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第一章
第 1 章
拉 1:1> 以斯拉记所记载的历史,不知道是何模样呢?
1:1 以斯拉记是从公元前 538 年开始记载,那正是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打败南国犹大,并把犹大人掳去巴比伦后的第四十八年(参王下 25 ;代下 36 )。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 562 年驾崩,继位者软弱无能,到公元前 539 年,在以斯拉记未展开序幕之前,巴比伦便被波斯歼灭。不论是巴比伦人或是波斯人,都对俘虏采取怀柔政策,容许他们拥有土地和家园,过正常的生活。很多犹太人,如但以理、末底改和以斯帖,都能够在那里居显要位置。波斯王塞鲁士更准许不少离乡背井者重返故国,当中也包括了犹太人。他希望藉此使人甘心效忠,在边境周围建立起缓冲区,为帝国阻挡外敌。这一政策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希望,也是一个新开始。
拉 1:1> 不知道这个塞鲁士是一个怎样的王?
1:1 波斯王塞鲁士(公元前 559-530 年)在征服玛代人后,建立了强大的玛代波斯帝国,势力从近东崛起。每征服一个城市,他都对当地居民施行仁政。虽然塞鲁士不是信奉耶和华的人,却蒙神使用,使犹太人能返回祖国。塞鲁士王可能读过先知在前一世纪写下的预言,就是以赛亚的预言:塞鲁士会帮助犹太人重回耶路撒冷(参赛 44:28-45:6 )。出色的政要但以理早已熟识这预言(参但 5:29 ; 6:28 )。但以理书对塞鲁士王有很详尽的记载。
拉 1:1> 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这话当是……
1:1 耶利米预言犹太人会被掳去七十年(参耶 25:11 ; 29:10 )。这七十年有两种计算方法:( 1 )由公元前 605 年首次被掳(参王下 24:1 )至 536 年被掳者回归重建祭坛(参拉 3:1-6 );( 2 )由公元前 586 年圣殿被毁至 516 年回归者完成圣殿重建。学者较接纳第二个说法,因为圣殿是国家的焦点和心脏,圣殿一天没有盖起来,犹太人就认为没有复国。
拉 1:2> 神能使用不信的人成就祂的计划,岂不更使用我们?我如何为祂所用?
1:2 塞鲁士王虽然不是犹太人,但透过他,被掳的人得以返回故乡。塞鲁士颁下法令,准许以色列人回归,保护他们,在财政上支持他们,并归还了尼布甲尼撒夺去的圣殿中的器皿。当你面对困难,感到四面受敌、势孤力单、受压制和排斥时,请谨记神的大能足够你用,任何人都能被祂使用来成就祂的计划。
以色列人被掳及回归的预言与应验
拉 1:2-4> 一件事的成就,又岂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可是,有时候我们就怕不被看重……
1:2-4 通告容许犹太人同心协力,完成重建圣殿的浩大工程。他们中间部分人负责施工,其他人则负责后勤供应。艰巨的作业需要各方的协调合作,有些人在前线奔走,有些则提供后援,每个人发挥所长,对完成整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蒙召事奉时,不论团队中谁得称赞,你都要忠于自己的职分。
拉 1:5> 不知道有多少以色列人愿意回国建殿?
1:5 塞鲁士王统治了整片曾属亚述和巴比伦的土地。公元前 722 年,亚述灭了北国以色列,到公元前 586 年,另一势力巴比伦又把南国犹大的人民掳走。后来玛代波斯帝国兴起,塞鲁士王宣布原来的十二支派可重获自由,不过只有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响应回国、重建神的殿。至于在北方的其余十个支派,因被亚述赶得四散流离,时间久了,很多人已弄不清自己真正的祖先是谁,所以不愿意承担重建圣殿的工作。
拉 1:5> “被神激动他心”,所以他们就起来改变,原来是从心开始;看看我心,可有为神改变什么?
