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第一章
第 1 章
那鸿
鸿 1:1> 尼尼微听了约拿的预言后不是悔改了吗?怎么──
1:1 公元前 663 至 612 年,先知那鸿象约拿一样向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发出预言,约在一世纪前,约拿目睹尼尼微人悔改归正(参拿 3:5-10 ),但如今,此城市又堕落到邪恶当中。这个统辖整片肥沃半月弯的强国亚述,似乎是人无法抵御的。他们冷酷凶残的兵士,已经摧毁北国以色列,现在又向犹大逼进。因此,那鸿宣告神向亚述发怒: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这强大的亚述帝国要被巴比伦倾覆。
鸿 1:1> 伊勒歌斯在何处?
1:1 “默示”是从神而来的信息。“伊勒歌斯”是一个村庄,有人认为这村庄位于犹大国的西南部。
鸿 1:2> 神要施报,目的是──
1:2 惟独神有权利“忌邪”(原意作妒恨)和“施报”(原意作复仇)。“妒恨”和“复仇”似乎不会跟神拉上关系,因为人的妒恨和复仇往往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但神是要确保我们对祂忠贞,所以祂惩罚不知悔改的恶人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祂“忌邪”和“施报”的目的只是为除去罪恶,恢复世界的和平(参申 4:24 ; 5:9 ),并不含有自私的成分。
鸿 1:3> 世上的坏人未必都得到了治裁,神怎么让他们逍遥法外呢?
1:3 神不轻易发怒,但当祂定意惩罚时,连大地也战栗。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相信神,因为他们看到世上有奸恶之徒,甚至连教会中也有伪善之辈。然而,他们并不理解,正因为神不轻易发怒,才可让跟随祂的人有机会、有时间和罪人分享神的爱和真道。不过,审判最终必会临到,神必不容许罪恶永远消遥法外。假若有人质问神为何不立刻遏止罪恶,就请他们不要忘记,若神果真动怒,必无一人可以存活。其实,我们该感谢神让人有机会归向祂。
鸿 1:4> 1:4 巴珊和迦密是土地非常肥沃的地区。
鸿 1:6> 神发怒,无人能敌挡,好人也受连累,这我倒没想到……
1:6 公然对抗全能创造主的人,必不能安稳度日。这位神不单掌管太阳月亮、各银河星系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更决定着各国各族的兴衰。一个只在世上瞬间出现的王国如亚述,即使强大无敌,又岂能挑战神那可畏可惧的权柄?假若亚述能预见未来,必然见到其国土将来只剩颓垣败瓦、荒芜遍野;至于神,却是永立不倒,永远掌权的。切记不要敌挡神,因为祂永远坚立,即使各国联合,也不可能动祂分毫。
鸿 1:6-8> 熊熊烈火,滔滔洪水,是为敌对神的人准备的;我嘛,我要作投靠祂的人……
1:6-8 拒绝相信神的人,神的惩罚就如熊熊烈火,无法抵受;但对爱神的人而言,神就如避难所,祂的供应必不缺乏;至于与神为敌的人,神就如涨溢的洪水把他们淹没、冲去。与神的关系如何,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你要选哪一种呢?
鸿 1:11> 这图谋邪恶的人是──
1:11 那一个“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可能是:( 1 )亚述巴尼帕(公元前 669-627 年),在那鸿在世期间作亚述的王,也是他把亚述的国势推至顶峰。( 2 )西拿基立(公元前 705-681 年),曾公然敌挡神(参王下 18:13-35 ),也是悖逆神之人的缩影。( 3 )并不指某一个特定的王,乃是指整个邪恶的亚述帝国。经文重点乃在指出尼尼微被毁是因悖逆神。
鸿 1:12-15> 犹大人因罪受罚,也因神的信实蒙拯救──
1:12-15 有好信息临到被亚述欺压的犹大:那攻击和折腾犹大的将会遭受毁灭,而且永不复兴。果不其然,尼尼微被完全摧毁了。直至 1845 年,其遗址才被发掘出来。──《灵修版圣经注释》
那鸿书第一章
恶贯满盈(一 1 ~ 15 )
.威严的神( 2 ~ 7 )
神的忌邪施报,非同人的自私小器,而是出于祂圣洁的本性;祂绝不容许罪恶在祂跟前存在,在祂所定的时间必加以对付、铲除。不错,神是慈爱的,不轻易发怒的,但这并不是说祂不会发怒,因为祂是公义的,不会纵容罪恶。祂发义怒之时,无物可以阻挡,无人可担当得起。在旋风和暴风之中,我们可更具体的明白神的威严,天上的云彩好比祂脚下的尘土,可见祂是崇高无比的。祂忿怒使大地变色、震动。邪恶如尼尼微人者,必难免祂的刑罚。但真正投靠祂的人,必可体验神的良善、恩慈,在患难之日,神成了他们最稳妥的保障。
.尼尼微的刑罚及犹大蒙恩( 8 ~ 15 )
神对敌挡祂的人是严厉的,对祂拣选的人却是信实的。尼尼微人灭以色列,又攻打犹大,更对神大言不惭,不可一世。神将使他们荒凉如荆棘丛,像无抵抗能力的醉汉,像碎完全烧灭。他们所夸耀的军力,所倚靠的偶像,都不能拯救他们。
另一方面,犹大得脱困境,重享宗教自由,灵性复兴,这一切都是出于神主动的作为,因为祂是信实的,不会背弃祂的应许。
祈祷 求主使我看见的威严,以致产生敬畏的心。 ──《新旧约辅读》
那鸿书 那鸿书 第一章 注释
1:1 引言;全书的主题
「论尼尼微的默示」:指针对该地区而发出的宣告与宣判。
(参串1)
1:2-8 审判者 ── 耶和华
先知宣判尼尼微的罪行并非基於狭隘的民族爱国情操,而是基於耶和
华神的属性。
2
「忌邪」:原文亦作「妒忌」,是描写逼切强烈的渴望。圣经
用「忌邪」形容耶和华,表明 是圣洁独一的神,对人的要求
是:专一的敬拜和顺服,所以一切邪恶,尤其是敬拜别神,对
不忠的罪,必然激起 的忿怒。
「施报」:非指报复,而是报应。
「大有忿怒」:原作「忿怒的主」。
3上  ;
神虽是公义的神,但却「不轻易发怒」,表明 的宽容(参
彼後3:9)与能力。
3下- ; 神的能力表现在历史事迹上
3下  ;
「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是引自神临格在西乃山的情景。
(参出19:16)
4 「他斥责海 ......
