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四十二章
b. 仆人:奇妙的解决法(四十二1~9)
四十二1和前文以戏剧性的方式连接起来,但
NIV 的译文没有表达出来。以赛亚用两段平行经文(四十一21~24、25~29)将偶像的死寂暴露出来。每一段的结尾都是戏剧性的召唤(希伯来:hēn),「看哪!」:24节,「看这里!──毫无意义的偶像!」;29节,「看这里!──可怜的善男信女!」而这个字在此第三次发声(四十二1,hēn):「看这里!──我的仆人!」见导论:上主的仆人,书版第28~29页。神仆人的现身出人意料,但并无不当之处:他的到来乃是神的答复,是针对缺乏祂启示之世界的困境而给予的答案。他的事奉乃是公平(和合:公理;1d、3c、4b节):传给外邦,普世性的公平(1d节);凭真实,真正的公平;且是在地上设立的公平(4b节),永久的公平。当我们想到公平,自然会以为那是指公正、纯洁的社会,而当然,mišpāṭ 一字──特别适用于此状况的字──只是衍生而来的。4bc节中公平和律法(和合:训诲)的平行,提供了线索,让我们看出,以赛亚在这一段里是用这个字来表达神所启示之真理的一个层面。律法意指「训诲」(一10):mišpāṭ(仅以此字为例)出现在诗篇一一九篇中接近三十次之多(7、13、20节等),在申命记中则接近二十次〔四1(和合:律例),五1等〕,是我们所谓「神的话语」的层面之一。这个名词背后的动词(√šāp̄aṭ)意思是「给予审判」,是君王或法官权威的宣告。神的律法乃是祂的教导,同样,祂的公平(「审判」)即是祂所宣告为真实的事,是祂所作的决定。因此,仆人来,是要将列邦所缺乏的──来自神确凿的话──带给他们;这正是他们的需要,一如四十一24、28~29所揭示的。以赛亚在此并没有提出仆人是谁的问题。他的任务,就是普世启示的运行者,与亚伯拉罕与他的「种子」(和合:后裔;创十二3,十八18,二十二18,二十六4)在普世的角色相当。而,在四十一8,「以色列」曾被称为「我的仆人」,因此,这里应当将两者连起来看:仆人便是以色列,是亚伯拉罕的「种子」。至于以赛亚将如何发展这个基本真理,下文会逐一揭晓。
1. 扶持:直译「抓紧」,主要的概念不是加添力量,而是神对祂的仆人有主权,而祂也定意要使仆人全然为祂而用。心里所喜悦的:直译「我的灵以他喜悦」。这里的「灵」是代表个人的委身,如我们所说「我全心所悦」。有些人蒙召从事某项任务,但他本人并不一定被接纳,或得悦纳──每个雇员都了解这一点!但这里却非如此!他不仅是神所选来完成工作的,而且也是专属于神,合乎祂心意的人(正像大卫一样,撒上十三14;徒十三22)。我的灵是神亲自的同在(诗一三九7),与他同工(四十7;诗三十三6),给他领导权(民十一16以下;撒上十六13;参十一1~2,六十一1~2)。由于有神的任命,这位仆人将运行普世性的任务,把神的真理(公平)传给外邦,即全世界的各国。
2~3. 钥字公平第二次出现(3c节),这次是论及仆人以什么态度带来神的启示。他不是自我肯定(2节):这里的三个动词可能有渐进意味,强调他安安静静、心平气和的风度,不过喧嚷(「叫喊」)或许暗示他并不是要惊动人,扬声(「提高他的声音」)则暗示他不是要压服别人或喊胜别人,提高他的声音(「让他的声音被听见」,参:和合),是指他不是要宣传自己。他并不轻视人,尽管对方已经十分无用、无法修复(压伤的芦苇)、「盛气已过」而几乎熄灭(将残的灯火)。这些负面的说法暗示了正面的对等状况:他能修复压伤的芦苇,能把将残的灯火吹旺。前者是内在受伤,后者则是缺乏外在的油料。这位仆人既能医治,又能供应。
4. 灰心与丧胆,〔「烧尽……(轻易)受伤」〕与第3节的用语对称。这位仆人直接进入人类的情境中。他会经历到压伤、熄灭之事,但是他会得胜,并能成功地在地上「设立」公平,即神的启示。设立(√śîm):在申命记四44是描写摩西将神的律法「陈明」在以色列人面前。透过仆人的律法(训诲),原来只属一国的特权,如今能为所有人拥有。海岛:地上最远之处(见:四十15)。将盼望置于(和合:等候):外邦世界一听到,就会(充满信心地)将他们的未来交托在他所揭示的真理中。
