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廿一章
第 21 章
伯 21 章 > 关于恶人的命运,约伯与琐法的观点迥异,他说的对吗?
21 章 约伯反驳了琐法的恶人从不享有财富和幸福的观点。他指出,在现实世界中确有发迹的恶人。神按其意愿对待每个人( 21:22-25 ),人不能用他们自己的遭遇去衡量自己的善或神的善──虽然有时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对于约伯的朋友而言,成功是建立在外在的表象上;对神而言,成功却是建基于人心上。
约伯与耶稣
伯 21:22> 约伯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对神的何种态度?
21:22 虽然受了苦又不明所以,但约伯仍坚信神超越知识,因此他问:“谁能将知识教训他呢?”你面对挣扎时的反应,显示出你对神的态度。无论在你生活中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对神恼怒,要继续倚靠祂。神是掌管万有的,虽然有时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必须委身于神,这样我们便不会怨恨祂的安排。
伯 21:29-33> 如果恶人犯罪仍可致富,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行善呢?
21:29-33 恶人在今生似乎逍遥法外,但他们将面对更高的法官和未来的审判(参启 20:11-15 )。正义的审判不是在今生,而是在来生。重要的不是贫或富本身,而是一个人如何在富裕和贫困中去看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伯记第廿一章
义人的困惑(二十一 1 ~ 34 )
约伯在反驳琐法的“恶人必有现世报”论的时候,他想到一个大惑不解、越想越惊的问题:“恶人为何亨通?”( 7 )他对琐法的论点反驳如下:
.恶人一生亨通( 7 ~ 16 )──
1. 享大寿数( 7 ),得数代同堂( 8 )
2. 势力强盛( 7 )
3. 家宅平安,神也不管教( 9 )
4. 财源广进( 10 )
5. 儿孙满堂,生活快乐( 11 )
6. 纵情声色( 12 )
7. 生死均安,连死也死得少痛苦( 13 )
8. 公然藐视神,也不见有报应( 14 ~ 15 )
但约伯自言他不羡慕恶人( 16 )。
.儿女何尝受报( 17 ~ 21 )──琐法的“儿女受报”说法也不真,而且与其报在儿女不如本身受报好,因可使恶人知道他的罪过并亲尝恶果。
.善恶与祸福并无一定关连( 22 ~ 34 )──有人一生一帆风顺,有人却一生坎坷不平,最终都一样死亡,这怎样解释( 23 ~ 26 )?还有不少恶人一生顺遂亨通,死后又风光大葬,并不见什么报应,这又何解( 30 ~ 33 )?这类的实例比比皆是,一问就有( 29 ),因此约伯最后回敬朋友一句:“你们对答的话中既都错谬,怎么徒然安慰我?”
约伯想及这些例子,知其受苦非因犯罪,信心越坚。
回应 感谢神赐我们圣经,消除困惑、坚固信心。 ──《新旧约辅读》
约伯记 约伯记 第廿一章 注释
21:1-34 恶人尽享安泰
约伯指出朋友的说法不正确,其实恶人一生昌盛,连葬礼也极隆重,
而且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1-6
要求朋友聆听他的话。
2
「安慰我」:回应以利法的话(15:11)。
5 「用手 口」:即不作声(29:9;
40:4)。
7-13
提出质疑──恶人为甚麽享福?
他们的後裔及家产岂不是繁多?
家宅岂不是平安?
9
神的杖没有加在恶人身上、却加在约伯身上(9:34)
10 牛羊众多,表明蒙神赐福。
14-16
恶人藐视神和自恃。
16 上半节似暗示神有分使恶人昌盛。
「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约伯不会因为羡慕恶人而行恶。
17-22
神根本没有使恶人败亡,人若为神的作为辩护,说恶人的儿女会担当
上一代的惩罚,也不是不合理的,因恶人应自己受报应。
21
恶人死後,并不理会自己的後代会否遭受报应。
22
本节的意思可能是:神的智慧高深莫测,人若用道德因果律来
解释神的作为,实属不智。
23-26
朋友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刑罚,但在约伯看来,这观点也不对
,因为善人恶人都同样难逃一死。
24 「他的奶桶充满」:指他的身体满有气力。
27-34
恶人死後仍得厚葬,这一切都显出朋友的话空洞无稽,与事实不符。
29 凭经验便可推翻朋友的论点。
32
恶人死後有隆重的丧礼为他举行,他的坟墓也受到保卫。
「茔地」:坟场。
33
下半节指送终的人无数,或指如恶人般的人先後无数(恶人的
遭遇鼓励更多人效法他)。
思想问题(第 21章)
1 试比较琐法( 20)与约伯有关恶人命运的言论,你同意谁的说法
呢?