乾涸」:是指以色列人过红海(出14章)及约
但河(书4-5章)的事迹。神的能力也表现在大自然中。
「巴珊」、「迦密」与「利巴嫩」:这三处地区,土地肥沃,
草木繁茂,是牧放牛羊上乘之地(参撒上25:2; 结39:18), 而
利巴嫩更以盛产香柏木闻名於世(参结27:5)。然而,神的能
力一出,怒气一发,这些都要衰残。
6 人的能力不能抵挡神的审判。
「如火倾倒」:表示完全消灭,不能逃避(参串15)。
7-8 说明神审判的原则
神的审判,对信靠 的人,是安慰的信息,对恶人却是灭亡的信息。
7
「认得」:指进入密切的关系。这里有「看顾」之意。
8 「洪水」:参2:6注。
「黑暗」:指死亡。
1:9-15 判决 ── 尼尼微快要灭亡
尼尼微人虽然设谋攻击神,但终必被神毁灭( 9, 12,
14) 。 另一方面
犹大从此可以脱离亚述的控制,重新过其宗教敬拜的生活。
9 「尼尼微 ......
灭绝净尽」:原文或作「你们攻击耶和华的一切
计谋, 必除掉」。
「灾难不再兴起」:表明审判的严厉及终极性。
10 「你们像丛杂 ......
醉了的人」:可能是比喻亚述人阴险奸诈、
安逸自恃;但亦可能是形容他们被制伏的景况。
「丛杂的荆棘」:原文或作「被荆棘缠住」。
11
「有一人」:一说是指那位率领百万雄师围攻犹大的亚述王西
拿基立;另一说是统指亚述人的邪恶,特以其首领为代表。
12
「势力充足」:原文或作「未受损伤」,但有学者认为此字本
属亚述文,解作「齐心合力」。
13 形容犹大将从敌人的欺压下得释放。
15
「好信」:指亚述亡国,犹大得享平安的信息。
「山」:指锡安山。
那鸿书第一章
对尼尼微的裁决(一 1-15 )
大多数人默想上帝本性的时候,都倾向于首先想到祂令人得安慰和愉快的一方面。当我们作小孩子时,我们唱 ‘仁慈耶稣,温柔又良善’。当我们长大一些,我们喜欢思念上帝的慈爱和怜悯。但是,当我们随后默想这个世界的本质看到它的暴力和无休止的邪恶,我们意识到单明白上帝的仁爱是不足够的;因为这观念虽然有真实的一面,但与人类在邪恶的世界所经验到的和生活的真实情况格格不入。那鸿所面对的世界是很邪恶的;他的人民经历数十年残酷敌人的压迫。他虽然知道上帝的爱,但也意识到人类的邪恶必将引来上帝的审判。总之,亚述残害人民的历史实需要上帝矫正其错失,以行动让人们看到祂的公正。
因此,那鸿开始他简短的预言时,显示了一种可畏的上帝的形像,他的话绘画出上帝另外一种样貌,就是反映出祂痛恨人类的暴力、压迫、和剥削的一面。那些听见那鸿的话和看见他所看见的上帝的人,不管所启示的是多么可畏,必然会深深地发出一声释然的叹息:‘公义终必实行!上帝至终必要行动,该受惩罚的必受到惩罚!’
