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廿八章
第 28 章
伯 28:13> 世上有那么多思想家、理论家,有哪位给出了人生的圆满答案?
28:13 约伯说,智慧在活着的人中间是找不到的。人们不懂得神话语的重要性,自然会在世界上寻找智慧。人们不断从众多的哲学家和领袖那里寻找生命的方向,然而约伯说智慧无法在世界上找到。没有一位领袖或领导团体,能有足够的知识或洞察力,去解释整个人生。对生活的最终意义、我们是谁、又往哪里去等问题,答案都必是来自世界以外,高过我们常人的思维。在我们寻找指引的时候,我们要寻找神在圣经中启示的智慧。我们必须认识并信靠生命之主,才能被提升和超越生命的界限。
伯 28:16> 俄斐金很珍贵的吗?在哪儿可找到?
28:16 俄斐金被认为是最纯的黄金。俄斐可能位于非洲,沿阿拉伯海岸,或在印度。无论它在哪里,离以色列都有相当远的距离,所罗门的船要花上三年才能完成一次航程(参王上 9:28 ; 10:22 )。
智慧何处寻
伯 28:28> 真正的智慧,原来是……
28:28 “敬畏主”是圣经智慧文学(从约伯记到雅歌)的关键主题。向神存尊重之心,敬畏祂的权柄和威严,这是发现真正智慧的出发点(参箴 1:7-9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伯记第廿八章
智慧颂(二十八 1 ~ 28 )
这一章是一首颂扬“智慧”的优美诗歌。约伯藉此亦表达了他对神的信心,仿佛在暗示说,神的智慧远超过世人的,因此义人受苦的问题,只有神能解答。
.人的智慧( 1 ~ 11 )──作为万物之灵,在寻宝炼矿的科技上充分表达了人的高度智慧。人能去到无人居住之处,经过连动物也不知道的路,进入地底寻得宝物,又能提炼成为人可以享受的东西。这不是人的智慧吗?不过这只是处理事物的智慧而已。
.生命的智慧难寻( 12 ~ 22 )──了解人生奥秘的智慧,也就是真正的智慧,却是无处可寻。这种智慧的价值无法估量,只知远超过人世间所有的珍宝。智慧的源头既不在人本身,也不在地的深处或海洋之中。一切活物(包括人在内)和阴间一切势力,充其量只是听闻过智慧吧了,都无法解答“智慧之源”这个问题。
.智慧的根源( 23 ~ 28 )──约伯接说神是智慧的源头。因为神遍察万物,设计一切,所以神不单看见智慧,而且还述说、确定和查究。是故只有祂知道智慧的所在。人要得智慧,必须敬畏神,远离恶事。
约伯的遭遇,的确需要真智慧去了解。约伯既然敬畏神,应有此智慧,只是时候未到而已。不久我们便看到约伯在得到神智慧的启示后,他的矛盾就不思自解。
或许今日我们的遭遇也有许多不能明白的矛盾,但只要存敬畏的心恭候神透过祂话语的启示和圣灵的光照,不久必会得了解人生奥秘的智慧。
祈祷 神啊,我需要生命的智慧,求赐我一颗敬畏的心。 ──《新旧约辅读》
约伯记 约伯记 第廿八章 注释
28:1-28 智慧难觅
本章体裁独立,是一篇美丽的诗歌。全章指出人可用才智找得宝藏,
但却觅不到智慧,因为只有神拥有它。故此,人不可与神相抗。
1-11
人用各种技能去开采及提炼金属和宝石。
2 「铜 ...... 化」:指炼铜。
3 本节指人用灯照明,深入矿穴去开采。
4 「悬在 ......
摇去」:可能指用吊篮进入矿井。
5 「地内 ......
翻起来」:也许当时人认为矿藏是火烧而形成的。
7-8 矿穴远在荒地,连飞鸟和动物也未到过。
9-10
虽然矿藏隐密,开凿工程浩大,但人都能开采得到。
12-19
人所开采得来的宝石,断不能购买智慧,因智慧的价值无可匹敌,且
不易寻获。
13 「智慧的价值」:智慧的道路。
15 「黄金」:金条。
17 「玻璃」:因十分罕有,上古认为珍品。
19 「红璧玺」:原文指黄色的玉石。
20-28
只有神晓得智慧,并拥有它。
22 「灭没」:指阴间。
25-26 大自然是神智慧的安排。
「为风定轻重」:犹太人认为风是最轻的东西,它的重量也由
神定断。
28
为本章之高潮,与第1章约伯敬畏神的态度互相呼应。
思想问题(第 28章)
本章对约伯的朋友以智者自居有何讥讽呢?
