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四章
第 14 章
王下 14:7> 西拉被攻下,对以东人的影响──
14:7 西拉就是古时的坚固城彼特拉,它是沿悬崖峭壁凿出来的城市。它不但是以东的坚固城,也是与印度开展贸易的繁华重镇。
王下 14:9-10> 香柏树和蒺藜,一个栋梁之材,一个毫无用处……
14:9-10 以色列王约阿施在这个比喻里,将犹大比作微不足道的蒺藜。犹大王亚玛谢打败以东人以后心高气傲,想与以色列争雄,他确信兵力强过对方。约阿施把犹大的军队比作蒺藜,将自己的军队比作香柏树,想劝对方不要来犯。但亚玛谢高估自己的实力,志大才疏又不听约阿施的警告,以致惨败。
王下 14:13> 14:13 拆毁城墙是对城内居民的羞辱,使他们难以防御将来的侵略。
王下 14:25> 在此期间,除约拿之外,神还兴起很多先知,他们是──
14:25 在这期间,神为他们兴起许多先知,例如何西阿、阿摩司、约拿、弥迦、以赛亚等人,他们在神的灵引导下说出一连串预言。他们继续传讲神普世的大工,也展望神未来的属灵国度。神会在以色列人道德与灵性衰败之时,预备弥赛亚的来临。因为在以色列国和她的的军力被消灭时,许多人就会欢迎耶稣带来的大好消息。
王下 14:25> 14:25 关于先知约拿的详细资料,请看约拿书。
王下 14:28> 耶罗波安是怎样的王?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14:28 耶罗波安二世并非全心全意地敬畏神,但由于他的军事策略及治国之道,以色列国享受到继所罗门之后最富强的时代。但是先知阿摩司与何西阿把国中的实际情形揭示出来(参何 13:4-8 ;摩 6:11-14 )。耶罗波安的政府不理公平与公义,结果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人人自私自利,倚重权力、信赖财富多过信靠神。穷人饱受欺压,难以相信神鉴察他们的苦情。物质的丰富不一定是神赐福的明证,因为这也可能是人自我努力的成果。如果你物质丰足,请你切记,神看重我们如何取得财富、成就和对财富运用的态度。我们所有的全是属于祂的,我们必须把祂所赏赐的财富,用在祂的旨意上。──《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四章
成功带来昏蒙(十四 1 ~ 29 )
本章的主角是亚玛谢,他可称为一位“虎头蛇尾”的耶和华跟从者,其因可参代下二十五章;但从这段描述亚玛谢约战以色列王约阿施的经文时却显露了点点端倪。
经文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却少了一份彻底的心( 3 )。即使如此,神仍恩待他,使他在与以东的战事上获胜( 7 )。他也照神的律法,治死那些杀人者( 6 )。若那些人是扶助他作王的一群,那么,他们的愚行招来杀身之祸了,为善事而行恶,那就不再是一件善事了。
心高气傲是亚玛谢战败的原因;第一步走错的,是他竟然立西珥的神像为自己的神(代下二十五 14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他约战约阿施,是他第二步的错。按近东的宗教均以城为本体,每每选一神作其城的保护神,他们坚信城的失落就是神的失败。亚玛谢却相反,竟立失败之神为自己的神。神也是如此斥责他(代下二十五 15 ),他不单不醒悟,反而禁止先知的斥责。他的愚行只有他才了解,我们按常理实无法解释。但我们可以这样想,神给人丰富的恩典和救赎,可是在你周围的信徒,岂不是有很多人慢慢离开主,有很多人犯罪得罪神吗?这是常见的事实,我们当留心在意,免重蹈覆辙。亚玛谢被人追杀死于非命( 19 ),正好让我们体会神的公正无私。
耶罗波安二世是以色列中兴的君王,其得以振兴北国,全在乎神的怜悯及记念祂自己的应许,使以色列得到最后的机会。他死后,以色列国势急转直下,再乏力挽回。
