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一章
第 11 章
王下 11:1> 亚他利雅想把犹大引向何方?
11:1 这一章接续 9 章 27 节所记的,亚他利雅的儿子亚哈谢被耶户所杀的事。亚他利雅想杀掉亚哈谢所有的儿子,但阴谋落空。因为神已经应许弥赛亚要从大卫的后裔而出(参撒下 7 )。
王下 11:2-3> 约示巴为何能把约阿施藏于圣殿里?
11:2-3 约示巴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也是亚哈谢的妹子,所以圣殿自然成为藏匿亚哈谢的儿子阿约施的好地方。喜爱拜偶像的亚他利雅对圣殿是不会关心的。
王下 11:4> 迦利人从何而来?
11:4 迦利人可能是非利士籍的雇佣兵。有学者认为他们是由克里特岛而来,定居在非利士地南部之民。
王下 11:17> 耶何耶大使王和民与神立约,实际是──
11:17 这里的立约实际上是对那古老之约的重新承诺,就是记载在申命记中,作为治理全国的公义规章。这是指要将这个约作为人民的宪法,这个约实际上已经被忽略了一百多年。可惜的是,在耶何耶大死后,这改革也终止了。
王下 11:21> 约阿施由谁辅佐?
11:21 约阿施七岁就作王,那么究竟是谁在治理这个国家呢?尽管圣经没有点名道姓地说出来,在他作王的最初的七年,犹大国可能由他母亲和大祭司耶何耶大,并其他谋士共同治理。──《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一章
神应许的信实(十一 1 ~ 21 )
大卫王朝似要丧在外戚之手,亚她利雅是以色列王亚哈的女儿,承继了其父的残暴性格,我们可以相信这次篡位并非偶然,而是处心积虑的,王室成员全于短时间内被杀,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约阿施。
在这次夺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神的信实。大卫作王时,神曾向他作出应许,他的后裔必不断入坐以色列的国位(王上九 5 ~ 6 )。神的应许并不是随意发出的,祂必然保守这应许,使之成就。约阿施得蒙保存,一方面证明神应许的信实,另一方面表明神对偏离正路者的刑罚。神的应许是确实而又肯定的,你认识祂的应许,并且在任何境况中,均确信神必成就吗?
耶何耶大的扶助是约阿施得以存活的重要原因;并且在亚她利雅的掌政期间,以色列人有重新反省信仰的机会,故此,当耶何耶大登高一呼时,万人立即归服。圣殿是他们出兵的地点,而他们与百夫长们于其中立约( 4 ),也可以看到圣殿虽然在异教猖獗之处,仍拥有神圣的地位。亚她利雅与亚哈谢所鼓动的巴力敬拜,并没有使耶和华的敬拜湮没;反而剌激起那些卫道之士。
从教会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无数更新运动都是于教会腐朽之时展开,创出一全新局面的。这种兴衰的转接,似乎具有一种周而复始的能力。倘若我们恰巧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当以之为我们信仰的一大考验。神的应许是确实与可靠的,祂必定使我们得足够的能力去经过不同的试炼与难关,藉此使我们的生命更坚实。
思想 你曾否怀疑神的应许,有没有在似无盼望的时候仍然相信神是信实的?──《新旧约辅读》
列王纪下简介 列王纪下 第十一章 注释
11:1-3 亚她利雅在犹大执政
太后亚她利雅原是北国亚哈王的女儿,後来嫁入犹大王室。亚哈谢死
後她竟然剿灭自己的子孙,公然夺去犹大的王位。但亚哈谢的幼子约
阿施,在姑姐约示巴的安排下,得逃过这场劫难,不然大卫的後裔便
告断绝。约示巴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见代下 22:11),因此她可
以在圣殿中把一岁大的约阿施收藏起来。
11:4-21 耶何耶大助王子约阿施复位
过了六年,约阿施的姑丈耶何耶大联同他的亲信拥立约阿施为王,把
亚她利雅杀了,并着手从事宗教改革,清除犹大家对巴力的敬拜。
4
「迦利人」:即基列提人(见撒下8:18; 王上1:38),是由非利
士人组成的雇佣兵,充任王室近身的侍卫。
5-6 「凡安息日 ......
