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卅六章
第 36 章
代下 36:6> 尼布甲尼撒开始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登场了,他在迦基米施一战中担当了何种角色?
36:6 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帝国创立者的儿子。他在公元前 605 年作王,并在迦基米施战役中获胜,打败了亚述(参看 35:20 的注释)。有关尼布甲尼撒,请看但以理书第 4 章的人物介绍。
代下 36:9-10> 有关约雅斤的年岁,是否在不同的抄本中有不同的记载?
36:9-10 列王纪下 24 章 8 节说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十八岁(经文小字注也说明这事)。许多希伯来文的抄本说他是八岁,列王纪下 24 章 8 节所说的年岁可能是最正确的,因为他在那时已经有了妻子(参看王下 24:15 )。
代下 36:16> 犹大的灭亡并非没有先兆;我是否也对一再向我发出的提醒采取不理会的态度?
36:16 神警戒犹大人只要他们离弃罪恶,祂会继续向祂的百姓施恩惠。结果情势到了无法可救的地步。所以应当留意,不要把罪藏在心中,要公开承认悔改,否则到了无法可救的时候,神就要以祂的审判代替怜悯。人一再犯罪不肯悔改,就会招致灾祸。
被掳到巴比伦
代下 36:21> 犹大人的被掳,是按照神早已立下的律法来审判的……
36:21 利未记 26 章 27 至 45 节有惊人的预言,论到以色列人的被掳,说他们因不顺服神,就会从那地被神拔出。他们不理会神的律法,律法中有一条说,每逢第七年要让地休息一年,不耕种也不收割(参出 23:10-11 )。在他们被掳的七十年中,土地得到了安息,刚好补足了他们没有遵守这律法的年数。我们知道神信守祂一切的应许,不单是赐福的应许,也要应验祂施行审判的应许。
代下 36:22-23> 身处被掳回归的时代,历代志下的作者看到神的应许的实现──
36:22-23 波斯王塞鲁士在征服了巴比伦之后第一年,也是圣殿被毁之后第四十八年( 36:18-19 )颁发了这道诏书。以斯拉记讲述波斯王颁发诏书,以及犹大的被掳者回国的情形。
代下 36:22-23> 历代志下并不是结束于无望的光景,而是另一个盼望的开始。神所眷顾的人生亦复如此……
36:22-23 历代志下专注于犹大人敬拜神的兴衰,以耶路撒冷的圣殿为象征。大卫设计圣殿,所罗门将它建成,并举行了世上有史以来最壮观的献殿之礼。在殿中的敬拜是最庄严隆重的。
可惜出现了几个邪恶的君王,污秽了圣殿,贬低了敬拜,使人民崇拜偶像超过敬拜神。最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毁灭了这圣殿( 36:19 )。君王不在了,圣殿被毁了,人民被掳到异地。以色列族尽失一切,只剩下根基。所幸的是他们有一个更伟大的基础──独一的真神。我们今生的一切几乎都丧失的时候,仍然有神──祂的话语、祂的同在、祂的应许作根基,并永存不朽。──《灵修版圣经注释》
历代志下第卅六章
被神离弃的惨况(三十六 1 ~ 10 )
.约哈斯──犹大王约西亚逞强与埃及大战而败北米吉多平原,国势转弱。约西亚王的儿子约哈斯作王仅三个月,即被强顽的埃及王废了,还要罚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一他连得等于 34 千克 )。
.约雅敬──埃及王废掉约哈斯,将他带往埃及,改立他的哥哥以利雅敬为王,更改名为约雅敬,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作王十一年。
时移势易,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国势转强,上来攻击犹大,埃及王再不能保护约雅敬,他被带往巴比伦去,了结余生。
.约雅斤──约雅斤是约雅敬的儿子,作王仅三个月零十天,便被尼布甲尼撒王废掉,并被掳去。殿里面的各样宝物,也被抢走。尼布甲尼撒改立他叔叔西底家为王。
以色列民本是神的选民,在罪中也得不到万军之耶和华保护,苦情凄惨!本是神以祂儿子宝血所买赎的基督徒,若在罪中而得不到主耶稣的眷顾,惨情亦如是。
当新约的司提反在公会中申诉说:“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你们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徒七 52 ~ 53 )今日的信徒,能不感然?
思想 一生的多难是时代的错谬,还是人类的罪过?在动乱的环境中,谁是我们心中的“王”,心中的“主”呢?
