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三章
第 3 章
王下 3:1> 约沙法晚年的犹大和亚哈家族的北国王权交替情况是──
3:1 虽然 1 章 17 节说约兰( Jehoram )是犹大王,但 3 章 1 节则说约沙法作犹大王。君王年纪渐老时,通常都由储君辅政。约沙法在他王位将近终了的时候,指派儿子约兰协助朝政。约兰摄政五年(公元前 853-848 ; 8:16-24 再次提到他)。以色列王约兰( Joram )则是亚哈的儿子,亚哈谢的弟弟,( 1:17 )亚哈(参王上 16:29-22:40 )与亚哈谢( 1:2-18 )都在约兰以前作以色列的王。
王下 3:3> 一种风气形成后,可能会影响几代人……
3:3 圣经常将以色列君王的罪,比作“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他是北国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他所犯的大罪,是在全国设立偶像崇拜,令人民偏离神(参王上 12:25-33 )。约兰不理会神,容让人民拜偶像,就是犯了耶罗波安之罪。
与摩押争战
王下 3:4-5> 以色列与摩押的关系经历了哪些变化?
3:4-5 以色列与犹大据有古代近东最肥沃的土地以及不少战略要冲,无怪乎邻国都嫉妒他们,不断想夺取他们的土地。摩押位于以色列东南,当亚哈作王的时候,以色列兵力强盛,摩押曾一度受以色列控制;但亚哈死后,摩押王米沙乘机背叛。以色列下一任君王亚哈谢对此没有采取行动,继任人约兰则决定出兵摩押。他联合犹大王约沙法向摩押进攻。两国合力的攻击几乎使摩押投降,但是当他们看见摩押王将他亲生的儿子,又是他的继承人献为燔祭后( 3:27 ),虽然打了胜仗还是退回本国去了。摩押跟以色列和犹大的战事频繁,在 1868 年发现的摩押石碑上,就有米沙所刻下的功绩(约于公元前 840 年),当中记录了不少战事。
王下 3:10> 3:10 以东受犹大控制,所以随从他们一同出发,成为三王联军。
王下 3:11-20> 人常是在没出路的时候才想试一下神这条路,我也犯过这毛病……
3:11-20 约沙法在危难之时要找“耶和华的先知”,显示以色列与犹大两国应有的敬虔及敬拜神的生活己经堕落到何种地步。在大卫的时代,既有大祭司,又有先知给君王献策。但是自从国度分裂以后,大部分的祭司离开以色列去了南国犹大(参王上 17:1 的第一条注释),而神的先知则被视为报恶信的使者(参王上 22:18 )。以利沙所预言的这个神迹,证实神的大能与权柄,也印证了以利沙的事工。在历代志下 18 章,犹大王约沙法与以色列王亚哈,也向先知米该雅提出同样的要求,但是他们不听神的警告,最终以悲剧收场。
王下 3:15> 3:15 在旧约时代,音乐常伴随预言(参代上 25:1 )一同发出。
王下 3:20> 3:20 早晨的献祭,是规定祭司每天要献的两次祭之一(另一次是晚祭)。──《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三章
摩押之战(三 1 ~ 27 )
摩押自大卫时期即为以色列的藩属(撒下八 2 ),年年进贡,他们的叛变掀起一场争战,导致以色列、犹大、以东联手起来攻击摩押。
七日的路程( 9 )使他们陷在缺水的山谷之中,毫无盼望。众人中有一位认识先知以利沙,于是建议前往求问他。三王亦肯纡尊降贵,一起求先知传达神的话,因为约沙法是一个好王,因此先知说出 14 节的话来,而“弹琴”绝非得启示的途径,乃是指先知藉此获得心灵平静,得以聆听神的声音(参撒上十六 23 )。“耶和华的灵”指出以利沙一切所言皆出于神,而非他自己的说话;况且他所说的甚神奇,无风无云,何来雨水?可幸的是三王言听计从,真的动手挖沟,使他们的危机得解决,他们的作战亦增添胜机( 11 ~ 24 )。水由“以东而来”可称奇事( 20 );因以东于南,摩押居北,由南倒流北方与地势显然相反,岂不奇哉!只要神在其间驾驽整件事,即使更难的事亦显得容易。
