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廿八章
第 28 章
代下 28:3> 成年人有责任保护幼小,并把他们带到神面前。对于这分责任,我承担了多少?
28:3 杀幼童给偶像献祭,这种宗教何等罪大恶极,因为亚哈斯容忍这种邪风,神就容许犹大国被仇敌征服。时至今日,这类邪风并没有减少。在许多落后的地方,人们为了种种古怪的理由,继续残酷地杀害儿童,数目之多可能连亚哈斯也感到震惊。如果我们要孩童接受基督作救主、来到主面前(参太 19:14 ),首先就要让他们平安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代下 28:22> 人生每一次的难处,都是亲近神的机会,只是有时我……
28:22 艰难可以摧残人,也能激励人成长并迈向成熟。对亚哈斯来说,急难使他的灵命倾覆了。我们遭遇急难时,不要像亚哈斯那样。面对困苦悲伤,切记逆境也给我们机会成长(参雅 1:2-4 )。不要因为难处而远离神;乃要来到祂面前寻求祂。把这些时刻看成求神帮助的机会。──《灵修版圣经注释》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
知罪悔改的勇气(二十八 1 ~ 15 )
亚哈斯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神把他交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的手里。
亚哈斯羡慕拜偶像的以色列诸王,铸造巴力,行他们邪教的礼仪,并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这些可憎的事,怎能逃脱神的审判呢?
只是以色列人不以战败犹大人为满足,而是向他们大行杀戮,一日杀了十二万人,又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二十万( 6 ~ 8 ),以色列人这样作孽,神又岂能放过他们呢?
当神把祂的心意藉先知俄德宣告给以色列人时,一群领袖能知罪,认罪而悔改,以无比的勇气,当机立断,把所犯的罪恶转过来,因为使二十万人掳进撒马利亚是得罪耶和华的。
这群领袖在被掳的人面前站起来,给赤身露体者衣服、给饥饿者食物、用膏抹疾病的、使软弱的骑驴回耶路撒冷。
当我们在意见争执中,很易让怒气无限制的发泄出来,致令我们的行为和言语失了当有的分寸,恳求恩主就在这火急的处境,差遣使者发出忠告,使得悬崖勒马!
这群以色列领袖既已立下美好的榜样,我们又怎能不虚心受教呢?
思想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 9 )
乱投药石的挣扎(二十八 16 ~ 27 )
1. 求助于权势──亚哈斯是一个懦夫,他从来不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战争的对峙中,他只问成败,不问根由!在失利时,竟奴颜婢膝的求亚述王撑腰,列王纪写下他卑贱的嘴脸,他竟自认是亚述王的仆人,自承是亚述王的儿子(王下十六 7 )。
然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来,不是帮助他,而是在退敌后加倍的欺凌他( 20 )!
2. 求助于财富──亚哈斯是一个蠢才,他指望财富给他安全。他以为亚述王得财富,便不会再欺凌他。于是,他把圣殿、王宫和首领家内所有的财宝给了亚述,但这也无补于事( 21 )。
3. 求助于偶像──亚哈斯是一个笨蛋,竟然期盼拜祭敌军的偶像而得救,他把大马士革的偶像取代了万军之耶和华,早晚烧香礼拜,却不知如此是越发得罪耶和华。他不单封锁了耶和华的殿,更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神的怒气就临到他身上!
当一个人落在患难中,必然会胡乱挣扎,理智固然迷失,情绪也在激动中,任何冲动的决策,必然不会是最好的决定。亚哈斯的鲁莽,使他成为了千古的笑柄。
今日,当我们落在百般的苦难中,能否享受一颗平静心,在漆黑深夜中等候黎明,在狂风暴雨中静待天晴?