约伯声称恶人至死兴旺,是否说神不存在呢?参 22节。
2 约伯对恶人的观察在今日仍是真实麽?
你羡慕恶人的际遇麽?
约伯记第廿一章
约伯
我岂是向人诉?(廿一 1-34 )
约伯头两回合,每一次都选择在最后的言论中,才直接对付他三个朋友的议论。第一回合朋友自始至终都为天道的一贯性辩护,而约伯则加以攻击;只有在十二至十四章他才觉得能把自己神学的力量整合起来,使朋友一时乱了阵脚,并把他们逐出阵地。在这过程中他扬弃了自己对上帝本性和目的那些较狂妄的概念;但他对控制世界的上帝权能的分析,既冷静又阴郁,指世上居民在他们一生之中都看不见有希望或意义,替约伯在舌战中赢了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朋友不敢再捧出他们的上帝教理作辩论武器。相反地,他们拿约伯简略提及的话(‘强盗的帐棚’安宁,惹怒上帝的人安全稳妥,十二 6 )向他攻击,他们在第二次的言论中试图向约伯证明他言论的反面才是实情。他们为什么转移交锋阵地,在我们看来明显比第一回合的为弱,这是难以置信的。但我们应当牢记,那些朋友是代表一种极度自信的道德体系。在箴言书中,那些作者把人类分为两种,智慧的或善良的与愚昧的或败坏的;或预言每一类人都会得到他们应得的赏与罚,他们这样做时不会感到不安。那些朋友并不认为他们是处于较弱的一方,但他们将要发现,由于约伯被琐法无情的长篇大论所迫,要他干脆放弃他在狂乱中寻求的一位不存在的上帝,因此他断然决定不再理会他们。
(一)
约伯讽刺地把他们给他提供的‘上帝的安慰’(十五 11 ),跟他给他们提供的唯一的安慰构成对比,就是因听真理而得的安慰。他讲完之后,他们可以嗤笑,约伯说的话无疑是参照他们三人就恶人的命运冗长的议论,他们毫不掩饰的定约伯的罪。他们极想使他难堪(他们的残忍已害人不浅),可是 他 极不想令 他们 难堪。他的抱怨基本上不是对人,乃是对上帝(祂对他造成的伤害更加深)。
是上帝对约伯所作的,引致他在第一回合末了描绘一幅悲哀的图画,描述上帝摧毁了忠信的普通人的希望,使他们生活在不幸和挫折中。而且是上帝作在他身上的事导致他现在得出同样悲痛的结论。在上帝的处理中,那些应归于忠信的常人的奖赏,却落到那些明目张胆犯罪,并藐视一般礼仪法则的人身上。他的朋友为什么这样反对现实所带来的刺痛呢?让他们忘记他们的课本,并注视那广大的世界,看看在那里实际所发生的,他们就会哑口无言。让他们分担他的绝望,并就他所发现的与他一同战栗吧。
恶人的灯何尝熄灭?(廿一 1-34 )(续)
(二)
约伯冷静并有力地循三条路线发展他的论题。
第一 ,在七至十六节他对无神的人外在的成功只作一般的描述。不可思议的是,他的描述反映了许多旧约章节,在那里那些随同义人的福气,阐明得那么具吸引力(例如诗一和一二八篇;箴三 13-18 ;或甚至以利法在五 24 及以下所说的话)!上帝的杖并不加在恶人身上,而且他们得享长寿,儿孙绕膝,他们的家宅平安,他们的畜生养众多,到处都有音乐和欢乐的声音,而且他们也安然进入坟墓。然而他们不承认上帝,也不上祂的圣殿,公然夸口漠视祂反而逃避了惩罚。‘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 15 节)可能是他们的标语。约伯在十六节表示他的嫌恶,憎恨他们竟那样容易成功;但他不怀疑,他们那样行,是上帝任凭他们的。
第二 ,在十七至廿六节约伯反驳那些朋友提出支持他们那一方理由的一些论据。他在十七、十八节一连串的问题证实比勒达在十八章五节及以下各节所说,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各种灾祸必追上他们,其实是谎言。然后约伯在廿一章十九节提出反驳,这可能是隐藏在朋友的言论中,而非明确的议论(请参琐法在二十 10 所言,且也比较廿七 13-15 ,如经文所示,指约伯,但更可能原来是要指朋友中之一的)。虽然如此,它乃是构成旧约别处报应教义的必要部分,即出现于第二诫的(出二十 5 ),不过也许最好从耶利米(卅一 29 )和以西结(十八 2 )二人所引证的古谚来了解:‘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在约伯看来(如在那两个先知的情形),如果父亲自己的牙酸倒了和他们自己因全能者的忿怒而受苦就会更合理!(关于父亲的罪,上帝向他们的儿女追讨的信念,在新约时代仍存在,请参约九 2-3 )。