在战争的进行中,摩押大军处于惨劣境况,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一座孤城,无人援手。联军仍猛烈进逼,誓要“赶尽杀绝”;摩押王虽尝试突围而出,但不成功。最后他将长子按当时敬拜的习俗献给假神基抹为燔祭,因而引起摩押的公忿及大怒。《现代中文译文》认为此事实在使以色列人大为恐惧,因为摩押王的行动,有誓死与以色列人同归于尽的意思。这样,战争就结束了。米沙曾将此事立碑为记,此碑于一八九八年被德国一宣教士于亚嫩河附近发现,内容描述他如何领导他的军民,脱离以色列人辖制。以色列联军的得胜,深信是神在当中的带领与帮助,但可能因他们过于残暴,至终不能全面得胜。
思想 在急难中,三王同心求问神的旨意,使他们终得脱困厄,你也是一位寻求神帮助的人吗?──《新旧约辅读》
列王纪下简介 列王纪下 第三章 注释
3:1-3 约兰作以色列王
以色列王约兰登基於主前八五二年。当时犹大王约沙法已作王十八年
( 1) ,
但根据王下1:17之记载,此时已是约沙法的儿子约兰作犹大
王之第二年。在列王纪的记载中,此类时间上的冲突有不少例子。原
因是犹大王经常与继位的儿子一同作王。主前八五三年犹大王约沙法
还未去世,他儿子约兰已登位,因此约沙法第十八年相等於约兰第二
年(参王下 8:16)。
2
「父母」:即亚哈和耶洗别。後者在约兰作王期间仍未去世。
3:4-27 摩押王背叛,三王联军进攻
摩押王臣服以色列( 4),是以色列王暗利的功劳(参王上16:23注)
。但亚哈死後摩押便停止进贡( 5),於是约兰联同犹大及以东合攻
摩押( 6-8)。以色列与犹大的联盟,始自暗利作王的时候。
(参王上 16:29-34注)
8
「以东旷野的路」:位於犹大死海南部。
以色列和犹大的联军当时绕道从摩押南部进攻。
9-20
联军所行的路程艰苦,缺乏水源,他们求问以利沙,以利沙教他们挖
沟贮水,并预言神会赐水及使他们得胜。
9
「以东王」:大概是指以东人的领袖,因当时以东臣服犹大,
并没有独立的君主(见王上22:47), 直至约沙法的儿子约兰
作犹大王後,以东才背叛犹大(见王下8:20)。
11
「服事」:原作「倒水在手上」,代表仆人对主人的服事。
13
这里所提到的先知是敬奉巴力和亚舍拉的假先知。
(见王上18:19)
15
「弹琴」:古时先知若要被神的灵感动,可借助於音乐。
(参串15)
17
「风」:来自西面地中海,吹入内陆时会带来雨水。
但三王联军当时驻营於山地的东面斜坡,那地通常不会有雨水。
19
「美邑」:原指最佳或最主要的城邑。
21-27 摩押人大败
日出时积在壕沟中的水在日光的反映下呈现一片红色,摩押人以为敌
军自相残杀,於是乘势进攻,在没有防备之下结果大败。
25 「吉珥哈列设」:是摩押的京城。
「只剩下 ......
石墙」:意即只有京城没有被攻陷,那里的石头
依然原封不动。
26
摩押王带兵直往以东王那里,可能是企图从这个较弱的阵地冲
出重围,也可能是因摩押与以东之间一向怨仇很深(参摩2:1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以东」应作「亚兰」(此二字於原文
非常相似),当时摩押王正欲逃往亚兰王那里去求救。
27
摩押王按当时敬拜的习俗(参申12:31),把长子献给他们的神
基抹(见王上11:7)为祭。
摩押王以为是次失败是基抹的忿怒所致,所以要讨好他,希望
藉此使基抹的怒气转移到敌人身上。
「以色列人 ......
