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第五章
第 5 章
何 5:1-2> 以色列人选择跟从他们的领袖而泥足深陷;我看我今天所作的选择,是……
5:1 -2 米 斯巴和他泊是敬拜假神巴力的主要地点,领袖甚至教唆百姓在这些地方犯罪。朝野腐败堕落令人失望,以色列的百姓可说是没什么指望了。他们仰望领袖引导时应有此发现。今日,我们常可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但仍须注意他们 是在带领我们接近还是远离神。神要求人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同样,祂也要我们为自己的行为和抉择负责。
何 5:4> 人会对罪感到麻木!?我……
5:4 持续不断地犯罪使人心变得刚硬、不易悔改。故意选择跟神对抗使人的良心麻木,犯了一次罪,下次就更易再犯。要尽量远离罪恶的行为,避免让它在你里面留下轨迹。
何 5:8> 吹号,带来的信息是……
5:8 基比亚和拉玛是离耶路撒冷不远的以色列的城。何西阿预言这两座城将要吹响审判将至的警号。
何 5:10> 犹大为何惹得神发怒?
5:10 移动地界是严重的罪行(参申 27:17 )。何西阿在这里指责犹大首领如同那些移动界石来欺骗百姓的人(参申 19:14 )。
何 5:13> 神的旨意,我能改变吗?我……
5:13 在米拿现和何细亚统治年间,以色列向亚述求助(参王下 15:19-20 ; 17:3-4 )。但即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也不能帮以色列的忙,因为神已决意要审判这个国家。如果我们轻视神对我们发出的悔罪的呼召,又怎能逃过祂的审判呢?(参来 2:3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何西阿书第五章
归向耶和华(五 1 ~六 11 )
五 1 ~ 14 是耶和华向以色列全家所宣告的审判。本段重复神指控以色列的罪:“他们也不认识耶和华。”(五 4 )他们实际上的表现包括:
.强暴残害,肆行杀戮( 2 )。
.“行淫”、“淫心”( 3 ~ 4 ),指属灵上的淫乱──拜巴力、以及道德上的奸淫邪荡。
.骄傲、行事诡诈、倚靠外表的献祭等礼仪( 5 ~ 7 )。
五 8 ~ 14 显示以色列的敌人将起来攻击他们,带来欺压、毁灭、荒凉。这段经文的历史背景,大概是指以法莲与亚兰联兵,企图逼使犹大加盟,一同对抗亚述(参王下十六 5 ~ 9 ),结果以法莲与犹大都蒙受亏损。先知指出这事出自耶和华的审判,不能从人得解救或医治。
神不悦纳人的牛羊,祂甚至转面离开。得罪神的人必须悔改、承认己罪、寻求耶和华。六 1 ~ 3 发出一个呼唤,亦是一个决志:“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对回转归向祂的人,应许肯定的同在(六 3 )、医治与照顾(六 1 )。被责备为不认识耶和华的人,现今立志“竭力追求认识祂”(六 3 )。如果我们受到神的对付──撕裂与打伤,让我们有属灵的知慧与胆量,认定惟有祂才可以医治,并使我们苏醒复兴。
祈祷 主啊,求每天出现临近我,像晨光、像甘露。 ──《新旧约辅读》
何西阿书简介 何西阿书 第五章 注释
5:1-7 首领与庶民的罪行
1 「以色列家」:指百姓的代表,可能是长老。
「米斯巴」:可指不同的城市,这里大概是指约但河东基列地
的米斯巴(参士10:17; 11:29)。
「他泊山」:位於耶斯列平原的东北。两个地方都设有邱坛和
偶像。
「如网罗」、「铺张的网」:比喻祭司、首领使民陷入罪恶网
罗当中。
2 「这些悖逆 ......
极深」:或译作「他们挖深了什亭的陷坑」。
(参吕振中译本)什亭是百姓入迦南前与摩押女子行淫的地方
(民25:1-3),这句是指以色列民今拜巴力行淫乱,罪孽更深。
「斥责」:或作「管教」。
5 「以色列和以法莲」:均指北国。
6
百姓以为耶和华为诸巴力之一,用异教仪式和淫乱来敬拜 ,
神是不会悦纳的,因此他们的敬拜是枉然的。
7 「行事诡诈」:原指不贞的妻子行淫,违反婚约。
(参耶3:20; 9:2)
此处指背约的百姓向神不忠(参何6:7)。
「私子」:指不认识耶和华的以色列民所生的儿女。
(参4:13, 14)
7下  ; 原文作「月朔必吞灭他们和他们的产业」。
「月朔」:参2:11注。
5:8-14 以色列和犹大均受惩罚
二国彼此攻击和倚靠外邦,故先知预言他们的下场。
8
基比亚、拉玛和伯亚文(参4:15注),都是靠近南北二国接壤
的地方。
「有仇敌在你後头」:或译作「(前进吧,我门)跟在你後面
」。本节大概是对南国的呼喊,意思是要发出吹角的警报,因
为战事已经爆发,敌人已毁灭北国,现正迫近南国。
9
「责罚的日子」:指主前七二二年,当时亚述攻陷北国,把人
民掳走。
「变为荒场」:指永不再复兴。
10
「挪移地界」:可能指北国曾侵略南国,现南国要来报复,甚
至占据北国土地(参王上15:17,
22)。
「水」:指洪水,形容忿怒的猛烈。
11
「人的命令」:原文意思不详,或解作「虚浮的偶像」。
12
原为「我向以法莲如蛀虫、向犹大家如腐坏」,描写随神审判
而来的毁坏。
13 「他们就打发 ......
」原为「以法莲就打发 ...... 」。
「耶雷布王」:原为亚述文之「伟大之王」,即亚述王。
14 形容刑罚的可怕。
5:15-6:11 百姓没有诚意悔改
神虽等候百姓悔改,但百姓的回应并非出於真诚。他们表面上附从神
,希望神会除去刑罚,但仍继续行恶,因此神要施行审判。
何西阿书第五至六章
给祭司、首领、王室的信息(五 1-7 )
在简短七节中,我们再一次看到,先知把一篇本来比较长的演说缩短了。开头的三节以上帝直接说话形式表达,藉何西阿宣布出来;第四至第七节则是先知自己的话语,也许是用来回应前面上帝所讲唤醒的话。上帝在这里所讲的,是针对以色列国中的三个领导阶层:(一)祭司(参阅四 4-19 );(二)部族和地方的首领(第一节中称为‘以色列家’);(三)王室(即‘王家’)。这些未尽领导责任、悖逆犯罪的各个阶层的人,是上帝批判的对象,也是即将受惩罚的目标。先知宣告这些话的背景,无疑是指撒玛利亚,当时皇帝的宫廷就设在那里。从先知所讲的话中,可以假定他这样直率的批评,必然引起那些被公开斥责的管理阶层的敌视。
这些经文开始用隐喻来表达上帝的责备。在以色列中的领袖的行为,好像‘圈套’,像‘网罗’,和是一种‘陷阱’。(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的和英文在这里稍有不同,英文圣经直译为……你们曾经是米斯巴的‘圈套’,他泊的‘网罗’,并在什亭设‘陷阱’──译者注)这些隐喻都是打猎的用词;圈套和网罗是用来捕鸟的,陷阱是用来捉走兽的。所有这三种隐喻都说明因受骗而失去自由的情况;正像以色列人的领袖一样,他们的行动,也使得他们的人民失去自由。这三个地名:米斯巴、他泊、和什亭,可能是三个地区,在那里发生以色列人的领袖绊倒他们的百姓的典型事例。先知提及这三个地名,对于当时的读者无疑是有较深的意义的;但对我们现在,则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米斯巴(虽然有几个地方都叫这个名字)也许是在北国以色列南边,邻近犹大国边界的一个地方;他泊则是北边的一座山;什亭则地处约但河东岸。除了暗指已经不再为人所知的专门事件以外,这些地名可能是指以色列领导阶层的失败,已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扩散开来了。