祈祷 求主使我在顺境中,不要自傲;在逆境中亦绝不颓丧。──《新旧约辅读》
列王纪下第十四章
E 犹大的亚玛谢(十四 1 ~ 22 )
i. 王朝总评(十四 1 ~ 7 )
接下来的历史记载显明作者如何按照他的计划自由取材。简介包括犹大君王通常有的资料( 1 ~ 6 节),接下来便是有关与以东争战的简短报告( 7 节)以及由以色列角度记载有关约阿施的事迹以及他入侵犹大之事,可能采用北国的资料来源( 8 ~ 14 节),接着便是约阿施王朝的结束公式( 15 ~ 16 节)。最后有关亚玛谢生平的其余事迹及他在约阿施死后被暗杀一事( 17 ~ 21 节)。许多解经家认为这是后来的改编,因此有许多个人的观点出现,例如提及先祖( 3 节)、摩西律法( 6 节)及预言的应验( 25 节, DtrP ),但此叙事为一完整的整体。值得注意的是,由头到尾作者均偏袒亚玛谢过于同时期的以色列王。
1 ~ 2. 若在此加入亚玛谢与其子亚撒利雅于主前约七九一年开始共同执政的二十四年( 21 节;参十五 1 ~ 2 )更合乎此处的年代。亚撒利雅共作王五十二年,因此二十四年的共同执政不算过分。有些解经家企图将 二十九年 读为“九年”,但却与第 17 节不合。一如犹大君王惯有的记录,他母亲的名字 约耶但 ( Jehoaddin , MT K#t[i^b 及希腊文)也被记录在此(见:导论Ⅵ A “前言公式”第 7 段 a. )。有些版本及约瑟夫(《犹太古史》 ix.9.1 )则按历代志下二十五 1 读为 Jehoaddan “ Yah(u) 大为喜悦”( NIV 边注)。
3. 虽然对他的评价是 行……为正,但不如 ( MT raq ,“只是”)一词,使人忆及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王上十五 5 ),历代志下二十五 14 ~ 16 也提醒我们亚玛谢并没有真正自异教崇拜之风中脱离出来。他对神的忠心无法与他前任的亚撒及约沙法相比(王上十五 11 、 14 ,二十二 43 )。
4. 邱坛还没有废去 。见:列王纪上十五 14 。
5 ~ 6. 显然亚玛谢如同所罗门一样必须力求控制大局(参:王上二 46 ,该处之动词为“坚定”,此处则为“强大”)。他最终处死了暗杀他父之人(王下十二 20 ),这是近东风俗,王所有的藩属及臣仆都必须起誓参与执行(如:以撒哈顿之属国条约,主前 672 年,Ⅱ 302 ~ 315 )。亚述人的风俗是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然而,以色列的律法却更为人道,禁止人因父亲的罪(单数,申二十四 16 )处死儿子。这里提及的 摩西律法书 并非后来申命记传统的添加,而是必须对这种异于当时风俗的行为提出的解释。跟随神的律法而行的人应当是与众不同的。
7. 此处记载犹大如何重得在约兰治下所失丧的以东治权(八 20 ~ 22 ),但未提供历代志下二十五 12 的细节,该处暗示 一万人 被杀,那是一整个军团(参:王下十三 7 )。 盐谷 位于北部的亚拉巴,在死海以南,是长年争战之处。大卫在此击败以东(撒下八 13 ;代上十八 12 ;诗六十篇首标题)。 西拉 (“石头”)并非距死海以南 八十公里 的以东首都彼特拉,可能是位于 Buseirah 西北、俯视王道的 Sil` 349 。将掳获之地改名为 约帖 ,表示对其有控制权。这种情况在以色列极为少见,例如迦南人拉亿于被占领后被改名为但(士十八 29 ),基纳被改名为挪巴(民三十二 42 )。
349 J. R. Bartlett, 'The Moabites and
Edomites', POTT , p.253 , 55 页。铁器时代遗物至今仍在此出土。
ii. 以色列与犹大争战(十四 8 ~ 16 )