惟神拥有智慧,这对约伯的受苦有何意义?
在神来说,人怎样可得着智慧?
约伯记第廿八章
插曲
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廿八 1-28 )
当约伯和他三个朋友之间冗长而又火爆的争论终于结束之后,让我们停顿下来想像一下。约伯已使朋友哑口无言,但他仍然要上帝把他的账算得清楚,而且从他在廿三章的心情来看,约伯对这一点怎样手,似乎像以往一样无法确定。有个人物从周围的观众中出来背诵这首卓越的诗,它独一的思想是:真智慧惟独属于上帝,人是无法找到的。我们再也无法知道这人是谁,因为包含他名字的标题已消失了,也许是加上廿四至廿七章所凑合起来的片断时消失的。他代表谁?此刻他所传的信息要点是什么?这些都是诠释这一段巧妙伸展的希伯来经节的人要面对的问题。若单看这经文本身是比较容易领会的,但一个已绝望而仍然反抗的约伯,要怎样去理解这一段呢?它对那些已被击败的朋友又说了些什么呢?又怎样帮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约伯记的作者要我们明白什么呢?
(一)
一至十一节,人类那令人惊异的灵巧和工艺上的技巧受到称扬,而所选择的例证是人开采金属和宝石的实例。第一节重点在有这个字上:那里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那些能维持并提高人类生活的贵重物质;虽然困难重重,然而人可从那里把它们提取出来。人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而且知道怎样把矿石和宝石挖出来。
三、四节描述人怎样在远离人烟的山谷中掘井坑和开走廊,用绳悬笼,冒险地摇摆深入地底的幽暗中,为的是把铁和铜矿石挖出来熔化。五、六节的主题为寻找蓝宝石(或青金石)和金沙;地生产谷类几乎是自动的,但要得到宝石和金沙,人就要在地底下挖掘,他们一面锄一面造成破坏。锐利的鹰眼侦察不出来,最凶猛的野兽也不敢行在其上,他们要走的路,必须凿开岩石、推翻山岭、凿出水道、筑堤控制水流,做这一切的目的是要将隐藏的财富显露出来( 7-11 节)。
但这首诗随即发出这样的问题( 12 节):‘智慧有何处可寻?’不论人探测(‘活人之地’; 13 节)何等遥远和广阔的土地,通往智慧的道路始终无法发现。在广大的海洋中也没有智慧的居所( 14 节)。进一步讲,人无法买到智慧,甚至藉他们创业的冲刺精神和劳苦得到的金、银、所有宝石也买不到( 15-19 节)。
重提这问题( 20 节),答案也是这样( 21 节):智慧向一切受造物隐藏,人也不例外。甚至他们死时,到了亚巴顿(阴间)和死亡神秘的领域,他们也不会获启迪,因为这些地方只可听到智慧的传闻或微弱的回声。只有上帝知道通往智慧的那条道路,祂创造这错综复杂的世界时,祂就把智慧找出来,并给它起名,而且使用它( 23-27 节)。
但是( 28 节)上帝并没有把祂的智慧分给人。属于人类的智慧是另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被定义为‘敬畏上帝’(用的是以色列人用的名称雅巍或‘主’,大概由于作者熟悉这用语而有的另一次笔误)和‘远离恶’。
敬畏主就是智慧(廿八 1-28 )(续)
(二)
这首伟大的诗以其安静反省而彻底怀疑的语调来说,在我看来它在旧约最接近的伙伴是传道书。
其中有极多话是那些朋友在他们较冷静的时刻可能会同意的,值得注意的是四、五章以利法和十一章琐法所说的话;不过它没有显示这两段言论对人类动机和能力根深柢固的怀疑。它未论及人类的败坏,它正如开头几节显示的,没有贬抑人的知识。相反地,它把人的成就和学问置于其适当的位置上。
箴言的传统教师,正如这首诗一样,认为智慧为这宇宙之秩序与和谐之基础的根源;特别请参箴言八章廿二节及以下各节。但他们相信他们与那上帝的智慧是有接触的,而且他们能相当准确地显示自然界以及人的生命怎样将上帝的智慧反照出来。他们对人行为善恶那必然果效的精确分析,以及他们危险地把人类只分为两等人,即智慧人(善)和愚昧人(恶),这些表现都是源自那种信心。那发言者在暗示从那较古老的智慧教训,以至那些朋友在辅导约伯时所表现的混乱中,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所说关于上帝的事多半是对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它们的意义。也许他们甚至不是指那些意义;因为他们被自己的推理所驱使,太快就把约伯列为恶人,而很显然,任何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他并不属于那种人。他们太快假定他们知道上帝的心思,却没有充分把上帝的智慧与他们自己的区别出来。结果他们不是没有回答(因为人不能在没有帮助下得到答案的),而是给不当受之苦的奥秘一种廉价而又错误的答案。他们非但没有诚实地承认有些事情是过于他们所能理解的,反之更硬把上帝和约伯都放进他们自己狭小的脑袋碎肉机中,并且在这种切割过程中不但缩小了二者,并使正常可敬的品德受到危害。
