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第 40 章
耶 40-45 章 > 40-45 章 这六章经文纪载了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发生的事情。
耶 40:2-3> 认识宇宙的伟大,亲见神奇妙的作为,下一步该要面对的是什么?
40:2-3 巴比伦护卫长虽然不认识神,但他承认巴比伦的胜利乃神所赐。有人承认神的存在,知道祂施行神迹,却不愿亲自接受祂、认识祂,这实在很奇怪。认识神不只是晓得有关祂的事,而是要与祂亲自接触,建立关系。
耶 40:4> 耶利米选择留在犹大,意味着他将会放弃什么?他又将要承受什么?
40:4 耶利米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住处。在巴比伦,他可享受安适的生活,拥有一定的权势;在犹大却要继续受苦受难。他在巴比伦可能得到巴比伦人爱戴,但会受流亡的同胞唾弃;在犹大意味着要过贫穷孤单的生活,却可以表明自己并不是苟且偷安的卖国贼。最后耶利米还是选择回犹大。
耶 40:6> 米斯巴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耶利米选择留在那里?
40: 6 米 斯巴位于耶路撒冷以北数公里外,此地在战争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耶路撒冷沦陷后,不少人来这里避难。
耶 40:13-41:3> 经历亡国之痛的犹大,仍有不少人沉醉在权力斗争之中,让人叹息……
40:13-41:3 基大利获巴比伦王委任为犹大总督,而本属大卫支派的以实玛利却没有领导权,使他怀恨在心,动了杀机。基大利对自己会遭暗杀的消息掉以轻心,不肯相信。这种政局动荡的情况,与以斯拉及尼希米重建城墙及圣殿时的情况十分相似。──《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国破山河在(四十 1 ~ 16 )
迦勒底人攻陷耶路撒冷,蹂躝杀戮,掳走被征服的人,然后设立省长管理犹大地。这章是记载犹太人劫后余生的生活,特别论到神怎样保守和恩待耶利米这位忠心耿耿的仆人。
.耶利米的抉择( 1 ~ 6 )
从三十九 6 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当耶路撒冷被攻破时,尼布甲尼撒王不是在攻城的军队中,他可能驻守在拉玛(耶路撒冷城以北五哩的地方)指挥行动。当城沦陷后,他特别恩待耶利米(三十九 11 ~ 14 ),但不知何故先知又混在被掳去巴比伦的人群中,当王知道了,立刻下令释放先知,让先知自定去向,又赐他美物,这再一次证明神的大能和保守。最后,先知决定留在境内与同胞共患难。
.基大利作省长( 7 ~ 12 )
迦勒底人打了胜仗后,便凯旋回国,于是立了基大利作省长,管理剩下的贫民,使他们每个都进贡。基大利上任后,首先安抚一些游击队的首领,叫他们不要怕服侍迦勒底人,而应合力重建家园。而在巴比伦攻犹大国时逃往摩押、亚扪等外地的百姓,亦因相信基大利而回归。
.暗杀的阴谋( 13 ~ 16 )
在众首领中有王室血统的以实玛利( 8 )可能不服基大利,于是便听命于对犹大虎视耽耽的亚扪王巴利斯的指挥,欲设计杀害基大利。约哈难风闻此事,便立即告诉基大利,可是基大利太信任人,他不能接纳这传言。
祈祷 主啊,让我在这罪恶的世代中,能够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四十章 注释
40-45章 耶路撒冷陷落後的史事
本段叙述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陷落後,犹大省长基大利被刺,犹大
余民逃往埃及的历史,以及这期间先知耶利米所传的信息。
1-6 先知再获释
这是为犹大省长基大利的故事作一引介。
1