思想 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究竟何求呢?──《新旧约辅读》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 第廿八章 注释
28:1-27 亚哈斯事迹
亚哈斯与父亲共同执政了一段年日,期间亚述帝国势力西渐。他采取
亲亚述的政策,以致政治、军事及宗教都受外国的支配。作者将犹大
的萎缩归咎於亚哈斯没有忠心跟从神。本章主要取材自列王纪下十六
章的资料,作者另加上解释。
1-4 总论
亚哈斯年轻登位,没有遵从前任四王的路线,反恢复了迦南的宗教。
1
「年二十岁」、「十六年」:亚哈斯如在三十六岁终结政治生
涯,他的儿子希西家登基时不可能已有廿五岁(29:1):亚哈
斯绝不可能十一岁便生希西家!七十士译本说亚哈斯登基时是
廿五岁;另一种解释是亚哈斯与希西家共同统治了十二年。
2 「以色列诸王的道」:指拜偶像。
3 「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见王下16:3。
5-15 犹大惨败於亚兰、以色列联军
本段记载比王下 16:5-6较详尽。
有关这次战争的原因,见王下 16:5注。
作者一再强调犹大的失败与亚哈斯拜偶像有关。
7
当时亚哈斯刚登基不久,儿子尚幼小,玛西雅不可能是他的儿
子,大概是前一代的王子,握有军权。
8 「撒玛利亚」:北国的首都。
9-11
北国先知俄德的警戒和劝告:北国兵士战胜犹大乃是出於神的
允准,非他们的本领;他们不应滥杀南国同胞,又使犹大人作
奴婢,这种罪行必招惹神的忿怒,所以以色列人应立即释放犹
大俘虏。
15
俘虏被送到耶利哥,因它是最靠近南国的一个以色列城邑。
16-21 亚哈斯向亚述求助
有关此事,列王纪认为是亚哈斯为消除以、亚联军入侵的措施(
王下 16:7-9),这里则以为是他经历侵略後的报复计策;不过两处的
描述并不尽相同,有可能是记载了不同阶段的事。
17 「因为以东人 ......
」:可译作「当时,以东人 ...... 」。
以东与非利士在亚玛谢、乌西雅、约坦时受制於犹大(参
25:11-12; 26:2,
6)。这时,以东显然再次占领以录(「以拉他
」,见王下14:22注; 16:6注)。
18 本节的地方是犹大与非利士接壤的城邑、乡村。
19
「以色列王亚哈斯」:此时北国已亡於亚述手中,作者自此以
这称呼加诸以色列唯一的统治者犹大君王身上。
有关作者的「全以色列」观念,参本书简介。
20 「却没有帮助他」:根据王下16:9,
亚述为帮助犹大,把亚兰
歼灭了,及後更亡了北国(王下17:5-6)。历代志下的作者在
此显然是从较长远的历史去看亚哈斯求助亚述一事,提革拉毗
尼色虽然履行诺言攻击亚兰,但对犹大也欺压一番(21),从
此犹大再无宁日(参王下16:18及注)。
22-25 亚哈斯向不能自保的偶像求助
(参王下 16:10-16)。
亚哈斯一错再错,他上大马色本为朝见亚述王
,但可能在那里看见一座建筑得很出色的祭坛,便要在耶城仿建。列
王纪没有明言亚哈斯的动机,可能暗示他用此新祭坛祭祀耶和华,以
博取 的欢心。代下此处则解释他这样做是出於愚昧:他要拜亚兰的
神,其实那些神连亚兰也不能保佑。
24 「亚哈斯将 ......
毁坏了」:见王下16:17及注。
「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圣所内的祭祀乃完全终止。
26-27 结语
亚哈斯没有葬在王陵里,作者暗示这是由於他拜假神的缘故。
27 「以色列诸王」:指犹大诸王,参11:3注。
思想问题(第 26-28章)
1 乌西雅定意寻求神,神就使他亨通( 26:6)。
这原则在新约时代是否仍旧适用?参太 6:31-33;
腓4:12-13。
2 乌西雅治下的强盛可用当时国际间的形势,或他个人励精图治为
理由去作解释,这与作者强调神帮助乌西雅兴盛的说法有冲突麽?
神掌管一切与人的作为二者之间如何配合?
3 乌西雅的骄傲与他个人的成就有密切关系( 26:16)。
人怎样才可以不因成就而跌倒?