这样,当我们读开头的这几节预言( 2-11 节),我们瞥见一个可畏的异象,但是当中亦唤起了那鸿的听众的希望。先知用一种强而有力的诗歌语言,描述上帝的愤怒和报复;这种愤怒更为可怕,因为上帝是‘不轻易发怒’的( 3 节),因此,烈怒最终来临,是由于出现了一些严重而可怖的人为因素。作者藉 指出自然世界的混乱来描写上帝愤怒的来到。海和河流干涸掉;巴珊和迦密肥沃的草地枯萎,利巴嫩青翠的斜坡在战士上帝来临前褪色。但是在描绘这种报复的力量时,那鸿加插一些话去提醒他的听众,上帝临到审判的目的:‘耶和华本为善’( 7 节)。上帝的良善在祂提供避难所给信靠祂的人一事上显明出来,但是避难所倒是藉 不久即将对尼尼微施行的审判而得到巩固。
第一章的预言到最后提出三个和全书涵义有关的具体信息,这三方面的信息也是属于整本书的意义:
(一) 上帝是释放者 ( 12-13 节)。在这本书的开始几节( 2-11 节),包含了先知对施报应的上帝的描写,现在那鸿宣告上帝自己对犹大人民所讲的话。这个信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彼此相关联。(甲)尽管犹大的敌人似乎是所向披靡的,亚述必将最终被打败,并从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乙)虽然过去上帝曾使用亚述,作为祂审判选民的工具,那种忧伤不久就将结束。(丙)上帝毁灭亚述将要同时释放犹大。那鸿向他的同胞宣布的信息,是一篇古老的信息,可追溯到希伯来人在埃及当奴隶的时代:上帝将要从人的枷锁中释放祂的选民。但是虽然这个信息是古老的,曾被无数的先知在过去数百年中宣告过,那鸿仍向他自己的世代和他自己的人民宣告。在每一时代,当上帝的百姓再次回到被捆绑当奴隶的经历时,释放的信息必须也再次被宣告。
因此那鸿坚定地秉承了圣经信仰其中一个伟大的传统。他宣告从上帝而来的释放之言。上帝永不会停止憎恨残忍、压迫,和人类捆绑同类的锁链。虽然上帝曾经一段时间对被压迫的哀哭保持沉默,但最终祂的先知会站出来,并再次宣告释放即将来临,而压迫者必须回答他们所犯的罪恶。可悲的是,包含希望的释放信息,必须从这代到另一代一再地重复。今天甚至比那鸿的时代更需要宣告上帝释放的信息,因为仍有许多的受压迫者存在于世界上。
(二) 上帝是审判官 ( 14 节)。十四节再一次述说上帝直接对亚述首都尼尼微讲的话;这些话好像死刑的宣判。尼尼微的名字将不再继续下去;她的神,她的能力和权势的记号,必不再被敬拜,因为那座伟大的庙宇将被毁灭。‘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那位赐人类生命者,宣布城市的死亡,在那城市里强暴曾灭绝怜悯,邪恶曾战胜善良。上帝的讲话究竟为谁敲起丧钟,这点是毋容置疑的;因预言一开始(一 1 )指出尼尼微。她必须死亡!
在先知开始的话里,上帝两种互相补足的面貌就这样并列出来。上帝恩眷一面反映出释放者的同情心;另一方面,上帝对压迫者表现强烈的憎恨,他们使上帝必须不断介入人类生活,释放他们。那鸿所持的是一种强韧的神学,绝不是向脆弱者和畏缩者而说的。我们乐于肯定上帝是释放者,但却不太愿意肯定释放也涉及审判。而那审判则表现上帝因公义而生的愤怒,针对那些以为他们的残忍可以不受惩罚的恶人。
(三) 上帝是平安的希望 ( 15 节)。这一段的结尾令人想起以赛亚(四十 9 )。一位使者将要来到犹大报好消息:战争之后随 必有和平,因为他们的宿敌不久要被打败。他们可再次庆祝犹太信仰上的节期和节日,因为那些中止了他们庆典的外邦国家,将不再是犹大的统治者。这样,虽然那鸿讲论尼尼微的失败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他的信心已超出他那个时代的实况。一位报好消息的差使,不久有一天必定要来,而他的信息必将是平安。
尽管这篇神谕的内容是灰暗和可怕的,那鸿在此期待 福音。他深情地对那些长久处于专制压迫下的人民讲话;虽然他们在绝望中,他叫他们扬起头来,并且仰望那位带来自由、新生命和重新表扬信心的消息者。同样地,福音的好消息也向那些被压迫和在绝望中的人传讲。这是一个平安的信息,免除外来的压迫而得的平安,就是与上帝 ── 生命的赐与者 ── 同在一起的新平安。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那鸿书
壹.神这位审判者的个性(一 1 ~ 8 )
一 1 ~ 5 神的性情一方面被形容为忌邪、复仇和忿怒的,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不轻易发怒和大有能力的。祂掌管宇宙和地上所有居民。祂的忌邪是公义的嫉妒,就如丈夫对所爱之妻子一样,而不是妒忌别人的幸福。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妻子”(参看何西阿书)。
一 6 ~ 8 当祂施惩罚时,无人能抵受得住。然而祂却善待那些投靠他的人。祂的审判象洪水淹没亚述,粉碎她的首都尼尼微。
贰. 尼尼微必遭厄运( 一 9 ~ 15 )
一 9 ~ 11 这些话是对亚述说的。神要毁灭他们,那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人要灭亡;这可能指西拿基立或傲慢的拉伯沙基。
一 12,13 虽然这时亚述人很安稳(或作势力充足),但他们将被剪除。虽然以色列一直受苦,但她将不再受苦,因为神将从祂子民颈项上折断亚述人的轭。