以色列(在这里以法莲是她的同义词,见第 3 节)被他们的祭司、首领、和王室的罪恶领导所诱惑,已经犯了奸淫,从事当地的宗教仪式,背弃真神。作为对何西阿这种公开宣告的回应,很多以色列人中的领袖,必然用自的方式辩护说:以色列人中适当的崇拜形式依然保留。但是何西阿不能赞同这种看法。从外表上看,的确好像仍然保存对真神的敬拜仪式,但是那些‘寻求耶和华’的,却寻不见祂( 6 节);耶和华对这种盛行信奉异教的风尚,祂的反应是转去离开以色列。国家领导阶层失败的结果,上帝的审判不可避免要来到;这在最后的七节下半表达出来。但是这句话的希伯来原文(以及英文译本)其意思是不清楚的。但是在早期的希腊文译本中,保留有原文的意思:即将有蝗灾来临,作为上帝的审判行动。
这段先知面对以色列国家中的领袖的简要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意义。
(一)由于错误领导的结果,百姓已失去他们的自由。一度曾经好像小鸟自由飞翔在上帝的天空中,现在被捕鸟人的网罗绊住;自由地徘徊在田野里的小羚羊,再次被猎人的陷阱捉住;一个从古代奴隶枷锁中庆幸得解放而建立起来的国家,现在重新被奴役,被外邦人的信仰的锁链重新俘虏了去。在人所能忍受的损失中,丧失自由是最严重的了。它常常不是因为外来法制的压力,而是因为内里放弃对真神的信心,那样最容易失去自由。
(二)当专一信仰的委身一旦被放弃,希望持守原来向好的老路的愿望,纯属自欺。以色列中的领导者既实践又颁布外邦人对巴力的信仰,他们还想藉对以色列的真神的敬拜,来掩饰耳目;当他们的错误道路被谴责时,他们伪善地沿用所有原来对真神的敬拜方式(见 6 节)。但是这种双重的立场并没有效用,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继续对真神的敬拜,并不能及时保护他们的信仰,免除被猖獗的异教所伤害;它只是假冒伪善的领袖们的回声,这些领袖已经不再晓得专一事奉敬拜上帝的旧路。
沉醉在信奉异教的喜好中,却虚伪地假装对真神的寻求和敬拜,使先知说出很严厉的话。这样的人寻求耶和华,但必寻不到,因为祂已经转离他们。这正和福音的应许相反,耶稣说:‘你们寻找,必找到。’但只有真正寻找的人才能找到;以色列人当时戏剧性的敬拜上帝,只是作为他们不再寻求上帝的掩盖行动,所以上帝转离他们,不被他们找到。
(三)因为先知强而有力的批评,使得他宣布上帝的话中,还保留一些希望的因素。他代表上帝说:‘我却斥责他们众人。’( 2 节)而斥责的宣布在第七节末。然而希伯来文翻译‘斥责’这个词,带有积极的含意;它表示一种有意拯救的惩罚行动。父母斥责他们的孩子,不单单是孩子顽皮的结果,同时也是教导他们该如何行事做人。在这里我们再一次透过审判和惩罚的乌云,看到上帝的怜悯。按照我们的行为,我们必须受到上帝的审判,但审判接是一种斥责,斥责并不是上帝最后目的。当我们晓得了上帝的管教,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功课。正像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中受苦,从愁眉不展中辩认了父母的爱,从而发现人生真正的道路。
响起警钟(五 8-9 )
这简短的两节经文,介绝了何西阿从五章八节至七章末了所讲的内容。这里所收集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先知这一部分布道工作的背景,可以由列王纪下十五至十七章历史记载提供补充。这几节经文反映了纪元前七三三年临到以色列的危机;有关这次危机的更多资料,可以从这段经文(即何五 8- 七 16 )得到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当何西阿开始做先知工作时,以色列国是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这个国家在他统治期间,藉向外扩张和人为的方法以求成功和兴旺。以色列本来是一个军事强国,拥有大批财富,并对国际事务产生影响。然而这个国家内部却有许多问题;国家整体对真神的信心衰弱,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结构的破坏;而社会结构的破坏,豫兆将来的不吉祥。所有能维持这个国家统一的,是耶罗波安二世的铁手腕。但是纪元前七四六年,他死了。第二年,纪元前七四五年,另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了: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成为亚述国的新统治者,他决心重建称霸世界的亚述大帝国。以色列王的死,伴随一个有野心称霸世界的王从亚述国兴起,必然产生一种新的政治历史环境,在那种环境中造成北国以色列在纪元前七二二年衰亡。
耶罗波安二世死后数年间,以色列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在接的十年里,这个国家先后被五个皇帝统治过,他们很少是合法取得王位的。暴力到处出现,在以色列中兵荒马乱,涉及国家内部生活的战争,周期性地爆发。耶罗波安的儿子撒迦利亚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但是只统治了六个月,就被沙龙所谋杀,并由他篡夺了王位。他接只统治了一个月,就又被米拿现(公元前七四五至七三七年)所杀害。在米拿现统治期间,以色列国变成亚述国的殖民地,必须向亚述大批进贡。后来米拿现的儿子比加辖继位(纪元前七三七至七三六年),但是这个不幸的王被一个军官行刺而死,这个军官名叫比加,他接做王统治以色列从纪元前七三六至七三二年。在比加统治期间,他加强军队,把国家的政策改变了;从原来的米拿现做王时的亲亚述攻策,变为抵抗亚述的政策。比加推行和埃及联合的政策,希望从埃及得到帮助。
这样,从公元前七三六年起,以色列这个小小的国家重新开始一种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注定了她的命运。她必须抵抗不断强盛的亚述国的势力,一头与北边的大马色联盟;但是反抗亚述的政策在南边却树立敌人,因为当时以色列南边的犹大国还一直是亚述的支持者;而埃及当时还十分脆弱,不能在危机时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样,以色列和大马色的异教势力联合,侵略犹大;这样做的结果,促使了提革拉毗列色藉口为了保护他的姊妹国(犹大),而作出反应,他的军队摧毁了以色列的联盟,夺去了这个国家的大片土地。因此到了元前七三三年,除了以色列的心脏地区,以法莲的山区地带,还没有完全被亚述王所攻占以外,绝有部分地区,都已失去控制权。
以上是何西阿书五章八节至七章十六节,这部分经文的国际和政治背景,我们必须加以说明和注释。对于当时生活在以色列的大多数人民,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国际事务方面。希望知道接将发生什么事?与大马色的联盟能否保持巩固,入侵犹大地会否成功?埃及会否派军队帮助抵抗亚述的威胁?但是当许多像这样的问题被提出来时,当政治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除了少数上帝的先知,像何西阿这样的人以外,没有人能够肯定,在这个时期的混乱事件中,到底上帝的旨意是什么!
