓与管教,才归向上帝。但没有一个人,是上帝的能力无法使他转回的。
犹太人对悔改还有最后一种看法,这种看法一定会逗留在约翰的脑海里。至此某些犹太人的教师曾如此教导说,如果以色列人能够完全悔改,弥赛亚终有来到的一天。人心的刚硬,耽延了上帝的拯救者来到世界的时间。
悔改是犹太教的信仰,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因为悔改就是离弃罪恶,归向上帝,活在上帝的旨意中。
耶稣与祂的洗礼(三 13-17 )
耶稣来到约翰那里,要受他的洗;约翰感到十分惊奇,不愿给祂施洗。因为他深信他的需要,只有耶稣能供给;而耶稣的需要,却不能由他来供给。
人们思想耶稣生平的福音故事时,常会发现耶稣的洗礼颇难以了解。约翰的洗礼是呼召人悔改,并给人一条罪得赦免的路径。耶稣既然是我们的救主,祂并不需要悔改,也不需要从上帝而来的赦免。约翰的洗礼是为知罪的罪人,所以根本不能应用在耶稣的身上。
一位很早期的作家建议说,耶稣的受洗只是为了祂的母亲和弟弟;为答应他们的恳求,祂才勉强地作了这件事。有一本未被包括在新约圣经里的早期福音书,称作希伯来福音,其中一段经文记载:‘看哪!主的母亲与祂的兄弟对祂说,“施洗约翰使人罪得赦免而施洗,让我们去接受他的洗礼吧!”但祂回答说:“我曾犯了什么罪,使我非去接受他的洗礼不可呢?唯一我可能有的,就是无知而已。”’
可见在早期思想家的内心,对于耶稣受洗的问题,感到十分困惑。但我们现在已有一些理由,而且是很好的理由,可以说明耶稣必须接受约翰洗礼的原因。
(一)耶稣在拿撒勒城等候了三十年的时光,忠心地在家庭与木匠店里尽祂的本份。祂早已知道,整个世界在等待祂;祂也逐渐体会到等候祂的工作。决定开始工作时的智慧,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耶稣一定在等待那时刻的来到,等待召命临到,钟声敲响的时刻,当约翰来到,祂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
(二)为何必须如此?还有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理由:在此以前的历史中,从没有任何犹太人愿意接受洗礼。他们知道并施行洗礼,但那只限于从别的信仰转入犹太教的人。那曾受罪恶沾染污秽的人,要加入犹太教自然需要洗礼,但他们从没有想到上帝选民中的一份子,又是亚伯拉罕后裔,确有上帝救恩的犹太人,会需要接受洗礼。洗礼是为罪人设立的,而犹太人从不认为他们是被上帝摈弃的罪人。犹太民族史中,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有罪,迫切需要上帝。在历史上居然有如此全国性的悔改,与寻求上帝的运动,真是一件空前的盛举。
人们从未如此觉悟到自己的罪恶,从未如此迫切的需要上帝,这正是耶稣所要等候的时刻。这也是祂的机会,在祂的洗礼中表明祂来是为上帝寻求人类。祂的受洗是表明祂要拯救那些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且正在寻求上帝的人。
耶稣在洗礼时听到的声音是无比的重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句子是由两个引用句组成的。‘这是我的爱子’是从诗篇二篇七节‘你是我的儿子’引用来的。每一位犹太人都认为这篇诗篇是描述将来大 能的 君王弥赛亚的。‘我所喜悦的’是从以赛亚书四十二章一节引用来的,描述受苦的仆人。这种描述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里达到最高。
在洗礼中因而给予耶稣两个确定:第一确定祂实在是蒙上帝的拣选;第二确定在祂面前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在那个时刻,祂知道祂是蒙拣选的君王,祂也知道祂的宝座必须通过十字架。在那个时刻,祂知道祂注定要作一个得胜者;但祂仅以受苦的受作为唯一的武器。在那个时刻,耶稣的面前摆祂的使命,以及成就这使命的唯一的道路。──《每日研经丛书》
第3章
叁·准备弥赛亚的传道工作和祂职事的展开(三~四)
一·施洗约翰预备主的道(三1~12)
第二和第三章中间隔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马太并没有提到这些年间发生了甚么事。耶稣在这段期间住在拿撒勒,为日后的工作准备。这些年间,祂没有行神迹奇事,但神却全然喜悦祂(太三17)。在这一章,耶稣开始向众人传道。
三1,2 施洗约翰比他的表弟耶稣大六个月(参看路一26,36)。他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作以色列王的先驱。他传道的地方竟是犹太的旷野──由耶路撒冷伸展至约但河的贫脊地带。约翰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王将会出现,但祂绝不可统治满有罪污的人,祂也不会这样作。他们必须改邪归正、悔改,弃绝一切的罪。神正呼召他们脱离黑暗的国,进入天国。
附篇──天国
天国一词首次出现在第2节。这词在马太福音共出现了三十二次。若不全面理解天国的概念,根本无法正确明白马太的讲论。故此,这里先解释这词的定义和意思。
天国是神统治的界限,在这里,神的治权是被人认许的。“天”是指着神说的。但以理书四章25节有这样的阐述:“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下一节则提到“天”的原则。人在甚么地方降服神的掌权,天国就在那里。
天国有两种解法。广义而言,指所有人承认神是绝对的统治者;狭义而言,指那些真正悔改归主的人。可用下列圆圈表示这概念:
凡宣称相信的人都在大圈内,包括所有王的真子民,和那些只口称与祂有关连的人,从撒种的比喻(太一三3~9)、芥菜种的比喻(太一三31,32)和面酵的比喻(太一三33)可见。因信主耶稣基督得重生的人在小圈内。从狭义的层面看,只有那些悔改归主的人方可进入天国(太一八3)。
归纳圣经中一切关于天国的经文,我们可按历史的发展,找到天国的五个独特的阶段:
首先,旧约曾预言关于天国的事。但以理预言神会建立一个国,那个国既不会被毁,也不会被别国的人掌管(但二44)。他又预知基督要来,永远握有万物的权柄(但七13,14;也参看耶二三5,6)。
至于第二个阶段,施洗约翰、耶稣和十二门徒曾提到天国快要来到,或说现在就临到(太三2;四17;一○7)。马太福音十二章28节,耶稣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路加福音十七章21节,祂说:“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或作在你们中间)。”国度在降世为人的王里面。我们稍后便知道,神的国和天国二名常常交替使用。