一 14 接着,耶和华直接向亚述王说话。他的名字将被人遗忘,他供奉偶像的殿将被洗劫,耶和华为他挖掘坟墓,因为他邪恶鄙陋。
那鸿书 1:1
尼 尼 微: 那 鸿 在 主 前 663 至 612 年 之 间 的
某 个 时 候 宣 讲 预 言, 他 预 告 了 亚 述 京 城 尼 尼 微 的 倾 覆 ( 参 本 卷 书
简 介 ) 。 一 百 多 年 前, 尼 尼 微 曾 因 约 拿 所 传 的 道 有 过 悔 改, 但 后 来
它 的 民 众 又 恢 复 了 偶 像 崇 拜 以 及 残 暴 和 压 迫 的 恶 行。 此 时, 亚 述 已 经 征 服 了 北 国 以 色 列, 并 不 断
进 犯 犹 大 的 某 些 地 区。 那 鸿 安 慰 神 的 选 民, 告 诉 他 们 神 即 将 毁 灭 亚 述。 主 前 612 年, 巴 比 伦 人、 玛 代 人 和 西 古 提 人 的 联 军 攻 陷 尼 尼 微 城;尼 尼 微 从 此 覆 灭。
1:2
耶 和 华 是 忌 邪 施 报 的
神: “ 忌 邪 ” 在 这 里 的 意 思 是, 神 热 心 保 护 他 的 子 民 ( 比 较 申 4:24 ; 5:9) ; 对 那 些 抵 挡 他 话 语 和 国 度 的 人, 神 必 照 着
他 们 所 怀 的 仇 恨 和 所 犯 的 罪 行,足 足 地 报 应 他 们 ( 参申 32:35, 41) 。
1:3
耶 和 华 不 轻 易 发 怒: 神 愿 意 给 罪 人 悔 改 的 机 会 ( 彼 后 3:9) ,
但 神 的 宽 容 和 忍 耐 是 有 限 度 的; 神 的 忿 怒 迟 早 会 临 到 那 些 在 罪 中 执 迷 不 悟 的 人 ( 比 较 罗 11:22) 。
1:9
设 何 谋 攻 击 耶 和 华
呢: 亚 述
人 千 方 百 计 想 要 摧 毁 耶 路 撒 冷 和 犹 大 国, 但 神 绝 不 会 让 他 们 的 阴 谋 得 逞。
1:15
好 信: 这
一 段 与 以 赛 亚 书 52:7 节 ( 参 此 节
注 释 ) 遥 相 呼 应。
1. 犹 大 国 得 到 一 个 好 消
息, 亚 述 人 将 被 彻 底 消 灭, 不 会 再 攻 击 他 们 的 城 市。
2. 同 样, 新 约 时 代 的 传
道 人 也 带 来 了 好 消 息, 即 借 着 对 主 耶 稣 基 督 的 信 心, 我 们 便 能 从 罪 的 捆 绑 和 撒 但 的 权 势 中 得 释
放 ( 罗 10:15) 。 到 将 来 所 定 的 日 子,
那鸿书
注释
一 1 标题
作者称这卷书为神谕或「负担」( 1 上;和合本作:「默示」),参看撒迦利亚书九章 1 节之注释。第 1 节下「所得的默示」暗示先知所见并非肉眼可见的东西。「论尼尼微」和「伊勒歌斯」的数据请参看前面的导论。
一 2-8 称颂耶和华
一 2-3 节上
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施报的神」,祂是按着正义施报的。祂有忍耐,不轻易发怒,但祂不会纵容罪恶,罪恶一定要对付(参导论有关那鸿书的信息)。神为自己名的缘故「忌邪」,这些真理在新约再被肯定(例如太七 21-27 ;可十一 15-17 ;罗一 18-32 ;启二至三)。
一 3 下 -6
这里指出神的能力遍及全地,此段可纳入圣经中的诗篇,成为颂赞耶和华的诗篇之一。文中洋溢着那鸿心中所关注的大前提。从以赛亚书中,我们知道亚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他们的神明(赛十 12-18 ;参番二 13-15 )。那鸿以自然界中各种令人震慑、惊悸的现象来形容耶和华,亚述人和他们的神明相形之下变得渺小。
第 6 节中使用了 4 个关于愤怒的字眼,(「烈怒」直译是:祂愤怒中燃烧着的怒气),重复的字眼是为了强调,正如上文 2 至 3 节上一样。
那鸿时代的人(贵胄和有钱人家除外)通常以晒干的泥砖建房子,屋顶是用木头和树枝架成,上面再盖上一层黏土,涂上灰水。在暴风雨中,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威力,往往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在这里,那鸿说耶和华「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祂在其中竟来往自如。「云彩」于我们是无边无际的,但于祂竟是「脚下的尘土」。以色列人并不是航海民族,海洋是可畏的。今日在这科技发达,知识先进的时代中,仍然有船只迷失在海洋中的事情,但神可以「斥责海,海便干了」。
这里有两处典故需要解释一下:其一是红海分开给以色列民逃脱(阻截他们的埃及人则被淹没);其二是乔舒亚领导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两事件都是由神止住江河,使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当耶稣平静加利利海的风浪时(加利利海以不测的风涛骇浪见称),祂是间接地表明祂的神性(可四 35-41 )。那时门徒回应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除了主耶和华之外,还有谁呢?