4 27:3-6指出约坦的建树、胜利与神的赏赐有关。
试数算一下神对你和四周的人所赐的恩典。
5 试列出亚哈斯的错误与挫折。
这给你什麽启迪?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
一场灾祸(廿八 1-27 )
犹大,在由约坦而达于短暂的高 之后,现在可怕的亚哈斯治下又陷于空前的低点;亚哈斯是自从扫罗以来(略去不合法的亚他利雅)第一个全然失败的王。头几节( 1-4 节)是一张可怕的罪行目录,给他所下概括的评语是‘行以色列诸王的道’( 2 节)。他那彻底而又执迷不悟的敌对耶和华,反映在他接受外国宗教的神明并采用他们的习惯( 2-4 节;请比较申十二 2 , 3 ),敬拜他们的偶像(违抗出二十 4-5 );而最可怖的,是以小孩为祭的做法(请比较王下三 26-27 )。这种极其莽撞弃绝耶和华的可悲的后果,在第三节已有暗示,那里说亚哈斯如今所追求的那些习俗,正是使以色列前辈被逐离本土的习俗。不错,失地这个题目,自从历代志上十章所记载扫罗的故事以来,就已适当地确定了,而在这里是突出的,不但使人联想到那个王,也预示了被掳于巴比伦那件大事。
(一)北国遣返犹大俘虏
亚哈斯朝代的中心大事便是所谓亚(兰和)以(法莲)战争。这次战争在旧约里面有很多地方记载(王下十六 5 ;赛七章;〔何 58-66 〕,而且用这种名称,是因为它包含了亚兰和北国以色列(以法莲)之间,对抗当时大帝国亚述之攻守同盟。同盟军来攻打犹大,大概是要强迫犹大与他们一同对抗亚述。事实上,亚哈斯则向亚述求助,而且蒙应允,于是同盟军遂告败北(王下十六 7-9 )。
这件事在历代志里面完全没有提到。我们虽然读到亚兰和北国攻打犹大的记载( 5 节),那里并未暗示他们结盟的事。而且,犹大是在他们手中受苦(与王下十六 5 的说法有明显的差异),而亚哈斯向亚述求助,是基于分别由以东和非利士来的威胁( 16 节及以下各节)。这些差异可以用历代志 眼点不同来加以解释,然而,这意思并不是说它们在史实上不能作合理的辩明 。从列王纪下十六章六节,便清楚可见犹大从北方而来的威胁,与南方以东的再次崛起实际上是同时出现的。历代志并不否定有结盟的事;而且同盟军不能胜(用王下十六 5 的术语)犹大,意思并不是指连小战都没有消耗。然而,更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历代志作者选择了他现在所用的方法,来陈述当前这些事情呢?
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事实上是基于这些事件把历史性的以色列之北边与南边再一次连结起来。历代志作者在本章最关注的是进一步探索他们的关系。这便说明为什么他以一个整体来处理北边,而非把它当作同盟的一员。他记载列王承继的事,自从罗波安以来都是南边的。他没有提供北边的历史,因为他不承认分裂的状态,并且视它的子民为‘背叛大 家’(代下十 19 )的。亚比雅之战胜耶罗波安(代下十三章),更进一步且归因于北边弃绝真宗教( 4 节以下各节)。曾有人(即威廉逊〔 Williamson 〕)很恰当的指出:当前的记载,把历代志下十三章所叙的情况很巧妙地改变过来。现在北边人士在军事上胜过犹大( 5-7 节),他们接受一位先知的劝告( 9 节及以下各节),他们接受他要他们悔改的恳求,而他们有几分表示他们是敬畏以色列的上帝的( 12 节及以下各节)。亚比雅所作‘我们并没有离弃祂’(十三 10 )的矜,在廿八章六节得到的是令人哀伤的回响。在角色的调换上出现的是北边的人,虽然他们为时甚久、而且前后一贯地背道,而在本质上,并不比南边人士不忠时犯更严重的罪。他们大家(他们的关联,富有重大意义地被形容为‘亲人’,或更正确地被形容为‘弟兄’,见 8 , 11 节。译按:中文和合本祗译作‘弟兄’)回转的路是同一条路,就是悔改之路。(然而,历代志作者没有说以色列作了任何决定性的悔改。他清楚知道记载那些事件在北国最后覆亡之前不久便发生了。)