在第三个阶段,天国是过渡形式的。主被以色列国弃绝后便回到天上。即使主不在地上,但国却仍在,就是在凡承认祂主权的人心中。祂教训人的道德伦理原则,包括登山宝训,全都适用于今天。从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比喻,可看到天国的过渡形式。
第四个阶段可称为天国的显现。天国的显现是指基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基督曾改变形象,这正是描写祂来到地上作王的荣耀(太一七1~8)。耶稣在马太福音八章11节提到,“……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最后的阶段是永远长存的国。彼得后书一章11节这样形容,“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天国这词只在马太福音出现,而神的国却出现在其它福音书。这两个用语的意思没有差别,都是指同样的事情。例如,马太福音十九章23节中,耶稣说财主进天国是困难的。同样,马可福音(一○23)和路加福音(一八24)也分别记载了耶稣对神的国的论述(也参看太一九24,那里用了“神的国”)。
上文曾提到天国广义和狭义的意思。同样道理,神的国也有两种情况,这进一步证明天国与神的国都是同一回事。神的国包括真的部分和假的部分。从撒种的比喻(路八4~10)、芥菜种的比喻(路一三18,19)和面酵的比喻中可见。狭义来说,只有真正重生的人方可进神的国(约三3,5)。
最后一点,国度有别于教会。基督一开始传道,国度就开始了;教会却在五旬节开始(徒二)。国度在地上进行,直至世界毁灭;教会却在地上进行,直至被提(基督从天上来到,把所有信徒带到天家,教会也就从地上被接到或迁移到天上──帖前四13~18)。教会将与基督一同再来到地上,教会要作基督的新妇。现在,真正在国度里的人,也同样在教会里。
三3 现在回到第三章。留意在约翰出生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赛亚已预言约翰要为主作准备的功夫: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当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赛四○3)
那把人声就是约翰。从属灵角度看,以色列国是旷野──荒芜干旱之地。约翰呼吁百姓要藉着认罪悔改来预备主的道,并且要除去一切阻碍主完全在生命中掌权的事物,好修直他的路。
三4 施洗者的外衣是用骆驼毛制成的──不是今天那种柔软奢华的骆驼毛,而是户外穿的粗糙外衣。他还束了皮带。约翰的服饰与以利亚相同(王下一8),也许是要犹太人相信约翰和以利亚有相同的使命(玛四5;路一17;太一一14;一七10~12)。约翰以蝗虫、野蜜作粮食,正显示他放弃一般舒适和享乐的生活。
约翰跟常人不一样,从不锐意寻求生活上的东西。遇上他的人,都不禁自惭形秽。他对属灵事情的认识,必叫别知道自己的贫乏;他对自我的否定,是对当代的属世光景的尖锐斥责。
三5,6 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的人,纷纷去听约翰的信息。有些人对他的信息作出回应,并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意思说预备要完全忠心信靠那将来的王。
三7 但那些来受洗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全然不同了。当他们来到约翰那里,约翰因知道他们并非真心来受洗,也认出他们真实的本相:法利赛人宣称全心听从律法,内心却满有贪欲、互相猜忌、虚伪自义。撒都该人是社会上的名门望族,他们对信仰疑怀不明,并且否定基本的道理,如身体的复活、天使的存在、灵魂不死、永恒审判等。故此,约翰称他们两类人为毒蛇的种类,说他们假装渴望逃避将来的忿怒,但却没有真正悔改的心。
三8 祂向他们挑战,要结出果子来,证明他们真心悔改。如梅勒所写,真正的悔改是:“若只是激发几滴热泪、几阵懊悔、少许害怕,这种悔改枉然虚空,不谈也罢。我们必须悔改远离罪恶,并且行在圣洁的完全道上,这道是清洁干净的。”
三9 犹太人不应再以为凡从亚伯拉罕生的,都有天堂通行证。救恩的恩典不是由肉身遗传而得的。神可以用一个不暴力的过程,使约但河的石头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而不使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回转。
三10 这里指出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其实,约翰是指圣洁的审判瞬即开始。基督的来临和同在,要试验所有人。没有果子的要遭毁掉,不结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三11,12 在第7至10节中,约翰特意向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话(见7节)。可是,他现在明显转换了听众。听众中有真心相信的,也有假意的。他解释自己与那快来的弥赛亚的事奉大相径庭。约翰用水给人施洗,叫他们悔改。水礼是一种仪式,没有洁净的能力。悔改的心诚然是真实的,却不能使人得到完全的救恩。约翰看自己的事奉只作预备,并不完全。相反,弥赛亚所作的却有天渊之别。祂能力比约翰更大,所作的也更有价值,因为祂是用圣灵与火来施洗。
用圣灵施洗有别于用火施洗。前者是祝福的洗,后是审判的洗;前者发生在五旬节,后者要到将来才发生。真正相信主耶稣的人都能享受圣灵的洗,而不信的人的结局便是受火的洗。圣灵的洗给那些以色列人,是他们内心悔改的外在见证;火的洗是给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他们都没有悔改的表现。
有些人教导,说圣灵的洗和火的洗相同。他们问,为何五旬节时,那使人舌头如火焰的灵,不可以是火的洗?在第12节,火与审判有同等的意思,故圣灵的洗和火的洗不同。
约翰讲完火的洗,便立即提到审判。主的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谷物。麦子(真正的信徒)直接跌在地上,被收在仓里;糠(非信徒)被风吹到不远处,然后收集好,用不灭的火烧尽了。第12节的火解作审判。由于这节是第11节的补充,故有理由相信火的洗是审判的洗。
二·约翰为耶稣施洗(三13~17)
三13 耶稣走了约六哩路,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下游受约翰的洗。这里显示祂对这仪式的重视,也显示今天跟从祂的人,要看重浸礼。