「拉玛」:位於耶京北方八公里(五英里),被掳至巴比伦的
犹大人暂被囚禁於此。两度获释的先知自愿留在故土,与犹大
余民同甘共苦。
5
「回去」:或作「回答」。
6
「米斯巴」:位於耶路撒冷北十三公里(八英里),当时耶路
撒冷大概已成废墟,不能居住(参哀2:13; 4:1)。
7-12 劫後余生的犹大地
最初基大利很成功地安抚余民,收纳乡间残余的游击部队,当初逃避
巴比伦攻击的犹大难民也由各地归来,一时似乎充满了升平的景象。
10
「伺候」:原文作「站在面前」,指基大利在巴比伦人面前代
表犹大人,作两者之间的联络官员。
13-41:10 米斯巴惨案
好景不常,一个游击队的领袖以实玛利受亚扪王的挑唆,谋杀了基大
利,并在封锁消息之下,进行另一次残酷的大屠杀。亚扪王侵扰犹大
的理由不详,可能只是为打击巴比伦的势力,史载主前五八六年尼布
甲尼撒西进时,曾计划攻打蠢蠢欲动的亚扪(参结 21:18-32)。
思想问题(第 40章)
1 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人途经拉玛,如此拉玛标志着破家亡的惨痛
,但先知耶利米怎样论及拉玛?见 31:15-17。
2 巴比伦护卫长尼撒拉旦为什麽要恩待耶利米?参 39:11-12;
40:2-4。
这位护卫长很可能就是日後杀死尼布甲尼撒王之子而篡位的尼力
里沙(主前五六○至五五六年在位)。
若是这样,你猜耶利米的信息 ( 3)
对巴比伦有何影响?
3 试分析耶利米去巴比伦与留在本地的利弊。
你认为他为什麽决定留守故土?
4 试将耶利米一直以来在同胞手下所受的待遇与巴比伦人对他的态
度作一比较。
今日,信徒从教外人所得的,会否比从教会所得的更好?
5 基大利的父亲亚希甘曾一度保护耶利米免受祭司假先知的杀害(
见 26:24)。
从 40:7-16看来,基大利本人对先知耶利米和余民的态度是怎样的?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拾壹 浩劫之后(四十至四十五章)
四十至四十四章描述一连串紧接耶路撒冷被毁后的事件,列出了日子、月份,也许还有年份。对于耶利米和百姓来说,这个时期应已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分水岭了。城已变作废墟,乡间遭蹂躏。但是,即使外在的情况已经改变了,百姓对上帝的态度和先知之艰苦事工,依然没有改变。(四十五章,参有关的注释 ── 巴录一瞥 )。
耶利米获释(四十 1-6 )
这段经文以颇不同的笔法为我们陈述耶利米怎样被巴比伦人释放,并交托给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我们发现耶利米在京城之北边约五哩的拉玛,与那些来自耶路撒冷将被判充军的人 一同在中途营中。无疑在甄别那些将被判充军之人的过程中,尼布撒拉旦遇到耶利米。他显然知道先知预言耶路撒冷遭灾的信息 ── 在第三节的‘ You ’(你)是复数,而且是指百姓,不是指先知。他释放了耶利米,并给他提供选择:给他一张安全通行证前往巴比伦并过亨通的新生活,或是留在他自己的同胞中。
耶利米对这慷慨的建议怎样答覆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第五节开头的话在希伯来文经文中难以理解。英文圣经给我们作了各种不同的猜测。新英文译本像其他译本一样,作‘耶利米还没有回答,尼布撒拉旦便继续说:“你可以回到 …… ”’(请比较现代英文译本)。这便暗示耶利米至少对自由前往巴比伦之建议一点也不热衷。结果是耶利米得到尼布撒拉旦慷慨的待遇,投靠在耶路撒冷之北约八哩的米斯巴(现代的纳斯贝泉堆丘( Tell
en-Nasbeh )的基大利那里,基大利在那里已建立省府行政中心。