大怒」:原文并无「耶和华的」。
意思大概是:此事激发起摩押人的公愤,三王怕他们士气高昂
,来势凶猛,所以决定退兵。
思想问题(第三章)
1 试比较约沙法和亚哈谢(参 1)对耶和华和先知的态度。
试将你对神的态度和这两位君王作一比较。
2 耶和华施行神迹,供应水源给以色列人时,为什麽他们仍「不见
风、不见雨」(见 17)?
这现象对神的应许和工作有何提示?
3 以色列王认为摩押难以制服,故邀犹大王与以东王同往参战,结
果神以自然现象使摩押人轻敌、大败。
在你以往日子中,有否经历神出乎意料的帮助,使你的难题迎刃
而解?
你有否为此谢恩?
列王纪下第三章
摩押战役(三 1-27 )
(一)
这是令人失望的一章,有好几点的内容简陋得难以令人满足。我们不应该只顾设法修补漏洞,以致在解释经文方面受了限制。开头几节( 1-3 节)只简单用标准的说法去介绍新王朝,且对每一个以色列王作同样的咒诅。约兰的名字可能含‘耶和华被高举’之意,他也可能改善了从父母承继的宗教实况。但是,只要耶罗波安背叛大之家及所罗门圣殿的结果被检举出来,他‘贴近’尼八儿子的罪也受指摘。除了与第一章十七节所说他在约沙法的儿子在位时登基的事实有所抵触之外,一切都顺理成章。
米沙王背叛以色列不仅在本卷的开始(王下一 1 )即已提出,在近代文件中也会有机会读到。所谓摩押石碑是一块我们拥有的内容最长的碑铭,刻于犹大及以色列王朝的前期。它记载摩押民族虽不拜耶和华而拜基抹( Chemosh )为他们伟大之神,他们也说希伯来语。碑上也说明米沙怎样破除以色列统治了四十年的王位,由暗利登基作王,加强北面边防。它完全没有提及本章结尾所提的可怕措施,而这措施令以色列军撤退。但可能这块记载米沙胜利的碑石是他在北面取得胜利之后竖立的,那是在南面进军大捷之前。但在我们以纯历史记录的眼光读王下三章时,我们可能想再一次停下来思想。
(二)
我们已经留意到一章十七节与三章一节在日期上的冲突。这冲突可能因米沙碑石所称在暗利儿子统治时代他宣布独立而加剧──虽然‘儿子’可能是指‘后裔’。‘以东王’以第三伙伴的身分出现,与列王纪上廿二章四十七节及列王纪下八章二十节所说的犹大统治它的东南面邻国有了冲突。再者,这故事重复列王纪上第廿二章的重要叙述,说约沙法与一位以色列王在约但河东商量进军,且在条件上取得协定,不分彼此( 7 节与王上廿二 4 ),虔诚的约沙法且坚持要求问‘耶和华的先知’( 1 节与王上廿二 7 )。历代志作者的情形也是一样,他在另一方面更详尽地透露列王纪中有关约沙法的一些资料,却没有提及这次进军计划。笔者认为这一章与列王纪上廿二章不同,仍未包括在历代志作者所熟悉的列王纪译本中──他一定会同意第十四节‘我若不看犹大王约沙法的情面’的说法。它可能属于后期圣经传统中的记述,目的在加强以利沙的权威以及犹大诸王高于以色列诸王的声誉。
(三)
在这一章里以利沙不仅令人联想到米该雅,他且又一次得与他的主人以利亚并列( 11 节)。约沙法只听到以利沙曾经服事过以利亚,便肯定‘他必有耶和华的话’( 12 节)!以利沙最初对以色列王所说介绍自己的话( 14 节──在上一节他不想作认真的回答)也与以利亚介绍自己的话相同(王上十七 1 )。接下的故事描述他协助掌管雨水之神,正如迦密山上试真伪的情形一样(王上十八);这里第二十节也正如列王纪上十八章卅六节一样,记载上帝在‘献祭的时候’参与盛事。
这个故事也关心到灵感的 方式 。上帝的力量──希伯来人说得更具体一点是他的‘手’──在琴师弹琴时出现( 15 节)。许多释经家在这一点提醒我们撒上十章五至十三节所说有一先知由乐队带路──但那是扫罗与众先知处于危机的故事。笔者想到的倒是大独自为扫罗弹琴,恳求上帝的灵回来,驱逐那扰乱他主人的恶魔(撒上十六 14-23 )。
(四)
出乎意料之外的,以利沙在被描述为典型的高贵来客之后,竟提出军事上的照会( 19 节)。在以色列的战争法则中,排除了经济战争或者藉促使土地不适宜于耕种的报复行为。申命记二十章十九至二十节也特别禁制在围困城池时砍掉果树用作木材: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么?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用以修筑营垒,攻击那与你打仗的城,直到攻塌了。
以上帝传言人身分出现的以利沙,在故事的结尾便告消失。摩押人因敌方退军及他们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误解,被骗走出他们的巩固大本营。故事的这部分出现了一个双关语( 22 节)。‘红’字的希伯来文( adom )与以东( edom )很相像,都是‘血’( dam )的双关语──而朝向以东的一片红湿地面,看上去像血!