三14,15 约翰知道耶稣没有罪需要悔改,便拒绝替祂施洗。他认为耶稣应先替他施洗,这才合理。约翰这种反应其实很正常。耶稣没有否认他的讲法,只是简单重复了祂的要求,叫约翰替祂施洗,并解释这样做是理当……尽诸般的义。祂认为自己在受洗上,应与神选召的以色列民一视同仁,而这些以色列人也将要悔改,受洗归入基督。
然而,这里有更深的意义。基督受洗是一种仪式,象征要成就神一切对人的罪的公义要求。祂的洗礼象征祂在加略山受神审判的洗。祂从水里上来,是预表祂的复活。藉着死、埋葬和复活,祂满足了神的公义要求,并建立一个公义的基础,让罪人得称为义。
三16,17 当祂从水里上来,耶稣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落在他身上。正如旧约中,一些为属神的计划作奉献的人或物件,靠着“成圣膏油”而成圣(出三○25~30),而耶稣是由圣灵受膏的弥赛亚。
三位一体神在这刻一同显现,这是何等可畏的景象。神的爱子在这里,神的灵也以鸽子的形象降下,而天父更从天上发出声音,宣告祂给耶稣的祝福。这件事情实在值得记念,因为神的话曾在经卷中记载过,“这是我的爱子(引自诗二7),我所喜悦的”(引自赛四二1)。神曾经从天上三次宣称祂喜悦祂唯一的儿子,这里是其中一次(另外两次参看太一七5和约一二28)。
马太福音注释 3:2
悔 改: 悔 改 ( 希 腊 文 metanoeo) 的 基 本 含
义 是 “ 回 转 ” , 指 从 罪 恶 的 道 路 中
回 转, 转 向 基 督, 从 而 来 到 父 神 面 前 的 意 思 ( 约 14:1,6 ;徒 8:22 ; 26:18 ;彼
前 2:25) 。
1. 转
离 罪 恶 归 向 基 督 救 恩 的 决 定 不 仅 包 括 接 受 基 督 做 赎 罪 的 救 主, 还 包 括 接 受 基 督 做 生 命 的 主 宰。
所 以, 悔 改 是 一 个 改 变 人 生 主 权 的 过 程, 即 脱 离 撒 但 的 主 权 ( 弗 2:2) 归 于 基 督 及 其 真 道 的 主 权 ( 徒 26:18) 。
2. 悔
改 是 罪 人 的 自 由 抉 择。 当 罪 人 听 到 并 信 从 福 音 时, 神 就 赐 下 恩 典 使 他 得 以 悔 改 ( 徒 11:21 ; 参 “ 信 心 与 恩
典 ” 一 文 ) 。
3. 从
基 督 对 悔 改 的 要 求 中, 我 们 看 到 仅 将 得 救 的 信 心 解 释 为 “ 单 纯 信
靠 ” 基 督 做 救 主 是 完 全 不 够 的。 把 得 救 的 信 心 与 罪 的 断 绝 分 离 开
来 的 解 释 是 对 圣 经 救 赎 观 的 一 种 非 常 危 险 的 歪 曲, 包 括 悔 改 在 内 的 信 心 永 远 是 罪 人 得 蒙 救 赎 的
必 要 条 件 ( 比 较 可 1:15 ;路 13:3,5 ;徒 2:38 ; 3:19 ; 11:21) 。
4. 旧
约 先 知 ( 耶 7:3 ;结 18:30 ;珥 2:12~14 ;玛 3:7) 、
施 洗 约 翰 ( 太 3:2) 、 耶 稣 基 督 ( 太 4:17 ; 18:3 ; 路 5:32) 以 及 新 约 信 徒 ( 徒 2:38 ; 8:22 ; 11:18 ; 彼 后 3:9) 所 传 讲 的 信 息 的 一 个 基 本 内 容 就 是 悔 改。 传 讲 福 音 信 息 时 一 定 要 同 时 伴 随 传 讲 悔 改 之 道 ( 路 24:47) 。
3:7
法 利 赛 人 和 撒 都 该 人: 犹 太 教 中 两 个 最 具 影 响 力 的 宗 教 团 体 就 是 法 利 赛 人 和 撒 都 该 人。
1. 法
利 赛 人 固 守 旧 约 律 法 以 及 他 们 对 此 所 加 的 人 为 诠 释。 他 们 特 别 强 调 人 只 有 遵 循 旧 约 律 法 以 及 他
们 所 诠 释 的 规 条 才 能 得 救。 他 们 教 导 民 众: 弥 赛 亚 是 一 位 带 领 以 色 列 统 治 列 邦 的 政 治 领 袖, 他 会
迫 使 万 民 恪 守 律 法。 他 们 注 重 宗 教 仪 文, 墨 守 成 规, 却 没 有 敬 虔 的 心 (23:25) ; 他 们 拒 绝 承 认 自 身 本 性 的 败 坏, 自 以 为 义。 总 而 言 之, 他 们 反 对 耶 稣, 抵 挡 他
所 传 讲 的 真 实 敬 虔 是 用 心 灵 和 诚 实 敬 拜 神, 而 非 拘 泥 传 统 规 条 的 信 息 ( 比
较 9:14 ; 23:2~4 ;路 18:9~14) 。
2. 撒
都 该 人 持 新 派 神 学 观 点, 否 认 超 自 然 事 物 的 存 在。 他 们 表 面 上 遵 行 神 的 律 法, 实 际 上 却 否 认 神 的
许 多 教 导。 他 们 拒 绝 接 受 复 活、 天 使、 神 迹、 灵 魂 的 永 存 不 灭 性 及 末 日 审 判 方 面 的 教 义; 他 们 的 道
德 观 念 松 弛, 生 活 上 随 波 逐 流, 曾 经 竭 力 逼 迫 耶 稣 基 督 (16:1~4) 。
3:8
结 出 果 子 …… 与 悔 改 的 心 相 称: 真 心 的 悔 改 会 结 出 仁 义 的 果 子 ( 比 较 23:23 ; 路 3:10~14 ; 徒 26:20) 。
真 实 的 信 心 和 得 救 必 然 会 在 人 的 生 命 中 产 生 明 显 的 表 现 —— 使 人 厌
弃 罪 并 且 结 好 果 子 ( 参 约 15:16 注 ) 。
如 果 自 称 信 基 督 且 是 神 儿 女 的 人 在 生 活 中 不 能 多 结 善 果, 就 要 如 同 不 结 好 果 子 的 树 被 砍 下 来 丢
在 火 里 烧 了 (8~10,12 节 ) 。
3:11
用 圣 灵 与 火 给 你 们 施 洗: 约 翰 教 导 众 人 说 那 将 要 来 的 弥 赛 亚 的 工 作 包 括 用 圣 灵 和 火 给 他 的 门 徒 施 洗 —— 这
能 使 人 更 有 能 力 为 基 督 而 活 并 且 见 证 他 ( 参 路 3:16 ;有 关 圣 灵 的 洗 的 注 释 ) 。
3:13
耶 稣 …… 要
受 他 的 洗: 耶 稣 受 约 翰 洗 的 原 因 有以 下 几 点:
1. “ 尽 诸 般 的 义 ” (15 节;比 较 利 16:4 ;加 4:4~5) 。 基 督 借 着 洗 礼 可 以 将 自 己 公 开 献 给 神
和 他 的 国, 以 此 满 足 神 公 义 的 要 求。
2. 可
以 亲 身 站 在 罪 人 的 地 位 上 —— 尽 管 他 本 来 身 无 需 为 自 己 的 罪 悔 改 ( 林 后 5:21 ;彼 前 2:24) 。
3. 亲
身 投 入 敦 促 众 人 悔 改 的 运 动 中: 注 意 耶 稣 基 督 的 开 路 先 锋 施 洗 约 翰 所 传 讲 的 信 息 ( 约 1:23,32~33) 。