1:5 神感动了一班领袖、家长、祭司和利未人的心,使他们渴望返回耶路撒冷和重建圣殿。神能扭转我们的态度,改变我们的信念和理想。重大改变往往源自人内心的转变,人心被神改变,才有忠勇的行动。被掳四十八年后,自高自大的犹太人变得谦卑,态度和心愿都改变了,神便不再惩罚他们,给他们机会回国重新开始。保罗曾提醒我们:“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 2:13 )要遵行神的旨意,需要从内心的意愿着手。你愿意谦卑地开放自己,接受神给你的机会吗?你愿意朝着祂的方向行吗?求神赐你一颗渴慕和紧紧追随祂的心。
拉 1:5-6> “甘心”,作者用这二字形容他们所献的;若今天神要我放弃所有……
1:5-6 返回耶路撒冷的路途艰辛危险且花费庞大,历时超过四个月。旅途中环境恶劣,加上圣城附近已是废墟一片,居民又充满敌意,所以很多犹太人宁愿留在巴比伦,不愿返回祖国。
根据波斯的记载,很多犹太人在被掳期间积累了大笔财富,返回故国就等于要放弃所有。他们无法踏出这一步,宁愿要财富和安逸,也不愿为神牺牲。他们将轻重次序本末倒置了(参可 4:18-19 )。绝不能让舒适、安逸和物质享受阻碍我们完成神的旨意。
拉 1:7> 塞鲁士所作的,真令人惊讶──
1:7 尼布甲尼撒王抢掠圣殿时带走了许多价值不菲的器皿,又将余下的焚毁(参代下 36:18-19 ),大部分被劫走的物件都是用精金铸成的(参王上 7:48-50 )。后来,塞鲁士施恩把这些东西还给犹太人,让他们安放在重建的圣殿里。
拉 1:8> 设巴萨,你认识他吗?
1:8 设巴萨既可能就是带领第一批以色列人回归的领袖之一所罗巴伯的巴比伦名字( 2:2 ; 3:8 ; 4:3 ),也可能是负责治理回归的百姓的一位政府官员。设巴萨和所罗巴伯可能是一个人,原因是:( 1 )两者都是省长( 5:14 ;参该 1:1 );( 2 )同是建立起圣殿根基的人( 3:8 ; 5:16 );( 3 )犹太人在放逐期间会有巴比伦名字(在但以理书 1 章 7 节,可见到但以理和他的同伴都各有新名字)。
拉 1:9-11> 圣殿的器皿,神珍惜并保存之;天空的飞鸟,神珍爱并保守之;地上的人们,你说神会放弃吗?
1:9-11 每一件金器银器都见证着神的保护和看顾,虽然经历这么多年,神仍然把它们带回给自己的子民。我们或许会因生命中某些事情感到气馁,但不要因此灰心放弃,因为神的应许给我们希望,说不定转捩点就在前面。──《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第一章
感动人的神(一 1 ~ 11 )
以色列民饱尝七十年被掳巴比伦的苦楚,受压制、被束缚、被捆锁,深深地经历了奴隶生活,现因神格外的怜悯与眷顾,得以同归耶路撒冷,重建家园与圣殿,实令人兴奋无比。作者就将神怎样动了善工记载下来,让我们领会神的全能与怜悯。
.神记念祂的话语( 1a )──神是信实的,就是到天地废去了,祂的话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神激动人的心灵( 1b ~ 6 )──
1. 激动君王( 2 ~ 4 ):神既眷顾自己的子民和自己的话语,就 从 君王开始。祂开导君王的心,如同开导陇沟的水(箴二十一 1 )。当时塞鲁士王虽不认识神,其心却仍被神掌握,所以被激动后,即甘心顺服神的旨意,下诏释放以色列民回归故里。
2. 激动选民的心( 5 ):以色列会众受神激动后,一部分人舍去在巴比伦所置之产业,长途跋涉回故里。
3. 激动四围居民的心( 6 ):不同归的百姓就以金银财物来支持,而塞鲁士王也将以色列人被掳时所掠夺的器皿全数送回耶路撒冷,此情此景确是感人,只有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十九 7 )。
思想 昔日神藉先知、君王、百姓成就大事,今日祂又会如何用我呢?──《新旧约辅读》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 第一章 注释
1:1-11 被掳後归回
1-4 古列王的谕旨
1
「古列元年」:指他打败巴比伦後统治整个波斯大帝国的第一
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
2
波斯王一反巴比伦的作风,将被掳到巴比伦的神像及其信徒遣
返原来的地方,以安抚百姓。犹太人也在这宗教政策下受惠。
3
这呼吁的对象包括从北国(以色列国)掳来的百姓。
5-11 圣殿的器皿归回耶路撒冷
7
古时,战胜者通常掠夺败降者所信奉的神像作战利品,犹太人
没有神像,故圣殿中的器皿被掠夺以代替神像,放在战胜者的
神庙里,好炫耀其信奉之神使他得胜的能力。
8 「库官」:即财政大臣。
「设巴萨」:为巴比伦名字。
10
「之次」:原文残缺,或译作「二千」,即银碗共有二千四百
一十个。
11
9-10节所胪列的器皿可能只是较为重要的,并不详尽,所以总
数与本节有出入。
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约需四个月时间。
思想问题(第 1章)
1 波斯王古列元年为主前五三八年,即距巴比伦侵占巴勒斯坦七十
年。
七十年这段日子有否动摇犹太人重建圣殿的信心?