以利沙已许下诺言,说上帝会将摩押交在联军手里;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说明以利沙有越权行动或上帝改变了主意。但是米沙采取了一个按圣经传统乃令人惊讶的步骤。我们应该记得亚伯拉罕正准备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上帝出面干涉(创廿二),还有这个故事以及耶弗他所许的愿(士十一)带来的可怕后果我们都读过。以色列人面对围城上的绝望情景,就只好撤军。──《每日研经丛书》
列王纪下 注释 四.以色列王约兰(三)
亚哈的儿子纳兰作以色列王十二年(主前852年至主前841年;王下三1~九29)。
三1~3 亚哈的儿子约兰作以色列王的时候,犹大国由约沙法和他儿子约兰共同执政。这便解释了为什么以色列王约兰在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以及犹大王约兰第二年登基(王下一17)。约兰不象他父母那么邪恶;他除掉亚哈所造巴力的柱像。可是,他没有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被安所设立的金牛崇拜。圣经常将以色列君王的罪,比作“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他是北国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他所犯的大罪,是在全国设立偶像崇拜,令人民偏离神(参王上一二25~33)。约兰不理会神,容让人民拜偶像,就是犯了耶罗波安之罪。
三4~9 在亚哈统治期间,摩拥王每年要向以色列进贡。亚哈死后,摩押王米沙认为这是一个叛变的好时机。一八六八年,德国宣教士发现了有名的摩押石碑,上面提到以色列征服摩押,以及摩押王米沙的背叛。
亚哈谢没有理会摩押的叛变。但当约兰继承他作王,他立即求使摩押重受控制,因为他不想失去大量的进贡。约兰请约沙法一同出兵,约沙法再次愚昧地答应了。(参看王上二二章,约沙法因与以色列联兵出战,几乎丧命。)他们决定下到死海西面,向东经过以东,再北上摩押。那时以东王是约沙法的附庸,因此被征召出兵。
三10~12 他们向着摩押进发的时候,军队缺水。约兰无礼地埋怨耶和华,而约沙法却建议求问耶和华的先知。当他们知道曾经服事以利亚的以利沙在附近,三个王便下去见他。
三13~19 以利沙最初申明他与拜偶像的以色列王没有任何干涉,并叫他求问他父亲的巴力先知。约兰的回答可能指他们的问题不是由偶像引起,而是由耶和华引起。以利沙看约沙法的情面答应寻求耶和华的心意。琴师弹琴的时候,神的能力降在以利沙身上。他预言谷中心满是非由雨水做成的池子,并且摩押人会被打败。
三20~25 次日早晨,有水从以东流进谷中。在阳光的反射下,那水在摩押人看来象血;他们认定必是以色列、犹大和以东三王互相击杀。他们赶紧到以色列营中抢夺财物,却遇到强大的攻击。以色列人抛石填满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种佳树。
三26~27 摩押王怨愤他的从前盟友以东,又疑心她不会象以色列和犹大一样全心作战,因此试图从以东那边冲开缺口。当这个策略行不通,他便将自己的长子在城墙上献为燔祭,取悦他的诸神、刺激他的士兵奋勇作战,并惊吓敌人。以色列人为这件可惜的、献人为燔祭的事情显得震惊。也许出于神或者他们良心的谴责,他们没有征服摩押便退兵。
列王纪下 3:15