这一切中肯的关联,乃在于揭露人信仰属于这种或那种正统学说、赞同这套或那套教义、或固守这种或那种传统的危险,是与上帝有良好关系的保证。这决不是不重视教义;没有教义,信仰便不可能。但北边人士怜悯的行动( 15 节),在这个故事里面这样清楚地加以赞许,主要地是表达圣经中前后一贯地向人的心所发出的呼求(请比较太廿五 31-46 ;路十 25-37 ;林前十三章;雅二 14-26 ),这个呼求是长久存在为矫正人在教义和正统学说的思想。同样的赞许应给予所有把那些教会的传统定义为‘超越范围以外’的人。
(二)呼求帮助
如果亚哈斯故事的头一部分表明他怎样错误地对待他的敬拜,那么第二部分( 16-27 节)便表明他寻求帮助又怎样找错了地方( 16 节)。亚哈斯坚持在亚兰和以法莲压境的危险之际向亚述求助,而不向耶和华求助,这也是他与先知以赛亚对抗的主题,以赛亚呼吁王,要想得拯救,就得信靠耶和华(赛七 7-9 ),而且明白表示向亚述求助唯一的结果,就是会在那个强国手中受苦( 17-20 节)。这种误置信靠对象的讽刺性悲剧,也被历代志所揭示。二十节,标准修订英译本的译法太粗略。应译作:‘于是提革拉毗尼色来到他那里〔在这里肴威胁的意味,可是用“敌对”(译按:中文本作“欺凌”)一词则太强了〕并使他陷于困乏〔那就是在财政上作出苛刻的要求〕──但却没有帮助!’亚哈斯若仰望耶和华,就必定会得到救助和富足──照历代志普遍强调的。相反地──得到的是贪乏,而且亳无帮助,下面几节甚至令人更加哀伤,表明亚哈斯狂乱地投向大马色的神明──到处是叩拜,却不叩拜他列祖的上帝。要得到帮助的呼求,又再次得到与愿望相反的效果( 23 节)。他的心被异教所困扰,以致使他愈使自己及其百姓不得亲近上帝。这种情形在我们今日也有许多摹仿和共鸣。──《每日研经丛书》
历代志下注释
十二.亚哈斯王(二八)
二八1~4 犹大在约坦王治下得到短暂的复兴之后,现今在可怕的亚哈斯治下又陷于空前的低点。亚哈斯是自从扫罗以来(略去不合法的亚他利雅)第一个全然失败的王。要知道亚哈斯详细的事迹,可参看列王纪下第十六章和以赛亚书第七章。他是到那时为止犹大最恶的王。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
历代志的作者给他所下概括的评语是“行以色列诸王的道”(2节)。亚哈斯一作王便拜偶像。他选择效法以色列邪恶的诸王,不跟随大卫的榜样。亚哈斯在耶路撒冷外的欣嫩子谷,再行令人增厌的献子女仪式。自所罗门以来,这种拜摩洛的方式一直未实行过(王上一一7)。但这时,各种拜偶像和可憎的事广泛流行并得到鼓励。
二八5~8 因为亚哈斯容忍杀幼童给偶像献祭这种罪大恶极的邪风,神就容许犹大国四面受敌,被仇敌征服。以赛亚书告诉我们,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联合攻击耶路撒冷。他们不能攻陷王城,但大肆破坏犹大。以色列人一日杀了犹大人十二万,并掳走二十万人。很多贵胄都在这时被杀。就在亚哈斯受到利汛和比加的威胁时,神施恩给以色列家,对他说出由童贞女所生的以马内利的应许(赛七14)。
二八9~15 以色列人想叫他们的兄弟犹大人作奴仆,这是摩西的律法所禁止的。主差遣一位先知警告以色列人不可这样做,因为耶和华向他们已经大发烈怒。以色列没错是神审判犹大的器具,但神没有授权他们这么残忍对待犹大人。以法莲人的几个族长有见识,听从先知俄德的劝告,并保证释放被掳的人的过程顺利。他们让被俘者从掠来的财物中得衣物和饮食,又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地上。
二八16~27 亚哈斯王这时更受到他父亲所制服的以东和非利士的骚扰。可是他没有在困境中归向主,不向耶和华求助,反而向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求助。他将圣殿和王宫中的黄金财宝都给了亚述王。亚述王攻击亚兰,在大马色杀了利汛(王下一六9)。亚哈斯往大马色迎接提革拉毗尼色;他见到亚兰人的神像便十分喜爱(王下一六8~10)。亚哈斯与亚述结盟付出了重大代价,因为亚述王欺骗他,要他交上极多的贡物。向亚述求助唯一的结果,就是会在那个强国手中受苦(17-20节)。但他与亚兰的偶像的结盟更致命,因为惹起耶和华更大的忿怒。亚哈斯在犹大所立的偶像崇拜是那么根深蒂固,就算他的儿子好王希西家,也不能将此连根拔起。