何西阿的信息一开始,就以他的特殊风格,令人触目惊心:‘……吹角,……吹号,……吹出大声,’他的讲话带一种传统的宣告敌人突然攻击,和需要奋起自的警告。危险正来自南边,从基比亚、拉玛、和伯亚文,这些以色列和犹大接壤的边界迅速传来。这些方向当时正是国家反抗亚述直接冲突的地方,也是新的威胁可能出现的地方。然而先知何西阿觉察到那个新仇敌,既不是来自北方,也不是来自南方,而是来自‘你后头’;这个新的仇敌是从前的同盟者,正是以色列人的上帝。在好像乌云密布一般的国际冲突背后,何西阿察觉到一种更大的威胁,就是上帝已经转过来要追讨以色列这个国家所犯的罪了。
随在这两节经文后面,我们将要读到的,是部分历史、部分政治的分析,但是它们都是有相当深度的神学批评。我们将读到一位很杰出的人物的话,他不但清楚地洞察他那个时代的事件,而且知晓这些事件中有上帝临在和旨意。不但如此,我们将要读到一位很有勇气的人的话;这些话在民族的勇气已经丧失,国家灾难深重的时候,是不容易公开讲出来的。人们不愿意听何西阿的信息,但是这样只能使得先知更坚持去宣讲。
两国的失败(五 10- 六 3 )
警钟响过以后,先知现在接传讲信息的内容;虽然他是直接指向北国以色列而讲的,但是他的话同样也包括了邻国犹大。先知开始讨论‘犹大的首领’( 10 节)可能是由于一个听众的抱怨所唤起的。当何西阿开始对‘以色列各支派’( 9 节)响起警钟时,藉提及这个各支派的名,使人联想起审判也要临到犹大。一个自之为是的听众,他听到何西阿没有谴责犹大,可能怀疑他是亲犹大的,甚至是叛国者,所以趁这个机会抱怨说:‘犹大又怎样呢?他们并不比我们好!’于是先知迅速地同意他,并且断言犹大不可避免地经历上帝的愤怒。(经文中的‘挪移地界’可能是指存在在以色列和犹大之间广大的未定界,第八节提到的三个地方名正处在这个争议的地界上。)但是犹大也要经历上帝的审判的事实,并不能冲淡先知断言的以色列人即将来临的命运。北国是注定要‘被审判压碎’( 11 节)。
以色列,这里称它为 \cs9 以法莲 ,表明它只有一小部分领土还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而且将要发现,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已经发酸‘朽烂’。在第十二节中的话是很难翻译的:英文标准修订本把它们译作‘蛀虫’和‘干木’(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虫蛀’和‘朽烂之木’),但新英语译本( NEB )翻译得比较好,比较接近希伯来原文的意思,而且能与下文( 13 节)联贯起来。此译本用‘脓疮的痛苦’和‘溃疡症’来形容以法莲和犹大,这就和十三节的‘病’和‘伤’联接起来。上帝作为以法莲立约的亲密朋友,现在要对两个国家发怒,一种在生活中的脓疮的疼痛将要在两国中出现,这种脓疮使得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出现病状。以色列人清楚知道他们的疾病,但是他们找错了治疗的方法,他们差遣使者到亚述去见耶雷布王求帮助( 13 节)。这指的可能是米拿现王在他统治期间(公元前七四五至七三七年)曾向亚述王求助进贡;但也可能是指何细亚王,即在元前七三二年继承比加作王的何细亚,他也做过类似的事。不管是谁,任何这类行为都是错误的;绝没有外来的力量,可以医治以色列由于属灵生活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而那位唯一能医治拯救他们的上帝,现在反倒变成他们新的敌人。上帝,好像少壮的狮子,将要撕裂这个悖逆的国家,待他们好像野兽捕到的猎物,绝没有能救他们脱离上帝的手的( 14 节)
因此,上帝将要与祂的选民分离,‘回到原处’,直等到他们自觉有罪,悔改归向祂,寻求新的健康的生活。第六章一至三节的话,是一篇典的忏悔诗,如果从内心真诚地唱出来,并且明白其中的意思,它们将为这个国家回转到生命和信心的真正源头,铺平道路。
先知在这一部分所宣讲的话,虽然令人不愉快,然而主题却是十分重要的。
(一)先知所讲的,在一个时期内的政治危机和国际灾难,及社会性的恐惧蔓延,并不是从表面的虔诚或背道,能够了解到事物的真相的。许多人看到的,是使得国家的生活毁坏的‘脓疮的痛苦’;但很少人能看见引起疾病的内在原因。对于这些眼瞎的人,无论他们是故意的或者有理由的,何西阿的宣告都带来了震惊,使他们感到很难以接受。上帝的确是在影响这个脓疮的疼痛,但是疼痛只是内在的根源的外面表露。
无论对个别人或者整体,我们大多数不知道引起我们的生活痛苦的原因,一个人观察在他们周围环境中的灾难,是从外部引起的原因去辨别;而不是从内部的毛病去识别。国家也是这样,分析国家失败衰亡的原因,常常从国际因素去考虑,而不是内部去分析。何西阿唤起我们省悟,到底我们面对的危机,是来自危机本身,或者那撕毁我们生命如狮子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上帝自己呢?祂的恩典和慈爱因为被长久的拒绝,而发生了改变。
(二)上帝可能离开‘回到原处’( 15 节),但是人必须悔改‘归向耶和华’(六 1 )。疾病只有上帝能医治,只有祂能使国家的伤痛痊愈;生命几乎丧失,但是上帝使之苏醒。当我们读完了第六章的其余部分,我们将会看到:先知的信息意思是清楚的,但较难感受和抓住它。在这几节经文中我们看到了希望;过了一些日子,复兴的过程即将开始,而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新的生命将他苏醒过来(六 2 )。这里的第三天,和基督从死里复活稍微有一点差别,在它的原意里没有弥赛亚的意思,它只是表示,如果有人真正悔改归向上帝,在他的忏悔的心中,必产生希望。
这‘第三天’的希望不但在何西阿时代有意义,从人类的远景来看,它对我们现代更有意义,更带来希望。我们就像何西阿时代的听众一样,有一种倔强的气质,伴随一种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盲目性。然而在早期的教会中,有一束有关弥赛亚的光辉豫言在先知的这些话中闪烁。保罗在写给哥林多的教会的书信中说道:‘……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 4 )这话无疑是指何西阿书而言。耶稣基督的复活,给古老的先知信息以崭新的意思;是祂将绝望的悲哀化为全人类的希望。
爱如晨曦云雾(六 4-11 )
在一个短暂的夏天,当笔者正在撰写何西阿书的这段经文注释的时候,得以暂时离开城市,到一个名叫箭湖( Arrow Lake )的旷野。这个箭湖位于英属哥伦比亚的中心,它提供我一个机会,在那里坐下来反覆思想何西阿的这些话。每一天早晨,在湖的平静的水面上,白云轻轻地笼罩;四周环山,它们从各个方向围过来,环绕湖面。遍山野岭杂草丛生,松树林立;露水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奇异的光芒。但到了十点多钟,景色便起了变化:暖和的阳光,穿过清晨的薄雾照射下来;云彩就被驱逐到山边,不久便消散了;在早晨的阳光下,露水也都无影无踪了。何西阿就是用和这种景色相类似的变化,来形容以色列人的爱;它真正存在只一瞬间,在太阳照射下迅速消失其踪迹。
就是以法莲和犹大唱先知所引用忏悔诗(六 1-3 ),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些忏悔诗上的话要有效力,必须从全国人民的心灵发出来;他们必须反映出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爱。但是这些国家的爱,在何西阿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就好像晨曦云雾,不能抵抗改变的环境。尽管上帝的先知苦心婆口,说出了真诚的话,上帝的百姓仍顽固地拒绝接受。他们以为仪式已经够了;只要献祭,就能讨上帝喜欢( 6 节)。他们不知道坚定不移的爱,也不认识上帝,不晓得这才是最基本的,而仪式和献祭则是随后外表的经历。
因此,先知宣布他们的罪状( 7-10 节),其内容很清楚地表明早期崇拜活动的虚假性。有三个地方提到这种虚假性,每一个地方都有当时发生的罪恶。不过除了经文中摘要所写的,我们对这些事情别无所知。但是先知的听众,必然清楚地知道这里所列举的事件:(一)由于在亚当这个地方发生的不忠诚的行动,已立定的约被破坏了( 7 节)。亚当是约但河与雅博河会合处的一个镇名,在耶利哥城南 二十公里 处。(二)在基列,也即外约但,在那里发生了流血事件( 8 节);这里暗示发生谋杀,或者是用孩子献祭的恐布事件。(三)祭司结党去谋杀那些示剑的旅客( 9 节)。二剑是希伯来传统最古老的圣地之一,也被约书亚选为逃城之一(参书二十 7-9 );先知暗指那些要寻找提供安全之地的人,竟然被祭司在他们逃往安全城之路上施暴了。
这样,先知的话概括起来说:以色列的罪恶弄脏了这个国家;犹大也不好,因此有一个‘命定的收场’留给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巨大的罪行带来的相应的灾难,必然要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意识不到大的悲剧可能来自开始时只是微小的失败!