(假如你想使这故事与卅九 11-14 的故事协调,你就得假定耶利米最初被巴比伦当局从监中释放之后,他在耶路撒冷某处又为巴比伦军队擒获,就与其他要充军的人混杂一起。当局后来发现他们的错误,因那些充军的人在拉玛时已被加以甄别了。假使耶路撒冷刚失陷,城中的情况必定相当混乱,这种事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正如我们已看见先知被捕及下监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所以耶利米受到巴比伦人怎样的待遇,以及他怎样去投奔米斯巴的基大利,就可能有多过一种的讲法。)
假如百姓和耶路撒冷的政治家们曾误解耶利米,巴比伦人也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在他们看来,他必定是拥护巴比伦的,是可信任的合作者。但耶利米并非只是拥护巴比伦,一如他并非只是卖国贼。他毕生以及他一切活动的解释,乃在于‘耶和华的话’,那话把他攫住、撕裂,对于他来说,不可能是假的。他拒绝巴比伦给他的建议;他宁愿留在他自己的同胞中间,因为他相信他在他们中间有尚未完成的工作。在灾祸之后还有希望。纵使在遭蹂躏的乡间,并在一 被剥夺了他们一直认为不可少的基要信念的百姓中间,他们仍然能继续相信耶和华。也许他现在期望他们会更想留心听他了;若然的话,他的幻想就会可悲地幻灭了。
重建的最初步骤 ── 受挫(四十 7- 四十一 3 )
巴比伦人任命的基大利,在米斯巴设立负责重建工作的临时政府(比较王下廿五 22-24 )。他的政策是接受巴比伦人统治的 既定事实 ,并且尽可能再开始正常的生活。土地的出产必须收割,住所必须重建( 10 节)。在他周围分明有三种不同的人 聚集在那里:
(一)穷苦、未被充军的农民( 7 节),
(二)‘在田野的一切军长,和属他们的人’( 7 节),那就是犹大军队的单位,他们大概一直与巴比伦人打游击战而尚未被肃清。他们似乎已体会到继续抵抗占领军,至少在目前是无用的。
(三)以及从约旦河那边回来的犹太难民,巴比伦人入侵时他们逃到那里避难( 11-12 节)。
人民所效忠与所寄望的各有不同,要把他们联合起来总是颇不容易的。为报答他们归顺巴比伦的统治,基大利答应向巴比伦当局陈述他们的利益。
起初各种迹象是充满希望的。土地有收获,而且颇近乎所期望的( 12 节)。但基大利的政府是脆弱的。正如今日中非洲许多国家付了它们的代价所发现的:把那些游击队伍纳入寻求和平与复和之人民生活中决不容易。就如留在本国经历武斗和国家悲剧的人,也不会张开双臂欢迎那些逃离祖国的人回来。基大利的处境非常艰难。在许多人心目中他必定不过是个巴比伦人的傀儡、卖国贼。不管人们对这个社 有什么希望,一切都因基大利遭行刺而被粉碎了。
当一 由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率领的游击队指挥官( 13 节),来向基大利报告,说他们的成员之一,就是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受到一个外国势力煽动,卷入杀害他的阴谋时,‘基大利却不信他们的话’( 14 节)。他可能当它是团体内部的仇恨而不加理会,或者他可能是个宅心仁厚的人,不肯相信自己其中一个伙伴会加害于他。历史上不乏那些不问理由信任别人之人的例证,待他们发现信错了人之时,已经太迟了:没有比该撒临死前说的话更富戏剧性: 畜牲,原来是 你。因此当约哈难充分知道基大利之死会对这个社 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便静静地建议除掉以实玛利;基大利却说‘不’。
那些谋叛者在这阴谋中有什么利益是很难说的。由于亚扪人曾深深卷入上一次反抗巴比伦的运动(廿七 3 ),也许亚扪人的王巴利斯想在犹大造成持续扰攘不安的局面。以实玛利,在四十一章一节描述他为王室成员的孙子,可能他希望为自己在犹大争夺权力。若然如此,他的计划便甚难达到预期的果效。暗杀令他不得不逃到亚扪去。
