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第 17 章
王下 17:3> 何细亚怎样导致以色列灭国?
17:3 这位亚述王可能是撒缦以色五世,他在提革拉毗列色(公元前 727-722 )之后作王。他继续要求以色列向他进贡,以色列的何细亚王决定背叛他,与埃及王梭联盟( 17:4 )。这样做既愚昧又违背神的命令。撒缦以色为了粉碎他的阴谋,率兵围攻撒马利亚三年。不过他在破城之前驾崩,继任人撒珥根二世攻占撒马利亚,乘势灭了以色列国,掳去他们的人民。
以色列人被掳
王下 17:5-6> 灭国后以色列民的命运如何?
17:5-6 这是亚述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入侵以色列(前两次记在 15:19 与 15:29 之中)。第一次攻击仅仅是对以色列的警告──要向亚述进贡、不可背叛,免得再受攻击。他们应当明白这是神藉亚述来教训他们,从而回转归向神。但他们既没有学到功课,神就容许亚述人再次入侵,并从北部掳去一些人民。然而他们仍不晓得遭灾是他们离弃神的缘故。如此亚述三次来犯,最后将以色列国完全消灭,掳去大多数的人民,并将异族人安置在以色列地。
神言出必行(参申 28 ),祂已经给以色列充分的警告了,他们明知后果,仍不理会神,因此落得和约书亚时代被消灭的各异教民族同样的下场。他们变成败坏之民,背弃了神对他们原定的旨意──尊敬祂并成为世界的光。
列王(及被掳)时代的众先知
王下 17:7-17> 以色列人被掳的祸根是什么?我从中所得教训是……
17:7-17 耶和华审判以色列民,因为他们效法列国的歪风,敬拜假神、随从异俗、任意而行。创立自己的宗教是危险的,而人都自私自利,像以色列人那样为自己而活,结果受神惩罚。信从神虽有时艰难痛苦,但是我们应当深思悖逆会有什么后果。是选择为神而活?或是为自己而死?应当立志做个属神的人,遵祂命令而行,甘付任何代价。神对你的看法,比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远为重要(参罗 12:1-2 ;约壹 2:15-17 )。
王下 17:9> 明知神是无所不知的,为何我还在暗中犯罪呢?
17:9 以色列的败亡是因为公然犯罪,又在暗中行恶。他们不但公开认同恶事、拜偶像,暗地里更加堕落。暗中犯的罪,是我们不愿意别人知道的恶,因为那是使人难堪或显示我们有罪的事。但是暗中犯的罪绝对瞒不过神;其实暗地里抗拒神跟公开悖逆一样,都是后患无穷的。
王下 17:13-15> 以色列咎由自取的下场,告诫我们在神怜悯时……
17:13-15 以色列人效法不敬拜真神的邻族,沾染了偶像崇拜的恶习,忘记了顺服神的话语是何其重要、何等有福,使君民同陷入罪的泥坑。神虽一再差遣先知来警告,他们却硬着颈项,不听神的呼召回转。
神的忍耐与怜悯远超我们的想像,祂希望不停地提醒我们回心转意。但如果人一味心肠刚硬、冥顽不灵的话,祂的审判必然很快就临到;惟一的生路是尽早回归转向神,免得我们顽梗悖逆,无可挽回。
王下 17:17> 有人把信仰与对邪灵邪术的迷信混为一谈,我怎样阐释和见证独一真神呢?
17:17 占卜是一种巫术,行法术是求问邪灵。各种巫术、占卜(也可称为“算命的”)与法术皆为神所禁止(参申 18:9-14 ),因为他们不寻求神的大能、祂的律法和祂的话语。先知以赛亚回应这律例,预言从事这类迷信活动的人,都必然被除灭(赛 8:19-22 )。
王下 17:23> 今天怎样把先知的话语当作动力?我怎样看待时候近了?
17:23 正如神的先知所警告的,以色列人被亚述人掳去。神所预言的事必然会成就。对于信而顺服祂的人,这当然是好消息──对祂的应许能更加坚信不移;对于轻慢神、不顺服神的人则是坏消息。神在圣经所赐下的警戒和应许,最后都要成就。
亚述王置异族于以色列地
王下 17:24> 撒马利亚人的由来……
17:24 将以色列人迁出,把异族安置在以色列地,是亚述帝国防止叛乱的政策。将掳来之民分散在亚述全境,不让他们团结一致;将异族人置于以色列地则使余剩的人不能保持自己的习俗,难以再团结造反。安置在以色列地的混杂民族,后来被称为撒马利亚人。直到基督的时代,他们都受犹太人轻视(参约 4:9 )。
王下 17:27-29> 今天有人崇尚多神,怎样告诉他独一真神的大能与性情呢?
17:27-29 以色列地的新移民虽然敬拜神,却没有放弃异教习俗。他们敬拜神只是为免天怒,不是为讨祂喜悦、行祂旨意,乃是把祂当作幸运之符,当作偶像中的一位。现代人也有这样的心态。许多人说信奉神,又不放弃神所遣责的行为,只把神加在我们已有的价值观上。必须让神居首位,我们要用祂的话语来陶造我们的态度与行为。
王下 17:29-31> 人妄图造神,下场将怎样?
17:29-31 以色列被亚述打败,因为他们不认识独一的真神,不知道要一心信靠神。昔日他们占领应许之地时,神吩咐要除灭异教的余孽,免得他们受诱惑偏离神。他们没有遵从,就自取败亡。随着许多异教民族的移入,带来了更多的假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恶贯满盈(十七 1 ~ 23 )
以色列于主前 722 年亡于亚述帝国手中,这是一次极沉重的教训,藉以提醒一切作恶的人。
撒缦以色于公元前 727 年登位,当时埃及处于第二十五王朝兴起之时期,国内混乱非常,故此我们只能知道何细亚在与埃及结盟后,公然反叛亚述王,最后带来亡国之痛。
第 7 ~ 18 节是作者对以色列亡国原因的总结: ① 得罪神( 7a ); ② 拜别神( 7b ~ 8 ); ③ 暗行不义( 9 ); ④ 事奉偶像( 12 ); ⑤ 不听神的劝导( 13 ~ 14 ); ⑥ 厌弃神( 15 ); ⑦ 以牛犊代替神( 16 ); ⑧ 行邪淫之术( 17 )。以色列的八大罪行,使他们无法翻身,至终亡于自己的罪中。
北国以色列自主前 931 年与南国分裂后,共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其间兴废君王达十九人。但自尼八的儿子引入牛犊的敬拜,暗利的儿子亚哈带来巴力的宗教后,以色列从未真正回转归向神,专心敬拜祂,神的宽容不可谓不宏大,然而始终人的顽梗不比神的忍耐逊色,所以刑罚亦相继而至。
在完结以色列国的历史之际,作者附加说出犹大国的不忠,并预言神将把他们抛弃( 19 ~ 20 )。人不能说神残暴与不仁,因为恶行所带来的就是神公义的审判,人实无可推诿。在以色列国,神更特别兴起先知以利亚与以利沙,他们的能力使人畏惧,却仍未能挽回人失落了的良知。南国虽没有此等行神迹的先知,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却比北国更真实与真挚。对那些朝夕寻求神迹支持自己信仰的人,岂非一大讽刺?信仰的基础是神的话,我们当不断地追求研读祂的说话。
思想 你能从北国以色列所行的种种恶事中,发现某些对你生命最有损害性的吗?