(一) 爱心的失败 ( 4 节):这不是指完全没有爱心,而是爱心不稳定,没有力量,不能持续在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中。
爱如果不稳定,浮躁在感情的波动中,可能是一件可怕的事。何西阿知道他所讲的是谁;他在一段很长的时期深深地爱一个人,但是他所爱的人却一点不知道爱的深度。爱好像晨曦云雾,结果变成被人嘲笑;因为它应许了,但永不能做到;它给人希望,但却不能实现。如果我们想学习何谓爱,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保罗的话:‘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十三 7-8 )
(二) 敬拜的失败 ( 6 节):爱心的失败不可避免要导致敬拜的失败,以假冒伪善的吵闹来代替赞美上帝。真正的敬拜产生真正的爱心;对于上帝所显示的爱,我们以整个的生命去回应。但是如果爱心已经失落,最好不要敬拜上帝,因为此时在上帝殿中的动作和言语,都变成鸣的锣、响的钹。何西阿不比任何先知更反对这种虚假的敬拜;他反对的是当信心已经失去时,却保留空洞的仪式。因为这种没有信心的敬拜,不但是对上帝的侮辱,而且在参加者中散布一种假象,使人以为是好的。就像药丸镇定头痛一样,肤浅的敬拜也可能增强其欺骗性。实际上,它只能掩盖真象,使事情做得更错。──《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何西阿书
注释
五.祭司、百姓和王室的恶行(五 1 ~ 7 )
祭司、百姓和君王同样犯拜偶像的罪, 以色列被玷污了。以法莲成了淫妇。以色列和犹大都要因罪被罚,因为他们向耶和华行事诡诈;他们必牵着牛羊奉献给耶和华,但却寻不见祂。
六.预示对以色列和犹大的审判以及神期待他们悔改(五 8 ~ 15 )
五 8 ~ 12 这段经文的历史背景可见於列王纪下第十六章。以色列(以法莲)和亚兰入侵犹大。犹大在亚述的帮忙下,反击成功,占据了土地。便雅悯的三个城市获警告,要预备受罚:“你们当在基比亚吹角, 在拉码吹号,在伯亚文吹出大声。”( 8 节)神必使以色列如虫蛀之物,使犹大家如朽烂之木。
何西阿书 5:1
你 们 …… 如
网 罗: 那
些 本 当 领 百 姓 归 向 耶 和 华 的 宗 教、 政 治 领 袖 们 反 而 铺 网 罗, 挖 陷 井, 使 百 姓 们 落 入 拜 偶 像 的 罪
中。
5:6
他 已 经 转 去 离 开 他 们: 以
色 列 人 牵 着 他 们 的 牛 羊 牲 畜 来 献 祭, 寻 求 耶 和 华, 但 他 们 却 寻 不 见, 因 着 他 们 的 恶 行, 神 已 经 转
离 他 们。 他 们 的 心 中 没 有 爱, 没 有 信 心, 没 有 忠 心, 也 没 有 真 实 的 悔 改, 反 而 被 各 样 邪 情 私 欲 所 占
据。 人 想 寻 求 神 的 帮 助 却 寻 不 到, 往 往 都 是 因 为 他 们 对 世 界 上 各 样 败 坏 罪 恶 的 诱 惑 恋 恋 不 舍 而
造 成 的 ( 比 较 雅 4:1~4 ; 参 “ 有 功 效 的 祷 告 ” 一 文 ) 。
5:10
挪 移 地 界 的 人: 挪
移 邻 舍 地 产 的 界 石 就 等 于 偷 窃 他 的 一 片 土 地 ( 申 19:14 ; 27:17) 。
5:12
如 虫 蛀 之 物 …… 如
朽 烂 之 木: 因
为 百 姓 的 悖 逆, 神 会 降 疾 病 在 他 们 身 上, 以 法 莲 ( 北 国 以 色 列 ) 和 犹 大 都 会 朽 坏。 是 罪 招 来 了 神 的 审 判; 除 了 神 所 预 备 的 救 法 —— 耶
稣 的 宝 血 之 外, 再 无 别 的 赦 罪 之 途。
5:15
我 要 回 到 原 处: 神
要 直 等 到 以 色 列 人 承 认 己 罪, 担 当 了 刑 罚, 并 诚 心 寻 求 他 的 帮 助 时, 才 会 垂 听 他 们 的 祷 告。 下 一
何西阿书
注释
五 1-7 祭司、以色列民及王室被定罪
开首的语气暗示这一段话可能是在以色列的京城宣告的;在那里,众领袖和百姓都有机会听到。焦点仍落在祭司身上(正如第四章一样),但何西阿也把帝皇、皇室并老百姓一起带出。旧约有好几处地方都名叫「米斯巴」,这一个米斯巴很可能就是昔日塞缪尔巡行审判以色列人的所在地(撒上七 16 ),起码在何西阿的时代,这里很可能有神庙。「他泊山」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座山,底波拉与巴拉曾在此大胜耶宾与西西拉(士四 4 、士四 12-16 )。我们无从知道以色列民在这里犯了甚么罪,但必然是使人陷足不能自拔的惯性罪行,以致百姓「不能归向神」( 4 节)。
以色列人被形容为「悖逆的人」( 2 节),这是严重的字眼,他们「肆行杀戮」,在以赛亚书五十七章 5 节和以西结书十六章 21 节中,这词语是指献儿童为祭,但也指贪婪、利己所引起的流血事件。神把一切腐败都看在眼内,祂会采取行动;今天,神也是如此(参启二,三,特别是二 2 、 9 、 13 、 19 ,三 1 、 8 、 15 )。
何西阿又再用不同的意象来比喻以色列民的境况;「淫心」(五 4 ;参四 12 )在他们里面,「他们也不认识耶和华」,以色列的「骄傲」有如一个证人在庭中见证他们的不是,故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上要「跌倒」。在此加插了一句针对犹大的说话(参导论)。
故此当他们想拿祭物献给耶和华时( 6 节),祂也不会在那里迎接他们(参 15 节)。他们既「向耶和华行事诡诈」,他们的子女和年轻的一代,生长在远离神的环境里,因此也不归向神。「月朔」的节期腐化,不但不能如愿地给「他们和他们的地业」带来福分,反而两者均受损。
五 8-12 以法莲(以色列)将被仇敌讨伐成荒场
从这里开始一直到第七章末了,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常被提及。她没有信靠神,反而用各种政治手段拉拢埃及或亚述等大势力(五 13 ,七 8-16 );又与叙利亚等众小国联盟,争取独立。
「吹角」的呼召( 8 节)开始新的段落。以色列要提醒警觉,敌人将临,家园要被扫荡成荒场了。这里所提及的地名,都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审判的主要对象是在这里所举行的虚假敬拜。每一个地方在历史上都曾留下重要、尊贵、或起码是可敬的一页。所罗门曾在「基比亚」(或作基遍)献祭而得梦(王上三 4-5 );「拉玛」是塞缪尔经常巡回审判以色列人的地点之一(撒上七 17 );神曾在「伯亚文」(即伯特利,参四 15 )向雅各布梦中显现。在神的命令下,现在这些地方都要遭攻击。何西阿在此又用好几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审判;「挪移地界」是律法所禁止的,它代表以色列人漠视神的律例,故此神要把愤怒如〔(大)水〕倒在他们身上,使他们「被压碎」,被侵蚀如虫蛀之物,如朽烂之木。
五 13-15 亚述不能帮助以色列
在这有关审判的记载中,犹大亦与以色列同列;这事件很可能是指列王纪下十五章 8 至 31 节和十七章 1 至 6 节所记载的,起码米拿现(王下十五 19 )和何细亚(王下十五 30 ,十七 3 )都曾降服于亚述,向她进贡。犹大王亚哈斯亦曾求助于亚述以抵抗叙利亚和以色列(王下十六 7-9 ;参赛七)。
所以,以色列和犹大都指望亚述医治其伤痛,殊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是因为神起来攻击她,即使世上最好的医生也不能医治她,而且情况还要恶化。神要攻击她,「如狮子 …… 如少壮狮子 …… 撕裂而去」(狮子与少壮狮子并题并非分辨两种不同的狮子,旨在加强语气),然后以色列才确知无处可逃。
何西阿书第五章
iii. 责备偏离职守的领袖(五 1 ~ 7 )
这一段重现并深化五章 4 ~ 19 节的主题;它同时是何西阿 圣约被毁 信息的结束──因为在 7b 节概括对异教的严厉审判,而第 8 节中的语法形式(这里用祈使语气)、风格(战争的警告)和内容(以法莲南部遭侵略的危机)则全然转变。
三次呼唤以引起注意( 1 节),预示这些信息是面对更广、更具权力地位的听众,而不像辩论信息面对民众(四 1 )和祭司(四 4 )。四章 4 ~ 19 节的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向不同的听众群宣讲∶第 1 ~ 2 节指向首领;第 3 节面向全民;第 4 ~ 7 节面对祭司。虽然在开头提到君王诸侯( 1 节),但祭司仍是关注的焦点∶他们是首当其冲的(与耶二 26 ,四 9 ,八 1 的顺序迥异);这里列举的所有罪状都与异教崇拜有关; 7b 节的总括审判是关于异教和某一特定节期的;最后四节是指向祭司而言,全民的罪都被展示出来,祭司对此是无可推诿的。