但约伯又怎样呢?他有效地(纵使也是无情地)对付了那些朋友,而且甚为清晰的显出他对于上帝的尊敬,远胜他们。但他也拒绝让上帝有自由;虽然如此,他自己已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天道是按照报应的法则运作,但他仍然要求上帝基于这些法则,公开为他宣告无罪和为他辩白。他曾控告上帝巿枉他、作他的仇敌、治理世界不善、不理会被压迫和受苦的人类的哀呼、偏爱富者和有权位者,并保护那些藐视祂自己之名的人。
对于说这几节经文的人,这是完完全全采取反对的姿态,正如那些朋友企图以约伯的罪解释上帝的行动。所以在约伯和在他的诗里面同样隐含批评。在他看来,造物主的做法很难解释,因此人不能用赞成或不赞成的话来限制祂。约伯本身比那些朋友较敬畏上帝,但他也太倾向于探求、抗辩、谴责以及诘问。他经常把他那些苦恼置于辩论的中心,因它们可能令他很痛苦。他想知道不是他的特权范围内可以知道的东西,所以他拒绝在上帝奇妙的天道之前低头。这大概不可能是巧合,发言者宁愿描述一般的智慧,那就是上帝让人领会的全部,使用这卷书第一节的措词,几乎一字不变。他其实是谴责约伯没有保持他那时的状况,作一个‘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的人(一 1 )。
(三)
因此廿八章的这个诗人,以他温柔而缜密的分析方式,设法安静那三个人和那一个人激动的情绪,他们不久前发生激烈的争论,陷入了僵局。双方都以不得体的气势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故不惜牺牲上帝,就是他们自认敬拜而其实是以不同的方法企图加以操纵的上帝。他对约伯和朋友双方(和我们今日读他的诗的人)的忠告是,培养斯特拉罕( Strahan )博士在他的注释中恰当的叫法──‘敬畏的不可知论’。让我们不要探问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太大的问题,即使是不合逻辑的,那些问题例必令我们的判断不完全。我们决不可试图告诉上帝怎样做祂的工作,或向别人声称我们知道祂怎样做。倒不如让我们把创造交在祂安全的手中,让我们尽自己所能好好的生活:存感激的心享受富足,勇敢地面对逆境,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增加人类整体的福祉,并避免许多展示在我们路上作恶的试探。那是上帝所交付地上的人作的,并足以占去他们所有活力和才能。
在以色列智慧运动的历史中,那个读出这首诗的人,确实如以利法在四、五章,或如约伯在廿一章(或诚然如他整体的言论)一样,显示已从乐观的角度转向悲观的角度(或者可以更恰当地说,不从单纯而从现实的观点)来看上帝对世界所作的事。当我们来到卅八至四十一章 雅巍 ( Yahweh )从旋风中发言,这卷书的作者会表达他自己的见解(为那有价值的,我们几乎听见他在说)。但他显然有点同情以利法较早的信息,说所有的人都是软弱、无知、而且无助,‘生在世上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五 7 )。甚至更加明显地,他同情约伯对上帝的许多攻击,至少就他们所怀疑以色列智慧人从前习以为常提出的简单答案而论。因此在这里,瞬息间,他暴露了他的认同,甚至比以利法或约伯的怀疑角度更甚;即以一个关注的旁观者,他留意倾听他们所有的言论(和比勒达以及琐法的那些言论)所得的见解,并断言一切全是‘虚空’,正如那个伟大的传道者所说的。那声音从黑暗中出来,而它没有再说;若有人判断那是不值得留意的话,他就是一个轻率的人。我们查考这卷书时,已长时间沉浸于神学要面对的一些最难处理的问题,而我们甚至可能觉得我们已到了某种地步。我们要记住我们现在承担的,是无法完成的工作,这样会对我们有益处,而再要回到(正如我们在一、二章中那个故事所指示的不同方式)那信心和善良的单纯生活,这生活最终计算起来,乃是宗教信仰所关注的一切。