宗教的混杂(十七 24 ~ 41 )
在亚述时代的民族中,各自有其信仰的神,他们亦常以此种信仰作为团结的工具。亚述自各个被吞灭的城邦中掳去其中的贵族、知识分子及技术人员,将之分散各地,使他们脱离本身势力的地区,也失去一般民众的支持,亚述王的方法,对其统治权的巩固极有功效。
古时的人民,在宗教信仰上是忠心不二的,因此被迁至撒马利亚的所有民族,首先都将他们的偶像竖立,加以敬奉( 30 ~ 31 )。可以相信的是撒马利亚中仍存有不少的以色列人,他们也维持原来的敬拜方式,经文特别提说神对不敬畏祂的人施惩罚,使他们死于狮子的口。这些事件,使耶和华的敬拜备受重视。 26 节正好反映我们常提说的一种风俗,乃是各地有各自的神,有各别的规条与敬拜方式。
受狮子侵扰之后,各族也开始敬畏耶和华,因而衍生出一种混合的宗教信仰,即敬拜自己原有的神外,又因惧怕耶和华而同时敬拜神( 33 、 40 ~ 41 )。 34 至 39 节是一段颇具趣味性的吩咐,我们可以相信这乃是耶和华宗教的一种对外宣言,要求所有居于撒马利亚的人遵守。这段经文的要求,与对以色列人的要求一样,也具有相似的应许( 39 )。但那些外邦人却没有加以理会,只将对耶和华的敬拜纳入他们信仰中的一部分;这与耶和华的要求全不相同。据史家所言,他们彼此同居、通婚,最后演化为日后的撒马利亚人。
耶和华要求单一的心,同样,主耶稣也要求独一的爱。你在你的信仰当中,有否将不同的宗教混杂,甚至降低主的要求去迁就别的宗教呢?
祈祷 求主使我以独一的爱来回应所赐予的牺牲的爱。──《新旧约辅读》
列王纪下简介 列王纪下 第十七章 注释
17:1-4 何细亚作以色列王
何细亚原奉行亲亚述的政策,一向臣服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
(参王下 15:27-31注)
後来大概因为亚述王於主前七二七年逝世,何细亚便借助埃及的势力
背叛亚述,结果亚述王撒缦以色在主前七二年攻打以色列。
3
此节与下文5节所提到的侵略原属同一次战役。
「何细亚就服事他」:或译作「何细亚原是服事他」。
3下-4上&nbs p; 乃解释亚述王为何要攻击何细亚。
4
「梭」:可能是地名,指当时埃及之首都西斯。
17:5-6 以色列亡国被掳
亚述王终在主前七二二年攻陷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
亚述。
5
亚述王费了三年才攻陷撒玛利亚,大概是因为暗利和亚哈曾在
首都建造巩固城墙。
6
根据亚述年谱的记载,攻取撒玛利亚的亚述王是撒珥根。大概
撒缦以色先侵略以色列,但他在主前七二二年逝世,最後的征
服是由撒珥根完成。撒珥根曾在自己的年监上声称攻陷撒玛利
亚,掳去其中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人及五十辆战车。
「哈腊」:是亚述地名,位置不详。
「歌散」:位於哈博河岸。
「哈博河」:是幼发拉底河的支流。
17:7-23 被掳的原因
北国亡於亚述的主因是以色列人对神的悖逆。他们厌弃耶和华律法,
跟随外邦的异教风俗去敬拜假神。神虽然藉着先知劝戒他们,他们还
是一意孤行,结果神将他们从迦南地赶走,让他们流落异邦。
7
作者先提到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事,因为这项救赎行动是神
与以色列立约的基础(参出20:2; 申5:6; 书24:5-6)。
「敬畏」:可译作「敬拜」。
9
「了望楼」:指设在野地的独立建筑物,代表最小规模的防守
站,与「坚固城」泛指一切聚居的地方。
10 参王上14:23注。
13
「先见」:是先知的别号(见撒上9:9)。
14 「信服」:或作「倚靠」。
16
「亚舍拉」:见王上14:23注。
「天上的万象」:指亚述及巴比伦所拜的星象。
17 「经火」:见王下16:3注。
「占卜」:亦流行於亚述及巴比伦,用以求问将来的事,大概
包括结21:21所提的方法。
18
「一个支派」:参王上11:32注。
17:24-41 亚述迁徒外族到撒玛利亚
亚述王将以色列人移到亚述,又把巴比伦和叙利亚的人移到迦南地,
这是要削弱各民族的政治实力,以防日後叛变。那些被迁到撒玛利亚
的外邦人,各自敬拜本族的假神,但又因惧怕耶和华,所以同时又敬
拜 。他们後来与剩下的以色列人通婚,生下的後代便是新约时代的
撒玛利亚人。
24 「古他」:位於巴比伦之东北。
「亚瓦」与「哈马」:位於叙利亚的俄隆提斯河岸。
「亚瓦」:可能与王下18:34的「以瓦」相同。
「西法瓦音」:可能位於巴比伦的西北;亦可能是在叙利亚的
哈马附近;有学者认为它便是结47:16的「西伯莲」。
25
「敬畏」:在本段经文可译作「敬拜」。
30
「疏割比讷」:可能是指巴比伦城的神只玛特或其配偶。
「匿甲」:是掌管阴府或战争之神。
「亚示玛」:大概是指叙利亚的女神。
31
「亚得米勒」:即「亚得(巴比伦的神名)是王」。
「亚拿米勒」:即「亚拿(米所波大米的天神)是王」。
32
「惧怕」:於原文与「敬畏」为同一字。
思想问题(第十七章)
1 以色列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谁掌握国家的兴衰和世界历史的演进?
假如你要作个爱国的基督徒,你会怎样做?
2 本章对以色列人及外邦人敬拜神的态度有详尽的描述,他们之间
有什麽异同?
你有没有犯他们同样的毛病?
3 以色列人的信仰受外邦人影响而成为混合宗教,他们犯了十诫中
的那几条诫命?
今天基督徒会不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他们要面对那一些思想和潮流的冲激?
你怎样应付这些冲激?
4 从耶和华与以色列始祖立约直到亡国的一段历史中,他们都不断
干犯神的律法,又辜负神的慈爱。
在这段期间神有没有放弃拯救他们?
什麽事情促使神对他们施行审判?
这对你有什麽提醒?
有什麽安慰?
5 本章提到先知那几方面的职分?
今日作教会领袖的有否类似的责任?