1 ~ 2. 与希伯来文同义词并列的一般作用无异,这里用了三个动词呼吁听者注意聆听,以加强语气,其内涵则无任何差别(参∶赛二十八 23 )。 祭司 从第四章开始一直是强调的重点,只是攻击的对象从大祭司(四 4 ~ 6 )转向废弃圣约规条的整个祭司团体。 以色列家 指整个北国,包括居住在约但河西岸的以法莲支派,和居住在基列的约但河东地区的以色列各族(参五 3 ,提到双方)。 以色列家 (参一 4 、 6 ,六 10 ,十一 12 )有可能指包括犹大(五 5 )在内的南北两国。 王家 很可能指行政权力机构 和 君王家族。整个国民夹在拥有掌管福祉权力的两大统治阶层之间,国民本身固然难逃罪责(参 3b 节),但他们的行动规范和命运都掌握在这些首领的手中,君王诸侯是参与建立邱坛的人,又是祭司的护庇人,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牵制着他们的治国大业(参∶摩七 13 )。
审判 (希伯来文 mis%pa{t] )这个词在这里可能有两种意思。沃尔夫( 98 页)把它理解成“公义”,并指出其中隐含着敦促君王禀行公义的意思(他宣称意义类同的经节在申一 13 )。安德生( 384 ~ 385 页)的观点可能更合理,认为这是一个审判的宣告,相当于一个“判决”,其内容陈明在后面。第 1 节的审判宣言和第 2 节的最后一句是互含句( inclusio ),是何西阿书中常用的一种修饰方法。在唤起领导阶层的注意后( 1b ~ c 节),主神 (1) 立时向他们宣告审判的判决( 1d 节); (2) 责备他们促成邱坛的堕落邪淫( 1e ~ 2a 节);并且 (3) 定意要惩治管教他们( 2b 节)。
第 1e ~ 2a 节中侧重领袖过于普通民众。第 1d 节中用“ 因 ”(希伯来文 ki^ )引出这种惩罚的判决的缘由。身陷异教的捆绑本身就是一种罪行,正如 网罗 (参九 8 ;摩三 5 )和 网 (七 12 )所描述的。这是用捕鸟的活动作为譬喻,藉此表达民众的愚昧和软弱。异教辖制的力量横行在这些广为人知的地方,更易于泛滥蔓延。 米斯巴 意思可能是守望塔,在此用作地名,而不是“守望塔”。何西阿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这里提到的米斯巴应指便雅悯境内的米斯巴,它和伯特利及吉甲(撒上七 5 ~ 11 、 15 ~ 16 )曾是撒母耳每年巡回判案的地方,早些时候还是以色列判官聚集之处(参∶士二十~二十一)。考古学研究曾发现亚斯他特( Astarte )雕像,可能是主前八世纪风行一时的掌生殖之宗教的遗物 91 。米斯巴另一个可能的地点是在基列( Wolff, p. 98 n. 27 )。 他泊 是位于巴勒斯坦北部中央的分界山脉,就在利巴嫩边界之南。
2a 节已阐明在 米斯巴 和 他泊 所犯的罪行的特点。我们的解释尽量避免对原文作修正,并将捕鸟的譬喻深入推演〔将希伯来文意为“杀戮”的词 s%ah]@t]a^ 读成 s%ah]at[ ,即“陷坑”;将意为“迷路人”或“悖逆”的 s*e]ti^m 读成 s%it]t]i^m 即 Shittim 什亭,是一个地名;以及“他们曾深挖”的 he`mi^qu^ (参九 9 )读成“他们将深挖”的 ta~@mi^qu^ 〕,鲁宾逊( Robinson )和 BHS ( Wolff, p.
94 和 RSV 中也有类似的译法)就是这样处理。为这三种不同的对象分别找出三种不同的谴责( 2 节),是件有趣的事,却至少需要修改这三个词中的两个词,难免有歪曲谬解原文之嫌,又违背何西阿在使用修饰手法的前后,都解释譬喻含义的常规作法(参五 15a b 、 cd ,七 34 ~ 7a b 、 cd ,七 11a b 、 cd ,七 12a b 、 c )。除非是在 2a 节自行解释这个譬喻,否则我们将无从准确得知这里所指控罪行的特点。大多数现代译本( NEB 、 JB 、 NASB 、 NIV )沿袭 LXX 和 Vulg. 对这节经文的译法,认为是在解释前面的隐喻,而不是附加内容。安德生的解释根据 NIV ∶“悖逆的人(希伯来文 s*wt] ,“迷路的人”,或“敌对者”,参∶伯一 7 ,二 2 ;民五 12 )肆行(“深陷”)杀戮”,这一解释相当中肯合理;根据“杀戮”这个词在以赛亚书五十七 5 ;以西结书十六 21 ,二十三 29 中的基本用法,并参考创世记二十二 10 中亚伯拉和以撒的记录,他认为这里的罪行不是别的,正是残忍的婴儿献祭行为。
正是这种使人难以自拔的罪孽,促使神定意要施行第 26 节中的管教。管教或训诲(希伯来文 mu^sa{r ,是箴言书中常用的一个词,参∶箴四 13 ,五 23 ,十三 1 ,十五 33 )可用来指严厉的惩罚(参∶耶三十 14 )。这一点提醒我们知道,除了末世大审判以外,耶和华在烈怒中所做的审判,既有使人归正的目的,也有惩罚教育的动机(参二 6 ~ 7 ,三 4 ;摩四 6 ~ 11 ;来十二 3 ~ 11 )。
3 ~ 4. 这两节经文首尾呼应∶ 我 (耶和华;参 2 节) 认识 你, 3a 节中的 以法莲 (参后面的呼唤词)与上句平行对应, 4c 节却说 他们不认识耶和华 。在以色列和以法莲(国土的东西地区)与神的关系中,他们对神轻忽并弃绝,这与耶和华对他们的行淫/拜偶像了如指掌极不相称。我们同意安德生的见解( 390 页),第 3 节的前后两部分指着以法莲和以色列二者而言,代名词“你”应该是“我知道”的受词,这样,它与第 3b 节中 以法莲哪,现在你行淫了 是平行对应的。动词的形式表明以色列公开犯罪( 并非隐藏在暗处 ),后面淫乱的宗教礼仪和道德的污秽( 玷污 ),应理解成分词。这样,整个第 3 节变成∶
我亲自认识你,以法莲,
而你,以色列,不能向我隐藏;
因为现在你行淫了,以法莲,
你,以色列,已被玷污。
当耶和华的指控之声在第 3 节已直接指向被告以后,先知在第 4 节转去向另一些听众讲述更大范围的事,有可能是指着第 1 节中的祭司讲的。复数代名词 他们 、 他们的 、 他们(受格) 极可能同指以法莲和以色列,即整个北国;他们 所行 一言道尽他们所有罪孽,又特别突出他们与巴力偶像在灵性上的纵情淫乱(参四 9 )──以至于不容他们作出“归回”(参二 7 ,三 5 )这惟一一个神所喜悦的决定。他们因着拜偶像而被鬼魔势力( 心 )紧紧牢笼,这是他们无能为力的原因,鬼魔正牵引他们离弃因认识耶和华而顺服谨守圣约的方向,反引之背道而行。何西阿以这样的方式向祭司谈论民众,对这些宗教领袖是令人惊恐的审判,他们的神圣天职本是悉心教导民众神的知识(参四 6 )。
5 ~ 7. 先知继续向祭司论及百姓,但没有明确地提到祭司这名称。这里用具有法律意义的词语 见证 (字义为“回答”, 5 节),意思是对法庭上的问讯提供证词(参七 10 )。这里的被告是全体以色列民,被唤出庭见证自己的不是;法官的判决(“ 将跌倒 ”,参四 5 对先知和祭司的判决)不仅针对以法莲和以色列,更包括 犹大 在内。后面进一步的罪证是指控北国和南国全体民众,判决的部分内容是∶神要从他们的礼仪中,他们原以为可寻见耶和华之处( 6 节)“撤回”(字义为“挪开”,就像人脱去衣服一般,参∶申二十五 9 ~ 10 ;另参五 15 ,属灵撤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背信弃义/淫乱不忠( 行事不守信义 ,希伯来文 \cs16 bgd ,参六 7 )是所列的最后一条罪行,也是全部罪行的总结( 7 节)。最后一句用 现在 (相当于“因此”),引出最后的判决和惩罚(参 1 ~ 2 节)。
开头对以色列的指控是( 以色列的骄傲 , 5 节)他们自以为是,没有完全依靠神。最后的指控( 7 节)概括他们的属灵叛逆(参六 7 ),其证据全然显明在由淫乱苟合而生的属灵和实际的 私子 这事实中,何西阿在四章 13 ~ 14 节对此猛烈抨击。中间的经文描述异教的虚枉无益,和祭物的不胜数算,其中用两个词 \cs9 羊群 (小的山羊和绵羊)和 牛群 (大的公牛和母牛)表达。用拦阻的方式挫败恶行的审判法,早在二章 7 节中对歌篾/以色列的审判中已看到,却没有使民众真正悔改转回;用拦阻来挫败到最后( 7c 节)就变成灾难性的挫败,神将吞灭 他们的地业 (动词所带的惟一受格),使众巴力陷入无能无力的羞耻中,剥夺以色列所穿戴和食用的五谷(参二 9 、 12 )。指称以色列人或私子的“他们”( 7b 节)应去掉,希伯来文中 m 更常用作动词的强调附加词(所谓的前接成分 mem ),而不是第三人称的阳性复数代名词的后置词(安德生持此看法, 396 页)。如果耶和华是主词, 月朔 应该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即“新月的时候”,只要在这个词前面加一个母音 a ,就变成这种意思。新月不再是欢庆节期的开始(参二 11 ),却是末后的时候。 新月 是何西阿书五 1 ~ 7 中,民众聚集进行宗教礼仪活动的时间和环境。