5~9. 是1~4节的「尾语」。所有关于仆人的主要经文──通常称为「仆人之歌」(亦见四十九1~6,五十4~9,五十二13~五十三12)──都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段的后面都接着「尾语」(四十九7~13,五十10~11,五十四1~五十五13),肯定前一段所说的话。这一则「尾语」首先(5节)透过思想创造之神,肯定了仆人任务的普世性,其次(6~7节)保证神必定会帮助祂的仆人(参1节),接着(8~9节)确定仆人的成功(4节),预言假神必被推翻,并肯定历史之主有能力实现祂所应许的新状况。
5. 这里的神是 hāʾēl。ʾēl
一字是指超越的神(四十18)。加上定冠词(hā),是为了要强调:「祂的确是超越的真神」。上主,乃是「雅巍」,就是向以色列自我启示的那一位(出三15)。在四十12以下,创造之神的真理成了对以色列独特的安慰(四十27~31),但是万有的造物主不会忘记祂所造的「万有」。祂向以色列所启示的拯救怜悯,也要施行在祂的整个世界中。动词创造……铺张……铺开……赐给,在希伯来文都是分词,表达出神与祂的世界不变的关系。祂是起初创造的那位,也继续以创新的能力来眷顾并掌管;诸天和地是因祂不断的作为而保持在本位;所有的生命都从祂而来。创造:见四5。所出的……气息……生命(「灵」)分别都有生产力,具有生命、活力,或个人的能力。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是神的生命不断在运作。生命不是来自土壤,人的生命亦非自我存在之进化力的产物,而是造物主直接的礼物。这些并不是永存的,而是因祂不断信实的「赐给」,万物才得以享受的。
6~7. 你是指仆人。公义:那位征服者(四十一2)和这位仆人蒙召,都是要来运行神公义的计画。在历史中掌权的主,也同样在恩典中掌权。搀扶……保守……使你表达出目的:「为要搀扶」,等。神不是把仆人召来(6a节),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作。在呼召之中含有神的委身,要陪伴他(搀扶的手)、保守他的安全(保守)、并达到祂的目的(使你)。保守(√nāṣar)是保存、保障之意;不过这里的形式可能来自√yasar,形成、塑成:神所召的,祂也「塑造」,为要达到所指定的任务。约:仆人是约──不单透过他,众民……外邦能与神建立圣约的关系,而且在祂里面,人才可以享受圣约的祝福。这「约」是神主动的决定,祂应许要得着、保守一群子民,作为祂自己的产业。从前这是以色列独特的权利,他们藉着神的拯救与救赎,而被带到祂面前(出六6~7),认识祂、顺服祂,以祂为救赎主(出二十1~3)。这约最初的普世性始于挪亚(创六17~18,九8~17);后来集中于亚伯拉罕身上(创十五,十七),普世的祝福都维系在他身上;到了摩西,这约的标准模式成型(出二24,二十四7~8);如今,在仆人身上,它再度延及普世。所以,普世性并非违反了圣约,或将它作了更改,而是它的实现。在仆人里面,圣约带来了真理的光,能医治残疾(开瞎子的眼),释放人脱离压制(领被囚的出牢狱),并改变环境(黑暗……出离):就像伊甸园,有完美的人、完美的社会,和完美的环境(六十一1)。