为了清晰的缘故,廿二节应像十九节一样,在开头加上‘你们说’( 19 节的希伯来原文并无这短句,但标准修订本加上了。译按:和合本同)。约伯在这里不是表示虔敬,而是提及那些朋友时常讲的一个题目(请参十一 7 及以下,十五 8 ;以及在以利法下一次的言论中,廿二 12 及以下),即上帝的智慧是不用怀疑的。在辩论报应的背景中,他们的意思当然是指祂实际分配的赏罚。换句话说,有些恶人,人由其行动而得知他是恶人,有很多别的人,其人如何只有上帝才知道。惟有上帝使那些人卑微,祂对他们施行可见的审判时,他们的朋友才会得知他们的为人。这当然是那些朋友把约伯置于恶人行列的方法之一,纵使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而且约伯自己已感觉到这种论据邪恶的力量。在那些朋友和他自己看来,他的悲剧和疾病都是上帝不悦的明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各自所得出的结论罢了。约伯对这论据的驳斥是间接的,但其敏锐的悲观论调是传道书所重视的(请参二 14-16 ;九 2 , 11-12 )。有人至死十分安全,身壮力健,有人与不幸结不解缘,终身未尝美物滋味。约伯不是说一人是罪人,另一人是义人,更没有说死亡临到他们是否有迟有早。他没有准确的说,因为并没有分别。死使人一律平等,并放弃比较,或是依据他们所知的情况,或是依据他们那时的公众人物,那不但是可憎的,也是徒然的。
第三 ,在廿七至卅三节约伯预期朋友可能会反问他:‘试举出证据来证明我们错在哪里。试指给我们看看有哪一个傲慢自大之霸者的房屋仍然屹立(在这里,关于‘霸者(或君王)’具轻蔑性的用法,请参伯十二 21 以及诗一○七 40 非常类似的词语),或有哪一房屋(帐棚)仍为真正的恶人所占。’约伯在回答这种想像的痛时,并未请求他们用他们自己眼见的证据,因他怀疑在面对滔天恶行时,他们按他们心思运作的方法,极有可能会称那邪恶为良善。相反地,他诉诸人类一般的判断,并请他们把他们的问题问任何有阅历的人。他们公正的表白就会是:那邪恶而又有权势的人总是避过那些临到少数人的灾难。无人胆敢控告他们,无人够力量反对他们。不错,他们会死,但他们大有尊荣地被抬到坟地,由无数尊贵的送丧者陪同,甚至他们在阴间(在‘谷中的土块’中)的阴魂对他们来说都是甘甜的。
(三)
约伯在这时候清楚地与那些朋友绝交了。自从以利法首先发言以来,他们所说的都没有带给他一点见地或安慰;他们的忠告留下来的一切都是错谬和虚言( 34 节)。以利法会在下一章作最后一次混乱且极其恶毒的尝试,要说服约伯,但约伯不给他面子,连回答都不回答。诚然,我们若认为廿七章五节可能不属于原作(理由见下)部分的话,那么复数的‘你们’便不会再出于他的口了。今后,上帝的那个‘’,是他惟独会关注的了。
(四)
只有当我们从约伯朋友的眼界去看约伯所给他们的答案,我们才会感到约伯在这一章所作的(或者更正确的说,这卷书的作者藉他所作的)是何等具革命性的事。我们目击希伯来智慧的整座华厦(或者,无论如何那支持这华厦的神学与伦理的思辨)崩溃了。从此以后,敏感的犹太人或基督徒(我不提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的翻版人物,他们在每一世代都出现,而且──啊呀!──仍然在我们中间)就不会抱完全赞许或从容的态度去读箴言,或诗篇第一篇,或第卅七篇,甚至第四十九篇或第七十三篇了。他会在这些作品中,发现极多教诲、警告、安慰及支持他的话,但他无法不抱认真的保留态度来分享它们的作者清晰的信心,就是世上只有两种人:上帝总是或至终祝福的义人,和祂总是或至终指定灭亡的人。约伯记永远摧毁了德行与报偿之间,和罪与刑罚之间简洁的方程式,就是智慧运动所依据的方程式──或者更精确的说,它摧毁了可以称为上帝管理祂的创造的法规的方程式。报应不会再被视为上帝对待人经常采用的方式。