3:16
神 的 灵 …… 落
在 他 身 上: 耶 稣 依 靠 圣 灵 的 能 力 成 就 每 一 件 事 —— 传 道、 医 病、 忍 受 苦 难 及 胜 过
罪。 如 果 耶 稣 都 不 能 脱 离 圣 灵 的 运 行 而 任 意 行 事, 我 们 岂 不 更 加 需 要 圣 灵 的 能 力 ( 比 较 路 4:1,14,18 ; 约 3:34 ;
徒 1:2 ; 10:38) !圣 灵 降 临 在 耶 稣 身
上, 为 的 是 使 他 得 到 完 成 救 赎 大 工 的 能 力 ( 参 路 3:22 注 ) 。 以 后 耶 稣 将 亲 自 用 圣 灵 与 火 给 他 的 门 徒 施 洗,
使 他 们 也 得 到 圣 灵 的 能 力 ( 参 3:11 注;徒 1:5,8 ; 2:4) 。
3:16~17 神 的
灵 …… 天 上 有 声 音 …… 我 的 爱 子: 耶 稣 受 洗 是 三 位 一 体 真 理 的 彰 显。
1. 自
称 与 神 平 等 的 耶 稣 基 督 ( 约 10:30) 在 约 但 河 受 洗。
2. 与
父 神 有 同 样 平 等 位 格 的 圣 灵 ( 徒 5:3~4) 仿 佛 鸽 子 降 在 耶 稣 身 上。
3. 父
神 公 开 宣 称 他 喜 悦 耶 稣。 神 有 三 个 并 列 同 等 的 位 格; 对 这 段 经 文 所 做 的 其 他 任 何 诠 释 都 有 悖 于
整 本 圣 经。 三 位 一 体 的 真 理 使 我 们 明 白, 神 的 三 种 不 同 位 格 同 为 一 位 神 ( 参
马太福音第三章
.准备弥赛亚的传道工作和祂职事的展开(三~四)
一.施洗约翰预备主的道(三 1 ~ 12 )
第二和第三章中间隔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马太并没有提到这些年间发生了什么事。耶稣在这段期间住在拿撒勒,为日后的工作准备。这些年间,祂没有行神迹奇事,但神却全然喜悦祂(太三 17 )。在这一章,耶稣开始向众人传道。
三 1 , 2 施洗约翰比他的表弟耶稣大六个月(参看路一 26 , 36 )。他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作以色列王的先驱。他传道的地方竟是 犹太的旷野 ──由耶路撒冷伸展至约但河的贫脊地带。约翰的信息是:“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王将会出现,但祂绝不可统治满有罪污的人,祂也不会这样作。他们必须改邪归正、悔改,弃绝一切的罪。神正呼召他们脱离黑暗的国,进入 天国 。
附篇──天国
天国一词首次出现在第 2 节。这词在马太福音共出现了三十二次。若不全面理解天国的概念,根本无法正确明白马太的讲论。故此,这里先解释这词的定义和意思。
天国是神统治的界限,在这里,神的治权是被人认许的。“天”是指神说的。但以理书四章 25 节有这样的阐述:“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下一节则提到“天”的原则。人在什么地方降服神的掌权,天国就在那里。
天国有两种解法。广义而言,指所有人承认神是绝对的统治者;狭义而言,指那些真正悔改归主的人。可用下列圆圈表示这概念:
凡宣称相信的人都在大圈内,包括所有王的真子民,和那些只口称与祂有关连的人,从撒种的比喻(太一三 3 ~ 9 )、芥菜种的比喻(太一三 31 , 32 )和面酵的比喻(太一三 33 )可见。因信主耶稣基督得重生的人在小圈内。从狭义的层面看,只有那些悔改归主的人方可进入天国(太一八 3 )。
归纳圣经中一切关于天国的经文,我们可按历史的发展,找到天国的五个独特的阶段:
首先,旧约曾预言关于天国的事。但以理预言神会建立一个国,那个国既不会被毁,也不会被别国的人掌管(但二 44 )。他又预知基督要来,永远握有万物的权柄(但七 13 , 14 ;也参看耶二三 5 , 6 )。
至于第二个阶段,施洗约翰、耶稣和十二门徒曾提到天国快要来到,或说现在就临到(太三 2 ;四 17 ;一○ 7 )。马太福音十二章 28 节,耶稣说:“我若靠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路加福音十七章 21 节,祂说:“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或作在你们中间)。”国度在降世为人的王里面。我们稍后便知道,神的国和天国二名常常交替使用。
在第三个阶段,天国是过渡形式的。主被以色列国弃绝后便回到天上。即使主不在地上,但国却仍在,就是在凡承认祂主权的人心中。祂教训人的道德伦理原则,包括登山宝训,全都适用于今天。从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比喻,可看到天国的过渡形式。
第四个阶段可称为天国的显现。天国的显现是指基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基督曾改变形象,这正是描写祂来到地上作王的荣耀(太一七 1 ~ 8 )。耶稣在马太福音八章 11 节提到,“……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最后的阶段是永远长存的国。彼得后书一章 11 节这样形容,“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天国这词只在马太福音出现,而神的国却出现在其他福音书。这两个用语的意思没有差别,都是指同样的事情。例如,马太福音十九章 23 节中,耶稣说财主进天国是困难的。同样,马可福音(一○ 23 )和路加福音(一八 24 )也分别记载了耶稣对神的国的论述(也参看太一九 24 ,那里用了“神的国”)。
上文曾提到天国广义和狭义的意思。同样道理,神的国也有两种情况,这进一步证明天国与神的国都是同一回事。神的国包括真的部分和假的部分。从撒种的比喻(路八 4 ~ 10 )、芥菜种的比喻(路一三 18 , 19 )和面酵的比喻中可见。狭义来说,只有真正重生的人方可进神的国(约三 3 , 5 )。
最后一点,国度有别于教会。基督一开始传道,国度就开始了;教会却在五旬节开始(徒二)。国度在地上进行,直至世界毁灭;教会却在地上进行,直至被提(基督从天上来到,把所有信徒带到天家,教会也就从地上被接到或迁移到天上──帖前四 13 ~ 18 )。教会将与基督一同再来到地上,教会要作基督的新妇。现在,真正在国度里的人,也同样在教会里。
三 3 现在回到第三章。留意在约翰出生前七百多年,先知 以赛亚 已预言约翰要为主作准备的功夫:
在旷野有人声喊说:“当豫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赛四○ 3 )