91 C . C. Mc Cown 和 J. C.
Wampler, Tell en-nasbeh excav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late Wm.
Frederic Bade I ( Berkeley ,
1947), p. 8. 另参见 King, p. 48.
C 胡作非为的政治(五 8 ~七 16 )
这部分(以五章 8 节中一连串的祈使句开始,以七章 16 节审判的总结话语结束,八章 1 节又跟着一个新的祈使句)由几段不同的信息组成,其内容围绕北国与南国关系中政治的动荡起伏(五 8 ~六 11a ),两国在选择埃及还是亚述(五 13 ,七 8 ~ 16 )作主要盟国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各自的王朝倾覆变迁(六 11b ~七 7 、 16 )。何西阿采用一些不同的 文学手法 表现当时政局的混乱动荡∶
(1) 战争号角声中涵盖的审判信息(五 8 ~ 11 );
(2) 表达神忿怒的明喻(五 12 ~ 15 );
(3) 略显悔意的忏悔诗(六 1 ~ 3 );
(4) 神抱怨约民变化无常(六 4 ~ 6 );
(5) 变化无常的实例(六 7 ~ 11a );
(6) 神抱怨约民虚谎诡诈(六 11b ~七 2 );
(7) 以烤饼的延伸暗喻表达审判(七 3 ~ 7 );
(8) 以未烤好之饼的双重暗喻表达审判(七 8 ~ 10 );
(9) 以捕鸟的双重暗喻表达审判(七 11 ~ 12 );
(10) 神双重抱怨中的审判──民众的悖逆(七 13 ~ 16 )。
何西阿用这么多不同的手法表达审判的主题,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他不遗余力地以各种罪证与以色列对质,从而敦促他们真正悔改。
何西阿始终没有偏离异教邪恶堕落的主题(六 6 、 10 ,七 14 ),却又引出全新的罪证∶ (1) 以色列和犹大都涉足某种争辩中,使二者都罪责难逃(五 8 ~ 15 ); (2) 亚述在何西阿书中首次出场,不是侵略危机的象征,而是勾引以色列追随她的诱惑(五 13 ,七 8 ~ 12 ); (3) 埃及不再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缅怀追想的那地(参二 15 ),却是代替亚述的另一强大政治盟友(七 11 、 16 ); (4) 以色列曾高唱归回之歌(参二 7 ),却被神悲痛地拒绝(六 1 ~ 6 ); (5) 一~三章勾画的受伤良人的形像(四 16 轻轻回响),如今在神的一片责怨声中,变得更加清晰动人,神长久不断恩惠慈怜,反衬出以色列顽梗不变的悖逆(六 4 ~ 6 ,六 11b ~七 2 、 11 ~ 16 ); (6) 除了异教泛滥的罪行以外,还凭添凶杀和政治暴乱的罪行(六 7 ~ 11a ,七 3 ~ 7 ); (7) 神已选出为祂作工的先知(六 5 ;参九 8 ,十二 10 、 13 )。
虽然何西阿的信息在向一个新领域突破,他仍时刻不忘回顾前面传达过的信息(四 1 ~ 3 、 4 ~ 19 ,五 1 ~ 7 ),一~三章的经历也从未淡忘∶ (1) 祭司、民众和首领都当留心听,仿佛五章 1 节的召唤再现; (2) 寻求祂(五 15 ;参二 7 ,三 5 ,五 6 ),认识祂(六 3 、 6 ;参二 8 、 20 ,四 1 、 6 ,五 4 ),归向祂(六 1 ,七 10 ;参二 7 ,三 5 ,五 4 )和行圣约的仁爱(六 4 、 6 ;参二 19 ,四 1 ),再次成了信息的关键点; (3) 和以色列一样,先知重提犹大的悖逆和所受的审判(五 10 ~ 12 ,六 4 、 10 ~ 11a ); (4) 以法莲的淫乱和以色列的污秽依旧不变(六 10 ;参五 3 ); (5) 醉酒迷乱他们的理智(五 11 ,七 5 ;参四 18 ); (6) 在圣地残忍的献祭活动中,陷害无辜之人的恶人同样要遭到耶和华神的网罗、惩罚(七 12 ;参五 1 ~ 2 )。这些新主题与我们早已熟悉的主题经诗人兼艺术家之手,精巧绝妙地编成一体,这种奇妙的手法使我们难以明确划分各个段落,学者绞尽脑汁力图澄清其中不同的历史背景,然而我们却难以忽略它们表达出来的伤痛!