搁阻闲人」:可译作「你们当中在安息日值班
的(三分之一看守王宫,三分之一在苏珥门,三分之一在护卫
兵院後面的门),要轮流把守宫殿」。
7 「出班」:即「休班」。
当时有三分之二侍卫原在安息日休班,耶何耶大不许他们下班
(见代下23:8),要他们把守圣殿。另外当值的三分之一亦要
全部把守圣殿(6
的「王宫」原文仅作「宫」,与「圣殿」同
字)。
8
「班次」:或作「所管辖的范围」。
10 「枪」:代表王的权柄。
「盾牌」:王进出圣殿时由护卫兵手持着(参王上14:28)。
12 「律法书」:指摩西的律法。
王要与神立约,遵行 的诫命,国位才能够持久(见申17:20;
诗132:12)。
15 「班」:见8注。
16
「闪开让她去」:或作「下手拿住她」。
「马路」:可能是指在圣殿东南的马门(见尼3:28; 耶31:40);
或指马匹出入王宫院子的地方。
19 「迦利人」:见4节注。
思想问题(第十一章)
1 请阅但 11:6, 17及注。
由此看来,亚她利雅剿灭王室之举,除了因为自己想篡位之外,
可能还有什麽政治因素?参 8:25-27;
10:11, 17。
2 你认为约示巴为何违背母后旨意,私藏约阿施?
同样,护卫兵和民众为何拥护七岁的约阿施登基,宁愿杀死亚她
利雅?
是重男轻女,还是有宗教上的原因?参 8:19。
3 祭司耶何耶大使王及百姓与耶和华立约,又使王与民立约,这有
什麽含义?
如果国家的领导人敬畏神,遵从神的旨意,对国家有什麽影响?
4 对於「政教合一」及「政教分离」,你有什麽意见?
「政教合一」和「神权统治」两者有没有关系?
列王纪下第十一至十二章
一番改革(十一 1- 十二 21 )
(一)
暴行现在从以色列传布到南方的犹大。耶路撒冷王室的部分重要成员已被耶户消灭(十 12-14 )。亚她利雅意图完成剿灭王室。标准修订本译成‘王室全部成员’,意思不准确。格雷( Gray )用‘王室子孙’,不但意思准确,且较具吸引力。
她屠杀家庭的成员,而她自己亦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后果可能使耶户对犹大王室的袭击达到顶点。但她的目的是否相同?耶户是决心要消灭暗利之家及对巴力的敬拜,虽然崇拜巴力不是由这家族创始,但至少它容许百姓这样行。第十一章不明说亚她利雅的动机,但它留下的蛛丝马迹令笔者认为她的目的完全不同。
她的主要敌人是耶和华殿里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和她的亲戚约示巴(按代下廿二 11 的记载,约示巴是耶何耶大之妻,资料是否可靠就不得而知了)。两人的名字都带耶和华的字眼。亚她利雅被杀后,接的是巴力庙被拆毁及巴力祭司被杀。我们或会认为暗利王室的女儿实际上是在极尽所能的去保存王室的传统。她可能深深地怀疑自己对下一个继任者的影响力不及作为亚哈谢母亲的身分有效。
在本卷的作者看来,她不仅是个极差的统治者,甚至根本讲不上是统治者的身分。虽说以色列王位可用强力夺取;在犹大,统治者必须是大家的男丁。根据本章的记载,既不谈她的就任,她在耶户统治期间何时掌权,她何时埋葬,或由谁继承她──只说约阿施‘登基’( 21 节),但并非‘代替她’任位。
(二)
约阿施开始登基的确定日期是耶户第七年(十二 1 )。他的悲惨死讯也以标准形式加以描述。但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带来了几个难题。有些事件与历代志下廿四章相当雷同的资料比较,是更清楚地集中在焦点上。
标准修订本可能过分强调王在他的任期内做的事 都是 正确的,因为有耶何耶大指示他怎样做(十二 1 )。按历代志作者的神学论点,是不准他报导收场不好的王过没有过失的生活。这就难怪他的观点是‘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代下廿四 2 )。这里的希伯来文就没有标准修订英译本那么准确了。‘因为’一辞若是代以‘只要有’,英文读者与希伯来文读者面对的问题便相同了,即是耶何耶大有智慧的影响力影响王的终生或直至他去世为止?这位祭司是他年轻 时的 老师,或是终生的指导者及后盾?