义怒(三十六 11 ~ 23 )
.耶和华以祂的办法拯救以色列民免于灾难:
1. 耶和华使先知耶利米劝告西底家,他却仍不自卑( 12 )。
2. 神藉尼布甲尼撒要西底家归耶和华,他却仍强顽硬心( 13 )。
3. 神差遣使者从早起来警戒以色列民,他们却嬉笑( 15 ~ 16 )。
因为这样,神的烈怒向他们发作,无法可救。
.在灾难的日子:
1. 迦勒庇人杀了壮丁,掳去少男处女老人白叟。
2. 殿里的大小器皿、财宝,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被带到巴比伦去。
3. 神的殿被焚烧,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拆毁。
4. 被掳去的人都作巴比伦人和他们子孙的仆婢。
万军之主的义怒,谁能抵抗呢?但在神的义怒中,他仍以慈悲怜悯为念。在巴比伦的宫中,祂仍怜悯难民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在迦巴鲁河边流浪的群众中,祂仍对以西结说话。
人类的罪使大地受咒诅,生灵途炭,要守七十年的安息,神的恩手再进入整个以色列民族。诚然,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却是一生之久!
悔改回归的以色列民重建城墙和殿宇,得历代志作者的祝福:“愿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
思想 “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三十 1 ~ 5 )──《新旧约辅读》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 第卅六章 注释
36:1-21 犹大王国末期的历史
约西亚死後,王位由三个儿子先後继承;可惜他们都庸碌无能,又不
效法父亲专心事奉神,加上犹大国夹於东(巴比伦)南(埃及)两大
国之间,处於二强争霸天下的洪流中,末期的国运遂全由外强操纵了
。
1-4 约哈斯事迹
约西亚死後,国内元老拥立次子约哈斯为王,奉行先王亲东方的政策
,招惹埃及干预犹大内攻:
1 废约哈斯而立约西亚长子以利雅敬为王,改名约雅敬( 2),
授令采取亲埃路线;
2 把约哈斯囚死於埃及( 4; 见耶22:11-12);
3 强惩罚款( 3)。
1 「国民」:指国家的决策机关。
5-8 约雅敬事迹
他比乃弟约哈斯更加昏庸,兼且「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5, 8
);而他的亲埃立场最後导致巴比伦入侵犹大和抢掠圣殿( 7),他
自己亦失去王位( 6)。
9-10 约雅斤事迹
他在国策上仍执行父亲约雅敬的路线,结果受巴比伦人膺惩而被掳至
巴比伦( 10)。
9 「八岁」:应作十八岁。
11-21 西底家事迹
西底家原名玛探雅,乃约雅斤的叔叔。
作者记述西底家在宗教上对神不忠及导致圣殿受抢掠,对这位末後君
王生平的记载,与前任的两位相同;除此之外,作者更强烈地把亡国
的责任都归在他身上。作者重复指出他的失败:
1 离弃耶和华( 12, 14);
2 不服从先知的责备( 12, 15-16);
3 政治上背叛巴比伦( 13, 17-20)。
12 「先知耶利米 ......
自卑」:先知由於忠心耿耿地传递神的信息
,多次受奸臣迫害(耶37:1-16;
38:1-6),西底家虽曾救他脱离
险境,又向他谘询有关前景的看法,可惜始终没有依从。
13
「他却背叛」:西底家的外交攻策一向举棋不定,初期接受埃
及的援助,法老尼哥死後则转而投向巴比伦(耶51:59),最後
又破坏誓言,转与埃及结盟。作者指出这不但反映西底家缺乏
政治才能,更显示他不肯归服神。
15 「从早起来」:见耶7:13注。
16
「无法可救」:「救」与7:14的「医治」原文同属一字。
17-21 耶路撒冷的失陷
作者对主前五八六年发生的这一幕犹大亡国恨,作出如下的神学反省
:1 犹大国受到巴比伦人的蹂躏是出於神的准许( 17);
2 犹太人被掳导致应许地享受安息( 21);
3 在作者当日,先知所预言的七十年已过去,波斯已经取代了巴
比伦,显示神的刑罚已经过去了( 20-21)。
17 「使」:可作「带领」。
18 「神殿里的大小器皿 ......