「巴珊和迦密」以及「利巴嫩」( 4 节),都是巴勒斯坦中林木茂密的地区。利巴嫩以其高大的树木称着,但是在主面前,它的树林花草都「衰残」。本来坚定不移的「大山」,「因他震动」( 5 节),此处除了实质上的震动之外,还有因惧怕而震惊的意思(参结十二 18 )。大地在祂面前融化。(和合本作「突起」,参新国际译本)。「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那鸿心中很可能是想象到他以前目睹或听闻的风灾或泛滥之灾情。
一 7-8
此处与第 3 节上相似:一面说明神的良善,另一面马上回到愤怒的主题。「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和合本是直译原文;新国际译本作「照顾」)那些投靠他的人」。在旧约中,「认得」或「知道」一词的意思不只是头脑上的认知,而是含有关怀、照顾的意思(例如出三十三 12 ;诗一○三 13-14 )。和合本(新国际译本亦然)在此( 8 节)加插了「尼尼微」的名字(一 12 、 14 ,二 1 亦然),是原文所没有的。在原文中,先知直到二章 8 节才提及尼尼微的名字,他可能是故意引起听众的疑问,制造张力,等到他最后揭示这名字时,就可引起更大的冲击。一 9-15 宣告亚述的审判及犹大的拯救
一 9-11 判判设恶谋者
一 9
这是新一段的开始。那鸿已详尽的说明与神同站一方,远胜过与祂敌对。现在他转过来向仇敌说话:「尼尼微人哪(原文已读作:「你们仇敌」,见新国际译本旁注)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突起。」留意从原文看来,那鸿的首批听众,不易了解先知所指的是谁,尼尼微的名字至此仍未提及(直至二 8 才说明),而犹大的名字要一直等到第 15 节才直接说出来。
一 10
这一节很难翻译,若依和合本的译法(与新国际译本同),这里所表达的是 3 幅描写困境的图画:被丛杂的荆棘缠扰,不能动弹;因醉酒而不能自制或自卫,并且宿醉未醒(参诗一○七 27 ;箴二十三 29-35 ;赛二十九 9 );最后一幅图画是一刹那间被烧净尽。另一译法是:虽然他们有如丛杂的荆棘,或如在他们的饮料中被浸透,但他们最后仍要被烧灭,如同枯干的碎秸 。换言之,他们虽然被湿透,似乎不可能被火燃烧,但在耶和华的烈火中,他们必要被烧尽。
一 11
通常认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亚述王西拿基立,他敌对耶和华,毁灭 46 座犹大的城邑,又于主前 701 年围攻耶路撒冷。
一 12-14 亚述与犹大前途的对比
一 12-13
在此我们读到作者第一次直接向犹大说话(和合本和新国际译本为了使这意思更清晰都在此加上「犹大啊」的字句)。在希伯来的预言中,经常会有转换对象发预言的情形。「主耶和华如此说」:不管亚述人有多强悍,他们将会「被剪除,归于无有 …… 我 …… 不再使你〔犹大〕受苦」;犹大的「轭」(服役的标记)及绳索(俘掳的记号)将要折断。
一 14
先知又再转向尼尼微 / 亚述说话:「耶和华已经出令」,强调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决定。「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直译是:「你的名不再被播种」。后继无人被视为是极大的咒诅(参诗三十七 22 、 28-38 ;赛四十八 19 )。耶和华必除灭亚述庙中木制(「雕刻」)和金属(「铸造」)的偶像,他们就知道他们的神明是虚无的。「鄙陋」在此的意思是无关重要,没有价值。
今天甚么是我们的「亚述神明」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亚述人认为他们的神明可赐予他们所渴慕的能力、安全感、财富和享受。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商业机构就是这神明,他们对公司全力效忠,对公司有利,就会得到很大的报酬,若不能配合公司,则可毁掉一生。无论我们面对势力看似如何强大的假神,我们当知道这些势力都是虚幻和短暂的,只有主才是统管万有的真神。
一 15 传报佳音的人
那鸿书第一章
Ⅰ 标题(一 1 )
A 主题(一 1a )
预言的形式是 默示 ( NIV 、 JB 、 RSV ; AV 作“负担”;见导论 , 17 页)或宣告,这是用来指关于非以色列人之启示的术语(如∶赛十三 11 ,十五 1 ,另参∶亚十二 1 ;玛一 1 ,见耶二十三 34 ~ 40 )。在此,默示的主题是 尼尼微 ,并延伸至亚述,从西拿基立时代(主前八世纪初叶)至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伦毁灭为止,尼尼微都是亚述的首都。虽然字面上是指尼尼微城,但它也可能有象征式的弦外之音,代表所有敌挡神和祂的工作之人(见约拿书;路十一 30 ),正如稍后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所代表的一样(参∶启十八 2 、 10 、 21 )。
B 形式(一 1b )
预言的形式是属于文件或 书籍 ,最可能是用书卷的形式(耶三十六 2 ;参∶结三 1 ~ 3 ),其中包含从其终极源头──神──而来的“启示”(参∶赛一 1 ;俄 1 );这是惟一一卷被称为“书”的预言,以致有人认为,它原先可能是玛拿西统治时,受亚述压迫期间暗中流传的小册 13 。先知是“伊勒歌斯人那鸿”,伊勒歌斯可能是他的家乡,也有人认为是亚述、加利利或犹大。虽然最后的那个建议似乎是较有可能,但确切的地点仍无法肯定(见导论 , 15 页)。
13 见 Rudolph, p. 148 ;参 Keil, p.
9, Van der Woude, 'Book of Nahum', p. 122 ,提议说∶这预言原先是写给(或来自)被掳之以色列人的一封“信”。
Ⅱ 颂耶和华之诗(一 2 ~ 8 )
这一段的形式是一首叙述诗,描述耶和华的本质和属性(参∶诗二十九,三十三,一○三,一○四;路一 46 ~ 55 ),生动地描绘了神向祂的仇敌,以及祂百姓的仇敌所发的合理忿怒。这首开卷之诗不受时空的限制,透过亚述帝国的例子,成为本书在神学上的背景──神宇宙性的能力与公义 14 。作者首先用普世性的词汇( 2 ~ 6 节),然后从较为个人的层面( 7 ~ 8 节)来呈现出神的属性与能力。
14 B. S. Childs,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as Scripture (SCM Press / Fortress, 1979), pp. 443 ~ 444.