约哈难的怀疑已证明十分正确。基大利在米斯巴款待以实玛利和十个同伴时,以实玛利便刺杀了他们。这残暴的行径是违背了东方一般奉行的款待习俗,在那里主人保证他的客人得到他全家的保护,而客人对他的主人不作任何伤害。这种行径不但残暴,而且是无知的。以实玛利必定已知道暗杀由巴比伦人任命的米斯巴的省长和他的随员,然后又消灭城中那象征巴比伦的军队单位,必招致占领政权的报复。也许他早就梦想领导犹太人作一次成功的反抗外国霸主的叛变,正如约四个世纪之后马加比( Judas
Maccabeus )所要作的(见旁经马加比一书和二书)。如果那是他的计划的话,那他便是对当时的情势作了十分错误的判断。作这种行动的时机尚未成熟。
根据四十一章一节,基大利遭暗杀是发生于‘七月间’。由于未提及年份,其含意似乎指耶路撒冷陷落的同一年十月。若然的话,那些事件便进行得非常迅速,基大利重建的尝试仅昙花一现。许多事往往都是破坏易,重建难。刺入基大利身上的利刃,顷刻之间破灭了他以及其他人的梦想 ── 在巴比伦人劫掠耶路撒冷之后几年间,在犹大地重建复兴和繁荣的犹太人社会。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柒.当时史事(三四~四五)
一.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衰落(三四~三九)
二.耶路撒冷沦陷後在犹大发生的事(四○~四二)
1. 耶利米与省长基大利同住(四○)
四○ 1 ~ 6 护卫长迦勒底人尼布撒拉旦任由耶利米选择随他往巴比伦去,或在基大利的统治下留在此地。耶利米却犹豫不定。护卫长见他迟疑不决,便送他回到基大利那里,还送给他在旅途中所需的粮食和礼物。护卫长用了“耶和华你的神”这字眼,可能由於他熟悉犹太人的用语,又或许是出於神的默示。
四○ 7 ~ 10 当在田野的一切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 .. 基大利被留下管治余民, 他们便到米斯巴见他。米斯巴这时成了巴比伦国犹大省的首府。基大利催促他们服在迦勒底人的权下,恢复他们的日常工作。他要向迦勒底人陈述他们的处境。
耶利米书 40:1
40:1~44:30 被 掳: 这
几 章 经 文 记 载 了 耶 路 撒 冷 倾 覆 以 后 犹 大 国 中 发 生 的 一 些 事 件。 许 多 犹 大 的 百 姓 都 被 掳 到 巴 比
伦, 只 有 极 少 数 的 人 得 以 留 下。 圣 城 被 毁 之 后 发 生 的 这 一 切 表 明 民 众 仍 然 拒 绝 信 靠 真 神。
40:1 耶 利
米 锁 在: 参 39:11 注。
40:7
7~16 基 大
利 作 境 内 的 省 长: 基
大 利 是 一 位 很 好 的 官 长, 他 使 被 毁 之 地 重 新 变 得 井 然 有 序。 在 他 任 职 大 约 5 年 以 后, 他 就 被 蓄 意 抵 抗 巴 比 伦 的 以 实 玛 利 所 杀。 基 大 利 过 于 轻 信 以 实 玛 利, 甚 至 在
耶利米书
注释
四十 1 至四十五 5 余民逃奔埃及
四十 1-12 基大利为省长
以下的段落是详细解释在三十九章 13 至 14 节的简单记载,这里较详尽地记述耶利米被交给基大利的经过。巴比伦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先知从被掳的犹大人中释放出来( 1 节),并显示了他晓得先知的信息,他可能更尊重耶利米作为一个先知,可以认识神的心意( 2-3 节)。耶利米获准可以选择往巴比伦或留在犹大。若按照他过往所主张的,他经常劝诫人要向巴比伦降服,这可能意味他会前往巴比伦。但现在巴比伦已统治犹大,所以那些犹太人即或留在犹大,他们仍可以说是身陷巴比伦之中。耶利米去见基大利,他是尼布甲尼撒立为省长的一位犹太人,他遵照尼布撒拉旦的命令,显出他依从巴比伦的权柄。基大利本人属于沙番的家族,后者曾经支持耶利米(二十六 24 )。巴比伦的情报可能知道基大利也有归顺征服者的意愿的。基大利作为省长统治犹大(主要集中在米斯巴这一个地方,而不是在反叛的耶路撒冷),带给犹大一个短暂的复苏和生机。