都带到巴比伦去了」:这其实也是神
保守这一切之法(参但1:2;
拉1:7-11)。
36:22-23 後记
──古列下诏释放犹太人回耶路撒冷建圣殿。
有关注释及与以斯拉记的关系,请参拉 1:1-3。
思想问题(第 36章)
1 犹大几位君王;希西家(贤) ── 玛拿西(恶) ── 亚们(恶
) ── 约西亚(贤) ── 约哈斯(恶) ── 约雅敬(亚)。
贤明敬畏神的君王竟生出远离神的儿子,这样看来,对神的敬虔
能否世袭?
基督徒父母对子女的信仰能有什麽影响?
2 试根据代下 34-35; 耶22:13-19;
36:20-25等经文,比较一下约雅敬
与其父亲约西亚对神及对国家人民的态度。
对神的态度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吗?
3 犹大国灭亡是因他们向神背约不忠,还是当时中东政治史上一件
无可避免的事?
从迦勒底(巴比伦)王及古列王身上可见外邦君王在以色列人的
历史中扮演什麽角色?
谁真正掌握政局?
4 犹大亡国是因为政治领袖(王)及宗教领袖(祭司长)的罪,还
是因人民的罪?见 11-16节。
以色列的领袖应扮演什麽角色?参耶 23:1-2。
5 犹太人所认识的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
并有丰盛的慈爱 ......
」(参尼9:17),这和犹大国国破家亡的遭
遇有冲突吗?
历代志的作者如何提到神的怜悯和慈爱?
历代志下第卅六章
末后的诸王(卅六 1-16 )
历代志最后一章,几乎以摘要的方式结束被掳以前的历史,放弃详尽地论述一个王的惯常方法,并且把末了的四个王组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理由,一部分是表达的方式。简叙犹大的终局,可让约西亚杰出的统治保持显然更加崇高的地位,这样做便可以让读者的心意中,对忠信与祝福保持更清新的记忆。作这种组合,也有一个历史的因素,由于事实上这四个王都有个共通点:他们在位时,犹大先是在埃及,然后是在巴比伦有效地控制之下。他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背叛耶和华。
关于这四个更详尽的资料见于别处,历代志假定读者熟悉之。约哈斯,在别处作沙龙(耶廿二 11 ),他在位的记载最不完全,这也许是因为在位为期很短。列王纪下廿三 32 记载说:‘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是历代志让我们去推论的一项事实。耶利米也记载约哈斯被掳去埃及的事(廿二 11 及以下各节)。约西亚在米吉多战败的直接结果,犹大从此便在埃及的控制之下,直到迦基米施那一场决定性的战事(主前六○五年)。这样,法老尼哥便能决定立谁作王。他更改以利雅敬( Eliakim )的名字为约雅敬( Jehoiakim ),在意义上未产生真正的改变,只是把耶和华原来的名字耶威( Yehweh=Jeho )代替上帝那更通用的名字( El )吧了。这种做法,等于尼哥承认耶威统治以色列。
约雅敬在位时,帝国在以色列的势力便转移给巴比伦,埃及现在要放弃它在巴勒斯坦的权利。历代志作者所作的评语现在就更加明确了( 5 节)。关于约雅敬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耶利米书,历代志在这里迅速带过的时期,在该书叙述要详尽得多。约雅敬在那里表现出以深恶痛绝及轻蔑对待先知所传上帝的话(请特别参阅耶卅六 9-26 )。然而,只有在历代志里面才告诉我们说,尼布甲尼撒‘用铜链锁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他,要将他带到巴比伦去’( 6 节)。他是否确实被带到巴比伦去,从这句片语看来是不明显的。捆锁他的行动,可能祗是证明他为囚徒身分的象征,这样便或多或少需要前去接受帝国所给与他的新的地位。(请参考论玛拿西和亚述的事,见代下卅三章)清楚明了的一点 是 :尼布甲尼撒于约雅敬在位时开始掠夺圣殿。巴比伦人在这方面的蹂躝行动,历代志作者特别强调,因为在他看来,中止敬拜在神学上具有像放逐人民一样重大的意义。他在约雅斤( 10 节)和西底家的那令人信服的理论上( 18-19 节)又再次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第一次大规模充军于巴比伦的事(王下廿四 8-17 )发生于主前五九七年,就是约雅斤之后,一个名叫耶哥尼雅(代上三 16 ;耶廿二 24 作哥尼雅)在位时,他的朝代,像约哈斯的朝代一样,是短暂而又邪恶的。