约伯自己在这阶段,是否已了解他所说的一切推论是另一个问题。不久我们便清楚知道约伯其实并不了解,正如他现在竟能称上帝为他的救赎主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自己并不充分了解。坦白说,约伯可能已对付了那些朋友(而且到末了上帝会承认他作得非常好),但上帝仍然要对付他。──《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约伯记
6. 约伯回答(二一)
二一 1 — 22 约伯要求特别的留意他。
他的诉冤并不单向人,纵然他悲惨的情况可唤起人们的同情。他以实况反驳他们的争议,就是恶人在世上生活各方面常是丰足,且死时也没有痛苦,纵然他们的人生从没把神放在心里。他问,恶人何曾在他有生之年收犯罪得来的结果?他们何曾象糠秕被暴风刮去?
你们说,上帝为了父亲的过犯而惩罚儿女;我认为,上帝应该惩罚罪人本身,让他们承担自己的罪。罪人该接受自己应得的惩罚;他们该体验全能者的忿怒。人在世的岁月快尽时,他还关心自己儿女的幸福吗?上帝尚且审判居高位的人,人还能教导上帝吗?( 19 — 22 节,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二一 23 — 34 有人至死,但身体却强壮,且事事顺利。另有人在痛苦和贫穷中死去。在死亡,人人都是一样的。如果约伯的朋友坚持恶人在今生必受刑罚,他可向游历(路过)四方的人查证。虽然恶人在来世受刑,他常在今世得享快乐。没有人谴责或惩罚他,他死正如其它人一样。到最後约伯突然来一句: " 你们呢?竟想用空话安慰我!你们的应答句句荒谬! " ( 34 节,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约伯以此话完结与他的朋友们第二回对话。这些 " 安慰者 " 差不多来到尝试劝约伯认罪的最後阶段;他们再试一回──这次减去琐法。
约伯记 21:7
恶 人 为 何 存 活: 约
伯 对 人 生 的 不 公 平 提 出 疑 问, 特 别 是 为 什 么 许 多 恶 人 竟 兴 旺 亨 通 又 能 快 活 度 日。 诗 篇 73 篇 正 论 及 了 这 一 神 学 问 题。 诗 人 常 见 “ 清 心 的 人 ” 遭 “ 灾 难 ” ( 诗 73:1, 14) 而 作 恶 的 反 兴 旺, “ 他 们 死 的 时 候, 没 有 疼 痛 ”
( 诗 73:3~5) 。 神 将 敬 虔 人 和 恶 人 的 结 局 都 显 明 给 他, 回
答 了 诗 人 的 疑 问 ( 诗 73:16~28) 。
神 终 必 按 公 义 明 断 万 事, 照 各 人 的 行 为 和 他 们 对 真 理 所 表 明 的 爱 心 报 应 各 人 ( 罗 2:5~11) 。 行 恶 的 难 逃 刑 罚, 而 义 人 必 蒙 伸 冤, 充 充 足
约伯记
注释
二十一 1-34 约伯第七次发言:「恶人亨通,义人受苦」
3 位朋友第二轮的全部 3 次发言中,都是集中以恶人的命运作为主题,而琐法在刚才的发言中,甚至宣称恶人只有片刻时间享受犯罪的成果。约伯回应说:「不!恶人『度日诸事亨通』,并且,平安地『转眼下入阴间』」( 13 节)。约伯的立场同样地极端,不过,它却似乎较接近现实的人生。
二十一 2-6 「我的朋友,听我说」
约伯说他们定要去听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因为他们 3 人已经联成同一阵线来攻击他。他们只听他一次,已是对约伯最好的「安慰」,胜过万语千言( 2 节)。无疑他们将会「嗤笑」他( 3 节);因为他不是「向人诉冤」,却是抱怨神,而他已预期自己这样做,绝不能获得正直人给予任何同情。倘若他们真的听到约伯将要说的话(「看着我」; 5 节),对于他告诉他们宇宙运作的方式,他们将感到非常惊讶,以致「用手摀口」,目瞪口呆。即使是约伯自己,每当想到神竟然让恶人在祂的世界得以兴旺这个事实,也不禁心里惊惶( 6 节)。