6 迁移至撒玛利亚的外族人「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自己的神」。
这是否你的写照?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以色列的墓碑重写(十七 1-41 )
以色列沦陷的长篇解释及其重要性将列王纪中的散乱部分连系起来。但是这个包装并不是太容易处理,因为是重新打结,而且作过好几次补充。
(一)
这一章的开始部分,简洁的重述以色列最后一位王何细亚在位九年的情况( 1-6 节)。这名字的发音,带‘拯救者’的意思,有点开玩笑性质,与先知何西阿的英文名拼法不同。这位王室 拯救者 不但 丧失 了他王国的心脏地带,他的名字(正如民十三 8 及 16 清楚指出)实际上是‘约书亚’的另一写法。不仅是因他冀望埃及人助他对抗他的统治者亚述人,也极具讽刺的成为与那位带领以色列人安居在他们新国土的第一位约书亚相似的人物。即使是亚述行动的简短报导也重复了两次( 3-4 及 5-6 ),而第二次叙述且预用了犹大的报导(十八 9-12 )。是为了他的名字,或为了他的命运,抑或为了他尝试去结束那对以色列与犹大均含有宗教意味的亚述统治,而令我们的作者指他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 2 节)?
(二)
接下的一段( 7-23 节)从较为遥远的角度去重温以色列人的宗教历史,解释以色列国沦陷是因为百姓惹动上帝的怒气。故事的叙述大多数都是直截了当。申诉用的语言和方式与申命记及约书亚记所用的相同。耶罗波安最大的罪状保留到故事进入最高时提出( 21 节及以下)。
部分控诉摘用了耶利米的严厉辩论法。至少很可能是他在第十五节所说随从假神的罪状时加上嘲讽。这讽辞有双关语的成分,在希伯来文的含意是‘虚假’或‘假神’,从字音和字面看都有点像‘巴力’。这字真正的意思是‘空洞’或‘不实’,而不是‘虚假’。耶利米讥笑说巴力太卑微无能,根本不值得追随(耶二 5 ),他指出百姓犯了双重错误的严酷描述恰当地表达了这讥讽(耶二 13 )。
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
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
为自己凿出池子,
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耶利米分析的另一面当然是指我们与所交接的人认同──在此情况之下,以色列就成为与巴力一样的虚无。
即使有不少忠心执行任务的先知‘仆人’( 13 , 23 节),他们维护及解释已往的优良传统,且警告以色列人若不听从劝戒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所发生的一切事都成为过去。第十八及十九节论及犹大的说法是加插的。但我们应该记得这些后期的历史学家,像事情发生几百年后负起教导责任的耶利米一样,对于影响以色列的这些事件不是那样的深感兴趣。他们针对以色列的命运,作为一种警告,但犹大却没有听取这警告。在当时,犹大竟以为自己已经避过了歹运。
(三)
谈过宗教的成因之后,我们的作者转而谈及宗教性的后果。而其中令犹大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含意,与以色列 百姓 有关的事比较少,而多与他们被赶出的以色列 地 北部有关。亚述人的政策是‘分化与统治’。以色列人被赶到亚述国的偏远地区安置,他们显然地完全被同化了。有关以色列‘流失支派’的许多传说中的唯一事实──他们确实消失了。
远地的居民被迁移,安置在以色列人住过的地方。廿四至四十一节经文的其中一个用意,是把耶和华宗教的变质归咎于他们。这种在撒玛利亚邻省出现的变质宗教形式也是后期犹大所厌弃的。这里的评论并不十分一致,但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说明这些北方人到底敬畏或不敬畏上帝。
这段主要经文( 24-34 节)报导他们开始时不敬畏耶和华,等到狮子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人(这事令我们联想到王上十三章来自犹大神人被狮子咬死的另一件事)及被掳祭司指点他们怎样敬畏耶和华之后,态度才有了改变。据知耶罗波安在伯特利与但所拜的是异端,而在被掳的祭司中竟有人能够改善这情况!他们听了祭司的教训之后, 真的 敬畏上帝( 28 , 32-33 )但又 继续 事奉自己的神( 29-31 节)。
第卅四节下至四十节的记载认为这种诠释绝对无稽。他们与十诫的立场一样,坚持不能敬畏上帝又同时事奉其他的偶像。结束的一段经文企图作出他们敬畏上帝又事奉其他偶像的逃避式妥协,这种同时接受与敬畏上帝及其他偶像的妥协是不可能的。
可悲的是激发教会间冲突的似乎就是这一致性思想,而令圣经与普世神学思想紧系在一起的正是一种虚构的妥协。──《每日研经丛书》
列王纪下 注释 二十五.以色列王何细亚(一七1~6)
以拉的儿子何细亚作以色列王九年(王前732或731至723或722年)。
一七1~2 我们现在来到以色列最后一个王,是以色列第九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何细亚杀了比加,夺了政权(比较一五30);也许因为后者无力抵抗亚述对以色列的侵袭。他没有他以前的诸王那么邪恶,可是以色列已经为恶过其,他的改进已经于事无补。
一七3~6 亚述王撒缦以色……攻击撒玛利亚,迫令何细亚……进贡。何细亚暗通埃及王,背叛亚述,不再进贡。因此亚述王(撒缦以色或继承他的撒珥根)囚禁何细亚,上到撒玛利亚围困三年,将一部分人掳走。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何细亚的结局,也许他老死在亚述的监里。撒玛利亚最后的一年没有王。终于在主前七二三或七二二年,以色列灭亡了。
二十六.北国覆亡(一七7~41)
一七7~23 这几节经文解释神为何不喜悦以色列,和任由她被攻取和流放的根由。他们敬畏别神,随从……外邦人的风俗和规条,到处建筑邱坛、立柱像和木偶(亚舍拉),又增加偶像。他们不听众先知、先见的劝戒,硬着颈项,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神的话。他们离弃耶和华的一切诚命,效法周围的人的人为宗教。他们热心行恶,将他们的儿女献给假神。
一七24~25 亚述王将以色列十支派掳到米所波大米和玛代,又将五个他征服的国家的人迁到以色列,安置在其中。早前,当以色列人听从主的吩咐,神便借约书亚的手将那些外邦人赶出迦南地,将他的子民安置其中。他们不听从耶和华,他便将他们赶出去,又借着亚述王的手将那些外邦人带回来。这些外邦人拜他们自己的外邦神,因此惹神不悦,尤其它们正立在“以马内利”的地上。主派狮子进入他们中间,游行遍地,咬死他们当中一些人,神的忿怒于此可见。