那位伟大的传道者在他那卷书的末了(传十二 13 ),有一个与这首平静而又深邃的诗非常类似的信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约伯记
二八 1 — 11 这有趣的一章围绕两个在第 12 节和 20 节所发出的问题:
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人类在发掘宝贵石矿和宝石时,都展示伟大的技术和无比的毅力。本章第一段是人类的聪明(从采探石矿时可见),都不能从中寻得智慧。第 13 至 19 节指出人的财富不能买来智慧,在第 21 至 28 节述说独有神显明是智慧的赐予者。
描述古时采矿是很有趣的,但却有翻译上的困难。尤其是第 4 节:几乎所有英文版本在这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晏达生说: " 很难相信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同一篇希伯来文资料。 "
不象比勒达称人为 " 蛆 " ,约伯承认人采矿的聪明:
人类作为采矿者所具有显着的成就,表现出他的聪明和智慧;纵然如此,他
还是发掘不到智慧。
二八 12 — 19 智慧之道不易寻见。不能在地或沧海发现,也不能买得,或以足够金钱标价,因为它的价值胜过珍珠和红璧玺,金也不足与较量。
二八 20 — 28 智慧和聪明是向一切有生命之物隐藏。灭没和死亡也只曾风闻它们。
设计万物的神是智慧之源,因为他 ⋯⋯ 述说并坚定智慧。敬畏祂的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约伯记 28:28
敬 畏 主 就 是 智 慧: 敬
畏 神 是 信 徒 与 神 建 立 关 系 的 根 基 ( 诗 61:5 ;
箴 1:7) 。
1. 敬
畏 主 能 使 我 们 常 注 意 警 醒 行 事 而 不 致 冒 犯 我 们 圣 洁 的 神。 没 有 这 一 基 础, 就 无 真 智 慧 可 言, 也 没
有 哪 一 个 蒙 救 赎 的 人 能 经 得 住 时 间 和 试 探 的 考 验。
2. 真
正 的 敬 畏 神 和 属 灵 的 智 慧 会 引 导 我 们 远 离 恶 事, 凡 事 蒙 圣 灵 的 安 慰 ( 参
徒 9:31 注 ) 。
3. 一
个 人 敬 畏 神 的 同 时 又 活 在 罪 中, 这 在 道 义 上 是 不 可 能 的。 人 若 承 认 神 的 威 严, 又 知 道 他 抵 挡 邪
恶, 他 就 必 定 要 迫 切 果 断、 尽 心 尽 力 地 除 去 恶 行 ( 诗 4:4 ;箴 3:7 ; 8:13 ; 16:6 ;赛 1:16) , 并 且 遵 行 神 的 话 ( 诗 112:1 ; 119:63 ;箴 14:2, 16 ;林
约伯记
注释
二十八 1-28 「何处可找到智慧?」
这首庄严的诗,主题是关乎人不可能获得的「智慧」。这并非箴言书所教导的实际生活上的智慧,而是一种对这个世界,和让世界得以运行的秩序全然了解的智慧。这种对「智慧」的运用方式,正是传道书的作者所理解的,他也强调对「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三 11 ,参八 17 )。对于这首诗是出自约伯的口,似乎是有点儿奇怪,因为当神长篇大论地跟他说了一番道理之后(三十八至四十一章),他才开始接受当中的观念(参四十二 3 )。这是另一个原因使我们认为它原本是属于琐法发言的一部分。
人与神之间的智慧有着极大的鸿沟,可是,我们无需为了夸大神的智慧而轻看人的智慧。诗的开始是对人正直品格的歌颂( 1-11 节),然后才继续指出,即使如此,人还是找不到智慧,只有神才知道智慧的所在( 12-27 节)。人所拥有的并非「智慧」,乃是对神律法的认识:人的智慧就是懂得敬畏主( 28 节)。
第 1-11 节这里只选用了有关人智慧的一个例子:他们有能力开采埋藏在地下的矿物。当中提到开采 4 种金属( 1-2 节)。人懂得拿着灯探寻地下的矿洞( 3 节)。矿工的工作既危险,又孤单:当他降下矿井的时候,他「悬在空中摇来摇去」( 4 节)。开采的过程出现一个矛盾的景象:地上的农耕工作在平静中进行,但在地下,可能要为了开矿而使用激烈的行动来清除障碍物( 5 、 9 节)。人类借着他们的智能,在地下建造了通道,是雀鸟和野兽不知道的( 7-8 节),他们使自己成为大地的主人( 11 节)。