他们的指望是什麽?参 1节; 耶29:10。
时间长久是否使你信心动摇的主因?
2 本章两次提到耶和华激动人心( 1, 5),表明神那一方面的属性
呢?参箴 21:1; 启19:16。
3 诏书中提及两种犹太人,一种故意「留」,一种故意「去」。
「去」的犹太人要面对什麽处境和困难?
以斯拉记第一章
回归(一 1-11 )
(一)
以斯拉记开始(犹如历代志的结束),是旧约伟大的拯救事迹之一。自尼布甲尼撒王蹂躏耶路撒冷之后,那些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再次回国。第一节在人类历史中,大力宣称以色列的上帝为主。
在主前五三九年,熟悉世界事务的人,毫无犹疑地称古列的波斯为东方的‘超级强国’。在十五年间,古列从帝国中封臣的地位、巴比伦小小的盟友,一跃而为巴比伦的主人翁,承接其所有土地。这新兴的势力,远比最后数年摇摇欲坠的巴比伦可怕得多。不久,埃及(在古列后继者的手中)随之摧毁。因此古列以惊人的政治力量,登上圣经的舞台。
以斯拉记一章一节静静说出,这有力的君王,不管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上帝不只感动他(‘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并且帮助他出类拔萃,以达到拯救祂百姓的目的。古列的上谕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见耶廿九 10 ),就是被掳的要归回他们自己的本土。更不寻常的,以赛亚书里的预言,清楚说明古列推翻巴比伦,拯救上帝的百姓。在这开头的一节后面,肯定了古代世界的力量握在上帝的手里,授给祂的百姓,使他们获得拯救。
(二)
古列自己并不持有这种看法。在他的上谕里,的确如此说( 2 节),‘耶和华天上的上帝(以色列的上帝),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不过就古列王立场,这不过是外交上惯常的话。从事实上看,或与以斯拉记适得其反。在政治上,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带圣殿器皿( 7 节以下),奉命重建圣殿,纯粹是一种外交政策。巴比伦采取高压政策,驱逐反叛的人民,古列及继承他的人却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有一些自决权,并尊重他们的宗教。在着名的古列圆柱上( Cyrus
Cylinder ──现存大英博物院之高圆柱碑铭),国王宣告,有关各国人民的神明,被带到巴比伦的,这样说,‘我归回他们原来的地方,作他们永久的居所。’正文明确提供的,正是以斯拉记一章的历史背景,古列命令流放在巴比伦的社体回归故国,并且带他们的神明回去,放置在那里的庙宇圣殿中,无分彼此。古列自己是一个多神主义者,因此他能将宗教动机和政治狡计,揉合在一起。古列接说,‘让所有被我带回他们城市的神明,在我有生之年,向贝勒( Bel )及那婆( Nabu )祷告。’
因此以赛亚的预言,并没有使以斯拉记的作者,将古列描绘成一位幻想中的传奇人物。古列在政治上不只是巴比伦的,也是亚述的承继人(参阅拉六 22 )。不过事实上,他不过是一个被动的人。他的动机,他所了解的事物,基本上与上帝的完全不同(参照赛十 5-11 )。当古列把诏书写下,在表面上是出于他的权柄,别人无法向之挑战的,这是‘波斯的律法’。但是真正权柄的来源,并非君王官方的印记,而是使君王兴起衰退的主──上帝。
回归!(一 1-11 )(续)
(三)
或许以斯拉记第一章最令人惊异的是,他 很少 利用在以前所说的以赛亚书里的预言。在他眼前有无数的经文,可以证实他所写的事迹,不只是从流放中复国,重建耶路撒冷,及以色列民光荣的将来,乃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参阅赛二 2-4 ;五十六;六十;六十一 1-7 ;六十二等),以斯拉记作者为什么只是清楚指出耶利米书里的几节经文?