作者记载此以色列事件,却未提供任何背景。亚玛谢于战胜以东之后,掳获以东神像,将之融入耶路撒冷宗教中,因此导致神的怒气及审判(代下二十五 14 ~ 15 )。也有可能犹大军队攻打以东时所不需要用的佣兵洗劫了撒玛利亚或以色列(代下二十五 13 ~ 24 )。作者并未按照惯常的手法来描述叙事中主要人物的作为,只是清楚地显示他相信亚玛谢犯了胜利后心高气傲的错( 10 节)。
8. 你来,与我面对面相见 ( NIV ),并非仅是个人见面的邀请。“面对面”的确包括这个意义在内,通常被用来作为与神相遇的挑战(创三十二 30 ;出三十三 11 ;申五 4 及林前十三 12 ), NEB 则将之口语化翻译为“开会的提议”( REB 作“对质”)。有解经家将此解释为提议立约,藉着联姻结盟以确立此约,这个解释乃以后面的寓言为基础。这种解释会将犹大带回约兰及亚哈谢的情况(八 27 ),因此不大可能。更好的解释是宣战的挑战,因为在冲突开始出现时往往会有这种的辱骂(撒上十七 4 及下)。
9. 这是个寓言(亦即并非建基于事实故事,与比喻及象征相近),出现于许多古代文学文献当中,通常以动物、树木、植物为比喻,一如此处的用法一样。有些解经家视此为城市之间的纠纷。主前十三世纪拉斯珊拉的一封信便是箴言谜语形式写成的,是迦基米施及乌加列王之间的通信 350 ,其形式可与约坦的寓言(士九 8 ~ 15 )相比。其他的例子包括以赛亚书十 15 ;以西结书十七 3 ~ 8 ;十九章 1 ~ 9 。约阿施视自己为强壮的香柏树,视亚玛谢为脆弱易折的小蒺藜。
10. 大胜以东“冲昏了你的头”( NEB )。 因你的胜利而夸口 ,但别把我牵连进去,这解释较 你以胜利为荣耀 更生动。从约阿施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个寓言的意义为警告他若“参与斗争”(希伯来文为 ga{ra^ ,参:“自找麻烦”)将会“惹祸”( NEB ),殃及犹大王及人民。历代志作者暗示亚玛谢不肯听取这个警告,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神容许这些发生以使他败坏(代下二十五 20 )。
11. 这里的 伯示麦 ( Tell
er-Rumeilah )位于耶路撒冷以西约 三十二公里 处(王上四 9 ),在靠近但边界(书十五 10 ;撒上六 9 )的 犹大境内 ,并非拿弗他利境内的伯示麦。伯示麦(毁坏程度为 IIc )可能便是在此时被约阿施劫掠。
13 ~ 14. 耶路撒冷受侵犯。本段经文并未告知王于何处被擒、为时多久。可能他的儿子便是在此时被任命为代理执政( 21 节)。
耶路撒冷在此时的地形如何不详,但 以法莲门 应当在北墙(尼十二 39 ),相当于现代的大马士革(示剑)门, 角门 位于西北一百八十哩破口处以外(耶三十一 38 ;亚十四 10 )。经文并未记明此时自圣殿中被劫掠之物为何,但自从哈薛(王下十二 17 ~ 18 )及更早期的示撒(王上十四 25 ~ 26 )的掠夺之后,应当已经所剩无几了。
人质 ( 14 节;希伯来文 b#ne{ hata`@rubo^t[{ 只在这里及历代志下二十五 24 的平行经文中出现)应当并非指要求战争赔偿的抵押(此在旧约时代极为少见),而应当是将高级臣仆掳去以保证南国将来的行为不越轨。若被掳作人质者包括圣殿人员在内,则可能其中有些圣殿歌手被掳到北国,他们盼望回到神的殿中,因此写作了诸如诗篇四十二至四十三篇的诗篇。
15 ~ 16. 约阿施王朝的结束公式可以在此重复出现一次(见十三 12 ~ 13 ),提醒读者他在遭祸之后得到暂时的减轻。
350 J. Nougayrol, 'Textes
Sumero-Accadiens des Archives et Bibliotheques prive*es d'ugarit', Ugaritica V , 1968,
pp. 108 ~ 109 No.35 ;参: D. Daube, Ancient Hebrew Fables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 .