一七26~28 有人告诉亚述王,狮子咬人是因为这些外来人不知道以色列神的规矩。亚述王便吩咐派一个被掳的祭司回去,指教这些外邦人怎样敬畏神。这个回归的祭司应该是一个拜偶像的以色列祭司,不是真正敬拜耶和华的祭司。他去到伯特利,就是敬拜金牛犊的所在地(虽然金牛犊已不在那里),指教这些“新居民”行耶罗波安败坏的宗教,但也包括对耶和华的敬拜(可惜不是单教这个)。这些外邦移民与当地的以色列人通婚,生下所谓撒玛利亚人——一个混杂的种族,有自己的宗教和习俗。
一七29~34上 这几节经文似乎讲述那些外邦移民,他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又立……祭司。他们也接受对耶和华的敬拜,结果产生混杂的宗教,比彻头彻尾的异教更差。
一七34下~40 这几节经文似乎描述留在当地的以色列人。他们不……敬畏耶和华,不听一再告诫他们不要拜偶像,反而继续敬拜金牛犊。
一七41 这一节又再指当地的外邦移民。他们的罪似乎较以色列人轻。他们对神只有一点的知识。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惧怕耶和华。相反,以色列十支派对神很认识,却不专心敬畏耶和华(34节下)。
据我们了解,被掳的北国十支派没有回国。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可能包括黑种的法拉沙人(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河南开封的中国犹太人,以及科钦的印度犹太人。神知道他们的身份,来日神会带他们回到以色列。
先知何西阿的事奉也许随着撒玛利亚被陷,并以色列被掳而终结。
列王纪下 17:6
将 以 色 列 人 掳 到 亚 述: 主
前 722 年, 在 国 民 经 历 了 长 达 210 年 的 偶 像 崇 拜、 心 灵 悖 逆 和 道 德 败 坏 之 后, 神 终 于 让 以 色 列 国 ( 即
北 国 的 10 个 支 派 ) 沦 亡、 被 掳。 罪
恶 在 选 民 中 猖 獗 横 行 到 了 不 可 挽 回 的 地 步, 他 们 实 在 已 经 恶 贯 满 盈。 神 惟 一 的 办 法 就 是 赶 散 这
个 民 族, 只 留 下 那 些 诚 实 忠 信 的 余 民, 叫 他 们 经 历 神 应 许 的 实 现 ( 比
较 罗 9:27) 。
17:7
得 罪 …… 耶
和 华: 圣 灵 在 7~41 节 中 从 神 学 和 道 德 两 个 方 面 说 明 了 神 使 他 所 救 赎 的
立 约 子 民 消 亡, 从 他 眼 前 赶 出 他 们 的 原 由 (18 节 ) 。
1. 他
们 忘 记 了 神 在 救 赎 他 们 出 埃 及 时 所 彰 显 的 慈 爱 和 恩 典 (7 节 ) 。
2. 他
们 服 事 周 围 外 邦 人 的 假 神, 以 为 从 中 可 以 获 得 成 功、 幸 福 和 引 导 (7, 12,
17 节;参 西 3:5 注 ) 。
3. 他
们 接 受 了 不 敬 虔 的 世 人 的 习 俗 和 生 活 方 式 (8~11,15~17 节 ) 。
4. 他
们 厌 弃 神 的 众 先 知 和 他 们 所 传 的 公 义 之 道 (13~15 节 , 比 较 徒 7:51) 。
5. 他
们 公 然 违 抗 神 写 在 书 上 的 启 示, 背 叛 神 与 他 们 所 立 的 约 (13~16 节 ) 。
6. 他
们 陷 于 占 卜、 法 术 及 各 种 败 坏 的 恶 行 之 中 (9,15~17 节 ) 。
这 些 信 息
也 是 对 所 有 新 约 时 代 神 子 民 的 警 告 ( 参 林 前 10:1~12) 。
神 会 从 他 的 国 中 赶 出 一 切 不 忠 实 于 他 的 道、 不 保 守 自 己 常 在 他 爱 中 的 个 人 或 教 会。 厌 弃 神 的 后
果 是 遭 受 审 判、 毁 灭、 痛 苦 并 且 最 终 被 神 弃 绝 ( 比 较 启 2:5 ; 3:15~16) 。
17:8
随 从 …… 外
邦 人 的 风 俗: 以
色 列 人 迫 不 及 待 地 接 受 了 不 信 真 神 的 外 邦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各 样 标 准。 与 周 围 列 国 分 别 是 神 对 以
色 列 人 最 基 本 的 要 求 之 一 ( 利 18:3,30 ;申 12:29~31 ; 18:9~14) ,
可 他 们 却 接 受 了 周 围 外 邦 人 的 习 俗 ( 参 “ 信
徒 的 属 灵 分 别 ” 一 文 ) 。 在 任 何 时
代 和 文 化 中, 神 子 民 面 临 的 最 大 危 险 之 一 都 是 效 法 世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 参
罗 12:2) 。
17:13
众 先 知: 以 色 列 人 弃 绝 神 的 众 先 知, 因 为 他 们 声 讨 罪 恶, 呼 召 以 色 列 人 悔 改 并 遵 从 神 的 命 令 ( 如 士 6:8~10 ;王 上 13:1~3 ; 14:6~16 ;比
较 徒 7:51~53) 。 他 们 弃 绝 了 以 利 亚、 以 利 沙、 阿 摩 司、 何 西 阿 和 其
他 先 知 的 劝 戒, 拒 绝 听 从 神 的 话 语, 藐 视 先 知 对 罪 恶 的 鞭 笞, 所 有 这 些 无 疑 都 是 悖 逆 神 的 标 记 ( 参 提 后 4:3~4 注 ) 。
17:16
敬 拜 天 上 的 万 象: 以
色 列 人 敬 拜 天 上 的 星 象 和 其 它 一 些 神, 以 为 这 些 神 会 使 他 们 过 上 更 好 的 生 活, 即 生 养 众 多 以 及
更 大 的 繁 荣、 健 康、 享 乐、 富 足 和 平 安 ( 参 士 2:13 注 ) 。 所 以, 保 罗 把 贪 婪 称 做 “ 拜 偶 像 ” ( 参 西 3:5 注 ) ;
耶 稣 也 曾 亲 自 说 过, 把 追 求 富 裕 亨 通 做 为 一 生 的 主 要 目 标 与 事 奉 神 是 不 相 容 的 ( 太 6:24 ;比 较 弗 5:5) 。
17:18
犹 大 一 个 支 派: 南
国 主 要 是 犹 大 支 派 的 人, 另 有 便 雅 悯 支 派 和 西 缅 支 派 的 一 部 分; 还 有 就 是 为 了 来 耶 路 撒 冷 敬 拜
神 而 从 以 色 列 移 居 南 国 的 10 个 支 派 中 的 一 些 人 ( 参 代 下 19:4 ; 30:1,
10~11,25~26 ; 34:5~7 ; 35:17~18) 。
这 样, 借 着 犹 大 国 民, 神 与 希 伯 来 民 族 所 立 的 约 得 以 继 续 维 持 下 去。 请 注 意, 在 新 约 时 代 的 巴 勒
斯 坦 地, 仍 有 以 色 列 众 支 派 的 后 裔 居 住 ( 徒 26:7 ;比 较 路 2:36 ;腓 3:5) 。
17:24
安 置 在 撒 玛 利 亚 的 城 邑: 亚
述 王 将 掳 来 的 外 邦 人 迁 移 安 置 在 “ 撒 玛 利 亚 的 城 邑 ”
( 即 整 个 北 国 ) , 为 的 是 彻 底 摧 毁 以 色 列 人 的 民 族 意 识。 这
