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列王记下(2 Kings)第22章

约西亚登极的时候只有八岁∶他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亚大雅的女儿。
约西亚行永恒主所看为对的事,走他祖大卫始终走的路,不偏于右,不偏于左。
约西亚王十八年、王差遣米书兰的孙子、亚萨利的儿子、秘书沙番、上永恒主的殿,吩咐他说∶
「你上去见大祭司希勒家,叫他将人所奉到永恒主之殿的银子、就是把守门槛的人从人民中收集的银子、总算一算,
交在办事的人、在永恒主的殿里监工的人、手里,好让他们交给在永恒主殿里作工的人,去修理圣殿破坏的地方;
交给木匠和建筑的人、跟土匠;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来修理殿。
不过银子交在办事人手里、并不必跟他们算账,因为他们作事忠实可靠。」
大祭司希勒家对秘书沙番说∶「我在永恒主殿里发现了律法书。」希勒家将书递给秘书沙番,沙番就唸它。
秘书沙番去见王,向王回答,说∶「仆人已将殿里所有的银子都倒出来,交在办事的人、永恒主殿里监工的人、手里了。」
秘书沙番又告诉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了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唸它。
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
王就吩咐希勒家祭司、和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该亚的儿子亚革波、秘书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你们去,为我、为人民、为犹大众人、将所发现这一卷书上的话寻问永恒主;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话,没有遵行、照这一切所写关于我们的事,以致永恒主向我们大发烈怒。」
于是希勒家祭司、和亚希甘、亚革波、沙番、亚撒雅、去见女神言人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的沙龙的妻子;沙龙是哈珥哈斯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就和她说。
她对他们说∶「永恒主以色列的上帝这么说∶『你们要对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永恒主这么说∶看吧,我必照犹大王所谂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灾祸于这地和这地的居民。
因为他们离弃了我,向别的神熏祭(或译∶烧香),好用他们手所作的一切事来惹我发怒,故此我必向这地发怒火,总不熄灭。」
至于差遣你们来寻问永恒主的那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对他说∶永恒主以色列的上帝这么说∶论到你所听见的话,
你一听见我指着这地方和这地方的居民所说的话说,要使这地成了令人惊骇(或译∶成为荒凉)、令人咒诅的对象,你的心便软了下来,你就在我永恒主面前自己谦卑,又撕裂了衣服,又在我面前哭,因此我也垂听你的祷告;这是永恒主发神谕说的。
所以你看吧,我必将你收殓归你列祖;使你安安然然被收殓归入坟墓。我所要降于这地方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于亲眼看到。』」听完了之后,他们就将这话回覆了王。
列王纪下第廿二章   第 22 章 

  王下 22:1-2> 约西亚是怎样一位贤君?给我何启发? 

  22:1-2 我们读圣经所记的,犹大与以色列众君王的事,很难见到一位全心全意顺服神的人,约西亚正是鲜有的一位。他开始作王的时候只有八岁,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治国十八年都顺服神的旨意。他二十六岁时按照神的律法实施改革。儿童是我们教会与世界的未来领袖。人虽然要等到成年以后,才能为神承担大任,但是人不会因为年纪轻就不能敬畏顺服神。约西亚早年的时候,就立下以后犹大改革的根基。 

  王下 22:4> 22:4 圣殿的守门人,是管理进入圣殿者,并监管从民中收聚的银子(投入圣殿奉献柜中的)。 

  王下 22:8> 在希勒家发现律法书前,以色列人连圣经书卷都没有了…… 

  22:8 这卷书可能是摩西五经的全部(从创世记到申命记),或者仅是一卷申命记。由于犹大国长年累月有恶王当政,神律法的记载已经遗失了。这时约西亚年约二十六岁,他想在全国实施宗教改革,既发现神的律法书,就必须有彻底的改变,才能使全国顺从神的命令。你现在手中有本圣经,你要如何改变才能使生活符合神之道? 

  王下 22:11-23:3> 一次听到神话语,忧伤痛悔行改革──听道而后行道,我的反应似乎没有这么快…… 

  22:11-23:3 约西亚听到神律法书上的话,便忧伤地撕裂衣服,立刻实施改革。只是一次读到神的律法,他就改变了全国的方向;现在许多人都有圣经,可惜很少人受神真理的影响。神之道应当使我们像约西亚一样立刻采取行动,矫正自己的生活,以便符合神的旨意。 

  王下 22:14> 古时中东的妇女地位低下,神使用户勒大有何意义? 

  22:14 户勒大是一位女先知,就像米利暗(参出 15:20 )、底波拉(参士 4:4 )一样。神随祂的意思拣选仆人来实行祂的旨意──不分穷富、男女、君王或为奴的(参珥 2:28-30 )。户勒大当时显然极受人民尊敬。 

  王下 22:19> 以色列人以撕裂衣服表示悔改,今天我悔改却不是这样啊!悔改最要紧的是── 

  22:19 约西亚看出犹大族是何等的败坏,他撕裂衣服在神面前哭泣,神就向他施怜悯。他使用当时的惯例来表示悔改,我们现在悔改,虽不必撕裂衣服,但哭泣、禁食、赔偿道歉等,也可表明真诚的悔改。悔改最难的是改变态度,因为人的态度是产生罪的根源。──《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