弹 琴 的 时 候: 琴 声 帮 助 以 利 沙 摆 脱 周 围 环 境 的 干 扰, 克 服 不 信 神 之 人 对 他 的 影 响, 进 入 与 神 相 交 的 契 合 状 态,
领 受 耶 和 华 神 的 启 示。
3:27
长 子 …… 献
为 燔 祭: 摩
押 王 将 其 长 子 杀 死 来 祭 拜 摩 押 人 的 神 基 抹 ( 参 王 上 11:7) ,
希 望 以 此 举 感 动 假 神 帮 助 他 的 军 队。 这 样 的 人 祭 实 质 上 是 祭 拜 撒 但 和 鬼 魔 ( 参 “ 拜 偶 像 的 实 质 ” 一 文 ) ; “ 外 邦 人 所 献 的 祭 是 祭 鬼 ” ( 林 前 10:20) 。 考 古 学 家 发 现 一 个 摩 押 人 的 石 碑, 碑 文 证 实 了 摩 押 王 的 确 行 过 这 种 恶 事。
3:27 以 色 列 人 遭 遇 耶 和 华 的 大 怒 ( 或 作 “ 招 人 痛 恨 ”) : 以 色 列 军 队 在 匆 忙 中 撤 退。 摩 押 王 用 人 做 燔 祭 来 祭 拜 基 抹 背 后 的 恶 魔 势 力 ( 参 上 一 条 注 释 ) , 增 强 了 邪 灵 的 力 量。 血 祭 能 够 释 放 灵 界
的 能 力。 它 既 可 以 成 就 无 比 美 好 的 善 事, 如 基 督 的 宝 血 所 成 就 的 大 工; 也 可 以 促 成 极 其 可 憎 的 恶
事, 如 这 里 的 燔 祭 所 引 发 的 恶 果。 很 可 能 献 给 恶 魔 势 力 的 血 祭 使 得 摩 押 人 在 战 斗 中 更 有 力 地 抵
列王纪下
注释
三 1-20 准备夺回摩押
约兰一名在英文翻译中有两种写法( Jehoram/Joram ),新国际译本用两种不同的写法来分辨两位同期和同名的以色列和犹大王。
约兰获得轻微的赞许,因为他只是行耶罗波安所行的,没有像亚哈和耶洗别那样,陷入罪恶的深渊。虽然他除掉了亚哈所造的一个巴力柱像( 2 节),但从第十章明显可见,巴力的崇拜在撒玛利亚仍很盛行。伊莱贾在迦密山上比试的结果,是巴力崇拜不再被提倡为以色列官方的宗教,然而只要耶洗别仍在朝廷掌权,巴力崇拜就仍是首都生活的一个特色。
我们从摩押石碑可知(参导论),摩押在暗利的时代成为了以色列的属国。根据列王纪下一章 1 节,它在亚哈谢在位的短短两年间叛变了。因此,再次征服摩押成为了约兰的责任。
这段记载跟亚哈对抗亚兰的战役(王上二十二)有一些相似之处。两次战役的目的都是要取回在约但河东的主权;两次都与犹大王约沙法联盟作战(约沙法用了相同的句子来表达他愿意合作的心;比较王上二十二 4 与王下三 7 );在这两次事件里,约沙法都要请求先知求问耶和华;并且两次战役的结果都不很清晰。
以东王站在约沙法旁( 9 节),这位以东王大概是列王纪上二十二章 47 节那位治理以东的「总督」,即是由约沙法委任的一个长官,而不是以东王朝本身的一员。这样看来,犹大似乎已在哈达的日子取回以东的治权(王上十(王上十一)。
食水的短缺催使诸王求问伊莱沙。这使我们记起亚哈在位时的旱灾,以及亚哈的寻找伊莱贾(王上十八 1-15 )。然而,在其它方面,两个处境却大不相同。
约兰敬虔和有信心地表示,发动这次战役的是耶和华( 10 、 13 节),虽然我们在前文没有看见他在这事上寻求指引。伊莱沙指他的敬虔是虚浮的,甚至完全虚假( 13-14 节)。约兰没有寻求神的旨意,却要求神认可他的行动──这是极之普遍的错误!他到了最后关头,才做那早应该做的事。
伊莱沙使用一个弹琴的人来帮助他说预言( 15 节),叫人想起塞缪尔记上十章 5 至 13 节那些受灵感的先知也弹奏乐器。他预言有关食水供应和战事的成功,而预言的第一部分,在第二天就应验了。伊莱沙在这故事中再没有出现。