那把人 声 就是约翰。从属灵角度看,以色列国是 旷野 ──荒芜干旱之地。约翰呼吁百姓要藉认罪悔改来 豫备主的道 ,并且要除去一切阻碍主完全在生命中掌权的事物,好 修直他的路 。
三 4 施洗者的外衣是用 骆驼毛 制成的──不是今天那种柔软奢华的骆驼毛,而是户外穿的粗糙外衣。他还束了皮带。约翰的服饰与以利亚相同(王下一 8 ),也许是要犹太人相信约翰和以利亚有相同的使命(玛四 5 ;路一 17 ;太一一 14 ;一七 10 ~ 12 )。约翰以 蝗虫、野蜜 作粮食,正显示他放弃一般舒适和享乐的生活。
约翰跟常人不一样,从不锐意寻求生活上的东西。遇上他的人,都不禁自惭形秽。他对属灵事情的认识,必叫别知道自己的贫乏;他对自我的否定,是对当代的属世光景的尖锐斥责。
三 5 , 6 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 ,并约但河一带的人,纷纷去听约翰的信息。有些人对他的信息作出回应,并 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 。意思说预备要完全忠心信靠那将来的王。
三 7 但那些来受洗的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 就全然不同了。当他们来到约翰那里,约翰因知道他们并非真心来受洗,也认出他们真实的本相: 法利赛人 宣称全心听从律法,内心却满有贪欲、互相猜忌、虚伪自义。 撒都该人 是社会上的名门望族,他们对信仰疑怀不明,并且否定基本的道理,如身体的复活、天使的存在、灵魂不死、永恒审判等。故此,约翰称他们两类人为 毒蛇的种类 ,说他们假装渴望 逃避将来的忿怒 ,但却没有真正悔改的心。
三 8 祂向他们挑战, 要结出果子来 ,证明他们真心 悔改 。如梅勒所写,真正的悔改是:“若只是激发几滴热泪、几阵懊悔、少许害怕,这种悔改枉然虚空,不谈也罢。我们必须悔改远离罪恶,并且行在圣洁的完全道上,这道是清洁干净的。”
三 9 犹太人不应再以为凡从 亚伯拉罕 生的,都有天堂通行证。救恩的恩典不是由肉身遗传而得的。神可以用一个不暴力的过程,使约但河的 石头 成为 亚伯拉罕的子孙 ,而不使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回转。
三 10 这里指出 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 。其实,约翰是指圣洁的审判瞬即开始。基督的来临和同在,要试验所有人。没有果子的要遭毁掉,不结果子的 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三 11 , 12 在第 7 至 10 节中,约翰特意向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话(见 7 节)。可是,他现在明显转换了听众。听众中有真心相信的,也有假意的。他解释自己与那快来的弥赛亚的事奉大相径庭。约翰 用水 给人 施洗 ,叫他们 悔改 。 水 礼是一种仪式,没有洁净的能力。 悔改 的心诚然是真实的,却不能使人得到完全的救恩。约翰看自己的事奉只作预备,并不完全。相反,弥赛亚所作的却有天渊之别。祂 能力 比约翰 更大 ,所作的也更有价值,因为祂是 用圣灵与火 来 施洗 。
用圣灵 施洗有别于用 火 施洗。前者是祝福的洗,后是审判的洗;前者发生在五旬节,后者要到将来才发生。真正相信主耶稣的人都能享受圣灵的洗,而不信的人的结局便是受火的洗。圣灵的洗给那些以色列人,是他们内心悔改的外在见证;火的洗是给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他们都没有悔改的表现。
有些人教导,说圣灵的洗和火的洗相同。他们问,为何五旬节时,那使人舌头如火焰的灵,不可以是火的洗?在第 12 节,火与审判有同等的意思,故圣灵的洗和火的洗不同。
约翰讲完火的洗,便立即提到审判。主的手里拿 簸箕 ,要扬净谷物。 麦子 (真正的信徒)直接跌在地上,被 收在仓里;糠 (非信徒)被风吹到不远处,然后收集好,用 不灭的火 烧尽了。第 12 节的火解作审判。由于这节是第 11 节的补充,故有理由相信火的洗是审判的洗。
二.约翰为耶稣施洗(三 13 ~ 17 )
三 13 耶稣走了约六哩路, 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 下游 受 约翰的 洗 。这里显示祂对这仪式的重视,也显示今天跟从祂的人,要看重浸礼。
三 14 , 15 约翰 知道耶稣没有罪需要悔改,便拒绝替祂施洗。他认为耶稣应先替他施洗,这才合理。约翰这种反应其实很正常。耶稣没有否认他的讲法,只是简单重复了祂的要求,叫约翰替祂施洗,并解释这样做是 理当……尽诸般的义 。祂认为自己在受洗上,应与神选召的以色列民一视同仁,而这些以色列人也将要悔改,受洗归入基督。
然而,这里有更深的意义。基督受洗是一种仪式,象征要成就神一切对人的罪的公义要求。祂的洗礼象征祂在加略山受神审判的洗。祂从水里上来,是预表祂的复活。藉死、埋葬和复活,祂满足了神的公义要求,并建立一个公义的基础,让罪人得称为义。
三 16 , 17 当祂 从水里上来 ,耶稣 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落在他身上。 正如旧约中,一些为属神的计划作奉献的人或物件,靠“成圣膏油”而成圣(出三○ 25 ~ 30 ),而耶稣是由圣灵受膏的弥赛亚。
三位一体神在这刻一同显现,这是何等可畏的景象。神的 爱子 在这里,神的 灵 也以 鸽子 的形象降下,而天父更 从天上 发出 声音 ,宣告祂给耶稣的祝福。这件事情实在值得记念,因为神的话曾在经卷中记载过,“ 这是我的爱子(引自诗二 7 ),我所喜悦的 ”(引自赛四二 1 )。神曾经从天上三次宣称祂喜悦祂唯一的儿子,这里是其中一次(另外两次参看太一七 5 和约一二 28 )。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三章
B 耶稣公开传道前的准备(三 1 ~四 16 )
i. 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三 1 ~ 12 )
约翰的头衔“施洗者”,会使我们看不清他主要的使命是什么。事实上,他的任务是传讲神的审判已经临近,有“一个更大的”将要来到。基于这样的期望,他号召人们悔改,并准备他们来迎接这即将来临的考验。他的施洗便正是受洗者悔改的象征。
约翰其人确是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布道掀起了广泛的复兴运动(见 5 节),跟从他的人在犹太教内又组织起一个重要的团体,一直保持单独活动,直至新约以后时期。约瑟夫对约翰传道的记载比对耶稣传道的记载还要充实。不过,在马太看来,约翰之所以重要,全在于他和耶稣的关系,所以马太述约翰时,强调的是他们之间的联系(见 2 节注释),凡提到约翰,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耶稣的使命。在这里,他讲道是为耶稣的传道工作预备道路,为耶稣开始工作布置背景。