那些留下来的犹太人所面对的问题是显明的:他们聚集在基大利那里暗示着他们对巴比伦的顺从,正如耶和华借着耶利米说过的话( 9-10 节)。这样顺从神将会使这地重新回复到一个正常的丰富的生活( 10 节)。这消息在犹大传播得非常迅速,那些被分散的犹太人便晓得这灾难之后带来了新的开始。于是他们也陆续归回家园,并且奇怪地盼望着国家的重建,正如耶利米所预言的(二十九 14 )。全地也再结果子,象征再次蒙受立约的福气,( 10-12 节)。余民回想到四章 27 节和五章 12 节说的话,耶和华仍要在这小小的团体中施展作为。
四十 13 至四十一 18 基大利被杀
但好的结局仍然未曾来到,基大利的一些战士听闻亚扪人的王要寻索基大利的性命。巴利斯与基大利作对可能源于他对巴比伦的敌视(比较二十七 3 ),因此基大利变成了反抗巴比伦势力的被害者。这抗拒巴比伦的趋势没有因着尼布甲尼撒入侵耶路撒冷而改变。巴利斯在犹大势力的代表人是以实玛利,他本人有王族血统( 1 节),他可能更图谋进一步反叛巴比伦。当基大利的一些战士知悉这些图谋时,省长本人却无知地不信其事( 14 节)。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显然是战士群中的首领,他本希望采取决定性的行动,以保存这一个团体,但结果却使他与耶利米发生了衡突。
那谋杀基大利的阴谋发生后,接着又出现另一事件,打击了那些在试炼中等候神回应的人。这里发生的罪恶是十分彻底的,巴比伦的兵丁也遭杀害,这表示他们是决意要在这地方捣毁巴比伦的政策( 2-3 节)。
谋杀事件之后接着出现一件有趣的事情( 4-9 节),因为它见证了在圣殿的旧址上仍继续进行着的敬拜,就是在圣殿被毁后仍有朝圣团。七月( 1 节)是住棚节的日子,朝圣的事便在这时候举行的。他们显然是来自以前北国的属土,他们仍然忠心于律法的要求,要在每年的大节期中到耶京朝见神(出二十三 14-17 )。这大概是在约西亚王的改革后制定的(王下二十二至二十三)。
以实玛利的恶行,加上了杀害这些朝圣者;他狡猾的欺骗他们,好在暗中杀害他们。他为了获得财宝( 8 节),暂缓杀害他们。他作了这残暴的罪行,便掳掠了一些人,并逃至亚扪人那里去( 10 节)。
以实玛利所作之事的后果是可悲和羞辱的,他逃脱了约哈难之手和放弃了他的人质( 11-15 节)。但因着他打乱了当时犹大社区中的生活情况,当时在基大利的统治下,生活正开始出现生机,却因此事而受到灾难性的损害:米斯巴被荒废了,随着服膺巴比伦的政策也因此而中断。百姓们的改变是因着遇见这危险的事而得不到巴比伦的庇护;再者,他们更害怕巴比伦的报复( 18 节)。但无论如何,百姓们正面对着在耶路撒冷未沦陷前的同样问题,就是从埃及而来的虚假应许,以为埃及会救他们脱离巴比伦的手。现在百姓的心思和行动都再一次转到这个方向上( 16-18 节)。
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四十 1 ~ 16. 耶利米和基大利留在犹大
这一章记叙了在耶路撒冷失陷后,耶利米生命中的一些事件。先知和其他被掳之民关在一起,原因不明,但稍后获释,并得以选择在巴比伦居住或留在犹大地。
1 ~ 6. 耶利米的决定
根据三十九 6 ,耶路撒冷陷落时,尼布甲尼撒看来并不在犹大地区,而是从某个基地的营中发号施令,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利比拉。 70 拉玛 \cs8 (参三十一 15 )即现今的尔兰( Er-Ram ),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约五哩之处,是被掳往巴比伦的人出发前的集合地点。不知什么原因,耶利米和其他人一起被抓,而且虽然尼布甲尼撒下令要善待耶利米,先知获释前竟然还被上了手铐。这个让主其事者手足失措的错误,无疑教他们畏惧神的惩罚。此处补充了三十九 11 ~ 12 的记载。