在这里,我们觉察到以斯拉记书写时的微妙关系。一方面他必须说明上帝的权力超乎列国之上,特别是在犹大获得拯救的事上。为这目的,他采用了耶利米的预言。为这目的,他提示从巴比伦得释放,与早期为奴得释放(成为以色列信仰上帝的中心,也就是出埃及)之间,有相似之处( 4 , 6 节说明当地的人,给归回的人尽量资助,帮助他回国及建造圣殿;比较出十二 35-36 。第 4 节,‘凡剩下的人’的确切意义,或指 没有 归回的犹太人;不过‘那地的人’可以指凡留在巴比伦的人。当时古列王治理那地,以色列民归回与出埃及的事,很是相似。)
另一方面,以斯拉记必须防备以色列民自满得意,不可一世。如果胜利冲昏他们的头脑,他们会想这次从流亡返归故土,是上帝最终行动,引入了弥赛亚时代,犹大百姓为世界至尊,外邦人服事他们(赛六十 10 )。这样做是不合现实状况的,因为以斯拉的事迹,显示归回的社体,生活艰难。因此他记载的事迹,没有消除上帝的百姓需要顺服这部分。
上帝‘激动’古列;祂也‘激动’归回的人‘起来……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5 节)。上帝的‘激动’并非减少必要的顺服;它促使人注意,最终还是要由他自己来发动。不论如何,顺服!当下,第四节提及那些选择留在巴比伦的人,言外之意,作者对他们下了价值的判断。第十一节,包含相似的观念(在这里有以斯拉常用的技术上专用名词‘ 苟拉 ’),十一节‘被掳的人’,不是指一般被掳的人,而是指那些听了上帝的话,摒挡一切,归回本土的人。在这里,以斯拉以新的方式,引用耶利米的话。耶利米的重点在于上帝的计划是为那些在被掳中受苦炼的社体,并不是为留在犹大的;参阅耶利米书廿四章。以斯拉的看法,认为只是被掳流放,不能保证上帝继续照顾。从被掳中回归的,才应验了先知的预言。回归这一回事,其本身即为顺服的行动。在以斯拉记中,顺服是应验先知预言必要的行动。这是因为以斯拉知道被掳流放的以色列民,有好多失败的地方,令人担忧(见九至十章),他小心不敢完全应用有关归回复兴先知预言的经文。他的小心谨慎,好像是说,‘还有遥远的路程要走’;这成为他挑战的一部分。
(四)
我们只能猜度那些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他们出钱资助那些归回本土的人,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遵守君王的上谕。这种情况,或可与今天散居的犹太人( Jewish Diaspora )和那些选择‘ 阿立耶 ’ aliya (这一字采用 3 节‘上’字,意即回归)以色列国的人相比。今天许多散居的犹太人,尽力慷慨捐助那些回归本土的犹太人;不过有些人却对于整个事件,加以怀疑。我们必须郑重声明,现代的情况,只能作心理的和历史的比拟,不能作神学上的比拟。从基督教的立场上来看,以斯拉记不能作为现代犹太人回归‘上帝应许之地’的蓝图。
(五)
古列的行动把尼布甲尼撒劫掠来的原原本本归还。这是南部两派(犹大和便雅悯)、连同祭司支派利未于被掳之前组成的以色列余民,并被掳以后上帝子民的希望所赖。正如圣殿器皿当时怎样被尼布甲尼撒带走(代下卅六 18 ),现在也就怎么把它们带回来(这里的器皿的数目单或许是根据授权归还的官方文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固定、布置好了的上帝的殿,乃是上帝和祂子民存在立约关系的表征。这是以斯拉记之所以把重建圣殿放在中心地位的原因。如果有人怀疑上帝是否愿意与其子民继续发生关系,波斯帝国甘心情愿把以前充公的东西归还这件事,就足以令人把怀疑抛在一边( 7 节)。这约屹立不动,上帝永远不会抛弃祂的子民。
备注:
(一) 官员 ,第八节米提利达似乎是一个波斯的官员,负责将古列上谕中所列各国掠来庙宇中的器皿,归还带回故土。设巴萨曾一度以为就是所罗巴伯,其实不是。他可能是古列王留任的一位巴比伦的总督,迨其死后,由所罗巴伯继任(参阅该一 1 )。
(二) 器皿的数目 ,九至十一节,数字加起来,和总数不合。原文抄写或有遗误。标准修订本根据以斯得拉一书加以修改。
──《每日研经丛书》
以斯拉记简介
壹·下诏废王后瓦实提(一)
一1~4 虽然不是所有学者对亚哈随鲁的身份都有一样的看法,但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相信他是薛西,是大利乌大帝的儿子。薛西在主前四八六年至四六五年治国。
第一个筵席不一定是连续一百八十日都举行。反而这是将他荣耀之国的丰富给人观看的时间。大概不同的首领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因为帝国的幅员非常广阔。