二十一 7-16 「恶人亨通;为甚么会这样?」
约伯否定他几个朋友所说的一切。恶人得享长寿( 7 节),「眼见儿孙和他们一同坚立」( 8 节),他们的牲畜不会遭逢意外( 10 节),他们甚至亵渎神( 14-15 节)却还能存活。约伯残忍地模仿以利法对义人兴旺的描写(五 17-27 )。在三节经文之内,约伯分别反驳了琐法( 7 节,参二十 11 ),比勒达( 8 节,参十八 19 )和以利法( 9 节,参五 24 )。约伯并非想要有恶人那种亨通( 16 节),每一句谈及它的话,他都是想指出:「为何容许这种事发生?」( 7 节)。
二十一 17-21 「不敬虔的人甚么时候会受苦?」
约伯指出,恶人只有很少时间会受苦( 7 节),与琐法所讲的截然相反(二十 5 )。他推断他的朋友会说,「嗯,如果恶人本身不受苦,他们的儿女也会受苦。」但约伯却回应说:「倘若有报应的原则,就该打击那该受的人身上!」
二十一 22-26 「行善、行恶都没有分别」
也许第 22 节(就像第 19 节)是另一句没有标明却是引自其朋友的说话,他们是暗示约伯在论断神的智慧和公义。约伯回答说,一个人是好是坏,其实似乎没有分别;所有人都遭遇相同的命运。他在这里似乎不是要将恶人的亨通( 23-24 节),与义人「心中痛苦」( 25 节)互相对比。反之,他似乎是要指出,正如对在死亡中的人来说,道德上的差别并不能解释他们所面对的共同命运,同样,存活时这些差别也无关重要。
二十一 27-34 人类的经验证明约伯是对的
约伯记第廿一章
vi. 约伯(廿一 1 ~ 34 )
约伯这篇讲论从几个角度来看,都是很不平常的。这是唯一的一次,他把他陈述的对象限定在他朋友们身上,而没有落入一篇独白或一篇祷文;推翻他们立场的时间已经到了。其次,在进行这个反击时,约伯重温了前面的许多讨论,以至于可以找到许多前后参照所讲过的话;如果可以找出来,这些前后参照之处,对解释是很有价值的指引。第三,约伯引用他们的话来反驳他们,愈来愈接近正式的辩论;虽然他的言语十分情绪化,其中却很少有恶言谩骂的情形。
约伯在一个地方( 28 节),明确地将引述的问句称为朋友们所问的;但是,归于他们的这个问题却无法以这形式在他们的任何一篇讲论中找到 325 ;比勒达(八 22 )、以利法(十五 34 ),与琐法(二十 26 ),全都以此种或彼种方法提及恶人的“帐棚”,因着神的忿怒而荒废了。这样,约伯正是提及这个论点,而不是逐字引用的;他是自由地引用,但不是不公平地。这引致进一步的问题:当我们发现约伯所说的一些事,似乎与他所相信的相反,听起来反倒像是朋友们所说的,或者可能说:虽然约伯自己并没有作如此分类,我们是否应该把这类的陈述确认为更多这种的引句呢?大部分的学者都相信第 19a 节是另一个这类的引句,译者补充了“你们说”,是希伯来文所没有的;哥笛斯认为第 22 与 30 节也是相同种类的( pp .267f . ),他很可能是对的。
2 ~ 6. 约伯为了朋友们缺乏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生气。更适合这类事情的反应是 惊奇 ( 5 节)与默不作声( 5b 节),像他们最初的时候一样(二 13 )。只要 细听 ( 2a 节)就是 你们安慰我 ( 2b 节),也就是:“你们给我的安慰”(思高、 NEB )。他们不了解他 浑身战兢 的真正原因( 6 节)。虽然第 4a 节不是完全很清楚 326 ,它似乎是暗示神是人类患难的肇因,而不是人;但朋友们在处置这个问题上一直假定神是约伯患难的肇因,琐法甚至大胆地说:“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 6 );或许约伯是在说:即使朋友们可以巧妙地表达某种安慰,仍然无法应付他的需要。他请求怜悯(十九 21 ),却被琐法当作是个“羞辱”(二十 3 )。在临别一击(廿一 34 )中,约伯说他们的话既空又假;如果他们喜欢,尽可继续嗤笑( 3b 节),因为那就等于是他们的安慰 327 。