些 被 迁 入 以 色 列 地 的 外 邦 人 与 未 被 掳 到 亚 述 的 以 色 列 人 之 间 通 婚, 产 生 的 后 代 被 称 为 “ 撒 玛 利 亚 人 ” 。 结 果 导 致 了 希 伯 来 的 习 俗 和 信 仰 与 外 族
的 宗 教 文 化 传 统 相 混 合 的 局 面 (29~33 节 ) 。
然 而 到 了 新 约 时 代, 许 多 撒 玛 利 亚 人 放 弃 了 他 们 原 来 的 异 教 传 统, 在 只 信 摩 西 五 经 ( 圣 经 的 前 五 卷 书 )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了 对 真 神 的 信 仰。 耶 稣
曾 向 一 个 撒 玛 利 亚 妇 人 作 见 证, 谈 到 了 撒 玛 利 亚 传 统 的 缺 陷 ( 约 4:4~26) 。
列王纪下
注释
十七 1-6 以色列亡国
我们从亚述文献知道,何细亚是由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委任为王的(或至少王位是由他确认的)。因此,何细亚执政时,只是作亚述的傀儡王帝和臣仆。
经文( 2 节)说,他不像以色列前任君王那么坏──按十六章 3 节看,他的评语比犹大的亚哈斯为佳。因此,以色列竟在他执政期间灭亡,是一件讽刺的事。
何细亚不按例每年向亚述进贡,又意图与埃及结盟,引来亚述的震怒( 4 节)。「埃及王梭」是指谁人,并不能确定。〔他可能是利比亚法老奥梭冈四世( Osorkon
IV )。另一个译法使「梭」成为一个地方名:「 …… 往梭(也许是 Sais ),去见埃及王」。〕然而,此时埃及极之衰弱,不足以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何细亚此次寻求独立的行动,像早期的比加一样,最终只为以色列带来灾难。
这时,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已由儿子撒缦以色五世继任(主前 726 至 722 年),第 4 节说他把何细亚锁禁,囚在监里。由于这事不可能发生于第 5 节记录的撒玛利亚被入侵和围困之前,所以各项事件大概并非按年序来记述。 3 年的围城必曾带来饥荒和战栗(如在王下六 24-30 一样),但圣经没有述说这些悲惨的场面。撒玛利亚曾两度被围困和得拯救(王上二十;王下六 24 至七 20 ),但这次他们得不到任何帮助。撒玛利亚城在主前 722 年,约在撒缦以色五世死时被攻陷。在亚述的文献中,撒缦以色五世的兄弟与继任人撒珥根二世自称是攻取撒玛利亚的人。撒珥根称被掳的人( 6 节)有 27,290 人。单是撒玛利亚,人口似乎没那么多,因而这可能包括以色列其它城市的人。被掳的人给安置在亚述帝国的偏远地区( 6 节),但我们不能完全确定这些地区的位置。
十七 7-23 以色列历史的神学摘要
何细亚比其前任者有所改进,可与以色列人一而再犯的罪作对比,但以色列的罪使灾难无可避免。随从「耶和华在他们面前所赶出外邦人的风俗」( 8 节)在利未记十八章 3 、 24 至 28 节是被禁止的,那里预言被掳是不顺从的后果。在圣经的其它部分,「邱坛」( 9-11 节)是用来敬拜神的地方,这在作者看来,是不合法的,尤其是在耶路撒冷圣殿建成之后。然而,邱坛并不是拜偶像的地方(如王上三 3-4 )。这里的图画有所不同;作者批评以色列人建邱坛来敬拜外邦诸神。第 12 节所指的,是不可拜偶像的诚命(出二十 4-5 )。
第 13 节扼要地说出耶和华藉祂的先知向以色列和犹大所说的信息。
因此,在第 14-17 节,那些复数的动词(「他们却不听从」,厌弃」、「随从」、「离弃」等)是指犹大,不单指以色列。的确,圣经只记述两个犹大君王──亚哈斯(十六 3 )和玛拿西(二十一 6 )──曾把人献为燔祭。然而,第 16 节的焦点显然是在以色列,因为所指的是耶罗波安所铸造的金牛犊(王上十二 28-30 )。
当圣经说神从自己面前赶出祂的子民( 18-20 节),所指的是指把他们赶出应许地。这并非因为作者以为耶和华或多或少是受制于以色列境内,而是因为他认为以色列地是神子民行出耶和华之计划的主要舞台。犹大显然在 19 至 20 节再次进入场景里,而第 20 节的「以色列全族」明显是包括犹大的(即所有从先祖以色列/雅各布出来的支派)。本段把两个王国作出比较,因而也预期犹大的被掳。
最后的摘要( 21-23 节)把以色列的灾难追溯至耶罗波安的罪,因此叫人想起亚希雅的预言,即被掳是耶罗波安犯罪的最终结果(王上十四 15-16 )。
十七 24-34 上 撒玛利亚其后的事件
第 24 节不应理解为以色列全地有外邦人取代了以色列人。撒珥根所提供的以色列被掳者人数(参上文十七 6 的注释)不可能是所有,或大部分的以色列人口。第 24 节所描述的,是在撒玛利亚和其它选出来的城中,有外邦人代替了以色列人。亚述人习惯以国中其它地方的人取代被逐出的人。其目的是冲淡他们的民族感情,使他们不容易叛变。
第 26 节所假设的因果关系听来牵强和迷信,但作者在第 25 节也持这观点。如往常一样,他希望确证耶和华在历史事件上掌权,并且要识别他自己的写作目的。根据作者从前对以色列之宗教习俗的批评,我们会以为从被掳之地遣回的祭司是拜偶像的。然而,记述中并没有暗示这一点,而他也没有因实行上的失败而受谴责。事实上,那失败只是部分的,因为外邦人虽没有离弃偶像,但也采用耶和华宗教的礼仪( 33 节)。像伊莱贾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样,他们满足各种宗教要求,既敬拜耶和华,也敬拜他们传统的诸神(参王上十八 21 的注释)。
虽然有些译本(修订标准译本、新英语译本)在第 29 节提到「撒玛利亚人」( the
Samaritans ),但新国际译本却正确地译作「撒玛利亚的人」。没有证据显示,本节的拜偶像者跟后来出现在新约(严格地奉行一神信仰)的撒玛利亚人,有何关联。第一世纪的犹太史家约瑟夫,长期影响着本段的翻译与诠释,他指他当日的撒玛利亚人,是从亚述迁来之外邦人的后裔(《犹太古史》Ⅸ ,
14iii )。他的主张在历史上是没有根据的,只是反映他当时那反撒玛利亚人的偏见。但无论如何,第 29 节的「撒玛利亚人」并不是迁进来的外邦人,而是以色列人,只不过他们的邱坛被外邦人挪用了。
十七 34 下 -41 对以色列的最后评语
虽然我们一般会以第 34 节为进一步对北方迁来之人口的批评(延续至第 41 节),但我们很有理由看这一节是要转移至另一个话题。这节的上半节确是从第 33 节延续下来的(「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但最好把下半节译作一个开始:「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 …… 」(译按:和合本加上旁边小点的字,可圈可点)等。此处要表达的思想是,并非只有定居在北方的外邦人不能单单敬畏耶和华,因为没有人能,甚至「雅各布后裔 …… 耶和华起名叫以色列的」也不能,单单敬畏耶和华。