1. 那时 指的是二 23 所说的,耶稣住在拿撒勒的日子。与路加福音三 1 所给的准确日子相比,这里说的很含糊,因为和第二章所述的事件中间间隔有三十来年的时间。一位现代的传记作家,绝不会容许在他所述的人物生活中有如此大段的空白。可是,马太有意加速述,单刀直入地进入他所要介绍的人物本身,其公开传道的工作、祂这位弥赛亚的死及复活。对 约翰 的介绍极其简单,他只有一个正式的头衔 施洗者 (马可、路加、约瑟夫都是这样作的),因为他显然是第一个给人施洗的人(皈教者的施洗活动和昆兰地方的施洗活动是他们单独进行的)。 犹太的旷野 指的是从犹太山区到死海的那一片土地,地形陡峭,虽不全是荒芜不毛之地,但仅有的草场也是杂草丛生,坑洼不平。下约但河谷与这片旷野紧紧相连。约翰在这一带很可能和昆兰的修道教派有联系,他的禁欲生活、以末世论为基调的讲道(也请看 8 、 11 节注释)以及他的施洗活动(见 6 节注释),都使一些人以为他就是在这个教派中成长的(参,路一 80 )。即使真是如此(猜想而已),那他在作预言性的传道之前也已肯定与他们断了瓜葛,因为他号召大家的是悔改,而不是去参加一个受宗教仪式约束的封闭团体,他看见人们所向往的末世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
2. 马太(只有马太)把约翰所讲的道和耶稣所讲的道用同样的话语进行了概括(四 17 ;也请参看十 7 耶稣的门徒所传讲的话)。其他相同的地方,请看第 7 、 8 、 9 、 10 、 12 等节的注释。尽管如此,马太认为约翰是不能与耶稣相提并论的(参,约三 22 ~ 26 ,四 1 ),只是他讲的道跟耶稣讲的道一样罢了。 悔改 的意思不仅是“懊悔”,也不是“改变主意”;旧约里先知们多次召唤以色列“回到”神这里来,停止反叛,回来顺服神的约, 悔改 正是这种召唤的共鸣。 天国 即将来到,必须作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见导论Ⅳ B “基督论”第 (iii) 段 )。 天国 在这里指的是在审判和拯救之中建立神正义的全能,也就是弥赛亚时期。这个时期现在已经来到, 将要来到 与完成时动词 engizo{ 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后者的字义是“已经近了”。这种完成式在二十六 45 、 46 里也用了(参,路二十一 8 、 20 ),表示某种情况已经开始,要求马上行动。就连 AB 的译文“即将来到”都显得过于遥远。约翰的召唤很急切: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3. 虽然这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公式化引文”格式(没用“应验”一词;马可福音、路加福音里都有同样的句子;见导论Ⅳ A “应验论”第 (i) 段 ),但是以赛亚书四十 3 的引文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约翰住在 旷野 的事实使人马上联想到以赛亚书的话,但是马太最感兴趣的还是他“预备道路”的作用。在以赛亚书中,那“人声”回响在耶和华来之前,所以以赛亚说预备“耶和华的路”,而马太在这里用 祂的路 ,是为让读者明白耶稣就是 耶和华 。马太福音(以及整个新约全书)中多处可以看到,旧约关于耶和华降临的话都在耶稣的身上得到了应验(请看拙着 JOT , pp.150 ~ 159 ),这里便是一处。这段经文起初指的是以色列人从流放中得到解救,现在则指更伟大的救世之举(昆兰教派从这节经文里看到的是一个对他们的启示,要他们退到旷野里去预备神的到来。参 1QS 8:12 ~ 14; 9:19 ~ 20 )。
4. 约翰的贫苦装束是摹仿以利亚的(王下一 8 );他的突然出现、独居生活、他所传的毫不妥协的信息,以及最后与“王”和王妻的冲突,也都表现他与以利亚的相像。这些暗示到十一 14 和十七 12 ~ 13 就说得十分明确了。他吃的东西十分有限,但很有营养,在旷野里俯拾即是(蝗虫至今为中东人所食:见伯纳德第 34 页的烹调指南)。
5 ~ 6. 约翰的施洗在当时是一件新事物。与之最为相近的是,一个外邦人皈依犹太教后进行的自我施洗和昆兰地方礼仪性的反覆洗濯(也是自己进行的)。上述任何一种作法都不能充分表达约翰施洗的意义。约翰施洗的作法是由约翰在河里举行一种一次性的施洗仪式,全都是对犹太人(关于这最后一点还请看后面第 9 节的注释)。此外,上述两种作法也丝毫没有为将临的危机忙作预备之意,而此点却正是约翰施洗的主要重点。约翰的“新教徒们”追求的不是通过仪式得到净化,而是“逃避将来的忿怒”( 7 节)。受洗是他们悔改的标志(见 2 节注释),包括 认自己的罪 。不过,马太并没说(不像马可和路加)这是“为了罪 得赦免 ”。这点他留给耶稣的死,因为只有耶稣的死才能使罪得赦(二十六 28 )。
7. 把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放在一起提,这一节是一处,再有一处就是十六 1 。人们更熟知的是他们之间的仇恨,所以在这里一同出现并不说明他们是联合战线,而是因为在来见约翰的形形色色的集团中间,他们是两个声望最大的罢了。他们来到 施洗 的地方( RSV : 未受洗 ,令人误解)是来受洗呢,还是来看热闹,并没有说;不过,约翰的讥讽口吻表示他并不相信他们有诚意皈依基督教。从二十一 25 和 32 可以看出,这些掌权的祭司们,作为一个集团,对约翰是抱否定态度的。 毒蛇的种类 (很难设想用这样的称呼来欢迎可能成为基督徒的人)的用法也许是受耶利米书四十六 22 的启发,那里耶利米把埃及人描写得像树木遭砍伐时匆忙逃命的蛇一样(参 10 节)。后来耶稣也使用同样的语言攻击法利赛人(十二 34 ,二十三 33 )。
8. 参看七 16 ~ 20 耶稣用果子所做的比喻。约翰对只信服仪式或只看地位的态度屡屡进行攻击( 9 节),他坚持个人的悔改,那是要深刻得多了。在昆兰地方发现的古卷( 1QS 2:25 ~ 3:12 )中谈到洗濯仪式时,对这点也十分强调。
9. 约翰在这里抨击的不是成为亚伯拉罕子孙这件事(外邦人成为基督徒之后也同样是 亚伯拉罕的子孙 ),而是立约团体成员的身分(参,约八 33 、 39 ),因为他们深信,有亚伯拉罕为祖宗定能保证神对这个立约团体的赐福。耶稣也用激烈的言词攻击过这种假安全感(见八 11 ~ 12 ),保罗作结论说:“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作他儿女的只是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罗九 6 ~ 8 ;参,罗二 17 ~ 29 ,四 16 ~ 25 ;加三 7 ~ 29 )。以赛亚将亚伯拉罕比作“被凿而出的磐石”(赛五十一 1 ~ 2 ),可是约翰说,任何石头都能为神所用。希伯来语的 石头 和 子孙 二字的相似,构成令人叹服的文字游戏。