虽然如此,第一次充军,并不是要使这个国家从此沦亡。尼布甲尼撒仿照他以前的埃及王法老的做法,在耶路撒冷立约西亚的儿子西底家,就是约雅斤的叔叔为王,作他的傀儡(请比较王下廿四 17 ;我们这一章 \cs16 10 节的‘兄’字〔译按:见中文本的小字〕,大概是不精确地按‘亲属’的意义使用的)。西底家,在他背叛尼布甲尼撒以前,曾保持附庸的地位凡十年之久。耶利米书描写西底家在那些‘散播’反抗巴比伦消息者的压力下是个不坚定、懦弱、且无定见的人,然而又愿求助于耶利米并听从他所传不抵抗的信息(请参耶卅八 19-20 的例子;并比较卅七 3 )。然而,他终于屈服于那宣布独立的压力之下,而付出了重大代价:丧失了他的众子和他的双目,自己且被充军(王下廿五 7 )。历代志谴责他背叛的罪,因为他这样做是违背向耶和华所起的誓,见十三节(请比较结十七 12-21 ,那里详尽地说明西底家在这方面的背叛行动)。
历代志讲论这四个王,讲到西底家时已到达了顶点。在这里我们开始看见他用具有特色的词汇(例如‘他仍不……自卑’,见 12 节)。在这里他也开拓他的视野,论及那些领袖,而且涉及广大的人民,说他们都有罪而把灾祸引进来( 14 节)。注意他怎样用最强烈的辞语来描述他们的不忠,谴责他们亵渎圣殿,用来敬拜别的神明。他还进一步强调众人拒绝上帝藉先知警戒他们的话,执迷不悟坚持犯罪不肯悔改。在历代志作者看来──这也是圣经所 重讲论的题目──最邪恶的,不是犯罪和犯的罪本身,而是人公然蔑视那明知是对的知识(可十二 1-12 ;路十六 31 ;赛一 2-3 )。
被掳及以后(卅六 17-23 )
斧头砍下来了( 17 节)!犹大最后受到巴比伦的蹂躝,这在以色列全部历史上是最具决定性的事件之一;历代志的记载中所报导的任何一次的‘被掳’,都无法与它相比。这件大事的确是现今犹太主义产生的许多激素之一,因为这件大事,终于使犹太人过 没有圣殿和政治地位的生活。即使圣殿和宗教自由从巴比伦回来之后重新获得,独立(除了介于希腊式微与罗马帝国兴起之间那值得注意的马加比的复兴例外)不再有他们的分了。
历代志作者熟知这一切。他凭 所给与户勒大之预言的地位(卅四 23 及以下各节)并凭藉 这最后一章简略描述巴比伦人惨烈至极的掳掠,尽量让它表明出来。 虽然它在 程度上 与以前多次的‘被掳’可能不同,而在 实质上 则特别把那历史上决定性的危机表明出来。在那些被掳后返回故土之小 体的读者看来,他以前所证明一切从耻辱与痛苦中复兴过来的可能性,现在都要拿来用于他们自己的经验上。被掳与复兴不属于他们那一代。然而那件事件却深印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可能觉得先知预言复兴的一些应许(例如结卅四;卅七至卅九章)已稍微应验在他们颇多障碍的情况中。历代志作者对他同胞所说的愿望,是他们要超越失败主义,只要他们走顺服的道路,就会看见将来荣耀的获得,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必须有的行为的模式,则 已经是他这卷书自始至终的主题。他现在把他的注意力转过来,表明被掳不是最后决定性的。
他从两方面来表明。