第 35-39 节是撮写了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时之要求(呼应申四至六)。正如第 20 节一样,这里所指的是雅各布所有的后裔,因此,第 40-41 节指责那些人不能遵守立约要求,而他们的后裔「直到今日」仍然做不到;这里所指的包括犹大,不只是以色列。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O 何细亚及以色列的亡国(十七 1 ~ 41 )
作者在此回顾何细亚之统治( 1 ~ 2 节),并用编年史资料来交代撒玛利亚灭亡的详情( 3 ~ 6 节)。这正是列王纪神学的中心,因作者在此总结导致国家分裂的原因( 7 ~ 17 节),接着并显示以色列人如何再三地拒绝归回耶和华,向祂守约(耶和华, 21 ~ 23 节)。以色列的命运也将会降在犹大身上( 18 ~ 20 节),其原因是神容许这样的报复落在犯罪得罪祂的国家身上。以色列再三地弃绝耶和华及先知有关审判将临的警告,不守他们属灵上的责任。因此摩西所预言的约的咒诅(申二十八 49 ~ 68 ,三十一 16 起)现在将要临到犹大身上,导致 以色列全族 (以色列及犹大)均遭神弃绝( 20 节)。
有些解经家认为此章有许多不同的主题贯穿,但因为作者乃持“申命记观点”,他对国家藐视律法转向非耶和华宗教之了解,足以解释这些不同主题的出现。一般解经家视第 7 ~ 17 节的评语为一位编者的评语,第 18 、 21 ~ 23 节为另一位编者,第 19 ~ 20 节为耶路撒冷灭亡后的添加 384 ,但此时也正好是列王纪作者执笔的时候(见:导论Ⅶ A “一位作者” )。
384 Jones, pp. 542 ~ 545; J.
MacDonald, 'The Structure of 2 Kings xvii', Glasgow University Oriental
Society Transactions 23, 1969/70, pp. 29 ~ 41.
i. 被掳之肇端(十七 1 ~ 6 )
1 ~ 2. 有关 何细亚 (“救恩”),请见:十五章 30 节 。有关年代,请见:导论Ⅲ B “圣经以外的资料” 。何细亚似乎于约主前七三二/一年成为亚述藩属国,直到主前约七三○年才成为以色列独力统治的王 \cs18 385 。另一个可能性是在这里的登基乃与犹大的亚哈斯对照观看,在十五章 30 节是与他父亲约坦对照观看,这种双重的对照可能是共同执政的证明 386 。 九年 乃由主前七三二/一年至七二四/三年。何细亚之治乃是“恶”的, 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并非指他没有时间参与宗教事务(此乃 Gray 之立场, 641 页),因为有其他比他任期还短的君王受到比他还严厉的责备。显然他并未授权或继续以色列所受咒诅( 7 ~ 21 节)的反耶和华之风。
3. 撒缦以色五世 (亚述文为 s%ulman-as%sridu )接续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为亚述王(王前 727 ~ 722 年),何细亚 服事他 ( NIV 作“成为藩国”,见十五 30 )。撒缦以色 上来 可能是在亚述乘进攻腓尼基城市(约瑟夫《犹太古史》 ix.14.2 )之便要向何细亚收取 贡银 (或“礼物”),更有可能的是要上来攻击他(希伯来文 `a{la{w ,“上来攻击”,参:王上二十五 1 )。然而,何细亚很快便无法献上继续效忠者必须献上的贡银,显然因此企图与埃及联盟(何七 11 )。
4. 在亚述人眼中这是背叛,因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埃及王梭 的身分不详。希伯来文: so*~ 可能是利比亚王奥梭冈四世(约主前 727 ~ 716 年)的简写。还有解经家认为这是指撒珥根二世说他在 Raphia 遇见的一位埃及将领 Sib~e ,此说乃误读名为 Siwe 所致。另外有解经家将此名读成 Re{~e ,认为此人可能为奥梭冈之代表 387 。按年代来看,此王不可能是后来的 Shebaka 法老,也不是 So = Sais ( s~w ; NEB ),此乃当时 Tefnakte (主前 726 ~ 716 年)所拥有的一个三角洲城市,因为这必须将此字当作是一个君王的名字 388 。何细亚可能在撒玛利亚以外被 囚在监里 (亦即“逮捕”, NEB ;参:耶三十三 1 ,三十六 5 ,三十七 4 )。
5 ~ 6. 撒玛利亚后来被围困一事在亚述的主前七二四/三至七二二/一年编年史中有详细记载。 亚述王 并未指名(但参十八 9 ~ 11 ),可能是指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所说的由他攻取此城,他的继任者撒珥根(二世,参:赛二十 1 )于上任第一年亦宣称是他攻取此城。撒玛利亚防御坚固,此三年的围城可能与上述二位亚述王均有关,包括在其附近境界的一切活动( 5 节)。撒缦以色于主前七二二/一年去世以前一段时间的记录很少有被保存下来的。撒珥根宣称“撒玛利亚人民及君王敌挡我,合力商议不尽藩属国责任向我进贡,因此与我争战……我击败了他们,掳获了二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及他们的战车,还有他们所信靠的神只。我将二百辆战车编入我的队,并使其余的人民住在亚述。我修复了撒玛利亚,使之比以前更辉煌” 389 。因此撒玛利亚成为一个在亚述省长统治下的亚述省首都。
被掳之民被带到 哈腊 ,可能是哈兰( AV )东边的 Halahhu ,靠近 Balikh 河( LXX )或是迦拉;他们也被掳到哈博河边的歌散 390 ,以及撒珥根最近占领的玛代人城邑;他的编年史中有几处地方提及此次的被掳。许多以色列人在那些地方定居( 23 节),但这一段记录并不能构成任何理由以支持被掳时“消失的以色列支派”如今仍在的理论。以色列人在被掳之地组成小型的村庄社团,其中有些人加入亚述军队 391 。
385 R. Borger 及 H. Tadmor,
'Zwei Beitra/ge zur alttestamentlichen Wissenschaft auf Grund der
Inschriften Tiglatpilesers Ⅲ ', ZAW 94, 1982, pp. 244 ~ 249.
386 Cogan 及 Tadmor, p.
195.
387 R. Borger ,
'Das Ende des a/gyptischen Feldherrn Sib~e = So^, JNES 19, 1960, pp. 49 ~ 50.
388 H. Goedicke, 'The end of "So, King
of Egypt "
', BASOR 171, 1963, pp. 64 ~ 66.
389 C . J. Gadd, 'Inscribed Prisms of Sargon Ⅱ from Nimrud ', Iraq 16, 1954, pp. 179 ~ 180 ;参: ANET , p. 284; DOTT , p. 54.