三 21-27 与摩押人争战
摩押军队竟误解了晨光照在水面上的情景,那是颇奇怪的( 22-23 节)。我们大概应看此混淆的视觉是出于神的作为,祂要藉此把摩押交在 3 个王手中( 18 节)。这几节经文里用了双关语的手法──在希伯来文中,「以东」、「红」和「血」是很相似的,但这在译文中不能表达出来。约兰和他的盟国击败了摩押人,应验了伊莱沙的预言。然而,当摩押王在城上把长子献为燔祭的时候( 27 节),以色列人就「离开」了,没有追求最后的胜利。我们从经文中看不到以色列人撤退的实际原因。是否摩押人见王在极度沮丧下作出这样可怕的事,而向以色列人发「大怒」呢(译按:参和合本小字)?换句话说,这次献祭是否使摩押人重新振作去作战呢?或是这激愤临到以色列人身上呢(参修订标准译本)?那就是说,以色列的军队是否因看见一个以人为燔祭的景象,感到十分震惊,因而放弃继续进攻呢?两种解释都有可能。这战役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若以色列人离开了,摩押
列王纪下第三章
iv. 与摩押人争战(三 1 ~ 27 )
作者在此所记录的事件显示以利沙的话及他的预言与以前相似情况中的以利亚具有同样的权柄及效果(王上二十二)。约兰的历史包括如常的简介公式( 1 ~ 3 节),乃接续一章 17 ~ 18 节的记载。有些解经家因为以利沙的出现及离去均太过突然( 11 节)而质疑此叙事的一致性( 4 ~ 27 节),但以利沙的神出鬼没与以利亚的行径相似。他们得到如神所应许的大获全胜( 24 ~ 25 节;参 18 ~ 19 节)之后退兵( 27 节),这并不一定证明有不同的资料来源,但可能有几个不同的解释。先知的话语中对犹大王的抬举乃意料中事,因为作者一向偏重犹大王而非以色列王。米沙碑文( DOTT , pp.196 ~ 197 )乃圣经以外的证据,提供了由摩押人对这些事件的观点与角度。
a. 摩押人背叛(三 1 ~ 12 )
1 ~ 3. 若犹大的约兰王与他的父亲共同执政,则第 十八年 的年代与一章 17 节便没有矛盾;他约由主前八五二至八四一年作王 十二年 。有关以色列王的记载公式通常会包括他的首都,因此这里也记载了 在撒玛利亚 ,但七十士译本却省略未记,并将第 1 ~ 3 节置于列王纪下一 18 以后。约兰的 恶 不像亚哈王(王上十六 30 ~ 34 )或是在他任内一直健在的(九 30 )王后耶洗别(王上十八 4 ,十九 1 ~ 2 ,二十一 7 ~ 15 )所行的。巴力的柱像(“神石”, NIV )乃是竖立的石碑( MT mas]s]e{b[a^ ,可能与在靠近夏琐、 Zenjirli ( Panammu )及叙利亚( Melqart 巴力的 Barhadad 石碑)之祭坛出土的巴力像碑文或浮雕相似 305 。这种石像仍留有一个在圣殿中(王下十 26 ~ 27 ),可能是耶洗别这个帮不了忙的母亲所立(王上十六 32 ~ 33 )。这些石像不一定与丰饶的象征有关(见:王上十四 23 )。
4 ~ 5. 原来臣服的米沙 背叛了 以色列王,米沙需要以色列“繁殖羊”( no{qe{d , NEB )的技术,以致可以年年或“定期地”( NEB ,此动词为表示反覆的,而不一定是指一次进贡)供应无数的( 十万 )羊羔及公绵羊。他在亚哈死后背叛(见一 1 ),使得以色列及犹大联手与他对抗。约兰重新恢复与犹大订立的平等条约,得到约沙法的首肯,意即他愿意与他一同出征。