(一)用利未记廿六章卅四至卅五节的话,证明被掳七十年的事已产生功效,好叫地可以‘享受安息’。这是指安息 年 ,不是指安息日,照律法规定,每七年的最后一年地便不可耕种,好叫耶和华可以显示祂的丰富不是依赖人的劳苦(利廿五 1-7 。同样的思想也包含在安息日之中)。被掳因此被解释为‘抵偿’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让地休耕的年数,等于王国存在全部时期所忽略之 安息 年的年数。(那整个时期因此计算出是四百九十年,这可能是个约略的数字,或者恰好是扫罗登基──准确日期无法得知──至返回故土这段时间相等。)所以,被掳便成为偿还至今所欠的债。(关于‘耶和华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请参耶廿五 11 ;廿九 10 。七十年,或从巴比伦人在巴勒斯坦得势,即约主前六○五年算起,至从被掳返回故土之年,即约主前五三七年──这是个近似数;或从耶路撒冷最后的浩劫,即主前五八六年,算至新的圣殿献殿之年,即主前五一六年,这是个准确数。)
(二)在第二方面,历代志借用以斯拉记开头三节,显示被掳不是终局,并由此而提及古列准许居留巴比伦的人返回故土的诏示。所以,这卷书以超乎寻常的旋律作结束。在一定程度上它给读者指向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两卷书叙述返回故土的 体重建社区的故事。在另一层次上,它则给与上帝同行的人指向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历代志是否有弥赛亚信息的问题曾引起人们的讨论。有人说,它是要保持以圣殿为中心的现状。然而,历代志作者以以色列取伟大君王大和所罗门为顺服而有美好结局的主要典型,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给我们暗示有关将来一位更伟大之大之子孙的‘内幕消息’。然而现在回头去看,很清楚可以看见祂所应许的一切祝福、财富、智慧以及上帝的同在──不是在圣殿中,而是在人心中的──最后都 终于剧性地实现在耶稣基督里了(请参林后六 16 ;西二 2-3 ;约十四 23 )。──《每日研经丛书》
历代志下注释
十七.约哈斯王(三六1~3)
历代志最后一章,几乎以摘要的方式结束被掳以前的历史,放弃详尽地论述每一个王的惯常方法,并且把末了的四个王组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理由,一部分是表达方式的需要。简叙犹大的终局,可让约西亚杰出的统治保持显然更加崇高的地位,这样做便可以让读者的心意中,对忠信与祝福保持更清新的记忆。另一个理由是这四个王都有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背叛耶和华。
犹大被掳分三个阶段。在主前六O五年,尼布甲尼撒攻入耶路撒冷,使约雅敬成为附庸,又将包括但以理在内的人掳到巴比伦(王下二四1)。主前五九七年,尼布甲尼撒再次侵略耶路撒冷,掳走约雅斤,又将另一批包括以西结在内的人掳到巴比伦(王下二四10)。最后,在主前五八六年。尼布甲尼撒摧毁圣殿,将几乎所有人都掳走,只留下民中最穷的人(王下二五l~10)。有关尼布甲尼撒的介绍,请看但以理书第三章。
约哈斯只作王三个月便遭埃及王……废去王位,犹大更被罚交大量金银。约哈斯是个恶人,一点不象他父亲约西亚(比较王下二三31~34)。他被带到埃及,死在那里。
十八.约雅敬王(三六4~8)
以利雅敬又名约雅敬,是约哈斯的哥哥;尼哥立他作犹大王。他十一年的统治都是恶的;尼布甲尼撒在主前六O五年搜掠圣殿时结束他的统治。尼布甲尼撒要带约雅敬到巴比伦,但去不成。虽然历代志没有记载,但我们知道他在耶路撒冷不名誉地死去,正如耶利米所预言的(耶二二19;三六30)。
十九.约雅斤王(三六9~10)
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年十八岁。在作王短短的三个月零十天之后,约雅斤向尼布甲尼撒投降,此后三十七年的光阴便在巴比伦的狱中度过。尼布甲尼撒死后,他被放出监,并得到尊荣的高位(王下二五27~30)。
二十.西底家王(三六11~19)
西底家又名玛探雅,是约西亚另一个儿子。当约雅斤背叛巴比伦王,他立西底家继位。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在先知耶利米面前自卑。他也违誓背叛……尼布甲尼撒;使耶路撒冷经历十八个月可怕的围困。主前五八六年,迦勒底人(巴比伦人)攻陷耶路撒冷,将城和圣殿摧毁,又将所有的人掳走,只留下民中最穷的人。