君王与祭司制度在修葺及保养圣殿的财政措施上的确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但要清楚指出争执的范围也不容易。五与七节说祭司从‘所认识的人’收了钱,可能是指‘秘密交易’的敲诈行为。但圣经中找不到这个字眼,而且虽然历代志下廿四章怪责利未人的话可能反映出类似的解释,但对这个少用的字也有十分不同的说法。在有关的言语中,亦可找到较配合经文的词语,来翻译这个字,如‘施主’、‘评估人’或‘财政’等。但一言以蔽之,还没有一致的诠释。
一个折衷办法是在圣殿进口设一个柜子,由值班祭司将一切奉到的银子投在柜里,然后由王室书记官和大祭司数算后包起来供作‘教会及国家’之用( 9 , 10 节),只是当归给祭司的银子则不为此例所限( 16 节)。我们都清楚知道这种折衷办法。它像是一种预支的书面决定,备受欢迎,而在实质上并没有大改变。
许多解经家的主要问题是在约阿施的时代,这故事与现实状况是否相符。有不少证据说明犹大王朝期间,圣殿方面的结构与财政方面的责任都落在王身上。约阿施与他以前及以后的王一样,感觉到可以自由用财物收买亚兰王哈薛( 17-19 )。──《每日研经丛书》
列王纪下 注释 九.太后亚他利雅篡位(一一)
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作犹大的女王六年(主前811至835年;代下二二10~二三21)。
一一1 景象从以色列转到犹大。当亚他利雅见儿子亚哈谢被耶户杀死,她便抓着机会夺权。为了不让人威胁她的统治,她吩咐人杀死亚哈谢所有的儿子。亚他利雅冷血无情地吩咐人杀死自己的孙儿,显出她多么象她的母亲耶洗别。她不知情地执行了神对她父亲亚哈子孙的咒诅(王上二一21~22)。
一一2~3 耶何耶大的妻子约示巴(代下二二11)和王子的乳母勇敢地走入王宫,从那被杀的王子中,偷走约阿施这个小孩。亚他利雅几乎将王室剿灭,但耶和华因为他与大卫的约保守了约阿施。她所作的事的长远后果是巨大的;这是撒但企图中断弥赛亚的王室血统。约阿施和他的乳母被藏在荒废了的圣殿里的卧房中六年(圣殿成为藏匿亚哈谢的儿子阿约施最好的地方,因为喜爱拜偶像的亚她利雅对圣殿是不会关心的)。期间亚他利雅篡了国位。
一一4~11 第七年,大祭司耶何耶大打发人叫亲兵和护卫兵的百夫长来,将王位的嗣子给他们看,并与他们立约推翻亚他利雅,立约阿施为王。威廉斯这样评论:“耶何耶大策划王室政变的步骤(4至11节)可以这样摘要出来。他派人叫王家护卫兵的百夫长到来,吩咐一队兵守护王宫,两队兵守卫圣殿。任何企图强闯的人都要治死。那天早上被替下的兵没有回兵营(9节),他们与接替他们的兵一同保护新王。”
一一12 耶何耶大将约阿施领出来,给他戴上冠冕和将一份律法书(约书)的抄本交给他。众人欢呼拍掌,说:“愿王万岁!”
一一13~16 亚他利雅听见圣殿传来的声音,见到一切的情况,便说:“反了!反了!”耶何耶大不想在圣殿的范围杀她,他吩咐人赶她出去,将她杀在马路的入口处。
一一17~21 耶何耶大使新王和百姓与耶和华立约,事奉耶和华。于是百姓拆毁亚他利雅的巴力庙,又杀死巴力的祭司玛坦。王由护卫兵和民众簇拥进宫。在亚他利雅被杀后,国民都欢乐,合城都安静。
列王纪下 11:1
亚 他 利 雅 …… 剿
灭 王 室: 亚
他 利 雅 女 王 是 犹 大 历 史 上 惟 一 一 位 非 大 卫 血 统 的 统 治 者, 她 实 行 恐 怖 统 治 达 六 年 之 久。 她 是 邪
恶 的 亚 哈 和 耶 洗 别 的 女 儿, 嫁 给 了 犹 大 王 约 沙 法 的 儿 子 约 兰。 约 兰 和 亚 他 利 雅 惟 一 的 儿 子 亚 哈
谢 王 ( 参 9:27) , 在 出 访 北 国 时 被
清 剿 亚 哈 家 族 的 耶 户 杀 死。 这 时, 用 心 险 恶 的 亚 他 利 雅 便 登 上 了 犹 大 国 的 宝 座, 并 企 图 清 除 大 卫