390 Tell Halaf 出土的碑文提到一位来自撒玛利亚的人名叫 Halbis%u ,也提到其他的名字中有 - yau 复合字的人名, B. Oded, Mass Deportation and Deportees in the Neo-Assyrian Empire ( Wiesbaden:
Reichart, 1979 ) , p.79.
391 I. M. Diakonoff, 'The cities of the
Medes' ,载于 \cs 15 M . Cogan 及 I. Epha~al 的 Ah! Assyria, Scripta Hierosolymitana 33 ( 1991 ) , pp. 13,
20 ,主张这些是在 Kar- Kas%s%i ( Harhar )地区。
ii. 以色列被掳之因由(十七 7 ~ 18 )
这是典型的显示神对祂子民的反应的“申命记式”记录,总结应得的教训,因为神的子民没有遵守西乃之约( 7 节;参:出二十 3 ),那是神在救赎他们( 领他们出埃及地 )使他们成为祂的子民之后所立的约。他们的罪( 7 ~ 9a 节)包括: (a) 敬拜别神; (b) 随从外邦(迦南)人的风俗; (c) 以色列诸王 引进非耶和华的仪式及风俗,这些王包括了:耶罗波安一世(王上十二 28 ~ 33 )、暗利(十六 25 ~ 26 )、亚哈(十六 30 ~ 34 )、耶户(三下十 31 )及现在的耶罗波安二世(十四 24 )。
9. 作者在此更加详细地阐述他们的罪状,包括在城中不论大小的地方遍地筑起邱坛(见十四 4 ;希伯来文 `i^ri^m ; MT 为“从了望楼直到坚固城”)。因此将对耶和华神及当地神只的敬拜混杂相融之风越来越盛。这与献祭的地方( 柱像 )、 亚舍拉 ( NIV ,象征丰饶) 木偶 或象征,可能还包括在 各青翠树下 的性交仪式及庙妓(王上十四 24 ;何四 13 ~ 14 )联在一起。
11. 这些是 恶事 ,违反神在律法中的宣告,一向惹动神的 怒气 。惹动神 发怒 是列王纪中再三出现的主题( 11 、 17 节) 392 。
12. 十诫中明文禁止制造及敬拜 偶像 \cs8 (出二十 4 ;申五 8 ),耶罗波安便是因为在伯特利及但制造两个金牛犊而犯下滔天大罪( 12 、 16 节;王上十二 28 ~ 30 )。尤有甚之的是他们弃绝先知的警告,不肯回转,一意孤行地破坏神在西乃山所颁下的律法( 12 ~ 13 、 15 节;王上十三 1 ~ 3 )。
13 ~ 15. 南北两国都受到他们自己先知的警告,他们偏离律法是因为偏执(“顽固”,硬着颈项,申十 16 ;耶七 24 ),将会导致“不信、不得立稳”(赛七 9 )。对神的话语没有反应(顺服)便是对神的话语不忠( 15 节),必然会如同 虚妄的人 ( REB )随从虚无的目标一样地去追求空洞的幻像,正如在伯特利及但的金牛犊一样(王上十四 15 ),因此他们自己也成为虚妄( 15 节, NEB )。
16 ~ 17. 这里列出他们其他的罪行,包括他们对天上的万象及神星的敬拜(参:摩五 26 ),这是申命记四 19 及十七 3 中所明文禁止的行为,后来又被犹大的玛拿西重新引入国中(王下二十一 3 、 5 ),在约西亚时曾一度受到禁止(二十三 4 ~ 5 、 12 ,参:结八 16 )。将儿童献给摩洛神( 17 节,见:王上十一 5 )、申命记十八 9 ~ 13 所咒诅的占卜(希伯来文一如箴言十六 33 中的 qa{sam ,“注定的决定”)及 行法术 (希伯来文 nih]e{s% 可能指玩蛇的法师,参:创四十四 5 ;王上二十 33 ;寻求兆头或算命)亦同样地有罪。这些“观兆”的形式将惟有他们的造物主神本身所拥有的能力归诸天象。
18. 解经家常因为此节是惟一提到北国灭亡的经文而将此节与前文分割,但这并非经文所明指,此处有可能是回溯第 7 节。只有犹大得保其支派的完整。
392 这种惹气通常与偶像敬拜有关,请见王上十四 9 、 15 ,十五 30 ,十六 2 、 7 、 13 、 26 、 33 ,二十二 53 ;王下二十一 6 、 15 ,二十三 19 。请注意在历代志中的不同之处(代下二十八 25 ,三十三 6 )。
iii. 犹大的罪与罚(十七 19 ~ 20 )
因为犹大对以色列所犯的罪亦要负责任(参十六 3 ~ 4 )。 抢夺他们的人 与列王纪下二十四 2 相似,但请见:十章 32 ~ 33 节,十三章 3 ~ 20 节。
iv. 重述以色列人之罪(十七 21 ~ 23 )
刑罚是预言的应验。耶和华是降罚者,但是以色列国自招审判,罪有应得(王上十一 11 、 31 )。有关耶罗波安的 大罪 ,请见:列王纪上十二 26 ~ 32 及十三 33 ~ 34 。这里又一次强调先知的警告乃在最后的被掳以先。
v. 殖民撒玛利亚(十七 24 ~ 28 )
撒玛利亚的宗教已经成为混杂的信仰,现在又加入许多外邦人的宗教因素,这可以解释到撒玛利亚人之起源,以及他们后来长期不被犹太人接受的原因。
23 ~ 24. 撒珥根二世记载道:“我将我所征服的许多不同的国民迁入赫地”(叙利亚/巴勒斯坦) 393 。亚述的作风是尽量给予这种殖民地在本地的自由,但必须直接倚靠亚述。亚述的以撒哈顿(主前 681 ~ 669 年)及亚述巴尼帕(主前 669 ~ 627 年)继续推行同样的政策(结四 2 、 9 ~ 10 )。在叙利亚及巴比伦于主前七二一至七○九年之役之后,有大量移民被迁移 394 。有些来自 古他 ( Kutha ; Tell Ibrahim ,距巴比伦东北 八公里 ),乃撒珥根于主前七○九年所掳获的,许多世纪以来,“古他人”成为对撒玛利亚人轻蔑的称呼。另外的移民来自在叙利亚本土的亚述省份, 亚瓦 可能是指俄隆提斯河的 Keft `Aya (参:以瓦,十九 13 ;赛三十七 13 ),而非于主前七一○年被撒珥根所掳获之 Elam 的 `Ama 。 哈马 位于俄隆提斯河,于主前七二○年被亚述攻陷(见十八 34 )。 西法瓦音 ,若就其神只看来,可能便是靠近大马色的西伯莲(结四十七 16 ),而非约于此时亦受到攻击之巴比伦的 Sippar 。《巴比伦年鉴》中的 Sabara~im 一名乃指撒玛利亚,因此不可能是它。这么多新的人种及其宗教信仰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同化。 他们才住那里的时候,不敬畏耶和华 ( 25 、 28 节),也从未真正全心地敬畏耶和华( 33 节)。
26. 狮子 的出现被解释为是神的报应(参:利二十六 21 ~ 22 )。直到主前最后一个世纪为止,当地都有狮子的出没(参:王上十三 24 ,二十 36 ;摩三 12 ),百姓常以观兆来猜测其出没行迹。这件事情深刻人心,以至于撒玛利亚人后来被称为“狮子的转教者”( "proselytes of the lion" ) 395 。
27. 每一位神只都有其风俗、礼仪、“既定的规矩”( NEB ),不容轻慢,否则会导致灾祸性的后果,因此亚述王吩咐差遣一个了解其规矩的祭司回去。根据 Khorsabad 之篆文记载,撒珥根亦实行教导移民敬拜当地神只宗教之政策 396 。
28. 一位祭司 (或指特定的一位)有可能指伯特利金牛教的祭司(王上十二 28 ~ 31 )。他的事工兴旺,因为当时尚未有先知受差遣去呼叫这些民众悔改(王下十七 13 )。后来撒玛利亚人遵守摩西律法及一神主义。这是旧约惟一的一次提及“撒玛利亚人”。