iii. 亚玛谢去世(十四 17 ~ 22 )
此节与前面有关他的记录( 7 节)相连。结束公式始于 18 节,因记录亚玛谢所遭到的灾祸而中断。叛党之人的名字不详,但显然是出于首都,因为亚玛谢首先逃到 拉吉 (现代的 Tell
ed-Duweir ,位于耶路撒冷西南 五十五公里 处 351 )。 Yeivin 认为亚撒利雅(乌西雅)可能也有参与,因为他并未惩罚叛党 352 。
21 ~ 22. 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的被立可能是指较早时,当他仍然被囚之时,“犹大众民已经立……亚撒利雅……作王,那时他年十六岁”。若译成“已经”,这个“回顾”可以将这段经文与十五章 1 节所载有关他更加完全的故事相连。这个选立显然是基于民意的拣选(参:王下十一 14 )。 以拉他 在亚喀巴湾西南,在 Tell el-Khaleifeh 发现的一块印,上刻有“属于约坦”,证明这块地属于犹大 353 。那是一个有防御工事的古代港口,对当时的犹大极端重要,一如其对现代的以色列同样的重要。由在伯特利发现的一块南阿拉伯印,可知此地与南阿拉伯保持贸易的关系 354 。犹大对以拉他港的控制很快地便于约主前七三○年丧失于亚兰人之手,亚兰人后来将之拱手让给与他们联盟的以东人手下(十六 6 )。
351 这已经证实,但请见 G. I.
Davies 所提出的质疑 'Tell ed-duweir: not Libnah but Lachish ', PEQ 117, 1985, pp. 92 ~ 98.
352 S. Yeivin, 'The Divided Kingdom', WHJP IV, p. 160.
353 以东印 lytm ; N. Avigad, 'The Jotham Seal from Elat', BASOR 163, 1961, pp. 18 ~ 22 ;参: N. Glueck, 'The Third Season of Excavation at Tell Kheleifeh', BASOR 79, 1940, pp. 13 ~ 15 ,图 9 ;“以利以谢之子约坦”印,载于 P. Bordreuil 及 A. Lemaire, 'Nouveaux sceaux he*breux et arame*ens', Semitica 29, 1979, p.75 ,图 IV.7 。
354 R. L. Cleveland , 'More on the South Arabian Clay
Stamp found at Beiti^n ', BASOR 209, 1973, pp. 33 ~ 36.
F 以色列的耶罗波安二世(十四 23 ~ 29 )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是以色列最辉煌、任期最久(主前 793 ~ 753 年)、最富强的王,作者对他的记载却非常有限,显见作者在写作时是有选择性的。耶罗波安二世是耶户王朝第四王,他接续约阿施大胜亚兰王便哈达三世(王下十三 25 )的余威乘胜追击,实现约阿施激进的扩展政策,因为亚大得尼拉力三世之役使得亚兰人联军闻风丧胆,同时亚述人转至乌拉图(亚美尼亚)争战,使得约阿施(亚述人称之为向亚述称臣纳贡的仆人,见:王下十三 10 )有足够的空间成为地方强国,使以色列的北方边界恢复至大卫时代的版图。
然而,随之而来的富强却被误用于奢华享受及欺压贫穷之上,导致当时先知的斥责,特别以阿摩司(二 6 ~ 7 ,八 4 ~ 6 );以赛亚(三 18 ~ 26 ,五 8 ~ 13 )及弥迦(二 2 )为然。他们看出国势强大是不可倚靠的(摩六 1 ~ 8 ),并对以色列国空虚流于形式的宗教仪式直斥其非(摩五 21 ~ 24 ) 355 。
亚述在亚述坦三世(主前 772 ~ 754 年)治下国势日衰,这成为耶罗波安二世这个王朝的重要背景 356 。既然免于外力的侵扰之忧,国家经济便有增长,由撒玛利亚出土的瓦片 357 所描述的税收情况显示国库收入的增加。其中所记载的人名显示背道情况日益严重,因每十一个带有 "Yah" (“耶和华”)在其中的人名,现在就有七个是加带有“巴力”在其中。
历史记载的形式如常,简介( 23 ~ 24 节)接下来是有关境界扩展的记录( 25 节)及神使用耶罗波安二世拯救以色列人( 26 节)。解经家认为这些记录源自不同的编者,但实际上很可能是由当时不同的来源(包括先知)获得资料(见:导论Ⅴ C 2. “预言来源” )。此王朝的总结记载于 28 ~ 29 节。