的 后 代, 甚 至 包 括 她 自 己 所 有 的 孙 子。 但 大 祭 司 耶 何 耶 大 的 妻 子 约 示 巴, 将 亚 哈 谢 的 婴 孩 约 阿 施
藏 了 起 来, 由 此 保 住 了 大 卫 的 血 脉, 弥 赛 亚 耶 稣 基 督 将 由 此 而 出 (2~3 节;撒 下 7:11,16 ;王 上 8:25 ;比
较 太 1:8~9) 。
11:4
耶 何 耶 大: 约
示 巴 的 丈 夫 耶 何 耶 大, 在 亚 他 利 雅 统 治 南 国 时 期 是 耶 和 华 的 大 祭 司 (2 节;比 较 代 下 22:11) 。 他 推 动 了 亚 他 利 雅 的 倒 台 ( 比 较 代 下 23 章 ) , 将 约 阿
施 扶 上 王 位, 并 教 导 他 效 忠 于 耶 和 华 神 (12 节;代 下 23:11) 。
耶 何 耶 大 所 做 的 事 保 住 了 弥 赛 亚 的 家 系。 他 辅 佐 年 轻 的 国 王 约 阿 施 卓 有 成 效 地 恢 复 了 耶 和 华 神
列王纪下
注释
十一 1 至十七 41 两个王国:由耶户至撒玛利亚陷落
十一 1 至十四 29 耶户王朝
十一 1-21 犹大王后亚他利雅
我们已知道亚他利雅是嫁了给犹大王约兰的亚哈的女儿(王下八 18 、 26 )。她要除灭戴维王朝的意图,只可解释为她自己有夺取王位的野心。耶户杀了她的儿子约兰和许多成年的亲属,正好给她提供了所需要的机会。她自己的亲属中,必定有许多已在她企图政变时死去。总括来说,她是以一个残忍而有谋算之妇人的形象,出现在故事中。
她的计划若都成功,戴维的王朝早已结束了。列王纪下八章 19 节提醒我们,神是因着给予戴维的应许而对这王朝施恩怜悯,而在这故事中,我们看见神正在施恩。然而,作者没有以神的干预来讲述戴维王朝如何得以保存;这事却是因人的勇气、忠诚和灵巧而得以成就。
圣经只交代约示巴为已死去之亚哈谢的妹子( 2 节)。因此,她可能是亚他利雅亲生的女儿。然而,那希伯来文用词也可指「同父异母的妹妹」,所以她可能是约兰从另一个妃嫔所生的女儿。对于其它细节,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不知道她为何选择救出约阿施(当约示巴把他藏起来时,他大概只有 1 岁; 3-4 、 21 节),而不是其它将要被杀害的王子。(参下文十二 1-3 之注释。)孩子的母亲(十二 1 中提及)并没有出现在故事中,是颇为奇怪的。
自第 4 节祭司耶何耶大( 9 节)出场后,事件就描述得较为仔细(根据代下二十二 11 ,约示巴是耶何耶大的妻子)。可惜的是,由于我们不能明白一些军事上和别的用词,所以 4 至 11 节中有关士兵的编配和部署,仍是难以明了。从军队愿意参与这事,我们清楚知道亚他利雅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虽然她开始时必曾得到一些支持,否则她不可能命令他们杀害王的众子)。从那不甚清晰的记述,我们可见耶何耶大有步步为营的计划,和严密的保安设计。
7 岁的约阿施在第 12 节是否真的接受了加冕,则在于一个希伯来字的翻译,该字是指君王之奉献中的某种象征物件。这字常译作「冠冕」,但其准确意义则不能确定。那份交给他的「律法书」是指甚么,也同样是隐晦不明。那极可能是一种刻上了字的牌匾,上面也许概述了对于君王的一些要求。这与耶何耶大在第 17 节所安排的立约,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约阿施被膏立时,众民的欢呼叫喊( 12 、 14 节)证明在犹大恢复戴维家的统治,是受到欢迎的。
作者极之简单地,只以两三节经文( 13-26 节)来讲述亚他利雅之死。她的统治也没有正式的撮述,因为作者不认为她是合法的。
列王纪下第十一章
Ⅳ 犹大及以色列历史,北国灭亡(王下十一 1 ~十七 41 )