A 神的属性(一 2 ~ 3a )
2. 与以色列有关系的、盟约的神“耶和华”( JB ;参∶出六 2 ~ 4 ),在此被描述为具有 忌邪 的特征,因为神在祂的圣洁里绝不容许有敌对者(出二十 5 ;书二十四 19 ;亚八 2 )。这是约的术语,说明神和祂百姓建立关系时,双方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必须排除掉(出六 7 ;参∶何一 9 ,二 23 ) 15 。祂既是公义的神,就对任何不义(申三十二 35 ;参∶罗十二 19 ) 施行报复 ( NIV 、 RSV ),神对罪(无论是祂百姓的罪或其他人的罪)的任何审判,都不是立基在任性或不可控制的忿怒之上,而是立基在神不变的圣洁属性上。神对一个行动──无论好坏──必有适当的反应,绝不太少,也不太多。尼尼微正是显出神这种圣洁特性的例子,在同一节中一连三次重复提及神施报的行动,就强调了这一点。在结构上,神的忌邪与祂的忿怒是平行的 16 ,这忿怒是圣洁的神对罪──异教徒的罪或以色列人的罪(罗一 18 )──的反应。神施报的对象是 祂的敌人 ,祂向他们 怀(怒) (虽然希伯来文没有括号内的受词;参∶利十九 18 ;耶三 5 、 12 )。这动词是指“护卫”或“保守”,暗示神保留祂的怒气到合适的时机(见 3a 节),或神持续生气。另一个可能是根本不需要加上直接受词,而将此动词解释为“怀怒”,像它在亚喀得文一样(参∶摩一 11 ;耶三 5 ) 17 ,神对那些敌人“怀怒”。
3a . 神的“恒久忍耐”( long-suffering ,中译“不轻易”。出三十四 6 ~ 7 ;民十四 18 ;参∶箴十四 17 相对的希伯来文片语)并没有否定前一节的说法,反倒显出祂等候某种公义的耐性;既然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祂的等候就不是没有穷尽的。忍耐与“大能”( RSV )连在一起,显出神那两面互补的特性,这在旧约圣经中也有平行的例子(民十四 17 ~ 18 ;尼九 17 )。
15 见 J. G.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Inter-Varsity Press, 1972), pp. 101 ~ 103.
16 这结构在形式上是 ABB 1 A 1 的交错句或倒转平行句,即∶
A 神是忌邪的,
B 耶和华是施报者。
B 1 耶和华是施报者,
A 1 (神是)忿怒的。
见 M.
Dahood, 'Chiasmus', IDBS , p. 145 ,以及该处所列的书目。
17 见 E. Reiner,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11 ∕ 1 (Oriental Institute, 1980), pp. 59 ~ 61, nada{ru 项下所列的。参 Cathcart, pp. 42 ~ 43; R. L. Smith, p. 72.
B 神的能力(一 3b ~ 6 )
3b ~ 5. 在受造的次序中,神的能力是藉着祂与这大能的彰显── 旋风 和 暴风 ──(参∶诗八十三 15 ;赛二十九 6 )间密切的关联而显明的。神以旋风和暴风开路(和合本作“祂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用 祂的脚 激起 云彩 ,就像以色列人在行路时激起 尘土 一般。祂的能力也藉着祂能使创造逆转而显明出来,就如∶使河海干涸(参∶赛四十二 15 ,五十 2 ;耶五十一 36 ;启二十一 1 )、使着名的肥沃之地(外约但的 巴珊 、北以色列的 迦密 和 利巴嫩 ;参∶赛三十三 9 ) 衰残 (赛十六 8 ,二十四 4 ,三十三 9 ;珥一 10 、 12 )。地球本身的根基则因神大能的临在而震动(诗四十六 3 ;耶四 24 )和消化(诗四十六 6 ;摩九 5 ;参∶摩九 13 ,“流”带有积极的含义);结果是 大地 和其上一切受造之物都“荒废” 18 ( RSV ;和合本作“突起”),显明神建造与毁坏之完整并宇宙性的能力。正如神从混沌中创造(创一 2 ),照样,祂能毁坏祂的创造而使之归回混沌。
6. 神的忿怒可用四个希伯来文同义词来表达∶ 义愤 (和合本译作“ 发愤恨 ”;参∶赛十 5 ;耶十 10 )、 发烈怒 (由两个希伯来文组成,每个字都分别用来指忿怒,出十五 7 ;结七 12 与出三十二 12 ;尼九 17 )与 忿怒 ( 2 节;诗五十九 13 ;赛六十三 5 ),以致没有人能 在 祂的忿怒 之前站立 ( AV ,和合本译作“站立得住”),甚至连生性残暴之人也不能(参∶耶四 26 ;玛三 2 )。强调语气不仅藉着同义词的堆砌来表达,也藉着使用修辞疑问句( 谁……呢?谁……呢? )来强化此一宣告∶“没有人能在神的忿怒之前站立得住”(参见下面的增注 )。
18 这译法是由当代几位注释家从一较不重要之版本修正而得,有叙利亚译本及拉丁通俗(或译武加大)译本支持;此一修正包括∶用 s% 取代 s* ,稍微移动一个小点,用“荒废”( watis%a{~ ;参∶赛六 11 ,十七 12 ~ 13 )取代了较难解释的译法“兴起”( watis*s*a{~ ; AV 作“焚烧”)。
增注∶修辞疑问句
不同的文学形式或体裁适合不同的功用,预言的功用是藉着先知劝说听众在神启示的光中采取某些行动。这种劝说的功用也属于古典修辞学,使用某些方法达到它的目标,那些方法中有一些──包括使用修辞疑问句──也可以在希伯来预言中辨识出来。
修辞疑问句不同于探求消息之普通问句,它假设问题的答案是问的人和听的人都已经知道的。但修辞疑问句取代了同等地位的直述句,迫使听众加入讨论,听众藉着提供已知的答案来回应,亲自参与了劝说的过程。这方法在那鸿书别处(二 11 ,三 7 ~ 8 )有应用,也用在别的先知书的经文里 19 。
19 其他先知书经文中,修辞学(包括修辞疑问句)用法的进一步讨论,见 Y. Gitay, Prophecy and Persuasion: A Study of Isaiah 40 ~ 48 (Linguistica Biblica, 1981).