8~9. 这几节重复四十至四十一章中的主题或副题:除了上主再没有别神(8节),而且祂在主导所有事件的进展(9节)。我们可以想象这位仆人,他身负重任,要将神的启示带给外邦世界。这个世界中充满「神只」,他们尽管不真实,却能运用超过人所能想象的力量,来控制人的心思与感情。而当他明白,只有一位是神,而且这位神会因祂的名和荣耀极其火热,祂能控制未来,就像能控制过去一样,因此祂能保证祂的话必定成就,他会感到何等有把握。我的名是神独有的身分,使祂与偶像有别。祂并没有「化名」隐藏在他们当中;祂的荣耀,即祂自己荣耀的本性,是不能与人共享的。即便他们有像祂之处,亦纯属偶然:祂并不在他们当中。何况,祂乃是他们的仇敌,到最后必定不会容忍他们的存续。从以赛亚书四十一1以来的思想可以看出,先前的事是指和那位不可抵挡的征服者相关的事件(四十一1~4、25~27),而新事乃是指现在所预言仆人的工作(四十二1~4)。以赛亚为了达到戏剧的效果,把自己想成在回头看一人,又往前看另一人,既然这一边一系列的预言必定会成就,另一边有关未来的事也就必定会实现了。
c. 歌唱的世界,拯救的上主(四十二10~17)
从四十一21开始的这段,讲到外邦世界的无望与盼望,此处的结尾中,地极、海岛(10节),和外邦的城邑基达与西拉(11节),都同声歌唱,赞美神,而祂正给予祂的仇敌迎头痛击(12~13节)。接着(14~17节),神亲自阐明赞美的原因。祂长久以来的沉默打破了(14节),祂计画了整个世界的改变(15节),世上凡有需要的人都得到眷顾(16节),拜偶像的人都得到当受的羞辱(17节)。这首可爱的歌与上下文配合得恰到好处。仆人为海岛带来了盼望(4节),而海岛如今欢欣鼓舞(10节);神保证仆人将开瞎子的眼(7节),而他们的黑暗变成了光明(16节);祂应许说,祂的荣耀必不归给假神(8节),而从前假神的善男信女如今都来赞美祂(12节)。这实在是普世向拯救之神的歌颂!
10~13. 这里记载歌唱的呼召(10~11节)、歌唱的主题(12节),和庆贺的原因(13节)。其观点乃为普世性:包括地极和海岛(10节)的宽广角度,以及(叙利亚)亚拉伯旷野以北的基达,并摩押的西拉等地域性的角度;遥远的地极与近处的基达对比,海岛与旷野对比,地与海对比,而下到海平面(和合:航海的)与山顶成对比。因此,整个世界联合起来大合唱,唱新歌(10节),亦即,这歌(诗三十三3,九十六1,九十八1)是在回应神新彰显的美善,新歌是由于「新事」(9节)而来,主题也与从前一样,是欢喜快乐地来享受白白得到的好处(五十四1)。那位征服者使得全地都惊吓(四十一1~7),而仆人却使得全地都歌唱。地(海岛、旷野)加入人(居民)的赞美,因为受造界本身脱离了败坏的捆绑,进入了神儿女的自由中(罗八19以下)。重复要人赞美的呼召(12节),引进了这一无比欢乐的理由(13节):争战之神的得胜。勇士特别指「战士」,名词 gibbor 与动词胜过(√gāḇār;和合:大力攻击)相呼应,「证明祂自己的确是位战士」。
14~17. 以赛亚突然转离13节的争战比喻。在四十至五十五章中,他一直公开承认神有仇敌,而他们的失败指日可待,但是就探讨的主题而言,这属于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范围──这就好像主耶稣在引用六十一1、23(路四17~19)的时候,突然截断,没有提到复仇之日,因为那是属于祂第二次再来的事,祂第一次来时不会发生。
14. 许久的沉默,包含了整个外邦世界的历史。这段历史没有从神来的话,并非偶然,亦非没有目的。这固然是神对自己的约束,但是,亦有如怀孕一样,这段时期会一步步走向那经过缜密计画、定下日期、必定会实现的目的。神从前在和亚伯拉罕的家族打交道时,并没有忘记整个世界。祂一直在蕴育一个伟大的计画,而如今,这计画就要诞生了。
15~16. 到那时候,旧的秩序都要退出:供应生命的沃土(花草)和水分(江河、水池)都会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生命的退出,而是另一种不同生命的开始──这种生命倚靠神的眷顾,是那些祂所带领出来之人的生命。祂为他们供应一切所需:他们本来有残缺──瞎眼和无知(16ab节),又有环境的困难──黑暗与崎岖(16cd节)──这一切都得到祂亲自的照料(引……领……变……不离弃)。若将这段解释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的旅程,则非常不恰当。他们走在那条路上,根本不需要引导。事实上,神乃是亲自在运行祂早先(7节)似乎交付给祂仆人的任务。这里是指外邦世界,那瞎眼、没有神启示的世界,从黑暗被带入光明,从撒但的权下归向神(徒二十六15~18)。