第 12-28 节那不能靠寻找而发现的「智慧」,显然是跟人类在科技上的智慧截然不同。诗人没有立即将他的意思告诉我们,却制造一个悬疑的高潮,让我们愈来愈清楚知道人类是无法获得这种智慧。我们不知道它的所在地( 12 节),也不知道通往它的道路( 13 节);它不能用金或银或宝石来衡量其价值( 15-19 节)。世界本身也不知道在哪里找到它( 14 节)。甚至是毁灭的超自然能力(阴间)和死亡,也只是风闻其名( 22 节)。但神清楚明白它( 23 节);因为它就是祂本身的智慧,祂在创造的时候便是运用它( 24-27 节)。有关宇宙和其目的之超自然知识,以及管理它的定律,都是人测不透的。人类所拥有的智慧,是另一种智慧,一种较容易掌握和较实用的智慧。这种要实践的智慧乃是:「敬畏主」,亦即是真信仰,同时要「远离恶」( 28 节),它们就是人类智慧的内容。假定本章是琐法对约伯的最后一次发言,它的目的是要否定约伯自称能明白「全能者的作为」(二十七 11 ),并且提议约伯不要寻找智慧,却要追求公义。
约伯记第廿八章
Ⅲ 插曲(廿八 1 ~ 28 )
正如我们在导论中已经讨论过的,这章圣经带有谜语的味道。它完全单独存在,没有平顺地与前面或后面的材料接在一起;然而,它并未打断本书的流畅,仿佛它不存在会更好似的;因为在这里有个自然的段落。约伯的下一篇讲论(廿九至卅一章),也是个独立的作品;与以利户的讲论平衡,这是我们已经提议过的。根据这个观点,与朋友们的对话是以第廿七章结束的,第廿八章提供了一段插曲,对于防止约伯在第廿九至卅一章的独白太过突然地接续他在第廿七章的结论,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没有指明发言人的身分,第廿八章可以是约伯言语的接续。(分章的确区分出显着不同的文学单元,但它们只不过是编者的见解,并没有更多的权威,有时候作为结构的指引也是会有错误的。)然而,这里不容置疑的是,第廿八章比较上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如果是约伯所说的,就代表着思绪的转动经过相当不同的心情。第廿八章的沉稳开朗,完全与约伯常见的心情相反,但从他对处境高度情绪化的反应看来,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不可能去相信约伯曾经吟诵过这首诗歌,认为它与前后所出现的,的确是不相容的。它一定代表一个过早的改变,使以利户或耶和华进一步的讲论变成多余 354 。但是,如果它不是约伯的,是谁的呢?一个解决的方式是把它归给朋友中的一位:琐法(尤其是如果廿七 7 ~ 23 也属于他,而第廿八章又接着它),或比勒达。但它对他们而言,也是太平静了,因为每一个人在讨论末了时,都已经在发脾气;且远比他们到目前为止曾经表达的任何思想高超得多。它是如此的卓越,其他学者甚至宁可把它整个拿掉,因为它可堪与下面的雅巍讲论比较,减低了它们的冲击力;他们提议说:它原是与本书毫不相干的一首诗,却被误挤进这里,因为后来的一些抄写者看出它真的与约伯记中的一些观念类似;甚至有人提议说:因着这个重要的类似,这首诗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虽然作者并未刻意要将它列入全书;然而,这个见解是个重大的让步。
针对第廿八章出现在这里所提出的异议,几乎完全是结构上的;所以,如果它能在这个位置上具有结构上的意义,就可以撇开这个问题了。我们称这首诗为一段插曲,发现它适合藉着这个默想标示出从约伯与他朋友之间三个循环的对话,过渡到约伯、以利户与神三个循环的独白。因为我们不认为约伯记是出戏剧,我们看不出需要任何合唱团来吟诵它。但这个提议也有其价值,因为它保留了这首诗,认为它一定是出自已知三个人物以外的某个人,它赏识这部分的戏剧功能,认为它像是由合唱团在表演的动作之间所加进的注释,但是,因为我们认为约伯记是个故事,觉得这段插曲由说故事的人说出是很适当的;它以现存的形式将这案件撮要起来,强调人类心思无法达到隐藏的智慧,所以,它非但不与耶和华的讲论冲突,反倒指出它们的必要性,为它们奠立根基。若抱怨说这给本书带来两个高潮;那么,这抱怨对我们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份量。如果这是作者的意图,为什么不可以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高潮呢?我们提议:这里是作者在表达他自己的观点;所以,这首诗对了解整本书是重要的关键。
这首诗是环绕着这个问句而优美地构成的:
“然而智慧何处可寻?
聪明之处在那里呢?”