亚哈斯死后,没有葬在诸王的坟墓中。第19节称亚哈斯为以色列王;历代志有时会这样称呼犹大王(参看代下二一2)。
历代志下 28:3
用 火 焚 烧 他 的 儿 女: 亚
哈 斯 王 深 陷 于 拜 偶 像 和 邪 术 的 恶 俗 之 中, 以 至 于 他 竟 用 火 烧 毁 自 己 的 儿 女 向 异 教 假 神 献 祭 ( 参 利 20:1~5 ;耶 7:31~32 ;参
王 下 16:3 注 ) 。 今 天 的 孩 子 仍 有 可
能 被 无 情 地 毁 掉 —— 肉 体 上 可 因 堕 胎 和 虐 待 的 罪 恶 而 被 摧 毁;灵 性 上
则 可 因 父 母 没 有 本 着 圣 经 教 导 他 们 走 敬 虔 之 道 ( 参 申 6:7 注 ) , 或 对 他 们 不 加 保 护, 不 使 他 们 远 离 属 世 的 邪 恶 之 道
而 被 毁 灭 ( 参 “ 基 督 徒 与 世 界 的 关
历代志下
注释
二十八 1-27 亚哈斯
历代志作者把列王纪下十六章 1 至 20 节的记载重写,并强调亚哈斯父子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这位没有犯错的约坦,作者突然转而描写亚哈斯,而亚哈斯并没有一件好事可以提出;他甚至比一个世纪以前,亚他利雅时代那 3 位君王还要坏。这记载指出了他的不忠( 22 节),更谈到耶和华的敬拜,实际上是怎样给外邦诸神的敬拜取代了( 24-25 节)。百姓的不忠现在也显露出来了,用上述摩西的预言来说,结果是他们发现自己「从本地拔出来,扔在别的地上」(申二十九 28 )。因此,亚哈斯的统治既叫人想起北国起初脱离南国时的不忠,也预期 130 年后会被逐出境。
历代志作者甚少谈到南国边境以北的事,但这时候,他指出那里正在发生的两件事。以色列诸王拒绝戴维家的统治已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们最终被击败,并被亚述的侵略者掳去了。作者并没有提及这事件,只是描述北方没有王。然而,北国的民并不像他们的王,他们仍与南国「一家亲」,而当神派遣先知,他们甚至会为自己的罪悔改。
因此,南国现在就像北国从前一样,处于极恶劣的环境,而北国则乐于得着复兴,像南国曾经历的境况。希西家来到路口,一切已准备就绪,他就像一个新的所罗门,而「全以色列」的复兴也即将开始。
二十八 1-8 被掳
南国从前的王,没有一个像亚哈斯那么坏。除了第 1 节上之外,此处并没有序言,而首 4 节便列出了他愈来愈不忠于神的态度和行为。由于他的行为包括「那可憎的事」(即以色列人初进迦南时,耶和华把迦南人逐出的原因( 3 节)),难怪犹大也开始被逐( 5 、 8 节)。
亚兰与以色列的攻击,从列王纪下十六章 5 与 9 节可以看见,但是没有显着成功,不过已足够让历代志作者阐明他的要点。一方面,最终的被掳,只是将来更大规模被掳的预尝。另一方面,第 5-6 节似乎是刻意反映亚比雅在十三章 11 至 12 节和 15 至 17 节的话: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会使人战败被杀,并且被交在仇敌的手里──以色列如是,犹大也如是。
二十八 9-15 众邻舍
从好几方面来看,在撒玛利亚的一幕是值得注意的。首先,那里不仅有一位真正的「先知」,他实际上更是备受注意( 9 、 13 节)。其次,亚比雅的谋反显出犹大现在是有罪的,像昔日的以色列一样(参上文 5-6 节之注释),但并不表示以色列现在已无可指摘──绝不是这样:神对两国都十分愤怒( 9 、 11 、 13 节)。跟着,在撒玛利亚出现的「几个族长」( 12 节)暗指北国君王的帝系已结束;因此,北国的平民可以跟他们在南方的「弟兄」和解与重聚( 8 、 11 、 15 节;新国际译本所用的「亲属」和「本国人」把这要点削弱了,比较十一 4 )。