C 体现神的属性与能力(一 7 ~ 8 )
与神忿怒中的能力并列的是∶读者再一次面对神的忍耐与恩典(参 2 节)。耶和华仁慈的属性,显示给那些在“压迫”( 患难 )中寻求祂作保障胜过倚靠自己谋略之人(参∶撒下二十二 31 、 33 ;诗三十七 39 ~ 40 ;对比申三十二 37 ;赛三十 1 ~ 3 ) 20 。相反的,神的仇敌必要经历 黑暗 21 与 洪水 ,将“它的地方”(和合本译作“尼尼微”, NIV 也是如此,因为这很明显是指着尼尼微说的,参 1 节) 22 ,带到 尽头 。
20 有人用第 8 节头两个希伯来文来结束第 7 节∶“那些在涨溢的洪水中投靠祂的人”( Cathcart,
p. 31; Rudolph, p. 152 ),但第 8 节开头的连接词“但”,使这种提议在语法上不成立。
21 在句法上,主词有两个可能∶或者是神,以“黑暗”作地点或方向的直接受格( G-K 118, d-g ;参 Cathcart, p. 31 ),或者以“黑暗”为文法上的主词( LXX, Vulg., Syr. )。
22 有些注释家认为一章 1 节的尼尼微是后人所加上,这样看却使第 8 节的代名词(即“使它结束”,和合本与 NIV 皆作“尼尼微”)没有了前置词;他们任意将 m#qo^ma^h 修改为 b#qamaw ,提议“祂的仇敌”作动词的受词,参∶诗五十九 1 ;见 LXX; BHS ; Cathcart. D. T. Tsumura, 'Janus Parallelism in Nah 1:8', JBL 102 (1983) pp. 109 ~ 111 指出∶从现存子音抄本的读法, m#qawma^ 可以不更动子音而得出“背叛”的意义。他提议∶既然上面这个字中的 m 和 b (“在……里面”)两个子音都是唇音,相近的发音即足够使一个字同时表达两个可能的意义,与第 8a 节相连构成综合平行句,即为“它的地方”,与第 8c 节的“仇敌”构成同义平行句则为“在背叛中”。在某些例子,希伯来文的“地方”意味着“神仇敌的地方”,带有对立或压迫之意(参∶诗三十七 10 ),也证实了这一点。
Ⅲ 神人格化的忿怒(一 9 ~ 11 )
9. 文风现在变了。作者直接称亚述为“你们”(见 RSV ,希伯来文动词是第二人称复数)。 无论 亚述“设下 什么 计谋”( RSV ;参∶但十一 24 ;何七 15 )攻击耶和华,神必要将之灭绝净尽(见 8 节)。这结局是如此彻底,以致亚述不再受搅扰,也不再造成别人的搅扰,因为它不再存在了。
10. 原文与句法上的困难,使本节成为旧约中最难解释的经文之一。本节为 9 节所记亚述的毁灭提供了细节,也为那节中神干预的宣告提供了根基或基础 23 ,这从“因为”(中文未译)所要陈述之事可以看出。这语助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强调本节中之光景必然会发生,因而译作“诚然” 24 ,虽然这个罕见的用法似乎较不可能。神刑罚之程度被描绘为∶亚述受罚要“到一个地步” 25 ,即像 荆棘缠绕 在一起(中译“丛杂”;参∶创二十二 13 ;赛九 18 );荆棘是极易被火烧毁的(传七 6 ;参∶士九 15 ;赛九 18 ,十 17 等,“荆棘”一词用了不同的希伯来文)。亚述无法使自己逃脱神烈怒的审判,必要被毁坏或烧毁(出三 2 )“净尽” 26 ,就像火将枯干的碎全然烧毁一样。枯干的碎素以易燃(出十五 7 ;赛五 24 ;俄 18 )及无用(伯十三 25 )着称,就像荆棘(士九 15 )一样。在此用另一个暗喻来强调面对神忿怒时的无能为力,就是将他们比作“喝醉了的人”(参∶箴二十三 20 ) 27 。这种酩酊大醉的光景可能导因于亚述喝尽了神忿怒的杯(参∶耶二十五 27 ,五十一 57 )。火与醉酒这两个暗喻混合使用,原文的句法使这个对比真正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了不同译法之间的变异 28 ,但神刑罚的必然性,却清楚地在此描绘出来。
11. 亚述被指控为∶ 有一人出来、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见 9 节),这或者广泛地指所有亚述君王,或者特别指主前七○一年入侵犹大的西拿基立(王下十八 13 ~十九 36 )。这个人也 图谋邪恶 ,或者把第二个字读作人名,如有人所提议的作彼列,就是一个鬼魔,甚至是撒但本身(参 15 节;林后六 15 ; 11Q Melch ; 1QS1:18 、 24 与各处)。亚述受毁灭的特殊原因,与神严厉的属性( 2 ~ 6 节)并行的是∶恶人攻击神和祂的百姓,而不是以色列民族狂热的民族主义。
23 NEB 、 RSV 和 JB (参 BHS 注)将开头的希伯来文语助词 ki^ 读作 k# “像”、“如”,然而现存形式未经修改时,所有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上下文(见创三 14 ;赛二十八 15 )。 NIV 不理这字和下面的句子。
24 关于断言式的用法,见 G-K 149 段; R. J. Williams, Hebrew Syntax: An
Outl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67) p. 74.
25 `ad ,见 BDB , p. 724.