这个叠句出现在第 12 与 20 节,把这首诗分成三个乐章:第 1 ~ 11 节说明人类的探索还没有发现智慧;第 13 ~ 19 节说明人类的财富不能购买智慧;第 21 ~ 27 节宣告唯独神拥有智慧,这智慧仍是祂的恩赐。第 28 节对智慧作了个典型的定义,而完成了这首诗;这个陈述取用了约伯记一 1 的语文,构成了一个框架,提示本书应该在这里划分为第Ⅰ部分与第Ⅱ部分。
1 ~ 11. 这首诗的平静与超然,以及几乎符合科学的客观性,与使读者专注的悬疑性极其相配;辩论已经结束了,没有一件事获得解决;人的才智已经耗尽了,神仍然沉默不语。一个问题很自然地进入我们心中:“智慧何处可寻?” 355
朋友们最后所记载下来的话语是“世人是蛆虫”(廿五 6 );约伯对人类、对神创造人的良善旨意,有更高的崇敬;蔑视祂的工作,在神的荣耀上一无所获,所以作者在这里不表达别的,就只表达出对人的勤勉与发明才能的崇敬。他从开矿术语引用他的例子,给我们为古代工程师工作时作了一些的描绘,归功于他们的恒心与勇气,因为从地里挖掘宝物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这里暗示获得智慧也同样必须是热心而危险的;但并未暗示作者是在反对,仿佛他想说,把耗费在探求物质财富的力量用在寻求智慧上会比较好。他的论点简单多了,人──就像矿工最显着的成功显出他是多么的精巧而聪明;但是,尽管是如此,他仍无法完全发掘智慧。
来自古代世界的其他文学作品,很少以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探勘矿物或精炼的技巧,所以这首诗中所涉及之精确过程有几处并不清晰。第 3 节似乎是描写在很深的矿坑通风孔中所需要的人工光线,所有的译文多少都必须作一些改写,以求意思清晰;但杜姆( Bernhard Duhm )为了解决经文的问题而将它改写,可真该受董姆的责备( p.400 )。每个人都受第 4 节打击到绝望的地步,比较一些译本,如和合本、现中、 AV 、 RSV 、 NEB ,很难相信它们全都是根据相同的希伯来经文, AV 采常用的“旱河”意义 356 ,发展出水冲入矿坑的观念。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ndh]al 的意思可以是开矿用的“通风孔”( RSV ),虽然它广受现代学者的喜爱。那些“被遗忘之人”( RSV )可能是远离家乡的探矿者,或矿坑中的奴隶。“足迹”(吕译、 AV )在和合本中是 过路的人 ( RSV 、思高),有些人将它的意义解释为走在上头的人没想到地底下竟然还会有人;纪劳认为是夺去他们双脚的意外灾害。 摇来摇去 颇有几分逼真的味道,因为它暗示出深入矿坑中的人的危险。
5. 粮食从地而出的观念,也出现在诗篇一○四 14 ~ 15 ;但是,因为它似乎有点偏离现在这首诗,可能是对诗篇一○四 14 的认识影响了马所拉学者,使约伯记廿八 5 与之相似;那些以此一传统为满足的人,认为这是地面的出产( NEB 甚至将 粮食 解释为“谷物”)与从地底开采而来的东西之间的对比;但 火 与 粮食 既非平行字眼,亦非相反词,而动词 出 的意义等于是“从内部浮现出来”;既然第 6 节提及更多开矿的事,或许可以考虑作 lu^h] ,“石(版)”,带着附属的 mem ,这可由头十四行( 1 ~ 6 节)匀称获得支持,同为四个阶段包括一首四行诗( 1 ~ 2 节,列举四种金属)、一首三行诗( 3 节)、另一首三行诗( 4 节)──必须承认的是:这两首都是含糊不清的 357 ──然后是另一首四行诗( 5 ~ 6 节,列举了四种矿物,重复了 金 沙)。有些学者想要把第 7 、 8 节除掉(或挪走),以解释第 6 与 9 节之间的连贯性,上述的见解从脚底下把这些学者的根基给除掉了。形式相当优美的乐章( 1 ~ 6 节)在结构上是与第 9 ~ 11 节分开的,虽然后者摘述了人类成就这个题旨。
7 ~ 8. 鹰 是以视力闻名的, 狮子 则是以勇气;但这两者都不像人那么会观察,那么勇猛无畏,而人类由于渴求宝物而贯穿到遥远的地方,也是飞鸟与猛兽无法到达的。在一首论及矿业的诗歌之中间部位,这些陈述的功用似乎是要以另一种方式赞扬人类胜过神的任何其他造物,无论是多么值得赞赏的受造之物。这与动物将要在耶和华讲论中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他们是帮助约伯接受并享受他在世界与在神的计划中的地位。