犹大大卫后裔的历史继续下去的时候,几乎因为与拜巴力的北国联盟而消灭。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治下有一短暂兴旺的时期,但在亚述的压力下变得日渐衰弱,终于撒玛利亚城陷而致亡国。在这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中,神仍然兴起了祂的代言人,犹大国有以赛亚及弥迦,以色列国则有阿摩司及何西阿。
A 亚他利雅夺犹大政权(十一 1 ~ 20 )
在北国的耶户政变之后,亚他利雅企图藉着剿灭犹大的大卫王朝以保存亚哈家。表面上看来应许中的弥赛亚支派(撒下七 11 、 16 ;王上八 25 )似乎面临中断的危险,但所幸大祭司及人民的努力及与神重新立约而告避免。
i. 亚他利雅之阴谋(十一 1 ~ 3 )
参:历代志下二十二 10 ~ 13 ;约瑟夫《犹太古史》 ix.7 。亚他利雅是亚哈的女儿,嫁给犹大王约兰为妻(王下八 18 )。她剿灭“整个王室”( NEB )或“家系”( JB ),亦即未死于耶户的屠杀之下的王室成员(王下十 10 ~ 14 ;代下二十二 1 、 8 ~ 9 ),她可以太后的身分掌权统治,直到王位继承人被选出立来为止 336 。亚他利雅( Athaliah )一名有不同拼法: Atalyah (希伯来文 13 ~ 18 节)及其他地方的 Atalyahu ,这并不表示有不同的资料来源,因为在以 -yah 或 -yahu 为结尾的人名中这是常见的现象。亚他利雅的统治被视为篡位或干政,因此正规的犹大王朝惯用的简介在此被省略。大祭司之妻 约示巴 (代下二十二 11 作 Jehoshabeath )乃约兰王与另一位妻子(不是亚他利雅)所生之女儿,因此她可能是亚哈谢的同父异母的姊妹,而襁褓中的约阿施乃她的侄儿。 约阿施 (“耶和华赐与”)与当时的以色列王同名(十三 9 ~ 10 ,参十二 1 )。此名亦出现于拉吉贝壳及后来的伊里芬丁蒲纸上。约示巴可能住在毗邻圣殿大祭司居所中。约瑟夫(《犹太古史》 ix.7.1 )说孩子及他的乳母藏身所在的 卧房 乃是储藏多余的家具及床垫的房间。她将孩子 偷出来 ;希伯来文 ga{nab[ 的意思是“绑架”(创四十 15 ;申二十四 7 ),出现于第八条诫命中,“不可偷盗”(出二十 15 )。那孩子 即将被杀 ,大卫的灯光(见:王上十一 36 ;诗一三二 17 )几乎被灭绝,仅在一线之间,但神曾应许说祂绝对不会使大卫没有后裔(诗八十九 36 )。
336 这个理论现在受到 Z. Ben-Barak 的质疑( 1988 年在 Birmingham 向 SBL 宣读的论文)。
ii. 耶何耶大的计划(十一 4 ~ 8 )
耶何耶大得到军队将领(可能是宫廷护卫长)、宫廷护卫兵的信任, 与他们立约 ( NEB “协议”; REB “契约)、起誓。迦利人乃来自小亚细亚西南部的 Caria 的商人,可能便是大卫护卫兵中的基利提人(撒下二十 23 ; Kari^ 。历代志的记载(代下二十三 1 )指明众将领之名,以及对利未人及众族长之招聚。耶何耶大的计划是分成五组祭司,包括两组进班一星期后出班的,以及一组进班的,于一个大的安息日节庆时全部聚集在圣殿,王宫的护卫兵( 13 节)等人便同时可以在幼主出现时保护他。
6. 苏珥门 可能便是圣殿外院的基址门(代下二十三 5 ; y#so^d[ ),不需视之为马门( su^s )之误(参 16 、 19 节)。他勒目( Erubin 22c )认为这是圣殿的东门,是不洁之人退出的地方。此处经文在 圣殿 之后加上玛撒,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一个地方的专有名词,但 LXX 、 RSV 、 NEB 却将之省略, RV 作“成为拦阻”。 AV 的“以免被击溃”乃根据一本犹太解经书而来,“被毁灭”也是一样( Rashi )。另外有一些不大可能成立的解释包括“轮流换班”( Gray )、“挡开百姓”( Keil )。 护卫兵院的后门 之址无从稽考,但我们必须记着圣殿和王宫建筑乃毗邻而建,二者之间有许多护卫兵的门。