8 ~ 9. 他们的计划是避免经过亚扪人境界,亦即避过摩押新近重建的防御工事,绕道从背后攻击摩押。另有解经家认为他们是由东南方进攻摩押,这两条路线均需要经过犹大及以东,当时以东王( melek “王”)乃约沙法的藩属。他们为了要“上去”(攻打, NIV 、现中, 8 节)摩押高原而选择经 以东沙漠 ,通过 Arad 及死海南端的沙漠,由琐珥何罗念直抵首都吉珥哈列设(赛十五 5 ;耶四十八 5 )。在主前八五三年后米沙似乎看准了以色列受到亚述箝制的时机而背叛。
10 ~ 12. 约兰可能曾经求问过他自己的先知。但是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性格的相异之处尽显无遗。约兰丧胆,约沙法却仰望神,他忆起在基列的拉末的经历(王上二十二 7 ~ 20 ),要从神那里求确据。古代战争时有藉神谕在不同阶段 求问 (“谘询”)神旨的惯例( 11 节)。有些解经家认为以利沙仍代表以利亚行事,因以利亚曾经写信给约沙法之子约兰(代下二十一 12 ~ 15 )。当然在此以利沙被描述为年老先知以利亚的仆人。为主人倒水以供应沐浴净身所需,此为仆人的工作。这次二王到先知那里去见他,而非召他晋见他们(参:王上二十二 9 )。约沙法支持以利沙,视他为真的先知,亦即大而无畏地传讲神话语的人( 12 节)。
b. 应许打胜仗及供水充足(三 13 ~ 19 )
以利沙对以色列王的敌视可见之于他的问题:“我与你何干?”(或是我和你有什么关系)( 13 节,新译),其希伯来文(“与你我何干?”)可能暗示我们必须各尽己职(此为基督在迦拿婚礼时的用法,约二 4 )而非意味“你为何要干涉呢?”
14. 以利沙的话与以利亚的话十分相似(王上十七 1 )。“看……的情面”( RSV 、 REB ;或作“尊敬”)乃译自一句成语“偏爱”(直译为“抬头”)。
15. 以利亚要求一位 弹琴的 (希伯来文“弹丝弦乐器者”),亦即弹奏小型七弦琴的乐师(撒上十六 15 ),这并非表示以利沙是比以利亚差劲的、精神恍惚的僧侣。 耶和华的手 (希伯来文“手、能力”)藉着音乐降在人身上,进行安慰或控制的工作(如撒上十六 16 、 23 的扫罗)。
第 17 ~ 19 节的预言必须听者辛苦工作才能生效,也必须有不可见的能力才能有神迹式的供应,他们应在干涸的河床(可能是 Hesa 小河; Zered 河)上挖掘许多壕沟(希伯来文“壕沟、壕沟”)以保存决泻的洪水(阿拉伯文为 sayl ),此洪水乃来自远不可见的摩押山区之降雨。这种灌溉方法在阿拉伯中部及南部至今仍然通用。
17. 有些解经家将 牲畜 读为“军队”,但这样作必须改变一个 MT 的子音。若我们由此看到神供应水及改变敌我情势的大能时,此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19. 此节经文是一个应许,而非命令。申命记二十 19 禁止砍伐多结果实的美树。
c. 摩押人败遁(三 20 ~ 27 )
神通常在 清晨 施展祂大能的作为(参:王下十九 35 ) 306 。
21. 那些“能顶盔贯甲的”( AV )甚至包括那些 能拿武器的 ( NIV 、现中)年轻人都出动抵御越界而来的侵犯。
22. 红如血 (希伯来文 ~@dummi^m )并非只是以东一字的双关语,因为 Hesa 小河中的红石反映在水中可能被敌军视为是一种流血的凶兆,因此误导了摩押人。希伯来人联军歼灭全军( 25 节;参 19 节),直杀到摩押南面的首都吉珥哈列设或摩押的基珥(赛十五 1 ),亦即现代跨越王道的 Kerak ,位于死海东面 十七公里 ,亚嫩河南面 二十公里 处(参:耶四十八 31 、 36 )。
26. 此处的希伯来文甚是艰深难明。摩押王企图杀出重围,要 冲过阵去到 ( RSV 作“对立的”)以东王那里去,可能是想要拣选敌军中最弱的一环。有些解经家将此处的 以东 ( ~ dm )读成亚兰( ~ rm ),但并无经文证据可以支持(除了 Old Latin ),因为这里并未涉及那个遥处北方的国家。