9 ~ 11. 虽然稍短一些,但这个单元的六行可能平衡第一乐章的十四行,其中一方的问题可以从来自另一方之线索来加以解决。所以,第 9 ~ 10 节可能是一首四行诗(有着相当数量的平行体),与第一乐章中的两首四行诗相称。举例来说,在第 1 、 2 、 5 、 6 节详细列举的不同矿产,以 各样宝物 ( 10 节)来涵盖;但第 9 ~ 10 节也是高潮,给予人类的成就更高的突显 358 。第 11 节并未显出同一种平行体(这困扰着释经学者们),则与第 3 、 4 节的两首三行诗有关,这是以两个标字 水 (与第 4 节的 nh]l 平行)和 显露出来 (与第 3 节的 黑暗 平行)连接起来的。细查这一点的另一个方式是:第 11 节各别的行完成了第 3 、 4 节的三行诗,所以整首诗就由六首四行诗组成了二十四行。其格式如此和谐,没有什么困扰。我们还可以说:第 7 、 8 节处在其余部分里面的主要地位,可由人眼( 10 节)与鹰眼( 7 节)的对比显明出来。
12. 人类惊人的成就──在这里真是值得赞扬的──与他超过所有动物的优越地位,使得他的无法寻见智慧益形可悲。这问句所暗示的答案不是否定的;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是属于不可知论的,为了要符合他们的见解,就把第 28 节删掉了;但第 23 节将会断言“神明白”,而且没有一个地方暗示说祂会将祂的明白秘藏起来。
13 ~ 19. 这个乐章的主题是:智慧是完全买不到的。为了这个缘故,马所拉经文的“它的价值”(和合、 AV 、 RV 即根据此一读法)比七十士译本的“它的道路”(吕译、思高、现中、 RSV )更好,虽然后者较受现代译本所喜爱。这个古老的错误可能是归因于第 23 节的影响(那里的确读作“道路”),与平行字眼 寻 太过字面的读法(但“获得”会更适合) 359 。根据一般的看法,第 13b 节非常明显是不对的,约伯从未断言 在活人之地 ( NEB )什么智慧都没有;其论点是:它不能从世界上获得,也不能从最原始、最重要的自然力量──“提荷姆”( Tehom ;译注:苏美──亚喀得创造神话中海洋的拟人化名字,和合本作 深渊 )与“洋”,创造时原来多水的混沌──获得( 14 节)。这种一口气说出的逻辑语句──“它不在那里;但是,即使它在那里,你也不能买它”──在圣经中经常会遇到。
在 15 ~ 19 节详细列举了一打,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个人可能会想要用来购买智慧的;这些东西的真实名字仍然无法令每一个人满意,只要比较一下译本,很快就可以知道了。即使是旧约圣经中用过几次的字,由于缺少额外的资讯,也仍有好几种可能性。幸运的是,这里所陈述的论点绝对不需要依靠这类研究的成果。
20. 叠句划分了三个乐章。 来 在这里的变化不应该被消除掉 360 。这第二个格式语藉着更一般性的语句包含了两个问题:如何发现并确保智慧。第三个乐章提供了答案。智慧只有在神性里面才能找得到,人只有藉着启示才能获得它。
21 ~ 27. 这里就像第一乐章中一样,结构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帮助,因为这里就像那里一样,思路并非沿着直线前进的。神在末了所说的( 28 节),与 22 节的“亚巴顿”(吕译注、 RSV )和 死亡 、第 14 节的 深渊 和 沧海 成为对比;神看见天下“万事万物”( 24 节,现中;参思高)的能力与智慧向每个人的 眼目 隐藏( 21 节)成为对比,虽然人看见许多事物( 10 节),发现隐藏的东西,并且看得比飞鸟还多( 7 节) 361 。如果亚巴顿与死亡是与混沌相称的强大势力,那么我们不应该认为第 22 节有观念上的矛盾,以为“在活人之地”( 13 节,这是第 22 节的另一平衡)无处可寻的,却可以在阴间找到,更遑论是反驳通灵术的争辩了。
23. 与 所在 平行时, 道路 可能应该读作“领土”,就像我们在论及箴言八 22 时已经论证过了的 362 。无论如何,不应该误解这个陈述。智慧的所在不仅是在神的心中,智慧是当神 鉴察直到地极 时所 明白 的。智慧是在宇宙中可以观察得到的,因为当神在创造时“看见”、“量算”(吕译)、“坚定”、“查究”它,将它具体呈现在宇宙中 363 。人自己也可以看见,但只有在神亲自将它指示给他们时(罗一 19 )。这显然是神很快就要为约伯作的,当祂带着他进行雄伟的视察旅程时。
25 ~ 26. 这里只列出神的智慧所命令之事的一些例子风、水、雨露、雷电;这一切好像都是要用来形成一件事──雷雨。我们在这里接近了某种非常古老的神学 364 ,我们将会在第卅七章与耶和华的讲论中再次遇见它,参诗篇廿九篇。以一个例子,尤其是如此冲突的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因为在暴风雨中,神同时是彰显而神秘的、毁灭与施恩的;但它的结果不是混沌的再现,在神创造性的作为中,有完全的成功与安定力, 衪 那时所 看见 的,正是祂现在所 观 看的。