iii. 计划的实行(十一 9 ~ 12 )
祭司受到军队的支持,军队将领为避人耳目,也基于风俗习惯,在未武装情况下进入圣殿。这班人各按王宫护卫( ra{s]i^m )的级别聚集,他们的军长用已存于圣殿内的兵器武装自己,其中有些兵器可能是大卫奉献的战利品(撒下八 7 ~ 8 ),有些则是弥补的失物(王上十四 26 ~ 28 )。枪( MT 为单数,但参:代下二十三 9 为复数)可能是王宫的象征或标准。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武装可以防备幼主受袭。护卫兵在圣殿建筑以外,在院中的祭坛由南到北形成半圆队形( 11 节)。
本章详细交代约阿施王的登基情况。他被膏抹,此乃按“大卫传统” 337 蒙神赐恩典之王的特征,加冕之后便在圣殿正式立约,采取米斯巴之约(撒上十 17 ~ 25 )的经典仪式。君主之约乃由代表神膏抹约阿施的耶何耶大在众人的欢呼中成立( 12 节),此约包括介于王及民众间的政治层面及介于神(耶和华)、王及民众之间的宗教层面( 17 节) 338 。
加冕仪式(与现在已知的一些古代近 东 君王的详细仪式记录相符) 339 乃循序进行,首先是在内殿,接着便是出殿向更多的人露面。犹大有其独特的 冠冕 ( ne{zer )、约及膏抹。扫罗加冕时也同时得到一个臂镯(撒下一 10 340 ; RSV 在此亦如此修订)。有些解经家说这节经文是说冠冕以及 约 (和合作“律法书”, 'testimony' , AV 、 MT 'e{d[u^t[ )二者都“加给他”,因为二者均为“他给”之受词。这证明王乃神所拣选,并非不可一世的君王,而是耶和华所膏抹的,因此必须遵行律法。我们对约在此的意义所知有限,很可能是指一部十诫及摩西之约,特别是有关王的责任之规条(申十七 14 ~ 20 ;撒上十 17 ~ 25 )。神向大卫所应许的约(撒下七 12 ~ 16 )可能亦包括在内,因为这些可能是特别为此场合所提出的正式协议,但此立场尚未经证实,因此大多数翻译便在希伯来经文上添加一个动词,亦即将一份约的条款( `e{d[u^t[ ;“授权状”, NEB )“给”( AV )或 交给他 ( NIV 、 NEB )。这便是英 国在 君王加冕典礼中向王呈献一本圣经的风俗来源。另有解经家试图将此字解释为“头罩”或有羽毛的装饰物 341 。
12. 膏他作王 的人包括耶何耶大、众祭司及众民的代表(参:代下二十三 11 )。有关 膏抹 ,请见:列王纪上一 34 ~ 39 ,有关 愿王万岁 的欢呼,请见:列王纪上一 25 、列王纪下九 13 ;参:撒母耳记上十 24 。
337 Z. Weisman, 'Anointing as a Motif in
the Making of the Charismatic King', Biblica 57, 1976, pp. 378 ~ 398.
338 Z. Ben-Barak, ' The Manner of the King ' 及 ' The Manner of the Kingdom ' ( PhD Hebrew University, Jerusalem, 1972 ) , pp.200 ~ 232.
339 D. J. Wiseman, Nebuchadrezzar and
Babylon ( Oxford: British Academy , 1985 ) , pp. 19 ~ 21.
340 S. Yeivin, ' Eduth', IEJ 24, 1974,
pp. 17 ~ 20.
341 S. Yeivin ,上引书; S. Dalley,
'The god S]almu and the winged disk', Iraq 48, 1986, p. 92.