一5~8 第二个筵席设摆七日,邀请所有住书珊城的人。御酒用金器皿盛载,放在美仑美奂的御花园中,任人饮用(第6节相信是圣经中最多姿采的一节经文)。嘉宾客人可各随己意多饮少饮。
一9~12 那时王后瓦实提正为妇女另外设摆筵席,喝醉了的薛西吩咐太监将王后请来,他要她出席公开的庆祝活动,好让他能给人看她的美貌。按着波斯的礼节,妇女在公开场所要戴面纱,波斯王这样做无疑是叫她自贬身分,好满足他喝醉后一时兴起的怪念头。瓦实提拒绝任人观看,因此大大惹王发怒。
一11~20 王咨询他的明哲人,他们告诉他瓦实提的事会给全国的妇人一个坏榜样。因此米母干建议下旨废后,并将诏谕传遍通国。这些明哲人知道马代和波斯的例是不更改的(波斯帝王被人民视为神一般,圣旨一出,便永远有效。就算律例无理也不能废除。不过如有需要,王可另颁新例来抵销旧例),他们做到这一步,是要确定瓦实提不能翻身,报复他们。
一21~22 王轻率地签署他们的建议,成为律法,并吩咐用各省的文字写给各族的人民。诏书内容是丈夫要在家中作主,说他本地的方言。麦智贤博士认为米母干可能是一个畏妻之人,因此他用这谕旨来对付他的妻子。
以斯拉记 1:1
耶 和 华 为 要 应 验 借 耶 利 米 口 所
说 的 话: 耶
利 米 曾 预 言 过 犹 大 人 在 得 以 归 回 前 将 被 掳 于 巴 比 伦 70 年 ( 耶 25:11~12 ; 29:10) 。 这 70 年 可 从 第 一 批 民 众 被 掳 的 主 前 605 年 即 约 雅 敬 王 3 年 算 起 ( 王 下 24:1 ; 但 1:1) ,
直 到 约 70 年 之 后 的 主 前 538 年 选
民 开 始 归 回 故 土 之 日 ( 参 2:1 注 ) 。
1:1 耶 和 华 …… 就
激 动 波 斯 王 古 列 的 心: 在 整 个 人 类 历 史 上, 耶 和 华 一 直 在 引 导 他 的 救 赎 洪 流, 使 之 涌 向 其 既 定 的 目 标。 为 此, 神 有 时 会
使 居 高 的 大 君 王 降 卑 ( 如 尼 布 甲 尼 撒 , 但 4 章 ) , 对 统 治 者 们 降 下
毁 灭 性 的 惩 罚 ( 如 出 埃 及 时 的 法 老, 14 章; 巴 比 伦 的 伯 沙 撒 王 , 但 5 章 ) 。 有 时 神 也 会 兴 起 某 个 国 际 性 的 领 袖 人 物 ( 如 波 斯 的 古 列 王, 2 节 ) , 最
终 成 就 他 的 应 许, 实 现 他 的 计 划。 神 激 动 古 列 王 的 心, 使 他 善 待 那 些 被 掳 而 流 亡 的 子 民, 并 以 此
按 时 成 就 了 他 藉 耶 利 米 所 传 达 的 应 许。 箴 言 中 曾 说 道, 王 的 心 在 耶 和 华 手 中, 好 像 陇 沟 的 水, 随
意 流 转; 神 藉 此 确 保 救 赎 计 划 按 部 就 班 地 实 施, 直 至 达 到 历 史 的 终 点 ( 箴 21:1) 。
1:2
波 斯 王 古 列: 早 在 古 列 出 现 前 约 160 年, 以 赛 亚 就 预 言 一 位 名 叫 古 列 的 统 治 者
将 允 许 犹 大 人 返 回 故 乡, 重 建 耶 路 撒 冷 和 圣 殿 ( 赛 44:26~28 ; 45:1,13 ; 比 较 赛 41:2 ; 45:4~5) 。
1:5
被 神 激 动 他 心 的 人: 神
藉 着 圣 灵 感 动 一 些 忠 信 子 民 的 心,使 他 们 返 回 故 乡 ( 比 较 腓 2:13 注 ) 。 约 有 5 万 人 响 应 了 神
的 呼 召, 加 入 到 第 一 批 重 返 巴 勒 斯 坦 的 选 民 中, 踏 上 了 旅 程。 请 注 意, 其 他 人 仍 留 在 异 乡 做 流 亡
之 民。 他 们 后 来 起 到 了 勉 励 并 帮 助 那 些 返 回 犹 大 地 之 民 的 作 用。
1:8
设 巴 萨: 设 巴 萨 是 第 一 个 被 指 派 管 理 归 回 民 众 的 首 领 ( 比 较 5:14,16 节 ) ; 他 可 能 就 是 所 罗 巴 伯 ( 比 较 2:2 ; 3:2,8 ; 4:3
以斯拉记
注释
一 1 至六 22 从被掳归回与重建圣殿
以斯拉记首 6 章涉及一段约为 23 年的时期(主前 538 至 515 年),期间许多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故土,并在拖延了一段日子后,即约在圣殿被毁的 50 年后,把耶路撒冷的圣殿重建。