26 在文法上,这个副词可用来修饰枯干,意为“完全”。
27 直译为∶“而当醉酒之人喝酒的时候”,文法上大有问题,连所建议的读法也只是试验性的。
28 希伯来文 `ad 在此被忽略掉或修改了母音,尽管上下文似乎要求有一个对比( RSV 、 NEB 、 JB ),这是该字的一个用法(参∶撒下二十三 19 ;代上四 27 ),虽然在此段不见得有细微差异的要求。
Ⅳ 神的双重判决(一 12 ~二 2 )
神以默示的形式( 12 节, 耶和华如此说 ),向一个法律辩论的双方发言,交替地宣告祂向犹大的判决──无罪开释与盼望( 12 ~ 13 、 15 节,二 2 ),以及向亚述的判决──毁灭( 14 节,二 1 )。
A 犹大∶压迫的结束(一 12 ~ 13 )
给犹大的头一篇信息,乃是盼望的信息;她的仇敌将被打败,她将要得着释放。准确的读法是难以理解的 29 ,但所表达的理念是∶亚述无论在势力或人数如何,都不能战胜。他们沉重的暴政( 轭 ,参∶耶二十八 10 ~ 14 ;结三十 18 ; 绳索 \cs8 ,参∶耶二 20 ,三十 8 )将被挪开,亚述将成过去。从犹大的观点来看,她将从早期的受压中得释放。
29 七十士译本对 12 节的子音,因经文的分法不同,而遗漏了四个字母,故译作“一个管理众水之人”,而非“虽然他们又强又多”( RSV ;参 Syr., BHS )。
B 亚述∶家系的结束(一 14 )
在耶和华的命令中,亚述将要达到尽头,因为没有 后裔 30 (参∶撒上二十四 21 ;赛十四 20 ~ 22 ),并且将被埋葬,如同一件受轻蔑、毫无价值的东西所受的处置一样(参∶创十六 4 ~ 6 )。亚述怎样亵渎所征服的殿宇(王下十八 33 ~ 35 ,参二十五 9 ;代下三十六 7 ;拉一 7 ),他们的庙宇和偶像也必照样被除灭。
30 BHS 所提议的修正“你的名将不再被记念”是毫无意义而不必要的。
C 犹大∶好消息(一 15 ) 31
此处与以赛亚书五十二 7 的弥赛亚信息十分相似(参∶赛四十 9 ),犹大专心倾听 \cs9 平安 与幸福的消息,是由一个“使者”(希腊文,中译作“报好信息的”)所传扬的,这使者带来了受欢迎的 消息 。这消息起因自她的压迫者(指明为“彼列”或恶人,参 11 节)的败落,亚述将要被“剪除”(中译“灭绝”)净尽,不再成为威胁。犹大现在可以节期的形式尽她在宗教上的义务,这些节期是他们所受的命令(参∶民二十八~二十九),也是他们所许的神圣 誓愿 (参∶民三十;申二十三 21 ~ 23 )。
31 这节经文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在二章 1 节,反映出直到十二世纪之前没有分章节的情形。
──《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鸿书
那鸿书第一章
1:1 “尼尼微”及“那鸿”: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及“背景”条。
1:2-15
本节至15节赞美伟大的神是人患难中的保障,不轻易发怒,但决不以有罪为无罪(2-8节)。这位公义的神启示先知,尼尼微将因其恶行而被神毁灭(9-15节)。
1:2-3
“忌邪”:神为独一真神,圣洁公义,不能容许人敬拜他神。人须专一侍奉祂(看出20:5)。本节连用三次“施报”,说明神是公义的,必按人的罪报应各人。“忿怒”是审判的开始,但神乃慈爱的神,不轻易发怒。“有罪的”:暗示尼尼微。“旋风和暴风”:看《诗篇》18:7-15及注。
1:4
“斥责海,使海干了”象祂领以色列人过红海(出14章)。“使一切江河干涸”象祂领以民过约旦河(书3章),神因此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曾彰显祂的大能。祂是万物的主宰,象巴珊、迦密、黎巴嫩这些闻名的肥沃、美丽的地方,只要祂斥责,都会衰残枯萎。
1:5-6 “大山”、“小山”、“大地”、“世界”、“磐石”,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不变且长存,在神的忿怒中,一样消化崩裂,何况脆弱必死的人?
1:7-8 神的审判保障信靠祂的人,惩罚不遵守祂命令的人。“涨溢的洪水”喻进攻尼尼微的军队势如破竹。“黑暗”:死亡。
1:9 “灾难不再兴起”:不会给亚述另一次象当年摧毁撒玛利亚城的机会,这一次的刑罚是彻底的。
1:10 本节原文意思难确定,可能形容亚述人如“碎秸”和“荆棘”,在刑罚的烈火前无反击之力。
1:11 “有一人”:指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率大军进侵犹大的亚述王西拿基立(赛10:5)。比较《王下》18:13-19:37;《以赛亚书》36-37章。
1:12-13
预言亚述虽强大终必灭亡,不再辖制犹大(“折断他的轭”)。“势力充足”亦作“盟邦之助”。“我虽然使你受苦”:指亚哈斯和玛拿西二王在位时,神容许亚述和埃及惩治以色列人(代下28:16-21;33:10-11)。
1:14 “鄙陋”指无耻的行径。“归于坟墓”:主前612年,尼尼微葬身于巴比伦为他们掘的坟墓中,应验了这里说的话(看耶32:22-23)。
1:15
“好信”:犹大不再受亚述辖制得享平安的好消息(参赛52:7及罗10:15。前者讲犹大人被掳巴比伦获释,后者指听信福音得救,都是喜信佳音)。“登山”:登上耶路撒冷宣布此好消息,从此可以守节欢庆。“从你中间经过”:攻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