iv. 亚他利雅之死(十一 13 ~ 16 )
参:历代志下二十三 12 ~ 15 。有解经家认为此段经文源自不同的资料来源,因为看来有极大的差异(但见: 1 、 20 节)。当亚他利雅出现时,支持登基的众 民 已与 护卫兵 (王宫的护卫)一齐欢呼。七岁大的约阿施王( 21 节)在靠近圣殿入口(代下二十三 13 ;结四十六 2 ), 站在柱旁 ( MT ~ammu^d[ ),可能是象征约雅斤及波阿斯柱(见:王上七 21 )。此处需要的是准确的位置,而非如有些解经家将此重读为“在一个台上”( NEB `o{me{d[ )或“在他的地方”( `om#d[o^ ,参:代下三十四 31 ); 也不需要将“军长”或“将领” ( s*a{ri^m )读为“歌唱之人”( s%a{ri^m ,参:代下二十三 13 )。
14. 国中所有的人民 ( `am ha{'a{res] )曾引起诸多的讨论。这是一个犹大用语,并无明确定义 342 。这些人有一些司法权柄(王下二十一 9 ;耶三十六),在立王之时代表民众(王下十四 21 ,二十一 24 )。他们并非全部都是地主或无产阶级(因 NEB 作“一般民众”),也并非圣礼团体( Gray )。他们显然是国中的百姓,包括农夫在内。
15. 祭司吩咐将亚他利雅赶出去,以免污染神的圣所。 从各班军兵中 (新译)较 AV 的“无人”或 NEB 的“境外”为更好的翻译。此字( MT s*#de{ro^t ,亚喀得文为 sidirtu ),乃指有次序的排或行,这是为了要保证没有人可以企图打乱军伍去拯救或跟随亚他利雅。
16. 马门(和合:“马路”)位于王宫后面(参:王下二十三 11 ;耶三十一 40 ;尼三 28 )。在尼尼微出土的一个亚述浮雕便描绘一条通往马棚院子的弯路。
342 E. W. Nicholson, 'Th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rxh s[ in the Old Testament', JSS 10,
1965, pp. 59 ~ 66.
v. 重新与神立约(十一 17 ~ 20 )
一如早期的大卫(撒下五 3 ,七 8 ~ 16 )及将来的约西亚(王下二十三 3 )一样,神的子民归回敬拜及事奉真神时必须与神重新立约(出二十四)。王及百姓现在必须委身作神的子民,所行与身分亦应相当(申四 20 ,二十七 9 ~ 10 )。这个约的中心便是耶和华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祂圣洁的子民(申十四 2 ),这个真理不仅适用于忠心的犹太人,也适用于基督徒(林后六 16 ;来八 10 ;彼前二 10 )。
当神的约被破坏(参:出三十二的金牛犊;王下二十一的玛拿西)或有人与异族通婚(拉十 3 )时,便需要重新立约。当国家领袖异动时亦会重新立约,例如约书亚(书八 30 ~ 35 )、大卫(代上十一 3 )、希西家(代下二十九 10 )以及此处;国家遇到重大事故时亦需如此行(王上八;耶三十四 8 ;代下十五 12 )。 王与民立约 的主要条件是要承诺根据神的律法来统治,这在历代志下二十三 16 被省略(但参:王上十二 12 ;王下二十三 3 )。这不仅是宗教之约一样的政治之约,乃是公开承诺要实现约的责任。
18. 立约惟独事奉耶和华,这意味着必须铲除巴力主义、其祭祀处所( 祭坛 ,现中),以及所有代表性的人像或 偶像 (现中),无疑包括亚斯他录柱像在内。作者视此与撒玛利亚铲除巴力敬拜一事(十 17 ~ 18 )相似。他的评语是他们将偶像“理所当然地”或“完全地”打碎( MT he^t]e{b[ , NIV 作 打成碎片 ),可能与他对敬虔君王“行得正”(见:导论Ⅵ A “前言公式”第 7 段 )的评语有关。 玛坦 ( Mattan )一名可能带有“(巴力的)恩赐”之意,但并非一定如此(耶三十八 1 ),因为玛他拿( Mattaniah )一名意为“耶和华的恩赐”(参:玛他拿,民二十一 18 )。
20. 耶路撒冷城中并无离心分子的扰乱,“合城均无动静”( JB ),一切都 安静 。此节应当是过去完成式( 亚他利雅已经被杀了 ),不需要视此为与第 16 节的记录不符。