肆·被掳到巴比伦(三六20~21)
犹太人有四百九十年没有守安息年,现在他们的地要强迫接受七十年……安息年。利未记26章27至45节有惊人的预言,论到以色列人的被掳,说他们因不顺服神,就会从那地被神拔出。律法中有一条说,每逢第七年要让地休息一年,不耕种也不收割(出二三10~11),好叫耶和华可以显示他的丰富不是依赖人的劳苦(利二五1~7)。犹太人不理会神的律法,因此他们的结局是被掳到外邦。在他们被掳的七十年中,土地得到了安息,刚好补足了他们没有遵守这律法的年数。被掳七十年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可参看以斯拉记的简介。
伍·古列王的谕旨(三六22~23)
犹大人被掳期间,玛代波斯征服巴比伦。被掳七十年后,波斯王古列下诏宣告准许犹大人回国。历代志借用以斯拉记开头三节,显示被掳不是终局,并由此而提及古列准许居留巴比伦的人返回故土的诏示。
历代志下 36:6
尼 布 甲 尼 撒 上 来 攻 击 他: 关
于 尼 布 甲 尼 撒 毁 灭 并 掳 掠 犹 大 的 三 个 阶 段, 参 王 下 24:1 注。
36:14
犯 罪,效 法 外 邦 人 一 切 可 憎
的 事: 在
整 个 救 赎 历 史 中, 神 子 民 最 主 要 的 过 犯 就 是 他 们 未 能 与 周 围 那 些 不 义 的 民 族 和 社 会 隔 绝。 他 们
不 但 没 有 鄙 视 那 些 邪 恶 之 民 道 德 败 坏 的 习 俗 和 生 活 方 式, 反 而 常 受 引 诱, 效 法 和 吸 取 他 们 的 文
化。 他 们 这 样 就 表 明 了 自 己 对 神 的 不 忠, 也 玷 污 了 神 的 殿 ( 王 下 24:3 注 ) ; 其 可 悲 的 结 局 就 是 神 子 民 和 他 们 的 家 庭 因 效 法 世 界
的 不 虔 不 义 而 遭 到 毁 灭 (5~21 节; 参 罗 12:2 注; 参 “ 基 督 徒 与 世 界 的 关 系 ” 一 文 ) 。
36:15
神 因 为 爱 惜: 当
神 子 民 效 法 这 个 世 界 时 ( 参 上 一 条 注 释 ) ,
神 的 使 者 是 因 着 神 的 怜 悯 而 去 揭 露 和 责 备 他 们 的; 他 们 怀 着 不 愿 一 人 沉 沦 的 强 烈 愿 望 去 传 讲 神
的 信 息。 然 而, 有 些 使 者 却 传 讲 神 子 民 可 以 向 周 围 社 会 妥 协, 这 种 表 面 上 的 怜 悯 和 这 些 使 者 本 人
一 样, 并 非 来 自 于 神 ( 参 提 后 4:3~4) 。
36:16
他 们 却 嬉 笑 神 的 使 者: 神
所 差 遣 去 敦 促 神 子 民 悔 改 的 使 者 有 以 赛 亚、 耶 利 米 和 以 西 结 ( 比
较 耶 25:3~7 ; 35:12~15) 。 讥 诮 神 的
先 知 就 是 藐 视 神 的 话 语 (16 节 ) 。
无 论 何 人, 只 要 他 嘲 笑 那 些 揭 露 罪 恶、 过 犯 和 背 道 之 举 的 先 知, 就 是 弃 绝 神 ( 参 徒 9:4) 。 以 色 列 人 不 断 弃 绝 神 的 先 知, 结 果 变 得 心 硬
如 石, 落 入 无 可 救 药 的 地 步 ( 参 “ 旧 约 中 的 先 知 ” 一 文 ) 。
36:21
地 享 受 安 息: 根 据 神 在 西 乃 山 所 传 的 律 法, 每 隔 六 年, 地 要 享 一 年 安 息, 不 可 耕 种 ( 利 25:1~7) 。
以 色 列 和 犹 大 百 姓 没 有 守 这 些 安 息 年, 因 此 神 使 他 们 被 掳 70 年,
强 行 使 地 享 了 安 息 ( 参 耶 25:11~12 ; 29:10) 。
36:22
22~23 耶 和 华 …… 激
动 …… 古 列 的 心: 在 本 书 末 尾, 作 者 指 出, 尽 管 犹 大 惯 行 罪 恶 和 悖 逆 之 事, 神 仍 在 继 续 工 作, 为 他 子 民 中 的 忠 信 余
历代志下
注释
三十六 1-23 末后诸王