第 13 节似乎指出他们不单为这事件后悔,更是为北国所有的罪而后悔。最后,第 15 节那涉及撒玛利亚人和耶利哥人的好行为,预示了耶稣在路加福音(十 25-37 )所说的比喻。两件事都能显出,神施行的恩典可以使祂的子民大为吃惊。
二十八 16-27 亚哈斯求助于亚述
当时北国仍有希望。但亚哈斯的犹大还要下沉至其最深的深渊。非利士的入侵( 18 节),叫人想起扫罗的日子,也追想惟有听从神的明君(当时是戴维,现在是希西家),才可以拯救子民。然而,人民和君王都违抗神( 19 节),他们拒绝向唯一能帮助他们的求助,所以亚述带给亚哈斯麻烦,并不是给予他帮助( 16 、 20 、 21 节),为此他们也不感惊讶。他最后一次向外邦诸神的求问,甚至完全把圣殿关闭( 12-25 节),使南国也经历北国的命运(十二 8-9 )。南国仍有一线希望,就是亚哈斯逝世时,仍有一位有识见的人,不让他葬在诸王的坟墓中( 27 节)。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第二十八章
28:1
本章的根据为《王下》16章,但经作者重写。亚哈斯王倒行逆施,彻底摧毁历代先祖致力保持的纯全信仰(13:10-12)。相形之下,北国反成为神用以刑罚南国的手段(8节)。北国的族长出面要求送返被掳的人,因为犹大人是“弟兄”,不可当作奴隶,免得得罪神(13节)。从以色列士兵对掳来的人一片爱心(14-15节),已看不见分开两国的那些旧恨,团结的希望重燃。
本书始终强调以色列应为一个民族,可惜团结曙光初露不久,北国亡于亚述,余下犹大一国,未几也亡于巴比伦。但团结民族的希望仍在本书萦回(30:6-9)。
亚哈斯在位的十六年(主前732-715年)不包括与约坦共同执政的那三年(主前735-732年)。
读本章时可参照《王下》16章及各注。作者虽未记撒玛利亚城为亚述王攻陷,从字里行间可看出是在此背景上记亚哈斯王的(参19节注;23节)。
28:2
“巴力的像”是由城邦西顿引入以色列国(王上16:30-32),现在又由以色列国传到犹大。亚哈斯也象北国,拜异邦的假神(23,25节)。参《以赛亚书》2:8,20。
28:3 欣嫩子谷在耶路撒冷城南。焚烧儿女为向迦南人的神摩洛献祭的一种仪式。此邪风在所罗门时代已经开始(王上11:7-8)。
28:5 战败为背弃神的一种刑罚。亚兰王是和北国联手攻打犹大(王下16:5),本书把二者分开来记述。
28:6 比加是北国以色列的王,弑比加辖后篡位(王下15:25)。
28:9-15 看28:1注。有的解经家认为耶稣据此讲出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俄德一名不见他处,他说的话与13章亚比雅的话适成对照。
28:16 看《王下》16:7。
28:18 非利士人趁火打劫,收回乌西雅王所攻取的城邑(26:6)。此处所列诸城都在耶路撒冷以西,在犹大山地和非利士人居住地接壤处。
28:19
本章称亚哈斯为“以色列王”(本节,26-27节),而非“犹大王”,殊难明白。可能作者认为北国为亚述所亡乃旦夕间事,其百姓兄弟之情甚炽(8-15节),民族复合有望,犹大一国之君可称为全民之王。此处的“以色列”应指民族而非北国。参《代上》〈参考资料〉条目四。
13:18 记的是以色列人被制伏,而犹大人得胜;现在因亚哈斯背弃正道,神所挫折的反而是犹大人。
28:20-21 据《王下》所记,亚述王应亚哈斯之请,攻取了大马色,杀了亚兰王利汛,并掳去其民。犹大王得到喘息机会,但自己也向亚述称臣纳贡。
28:23 “祭祀…大马色之神”:看《王下》16:10注。
“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暗示了以色列人被掳的命运。南国若非希西家及时改革,当早已陷于同一命运。
28:24 亚哈斯除了拿圣殿中的物件进贡亚述王(王下16:17-18),还禁止百姓在殿内敬拜。
“耶和华殿的门”指进入圣所和至圣所内的廊子的门(参29:3,7)。
28:27 亚哈斯是犹大诸王中继约兰、约阿施和乌西雅之后未能葬入以色列诸王坟墓中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