28. 许多释经学者不喜欢这一节,他们轻蔑它,认为它是陈腔滥调,以陈腐的教条取代了高贵的不可知论。我们已经坚称:本章其余部分丝毫没有不可知论的味道,辩称在这里单独使用“主”这个字,泄露出不同来源的说法,已经受到罗利( Rowley, p.234 )的痛责,在智慧诗歌末了经常看见这样突然的转变,智慧从反思变成行动。既已在奇妙而惊人的暴风中瞥见了神的智慧,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你能像祂发雷声么?”(四十 9 )对于人而言,智慧不等于沉思,人也无法“模拟祂的思想”;具体呈现在暴风中的智慧如何能被一个人体认呢?藉存在──一个人!并且藉着体认到什么是所有人都相当容易接近的,却是对他们最困难的── 敬畏主 !正是这一点使约伯自己成为智慧的范例──一个清洁而正直的人,敬畏神,远离恶事(一 1 )。
354 所以提议说它应该接在四十二 6 之后。
355 有些学者喜欢将此叠句置于开头与第 12 、 20 节两处;这会破坏意外的艺术效果,开端的枯燥乏味──“银子有矿”──立刻就是真智慧风格极有魅力的谜。
356 严格说来, nah]al 是峡谷,而不是河流。
357 NEB 会将它们都修整成双行诗,这是没有理由的。
358 因着这些结构上的理由,我们认为主题仍然是矿业,还没有跳到另外某种事业,如水道的建造。
359 既然彭马文( Pope, p.203 )接受了达户新的解决方法“居所”,他这么作的理由就应该要详加评估。这除掉了 MT 的另一个困难──说智慧无价,但神又知道其价值,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360 董姆( Dhorme, p.406 )并未把读法变成相同,却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据带出接近的意义来,并且有经文的支持。
361 根据把这首诗编织成一幅织锦画的言词线索看来,第 21 节的 一切有生命的 比较像是与第 10 节一致的,指人类(就像在三十 23 中一样),并不包括动物在内( Rowley, p.232 ),所以“地上没有一个受造之物”( NEB )不是令人满意的译法。
362 见注 349 。
363 第 27 节的所有动词,比创世记中之创造故事活泼的动词“创造”、“造”、“塑造”(创二 7 ,吕译)暗示出更属心智上的活动。它们也为译者们提供了许多细微的差别可以选择,和合本的 述说 ( RSV )不可能是指“启示”〔除非是专门的意义:“诸天启示(相同的动词,和合本亦作 述说 )神的荣耀”,见诗十九 1 〕,因为神在祂所造的万物中,以可见的方式表达出祂的思想、祂的自己。
364 在这图像中可能也有神话,尤其是如果有些学者的看法是正确时,他们认为 命令 这个字是相当属物质的东西──水闸(“沟槽”,彭马文)。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记
约伯记第二十八章
28:1
这是本书的“智慧之篇”,答复“何处可以找到智慧”的问题。这首诗,象某些《诗篇》一样,中间有重复句也就是“副歌”(12和20节)。这副歌将全诗分为三部分:1,宝石藏在最深处无人知寻找智慧的道路(1-11节);2,智慧不在地中,非用世间财宝能购得(12-19节);3,智慧只有神才有,寻求祂人才可得到(20-28节)。
本章为神后来亲自答复约伯的话(38:1-42:6)点出了主题:只有神自己才是约伯和他的三友探索不到的答案。
28:4 “悬在空中摇来摇去”可能描写用筐子将工人吊进矿坑的情形。
28:12
约伯穷一人之力希望找出受苦的奥秘,历述人企图从沧海与深渊取得宝物,但无论怎样搜寻总找不到那最伟大的宝藏—智慧,因为神的智慧不能用黄金宝石换取(19-21节)。
28:28
神是全知的,明白祂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意义和影响。祂照自己的旨意行动。人只要远离恶、敬畏神,这便是他的智慧。这智慧不是人去追寻得来,而是神向人显明的结果。智慧不是用来解答一切问题,而是用来相信神,遵行祂的话语(23-28节;箴1:7)。《诗篇》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