增注∶历史背景辅参
我们推测这里(五 8 ~七 16 )隐含一场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斗争(五 8 ~ 11 ),亚述帝国的势力此时也日渐强盛,无可匹敌(五 13 ,七 8 ~ 9 、 11 );这里又隐含民众反叛以色列王族统治的事件(七 3 ~ 7 )。如果我们对隐藏背景线索的推测正确,那么这些信息是何西阿后期事奉的产物,时间约在主前七三三年以后。虽然学者们没有一致的意见,但人们通常将列王纪下十六 1 ~ 9 (代下二十八 5 ~ 7 )所记载的叙以之战,当成这段信息的历史背景,以赛亚书七 1 ~八 22 ,或许弥迦书七 7 ~ 20 也曾暗示过这一历史事件 92 。及至亚兰的利汛王和撒玛利亚的比加王敦促犹大王亚哈斯参战,我们才对这场战争有粗略的轮廓 93 。
战争的开始应从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主前七三八年首次的西征侵略行动算起,他攻占叙利亚的哈马,使它成为亚述的殖民省,从此西部各国五十年来享有的相对和平和自由遭到威胁。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官方记录指明,以色列王米拿现和亚兰王利汛是首先以纳税进贡的形式,臣服亚述的两位君王,而各自还保留政治的自由和权力。米拿现通过向全以色列六万地主每人征收五十客舍勒的方式筹集贡物(王下十五 19 ~ 20 )。亚述在第一次西征之后,间隔四年未出击,以修补护卫其国土的南北两翼。主前七三四年亚述王再次发起西征,到达非利士的迦萨,当时比加刚杀了米拿现之子及王位继承人比加辖,夺取政权(王下十五 25 )。百姓对每年缴纳贡物深恶痛绝,激发起反亚述的浪潮,此外主前七三七至七三五年间亚述未曾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展示强大军力,这些似乎都促使比加成功地以军事政变篡夺王位。
比加很快就实施反亚述的政策,与深受向亚述进贡之苦、梦想建立强大亚兰帝国的利汛携手同盟,企图建立叙利亚──以法莲联盟。对于二王想仰赖埃及帮助而脱离亚述殖民统治的程度,我们只能估计。提革拉毗列色王将迦萨作为主前七三四年战役占领的目标,提示我们亚述王在埃及边境展示军事雄威的用意,在于遏制蠢蠢欲动的埃及。何西阿书中的埃及不仅是个潜在的盟国(七 11 ),而且是以色列惨遭败落被人嘲弄之地(七 16 ),这些迹象都表明以法莲的君王曾打算依靠埃及反抗亚述的统治。
犹大位于叙以和埃及之间,虽逃脱了亚述的殖民统治,却有五十多年的时间生活在贪婪无度的大马色和撒玛 利亚 君王的统治阴影中。如果要加强西部的防守,并且把南方的通道向埃及人敞开,犹大必须加入叙以联盟。犹大王亚哈斯拒绝此意,比加和利汛明察在心,别无选择,只好攻打耶路撒冷,企图废黜亚哈斯,建立傀儡政权,立他比勒之子为犹大王(赛七 1 ~ 2 、 6 )。亚哈斯走投无路,只好寻求提革拉毗列色的援助,向亚述缴纳贡物,成为亚述的殖民地,以此换取亚述支持他的请求(王下十六 7 ~ 8 )。
首先,亚述军队在主前七三三年征服以色列,夺下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把这些地方居民中的菁英都掳到亚述(王下十五 29 )。接着主前七三二年他们又反攻大马色,击杀利汛,并将其政权转移到吉珥(王下十六 9 ;参∶摩一 5 ,九 7 )──所有这一切显然使亚哈斯绝境逢生,化险为夷,而同盟的两国结局则惨不忍睹∶以色列大部分国土被割让给亚述,沦为其殖民地,完全受亚述的统治辖管。昔日以色列社会的达官贵人都被废黜,由亚述新派的总督和政府取代,只有环绕撒玛利亚山地的以法莲在起初的殖民统治中,保留了短暂的半独立主权,此时比加王被杀身亡,何细亚被立为王,成了亚述的傀儡(王下十五 30 ,十七 1 ~ 3 ) 94 ,以法莲很快又沦为亚述的殖民地。位于黎巴嫩旷野和群山之间的战略要隘大马色,成为下个世纪亚述人的商业和军事基地。
何西阿书五 8 ~七 16 的信息,在主前七三三年发生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之后写成,此时那场凄惨的战争带来的创伤刚刚开始愈合,他的信息重点回荡在以色列的愚蠢(五 11 、 13 ),和犹大的贪婪之间。战争的警号(五 8 )萦绕,谴责犹大的首领如同“挪移地界的人”(五 10 )之声,表明犹大曾抢夺别国的领土。犹大军队曾向北推进,从基比亚穿过拉玛到达伯特利,企图吞噬以法莲的地土,以扩展犹大的疆界。对于这一点比较好的解释是,犹大曾在叙以大战接近尾声之时,因以色列和提革拉毗列色之争而渔翁得利,得以扩展其生存空间。何细亚(主前 732 年)废黜比加王,可能得到亚述人的帮助,因为提革拉毗列色的编年史曾宣称,亚述王在以色列人击杀比加王以后,改立何细亚作王。这可能就是六章 7 节至七章 7 节描述的阴谋背叛事件,虽然这段信息也可能针对比加背叛比加辖而言(王下十五 25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依照何西阿的解释,祭司的同谋共犯使这些行为显得更加卑鄙 95 。
92 弥七 7 ~ 20 可能指北方的说法,见 J. T. Willis , VT supp. 26, 1974, pp. 64 ~ 76 ;也见 D. R. Hillers, Micah , Hermeneia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4), pp. 89 ~ 91.
93 引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碑文(如 ANET, pp. 282 ~ 284 )及一些圣经文献,而对此战争所作的粗略记述,见 Donner, pp. 243 ~ 254; Bright, pp. 269 ~ 276; M. E. W. Thompson, Situation and Theology: O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yro-Ephraimite War (Sheffield: The Almond Press, 1982), pp. 104 ~ 114;
Miller and Hayes, pp. 314 ~ 339.
94 亚述殖民统治各个阶段的总论,见 Miller 和 Hayes, pp. 320 ~ 322.
95 这里大致按照 M. E. W. Thompson, Situation and
Theology , Bright 和 N. K. Gottwald,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Earth (New York: Evanston;
London: Harper & Row, 1964), pp. 148 ~ 162 的观点。对于各个党派的动机和埃及所起的影响,学者的见解各异。最引起争议的历史问题,是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七三四年曾与非利士人作战,叙以大战是在它之前还是之后?我们赞成 Thompson, Bright 和 Gottwald 的观点,认为战争随亚述入侵就即刻引发。 Donner 和 Herrmann 则认为与非利士的战斗发生在之前。
i. 贪婪愚蠢的外交(五 8 ~ 15 )
这一段经文隐晦精简,可以分为三部分∶ (1) 8 ~ 9 节是正式而具体地宣告审判,开始用战争的号角声警告军队将穿过便雅悯众城,向以法莲疆界挺进,末了劝诫以色列各支派对这些警告应该笃信不疑; (2) 第 10 ~ 11 节首先直言犹大因图谋扩展疆界而招致审判,然后是以法莲因追逐污秽招致审判; (3) 第 12 ~ 15 节是一些审判的比喻,藉此劝阻犹大和以色列依靠亚述获取平稳和昌盛的愚蠢作法。审判的寓言虽然异常严厉,但神的本意并非要除灭这两国,而是要驱使她们真心悔改,正如 15b 节的“直到”清楚显示的。第 \cs16 15 节以一个动词作结束,表明这段故事部分已告一段落,并为从六章 1 节开始的忏悔之歌铺路。
8 ~ 9. 作者从这里骤然把我们的眼光从对异教的指责(四 4 ~五 7 ),转向一幅战场的画面;先知作为守望之人(参九 8 ,八 1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他使用了两种号──公羊角号(参∶书六章;撒下二 28 ,二十 22 ;摩三 6 )和银号(民十 2 ),发出危险的信号,召唤所有哨兵高声报警(参∶书六 5 )。这些警报可能与四章 4 节至五章 7 节的谴责祭司有关,因为当时的祭司团体和随军祭司中,部分成员的职责就是警告险情来临(参∶耶六 1 )。那些人没有谨守职责教导律法(四 6 ),现在宣告违背律法所带来的毁灭。
这里提到的三个城巿,座落在耶路撒冷正北方,正好伸展在一条线上。它们排列的顺序表明侵略大军从南方而来∶ 基比亚 (参九 9 ,十 9 注释;士十九 12 ~ 16 ,何西阿影射过发生在这里的污秽故事;另参基比亚与扫罗的关系,撒上十 10 ),即现在的 Tel-el- Fu^l ,离耶路撒冷 五公里 ; 拉玛 (撒母耳的家乡,撒上一 1a ),即现在的 er-Ram ,离耶路撒冷 八公里 ; 伯特利 ∕ 伯亚文 (参四 15 注释 ),是现在的 Beitin ,离耶路撒冷 十八公里 。下文( 10 节)接着就提示侵略者是犹大的军事首领(希伯来文用 王子 一词)。如果由艾尔特( A. Alt )首先提出,被沃尔夫( 111 ~ 112 页)引用,后来被汤普逊( M. E. W.