27. 公开地在首都的城墙上将王子献作燔祭乃极为罕见之举(士十一 31 、 39 ),目的是要平息国神基抹之怒,因为基抹“对他的地土发怒”(摩押碑文 5 ),藉着使他们一败涂地来发泄他的不悦。后来 以色列人遭遇大怒 可能是指摩押人愤怒的反应,导致以色列人撤军返回(此为约瑟夫之解释,《犹太古史》 ix.3.2 );也可能是指神因联军促使这恶行发生而向联军发怒(如和合所译);更有可能的是以色列人感到厌恶及恐怖而撤军。
nbsp;
305 ANEP 第 490 、 827 项; IBD , p. 153 ;参: A. Lemaire, 'La ste&le arame*ene de
Bar-Hadad' , Orientalia 53, 1984, pp. 337 ~ 349.
306 “早起”( AV ;希伯来文为 s%a{kam )直译为“用肩头挑起”,描写人肩负起清早拆营的责任。这在如亚伯拉罕(创二十一 14 ,二十二 3 )、雅各(创二十八 18 )、摩西(出三十四 4 )、约书亚(书三 1 ,六 12 ,七 16 ,八 10 )、基甸(士七 1 )、撒母耳(撒上十五 12 )及大卫(撒上十七 20 )等领袖的生命中都曾是关键性的时刻。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
列王纪下第三章
3:2
暗利王朝所作的恶事,包括继续拜耶罗波安所立的金牛犊,把西顿国的巴力和亚斯他录引进以色列。约兰作王后虽然把巴力的柱像从撒玛利亚除掉,并未禁绝敬拜巴力;要到耶户推翻暗利王朝,才杀尽国中巴力的先知和祭司,灭了巴力的崇拜(10:19-28)。
3:5 看1:1注。暗利要米沙每年进贡的牛羊等数额甚大。据米沙石碑所记,此时已拒不纳贡。
3:7
北国控管摩押地已有一段时期。出兵平其背叛而又不受北方亚兰人的牵制,最好是绕过死海(9节),从南面攻其不备。这样须经南国犹大地,约兰王因此约犹大王约沙法一同出兵。约沙法见摩押人崛起,终必成犹大国大患,乐得联手,忘了当年与亚哈王联盟攻打亚兰人曾受过先知的警告(代下19:1-3)。
3:11
犹大、以东和以色列三王在沙漠中绕行,到了无水的绝望境地。以色列王等死(10,13节);犹大王想到求问神,并且是亲自去见以利沙,相信先知那里必有神的启示(12节);多少可以看出两国领袖在信仰上的不同处。
3:13 以利沙完全看不起巴力的先知。这句语带讽刺的话,是说亚哈和耶洗别所蓄养的假先知只知媚世,不敢说真话。
3:15 先知很重视音乐(撒上10:5;代上25:1-3),弦琴奏起,可以驱除尘嚣和杂念,集中精神听神说话。
3:16 “这谷”指死海以南的亚拉巴,东边是摩押地的高原,西边是犹大地的丘陵。
3:25
吉珥哈列设是摩押人的首邑(赛16:7,11;耶48:31),义为“坚固城”,位于自北往南去红海大路上。三王彻底摧毁所经各地,只剩下首邑,攻下是旦夕间事。
3:26 以东王的军队可能是三王中比较弱的一环,摩押王打算将之击溃,冲出一条逃生之路。
3:27 摩押王相信遭三王攻击是基抹发怒所致,献长子为祭,以取悦其神(参16:3)。
“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原文无“耶和华的”字样。“大怒”有“恶心”、“惊愕”之意,可以解作以色列人见此情景,既惊愕又恶心;目的虽未全达,仍决定班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