7 ~ 16. 朋友们的论点是:罪产生苦难;他们的推论是:苦难证明罪。约伯同时否认这两者。他对恶人逍遥自在的生活之勾画相当有魅力,与以利法稍早对好人的描绘类似(五 17 ~ 27 )。
7. 琐法刚刚断言恶人过早就死了(二十 11 );约伯的主张恰恰相反:他们享大寿数,甚至身体健康。译作 势力 的希伯来字,可以同时指身体上的强壮、经营上的效率,与物质的丰盛。在诗歌内向性的结构中,第 7 与 13 节相当,那里的 他们度日 意味着“度尽他们的寿数”。
8. 比勒达曾经断言恶人无子无孙而死,这时的约伯看起来就是如此(十八 19 )。约伯反驳这一点,恶人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就跟其他任何人一样。这里又是内向性的排列。第 10 节提及家畜,环绕在前后的,是第 8 ~ 9 节与 11 ~ 12 节对欢笑嬉戏之孩子(用了四个不同的希伯来字)的描写。
9. 以利法断言约伯的“帐棚”一定会平安无事(五 24 ),约伯否认这一点。恶人的 家宅 (其意义可以是家庭或房产)平安无事; 神的杖 \cs8 ──这是约伯正在感受到的(九 34 )也不落在他们身上。
10. 朋友们似乎并没有指名说多产的公牛与生殖力强的母牛为神给祂所宠爱之人的恩赐,而将不孕与流产的兽群赐给恶人;但这观念却是很平常的(申廿四 4 、 18 ),以耶和华为神的人,也蒙应许有意想不到多的羊、与生产力强的母牛(诗一四四 12 ~ 15 );约伯认为处在这种福乐状态的,乃是恶人,不是义人。这节经文很令人好奇地读作“他的公牛”与“他的母牛”(参吕译字旁小点),大部分的译本,包括昆兰他尔根在内,都改为复数。董姆( Dhorme, p.311 )正确地解释说单数代名词是受单数名词的影响。这一切都可以撇下不谈,只要把它们看作是集合用法就可以了。
因为第 7 ~ 13 节清楚的内向性结构证明它们乃是一个单元,开始的问句 为何 ?就应该应用在每一个陈述上。约伯并不认为这些事实有什么疑问,他所要寻求的,乃是它们的理由。
14 ~ 15. 恶人享受这一切,正是在他们作出最放肆之亵渎行为时。他们不要与神有任何瓜葛;在他们的经历中,祷告是在浪费时间。
16. 这节经文的意义并不清楚,它在这篇讲论中的地位也不明确。新英语圣经在这里开始一个新的段落,但中文译本与修订标准本则将第 16 节依附在前面一段,修订本注脚加上“你们说”,使它成为一个引句,而约伯将之归于朋友们。它听起来有点像是约伯在十二 6 所说的,给人的印象是:恶人以他们自己的“手”为他们的神。但这样的观感可能是不敬虔之人的蔑视的一部分,哥笛斯将之与第 14 ~ 15 节结合在一起。第 16b 节听起来像是约伯所作的否认,甚至是一个虔诚的读者恐惧的叫声, 328 但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则是不得而知了。在十 3 约伯曾经指控神偏袒“恶人的计谋”。
17 ~ 22. 当朋友们说恶人不会亨通时,约伯回答说:“他们的确亨通!”朋友们对此的回答是:“但不会太久!”约伯反驳: ……何尝……呢 ?比勒达曾经宣称“恶人的灯”必熄灭(十八 5 ),诗人曾经说恶人就像 糠秕 被风吹散(诗一 4 );约伯问: ……何尝……呢 ?如果刑罚延迟了,朋友们可能会换个说法,说儿女会为他们父亲的罪恶受报(五 4 ,二十 10 );约伯认为这是畸型的,鼓励更多的邪恶:“我们可以犯罪,我们的儿女会受报!”约伯愤怒地问:“他们在乎什么呢?”( RSV )朋友们的这个理论──神 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 ( 19a 节)──是个露骨的藉口,在彰显神的公平上毫无用处( 22 节) 329 。只有当恶人亲身经历 自己败亡 作他们的 受报 ,才能看见施行公平。