有关灾祸的陈述发自异教的米所波大米军官之口,可能听来有些奇怪,但迦勒底人显然在某种程度上了解犹大灭亡的超自然原因。从三十九 12 的告诫得知,耶利米作先知的名声显然早为人所知。七十士译本的第 3 节较为简短。护卫长向耶利米保证,如果耶利米愿前往巴比伦,护卫长必厚待他。护卫长若被人看作是这大能的先知的守护人或施恩者,必然提高他在家乡的地位。当其他人都是在不情愿的状况下被掳,耶利米却被犹大的敌人赋予选择的自由。当时的历史发展彻底证实了耶利米的清白,向他的对立者表明了耶利米一直宣讲的就是神的劝告。耶利米选择留在犹大地后,获赠粮食和礼物,礼物代表了巴比伦护卫长的尊敬。犹大的敌人给予耶利米有礼和人道的对待,和耶利米获自同胞的待遇,恰成鲜明的对比。参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三 57 中的评语。对基督徒而言,世人表达的敬意甚于其他信徒,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米斯巴的地点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四哩半的纳比山威( Nebi Samwil );其二是位于首都城北约八哩山顶的纳斯贝山丘。后者从铜器时代早期到马加比( Maccabean )时代,均有人居住。
7 ~ 12. 基大利任省长
尚未被掳获的军人,很可能仍以游击作战的方式与迦勒底人抗争。至于犹大境内极穷的人(参三十九 10 ),只要有自己的田地,对巴比伦人并不构成威胁。基大利的责任是帮助这些余民安居乐业,并从收成当中纳贡给巴比伦。终止游击部队的行动,是迈向政治和经济稳定的第一步。 以实玛利 ( 8 节)是王室的宗亲,也就是基大利被暗杀的主谋。耶路撒冷于公元前五八七年陷落后不久,基大利即遇刺,亦即此处所述事件发生之后数月。七十士译本和一些希伯来文抄本,于此节和列王纪下二十五 23 ,在人名上有若干出入。七十士译本作加利亚的儿子 约哈难 ;马索拉经文则多了一个 约拿单 。 以斐 在马索拉经文只见于旁注;而根据经文本身应作 欧斐 ( Ophai )。 耶撒尼亚 在列王纪下二十五 23 和一些希伯来文抄本作 雅撒尼亚 。
基大利的当务之急,是安抚游击队的众军长,并以犹大省长之身分赢取其信任。列王纪下二十五 24 记载,基大利要军长不要惧怕巴比伦臣仆,而马索拉经文的 9 节内容亦相同。所占的城邑( 10 节)显然是一些城市的废墟,这些城市在耶路撒冷被攻打之前,即已被夷成平地。当巴比伦人占领犹大地时,犹大人奔逃至摩押及其他各处。但由于他们对基大利的能力深具信心,所以又纷纷回转来耕种已荒芜的家园。
13 ~ 16. 图谋不轨
基大利的诚意毋庸置疑;同样,他想将稳定和繁荣带回故土的心志,亦无可怀疑。于此之外,名不见经传的亚扪王 巴利斯 ( 14 节),很可能意图占据领土,因此想要除去基大利。既然将要负责行刺的以实玛利是大卫王的宗室,他必然因未获委派作省长而感到被轻视。基大利被告知此事后,显然无法相信其他人会不像他一样衷心希望国家稳定。他的悲剧在于未能对处境和他人作精确的评估。他对自己的责任全力以赴,但却也因此使他对工作失去了不可或缺的超然态度。这个他一再重蹈的错误,终究让他丧命。读者不妨对照约翰福音二 24 ~ 25 基督的态度。
70 参 CCK , p. 26.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40:1-44:30 耶城沦陷后情况的生动记载。
40:1 “拉玛”:在耶路撒冷以北8公里(5英里)。被掳的百姓在这里经过挑拣,才送到巴比伦去。
40:5 基大利是巴比伦王在犹大地所立的傀儡王,他不是大卫王室的后裔。
40:6 米斯巴在耶路撒冷以北约10公里。
40:7 “在田野的一切军长”:未被歼灭的犹大军队。
40:11 这些是尼布甲尼撒王来攻打犹大之前,逃亡到各地的以色列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