23. 若耶罗波安二世与约阿施曾经共同执政,则 亚玛谢十五年 与第 1 、 17 节及十五章 1 节没有冲突。这里所记载的是他独自作王的开始,包括共同执政共计 四十一年 ,约由主前七九三年至七五三年。
25. 新收回的地区包括曾属亚兰/大马色的哈马口,为以色列与哈马王国之间的北界,亦即在 Lebanese
Beqa` 山谷的 Lebo ( Labweh ),介于利巴嫩及背利巴嫩山脉之间。就历史而言,这是以色列最理想的北界(民十三 21 ),一如大卫及所罗门时代的国境一样(王上八 65 )。南界乃是 亚拉巴海 (河),若这里便是“柳树河”( ` @rabim ,赛十五 7 , RSV )或盐谷(见: 7 节),则耶罗波安控制了摩押地及整条王道 358 。阿摩司书六 13 ~ 14 印证这方面的成就。
先知约拿曾经预言这个扩展,因此引发鼓励以色列人采取行动。阿摩司未被提及,因为他的信息攻击以色列国的属灵状况。“约拿属于以利沙传统,而不是阿摩司的。” 359 他同时也承担要他去到以色列未来敌人亚述之腹地的一项国外使命。虽然大部分的解经家认为约拿书并非写成于此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亚述坦三世是约拿去到尼尼微事奉时的亚述王 360 。 迦特希弗 在西伯仑境内(书十九 13 ),位于拿撒勒以北(在 ez-Zurra` 或 al-Meshed ),是约拿的出生地(参:拿一 1 )。
26 ~ 27. 以色列人历经亚兰人(十 32 ~ 33 ,十三 3 ~ 7 )、摩押人(十三 20 )及亚扪人(摩一 13 )的逼迫,现在神给他们一段恩典时期,是要给他们悔改的机会。见:十三章 23 节。然而他们却继续不断地叛道,以致引向最终的审判(摩四 2 ,六 14 ),“以色列人用她缓刑的时间自掘坟墓,编织将要吊死她的绳索” 361 。
第 26 ~ 27 节乃第 25 节的演绎。
28. 在耶罗波安二世长期统治中的 其余的事及凡他所行的 包括在得撒的许多建筑,修理城门及地方首长有石头地基的大型王宫建筑。在米吉多有一个可容 12,800 蒲式耳谷物的极大型储物坑( 7 哩长 × 11.4 哩宽)亦为他所造。撒玛利亚出土的瓷器碎片可能是出于他的年代(而非米拿现时代),其上的碑文显示当时的富强使他们有能力自附近国家进口油及酒,以致他们藉这些及其他物品增加许多税收。
神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宣扬祂的救恩,参:十三章 5 节。希伯来文的“属犹大的……归以色列”( MT )导致许多不同的解释。耶罗波安二世将版图扩展至哈马及大马色,那是亚哈曾拥有的经济立足点(王上二十 34 )。因此可能的解释之一是这些可能“曾经属于犹大”( RSV ),更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曾经属于 Yaudi ( NIV )。在 Sam~al ( Zenjirli )出土的一段亚兰经文中记载一个名为 Y~dy 的国家,有些人认为这是指“犹大的亚撒利雅”。但同一段时期中有两个统治者名字及境界相似的国家( Azriyau ma{t Yaudaia )似乎是一个不寻常的巧合 362 。
29. 撒迦利雅 登基,应验了耶户支派将会有四代的预言(十 30 )。有关犹大的亚撒利雅之治,请见:十五章 8 ~ 12 节。
以色列及犹大的历史最终的指标始终都是神学性的。因此亚撒利雅(乌西雅)虽然是大卫之后最伟大的犹大王,但是作者却仅用极少的篇幅来记载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这一章涵盖了约五十年的时间,包括了二位犹大王(约主前 790 ~ 732 年)及五位以色列王。
此时我们必须假设犹大与以色列同样地享有富强的国势,因为他们尚未开始感受到亚述的压力。这几位君王的简介评估、历史短评、结束公式均一一被记载下来。
355 J.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 London:
SCM Press, 2 1981 ) , pp. 238 ~ 248.
356 M . Haran ,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Empire of Jeroboam ben Joash', VT 17, 1967, p. 279; D. J. Wiseman,
'Jonah's Nineveh ', TynB 30, 1979, p. 46.