B 犹大的约阿施(十一 21 ~十二 21 )
i. 王朝总评(十一 21 ~十二 3 )
参:代下二十四章。作者按他惯用式写成简介(十一 21 ~十二 3 ),提供有关登基(同时提及以色列王)、统治年期、地点、母后之名及评语之详情。有关约阿施的评语是他 行……为正 ,但是却仅限于开始的时候,也并非完全的行得正。在结束公式( 19 ~ 20 节)以前,我们只得知两件事:重修圣殿( 4 ~ 16 节)及用圣殿之物献给哈薛。这两件事特别吸引作者的注意,后者更是约阿施背道所受的刑罚。此处的记录应与历代志之记录(代下二十四)对照同读。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
列王纪下第十一章
11:1
亚他利雅是北国暗利王朝亚哈王之女,犹大王约沙法与亚哈家联姻,娶此女为媳(8:18)。这件事不但令南国犹大陷入拜巴力的大罪中(8:18注),大卫家几乎遭灭门之祸。
亚他利雅所剿灭的王室,主要为亚哈谢的子女,也就是她自己的孙辈。南国王室所余子孙已很少。亚他利雅的丈夫也就是亚哈谢的父亲约兰接约沙法的王位时,已把他自己的兄弟全杀掉(代下21:2-4)。耶户又把王室的亲戚四十二人杀害,其中当不乏约兰已死兄弟的儿子。约兰的众子早年为非利士人杀尽,只剩亚哈谢一人,现在亚哈谢也死了。耶和华神从大卫一脉兴起后裔来拯救全人类的计划(撒上17:11-16及注),面临严重威胁。
11:2
约示巴或为约兰王与另一妻子所生的女儿,嫁给祭司耶何耶大为妻(4节;代下22:11)。亚哈谢被杀时年22岁,儿子约阿施此时大约刚满周岁(参3,21节),还须乳母喂养。神预备约示巴和耶何耶大这对夫妇,从要遭杀害的诸王子中救出约阿施,藏在圣殿中。
11:3
约阿施能在圣殿里藏躲六年,可能是亚他利雅根本不知道亚哈谢还有这个儿子。当日王室子女多住尊贵人家受教养(参10:6),约阿施可能为其一。其次,祭司可以把约阿施当作自己的子女,在圣殿的环境中养育。
亚他利雅为恶比耶洗别更胜一筹。她剿灭王室,占夺王位,是南、北朝时唯一的女王,在位六年。但圣经没有照一般记载新王登位方式,说她“作犹大王”,也未说她登位的年龄和作王的年数,只说“亚他利雅篡了国位”。她来自北国王族,并非大卫一脉,但嫁为王后,仍在大卫家谱系内。王位继承人约阿施这时正在圣殿中长大,神应许赐给大卫的“灯光”继续点燃(8:19;王上11:36)。
11:4
耶何耶大在亚他利雅霸占国位时作大祭司,是推翻她的计划的主持人(代下23章),也是圣经记载中唯一娶公主为妻的祭司。因这次对国家和大卫家有功,死后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代下24:16)。
“迦利人”是从小亚细亚西南的迦利亚请来的雇佣兵,负责王室警卫。据《代下》23:1所列,五位百夫长都是以色列人。参加立幼子为王的还有利未人和百姓的首领(代下23:2)。
11:5 耶何耶大要在不引起亚他利雅的疑心下,调动兵力。第一步是把警卫部队的头领找来秘商,领见密藏了六年的幼王,并在殿里发誓,共拥幼主。
第二步是安排在安息日发动。五班卫队中,有三班在安息日值班,一班守王宫,一班守苏珥门,一班看守护卫兵院的后门。这三班人要轮流来守卫圣殿。另外安息日休班的两班人,取消休班(代下23:8),来圣殿护卫新王。这样,新王在圣殿里有三班人保卫(平常安息日只有两班人)。
这天是安息日,还可能是一个宗教节期,许多敬虔的人都来了耶路撒冷,所以有“国中的众民”参与其事(14节)。
此举部署严密,上下齐心,亚他利雅孤立无援,也无力制止,回到王宫时为拥立幼王的军队所杀(16节)。
11:10
“大卫王的枪和盾牌”:盾牌或为大卫当年从琐巴王那里夺来的金盾牌,后来带到耶路撒冷,献给了神(撒下8:7)。“枪”原文为单数,应指大卫自己用的长枪,存在殿里,现在取出来为新王加冕之用。
11:14
幼王所站的“柱旁”,应为圣殿门口两根叫做波阿斯和雅斤的大铜柱之一(王上7:20注),象征神与大卫所立之约,坚固他的王位到永远(参23:3;代下23:13)。
11:17
新王和民在这里与神立约,重申神当日与摩西所立之约。犹大国民与王室背离耶和华神多年,值新王膏立之际,必须向神重申盟誓。王与百姓之间也立约,规定权利和义务(参撒下5:3)。