17. 不过,胜过仇敌的主题不能忘记,17节与13节互相呼应。前面那节只提到冲突与得胜,后面这节则提供了说明。神的仇敌是谁?是那些顽固份子,持守对假神之信仰的人。在普世的赞美(10~12节)中,他们会遭到羞辱;有一些人蒙神引领,到达安全之处,得着神的眷顾(16节),另外一些人则被拒绝。蒙羞常有「收割羞辱」之意,所盼望的落空了、想要得利却遭损失。他们的倚靠为偶像……铸造的偶像──前者是雕刻的,后者是铸造的;两者都只不过是人的手艺。他们最终的倚靠,乃是自己和自己所能作的。这是行为之路,而不是单纯的信靠神之路;而那幅瞎子拉着别人伸出之手的图画(16节),美妙地将这种信靠刻画了出来。
95顾客一但付清款项,商人就把折叠的帐单钉在他的门口,这便称为「加倍」,但这种说法更可能是因赛四十2而来,而非这段经文的解释。不过,以它作图喻,倒也有帮助。
96参
W. Temple, Nature,
Man and God (Macmilan, 1940), Lecture XX; P.
Davis, The Mind of God (Simon and
Schuster, 1992) 。
97摘自
I. Watts, '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
G 上主的计画展现(四十二18~四十四23)
以赛亚已经看见他的同胞陷入双重困境中:被掳乃是因为罪的缘故,而最严重的罪,就是丢弃了信心之路,拒绝神的应许,选择自救之道(三十八~三十九章)。不过,如今双重困境得着了双重解救,那安慰之言(四十1~2)说,服苦的时期即将退出,罪孽也将获赦免。底下的这一段继续沿着这两个轨道前进,并显明二者真正是双轨,因为两个主题的发展是平行的。被掳将退出,全国得释放(四十二18~四十三21),罪亦将除灭,灵性得救赎(四十三22~四十四23)。在前一项之下,以赛亚用了四个子题:被掳(四十二18~25)、如何解决这困境(四十三1~7)、主(救主与独一之神)与偶像的对比(四十三8~13),及脱离巴比伦的救赎(四十三14~21)。接下来,他又提出对应的四个子题:罪(四十三22~24)、如何解决这困境(四十三25~四十四5)、主(救赎主与惟一的神)和偶像的对比(四十四6~20),及脱离罪的救赎(四十四21~23)。对这个架构有全面的了解十分重要。以赛亚所写的书乃是按部就班往前,每件事都有其恰当的位置。举例而言,这里两段有关偶像的对应经文(四十三8~13,四十四6~20),各与其上下文密切配合:前者重点在其它的「神只」没有能力对历史产生作用,后者则强调,他们在灵里没有拯救的能力。
i. 以色列的捆绑与自由(四十二18~四十三21)
a. 瞎眼的仆人(四十二18~25)
18~19. 18节眼瞎的(正如耳聋的)是复数,19节眼瞎则是单数。复数是回顾第7节和16节,在那里,瞎子是原本陷在黑暗中的外邦世界,神要透过祂的仆人,并藉着祂自己的作为,带领他们出来;这是祂要光照的人。既然19节是讲到神的仆人,这题目显然与外邦世界有关,因为与他们灵里的光照与释放密切相关。但是他们一看,竟发现这位仆人和他们同样眼瞎!这位仆人乃是四十一8所提神的子民,以色列,不过这里乃是在「狱里」的以色列(22节),交给人当作「掳物」(24节);而这还不是让瞎眼的外邦人最失望的事,更糟的是,这个以色列还在因罪受刑罚(24节),并且灵里冥顽不灵(25节)。因此,以赛亚正在作两件事:第一,他正表明,这仆人之国(四十一8)并不是那身兼启示者与拯救者的仆人(四十二1~7)。瞎子怎能领瞎子呢?因此,这个伟大的角色必定是由另一位仆人来实现。但,第二,以赛亚在此以戏剧化的方式引介出这一段的主题:以色列的需要何等的大!