历代志结束时,把列王纪所记载的最后 4 任君王的事迹,一气呵成地述说出来。在犹大,约西亚由 3 个儿子和一个孙儿继任。此处全以他们在位的名字来称呼(比较代上三 15-16 ;王下二十四 17 )。对于约西亚的长子约哈难,圣经没有提供别的数据。似乎是第四子沙龙首先即位作王,称为约哈斯, 3 个月后,他被约西亚的次子以利雅敬 / 约雅敬所取代,而约雅敬在 11 年后由他儿子耶哥尼雅 / 约雅斤继任;最后是约西亚余下的儿子,玛探雅 / 西底家。这些君王的更替,跟国际舞台的发展有关。亚述正处于末期的衰落,巴比伦急欲加促其衰亡,埃及则希望它残喘下去。在主前 609 年的几个月内,约西亚被杀,约哈斯被掳,约雅敬继任,这全都由埃及一手促成。但在 4 年后的迦基米施之战,埃及给巴比伦打败了,而巴比伦人又在主前 597 年,约雅敬死后 3 个月,把他年幼的儿子约雅斤掳去,并使西底家登位,作为这王国的末代君王,直至西底家也背叛巴比伦而被废去。
历代志作者既然把许多的细节删掉,我们便应留意他仍留下的事迹是甚么。作者没有记载这些王的逝世,只是他们逐一从场景中消失,因此,他所记载的是戴维王朝的没落。他也记载了所罗门圣殿被抢掠,并最后遭破坏。我们于此清楚可见,无论这些事件代表了甚么长期的惩罚,它们同时也是那最后一段历史中所犯之罪的实时报应。然而,以色列经历了这一切,仍然存活,国民和国土也都存在。即使本书以三十六章 21 节作结,而没有加上古列容许他们回归重建的话,末后几节亦已明明地指出这一点。
三十六 1-4 约哈斯
到了约西亚的时候,亚述帝国已支配了近东一带超过一个世纪。但亚述末后的年日,都要靠赖埃及法老尼哥的支撑,而约西亚就是死在尼哥手上(三十五 20-24 )。因为某些原因,约西亚的第四子越过了 3 位兄长(也许约哈难已死),而继任成为约哈斯王。
第 3 节中所要求的贡银,几乎可以确定是从圣殿的府库而来(参 7 、 10 、 18 节),而 3 个月后,尼哥又把约哈斯废掉,而以其兄长约雅敬取而代之。祭司制度与君主政体都快要结束了。约哈斯被掳至埃及,再次预尝那将要临到大规模的流放。
三十六 5-8 约雅敬
在约雅敬执政期间,巴比伦取得了埃及地区的控制权(王下二十四 7 )。约雅敬臣服于巴比伦( 6 节),可能并非他在位末期的事(有人认为第 6 节有这暗示),他甚至并没有往巴比伦去,更遑论他在那里逝世(王下二十四 1 、 6 )。但历代志作者两次用了充满判决意味的字眼──「带到巴比伦去」,第 6 节是谈及约雅敬;第 7 节是谈及圣殿的财物被掳,以及圣殿和王位的结局,正在逐渐酝酿。
三十六 9-10 约雅斤
约雅斤执政的事迹,此处缩略至比前两位君王更短。巴比伦王「差遣人」到他那里,似乎是由于他背叛巴比伦,并且因为巴比伦王亲自来到(王下二十四 10-12 )。对历代志作者来说,唯一重要的事,也是圣殿的财物,并坐在宝座上的那位被掳「到巴比伦去」。
三十六 11-21 西底家
西底家执政的记载,并入了王国没落的故事中。作者指出了他的罪( 12 节),但这也是国民的罪( 14 节);此时暗示了约西亚的改革并没有实质的果效,而最后令人无法忍受的打击,是众民拒绝聆听和信靠神的话语( 16 节)。用七章 14 节那常提起的话来说,他们是不自卑( 12 节),不回转( 13 节),而终于得不到医治(「无法可救了」 16 节)。经文强调这一切都是出于神( 15-17 节),而祂所作的,是把所罗门圣殿中剩下的,和戴维国度里的所有人,都「带到巴比伦去」( 18 、 20 节)。「除了国中极贫穷的人以外,没有剩下的」(王下二十四 14 ),但历代志作者所展示的图画,是一片已渺无人迹的土地。
然而,第 20-21 节指出,神有意存留在巴比伦的余民作其子民,祂的土地也会存留,而土地的荒凉,实际上只是它过了安息年很久了,并且这些事件只是确证,而没有违背祂的话(耶二十五 11 )。
三十六 22-23 后记
这两节经文是以斯拉记开始的经文,加插在这里(不知道是谁写下的),不是要把两段历史连系起来。事实上,历代志的信息没有这两节也是完整的,因为前两节经文已说出复兴的应许。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第三十六章