357 DOTT , pp. 204 ~ 208; ANET,
p. 321.
358 Y. Aharoni, The Land of the Bible: A
Historical Geography ( London: Burns & Oates, 2 1979 ) , p. 344; B. Od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yroEphraimite War Reconsidered', CBQ 34, 1972, p.
158.
359 Jones, p. 515.
360 D. J. Wiseman, 'Jonah's Nineveh ', TynB 30,
1979, pp.29 ~ 51 ;有关现代的评论见亚历山大( T. D. Alexander )、贝克( D. W. Baker )等人所着之《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校园, 1999 年), 82 ~ 87 页。
361 Robinson, p. 133.
362 H. Tadmor, 'Azriyau of Yaudi', Scripta
Hierosolymitana 8 ( Jerusalem: Magnes Press, 1961 ) , pp. 232 ~ 271.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
列王纪下第十四章
14:2 亚玛谢作王29年应包括与他儿子亚撒利雅共同执政的24年在内。亚撒利雅在亚玛谢为以色列王约阿施打败被擒后(13节),便被立为王(21节)。
14:7 “盐谷”:死海南边的平原。“西拉”:以东的首都,在死海南约80公里,其名有“石城”的意思。
犹大王亚玛谢有意重新取得以东的控制权。约兰作王时,就曾出兵平定以东人的叛变,大败而归;以东脱离犹大独立(8:21注)。亚玛谢为达此目的,甚至打算从北国招兵助阵,为神人所责。他后来得神帮助,在盐谷大胜以东人,陷其京城,夺回其地的控制权(代下25章)。
14:9 以色列王见亚玛谢战胜以东后,心高气傲,要和他较个高下,用寓言来奚落他,以挫其锐气。他把自己比作香柏树,对方只是棵无足轻重的小荆草,不堪一击。
14:11 犹大的伯示麦在耶路撒冷西(王上4:9)。
14:13 以法莲门在耶城北,角门在耶城西,以色列王所拆毁的只是城墙一小部分,后来在亚撒利雅(乌西雅)作王时修复。
14:14
以色列王约阿施(主前799-784年)带了一批人质回撒玛利亚,犹大王亚玛谢可能在其内(13节)。《代下》记其事时,认为是亚玛谢“寻求以东的神”的刑罚(25:20),以致被擒,成为人质。约阿施掠去金银不会太多,因亚兰王攻打耶城时,犹大王约阿施(主前836-797年,与以色列的约阿施同名,但非一人),已把圣殿和王宫“所有的金子”都给了他(王下12:18)。以色列王约阿施带走人质,以要胁更多贡物。约阿施死后(主前782年),亚玛谢还活了15年(17节);后来回耶路撒冷作王,不久为人所杀(主前787年,20节)。
14:19 拉吉是犹大国的重要设防城(代下11:9),在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希西家与亚述王西拿基立作战的记述中,屡次提到此城(18:13-17)。
14:21 亚玛谢的儿子继他作王,名叫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前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帮助”,后者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在意思上密切相连,当时或同为人所用。
亚撒利雅接续父亲作王的事,极可能发生在亚玛谢被掳作人质期间,故作王时期与其父有许多年的重叠(看14:2注)。
14:22
以拉他位于阿卡巴湾,靠近以旬迦别。所罗门曾用此城发展他的船队。因属阿卡巴湾区的重要港口,一向为外国垂涎。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不久,又先后为叙利亚及亚述占夺(16:6-9)。此城为今天阿卡巴市所在地。
14:25
北国耶罗波安第二和南国亚撒利雅在位期间,是以色列人自大卫、所罗门以来最强盛的时期。耶罗波安把北疆扩展到哈马口(所罗门王时代也用此词来描写最北的边界),又收复了大马色和哈马(28节)。既取得这些土地,过去为亚兰王哈薛夺去的约旦河东的土地当然也已收复。以色列人有了这一大片土地后,已成地中海东疆最大、势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哈马口即往哈马的关口之意。亚拉巴海即死海。迦特希弗在西布伦境内(书19:13),靠近耶稣的故乡拿撒勒城。
亚米太的儿子约拿就是《约拿书》所记的先知约拿。他往尼尼微传讲神的信息,正是亚述帝国内部积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