23 ~ 26. 约伯的论点不是好人总是受苦,而恶人总享安逸;事实上,这种通则不比他朋友们的公式(义人总是亨通,而恶人总是失败)更真实。生命比这复杂多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模式来,死亡总是最后的判决,而它给每个人的判决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阶段,约伯很现实的观察越来越接近传道者的了(传二 14 等)。罗利( Rowley )总结得好:“在生命中,没有道德差异可以解释他们命运的分歧;在死亡时,它们同样无法解释他们共同的命运”( p.189 )。
27 ~ 28. 约伯发现朋友们的想法是如此不诚实,一定是出于恶意的 330 ;虽然很少在他们的指控中公然表露出来,他们的逻辑却很明显:恶人受苦,约伯受苦,所以约伯是恶人。
29. 琐法曾装模作样地诉诸于普通的常识(二十 4 );约伯反驳说他没有太多常识,任何一个旅行的人都可以告诉他:事情恰恰与他所说的相反。
30 ~ 33. 第 31 节是困难的,但新英语圣经可能是对的──将质问的谁确认为否定的“没有人”(旧约圣经中充斥着其他的例子)。恶人没有曝光( 31a 节)、没受报应( 31b 节);相反地,他们事实上却在 祸患的日子 得以 存留 与 获救 ,这似乎是指神所作的。本诗剩余的部分评论说:众人都喜欢谄媚富人( 32 ~ 33 节),遮眼不看他们的罪孽。恶人非但没有羞愧而死、无人记念(比勒达在第十八章、琐法在第二十章所主张的),反倒备极哀荣地结束他的一生:奢华的葬礼、浩浩荡荡的送殡行列、豪华的坟墓,这一切全都代表着荣誉与尊崇。
34. 约伯所得的 安慰 都是 hebel ,传道者最爱用这个字来指“虚空”( RSV :“空无一物”)或人生每一件事的徒劳无益( 徒然 )。
325 事实上,罕用字“霸者”只有约伯用过(十二 21 君王 )。
326 RSV 的“抱怨”(思高)与 NEB 的“意念”相反,后者是 s*i^h] 较正确的译法,指内在的骚动。
327 使役主动( hiphil )动词意味着最高程度的嘲笑。中英文没有表达出从复数的 宽容 跳到 嗤笑 的改变,仿佛只有琐法是特别被挑出作为嗤笑者。遗憾的是,本当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字该如何读的 II Qtg Job 恰巧在此辜负了我们的期望。
328 现中、 TEV :“但这种想法我不同意”。
329 这是一个推断,第 22 节适合哪里并不清楚。哥笛斯认为它是一个引句,是朋友们问约伯的话,为要结束他的探索。
330 和合本、 RSV 强调计谋的伤害,多于身体的暴力, 11 Qtg Job 似乎证实了这一点。
──《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伯记
约伯记第二十一章
21:1 约伯用亲身的体验说明三人道理的不充分。正直人享快乐、罪人遭苦难似属常理,但何以恶人总是“享大寿数,势力强盛”(7节)?可见这道理并不周全。
21:5 约伯视朋友的“安慰”为重负,请他们最好“捂口”不言。从1节开始用“你们”,可见约伯乃向三友发言。
21:8
约伯说,恶人既不理神的道,也不祷告、侍奉,却事事亨通,发生在约伯身上的事一点也未曾落到他们身上(14-15节);他们不但自己长寿,家宅平安,连儿孙也沾不到神的怒气(7-9节),和三友所说的(18:19;20:11)刚好相反。
21:19
有人认为恶人亨通,子孙应该遭报应。但约伯认为,要是世间真有道德制裁这回事,刑罚子孙解决不了问题,应刑罚恶人本身(20-21节)。人也不可以强要神如何对待人(22节)。
21:23
约伯指出有的人死于安乐,有的人死于苦难,但身体进了坟墓,都一样腐烂。在生时,恶人、好人命运不同,无是非标准能作解释;死后同被虫遮盖,同一命运,同样不能解释。
21:30
第二回合对话过后,约伯看出他的三友的道理不容有例外,也不能说明例外,可是世间有的是这种例外,包括他的遭际在内。《传道书》探讨同一问题,得出了一个神不关心人间苦难的结论(9:1-12)。
耶稣基督对此作了解释(太5:44-45)。神是既忍耐又恩慈的,正直的人终必得到祝福,人不可依自己短暂且局限的经验来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