然而,圣经并没有用连续叙述的方式来描写这些事件,而是着重描述某些特别的时刻,但对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返回耶路撒冷的确实路线,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的年代,比他所记述的年代为晚,他要受所得资料的规限;这些数据如他可以取得的信件副本、名单和别的文件。他借着这些事件的编排,并加上他自己的评语,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事件的宗教和神学意义上。
首先 ,他强调纵然所发生的事,在强大的波斯帝国那更重要的事务中,显然一点也不重要,但实际上,这些事件全由天上满有主权的神所操控。祂甚至使用了外邦君王如古列和大利乌,来达成祂在子民身上的旨意(例如一 1 ,六 14 )。这事实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国际间的事件,因为从一般的角度去看这些事,细小和偏远的宗教群体会很容易变得沮丧。
在政治变动的时候,基督徒要学习超越表面上的变动,去看神可能赐予更新的福音工作,或教会政策在方向上可能有的改变,以致在社会充满期望的气氛下,更有效地作出服侍和见证。
其次 ,本部分极强调以色列旧制度与更新了的耶路撒冷社群之间的延续性。圣经藉此提醒读者,他们是神多年前对祂子民之应许的合法继承人;他们的宗教并不是新的宗教,而是直接承受曾向摩西、戴维、所罗门等领袖所启示的宗教。
这里也包含一个反面的因素,就是敌对者的反对,这些敌对者中有北方新兴的撒玛利亚群体。若这几章圣经是在撒玛利亚圣殿兴建期间(约主前 300 年)编写的,则这样的保证是必须的。因而作者在第三、第四至六章清楚指出,面对别人对神工作的妨害,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继续执行神所派遣的任务,而不要妥协或对质。这些主题稍后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会一一展示出来。
一 1-11 古列下令被掳者归回,并把圣殿器皿带回本地
第一章集中讨论上述首两个要点,背景是古列迅速冒起并掌握大权后,即夺取巴比伦的那年(主前 538 年),他以波斯帝国取代了从前的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的政策跟前人不同。前人藉一些粗暴的手法,如把属国的人大批掳去,来建立自己的主权,波斯则只要某些政策能达到其目的,便愿意满足一些本地人的要求。在波斯能进一步扩展至埃及之前,她需要在帝国尽西部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的人,向她效忠,而波斯这样做,极之受到犹太人的欢迎。
一 1-6 古列下诏
世俗的历史家会从当时帝国的政策去解释一些事件,但圣经作者则认为这些不过是神用以达致其计划的一些方法。因此,古列( 1 节)和神的子民( 5 节)都可以描述为被神激动。此外,圣经指古列的行动是要应验较早前先知的预言,所指的大概是杰里迈亚书五十章 9 节和五十一章 11 节,是按着以赛亚书四十四章 28 节和四十五章 13 节来理解。为要配合这说法,一个本来是地方性的诏谕( 2-4 节下诏的形式是一种口头的诏谕,大概是向犹大首领颁布),现在被视为重要:「下诏通告全国」( 1 节)。
这诏谕集中于批准犹太人返回本国。关乎重建圣殿的细节,则是另一个 令的题目(参六 3-6 ),因为这事不单影响犹太人,也影响其它人。两段经文不应看作同一个诏命的不同版本。
作者在众民的响应( 5 节)之后加上一个脚注( 6 节),是要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那些给予经济支持的「四围的人」,不但包括一些决定不回去的犹太人(比较 4 节),也包括非犹太人。本节的说法叫人想起出埃及记三章 21 至 22 节、十一章 2 节、十二章 35 至 36 节那「从埃及人手中掠夺」的主题。这是圣经第一次这样暗喻出埃及,而后来还有多次这样做,让读者从一个新角度去看那些波斯帝国历史中,似是不重要又或许会被删除的历史事件。在有信心的人看来,这次归回的重要性,不比以色列民族的诞生小。这次同样是出于神的拯救,甚至可以看为民族的重生。
附注
第 2 节「天上的神」这称谓是第一次出现在圣经中。在犹太人与波斯人接触的处境下,最常使用这说法。这称谓最初可能是双方都接受的称谓〔波斯神只亚胡拉马慈达( Ahura
Mazda )是一位天上的神〕。