10. 参看七 19 ,耶稣用同样的话作了同样的比喻。
11. 在我以后来的 并不是说来得 晚 的( opiso{ 表示时间“在……以后”的用法没有出现在新约的任何其他地方),而是指追随者或门徒的一般说法( opiso{ 还这样用在如四 19 ,十 38 ,十六 24 ;路二十一 8 ;约十二 19 等章节中,不过在 RSV 一律译为 跟从 )。耶稣来受约翰洗的时候,起初是以约翰的跟从者的形象出现的,不过约翰已经知道,事实上他的 能力更大 ,而约翰自己连给他这个“门徒”做最低微的事也不配。拉比的门徒本应真正像他主人的奴仆一样,可是给主人脱鞋〔 carry 指“除去、去掉”──见莫勒顿和米利干( J. 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在 bastazo{ 词条下〕对一个门徒来说也是太低微了(见犹太婚约 Ketuboth 96a )。约翰的施洗是预备性和象征性的,很快就要让位给真正有效的“施洗”了(这个动词,除去其用在礼仪上的意义之外,含有“使陷入”或“使浸透”之意,在比喻中,可译作“浴于”,如“浴于圣灵和火之中”)。先知们曾期待,到弥赛亚时期有神的灵来浇灌,使人纯净(赛三十二 15 ,四十四 3 ;结三十六 26 ~ 27 ,三十九 29 ;珥二 28 ~ 29 ),昆兰人也曾想望,神用“圣灵”和“真理的灵”来“淋洒”,使人纯净( 1QS4:20 ~ 22 )。用 火 炼净也是一种预言的希望(赛四 4 ;亚十三 9 ;玛三 2 ;参,赛一 25 )。所以,约翰预言,要有真正的洁净,那可不是他那种徒具外表的象征性的施洗。如果我们不只根据字面意思,而是在上下文中来理解这一节,我们就会明白,约翰所指的“浸透”,决不是一种什么特别的仪式或作法(更不意味改变信仰的绝对转折),而是弥赛亚作工的纯净效果,使受洗者真正回到神子民的圣洁中来。约翰的用水施洗对这点只能起个象征性的作用而已。
12. 用 火 炼净,也包括去除一切无用的东西。耶稣也用类似的话谈到祂使命中这种摧毁性的层面(十三 30 )。在所选出的这两段经文里都有审判的意思在内。 麦子 用 簸箕 (用“铲子”更好)扬起之后,堆集在一起,这时风把 糠 吹走,也聚到一起用 不灭的火 烧掉。所谓 不灭的 是说火势之猛能将一切要烧的烧尽(不是也无必要指“永恒的”的意思,因为与打榖场的譬喻不配)。所以,惧怕审判是约翰讲道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他的讲道应该就能带领他的听众悔改( 7 节)。审判也好,救世的曙光也好,焦点都集中在耶稣身上。
ii. 耶稣受洗(三 13 ~ 17 )
13. 马太着重述耶稣与约翰的相见和耶稣个人的体验,使人感觉很像是耶稣单独一个人受洗。不过,照第 5 ~ 6 节和路加所说的情况(路三 21 ),耶稣又像是受约翰洗的众人中的一个,众人有的是由约翰亲自施洗,有的是在约翰的指导之下自己入水受洗( Jeremias, NTT ,
p.51 如此说)。 来要求受洗 表示耶稣诚意选择约翰作为祂的施洗人,第 14 ~ 15 节对这点更进一步强调。耶稣这样作是表示承认约翰所传讲的信息和由此而掀起的复兴运动,表示祂自己也是纯净、准备好的神子民中的一员。他之所以置身于众人之中也是为了这个,而不是因为任何赦罪的需要(马太故意不把这点作为约翰施洗的目的;见 6 节的注释 )。
14. 约翰如何从人群之中认出耶稣与众不同,马太并没有解释,而路加(一章)却把他们俩人家庭传统中的许多共同经历联系在一起(约翰福音一 31 和 33 大概表示施洗约翰之前尚未能完全掌握到耶稣使命的本质)。约翰看耶稣的权力地位都比他高(这点构成了他犹豫的原因,而非道德方面的比较,见 Born Kamm, TIM , p.36 ),他不能同意他所预言的那位“能力更大的”( 11 节)主动提出的屈辱性建议;第 11 节里约翰的话,若是对耶稣说,恐怕应该是“我需要的是你圣灵和火的洗礼,而不是你需要我水的洗礼”。约翰认识到,耶稣带来了新的形势,他个人的准备阶段的传道工作将退居次要。
15. 耶稣在回答中接受了约翰的意思,可是坚持在 此刻 ,他选择一个低一点的位置是对的,这样他和约翰( 我们 )就能 尽诸般的义 了。在这句耐人寻味的解释中用了两个词,在马太福音中十分突出。一个是 尽 ( fulfil ),主要用来表示耶稣与旧约圣经中各种预言和范例的关系(见五 17 注释 ),可以解释为“应验”或“成就、成全”,这正是马太的基本思想。另一个是 义 ,把这个词仅仅理解为“作个好人”或“奉公守法”是不够的,它应是基督徒生活的同义语,指的是以顺服为中心的与神的关系。约翰的施洗所要求的正是这种关系(参二十一 32 ),也正是这种关系要求耶稣甘心乐意地与神悔改的子民认同,以完成其肩负的使命。所以耶稣把他在悔罪的以色列人中间受洗的事,看作是实现神救世目的一个必要步骤。这里已经显示出以赛亚书中神的仆人形象的影响了,祂代表神的子民并承担他们的罪。上述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出来,但已全包含在 义 这一个字里面了; 义 是以赛亚书五十三 11 里一个突出的特征;此节尤其如马太福音本章第 17 节般,清楚地带出仆人的主题。
16. 耶稣受洗之后所发生的事正与旧约许多先知的“呼召”相吻合,对祂以后的传道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照马可和路加的述,这纯属耶稣个人的体验,路加表示的还不如马可清楚;约翰福音一 32 ~ 34 说,施洗约翰至少看见 圣灵仿佛鸽子降下 ,但是随之而来的并没有神的声音所宣告的话,与对观福音书中的记录有所不同。马太的记述与马可的近似(特别若是许多后来抄本中的“为他开了”是原稿的话,不过也不一定)。第 17 节的宣告所用的第三人称形式表示,这是对众人说的,可是耶稣的弥赛亚身分在他整个传道期间并没有公开宣布过,就连他最亲近的门徒,也是很久以后才明白(十六 13 ~ 20 )的,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点矛盾。所以说,马太在这里虽然使用了与十七 5 (耶稣改变形象时)一样的话,其本意还是让人理解,在这里这话是对耶稣一个人说的。这段故事的重点是说耶稣接受了“委任”,而不是向众人宣布耶稣的使命。