393 ARAB Ⅲ § 4.
394 B. Oded ,上引书, 79 页。
395 F . F. Bruce,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Acts (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65 ), 177 页,注 18 。
396 S. M. Paul, 'Sargon's Administrative
Diction in Ⅱ Kings17.27', JBL 88,. 1969, pp. 73 ~ 74.
vi. 新移民带来的异教崇拜(十七 29 ~ 41 )
30. 疏割比纳 可能是指一处嫖妓的地方(“摊棚”, MT 、 LXX )或是敬拜巴比伦女神( Banitu 乃伊施他尔女神之绰号)。因为此处提及的应当是神只名,因此有解经家认为这应当是指 Zer-banit (马尔杜克神之妻),疏割则可能是阿摩司书五 26 的 Sakkut (土星)。 匿甲 乃战争、死亡及瘟疫之神,其主要的神龛乃在古他,他的象征为一头狮子。 亚示玛 可能是伊里芬丁蒲纸上所记载之 ~s%m 或是阿摩司书八 14 所提及的 Ashima 偶像。
31. 亚得米勒 神与谋杀西拿基立者中之一人 Arda- mulis%s%i (见十九 37 )同名,其意为 Milki 的仆人。 Anu-milki 可能意为“ Anu 神是统治者”。但这些神只与 匿哈 及 他珥他 一样已然失传,他们的敬拜者 用火焚烧儿女 (希伯来文),与第 17 节“使他们的儿女经火”不同; NIV 作 献上为祭 。这些假信徒都有非按律法设立的祭司在他们中间事奉( 32 节),这些祭司对神的约的要求(王上十二 31 )却一无所知。
34 ~ 40. 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宗教,不敬畏耶和华的人( 34 、 36 、 39 节)不按照神的 典章 ( 34 、 37 节),导致别样的风俗行为产生( 34 、 38 节)。神与祂自己的子民立了永恒的约,他们若守约则会彰显出律法及秩序的特征,但他们不忠于神的约,反而背其道而行。这里的用语及风格都是十足的“申命记式”,咒诅撒玛利亚式的混杂宗教。敬拜耶和华必须是忠诚的、独一的,绝对不能与外邦人宗教混杂相融( 37 ~ 40 节)若不按此标准去行的人,不论他们是否称自己为敬拜耶和华,均不是真正敬拜耶和华的人。
41. 有关 直到今日 ,见:导论Ⅶ B “分期编纂” d. 段 。若按字面意义来解释 孙 一字,则其时期可能为本节经文历史日期之后的七十余年。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17:1 何细亚在此时登基作以色列王,国土只剩下约旦河西一隅。加利利地和约旦河东都已入亚述版图。何细亚只是亚述属土上的臣仆(3节)。
17:3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16:10)在主前727年逝世,儿子撒缦以色五世继位(统治期间为主前727-722年)。以色列王何细亚趁机停止进贡,且和埃及结盟。埃及国力已衰,内部分裂,自顾不暇,无力援外。亚述新王遂于主前724年挥军南下进攻以色列。何细亚率民力抗,先后三年(主前724-722年),终不敌;撒玛利亚城陷,他也作了阶下囚。时为主前722-721年(18:9)。据亚述文献所记,亚述王从撒玛利亚城掳走百姓27290人(5-6节),是为以色列民的第二次被掳(第一次见15:29及16:9注)。北国以色列亡(18:10)。
撒缦以色五世攻下撒玛利亚后不久即去世,由撒珥根二世继位,并把攻取撒城的功劳归在他的名下。
17:6
以色列民被掳往的哈腊,确切地点不详。“歌散的哈博河”应作“哈博河边的歌散”,是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个亚述省会。“玛代人的城邑”指里海南边和底格里斯河东北之间的城镇。
17:7
自本节至23节为本书作者就北国以色列的灭亡作的检讨,综述以民如何背弃与耶和华所立的约,犯拜偶像的大罪。撒玛利亚倒下,百姓被掳异国,是神对不信不义的刑罚。
17:23
以色列人被掳不等于北国十个支派完全消灭,所消灭的只是以色列国这个北国(何1:6,9)。18节所记“犹大一个支派”是当时惯用语,指与北国对峙的南国犹大(比较17:21-23及王上11:13,32)。这里的“一个支派”包括了犹大(西缅在内)和属于其他支派却留下来效忠大卫家的人(例如南便雅悯)。这些人联合起来巩固大卫家的政权,有若“一个支派”。亚述人掳走北国百姓前,十支派中也不断有人归向大卫家。耶罗波安背叛时已有此现象(王上12:16-20;代下11:16-17),以后在北国多次动乱中,继续有人归回侍奉耶和华(代下19:4;30:1,10-11,25-26;34:5-7,33;35:17-18等)。从此角度看,南国犹大可以说包括了以色列十二个支派,换言之,以色列这个民族藉犹大国得以保存。
日后从巴比伦归回的“余民”,是全以色列民的代表,而非一、二支派。主基督来时,也不是只拯救少数支派,而是要作“以色列家”的牧者(太10:5-6)。
17:24
亚述王撒珥根二世继续旧政策,将忠于帝国的人迁往新占领地居住,以填补掳走的人口。迁来撒玛利亚的人,民族文化背景相当复杂,后来和当地未掳走的以色列人通婚,产生血统复杂的下一代,就是后世所称的“撒玛利亚人”(29节;路10:33)。撒珥根二世之后,还有以撒哈顿(主前681-669年)和亚斯都(即亚述巴尼帕,主前669-627年)等王,继续推行此种迁徙政策,产生了宗教信仰上大混乱,久而久之,撒玛利亚人形成了宗教上的一个新教派,在巴勒斯坦的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页(参路9:52及注)。
17:29 “撒玛利亚人”一名首次在圣经上出现(看24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