一 7-11 圣殿器皿带回本地
是根据送回之圣殿器皿库存清单而列出的,这清单极可能是保存在圣殿的文书处。作者把这清单列入经文内,并非出于对古物研究的兴趣。首先,有好几处再次叫人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从以赛亚书五十二章 11 至 12 节清楚可见,圣殿器皿归回本地是「第二次出埃及」会有的事。此外,第 11 节的措辞,是别处用来描述出埃及的公式(「从 …… 将 …… 带上来」;比较创五十 24 「领 …… 从 …… 到 …… 」;出三 8-17 「领 …… 出 …… 到」,特别是出三十三 1 「从 …… 领出来 …… 从 …… 往 …… 」)。最后,设巴萨那独特的称谓:「犹大的首领」( 8 节),可能反映民数记七章 84 至 86 节(比较民二 3-31 ,七 1-83 ,三十四 18-28 ),而该处各支派的首领都在旷野飘流时期献出器皿。
其次,第 7 节强调,这些器皿就是从耶路撒冷第一圣殿中夺去的那些器皿(比较王下二十四 13 ,二十五 13-15 ;代下二十六 7 、 10 、 18 )。在象征性方面,这些器皿也许取代了尼布甲尼撒掳来放在他殿宇中那些别国的偶像。圣殿器皿被带回来,并在作者自己的世代,用在第二圣殿的敬拜中,因而有助于建立一个与所罗门圣殿之间强大的联系。它们把人的注意集中在神子民的合一上,因而与圣殿崇拜因着被掳而中断的情况相对应。
附注
第 8 节设巴萨是波斯国之犹大省的第一位省长(比较五 14 )。我们不能确知他别的事情,似乎他是犹大支派中一位出色的领袖,但说他出于戴维家,或他就是所罗巴伯的意见,则值得怀疑。第 9-10 节各种不同器皿的具体翻译很难确定,从各个英译本都有不同译法,可见一斑。第 11 节 5,400 件的总数,跟各部分之总和并不相等。这可能由于抄写数目上有错误,或纯粹是会计上出错。在波斯波立( Persepolis )的波斯府库文件中,也有许多这种会计上的错误。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第一章
1:1
本章记犹大人的首领设巴萨率领被掳巴比伦的犹大百姓回国。波斯王古列二世与主前539年十月战胜巴比伦,成为巴比伦王(5:13;尼13:6),实行新政策,遣返自各国掳来的百姓,包括当年尼布甲尼撒掳去的犹大人,准他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
古列在二十年间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王邦以拦扩大到成为囊括玛代、波斯、吕底亚、亚述,最后且征服巴比伦的大帝国。他下诏时作波斯王已多年(主前559-558年登位),但作巴比伦王取得原属巴比伦在巴勒斯坦和犹大的控制权,则为第一年;故说“波斯王古列元年”(主前538-537年)。
先知耶利米预言了两件事,一是七十年的被掳命运(耶25:11),一是重返故园。第一、也就是这预言的消极部分,早已应验;但第二也就是它的积极部分现在就要完全应验。“七十年”为一概括数字,极言其长久。但也可从实际上计算出:一是从耶城圣殿被毁到重建(主前586-516年),刚好为70年;可是耶利米说的是被掳去由巴比伦辖管的年数,而非圣殿敬拜中断的年数,故此说不可取。一般认为乃从主前605年约雅敬王时犹大百姓被掳去一部分算起(看代下36:5;但1:1),到获释回国(主前538年)为止,近70年。
“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圣经屡有记载神怎样激动人心去注意不应忽略的事(代上5:26;代下21:16;赛41:2;45:13)。古列废弃巴比伦王的禁令,释放被掳的人,是非常大的决定,不能没有神的激动。历史操握在神手中,
一旦世事的发展影响到祂子民和祂永远的计划,祂会干预。
1-2两节与《代下》36:22-23实际内容相同,看《代下》注。
“通告全国”:王的诏令用口头和抄录传达全境,不只通知住在巴比伦的,也通知散居波斯帝国各处被掳的犹太人。
1:2 另有一份准许重建圣殿的诏书(6:3-5),乃用亚兰文写成,存放王宫典籍库档案中。这里记的诏令用希伯来文写成,乃供传报的人用口头在各地宣读并张贴。
被掳前,以色列民因避讳不用“神”这个字称呼神,而用“主”或“耶和华”,但被掳获释回国后,已开始用“神”字,特别见与于外国人的谈话或文字中(参尼1:4;2:4,20;但2:37-44),使无犹太背景的人容易明白。根据波斯王朝留存的记录,古列相信各国各族的神都曾赐福给他,例如巴比伦的神玛达克拣选他统治万国,月神给他胜利。他认为有责任恢复全帝国各地人民原有的信仰,重建为巴比伦人拆毁的庙寺,让他们的神像可以住在里面。在这信念下,他向犹太人承认将天下万国赐给他的是他们所信的“耶和华天上的神”,这在他是极自然的事。他为神所用,成就了神所定的回国建殿的计划。