天就开了 ,与以西结开始所见的异象一样(结一 1 ),以西结那时也在河边(另参,结二 2 有关灵的进入)。 神的灵 降下,可能意味着长期没有赐给的说预言的灵感又得以恢复,不过,更为明显的还是指那应许赐给弥赛亚的灵(如:赛十一 2 ,四十二 1 ,六十一 1 )。我们不必对耶稣以前有没有过神灵的经验妄加猜测,这次异象象征的是他将要承担弥赛亚的工作,而并非象征什么新的灵性阶段。用 鸽子 象征神的灵,不是犹太人的习惯(路三 22 表示,这里说的是异象中所显现的“形状”,并不是指圣灵降下的优美姿势),却得见于以后某些犹太着述之中,其依据可能是创世记一 2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之上。
17. 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里, 从天上 (即从神)有声音用第二人称(你是……)说话,西方的一些手抄本也是如此,看来是抄写员把原稿的第三人称作了更改,以求与对观福音书的口径一致,而不是这里原是第二人称,改了以求与十七 5 吻合。所以说,马太在这里显然是有意用第三人称,以提醒读者在十七 5 里有同样的话。普通认为,这句话来自诗篇二 7 和以赛亚书四十二 1 。前者向大卫家的王说话,称他为神的儿子,指的是弥赛亚,后者说的是神所拣选的仆人,神已将自己的灵赐给了他 97 。 RSV 的边注里有直译的译文,使其所指更加清楚。(以赛亚书四十二 1 里的“所拣选的”,马太在这里和十二 18 里译作 所爱的 ,以表示是“独生的”儿子:参看创世记二十二 2 的七十士译本,人们常常认为马太是考虑到这点的。)第 16 节所描述的异象已经象征了耶稣这位弥赛亚的使命,清楚的包含三个主要的概念:祂是大卫的子孙弥赛亚,祂是神的儿子,祂又是神的仆人,负着为神的子民赎罪的使命。受洗是一个关键性的经历,因为从受洗后,耶稣便开始了祂久已准备去完成的使命,也因为洗礼把这使命与旧约的期望连接了起来 98 。但并不是说,耶稣在受洗时才 成为 神的儿子,也并不是因为受洗,耶稣才成了什么祂原先所不曾是的。
97 耶利米亚( Jeremias, NTT , pp.53 ~ 55 )就本节与以赛亚书四十二 1 的关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且马太的第三人称形式确也削弱了本节与诗篇二 7 的一致。不过,甘德里( UOT , pp.29 ~ 31 )为这两处的联系作了令人信服的辩解;还可参看马学而( I. H. Marshall )在 NTS 15 ( 1968/9 )上发表的文章, pp.326 ~ 336.
98 这几节也有可能反映出埃及记的主题(参看二 13 ~ 23 注释的首两段 ,原书第 90 ~ 91 页),请留心看 Davies, pp.35 ~ 45. ──《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三章
3:1
“犹太的旷野”包括死海西岸,和约旦河下游东、西两岸的野地。据历史考证,这是当时犹太教派中的爱色尼派(又称戒行派)和昆兰派生活的地区。参《马可》1:4及15注。四本福音书都在记载耶稣传道工作之前,报导了施洗约翰的布道和施洗。马太特别指出约翰在神救世计划中的地位(3:13;11:7-19;14:1-2;17:9-13等)。约翰是否来自爱色尼派,或者属昆兰派(请参阅附录〈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都无法确定,这两派的洗礼是可以一再重施的仪式,不象施洗约翰的悔改的洗礼,只施一次,要人度圣洁公义的生活,免受将来的审判(8节)。
3:2
耶稣的先锋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与耶稣最初传道时宣讲的内容相同(4:17),都是要以色列人“悔改”,因为“天国”近了。“悔改”是从罪恶的道路中回转,归向耶和华,信守与神所立的约。“天国”指神对世界的管治。
新约四本福音书中,“天国”与“神的国”二词常互用。有些学者认为“天国”一词着重神某些方面的治理,对象只是人;不象“神的国”为全宇宙,包括天使和其他受造之物。“天国”因此是今世的,包括用“麦子”(真信徒)与“稗子”(假信徒)来代表的人(太13章)。但一般都认为“天国”和“神的国”含义一样,只是作者用词习惯上的不同。《马太福音》多数用“天国”,《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则用“神的国”。犹太人尊敬神之名,为了避讳,喜欢用“天国”,成了习用语。《马太福音》为犹太人而写,所以多用“天国”;其余三本福音书用“神的国”,让非犹太读者容易了解。
耶稣的“天国的福音”(4:23),讲的是基督降世,神在地上的统治即将开始的好消息。这是旧约众先知预言的中心。凡是要进入这个新国度的必须悔改,存纯洁的信心,行公义正直的道路。
3:4 参《马可》1:6注。
3:7
法利赛和撒都该是犹太社会中对立的教派。“法利赛”在希伯来文为“分出来的”意思。犹太人结束被掳生活,回归故土之后,先知职事中断,于是有被称为“圣者”的人兴起。这些人敬畏神,劝导大家遵守律法。这个运动到耶稣时已趋式微,蜕变成法利赛党人的墨守成规,拘泥传统,坚持前人作的解释有神授律法同等权威(比较太15:2-3;可7:8-13;加1:14)。法利赛人大都敦品励行,克己自制,有宗教热诚,但也自义(路18:9)。
撒都该人属祭司阶级,否定天使,否定其他灵界事物和神迹,尤其不信肉身复活(可12:18-23;徒23:8)。他们和公会大祭司沆瀣一气(徒4:1-2;5:17)。撒都该人本身没有明确的教义。参看附录〈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3:11 “那在我以后来的”指耶稣基督。“提鞋也不配”和《马可》,《路加》的“解鞋带也是不配”(可1:7;路3:16)可能是亚兰文同一个字škl的不同翻译,都是指卑微的仆役对主人的服侍。
3:12
施洗约翰要人明白,弥赛亚来固然是为了拯救,但也要审判。麦子在打谷场上打过以后,麦粒和糠仍混在一起。农夫用簸箕把二者一同扬起在风中,麦粒落下,糠皮吹在一旁。麦场剩下干干净净没有了糠皮的麦子,可以收在仓里;人用火把糠烧掉。同样,弥赛亚要用审判把悔改和不悔改的人分开,悔改的接纳在天国里,不悔改的要受“不灭的火”的刑罚。
3:15
“约翰的洗”代表人认罪悔改,得神饶恕。耶稣无罪,本不用受洗。祂受约翰的水礼,是为了“尽诸般的义”(或作礼)。耶稣所说的“义”或“礼”是什么呢?圣经没有直接说明。从上下文来看,“义”是指接受了洗礼的人在生活上应做到的标准,应达到的合宜的尺度。耶稣接受约翰的洗是公开承认这种标准与尺度对祂和对众人同样有效。这也是天父的旨意,祂要来实现(尽)它。
3:16 圣灵降在圣子耶稣身上,可以有能力展开传道的工作;圣父的声音见证耶稣是祂的爱子(17节)。参28:19注。“三位一体”的真理在这里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