Thompson )修正的理论成立,这里的情形指的正是叙以大战(参考前面“历史背景辅参” )。当撒玛利亚忙于应付提革拉毗列色的军队时,犹大王亚哈斯出其不意地收复以色列王约阿施从前从犹大强夺的 便雅悯 支派的地业(王下十四 8 ~ 14 ) 96 。难怪 便雅悯 合城严加防范,充满“在你后头”的喊声( RSV 边注,参∶士五 14 ),仿佛危险从后面临近。
第 9 节透露对以法莲不利的战争结果。以法莲这片曾骄傲狂妄的领土,在提革拉毗列色的侵袭中变成一片荒场,在神这位审判官所预定的时间,完全衰败颓废,遭到应受的刑罚──这个时间便是公开宣告的“责罚的日子”或“责打”( 惩罚 ),这个词只在这里用到(参∶王下十九 3 ;诗一四九 7 ;赛三十七 3 ,同一个希伯来字的其他用法)。审判宣言句句定准,神亲自断定刑罚不可更改( 必然发生 ),使判决的正规有效性显而易见──或许这一点与前面的部分一脉相承(参四 1 ,五 1 )。第 9 节中的 以色列 一定指整个民族,通过后面针对犹大的判语( 10 节),将审判的信息与以法莲紧密相连。
10 ~ 11. 这两节经文指明南北两国的罪行,为第 12 ~ 15 节神严厉而尖刻的审判铺路。犹大的罪行看来是第 8 节中的战争言辞所描绘的强夺地土。因着不甘受挫和投机心态的激动,促使犹大向北征伐,夺回失地,并明显抢占许多领土。在古代的以色列,以暴力或欺诈的手段挪移地界、扩展地业,是不能容忍的犯法行为(申二十七 17 )。神在烈怒中施行审判,表明神深切关注并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力。犹大也曾作过神忿怒的工具,但只要神所用的工具肆无忌惮、残酷暴戾地执行神的审判,他们自己亦难逃神的忿怒(参∶赛十 5 ~ 19 )。
神因着自己公正的本性(参一 6 ~ 7 ,四 15 ,五 5 、 12 ~ 13 ,六 10 ~ 11a 注释),也指明以法莲的命运,就是要深受亚述人的欺压掠夺、践踏蹂躏之苦,连犹大的军事领袖也有一些参与。 欺压 和 压碎 是两个描述社会不公平的词汇,是以法莲的罪责所在(摩四 1 )。神清楚指明遭受惩罚的原因∶以法莲竭尽全力追逐污秽邪淫的事(希伯来文 s]a{w 从 s]w` 演变而来,意思是“恶臭”,后又衍生出“粪便”这个词,参∶赛二十八 10 、 13 )。安德生( 399 、 410 页)认为这个词是一个神灵(“污秽”)的名字,但从上下文来看,它主要内容是与亚述的外交关系,这个词描述他们与外邦亚兰人注定失败的联盟关系,或者指他们与亚述国既爱又恨的关系。
12 ~ 15. 这段信息奇异非常的结论,把耶和华神刻画成携带灾病的人( 12 节),和杀伤力极强的好战者( 14 节)。神审判的顺序值得注意∶ (1) 以法莲和犹大受到因内战引起的灾病脓烂的刑罚( 12 节); (2) 他们并未转向神,却转向亚述寻求医治──结果徒劳无益( 13 节); (3) 神对他们纠缠仰仗外力做法的反应,更加激烈可怕──祂撕裂他们以致无法修补,抢夺他们远离所有救助( 14 节); (4) 然后,神将犹如 狮子 返回窝穴一样,要转离(参五 6 注释 )、等待他们因愁苦刺透而转回悔改( 15 节)。神迅速奇异地为亚述和叙以大战给两国带来的军事损伤承担责任( 12 节),祂是“脓肿”(这种解释比 虫蛀 更贴近上下文)和“溃烂”(这种 腐烂 影响人体,参∶哈三 16 ;箴十二 4 ,这种病侵蚀骨头;疾病和腐烂是对悖逆之人的审判,参∶赛一 5 ~ 6 )的明喻中所述,耗尽精力之灾病的源头。
第 12 、 13 和 14 节中以法莲和犹大平行的对比手法,应延续到第 13b 节∶ 以法莲往亚述,而(犹大)往大君之处 (和合本译作∶“以法莲……犹大……往亚述去见耶雷布王。”)这显然指南北两国对殖民地位的屈服──亚哈斯王很可能哀求亚述帮助抵抗撒玛利亚-大马色联盟的进攻,而何细亚在比加王被击杀身亡以后,成了奴颜十足的傀儡。 去 或“走去”不是指离开,而是屈膝跪拜地谄媚奉承;打发( 呈送 )很可能是有“贡物”那样的受词。只要将后面的两个希伯来字分开( melek
ya{re{b ,和合本译作“耶雷布王”,一个争竞的王),就可得到 大君王 这个词,这种说法至少在一份亚兰碑文中得到证明 97 ,也从亚述官方文件中得到确认( Andersen, p. 414 )。这样,我们避免了七十士译本(参 NASB )将此译作鲜为人知的耶雷布王的难题。如果一定要保留原文原来字词的分隔,可能产生的一种意思是“庇护之王” 98 。 犹大的伤 有助于我们理解第 12 节∶这是个用来指受感染的流脓痛疮的专门词汇。在李斯忒( Lister )发现抗菌素之前,这种创伤都是致命的,显然亚述人也没有任何有效的药膏。人们通常认为古代的大君王可得到魔法和神奇的力量,但亚述这个显赫一时的独裁大国,也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治愈以法莲和犹大的病痛。代名词 你们 和 你们的 应该涵盖南北两国。
第 14 节中的 狮子 和 少壮狮子 不应该有什么区别,而是同义词,用来加强彼此的语气,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残暴惊惧的画面(参∶摩五 19 )。何西阿使用狮子的明喻,既传达复和的信息(十一 10 ~ \cs16 11 ),又包含审判的信息(十三 7 ~ 8 ,这一段也同样用到第 14 节中的重要动词 撕裂 )。代名词“我”的反覆使用,是为了消除听众心头的疑团,知道审判的来源,并突出强调其重大不可逃避的特性,及真正的目的。施行严厉审判的目的,在第 15 节中讲得很明白,神圣之狮的审判,最终要促使民众真心悔改,脱离邪恶的异教,寻求独一真神(希伯来文 bqs% ,“切切寻求”这个词在智慧文学中的用法,与异教的崇拜未有牵连,参∶伯七 21 ,八 5 ,二十四 5 ;诗六十三 1 ,七十八 34 ;箴一 28 ,七 15 ,八 7 )。
96 A . Alt., Neue Kirchliche
Zeitschrift 30, 1919, pp. 537 ~ 568; Thompson, Situation and Theology ,
p. 67.
97 J. A. Fitzmyer, The Aramaic
Inscriptions of Sefire , Biblica et Orientalia 19 (Rome: 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1967), p. 61.
98 比较 E. M. Good, 'Hosea 5.8 ~ 6.6: An
Alternative to Alt', JBL , 85, 1966, pp. 277 ~ 278; H. L.
Ginsburg, Encyclopedia Judaica, 8, cols, 1010 ~ 1024.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第五章
5:1
“以色列家”为百姓的代表或长老。先知向国中负责执行法律与维护社会秩序的祭司、王家和百姓的首领发出警告,责备他们利用百姓的无知,诱民犯罪,必受审判。“米斯巴”位于约旦河东。“他泊山”位于约旦河西,都是在以色列国的领土内。祭司和王室领袖在这些地方领导百姓拜偶像,陷入犯罪的网罗中。
5:2-3 “斥责”有管教的意思,神会施刑罚来纠正。“以法莲”和“以色列”都指北国。“行淫”:看1:2注。
5:6 用拜巴力的方法与态度来敬拜神,不会有结果(申4:25-27)。神只悦纳专心寻求祂的人(看6:6;耶29:13)。
5:7 “私子”:不认识赐生命的耶和华神的人所生子女,还以为是求告巴力所生(“行事诡诈”)。“月朔”指节期,昔日欢乐的节日现在是神刑罚的日子。
5:8
基比亚、拉玛都是在南、北国的接壤处,可以在这里大声吹角号召,让南国能听到先知的宣告:敌人就快兵临城下(8:1)。有人认为此处数节为预言《王下》16:5-9所记的那场战争。
5:10 “挪移地界”即侵占别人的地土。南国犹大曾夺占北国的土地,以雪当年被侵之耻(王上15:16-22;参申19:14;27:17)。
5:11 “人的命令”意思难明,有人认为是指以色列国第一位君王耶罗波安,他设立金牛犊叫以色列人膜拜,陷他们于罪中(王上12:28)。
5:12 神的刑罚来到,以法莲和犹大的倒下如摧朽拉枯。
5:13
“病”和“伤”喻外敌所加的痛苦。“耶雷布王”:义为“伟大之王”,指亚述王。北国的王米拿现和何细亚都曾向之纳贡称臣(王下15:19-20;17:3)。
5:14 神的惩罚行动如狮子撕裂猎物,极其可怕。祂使用亚述、巴比伦来施行刑罚,人无法逃避。
5:15 神不能不暂时离开祂的子民,等他们认罪悔改,恢复寻求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