一连串荣誉的头衔,仆人……使者……和好的……仆人,更显出神子民的呼召是多么光荣。仆人,按照四十二1~4的定义,是指将神的启示带给失丧世界的人;使者(直译:我的使者,我派遣的)是讲到一位肩负重任的人,而他专属于神(「我的」);和好的来自√šālēm,「平安,享受美好/幸福」。这里所用的被动分词,意思是「被带入平安,使之和好」,亦即,享受得救的益处与福份。但是,可惜,以色列对神的话耳聋且眼瞎,灵里毫无改变。以赛亚重复敲击第二个意念,瞎眼……瞎眼……瞎眼,98强烈刻画出需要神改变之恩来工作,这正是仆人在世上要进行的使命。
20. 这一节谨慎剖析了又瞎又聋的仆人以色列之病情。其状况与外邦世界的全然黑暗(四十一7、16)不同。属神的以色列有眼睛,你看见许多事,神已将丰富的真理启示给他们;灵里的耳聋也曾得医治,你的耳朵开通。神子民的问题(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并不是需要最基本的改变,而是,改变已经进行过了,但是他们却不领会,开通的耳也不听见。神的话已经在那里,却遭忽略。
21. 这一节讲到让神喜悦的事(喜欢;如:五十三10),就是能彰显祂的公义本性,并达到祂公义目的之事(公义)──祂的律法或「训诲」,即神透过启示向祂子民传达的真理;以及祂在赐下律法时,想要达到的目的,直译为「他能使律法为大、显出能力/光辉」。这里的「他」可能是指神:神将训诲赐给祂的百姓,希望藉着他们的顺服,可以显明神的真理是何等伟大、光辉。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以「他」指以色列:他们应当在理念和行动上完全忠于圣经,藉此向世界表彰出神启示的奇妙(参:申四5~7;多二10)。
22. 但是,以色列不但没有赢得世界,反而被世界征服(参:二5~9)!他们既未能「使律法显为大」,就失去了在世上的特殊地位(22a~c节),及在神面前受保护的地位(22d~g节),这正是葡萄园之歌所教导的真理:不结果子,就不得保护(五1~7)。坑……狱:和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同一时期的先知,没有一个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被掳。情况并没有如此之糟(耶二十九)。以赛亚乃是用当时描述被掳的典型说法,来强调以色列失去神的保守后,一落千丈的情形。
23~25. 以赛亚知道自己要分享的真理无人爱听(谁肯侧耳听?),因此,他直接指出以色列真相的神学要义。第一,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而是「是谁?」。「为什么?」是要求合理的解释,将生活中的悲剧套用令人满意的模式来说明。但这样找是得不着答案的(五十五8)。「是谁?」则让我们能因神运行的权柄而得安息。岂不是上主吗?第二,对神的子民而言,神的话乃是解释生命之谜的钥匙:悲剧是因罪而来。他们不肯遵行……也不听从:即,最主要的罪乃是有了神启示的真理,却不顺从。不肯遵行:「不愿意走在……里面」(直译),即,意志上不顺服。听从:指心思对神话语的臣服。第三,神管教的实况:祂本身会发出猛烈的怒气;怒气,参五25。争战的勇力:历史的神用历史上的权势来刑罚祂不顺从的子民。第四,不顺服必带来苦难与损失,火……烧。可是,第五,就连失败、捆绑、抢夺(22节)也起不了改革作用:以赛亚看出,自己的同胞在灵里全无了悟,他们不知道……不放在心上(和合:介意)。虽然他们是神的子民,虽然他们拥有祂的真理,但他们仍然深切需要内在的更新,首先要变化意念(知道;直译:明白),接着要改变心──就是内在产生反应、指示方向的原动力(箴四23)。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