36:1 本节至21节扼要记叙犹大国末代四位王的事(1-10节),为耶路撒冷沦陷和王室及百姓被掳往巴比伦的悲惨遭遇作了解释(11-21节)。
这四个王:约哈斯(作王三个月)、约雅敬(作王十一年)、约雅斤(作王三个月零十天)和西底家(作王十一年),都为异邦掳去。约哈斯死于埃及(王下23:34),约雅敬被带往巴比伦(6节),约雅斤和耶路撒冷的百姓、领袖一同被掳往巴比伦。西底家不甘作傀儡,企图背叛,为巴比伦的军队剜去眼睛,用铜链锁住,带往巴比伦(王下25:3-7)。
36:3-18
埃及王可以在犹大国废王立王,此时当已控有耶路撒冷,圣殿的命运不言可喻。埃及败于新兴的巴比伦向之臣服后,犹大国落入巴比伦手中。巴比伦王掳去约雅敬之外,又把圣殿里的器皿劫去放在巴比伦的神庙里(7节),这是耶城第一次被掳掠。一年之后(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卷土重来,把约雅斤王和圣殿中各样宝贵的器皿都掳了去(10节),然后在主前586年巴比伦人再来,攻陷耶城,在圣殿里杀人放火,劫去所有器皿和财宝,把殿焚毁,烧宫殿,拆城墙(19节),圣殿全毁,国家亦亡。
36:6 约雅敬被掳的事只见此处。
36:7 尼布甲尼撒从圣殿取去的器皿,看《以斯拉记》1:7-11。
36:9 许多古卷作18岁(参王下24:8)。
36:17
“迦勒底王”:称尼布甲尼撒为迦勒底王,须略述巴比伦的历史,因二者常互用。巴比伦在主前二千年已为强国,与亚述帝国在近东争霸先后一千年。主前629年,巴比伦总督迦勒底人拿布普拉撒,挣脱了亚述束缚,建立独立王朝(主前629-539年);得玛代人之助,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复向西远征,败埃及,亡犹大,掳百姓等往巴比伦。这是尼布甲尼撒继他父亲为王时期。历史上将其国称为迦勒底(Chaldea)或新巴比伦,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后亡于波斯。
36:20-21
《列王纪》和《历代志》的作者都没有在书中署名,无法知道他们是谁,只可从内证推知。《列王纪》的作者可能是一位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大人,亲历其事,写下一个民族因离弃神而受到国破家亡的刑罚;但记下了被囚禁的王获释,带着复国的希望结束全书(看王下25:27-30及注)。本书作者可能是被掳获释回归故国的一位祭司,把列王的历史当作一个灵性和道德的教训来勉励同代的人,在新生的土地上,瞻望前路,全民团结,塑造一个新国家。因此,被掳是神对罪恶的刑罚,但也是一次极难得到的锻炼,钝铁可以在苦难中炼成钢,是一次国土的安息,得以恢复力量和生机(利26:34-35,40-45)。
“直满了七十年”:犹大人被掳巴比伦到回国中间只有五十多年。“七十年”有几个解释:1,泛指受的刑罚很长,因人一生大约七十岁,三代也是七十年;2,从所罗门的圣殿被巴比伦(迦勒底)的军队所毁到犹大人回国后重修新殿,中间刚好70年(主前586-516年)。
无论如何计算,作者用这六个字,说明以色列国土的荒凉安息年数已满足,现在是重生的开始。
36:22
全书已在36:21结束,这两节也见于《以斯拉记》的开头。放的地方不同,意义也就有了分别。《以斯拉记》是号召余民来耶城重建圣殿;在这里,为圣殿有重建的希望欢呼,同时让后世的人明白,被掳并非民族生命的终结,只要肯回头离开恶道,寻求神,可以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耶25:5)。谁能料到大巴比伦帝国在这期间会如轻烟消逝,新崛起的波斯王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帝国)的立国之君古列王会下令释放所有被掳的各国人民回去!
被掳巴比伦的犹大人在古列王许可下(主前536年),有了回国重建家园的希望。
在希伯来文旧约正典里,23节为旧约最后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