犹太史家约瑟夫认为古列是读了《以赛亚书》提到他名字的预言(44:26以后;45:1-7),因而被激动要重建耶城圣殿的。这极有可能,因古列王的臣仆中有犹太人,从他们那里读到这本先知书和其中“我耶和华所膏的古列…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和“他…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根基”的话。
1:3
古列的诏是下给“在你们中间凡作祂子民的”人,故包括为亚述王和巴伦王掳来的所有以色列民。但要原属北国十支派的人回到“犹大的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吸引力恐怕不很大,这也许是只有犹大、便雅悯及一部分利未人响应回国(5节),和《历代志》作者一再号召全以色列民团结共建家国(代下15:9;30:11,18-19,25)的一个原因。
1:4
“凡剩下的人”指“余民”(赛10:20-22),没有为刀剑所杀而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参代下36:20;尼1:2)。“那地的人”指那地非犹太籍的人。古列决心恢复各地的信仰,故须采此措施以贯彻新宗教政策。另外有两个解释:1,“那地的人”指不愿回国的犹太人,应帮助愿意的人回去;2,为亚兰文的误译,全句应作“凡继续住在原地不回去的人,那地的人可以向他征收金银财物…”。(“帮助”原文为nāsā,有“抽取”的意思,故可解作“征税”)。由于古列的诏令规定人人须回去,若在同一命令中又许可人留下(“剩下的人”),是互相矛盾。第一说不可取。第二说认为nāsā有“征税”的含义,缺乏证据支持。
1:5
此处不是说所有回去的人一同启程,而是用概括的笔法记启程回国的盛事,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族长和利未人都偕设巴萨一道返国。这是神的应许的实现,至于分多少批,择什么日期,取什么路线,在作者看来都属次要。一般认为古列的诏书在主前538年春天颁发,当年夏天便有第一批人启程(参3:1)。
“族长”:古时的家庭包括家长之下所有儿孙及家中奴婢,数代同堂,有同一族。此处“族”长实指旧日南国两个主要支派被掳的各家的家长。
“祭司”:利未族亚伦的后裔(民3:10)。“利未人”:利未族非亚伦后裔的族人,做圣殿侍奉的助理工作(民3:5-9)。
1:6 “四围的人”包括非犹太人,就是4节所说的“那地的人”。这些人除了帮助回国的人外,还自由奉献礼物供建殿之用。
1:7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每征服一地,必将庙中的神像带走。他到耶城圣殿,见不到有神像,遂把圣器带走放在自己神的庙中。古列对耶城圣殿重建工作的一大贡献,是归还当年掳走的圣器。
1:8
米提利达是很普通的波斯名字,为庙中司库。9至11节所记圣器的数目当根据设巴萨所开收据,这张收据一定由司库和设巴萨各执一份。当年巴比伦人自圣殿中掠去的圣器可能也列有清单,例如《王下》25:14-17便是这样一张单子。这里列的总数为2,499件,和11节的5,400件有很大出入。可能所列出的只是大件,未计小件;也可能有些数字误抄。这张单子所以重要,不在物件细目,而在圣器得以“按数”交出,犹太人在重修后的圣殿里可以敬拜神。
设巴萨可能是犹大王约雅斤之第四子示拿萨,因二名都是巴比伦名Sinabusur的缩写,原义为“辛(月神)保佑父亲”(代上3:17以后)。此子应生于主前592年。主前538年回国时,他至少已55岁,故回国后不久便死了,由所罗巴伯继他做省长(看书前〈参考资料〉“解释的困难”条。
1:11
本书未记返国途中情形。但在次经《以斯得拉前书》返国人名单前(与拉2章所刊者同)有如下一段描写旅行的话:“一千马兵伴行,…还有鼓手、吹笛手随同,众兄弟载歌载舞”。依以斯拉回国的记载(7:9),途中需时四个多月。他们先朝北,然后转西,再下耶路撒冷。(《以斯得拉前书》为希腊文的《以斯拉记》,综合《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片断,再加上以斯拉的传记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